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程与环境物探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绝版

工程与环境物探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绝版

工程与环境物探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绝版
工程与环境物探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绝版

工程与环境物探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绝版

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

不一、填空题1.组成地壳的不同岩土介质往往在密度、弹性、电性、磁性、放射性及导热性等

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将会引起相应的地球物理场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局部变化,这种变化称为_____地球物理变化______。

2.按照介质的物理性质分类,物探方法可以分为__纵波___、_磁场____、__电磁

___、_振动____、__放射____、__地热___大类。

3.工程物探的特点主要要求探查目标对象_____、埋藏____、分辨率_高___。

4.电法勘探是以岩、矿石之间的电学性质差异为基础,通过观测和研

究这些差异有关的电场或电磁场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分布特点和变化规律,从而查明地下地质结构和解决工程地质问题。

5.电法勘探按照场源分为_天然_____和___人工_____,按电流性质分为___直流

____和____交流_____。

6.影响岩石电阻率的主要因素有:_矿物结构______、___空隙排列_____、__含水

性______、_温度______。

7.高密度电阻率法是集剖面法和测探法法于一体的一种多装置、

多极距的组合测量方法,它具有一次布极即可进行多装置数据采集以及通过求取比值参数而能突出异常信息的特点。

8. 视电阻率计算公式中,I

U K

MN S ?=ρ,其中K 称为___装置系数________,主要与_电极距____有关。 9. 影响水的电阻率的主要因素是_矿化度______和__温度______。

10. 激发极化法是以岩、矿石的 激发极化效应 的差异为基础,通过观测和研

究大地激发效应来探查地下地质情况或解决某些水文地质问题的一种勘探方

法,其视极化率的定义为_二次场______和___总场_____比值,它表征了不同岩矿石的激发极化性质。

11. 地下溶洞、采空区等是一种地质灾害,在通常情况下,视电阻率值为高阻,但

在实际测量中,常常为低阻,原因是__封闭性不好,有低阻填充物____。

12. 地震勘探按照有效波类型分___反射波_______地震法、_折射波_____地震法和

__投射波___地震法三种。反射波地震勘探,首先用人工方法使__人工方法使地表________产生振动,振动在地下__传播______形成地震波,地震波遇到岩层__分界面_______时,会产生__反射____成反射波.反射波到达地表时,引起地表的_质点振动________.检波器把地表的__机械振动_______转换成____电信号

_______,通过电缆把电振动输送到数字地震仪器里, 记录在磁带上的,这就成为_____数字__________地震记录。对数字磁带地震记录,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地震资料__处理_________,得到各种时间剖面,再对时间剖面进行地震资料___解释_______,并根据解释的结果做出工程设计,完成地震勘探。

13. 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了_____形变_______,当外力去掉以后,物体能立刻__恢

复__原状,这样的特性称为___弹性________.具有这种性能的物体叫___弹性波

_______;弹性体在___外力______作用下所发生的___体积______或___形状_____的变化,就叫做_____弹性________形变.

14.根据炮点和接收点的相对位置,地震测线分为__纵测线___和____非纵测线观测

系数___两大类。

15.地震勘探工作主要分为_采集___,处理和_解释三大部分工作。

16.炮点和接收点之间的___相对位置______关系,被称为___观测系数________

17.反射系数的大小取决于弹性分界面上下地层的__波阻抗______的大小.

18.一般进行时深转换采用的速度为___平均速度__________.研究地层物性参数变

化需采用__层__速度;用于计算动校正量的速度称为___叠加____速度,它经过倾角校正后即得到___均方根速度___。

19.几何地震学的观点认为:地震波是沿__射线_______路径在介质中传播,传播过程

中将遵循___最小_________时间原理.

二、选择题

1、视电阻率的单位为: B。

A 欧姆B欧姆·米C欧姆/米D欧姆/立方米

2、地下水的电阻率一般为:B

A >1000Ω.m

B 0.1~10Ω.m

C 1.e-10 ~1Ω.m

D 2.5 e 5Ω.m

3、以下关于联合剖面法测量的装置类型描述正确的是:A 。

A 由两个三极组成,AMN

B 同时移动测量;

B 测量极不动,移动供电极AB 测量 ;

C 测量极MN 不动,增大AB 间距测量;

D 供电极AB 极交换供电,保持不动,MN 移动测量;

4、以下关于电阻率测深法,描述正确的是: B

A 测量深度是由供电电流的大小决定的,供电电流越大,测量深度越深。

B 测量深度是由供电电极AB 距离决定的,AB 距离越大,测量深度越深。

C 测量深度是由测量电极MN 距离的决定的,MN 距离越大,测量深度越深。

D 测量深度与电极距离无关,是由测量的电压电流和地下岩石的多种因素决定的。

5、以下电测深曲线类型属于 B 。

A.H 型 321ρρρ<> B K 型 321ρρρ><

C.A 型 321ρρρ<< D Q 型321ρρρ>>

6、用于石油和天然气勘探最有效的物探方法是_____A__________勘探.

A.地震;

B.重力;

C.电法;

D.磁法.

7、地震勘探最主要的是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地震法.(P2)

A.折射波;

B.透射波;

C.反射波.

8、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遇到两种地层的分界面时,一部分能量返回

原地层形成___B_____.

A.透射波;

B.反射波;

C.滑行波.

9、在反射波地震法勘探中,_____B________就是有效波.

A.多次波;

B.反射波.

10、共反射点记录反映的是地下界面上_____A________.

A.一个点;

B.许多点.

11、在同一反射界面条件下,多次反射波比一次反射波_____A________.

A.传播时间长;

B.反射能量强.

12、面波的传播速度比折射波的传播速度________A__________.

A.低;

B.高;

C.相等.

13、接收点与炮点之间的距离叫________B________.

A.道距;

B.炮检距;

C.偏移距.

14、当炮点位于排列左侧时就叫_________A___________.

A.小号放炮;

B.大号放炮;

C.中间放炮.

15、若地下界面有倾角,且地层倾向指向大桩号方向,就采用_________进行观测.

A.小号放炮;

B.大号放炮;

C.中间放炮.

16、对共反射点道集记录,经过动校正后,各道反射波的传播时间,都校正成_A___反射时间.

A.垂直;

B.标准.

17、水平迭加能使多波受到压制,反射波得到______B________.

A.突出;

B.增强;

C.压制;

D.变化不明显.

18、物质的弹性和塑性是相对的____________A______________.

A.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

B.是不变的.

19、纵波的特点是质点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_____C__________.

A.垂直;

B.不垂直;

C.一致;

D.不一致.

20、横波的特点是质点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________A__________.

A.垂直;

B.不垂直;

C.相同;

D.不相同.

21、质点在一秒钟内_______B______叫振动频率.

A.行的距离;

B.振动次数.

22、质点振动时偏离平衡位置的____B_________,叫振幅.

A.时间;

B.最大位移.

23、波在_____B______里传播的距离,叫波长.

A.一定时间;

B.一个周期;

C.一种介质.

24、射线和波前的关系是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

A.相互平行;

B.相互斜交;

C.相互垂直;

D.无关联.

25、费玛原理为地震波沿射线传播的时间与沿其它任何路程传播的时间比较__A______.

A.为最小; A.为最大; C.不一定; D.都相同.

26、当入射角增大到i,透射角增加到90°时,这时的透射波叫__D___.

A.面波;

B.多次波;

C.折射波;

D.滑行波.

27、地震波沿测线传播的速度,称为__________B__________(当观测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时的传播速度为波的真速度).

A.真速度;

B.视速度.

28、由视速度定理可知,真速度________A___________视速度.

A.不大于(小于等于);

B.不小于;

C.永远等于.

29、直达波就是从震源_____D_________到达检波器的波.

A.反射;

B.折射;

C.滑行;

D.直接.

30、共炮点反射波时距曲线反映的是反射界面上的____B___________.

A.一点;

B.一段.

31、在炮点附近,观测不到_____B_________.

A.直达波;

B.折射波;

C.反射波.(盲区)

32、速度最大的岩石是( 1 )

(1)花岗岩 (2)变质岩 (3)粘土 (4)页岩

33、岩石的孔隙度越大,一般有( 3 )

(1)地震波传播速度越大 (2)岩石密度越大 (3)岩石密度越小 (4)有效孔隙度一定大

34、岩石埋深越大,其( 1 )

(1)密度越大 (2)密度越小 (3)孔隙度增大 (4)孔隙度不变

35、连续介质地震波射线为( 2 )

(1)直线 (2)曲射线 (3)双曲线 (4)抛物线

36、水平迭加能使( 1 )

(1)反射波能量增强 (2)多次波能量增强 (3)干扰波能量增强 (4)面波能量增强

37、物理地震学认为,地震波是( 3 )【物理学中的地震波与工程物探中的地震波概概念不同。】

(1)一条条射线 (2)沿射线路径在介质中传播 (3)一种波动 (4)面波

38、根据反射波和干扰波频率上的差别采用( C ).滤波的方法,压制干扰波.突出反射波.

A:褶积. B:二维. C:频率.

39、一个地震信号,?用它的振幅值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表示出来这种表示叫做( C )表示.

A:波数域. B:频率域. C:时间域:

40、数字滤波有两个特点一是( ),二是有限性.

A:连续性. B:离散理. C:可控性.

41、用反子波和地震记录作褶积,就得到( C ).

A:波阻抗. B:地震子波. C:反射系数.

42、地震记录上首先接收到的是直达波和(C )

A:声波. B:反射波. C:浅层折射波.

43、当地形高差比较大时,一般要作( C )校正.

A:井口. B:低降速带. C:基准面.

44、因为地震波的能量差异很大,?一般浅层能量强,深层能量弱,小炮检距的振幅大,大炮检距的( A ),振幅控制就是要把这种差别很大的振幅控制在某一范围内.

A:振幅小. B:振幅大.

45、当地下界面有倾角时.水平选加存在着反射层的( B )问题.

A:选加. B:偏移. C:干涉.

46、为了解决水平选加存在的问题,可进行( B )处理.

A:偏移归位. B:动校正. C:相干加强.

三、判断题

1、地震波的速度是指地震波在岩层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地震速度.( T)

2、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仅与岩石的密度有关.( F )

3、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遇到两种地层的分界面时,只要波阻抗不同,便会产生

波的反射。( F )

4、地震速度随岩石埋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T )

5、反射波的振幅与反射界面的反射系数无关。.(F)

6、电阻率测深过程中,随着AB距离增大,MN电压减小,必要时需要加大MN距

离。( ? )

7、在直立良导矿脉上方,联合剖面曲线出现正交点。(T )

8、CSAMT是一种激发极化法。(2 )

9、野外放炮得到的原始记录,一般都是共中心点记录。( ? )

10、波的到达时间和观测点距离的关系曲线,叫做时距曲线。(T)

11、电测深勘探中,增加MN极距,可以增大勘探深度。( F)。(适当增加供电极距AB可以增加勘探深度)

四、简答题

1 、什么是地球物理勘探及其应用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是指存在于地球内部及其周围的、具有物理作用的物质空间。例如,地球内部及其周围具有重力作用的物质空间,称为重力场,天然或人工建立的具有电(磁)力作用的物质空间称为电(磁)场;质点振动传播的物质空间,称为弹性波场等等。

2 、物探的多解性及其原因?

(1)探测对象与周围岩石间必须具有明显的、可以探测到的物理性质差异或物质分布的不均匀性。

(2)探测对象要有一定的规模,且埋藏不能太深,足以产生仪器可以发现和圈定的地球物理异常;

(3)各种干扰场相对异常场应足够微弱,或具有不同特征,以便能够予以

3、简述影响岩、矿石电阻率的主要因素及岩、矿石电阻值变化的一般规律。

岩石电阻率影响因素

(1)岩石矿物成分:只有含有相当数量良导体的矿物才具有较低电阻率。

(2)介质结构:结构不同,产生各向异性、导致各方向电阻率不同;

(3)含水性:孔隙度大、湿度大、电阻率低;

(4)温度的影响:温度升高,电阻率降低;

(5)人为因素影响:如接地条件等,可克服

结论:影响岩、矿石电阻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①在金属矿产普查和勘探中,岩、矿石中良导电矿物的含量及结构是主要影响因素。

②在水文、工程地质调查和沉积区构造普查、勘探中,岩石的孔隙度、含水饱和度及矿化度等成了决定性因素。

③在地热研究、地震地质及深部地质构造研究中,温度及地应力变化却成了应

考虑的主要因素。

4、具有片状和针状结构岩石的横向电阻率Rn总是大于其纵向电阻率Rt;,试作

物理解释。

答:横向电阻率是指电流垂直于层理方向流过时测得的电阻率,纵向电阻率指电流平行于岩柱体底面流过时所测得的电导。在片状和针状岩石中电流垂直于这些层理流过时受的单位距离上的电阻较大,而电流平行于平行于这些面流过的单位距离上的电阻较小。

5 、什么是电阻率和视电阻率概念?有何异同点?影响视电阻率因素有哪些?

视电阻率及其影响因素

1 视电阻率概念:以等效均匀断面的方式来计算不均匀地电断面地下介质的电阻率,成为视电阻率。它反映了在该电场分布范围内,各种岩石电阻综合影响的结

果。

视电阻率虽然不是岩石的真电阻率,但却是地下电性不均匀体和地形起伏的一种综合反映。

2 影响视电阻率的因素:

(1)电场有效作用范围内地层电阻率

(2)电极装置的类型和电极距;

(3)测点的位置;

(4)电场有效作用范围内各种地质体的分布情况,包括形状、大小、厚度、埋深、相互位置和各自的电阻率;

(4)地形地物

6根据位势的叠加原理,推导出对称四极视电阻率测量计算公式(P212)

7 、根据电流密度在地下的分布规律,用视电阻率微分表达式,定性分析倾角不同的低阻和高阻脉状体上联合剖面法、曲线的变化规律。

8、画出中间梯度法测量排列示意图(供电电极、测量电极及测线排列位置示意

图)(P210)

9、绘出下列地电断面图及其对应的测深rs断面图:

(1)水平三层岩层(H、A、K、Q型);

(2)水平覆盖层下有一个电阻率分别为r­1和r2的两种岩石垂直接触界面;(3)低阻覆盖层下有一高阻基岩凸起;

(5)低阻覆盖层下有一高阻基岩凹陷。

10、有哪几个弹性常数?其物理意义是什么?

五个弹性常数

(1)杨氏模量

弹性体在弹性限度内单向拉伸时,应力与应变的比值称为杨氏模量(拉伸模量)

虎克定律

(2)泊松比

介质的横向应变与纵向应变的比值称为泊松比

弹性体受力纵向伸长(缩短)与横向收缩(膨胀)的比值

(3)体变模量

法向(正)应力与体应变的比值

(4)切变模量

剪切应力与剪切应变的比值,

是阻止切应变的一个量度。对于液体,即不产生切应变,液体只有体积变化。

(5)拉梅系数

拉梅系数在数学推导中为简化而引入的物理量,没有明确的物理意义

11简述惠更斯-菲涅尔原理?

表述:波在传播过程中,任意时刻的波前面上的每一点都可以看作是一个新的点震源,由它产生二次扰动,形成元波前,且以后时刻的新波前面的位置就是该时刻波前面所激发的所有二次波的包络面。

反映了波传播的空间位置、形态。根据这个原理可以由已知t时刻波前面去求出

t+Δt时刻的波前面的位置。

12何谓真速度,何谓视速度?二者的关系如何?

1、真速度为观测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是所得的速度。

2、视速度—当波的传播方向与观测方向不一致(夹角θ)时,观测到的速度并不是波前的真速度V,而是视速度Va。同样,此时的波长为视波长λa

视速度

真速度,所以(由此可以看出,视速度总是大于真速度)

为平面波波前与地面的夹角视速度示意图

视速度V*的变化反映了地震波入射角的变化

当a=0度时,

当a=90度时,

13何谓横波,何谓纵波?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二者的关系如何?

P-wave (纵波)

纵波是体波的一种,这类波的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互平行。也被称为:首至波、压缩波、疏密波等。

S-wave (横波)

横波也是体波的一种,这类波的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互垂直。也称其为:次至波、剪切波等。

14单层倾斜界面的反射波时距曲线有哪些特征?(P50)

单层倾斜岩层的反射波的时距曲线也是双曲线,但对称轴不是时间轴。双曲线的顶点偏向界面上倾方向,据此特点可以判断反射截面的倾斜方向。(具体----见教材50页)

15写出任意多层倾斜界面的时距方程表达式?

16什么叫正常时差?它有什么特点?

17在水平层状介质的条件下,反射波的时距曲线应如何处理才能近似成双曲线?18写出平均速度、均方根速度、射线速度的表达式?

19写出地震数据处理的流程。

20为什么水平叠加时间剖面需要做偏移归位?

21画出单边激发12道地震仪作4次叠加的观测系统图。

22试述瑞利面波法的基本原理?

名词解释

地球物理场、物探、正演、反演、视电阻率、地电断面

地球物理场:地球内部及其周围的,具有物理作用的空间。

地球物理勘探:通过观察和研究各种地球物理场的变化来解决地质问题的一种勘查方法。

正演:是指地球物理解释论中,由地质体的赋存状态(形态、产状、空间位置)和物理参数(密度、磁性等)计算该地质体的场的异常或效应过程。(已知地质体的赋存状态和物性可统称为:模型)

反演:地球物理反演是由地球物理异常的分布确定地质体的赋存状态(形态,产状,空间位置)和物性参数(密度、磁性、电性、弹性、速度)的过程。

视电阻率:以等效均匀断面的方式来计算不均匀地电断面地下介质的电阻率,称为视电阻率。

地电断面:电发勘探中,通常将根据地下地质体电性(电阻率、介电常数、极化率、磁导率等)差异而划分界限的垂直断面,称为地电断面。

《环境工程学》试卷、习题集及答案(三篇)

《环境工程学》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 1.COD;2. 厌氧生物处理法;3. 泥龄;4. 好氧硝化;5. A/A/O法; 6. 反电晕; 7. 二次扬尘; 8. 电场荷电; 9. FGD;10. SCR法。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BOD是化学性水质指标之一,其含义是()。 A 溶解氧; B 化学需氧量; C 生化需氧量。 2.废水处理方法很多,其中混凝沉淀法可去除废水中的()。 A 可生物降解有机物; B 不溶性有机物; C悬浮物质。 3.废水二级处理技术属于()。 A 生物方法; B 化学方法; C物理方法。 4.A2/O法产生的污泥量比活性污泥法()。 A 多; B 少; C 一样。 5.下列哪种技术属于废水三级处理技术() A 臭氧氧化; B 气浮; C 好氧悬浮处理技术。 6.脱硫技术很多,跳汰选煤脱硫技术属于()。 A 炉前脱硫技术; B 炉内脱硫技术; C 炉后脱硫技术。 7.电除尘器最适宜捕集的粉尘是()。 A 低比电阻粉尘; B 中比电阻粉尘; C 高比电阻粉尘。 8.常被用来作为高效除尘器的前级预除尘器的是()。 A 机械力除尘器; B 电除尘器; C 过滤式除尘器。 9.既能捕集颗粒污染物,又能脱除部分气态污染物的除尘器是()。 A 机械力除尘器; B 电除尘器; C 湿式除尘器。 10.SCR法烟气脱硝的主要机理是()。 A 催化转化; B 化学吸收; C 化学吸附。 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1.MLSS,MLVSS,SVI,SBR分别为、、、。 2.活性污泥法有效运行的基本条件为、、、。 3.SCR法烟气脱硝机理分为、、、。 4.影响湿法脱硫效率的主要因素包括:、、、。 5.控制颗粒污染物的主要方法包括:、、、。 四、简答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什么是废水的一级处理,二级处理和深度处理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试题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综合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我国大耜提出的六界分类系统为:、、、、、。 2、病毒的分类依据有多种,按照核酸分类,病毒可分为、。 3、细菌的原生质体包括,和三大部分。 4、根据古菌的生活习性和生理特性,古菌可分为、、三大类型。 5、在《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中,将古菌分为五大类群:、、、、。 6、放线菌的革兰氏染色反应:除为外,其余均为。 7、在废水生物处理中起重要作用的三种原生动物包括,和。作为指示生物,指示处理效果差的是和。 8、真菌中的、和在有机废水和有机固体废物的生物处理中都起着积极作用。 9、从化学组成来看,酶可分为和两类。 10、、、、四种元素是所有生物体的有机元素。 11、微生物最好的碳源是,尤其是、,它们最易被微生物吸收和利用。 12、环境工程微生物学中,根据形态特点,细菌可分为四种形态,即、、、。 13、按培养基组成物的性质不同,可把培养基分为、、。 14、好氧活性污泥的组成中,微生物成分主要是。 15、菌种复壮法有、、三种。 16、污水生物处理法很多,根据微生物与氧的关系分为和两类。 17、原生动物可划分为四个纲,即、、和。 18、在污废水生物处理中,原生动物和微型后生动物的作用体现在:、和。 19、现在普遍接受的五界分类系统为:、、、、。 20、部分细菌有特殊结构:、、、、和。 21、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水平上研究生物的研究生物的进化和系统发育。沃斯以的相关性,将一类有别于细菌的、在特殊环境的单独列出,与细菌和真核生物并列于系统发育树中。 22、细胞质膜的化学组成包括、、。 23、微生物学家根据rRNA序列的不同,将所有细胞生物分为三大域,即、、。 24、根据专性宿主分类,病毒可分为、、、、、。

最新环境工程学试卷(A)-(4)

山东轻工业学院 10/11学年第一学期《 环境工程学》期末考试试卷 (A 卷) (本试卷共9页) 一、选择题(本题满分25分) 1. Monod 公式说法错误的是: A. 米-门公式是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采用纯酶进行动力学试验,并根据中间产物学说提出的关于底物浓度与酶促反应之间的关系式。 B. 在废水生物处理工程中,米-门公式是常用的一个反应动力学公式,在具体应用中要采用微生物浓度代替酶浓度。 C. Monod 公式是在米-门公式的基础上提出的,它反映了微生物增长速度和微生物本身的浓度、底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D. 米-门公式和Monod 公式中的饱和常数含义不同。 2.城市污水处理厂,平流式沉砂池的设计最小流速应为( )m /s 。 A. 0.15 B. 0.3 C. 0.6 D. 1.0 3.城市污水处理厂,沉砂池砂斗容积不应大于( )d 的沉砂量。 A. 2 B. 3 C. 4 D. 5 4.城市污水处理厂,沉淀池的有效水深宜采用( )m 。 A. 1~2 B. 2~4 C. 4~5 D. 5~6 5.沉淀池出水堰最大负荷,二次沉淀池不宜大于( )L /(s·m)。 A. 0. 5 B. 1. 0 C. 1. 7 D. 2. 9 6.生物滤池的布水设备应使污水能( )在整个滤池表面上。布水设备可采用活动布水器,也可采用固定布水器。

A. 集中分布 B. 不集中分布 C. 不均匀分布 D. 均匀分布 7.低负荷生物滤池的设计当采用碎石类填料时,应符合下列要求:当采用固定喷嘴布水时的喷水周期宜为( )min。 A. 1~3 B. 3~5 C. 5~8 D. 8~10 8.塔式生物滤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填料应采用塑料制品,滤层总厚度应由试验或参照相似污水的实际运行资料确定,一般宜为( )m。 A. 2~4 B. 4~6 C. 6~8 D. 8~12 9.曝气池的布置,应根据普通曝气、阶段曝气、吸附再生曝气和完全混合曝气各自的工艺要求设计,并宜能调整为按( )运行。 A. 两种或两种以上方式 B. 两种方式 C. 一种方式 D. 两种以上方式 10.( )一般宜采取在曝气池始端1/2~3/4的总长度内设置多个进水口的措施。 A. 普通曝气池 B. 吸附再生曝气池 C. 完全混合曝气池 D. 阶段曝气池 11.( )的吸附区和再生区可在一个池子内时,沿曝气池长度方向应设置多个出水口;进水口的位置应适应吸附区和再生区不同容积比例的需要;进水口的尺寸应按通过全部流量计算。 A. 普通曝气池 B. 吸附再生曝气池 C. 完全混合曝气池 D. 阶段曝气池 12.完全混合曝气池可分为合建式和分建式。合建式曝气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的表面水力负荷宜为0. 5~1. 0m3/(m2·h) 。 A. 曝气区 B. 沉淀区 C. 导流区 D. 出水区 13. 氧化沟宜用于要求出水水质较高或有脱氮要求的中小型污水厂,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氧化沟前可不设( )。 A. 沉砂池 B. 初次沉淀池 C. 粗格栅 D. 细格栅 14. 采用( )叶轮供氧时,应符合下列要求。叶轮的线速度采用3.5~5m/s。曝气池宜有调节叶轮速度或池内水深的控制设备。

《环境工程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环境工程学复习题 (课程代码272336) 一、名词解释 1、堆肥化 参考答案:利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微生物,通过人为的调节和控制,促进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向腐殖质转化的生物过程。 2、逆温 参考答案:指对流层中某层次出现气温上热下冷的现象。 3、中位径(d c50) 参考答案:指粒子群中将颗粒质量平分一半时所对应的颗粒的粒径。 4、富营养化 参考答案:水体中N、P营养物质富集,引起藻类及其它浮游生物的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下降,使鱼类或其他生物大量死亡、水质恶化的现象 5、农业退水 参考答案:农作物栽培、牲畜饲养、农产品加工过程中排出的污水。 6、水环境容量 参考答案:在满足水环境质量标准要求的前提下的最大允许污染负荷量,或称纳污能力。 7、污泥负荷 参考答案:指单位时间单位微生物质量所承受的有机物的量,单位为kgBOD5/(kgMLVSS·d)。 8、物理性污染 参考答案:物理环境中声、振动、电磁辐射、放射性、光、热等在特定时间和空间中的强度过高或过低,危害人体健康、生态环境、仪器设备,造成的污染或异常,就是物理性污染。 9、热解 参考答案:指将有机物在无氧或缺氧状态下进行加热蒸馏,使有机物产生裂解,经冷凝后形成各种新的气体、液体和固体,从中提取燃料油、油脂和燃料气的过程。 10、自养型微生物 参考答案:自养型微生物以无机物为底物(电子供体),其终点产物为二氧化碳、氨和水 1 / 20

等无机物,同时放出能量。 11、容积负荷 参考答案:单位为:kgBOD5/(m3·d),指单位时间单位反应器容积所承受的有机物的量。 12、废物固化 参考答案:指用物理-化学方法将有害废物固定或包封在惰性基材中,使之呈现化学稳定性或密封性的一种无害化处理方法。 13、理论烟气体积 参考答案:燃料在供给理论空气量下完全燃烧,且生成的烟气中只有CO2、SO2、H2O、N2这四种气体,此时烟气所具有的体积为理论烟气体积(又称湿烟气体积)。 14、表面水力负荷 参考答案:单位为m3/(m2·d),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沉淀池表面积的污水流量。 15、噪声 参考答案:噪声是声波的一种,具有声音的所有特征。从物理学的特点来看,噪声是指声波的频率和强弱变化毫无规律、杂乱无章的声音。 16、放射性废物 参考答案:放射性废物是含有放射性核素或被放射性核素污染,其浓度或活度大于国家审管部门规定的清洁解控水平,并且预计不再利用的物质。 17、破碎比 参考答案:指在破碎过程中,原废物粒度与破碎产物粒度的比值。表示废物粒度在破碎过程中减小的倍数,也表征废物被破碎的程度。 18、浸出率 参考答案:指固化体浸于水中或其它溶液中时,其中有害物质的浸出速度。 19、堆肥 参考答案:指废物经过堆肥化处理,制得的成品。 20、焚烧 参考答案:在高温炉内(800-1000。C),废物中的可燃组分与空气中的O2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转化为高温气和性质稳定的固体残渣并释放热量的过程。 21、吸声系数 参考答案:材料吸收的声能与入射到材料上的总声能的比值。 22、滤波器 2 / 20

环境工程专业试题库

环境工程专业 班级1 第一次 1.现今普遍接受的五界分类系统是?(黄学进) 2.微生物的特点?(杨学豹) 3.微生物应用于环境工程的优势?(邓玉辉) 4.病毒的繁殖方式?(邓玉辉) 5.真核微生物包括蓝藻、酵母菌、霉菌、伞菌、原生动物和微型后生动物等,请问是否正确?(李帆) 14环境工程1班 第一次答案 1.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动物界和植物界。 2.个体极小、分布广、种类繁多、繁殖快、易变异、适应力强。 3.环保、经济、针对面广、高效。 5. 错,蓝藻是原核生物。 班级2 第一次 为什么生物法会在环境工程处理污染物中占据重要位置?(贺松岩01号) 微生物学对于环境工程应用的优缺点(02号赵保华) 哪些生物属于微生物,微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03号曹素娟) 5界分类系统中,原核生物界和原生生物界的区别?(04号罗思洁) 原生生物都是真核生物。(06号黄柯靓判断题)

14环境一班 第二次 1.病毒粒子有哪两种类型?(杨炳煌) 2.判断题:一个病毒粒子可以同时含有DNA和RNA。(黄学进) 3.病毒的蛋白质衣壳中,蛋白质的功能是什么?(王佳豪) 4.什么是溶原细胞?(李帆) 5.填空题:利用颗粒计数法测定病毒数量,病毒的浓度可由样品中_______和_________计算得出。(杨学豹) 1.病毒粒子有两种:一种是不具被膜的裸露的裸露病毒粒子,另一种是在核衣壳外面由被膜包围所构成的病毒粒子(杨炳煌) 2.错,只有含有DNA和RNA其中的一种(黄学进) 3.蛋白质的功能是保护病毒使其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决定病毒感染的特异性,使病毒与敏感细胞表面特定部位有特异亲和力,病毒可牢固地附着在敏感细胞上。病毒蛋白质还有致病性、毒力和抗原性(王佳豪) 4.溶原细胞是由温和噬菌体感染的,噬菌体的核酸附着并整合在宿主染色体上,宿主细胞不裂解而继续生长,这种含有温和噬菌体核酸的宿主细胞就被称作溶原细胞;原噬菌体随宿主细胞分裂传给子代细胞,子代细胞也称为溶原细胞。(李帆) 5.两种颗粒的比例和乳胶颗粒浓度(杨学豹) 14环境二班 第二次 1.病毒的繁殖方式是什么?(冯倩文) 2.判断题:病毒被膜的功能是决定病毒遗传,变异和对敏感宿主细 胞的感染力。(马丽钧) 3.什么是温和噬菌体(吴宛桐) 4.病毒有哪几种构型?这几种构型的形成原因是什么?(毕艳容)

环境工程学复习题

环境工程学复习题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环境工程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BOD : 2. COD : 3. 泥龄: 4. 好氧硝化: 5. 反硝化: 二、简答题 1. 简答:什么是污泥龄,为什么说可以通过控制排泥来控制活性法污水处理厂的运行 2. 简述生物滤池构造上分为哪几部分对滤料有何要求 3. 试述厌氧生物处理法的基本原理怎样提高厌氧生物处理的效能 4. 叙述AO 法的脱氮机理,画出AO 法的工艺流程图。 5. 活性污泥法有效运行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6. 试叙述好氧生物处理与厌氧生物处理的基本区别及各自的适用场合。 三、计算题 1. 一降落的雨滴中,最初没有溶解氧存在。雨滴的饱和溶解氧浓度为9. 20mg/L 。假设在降落2s 后雨滴中已经有3. 20mg/L 的溶解氧。试计算雨滴中的溶解氧浓度达到8. 20mg/L 需要多长时间 2. 一水处理厂在沉淀池后设置快砂滤池,滤池的设计负荷率为32200/()m d m 。试计算在设计流量0. 53/m s 下,滤池表面积为多大若每个滤池表面积限制在552m 以下,共需建多少个滤池 四、综合题 1. 在水处理工艺中,水中杂质分离常用下面的物理化学方法,使用最简单的一句话或几个字表示去除水中杂质的原理及影响去除效果的决定因素。 《环境工程学》复习题参考 二、名词解释 :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 2. COD : 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

3. 泥龄: 即微生物平均停留时间,是指反应系统内的微生物全部更新一次所需要的时间,工程上是指反应系统内微生物总量与每日排出的剩余微生物量的比值。 4. 好氧硝化: 在好氧条件下,将+ 4NH 转化成2NO -和3NO -的过程。 5. 反硝化: 在无氧条件下,反硝化菌将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还原为氮气的过程。 二、简答题 1. 简答:什么是污泥龄,为什么说可以通过控制排泥来控制活性法污水处理厂的运行 微生物代谢有机物的同时自身得到增殖,剩余污泥排放量等于新增污泥量,用新增污泥量替换原有系统中所有污泥所需要的时间称为泥龄,如果排放的剩余污泥量少,使系统的泥龄过长,会造成系统去除单位有机物的氧消耗量增加,即能耗升高,二沉池出水的悬浮物含量升高,出水水质变差,如果过量排放剩余污泥,使系统的泥龄过短,活性污泥吸附的有机物后来不及氧化,二沉池出水中有机物含量增大,活性污泥吸附的有机物后来不及氧化,二沉池出水中有机物含量增大,出水的水质也会变差。如果使泥龄小于临界值,即从系统中排出的污泥量大于其增殖量,系统的处理效果会急剧变差。 2. 简述生物滤池构造上分为哪几部分对滤料有何要求 典型的生物滤池由滤床,布水设备和排水系统三部分组成。要求滤料有以下特性:①能为微生物的栖息提供较大的比表面积;②能使废水以液膜状均匀分布于其表面;③有足够的孔隙率保证滤池通风良好,并使脱落的生物膜能随水流通过孔隙流到池底;④适合于生物膜的形成和黏附,且既不被微生物分解,有不抑制微生物的生长;⑤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不易变形和破碎。 3. 试述厌氧生物处理法的基本原理怎样提高厌氧生物处理的效能 厌氧生物处理就是在厌氧条件下,由多种微生物共同作用,利用厌氧微生物将污水或污泥中的有机物分解并生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最终产物。要提高厌氧生物处理的效能应该控制PH 值在6. 8-7. 2之间。控制温度在3538C C ??-或5255C C ??-。 4. 叙述AO 法的脱氮机理,画出AO 法的工艺流程图。 A/O 法脱氮是在常规的好氧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前增加一段缺氧生物处理过程。在好氧段,好氧微生物氧化分解污水中的BOD 5,同时进行硝化。有机氮

环境工程原理试卷及答案

XXXXXX 2016至2017学年第 1 学期 环境工程原理 考查试卷 考试方式: 开卷 本试卷考试分数占学生总评成绩的70% 教研室主任复核 本试卷可能用到的计算值: ln2=0.693, ln3=1.099, ln5=1.609,g=10 m/s 2 ,=1.4 π=3.14, =1.44 一、填空题:(每空0.5分 .共20分) 1. 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是目前人类面临的两大类环境问题,它们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可持续发展、人类可持续生存的重大问题。 2. 水污染根据污染物的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三大类。 3. 空气净化与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两大类。 4. 压强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导出的表示结果为_________________。 5. 李白诗中有“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句,用国际单位制表示李白描述的白发长度为________________。释印肃诗中有“黄金万两非堪比,东西南北至分明”,用国际单位制表示诗中描述的黄金质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百分比浓度的量纲为_______________。 7. 在流动糸统中,若截面上流体的流速、压强、密度等仅随__________而变,不随__________而变,称为稳定流动。质量衡算依据的基本定律是________________,能量衡算依据的基本定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 8. 考古学家发掘出长、宽、高分别为160 cm 、40 cm 、30 cm 的古代排水砖管,壁厚为3 cm ,则流过其中的流体的当量直径为____________。 9. 流体在圆形直管内滞流流动时,其速度分布是_____________ 型曲线,其管中心的最大流速为平均流速的___________ ,縻擦糸数λ与Re 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 10. 用二种厚度相同的材料保温时,往往把_____________ 的材料包在内 层,以达到好的保温效果。 11. 能量衡算方程中涉及的能量中机械能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不能直接转变为机械能的能量包括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2. 流体流动有两种典型的形态,即_________和_________,判别方法是用___________的值来判断,判断临界值分别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13. 测流量的装置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14. 热量传递主要三种方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不能发生在固体中,________________可以发生在真空中。 15. 费克定律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 16. 重力沉降和离心沉降是利用待分离的颗粒与流体之间的____________,在重力或离心力的作用下使颗粒和流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对于土壤的污染只能产生局部污染。 ( ) 2. 对于两种气体组成的混合体系来说,两种组分的质量比等于摩尔比。 ( ) 系部名称: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密 封 线----------------------------------------密 封 线-----------------------------------------密 封 线--------------

《环境工程学》试卷、习题集及答案

《环境工程学》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 1.COD;2、厌氧生物处理法;3、泥龄;4、好氧硝化;5、A/A/O法; 6、反电晕; 7、二次扬尘; 8、电场荷电; 9、FGD;10、SCR法。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BOD就是化学性水质指标之一,其含义就是( )。 A 溶解氧; B 化学需氧量; C 生化需氧量。 2.废水处理方法很多,其中混凝沉淀法可去除废水中的( )。 A 可生物降解有机物; B 不溶性有机物; C悬浮物质。 3.废水二级处理技术属于( )。 A 生物方法; B 化学方法; C物理方法。 4.A2/O法产生的污泥量比活性污泥法( )。 A 多; B 少; C 一样。 5.下列哪种技术属于废水三级处理技术( )? A 臭氧氧化; B 气浮; C 好氧悬浮处理技术。 6.脱硫技术很多,跳汰选煤脱硫技术属于( )。 A 炉前脱硫技术; B 炉内脱硫技术; C 炉后脱硫技术。 7.电除尘器最适宜捕集的粉尘就是( )。 A 低比电阻粉尘; B 中比电阻粉尘; C 高比电阻粉尘。 8.常被用来作为高效除尘器的前级预除尘器的就是( )。 A 机械力除尘器; B 电除尘器; C 过滤式除尘器。 9.既能捕集颗粒污染物,又能脱除部分气态污染物的除尘器就是( )。 A 机械力除尘器; B 电除尘器; C 湿式除尘器。 10.SCR法烟气脱硝的主要机理就是( )。 A 催化转化; B 化学吸收; C 化学吸附。 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1.MLSS,MLVSS,SVI,SBR分别为、、、。 2.活性污泥法有效运行的基本条件为、、、。 3.SCR法烟气脱硝机理分

环境工程学课后题答案_蒋展鹏

绪论环境工程学的发展和内容 0-1名词解释: 环境: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环境问题: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中出现的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均概括为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由于自然或人为(生产、生活)原因,往原先处于正常状况的环境中附加了物质、能量或生物体,其数量或强度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环境质量变差,并对人或其它生物的健康或环境中某些有价值物质产生了有害影响的现象。 污染物质:引起环境污染的物质即为污染物质。 公害:由人为原因引起化学污染物滋事而产生的突发事件通常称为公害。 环境科学:研究人类环境质量及其保护的和改善的科学,其主要任务是研究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和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存的影响,以及改善环境质量的理论、技术和方法。 0-2试分析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一词是相对于人类而言的,即指的是人类的环境。人类与其环境之间是一个有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关系的对立统一体。人类从周围环境中获得赖以生存、发展的空间和条件,同时其生产和生活活动作用于环境,又会对环境产生影响,引起环境质量的变化;反过来,污染了的或受损害的环境也对人类的身心健康和经济发展等造成不利影响。 0-3试讨论我国的环境和污染问题 0-4什么是环境工程学?他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怎样? 环境工程学应用环境科学、工程学和其它有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控制和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以改善环境质量,使人们得以健康、舒适地生存与发展的学科。 环境工程学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又是工程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脱胎于土木工程、卫生工程、化学工程。机械工程等母系学科,又融入了其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有关原理和方法。 0-5环境工程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环境工程学应用环境科学、工程学和其它有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控制环境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技术途径和技术措施。因此,它有着两方面的任务:既要保护环境,使其免受和消除人类活动对它的有害影响;又要保护人类的健康和安全免受不利的环境因素损害。具体讲就是重点治理和控制废水、废气、噪声和固体废弃物,研究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的方法和措施。 0-6环境工程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水质净化与水污染控制工程; (2)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3)固体废弃物控制及噪声、振动与其他公害防治工程; (4)清洁生产、污染预防与全过程污染控制工程; (5)环境规划、管理和环境系统工程; (6)环境监测与环境质量评价。 第一章水质与水体自净 1-1名词解释 水污染:水体因接受过多的污染物而导致水体的物理特征、化学特征和生物特征发生不良变化,破坏了水中固有的生态系统,破坏了水体的功能及其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作用,该状态为“水体污染”。 水质:水与其中所含的杂质共同表现出来的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综合特性。 水质指标:水中杂质的种类、成分和数量,是判断水质的具体衡量标准。 水质标准:由国家或政府部门正式颁布的有关水质的统一规定。 水环境容量:一定水体在规定的环境目标下所能容纳污染物质的最大负荷量。 水体自净:进入水体的污染物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面的作用,使污染物的浓度逐渐降低,经过一段时间后,水体将恢复到受污染前的状态。这一现象为“水体自净作用”。 水体污染物:凡使水体的水质、生物质、底泥质量恶化的各种物质均称为“水体污染物”。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复习题_分章_ 有答案

第一章绪论 1、解释概念:微生物;微生物学; 2、填空: 1)微生物分类以其()属性及()属性及()为依据。 2)微生物的命名是采用生物学中的(双名)法,即用两个拉丁字命名一个微生物的种。这个 种的名称是由一个(属名)和一个(种名)组成。 4)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构造简单),(进化地位低),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或(电子显微镜)等特殊设备才能微小 生物的总称。 5)微生物的分类系统采用:(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基本单位。 6)Escherichia coli K12(λ)中:K12 表示()、λ表示(); 7)微生物的命名采用(二名)法,即用两个拉丁字命名一个微生物的种,这个种的名称前者 为(种名),后者为(属名),均用(斜体字)书写,属名第一个字母大写。 8)Louis Pasteur 的贡献主要在于证明(微生物)活动和否定微生物(自然发生)学说,并创立了(病原)学说。 9)(病毒)是一类非细胞结构的微生物。 10)Robert Koch 的贡献:建立了(微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技术;证实病害的(病原菌)学说。建立了判断病原物的著名的(柯赫氏)法则。 3、判断 ()1)从进化程度看,原核微生物比真核微生物进化程度高。 ()2)真核微生物和原核微生物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有细胞壁。 ()3)大肠埃希氏杆菌的拉丁学名为escherichia coli。 4、选择题 1)Robert Koch 的贡献在于:(AD)多选 A.建立了微生物学研究基本技术 B.发明了显微镜C.观察发现了微生物的活动D.证实病害的病原学说 2)下面表述正确的是:大肠埃希氏杆菌Escherichia coli。()多选 A.Escherichia代表属名B.coli代表属名C.coli代表种名D.Escherichia代表种名 3)属于Louis Pasteur 的贡献的有();多选

环境工程专业知识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环境工程专业 专业知识综合测试题 1 一、填空题 1、微生物在自然界分布很广,在水 、 土壤 、 空气 都有微生物存在,尤其在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最好场所。 2、加热灭菌法有 干热 和 湿热 两种方法。 3、衡量实验室内测定结果质量的主要指标是 准确度 和 精密度 。 4、监测大气污染常用的布点方法有 布点法、 按功能区布点法。 方格 布点法、 同心圆 布点法、 扇形 5、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主要有光源、试样原子化器、单色仪、数据处理 四个主要部分组成。 6、扰民噪声监测点应设在受影响的居民户外 1 处。 7 8、为了便于管理,固体废物一般是按其是否具有 腐蚀性 、易燃性、 毒性 、反应 性、放射性、感染性来进行判定,凡具有其中一种或一种以上有害特性者即称为有害固体 废物。 9、污水处理的基本方法为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和 生物处理法。 10、生物化学法中好氧氧化分为 活性污泥法和 生物膜法. 11、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包括微生物指标,毒理指标,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放射性 指标 12、污水的一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悬浮状态的固体污染物、二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 呈胶体和溶解状态的 有机污物 、三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难降解的有机物和 NP 等可溶 性有机物。 13、凝聚是指胶体微粒相互聚结的过程,絮凝是指悬浮于水中的细颗粒泥沙因分子力 作用凝聚成絮团状集合体的过程。 14、饮用水消毒过程中,具有消毒效果的氯可以分为自由氯和化合氯,化合氯为 NH2Cl 、NHCl2 和 NHCl3。一氯氨,二氯胺,三氯氨 15、生物膜蛋白质、脂肪和多糖组成。 二、判断题 (对 )1、莫尔法测定 Cl 含量时,要求介质的 pH 值,在 6.5-10 之间。 (对 )2、由饮水传染的病毒性疾病主要脊髓灰质炎和病毒性肝炎 。 (对 )3、银量法测定氯离子(C1 )含量时,应在中性或弱酸性溶液中。 — -

《环境工程学》试卷、习题集及答案(三篇)

1. BOD 是化学性水质指标之一,其含义是( )。 A 溶解氧; B 化学需氧量; C 生化需氧量。 废水处理方法很多,其中混凝沉淀法可去除废水中的( A 可生物降解有机物; 废水二级处理技术属于( A 生物方法; 2. 3. 4. B 不溶性有机物; C 悬浮物质。 )。 B 化学方法; C 物理方法。 A 2/O 法产生的污泥量比活性污泥法( A 多; B 少; 5?下列哪种技术属于废水三级处理技术( A 臭氧氧化; B 气浮; 脱硫技术很多,跳汰选煤脱硫技术属于( A 炉前脱硫技术; B 炉内脱硫技术; 电除尘器最适宜捕集的粉尘是( )。 A 低比电阻粉尘; B 中比电阻粉尘; 常被用来作为高效除尘器的前级预除尘器的是( A 机械力除尘器; B 电除尘器; 既能捕集颗粒污染物,又能脱除部分气态污染物的除尘 A 机械力除尘器; B 电除尘器; 10 . SCR 法烟气脱硝的主要机理是( A 催化转化; B 化学吸收; 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MLSS,MLVSS,SVI,SBR 分别为 _____________ 活性污泥法有效运行的基本条件为 — 6. 7. O C ) C 一样。 ? 好氧悬浮处理技术。 )。 C 炉后脱硫技术。 高比电阻粉尘。 。 过滤式除尘器。 曰 / 器是( C 湿式除尘器。 C 化学吸附。 )。 《环境工程学》试卷 、名词解释 (每小题2分,共20分) 1. COD ; 2.厌氧生物处理法; 3.泥龄;4?好氧硝化;5. A/A/O 法; 6. 反电晕;7.二次扬尘;8.电场荷电;9. FGD ; 10. SCR 法。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3. SCR 法烟气脱硝机理分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 4 .影响湿法脱硫效率的主要因素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 5 .控制颗粒污染物的主要方法包括: 、 四、简答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什么是废水的一级处理,二级处理和深度处理? 2 .厌氧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3 .曝气池在好氧活性污泥法中的作用是什么? 4. 简述污水中的氮在生物处理中的转化过程? 5. 什么是曝气?曝气的作用有哪些? 6 .控制废气中气态污染物的方法有哪些? 7. 评价除尘器性能的指标有哪些? &实现电除尘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9. 影响SCR 法烟气脱硝效率的因素有哪些? 10 .影响湿法烟气脱硫效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环境工程学》习题集 第一篇水质净化与水污染控制 一、名词解释题 1. BOD :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 2. COD : 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 3. 泥龄:即微生物平均停留时间,是指反应系统内的微生物全部更新一次所需要的时间, 工程上是指反应系统内微生 物总量与每日!排排出的剩余微生物量的比值。 4. 好氧硝化:在好氧条件下,将NH ;转化成NO ?和NO 3的过程。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试题总库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试卷 一、填空(每小题1分,共10分) 1. 蓝藻的营养类型为光能自养型。 2.大肠杆菌长为2.0μm,宽为0.5μm,其大小表示为0.5um*0.2um 。 3.水处理中活性污泥中的细菌采用对数生长时期的细胞。 4.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的主要成份为肽聚糖磷壁酸。 5.侵染寄主细胞后暂不引起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称温和噬菌体。 6.微生物细胞的主要组成元素是 C H O N P S 。 7. 大肠杆菌个数可作为水的卫生细菌学检验指标。 8.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品上大部分微生物的过程称消毒。 9. 加大接种量可控制少量污染菌的繁殖,是利用微生物间的拮抗关系。 10. 在放线菌发育过程中,吸收水分和营养的器官为营养菌丝。 二、单项选择(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码写在题后的○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1.组成病毒粒子核髓的化学物质是○c ①糖类②蛋白质③核酸④脂肪 2.常用于饮水消毒的消毒剂是○d ①石灰②CuSO4 1③KMnO4④漂白粉 3.以高糖培养酵母菌,其培养基类型为○a ①加富培养基②选择培养基③鉴别培养基④普通培养基 4. 酵母菌常用于酿酒工业中,其主要产物为○b ①乳酸②乙醇③丁酸④乙酸 5.属于细菌细胞基本结构的为○b ①荚膜②细胞壁③芽胞④鞭毛 6.酵母菌常用于酿酒工业中,其主要产物为○b ①乙酸②乙醇③乳酸④丙醇 7.土壤中三大类群微生物以数量多少排序为○c ①细菌>放线菌>真菌②细菌>真菌>放线菌③放线菌>真菌>细菌 ④真菌>细菌>放线菌

8.噬菌体属于病毒类别中的○a ①微生物病毒②昆虫病毒③植物病毒④动物病毒 9.常用消毒酒精的浓度的○B ①30% ②70% ③95% ④100% 10.制备培养基的最常用的凝固剂为○C①硅胶②明胶③琼脂④纤维素 11.沼气发酵的主要产物为○B ①CO2②CH4③NH3④H2S 12.酵母菌属于○微生物C ①好氧型②厌氧型③兼性厌氧型④微厌氧型 13.果汁、牛奶常用的灭菌方法为○A ①巴氏消毒②干热灭菌③间歇灭菌④高压蒸汽灭菌 14.加大接种量可控制少量污染菌的繁殖,是利用微生物间的○D ①互生关系②共生关系③竞争关系④拮抗关系 15. 以芽殖为主要繁殖方式的微生物是○B ①细菌②酵母菌③霉菌④病毒 16.干热灭菌法要求的温度和时间为○C ①105℃,2小时②121℃,30分钟③160℃,2小时④160℃,4小时 17.生鞭毛最多的菌属于○ ①螺旋菌②杆菌③球菌④假菌丝 18.微生物运输营养物质的主要方式○C ①被动扩散②促进扩散③主动运输④基团转位运转 19.在生物界分类中食用菌属于○B ①病毒界②真菌界③原核原生生物界④真核原生生物界 20.反硝化作用的最终产物○B ①NH3②HNO3③N2④HNO2 三、判断正误(认为正确的,在题后○内打"√";错误的打"×",并说明理由,不说明理由,该题无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 原核微生物的主要特征是细胞内无核○X 2. 细菌芽孢的生成是细菌繁殖的表现○X 3.细菌和放线菌最适的pH为中性-微碱性○对

环境工程专业知识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环境工程专业 专业知识综合测试题1 一、填空题 1、微生物在自然界分布很广,在水、土壤、空气 都有微生物存在,尤其在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最好场所。 2、加热灭菌法有干热和湿热两种方法。 3、衡量实验室内测定结果质量的主要指标是准确度和精密度。 4、监测大气污染常用的布点方法有方格布点法、同心圆布点法、扇形 布点法、按功能区布点法。 5、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主要有光源、试样原子化器、单色仪、数据处理 四个主要部分组成。 6、扰民噪声监测点应设在受影响的居民户外1 m处。 7、土壤的对角线采样法适用于用污水灌溉的田块。 8、为了便于管理,固体废物一般是按其是否具有腐蚀性、易燃性、毒性、反应性、放射性、感染性来进行判定,凡具有其中一种或一种以上有害特性者即称为有害固体废物。 9、污水处理的基本方法为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和生物处理法。 14、饮用水消毒过程中,具有消毒效果的氯可以分为自由氯和化合氯,化合氯为NH2Cl、NHCl2和NHCl3。一氯氨,二氯胺,三氯氨 15、生物膜蛋白质、脂肪和多糖组成。 二、判断题 (对)1、莫尔法测定Cl—含量时,要求介质的pH值,在6.5-10之间。 (对)2、由饮水传染的病毒性疾病主要脊髓灰质炎和病毒性肝炎。 (对)3、银量法测定氯离子(C1-)含量时,应在中性或弱酸性溶液中。

(对)4、以硝酸银液为滴定液,测定能与Ag+生成沉淀的物质,根据消耗滴定液的浓度和毫升数,可计算出被测物质的含量。沉淀滴定法。 (对)5、生物体大小不同是由于所含细胞数目不等,而非细胞所占的体积不同所致。(对)6、空白实验值能全面反映分析工作中所用试剂(包括纯水)与仪器的质量状况,并反映实验室的环境条件以及分析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等各方面的问题 (对)7、环境监测中常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于废水中的化学耗氧量。 (对)8、当大气中被测组分浓度较高、或者所用的方法很灵敏时,直接采取少量样品就可满足分析需要。 (错)9、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可氧化水样中全部有机物。 (对)10、当暴露时间为8h,为防止噪声性耳聋的噪声容许值为110dB。 (对)11、现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水质指标总计35项。 (错)12、重力式无阀滤池不设冲洗水箱。 (对)13、生物转盘是人工条件下的好氧处理构筑物。 (错)14、脉冲滤池是用颗粒材料过滤。 (对)15、焚烧是污泥处理的一种方法。 三、选择题 (D )1、下列论述中错误的是D 。 A、方法误差属于系统误差; B、系统误差具有单向性; C、系统误差又称可测误差; D、系统误差呈正态分布; (D )2、当吸光度A=0时,透光率T%为D 。 A、0 B、10 C、50 D、100 (A)3、废水处理厂曝气池运行初期往往出现什么微生物? A、植物性鞭毛虫 B、游泳型纤毛虫 C、动物性鞭毛虫 D、固着型纤毛虫 (B )4、佛尔哈得法是以为指示剂的沉淀滴定法. A 、氯化钾;B、铁胺钒;C、铬酸钾D、铬黑T (B )5、由饮水传染的病毒性疾病主要是 . A、大肠杆菌 B、脊髓灰质炎 C、痢疾杆菌 D、马鼻疽 (C )6、我国六类环境标准中,只有国家标准的是。 A、环境质量标准 B、环境基础标准 C、环境方法标准 D、标准物质标准(c)7、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是指粒径在的颗粒物。 A、10μm B、0.1~100μm C、100μm以下 D、100μm 以上

例--环境工程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农业机械化管理学》复习题 一、填空题 1、机组动力利用的形式一般为牵引动力、旋转动力、和 4种。 2、农业生产过程是指各种农业_________经生产系统转换为的过程。 3、发动机在海拔高度大的地区作业时,海拔高度每_______1000米,功率将下降 %。 4、发动机的标定功率是指在标定_______下发动机出厂时达到的的名义值。 5、在驱动扭矩的作用下,驱动轮与地面作用产生大小相等而方向相反的两个力。与前进方向相同的土壤反力称为机组,与之相反的则称为。 6、机械作业计划制定的方法主要有经验法、和。 7、农业生产规模大小的衡量指标有二类:和。 8、联收机收获工艺方法主要有和。 、和的乘积。 9、拖拉机牵引效率可表示为传动效率η m 10、机组编制的准则是选择牵引效率、和的乘积较高的组合。 11、拖拉机牵引力利用率为实际利用的与该档的之比。 12、合理的农业生产过程机械化工艺方案应实现的协调性和的综 合性。 13、茬地上,轮式拖拉机的允许滑转率一般要求在20%以内;履带式不超过______;手 扶拖拉机不大于_____。 14、机组田间行走方法大体可分3类,即直行法、________和________。 15、工作行程率 是机组________长度与________长度之比。 16、通常机组作业成本有6项,分别是:_______、_______、大修提存费、折旧费、 劳动报酬和管理费。 17、机械化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业机器的主要工作对象有3类,即土壤加工处理;______ 输送;农业生物产品的________处理。 18、机组编制的任务是确定机组的功能、_______及其作业_______,为获得良好的机 组运用效果创造前提条件。 19、机组编制的实质是机器本身结构和________的系统协调,同时也是机器、机组人

环境工程原理试卷及答案

4.压强 5.际单。 而变,称为稳定 ,。 160cm 、40cm 、30cm 与Re 的关系为温时,往往把量中机械能包括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即_________和的值来判断,判。 、。 、____________可以发生在真空。 系部名称:专业班级:姓名学号: 密封线内不得答:题 -----------------------------密封线----------------------------------------密封线-----------------------------------------密封线--------------

间的____________,在重力或离心力的作用下使颗粒和流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对于土壤的污染只能产生局部污染。() 2.对于两种气体组成的混合体系来说,两种组分的质量比等于摩尔比。() 3.对一个系统进行质量衡算的时候,可用以系统中所有的组分进行衡算,也可以用其中一种组分甚至其中一种元素进行衡算。() 4.流体在管道中流动的时候,管道直径发生变化,则流速和流量也相应的要发生变化。() 5.不管流体流过的管道截面形状如何,接近管壁的地方总是阻力最大的地方。() 6.管道内壁粗糙度的增大不一定总是增大流体流过的阻力。() 7.并联管路中不管各支路管径、粗糙度等区别有多大,流体流过各支路的阻力损失都一定相等。 () 8.传热的推动力是温度差与导热系数的乘积。() 9.气相向液相的质量传递主要依靠分子扩散。() 10.颗粒在流体中沉降过程中,如果重力等于阻力和浮力 的和 ,则颗粒 将悬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 液体的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B 气体的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 液体的粘度基本上不随压强变化; D 气体的粘度随压强增大而减小。 2.?层流与湍流的本质区别是(????)。? A?湍流流速大于层流流速;???????B?湍流的流动阻力大,层流的流动阻力小; ?C?湍流的雷诺数大于层流的雷诺数;D?层流无径向脉动而湍流有径向脉动。 3.将管路上的阀门关小时,阀门的阻力系数将(???)。? A?变小;???B?变大;?? C?不变;?D 视液体种类、管道材料等而定。 4.物质导热系数的顺序是(??)。? A 金属>一般固体>液体>气体;?? B 金属>液体>一般固体>气体;? C 金属>气体>液体>一般固体; D 金属>液体>气体>一般固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