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 第1单元 物质及其变化 单元测试卷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 第1单元 物质及其变化 单元测试卷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 第1单元 物质及其变化 单元测试卷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 第1单元 物质及其变化 单元测试卷

第1章单元测试卷

(100分,90分钟)

40 Ba:137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氢气燃烧B.菜刀生锈

C.冰雪融化D.电解水

2.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下列溶液中,能使试液变红的是( )

A.氢氧化钾B.石灰水

C.食盐水D.溶有CO2的水

3.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酸溶液中都含有H+,所以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B.酸、碱在水溶液中都可解离出带电的粒子

C.在实验室,常用浓硫酸来干燥某些气体

D.医疗上的生理盐水是0.9%的纯碱溶液

4.苹果醋具有消除疲劳、养颜美容的奇效,含有乙酸、乳酸(C3H6O3)、苹果酸(C4H6O5 )等10多种有机酸。下列关于苹果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苹果醋的pH>7

B.乳酸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C.苹果醋不能用铝制容器长期存放

D.苹果醋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5.某同学郊游时不慎被蜜蜂蜇伤,蜜蜂的刺液是酸性的。为减轻疼痛可以在蜇伤处涂抹( )

A.食醋(pH≈2)B.牛奶(pH≈6.5)

C.矿泉水(pH≈7)D.肥皂水(pH≈10)

6.草木灰是一种农家肥,其主要成分是K2CO3,它属于( )

A.钾肥B.磷肥

C.氮肥D.复合肥

7.下列物质能够反应,且没有明显现象的是( )

A.Na2CO3溶液加入澄清石灰水中B.Fe2O3加入NaOH溶液中C.稀盐酸滴入Ba(OH)2溶液中D.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8.下列物质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质量会减少的是( ) A.浓硫酸B.氯化钠

C.浓盐酸D.烧碱

9.根据图,判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取液后的滴管不能倒置

B.用玻璃棒搅拌使反应充分进行

C.用酚酞溶液判断该反应是否发生

D.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

10.甲、乙两化工厂分布在某排污渠两岸(如图所示),箭头代表水流方向。若甲厂附近a处水样经检测含有的阴离子是OH-、SO42-,c处水样经检测pH=7且只含有少量的NaCl。则乙厂排放到b处水中的物质可能是( )

A.BaCl2、HCl B.H2SO4、Ba(NO3)2

C.MgSO4、NaCl D.H2SO4、MgCl2

11.下表记录了物质X的溶液分别加入到另外三种物质的溶液中产生的现象。

则物质X的化学式可能是( )

氢氧化钠碳酸钠石蕊

物质X 无明显现象产生气泡溶液变红

24

C.HCl D.KCl

12.对于化学反应A+B===C+D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C、D分别是盐和水,则A、B一定是酸和碱

B.若A、B、C、D都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C.若甲、乙、丙分别是酸、碱、盐,则丁一定是水

D.若A是可溶性碱,B是可溶性盐,则C和D不可能是两种沉淀13.现有盐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过量的某物质X,溶液的pH 随滴入X的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X可能是( )

A.水B.纯碱溶液

C.澄清石灰水D.稀盐酸

14.烧杯中盛有BaCl2和HCl溶液100.0 g,向其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0%的

Na2CO3溶液,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与滴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段产生白色沉淀

B.bc段溶液质量增加19.7 g

C.c点对应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5%

D.向d点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显红色

15.某学习小组测定实验室里一瓶NaOH溶液是否变质,以及变质程度,进行了下列实验,实验方案正确的是( )

A.取少量样品,加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由无色变红色,证明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变质

B.取少量样品,加入少量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证明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变质

C.取少量样品,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向滤液中加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变质D.取少量样品,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向滤液中加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由无色变红色,证明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6.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请选用下列物质的序号填空:

A.干冰; B.氯化钠; C.消石灰; D.碳酸钠。

(1)用于中和酸性土壤的是________。

(2)“侯氏联合制碱法”中的“碱”是________。

17.初三某班的几位同学在一个周末实地感受了下渚湖湿地公园的美。

(1)在公园内的一个路口,同学们看见几株小树枝叶已发黄,从施肥的角度分析,

这些小树主要应该补充的化肥是________。

A.NH4Cl B.K2SO4C.Ca(H2PO4)2 (2)他们来到了河边,发现河水清澈透明,如果要测定该河水的酸碱度,应用____。18.小波用实验方法鉴别稀盐酸和硫酸钠溶液(记作A、B)。

(1)他向A、B两溶液中分别加入Na2CO3溶液,观察到A溶液中产生无色气体,则A是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向A、B两溶液中分别加入BaCl2溶液,B溶液中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还用了下列试剂中的一种鉴别A、B溶液,这种试剂可能是________。

①石蕊试液②硫酸铜溶液

③醋酸溶液④氯化钾溶液

19.根据已知物质和未知物质的特性,运用实验的方法,可以鉴别某些物质。有3包白色粉末,它们分别是碳酸钠、氯化钠、氧化钙中的一种,现用实验的方法将它们一一区分。

(1)取少量3种粉末,分别装入编号为甲、乙、丙的三支试管中,加水后都能溶解。其中甲试管壁明显变热,由此可知甲试管中加的粉末是____________。(2)取甲试管中的溶液分别滴入另两支试管中,乙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丙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请写出乙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如图表示五种不同类别物质间的关系。A是铁锈的主要成分,C俗称苛性钠,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

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成另一种物质)

(1)B物质是__________。

(2)在①、②、③、④四个反应中,不能体现酸的化学通性的是________(填序号)。21.亚硝酸钠是工业用盐,因有咸味,外观酷似食盐而常被误食。亚硝酸盐能致癌,因有良好的着色防腐作用,广泛用作肉类食品添加剂,但用量严格限制,亚硝酸钠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暴露于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生成硝酸钠。加热至320 ℃以上或遇强酸则分解出红棕色、有毒、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氮气体。请根据信息回答:

(1)亚硝酸钠的保存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设计出1种区别亚硝酸钠和食盐的简单方案(简单叙述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18分)

22.为探究氢氧化钙溶液和稀盐酸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小鸣和同学们通过测定反应后溶液的pH,得到了如图所示的pH曲线,请回答:

(1)由图可知该实验操作是将________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

(2)实验过程中,小鸣取了a、b、c三处反应后的溶液于三个烧杯中,却忘了作标记,请你设计不同的方案(不再用测定pH的方法),探究三种样品分别属于哪处溶液。

【查阅资料】CaCl2溶液显中性,CaCl2+Na2CO3===CaCO3↓+2NaCl。

【探究过程】

①分别取少量样品于三支试管中,加入酚酞试液,观察到其中一支试管内出现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结论:该样品是a处溶液。

②为进一步确定b或c处溶液,又设计了以下方案: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另取余下样品少量于两支

试管中,分别滴加足量的

Na2CO3溶液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该样品为b处溶液

该样品为c处溶液,并

推知溶液中的阳离子

有________

23.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Na2CO3样品的纯度(样品中的杂质与稀盐酸不反应)。小资料:无水CaCl2可作干燥剂,与CO2不反应。

(1)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中的“无水CaCl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反应前,称量整个装置及药品的总质量为598.6 g,其中样品质量为6 g;打开分液漏斗向广口瓶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再第二次称量整个装置及药品

的总质量为596.4 g,则该样品的纯度(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四、解答题(24题5分,25题6分,26题5分,27题6分,共22分)

24.永州市某中学的初三化学课堂上,刘老师布置了一道计算题,题目如下:【思考题】取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00 g 19.6%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求所得溶液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

检查作业发现,班上出现了下表所示的两种情形:

25.泰安市盛产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某同学为了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实验:取一定量的石灰石样品研碎,和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放入烧杯中。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对烧杯及其中的剩余物进行了五次称量,记录数据如下表:(假设反应匀速进行,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烧杯的质量为25 g)

(1)表中的m为________g。

(2)该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至0.1%)

26.某品牌洁厕灵的成分是硫酸与盐酸的混合溶液。某课外活动小组想测定20 g 该品牌洁厕灵溶液中H2SO4和HCl的质量。取20 g该品牌的洁厕灵溶液于烧杯中,不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7.1%的氢氧化钡溶液,反应过程中烧杯中产生沉淀质量和烧杯中溶液pH变化的部分数据如下所示:

滴加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g 5 10 25

烧杯中产生沉淀的质量/g 1.165 2.33 4.66 (已知2

求:20 g该品牌洁厕灵溶液中H2SO4的质量和HCl的质量。

27.为了测定某品牌食用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小明取10 g食用纯碱样品和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进行如图甲所示实验,实验前后,均需往装置中缓慢通一会儿氮气。(样品中其他成分不与稀硫酸反应)

(1)实验前,先往A装置中通入一会儿氮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2)随着纯碱样品与稀硫酸反应,C装置增加的质量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则该食用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若将稀硫酸换为浓盐酸,实验中C装置增加的质量会偏大,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1.C 2.D 3.D 4.A 5.D 6.A 7.C 8.C 9.D

10.A 11.C 12.C

13.B :由于随着X的加入,溶液由酸性逐渐变为中性,又变为碱性,因此X 应是一种碱性物质,首先排除A、D。图像中间一段溶液的pH没有发生变化,说明X也能与氯化钙发生反应,当把氯化钙消耗完后,再加X会导致溶液显碱性。所以X为纯碱溶液。

14.D :向氯化钡、盐酸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时,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再与氯化钡反应,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分析。

15.C :碳酸钠和氢氧化钠都显碱性,都能使酚酞变红色。加入氢氧化钡会引入氢氧根离子,对后面的检验造成干扰。

二、16.(1)C (2)D

17.(1)A (2)pH试纸

18.(1)稀盐酸;Na2CO3+2HCl===2NaCl+CO2↑+H2O

(2)产生白色沉淀(3)①

19.(1)CaO (2)Na2CO3+Ca(OH)2===CaCO3↓+2NaOH

20.(1)铁(或Fe) (2)④

21.(1)密封保存;亚硝酸钠能与氧气反应生成硝酸钠

(2)分别取两种固体少量溶于水配成溶液,向其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色的原固体是亚硝酸钠,不变色的原固体是氯化钠(或分别取两种固体少量溶于水制成溶液,滴加稀盐酸,有红棕色气体生成的是亚硝酸钠,无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钠)

三、22.(1)稀盐酸

(2)①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②只产生白色沉淀(或产生白色沉淀);先产生气泡,后产生白色沉淀;Ca2+、H+

23.(1)Na2CO3+2HCl===2NaCl+H2O+CO2↑

(2)吸收水蒸气

(3)打开止水夹,用打气筒自a向装置中鼓入干燥空气;88.3%

:由于生成的二氧化碳留在装置中会造成第二次称量结果偏大,所以充分反应后,打开止水夹,用打气筒自a向装置中鼓入干燥空气,排出装置中生成的二氧化碳。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598.6 g-596.4 g=2.2 g。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四、24.解:经分析知,H2SO4过量,设生成硫酸钠的质量为x

2NaOH+H2SO4===Na2SO4+2H2O

80 142

100 g×8%x

80 142=

100 g×8%

x解得:x=14.2 g

所得溶液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

14.2 g

100 g+100 g

×100%=7.1%

所以赞同②。答:略。

25.(1)134.5

(2)通过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反应前烧杯和药品的总质量为140 g,所以石灰石样品质量为140 g-100 g-25 g=15 g,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40 g-134.5 g =5.5 g,

设样品中含有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5.5 g

100 x=

44 5.5 g

x=12.5 g

所以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2.5 g

15 g

×100%≈83.3%

答:该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3.3%。

26.解:由题意可知:H2SO4完全反应后产生BaSO4沉淀的质量是4.66 g。

设20 g该品牌洁厕灵溶液中H2SO4的质量为x。

Ba(OH)2+H2SO4===BaSO4↓+2H2O

98 233

x 4.66 g

98 233=

x

4.66 g

x=1.96 g

由题意可知:与HCl完全反应的Ba(OH)2溶液的质量为:60 g-20 g=40 g。

设20 g该品牌洁厕灵溶液中HCl的质量为y。

Ba(OH)2+2HCl===BaCl2+2H2O

171 73

40 g×17.1%y

171 73=

40 g×17.1%

y y=2.92 g

答:20 g该品牌洁厕灵溶液中H2SO4的质量为1.96 g,HCl的质量为2.92

g。

27.(1)避免装置内原有的二氧化碳对实验造成干扰

(2)解:由图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3.52 g。

设纯碱样品中含碳酸钠的质量为x。

Na2CO3+H2SO4===Na2SO4+H2O +CO2↑

106 44

x 3.52 g

106/44=x/3.52 g

解得x=8.48 g

食用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8.48 g/10 g×100%=84.8%

答:该食用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84.8%。

(3)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气体被C装置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苏教版科学各单元测试题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我会填空(每空 0.5分,共 10分) 1、细菌、霉及病毒,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所以通常把它们称作 _________。 2、在适宜的温度下,_________会使牛奶发酵变成酸奶。 3、________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4、青霉菌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这种物叫 _______。 5、食物在______和_______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 6、_________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皮肤、骨骼、肌肉、血液和脂肪等 都是由这种微小结构组成。 7、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______的生长发育过程;生物体的衰老、死亡 也是由_____ _的衰老、死亡造成的。 8、物体在 ______和 _____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防止发霉的方法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细菌体积 _________,几万个细菌合在一起才有头发那么粗,它们有三种 形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绝大多数的微生物只有在 ________下才能看到。 二、我能判断(5分) ()1、在空气中、水中、地下、动植物和人体里,都有微生物。 ()2、所有的微生物都是有害的,如霉菌、病毒和孢子虫等。 ()3、大多数细菌对人类是有害的。 ()4、发霉主要是霉菌造成的,霉菌不是微生物的一种。 ()5、霉菌引起疾病,对人类只有危害。 ()6、电冰箱能保鲜食物,主要是利用它产生较冷的环境,创造使食物 不容易发霉的条件。 ()7、服用抗生素,可以有效地治疗因病毒导致的疾病。 ()8、植物、动物的细胞是完全相同的。 ()9、注射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方法。 ()10、有的微生物是有生命的,而有的微生物是无生命的。 三、我能选择(5分) 1、下面不是水滴里的微生物是( A 、鼓藻 B 、草履虫 C 、水蚤 D 、青霉菌 2、下列属于微生物的是( A 、蜂鸟 B 、砂粒 C 、病毒 D 、树叶 3、晚上刷牙的主要目的是( A 、牙齿变白 B 、容易睡觉 C 、清理微生物 D 、促进生长 4、对于微生物的特点,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种类繁多 B 、生长繁殖慢 C 、分布广泛 D 、容易变异 ) )。 )。 )。

(2017)新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知识点归纳

【九上】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1-3节)知识点归纳 【知识衔接】:八年级下册化学基础知识 1、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化学反应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分子种类(物质种类),一定不发生改变的是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可能发生改变的是分子的数目。 2、分子构成的物质:大多数的非金属单质,常见的一些气体、液体,还有碘和溴。 3、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金属和固态非金属(硫、碳、磷、硅)及稀有气体 4、离子构成的物质:酸、 碱、盐 5、1-18号元素: 6、常用元素: 钾K、钙Ca、锰Mn 铁Fe、铜Cu、锌Zn 银Ag、钡Ba、汞Hg 7、常见的原子团: 8、常见化合价:(背诵)钾钠银氢+1价,钙镁钡锌为+2价,氟氯溴碘负一价,通常氧是—2价,三铝四硅五价磷,一二铜二三铁,单质元素为零价。 9、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原则:在化合物中所有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化合物化学式书写口诀:正前负后、上方标价、交叉填数、约简检验。

10.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可以归结为五步: ①写:反应物的化学式写在“=”的左边,生成物的化学式写在“=”的右边,多种反应物或生成物之间用“+”相连。 ②配:在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前配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式子两边每一种元素的原子总数相等。通常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 ③注:注明反应条件,通常写在“=”的上方或下方。“加热”常用“△”表示。 ④标:如果反应物中没有气体,而生成物中有气体产生,那么在气体的化学式右边用“↑”号表示;如果是溶液中发生的反应,反应物中无固体,而生成物中有固体的,那么在固体的化学式右边用“↓”号表示。 ⑤查:检查化学式是否正确,化学方程式是否配平,条件和物质状态是否标注,标注是否恰当。1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本步骤 (1)设未知量x(此时x不带单位,如“设某物质的质量为x克”是错误的); (2)正确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别忘了配平); (3)计算出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要乘上配平的系数),写在相应化学式的正下方(包括x);(4)在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下面写出已知质量(纯净物质量)和未知量x; (5)将有关的四个量列成比例式,求出未知量x(此时x要带单位,如x=1克); (6)简明地写出答案。 第一节: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变化中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的实质:分子本身没变化,分子间的距离发生改变。 化学变化的实质:构成物质的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构成了新的分子。 2、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联系: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3、常见的化学性质:可燃性、酸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毒性 4、常见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味道、熔点、沸点、凝固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等。 5、探究物质变化的基本方法:观察和实验 6、物质变化的证据:颜色、沉淀、气体、温度、发光、发热、PH、状态、形状 7、物质变化规律的应用:①推测物质的性质和用途②寻找发现未知物质③建立物质变化模型。 8、变化和性质的区别: 变化是正在发生的。(变化特殊字眼:正在、了、已经、出现等) 性质是本身具有的,不一定在发生。(性质特殊字眼:能、会、可以、易、难、具有等) 第二节:物质的酸碱性 1、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酸=H++酸根阴离子) 常见的酸:盐酸HCl、硫酸H2SO4、硝酸HNO3、碳酸H2CO3、醋酸(CH3COOH)、柠檬酸 2、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碱=金属阳离子(或NH4+)+OH-)

六年级科学单元测试题

六年级科学单元测试题 第一单元 一、我会填空: 1、女孩一般是10岁入青春期,男孩一般是11岁入青春期。 2、青春期男女身高最先出现快速生长。 3、青春期除了身高突增之外,别一个特点是性发育开始。 4、一个人的成长与成熟意味着他将要更加自觉地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5、人的一生大约可分为这样几个阶段:胎儿期、婴幼儿期、学龄期、青春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 6、青春期是我们由儿童向成年人过渡的时期。 7、科学用脑五要素:课程交替、动静结合、反复强化、勤于思考、适当休息。 8、青春期的女生约到13岁的时候,会发生月经初潮,而男生到15岁时发生首次遗精,这说明男生要比女生发育迟。 9、在斯芬克司之迷中,把人的一生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四条腿走路”指幼年时期,“两条腿走路”指壮年时期,“三条腿走路”指老年时期。 10、标志我们成为“大人”的阶段是青春期。 二、我会选择: 1、对于青春期的心理特点,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D) A、性意识增强,易对异性产生好感。 B、智力水平迅速提高。 C、兴趣爱好日益广泛,求知欲和好奇心强烈。 D、身体形态发生巨大变化 2、我们已经跨入青春期,每天要保证(C)小时的睡眠。 A、8 B、9 C、10 D、11 3、在成长过程中,我们的身体会发生一些变化,对待这些变化不正确的方式是(C) A、女孩子要避免着凉,适当运动 B、穿高跟鞋很美观,要多穿 C、不吸烟、不酗酒 D、不拔胡须,那会损伤毛囊,使细菌侵入人体 4、下面不属于科学用脑的是(D)。

A、动静结合 B、课程交替 C、勤于思考 D、多睡觉 三、我会判断: 1、我们长大了,可以吸烟和酗酒了。(×) 2、我们的成长与成熟意味着将要更加自觉地去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3、少年儿童学习任务重,活动量大,要合理安排一天的饮食:早餐吃饱,午餐吃好,晚餐适量。(√) 4、穿高跟鞋很漂亮,所以,我经常穿高跟鞋。(×) 5、我长大了,可以交女朋友了。(×) 6、爸爸吸烟姿势很酷,我要和爸爸一样。(×) 7、长胡须很难看,所以,我不让每一根胡须留到脸上。(×) 四、简答题 1、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为了有个健康的身体,我们该怎样做? 答:(1)注意个人卫生(2)讲究营养并注意饮食卫生(3)注意学习姿势和用眼卫生(4)加强体育锻炼(5)保证充足的睡眠(6)不迷恋电脑(7)科学用脑第二单元 一、我会填空: 1、形态各异的金鱼是人们有意识的利用野生鲫鱼的后代与亲代存在的变异培育而成的。 2、遗传和变异是生命最基本的两种特征。 3、动物、植物的后代与亲代之间存在着相同的特征,叫做遗传现象;动物、植物的后代与亲代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特征,叫做变异现象。 4、孟德尔被人们称为现代遗传学之父: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5、种豆得豆,种瓜得瓜;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子会打洞就是遗传现象。 6、将种子带回太空环境中,然后带回地面是属于人工变异培育。 二、判断题: 1、父母双方都是高个子,因为遗传的缘故,所生子女一定是高个子。(×) 2、太空教室因为他的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异,所以长得果大色艳,籽少肉厚。(√)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单元测试-第一章

第一章科学入门 第1节科学在我们身边 知识要点 1、科学是研究各种自然现象的学问;科学的发现可以从观察身边的事物着手。 2、科学知识是十分有趣和有用的。 3、积极主动地观察、认真仔细地思考是学好科学的基本方法。 巩固练习 1、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__________,并寻找___________。每个小小的疑问都有可能引发科学的发现。__________好奇于苹果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力”;__________好奇于水的沸腾顶起壶盖而发明了蒸气机。 2、同学们只要留心__________,从__________身边的问题入手,我们都可以走进科学的世界,所以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3、夏天,当你从冰箱里拿出一罐冰冻的可乐,放置在桌面一段时间后,你会看到什么现象由此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4、分别取一张A4纸和三张A4纸,紧紧的捏成大小不同的两个纸团,同时使它们从同一高度下落,仔细观察后回答下列问题: (1)你看到它们会同时落地吗 ? (2)如果把一张A4纸捏成纸团,另一张A4纸张开,再做上述实验,它们会同时落地吗 (3)比较以上两种情况,你能得出合理的解释吗 , 5、动手做做以下两个有趣的实验,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1)用双手分别捏着两张大小相同的纸张的一端,使它们垂挂在胸前,沿两张纸的中间向下吹气时,将会出现什么现象 (2)取一只电吹风机,接上电源并设置为冷风档,然后合上开关,让吹风机向上吹冷风,将一个乒乓球放在吹风口的上方,放手后,观察乒乓球的运动情况 第2节实验和观察 ! 知识要点 1、观察和实验是研究科学、学习科学的基础。 2、观察有时要借助各种仪器和工具,实验时要掌握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正确的操作步骤。巩固练习 1、学习科学的最基本方法是() A.阅读、作笔记和练习B.观察、讨论和交流C.观察、实验和思考D.阅读、实践和应用 2 对此你有什么启示 )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各单元测试卷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7分) 1、青春期男女()最先出现快速生长。 2、()是我们由()向()过度的时期.女孩大约从(10)岁开始,将陆续进入青春期;在这个时期,我们的()、()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3、人的一生大约可分()、()、 () 三个阶段。 4、人的一生要经过()、()、()、()、()、()、()七个时期。 5、青春期出了身高突增之外,另一特点就是()开始。 6、人的一生的各个时期中,需要别人照顾的时期有()和()。 7、()和()两项数据是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它们可以反映儿童的营养状况。 8、科学用脑的五要素是()、()、()、()、()。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一个人的成长与成熟意味着他(她)将要更加自觉地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2、进入青春期我们要尽量避免穿高跟鞋。 ()3、吸烟和酗酒不仅是少年健康的大敌,还会养成不良习气。()4、青春发育期是人体的第一快速增长期。(第三快速增长期) ()5、一般来说,青春期的发育男生早于女生。 ()6、体育锻炼占用时间,会影响学习和智力发育。 ()7、在青春期,男生女生德身体都会发生许多变化,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8、为了促进自己的生长发育,每天睡眠时间越多越好。()9、人只要吃得好,身体就能健康地生长发育。 ()10、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益于我们的身体健康。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对于青春期的心理特点,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性意识骤然增长,易对异性产生好感; B、智力水平迅猛提高; C、兴趣爱好日益广泛,求知欲和好奇心强烈; D、身体形态发生巨大变化 2、我们已经跨入青春期,每天需要保证()小时的睡眠。 A、8 B、9 C、10 D、11 3、在成长过程中,我们的身体会发生一些变化,对待这些变化不正

九年级科学上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知识点

新版九年级上册第一章主要知识点 1、物质变化的证据:颜色、气味或味道的改变、状态的改变、沉淀生成、气体产生等。 物质分类: 2、硝酸铅和碘化钾反应 Pb(NO3)2 + 2KI = PbI2↓+ 2KNO3 无色溶液无色溶液黄色沉淀 3、有关硫酸铜的实验 ①硫酸铜晶体(蓝色):无水硫酸铜,俗称胆矾、蓝矾。化学式:CuSO4·5H2O ②硫酸铜溶液(蓝色)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CuSO4+2NaOH=Cu(OH)2↓+Na2SO4现象:出现蓝色絮状沉淀 ③硫酸铜粉末(白色):CuSO4获取方式:CuSO4·5H2O △ CuSO4+5H2O (现象:蓝色晶体变成白色粉末,试管口出现水珠) ④硫酸铜粉末遇少量水,发生反应:CuSO4 + 5H2O=CuSO4·5H2O(现象:白色粉末变成蓝色) ⑤硫酸铜的用途:检验蛋白质是否存在原理:蛋白质和硫酸铜会发生化学反应后使蛋白质变性 无水硫酸铜白色粉末可以检验水分的存在CuSO4 + 5H2O=CuSO4·5H2O(现象:白色粉末变成蓝色)酸酸的含义: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酸 = H+ + 酸根离子 1、三大强酸:盐酸(H Cl)、硫酸(H2SO4)、硝酸(HNO3)常见的弱酸:醋酸(CH3COOH)、碳酸(H2CO3) 2、常见指示剂及其在酸性、碱性溶液中的颜色 注:上述各指示剂遇中性溶液都不变色,依然显示原来的颜色。 3、pH 值是反映物质酸碱性强弱的指标,它的范围通常在0~14 之间。pH越低,酸性越强;pH 越高,碱性越强;pH 等于7 的物质呈中性。 4、pH值的测定方法: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被测试溶液,滴在pH 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看与哪种颜色最接近,从 而确定被测溶液的pH值。 5、酸的通性: ①酸能使紫色的石蕊变红,无色酚酞不变色。 ②酸+碱=盐+水 H2SO4 + 2 NaOH==== Na2SO4 + 2H2O H2SO4+ Ba(OH)2= BaSO4 ↓ + 2H2O Al(OH)3 + 3HCl=AlCl3+3H2O Mg(OH)2 + 2HCl = MgCl2 +2H2O (Al(OH)3是胃舒平的主要成分,Al(OH)3 和Mg(OH)2都可以治疗胃酸过多)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单元测试题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单元测试题 (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 我掌握的科学知识(36分) 1、我会判。 ⑴所有的建筑物都是供人居住的。() ⑵水泥是20世纪研制出来的。() ⑶玻璃不是建筑材料。() ⑷建筑物美观了就一定不会坚固。() 2、我会选。 ⑴根据功能可以与三峡工程分为同一类的建筑物是()。 A.天坛 B.人民大会堂 C.长城 D.都江堰 ⑵赵州桥是()古代劳动人民建造的。 A.美国 B.英国 C.中国 D.日本 ⑶楼板、立柱做成空心的是为了()。 A.节约建筑材料 B.减轻重量 C.美观 ⑷下列建筑物属于实心结构的有() A.铁架桥 B.大坝 C.体育馆 D.电视塔 3、我会填。 (1)人类最早的房屋可能是用_______________ 做成的。 (2)竹楼是我国________族人民居住的房屋,采用这样的建筑主要是因为他们居住的地方________。

(3)赵州桥做成拱形的,这样做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 。 12 / 1 二. 科学探究(36分) 1、鸟巢的结构是怎样的?为什么能经受住风吹雨打? 2、赵州桥用来减轻桥身重量的方法是什么? 3、傣族人住竹楼有什么好处? 三. 走进生活。(28分) 1、在装修房屋时,你选择什么材料铺地面?请说说你的理由。 2、未来的建筑会向怎样的方向发展呢?请你写一写。

12 / 2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单元测试题 (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我掌握的科学知识(40分) 1、我会判。 ⑴人的心脏在腹部。() ⑵组成人体最基本的单位是组织。() ⑶使用显微镜时必须闭上一只眼睛。() ⑷儿童的心率一般略高于成年人。() 2、我会选。 ⑴食物在消化过程中必须经过的器官是()。 A.心脏 B.膀胱 C.胃 D.鼻子 ⑵酗酒后最容易受到伤害的器官是()。 A.肝脏 B.肺 C.大脑 ⑶通过呼吸,我们可以将()运到体内。 A.营养物质 B.水 C.氧气 ⑷测量心率是要注意() A.特别兴奋 B.保持安静 C.无所谓 3、我会填。 1、从外部形态上看,人体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

最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最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含期中期末试题) 第1章检测题 (时间:120分钟满分:18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你喜欢科学吗?你觉得要进入科学世界,学习科学知识的基本方法是(D) A.积累成果,发现规律B.搜集资料,书写论文 C.看书学习,认真作业D.观察与实验 2.下列有关科学技术作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D) A.科学技术使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和舒适 B.科学技术是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C.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发现了许多自然的奥秘 D.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只有积极作用,没有负面影响 3.早在两千多年前,古罗马哲学家卢克莱修就曾这样写道:“我们的眼珠也不认识实在的本性,所以请别把这心灵的过失归之于眼睛。”这句话说明(C) A.人类视觉的观察总是正确的 B.人类视觉观察结果的正确与否与眼睛无关,主要取决于物体的形状 C.肉眼观察会发生偏差,正确的测量需要借助于仪器,它能使我们看得更多、更远、更广 D.以上说法都正确 4.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B) A.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 B.给玻璃仪器加热时都要垫石棉网 C.做实验的废液倒入指定容器内 D.在药品贮藏室门口写上“严禁烟火” 5.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D) 6.下面是一些常用危险品标志,装运酒精的包装箱应贴的图标是(D) 7.下列关于放大镜的说法,正确的是(B) A.放大镜的镜片中间薄、边缘厚 B.放大镜离被观察物体距离不同,物体图像的大小也不同 C.放大镜离被观察物体越远,物体图像越大

D.用放大镜看到的物体与实际左右相反 8.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B) A.杭州夏天最高气温约为60 ℃ B.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 cm C.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为37 ℃ D.一张试卷的厚度大约为1 mm 9.PM2.5是天气阴霾的主要原因,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μm的颗粒物,单个PM2.5隐藏在空气的浮尘中,容易被吸入人的肺部造成危害。下列关于PM2.5颗粒物直径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B) A.2.5 μm=2.5 μm×10-6m B.2.5 μm=2.5×10-5dm C.2.5 μm=2.5×10-5 cm D.2.5 μm=2.5×10-9 m 10.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D) A.15厘米=15厘米×1 100米=0.15米B.2.5米3=2.5×1000=2500分米3 C.0.05米=0.05米×1000=50毫米 D.16米=16×1 1000千米=0.016千米 11.要测量如图所示的一根曲线的长度,你认为可取的方法是(B) A.用平直的刻度尺在曲线上从起点到终点慢慢移动,直接读出数值 B.用一条无弹性的细丝线与曲线完全重合,在丝线上标出曲线的起点和终点,把丝线拉直后用刻度尺量出这两点间的距离,即是曲线的长度 C.用橡皮筋代替细丝线,测量过程同B D.无法测量长度 12.现要测量某圆柱体的直径,下列测量方法正确的是(C) 13.在一次测量中,一位同学测量同一圆柱体底面的圆的周长,五次记录的数值分别是25.42 cm、25.432 cm、25.40 cm、25.43 cm、28.58 cm,则该圆柱体底面圆的周长是(A) A.25.42 cm B.25.40 cm C.25.416666 cm D.25.41 cm 14.小明做实验时用量筒量取液体,仰视读数为20.0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读数为18.0毫升,则小明倒出液体的体积(B) A.小于2毫升B.大于2毫升 C.等于2毫升D.以上都错 15.有两支温度计,它们下端玻璃泡的容积相同,但是玻璃管内径不同,当它们插入同

人教版三年级科学单元测试题(完整版)

2020年秋期三年级科学学习评价测试题(一) 第一单元水 等级 ______ 一、我来填空: 1.________ 冰是_____________ 态的水,水是_____ 态,水蒸气是的水。 2.食盐在水中溶解的速度与_____ 的高低以及是否_____ 有关。 二、我来选择:把正确答案番号填入下表,未填入方框不得分。 1.把湿衣服晾在太阳下,过一会儿就干了,是因为 A.太阳把水吸收了 B.水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了 C.水掉到地上了 2.在屮乙两个大小相同的杯子里加入等量的水,甲用塑料膜盖好杯口并扎紧,乙不盖,两杯均放在通风向阳无雨处,两天后 A.甲杯中的水更少 B.乙杯中的水更少 C.两杯一样多 3.—般情况下,在给水加热一段时间后,水会沸腾, 这时的温度是

A.约100°C B.—定是100°C 4.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 A.变大 B.变小 5.水通常会在什么温度时开始结冰 A. O O C B. IOO O C 6.水结冰后,体积会 C.不确定C.不确定C. 50°C C.不确定 7.试管里的冰融化成水,液面会

10. 把食盐和小苏打溶解在相同的水中 A.食盐溶解得多些 B.小苏打溶解得多些 C.无法比较 11. 可以把沙子和食盐分离的方法是 A. 用筛子筛 B.用磁铁吸 C.放入水中过滤后蒸发 12.分离食盐和水 时, 应在什么时候熄灭酒精灯火焰 A.水干后 B.当有白色颗粒出现时 C.等酒精灯自然熄灭 13.乒乓球被踩瘪 了, 怎样能恢复原状 A.再踩一下 14.撕纸和捏橡皮泥 B.放入热水中 C.不要了,重新买新的 A ?只是形状变化了,本质上没变 B. 纸和橡皮泥巴本质上发生了变化,不再是纸和橡皮泥了 C. 一点变化都没有 15.天上有下不完的雨,是因为 A. 天上的水很多 B. 水通过三态变化在不断循环 C. 天上的雨会下完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我来判断:对的打错的打X, 答案填入方框,否则不得分。 A ?上升 B ?下降 C.不变 8?水和冰的变化中,起作用的是 A.温度的变化 B.容器的变化 9 ?杯中糖块溶解的最快的是 C.体积的变化 IOr 4(rc

七年级科学代代相传的生命单元测试

七年级科学代代相传的生命单元测试 班级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生长时期中属于变态发育的生物所特有的是() A.受精卵 B.幼体 C.蛹 D.卵 2.下列关于生命周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动物的生命周期包括出生、生长发育、繁育、死亡 B.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出生、生长发育、开花结果、死亡 C.生命周期使生命连续,种族繁育 D.植物的生命周期一样比动物长 3.某孕妇到医院做B超检查,发觉脐带有缠绕现象,如图,请问在胎儿发育过程中,脐带的作用是( ) A.与母亲的血管相连 B.运输氧气、营养和排出废物 C.没什么用,胎儿出生时会剪断 D.与胎盘相连 4.女性生殖系统中的子宫的要紧作用是() A.胚胎发育的要紧场所 B.产生卵细胞 C.受精的场所 D.卵细胞发育的场所 5.下列关于受精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受精作用 B.人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场所是子宫 C.在受精作用中,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质相融合 D.一个卵细胞都能够同时同意多个精子 6.你到草莓园里摘过草莓吗?你注意过草莓是如何样繁育的吗?假如将草莓直截了当种到土壤中,草莓是不能发育出幼苗。因此,人们常用草莓茎上长出 的芽来培养幼苗,这种生殖方式属于( ) A.营养繁育 B.分裂生殖 C.孢子繁育 D.种子繁育 7.关于青春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从童年到成年的过渡时期 B.青春期也称青年期 C.年龄范畴约1 0-20岁 D.生殖器官开始发育到成熟时期 8.人进入青春期后,躯体的形状和功能都发生明显的变化,这是由于( ) A.神经系统和激素调剂的阻碍 B.生殖器官发育成熟造成的阻碍 C.内脏器官机能健全造成的阻碍 D.骨骼、肌肉生长造成的阻碍 9.公鸡具有鸡冠高大、羽毛鲜艳、好斗等第二特点,若将公鸡的睾丸切除,那么公鸡将( ) A.丧失生殖能力,坚持第二性征 B.仍有生殖能力,第二性征消逝 C.丧失生殖能力,第二性征消逝 D.仍有生殖能力,坚持第二性征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青春期人体发育快,因此每天必须保证有足够的营养 B.月经、遗精差不多上不正常的现象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一、单项选择题. 1、植物的( C )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A、绿叶 B、花 C、根 D、果实 E、茎 2、植物的( A )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 A、绿叶 B、花 C、根 D、果实 E、茎 3、植物的( E )具有支撑植物体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A、绿叶 B、花 C、根 D、果实 E、茎 4、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E ) 开始他们的新的生命的. A、根 B、茎 C、叶 D、花 E、种子 5、植物的这些养料是由植物绿色的( C )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喝水制成 的. A、根 B、茎 C、叶 D、花 6、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发现( C )可以更新空气.后来.实验证明这是植 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结果. A、草本植物 B、木本植物 C、绿色植物 D、开花植物 7、植物的茎能( D )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物体的各个部分;( B )将 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A、从左向右 B、从上向下 C、从右向左 D、从下向上 8、凤仙花又叫指甲花、芨芨草、急性子.是一种常见的( C ). A、开花植物 B、常绿植物 C、草本植物 D、木本植物 9、凤仙花等植物的茎垂直地面向上生长.这样的茎叫(D );牵牛花的茎缠绕在其他 物体上向上生长.这样的茎叫( C );葡萄的茎攀缘在其他物体上生长.叫(B ); 红薯的茎平卧地面蔓延生长.叫( A ). A、匍匐茎 B、攀缘茎 C、缠绕茎 D、直立茎 二、多项选择题.新课标第一 1、绿色开花植物生长一般都要经历一定的生命周期:(ABCD) A、种子萌发 B、幼苗生长 C、营养生长 D、开花结果 2、绿色开花植物有(ABCDEF )等器官. A、根 B、茎 C、叶 D、花 E、果实 F、种子 3、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ABDC )等条件. A、阳光 B、土壤 C、适宜的水分 D、温度 4、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ABCDE)的过程. A、出生 B、成长 C、繁殖 D、衰老 E、死亡 5、做好凤仙花播种前的准备工作:( ABCD ) A、准备一些凤仙花的种子 B、查阅凤仙花的有关资料 C、了解凤仙花的栽培方法 D、准备播种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 6、种植植物是一项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需要做好(ABC )等多项工作. A、管理 B、观察 C、记录 D、播种 7、做观察记录要注意将播种凤仙花、芽出土、出现花芽、开花、果实成熟的准确时间记录下来.还可以用( BCD )等方式写观察日记. A、数字 B、文字 C、图画 D、照片 三、填空题. 1、一颗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能够萌发、长成一棵植物.这棵植物又能结出许多种子. 植物的物种就是这样不断繁衍的. 2、植物的(器官)有自己特殊的结构.这种结构与它们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所承担的功能 相适应.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综合测试卷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综合测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各说法中的“一定”,你认为正确的是()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B.由固体变为气体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物理变化中一定不生成新物质D.化学变化中一定有放热、发光现象 2、规范的实验操作是科学探究成功的基础.如图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A.滴加液体B.过滤C.闻气味D.熄灭酒精灯 3、盐酸、稀硫酸在水溶液中都能产生H+,故有许多共同的性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打开盛有浓盐酸和浓硫酸的试剂瓶,瓶口都有白雾B.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可用于除铁锈 C.浓盐酸和浓硫酸都具有腐蚀性可用来干燥氧气D.稀盐酸、稀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都有白色沉淀 4、下列物质长期放置在空气中,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都会减少的是() A.浓硫酸 B.浓盐酸 C.氢氧化钠溶液 D.食盐溶液 5、一辆满载浓硫酸的槽罐车在路上因车祸翻倒而大量泄漏,为了不污染旁边的水源,下列措施适宜的是() A.用水冲洗泄漏的浓硫酸B.将熟石灰撒在泄漏出的浓硫酸上 C.将氯化钡撒在泄漏出的浓硫酸上D.用土将泄漏的浓硫酸掩埋 6、在某溶液中先滴加稀盐酸无现象,再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该溶液中( ) A.一定含有SO42-B.一定含有Ag+ C.可能含有Ag+或者SO42-D.一定含有Ag+或者SO42- 7、将质量相等、质量分数相同的氢氧化钠和盐酸混合,再滴入石蕊试液,溶液呈现的颜色是() A.红色B.紫色C.蓝色D.无色 8、将下列物质同时加入到水中,能大量共存且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A.MgCl2HCl NaNO3B.NaOH HCl (NH4)2SO4 C.K2CO3 Ca(NO3)2 NaOHD.FeCl3NaCl KNO3 9、某同学想用实验证明CuSO4溶液显蓝色是由Cu2+造成的,下列实验无意义的是() A.将CuSO4溶液加水稀释B.观察Cu(NO3)2溶液 C.观察Na2SO4D.向CuSO4溶液中滴加足量NaOH溶液 10、某科学兴趣小组要在实验室制取一定量的MgSO4.同学们分别在实验室里找到了以下四种反应物,其中 不能通过与稀硫酸反应制得MgSO4的是() A.MgB.MgOC.Mg(OH)2D.MgCl2 11、打开浓盐酸试剂瓶,发现瓶口有“白雾”出现.已知盐酸中含有水分子(H2O)、氢离子(H+)和氯离子 (Cl﹣).下列实验能证明“白雾”中含有氢离子的是() A.①③B.②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2、现有Fe2O3、Na2CO3溶液、Ba(OH)2溶液、NaOH溶液、稀H2SO4等五种物质,在常温下它们两两相互 发生的化学反应最多有()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各单元测试题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单元概述:在本单元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将有机会对各种简单机械进行实验,包括设计和制作一些简单装置,并对其进行观察和加以解释,认识机械的各个 部件,了解它们各自的功用,尝试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工作中,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做()。螺丝刀、钉锤、剪子这些机械构造简单,又叫()。 A、机械 B、复杂机械 C、简单机械 D、工具 2、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 A、中心点 B、支点 C、用力点 D、阻力点 3、用力点距支点远,阻力点距支点近,这种杠杆是();用力点距支点近,阻力点距支点远,这种杠杆是();用力点距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距支点的距离,这种杠杆是()。 A、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 B、有时省力有时费力的杠杆 C、省力杠杆 D、费力杠杆 4、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像塔吊的吊钩上可以随着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 A、滑轮组 B、动滑轮 C、定滑轮 D、滑轮组合 5、在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有一位科学家叫()。他发现了杠杆和滑轮的使用原理和浮力定律,在数学方面也有很多研究成就。他不仅是一位大科学家,而且是一位卓越的工程师,他发明的许多机械装置,如滑车、螺旋抽水机等,用于当时的农业生产。 A、牛顿 B、爱迪生 C、亚里士多德 D、阿基米德 6、()的特点是:秤杆上挂砝码的一边和挂物品的一边长度相等,因此放的砝码必须与被称物品重量相等。 7、()的特点是:秤杆上有尺寸刻度,挂物品的绳子和挂秤砣的绳子都可以在秤杆上滑移。 8、大约到了一千五百年前,人们发明了(),它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直接从秤星上(刻度)读出物品的重量,至今仍在使用。 A、提系杆秤 B、不等臂秤 C、等臂杠杆秤 D、指针式弹簧秤 二、多项选择题。 1、()等都是机械。 A、杠杆 B、滑轮 C、斜面 D、平面 2、杠杆有三个点:()。 A、用力点 B、中心点 C、支点 D、阻力点 3、杠杆可以分为()。 A、省力杠杆 B、费力杠杆 C、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 D、有时省力有时费力杠杆 4、自行车运用了()等简单机械的原理,是应用广泛的交通工具。 A、平面 B、轮轴 C、斜面 D、杠杆 三、填空题。 1、()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 2、()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3、()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4、()不固定,可以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5、定滑轮和动滑轮合在一起构成(),()能够改变力的方向,而且可以成倍的省力。 6、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可以省力。 7、在一根棍子下面放一个支撑的物体,就可以用它撬起重物了。人们把这样的棍子叫()。 8、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 9、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 10、我们手臂一抬就能拿起东西来。这是我们身体里()在起作用。 11、小臂骨像是一根(),一端是肘关节处,是();另一端与手部连接,是();上臂正面的肌肉叫做肱二头肌,它有一端连着小臂骨,这点就是()。 四、连线题。 1、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速度变慢 小齿轮带动大齿轮转动速度变慢 五、判断题。 1、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 2、在轮轴的轮上用力能够省力,轮越小越省力。() 3、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不相同。() 4、再复杂的机械也是由简单的机械组成的。() 5、有一些很费力、很难做的事情,如果我们使用了工具就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了。 () 6、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工具有相同的科学道理。() 7、压水井的压杆、跷跷板不是杠杆。() 8、杠杆尺上有支点,左右两边都有到支点距离的标记,是我们研究杠杆作用的好工具。 () 9、我国人民很早就开始使用杆秤了。() 10、杆秤不是杠杆类工具。() 11、摩托车是简单、方便、环保的交通工具,很多人都喜欢使用它。() 12、自行车的链条与两个齿轮啮合,起到传递动力而使自行车运动的作用。()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单元概述:本单元所说的形状结构,是指能够承受一定外力作用,不会发生形状和大小

七年级科学第1章单元测试卷答案

七年级(下)科学第一章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75分) 1、据你所知,一只狗与一只乌龟的寿命相比,谁比较长() A、狗 B、乌龟 C、一样长 D、不能确定 2、“不得与朝菌言晦,与夏虫语冰”是形容对某些人讲道理就像对只在早晨出生到中午就死亡的菌说黄昏、对只在夏天出生到秋天就死亡的虫子说冬天一样,他们是无法理解的。其中“朝”与“夏”用我们学的知识来分析,最恰当的理解应是 ( ) A、早晨和夏天 B、早晨到中午与夏天到秋天 C、生命周期的某一阶段 D、一个生命周期的时间长度 3、下列不是属于生长时期的是() A、婴儿期 B、儿童期 C、成人期 D、青春期 4、一颗饱满的花生中有两粒种子,则此花生形成所生成需要的子房、胚珠和至少的花粉粒数分别是( ) (A)2,2,4 (B)1,1,2 (C) 1,2,2 (D)1,2,4 5、早春播种以后,用“地膜覆盖”的方法可以促进早出苗的原因是 ( ) A、防止害虫破坏 B、保温、保湿、有利萌发 C、防止鸟类取食种子 D、种子萌发需要避光 6、我们吃的大米、面粉、大豆和花生的营养物质依次是植物种子的 ( ) A、胚乳、子叶、子叶、胚乳 B、胚乳、胚乳、子叶、子叶 C、胚乳、子叶、子叶、子叶 D、子叶、胚乳、胚乳、胚乳 7、杨树和柳树是比较优良的绿化树种,但在城市中种植时,到了春夏季节,杨树和柳树会散发出大量的漫天飞舞的“白毛”多少让人感到厌烦,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方法是( ) A、在繁殖季节剪枝 B、使用药物抑制繁殖 C、及时清理 D、种植雄性杨树柳树 8、构成月经的主要物质是() A、没有受精的卵细胞和精子 B、坏死脱落的子宫内膜 C、坏死脱落的子宫内膜和外流血液 D、包括A、B两项 9、下列情况属于动物完成了胚胎发育的是() A、受精的鸡蛋发育成大公鸡 B、一头老牛生出了一头牛犊 C、蛙的受精卵发育成青蛙 D、蝌蚪通过变态发育成为青蛙 10、被子植物的开花过程应是() ①花被张开②雄蕊伸长、花药裂开、花粉散开③雌蕊伸长、柱头分泌粘液 11、所谓“着床”是指() A、受精卵植入到子宫内膜 B、受精卵在输卵管中向下移动 C、受精卵开始分裂,发育成胚胎的过程 D、精子和卵细胞互相融合 1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一般地卵生动物的卵要比胎生动物大得多 B、胎生和哺乳能提高哺乳动物幼体的成活率 C、一般地卵生动物要比胎生动物产卵得多 D、无性生殖具有适应环境多变的优势 13、下列关于女性月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六年级科学第一单元测试

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 一、精彩补白。 1、我们周围的物质都会发生__________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__________等, 这种变化叫做__________。有些变化__________,这种变化叫__________。 2、物质混合后__________会发生变化。 3、我们可以用__________分离沙和豆子的混合物。 4、固体与固体可以________,也可以_______。固体混合前后,_______不变, _______改变。 5、铁生锈是__________的共同作用。 6、铁钉生锈是一种__________,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钉的新物质。 7、物质的燃烧要具备三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明辨是非。 1、物质的物理变化不产生新的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 () 2、蜡烛燃烧后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3、绝对无水的空气中,铁不会生锈。() 4、煮沸过的、密闭的蒸馏水瓶中,铁会生锈。() 5、铁制品表面不干净、粗糙也容易生锈,如锄过地的锄头。() 6、菜刀生锈与潮湿的环境有关,与空气无关。() 7、铁钉不接触水和酸性物质,放在空气中也容易生锈。() 8、放在密闭的蒸馏水瓶里的铁块最容易生锈。() 9、蜡烛的燃烧是化学变化。() 10、有盐的铁制品,不容易生锈,如:切过咸菜的刀。() 11、把铁与水、空气隔开是防止铁生锈的好方法。() 12、铁水变成钢锭生成了新的物质。() 三、择优录取。 1、下列变化与其他两项不同的是()。 A、树叶颜色的变化 B、火柴燃烧 C、铁水变钢锭 2、半根铁钉浸入水中,半根露在空气中,()部分最容易生锈。

七年级上科学第四章单元测试

七年级上科学第四章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2分×20=4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不属于物质的特性的是() A、熔点 B、沸点 C、质量 D、溶解性 2、今年春节前后我国南方部分地区遭遇了低温雨雪天气,对以下与之相关的各图,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图(a)中雾凇是水蒸气的凝固现象 B.图(b)中路面结冰需要交通管制是因为车轮与冰面间的摩擦力太小 C.图(c)中向公路冰面上撒盐是利用降低熔点的方法来化冰 D.图(d)中竹子被冰雪压“弯了腰”,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3、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高压锅爆炸 B、植物的光合作用 C、牛奶变酸 D、钢铁生锈 4.如图2所示,舞台上经常用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方法制造白雾以渲 染气氛.对“白雾”的形成,小明的解释是:(1)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 低;(2)气态二氧化碳液化形成白雾以上解释中 ( ) A.第一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B.第二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 C.两句话都存在科学性错误D.两句话都没有科学性错误 5、下列现象中,能表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A、烟雾缭绕 B、花香怡人 C、雪花飘飘 D、尘土飞扬 6、下列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 ( ) A.初春,皑皑的白雪开始消融B.初夏,青青的小草挂上露珠 C.深秋,红红的苹果蒙上白霜D.严冬,静静的池塘覆上薄冰 7、小明和小华同学在做“探究:比较水与煤油吸收热量时温度升高的快慢”的实验时, 使用了如图5所示的装置。设计实验方案时,他们确定以下需控制 的变量,其中多余的是: () A.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 B.酒精灯里所加的酒精量相同 C.取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 D.盛放水和煤油的容器相同 8、今年我省发生了特大冰灾,地面覆盖着厚厚的积雪,高压电线上凝结了厚厚的冰柱(如图5所示),很多电线和高压塔因不堪重负而被拉断、压垮。冰灾期间,经过一个无雨、无雪的寒冷夜晚,小明发现户外电线上的冰柱变粗了,你认为冰柱增粗的主要原因是:() A.白天温度高,电线和冰柱遇热膨胀 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原冰柱变成了冰

最新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最新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单元测试卷(含答 案) 一、填空题。 1.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由构成的. 是在不断地发 生变化的。 2.我们吃米饭或馒头的时候.细细咀嚼后会感到有些甜味.这是 因为米饭和馒头中含有。要检验这种物质是否存在.我们可以在米饭 或馒头上滴几滴 .如果 .就说明米饭或馒头中含有这种物质。 3.铁生锈的速度比小苏打和醋的反应速度要。 4.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常伴随的现象有、、和产生沉淀物。 5.硫酸铜溶液是色透明的液体.把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铁钉表面会附着色的物质.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变化属于 变化。 二、判断题。 1.物质的变化有些是自然现象.有些是人们有意识的活动造成的。 ( ) 2.因为我们看不见也摸不到空气.所以空气不是物质。 ( ) 3.有些物质的变化很缓慢.而有些物质的变化很快。 ( ) 4.小苏打是无色透明的晶体.它能在水中溶解。 ( ) 5.铁生锈是一种物理变化.因为铁生锈需要很长的时间。 ( ) 6.热胀冷缩现象是物理变化。 ( ) 三、选择题。 1.下列关于蜡烛燃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 B.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只发生化学变化 C.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既发生物理变化又发生化学变化 2.打开可乐瓶.会有大量的气泡冒出.这些气泡中的气体是( )。 A.二氧化碳 B.空气 C.水蒸气

3.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食物腐烂变质 B.水蒸发 C.酒精燃烧 4.下列物质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的是( )。 A.白醋和小苏打混合 B.玻璃破碎 C.火柴梗被折断 5.把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不能看到的现象是( )。 A.接触硫酸铜溶液的铁钉表面变色 B.产生大量气泡 C.溶液的颜色变浅 6.把铁钉的一半浸入水中.另一半露在空气中.( )最容易生锈。 A.水中的一半 B.空气中的一半 C.空气和水的交界处 7.用白醋在白纸上写字.干后纸上无明显痕迹.再把红萝卜皮浸出的液体喷在白纸上.可见字迹。这个变化属于( )。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无法确定 8.硫酸铜溶液不能用( )盛装。 A.玻璃容器 B.铁制容器 C.铜制容器 9.下列方法中.( )不能防止和减缓铁钉生锈。 A.将铁钉放人盐水中 B.在铁钉上抹油 C.在铁钉上刷油漆10.做泥塑或面塑时.物质发生的是( )。 A.化学变化 B.物理变化 C.无法确定 四、连线题。 将下列物质的变化与其主要伴随的现象用线连起来。 在面包上滴碘酒 物理变化把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发光、发热 把高锰酸钾放入水中 铁钉生锈产生气体 化学变化蜡烛燃烧 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颜色改变 水变成水蒸气 五、读图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