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单形元素想象创意设计

单形元素想象创意设计

单形元素想象创意设计
单形元素想象创意设计

第九章现代图形创意

学习目标:

图形创意的思维基础

图形创意的思维模式

图形创意思维的发掘

项目分析

9.1、图形创意的思维基础

1、思维特征

(1) 求异性:图形创意思维的求异性特征是因形象思维造成的。设计师从反逻辑的角度出发,在客观世界的事物中寻找形象的变异、质的变异。

(2) 跳跃性:图形创意思维的跳跃性特征是指思考问题的方式是非连续式的,导致思维发展的突变和逻辑的中断。表现为形象的反常,表面上不相干的物形却蕴涵着本质上的关联

(3)辨证性:图形创意思维的辨证性特征指设计师的思维过程总是在寻找与发现之间进行,在求同和求异之间展开。

(4)综合性:图形的创造不是靠苦想就可以得到的,它建立在对客观事物的形状、结构、秩序和意义的分析上,建立在多角度、多侧面、全方位的思维点的交叉和整合上,由此形成了从常规思维到逆向思维、反常思维、发散思维等多种创造性思维的形式和方法。

(5)原创性:图形创意思维的原创性特征是指其成果的新颖和唯一性。

(6)能动性:图形创意思维的能动性特征是指设计师的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而不是客观世界在人脑内简单的、被动的反映。

2、思维方法

(1)常规思维:常规思维是在一个固定的范围内应用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路进行。常规思维即是逻辑思维。

(2)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由结果向原因的推演,是因果关系的倒置。

(3)反常思维:反常思维具有偶然性的思维质变。这种思维方法是从事物的相反方面提出假设,依据事物间的对立关系而构成联想,把问题异化,用超出常理的构思去获取新的视觉形象。

(4)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把问题“点”引向问题“面”。由原创意点引出另一个或数个二次创意点,再以这些二次创意点为原点引出更多的创意点。循着向四周辐射的各种路线思考。

3、思维表达

(1)寓意和象征

寓意:借其它事物来寄托本意。寓意的表达主要依靠借题发挥的手法。

象征:通过某种具体可以感知的形象或符号,用以表现某一事物的本质或涵义以及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象征的表达主要依靠哲理和暗示性。(2)想象和联想

想象:是指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

联想:是从一事物的观念推想到另一事物的观念,有人称之为“观念的联合”。图形创意思维中运用最多的就是联想思维。

9.2、图形创意的思维模式

1、思维模式的建立

(1)思维过程和联想模式

a、准备、调查;整理、酝酿;

b、构思、爆发

c、反复、求证

(2)再造想像模式

图形想像时脑中已有的表象的新联接,是对脑中已有的联想形象的再造。想像有助于打破原有联接方式的格局,从新的角度去看待事物,开拓思路,激发创造性思维。

(3)创造想象模式

创造性想象是在记忆想象基础上的意象的自由组合,它把实际上并不在一起的事物从观念上合在一起,从而实现了新的形象和形象系统的创造,是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地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2、图形创意的思维推演

(1)逻辑推演

①功能推演:由拟表述的内容找出与之功能相联系的形象,用这一形象的组织来表述功能。

②词义推演:由主题词义推演出相关词义的表达,并形成形象

③求证推演:根据表述内容,确定一个概念或观念,用能代表本质的形象去证明和表达这个概念或观念

(2)联想推演

①形象推演:用形象近似或外形相近以及某一角度或某种状态近似的形象去替代原形象,引发想象的延伸。

②概念推演:由一个概念推演出相关物,由物推演出相关事,由相关事推演出用途、作用等内容。

③内涵推演:由一个物形的表象特征,推演出它的内涵

④情节推演:由假想的情节推演出戏剧化的场景和结果。

⑤色彩推演:由色彩的感情和色彩的象征意义,抛开色彩的表象,引出它所能表达的主题,再根据所述主题确定图形形象。

(3)新奇推演

①“有”“无”推演:将生活中的事物从构造上作改变,巧妙地去掉一部分原来有的生理特征,或者增添原来没有的生理特征

②反正推演:从既定的词义或概念中推出相反的词义或概念,可以将两个对立的概念同时表现于画面上,也可以用一个概念所转化的形象去表现另一个对立的概念。

(4)趣味推演

①拟人推演:将一些无生命特征的事物人格化,或赋予动、植物和物体人类的性格和动作。

②比喻推演:以内容为本体,有相同特征的相关联事物为喻体,去表现内容的本质特征。

(5)幽默推演

①形象的夸张变形

②形和意义上的矛盾冲突和对立

9.3、图形创意思维的发掘

1、思维的切入

(1)从时空的关系切入

①由时间或空间上接近的事物切入:利用事物间在时空上的接近关系,唤起观者与此相近的想象。

②从事物的形、义类比切入:利用人对某一事物感知时,会引起与这一事物在性质上、形态上或其他方面相似或者含义相近的事物的回忆的特点,实现形义转换,创造图形

③从质和特点的关系切入:事物的性质和特点所构成的关系必然有其相反面,切入构形时利用事物在某一种共同特性中存在的较大差异,寻求创新

2、思维的拓展

(1)发掘抽象的视觉语言

(2)发掘广义的视觉形象

3、思维的取向

(1)从可能性与不可能性的切合点导入:在进行取向时,设计师要提出一个假设的、不可能的结果,再从可能性的逻辑概念中引出联想的结果,看两种结果能否产生一种必然的联系。

(2)从文化特征的体现上导入

(3)从氛围营造和观念的建构上切入

(4)从主观和客观的协调统一上切入

(5)从象征和寓意上切入

9.4、项目分析

单形元素和字意的想象

单一形体材简单,易于集中学生思路进行思索,但由于简单又可能易于重复而导致“撞车”。因此,简而难,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得学生面对简单的问题能养成深入地、富有创建性的思考与表达习惯。

为什么把单一形作为一开始的训练内容来抓呢?这是因为单一形虽然简单,而引发的思维可以是三维立体多角度的。

手指-富有最本能最直接表述情感的能力,食指是1的概念;可表示方向(导向),表示积极向上……

物质元素(铅笔、别针、灯管、刀片)的可塑性,是通过达利(Dali)的超现实主义思想对转换的相互借用,引发学生转换思考角度、改变思维方式,将理性的思考和感性的认识相结合。

走、游、飞则又回到原始,寻回最为朴实的表达方式,让学生学会善于把文字语言转换为视觉语言的表达方式。注意图形是根据对汉字字意、字形的丰富联想,从“一字多意”入手,在视觉化图形中表现具体、抽象的形和意。这充分说明了汉字不仅是一种独立的识别符号,它的字义及其延伸都可以视觉化。

人们常说,一个好的剧本肯定会是一出好戏。一个成功人物的塑造会使观众陶醉,歌德笔下的《浮士德》,曹雪芹的《红楼梦》,文字形式转换成不同的剧目形式,而导演对文字理解的不同,剧种的不同,多民族欣赏习惯的不同都会在同一种剧中产生不同的人物,所以,对同一个文字的不同理解与想象,采用不同的媒体来表现,其视觉形式的多变纯属自然。

手指

▲ 课题内容:手指的形和意的想象

▲ 教学方式:

提示学生:与手指相类似形的物体有哪些?/五个手指的不同含义,例举食指的多种含义。讲解后,以做快题的形式让学生用15分钟的时间画出草图。老师当场评价,然后让学生抓住有思维想象和创意的方案当场制作。

▲ 教学要求:

1.联想表现的物象要直观。

2.作业量及尺寸:A4、画出30 个图形

▲ 训练目的:

将人体中最常使用、最重要的触摸部分-手指、和手指中最为敏感的食指作为练习元素,题意简洁明确,易打开学生的思路和激发学生创意热情。

图9.1手指联想

铅笔、刀片的可塑性及想象

▲ 课题内容:物体形及其可塑性表达

▲ 教学方式:

提示:从视觉设计角度看,任何物体都有重构的可能性,但有些在实际生活中却不合乎情理,但可变成视觉上合理的画面,可以起到独特的艺术和视觉效果。物体都是由若干个形构成,这些基本形体是方、园、三角。每一形体都有其各自的特征,如:火柴杆是由园球和长方体构成的。为保持其基本特征,要确立不可变和可变形部分,也就是说,园球和方性特征不变,杆子的四条线是可塑的。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同样可以对类似的物体进行可塑性研究。如:笔、灯管、刀片等。

▲ 教学要求:

1.首先,找出元素构成的基本要素,然后进行变形想象,要求基本骨架不变。

2.在A4纸上画出20个以上不同的变体。

▲ 训练目的: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对精神的追求越来越高。写实主义、超现实主义已不能满足人们视觉的需要,因此产生了本世纪上半叶的超现实主义错视觉艺术。通过对物体的想象,同构、重构或对某一形的改变,达到新的视觉效果,以吸引人们的视线,达到宣传目的。物体元素可塑性研究正是训练学生在这方面的表达能力。

图9.2 铅笔联想一

图9.3 铅笔联想二

图9.4 铅笔联想三水和火

▲ 课题内容:水、火图形表达

▲ 教学方式:

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水和火。从象形;从水、火传统文化角度;从与水火有关的物体角度;从生活;从社会角度出发,理解水和火的含义,以便拓宽思路,达到表述的目的。比如:以传统文化为切入点,从风俗文化上来说“龙喷水”;从汉字文化角度来说,与水有关的象形文字,几乎大部分和“雨”有关;还有对水有渴望的“渴”字;还有汪洋大海的“海”字等等。本作业要求想象宽范,图形表现要直接。

▲ 教学要求:

1.做作业前用“水”、“火”组词,全班性交流

2.作业量及尺寸:A4/不少于20个图形

▲ 训练目的:

“金、木、水、火、土”是中国文化衍生的重要元素,其传统文化内涵十分丰厚,深入表达水火图形,有助于其它图形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图9.5 水的联想

图9.6 火的联想

走、游、飞

▲ 课题内容:从走、游、飞引发出与之含义有关的图形

▲ 教学方式:

1.请一同学描述一下“走”、“游”、“飞”三个动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请一同学描述一下三者最慢和最快的运行形式。启发学生的思维,捕捉平时不经意

的现象,用形象化的方式表现出来。经上述分析,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构思,两课时后再用15分钟进行小组交流,然后完成整个作业。

▲ 教学要求:

1.寻找“走”、“游”、“飞”的汉字同义字,并在此基础上想象并予以表现。

2.作业量及尺寸:用A4纸每字创意10个图形。

▲ 训练目的:

区别相似动词或动作之间的同点和不同点,从事物的两极为导向,同时注重中间环节的表述,从多角度寻找某一动词的表述的可能性。以此丰富视觉语言的表达能力。

图9.7 走游飞联想

单一形体材简单,易于集中学生思路进行思索,但由于简单又可能易于重复而导致“撞车”。因此,简而难,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得学生面对简单的问题能养成深入地、富有创建性的思考与表达习惯。

1、概念推演练习

以“复杂”“历史”“年轻”“灾难”“灾难”为题,运用多种思维方式进行概念联想练习作业要求

(1)规格:8开

(2)数量:5张

(3)材料:自定

图形创意设计的几种表现

图形创意设计的几种表现 图形可以理解为除摄影以外的一切图和型。图形以其独特的现象力,在版面构成中展示着独特的视觉魅力。图形是在平面构成要素中形成广告性格及提高视觉注意力的重要素材。图形能够下意识地左右广告的传播效果。图形占据了重要版面,有的甚至是全部版面。图形往往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并激发阅读兴趣,图形给人的视觉印象要优于文字,合理的运用图形符号。 图形作为设计的语言,要注意把话说清楚。在处理中必须抓主主要特征,注意关键部位的细节。否则差之百,失之千里。比如苹果、西红柿、桔子等在体量差不多,但实际上却有很大不同,这就要在处理中住它们各自不同特征。 创意的图形表现是通过对创意的中心的深刻思考和系统分析,充分发挥想象思维和创造力,将想象、意念形象化、视觉化。这是创意的最后环节,也是关键的环节。从怎样分析、怎样思考到怎样表现的过程。由于人类特有的社会劳动和语言,使人的意识活动达到了高度发展的水平,人的思维是一个由认识表象开始,再将表象记录到大脑中形成概念,而后将这些来源于实际生活经验的概念普遍化加以固定,从而是外部世界乃至自身思维世界的各种对象和过程均在大脑中产生各自对应的映像。这些影响是由直接的外在关系中分离出来,独立于思维中保持并运作的。这些印象以狭义语

言为基础,又表现为可视图形,肢体动作,音乐等广义语言。 奇、异、怪的图形并非是设计师追求的目标,通俗易懂、简洁明快的图形语言,才是达到强烈视觉冲击力的必要条件,以便于公众对广告主题的认识、理解与记忆。 在一定的艺术哲理与视觉原理中,创意通过上下几千年纵横万里想象与艺术创造。作为复杂而妙趣横生的思维活动的创意,在现在的图形创意、广告设计中,它是以视觉形象出现的,而且具有一定的创意形式。 图形本身是视觉空间设计中的一种符号形象,是视觉传达过程中较直接、教准确的传达媒体,它在沟通人们与文化、信息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图形设计中,符号学的运用,影响着图形设计的表形性思维的表诉。也正是由于它的存在,使平面图形设计的信息传达更加科学准确,表现手法更加丰富多彩。 意大利著名符号学家艾柯提出:将符号定义为任何这样一种东西,它根据既定的社会习惯,可被看作代表其他东西的某种东西 ---- 一个记号x代表并不在的y,成语雁泥鸿爪生动准确地表述了符号的概念,鸿雁在泥沼与雪地上留下的爪印,使人们得知曾有鸿雁经过这里的事实,并且可由此推断出鸿雁的大小多寡等信息。爪印,是记号x,而鸿雁是并不在的y。符号学,正是研究符号规律的科学。 赛车场地中,设计者将转弯处的墙壁涂成黑黄相间条纹

图形创意及想象

在北宋的词人中,柳永可以说是“情场高手”了。这不仅因为他混迹青楼、狎妓 弄曲的奇特经历,而且因为他用他那支神来之笔,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表现“男女 私情”方面的佳作。《雨霖铃》可以说是这些佳作中的佳作。在这首词中,柳永 把男女私情写得相当充分。怎一个“情”字了得,这便是我们阅读《雨霖铃》后 获得的第一印象。 《雨霖铃》抒写的是词人与情人分手时的缠绵伤感之情。昔江淹有《别赋》一文,其中有“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的名句。可见朋友或情人之间的分别, 是足以让人黯然伤神、魂断肠穿的。只有身处其中的人,才对此有切肤之痛, 才有可能将它写足写透。柳永正是因为置身其中,备尝了离别的痛苦,才有可 能将《雨霖铃》中的离别之情写得这么充分的。 在词的一开始,柳永便为全词创造了一种凄楚的感情基调。“寒蝉”大概意识到 自己活在世上的日子不多了,所以叫得是那样“凄切”,一声声地揪着离人的心。夕阳已经挨在长亭的顶边,天色快要暗下来了,却要在此时与情人分手,叫人 好不凄怆。本来刚刚过去的暴雨可以作为自己留下不走的借口,但这恼人的雨 却在人家最不愿意它停的时候“初歇”了。这里,“天的无情”对“人的有情”起到了 很好的反衬作用。 分别当然要喝饯行酒,尽管酒菜的味道都十分好,但是人在离别的痛苦中,也 就品尝不出其中的美味了。就在一对情人相互表达留恋之情、依依不舍的时候,那“兰舟”上的船夫却一声声地催着上路。看来最后分手的期限还是到来了。这里,“船夫的无情”也对“我的有情”起到了很好的反衬作用。 多想拉着情人的手,和她长相厮守。四目对视中,蓦然发现双方的眼里早已蓄 满泪水。有千言万语要对情人倾诉,话到喉头却又硬生生地卡住了。“执手”“相看”“泪眼”“无语”“凝噎”这样一系列神情举止的描写,把男女之间的“离别之情”表 现得十分具体形象。 想到自己的去路,千里烟波浩渺,到处是沉沉的“暮霭”。楚天何其广阔,谁知“我”将飘向何方?何时才能与心上人重新聚首?此时,作为词的主人公的“我”的 心态,是希望天地小一点再小一点,小到只容得下他们两个。然而,楚天却是 那样的“阔”。“楚天”越是“阔”,越显得情人重新聚首的渺茫。现实就是那样的无情,生生要将一对情人拆散。简单的词句中,包含着诸多的无奈,倾注着对情 人的深情。 多情的人从古至今都为离别而感到忧伤,更何况分手在这个冷落凄清的秋天, 真是让人难以忍受啊!搬出“自古”的“多情”者,说明“多情”的不止我柳永一个, 它是文人墨客普遍具有的一种人之常情。“冷落清秋节”给离别的场面蒙上了很 厚很灰色的一层阴影。不是“情到深处”的人,是很难有这样敏感的神经触角的。都说醉酒是解脱烦闷的好方法。曹操的《短歌行》中,就有“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名句。李白更是写出了“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独特感受。 在与情人不得不分手的愁闷当中,词人也想到了用酒精来麻醉自己。于是在他

图形创意设计的表现

图形创意设计的表现 图形可以理解为除摄影以外的一切图和型。图形以其独特的现象力,在版面构成中展示着独特的视觉魅力。图形是在平面构成要素中形成广告性格及提高视觉注意力的重要素材。图形能够下意识地左右广告的传播效果。图形占据了重要版面,有的甚至是全部版面。图形往往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并激发阅读兴趣,图形给人的视觉印象要优于文字,合理的运用图形符号。 1、图形设计语言 图形作为设计的语言,要注意把话说清楚。在处理中必须抓主主要特征,注意关键部位的细节。否则差之百,失之千里。比如苹果、西红柿、桔子等在体量差不多,但实际上却有很大不同,这就要在处理中住它们各自不同特征。 创意的图形表现是通过对创意的中心的深刻思考和系统分析,充分发挥想象思维和创造力,将想象、意念形象化、视觉化。这是创意的最后环节,也是关键的环节。从怎样分析、怎样思考到怎样表现的过程。由于人类特有的社会劳动和语言,使人的意识活动达到了高度发展的水平,人的思维是一个由认识表象开始,再将表象记录到大脑中形成概念,而后将这些来源于实际生活经验的概念普遍化加以固定,从而是外部世界乃至自身思维世界的各种对象和过程均在大脑中产生各自对应的映像。这些影响是由直接的外在关系中分离出来,独立于思维中保持并运作的。这些印象以狭义语言为基础,又表现为可视图形,肢体动作,音乐等广义语言。 “奇”、“异”、“怪”的图形并非是设计师追求的目标,通俗易懂、简洁明快的图形语言,才是达到强烈视觉冲击力的必要条件,以便于公众对广告主题的认识、理解与记忆。

在一定的艺术哲理与视觉原理中,创意通过上下几千年纵横万里想象与艺术创造。作为复杂而妙趣横生的思维活动的创意,在现在的图形创意、广告设计中,它是以视觉形象出现的,而且具有一定的创意形式。 2、平面图形设计与符号的本质联系 图形本身是视觉空间设计中的一种符号形象,是视觉传达过程中较直接、教准确的传达媒体,它在沟通人们与文化、信息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图形设计中,符号学的运用,影响着图形设计的表形性思维的表诉。也正是由于它的存在,使平面图形设计的信息传达更加科学准确,表现手法更加丰富多彩。 意大利著名符号学家艾柯提出:将符号定义为任何这样一种东西,它根据既定的社会习惯,可被看作代表其他东西的某种东西---- 一个记号X代表并不在的Y,成语“雁泥鸿爪”生动准确地表述了符号的概念,鸿雁在泥沼与雪地上留下的爪印,使人们得知曾有鸿雁经过这里的事实,并且可由此推断出鸿雁的大小多寡等信息。爪印,是记号X,而鸿雁是并不在的Y。符号学,正是研究符号规律的科学。 赛车场地中,设计者将转弯处的墙壁涂成黑黄相间条纹的图案,借以提醒车手集中注意力,警惕发生意外。这是因为每当人们看到黑黄相间的条纹时,都会不自觉的产生畏惧感和警惕性,这种感觉或不仅仅来自于图案色彩本身具有的视觉特性,可能也与黑黄色条纹使人们产生对虎或是蜜蜂等可能给人带来危险的动物的联想有关,人们对这样的图形的畏惧与警惕是人们共同生活经验中对老虎或蜜蜂的畏惧与警惕的延续;相同的绿色,却常会使人们产生心旷神怡的愉悦感,仿佛置身于茂密的丛林与清新的空气之中,而生命在自然的环境下也得以健康的生长。因此,绿色,被更多的运用于医药,环保等关于生命领域的设计课题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