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最新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早读必读资料(经典)

2019最新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早读必读资料(经典)

2019最新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早读必读资料(经典)
2019最新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早读必读资料(经典)

二年级数学下册早读资料

一、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1、将统计后的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这种表格就是简单的统计表。

2、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数据时,“正”字的每一笔都代表一个数据,每个“正”字代表五个数据。

3、收集记录数据的方法不唯一,可以采用画“正”字、画“√”、画“〇”等方法,其中采用画“正”字的方法既方便又快捷。

4、统计数据时,一定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5、在解答与统计有关的问题时,一些数据需要根据所给的条件经过计算才能获得。

二、表内除法一

1、把一些物品分成若干份,每份分得同样多,才叫平均分。

2、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几份时,可以实际圈一圈、分一分、数一数。

3、判断是不是平均分要看每一份中的数量是不是一样多。

1

4、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叫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除数不能为0),所得的结果叫商。

5、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或者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几份,都应该用除法计算。

6、平均分物品时,分的份数不同,每份的数量也不相同。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根据一道乘法算式可以写出一或两道除法算式。当乘法算式中的两个乘数相同时,根据这道乘法算式只能写出一道除法算式。

7、解决有关平均分的问题的方法: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8、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是:看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商就是几。

9、28÷4=7,口诀:四七二十八;读作:28除以4等于7。表示把28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7;还表示28里面有7个4。

10、被除数和除数相等且不为0,商是1。

11、解决问题时,应根据题意首先判断是否属于平均分,然后在找出总数与份数(每份数)的基础上进行计算。

12、背熟大九九乘法口诀表是算好除法的关键,大家一起背吧!

2

3

三、图形的运动

1、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2、物体或图形沿直线运动,而本身的大小、形状和方向不发生改变时,这种运动现象就是平移。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只要在折好的纸上画出图形的一半,就会剪出多一个一模一样的图形。

3、只有形状、大小、方向完全相同的图形通过平移才能够互相重合。

四、表内除法二

1、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想“除数×()=被除数”,再根据乘法口诀计算出商。

2、计算时首先要把数字和运算符号看清楚,乘法口诀也要记准,然后正确的进行计算。

3、单价×数量=总价,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

五、混合运算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4

2019-2020年二年级下册数学试题

2019-2020年二年级下册数学试题 班级:姓名:得分: 一、填空。(10分) 1.被除数是84,除数是9,商是()余数是()。 2.有38朵红花,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平均每个小朋友有()朵,还剩()朵。 3.计算有余数的除法()要比()小。 4.55÷7所得的商是()余数是()。 5.81里有()个9,把81平均分成9份,每份是()。 二、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商和余数。(12分) 42÷8=()……() 33÷5=()……()48÷7=()……() 50÷6=()……()71÷9=()……() 63÷8=()……()三、()里最大能填几?(18分) 8×()<25 ()×9<70 50>()×6 8×()<58 ()×3<29 48>()×6 6×()<56 ()×4<26 65>()×7 四、列竖式计算。(18分) 29÷7 47÷8 89÷9 40÷6 69÷7 47÷5 39÷4 19÷3 17÷2 五、把下面各题不对的改正过来。(4分) 31÷6=5 44÷6=6 (8) 56 )31)44 3036 18 六、应用题。 ⑴动物园有8只黑天鹅,30只白天鹅的只数是黑天鹅的几倍? ⑵图书角有25本图书,平均分给8个组,每组分几本?还剩几本?附送:

2019-2020年二年级下册数学阶段性质量检测题(配北师大版) 班级姓名分数 一、填空:(21) 1.一个数是由5个千和3个十组成,这个数是(),它读作()。 2.由1、8、0、3组成的最大四位数是( ),最小的四位数是( ),它们的最高位都是( )位。 3.在2020中,左边的2表示2个(),右边的2表示2个()。 4.写出下面的数: ①养鸭场养了九百零八只鸭子。() ②人民电影院有一千五百二十人。() 5.用8,3,0,0四个数字组成的四位数中,最大的是(),最小的是(),只读一个零的是(),一个零不读的是()。 6.按规律填数: ①3247 3347 ()() 3647 ②4880 () 4860 () 4850 7.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4×()<30 ( ) ×9 <62 ( ) × 7 < 61 3×( )<17 7×( )<48 70>()×9 8.填一填: 2000 m = ( ) km 8dm=( )cm 500 cm = ( ) m 4cm=( )mm 9.在○里填上>、<或= 498○500 999m○1km 2080○2008 3km60m○3600m 10.把7999、9908、10000、8957、9889这几个数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 )>( )>( )>( ) 11.在( )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二年级数学(下册)早读卷_4

二年级数学(下册)早读卷 班级: 姓名:

第一周 周一:竖式计算。 ①12÷4 = ② 18÷4= 填空 ①在有余数的除法中,除数是6,余数是(),最大是()。 ②8是2的()倍,8的2倍是() 周二:竖式计算。 ① 43 ÷ 8 = ②27÷9= 填空。 ①除数是9,被除数是75,余数是() ②学校有46本课外书,要分给二年级5个班,平均每班分几本?还剩几本? 周三:竖式计算。 ①80÷9 = ②61÷7 =

①一个数除以8的余数最大是(),最小是()。 ②有17米,每套衣服用3米布,可以做几套衣服? 周四:竖式计算。 ① 55÷6= ②42÷6= ①□÷7= 3……○,○最大是(),□是() ②有23名同学去野外春游,每5人坐一辆车,至少需要多少辆车? 第二周 周一:竖式计算。 ①47÷8 = ② 19÷9= 填空 ①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一定要比( )小。 ②9÷4=2……1,读作()除以()等于()余()。

周二:竖式计算。 ① 70÷ 8 = ②56÷7= 填空。 ③除数是6,被除数是57,余数是() ④教室里有44张桌子,要分成6个组,平均每组分几张?还剩几张? 周三:竖式计算。 ①30÷9 = ②16÷7 = ①在()÷7=5……□中,余数□可以是(),其中最大的是()。 ②有17米布,每3米布可做1条连衣裙,最多可以做几条连衣裙? 周四:竖式计算。 ① 58÷7= ②51÷8= ①□÷8= 4……○,○最大是(),□最大是() ②有45名同学去划船,每4人租一条船,至少需要多少条船? 第三周 周一:脱式计算: 6×7 + 29 100-4×9 2+7×6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总复习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全面复习与巩固提高 一、解决问题 1、学会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例1 桌上有18个苹果,小明吃了3个,妈妈又吃了2个,现在桌上还剩多少个苹果? 方法一:方法二: 分步计算:18-3=15(个)分步计算:3+2=5(个) 15-2=13(个)18-5=13(个) 综合算式:18-3-2=13(个)综合算式:18-(3+2)=13(个) 练习: 小明、小刚和小红每人都做了5朵红花,小聪做了7多红花,他们四个人一共做了多少朵红花? 爸爸妈妈和小明一共吃了15个李子,爸爸妈妈每个人吃了4个李子,那么小明吃了几个李子? 2、从总数中连续减去两部分(连减算式),也可以写成从总数中减去两部分的和,同时需要用小括号把两部分的和括起来,计算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比如:18-3-2= 18-(3+2) 练习: 加括号:27-11-7= 78-20-28= 去括号:33-(5+6)= 55-(5+10)=

3、同级运算:(连加,连减,连乘,连除,加减混合,乘除混合) 按照从左向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同级运算的类型:+ +,--,+ -,-+,××, 4、不同级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 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内的。 不同级运算的类型:×+ ,×-,+ ×,-×, 带小括号运算的类型:×(+ ),×(-), 4、把分步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时: 先看分步算式的第二步算式,再看其中第一个数和第二个数哪个数是前一步算式的结果,就用前一步算式替换掉那个数,其他的照写。当需要替换的是第二个数,必要时还需要加上小括号。 35+56=91 73-31=42 91-28=63 42-18=24 综合算式:35+56-28=63 综合算式:73-31-18=2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26=41 67-31=36 91-41=50 18+36=54 综合算式:91-(15+26)=50 综合算式:18+(67-31)=5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7=42 8×9=72 78-42=36 92-72=20 综合算式:78-6×7=36 综合算式:92-8×9=20 练习: 33+15=48 61-11=50 48-11=37 50+18=68 综合算式:综合算式:——————————————————————————————————————21+20=41 3×7=21 83-41=42 73-21=52 综合算式: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方法歌: 收集信息不遗漏 计算方法弄清楚 分步综合自己选 方法多样才灵活 仔细计算别搞错 检查过后要答题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1.学会用“正、?、○”字整理数据. 2.会数“正”字,知道一个“正”字代表数量5. 3.根据统计表,会解决问题. 常见题型: (1)根据图形将数量填入下表. (看清楚是用“正”字还是填数量) (2)一共有____ . (各个部分的数相加) (3)____最多,___最少. (从统计表中观察寻找) (4)从中选_____最合适. (选最多的,因为......) (5)你最喜欢____ ,这组有___ . (结合自己实际填写) (6) 比△多(或者少)_____ . (用多的数量减去少的数量) 第二、四单元:表内除法 1.平局分的含义:每份分的同样多,叫平均分.除法就是来解决平局分问题的. 2.平均分有两种情况: (1)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 总数÷份数=每份数 例:24本练习本,平均分给6人,每人是多少本? 列式:24÷6=4(本) (2)把一些数量,按每份是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平均多少几份?(或一个数里有几个几) 总数÷每份数=份数 例:24本练习本,每人4本,能分给多少人? 列式:24÷4=6(人) 3.除法算是的读法: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数字不变. 4.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被除数÷除数=商 例:42÷7=6 42是被除数,7是除数,6是商读作:42除以7等于6 5.一句口诀可以写四个算式(乘数相同的除外) 例:“三八二十四”可以写成的算式: 3×8=24 8×3=24 24÷3=8 24÷8=3 6.用乘法口诀求商想:商×除数=被除数 7.解决问题 (读2遍题,了解题意,去掉多余信息,保留有用信息,列出算式,正确计算;带上单位,写上答,检查)8. 易错点:平均分的问题,看是谁除谁 第三单元:图形与运动 1.轴对称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边完全重合.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 对称对称轴. 轴对称图形的汉字:一、二、三、四、六、八、十、大、干、丰、土、士、中、田、由、甲、申、口、日、 曰、木、目、森、谷、林、画、伞、王、人、非、菲、天...... 2.平移:沿着直的线路移动(上、下、左、右、斜着),在移动中没有改变大小和方向,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 常见的平移现象:电梯、拉抽屉、自动扶梯、汽车行驶、平滑门、平滑窗、拨算珠

2019年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测试题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口算 24÷7=36÷5=8×6= 29÷4= 11÷3= 46÷5=72÷8= 7×5= 9÷9= 23÷4= 37-8= 40+37= 24+60= 67-9=64-9= 46+40= 24÷8= 25+50= 58-50=37+4= 二、填空题 1.19根小棒可以摆()个小正方形,还剩()根。 2.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计算的结果,()要比()小。 3.一个数除以5,如果有余数,余数可能有()个,其中最大的余数是()。 4.有31个乒乓球,要装在5个盒子里,每个盒子的个数一样多,每个盒子装()个,还剩()个。 5.△÷8=3……□,□里最大是( ), △÷□=6……5,□里最小是( )。 6.一根绳子34米,每5米剪一段,可以剪这样的( )段,还剩( )米。7.做一个正方体要6张纸,50张纸最多能做( )个正方体。 8.□÷□=8……3除数最小是(),这时被除数是()。 9.□÷□=□……3,除数最大应是( ) 三、()里最大能填几 ()×8<35 ()×6<34 ()×9< 70 四、列竖式计算

58÷8= 23÷4= 47÷6= 64÷7= 五、解决问题。 1.食堂买来40袋面粉。如果每天吃6袋,可以吃几天?还剩几袋?如果每天吃7袋呢? 2.舞蹈队有24个同学跳孔雀舞。 (1)如果排成5行,平均每行几个同学,还多几个? (2)如果排成7行,平均每行几个同学,还多几个? (3)你能设计出一个排队方案,正好排完,没有多余的同学吗? 3.有37米白布,每4米做一条被单,可以做几条被单,还剩几米布? 4.小明要把13本卡通书分给4个小朋友,算一算每个小朋友平均可以分得几本?还剩几本? 5.一件上衣要钉5颗扣子。有41颗扣子,可以钉几件上衣,还剩几颗? 6.一根绳子长19米,剪8米做一根长跳绳,剩下的每2米做一根短跳绳。可以做多少根短跳绳?还剩多少米?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1、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 2、用统计图表来表示数据的情况。 3、根据统计图表可以做出一些判断。 4、数据收集---整理---分析表格。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一、平均分 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 (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为止。 (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时可以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二、除法 1、除法算式的含义: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2、除法算式的读法:通常按照从前往后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读法不变。 3、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就被除数,

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数叫商。 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1、求商的方法: (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 (2)用乘法算式求商。 (3)用乘法口诀求商。 2、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的被除数。 四、解决问题 1、解决有关平均分问题的方法: 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被除数=商×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商、因数×因数=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1)所求问题要求求出总数,用乘法计算; (2)所求问题要求求出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 1、轴对称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边完全重合。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2、平移:当物体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并且物体的方向不发生改变,这种运动是平移。只有形状、大小、方向完全相同的图形通过平移才能互相重合。

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复习总结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1、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 2、用统计图表来表示数据的情况。 3、根据统计图表可以做出一些判断。 4、数据收集---整理---分析表格。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一、平均分 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 (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为止。(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时可以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二、除法 1、除法算式的含义: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2、除法算式的读法:通常按照从前往后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读法不变。 3、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就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数叫商。 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1、求商的方法: (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 (2)用乘法算式求商。 (3)用乘法口诀求商。 2、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的被除数。 四、解决问题 1、解决有关平均分问题的方法: 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被除数=商×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商、因数×因数=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1)所求问题要求求出总数,用乘法计算; (2)所求问题要求求出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 1、轴对称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边完全重合。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2、平移:当物体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并且物体的方向不发生改变,这种运动是平移。只有形状、大小、方向完全相同的图形通过平移才能互相重合。 3、旋转:物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进行圆周运动的现象就是旋转。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 一、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求商方法:想“除数×()=被除数”,再根据乘法口诀计算得商。 二、解决问题 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和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都用除法计算。

2019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doc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但在解决简单问题上,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意识,能发现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习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 6.为教学评价提供线索。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4. 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5.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6. 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7. 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

二年级下册数学早读资料

二年级数学下册早读资料 一、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1、将统计后的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这种表格就是简单的统计表。 2、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数据时,“正”字的每一笔都代表一个数据,每个“正”字代表五个数据。 3、收集记录数据的方法不唯一,可以采用画“正”字、画“√”、画“〇”等方法,其中采用画“正”字的方法既方便又快捷。 4、统计数据时,一定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5、在解答与统计有关的问题时,一些数据需要根据所给的条件经过计算才能获得。 二、表内除法一 1、把一些物品分成若干份,每份分得同样多,才叫平均分。 2、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几份时,可以实际圈一圈、分一分、数一数。 3、判断是不是平均分要看每一份中的数量是不是一样多。 4、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叫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除数不能为0),所得的结果叫商。 5、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或者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几份,都应该用除法计算。 6、平均分物品时,分的份数不同,每份的数量也不相同。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根据一道乘法算式可以写出一或两道除法算式。当乘法算式中的两个乘数相同时,根据这道乘法算式只能写出一道除法算式。 7、解决有关平均分的问题的方法: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8、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是:看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商就是几。 9、28÷4=7,口诀:四七二十八;读作:28除以4等于7。表示把28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7;还表示28里面有7个4。 10、被除数和除数相等且不为0,商是1。 11、解决问题时,应根据题意首先判断是否属于平均分,然后在找出总数与份数(每份数)的基础上进行计算。 12、背熟大九九乘法口诀表是算好除法的关键,大家一起背吧! 三、图形的运动 1、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2、物体或图形沿直线运动,而本身的大小、形状和方向不发生改变时,这种运动现象就是平移。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只要在折好的纸上画出图形的一半,就会剪出多一个一模一样的图形。 3、只有形状、大小、方向完全相同的图形通过平移才能够互相重合。 四、表内除法二 1、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想“除数×()=被除数”,再根据乘法口诀计算出商。 2、计算时首先要把数字和运算符号看清楚,乘法口诀也要记准,然后正确的进行计算。 3、单价×数量=总价,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 五、混合运算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4、计算混合运算题,先乘除后加减,同级相见按顺序,遇到括号要优先。 5、混合运算有顺序,同级计算左边起。加减乘除混算题,先算乘除要牢记。如果要是有括

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各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除法

分苹果(竖式除法) 知识点: 1、掌握表内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2、掌握除法竖式的写法和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 分橘子(有余数的除法(一)) 知识点: 1、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会用竖式表示有余数的除法,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分草莓(有余数的除法(二)) 知识点: 1、掌握正确的试商方法。利用乘法口诀,两数相乘的积最接近被除数,而又比被除数小。 2、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租船(有余数除法的应用(一)) 知识点: 灵活运用有余数的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派车(有余数除法的应用(二))

知识点: 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及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第二单元:混合运算 小熊购物(混合运算(一)) 知识点: 1、正确掌握“算式里既有加减法又有乘法,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的运算顺序。 2、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式题。 买鲜花(混合运算(二)) 知识点: 正确掌握“算式里既有加减法又有除法,先算除法,后算加减法”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计算。 过河(混合运算(三)) 知识点: 1、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是改变运算顺序。 2、掌握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后算小括号外面的。

3、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运算。 第三单元:方向与路线 辨认方向 知识点: 1、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2、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地图中的其他七个方向。 认识路线 知识点: 1、学会使用八个方向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2、能根据路线图说出从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距离和经过的地方。 第四单元:生活中的大数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重点、考点汇总

1认识统计表、统计图。 2、整理数据的方法。 3、“正”字的笔画,代表几。 4、学会填统计表,并进行计算。 5、画图(注意每隔代表几)。 1、平均分的定义。 2、平均分的方法(A按指定的份数分B按指定每份个数分) 3、把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也就是这个数里面有多少个几。 4、除法式子各部分名称。 5、用除法的情况(平均分、知道总数和每份个数、知道总数和份数)。 6、用乘法口诀来计算除法式子。 7、除法式子的读作和口诀的区别。 1、轴对称图形、对称轴定义(“轴”字怎么写)。 2、平移和旋转的定义(旋转怎么写)。 3、剪纸。 1、综合算式的定义 2、运算顺序(3种) 3、脱式。 4、由2个式子写出一个综合算式(注意小括号)。 1、有余数的除法式子(各部分名称)。 2、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大小关系。 3、在具体的题目里面各部分的意义。 4、用除法竖式计算除法式子。 5、解决问题 (A注意问题里面的“至少”两字。B商和余数的单位。) 6、找规律。(余数是几就是这组的第几个,没有余数就是这组的最后一个。) 1、读数和写数的方法。 2、数位表。 3、数数。 4、算盘的认识(A各部分名称.。B上珠和下珠各代表几。) 5、近似数。 6、加减法(方法:A竖式B相同的零)

1、表示物品重量的计数单位:克、千克。 2、感知克和千克大概有多重。 3、1千克=1000克1千克=2斤(学会换算比较大小) 4、认识各种称,并能读数。 5、学会估计重量。 6、给物品填上合适的单位:克、千克 7、推理一:文字推理 8、推理二:数字表格推理 ①多多少(多几),少多少(少几) ②还剩多少?(还剩几) ③还有多少个?(还有几个) ④还要多少个?(还要几个) ⑤总共有12个,一个袋子装5个,另外一个袋子装几个? ①一共有几个?(一共有多少个?) ②总共有几个?(总共有几个?) ①有4堆苹果,每堆5个,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知道每份个数和分数,求总数,用乘法) ②谁的几倍是几?(5的4倍是几?) ①有12个苹果,每两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 (知道总数、每份个数,求份数) ②有12个苹果,平均放在6个盘子里,每个盘子放几个?(知道总数、份数,求每份个数) ③题目里面出现平均分肯定用除法。 ④谁是谁的几倍?(20是5的几倍?)

2019-2020年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2019-2020年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与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的编排体现了两个特点,第一,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第二,不再明确区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两种不同的生活原型(把15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24人租船,每船限乘4人),从而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万以内数的认识改变了原有的编排结构,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出现了数位顺序表和近似数。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编排具有过渡的特点: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为进一步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作好准备。本单元还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安排了解决问题教学单元,以学生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内容为素材,展示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碰到的各种问题;二结合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适时安排解决问题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学习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内容包括“锐角和钝角”“平移与旋转”。与原有教材相比,“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明显提前了,“平移与旋转”是新增加的内容。在量的计量方面,教学克和千克,突出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质量观念。在统计知识方面,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统计的意义,学习简单的数据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本册教材还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要求:

三年级数学下早读资料

三年级数学下早读资料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三年级数学下早读资料 班别姓名学号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1.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再根据这个方向辨认其他三个方向。2.地图通常是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3.东北与西南相对,东南与西北相对。 4.在描述行走路线时,一般用“先向……再向……最后向……”等词语。 5.面东背西,左北右南;面西背东,左南右北;面南背北,左东右西;面北背南,左西右东。 6. 位置是相对的,观测点不同,看到物体的方向也会不同。 7.“四面八方”的“四面”是指东、南、西、北;“八方”是指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8.描述行走路线的方法:以出发点为基准,先确定要到达的地点所处的位置,再看哪一条路通向目的地,最后把行走路线描述出来。行走路线可能不是唯一的。 9.早晨,当你面向太阳时,你的后面是西方,左面是北方,右面是南方。 10.晚上,当你面对北极星时,你的前面是北方,后面是南方,左面是西方,右面是东方。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口算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时,先把被除数看成几个十或几个百 或几个千。再用表内除法口算。 2.口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先把两位数分成几个十和几个一分别除以一位 数,再把除得的商加起来。 3.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先除被除数十位上的数,如果有余 数,一定要把余数和个位上的数合并后继续除。 4.除法的验算:(1)没有余数:商×除数=被除数。(2)有余数:商× 除数+余数=被除数。 5.除数若是一位数,首先来看第一位;首位不够看两位,除到哪位商哪 位。 6.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方法:一商、二乘、三减、四比、五落。 7.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百位上的数比除数大,商是三位数;被除数 百位上的数比除数小,商是两位数。

2019-2020年二年级数学下册试卷

2019-2020年二年级数学下册试卷 班级姓名成绩 一、直接写出得数 60+70 = 40+400 = 5 × 80 = 4 × 12 = 150-80 = 170-70 = 33 × 3 = 1000-500 = 二、用竖式计算 17 × 8 875-496 60÷7 318+507+112 35÷8 527+473 3 × 45 403-304 三、填空 1. 20÷3 = (个)……(个) 20÷6 = (束)……(个)2. 看图写数。 3. 按规律写数。 (1)796、797、798、799、、。 (2)440、430、420、410、、。 4.在○里填“>”“<”或“=”。 5米○50分米7分米○70毫米349○430 5. 下面各题的得数大约是几百? 397+206≈803-589≈58 × 5≈

6. 少年宫在学校的方向, 体育场在学校的方向。 7. □□□□ ○○○○○○ △△△△△△△△△△△△ △的个数是□的倍,是○的倍。 8.右边的四边形中有个锐角, 个直角,个钝角。 四、选择合适的答案,在□里画“√” 1. ☆÷()= ○……7 2. ()里的数可以是几?线段有多长? 6 7 8 5厘米5毫米55毫米 □□□□□□3. 13个十是多少?4. 360减多少的差是二百多? 30 100 130 六十几六十五十几 □□□□□□ 5. 学校在小明家的东南方向,小明家在学校的什么方向? 东南东北西北 □□□ 五、画图 1. 在下面画△,△的个数是○的4倍。 ○○ 2. 画一条比1分米长一些的线段。

3. 在方格纸上画一个直角。 六、解决实际问题 1. 2. (1)小芳跳的下数是小林的多少倍? (2)小明比小芳多跳7下,小明跳了多少下? 小芳 小林 (3)小娟跳的下数是小林的4倍,小娟跳多少下? 3. 蓝天小学三、四、五年级一共植树160棵。列式算出五年级植树的棵数,并把表格填写完整。 4. 二年级(1)班有男生18人,女生20人。 今年8岁的有多少人? 5. 阅览室里原来有5个书架, 每个书架上放30本书。 阅览室里现在有多少本书? 附送: 年级 三 四 五 棵数 42 48

数学二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数学二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一、简单的统计表 将统计的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这种表格就是简单的统计表。 二、收集和整理数据 记录数据的方法主要有:(1)符号法;(2)写“正”字法,一个“正”字代表5。例:下面是二 ( 3 )班同学最喜欢的小动物的情况。 2.回答问题 (1)最喜欢( )的人数最多 ,最喜欢( ) 的人数最少。 ( 2)最喜欢大熊猫的比最喜欢小狗的多( )人。 答案:1、 5人 14人 10人 4人(注意表格里没有给单位要写上单位) 2、(1)熊猫小狗(2)10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一、平均分 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若干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两种分法: (1)例:将12颗糖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颗?(总数÷份数=每份数) (2)有15颗糖果,每5颗分一份,可以分成多少份?(总数÷每份数=份数)。

二、除法 1.只要是平均分,就可以用除法计算。 2.除法算式的读法:按从前往后的顺序读,“÷”读作除以(不能读成”除”),“=”读作等于,其他数读法不变。例:18÷2=9读作:。 3.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在上面的除法算式中,18是(),2是 (),所得的结果是()。 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1.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商就是几。 例1:算式36÷9=()用到的乘法口诀是。 例2:根据“三八二十四”这句口诀可以写出的除法算式是: 和。 易错题:(判断)每句口诀都能写出两道除法算式。() 答案:×。比如“三三得九”这句口诀只能写出9÷3=3。 四、解决问题 解决有关平均分的问题的方法: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 一、对称 1.轴对称图形:对折后,折痕两边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2.对称轴:轴对称图形中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这些字你能写出来吗?) 二、平移和旋转 1.平移:物体或图形沿直线运动,而本身的大小、形状和方向都不发生改变,这种运动现象就是平移。 2.平移后的图形和原来的图形大小、形状、方向完全相同。 3.旋转:物体绕着一个点或轴进行圆周运动的现象就是旋转。 例:在( ) 里填上“旋转”、“平移”。 1.风车迎风转动。( ) 2.沿着旗杆升起的国旗。( ) 3.升降的电梯。( ) 4.在水平地面上沿着直线移动的箱子。( )

2019年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2019年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本单元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结合生活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2.例题的呈现形式具有开放性。 单元教学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生用两步计 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 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小括号的使用。 2、综合算式的应用。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

第一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授课日期:年月日星期课本第4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游乐园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你最喜欢玩什么? 2、投影出示游乐园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要点

二年级数学下册 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都比除数小。 余数最大比除数小1,除数最小比余数大1. 被除数=商x除数+余数 第二单元时、分、秒 时间单位有时、分、秒 1时=60分 1分=60秒 (1)钟面上的短针是时针,长针是分针。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是秒针,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秒。 (2)时针用来表示几时,时针走一大格就是1小时,也叫1时;分针用来表示几分,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分钟,也叫1分。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圈。 (3)书写时刻文字式:如:8时电子式:8:00 文字式:如:8时零5分电子式:8:05(注意读时要把“零”读出来,写时也要把“0”写出来。) (4)认识钟面上的时间,要先看时针,时针走过了几,就是几时多,至于多几分,再看分针。 (5)计算间隔时间的方法:间隔时间即两个时刻相差的时间,要用后一个时刻减去前一个时刻。 第三单元认识方向 (1)在地图或平面图上,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东对西,南对北,东北对西南,东南对西北。 (2)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边是南。 早晨的太阳在东方,中午的太阳在南方,傍晚的太阳在西方。 (3)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不论把它平放在什么地方,指南针的一端指向南,另一端指向北。在野外,可以通过观察树的年轮来辨别方向。树的年轮较疏的向着南方,较密的向着北方。在夜晚,可以用北极星来辨别方向。 第四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1) 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2)读写数时都要从高位起。读数时,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数的末尾的0都不读。写数时,哪一位上没有数,要在那一位上写0占位。

2019年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考试试卷

学校 班级 考号 姓名_________________考场号__________________ 装订线内不要答题 ◆◆◆◆◆◆◆◆◆◆◆◆◆◆◆装◆◆◆◆◆◆◆◆◆◆◆◆◆◆◆◆◆◆◆订◆◆◆◆◆◆◆◆◆◆◆◆◆◆◆◆线◆◆◆◆◆◆◆◆◆◆◆◆◆ 中卫四小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 二年级数学期中测试卷(100分) 一、我会填。(每空1分,共计27分) 1、20÷ 读作( ),想口诀:( )。 2、28里面有( )个4,45里面有( )个9。 3、 上图中共有( )个萝卜,平均分成( )把,每把有( )个。 4、计算30-20÷5时,要先算( )法,再算( )法。 5、每份分得同样多叫( )。 6、用“三九二十七”这句口诀,写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 ) ( ) ( ) 7、下图所示是 的变换,在括号里填上“平移”或“旋转”。 8、比5个7多6的数是( )。 9、在○里填上“+”、“-”、“×”、“÷”或“>”、“<”、“=”。 20○5=4 24○6=30 12○6=6 56÷7○3 4×6÷3○11-21÷7 5×6+23○42+4×3 10、把每组算式写成一道综合算式。(4分) 6×7=42 70-42=28 15+9=24 24÷4=6 二、我会选。把正确答案前的数字序号填在括号里。(共计5分) 1、下面三幅图中,通过图一平移得到的是( )。 图一 A B C 2、下列算式中,商是8的算式是( )。 A 、4×2 B 、32÷4 C 、6+2 3、下面不属于旋转现象的是( ) A 、旋转木马 B 、电风扇扇叶转动 C 、推拉门 D 、钟面指针的转动 4、算式8÷2+6和8÷(2+6)相比较( )。 A 、结果相同 B 、运算顺序一样 C 、计算结果和运算顺序都不一样 5、下面所示的图形中,( )是轴对称图形。 A 、 B 、 C 、 三、我是小判官。正确的在后面括号里画“√”,错的画“×”。(5分) 1、计算6×8和48÷6,用同一句乘法口诀。 ( ) 2、24个苹果分给4个人,每人一定分到6个苹果。 ( ) 3、54÷6=9中,54是除数,6是被除数,9是商。 ( ) 4、35里面有( )个7,列式是35÷5=7。 ( ) 5、国旗上升是一种平移现象。 ( ) 四、我是计算小能手。(共计32分) 1、直接写出得数。(每小题1分,共计8分) 6×4= 20÷4= 35÷5= 54-6= 72÷9= 36-6= 8÷8= 7×6=

二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整理

二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整理 二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 1、统计表可以清楚地表示出数据统计的结果。 2、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 3、根据图表可以做出一些判断。 第二单元 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的同样多, 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 时,可以一个一个地分,也可以几个几个地分,直到分完为止。(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时可以这样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3、除法的含义: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 示。 4、除法算式的读法:通常按从前往后的顺序读“÷”读作除 以,“=”读作等于。其它数读法不变,如21÷3=7,读作:21除以3等于7. 5、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叫 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结果叫做商。

6、求商的方法:(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2)用乘法算 式求商。(3)用乘法口诀求商 7、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 8、解决平均分问题的方法: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 数=每份数 9、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1)所求 的问题要求求出总数,用乘法计算。(2)所求问题要求求出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第三单元知识点 1、沿一条直线把图形对折,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叫轴对称图 形 2、平移:当物体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并且本身方向 不发生改变时,这种运动现象就是平移,平移方向不改变。 如拉抽屉。 3、旋转:物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进行圆周运动的现象就是旋转, 旋转方向有改变。如风扇的转动。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 1、求商的方法:想“除数×()=被除数”,再根据乘法口 诀计算得出商 2、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和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 是多少,都用除法计算 第五单元混合运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