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夯法在处理湿陷性黄土中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强夯法在处理湿陷性黄土中的应用摘要:近几年来,很多工程上为了提高地基承载力和降低土层的压缩性,都采用强夯法去处理湿陷性黄土黄土路基。这种方法施工起来比较方便、快速有效、节约投资,而且在施工时,加固深度上和加固效果等方面显示出明显的优势所在。而且根据夯击的类型不同,强夯法在处理地基时可减少投资,相对于桩基来说最少可减少50%的投资。因此,这种方法对湿陷性黄土地路基做处理时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但在处理时,应该从强夯法可以加固黄土的效果上分析出发,运用该法消除黄土的湿陷性,提高黄土的强度。

关键词:强夯法;湿陷性黄土;应用

目前,规模较大的工程中处理这种湿陷性黄土地基的主要方法有强夯法、强夯振冲碎石换填法等等。其中,强夯法在施工时周期较短,见效很快、工艺也很简单并且经济实用,是处理湿陷性黄土路基较好的一种方法,被很多人所采用。

一.湿陷性黄土

湿陷性黄土是一种在干燥情况下,具有较高强度和较低压缩性,遇水后在一定外力作用或在自重作用下强度骤降的一种特殊岩土。它广泛分布于我国甘肃、宁夏、陕西和山西等黄土高原地区。其中以03马兰组黄土最具有代表性。湿陷性黄土对工程的主要危害表现为遇到水后,它会不均匀的沉降,引起路基的大面积下陷,从而引起一些其他危害,进一步加剧黄土地基的湿陷性,最终究将导致恶性循环。

二.强夯法

1.强夯法加固路基的原理。

所谓强夯法就是指利用重锤的重量,在空中自由落体,将重锤势能转化为动能,使土体加固的一种施工方法。它的有效加固深度达到了4~10m。在施工时,重锤在获得较高的能量时从高处落下,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加速度,当与地面接触的一瞬间,重锤在极短的时间内对地基土体施加一巨大的冲击能量,这种突然释放的巨大能量,能将势能迅速转化为动能,土体瞬间发生凝结作用,土体颗粒重新排列并且相互靠拢同时,排出孔隙中的气体,使土体挤密压实,强度提高。然后再利用重锤大面积且多次的夯击达到加固黄土的作用。

2.强夯技术的特点:

(1)强夯技术适用于各类土层:这种方法可以用于加固各种砂性土、黏土、黄土及人工填土,特别是加固一些用一般方法难以加固的大块碎石类土。

(2)强夯技术的应用十分广泛:它可用于机场跑道、堤坝、隧道、公路和铁路的路基、桥梁、港口的码头、核电站、重型构筑物、公用与民用建筑等等。

(3)加固效果显著:一般路基在经过强夯法处理以后,可以很明显的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增加干密度、减少孔隙比、降低压缩的系数、增加场地的平整性和均匀性、消除湿陷性、膨胀性、防止振动液化。

(4)有效加固深度:一般能量的强夯处理时,深度在4~10m,一般单层的1500kn·m高能量级强夯处理时深度将达到5m。

(5)节省造价:在进行强夯工艺时,一般不需要材料,这样无形之中究节省了大量建筑材料的采购、运输、以及打入的费用,除了最基本的消耗油料以为,再没有其他的消耗。

(6)施工快捷:只要在进行加固时工艺适合,特别是对粗颗粒非饱和土的强夯,进行的周期更短,但是,下雨的时候影响就会比较严重。

3.夯击过程中孔隙比对地基的影响:

强夯加固湿陷性的土地时,是黄土在动力的作用下由大孔、松散的状态变成密实状态的一个过程,其中,孔隙比是描述结构性变化时的一个主要参数,湿陷性黄土中的天然含水量较小,在外力巨大的夯击下,土颗粒和孔粒之间的空间性增大,孔隙比就随之减少。

三.强夯法在处理湿陷性黄土的施工应用

平定高速公路第五合同段k116+987-k117+020段为v字沟,设计该路段为强夯法施工,每4m进行一次强夯,沟深32m,分8次强夯,其工作的主要内容如下:

1.强夯夯锤提升最小高度计算

因该段路基的湿陷性黄土设计为强夯3遍,第一、二遍为

1500kn·m点夯,第三遍为1500kn·m满夯,用磅过锤重为17.6吨,因此,根据公式g=mg得:锤重g=17.6×103kg×10n/kg=17.6×104n=176 kn。根据夯击能e=g×h,g—锤重,h—夯锤最小高度,故

h=e/g=8.5m。也就是说,要达到设计要求的1500kn·m夯击能,在夯锤为17.6吨的情况下,夯锤的最小提升高度为8.5m。

2、主夯点施工

第一遍单点夯击施工前平整场地,复测场地标高并使其满足设计起夯面标高要求,然后用全站仪向施工区内引测施工图角点控制坐标,按施工图布置第一遍夯点,夯点需用白灰标出,以方便夯锤就位。强夯主机和夯锤就位后,要对夯锤的落距进行测量,并采取措施,使其在夯击过程中不被改变,确保每击均能达到设计单击夯击能,同时测量就位后的锤顶面标高和地面标高,锤顶面至自然地面的高度,为计算每击的夯沉量和夯坑深度提供依据。

将夯锤起吊至预定高度后自动脱钩,夯锤夯击地面,测量夯锤顶面标高,减去夯锤就位时的顶面标高就是该击的夯沉量,如此反复进行,直至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达到设计控制标准。夯机移位时应先将夯锤起吊一定高度,使锤底与夯坑底面脱离,但不能离开夯坑,主机后退一定距离,再起吊夯锤,借惯性使锤移动到下一夯点,此时应立即脱钩,随即调整主机位置,使主机的吊杆、门架和夯锤保持最合理的受力结构状态,再起吊夯锤,进行下一夯点施工。第一遍夯点完成后,回填夯坑,平整场地,抄平地面。根据设计,夯点的间距为3m,呈正方形布置。夯点的夯击数10击,夯点的收锤标准以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小于5cm控制,如10击后测量沉降量未达到设计规定的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小于5cm的要求,要继续强夯,直到达到设计的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小于5cm的要求

为止。并同时满足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提锤困难的规范要求。

第二遍单点夯击施工前平整场地,复测场地标高并使其满足设计起夯面标高要求,然后用全站仪向施工区内引测施工图角点控制坐标,按施工图布置第二遍夯点,夯点位置为第一遍布点的正方形中心点,其他施工技术、要求与第一遍相同。

三、满夯施工

满夯施工时,不再进行夯点布置和夯沉量观测,仅控制夯击数、夯锤落距和夯印搭接情况。夯击数为3击、锤底面积彼此搭接1/4,夯锤落距为8.5m。

满夯施工完成后,用推土机整平场地,平整碾压标高达到设计要求。

四、总沉降量

在强夯前通过推平、碾压、放样后,确认每一个夯击点的夯前标高,确认该试验段夯前标高。经过第一遍单点夯、第二遍单点夯、第三遍满夯后,除测定夯点沉降量外,还须用平地机整平,横纵坡与夯前相同,压路机静压一遍后,检测各夯击点的沉降量及路基的总沉降量。

五、压实度检测

要求在强夯前,试验检测试验段:土的颗粒分析、液限、缩限、湿陷性黄土类别,最佳含水量,最大干密度,必要时还要测定cbr 值,及时测定含水量。在强夯前,在测定段内选必要的压实度观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