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轮复习:专题 两次工业革命改变世界(学案)

二轮复习:专题 两次工业革命改变世界(学案)

二轮复习:专题 两次工业革命改变世界(学案)
二轮复习:专题 两次工业革命改变世界(学案)

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第1页(共2页) 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第2页(共2页)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计15分) ABADB CDDDA

1.(2019·湖北八校高三第一次联考·34)从1714年到1760年,英国贵族在上院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1747年,贵族还控制着下院议席总数的30%。在工业革命发展中,最为重要的煤铁燃料大部分来自贵族地主的地产。材料反映出

A.英国的贵族政治推动工业革命的开展 B.英国封建贵族始终操控着议会立法权

C.英国下院始终从属于贵族控制的上院 D.工业革命导致英国地主阶级产生分化

2.[2018·全国卷I]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

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

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3.(2019·四川宜宾一模·30) 下表是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一些认识,据此可知人物观点

汤恩比从重商主义到自由放任主义的转变是工业化的原因,经营企业的自由是主要推动力。

坎宁汉日益增加的资本积累和扩大着的市场的结合,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

曼图强调商业和信贷的扩大对工业革命作了准备。

A.工业革命原因的多元性B.这些观点形成了完整的认识

C.阶级立场影响历史认识 D.没有考虑到英国的历史传统

4.(2019·广东湛江10月调研测试·33)19世纪欧洲工人的工资有明显增长,工人家庭的食品支出下降了25%。工人们既有结余用以订阅报纸,也可以到音乐厅和咖啡厅休闲。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殖民掠夺积累财富B.商品输出获利丰厚 C.工人斗争改善待遇D.生产方式发生变革5.(2019·安徽“皖南八校”第二次联考·34)1857年,由英国提供资金的美国银行、铁路、商业公司纷纷破产,还爆发了货币危机,整个银行系统瘫痪。美国的经济危机迅速蔓延到英国和欧洲大陆,引发了一阵又一阵的破产浪潮。这折射出

A.欧美地区发展不均衡

B.世界贸易急剧的扩大

C.世界经济秩序不公平

D.经济危机具有可控性6.(2019·浙江“五校联考”高三第一次考试·18)工业革命造成人类历史的重大变化,它不仅意味着经济的巨大增长,而且意味着社会的整体变动。以下选项中能体现“社会的整体变动”的是

①机器制造业的发展②农业机械化的推广

③经济自由主义兴起④交通运输业的革命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7.(2019·安徽“江淮十校”第一次联考·19)右表1700

—1800年欧洲人口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医疗技术的进步 B.国家政策的刺激

111C.工业革命的推动 D.农业生产的进步

8.(2019·湖南永州一模·20)“19世纪下半叶是近代

科学的鼎盛期,技术进步开始真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10·浙江名校协作体高三9月联考·20)《全球通史》中提到:“各强国,尤其是英国、法国和德国,对外国进行了大量的投资。例如英国,到1914年,已在国外投资了40亿英镑,等于其国民财富总数的四分之一。那时,法国也已在国外投资了450亿法郎,约合其国民财富的六分之一。德国虽然是后起者,一直将其大部分资本用于国内工业发展,但也在海外投资了220亿至250亿马克,约合其国民财富的十五分之一。因而,到1914年,欧洲已成为世界的银行家”。材料表明( )

A.西方列强的侵略方式发生重大转变 B.工业革命加速资本原始积累

C.世界开始从孤立走向一个整体 D.世界金融秩序陷入混乱

二、非选择题(25分)

1.(2018·云南师范大学附中高三第三次月考·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以前,由于没有安全的消毒和保存手段,牛奶是一种伴随着高风险的食品。直接挤出的奶常常被细菌污染,在炎热的季节几个小时就足以令牛奶变质,因此几百年中,被称为“白肉”的牛奶和奶酪是穷人的主要食物来源,有钱人对其敬而远之,经常食月乳制品甚至被认为是贫困的标志。……19世纪早期,工业化使职业妇女数目增加,母乳喂养的减少相应增大了人们对牛奶的需求,科学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不断地推动着乳制品行业的繁荣。……1871年,巴斯德灭菌法的推广大大提高了牛奶的安全程度,奶制品的消费更加旺盛;19世纪末期,肉类消费需求量的提高间接地带动了乳业农场的发展;火车的出现使得运送液态奶更为便捷;20世纪,冰箱的普及使得奶类的保存更便利。

一战的爆发使得牛奶制品的市场需求猛增,因为罐装牛奶、炼乳被用来改善士兵的营养失调问题;各国的农业产区纷纷响应号召,大量生产乳品罐头;战时大批妇女外出工作也使得母乳喂养大范围减少,婴儿的牛奶消费日益增长。加之这个时期也正是营销学和广告宣传学出现的时候,三者的结合,将牛奶塑造成了一种“完美食物”。

1906年,美国通过第一部《食品和药品法》,包括牛奶在内的食品、药品有了统一的质量检验标准,1943年又通过立法,专门拨款开展学生餐和学生饮用奶计划。1954年,时任法国国民议会主席的皮埃尔·孟戴斯·弗朗斯宣布:每个小学生每天将可以享受一杯加糖牛奶,好让他们“读书更用功,身体更结实、强壮、充满活力”。日本政府从1964年开始,要求每所学校给学生提供的午餐中,必须包括牛奶。1961年国际牛奶联合会(即IDF)将每年5月第三周的周二定为“国际牛奶日”。——摘编自《牛奶历史上的两次革命》

(1)根据材料指出牛奶地位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15分)

(2)报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影响牛奶流行的主要科技成果,说明牛奶在哪些方面改善了人们的生活。(10分)

【答案】(1)变化:从高风险食品、贫困的标志变成了完美的食物。(3分)

原因:牛奶自身的营养价值;科技的进步;工业化、城市化的推动;战争的刺激;营销学和广告宣传学的出现;政府的提倡与重视。(每点3分,答出四点即可,12分 )

(2)成果:火车、汽车的出现,便于运输;冰箱的普及,便利保存;电力的发明和应用。(每点2分,6分)

方面:增强体质、改善生活、提高和健全福利制度。(4分)

【解析】(1)第一小问“变化”,从材料“19世纪以前……牛奶是一种伴随着高风险的食品”、“几百年中……经常食月乳制品甚至被认为是贫困的标志”、“一战的爆发……将牛奶塑造成了一种‘完美食物’”,即可

高三历史

第二次工业革命导学案

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导学案 【学习目标】 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成就及影响。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体会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产生巨大的推动力,迅速改变着世界面貌。 2、教学难点:理解垄断组织出现的必然性和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自主学习】 1、电灯发明和使用: (1)1866年,德国人________研制发电机成功。 (2)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与此同时,_________也制造出来。不久出现了集中供电的_______。输变电技术也日益完善。 (3)电灯、电车、_______、电影放映机等电器产品纷纷涌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人类由此进入“__________”。 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1)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_________相继问世。不久以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也研制成功。 (2)人们在用内燃机驱动火车和________的同时,还以内燃机为动力,研制成功了新的交通工具_______和飞机。 3、化学工业的建立和发展 化学家们从煤和石油等原材料中,提炼出多种化学物质,并以此为工业原料,制成燃料、________、药品、炸药和__________等多种化学合成材料,大大丰富了人类的生活。 4、钢铁等传统工业的进步 由于炼钢技术的改进,钢产量大幅提高,在________和建筑业中,人们越来越多地使用钢材取代原来的木材和铁。 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生产力:生产力迅速发展,人类进入“__________”。 2、生产结构:______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3、生产组织形式:垄断组织形成。(形成的原因、表现和影响分别是什么?)原因:(1)工厂规模扩大,资本需求增加,生产社会化趋势加强 (2)资本家为追求更多利润,调整生产组织形式。 (3)资本主义竞争的优胜劣汰,使生产日益集中 过程:首先在新兴工业和钢铁工业,一些大企业放弃自由竞争原则采取各种方式,控制产品生产、价格和市场,形成了垄断组织。 影响:经济: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实质:是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政治:垄断组织干预国家政治生活,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成为垄断组织利益的代表。 对外:形成国际垄断集团,要求瓜分世界,加紧对外侵略扩张,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4、国际关系:资本主义__________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1)第二次工业革命创造巨大的生产力,为世界市场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2)新交通工具和通信手段,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商业信息的交流与传播。(3)进行商品输出、掠夺原料的同时,直接输出资本,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为新教材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7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包括“工业革命的背景”、“工业革命的进程”、“工业革命的影响”三目内容。三目内容分别讲述了工业革命的背景、过程与影响。三目内容相对独立却又关联,把握三目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是教师在本课教学中需要特殊注意的。 考纲对本课的要求为通过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以及所引起的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通过对于考纲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本课的中心在于“工业革命”的背景、过程、影响的讲解。 第一目“工业革命的背景”的内容较为简单,主要讲解的是引起“工业革命”的几个条件,而因为这些个条件,促使市场扩大,而市场扩大则引起了需求增加,需求增加也就使得生产力提升、技术提升。但是教师需要在第一目向学生灌输“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的理念,教师在概括工业革命的背景时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角度和“资本、劳动力、技术、市场、政治保障”五个因素来阐发概括。 第二目“工业革命的进程”主要讲的是两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包括两次工业革命的关系两块内容。“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讲述的是棉纺织业与蒸汽机,“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讲述的是电力技术和内燃机等。两次工业革命的关系这一知识点着重于“承接”这一关键词。 第三目“工业革命的影响”主要讲述的是工业革命对生产力、对社会、对世界的影响,需要教师利用史料逐一讲解。此处教师需要注意的是,要将阶级关系点明。 总的来说,《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一课内容较为专一,三目内容也存在着逻辑上的先后关系,这种逻辑关系体现在具备工业革命的条件某一行业迸发(棉纺织业)拓展到其他行业拓展到其他国家促使资本主义发展。其次,内容虽然相较于以前的教材缩减了将近二分之一,但是需要教师注意把握课堂拓展的“度”。 本课内容涉及到资本主义的发展壮大阶段,教师在本课讲解时要注重利用马恩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利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来推演讲解工业革命。

第19讲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解析版)

第19讲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真题速递 1.(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4)工业革命前,英国矿井里使用蒸汽唧筒抽水。1765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后在工厂主的合作和资助下,终于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并广泛使用到工业领域。该过程表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主要发明创造( ) A.源自于劳动实践 B.依赖于科学理论的突破 C.取决于资金保障 D.得益于各阶层广泛参与 【答案】A 【解析】材料“英国矿井里使用蒸汽唧筒抽水。1765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说明发明创造源自于劳动实践,故选A项;材料“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说明来源于劳动实践而不是科学理论,排除B项;材料“后在工厂主的合作和资助下,终于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说明资金不是决定原因,排除C项;材料中瓦特和工厂主并不能说明各阶级广泛参与,排除 D项。2.(2019.4·浙江高考·20)阅读下列示意图表,结合所学判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生铁产量的增加与蒸汽机的广泛应用密不可分 B.生铁产量的不断增加催生了大工厂制度 C.电力的广泛使用推动了生铁产量的增加 D.生铁产量的变化改变了英国产业结构和世界市场格局

【答案】A 【解析】根据图表信息,1788年英国生铁产量不断增加,结合所学,1785年蒸汽机在工厂开始使用,极大推动了生产力的进步,故选A项;第一次工业革命在组织形式上,产生了工厂制度,排除B项;19世纪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广泛使用,排除C项;图表信息不能表明生铁产量增加对英国产业结构和世界市场格局的影响,排除D项。 3.(2018·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4)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 ) 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 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了对“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原因”这一问题的认识,在不断地发展,从经济条件,到政治条件,再到自然条件,思考视角不断拓展而趋于全面,因此B正确。A说法错误。材料中的结论正是与欧洲其他国家比较后得出的,因此C错误。D说法错误。 4.(2018·江苏高考·16)近代的机器与其说是需要的结果,不如说是被迫无奈时有意的发明产物。因为棉布紧俏发明了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因为机械动力不足而改良了蒸汽机。这表明,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革新( ) A.源于人们生活中的无意发现 B.着力解决生产中的迫切问题 C.推动垄断组织的产生与发展 D.体现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 【答案】B 【解析】无意发现与材料中“有意的发明产物”不符,故A项错误;着力解决生产中的迫切问题与材料中“因为棉布紧俏发明了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因为机械动力不足而改良了蒸汽机”相符,故B项正确;垄断组织产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与材料中第一次工业革命“发明了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改良了蒸汽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九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20讲 第二次工业革命学案

第20讲第二次工业革命 考情分析 引领考试的风向标 考试说明2015年2016年2017年 1.第二次工业革命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 发展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 T23(美国工业生产 的条件、过程与影响 组织形式) T17(工业革命) 复习建议: 1.运用比较教学法,将两次工 业革命进行比较 2.注意从现代化史观的角度, 审视、反思工业革命时期人类 历史上的重要事件 考点导学 扬帆启程的导航灯 考点一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1.背景:19世纪中后期,欧美各国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很多研究成果应用于生产,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人们把这一历史进程称为①______________。其间,德国和美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2.成就: (1)电力的广泛使用:1866年德国人②______研制发电机成功,不久电动机也制造出来。电的广泛使用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人类由此进入③________。 (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以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问世,推动了④______________的革新,以此为动力的汽车和飞机研制成功。 (3)化学工业的发展:大大丰富了人类的生活。 (4)钢铁工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多地使用钢材取代原来的木材和铁。 【点题训练1】“……以后的三十年间,世界贸易额增长了三倍左右。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的非工业国家的粮食和原料源源不断地运往工业化国家,工业化国家生产的工业品则销往全世界,国际分工日益明显。”上述情况的出现是在哪一事件发生后( ) A.新航路开辟 B.第一次工业革命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英国颁布《航海条例》 考点二垄断组织的出现 1.原因 (1)工业生产结构变化:第二次工业革命诞生了电力工业、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等一系列新兴工业。⑤__________取代纺织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成部分。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对资本的需求日益庞大,生产的⑥______趋势日益加强。 (2)为了适应资本主义大生产的要求,提高劳动生产率,追求更多的⑦______,资产阶级着手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调整生产组织形式。 2.垄断组织出现:首先在新兴工业和钢铁工业,一些大企业一定程度上放弃了⑧__________原则,采取各种方式,控制产品生产、价格和市场,形成了垄断组织。垄断很快成为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 【点题训练2】如图是一幅创作于1901年的漫画,它是以当时的美孚石油公司创始人洛克菲勒为原型创作的。下列表述与漫画的主题不相符 ...的是( )

2019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专题能力训练5工业革命前的西方世界

专题能力训练 5 工业革命前的西方世界 一、选择题 1?“继哥伦布而起的探索新世界的西班牙冒险家,似乎也都具有同一动机。……当这班冒险家们到 达一个没有被发现过的海岸时, 首先调查的就是那里有没有金矿可以发现。”该材料说明( ) A. 新航路开辟促进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B. 新航路开辟引发了价格革命 C. 新航路开辟改变了欧洲贸易的中心 D. 对财富的追求是新航路开辟的动力之一 2. 在新大陆的金银被大量开采之前,欧洲可用于国际贸易交换的值钱商品很少。后来,欧洲人把美 洲出产的白银运到亚洲和欧洲,从亚洲购买商品,转运到欧洲和美洲高价卖出; 运到欧洲的白银也被投入中国市场,以购买丝绸、茶叶和瓷器。这表明( ) A. 欧洲在与东方的贸易中长期处于出超地位 B. 工业革命密切了世界经济联系 C. 贵金属的流入加速了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 D. 欧洲的原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 3. 新航路开辟以后,来自美洲的金银大量涌入西班牙,造成通货膨胀;同时,西班牙商人变得富有,他 们纷纷取得地产,购买贵族头衔。这些现象对西班牙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 A. 推动了殖民扩张活动 B. 缓和了国内阶级矛盾 C. 阻滞了国内工业发展 D. 提升了西班牙的国际地位 4. 拉尔夫?密利本德在其《英国资本主义民主制》中写道:下议院使下层人士相信“没有必要再去 寻找革命的代替方法,用以进行任何必需的改革手段已经具备”。材料表明英国下议院( ) A. 完全代表下层民众的利益 B. 使改革成为获取民主的唯一途径 C?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 D.成为英国政治体制中最重要的机构 5. 余英时认为:“……英国自从国王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以后,再也没有别的暴力革命。美国除 了内战之外,后来也没有再发生(大规模的)流血革命。”英美之所以能够避免暴力革命,是因为( ) A. 民主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B. 专制制度的推翻 C. 人民对暴力革命的反感 D. 人民对民主的向往 6. (2017课标全国n ,33)13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发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第一次工业革命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良蒸汽机,史蒂芬孙发明“旅行者号”机车的基本史实;理解工业革命最先从英国开始,后扩展到欧洲、北美的基本线索。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引导学生读图、阅读,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工业革命过程中各个环节相互促进的连带关系,培养学生比较、判断推理能力和初步使用唯物主义历史观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优秀品质。 学习瓦特勤于观察和爱思考的良好品质。 二、重点难点 重点:瓦特改良蒸汽机及其作用英国工业革命影响 难点:工业革命及其影响。 三、教学对象分析 初三学生经过二年的历史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学习方法,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唯物主义历史观,认识历史有了自己的一套方法和观点,所以教学方法主要以启发引导和问题目标教学法,让学生自己感知历史资料,在老师的 引导下探究其中的规律,从而掌握所学的知识,开成对历史事件的独到的认知。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 应用多媒体,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五、教学媒体 瓦特与蒸汽机等相关图片和动画 PPT课件投影仪

1、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幻灯片6:展示欧洲的旧式织布机,要求学生思考思考:18世纪英国棉纺织业有哪些重大发明,它们相互之间有什么联系? 幻灯片8:了解识记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和凯伊发明飞梭的史实。 幻灯片9:然后强调,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并提示,工业革命是首先从棉纺织业开始的。 幻灯片10:认识珍妮机。强调是手摇的。 2、让学生进一步罗列出纺纱和织布的技术进步的一 些发明。 幻灯片11:列表归纳英国棉纺织行业的发明中的水力纺纱机(幻灯片12)、骡机(幻灯片13)和水力织布机。可以提示学生注意这些机器的动力。 接着要求学生回答上面提出的问题“它们相互之间有什么联系”。明确:织布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纺纱技术的进步,纺纱技术的进步反过来又促进织布技术的进步。 三、学习第二部分内容: 幻灯片14瓦特改进蒸汽机。 幻灯片15让学生说说所知道的瓦特小时候的故事。 之后,提示课文后面也有有关的阅读材料。并笑说,瓦特小时候被讥笑为“神经质呆子”和“懒孩子”可是长大了却成就了这么大的事业。我们在座的有没有也常被同学笑被师长骂的呀?可不能自卑呀,说不定你就是以后的又一个瓦特呢。 下面我们来看看瓦特是怎样改进蒸汽机的吧。提示: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讲义

阶段十三西方工业文明的确立与纵深发展一一两 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世界 【时空构建 1 总特 征 从工业革命到俄国十月革命前(18世纪60 年代?1917年)是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时期, 也是世界工业文明的确立和发展时期。 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在欧洲大陆继续扩展,社 会主义运动兴起,大大推动了人类的民主化 进程。 ill!?特 4 睡上贰超 恤询j. t疋曲IM t a舍血事L __________________ _ …”讥 FUWiHlK / / ; ini'j 外匠曲/ i r>良疋竹 观JLL5L:t¥./h :丄?丹士! X ffft X :4V ?(tt ; ->^a|■忙 : ■i 邛"巴;:呃 1/辱dp W*J.UM. 社陀 政治 上 经济 上 两次工业革命提咼了生产力发展水平,将人 类社会推进到“蒸汽时代”和“电气时 代”,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科学 文化 上 科学技术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动 力;文学艺术领域出现了新的成就。 课时1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1?“蒸汽时代”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2?“电气时代”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厲前自主学习 [主干梳理]考点一工业革命 (1) 前提: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进一步发展 1. 背景

① 劳动力:圈地运动使农民离开土地成为自由劳动力 ② 资本:殖民活动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③ 技术:工场手工业日益兴旺,生产技术进—步发展 ④ 市场:殖民地为英国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 2. 过程 (1) 起讫时间: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40年代。 、 f ①生产手段从手工操作到机器生产。 (2) 核心内谷:②生产组织从手工工场到工厂。 (3) 完成标志:机器制造业的机械化。1840年前后,英国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 个工业国 家。 3. 重要发明 (1) 纺织: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揭开工业革命的序幕,标志着工业革命开始 (2) 动力:1785年,瓦特制成改良型蒸汽机,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4. 影响 (1) 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 传统的手工工场无法适应机器生产的需要,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 组织形 式,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2) 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相对减少,工业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工 业革命加 快了城市化进程。 (3) 社会关系的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⑷资产阶级调整内外政策 ① 对内:为进一步摆脱封建束缚,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 ② 对外:加快了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步伐。 考点二第二次工业革命 (1) 电力的广泛应用 ① 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成功。 (1)政治前提: 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 (2)经济基础: 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3)理论基础: 19世纪中后期,自然科学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1. 背景 2.主要成就 ⑵条件 ”① 1807年, 1814 美国人富尔顿发明汽船。 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

《第二次工业革命》参考学案1

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知识点拨 (一)知识网络 (二)历史解析 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历史条件 (1)政权条件: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权保障。19世纪是资本主义在全世界大发展的时期。首先,资产阶级性质的民族解放运动、资产阶级革命和改良运动席卷欧洲、北美洲和亚洲的日本,如俄国1861年改革、美国内战、德意志和意大利的统一、日本的明治维新等。这些改革或革命使资本主义制度得到确立和完善。其次,西方资本主义对亚非拉地区的侵略,把这些国家纳入资本主义轨道,使之成为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附庸。19世纪中晚期,资本主义基本控制了整个世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2)市场条件: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进行,欧美和日本的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德意志、意大利完成统一后都开辟了各自统一的国内市场;美国南北战争后,也形成了统一而广阔的国内市场;同时,英、法、德等资本主义

列强在侵略扩张过程中,在世界各地建立了一系列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在此期间,轮船等先进的交通工具使长途运输变得更加方便,这有利于资本主义列强向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大量掠夺工业原料、输出工业品和资本,并进一步打破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原先落后、封闭的经济结构。到19世纪中后期,世界市场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极大地推动了商品生产的发展,即使第一次工业革命形成的生产体系已成规模,但它已不能满足市场的巨大需求,需要有更强劲的生产力来满足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因此,第二次工业革命应运而生。 (3)科技条件: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和化学工业的建立为主要标志的。而这些工业方面新的成就主要得益于19世纪以来自然科学的基础研究取得的许多重大突破,以及把这些科学原理转化为技术直接运用于工业生产。19世纪时,各门自然科学理论体系的建立,为资本主义发展需求的新技术革命准备了条件,新技术革命的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从而引起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4)劳动力条件:一方面,欧美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如俄国通过1861年改革,规定农奴在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美国经过南北战争解放了黑人奴隶等;另一方面,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更加重视对工人阶级的教育,以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素质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这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提供了劳动力条件。 (5)经济条件:19世纪中期,主要国家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阻碍,又经过对外扩张获得了广阔的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极大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的兴起和向其他国家的扩展,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基础。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联系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继续和扩大。 第一,就生产力发展而言,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第二次工业革命则更加迅猛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生重大变化。

第二章工业革命前的世界

第二章工业革命前的世界 第一节 17世纪英国革命·1689—1742年的英国·名词概念1.汉萨同盟 13世纪,来往于果特兰岛、尼德兰、英国和德国的商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而成立的组织称为“汉萨”。1266年,汉堡商人、次年吕贝克商人都在伦敦建立一个“汉萨”。1282年,所有的德国汉萨商人组成了统一的组织,从而克服了德国商人的分散状态。14世纪是汉萨同盟的极盛时期,加盟的城市有80到100多个。汉萨同盟主要从事中介贸易,同欧洲的许多大的城市保持联系,并拥有自己的联合舰队和权力机关,同盟代表大会每三年召开一次。由于欧洲国际贸易中心西移大西洋沿岸,15世纪中叶后汉萨同盟逐渐衰落,丧失了经济、政治优势。汉萨同盟的兴起反映了德国内部商品经济关系的发展和商业资本的形成,它垄断海上航路一百年之久,并使整个德国北部脱离了中世纪的野蛮状态。 2.英国议会 1264年,英国的大封建主西门·德·孟福尔伯爵依靠贵族、骑士和市民的支持,战胜国王,上台摄政。次年,为了解决财政困难,征收赋税,根据“自由大宪章”的规定,召集大会议,不仅有贵族、僧侣参加,而且首次邀请每郡两名骑士、每个重要的城市两名市民参加,被认为是英国议会之始。1343年,议会开始分为贵族院和平民院。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通过议会限制了王权。1689年和1701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确认了议会是凌驾于国王之上的最高立法机关,从而确立了英国议会制度。 3.清教 又叫新教。16世纪下半叶,在经济上日益壮大的英国资产阶级和从事资本主义经营的新贵族,不甘心忍受封建君主专制的剥削和压迫,反对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国教,要求清除国教中的天主教残余。这些“不从国教者”所开展的活动,被称为清教。加尔文所提倡的“预定论”、“信仰得救”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相符,因而成为新教的理论基础。新教主张宗教信仰自由独立,提倡个人独立判断,反对轻信盲从;宣传建立“千年之国”,推翻人世间的暴君;强调节俭清洁,以勤奋获取财富,要求清除一切偶像崇拜的仪式。清教是一种鼓励人们不畏强暴、勇于反抗的宗教,为英国提供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武器。 4.詹姆斯一世 苏格兰国王和英格兰国王。1603年,女王伊丽莎白女王一世去世后王统中绝,已经是苏格兰国王的詹姆斯六世继承了英国王位,是为詹姆斯一世,从而开始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在位期间,政治上厉行封建专制统治,将王权凌驾于法律与国会之上;维护国教的绝对统治地位,严厉迫害清教徒,迫使大批清教

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学案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doc

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单元概览·明要求 【时空坐标】 【单元特征】 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欧美等地相继发生两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面貌,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凸显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思潮兴起,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斗争有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无产阶级革命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目标展示·定方向 课程 标准 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以及所引起的生产关系的深 刻变化,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 深远影响。 问题 导引 1.工业革命的含义及其最早在英国开展的原因。(历史解释) 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史料实证) 3.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的条件、成就和特点。(史料实证) 4.工业革命的影响。(唯物史观) 历史 时空 基础必备·探新知 一、工业革命的背景 1.含义:工业革命是由一系列技术变革引起的从手工劳动转向__机器生产__的重大飞跃。

2.原因 (1)英国“光荣革命”后,__国内政局__稳定,政府积极推动经济发展。 (2)英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裕的农产品、__自由劳动力__和国内市场。 【特别提示】英国圈地运动的影响 (1)进步性 ①使资本主义经济深入农村。圈地运动摧毁了小农经济,建立起资本主义的大农业。 ②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生产力的发展。由于土地的集中,大部分领主采用先进的耕作方式,提高了产量。 ③加快了英国城镇化的进程。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移居城市,加之工业的发展,使英国的城镇数量大大增加。 ④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阶级条件。靠圈地发家的贵族地主成为资产阶级新贵族,为资产阶级革命打下了良好的阶级基础。 ⑤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圈地运动造就了大批的资本主义发展所需的自由劳动力,积累了资本,扩大了市场,为工业革命准备了条件。 (2)局限性:在圈地运动中,无数农民倾家荡产,流离失所。而政府不允许这些失去土地的人流浪。从这个角度来说,圈地运动是一场“羊吃人”的运动。 (3)英国通过__殖民扩张__,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获得了大量廉价的原材料和广阔的海外市场。 (4)英国的手工工场发展水平较高,劳动分工细致,生产工具日趋专门化,工人的生产技术日益纯熟,为__技术改革__和机器发明提供了条件。 (5)17 世纪中期,英国已经成为欧洲的科学技术中心之一,很多科学家关心社会对技术的需求,热心于生产技术的改进。生产技术进步为__工业革命__奠定了基础。 (6)随着国内外__市场__的扩大和需求的增长,手工生产的产品已不能满足需要,提高生产力成为当务之急,工业革命由此开始。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1.第一次工业革命 (1)成就 ①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从18 世纪30 年代提高织布速度的“飞梭”开始,在半个多世纪内,通过__珍妮纺纱机__、水力纺纱机、骡机、水力织布机等一系列发明创造,棉纺织业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生产。 ②工厂出现。1771 年,__阿克莱特__在曼彻斯特开办了第一家水力纺纱厂,成为近代工厂的开端。采用机器生产的工厂逐渐取代了手工工场。 【特别提示】手工工场与工厂的区别 手工工场和工厂同属于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范畴,存在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本质区别在于前者以手工劳动为主,后者实现了机器大生产。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教案

第六单元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课改变 世界的工业革命教案 课时 课标要求 -4列举事例,说明历史上交通和通信手段的不断进步,使区域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1列举历史上有代表性的科技发明,了解它们是如何推动历史前进的。 -3列举近代历史上重要事件与人物,说明它们在社会变革中的突出作用。 -5综合多种因素,认识中国与世界社会变迁中的若干重大转折时期。 教学目标掌握工业革命时代有代表性的科技发明,了解蒸汽机在工厂生产中推动历史前进的影响和作用。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懂得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原因,认识蒸汽机在工厂生产中的作用,以及理解19世纪被称为“科学的世纪”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分析材料的能力。了解工业革命时代重要的发明家和科学家的成果,体会他们在社会变革中发挥的作用,进而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社会生产的发展需要技术革命。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教学重点:了解工业革命时代重

要的发明家和科学家,以及他们的发明创造成果。通过图文资料的阅读,培养学生对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原因、蒸汽机在工厂生产中的作用,以及19世纪被称为“科学的世纪”原因的分析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体会工业革命时代重要事件和人物对推动社会变革的作用。 教学方法阅读学习法情景体验法 学与教的过程【情景导入】教师首先播放汽车、轮船的汽笛声,工厂的机器轰鸣声,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辨别并思考这些机器是什么时候发明的?由此引入工业革命,探讨它对人类社会的巨大影响。 【引导探究】关于工业革命的兴起,教师可设计三个问题组织学生探究。 ○什么是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开始于什么时候?○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发生在英国?○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哪一部门?为什么从该部门开始呢? 【合作发现】结合教材中的参考资料,在小组讨论、探究的基础上,得出如下结论:,工业革命也叫产业革命,是指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过渡到大机器生产阶段,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在英国的纺织业出现了机器生产,从而代替了手工劳动。第二,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出现的原因,可以从市场的拓展、制度的保证、资本的积累三方面来说明当时

第八课__第二次工业革命 学案

第八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二.重点:体会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产生出巨大的推动力迅速改变着世界的面貌 难点:理解垄断组织的出现的必然性和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三.自主学习 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条件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四.同步训练 .1.世博会被称为“经济奥林匹克盛会”,是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的集中展示地。世博会的历史,就是人类生产力发展的编年史。按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举办时间 举办城市 主要展品 1851年 英国伦敦 ① 1878年 法国巴黎 ② 1904年 美国圣路易斯 ③ A .①火车机车、留声机;②电话、汽车;③蒸汽引擎、飞机模型 B .①火车机车、蒸汽引擎;②电话、留声机;③汽车、飞机模型 C .①蒸汽引擎、汽车;②留声机、电话;③火车机车、飞机模型 D .①蒸汽引擎、飞机模型;②火车机车、电话;③留声机、汽车 2.某同学在搜集有关“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的材料时,在网络上找到一些有关“世界市场对西欧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的观点。其中表述最准确的是 ( ) A .为西欧商人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B .给西欧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C .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D .提供了丰厚的资本和广阔的海外市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1889年,第四届世界博览会在法国巴黎举行。为迎接这次盛会,巴黎修建324.79米高的埃菲尔铁塔作为新的标志。下列关于这次盛会与埃菲尔铁塔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铁塔上有可能采用电灯照明技术 ②展品中可能会有以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 ③看到巴黎上空有飞机在飞行 ④人们可以采用电话这种快捷方便的方式进行联系。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4.《全球通史》中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多数情况下,要完成大批订单,就需要有备用贷款以购买原材料和支付工资。这时,银行通过友大批储户和投资者的资产汇集而成的资本,满足了这些金融需求。”这表明( ) ①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规模正在扩大 ②银行贷款是当时工厂扩大生产的唯一途径 ③金融资本在当时的经济生活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④垄断适应了当时的生产力的发展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5.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世界各地区的联系断紧密,下面四幅图中与资本主义市场形成无关的是( ) A .新航路的开辟 B .第一次世界大战形势 C .贝尔试电话 D .瓦特及其发明的蒸汽机 6.20世纪之交“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不管反动派怎样惋惜,资产阶级还是挖掉了工业脚下的民族基础。”这段话正确含义是( ) A .资产阶级革命是历史的倒退 B .民族运动在世界范围内趋于消亡 C .资本主义生产不需要民族基础 D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7. 某学者进行了一场学术演讲,演讲提纲如右图所示,你认为,该学者演讲的主题是( ) A .重大科学理论的出现是科技革命的先导 B .欧洲是当今世界的科技中心 C .伟大的科技革命造就伟大的科学家 D .伟大的历史人物推动历史进程的发展 8.对以下世界资本主义工业生产发展图理解正确的是( )

第二单元 工业革命前的世界

第二单元工业革命前的世界 知识结构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与条件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的经过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新航路的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葡萄牙、西班牙的殖民扩张 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荷兰的殖民扩张 英国殖民霸主地位的确立 早期殖民扩张的特点与影响 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 文艺复兴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 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文艺成就 文艺复兴运动的扩展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与近代思想的兴起中世纪教会的强大势力 马丁路德与德意志的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加尔文宗教改革 亨利八世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运动的意义 《大宪章》和英国议会的起源 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英国革命的背景新教教派——清教的兴起 国王和议会矛盾的计划 英国革命的爆发 共和国和克伦威尔的统治英国革命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 “光荣革命” 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权利法案》和君 和责任内阁制主立宪制确立 责任内阁制度的形成 启蒙运动的背景 启蒙运动的背景和思想核心启蒙运动的内容与核心 启蒙运动的经过 启蒙运动启蒙运动的高潮—法国的启蒙思想伏尔泰 孟德斯鸠卢梭 康德的思想 启蒙运动的扩展和影响启蒙运动的意义 英国的殖民统治与大陆会议的召开 美国独立独立战争的开始 《独立宣言》和美国独立 美国代议共和制度的独立之初的严峻形势 建立1787年宪法与美国民1787年宪法和美国的民主制度 主政治的建立华盛顿领导的联邦政府 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与民君主专制和启蒙思想影响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帝国主政治的建立三级会议和大革命爆发 拿破仑的崛起 拿破仑帝国的统治雾月政变和第一帝国建立 拿破仑战争和波旁王朝复辟 课标综述: 1

工业革命学案

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课程标准】1.了解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2.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重点、难点】 1.掌握两次工业革命兴起的时间、范围、原因和条件、领域、技术表现、影响。 2.理解工业革命的发生、发展、影响等各个环节之间不是孤立关系,而是互为因果。【学法引领】 1.站在人类历史角度分析工业革命造成人类社会大转型的 2.全面认识世界市场与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世界市场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一部分,其成长发育过程与资本主义发展历程密切相关,应结合资本主义发展历程分析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3.自主梳理,小组探究学习,学会用辩证方法分析历史问题,学会用不同史观分析历史现象。 课前预习案 概念释疑: 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使用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的过程。它使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既是生产技术的革命,又是社会关系的革命。 圈地运动:英国历史上的“圈地运动”出现在14、15世纪。在农奴制解体过程中,英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强占农民份地及公有地,剥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限制或取消原有的共同耕地权和畜牧权,把强占的土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 世界市场:世界市场,是世界范围的商品交换和商品流通,是通过商品交换把各国市场紧密联系起来的总体。它发端于15世纪末16世纪上半期的地理大发现,形成于19世纪中叶。其形成的历史,就是资本主义势力从欧洲扩张到全世界的历史,就是把所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纳入到资本主义国际分工体系的历史。 课后练习 1.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创新措施就是,将印度的棉织品介绍给欧洲。1619~1625年,运回欧洲的棉布为22.15万匹,到17世纪末,这项贸易直线上升,棉织品不仅比毛纺织品轻,而且便宜……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这一材料主要说明() A.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 B.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 C.市场需求刺激技术革命 D.经济发展要求工业革命 2.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与其说是以其他任何一种手段或力量为基础,不如说是以蒸汽机为基础。”这段话说明() A.蒸汽机发明后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 B.工业革命引起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变革 C.工业革命对欧洲资产阶级确立对世界的统治起到重大作用 D.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3.1851年5月1日,万国博览会在伦敦开幕,英国女王维多利亚怀着从未有过的骄傲和自信前往水晶宫为万国博览会剪彩,女王当时反复使用一个词语来表达自己的兴奋之情:荣光、荣光、无尽的荣光。女王的自信和骄傲主要来自() A.“光荣革命”成功 B.君主立宪制完善 C.日不落帝国建立 D.工业革命的巨大成就 4.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总结说:“要确切认识西方的历史或非西方的历史,没有一个包括这两者的全球性观点是不行的;只有运用全球性观点,才能了解各民族在各个时代中相互影响的程度,以及这种相互影响对决定人类历史所起的重大作用。”作者在这里强调() A.从西方的角度认识非西方的历史 B.从非西方的角度认识西方的历史 C.用比较的方法认识西方和非西方的历史 D.用整体性的观点认识西方和非西方的历史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教案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教案 一、课标要求: 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进程;铁路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特点;电力的广泛应用;;工厂制度,大企业时代;世界市场的形成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带着问题主动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阅读课文的辅助材料,学会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创造机会培养学生的历史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进程及影响。 难点: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对大企业的评价教学方法。 图片材料:没有刀光剑影的革命——工业革命 问题1:什么是工业革命 概念:工业革命也叫产业革命或技术革命,是社会生产从手工劳动向机器生产的一次大飞跃。 材料: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也不能再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共产党宣言》问题2:为什么要进行工业革命 必要性:市场的扩大,需要革新技术,从而促使大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工场。问题3:工业革命的开展需要哪些条件 条件:生产关系(政治前提)、市场(必要条件)、资金、原料、劳动力、技术、国内外环境; 一、) 二、蒸汽时代的到来——第一次工业革命 (一)时间:18C60S-19C40S (二)开始:英国 材料1:18世纪中期英国社会稳定,人口、资本流动自由,经济稳步发展,随着市场需求日益扩大各行业兴起了技术革新热潮。 材料2:早在1624年,英国议会就通过专利法,当时称“垄断法”。法案规定,第一发明人对其新发明拥有正当的财产权利。 问题4:为什么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 前提: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1688年光荣革命) 条件: A、资本:海外贸易、殖民掠夺、奴隶贸易; B、劳动力:推行圈地运动; & C、技术:工场手工业积累; D、原料:广阔的海外殖民地提供; E、市场:广阔的海外殖民地市场(“日不落帝国”);

【高考历史必修一】7.19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解析版)

第19讲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考纲要求】 1.工业革命的背景、过程及影响。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成就及影响。 3.资本主义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及影响。 考点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 【基础落实】 一 工业革命 1.条件 (1)政治: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2)资本:殖民贸易和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3)劳动力:圈地运动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4)技术:手工工场的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 (5)市场:英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海外市场广阔。 2.进程 (1)开始: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2)关键:1785年,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 (3)完成: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工业基本上取代了工场手工业,率先完成工业革命。不久,法国和美国等国的工业革命也相继完成。 3.影响 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工业日益重要 生产组织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 生活方式工业城市形成,地位日益重要,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阶级关系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 思想意识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的自由主义兴起 二 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1.条件 (1)机器大工业生产需要更广阔的世界市场和原料产地。 (2)蒸汽机车和轮船使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更为便捷。 2.形成:19世纪中后期,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3.特点: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 4.影响: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开始改变世界的面貌。

【考点深化】 【典例剖析】 【考点深化】 辩证分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1)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的传播,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加强了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联系,推动了世界贸易和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 (2)从道德的角度看:世界市场的形成,是资本主义列强对亚、非、拉国家和地区进行掠夺和剥削的产物,造成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贫穷和落后。 (3)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世界市场的形成,客观上促进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在全球的传播,结束了人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狭隘性,有利于世界文明的交流和发展。 【典例剖析】 下表反映了英国不同时期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地域分布情况(单位:%)。表中信息表明( ) 1699~1701年1772~ 1774年 1804~ 1806年 1834~ 1836年 1854~ 1856年 欧洲83.645.037.336.328.9美国、加拿大 和西印度 13.346.946.434.728.1 非洲、近东、 亚洲、澳洲和 拉美 3.18.116.329.043.0 A.英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B.亚非拉地区经济水平大大提高 C.亚非拉地区殖民化程度逐渐加深 D.英国在欧洲的产品销售额下降 【答案】C 【解析】从表格信息看,英国对亚非拉地区的工业制成品出口比例不断增长,这说明英国对这些地区的经济侵略逐渐加深,反映出亚非拉地区殖民化程度逐渐加深,故选C项。 归纳总结世界市场的形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