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柴胡汤的临床运用体会
- 格式:pdf
- 大小:262.30 KB
- 文档页数:2
浅谈小柴胡汤的临床运用体会
发表时间:2018-01-26T16:45:48.43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8月第15期作者:程显忠1 曲栋梁2 [导读] 小柴胡汤为和解少阳的主方,凡口苦,咽干,目眩,胸胁苦满,往来寒热等的少阳经腑症,均可用此方随症加减治疗。
烟台桃村中心医院山东栖霞 265301
【摘要】本文通过阐述小柴胡汤的组方机理,结合临床实践验证了小柴胡汤的主治病证,从而得出了小柴胡汤有助少阳转枢,使邪从外解,调和脏气,疏肝和胆,疏导三焦气滞的功用。【关键词】小柴胡汤;浅谈;体会
小柴胡汤为和解少阳的主方,凡口苦,咽干,目眩,胸胁苦满,往来寒热等的少阳经腑症,均可用此方随症加减治疗。又肝胆互为表里,凡肝气郁结,胆腑有热之症等,亦多使用。一、小柴胡汤有通调三焦的作用
《难经》说:“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上焦者……主腐熟水谷……;下焦者……主分别清浊,主出而不纳,以传导也。”《身经通考》中更指出三焦的功用说:相火之用,分布命门元气,主升降出入,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上主纳,中主化,下主出。可见三焦有通调水道、腐熟水谷、司气化的作用。既然上焦主纳,中焦主腐熟水谷,下焦主出,那么,如果三焦病则上焦不纳而呕吐作,中焦不化则生腹胀满痛,下焦排泄水谷功能失司就会清浊不分,二便不调,是为升降机能紊乱之故,盖三焦与命门同司相火,故能升,又为中凟之府,水道所出,故亦主降。
《伤寒论》说:“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与柴胡汤。”“阳明病,胁下鞭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小柴胡汤。”前条便溏可用小柴胡汤,后者不大便也用小柴胡汤,原因何在?张仲景说:“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又说“新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痉,二者病郁冒,三者大便难……,大便坚,呕不能食,小柴胡汤主之。”产后津血虚,津液不和,故有此病,先与小柴胡汤通调三焦,使津液充布,上焦得纳,下焦能出,则诸病自除。
因此,对诸呕吐,下利,二便不调,清浊不分,非大虚大寒,或实热症者,多认为是三焦失调,升降失司,并治以小柴胡汤升清降浊,通调三焦,方以柴胡升清阳,半夏降浊阴,生姜佐柴胡则能升阳,佐半夏则能降浊,更以黄芩去湿除郁热,人参益气生津,大枣和甘草和诸药,则升降自如,邪去正安而病愈。
病例:李xx,女,14岁。因患腹泻五天,开始腹泻时,呈蛋花样大便,每天10次左右,量多,呕出胃内容物,小便明显减少,烦躁不安,口渴非常,饮水多,发热,在当地卫生所打针服药(用药不详)未效而来诊。证见发热,口唇干燥,苔黄,脉弦数,诊为胃肠湿热,三焦气滞,用小柴胡汤加苡仁,白芍,黄连治之。服二剂,诸症消失。
二、治气郁腹胀痛
小柴胡汤也能治腹痛。如《伤寒论》说:“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金匮》说:“诸黄、腹痛而呕者,宜柴胡汤。”可见此方能治腹痛。查神农本草经:“柴胡,味苦平,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故胃肠气机郁滞不畅者,可用本方;以柴胡除结气,推陈致新为君,法夏和生姜温中蠲饮为臣,佐黄芩清郁热,方中人参扶正,大枣安中,甘草调和诸药,则痛自止。因此,一般气郁腹痛可用小柴胡汤。如虫痛者,其气亦多郁滞,病例:柳xx,男,20岁。因吃不洁食物,初觉腹微胀,渐而见恶寒,腹胀渐甚,胃脘痞闷,欲呕不能,渐而恶寒更甚。不久随之发热,腹剧胀痛,呕吐,泄泻。来诊时,腹仍胀痛不舒,已无寒热,脉弦,舌上浮苔厚积,断为食滞气郁。处方:柴胡10克,法夏10克,黄芩10克,生姜15克,党参15克,甘草6克,陈皮10克,鸡内金10克。上午服药,下午即安。但有怠倦,纳呆。次日转用四君子汤调理,二剂而愈。
三、治外感发热
凡诸外感发热,热势不高者多用小柴胡汤加味治疗。据《伤寒论》说:“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又说“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前条指出伤寒发热恶风可用小柴胡汤,后条只说发热而呕可用此方,既不说恶风,也未说恶热。可见,小柴胡汤不仅能用于往来寒热之症,而且可用于发热恶风、发热等诸症。《伤寒论》又说:“阳明中风。……外不解,病过十日,脉续浮者,与小柴胡汤。”这一条文是用小柴胡汤治外感的主要根据。归纳上述三条文的意义:即不论伤寒还是中风,不论是发热恶风,还是往来寒热,或发热,只要脉浮或弦,都可用小柴胡汤以助转枢而解外邪。而且,外感已多天未愈(病过十日之意)而投小柴胡汤,收效更快。
用此方加葛根为主,加减治疗诸外感发热之症。盖此方以柴胡、葛根、生姜解肌发汗为君,法夏蠲饮和胃,黄芩清热,参、枣缓中,甘草和诸药,再审邪之寒热而权衡姜、芩,察体之虚实而去取参、枣,随证加减,实为治外感发热之良方。
病例:孙xx,男,30岁。病已一周,微热、头微胀、肢倦、鼻塞流涕,脉浮苔白。处方:柴胡12克,法夏10克,黄芩10克,生姜15克,甘草6克,葛根20克,桔梗12克,川芎6克。服二剂即愈。
四、治热入血分
《伤寒论》说:“妇人中风,七八日……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小柴胡汤主之。”经曰肝主藏血,人卧血归于肝,故血室虽然未必为肝,但亦可从肝论治,所以可用小柴胡汤加味治之。因此,用此方加丹皮、地骨皮治热入血分而夜热较甚、手足心热之症,方以柴胡、黄芩、丹皮、地骨皮疏肝清热凉血为君,佐姜,枣和营卫,参夏降胃益中使水谷精微生化不绝,营卫充沛,甘草和诸药,正安邪散,病即自愈。
病例:杜xx,女,35岁。因用冷水淋浴,当晚即觉发冷,继而发热,天亮自退,持续六天,经服药无效入院。入院后两天即请中医会诊,停服西药,初诊:每至夜晚,先觉微冷,随即发热,晨午即退,脉弦数,舌无苔,断为感冒寒邪,热入阴分。以小柴胡汤加减,处方:地骨皮12克,丹皮10克,柴胡30克,法夏10克,甘草6克,黄芩10克,生姜6克,赤芍10克,服一剂热退。但自觉晚上仍发热,且三天都未大便,上方加大黄9克(后下),一剂而愈。
讨论:
小柴胡汤的应用之所以这样广泛,主要因为它是和解少阳的主方,能调和少阳脏气,疏解少阳之邪。三焦与胆均属少阳经,少阳为枢,属半表半里,是病邪出入的枢纽部位。小柴胡汤能助少阳之转枢,使邪或从外解,或从内疏。如:症见往来寒热总为邪在少阳,邪正相争的现象,投小柴胡汤加味剂,是助少阳转枢,使邪从表而解。又如外感之病用小柴胡汤加葛根之类,即张仲景所谓“外不解,病过十日,脉续浮者,与小柴胡汤”。理由不外如此。非小柴胡汤真有解表作用。
又如,因小柴胡汤有疏肝泄胆的作用,故可使用于胸胁苦满,或胁下痞鞭、口苦、咽干、目眩等之症。又因它有疏导三焦气滞的作用,故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烦而不呕者,属上焦气滞,可用之。呕而大便坚,或二便不调、清浊不分,属下焦气滞,可用之。诸凡三焦气滞,俱可用以通调水谷输布。又三焦既司气化,气为血帅,柴胡又为血中气药,故热入阴分之症,亦可用此方加味以开血结,除血热。
总之,小柴胡汤有助少阳转枢,使邪从外解,调和脏气,疏肝和胆,疏导三焦气滞的功用。正如章虚谷所说:“小柴胡汤升清降浊,通调经府,是和其表里,以转枢机,故为少阳之主方。”
参考文献:
[1]朱进忠. 中医临证五十年心得录.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刘力红. 思考中医. 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3]陈亦人.伤寒论译释(第四版).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