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在隧道施工中关于不良地质的应对措施

在隧道施工中关于不良地质的应对措施

在隧道施工中关于不良地质的应对措施

一、不良地质的类别

我国公路隧道施工主要会遇到以下六种不良地质灾害:

(一)塌方。塌方是公路隧道施工中最常见的不良地质灾害。塌方是指建筑、山体、路面、矿井、隧道等因非人为因素产生的自然下塌的现象,在公路隧道施工时经常会碰到隧道顶部突然坍塌、隧道壁松动等情况,这种情况轻则产生工程损失,重则伤及施工人员与通行人员的性命,是公路隧道施工中最为危险的不良地质灾害。隧道塌方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山体本身的稳定性不高,且施工人员对隧道的稳定工作没有做好。

(二)涌水。涌水是公路隧道施工中第二常见的不良地质灾害。涌水是指隧道下的地下水极速涌出,从而破坏隧道的现象。涌水的产生主要是由于隧道的施工破坏了山体结构,导致山体压力不均,使地下水由于压力过大出现井喷。

(三)偏压。偏压是指隧道的两侧对称位置压力不均。偏压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山体两侧很难保持平衡,导致隧道两侧的负荷量不同,从而使得隧道两侧压强不同。

(四)岩爆。岩爆是指开挖隧道时,开挖部位周边的岩石发生爆裂的现象。岩爆的产生主要是因为隧道施工时的爆破打乱了周边岩石的结构,使脆性岩石发生爆裂。

(五)断层。断层是指地壳岩石因受力产生过度的形变,从而引发地壳岩石的破裂且破裂面两侧产生位移的现象。

(六)岩溶。岩溶现象主要出现在山区的溶洞中,岩溶是因为岩体受到岩溶水的腐蚀而产生的。

二、对于不良地质灾害的预测方法

(一)塌方的预测方法。塌方尽管是一种突发现象,实际上是有迹可循的。会发生塌方的隧道主要会出现以下现象:一是隧道开挖后

隧道顶部的岩石不断剥落甚至破裂;二是在固定好隧道支架后支架钢筋出现扭曲变形,并且喷射的混凝土出现破裂脱离的现象;三是测量到的变形速率居高不下,或者变形值突然增大。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可以经常对施工周边环境进行觋测,看是否有前文所介绍的现象,以此来预测是否会发生塌方,也可以通过分析测量到的形变速率与形变值进行预测,还可以使用先进的测量方法进行预测,如微地震学测量法、声学测量法等。

(二)涌水的预测方法。任何隧道多多少少都会存在涌水的问题,涌水的预测关键是要对涌水量进行预测。涌水量可以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参照其他类似地貌、根据水平衡原理、利用地下水动力公式、使用数值方法进行预测。

(三)偏壓的预测方法。偏压隧道的预测是最为直观的,由于偏压是因隧道两侧的负荷量不同导致的,在隧道施工之前,可以先观测山体的形态是否近似对称,若不对称,则可以采取山体两侧的土壤及岩体进行密度分析,并注意测量山体两侧的压力值,以此来预测隧道是否会出现偏压现象。

(四)岩爆的预测方法。公路隧道施工之前可以先使用超前钻孔对山体进行探测,根据探测的结果分析山体的岩体结构、岩体性质,以此来预测公路隧道施工时是否会发生岩爆。’使用地质雷达、红外线、岩体电磁辐射监测器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除此之外还可以使用微重力法、数值分析法,如塌方预测一样使用声学预测法和微地震预测法进行预测。

(五)断层的预测方法。在公路隧道施工之前应对山体及山体下的地壳迸行断层探测,断层可以通过浅层地震勘探、电法勘探、地质雷达和井间层析成像进行探测,并可以结合李四光教授的断层参数预测预报技术进行断层预测。

(六)岩溶的预测方法。岩溶的预测要综合各距离区间的预报结果进行预测,距离在两百米以上的地质预报可以使用地质素描法、地质作图法等;距离在三十米至两百米的地质预报可以使用声波反射法、

深孔水平钻探法等;距离在三十米以内的地质预报可以使用地质钻探法、地质素描法、红外线探测法、地质雷达等。

三、不良地质灾害应对措施

(一)塌方的应对措施。公路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塌方现象时,应及时进行补救,以免导致施工人员的伤亡以及隧道塌方程度变大。对于小型的塌方,应该及时固定隧道支架,重新喷射混凝土,使用临时支架直至混凝土凝结稳定,及时处理塌方所产生的建筑垃圾。对于大型塌方,应在塌方部分使用钢拱架进行固定支撑,在钢拱架外侧使用钢筋网二次加固,并及时快速地处理塌方产生的建筑垃圾,然后分三至四次输送混凝土形成护拱,在塌方部位完全固定时才可进行下一步公路隧道的施工。

(二)涌水的应对措施。对于涌水的应对措施要分成两个方面,并且两个方面要同时进行,一个方面是排水,可以通过钻孔徘水、导坑排水、井点排水和深井排水排出涌出的地下水;另一个方面是一止水,可以通过注浆止水法进行止水。

(三)偏压的应对措施。对于偏压较严重的隧道可以采用超短台阶法施工工艺、短台阶预留核心土法、反压护拱施工方法、减载反压技术、洞外注浆固结法和护拱技术进行施工。对于一般的偏压隧道,可以通过加强隧道体的稳定性来抵抗压强。

(四)岩爆的应对措施。首先,在选取隧道位置时应尽量避开容易产生岩爆现象的位置,在情况不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尽量将隧道开挖方向设置成与最大地应力方向平行,除此之外,还要考虑设置合适的隧道形状以分散地应力。在公路隧道施工时要注意加强隧道体的稳固性,改变围岩的物理性质,使围岩变成非脆性岩体,还可以通过钻孔泄压法、巷道切割槽缝法等方法分散地应力。

(五)断层的应对措施。对于出现断层的隧道,应该通过微震爆破技术、综合控制爆破技术进行爆破开挖,采用喷锚网联合支护、钢架支护与超前支护,通过半断面微台阶法、上下断面顺序开挖法进行施工。

(六)岩溶的应对措施。对于小型溶洞,可以使用C25喷射混凝土进行填充,对于小型的隐伏型溶洞,应该使用普通混凝土进行注浆;对于中型溶洞,可以采用岩溶管道处治技术进行旅工与治理;对于大型干溶洞,可以采用托梁+板跨方案、钢管群桩加固方案、桩基托梁方案、填筑方案和跨拱方案。

四、总结

公路作为我国交通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人员应对公路包括公路隧道的施工提起高度重视,对于公路隧道施工中经常遇到的塌方、涌水、断层、岩爆、岩溶、偏压等不良地质灾害,要有先进有效的应对措施,以保障公路隧道施工安全流畅的进行。

地铁隧道施工过程中常见的工程地质问题以及主要的解决方法

地铁隧道施工过程中常见的工程地质问题以及主要的 解决方法 一:地质问题 地铁隧道现在经常可以看见,国家和各地政府也在加快施工的脚步,充分利用地下资源,造福人民,造福社会。但在施工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不良的地质现象,以及出现问题后该怎么去解决,怎么去实施有效措施和保障措施。接下来就来讨论分析地隧施工过程中的地质问题及解决方法。 首先从中国地形上来看,中国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种地形,而山区面积广大,约占全国面积的2/3,平原属长三角地区居多,而一般地铁隧道施工选址都选择平原地区,选择山区作为地隧施工地点很少,这也就涉及到了地质的问题。平原地区地质条件良好,没有太多复杂的地质地貌,很适合地铁工程施工,山区与平原相反,由于塌方、泥石流、断层等不良地质现象,导致许多城市工程施工在山区无法进行,虽然山区最多公交是道路施工,但是也会时不时的发生事故。但有时地铁施工不得不考虑山区,当然能避开就避开,山区居多是山峰,这就要用到爆破。爆破为什么要考虑工程地质问题?因为山大多是由于地表缘由经过多年沉淀而形成现在的模样,可想而知它的岩层分层时有多复杂,所以一般我们了解到的最多的是“硬岩”用的炸药居多,“软岩”用的炸药少些,只有掌握演岩石的哪些特征会对爆

破过程和效果产生重大影响,能够预报爆破工程对岩体赋存状态有什么影响,才能正确地根据围岩状态、炸药性能、掘进爆破特点等因素,选择合理的爆破参数、适宜的炸药品种,使爆破达到良好的效果,尽可能减少爆破对坑道围岩的破坏和扰动,保证围岩的安全与稳定。接下来先分析平原地区的地质问题与解决方法。 平原地区地隧施工环境比山区施工环境好得多,但正因为是平原地区这个优势也就变成了劣势,那就是地下水的问题。在多水地层开挖坑道,由于改变了地下水的流通条件,往往会出现涌水,涌水对施工的影响,轻则增加劳动负担,重则危及围岩的稳定,造成坑道塌方,还有极大可能造成施工人员伤亡。涌水现象分为几种,最为常见的就是硬岩中的涌水,裂隙水量增加,有时会伴随沙土砂土流泻,甚至还会出现不可估量的大量高压水,而煤矿施工时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工人们大多不是因为窒息而亡,而是因为高压水的突袭把人冲晕而丧失意识从而死亡,充分说明了高压水带来的严重后果,但一般情况下保护措施做得好就大大减少了危险的程度。软岩中涌水会促使岩石软化、泥化,降低了围岩的强度,也就违危及了围岩的稳定,在未固结地层中发生涌水时,会有大量土砂涌出堵住坑道,使施工无法进行。 还有一种涌水现象会出现在山区,那就是岩溶地层突发性涌水,其因有一系列的溶蚀通道构成联通含水体系,在施工时

隧道不良地质施工常见防治措施)

隧道不良地质施工常见防治措施 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多会碰见各种不利于隧道工程的不良地质环境,今天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下在遇到富水断层破碎围岩、膨胀性和挤压性围岩以及黄土地质这三个不良地质段时候的各种防治措施。 一、不良特殊地址地段概述 一、不良和特殊地质地段的概念: (一)不良地质地段 不良地质地段是指滑坡、崩塌、岩堆、偏压地层、岩溶、高应力、高强度地层、松散地层、软土地段等不利于隧道工程的不良地质环境。 (二)特殊地质地段 特殊地质地段是指膨胀岩地层、断层破碎带、软弱黄土地层、含水未固结围岩、溶洞、岩爆、流沙等地段以及瓦斯溢出地层等 二、开挖和支护过程中可能造成的危害: 1、土石坍塌 2、隧道支撑严重变形

3、衬砌结构断裂 三、不良和特殊地质地段隧道工程的一般规定: 1、制定完整预案,做好技术、物资、机械储备 2、制定地质预测、预报方案 3、根据预报结果及时调整施工方案 4、必须加强量测工作,并及时反馈量测结果 四、不良地质地段隧道施工注意事项: 1.选择施工方法注意事项: 选择施工方法(包括开挖及支护)时,应以安全及工程质量为前提,综合考虑隧道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断面形式、尺寸、埋置深度、施工机械装备、工期要求、经济和技术的可行性等因素而定。同时应考虑围岩变化时施工方法的适应性及其变更的可能性,以免造成工程失误和增加投资。 施工以“先治水、短开挖、弱爆破、强支护、早衬砌、勤量测、稳步前进”为指导原则。 2.加强监控和量测工作 3.使用喷锚技术注意事项:

(1)爆破后如开挖工作面有坍塌可能时,应在清除危石后及时喷射混凝土护面。 (2)锚喷支护后仍不能提供足够的支护能力时,应及早装设钢拱架支撑加强支护。 4.采用临时支护时注意事项: (1)支撑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能承受开挖后的围岩压力。 (2)围岩出现底部压力,产生底膨现象或可能产生沉陷时应加设底梁 (3)当围岩极为松软破碎时,应采用先护后挖,暴露面应用支撑封闭严密; (4)根据现场条件,可结合管棚或超前锚杆等支护,形成联合支撑 (5)支护作业应迅速、及时,以充分发挥构件支撑的作用。 5.选用掘进方法时注意事项: 特殊地质地段隧道施工时,不宜采用全断面开挖。应视地质、环境、安全、工程质量等条件合理选用。 6.掘进时遇有围岩压力过大注意事项: 拱部扩挖前发现顶部下沉,应先挑顶后扩挖。当扩挖后发现顶部下沉,应立好拱架和模板先灌筑满足设计断面部分的拱圈,待混凝土达到所需强度并加强拱架支撑后,再行挑顶灌筑其余部分。挑顶作业宜先护后挖,暴露面应用支撑封闭严密。 7.遇有松散、自稳差的围岩掘进时注意事项 采用压注水泥砂浆或化学浆液加固围岩的方法,以提高其自稳性。 8.衬砌出现开裂或下沉时注意事项

隧道施工常见不良地质及处理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f219214137.html, 隧道施工常见不良地质及处理方法 作者:李正波 来源:《华夏地理中文版》2015年第01期 摘要: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不良地质环境,这些不良地质会对隧道的稳 定性产生重要影响,很容易出现各种突发性工程事故,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隧道施工建设难度。文章主要就隧道施工常见的不良地质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法。 关键词:隧道施工;常见不良地质;处理方法 隧道工程项目施工中,最为常见的是岩堆、岩溶、滑坡、软土地段、松散地层等各种不良地质环境,由于膨胀性低压造成的大变形,还有由于地层滑移引起的山体稳定性缺失等问题是隧道工程施工中最常见的不良地质问题。在这些不良地质环境下施工很容易发生各种安全事故,而且这些安全事故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的特点,往往很难提前预测,因此为了确保隧道施工的安全,不仅应该严格遵循相关的技术规范,还应该结合围岩的情况做好衬砌、支护等环节的施工安全保护措施,进而保证隧道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及其施工质量。 一、膨胀性低压的相关问题及处理策略 (一)膨胀性低压的相关问题。对于隧道工程施工而言,膨胀性低压具有很大的影响,若在隧道施工的过程中出现膨胀性低压的情况下,可能会缩小断面,导致拱腰开裂、基底鼓起、地基下沉或者拱顶向上抬等等。在刚开始变形的过程中,变形绝对值极大,并且变形位移的速度也很快。在这段期间,若没有及时采用正确、有效的方法加以控制,可能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 (二)膨胀性低压的处理应对策略。(1)合理安排施工方式以及施工工序。在膨胀性地层进行施工的时候,可以采用弧形导坑先拱后墙的施工方法,或者也可以采用上导坑的施工方法。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施工工序的连续性及紧凑性。完成开挖操作后,必须尽量缩短暴露围岩的时间,从而将水化、风化作用产生的影响降至最低限度。顺利完成筑拱的操作后,应该尽快对其压浆,而且应该采用相应的加固处理措施。拆除模板后,应该及时填充拱背,并且进行压浆操作。将拱圈建成一定的长度后应该做好落底的工作,而且必须落底紧密后再对边墙以及仰拱进行灌注。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该将暴露围岩的时间尽可能减少,这样可以将膨胀压力对于围岩的影响降低至最低限度。(2)分部开挖和支撑。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常常会采用框架式的支撑方式,而且应预留0.2-0.4m左右的沉落量。若已经布设下导坑的情况下,在断面可以进行单道开挖,同时应该预留一定的加固支撑空间。如果是扇形扩大的情况,在采用支撑的过程中应该采用自上而下方式进行开挖,在纵梁处应该预留出相应的沉落量。若选择花拱支撑的方式,那么在开挖的过程中应该选择弧形导坑的方法,分片架立分别拉挖中槽以及中层,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应该在拱脚岩层预留出一定宽度,而且应该根据马口的具体位置进行分段掘进。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为了避免拱脚下沉,可以将拱脚断面加大。超过起拱

隧道施工常见不良地质及处理方法

隧道施工常见不良地质及处理方法 摘要:在隧道施工中,常遇到一些不利于施工的特殊地质地段,如这些特殊地段处理不好将严重影响施工进度、安全和质量。本文主要探讨了隧道施工中常见的岩溶地段、松散地层、滑坡地段、煤系地层、岩爆等不良地质及其处理方法。 关键词:隧道施工;不良地质;处理方法 在隧道施工中的一些不良地质和特殊地质地段,隧道围岩变形大、变化快和成因复杂,事故具有不确定性和突发性的特点,施工中除了应遵守一般的技术规范外,还应该根据围岩的实际情况,在支护、衬砌过程中采取一些针对性强的辅助施工技术方法,以满足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 1岩溶地段处理方法 隧道在溶洞地段施工时,根据设计文件有关资料及现场实际情况,查明溶洞分布范围、类型情况、岩层的稳定程度和地下水情况等,分别以引、堵、越、绕等措施进行处理。 1.1引排水 当暗河和溶洞有水流时,宜排不宜堵。在查明水源流向及其与隧道位置的关系后,用暗管、涵洞、小桥等设施,渲泄水流或开凿引水洞,将水排出洞外。当水流的位置在隧道上部或高于隧道时,在适当距离外,开凿引水洞(或引水槽)将水位降低到隧道底部位置以下,再行引排。 1.2堵填 当不能排水,或由于溶洞规模大且溶洞填充物为含水量较大的溶洞泥时,采用封堵的方法。在边墙及拱部采用注浆方式形成防水帷幕。对于已停止发育、径跨较小、无水的溶洞,根据其与隧道相交的位置及其充填情况,采用混凝土、浆砌片石或干砌片石予以回填封闭。 1.3跨越 当溶洞仅在隧道底部较大较深,或者填充物松软不能承载结构物时,采用梁、拱跨越。 1.4绕行施工 施工中遇到一时难以处理的溶洞时,采用迂回导坑或通过平导绕过溶洞区,继续进行隧道施工,再行处理溶洞。 1.5岩溶地段隧道施工注意事项

隧洞不良地质的处理方法

隧洞不良地质的处理方案 一、断层地段处理方案 隧洞穿过断层地段,施工难度取决于断层的性质、断层破碎带的宽度、填充物、含水性和断层活动性以及隧洞轴线和断层构造线方向的组合关系(正交、斜交或平行)。此外,与施工过程中对围岩的破坏程度、工序衔接的快慢、施工技术措施是否得当等,均有很大的关系。 当隧洞轴线接近于垂直构造线方向时,断层规模较小,破碎带不宽,且含水量较小时,条件比较有利,可随挖随撑。但当隧洞轴线斜交或者平行于构造方向时,则隧洞穿过破碎带的长度增大,并有强大侧压力,应加强拱墙衬砌,及时封闭。 施工方法的合理选择: 1、断层带内充填软塑状的断层泥或特别松散的颗粒时,比照松散地层中的超前支护,采用先拱后墙法;如断层带特别破碎,则可采用马口开挖。 2、如断层地段出现大量涌水,则宜采取排堵结合的治理措施。 施工中注意事项: 1、如断层地下水是由地表水补给时,应在地表设置截排系统引排。对断层承压水,应在每个掘进循环中,向隧洞前进方向钻凿不少于2个超前钻孔,其深度宜在4米以上,以探明地下水的情况。 2、随工作面的掘进挖好排水沟,准备足够的抽水设备,并安排适当的集水坑。

3、通过断层带的各施工工序之间的距离应尽量缩短,并尽快全封闭衬砌,以减少围岩的暴露、松动和地压增大。 4、在隧洞断层地段,对钻爆设计作特殊的交底。严格控制各炮眼特别是周边眼的数量、深度及装药量,原则上尽量减少爆破对围岩的扰动。 5、在断层地带开挖后应立即进行初喷砼,并坚持“宁强勿弱”的原则,加强支护。 6、紧跟开挖面进行现场监控量测,根据量测所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初期支护的参数及掌握二次衬砌的最佳时间。 二、隧洞涌水处理方案 1、渗水量不大时,采用堵排结合的方法,即加强拱墙衬砌结构,在拱部衬砌厚度外设透水软管与边墙盲沟接通,引水至隧洞两侧沟水;在拱墙衬砌工作缝设纵横向止水条。 2、为防止发生涌水等异常情况,对涌水现象较为严重地段拟采用我集团公司成熟工艺劈裂注浆为基础的综合整治施工技术,即劈裂注浆固结法施工。 隧洞钻孔注浆施工方法见下表:

在隧道施工中关于不良地质的应对措施

在隧道施工中关于不良地质的应对措施 一、不良地质的类别 我国公路隧道施工主要会遇到以下六种不良地质灾害: (一)塌方。塌方是公路隧道施工中最常见的不良地质灾害。塌方是指建筑、山体、路面、矿井、隧道等因非人为因素产生的自然下塌的现象,在公路隧道施工时经常会碰到隧道顶部突然坍塌、隧道壁松动等情况,这种情况轻则产生工程损失,重则伤及施工人员与通行人员的性命,是公路隧道施工中最为危险的不良地质灾害。隧道塌方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山体本身的稳定性不高,且施工人员对隧道的稳定工作没有做好。 (二)涌水。涌水是公路隧道施工中第二常见的不良地质灾害。涌水是指隧道下的地下水极速涌出,从而破坏隧道的现象。涌水的产生主要是由于隧道的施工破坏了山体结构,导致山体压力不均,使地下水由于压力过大出现井喷。 (三)偏压。偏压是指隧道的两侧对称位置压力不均。偏压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山体两侧很难保持平衡,导致隧道两侧的负荷量不同,从而使得隧道两侧压强不同。 (四)岩爆。岩爆是指开挖隧道时,开挖部位周边的岩石发生爆裂的现象。岩爆的产生主要是因为隧道施工时的爆破打乱了周边岩石的结构,使脆性岩石发生爆裂。 (五)断层。断层是指地壳岩石因受力产生过度的形变,从而引发地壳岩石的破裂且破裂面两侧产生位移的现象。 (六)岩溶。岩溶现象主要出现在山区的溶洞中,岩溶是因为岩体受到岩溶水的腐蚀而产生的。 二、对于不良地质灾害的预测方法 (一)塌方的预测方法。塌方尽管是一种突发现象,实际上是有迹可循的。会发生塌方的隧道主要会出现以下现象:一是隧道开挖后

隧道顶部的岩石不断剥落甚至破裂;二是在固定好隧道支架后支架钢筋出现扭曲变形,并且喷射的混凝土出现破裂脱离的现象;三是测量到的变形速率居高不下,或者变形值突然增大。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可以经常对施工周边环境进行觋测,看是否有前文所介绍的现象,以此来预测是否会发生塌方,也可以通过分析测量到的形变速率与形变值进行预测,还可以使用先进的测量方法进行预测,如微地震学测量法、声学测量法等。 (二)涌水的预测方法。任何隧道多多少少都会存在涌水的问题,涌水的预测关键是要对涌水量进行预测。涌水量可以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参照其他类似地貌、根据水平衡原理、利用地下水动力公式、使用数值方法进行预测。 (三)偏壓的预测方法。偏压隧道的预测是最为直观的,由于偏压是因隧道两侧的负荷量不同导致的,在隧道施工之前,可以先观测山体的形态是否近似对称,若不对称,则可以采取山体两侧的土壤及岩体进行密度分析,并注意测量山体两侧的压力值,以此来预测隧道是否会出现偏压现象。 (四)岩爆的预测方法。公路隧道施工之前可以先使用超前钻孔对山体进行探测,根据探测的结果分析山体的岩体结构、岩体性质,以此来预测公路隧道施工时是否会发生岩爆。’使用地质雷达、红外线、岩体电磁辐射监测器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除此之外还可以使用微重力法、数值分析法,如塌方预测一样使用声学预测法和微地震预测法进行预测。 (五)断层的预测方法。在公路隧道施工之前应对山体及山体下的地壳迸行断层探测,断层可以通过浅层地震勘探、电法勘探、地质雷达和井间层析成像进行探测,并可以结合李四光教授的断层参数预测预报技术进行断层预测。 (六)岩溶的预测方法。岩溶的预测要综合各距离区间的预报结果进行预测,距离在两百米以上的地质预报可以使用地质素描法、地质作图法等;距离在三十米至两百米的地质预报可以使用声波反射法、

隧道不良地质专项施工方案(完整版)

隧道不良地质专项施工方案(完整版) 隧道不良地质专项施工方案(完整版) 一、前期准备工作 1.搜集隧道施工区域的地质资料,包括地质构造、岩石类型、地层分布、地下水情况等。 2.组织专家对隧道穿越地质进行评估,确定不良地质区段。 3.制定施工方案前,现场进行勘察,对地表进行测量,确认地质情况。 二、隧道衬砌设计 1.根据不良地质区段的情况,采用适当的衬砌方式,如喷射混凝土衬砌、钢筋混凝土衬砌等。 2.根据地质情况确定衬砌的厚度和材料的选择,确保衬砌的抗冲击和抗裂性能。 三、支护措施设计 1.根据不良地质区段的情况,确定支护类型,包括锚杆支护、喷射锚杆支护、钢支撑等。 2.根据地质情况确定支护的间距和深度,保证支护稳定性。 3.加强对支护工程的监测,及时调整支护方案。

四、地下水处理 1.对于存在地下水的不良地质区段,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包括抽水、防水排水等。 2.根据地下水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水材料,进行隧道壁面的处理,确保隧道的密封性。 五、施工过程管控 1.制定施工方案前,根据不良地质区段的情况,进行全面的安全评估,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性。 2.加强现场巡检和监测,及时发现不良地质问题,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六、施工质量控制 1.建立健全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 2.加强与施工单位的沟通,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七、环境保护措施 1.施工过程中,采取隔离措施,防止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2.加强对施工废弃物的处理和处置,保持施工环境的整洁。

以上是隧道不良地质专项施工方案的完整版,其中包括了前期准备工作、隧道衬砌设计、支护措施设计、地下水处理、施工过程管控、施工质量控制和环境保护措施。根据具体的地质情况,可进行相应的调整和补充。

隧道工程不良地质段施工措施

隧道工程不良地质段施工措施 (1)松散地层地段施工 松散地层的特点是稳定性差,结构松散,若有地下水时施工中极易发生坍塌。在这类地层施工时,首先对围岩进行超前预加固,施工采用手段:先固后挖,密闭支撑,边挖边封闭的办法。支护方式主要有超前管棚注双液浆、钢架支撑、超前锚杆等加固岩体。 (2)断层破碎带施工 ①断层对隧道施工的影响 断层的断裂面处,有较大的剪应力和残余应力,断层带的岩体破碎,一般有碎石、角砾岩等,岩体强度低、围岩压力大。断层对隧道施工的影响程度主要决定于断裂破碎带的宽度及破碎带胶结情况。 1) 隧道通过断层带,极易发生坍塌和涌水,直接影响隧道的稳定,施工时应加强支护,缩短各工序间的距离,尽快衬砌; 2) 断层带中,由于充填物处于压缩状态,开挖后潜在应力释放,发生较大膨胀压力使隧道变形; 3) 断层面倾向隧道,且倾角大于10°者,对隧道产生偏压,当隧道轴线与断裂线平行或交角甚小,则侧压力更大; 4) 在软、硬不同岩层中,断裂面的柔性岩石,往往形成不透水层,而在脆性岩的破碎角砾带,极易储存大量地下水,开挖时常常发生承压、涌水,危害较大。 ②施工方法 1) 采用台阶法施工,按设计要求及时施作超前支护、初期支护及加强支护,根据围岩监控量测成果及时完成二次砼衬砌和砼仰拱施作,尽快形成闭合。可采用的支护方式有:注浆锚杆、管棚及小导管注浆、超前支护固结止水、挂网、喷浆、钢架加强支护等。

2) 加强围岩监控量测,及时反馈信息指导施工,科学调整支护参数,合理确定二次砼衬砌时间。 3) 精心施作复合防水板;采用全断面液压钢模衬砌台车、泵送砼灌注砼衬砌,装设钢模挡头板,安设橡胶止水带。 ③施工注意事项 1) 各施工工序之间距离尽量缩短,并尽快使衬砌全断面闭合,以减少岩层的暴露松动和地压增大。 (2) 开挖有水流出时,凿眼安置套管集中引排,使其不漫流。 3) 开挖面向隧道前进方向钻凿不少于2个超前钻孔,以探明前方地质。 4) 下台阶分部开挖时,先在拱脚增打2~3排锁脚锚杆。如遇两侧软硬不同时,应用侧壁导坑法开挖,按先软后硬顺序进行。 (3)浅埋地段施工 下穿黎明大学操场地段。初定施工采用CD 法法联和超前小导管进行施工。 超前小导管施工详见辅助施工中小导管施工技术。 ①CD 法施工 1) 施工顺序详见下图 下穿黎明大学操场段施工步序图Ⅳ 3Ⅵ Ⅱ Ⅱ Ⅷ1 Ⅳ5中间墙拆除 Ⅷ ⅥⅡ

不良地质段隧道施工安全措施

不良地质段隧道施工安全措施 前言 隧道工程是一项复杂而危险的工程,在进行隧道施工时,不良地 质条件是一大难点。由于不良地质段的存在,隧道施工的安全风险也 随之增加。因此,在隧道施工中,各种安全措施显得尤为重要。本文 将对不良地质段隧道施工安全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提高隧道施工 的安全性。 不良地质段的定义 不良地质段是指那些困难和复杂的地质环境。在这些地质环境下,地质条件不利于隧道施工,例如地下水、溶洞、断层、软弱地层等。 这些地质条件会对隧道工程造成各种隐患和风险,对施工的进展产生 不利影响。 不良地质段隧道施工的安全措施 地质勘察 在进行隧道施工之前,必须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工作。通过对不 良地质段的地质环境、地质结构、地层特征等进行仔细的勘察,可以 准确地了解不良地质段的地质情况,为施工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预处理 为了降低不良地质段隧道施工的风险,需要进行适当的预处理。如要应对地下水问题,可以采取提前排水、外围屏障等方法;如要应对断层问题,可以采取加固、分段开挖等措施;如要应对溶洞问题,可以进行加固、灌浆等预处理。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隧道施工的风险和危险程度。 安全监测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需要对不良地质段进行安全监测,以确保施工的安全性。需要对地下水、地震、位移等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如果在监测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需要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充分培训 为了保证隧道施工工人的安全,必须全面培训隧道施工队伍。包括有关不良地质段隧道施工安全措施的知识、安全操作规程等。工人应该掌握严格的安全操作规范和自救技能,以保障工人的安全。 结论 不良地质段隧道施工风险大、施工难度大,因此,在进行隧道施工时,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加强安全保障措施。仔细的地质勘察、适当的预处理、有效的安全监测、全面的培训都是不可或缺的安全措施,可以提高隧道施工的安全保障程度,降低巨大的安全风险。

隧道不良地质及风险地段的施工措施

1.岩溶发育地段及富水断层段隧道 对于岩溶发育地段及富水断层段隧道,应依据并系统分析现阶段勘探资料,作好注浆加固、防排水系统及相应衬砌的设计,施工中根据超前地质预报和施工开挖对不良地质的影响及监控量测资料进行进一步评价,以便开展信息化施工。 (1)注浆 ①注浆方案、方式及适用条件 注浆方式包括开挖前预注浆、开挖后围岩注浆、补注浆、局部注浆等四种方式,采用具体注浆方案根据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选用。 ②注浆工艺 预注浆孔开孔直径不小于110mm,终孔直径不小于90mm;钻孔和注浆顺序应由外向内,同一圈孔间隔施工;岩层破碎容易造成坍孔时,应采用前进式注浆,否则采用后退式注浆;孔口设3mφ108注浆管,埋设牢固,并有良好的止浆设施。注浆压力应为地下水压的1.2~1.5倍。注浆泵最大压力应不小于地下水压的1.5~2.0倍。 径向注浆开孔直径不小于50mm,终孔直径不小于45mm;钻孔和注浆顺序应由下向上,同一圈孔间隔施工; 股状出水点、裂隙面出水点的注浆堵水,采用局部注浆。孔口间距1~1.5m,单孔扩散半径2m,注浆孔与出水裂隙面尽量大角度相交,注浆压力大于0.5Mpa。注浆压力较大时,应先钻引水孔泄压,再对裂隙注浆,最后用膨胀快硬水泥对引水孔进行封堵处理。 (2)支护结构设计 岩溶发育地段及富水断层段隧道根据水压力、水量量测、监控量测等资料判别是否需要设置承受水压结构。承受水压结构初期支护采用钢纤维混凝土,二次衬砌材料采用C35钢筋混凝土,复合结构按承受0.3~2.0Mpa静水压设计,内净空预留20cm补强空间(当施工中预测水压明确时,不预留补强空间)。当通过注浆加固后,涌水量仍较大,实测水压大于设计水压时,可通过调整衬砌钢筋布置,或利用衬砌结构调整空间一次灌注二次衬砌,以提高衬砌受静水压力的能力。当衬砌已承受设计静水压力,随着时间由于地下水变化等原因引起衬砌承受荷载的改变时,可考虑对衬砌补强。 2.(页岩气)瓦斯地段 页岩气是从泥页岩层系中开采出来的天然气,位于暗色泥页岩或高碳泥页岩中,主体上以吸附存在于泥页岩层系中。施工中可采取如下辅助措施: (1)施工应加强对含碳质岩层地段加强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加强瓦斯检测,有效预防工程风险。加强通风,以稀释瓦斯浓度、减少瓦斯积聚,有效消除其对工程危害,防止重大灾害发生,确保隧道施工和运营安全。 (2)施工时应放小炮,短进尺,减少对围岩的扰动,避免产生新的裂纹和其他不稳定因素。 (3)施工期间,应建立瓦斯通风监控、检测的组织系统,测定气象参数、瓦斯浓度,风速、风量等参数。 (4)根据超前地质预测预报的结果,根据现场情况,如确定为瓦斯隧道,需要及时通知设计方,如按瓦斯工区设计则需要按以下措施考虑: ①低瓦斯隧道需进行人工检测,配备手持式瓦斯检测仪。 ②瓦斯隧道各工区在贯通前,应做好风流调整的准备工作。贯通后,必须调整通风系统,防止瓦斯超限,待通风系统风流稳定后,方可恢复工作。 ③各开挖工作面必须采用独立通风,严禁任何两工作面之间串联通风。 ④施工中洞内各处瓦斯浓度应保证在0.5%以下。 ⑤瓦斯隧道施工中防止瓦斯积聚的风速不宜小于1m/s。

隧道不良地质段施工的预防措施

隧道不良地质段施工的预防措施 本标段隧道在埋深大于500米的地段存在岩爆及大变形的可能性,另本隧道穿过煤层地段为低瓦斯隧道,进入上述地段施工时,要特别注意。 1.岩爆地段施工 ⑴、岩爆特点: 岩爆在未发生前,并无明显的预兆,虽然经过仔细找顶,并无空响声,一般认为不会掉落石块的地方,也会发生岩石爆裂声响,石块有时应声而下。在没有支撑的情况下,对施工安全威胁甚大; 岩爆发生的地点,多在新开挖工作面及其附近,个别的也有距新开挖工作面较远; 岩爆发生的时间,多在爆破后2〜3小时; ⑵、岩爆地段隧道施工注意事项: 进入岩爆地段,开挖前加强地质超前探测,分析可能发生岩爆的地段,以便施工达到相应地段时加强防卫,采取必要措施; 使用光面爆破,并严格控制用药量,以尽可能减少爆破对围岩的影响; 对开挖面用喷射高压水冲洗,先期将岩层的原始应力释放一些,以减少岩爆的发生; 加强支护工作,支护的方法是在爆破后立即向拱部及侧壁进行喷射钢纤维混凝土,再施作锚杆及钢丝网复喷混凝土。衬砌工作要紧跟开挖工序进行,以尽可能减少岩层暴露时间,减少岩爆发生和确保人身安全。 2.大变形地段施工 加强支护工作,支护的方法是在爆破后立即向拱部及侧壁进行喷射钢纤维混凝土,再加设可缩式钢架、锚杆及钢丝网复喷混凝土。衬砌工作要紧跟开挖工序进行。 3.瓦斯地段 ⑴.隧道区煤层瓦斯属无突出危险,全工区的瓦斯涌出量小于0.5m3/min,为低瓦斯工区。 隧道施工采用"新奥法",超前探测瓦斯,全断面、全封闭复合式衬砌。川类围岩地段采用正台

阶法开挖,锚杆、钢筋网、喷混凝土联合作为初期支护,在轻微大变形地段增加U25型钢钢架支护。W类围岩采用全断面开挖,锚杆、喷钢纤维混凝土联合作为初期支护。瓦斯段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瓦斯隧道施工技术暂行规定》及《煤矿安全规程》进行施工,加强通风,定时检测瓦斯及有害气体含量,确保施工安全。正洞开挖前,可通过水平地质钻机超前钻孔,进行瓦斯含量及浓度的探测。开挖后及时进行初期支护封闭。 ⑵.隧道瓦斯排放 排放瓦斯的途径为:环向软式盲管-纵向波纹管一中心排水管一通风道一排放进入大气。 ⑶.瓦斯地段施工通风: ①采用独立的通风系统,采用混合式通风;当正洞之间横通道连通后,再利用巷道式通风系统。根据需要在各工作面设局扇通风。 ②轴流式通风机采用①1200mn双抗风筒,局扇采用①800mm双抗风筒。 ⑷.瓦斯地段通风管理: ①成立专门的通风管理机构,制定通风管理措施,加强隧道通风,无特殊情况不得停风。 ②设专职瓦斯检查员,对工作面和回风流中的瓦斯浓度及时进行监测,当瓦斯浓度超限时,及时进行处理。 ③施工时,应加强通风,满足瓦斯隧道施工要求,并使空气中的硫化氢浓度不大于0.00066%。 ④开挖工作面风流中和电动机及开关附近20m以内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0.5%,必须停止工作和电机运转,撤出人员并切断电源,进行处理。 ⑥架设风管,要保持平顺,接头严密,破碎风管要及时修补或更换。 ⑦定期测试风量、风速、风压,检查通风系统的供风能力和动力消耗,测试结果应及时反馈,不断改进,完善通风系统。 ⑧瓦斯监测工作: 隧道下伏有煤层施工时,应按《瓦斯隧道施工技术暂行规定》、《煤矿安全规程》及《防治煤

公路隧道围岩不良地质的处理措施

公路隧道围岩不良地质的处理措施 随着高等级公路的普及,在崇山峻岭间,公路隧道的施工越来越多,隧道开挖的难度不断增加,隧道围岩施工不断出现不良地质情况,出现断层、崩塌、涌水等不良地质情况较多,种类繁杂,针对不同的不良地质情况,我们隧道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势必要制定不同的处理对策,笔者结合隧道围岩分类及其开挖稳定状态,对隧道围岩施工中可能出现的不同不良地质情况的处理措施作了总结。 1、隧道围岩分类及其开挖稳定状态情况 众所周知,公路隧道围岩分级将围岩分为六级,给出了各级围岩的主要工程地质特征、结构特征和完整性等指标,并预测了隧道开挖后的稳定状态。见下表。 表1公路隧道围岩分类 2、隧道围岩不良地质情况及其处理对策 结合以上的隧道围岩的认识,对应隧道围岩可能出现的不良地质情况,笔者结合自身施工管理实践,针对其超欠挖、防排水、浅埋、偏压断层、塌方、涌水等不良病害,总结其处理对策如下。 2.1 隧道超欠挖的控制 洞身围岩以IV、V级为主的隧道,围岩裂缝发育,容易坍塌,开挖过程中容易出现超、欠挖,隧道施工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则是“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勤测量、早封闭”,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最大限度地控制和消除隧道在爆破开挖中的超欠挖,尤其在软弱、破碎围岩中。处理对策为: (1)加强对爆破方案的设计,并通过现场爆破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2)加强爆破后的检测,采用红外线断面仪等先进设备进行检测控制。 (3)建立一套有效的奖励处罚制度,落实到班组、个人。 2.2 隧道防排水 由于隧道穿过山体,在围岩裂隙发育的地段,有裂隙水通过,为确保隧道使用的长期性与结构的稳定性,需做好防排水工作。处理对策为: 为避免隧道建成后地下水流失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隧道防水应采取“以防为主,堵、截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对地下水进行综合治理,隧道二次衬砌结构采用全断面封闭结构防水。施工过程中隧道防水采取“以堵为主,堵、排结

不良地质条件下隧道施工方法

不良地质条件下隧道施工方法 1、不良地质条件下隧道施工方法不良地质条件下隧道施工方法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迅猛进展与综合国力的增加,城市的规模也不断的增大,城市人口流量还在增加、再加上机动车辆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交通状况不断恶化。为了改善交通环境,实行了各种措施,其中兴建地下铁道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如最近几年在北京、广州、深圳等城市便兴建了大量的地下铁道。由于在城市中修建地下铁道,其施工方法受到地面建筑物、道路、城市交通、水文地质、环境疼惜、施工机具以及资金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因此各自所接受的施工方法也不尽相同。下面将就城市 2、地下铁道施工方法分别加以介绍。施工方法的选择应依据工程的性质、规模、地质和水文条件、以及地面和地下障碍物、施丁设备、环保和工期要求等因素,经全面的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首选方案。但其缺点也是明显的,如阻断交通时间较长,噪声与震惊等对环境的影响。隧道通过特殊地质地段施工时应留意以下几方面:1.施工前应对设计所供应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进行具体分析了解,深化细致地作施工调查,制订相应的施工方案和措施,备足有关机具及材料,认真编制和实施施工组织设计,使工程到达平安、优质、高效的目的。反之,即便地质并非不良 3、,也会因预备缺乏,施工方法不当或措施不力导致施工事故,延误施工进度。2.特殊地质地段隧道施工时,应以“先治水、短开挖、弱爆破、强支护、早衬砌、勤检查、稳步前进”为指导原则。在选择

和确定施工方案时,应以平安为前提,综合考虑隧道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断面型式、尺寸、埋置深度、施工机械装备、工期和经济的可行性等因素而定。同时应考虑围岩转变时施工方法的适应性及其变更的可能性,以免造成工程失误和增加投资。3.在隧道开挖方式选择上,无论是接受钻爆开挖法、机械开挖法,还是接受人工和机械混合开挖法,应视地质、环境 4、、平安等条件来确定。如用钻爆法施工时,光面爆破和预裂爆破技术,既能使开挖轮廓线符合设计要求,又能削减对围岩的扰动破坏。爆破应严格依据钻爆设计进行施工,如遇地质转变应准时修改完善设计。4.隧道通过自稳时间短的脆弱裂开岩体、浅埋软岩和严峻偏压、岩溶流泥地段、砂层、砂卵石层、断层裂开带以及大面积淋水或涌水地段时,为保证洞体稳定可接受超前锚杆、超前小钢管、管棚、地表预加固地层和围岩预注浆等挂念施工措施,对地层进行预加固、超前支护或止水。5.为了把握施工中围岩和支护的力学动态及稳定程度,以及确定施工工序,保证 5、施工平安,应实施现场监控量测,充分利用监控量测指导施工。对软岩浅埋隧道须进行地表下沉观测,这对准时预报洞体稳定状态,修正施工方案都格外重要。6.穿过未胶结松散地层和寒冷地区的冻胀地层等,施工时应实行相应的措施外,均可接受锚喷支护施工。爆破后如开挖工作面有坍塌可能时,应在去除危石后准时喷射混凝土护面。如围岩自稳性很差,开挖难以成形,可沿设计开挖轮廓线预打设超前锚杆。锚喷支护后仍不能供应足够的支护力量时,应及早装设

隧道工程不良地质情况塌方处理措施

隧道工程不良地质情况塌方处理措施 摘要:隧道工程中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地质条件。地质条件的不同会影响隧道 的设计和施工方式。有些地区可能存在岩层、泥质土和软岩等具有挑战性的地质 形态,这使得设计和施工更加困难。隧道工程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安全。在施工 期间,必须采取各种措施确保工人的安全,同时防止隧道发生塌方或其他意外事故。在运营期间,必须定期检查隧道设施,确保其运行良好。总之,隧道工程是 一项高度专业化的工程,需要各种领域的专家合作才能成功完成。随着技术的不 断更新和改进,隧道工程将会越来越安全、耐用和环保。 关键词:隧道工程;不良地质情况;塌方 1.引言 1.1 隧道工程概述 隧道工程是一种在地下或水下开挖的基础设施工程,通常用于连接两个地点 或越过自然障碍物,例如山脉、河流或城市建筑。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供交通运 输和公共服务。 隧道工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在规划阶段,决定 隧道的位置、长度、深度和直径等。在设计阶段,根据规划确定的参数进行详细 设计并考虑其他方面,如地质条件、环境保护、安全和可持续性等。在施工阶段,采用各种方法(如爆破、钻洞和盾构)进行开挖,并建造衬砌、排水系统和电气 设备等。最后,进行测试和审核后,将隧道投入运营。 2.常见不良地质情况 2.1 地质构造不稳定

地质构造不稳定通常指的是某一地区地质构造发生变化或者出现了不稳定的 情况。这种情况往往会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大的危害,因此对于地质构造不 稳定的定义及危险性我们必须加以重视。 地质构造不稳定通常表现为地震、地裂、滑坡、泥石流等。这些自然灾害往 往发生在地球的地壳运动频繁的地区。地壳运动的频繁发生,容易使地壳内部的 构造发生变化,从而造成地质构造不稳定。 地震是地质构造不稳定的主要表现之一。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一旦发生地震,就意味着地质构造发生了变化。地震的危险性很大,一旦发生地震,很容易造成建筑物的倒塌,大量的人员伤亡。 地裂是地质构造不稳定的另一种表现。地裂是指由于地壳运动发生了裂缝或 者断层,从而导致地表上出现明显的裂缝或者断层的现象。地裂的危险性很大, 一旦发生地裂,很容易造成地表上的建筑物、道路、铁路等设施的破坏,同时还 会带来很大的人员伤亡。 滑坡和泥石流是地质构造不稳定的另外两种表现。滑坡是指地表上的岩土等 材料因为受到不稳定的地质构造影响,发生滑动或者流动的现象。泥石流是指因 为某些原因,如降雨或者山体的破裂,导致沟壑中的泥土、石头等物质向下流动 的现象。 2.2 岩溶地质 岩溶地质是指在石灰岩、大理岩、石膏岩等可溶性岩石中形成的地貌地貌和 地下空洞。在隧道工程中,遇到岩溶地质会导致地下水渗透量大、地层变形大、 地下空洞多等问题,增加施工难度和危险性。岩溶地质的危险性主要表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 地质灾害:岩溶地区地下河流、封闭陷窝、地下洞穴等地质现象引发的地面 塌陷、地裂缝、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

隧道的地质超前预报方法与不良地质施工措施

隧道的地质超前预报方法与不良地质施工措施 我们在隧道的施工过程中会遇到各种不良地质,为避免盲目性,使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更科学合理, 开展地质超前预报十分必要。地质超前预报对不良地质能做到早发现,早预防,从而采取恰当的处理措施,减少和化解不良地质给施工带来的不利影响。 1地质超前预报方法 1.1超前导坑法 长隧道和特长隧道大都设有平行导坑。平导一般与线路平行,距线路20m~30m 不等。施工过程中利用平导先行的优势,认真收集和积累地质资料,并根据平导开挖过程中揭示的地质资料指导正洞施工,从而使正洞的施工方案和技术手段都建立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平导开挖断面小,即使出现不良地质也容易处理,对施工影响不大。因此,超前导坑法在长隧道和特长隧道施工中被广泛采用。1。2 超前水平钻探法 采用隧道专用钻机进行超前水平钻探,来探明开挖前方的地质情况。超前水平钻探其实并非完全“水平”,带有一定的角度.与地震波反射法、地质雷达探测法相比,超前水平钻探法具有更直观、更准确的特点。超前水平钻探法虽是“一孔之见”,却能起到“管中窥豹”的作用。超前水平钻探法主要用于探测煤层、瓦斯、断层、溶腔、突水、涌泥等不良地质。超前水平钻探法探测的距离长,探明的不良地质距工作面较远,便于提前调整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 1.3 超长炮孔钻探法 超长炮孔钻探法指的是在掘进过程中,每次打眼都用5m钻杆在隧道拱部和底部各钻两个探测孔,放炮则控制在3m以内,使工作面始终保持距不良地质2m 以上的安全距离。当钻孔出现不良地质征兆时,可以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采用超长炮孔钻探法,避免了钻机的频繁移动,可以不中断隧道的正常掘进,简便易行、事半功倍。超长探孔还可兼做炮眼,节约成本,提高功效。

隧道不良地质灾害的处理预案

隧道不良地质灾害的处理预案 一、隧道坍方冒顶处理预案 在隧道的施工中,虽然采取各种措施预防坍方冒顶,但由于种种原因,此类事件还是防不胜防,难以杜绝。一旦发生隧道的坍方冒顶,我们将采取以下处理方案: ㈠、应急措施 1、现场施工人员马上撤离到安全地带,工班长负责清点人数,并将状况马上报告项目部调度。 2、机械设备有条件转移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由领工员指挥快速转移到安全地带。 3、待坍方处于相对稳定时,由电工检查线路,恢复该地段安全应急照明,确保用电安全。 4、如有水涌出时,应依据水量的大小,马上组织人员进行应急处理,原则是:堵、排、引结合。待施工方案确定后进行根治。 5、项目部通知工程部(或办公室)采取摄影、录像等方式记录坍方状况。同时,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会同现场监理、设计院协作组共同会勘,分析、确定坍方的性质、规模及其后果,并依据初步推断结果按下列分级程序处理: 如为C级(小型坍方):依据现场会勘结论及施工方案、措施,直接由项目部组织实施。

如为B级(中型坍方):项目部应马上通知局指参与现场会勘,分析发展趋势,制定施工方案、措施,由项目部马上支配实施。应急预案处于预警状态。 如为A级(大型坍方):项目部应马上通知局指启动应急预案,同时 ㈡、隧道塌方的整治 1、隧道发生塌方,应准时快速处理,不得随便拖延时间。处理前,必需认真观看塌方的范围、外形、数量大小及坍体的地质状况、地下水的分布、活动状况等,分析塌方发生的原因,研究制定处理方案。 2、隧道塌方应依据发生的部位、规模及地质条件、采取“治塌先治水、治塌先加强”的原则,采取喷锚支护、注浆、管棚、加强二次衬砌、设置护拱等技术措施,不失时机、不留隐患地进行处理。 3、清理塌方前,应采取下列技术措施,加强防排水工作: 1)、地表沉陷和裂缝,应采用注浆填充和加固,或采用不透水土壤夯填紧密,开挖截水坑,防止地表水下渗进入塌体; 2)、通顶陷穴口的地表四周应挖沟排水,搭设防雨棚遮盖穴顶‘洞内衬砌通过塌方后,陷区应准时回填,回填应高出原地面,并用黏土或浆砌片石封闭穴口,做好排水: 3)、塌体内有地下水活动时,采用管、槽引至排水沟排出,无法进行引排时可采用注浆堵水。 4、隧道洞口坍方应按下列要求处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