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年级上册语文13课

六年级上册语文13课

六年级上册语文13课
六年级上册语文13课

六年级上册语文13课

篇一: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作业本第13课只有一个地球答案

13 只有一个地球

一、比一比,再组词。

幸(幸福)忘(忘记)赐(恩赐)遨(遨游)经(经历)辛(辛苦)望(希望)竭(枯竭)遥(遥远)径(幽径)

二、给带点的词换个意思相近的词语。

1、在天际遥望地球,这个水蓝色的晶莹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痕..

迹)相互交错(交叉)着。..

2、如果不加节制(节约)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干....涸)。

3、人类不能指望(盼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迁居)到别的....

星球上去。

三、将下列词语组合成四字词语,然后选用一两个写话。

生态基地矿产灾难资源移民枯竭开采

生态灾难移民基地开采矿产资源枯竭

未来的地球由于生态灾难和资源枯竭已经不再适合人类生存了,人类该何去何从呢?

四、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并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1、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小敏既是我们班的劳动委员,同时又是数学课代表呢。

2、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如果人类继续这样浪费和污染,地球资源必将有枯竭的一天。

五、默读课文,完成练习。

1、课文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地球:①地球的渺小;②地球的资源有限;③人类无法移居到别的星球。

2、课文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留给你深刻印象的有哪些数字?请摘

录相关句子,并写写你的感想。

摘录:

1、它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

2、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

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感想:

1、“六千三百多千米”这个数字突出了地球同茫茫宇宙相比,非常渺

小。

2、“40万亿千米”这个数字突出了地球是唯一的,我们一定要保护它。

六、品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有人会说,宇宙空间不是大得很吗,那里有数不清的星球,在地球资源

枯竭的时候,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

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

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不错,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但是),即使这些设想能实现,(也是)遥远的事情,(再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2、文中带点的两个数据的对比说明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说明了到目前为止,地球是唯一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这样写既突出了科学小论文的用词严谨性,又为人们敲响了警钟——只有一个地球,一定要珍惜。

3、读了这个片段,你有哪些感想?写一写。

啊,地球,我们的家园!你是独一无二的,也是无可替代的。没有了你,我们将完全无法生存;没有了你,我们将别无去处……为了你的美丽,更为了我们的将来,我们一定加倍地保护您!

远方的朋友:

因为信任,所以努力。

五星评价,万分感激。

wyr5151888

篇二: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3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3课《只有一个地球》

教学设计

执教人:凌征财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文中的相关语句,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教育学生要珍爱地球,善待地球。

2、通过各种方式朗读,探究式地学习,理解宇航员的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的原因。

3、体会课文语言严谨用词准确以及在谋篇布局上的条理性。

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课文,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教学难点:

通过联系实际思考总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在浩瀚无边的宇宙,有一个美丽的星球,她是我们人类的家园,它是太阳和月亮的朋友,它就是可爱的地球

2、同学们都知道哪些有关地球的知识?(全班交流)

3、揭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出示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你读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地球?

2、画出课文中能概括介绍地球特点的句子。

三、精读感悟,品赏悟情

(一)、研读地球的可爱

1、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宇航员会有如此感叹?

2、交流点拨,读中感悟:

宇航员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叹?找出文中相关句子。

3、学习第一段()

(1)读第一句话。并交流读完第一句的感受。

(2)体会打比方的作用。

(3)齐读第二句。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手法?把地球比作什么?(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

(4)小结

4、体会地球的渺小。

5、过渡:作者把地球比喻成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难道仅仅就因为她外表美丽吗?(1)理解“无私慷慨”。

(2)举例说有哪些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3)、小结

(二)研读“地球容易破碎”

1、教学第3自然段。

(1)第三段告诉我们,人类对不可再生资源是什么态度?体会不加节制

(2)有感情朗读第三自然段。

2、第4自然段。

(1)人类又是如何对待可再生资源的呢?抽生读。

(2)“本来”是什么意思?“本来”这个词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3)你知道人类的这些破坏行为,造成了哪些生态灾难吗?生交流。

(4)延伸课外资料,加深感受。

(三)、了解无法移居

宇宙不是大的很吗?我们可以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住哇。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1、课文中是怎样说的?谁来读读这段话?你们对这段话是怎么理解的?

2、“至少”什么意思?言外之意呢?

那么40万亿千米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3、既然我们不能移居,那我们只能怎么做?

四、总结全文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了解了地球的美丽渺小、资源有限、无法移居,所以我们要保护地球,我们还了解到说明性文章用词准确、恰当,结构严谨,并运用说明方法,使文章更生动,更具体。而我们最应当记住的则是——只有一个地球!

五、作业布置

一条保护地球母亲的标语。

板书

板书设计:太可爱:美丽而渺小,慷慨无私

只有一个地球保护地球太容易破碎:资源枯竭、不可再生

篇三: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13课

第13课《只有一个地球》复习检测

河南省汝南县金铺镇中心李宏伟

基础知识点点记

一、我能把字写漂亮(看拼音,写词语)。

二、一锤定音(在带点字正确的读音后画“√”)。

遨游(áo ào)扁舟(piān biǎn)

枯竭(ɡū kū)慷慨(kǎi ɡài)

三、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葛()胁()赌()莹()

蔼()协()睹()萤()

四、臭味相投(写近义词)。

遥望()适合()证明()随意()

慷慨()贡献()灾难()

五、冤家路窄(写反义词)。

破坏()遥远()渺小()

慷慨()奉献()随意()

六、择优录取(选词填空)。

后果结果成果

1.不听劝告,()自负。

2.不听劝告,不会有什么好的()的。

3.科学家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

希望指望愿望节制(枯竭(造福()))

1.想到月球去居住,()是好的,但不可能。

2.我们()大家都能够重视环境的保护。

3.他这件事没做好,想受表扬是没()了。

七、巧妙关联(关联词语填空)。

1.地球的资源()上帝的恩赐,()经过漫长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

2.()这些设想能够实现,()是遥远的事情。

3.()地球被破坏了,我们()会别无去处。

4.我们()要好好保护地球,()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唯一的家园。

八、方法辨析(指出各句的说明方法)。(填序号)

A.举例子 B.打比方 C.作比较 D.列数字

1.在群星璀灿的宇宙中,地球就像一叶扁舟。()

2.地球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

3.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4.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

九、内容梳理(课文回放)。

1.《只有一个地球》一文以__________的形式,从__________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__________”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__________。

2.课文从__________引入,接着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来

说明__________的事实,最后告诉人们__________的重要性,提醒人们要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能力日日新

十、理解感悟(文章阅读)。

(一)

眼帘的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1.这段文字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括号内给加点的字注音。

3.用“~”画出具体些地球美丽壮观的。

4.根据理解完成填空。

(1)“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中“蓝色”的是__________,“白色”的是__________,“水蓝色的纱衣”指的是__________。(2)这段话中将地球比作__________和__________,说明它的__________,表达出对地球的__________之情。

(二)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的。但是因为()人类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