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全评价常用法律法规20100324

安全评价常用法律法规20100324

安全评价常用法律法规20100324
安全评价常用法律法规20100324

第1章安全评价法律基础知识

第一节法的概念、特征、分类和基本内容

(一)法的概念:

广义的法:是指国家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制定或者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狭义的法:指具体的法律规范,包括宪法、法令、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判例、习惯法等各种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成文法是指一定的国家机关按照一定程序制定的、以规范性文件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法,具有直接的法律效力。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形式以成文法为主。国际条约也属于成文法的范畴,对缔约国具有约束力。

(二)法律规范

法律规范是国家机关制定或者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一般行为规范。

法律规范与其他社会规范有明显的区别:法律规范是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具有阶级性,具有特定的形式,是一般行为规范。

法律规范由假定、处理和制裁三个要素构成。假定是指适用法律规范的必要条件。处理是指行为规范本身的基本要求,它规定人们应当做什么、禁止做什么、允许做什么,是法律规范的中心部分和主要内容。制裁是指对违反法律规范将导致的法律后果的规定,如损害赔偿、行政处罚、经济制裁、判处刑罚等。

(三)法的本质

法作为统治阶级的意志可以体现在三个方面:意志内容的一般性、客观性、社会性。

社会主义法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广泛的人民性。

(四)法的效力

1、关于人的效力

各国立法原则不同,大体有三种情况,

一是以国籍为主,即属人原则。法律只对本国人适用,不适用外国人;外国人侨居法院地国,也不适用该国法律。

二是以地域为主,即属地原则。法律规范在该国主权控制下的陆地、水域及其底床、底土和

领空的领域内有绝对效力。不论本国人还是外国人,原则上一律适用该国法律。

三是属人原则与属地原则相结合。即凡居住在一国领土内者,无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原则上一律适用该国法律。

2、关于地域的效力

大体有三种情况:

一是在全国范围内生效。凡是国家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一般在全国范围内有效,如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除有特殊规定之外,一般都在全国生效。

二是在局部地区有效。一般是指地方国家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在该地区有效。如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只在本行政区域内有效。

三是有的法律不但在国内有效,在一定条件下其效力还可以超出国境。

3、关于时间的效力

主要有三种情况:

一是自法律公布之日起开始生效。

二是法律另行规定生效时间。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于2002年6月29日通过,自2002年11月1日生效施行。

三是规定法律公布后到达一定期限时生效。

法的时间效力涉及法律的溯及力问题。法律一般只适用于生效后发生的事实和关系,通常不具有溯及力。但是法不溯及既往并不是绝对的,出于某种需要,也可以对法的时间效力作出溯及既往的规定。如《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就有溯及既往的特别规定。

(五)法律责任

按照违法的性质、程度的不同,法律责任可以分为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六)法的特征

1、法是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制定的。

在我国,法是由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依法制定的。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制定和修订宪法。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制定和修订法律。国务院有权制定行政法规、法令。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有权制定和修订地方性法规。国务院部、委员会和直属机构有权制定和修订部门规章。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权制定和修订地方政府规章等。

2、法是依照特定的程序制定的,具有国家强制性,是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

(七)法的分类

1、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成文法: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

不成文法:习惯法、判例、法理等。

2、按照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的层级划分

法应当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行政规章。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

(2)法律。在我国,只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才有权制定和修订法律。法律的地位和效力次于宪法,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法规和行政规章。

(3)行政法规。狭义的行政法规专指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即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行政法规的名称通常为:条例、规定、办法、决定等。

(4)地方性法规。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备案。

(5)行政规章。行政规章分为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两种。

第2节安全生产立法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

(一)安全生产立法的含义:专指国家制定的现行有效的安全生产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等安全生产规范性文件。

(二)加强安全生产立法的必要性

它是依法加强监督管理,保证各级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依法行政的需要。是依法规范安全生产的需要。是制裁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需要。是建立健全我国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需要。

(三)安全生产立法的重要意义

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2002.6.29审议通过,并于2002.11.1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简称《安全生产法》),它的颁布实施是我国安全生产法制建设的重要里程碑。《安全生产法》的贯彻实施,有利于全面加强我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有利于依法规范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有利于各级人民政府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有利于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和有关部门依法行

政、加强监督管理,有利于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有利于增强全体公民的安全生产法律意识,有利于制裁各种安全违法行为。

第3节我国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

一、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概念和特征

安全生产法律体系,是指我国全部现行的、不同的安全生产法律规范形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这个体系具有三个特点:法律规范的调整对象和阶级意志具有统一性,内容和形式具有多样性,相互关系具有系统性。

二、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

(一)从法的不同层级上,可以分为上位法与下位法

不同的安全生产立法对同一类或者同一个安全生产行为作出不同的法律规定的,以上位法的规定为准,适用上位法的规定。上位法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下位法。

1、法律

国家现行的有关安全生产的专门法律:《安全生产法》、《消防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海上交通安全法》、《矿山安全法》。

与安全生产相关的法律主要有:《劳动法》、《工会法》、《矿产资源法》、《铁路法》、《公路法》、《民用航空法》、《港口法》、《建筑法》、《煤炭法》、《电力法》。

2、法规

安全生产法规分为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

3、规章

安全生产行政规章分为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

4、法定安全生产标准

主要是指强制性安全生产标准,分为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两者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具有同样的约束力。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对同一安全生产事项的技术要求,可以高于国家安全生产标准,但不得与其相抵触。

(二)从同一层级的法的效力上,可以分为普通法与特殊法

特殊法是适用于某些安全生产领域独立存在的特殊性、专业性问题的法律规范,它们往往比普通法更专业、更具体、更有可操作性。

(三)从法的内容上,可分为综合性法与单行法

在一定条件下,综合性法与单行法的区分是相对的、可分的。《安全生产法》就属于安全生产领域的综合性法律。与其相对的,《矿山安全法》就是单独适用于矿山开采安全生产的单行法律。但就矿山开采安全生产的整体而言,《矿山安全法》又是综合性法律。

三、安全生产法在安全生产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一)《安全生产法》的调整对象

1、监督管理关系。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部门、有关安全生产专项监督管理部门及其安全生产检查监督人员,在履行法定职权时与生产经营单位、有关社会组织和从业人员之间所发生的监督管理关系。

2、协调、指导和监督关系。

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与其他有关部门之间的综合监督管理与专项监督管理的协调、指导和监督关系。

3、安全生产管理关系。

生产经营单位内部管理者与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管理关系。

4、安全生产权利义务关系

生产经营单位之间及其与社会组织、公民之间的安全生产权利义务关系。

5、涉外安全生产管理关系

外商投资企业也必须严格依照我国法律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保证安全生产。

(二)《安全生产法》的基本原则

1、人身安全第一的原则。

《安全生产法》第1条就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立法宗旨。法律第一次赋予从业人员依法享有工伤社会保险和获得民事赔偿的权利,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尊重和保护从业人员生命和财产权利的高度重视。

2、预防为主的原则。

从安全管理和监督的过程来说,可分为事前、事中、事后的管理和监督。

事前管理:是指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工作必须重点抓好生产经营单位申办、筹办和建设过程中的安全条件论证、安全设施“三同时”等工作,在正式投入生产经营之前就符合法定条件或者要求,把可能发生的事故隐患消灭在建设阶段。

事中管理:在生产经营全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其环节最多,过程最长。

事后管理:发生事故后的抢救和善后处理工作。

重点在事前和事中监管,重在预防性、主动性的监督。法律明确规定,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要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条件,安全设施的设计、验收和使用,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特种作业人员的资格,安全机构及其人员,安全培训,安全规章制度,特种设备,重大危险源监控,危险物品和危险作业,作业现场安全管理等加强监管,由被动监管转向主动预防。

3、权责一致的原则。

4、社会监督、综合治理的原则。

《安全生产法》主要是通过建立社区基层组织和公民对安全生产的举报制度和加强舆论监督来强化社会监督的力度。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在依法履行职责的同时,还应当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依靠公安、监察、交通、环保、质监、工商、建筑等有关部门的力量,加强沟通,密切配合。

5、依法从重处罚的原则。

《安全生产法》设定了安全生产违法应当承担的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设定了11种行政处罚,有11条规定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还破例设定了民事责任。其法律责任形式之全、处罚种类之多、刑罚之严厉都是前所未有的。

第2章安全生产相关法律

第1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一、总则

(一)《安全生产法》的立法目的、适用范围

1、《安全生产法》立法目的

《安全生产法》第1条规定: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制定本法。

要全面领会和实现《安全生产法》立法目的,应当把握以下五点:

第一,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坚持“三个代表”和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的指导思想。

第二,依法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是各级人民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法定职责。

第三,生产经营单位必须把安全生产工作摆在首位。

第四,从业人员必须提高自身安全素质,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

第五,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必须加大监督执法力度,依法制裁安全生产违法犯罪分子。

2、《安全生产法》的适用范围

是对所有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普遍适用的基本法律。

(1)空间的适用。

《安全生产法》第2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的安全生产,适用本法。自2002年11.1日起,所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陆地、海域、领空的范围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依照《安全生产法》的规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违法者必将受到法律制裁。

(2)主体和行为的适用。

“生产经营单位”,指所有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生产经营单元,具体包括各种所有制和组织形式的公司、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体工商户,以及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公民个人。(3)排除适用。

“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对消防安全、道路交通安全、铁路交通安全、水上交通安全、民用航空安全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对这种排除适用的特殊规定,应从以下几方面理解:

第一,《安全生产法》确定的安全生产领域的基本方针、原则、法律制度和新的法律规定,是其他法律、行政法规无法确定,并且没有规定的,它们普遍适用于消防安全和道路交通安全、铁路交通安全、水上交通安全、民用航空安全。

第二,消防安全和道路交通安全、铁路交通安全、水上交通安全、民用航空安全现行的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已有规定的,不适用《安全生产法》。涉及这些领域的安全生产问题,应当首先考虑和优先适用特殊法的规定。

第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对消防安全和道路交通安全、铁路交通安全、水上交通安全、民用航空安全没有规定的,适用《安全生产法》。也就是说,现行的消防安全和道路交通安全、铁路交通安全、水上交通安全、民用航空安全的法律、行政法规对特殊的安全生产问题没有规定的,应当依照《安全生产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今后制定和修订有关消防安全和道路交通安全、铁路交通安全、水上交通安全、民用航空安全的法律、行政法规时,也要符合《安全生产法》确定的基本的方针原则、法律制度和法律规范,不应与《安全生产法》相抵触。

在我国安全生产法律体系中,《安全生产法》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是最高的,是我国第一部安全生产领域的基本法律。

(二)安全生产管理的方针

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有关部门和生产经营单位,在任何时候都必须把预防事故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进行主动的、超前的管理。关于预防为主的规定,主要体现在“六先”:安全意识在先,安全投入在先,安全责任在先,建章立制在先,隐患预防在先,监督执法在先。

(三)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安全责任

1、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

法律所称的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当是直接领导、指挥生产经营单位日常生产经营活动,能够承担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主要领导责任的决策人。

2、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地位和职责

第一,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第一责任者,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

第二,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依法应当负有6项基本职责: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等。

3、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法律责任

根据有责必究、有罪必罚的原则,将依照下列法律规定追究责任:

(1)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不依照本法规定保证安全生产所必须的资金投入,致使生产经营单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责令限期改正,提供必须的资金;逾期未改正的,责令生产经营单位停产停业整顿。有前款违法行为,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对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给予撤职处分,对个人经营的投资人处2万以上20万以下的罚款。

(2)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未履行本法规定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生产经营单位停产停业整顿。有前款违法行为,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给予撤职处分或者处2万以上20万以下的罚款。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依照前款规定受刑事处罚或者撤职处分的,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受处分之日起,5年内不得担任任何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3)生产经营单位与从业人员订立协议,免除或者减轻其对从业人员因生产安全事故伤亡

依法应承担的责任的,该协议无效;对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个人经营的投资人处2万以上10万以下的罚款。

(4)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在本单位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时,不立即组织抢救或者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或者逃匿的,给予降职、撤职处分,对逃匿的处15日以下拘留;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对生产安全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罚。

(四)工会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地位和权力

1、工会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地位

工会依法组织职工参加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维护职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合法权益。

2、工会对“三同时”的监督

工会有权对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进行监督,提出意见。

3、工会参加安全管理和监督的权力

工会在参加安全管理和监督时,享有多项权力:一是对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侵犯从业人员合法权益的行为,有权要求纠正。二是发现生产经营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或发现事故隐患时,有权提出解决的建议,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及时研究答复。三,发现危及从业人员生命安全的情况时,有权向生产经营单位建议组织从业人员撤离危险场所,生产经营单位必须立即作出处理。四,有权依法参加事故调查,向有关部门提出处理意见,并要求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五)各级人民政府的安全生产职责

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支持、督促各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应当及时予以协调解决。

(六)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与专项监管部门的职责分工

国务院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对全国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

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有关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有关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

督管理。

1、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及其职责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主要职责包括:

依法对有关安全生产的事项进行审批、验收;依法对生产经营单位执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依照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规定的权限组织安全生产事故的调查处理;对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行为依法实施行政处罚;指导、协调和监督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负责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

2、有关部门及其职责

国务院有关部门:指公安部、交通部、铁道部、建设部、国防科工委、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国家质检总局等。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本级人民政府负责消防、道路交通、水上交通、建设、质检等专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部门。接受同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公安部负责消防安全、道路交通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

交通部负责道路建设、运输企业安全、水上交通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

铁道部负责铁路运输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

建设部负责建筑施工安全

国防科工委负责民用爆破器材安全

国家民用航空总局负责民用航空安全

国家质检总局负责特种设备安全

(七)安全生产中介机构的规定

1、安全生产中介机构的性质及特征

属于第三产业中的服务业。受生产经营单位或政府部门的委托,依法有偿从事的安全生产评价、认证、监测、检验和咨询服务等专门业务的技术服务活动。具有以下特征:

独立性。安全生产中介机构必须是依法设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社会组织,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有关中介服务活动。

服务性、有偿性、客观性、专业性。

2、安全生产中介机构的法律地位和业务范围

法律地位:依法设立的为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服务的中介机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执业准则,接受生产经营单位的委托,为其安全生产工作提供技术服务。从业人员300人以下的,

应当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委托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关专业技术资格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即:他们可以合法的从事有关安全生产中介服务业务。主要业务范围:

依照《安全生产法》的规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安全生产中介服务的范围和主要业务包括:矿山和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应当按照国家规定进行安全条件论证、安全评价、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三同时;安全设备、特种设备、劳动防护用品、安全工艺、危险物品、重大危险源和作业现场安全管理等。

3、中介机构和安全专业人员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1)权利:

依法从事的安全生产中介服务工作受法律保护,具有不受侵犯和追究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无权干预、剥夺、阻碍其合法活动的权利。

有权依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的规定,从事授权范围内的有关安全生产业务。有权拒绝从事非法或者服务范围以外的安全生产中介服务。有依法收取中介服务报酬和费用的权利。接受政府部门的委托和生产经营单位的聘请,按照委托和约定的有关事项从事安全生产中介服务。

(2)义务:

具备法定条件,依法取得安全生产中介服务资质。

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行业、领域和业务范围内真实的中介服务,不得从事欺诈和虚假的服务。合理的确定服务报酬和收费标准,不得非法牟利。

严格按照政府部门和生产经营单位的委托或约定,完成所承担的中介服务事项。接受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对其进行的检查监督。

(3)责任:

对其承担的服务工作的合法性、真实性负责。对其违法犯罪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八)安全生产事故责任追究

国家实行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追究生产安全事故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

1、生产安全事故的分类

按照引发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分为自然灾害事故和人为责任事故。

人为责任事故,常与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规章制度不健全、从业人员违章操作、管理人员违章指挥、技术装备陈旧落后、安全管理混乱、事故隐患不能及时消除有关。

《安全生产法》规定要实行责任追究的,指人为责任事故。因此,必须实行安全生产事故责

任追究制度,这项制度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建立、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违法责任的追究三项内容。

2、事故责任主体

按照安全生产的生产主体和监管主体,事故责任主体包括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生产经营单位的责任人员、对发生生产安全事故负有监管职责的有关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责任人员。生产经营单位的责任人员包括主要负责人、主管人员、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

负有监管职责的有关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责任人员包括对安全生产事故负有失职、渎职和应负领导责任的各级人民政府领导人,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负责人、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人员。

3、法律责任追究

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者所承担的法律责任的主要形式包括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1)行政责任。指违反有关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规的规定,但尚未构成犯罪的违法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行政责任通常分为行政处分、行政处罚。

行政处分,是对国家工作人员及由国家机关派到企业事业单位任职的人员的违法行为给予的一种处理。行政处分包括警告、记过、降级、降职、撤职、开除等。

行政处罚,主要是对生产经营单位及其有关人员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给予的行政制裁。(2)刑事责任。指责任主体实施刑事法律禁止的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追究刑事责任的必须是违反安全生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应当给予刑事处罚的严重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责任主体包括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工作人员、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从业人员和中介服务机构的有关人员。

(九)安全生产标准

涉及安全生产方面的标准主要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其中多数是强制性标准。有关保障人身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是必须执行的强制性标准。

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当按照保障安全生产的要求,依法及时制定有关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并根据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适时修订。

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具体管理机构是国家质检总局的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目前有权制定行业标准的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机构主要是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和其他有关部、委、总局等。

生产经营单位必须执行依法制定的保障安全生产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有国家标准的,必须执行国家标准;没有国家标准但有行业标准的,必须执行行业标准;既有国家标准又有行

业标准的,既要执行国家标准,又要执行行业标准。

(十)安全生产宣传教育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有关安全生产知识的宣传,提高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

(十一)安全生产科技进步

国家鼓励和支持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和安全生产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安全生产水平。此项法律规定是为了加强政策措施的导向。

实现安全生产,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实现科技兴安,科技保安。

(十二)安全生产奖励

国家对在改善安全生产条件、防止生产安全事故、参加抢险救护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1、在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方面作出显著成绩

通过技术革新、发明创造,改进安全设施、设备、工艺、技术,攻克安全管理难关,提高了安全技术装备的安全性能,减少了作业场所的危险性,加强了事故隐患和重大危险源的监控。

2、在防止生产安全事故方面作出显著成绩

防止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是保障安全的重点。提出或建立严密科学的先进管理方法、措施和规章制度,加强事故隐患的监测、预警、排查、控制和消除,有效的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要给予奖励。

3、在抢险救护方面作出显著成绩

在事故发生时,为抢险救灾、抢救人员,避免和减少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的有功人员,应当褒奖。

4、受奖主体和奖励形式

只要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均可受到奖励。

奖励形式主要有三种:一,给予荣誉奖励,授予荣誉称号;二,物质奖励,颁发奖金或奖给实物;三,晋升职务。可以单独采用或者同时采用。

二、从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

(一)从业人员的人身保障权利

1、获得安全保障、工伤保险和民事赔偿的权利

《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与从业人员订立的劳动合同,应当载明有关保障从业

人员劳动安全、防止职业危害的事项,以及依法为从业人员办理工伤社会保险的事项。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与从业人员订立协议,免除或减轻其对从业人员因生产安全事故伤亡依法应承担的责任。订立该协议的,规定协议无效,并对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个人经营的投资人处以2万以上10万以下的罚款。”“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因生产安全事故受到损害的人员,除依法享有获得工伤社会保险外,依照有关民事法律尚有获得赔偿的权利的,有权向本单位提出赔偿要求。”

第一,从业人员依法享有工伤保险和伤亡求偿的权利。这项权利必须以劳动合同必要条款的书面形式加以确认。

第二,依法为从业人员缴纳工伤社会保险和给予民事赔偿,是生产经营单位的法定义务。不得以任何形式免除该项义务,不得变相以抵押金、担保金等名义强制从业人员缴纳工伤社会保险。

第三,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从业人员首先依照劳动合同和工伤社会保险的约定,享有相应的赔付金。如果不足以补偿的,依照有关民事法律应当给予补偿的,从业人员或其亲属有要求生产经营单位给予赔偿的权利。否则,受害者或其亲属有向人民法院起诉和申请强制执行的权利。

第四,从业人员获得工伤社会保险赔付和民事赔偿的金额标准、领取和支付程序,必须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有关规定。

2、得知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和事故应急措施的权利

3、对本单位安全生产的批评、检举和控告的权利;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的权利。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因从业人员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提出批评、检举、控告,或者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而降低其工资、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劳动合同。

4、紧急情况下的停止作业和紧急撤离的权利

从业人员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停止作业或者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因此而降低其工资、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劳动合同。

从业人员在行使这项权利时,须明确四点:一,危及从业人员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必须有确实可靠的直接根据。二,紧急情况必须直接危及人身安全,间接或者可能危及人身安全的情况不应撤离,而应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三,出现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首先是停止作业,然后要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采取应急措施无效时,再撤离作业场所。四,该项权利不适用于某些从事特殊职业的从业人员,如飞行人员、船舶驾驶人员、车辆驾驶人员等。(二)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义务

1、遵章守规、服从管理的义务

从业人员在从业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从业人员不服从管理,违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由生产经营单位给予批评教育,依照有关规章制度给予处分;造成重大事故,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2、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义务

从业人员不履行该项义务而造成人身伤害的,生产经营单位不承担法律责任。

3、接受安全培训,掌握安全生产技能的义务

从业人员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必须对新招聘、转岗的从业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生产教育和业务培训。

4、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及时报告的义务

从业人员发现事故隐患或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本单位负责人报告,接到报告的人员应当及时予以处理。

发现事故隐患及时报告是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事前防范的重要措施。

三、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

(一)地方政府应急救援工作职责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建立应急救援体系。

事故应急预案:应当包括可能发生的特大事故的种类,事故发生的地区、地段、地点或单位,事故波及地区的人员、道路交通、消防设施和通道,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及其应对措施,事故救援的组织指挥,抢救伤害人员的措施以及设施、设备和物品的组织供应,事故现场秩序维持和后期处理等。

事故应急救援体系:是实施应急预案的组织保证。应明确各级救援组织机构的建立及其领导人员,确定内部分设的专门救援组织,如维持现场秩序、疏导交通、消防急救、发布信息的组织或部门,明确各自的岗位及职责,形成一个能够处理突发事故的救援体系。

(二)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

1、事故应急救援

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应急救援组织,应当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和设备,并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保证正常运行。生产经营规

模较小,可以不设应急救援组织的,应当指定兼职的应急救援人员。

法律虽然没有对高危生产经营单位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救援工作作出强制性规定,但也应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专门的应急救援机构或指定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并配备相应的应急救援器材和设备。

2、重大事故的应急抢救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上报事故情况。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

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负责人,接到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后,应立即赶到事故现场,组织事故抢救。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支持、配合事故抢救,并提供一切便利条件。

(三)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处置的规定

1、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本单位负责人

事发现场的从业人员、管理人员和其他人员,有义务采取任何方式,以最快的速度立即报告,既可以逐级报告,也可以越级报告。

2、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组织抢救并报告事故

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立即如实报告当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不得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有关证据。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在事故报告和抢救中负有主要领导责任,必须履行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的法定职责。

(四)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的规定

1、事故调查处理的原则

按照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及时准确的查清事故原因,查明事故性质和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对事故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和干涉对事故的依法调查处理。

2、事故责任的追究

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经调查确定责任事故的,除了应当查明事故单位的责任并依法予以追究外,还应当查明负有审批和监督职责的行政部门的责任,对有失职、渎职行为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主体包括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个人经营的投资人、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

的部门的工作人员。

3、事故统计和公布

县级以上各级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应当定期统计分析本行政区域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情况,并定期向社会公布。

凡是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单位及各有关部门,都应当及时准确的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报告,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管部门逐级进行汇总、统计和分析,定期通过公共传媒予以公布。

第2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一、《刑法》有关安全生产犯罪的罪名和刑罚的规定

安全生产刑事责任,指责任主体违反安全生产法律规定,构成犯罪,由司法机关依照刑法处以刑罚的一种法律责任。司法机关分别由公安机关、检察机关、人民法院追究刑事责任,由人民法院作出最终的司法判决。剥夺犯罪分子人身自由的刑罚,是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中最严厉的。

《安全生产法》关于追究刑事责任的规定有11条,如果违反其中任何一条构成犯罪的,都要追究刑事责任。

《刑法》有关安全生产犯罪的规定主要有:重大责任事故罪、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危险物品肇事罪、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等。

二、生产经营单位及其有关人员构成犯罪应承担的刑事责任

(一)重大责任事故罪

《刑法》规定:工厂、矿山、林场、建筑企业或其他企事业单位的职工(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由于不服从管理、违反规章制度,或者强令工人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

工厂、矿山、林场、建筑企业或其他企事业单位的劳动安全设施不符合国家规定,经有关部门或单位职工提出后,对事故隐患仍不采取措施,因而发生重大事故或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三)危险物品肇事罪

违反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的管理规定,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中发生重大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四)重大工程安全事故罪

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违反国家规定,降低工程质量标准,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五)重大教育设施安全事故罪

明知校舍或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或不及时报告,致使发生重大伤亡事故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六)消防责任事故罪

违反消防管理法规,经消防监督机构通知采取改正措施而拒绝执行,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七)重大飞行事故罪

航空人员违反规章制度,致使发生重大飞行安全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飞机坠毁或人员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八)铁路运营安全事故罪

铁路职工违反规章制度,致使发生铁路运营安全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九)交通肇事罪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三、安全生产中介机构及其有关人员构成犯罪应承担的刑事责任

主要是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

安全生产中介机构及其有关人员,故意提供虚假的安全评价、评估、检测检验、认证、咨询等服务证明文件,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索取他人财物或

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犯前款罪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严重不负责任,出具的证明文件有重大失实,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

四、伪造、变造、买卖安全生产事项行政许可证书的刑事责任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有权依法以批准、核准、许可、注册、认证和颁发证照等形式,对安全生产事项实施行政许可。上述安全生产事项行政许可的各种公文,证照是法定文书,不得伪造、变造、买卖。

伪造、变造、买卖或者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的公文、印章、证件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3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一、单位劳动安全卫生的规定

(一)安全卫生的基本要求

1、劳动者的权利

劳动者享有七项权利:

一是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二是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三,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四,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五,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六,享有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七,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2、劳动者的义务

劳动者需要履行的四项义务:

一,应当完成劳动任务。二,应当提高职业技能。三,应当执行劳动安全卫生防护规程。四,应当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3、用人单位的义务

用人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对劳动者进行劳动安全卫生教育,防止劳动过程中的事故,减少职业危害。

(二)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

未成年工指年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劳动者。

国家对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实行特殊保护。

1、女职工保护

一,禁止用人单位安排女职工从事矿山井下、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其他紧急从事的劳动。

二,禁止用人单位安排女职工在经期从事高处、低温冷水作业,和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

三,禁止用人单位安排女职工在孕期从事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孕期禁忌从事的活动。怀孕7个月以上的职工,不得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

四,禁止用人单位安排女职工在哺乳未满1周岁婴儿期间从事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哺乳期禁忌从事的活动,不得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

2、未成年工保护

一,禁止用人单位安排未成年工从事矿山井下、有毒有害、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

二、要求用人单位对未成年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二、有关劳动安全卫生监督检查的规定

(一)劳动监察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依法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法行为有权制止,并责令改正。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监督检查人员,执行公务,有权进入用人单位了解执行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并对劳动场所进行检查。必须出示证明,秉公执法,并遵守有关规定。(二)有关部门的监督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

(三)工会的监督

各级工会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

任何组织和个人,对于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有权检举和控告。

三、劳动安全卫生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的决定机关

(一)劳动安全卫生监督管理体制的改革

国家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改革后,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不再负责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工作,改由各级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部门负责。

(二)劳动安全卫生监管和行政执法的机关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行使有关劳动安全卫生监督管理和行政执

安全评价资料清单最全版

(安全生产)安全评价资 料清单

1、单位基本情况介绍 1)企业基本情况,包括近三年产值及销售收入情况、人员机构变化情况、生产规模、产品、经济技术指标、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建立时间、投资额、占地面积、法定代表人、生产运营品种的名称、类别、数量等。 2)企业的周边环境情况(1)区域图和厂区平面布置图(2)气象数据、人口分布数据、场地水文地质等资料(3)单位周边 24 小时人口居住和活动分布情况 3)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安全负责人及安全管理人的资格证、学历及从业经历;企业从业人员的学历情况。见各类负责人及专职 安全员明细表 4)生产工艺及设施设备简介:主要生产工艺流程以及控制方式、生产设备以及储存设施壹览表、安全技术控制指标。 5)危险化学品的种类及数量:生产的危险化学品(中间产品)的种类及年生产量、储存的危险化学品(中间产品)的种类及储存 方式和规模、使用的危险化学品的种类及年用量。 6)公辅工程介绍:供水、供电、供气(汽)、供热、制冷、通 讯等情况以及具体的设施情况(包括循环水、新鲜水、消防水系统、排水系统、事故状态下清净下水收集、处置措施;供电方式、且网 情况;系统采暖、通风方式、空分、空压、制冷、通讯)。 7)仪表及自控介绍:包括仪表控制及报警系统说明、仪表设备明细

8)运输情况说明(包括车辆、人员、单位相关资质),委托其他 运输单位运输的,应提供委托运输合同,内容应包含安全事故责任 划分条款,该运输单位车辆驾驶员证、押运员证等复印件。 9)消防情况包括消防设施配置图和消防队、消防人员的配置情况(包括消防队员名单),周围可依托的消防力量。 10)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后生产工艺、设备、公辅设施、平面 布置等方面的变化情况说明;技改项目三同时执行情况介绍(设计、 施工、验收、监理、安全评价等相关说明或资料、资质) 2、营业执照(实施许可证管理的产品)、土地使用证,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证 3、消防验收文件或消防年检 4、安全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置及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的配备情况(包括安全生产委员会、安全管理常设机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名单)。 5、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资格证书复印件;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复印件(电工、金属切割、锅炉司炉工、起重、压力容器、 电梯、厂内机动车辆、危险化学品安全作业、冷冻工等) 6、主要负责人的任命文件、安全管理机构和安全管理人员的设立文件、应急救援预案及其发布文件、应急救援组织和人员的设立文件、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在当地(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证明、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其发布文件、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及其发布文件、安全管理制度及其发布文件。

三级安全评价师--法律法规题目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本质安全 2、安全生产“五要素” 3、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二、填空题 1、安全生产管理,坚持的方针。 2、生产经营单位的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 3、国家实行生产安全事故制度,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追究生产安全事故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 4、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设置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5、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6、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方可上岗作业。 7、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 、(三同时)。安全设施投资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算。 8、矿山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应当分别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安全条件论证和。 9、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 10、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对安全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并,保证正常运转。维护、保养、检测应当作好记录,并由有关人员签字。 11、生产经营单位使用的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以及危险物品的容器、运输工具,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由专业生产单位生产,并经取得专业资质的检测、检验机构检测、检验合格,取得或者安全标志,方可投入使用。检测、检验机构对检测、检验结果负责。 12、国家对严重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实行制度。 13、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14、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物品的车间、商店、仓库不得与员工宿舍在内,并应当与员工宿舍保持安全距离。 15、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戴、使用。 16、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和管理能力。 17、两个以上生产经营单位在同一作业区域内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可能危及对方生产安

安全评价常用评价依据(于2020年3月)

安全评价常用的评价依据 1国家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年]主席令第13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08]主席令第6号 [2019]主席令第29号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年第二次修正)[1994]主席令第28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8年第四修正)[2001年]主席令第5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2016年]主席令第88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2016年]主席令第23号《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2008年]主席令第7号《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11年]主席令第8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主席令第9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2013年]主席令第4号《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2011]第586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8年]主席令第3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11]主席令第47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7年修正)[2008年]主席令第87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年]主席令第73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年]主席令第54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年]主席令第69号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2011]第591号(645号修订))《电力设施保护条例》[2011年]国务院令第239号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2017年]国务院令第279号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2002年]国务院令第352号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2003年]国务院令第393号《地质灾害防治条例》[2003年]国务院令第394号《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2004年]国务院令第405号《劳动保障监察条例》[2004年]国务院令第423号

安全评价中引用法律法规的问题

安全评价中引用法律法规的问题 有的安全评价机构和评价人员对引用的法律法规不以为然,并没有认真地学习和研究,这是一个不好的习惯,可能是工程技术人员一直偏重于技术方面的原因。这里,我仅提出几个问题,希望能引起安全评价机构的重视。 一、重大危险源 重大危险源是安全评价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但在安全评价报告中,经常可以看到把危险性较大的场所、锅炉、压力容器等设备都称之为“重大危险源”,还郑重其事地提出对策措施,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向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等等。 随意地扩大重大危险源的定义和涵盖范围,这是对法律的不尊重。 1993年,国际劳工组织颁布的《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公约》(第174号公约)指出,“重大危害设置”即“重大危险源”,是指不论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处理或储存超过临界数量的1种或多种危害物质或物质类别的设置。 我国国家标准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中指出,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并列出了4类142种危险物质和这些物质的临界量。 我国《安全生产法》进一步作出定义: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上述法律和标准术语的表述应当十分清楚,所谓重大危险源应有2个要素:一是规定的危险物品;二是其数量等于或者超过规定的临界量。把危险性较大的场所、锅炉压力容器等列为重大危险源显然是不符合法律的定义范围。 造成对重大危险源人为地扩大范围的原因,一是对《安全生产法》等法律和国家标准不了解或者没有学习理解;二是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对安全评价人员产生了误导。这一规范性文件对重大危险源的范围分类是不符合国家法律的,因此,安全评价机构不能以这个指导意见作为对重大危险源辨识的法律依据。 二、压力管道 原劳动部劳部发[1996]140号《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对压力管道的定义是:“在生产、生活中使用的可能引起燃爆或中毒等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本规定适用于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管道及其附属设施。 1.输送GB5044《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中规定的毒性程度为极度危害介质的管道; 2.输送GB50160《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及GBJ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的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介质的管道; 3.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等于0.1MPa,输送介质为气体、液化气体的管道; 4.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等于0.1MPa,输送介质为可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的或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的管道; 5.前4项规定的管道附属设施及安全保护装置等。 国务院第373号令《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对压力管道的定义是指,利用一定的压力,用于输送气体或者液体的管状设备,其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MPa(表压)

施工安全评价管理规定

安全评价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科学评价施工项目安全生产条件、安全生产业绩和安全生产能力,实现安全生产评价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锦屏电站机电安装项目部。国家法律法规规定需要进行安全评价的项目按其规定聘请具有安全评价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进行安全评价。 第二章评价内容 第三条项目安全生产评价内容包括安全生产条件单项评价、安全生产业绩单项评价以及由以上两项单项评价组合而成的安全生产能力综合评价。 第四条项目安全生产条件单项评价分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机构与人员管理、安全技术管理和设备与设施管理4个分项。评分标准和评分方法按附录A规定。 第五条项目安全生产业绩单项评价的内容直接分为生产安全事故控制、安全生产奖罚、项目安全生产检查和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推行4个评分项目。评分标准和评分方法按附录B规定。 第六条安全生产能力综合评价按附录C规定。 第三章评价方法 第七条项目安全生产条件单项评分原则: 1、各项评分满分分值为100分,各分项评分的实得分应为相应分项评分表中

和评分项目实得分之和。 2、分项评分表中的各评分项目的实得分不采用负值,扣减分数总和不得超过该项评分项目应得分分值。 3、评分项目有缺项的,其分项评分的实得分按下列公式换算: 有缺项的分项评分的实得分=可评分项目的实得分之和/可评分项目的应得分值之和×100 4、单项评分实得分应为其4个分项实得分的加权平均值。本实施细则附录A 中表A.0.1—表A.0.4相应分项的权数分别为0.3、0.2、0.3、0.2。 第八条项目安全生产业绩单项评分原则: 1、单项评分满分分值为100分。 2、单项评分中的各评分项目的实得分不采用负值,扣减分数总和不得超过该评分项目应得分分值,加分总和也不得超过该评分项目的应得分分值。 3、单项评分实得分应为各评分项目实得分之和。 4、当评分项目涉及到重复奖励或处罚时,其加、扣分数应以该评分项目可加、扣分数的最高分计算,不得重复加分或扣分。 第八条项目安全生产业绩单项评分采用附录B表。 第九条项目安全生产能力综合评分采用附录C表。 第四章评价等级 第十条项目安全生产条件、安全生产业绩的单项评价和安全生产能力综合评价均为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三个等级。 第十一条项目安全生产条件单项评价等级划分按表4.0.1核定。 第十二条项目安全生产业绩单项评价等级划分按表4.0.2核定。 第十三条项目安全生产能力综合评价等级划分按表4.0.3核定。

安全评价报告的要求

安全评价报告的要求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安全评价报告安全评价是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对系统存在的危险性进行的综合评价和预测,并根据其形成的事故风险大小,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以达到系统安全的过程。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安全评价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 安全评价报告格式 安全评价报告是安全评价工作过程形成的成果。安全评价报告的载体一般采用文本形式,为适应信息处理、交流和资料存档的需要,报告可采用多媒体电子载体。电子版本中能容纳大量评价现场的照片、录音、录像及文件扫描,可增强安全验收评价工作的可追溯性。目前国内将安全评价根据工程、系统生命周期和评价的目的分为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和专项安全评价四类。但实际上可看成三类,即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和安全现状评价,专项安全评价可看成安全现状评价的一种,属于政府在特定的时期内进行专项整治时开展的评价。在本节中简单介绍一下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和安全现状评价报告的要求、内容及格式。 一、安全预评价报告 (一)安全预评价报告要求 安全预评价报告的内容应能反映安全预评价的任务:建设项目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评价;建设项目应重点防范的重大危险、有害因素;应重视

的重要安全对策措施;建设项目从安全生产角度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 (二)安全预评价报告内容 安全预评价报告应当包括如下重点内容。 (1)概述: ①安全预评价依据。有关安全预评价的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建设项目相关文件;安全预评价参考的其他资料。 ②建设单位简介。 ③建设项目概况。建设项目选址、总图及平面布置、生产规模、工艺流程、主要设备、主要原材料、中间体、产品、经济技术指标、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等。 (2)生产工艺简介。 二、安全验收评价报告 (一)安全验收评价报告的要求 《安全验收评价报告》是安全验收评价工作过程形成的成果。《安全验收评价报告》的内容应能反映安全验收评价两方面的义务:一是为企业服务,帮助企业查出安全隐患,落实整改措施以达到安全要求;二是为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服务,提供建设项目安全验收的依据。 (二)安全验收评价报告主要内容 1.概述 (1)安全验收评价依据; (2)建设单位简介;

安全评价工作的重要依据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 安全评价工作的重要依据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第1 页共3 页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评价工作的重要依据 安全生产的法律、条例、规定、制度及标准、规范(以下称安全法规、标准)是企业生产经验、教训的总结,在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中,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因为它既是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基础,也是落实建设项目中安全设施三同时,进行安全评价的重要依据。 《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矿山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建设项目,应当分别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安全条件认证和安全评价。《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十七条规定:生产、储存、使用剧毒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生产、储存装置每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生产、储存、使用其他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生产、储存装置每两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第二、六条规定,矿山企业、建筑施工企业和危险化学品等生产企业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应当依法进行安全评价。国家法律、法规对危险化学品行业等建设项目安全生产许可证进行安全评价问题做了如此明确规定,说明国家对安全评价工作十分重视,应当认真搞好危险化学品等建设项目和在役装置等的安全评价工作。 国家安监局自2003年3月至2004年9月期间相继发布了《安全评价通则》、《安全预评价导则》、《安全验收评价导则》、《安全现状评价导则》、《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安全评价导则(试行)》和《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评价导则(试行)》等评价导则,为搞好安全评价工作进一步提出更具体要求,这必将促进我国安全评价工作的深入开展。 第 2 页共 3 页

安全评价通则

安全评价通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安全评价的管理、程序、内容等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安全评价及相关的管理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本(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4754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3术语和定义 3.1 安全评价Safety Assessment 以实现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辨识与分析工程、系统、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危险、有害因素,预测发生事故或造成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做出评价结论的活动。安全评价可针对一个特定的对象,也可针对一定区域范围。 安全评价按照实施阶段的不同分为三类: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 3.2 安全预评价Safety Assessment Prior to Start 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工业园区规划阶段或生产经营活动组织实施之前,根据相关的基础资料,辨识与分析建设项目、工业园区、生产经营活动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其与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行政规章、规范的符合性,预测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做出安全评价结论的活动。 3.3 安全验收评价Safety Assessment Upon Completion 在建设项目竣工后正式生产运行前或工业园区建设完成后,通过检查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的情况或工业园区内的安全设施、设备、装置投入生产和使用的情况,检查安全生产管理措施到位情况,检查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健全情况,检查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情况,审查确定建设项目、工业园区建设满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要求的符合性,从整体上确定建设项目、工业园区的运行状况和安全管理情况,做出安全验收评价结论的活动。 3.4 安全现状评价Safety Assessment In Operation 针对生产经营活动中、工业园区的事故风险、安全管理等情况,辨识与分析其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审查确定其与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要求的符合性,预测发生事故或造成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做出安全现状评价结论的活动。 安全现状评价既适用于对一个生产经营单位或一个工业园区的评价,也适用于某一特定的生产方式、生产工艺、生产装置或作业场所的评价。 3.5安全评价机构Safety Assessment Organization 是指依法取得安全评价相应的资质,按照资质证书规定的业务范围开展安全评价活动的社会中介服务组织。 3.6 安全评价人员Safety Assessment Professional 是指依法取得《安全评价人员资格证书》,并经从业登记的专业技术人员。其中,与所登记服务的机构建立法定劳动关系。专职从事安全评价活动的安全评价人员,称为专职安全评价人员。 4管理要求 4.1 评价对象 4.1.1对于法律法规、规章所规定的、存在事故隐患可能造成伤亡事故或其他有特殊要求的情况,应进行安全评价。亦可根据实际需要自愿进行安全评价。 4.1.2评价对象应自主选择具备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按有关规定进行安全评价。

安全现状评价需提供的资料清单.

安全现状评价需提供的资料清单及所属部门 说明:证书证件、检测报告应清晰并在有效期内,凡选样复印的应涵盖每套装置设施;除签字盖章的图纸外,其余资料可提供电子版及纸版;第4、5部分的资料不要求与清单全部对应,在相关资料中体现也可;第6部分所列为样表,提供相关台帐即可,但应包含样表中所列内容。 一、证件类资料 1. 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安环部 2. 安全生产许可证安环部 3. 安全标准化证书安环部 4. 危险化学品登记证书安环部 5. 土地使用证或租赁合同安环部 6. 工伤保险缴费证明财务 7. 法定代表人、安全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资格证书(含再培训页)安环部 8. 主要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和安全负责人其中一人的化工或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证书及其简历安环部 9. 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证书(人员配备应符合山东省人民政府令第260号《山东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第九条规定)安环部 10. 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书(可选样复印,但复印件应涵盖所有特种作业工种如危险工艺作业、仪表自动化作业、电工作业、焊接与切割作业、起重作业、锅炉作业、制冷作业安环部 11. 压力容器作业、压力管道作业资产管理 12. 厂内车辆作业办公室储运叉车 13. 最近的工伤保险缴费证明,如由其他单位代为缴纳,应出具代为缴纳的证明办公室 二、检验类资料 1. 建筑工程竣工消防验收意见书安环部 1. 防雷装置检测报水电 2.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法定检测报告安环部 3. 压力容器检验报告、使用登记证(如较多,可选样复印)资产 4. 锅炉检验报告、使用登记证资产 5. 起重机械检验报告、使用登记证(如较多,可选样复印)资产 6. 厂内机动车辆机械检验报告、使用登记证办公室 7. 安全阀的校验证书(如较多,可选样复印)安环部

最新安全评价法律法规依据

最新安全评价法律法规依据 收集的国家现行有关生产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及标准的目录 1.法律及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8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0号 (4)《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 (5)《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44号 (6)《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49号 (7)《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52号 (8)《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93号 (9)《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97号 (10)《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80号 (11)《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45号 2.规章及文件 (1)《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年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告[2003]第1号 (2)《剧毒化学品名录》(2002年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八部门公告2003年第2号 (3)《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1号 (4)《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号 (5)《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实施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令第8号

(6)《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7号 (7)《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0号 (8)《安全评价通则》(AQ8001-2007)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告2007年第1号 (9)《安全预评价导则》(AQ8002-2007)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告2007年第1号 (10)《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令第6号 (11)《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令第106号 (12)《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2011]第9号 (13)《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规范(试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文件 (14)《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财企[2006]478号 (15)《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单位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监管危化字[2004]43号 (16)《关于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和试生产(使用)方案备案工作的意见》安监总危化 [2007]121号 (17)《关于印发“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评价细则(试行)”的通知》安监总危化 [2007]255号 (18)《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 (19)《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09]116号

安全评价的程序、内容、方法

安全评价的程序、内容、方法 一、安全评价程序 主要包括: 1.前期准备, 2.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 3.划分评价单元 4.定性、定量评价 5.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 6.做出安全评价结论 7.编制安全评价报告 具体程序如图4-l所示 1、前期准备:明确被评价对象,备齐有关安全评价所需的设备、工具,收集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工程、系统的技术资料。 2、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根据被评价对象的具体情况,辨识和分析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危险、有害因素存在的部位、存在的方式和事故发生的途径及其变化的规律。 3、划分评价单元:在辨识和分析危险、有害因素的基础上,划分评价单元。评价单元的划分应科学、合理.便于实施评价、相对独立且具有明显的特征界限。 4、定性、定量评价:根据评价单元的特征,选择合理的评价方法,对评价对象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进行定性、定量评价。 5、安全对策措施建议:依据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结果与定性、定量评价结果,遵循针对性、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的原则,提出消除或减弱危险、有害因素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建议。 6、安全评价结论:根据客观、公正、真实的原则,严谨、明确地做出评价结论。 7、安全评价报告的编制:依据安全评价的结果编制相应的安全评价报告。安全评价报告是安全评价过程的具体体现和概况性总结,是评价对象完善自身安全管理、应用安全技术等方面的重要参考资料;是由第三方出具的技术性咨询文件,可为政府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监察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等相关单位对评价对象的安全行为进行法律法规、标准、行政规章、规范的符合性判别所用;是评价对象实现安全运行的技术性指导文件。 二、安全评价的内容 安全评价主要内容包括:高度概括评价结果;从风险管理角度给出评价对象在评价时与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符合性结沦;给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的预测性结论以及采取安全对策措施后的安全状态等。

安全验收评价资料清单

安全设施竣工验收评价所需资料清单 1建设单位基本情况,包括项目的投资单位、出资比例及单位概况。2建设项目的概况、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产品标准。 3相关批复文件: 企业营业执照 项目立项备案文件 安全设立批复 安全设施设计批复 试生产方案备案 土地使用证 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4相关技术报告、设计及统计资料: 设立安全评价报告(安全预评价报告) 安全设施施工情况报告 试生产报告 工艺设施安全连锁运行情况 安全设施在施工前、后的检验、检测情况及有效性 安全设施在试生产(使用)前的调试情况 消防设计资料 初步设计资料 安全设施一览表 消防设施一览表 安全生产投入一览表 劳动防护用品配备一览表 5由设计单位出具的竣工图: 总平面布置图

工艺流程简图 火灾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图 消防设施布置图 防雷防静电设施布置图 可燃及有毒气体泄漏检测报警仪分布图 监控设施布置图 6法定检测检验资料: 消防设计审核意见书 建筑工程消防验收意见书 防雷防静电检测报告 特种设备的检测检验资料及使用登记证(提供有代表性的资料,列出汇总表)安全附件的检测检验资料(提供有代表性的资料,列出汇总表)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检测资料 从业人员劳动防护用品的检修、维护和法定检验、检测情况 其它设备及设施的检测检验资料 工伤保险缴费证明 7设计及施工单位的资质证明: 消防设施设计单位 安全设施设计单位 初步设计单位 安全设施施工单位 土建施工单位 工程安装单位 工程监理单位 工程质量监督单位 8安全管理资料: 设立安全管理机构的文件 主要负责人及安全管理人员的上岗证 特种作业人员上岗证(附汇总表)

综合运用:法律法规对安全评价的要求

综合运用:法律法规对安全评价的要求 《安全生产法》和《条例》对安全评价,无论是评价范围,时间,还是承担评价的单位的资质条件都有明确的规定。 《条例》第九条规定,设立剧毒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和其他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应当分别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经济贸易管理部门和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相关文件,其中要提交的第四个文件就是安全评价报告。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综合管理工作的部门收到申请和提交的文件后,应当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审查,提出审查意见后,报本级人民政府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第十一条规定,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改建、扩建的,必须依照第九条的规定经审查批准。 上述规定是对新建、改建、扩建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进行安全评价的规定,该安全评价属于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第九条所指为新建项目(工程)的安全预评价,第十一条所指为改建、扩建项目(工程)的安全预评价。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工程)的安全预评价,应按照《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和《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预评价工作应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由建设单位自主选择本建设项目设计单位以外的、熟悉本行业和本建设项目技术特点的、有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资格的单位承担,并与之签订书面委托合同;承担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工作的单位,应根据建设单位的委托,对建设项目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的种类和程度,进行预评价,提出明确的防范措施。 因此,在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单位提出申请前的安全评价,应由提请建设单位以外的有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资格的单位承担。而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负责接收安全评价报告,组织有关专家对安全报告的审查,提出审查意见。 对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条例》第十九条规定,生产、储存、使用剧毒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生产、储存装置每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生产、储存、使用其他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生产、储存装置每两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安全评价报告应当对生产、储存装置存在的安全问题提出整改方案。安全评价中发现生产、储存装置存在现实危险的,应当立即停止使用,予以更换或者修复,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安全评价报告应当报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备案。 《安全生产法》对承担安全评价的单位资质,要求承担安全评价的机构应当具备国家现定的资质条件,并对其作出的安全评价结果负责。 《安全生产法》对承担安全评价单位的资质要求,有利于保证安全评价的质量。

《安全评价机构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安全评价机构的管理,规范安全评价行为,建立公正、公平、竞争、有序的安全评价技术服务体系,根据《安全生产法》、《行政许可法》和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申请安全评价资质、从事法定安全评价活动以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实施安全评价机构资质监督管理,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国家对安全评价机构实行资质许可制度。安全评价机构应当取得相应的安全评价资质证书(以下简称资质证书),并在资质证书确定的业务范围内从事安全评价活动。 未取得资质证书的安全评价机构,不得从事法定安全评价活动。 本规定所称的安全评价机构,是指依法从事安全评价活动的社会中介组织。 第四条安全评价机构的资质分为甲级、乙级两种,根据其专业人员构成、技术条件确定各自的业务范围。安全评价机构业务范围划分标准见附件1。 甲级资质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以下简称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审核,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审批、颁发证书;乙级资质由设区的市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分局审核,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审批、颁发证书。 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设区的市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除煤矿以外的安全评价机构资质的审批、审核工作,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煤矿安全监察分局负责煤矿的安全评价机构资质的审批、审核工作。 未设立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由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设区的市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煤矿的安全评价机构资质的审批、审核工作。 第五条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区域经济结构和安全评价工作的需要,国家对安全评价机构的设置实行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和总量控制。 第六条取得甲级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可以根据确定的业务范围在全国范围内从事安全评价活动;取得乙级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可以根据确定的业务范围在其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内从事安全评价活动。 下列建设项目或者企业的安全评价,必须由取得甲级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承担: (一)国务院及其投资主管部门审批(核准、备案)的建设项目; (二)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建设项目;

安全预评价所需资料清单

安全预评价所需资料清单 一、被评价单位基本情况 1、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占地面积、建厂时间、投产时间、职工人数、安全管理人员、生产规模、产品品种数量等) 2、单位外部情况资料 1)所在地的自然条件资料 2)周边道路交通和交通管制示意图 3)周边的重要场所、区域,基础设施,单位分布情况 4)被评价单位周边24小时人口居住和活动分布情况 5)地理位置图和厂区平面布置图 二、单位有关证照等资料 1、营业执照(新建企业提供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2、安全资格证书(包括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 3、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书 4、可行性研究报告 5、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6、立项批复或项目备案确认书 7、项目规划许可证或项目选址意见书 三、安全生产管理资料 1、岗位设置及安全生产责任制文件 2、企业管理机构设置及职责文件 3、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4、各生产岗位操作规程 5、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设置和配备文件 6、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应急救援组织或应急救援人员的设置或配备的文件 2)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3)其他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4)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 四、设备、设施资料 1、主要设备、设施清单,包括设备名称、规格(型号)、数量、生产厂家等。 2、辅助系统 1)储存设施清单,包括设备名称、规格(型号)、数量、生产厂家等 2)公用工程(水、电、气、风等) 公用工程清单,包括用水来源、年用量;用电来源、年用量、用电负荷等。 3)通讯、报警装置、设施清单,包括装置(设施)名称、规格(型号)、数量、生

产厂家等。 3、消防系统。消防设施清单,包括设施名称、规格(型号)、数量、生产厂家等。 五、物料及工艺资料 1、生产原料、辅助材料,产品、中间产品、副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物,废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危险性资料 2、生产原料、辅助材料,产品、中间产品、副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物,废物的数量(年使用量) 3、生产原料、辅助材料、中间产物、产品、副产品、废物的分布情况 4、工艺流程图及说明 六、厂房等建筑工程资料 厂房等建筑工程清单,包括生产厂房、库房、辅助用房、办公、住宿等建筑物的面积、高度及结构等。 七、作业场所资料 1、作业场所清单 2、职业危害防治措施清单 3、从业人员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情况 八、安全设施资料 安全设施清单,包括设施名称、规格(型号)、数量、生产厂家等。 九、重大危险源管理资料 重大危险源清单 十、事故应急救援管理资料 器材、设备配备清单,包括设备名称、规格(型号)、数量、生产厂家、运行状况等。

(完整版)常用安全评价方法

4.2风险评价的基本方法 常用方法有:专家打分评价法、安全检查表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预先危害分析(PHA)、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FMEA)、风险概率评价法(PRA)、危险可操作性研究(HAZOP)、故障树分析法(FTA)、事故树分析(ETA)、火灾爆炸指数法、矩阵法、头脑风暴法等。在此只简单介绍几种常用方法。 4.2.1专家打分评价法 (1)组成评价组。由熟悉作业现场、相关法规、标准的有关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有经验工作人员、外请专家等组成评价小组,一般由5—7人组成。 (2)打分取值。评价组成员按《评价专家打分法分值表》对辨识出的每一项危害因素进行逐个打分,然后将各专家的分值相加,再除以人数,所得分数即为危害因素级别分值。 (3)级别判断。综合得分在12分以下为一般风险,12分以上为重大风险;当A=5和B=5时,也应定为重大风险(企业可自行设定)。 4.2.2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 由于LEC法简单、综合性强,被大多企业所采用。它是在危害因素辩识的基础上,利用三种因素加权计算出每一种危害因素所带来的风险大小(主要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其表达式为:D=LEC 式中:D代表风险值;L代表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代表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C代表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L、E、C在不同情况下的对应值,一般情况下,L在0.1~1之间(见表1),E在0.5~10之间(见表2),C在1~100之间(见表3)。按照D=LEC,求出风险值(D),加以判断(见表4),当C≥40或D≥160时(企业自定),可将此因素列为

重大风险。 表1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取值表 表2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取值 表 3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取值表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专家打分法还是LEC 法,风险等级的划分都是凭经验判断,难免带有局限性,应用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正。 4.2.3 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FMEA ) FMEA 是一种归纳分析法,主要是在设计阶段对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即元件、组件、子系统等进行分析,找出它们所能产生的故障及其类型,查明每种故障对系统的安全所带来的影响,判明故障的重要度,以便采取措施予以防止和消除。FMEA 也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分析方法。如果对某些可能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故障类型单独拿出来分析,称为致命度分析(CA)。FMEA 与CA 合称为FMECA 。FMECA 通常也是采用安全分析表的形式分析故障类型、故障严重度、故障发生频率、控制事故措施等内容。 (1)故障。元件、子系统、系统在运行时,达不到设计规定的要求,因而完不成规定的任务或完成的不好。 (2)故障类型。系统、子系统或元件发生的每一种故障的形式称为故障类型。例如:一个阀门故障可以有4种故障类型,即内漏、外漏、打不开、关不严。 (3)故障等级。根据故障类型对系统或子系统影响的程度不同而划分的等级称为故障等级。 列出设备的所有故障类型对一个系统或装置的影响因素,这些故障模式对设备故障进行描述(开启、关闭、泄漏等),故障类型的影响由对设备故障有系统影响确定。 FMEA 辨识可直接导致事故或对事故有重要影响的单一故障模式。在FMEA 中不直接确定人的影响因素,但像人失误操作影响通常作为一设备故障模式表示出来。一个FMEA 不能有效地辨识引起事故的详尽的设备故障组合。此方法虽然动用的人力、物力、耗用的时间比其它方法要多,但在分析的系统、深入、准确、全面等方面有独到优势。 4.2.4安全检查表法(SCL)

安全设施“三同时”审查需要提供的资料清单

安全设施“三同时”审查需要提供的 资料清单 一、新设立手续申报资料 A、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的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 申请资料: 1、建设项目设立安全审查申请书; 2、具备相应资质的评价机构出具的安全评价报告; 3、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或工商营业执照副本(原件和复印件,提供原件供核对,下同); 4、有关建设项目的规划(选址)许可文件(原件和复印件); 5、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或个人出具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6、原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或者储存的危险化学品的名称、燃点、自燃点、闪点、爆炸极限、毒性等理化性能指标; 7、企业危险化学品包装、储存、运输的技术要求; 8、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及事故应急救援措施(预案); 9、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学历或专业资质证明文件(原件和复印件); 10、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出具的建设项目区域位置图;

11、其他需要提交的材料。 (均加盖章,除申请书和评价报告以外均装订成册)许可条件: 1、建设项目设立符合城市经济发展总体规划; 2、有符合国家标准的生产工艺、设备或者储存方式、设施; 3、工厂、仓库的周边防护距离符合国家标准或者国家有关规定; 4、有符合生产或者储存需要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5、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 6、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和国家标准要求的其他条件。 B、新建、改建、扩建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和设施,伴有危险化学品产生的化学品生产装置和设施的建设项目 申请资料: 1、建设项目设立安全审查申请书; 2、具备相应资质的评价机构出具的建设项目设立安全评价报告; 3、规划主管部门颁发的建设项目规划许可文件(原件和复印件); 4、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或个人出具的建设项目安全

安全评价公司制度-新改

技术中心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 目录错误!未定义书签。 组织机构图 工作制度 业绩考核和奖惩制度 学习培训制度 副总经理岗位职责 环评部部长岗位职责 环评师岗位职责 质检工程师岗位职责 卫评部部长岗位职责 卫评师岗位职责 安评部部长岗位职责 安评师岗位职责 为了加强和规范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严格依规办事,确保有章可循,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公司的具体实际情况,特制定《技术中心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 一、组织机构图 公司组织机构如下图所示: 二、工作制度 1、工作例会制度:公司在每周六定期召开周例会,参会人员:总工程师、

各项目组负责人。每月上旬定期召开月例会,要做好会议记录。 2、工作报告制度:报告制度分定期报告和不定期报告。 定期报告:各项目组负责人每周要将本项目的业务情况(包括项目完成进度,报告完成情况、评审准备和实施情况以及下周计划等)向总办汇报一次,月底应形成书面汇报(项目统计月报表),半年和年终要全面书面汇报。 不定期报告:主管经理和部门临时交办的工作,总办要根据具体情况,必要时随时将工作进展情况进行口头汇报或以书面形式汇报。 3、岗位职责制度:各分管业务负责人、各岗位应遵循已定岗位职责,明确每名员工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三、薪酬体系管理制度: 1、月收入=基本工资+工龄工资+业务提成(或绩效)+奖金; 2、基本工资:依据担任职务职称并经过考核确定; 3、工龄工资:所有员工工龄工资均为每年50元,员工在当年度工作在6个月以上,在下一年度增发工龄工资; 4、业务提成:技术人员按负责项目的合同额和项目完成情况确定提成额(或者按绩效考核结果)。 5、奖金:根据公司效益,对有突出工作业绩及表现的员工另发奖金,由总经理批准。 四、业绩考核和奖惩制度(详见绩效考核具体实施方案) (一)、业绩考核 1、确定工作目标。根据工作实际需要和公司的总体部署,年初确定全年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并把任务目标分解落实到各员工,建立岗位工作目标责任制。 2、业绩考核。业绩考核实行专业分管人员和员工分开考核的办法。部、办负责人考核办法:根据公司对部、办负责人制定的工作目标,每年的6月底和12底由部、办负责人填写自我鉴定,由总经理签注意见,形成书面的考核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