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物形象答案

人物形象答案

人物形象答案
人物形象答案

小说人物形象·参考答案

一、

4.B

5.①文人的气质:喜欢丁香花,情趣不俗;时常深情,甜蜜地回忆战斗生活,文雅浪漫;用大义与真情感化青年,智慧过人;

②军人的冷峻:遭严剂拷打而不屈服,意志坚定;笑对即将到来的死亡,从容淡定;充满母爱又不忘大义,理智沉稳。

6.

①既能表现当代人对赵一曼女士的尊敬之情,又能表现赵一曼精神的当下意义,使主题内蕴更深刻;

②可以拉开时间距离,更加全面地认识英雄,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

③灵活使用文献档案,与小说叙述相互印证,使艺术描写更真实。

二、

(1)命题透析:此题考查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答案EC。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D给1分,答A、B不得分。注意回答三项或者三项以上不给分。

思路点拨:A项,“‘约好……会面’,是对地下斗争题材影视作品的模仿”错,因为双方不认识,就一个普通的见面地点的约定,不是模仿地下斗争题材影视作品。B项,“因为‘我’不仅热心帮助朋友,也有打官司的经验”错,小说中并未提及“我”有打官司的经验。D项,“王有福担心的‘投案自首;之事是经常发生的”不准确。

(2)

①讲述故事:小说故事是由“我”叙述出来的,真实可信。

②推动情节:“我”是事件的参与者,由于“我”的提议,情节得以发展变化。

③衬托人物:小说主人公王有福的性格,由于“我”的存在而更加鲜明。

思路点拨:(次要)人物(“我”)的作用,是小说阅读题比较典型的题目,本题重点思考“我”与主要人物、与情节发展、与结构(叙述角度)等角度思考即可得到答案。答题时注意先观点后阐释。

技巧点拨:次要人物的作用,一般可以从人物与小说结构、叙述角度、人物与情节的关系人物与主要人物的关系、人物与环境、人物与主题的关系等角度思考。

(3)

答案:①性情谦卑,甚至有点窝囊:见了晚辈也弯腰鞠躬,说话谦和;

②胆小怕事,有些狡黠:撞了玻璃偷偷溜走,别人问起也不敢承认;

③有点固执,但不失本分善良:怀疑酒店诚意,承认自己责任,不愿借机发财。

思路点拨:考查概括分析人物性格特点,是小说阅读题最典型的题目。一般可以从如下角度思考:从小说中对人物的直接介绍、描写和人物相关情节、人物上去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然后对人物性格特点分类逐一简要分析,注意先观点后阐释。

技巧点拨:人物特点分类,如:(1)B个性性格——如胆小怕事、狡黠。(2)人生态度——性情谦卑。(3)待人接物——如本分善良。(4)成长事业——如固执等。答案课根据需要适当归类。

(4)

答案:观点一:认同王有福的态度。①王有福受伤与酒店管理有关,但他是有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应负一定责任;

②王有福害怕赔偿溜走,逃避责任在先,索赔的理由不够正当充分;③王有福害怕被骗而拒绝索赔,在当时情况下,未尝不是理性的选择。

观点二:认同“我”的态度。①酒店失误导致王有福受伤,要求赔偿正当合理;②王有福放弃赔偿是担心被骗,说明他缺乏法律意识,更应进行法律启蒙;③王有福式的宽容是对不良行为的纵容,有害无益。

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5分,答出三点给8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

思路点拨:探究题,涉及到对文本主题的深入理解与挖掘,尤其是文本内的探究更是如此。一般应该先鲜明地表态——明确观点,然后在文中找到依据进行深入说理,要注意结合文本。

三、

(1)【解析】选BD。本题考查内容分析和概括能力。要在整体把握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归纳。A项“情节曲折、紧张”不准确。C项“一把手巾擦了至少有一刻钟,是因为马裤先生作为一名知识分子,比较讲究卫生”不正确,“一把手巾擦了至少有一刻钟”是因为马裤先生自私自利、毫无社会公德心。E项“马裤先生看起来不合常理的言行,就是通过‘我’的言行反衬出来的”不正确,马裤先生看起来不合常理的言行,是通过马裤先生自己的语言、动作和细节表现出来的,“我”的一些反应只是从侧面来衬托出马裤先生的令人生厌。

(2)【解题指南】注意题干中的几个关键词:开头、描写……衣着言行、意图。作用分析题答题的一般思路:①内容上,描写了马裤先生是一个……的人;②结构上,为下文……,引出……,与结尾……;③表达效果、表现主旨上,更让读者……。

【解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要学会从文中筛选出相关信息,然后进行分析、鉴赏。如马裤先生一出场的一身行头:上身穿青缎子洋服,下身马裤,足蹬青绒快靴。其打扮可谓不伦不类,滑稽可笑。戴平光眼镜,胸袋插着小楷羊毫。一派绅士风度,外表斯文懂理,说话和气。接下来作者写了马裤先生夸张、生动、传神的喊叫。“连火车好似都震得直动”“火车确是哗啦了半天”“背后打了个霹雳”“站台上送客的跑过一群来,以为车上失了火,要不然便是出了人命”,以及“挖鼻孔”“击打靴底”、睡觉的呼声、照顾车顶向上吐痰等令人作呕的细节描写,极力写出了马裤先生文质彬彬的外表包裹下的一个在公共场所肆无忌惮、自私自利、毫无社会公德意识的小市民的丑恶形象。

答案:①勾画一个衣着言行与众不同、令人发笑的人物形象;②为后文即将发生的幽默、可笑的故事作铺垫;③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解题指南】分析人物形象主要是“听其言、观其行”,并结合文本的侧面描写。比如本文对马裤先生的夸张的语言描写、动作细节描写和“我”的感受的侧面描写。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听人物的语言→观人物的行动→析侧面描写→体现人物的什么性格(心态、品德等)。

【解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抓住文章对马裤先生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细节描写来分析其性格特点。比如他一上火车就叫“茶房”,茶房说等一下给他送来,他就像没听见一样不停地叫“茶房”,而且都只是计较一点小事,什么拿毯子啦,拿枕头啦,叫声很响,好像要让车厢晃动。茶房都被惹烦了,眉毛拧成一团,快掉下来了。马裤先生还要占便宜,他带了八件行李,付了很多行李费。看别人没拿行李,还想不打行李票,这样就不用付钱了。他一点都不尊重别人,他爬到上铺在别人头顶上脱靴子,并且击打靴子底上的土,以及挖鼻孔、睡觉的呼声、照顾车顶向上吐痰等。

答案:①颐指气使,目中无人,缺乏公德;②斤斤计较,爱占小便宜,自私自利;③不讲卫生,不顾他人感受,趣味低下。

(4)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探究能力。要从文中“我”的表现和心理等内容以及文章主旨去挖掘。这篇小说叙事全由“我”这个角色负责,整个叙事文本的阅读效果也由“我”制造出来。要抓住“我”个人的感受和看法以及个性化的语言和感叹号之类的标点符号去探究。

答案:观点一:同意,“我”也有人性弱点。①“我”对马裤先生的不当言行不加制止,听之任之;②“我”对马裤先生的讽刺过于夸张,且语言近于刻薄;③“我”对自己缺乏反思精神。

观点二:不同意,“我”没有人性弱点。①“我”是作者思想的体现者,不是性格人物;②“我”在事件中言行很少,性格特征不明显;③“我”在小说中主要起连缀情节的作用。

阅读人物形象分析方法

阅读人物形象分析方法

中考阅读:辨析多种表达方式,分析人物形象 (一)表达方式:常见的表达方式共有五种: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方式,而描写、议论、抒情、说明起辅助作用。 1叙述是一般的交代,把人物的概貌、事件的过程、场景的全貌条理清楚地陈述出来; 2描写是对人物、事件、环境作绘声绘色、细致入微地刻画,使之形象生动,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常用的描写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等人物描写,也有环境描写,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描写也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之分; 3议论是作者对所写人物、事件的认识、评价。 4抒情是作者对人物、事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包括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直接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和寄情于人、事、物,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作者的思想感情。5记叙文中有时也用说明但很少,常用来说明某种事物状态、性质、功能等特征。 以上表达方式各有特点,但在记叙文中,它们又往往是综合使用、互相渗透、融为一体,在文章中各自起着自己独有的作用。叙述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起决定作用;描写起渲染气氛、塑造形象、增添文采的作用。议论在记叙文中往往起到锦上添花、画龙点睛提示主题的作用;段与段之间的议论也能起到承上启下的妙用。抒情可以使文章感情表达更加充分,更能感染读者,引起读者共鸣。1.指出下列各句所用表达方式。 (1)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 (2)南阳为古宛县,位于河南省南部,因其地理形势及所处位置,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 (3)炽烈的炮火映红了江面和天空。接着,从各

小说阅读之人物形象

小说阅读之人物形象 【题型归纳】 1、分析人物心理、揣摩人物情感 2、概括人物形象 3、分析人物形象 4、分析探究人物某一行动的原因或者某一行动的内涵 5、品析人物的作用或者探究人物的地位 【规律解析】 (一)、第一类试题——人物心理情感 1出题方式:文中的画线部分分别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2方法思路:步骤:先整体把握主题及人物(这是理解细节的基础);然后抓住句子的关键性描写,结合具体语境进行揣摩解答;切入点:找关键性描写,在文一般体现为,语言、神态、动作、细节、心理活动等描写。 3答题范式:比较简单,对应题干中的具体问法即可。一般为:本句划线或加点文字(用XX手法、生动地或充分地等)表现了(或刻画了)等某某心理。 4典型题目:(2010广东)文中的画线部分分别现了丈夫怎样的心理?(5分) 面包 沃尔夫冈·博歇尔特 她突然醒来。两点半。她寻思,为什么会突然醒了。哦,原来是这样!厨房里有人碰了一下椅子。她仔细地听着厨房里的声音。寂静无声。太安静了,她用手摸了一下身边的床,发现是空的。这就是为什么如此特别安静的原因了——没有他的呼吸声。她起床,摸索着经过漆黑的房间来到厨房。在厨房两人相遇了。表针指着两点半。她看到橱柜边上有个白的东西。她打开灯。两人各穿衬衣相对而立。深夜。两点半。在厨房里。 在厨房餐桌上是一个盛面包的盘子。她知道,他切过了面包。小刀还放在盘子旁边。桌布上留下了面包屑。每晚他们就寝时,她总把桌布弄干净的。每天晚上如此。然而现在桌布上有面包屑,而且小刀还在那里。她感到地上的凉气慢慢地传到她身上。她转过头来不再看盘子了。 ①“我还以为这里出什么事了。”他说,并环视一下厨房四周。 “我也听到了什么。”她回答,这时她发现,他夜晚穿着衬衣看起来这是老了。跟他年龄一样老了,六十三岁。白天他看起来还年轻些。他看起来已经老了,他在想,穿着衬衣的她看起来相当老了。不过也许是头发的原因。夜里女人显老总是表现在头发上。头发使人一下变老了。 “你应该穿上鞋子的。这样光着脚在冷地上你会着凉的。” 她没有注视他,因为她不愿意忍受他在撒谎。他们结婚三十九年之后他现在撒谎了。 ②“我原以为这里有什么事。”他又说了一遍,又推动了自制,把视线从一个角落移到另一个角落。 “我也听到了什么。于是我想,这里出了什么事了。” “我也听见了。不过,大概什么事也没有。” 她从桌上拿起盘子,并用手指弹去桌布上的面包屑。

记叙文阅读——分析人物形象

第五讲记叙文阅读——分析人物形象 【课外知识积累】 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全名《忠义水浒传》,简称《水浒》,作者施耐庵,是中国第一步章回体小说,它以描写农民战争为主要题材,通过一系列官逼民反的生动故事,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暴露了统治阶级残暴和腐朽,歌颂了受压迫人民的反抗精神。书中共塑造了108名英雄人物的形象,其中天罡星36人,地煞星72人。 一、知识点概括。 1、《水浒传》中冒充李逵拦路打劫,后被李逵一刀打翻在地的人是李鬼。 2、《水浒传》中从最初占据水泊梁山到梁山好汉聚齐一百零八位直至被朝廷招安,梁山寨主先后共有三位,他们是王伦(白衣秀士)、晁盖(天王)、宋江(呼保义、及时雨)。 3、《水浒传》中坚决反对招安的将领有李逵(黑旋风)和武松(行者),主张招安的将领有宋江和吴用(智多星)。 4、“耗国因家木,刀兵点水工。纵横三十六,播乱在江东”,这首童谣唱的是宋江。 5、武松在血溅鸳鸯楼,杀死西门庆等人后,在墙上写下了哪八个字:杀人者,打虎武松也。 6、征讨方腊后,曾身穿龙袍乱闯的人是阮小七。 7、梁山泊义士在最后一次战斗中,痛失一只手臂的人是(武松). 8、梁山泊中最后排名的前七位是:宋江(呼保义)卢俊义(玉麒麟)吴用(智多星)公孙胜(入云龙)关胜(大刀)林冲(豹子头)呼延灼(双鞭) 9、“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这是宋江在浔阳楼写的反诗。 10、我们所熟知的打虎英雄是《水浒传》中的武松,他在该书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手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在快活林里醉打蒋门神。 11、鲁智深绰号花和尚,他在渭州三拳打死镇关西,在相国寺倒拔垂杨柳,在野猪林救林冲。 二、写出与下列情节相关的主要人物. 1、大闯五台山——鲁智深 2、误入白虎堂——林冲 3、风雪山神庙——林冲 4、大闯野猪林——鲁智深 5、醉打蒋门神——武松 6、怒杀阎婆惜——宋江 7、大闹清风寨——花荣 8、斗浪里白条——李逵 9、探穴救柴进——李逵 10、浔阳楼题反诗——宋江 11、血溅鸳鸯楼——武松 三、补全回目 1、史大郎夜走华阴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2、赵员外重修文殊院,(鲁智深)闹五台山 3、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4、梁山泊(林冲)落草,汴京城(杨志)卖刀 5、(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 6、(假李逵)剪径劫单人,(黑旋风)沂岭杀四虎 7、(入云龙)斗法破高廉,(黑旋风)探穴救柴进 8、(徐宁)教使钩镰枪,(宋江)大破连环马 9、(宋公明)夜打曾头市, (卢俊义)活捉史文恭 10、(鲁智深)浙江坐化,(宋公明)衣锦还乡 11、(宋公明)神聚蓼儿洼, (徽宗帝)梦游梁山泊 12、放冷箭(燕青)救主,劫法场(石秀)跳楼 四、简答。 1、梁山一百单八将中第一个出场的是谁?他的绰号是什么? 答:史进,九纹龙。 2、《水浒传》中三位女将是谁?她们的的绰号是什么? 答:①扈三娘(一丈青);②孙二娘(母夜叉);③顾大嫂(母大虫)。 3、“智扑擎天柱”中英雄好汉是谁?他的绰号是什么? 答:燕青(浪子)。 4、请写出《水浒传》中,身怀绝技的人物名字及绰号,简单说出其擅长的绝技. ①时迁,鼓上蚤,擅偷

人物传记文言文教师授课

文言文人物传记特点 一、定义:传记以写人为中心,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行和典型事例来塑造人物形象。 二、分类:自传、评传、回忆录 三、人物传记阅读材料的特点 1. 所选材料以人物传记为主,辅之以与官职、法律有关的内容。 2. 所选文章的内容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一般肯定赞扬所记人物,弘扬正义,贬斥邪恶。 3. 所选的材料篇幅较短,400字左右,文后有一定量的注释。注释往往给阅读提供一定的信息,有时是重要的信息。 4. 涉及到的实词和虚词及考题中的例句越来越贴近教材。 四、阅读人物传记必须明确的问题: 1. 文章写的是什么人?(一个主要的人物及其他次要人物,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2. 做了什么事?(一般是用叙事来表现这个人物的,有时候写了几件事。) 3. 这个人怎么样?(是好人,还是坏人?一般是好人,主要看作者是怎样评价的。) 4. 是思路层次,文章是沿着什么思路展开的,是总分式、并列式、还是层进式,是顺叙还是倒叙,有没有插叙;分为哪几个层次,每层的大致意思是什么,等等。 5. 是写作技巧和语言特点,这两项内容虽然现在的高考命题很少涉及(今年的湖北卷14题已经涉及),但对它们有个粗略了解,可以帮助理解文本内容。 五、掌握人物传记类文言文常见词语(见附表) 六、感知步骤 文言文人物传记一般性的阅读欣赏,当然是从文章入手,从篇名开始。但应试的情况有所不同。就目前的文言文阅读命题来看,选择题往往有四道,其中第四道题是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这道题一般只有一项错误,而且错误点很小,这就为我们整体感知提供了新的途径。因此,就应试性文言文人传记阅读的整体感知而言, 第一种步骤是,认真通读原文,结合第四道题,对全文进行整体把握。 第二种步骤是,先阅读第四道题,再回头阅读文言文材料,进而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文言文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实施这种步骤可能效果更好。 七、感知方法 1. 通读。对于阅读材料,要从头到尾,慢慢读完。速度不能太快,太快了不能理解词句,也不能把握内容;速度也不能太慢,字斟句酌既没有必要,考试时间也不允许。词句意思和所写内容能够大致理解就可以了。通读要完整,如果有文章出处和疑难注释,也要一并读完。

阅读人物形象分析方法

中考阅读:辨析多种表达方式,分析人物形象 (一)表达方式:常见的表达方式共有五种: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方式,而描写、议论、抒情、说明起辅助作用。 1叙述是一般的交代,把人物的概貌、事件的过程、场景的全貌条理清楚地陈述出来; 2描写是对人物、事件、环境作绘声绘色、细致入微地刻画,使之形象生动,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常用的描写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等人物描写,也有环境描写,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描写也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之分; 3议论是作者对所写人物、事件的认识、评价。 4抒情是作者对人物、事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包括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直接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和寄情于人、事、物,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作者的思想感情。 5记叙文中有时也用说明但很少,常用来说明某种事物状态、性质、功能等特征。 以上表达方式各有特点,但在记叙文中,它们又往往是综合使用、互相渗透、融为一体,在文章中各自起着自己独有的作用。叙述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起决定作用;描写起渲染气氛、塑造形象、增添文采的作用。议论在记叙文中往往起到锦上添花、画龙点睛提示主题的作用;段与段之间的议论也能起到承上启下的妙用。抒情可以使文章感情表达更加充分,更能感染读者,引起读者共鸣。 1.指出下列各句所用表达方式。 (1)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 (2)南阳为古宛县,位于河南省南部,因其地理形势及所处位置,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 (3)炽烈的炮火映红了江面和天空。接着,从各个港口涌出了无数只大小船只。它们立即散布江面,像箭似的向南飞驶而去。() (4)两岸都是悬崖峭壁,累累垂垂的石乳一直浸到江水里去,像莲花,像海棠叶儿,像一挂一挂的葡萄,也像仙人骑鹤,乐手吹箫……() (5)这时渔翁站起身伸出竹篙,挑上鱼鹰,一捏它的长脖子,那鱼便被吐进竹篓里去。()(6)为什么要改名呢?就让这极美的江山,永久刻下千百年来我们人民艰难苦恨的生活记录吧,这是值得深思的。() 2.下列这段文字中,有叙述,也有议论,请指出哪些句子属于叙述,哪些句子属于议论。 ①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理论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②有一天王阳明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③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④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 ⑤这位先生明明是探察外界却误认为探讨自己。 属于议论:__________________ 属于记叙:__________________ (二)怎样分析人物的形象呢? 一、从品析人物的正面描写,尤其是细节描写入手。 人物描写包括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其中,外貌描写不仅能勾画出人物的外部面貌、衣着打扮,也能以“形”传“神”,反映人物的身份地位、生活处境、生活习惯和精神追求;人物的言行最能体现人物鲜明的性格,而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描写更能揭示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和多维的性格;人物的心理描写能真实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有助于揭示人物的性格;神态是人物内心变化的面部表现,把握神态描写便于理解人物思想情感的变化。总之,人物描写能显示人物的身份、处境、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分析人物形象必须结合人物描写进行,尤其要善于捕捉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中的关键词句进行。 人物描写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揭示文章主题. 例如:朱志清的<背影>一文中,通过写父亲带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走路蹒跚,为远 行的儿子爬铁道买橘子,表现出父亲在连遭遇不幸的情况下,还时时牵挂着儿子,更表现出父爱之深沉. 二、从分析侧面描写的作用入手。 侧面描写又称间接描写,主要是通过对与特定人物相关的其他人、事、物、景的描写,来烘托、渲染特定人物形象,间接表现特定人物的思想、精神面貌和心理、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例如,记叙文常通过描述旁观者的述评、态度和反应来衬托主人公的形象,也常用自然环境描写来以景衬情、暗示人物命运。 三、结合对比、抑扬结合等写作手法来分析。 不同人物形象的对比,人物自身不同言行、境遇的对比,多人对同一事物的不同态度对比等,都能有力地揭示人物性格。如一篇《最美的善举》的记叙文就运用了对比和欲扬先抑的写法,生动刻画了“络腮胡子”看似外表粗俗、大大咧咧,实则细心善良、扶危济困的形象。 四、结合具体事例,按人物成长的不同阶段来分析。 写人离不开记事,人物形象因事迹而丰满。另外,分析人物形象还要有动态的眼光。年龄、生活状况、命运际遇的变化都会影响到人物人生观或价值观的改变,进一步影响到人物的思想情感、道德品质、性格特征的变化,所以分析这样的人物形象要依阶段进行。

八年级现代文阅读 人物形象分析

八年级现代文阅读人物形象分析 一、课前导入 (一)xx考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0分)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2分) A.震悚(shǒng)荒谬(miào)溃退(guì)锐不可当(dǎng) B.要塞(sāi)瞥见(piē)惊骇(gài)歼灭(qiān) C.俨然(yān)幽咽(yàn)诘问(jí)差使(chà) D.阡陌(qiān)举箸(zhù)寒噤(jìn)仄歪(zè)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阻遏创疤鸿蠕穷愁撩倒 B.烦躁狼籍蹒栅缭绕不绝 C.琐屑皇急杀戮臭名昭著 D.簌簌颓唐案牍黄发垂髫 3.下列的字或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2分) A.业已:已经震悚: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 B.阡陌:田间小路。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C.丝竹:丝线和竹子。烽火:柴火 D.逾:越过。幽咽: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同学们以敬佩的眼光倾听着这位老红军作的报告。 B.考试能否取得好成绩,取决于平时是否努力。 C.中学生是学习的重要阶段。

D.我们要注意改正并找出作文中的错别字。5.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群众智慧无穷无尽,一个人的才能只不过是沧海一粟,根本不值得一提。 B.他患有严重的胃病,不仅不能饮美酒,面对佳肴也只能浅尝辄止。 C.昨天,看完火箭队和湖人队的精彩比赛,几个球迷津津乐道地谈论着姚明的突出表现。 D.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连续爆炸,造成含有大量放射性污水泄漏,令人头晕目眩 二、知识点讲解 人物形象分析: (一).从分析人物的直接描写入手。 人物直接描写(也叫正面描写),就是通过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等,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反映作品的主题。 1、肖像描写(也叫外貌描写) 它的作用不只在于勾画出这个人物的外部特征,而是为了以“形”来传“神”,因此分析人物外貌可以揭示人物性格特征。 例如《故乡》中对闰土的描写:“十一二岁,紫色圆脸,项带银圈,有一双红活圆实的手,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刺去……”这是一个活泼、勇敢、英俊的少年。 而中年闰土却变成:“身材增加了一倍,脸色灰黄,很深的皱纹,眼睛周围肿得通红,头戴破毡帽,身上只有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缩着,手提一个纸包和一只长烟管,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这是一个饱经忧患,受尽劳累、饥寒交迫、麻木迟钝而又自卑的人了。

课外古文人物品质、性格特征

正面人物: 1、君主——宽容豁达、胸怀宽广,沉稳机智、明察秋毫,善于纳谏、从善如流,任人唯贤、知人善任,体恤百姓。 事例: 信守承诺(约不可失八四魏文侯)、 宽容豁达(秦穆公亡马六二秦穆公)、 胸怀宽广、知人善任、从容、沉稳、机智敏锐(多多益善五七刘邦), 体恤百姓(出裘发粟五三景公), 聪明、明察秋毫(孙亮辨奸六七三国时代吴国国君孙亮), 善于纳谏(燕策中的赵惠王) 2、大臣(为官、为臣)——忠于职守、忠贞不屈,严肃认真、办事勤勉,机智、勤俭、英勇,审时度势、知己知彼,为官清廉、公正,有忧患意识,举贤荐能、直言进谏。 事例: 公私分明(一行和尚)、 忠君爱民(范仲淹)、 发奋努力、勤奋刻苦(苏秦刺骨中的苏秦), 忠贞不屈、高风亮节(苏武牧羊中的苏武), 直言进谏(出裘发粟中的晏子), 机智、善战、勇敢、屡建奇功将军(飞将军中的李广), 忠贞、信守承诺(刘备托孤中的诸葛亮), 聪明机智、乐于助人、富有爱心、理解宽容(曹冲就库吏中的曹冲), 忠于职守(孙亮辨奸中的中蔵吏), 为官清廉、保持清贫(赐绢为粮中的胡质), 清廉、关心百姓(合浦还珠中的孟尝), 严肃认真、办事勤勉、节俭(陶公性俭厉中的陶公), 公正严明机智(二人并走中的融), 恬淡静穆、胸怀大志、蔑视权贵,不与世俗同流(陶渊明), 勇武过人、发奋读书、勤奋(傅永发奋读书), 战功显赫、有忧患意识的人(李存审授镞中的李存审), 善于观察(正午牡丹中的丞相), 节俭、不浪费、坚持原则(王安石待客中的王安石), 勤俭、英勇、教育子女严格(与四弟书中的曾国藩), 审时度势、知己知彼(制胜之道中的将领应具备的特点), 善于进言(燕策中的苏代), 实事求是、荐人为贤、正直(宋濂具实以对), 推举贤能(苟变食人二鸡子中的子思) 3、有特殊技能、才能或有德行的人——聪明、勤奋、好学,技艺高超,正直、有远见,善于观察,不慕权贵(淡泊名利)、扶困济贫,志向远大、重节操、品格高尚,心地宽厚、心忧天下,爱好自然。

阅读理解技巧之分析人物形象

阅读理解答题技巧之分析人物形象 一、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 1.从人物的正面描写入手 所谓正面描写即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肖像、心理、神态等,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反映作品的主题。 1.1行动描写和语言描写 人物行动最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也体现着人物的心理,体现人物的思想性格或品质。 记叙文阅读中,大多依据人物的事件来分析人物性格及品质。所以,在概括人物形象时,大家要紧紧抓住事件,从中体会表现了人物的哪些性格及品质。 1.2肖像描写(也叫外貌描写) 它的作用不只在于勾画出这个人物的外部特征,而是为了以“形”来传“神”,因此分析人物外貌可以揭示人物性格特征。 注意区分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前者刻画人的长相和衣着等,是一种先天的和经常性的状态;后者是指某一具体情境下人物的神情状态。 1.3心理描写 分析人物的心理描写,能很好的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思想活动描写,它往往和外貌、语言、行动交叉在一起。有时描写了人物的外貌、行动、语言,同时也反映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2.从人物的侧面描写(间接描写)入手 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如用有关人物的对话,心理活动,事件叙述等烘托所要描写的主耍人物的性格特征。 3.从人物的细节描写入手 所谓细节描写是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服饰、神情变化以及事物、场面、环境的细微处进行具体描写。 分析细节描写,首先要注意细节的真实性,要经得起推敲;其次看是否具有典型意义,看其是否经过精心选择,巧妙安排。 4.从对比、抑扬结合等写作手法入手 不同人物形象的対比,人物自身不同言行、境遇的对比,多人对同一事物的不同态度对比等,都能有力地揭示人物性格。 二、做题步骤和思路 1.人物形象分析一般可按以下四步进行步骤一:找出描写或评价人物的语 句。步骤二:概括文章人物形象特点。 步骤三:品味相关语句的艺术手法(修辞或表现手法或表达方式)及作

初中阅读理解人物形象赏析专题

初中阅读理解人物形象赏析专题 一、人物形象: 刻画人物形象是记叙文的主要目的之一,所以分析人物形象,概括人物性格特征就成为记叙文阅读最重要的考核点之一。 人物形象分析,主要是通过分析人物的言行、事迹,获得对人物的身份、性格特征、思想倾向、道德品质等方面的准确认识。 二、刻画人物形象的常见手法: (一)正面描写——直接描写: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肖像、心理、细节等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二)侧面描写——间接描写: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的描写主人公,从登场人物的口中、眼中或感受中写出未登场人物的性格。 三、怎样分析人物的形象: 步骤一:画出描写或评价人物的语句。 步骤二:概括文章人物形象特点。 步骤三:品味相关语句的艺术手法(修辞或表现手法或表达方式)及作用,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概括。 步骤四:表述出来。 专题训练一】 滴水之恩 紫红色的天空渐渐变得暗黑。我握着桑木棍,孤单地走在山路上。 我是搭赶集的车来到这个地方的,去寻找据说矗立在附近田野中的古塔。当我在陌生的乡间找到青麦田里残存的白色古塔,再回到先前下车的小街时,集市早已散了。 街角凉粉摊前头裹苗帕的老妇人的回答叫我失望:“公交车下午一点以后就

没有了,要是你早些到,还可以搭摆摊的货车。” 这会儿,什么车也没有了。 “在那里住一晚,明早再搭车走嘛。”老妇人指指对面一家写着“迎宾旅馆”的木楼对我说。 但我无论如何也得赶回去,明早还有事呢。 走三十多里路是没有问题的,只是我根本不认得返回的路。 老妇人指点我沿这条路一直朝东走,别走岔路就可以走回去了。“小心哟,这个季节山里有蛇。”她顺手砍下一截桑木枝递给我。 雷声从远处沉沉地压过来,闪电把天边的乌云撕开一道耀眼的裂缝。 我一边走一边看有没有经过的车可搭。一辆卡车嘶吼着爬上山坡,我拼命挥手,车从我身边呼地开了过去。 山下沟坳里,几户人家的窗格透出昏黄的灯光来。雷声越滚越近,大雨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瓢泼而下。我只得加紧步子,同时担心蛇会突然从路边草丛中钻出。 终于又有一辆小拖车开过来,这次被我拦下了。没想到,司机竟会是那个人。 去年夏天在马山,有一天将散集时,我在街上闲逛,看见了他。 当时,他衣衫不整地斜靠在土墙根下,胡须很长,头发蓬乱,一副潦倒落魄的样子。他的面前并没有放乞讨钱币的碗,但我确信,他一定是又渴又饿了。 几步之外有个茶水摊,我去买了一杯水一块糕递给他。他无神的眼睛并没有因我的热心而闪亮,他甚至不抬眼看一看便自顾自吞食起来。“快散集了,要去哪里,你也该去了。”我随口劝了他一句,便走开了。 几个月过去了,虽然眼前这个人整洁而精神,但我还是认出了他。 “去马山吗?”我焦灼地问。 “去马山?”他迟疑了一会儿,让我上了车。 小拖车颠簸着,他燃着的烟头,红红的亮点忽明忽暗。 “你是马山人?”他问。 “不是,我在那儿见习。” 他有点失望:“我倒曾遇到过一个马山人呢,那真是个好人。” “你去过马山?”

阅读理解之人物形象分析

九年级语文 导 学 案

学生: 记叙文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学习目标】 1、掌握中考记叙文阅读人物形象分析方法 2、熟悉中考记叙文阅读人物形象题的答题模式。 【中考人物形象分析常见题型】 1.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2.结合具体人物描写分析形象。 【题型一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试题回顾方法探究 第一步审清题干 (胡适《我的母亲》)试题: 我的母亲是怎样一个人

请结合文中第⑦段具体事例简要分析。(写出两个方面即可) (4分) 概括人物形象+ 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品质特点1 (1分)+ 具体依据1(1分) 品质特点2 (1分)+ 具体依据 2(1分) 第二步梳理情节 抓住关键词句注意情节转换 ⑦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地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第三步具体概括 【注意】多侧面忌笼统 ⑦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地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第四步标清序号

①严厉:晚上人静后母亲重重地责罚、教育我。 ②疼爱儿子:母亲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方法总结 答题思路:审清题干梳理情节具体概括标清序号 表述形式:品质特点1 (1分)+ 具体依据1(1分)品质特点2 (1分)+ 具体依据 2(1分) 总结历年中考试卷中人物形象题的答案: 平凡、朴实、纯真、善良、可爱、沉着冷静、乐观、稳重、害羞、幽默、谨慎正直、勇敢、从容、耐心、踏实、谦虚勤俭、敬业、诚实、热心、执著、洒脱豪放、老实、狡猾、泼辣、孤独、悲伤安贫乐道、洁身自律、清正廉洁、循规蹈矩、郁郁寡欢、寡言少语、胆小、圆滑、暴躁、势力…… 【题型二】 结合具体的人物描写分析形象 人物描写分类 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人物描写这类题型的主要提问方式:

阅读-人物形象学生版

现代文阅读——人物形象分析 ★学习目标 1、掌握记叙文阅读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 2、熟悉记叙文人物形象题答题模版。 ★知识链接 1、方法指导——如何分析人物形象 正面描写——直接描写: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肖像、心理、细节等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侧面描写——间接描写: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的描写主人公,从登场人物的口中、眼中或感 受中写出未登场人物的性格。 2、常见题型为: ①、概括文中中XXX这一人物的形象特点。 ②、文中的X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③、赏析文中XXX的形象。 ④、简要概括XXX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⑤、XXX有那些性格特点?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3、基本答题格式: 人物形象概括题 XXX具有具有以下性格特点(1)……(2)……(3)…… 人物形象分析题 答题方法:个性特征+身份特征+举例说明(具体依据)

答题形式:XXX是一位什么样的(一般用形容词表示人性格特点,如:勤劳善良等)什么人(表示人物身份的,如:农民、工人等) +举例说明。 ★当堂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一)想起外婆吐舌头的样子 李娟 ①外婆有个习惯性的小动作,就是吐舌头。通常这一动作会出现在做了错事之后。而她做了错事通常会先掖着瞒着,如打碎了糖罐子,就悄悄把碎片扫一扫,剩糖撮一撮,换个一模一样的罐子装了原样摆着。直到你问她:糖为什么突然少了半罐子?她就吐吐舌头,笑眯眯地坦白。 ②金鱼死后,鱼缸一直空在那里,空了很久。有一天却发现鱼缸有些不对劲,似乎缩小了许多,端起来左看右看,没错,是瘦了两三寸。逮住外婆一问,果然,是她老人家打碎后又悄悄去市场买回一个。大约是原样大小的有些贵了,便买了小一号的,还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呢。当然,被揭穿了,也只吐了一下舌头而已。 ③吐舌头的外婆,飞快地把舌头吐一下,“对不起”和“气死你”两种意味水乳交融。而且又吐得那么快,一转眼就神情如故,该干什么干什么去了,休想让她为做错的事情多愧疚一丝一毫。 ④然后又想到外婆的竹林。老家不是我的老家,我没有在那里生活过,但想到外婆正是在那里的一间老瓦房生活了近半个世纪,就觉

小说阅读——人物形象分析

小说阅读——人物形象分析 人物形象是小说阅读的必考内容,命题的热点首先是人物形象或性格的分析概括,其次是人物形象在文中的作用以及对作品中的人物进行评价探究。二轮复习主要做好“分析概括”和“鉴赏评价”两个方面的突破。 (2016·全国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玻璃 贾平凹 约好在德巴街路南第十个电杆下会面,去了却没看到他。我决意再等一阵,踅进一家小茶馆里一边吃茶一边盯着电杆。旁边新盖了一家酒店,玻璃装嵌,还未完工,正有人用白粉写“注意玻璃”的字样。 吃过一壶茶后,我回到了家。妻子说王有福来电话了,反复解释他是病了,不能赴约,能否明日上午在德巴街后边的德比街再见,仍是路南第十个电杆下。第二天我赶到德比街,电杆下果然坐着一个老头,额头上包着一块纱布。我说你是王得贵的爹吗,他立即弯下腰,说:我叫王有福。 我把得贵捎的钱交给他,让给娘好好治病。他看四周没人,就解开裤带将钱装进裤衩上的兜里,说:“我请你去喝烧酒!” 我谢绝了。他转身往街的西头走去,又回过头来给我鞠了个躬。我问他家离这儿远吗,他说不远,就在德巴街紧南的胡同里。我说从这里过去不是更近吗,老头笑了一下,说:“我不走德巴街。” 他不去德巴街,我却要去,昨日那家茶馆不错。走过那家酒店,玻璃墙上却贴出了一张布告——昨天因装修的玻璃上未作标志,致使一过路人误撞受伤。敬请受伤者速来我店接受我们的歉意并领取赔偿费。 我被酒店此举感动,很快想到王有福是不是撞了玻璃受的伤呢,突然萌生了一个念头:既然肯赔偿,那就是他们理屈,何不去法院上告,趁机索赔更大一笔钱呢?我为我的聪明得意,第二天便给王有福打电话,约他下午到红星饭店边吃边谈。 红星饭店也是玻璃装修,我选择这家饭店,是要证实他是不是真的在酒店撞伤的。他见了我,肿胀的脸上泛了笑容,步履却小心翼翼,到了门口还用手摸,证实是门口了,一倾一倾地摇晃着小脑袋走进来。 “我没请你,你倒请我了!”他说。 “一顿饭算什么!”我给他倒了一杯酒,他赶忙说:“我不敢喝的,我有伤。” “大伯,你是在德巴街酒店撞伤的吗?” “你……那酒店怎么啦?” “这么说,你真的在那儿撞的!” “这……” 老头瓷在那里,似乎要抵赖,但脸色立即赤红,压低了声音说:“是在那儿撞的。”一下子人蔫了许多,可怜得像个做错事的孩子。 “这就好。”我说。 “我不是故意的。”老头急起来。“我那日感冒,头晕晕的,接到你的电话出来,经过那里,明明看着没有什么,走过去,咚,便撞上了。” “你撞伤了,怎么就走了?” “哗啦一声,我才知道是撞上玻璃了,三个姑娘出来扶我,血流了一脸,把她们倒吓坏

记叙文阅读训练——人物形象分析

记叙文阅读训练——人物形象分析 基础知识: 首先,分析人物形象要从描写入手,人物在故事中重要做了什么事,说了什么话,同时要注意故事中的肖像描写、心理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等,来揣摩人物内心情感,感受人物思想性格。 其次,要注意联系上下文,可以和故事中其他人物对比分析,全面把握人物思想性格。 最后,要注意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故事中人物的言行如果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怎样评价,如果是我自己我会怎样做,但要从主流思想角度去把握。 家徽 余华 ①国有国徽,校有校徽,厂有厂徽。奇怪吗?我家竟有家徽。我家的家徽是一条鱼,一条画在门板上的鱼。那条鱼的图案画得很笨拙,线条零乱而粗糙,只能让人意会到是条鱼而已。但它却有不寻常的来历。 ②祖父在世时,膝下有父亲他们弟兄四个,个个都是牛高马大的男子汉。民国初年,战乱频繁,家庭仗着几个男人下死力气勉强维持温饱。 ③一天夜半,父亲起来小解,发现一个人影蹿进了厨房,他便喊叫起来,同时马上守住厨房门口。不一会儿,父亲弟兄几个都起来了,他们点着灯,拿着大木棒子和斧头,仔细地搜索着厨房的每一个角落,那时粮食就是性命,大家决心不把这窃贼打死,也得让他残废。厨房的旮旮旯旯都搜遍了,却没发现人。父亲弟兄几个说父亲定是半夜眼花,父亲赌咒发誓说肯定有人。还在大家争辩时祖父来了,祖父让儿子们都去睡觉。等他们走了之后,祖父走到水缸边,敲敲盖子,说:“你不用躲了,出来吧。”只见水缸里水淋淋地站起一个人。这人一手擎着水缸木盖,浑身颤抖,面无人色,另一只手里,还攥着一布袋大米。 ④祖父望着窃贼,叹口气说:“算了,你走吧,要是让我的儿子们看见了,你今天非残废不可。” ⑤贼傻望着祖父,他不敢相信祖父就这样轻易地让他走,但祖父分明是平静地挥了挥手,贼便从水缸里爬出来。祖父又把那水淋淋的米袋子交给他说:“带

记叙文阅读分析人物形象

记叙文阅读考点全攻略:犹抱琵琶半掩面——如何分析人物形象 文学即人学,“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对作品中的感人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中考语文《考试大纲》)。 一、几种提问模式 “分析人物形象”这个考点常见的考查题型有: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3.×××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4.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5.请用最简洁的词语概括“××”形象的内在特点; 二、具体分析方法 具体分析人物形象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品析人物描写,感知人物形象 分析人物形象,要通过品析作家笔下的最能体现人物个性特征的外貌、语言、行动和心理等各方面的描写,并深入细致地加以分析,从而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2.赏读环境描写,明晰人物思想。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下活动的。这里说的环境,既是指自然环境,更多的是指社会环境。前者或渲染气氛,或点明背景,或烘托人物的内心,对人物起强化作用;后者是人物命运、性格及最终结局的外因。结合具体的环境尤其是社会环境分析人物性格,是鉴赏人物形象的重要一环。 3.分析情节发展,概括人物性格。 情节本来就是人物行为和活动的过程,作家在展开情节的过程中,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因此,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情节入手,据情论人。 (一) 他走向手术台,眼中浮起严肃郑重的神色。我注意到他双脚踏上了一个约20厘米高的木台。陪我的人附耳轻声告诉我:他身高只有1.62米,那木台是为他特制的。站在手术台前的他和在换衣间的他有了明显的区别:老态一扫而光,

(完整word版)现代文人物形象分析

人物形象分析常见题型:1.概括人物形象并结合具体内容分析。2.结合具体人物描写分析形象。 题型一:概括人物形象,并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真题回顾方法探究 我的母亲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文中具体事例简要分析。 ①那个时候,母亲的癌细胞已扩散到整个胸部。整夜整夜的疼痛让她无法入睡,可她却从来不吱一声。每次进去看她的时候,她都装作很平静的样子,面带微笑地看着我:“我觉得比先前好多了。你工作忙,不用老来看我。” ②午后的阳光照在洁白的病床上,母亲唠叨着她的身后事,她说她早在来之前就已准备好了自己的送老衣,可惜还少一条裙子,希望我们能尽快给她准备好。说这些的时候,母亲的脸上始终挂着平静的微笑,不像是谈死,倒像去赴一个美丽的宴会。母亲一生爱美,临终,都不忘记要完美地离去。 ③一天,一个女孩急需眼角膜,“孩子,你看妈妈的眼角膜能给那个孩子用么?”屋子里一下子静下来,几乎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母亲身上。我几乎不敢相信,那话是从母亲嘴里说出来的。母亲最不能忍受的就是残缺,可她竟然情愿让自己残缺着离开这个世界。 第一步审清题干 我的母亲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文中具体事例简要分析。(写出两个方面即可) (4分) 概括人物形象+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品质特点1(1分)+具体依据1(1分)品质特点2(1分)+具体依据2(1分) 第二步梳理情节(抓住关键词句,注意情节转换) ①那个时候,母亲的癌细胞已扩散到整个胸部。整夜整夜的疼痛让她无法入睡,可她却从来不吱一声。每次进去看她的时候,她都装作很平静的样子,面带微笑地看着我:“我觉得比先前好多了。你工作忙,不用老来看我。” 第三步具体概括(多侧面忌笼统) ①那个时候,母亲的癌细胞已扩散到整个胸部。整夜整夜的疼痛让她无法入睡,可她却从来不吱一声。每次进去看她的时候,她都装作很平静的样子,面带微笑地看着我:“我觉得比先前好多了。你工作忙,不用老来看我。” 第四步标清序号(增加条理) ①爱孩子:怕我伤心难过,忍住病痛,强作平静。 ②坚强:整夜整夜的疼痛让她无法入睡,可她却从来不吱一声。 题型一 方法总结 概括人物形象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答题思路: 审清题干梳理情节具体概括标清序号表述形式: 品质特点1(1分)具体依据1(1分) + 品质特点2(1分)具体依据2(1分) + 标清序号增加条理多侧面 忌笼统 梳理情节 简明概括 ① ② 题型二:结合具体的人物描写分析形象 这类题型的主要提问方式: 例1.《拔下钥匙》第⑩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例2.《趴下》第⑤段中画线句是怎样刻画人物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完整版)小学阅读理解如何分析人物形象

第7章如何阅读写人文章 一、写人文章定义 写人类文章,就是以人物描写为主的文章。写人的文章着眼于描写人物的 言行举止、心理活动等。 写人离不开记事,人,是全文的中心,事,则是为表现人物的形象服务的。 二、如何分析人物形象(人物品质) 常见的题型有: 1.你认为这个人物是一个怎样的人? 2.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方法一:分析对人物的描写 正面描写: 外貌描写:容貌、神态、姿态、穿着等; 动作描写:个性化行为、动作; 语言描写:个性化语言(独白、对话); 心理描写:想法、愿望、联想等内心活动。 侧面描写:其他人的观感和述说或对周围环境的描写,或通过事例从侧面 烘托所描述的对象。 例如:因为他的体型,小偷从不敢打他的主意。——说明“他”的强壮普通人跟他说话时总是不得不保持仰视。——说明“他”高 周围的人经过他身边时纷纷掩鼻而走。——说明“他”臭 一、抓住外貌分析人物形象 外貌描写是作者对人物容貌、神情、姿态、服饰等方面的描绘。人物的外 貌往往反映人物的个性和内心。

例句:我有一个好朋友叫李小明,他今年八岁了,高高的个子,身体胖乎乎的,走起路来一扭一扭的。他留着一头乌黑的短发,胖胖的脸像红苹果似的,弯弯 的眉毛下有一双圆溜溜、炯炯有神的眼睛,高高的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长着 一张大大的嘴巴,笑的时候露出两个小酒窝,很是可爱。 二、抓住动作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动作描写---个性化行为、动作,人物的动作同样能反映人物的个性。 例句:说时迟,那时快。那个摔倒在地上的运动员,手一撑,脚一踮,猛地爬 了起来。左脚尖顶住起跑线,膝盖一弯,稳稳地蹲着。两手就像两根木柱插在 地上,整个身体微微前倾,那架势,就像一只准备起飞的雄鹰。 三、抓住语言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语言描写--个性化语言(独白、对话) 语言是人类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文章对人物语言的描写能反 映人物一定的思想、个性和心理特点。 例2:同学甲:“这位同学,你怎么随便扔垃圾?快捡起来。你是哪个班的?扣你们班的分了。” 同学乙:“别别,我就这一次,下次不敢了,这次别扣了。” 同学甲:“不行,不遵守学校纪律就要扣分。” 同学乙:“你只要这次不扣我的分,我买包零食给你,怎么样?” 同学甲:“不行就是不行,如果大家都像你这样,咱们的学校不就变成垃 圾场了吗?” 同学乙:“好好说说嘛,我下次真的不敢了,我和你班的明明是好朋友。” 同学甲:“你还这样,我就给你加倍扣分了。” 四、抓住心理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心理描写--想法、愿望、联想等内心活动 对人的心理上活动描写能直接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一个鲜活、生动的人

初中课外文言文人物形象分析技巧

初中课外文言文人物形 象分析技巧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课外文言文人物形象的分析、概括 学习目标: 掌握分析、概括课外文言文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提高人物形象鉴赏的基本能力。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阅读短文第1、2节,完成练习。 (1)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震少好学,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常客居于湖,不答州郡礼命①数十年,众人谓之晚暮,而震志愈笃②。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③之,举茂才④,四迁为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2)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注释:①礼命:隆重礼聘②笃:坚定③辟:征召④茂才:秀才 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 ①举茂才举:()②当之郡之:()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3、从上文看,杨震是个的人。 思考:你怎样做出这样的判断的? 课堂指导: 初中阶段课外文言文主旨的概括题主要是分析人物形象和概括从短文中得到的启示。 人物形象指人物通过外貌、言谈、行为举止等具体元素向他人所展示的有关此人物性格、品质、才华等抽象元素。这堂课一起学习概括人物形象的方法,提高人物形象鉴赏的基本能力。 交流预习作业:你运用了什么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1、理清事件 (1)杨震博学多才,志向坚定,受到朝廷重用。 (2)杨震拒绝王密在夜晚送给他的十斤黄金。 微技巧:推因溯果,分析人物形象。 2、分析人物 不答州郡礼命数十年。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 微技巧:抓住人物言行,由表及里,分析人物形象。

记叙文人物形象分析(3份)

中考记叙文阅读复习——人物形象分析 一.中考人物形象分析常见题型: 1.概括人物形象并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2.结合具体人物描写分析形象。 二、方法探讨 (一)题型一概括人物形象并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1.真题回顾方法探究 第一步审清题干 (2007·《让我看着你》)我的母亲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文中具体事例简要分析。(写出两个方面即可)(4分) 答题第一步审清题干。这一题干包括了三个部分,“母亲是怎样一个人”需要对形象进行概括,写出品质特征1分;“结合文中具体事例简要分析”,需写出具体的依据1分; 括号内的要求说明要写两个方面的品质和对应依据。审清题干可以让我们明确思考的方向。 第二步梳理情节 写人叙事类文章中人物的品质特征往往通过具体情节体现。情节是指叙事性文学作品中表现人物性格形成与发展变化的一系列的生活事件。 ①那个时候,母亲的癌细胞已扩散到整个胸部。整夜整夜的疼痛让她无法入睡,可她却从来不吱一声。每次进去看她的时候,她都装作很平静的样子,面带微笑地看着我:“我觉得比先前好多了。你工作忙,不用老来看我。” 第三步具体概括 这些情节分别揭示了人物什么特点呢?需要进行第三步“具体概括”。例如第①段中两个情节都写到母亲对病痛的忍耐,但第1个情节“母亲疼痛无法入睡却从来不吱一声”更加侧重于表现母亲的“坚强”。第2个情节“母亲怕影响儿子工作故作平静”侧重于表现母亲“爱儿子”。概括特征时要注意情节表现出人物特征的“多个侧面”。特征要具体,比如第①段中的特征概括为“高尚”“优秀”就太笼统了(忌笼统)。 ②午后的阳光照在洁白的病床上,母亲唠叨着她的身后事,她说她早在来之前就已准备好了自己的送老衣,可惜还少一条裙子,希望我们能尽快给她准备好。说这些的时候,母亲的脸上始终挂着平静的微笑,不像是谈死,倒像去赴一个美丽的宴会。母亲一生爱美,临终,都不忘记要完美地离去。 ③一天,一个女孩急需眼角膜,“孩子,你看妈妈的眼角膜能给那个孩子用么?”屋子里一下子静下来,几乎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母亲身上。我几乎不敢相信,那话是从母亲嘴里说出来的。母亲最不能忍受的就是残缺,可她竟然情愿让自己残缺着离开这个世界。 第四步标清序号 “标清序号”以增加条理。 2.方法总结 答题思路:审清题干梳理情节具体概括标清序号。 表述形式:答出两个方面性格特征和对应的具体依据。 (注意事项)性格特征要注意“多侧面忌笼统”,具体依据“梳理情节简明概括”,别忘了“标清序号增加条理”。 (二)题型二结合具体人物描写分析形象 1.方法探究 (1)探究结合人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例 1.(2011〃《拔下钥匙》)第⑩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⑩他感觉自己的腿、手和身体都已经不听使唤了,意识也渐渐模糊,他似乎听到遥远的地方传来隐隐约约的歌声……不能,绝不能,我一定要挺住!他咬紧牙关对抗着,对抗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