切削加工

  • 格式:txt
  • 大小:19.37 KB
  • 文档页数:10

1. 下图为车削工件端面的示意图,图上标注的进给运动是 ,主偏角是 ,刀具后角是 ,已加工表面是 。

2、图2-4-5所示为在车床上车孔示意图,试在图中标出刀具前角、后角、主角、副偏角和刃倾角。
答案















3、图3所示为车外园示意图,试在图中标出刀具前角、后角、主角、副偏角和刃倾角。
答案:1——前角、2——后角、3——副偏角、4——主偏角、5——刃倾角


1-11 锥度心轴限制( )个自由度。
① 2 ② 3 ③ 4 ④ 5

1-12 小锥度心轴限制( )个自由度。
① 2 ② 3 ③ 4 ④ 5

1-13 在球体上铣平面,要求保证尺寸H(习图2-1-13),必须限制( )个自由度。
① 1 ② 2 ③ 3 ④ 4





1-14 在球体上铣平面,若采用习图2-1-14所示方法定位,则实际限制( )个自由度。
① 1 ② 2 ③ 3 ④ 4


1-15 过正方体工件中心垂直于某一表面打一通孔,必须限制( )个自由度。
① 2 ② 3 ③ 4 ④ 5
4. 分析题
4-1 试分析习图2-4-1所示各零件加工所必须限制的自由度:
a)在球上打盲孔φB,保证尺寸H;
b)在套筒零件上加工φB孔,要求与φD孔垂直相交,且保证尺寸L;
c)在轴上铣横槽,保证槽宽B以及尺寸H和L;
d)在支座零件上铣槽,保证槽宽B和槽深H及与4分布孔的位置度。



4-2 试分析习图2-4-2所示各定位方案中:① 各定位元件限制的自由度;② 判断有无欠定位或过定位;③ 对不合理的定位方案提出改进意见。
a)车阶梯轴小外圆及台阶端面;
b)车外圆,保证外圆与内孔同轴;
c)钻、铰连杆小头孔,要求保证与大头孔轴线的距离及平行度,并与毛坯外圆同轴;
d)在圆盘零件上钻、铰孔,要求与外圆同轴。
















4-3 在习图2-4-3所示工件上加工键槽,要求保证尺寸 和对称度0.03。现有3种定位方案,分别如图b,c,d所示。试分别计算3种方案的定位误差,并选择最佳方案。












1. 图1为工件加工平面BD的三种定位方案,孔O1已加工,1,2,3为三个支钉,分析计算工序尺寸A的定位误差,并提出更好的定位方案.


图1
4-4 某工厂在齿轮加工中,安排了一道以小锥度心轴安装齿轮坯精车齿轮坯两大端面的工序,试从定位角度分析其原因。
4-5 习图2-4-5所示为在车床上车孔示意图,试在图中标出刀具前角、后角、主角、副偏角和刃倾角。





4-6 习图2-4-6所示零件,外圆及两端面已加工好(外圆直径 )。现加工槽 B ,要求保证位置尺寸 L 和 H 。试:
1)定加工时必须限制的自由度;
2)选择定位方法和定位元件,并在图中示意画出;
3

)计算所选定位方法的定位误差。

4-7 习图2-4-7所示齿轮坯,内孔及外圆已加工合格( mm, mm),现在插床上以调整法加工键槽,要求保证尺寸 mm。试计算图示定位方法的定位误差(忽略外圆与内孔同轴度误差)。——(对应知识点2.4.4)



4-8 在车床上,切断工件时,切到最后时工件常常被挤断。试分析其原因。

4-9 试分析习图2-4-9所示零件在结构工艺性上有哪些缺陷?如何改进?








4. 分析题
4-1 在铣床上加工一批轴件上的键槽,如习图4-4-1所示。已知铣床工作台面与导轨的平行度误差为0.05/300,夹具两定位V型块夹角 ,交点A的连线与夹具体底面的平行度误差为0.01/150,阶梯轴工件两端轴颈尺寸为 。试分析计算加工后键槽底面对工件轴线的平行度误差(只考虑上述因素影响,并忽略两轴颈与 外圆的同轴度误差)。

习图4-4-1
4-1答案:
键槽底面对 下母线之间的平行度误差由3项组成:
① 铣床工作台面与导轨的平行度误差:0.05/300
② 夹具制造与安装误差(表现为交点A的连线与夹具体底面的平行度误差):0.01/150
③ 工件轴线与交点A的连线的平行度误差:
为此,首先计算 外圆中心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动量: mm
可得到工件轴线与交点A的连线的平行度误差:0.07/150
最后得到键槽底面(认为与铣床导轨平行)对工件轴线的平行度误差:

4-2 试分析习图4-4-2所示的三种加工情况,加工后工件表面会产生何种形状误差?假设工件的刚度很大,且车床床头刚度大于尾座刚度。

4-2 答案:
a) 在径向切削力的作用下,尾顶尖处的位移量大于前顶尖处的位移量,加工后工件外圆表面成锥形,右端直径大于左端直径。
b) 在轴向切削力的作用下,工件受到扭矩的作用会产生顺时针方向的偏转。若刀具刚度很大,加工后端面会产生中凹。
c) 由于切削力作用点位置变化,将使工件产生鞍形误差,且右端直径大于左端直径,加工后零件最终的形状参见图4-34。
4-6 在无心磨床上磨削销轴,销轴外径尺寸要求为φ12±0.01。现随机抽取100件进行测量,结果发现其外径尺寸接近正态分布,平均值为X = 11.99,均方根偏差为σ = 0.003。试:
① 画出销轴外径尺寸误差的分布曲线;
② 计算该工序的工艺能力系数;
③ 估计该工序的废品率;
④ 分析产生废品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
4-6 答案:
① 分布图





习图4-4-6ans
② 工艺能力系数CP=0.2/(6×0.003)=1.1
③ 废品率约为 50%
⑤ 产生废品的主要原因是存在较大的常值系统误差,很可能是砂轮位置调整不当所致;改进办法是重新调整砂轮位置。
4-7 在车床上加工一批小轴的外圆

,尺寸要求为 mm。若根据测量工序尺寸接近正态分布,其标准差为 mm,公差带中心小于分布曲线中心,偏差值为0.03 mm。试计算不合格品率。
4-7 答案:






习图4-4-7ans
画出分布曲线图,可计算出不合格品率为21.055%
例1 有一批小轴,其直径尺寸要求为? mm,加工后尺寸属正态分布,测量计算得一批工件直径的算术平均值=17.975mm,均方根差=0.01mm。试计算合格品率,分析废品产生的原因,提出减少废品率的措施。
解:1、画尺寸分布区与于公差带间的关系图
2、设计尺寸可写作

3、系统误差
⊿=
4、计算合格率和废品率




合格品率为
废品率为 1-A=16.49%
产生废品的原因:一是对刀不准,存在系统误差;二是本工序加工的精度较差。减少废品的有效措施是在消除系统误差基础上进一步改善工艺条件,使 减少至6
例:在两台自动切割机上加工工一批小轴的外园,要求保证直径?11±0.02mm,第一台加工1000件,其直径尺按正态分布,平均值 mm,均方差 mm。第二台加工500件,其直径也按正态分布,且= mm, =mm。试求:
1) 在同一图上画出两台机床加工的两批工件的尺寸分布图,并指出哪台机床的精度高?
2) 计算并比较那台机床的废品率高,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提出改进的办法。
解:两台机床加工的两批小轴,其加工直径分布曲线如下图所示;
1、 第一台机床的加工精度

第二机床的加工精度

所以, ,故第二台机床的加工精度高。
2、 第一台机床加工的小轴,其直径全部落在公差内,故无废品。第二台机床加工的小轴,有部分直径落在公差带外,成为可修复废品。


废品率为
从图中可见,第二台机床产生废品的主要原因是刀具调整不当,使一批工件尺寸分布重心偏大于公差中心,从而产生可修复废品。
改进的办法是对第二机床的车刀重新调整,使之再进刀0.0075mm为宜。
例:在车床上车一批轴,要求为Φ25 mm。已知轴径尺寸误差按正待分布, =24.96mm,σ=0.02mm,问这批加工件合格品率是多少?不合格平率是多少?能否修复?
解:1)标准化变化
Z=(x- )/σ=(25-24.96)/0.02=2 =0.4772
2)偏大不合格平率为:0.5- =0.5-0.4772=2.28%(不可修复的不合格品)
3)偏小不合格平率为:0.5-0.49865=0.00135=0.135%(可修复的不合格品)
4)合格品为:1-2.28%-0.135%=97.595%

1. 单项选择
1-1 表面粗糙度的波长与波高比值一般( )。
① 小于50 ② 等于50~200 ③ 等于200~1000 ④ 大于1000

1-2 表面层加工硬化程度是指( )。
① 表面

层的硬度 ② 表面层的硬度与基体硬度之比 ③ 表面层的硬度与基体硬度之差
④ 表面层的硬度与基体硬度之差与基体硬度之比
1-22 强迫振动的频率与外界干扰力的频率( )。
① 无关 ② 相近 ③ 相同 ④ 相同或成整倍数关系
1-24 自激振动的频率( )工艺系统的固有频率。
① 大于 ② 小于 ③ 等于 ④ 等于或接近于
4. 分析计算题
4-1 试选择习图5-4-1示三个零件的粗﹑精基准。其中a)齿轮,m=2,Z=37,毛坯为热轧棒料; b)液压油缸,毛坯为铸铁件,孔已铸出。c)飞轮,毛坯为铸件。均为批量生产。图中除了有不加工符号的表面外,均为加工表面。








习图5-4-1
4-1答案:
1. 图a:① 精基准——齿轮的设计基准是孔A。按基准重合原则,应选孔A为精基准。以A为精基准也可以方便地加工其他表面,与统一基准原则相一致。故选孔A为统一精基准。 ② 粗基准——齿轮各表面均需加工,不存在保证加工面与不加工面相互位置关系的问题。在加工孔A时,以外圆定位较为方便,且可以保证以孔A定位加工外圆时获得较均匀的余量,故选外圆表面为粗基准。
2. 图b:① 精基准——液压油缸的设计基准是孔B。按基准重合原则,应选孔B为精基准。以B为精基准也可以方便地加工其他表面,与统一基准原则相一致。故选孔B为统一精基准。② 粗基准——液压油缸外圆没有功能要求,与孔B也没有位置关系要求。而孔B是重要加工面,从保证其余量均匀的角度出发,应选孔B的毛坯孔作定位粗基准。
3. 图c:① 精基准——飞轮的设计基准是孔C。按基准重合原则,应选孔C为精基准。以C为精基准也可以方便地加工其他表面,与统一基准原则相一致。故选孔C为统一精基准。② 粗基准——为保证飞轮旋转时的平衡,大外圆与不加工孔要求同轴,且不加工内端面与外圆台阶面距离应尽可能的均匀,故应不加工孔及内端面作定位粗基准。
4-2 今加工一批直径为 ,Ra = 0.8mm,长度为55mm的光轴,材料为45钢,毛坯为直径φ28±0.3mm的热轧棒料,试确定其在大批量生产中的工艺路线以及各工序的工序尺寸、工序公差及其偏差。
4-2 答案:
5. 确定工艺路线:粗车—半精车—粗磨—精磨
2. 确定各工序余量:根据经验或查手册确定,精磨余量=0.1mm,粗磨余量=0.3mm,半精车余量=1.0mm,粗车余量=总余量-(精磨余量+粗磨余量+半精车余量)=4-(0.1+0.3+1.0)=2.6 mm。
3. 计算各工序基本尺寸:精磨基本尺寸=24 mm,粗磨基本尺寸=(24+0.1)=24.1 mm,半精车基本尺寸=(24.1+0.3)=24.4 mm,粗车基本尺寸=(24.4+1.0)=25.4 mm。
4. 确定各工序加工经济精

度:精磨IT6(设计要求),粗磨IT8,半精车IT11,粗车IT13。
5. 按入体原则标注各工序尺寸及公差:
精磨— mm,粗磨— mm,半精车— mm,粗车— mm。
4-3 习图5-4-2所示a)为一轴套零件,尺寸 和 已加工好,b)、c)、d)为钻孔加工时三种定位方案的简图。试计算三种定位方案的工序尺寸A1 、A2和 A3。






4-3答案:
1)图b:基准重合,定位误差 , mm;
2)图c:尺寸A2,10±0.1和 构成一个尺寸链(见习解图5X4-2c),其中尺寸10±0.1是封闭环,尺寸A2和 是组成环,且A2为增环, 为减环。由直线尺寸链极值算法基本尺寸计算公式,有:
10= A2-8,→A2=18mm
由直线尺寸链极值算法偏差计算公式:
0.1=ESA2-(-0.05),→ESA2=0.05mm;
-0.1=EIA2-0,→EIA2=-0.1mm。故: mm
3)图d:尺寸A3,10±0.1, 和构成一个尺寸链(见习解图5X4-2d),其中尺寸10±0.1是封闭环,尺寸A3, 和 是组成环,且 为增环,A3和 为减环。由直线尺寸链极值算法基本尺寸计算公式,有:10= 38-(A3+8),→A3=28mm
由直线尺寸链极值算法偏差计算公式,有:
0.1=0-(EIA3+(-0.05)),→EIA3= -0.05mm;
-0.1= -0.1-(ES A3+0),→ESA3=0。故: mm
4-4 习图5-4-4所示轴承座零件, mm孔已加工好,现欲测量尺寸80±0.05。由于该尺寸不好直接测量,故改测尺寸H。试确定尺寸H的大小及偏差。
4-4 答案:
尺寸80±0.05、H和半径R组成一个尺寸链,其中尺寸80±0.05是间接得到的,是封闭环。半径尺寸 和H是增环。解此尺寸链可得到:

4-5 答案:
建立尺寸链如习图5X4-5ans所示,其中 ,是尺寸链的封闭环; ,是尺寸链的减环; ,是尺寸链的增环;A1也是尺寸链的增环,待求。解此尺寸链可得到:
mm
3、图5为某零件的加工路线图。工序Ⅰ:粗车小端外圆、肩面及端面;工序Ⅱ:车大外圆及端面;工序Ⅲ:精车小端外圆、肩面及端面。试校核工序Ⅲ精车端面的余量是否合适?若余量不够应如何改进?

解:Z3为封闭环
Z3=52+20.5-(50+22) Z3=0.5
ESZ3=0+0-(-0.2-0.3)=0.5
EIZ3=-0.5-0.1-(0+0)=-0.6(余量不够)
将尺寸52 的下偏差改为“-0.3”













2、图3所示尺寸链中(图中Ao、Bo、Co、Do是封闭环),那些组成环是增环?那些组成环是减环?

解: 图3
`








2、图3为齿轮轴截面图,要求保证轴径尺寸 和键槽深t= 。其工艺过程为;1)车外圆至 ;2)铣键槽槽深至尺寸H;3)热处理;4)磨外圆至尺寸 。试求工序尺寸H及其极限偏差。


图3

1. 单项选择
1-3 原始误差是指产生加工误差的“源误差”,即( )。
① 机床误差

② 夹具误差 ③ 刀具误差 ④ 工艺系统误差
1-4 误差的敏感方向是( )。
① 主运动方向 ② 进给运动方向 ③ 过刀尖的加工表面的法向 ④ 过刀尖的加工表面的切向
1-7 镗床主轴采用滑动轴承时,影响主轴回转精度的最主要因素是( )。
① 轴承孔的圆度误差 ② 主轴轴径的圆度误差 ③ 轴径与轴承孔的间隙 ④ 切削力的大小
1-8 在普通车床上用三爪卡盘夹工件外圆车内孔,车后发现内孔与外圆不同轴,其最可能原因是( )。
① 车床主轴径向跳动 ② 卡爪装夹面与主轴回转轴线不同轴 ③ 刀尖与主轴轴线不等高
④ 车床纵向导轨与主轴回转轴线不平行

1-9 在车床上就地车削(或磨削)三爪卡盘的卡爪是为了( )。
① 提高主轴回转精度 ② 降低三爪卡盘卡爪面的表面粗糙度 ③ 提高装夹稳定性
④ 保证三爪卡盘卡爪面与主轴回转轴线同轴

1-10 为减小传动元件对传动精度的影响,应采用( )传动。
② 升速 ② 降速 ③ 等速 ④ 变速
1-11 通常机床传动链的( )元件误差对加工误差影响最大。
① 首端 ② 末端 ③ 中间 ④ 两端

1-12 工艺系统刚度等于工艺系统各组成环节刚度( )。
① 之和 ② 倒数之和 ③ 之和的倒数 ④ 倒数之和的倒数

1-13 机床部件的实际刚度( )按实体所估算的刚度。
① 大于 ② 等于 ③ 小于 ④ 远小于
1-15 误差复映系数与工艺系统刚度成( )。
① 正比 ② 反比 ③ 指数关系 ④ 对数关系

1-16 车削加工中,大部分切削热( )。
① 传给工件 ② 传给刀具 ③ 传给机床 ④ 被切屑所带走

1-17 磨削加工中,大部分磨削热( )。
① 传给工件 ② 传给刀具 ③ 传给机床 ④ 被磨屑所带走

1-18 为了减小机床零部件的热变形,在零部件设计上应注意( )。
① 加大截面积 ② 减小长径比 ③ 采用开式结构 ④ 采用热对称结构

1-19 工艺能力系数与零件公差( )。
① 成正比 ② 成反比 ③ 无关 ④ 关系不大

1-20 外圆磨床上采用死顶尖是为了( )。
① 消除顶尖孔不圆度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② 消除导轨不直度对加工精度的
③ 消除工件主轴运动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④ 提高工艺系统刚度
2. 多项选择
2-1 尺寸精度的获得方法有( )。
① 试切法 ② 调整法 ③ 定尺寸刀具法 ④ 自动控制法

2-2 零件加工表面粗糙度对零件的( )有重要影响。
① 耐磨性 ② 耐蚀性 ③ 抗疲劳强度 ④ 配合质量

2-3 主轴回转误差可以分解为( )等几种基本形式。
① 径向跳动 ② 轴向窜动 ③ 倾角摆动 ④ 偏心运动
2-5 如

习图4-2-5所示,零件安装在车床三爪卡盘上车孔(内孔车刀安装在刀架上)。加工后发现被加工孔出现外大里小的锥度误差。产生该误差的可能原因有( )。
① 主轴径向跳动 ② 三爪装夹面与主轴回转轴线不同轴
③ 车床纵向导轨与主轴回转轴线不平行 ④ 刀杆刚性不足

2-6在车床上以两顶尖定位车削光轴,车后发现工件中部直径偏大,两头直径偏小,其可能的原因有( )。
① 工件刚度不足 ② 前后顶尖刚度不足 ③ 车床纵向导轨直线度误差 ④ 导轨扭曲

2-7在车床上车削光轴(习图4-2-7),车后发现工件A处直径比B处直径大,其可能的原因有( )。
①刀架刚度不足 ② 尾顶尖刚度不足 ③ 导轨扭曲 ④ 车床纵向导轨与主轴回转轴线不平行




2-8 机械加工工艺系统的内部热源主要有( )。
① 切削热 ② 摩擦热 ③ 辐射热 ④ 对流热

2-9 如习图4-2-8所示,零件安装在车床三爪卡盘上钻孔(钻头安装在尾座上)。加工后测量,发现孔径偏大。造成孔径偏大的可能原因有( )。
① 车床导轨与主轴回转轴线不平行 ② 尾座套筒轴线与主轴回转轴线不同轴 ③ 刀具热变形 ④ 钻头刃磨不对称
2-10 下列误差因素中属于常值系统误差的因素有( )。
① 机床几何误差 ② 工件定位误差 ③ 调整误差 ④ 刀具磨损
2-9 如习图4-2-8所示,零件安装在车床三爪卡盘上钻孔(钻头安装在尾座上)。加工后测量,发现孔径偏大。造成孔径偏大的可能原因有( )。
① 车床导轨与主轴回转轴线不平行 ② 尾座套筒轴线与主轴回转轴线不同轴 ③ 刀具热变形 ④ 钻头刃磨不对称
2-10 下列误差因素中属于常值系统误差的因素有( )。
① 机床几何误差 ② 工件定位误差 ③ 调整误差 ④ 刀具磨损

2-11 下列误差因素中属于随机误差的因素有( )。
① 机床热变形 ② 工件定位误差 ③ 夹紧误差 ④ 毛坯余量不均引起的误差复映
2-12 从分布图上可以( )。——(对应知识点4.6.2)
① 确定工序能力 ② 估算不合格品率 ③ 判别常值误差大小 ④ 判别工艺过程是否稳定
2-13 通常根据 X-R 图上点的分布情况可以判断 ( )。
① 有无不合格品 ② 工艺过程是否稳定 ③ 是否存常值系统误差 ④ 是否存在变值系统误差





图5中零件,成批生产时用端面B定位加工表面A,以保证尺寸10 ,试标铣此缺口时的工序尺寸及公差。



第5章 练习题
1. 单项选择
1-1 重要的轴类零件的毛坯通常应选择( )。
① 铸件 ② 锻件 ③ 棒料 ④ 管材
1-2 普通

机床床身的毛坯多采用( )。
① 铸件 ② 锻件 ③ 焊接件 ④ 冲压件
1-3 基准重合原则是指使用被加工表面的( )基准作为精基准。
② 设计 ② 工序 ③ 测量 ④ 装配
1-4 箱体类零件常采用( )作为统一精基准。
① 一面一孔 ② 一面两孔 ③ 两面一孔 ④ 两面两孔
1-5 经济加工精度是在( )条件下所能保证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① 最不利 ② 最佳状态 ③ 最小成本 ④ 正常加工
1-6 铜合金 7 级精度外圆表面加工通常采用 ( )的加工路线。
① 粗车 ② 粗车-半精车 ③ 粗车-半精车-精车 ④ 粗车-半精车-精磨
1-7 淬火钢7级精度外圆表面常采用的加工路线是( )。
① 粗车—半精车—精车 ② 粗车—半精车—精车—金刚石车
③ 粗车—半精车—粗磨 ④ 粗车—半精车—粗磨—精磨
1-8 铸铁箱体上φ120H7孔常采用的加工路线是( )。
① 粗镗—半精镗—精镗 ② 粗镗—半精镗—铰
③ 粗镗—半精镗—粗磨 ④ 粗镗—半精镗—粗磨—精磨
1-9 为改善材料切削性能而进行的热处理工序(如退火、正火等),通常安排在( )进行。
① 切削加工之前 ② 磨削加工之前 ③ 切削加工之后 ④ 粗加工后、精加工前
1-11 直线尺寸链采用极值算法时,其封闭环的下偏差等于( )。
① 增环的上偏差之和减去减环的上偏差之和
② 增环的上偏差之和减去减环的下偏差之和
③ 增环的下偏差之和减去减环的上偏差之和
④ 增环的下偏差之和减去减环的下偏差之和
1-12 直线尺寸链采用概率算法时,若各组成环均接近正态分布,则封闭环的公差等于( )。
① 各组成环中公差最大值 ② 各组成环中公差的最小值
③ 各组成环公差之和 ④ 各组成环公差平方和的平方根
1-15 工艺路线优化问题实质上是( )问题。
① 寻找最短路径 ② 寻找最长路径 ③ 寻找关键路径 ④ 工序排序
2. 多项选择
2-1 选择粗基准最主要的原则是( )。
① 保证相互位置关系原则 ② 保证加工余量均匀分配原则 ③ 基准重合原则 ④ 自为基准原则
2-2 采用统一精基准原则的好处有( )。
① 有利于保证被加工面的形状精度 ② 有利于保证被加工面之间的位置精度
③ 可以简化夹具设计与制造 ④ 可以减小加工余量
2-3 平面加工方法有( )等。
① 车削 ② 铣削 ③ 磨削 ④ 拉削
2-4 研磨加工可以( )。
① 提高加工表面尺寸精度 ② 提高加工表面形状精度 ③ 降低加工表面粗糙度 ④ 提高加工表面的硬度
2-5 安排加工顺序的原则有( )和先粗后精。

先基准后其他 ② 先主后次 ③ 先面后孔 ④ 先难后易
2-6 采用工序集中原则的优点是( )。
① 易于保证加工面之间的位置精度 ② 便于管理
③ 可以降低对工人技术水平的要求 ④ 可以减小工件装夹时间
2-7 最小余量包括 ( )和本工序安装误差。
① 上一工序尺寸公差 ② 本工序尺寸公差 ③ 上一工序表面粗糙度和表面缺陷层厚度
④ 上一工序留下的形位误差
第6章 练习题
1. 单项选择
1-1 装配系统图表示了( )。
③ 装配过程 ② 装配系统组成 ③ 装配系统布局 ④ 机器装配结构
1-2一个部件可以有( )基准零件。
① 一个 ② 两个 ③ 三个 ④ 多个
1-3 汽车、拖拉机装配中广泛采用( )。
① 完全互换法 ② 大数互换法 ③ 分组选配法 ④ 修配法
1-4 高精度滚动轴承内外圈与滚动体的装配常采用( )。
① 完全互换法 ② 大数互换法 ③ 分组选配法 ④ 修配法
1-5 机床主轴装配常采用( )。
① 完全互换法 ② 大数互换法 ③ 修配法 ④ 调节法
1-6 装配尺寸链组成的最短路线原则又称( )原则。
① 尺寸链封闭 ② 大数互换 ③ 一件一环 ④ 平均尺寸最小
1-7 修选配法通常按( )确定零件公差。
① 经济加工精度 ② 零件加工可能达到的最高精度 ③ 封闭环 ④ 组成环平均精度
1-8 装配的组织形式主要取决于( )。
① 产品重量 ② 产品质量 ③ 产品成本 ④ 生产规模
1-9 牛头刨床总装时,自刨工作台面,以满足滑枕运动方向与工作台面平行度的要求。这属于( )。
①选配法 ② 修配法 ③ 调节法 ④ 试凑法
2. 多项选择
2-1 机器由( )装配而成。
① 零件 ② 组件 ③ 部件 ④ 标准件
2-4 常用的机械装配方法有( )和修配法等。
① 完全互换法 ② 大数互换法 ③ 调整法 ④ 选配法
2-6 在确定各待定组成环公差大小时,可选用( )。
① 等公差法 ② 等精度法 ③ 随机分配法 ④ 按实际加工可能性分配法
2-7 协调环通常选( )的尺寸。
① 尺寸链中最小 ② 尺寸链中最大 ③ 易于制造 ④ 可用通用量具测量
2-8 分组选配法进行装配时适用于( )的情况。
① 大批量生产 ② 配合精度要求很高 ③ 参与装配零件本身精度很高 ④ 参与装配零件数较少
三、如下图所示为某零件简图,其部分工序如图b,c,d所示,试校核工序图上所标注的工序尺寸及上下偏差是否正确?若有错误应如何修正?



4.在三台车床上加工一批工件的外圆面,加工后经测量,分别发现有图4所示的形状误差:(a)、(b)、(c)鞍形。试分析说明

可能产生上述各种形状误差的主要原因?

图4








图 5-33 所示偏心零件,表面 A 要求渗碳处理,渗碳层深度规定为 0.5~0.8mm。与此有关的加工过程如下:
1) 精车A面,保证直径 ;
2)渗碳处理,控制渗碳层深度H1; (表面具有高的硬度和耐磨性)
3)精磨A面保证直径尺寸 ,同时保证规定的渗碳层深度。
试确定H1的数值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