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端午节风俗的调查报告

端午节风俗的调查报告

端午节风俗的调查报告
端午节风俗的调查报告

端午节风俗的调查报告

篇一: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事实也正是这样的。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 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 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传说屈原投江以后, 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种各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

1、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l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2、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菱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3、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

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 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4、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

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5、挂荷包和拴五色丝线

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6、游百病

为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男女老幼往野外游玩, 穿新衣,在中午一时左右,路上山上或树下挤满人群,手抱花草,非常快乐。晚上回家将花草和水煮开洗澡,老年人称为游百病及洗百病,不出去游百病及洗百病的人,一年到头就不会获得吉利。

7、类似还有饮雄黄酒

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游百病:此种

习俗,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

扁一:

一?问题的提出

眼看着马上就要过端午节了,家家户户都在包粽子,我们

家也不例外,而对着端午节的各种各样的习俗,我不由得起了好奇心,于是我们对端午节展开了调查。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端午节的书籍,阅读报刊,,上浏览,了解端

午节的由来。2,走访有关部门,了解端午节的历史。

3,通过各种途径,搜索端午节的习俗。

三?人员分工

第一小组调查端午节的由来

第二小组调查端午节有哪些习俗

第三小组参与端午节的活动

第四小组寻找文人写下有关端午节的诗词

老师整理,汇编各种资料

四?结论

1 ?端午节的介绍: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英文为

Dragon Boat Festival、Double Fifth Festival, 又称端阳节、龙舟节、女儿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

端五、重五、夏节、天中节、浴兰节、屈原日、诗人节等。

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所以一些地方又将端午节称之为五月节、艾节、夏节。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西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鹫角黍。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1]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吃十二红。

2?端午节的规定:时至今日,端午节在人民中仍是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从XX年起为国家法定节假日放一天假。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XX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XX年九月三十日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会议决定:端午节成功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五?研究体会

目前,我们的成长环境日趋复杂。西方文化的渗入,在同学们当中掀起了一股来势不小的崇洋潮,着洋装、吃洋餐、过洋节。不少同学对西方的圣诞节、愚人节、情人节情有独钟,却对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如扫墓祭祖的清明、悼念爱国先人的端午、阖家团圆的中秋、登高敬老的重阳不屑一顾。为了让同学们重新认

识自己祖国的传统节日,培养同学们的爱国情怀,我们决定对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习俗及由来进行研究调查。

中秋月饼市场调查报告200930250129徐晨

传统月饼仍占主流 物美价廉更受青睐 ——广州中秋月饼市场调查随着中秋节的临近,月饼大战在各大卖场拉开,渐成市民消费热点。月饼是中国传统的中秋节食品,随着时间的流逝,现代人还喜欢吃月饼吗?什么口味的月饼更受欢迎呢?这么久以来月饼又有什么新的变化与发展呢? 近年来,月饼在品质、口味包装上有了很大的变化,传统口味的月饼仍受青睐,同时市场上涌现了各式的创新月饼。在激烈而热闹的中秋月饼市场上,不同群体的消费者各有所爱。 为了更好的了解广大消费者的需求情况,我们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展开了调查。本次调查的对象主要是广州市居民,男女人数相当,其中又以青年、中年受访者居多。具体调查结果如下: 1、中秋吃月饼的传统未变 调查显示,有16%的受访者表示自己不喜欢吃月饼,但大部分民众没有改变中秋吃月饼的习惯,月饼依然是中秋节最受欢迎的食品。由此可以看出在人们的心里中秋和月饼是一体的、密不可分的。中秋月饼传递了一种人们期望与家人团圆的情感。

2、购买月饼用途、渠道多种多样 从购买用途上看,55%的受访者表示购买月饼主要是用作送礼,45%表示是自己品尝,这说明月饼不仅可自己品尝,也是赠送的佳品。 从购买月饼的渠道来看,消费者一般会选择在大型超市、商场或者酒楼购买月饼,31%的受访者表示最常在超市购买月饼,其次是商场和酒楼,分别占25%和20%。这说明大型超市、商场和酒楼在商品质量方面比较有保障,消费者也可以更放心的购买。 2、买月饼最注重口味,传统新式月饼皆大欢喜 通过调查显示消费者在选购月饼是最关注的前三个因素分别是口味、品牌、价格。在口味方面,冰皮月饼、蛋黄莲蓉月饼和水果月饼是受访者的首选。另外,一些创新月饼以其独特的口味逐渐受到年轻消费者的喜爱。

中秋节风俗调查报告

中秋节风俗调查报告 中秋节又称月夕、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显圆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如宁波、台州、舟山,这与方国珍占据温、台、明三州时,为防范元朝官兵和朱元田的袭击而改正月十四为元宵、八月十六为中秋有关。此外在香港,过了中秋兴犹未尽,还要在十六夜再狂欢一次,名为追月。我国有二十多个少数民族也过中秋节,但节俗各异。壮族习惯于在河中的竹排房上用米饼拜月,少女在水面放花灯,以测一生的幸福,并演唱优美的《请月姑》民歌。朝鲜族则用木杆和松枝高搭望月架,先请老人上架探月,然后点燃望月架,敲长鼓,吹洞萧,一起合跳《农家乐舞》。仡佬族在节前的虎日,全寨合宰一头公牛,将牛心留到中秋夜祭祖灵,迎新谷,他们称为八月节。侗族则在这时让青年人郊游、欢会,称为赶坪节。第一天是芦笙会,第二天对歌。小伙子都要化妆,向心上人表达情意。傣族是对空鸣放火枪,然后围坐饮酒,品尝狗肉汤锅、猪肉干巴、腌蛋和干黄鳝,谈笑望月。黎族称中秋节为八月会或调声节。届时各集镇举行歌舞聚会,每村由一调声头(即领队)率领男女青年参加。人员江齐后,大家互赠月饼、香糕、甜粑、花巾、彩扇和背心,成群结队,川流不息。入夜便聚集在火旁,烤食野味,痛饮米酒,开展盛大的调声对歌演唱,未婚青年趁机挑寻未来的伴侣。中秋吃月饼。最先见于

苏东坡的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之句。唐和五代时赏月的食品只见有玩月羹等,未见有月饼。月饼作为一种食品的名称并同中秋赏月联系在一起,始见于南宋的《武林旧事》。明代以来,有关中秋赏月吃月饼的记述就更多了。《宛署杂记》说,每到中秋,百姓们都制作面饼互相赠送:大小不等,呼为月饼。市场店铺里卖的月饼,多用果类作馅子,巧名异状,有的月饼一个要值数百钱。《熙朝乐事》里也说,八月十五日称为中秋,民间以月饼作为礼品互相赠送,取团圆之义。这一天晚上,家家举行赏月助家宴,或者带上装月饼的食盒和酒壶到湖边去通宵游赏。在西湖苏堤上,人们成群结队,载歌载舞。同白天没有两样。从这些记载中,可以看到杭州百姓中秋夜赏月的盛况。长期以来我国人民对制作月饼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月饼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工艺越来越讲究。咸、甜、荤、素各俱异味;光面、花边,各有特色。明末彭蕴章在《幽州土风俗》中写道:月宫饼,制就银蟾紫府影,一双瞻兔满人间。悔煞嫩娥窃药年。奔入广寒归不得,空劳至杵驻丹颜。这说明心灵手巧的厨师已经把嫦娥奔月的优美传说,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形象再现于月饼之上。清代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也有至供月饼,到处皆有,大者尺余,上绘月宫蟾婚兔之形的记述。足见古代月饼从内容到形式已是百花齐放了。

端午节《调查报告》

关于人们对端午节重视程度的调查报告 端午节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而随着西方外来文化慢慢渗入中国人的生活,渐渐那些五千年的路云与月被人拨去,留下西方现代霓虹。近年来它的存在正被人们慢慢淡忘。通过对端午节一系列问题的调查呼吁人们重视中国传统节日。 一、调查目的 了解太原居民对端午节的了解和重视程度呼吁人们重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二、调查说明 ①调查时间:2016年6月2日 ②调查对象:不同年龄段的太原居民 ③调查方法:访谈法 三、调查过程 采访者(a):陈宇鑫 采访对象(b):三十岁左右的中年女士 部分访谈记录如下: a:您好,可以打扰您一些时间吗?我有一些关于端午节的问题想要问您。 b:当然可以。 a:您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 b:是为了纪念屈原的吧。 a:那你还知道一些具体的情况吗? b:这个啊……不太清楚。 a:端午节将近,您准备怎样过端午节呢?会自己在家包粽子吗? b:不会,太麻烦了。现在都是在超市买一些吃。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粽子都不是什么稀罕物了,平时想吃也可以买到不一定在端午节吃。 a:那端午节您是怎样过的呢? b:端午节放假就带着孩子出去玩玩而已。 a:那你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吗,或者传统活动。 b:哦吃粽子赛龙舟插菖蒲之类的吧,我们平时都没有机会去做。 a:其实端午节是有很多习俗的,并且它们都十分有意思,例如,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和您的家人一起做,这样可以增进彼此感情。今年汾河公园就有赛龙舟的活动您可以和家人一起去观看。作为中华儿女我们有义务去把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延续下去发扬起来,所以需要每一个人的加入,希望您能成为其中的一员重视中国的传统文化,谢谢您。 b:好的,我会好好过这个端午节的。 四、结论 (1)、人们不了解端午节的历史由来及传承。 (2)、人们不知道怎样过好端午节 (3)、人们不知道端午节真正蕴含的意义和精神 五、建议和措施 对于我们调查中出现的问题,我们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其中的问题提出以下几个建议。 1.将传统文化用一种合理的方式输送给现代人

关于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调查报告

关于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调查报告 班级:初教系11本文1班 学号:1117034133 姓名:岳蓉 学号:1117034207 姓名:皇姝玥一、调查背景 1、问题的提出 因调查报告写于端午节期间,由此联想到如今端午节被人戏称为“粽子节”,中秋节被人戏称为“月饼节”等等,有种过中国传统节日便是一吃了之,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却逐渐被淡忘的趋势。因此,我们需要了解当今社会人们对中国传统节日的态度及重视程度,并且,通过人们对中国传统节日的态度及重视程度来考虑中国传统节日的发展与传承问题,这是非常重要也是亟须解决的。 2、调查的时间 2013年6月10号——2013年6月16号 3、调查的目的 调查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了解程度及重视程度 4、调查的地点 大学校园 5、调查的对象 主体为在校大学生 6、调查的方法 问卷调查,网上调查 二、调查过程 我们发放了100份,收回了100份 以下是我们设计的问卷:关于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调查问卷

1、您的性别: A、男 B、女 2、您的年龄: A、20岁以下 B、20岁以上 3、您的身份是: A、在校学生 B、已工作 4、您清楚的知道每个中国传统节日的日期? A、知道 B、不知道 C、比较模糊,通过新闻之类途径才知道 5、您了解每个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 A、了解 B、不了解 C、了解,但不全面 6、您了解每个中国传统节日的风俗? A、了解 B、不了解 C、了解,但不全面 7、您过节时会遵循传统风俗过节? A、会 B、不会 C、看情况 8、您喜欢过中国传统节日吗? A、喜欢 B、不喜欢C无所谓 9、您觉得您过节主要为了什么? A、纪念 B、放假 C、无所谓 10、您觉得过中国传统节日重要吗? A、重要 B、不重要 C、无所谓 11、您会过西方节日吗?比如圣诞节? A、会 B、不会 C、无所谓 12、您觉得西方节日与中国节日哪个更有趣? A、中国节日 B、西方节日 13、您是否觉得人们对过中国传统节节日越来越淡漠? A、是的 B、不是 C、没感觉 14、您觉得需要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宣扬吗? A、需要 B、不需要 C、无所谓 15.您是通过何种途径了解与传统节日相关的传说? A.书本B新闻媒体C.听别人说

端午节调查报告优秀作文

端午节调查报告优秀作文 端午节到了,不少人家中都会有粽子。庆祝端午节不仅吃粽子,还会赛龙舟,放河灯等等。那端午节的来历和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你们知道吗?不知道?那就让我告诉你们吧! 下午,我到街上去问了一些公公婆婆,一些婆婆说:“端午节的来历是纪念一个叫屈原的人,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十分伤心,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蚊龙,以免让蛟龙把屈原的尸体吃掉。”一些公公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千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我问起公公婆婆们关于一些端午节的食品和赛龙舟的时候,他们说得更起劲儿了,他们说:“端午节的食品和赛龙舟到现在已经成为人们过端午节必不可少的东西了,过端午节,是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

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人们总会思念起屈原,在微微的月光下,诉说着对世间的美好愿望。

中秋月饼市场调查报告

中秋月饼市场调查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自古以来中秋就代表着团圆,这从另一层面而言也反映了中国的那种家文化。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今天,在人们不断追求物质的时代,我们还有多少中秋的记忆。随着中秋节的临近,月饼大战在各大卖场拉开,渐成市民消费热点。月饼是中国传统的中秋节食品,随着时间的流逝,现代人还喜欢吃月饼吗?什么口味的月饼更受欢迎呢?这么久以来月饼又有什么新的变化与发展呢? 近年来,月饼在品质、口味包装上有了很大的变化,传统口味的月饼仍受青睐,同时市场上涌现了各式的创新月饼。在激烈而热闹的中秋月饼市场上,不同群体的消费者各有所爱。 为了更好的了解广大消费者的需求情况,我们以调查问卷和实地调查的形式展开了调查。本次调查的对象主要是南京市江宁区的居民,男女人数相当,其中又以青年、中年受访者居多。具体调查结果如下: 1、 中秋吃月饼的传统未变 调查显示,有16%的受访者表示自己不喜欢吃月饼, 但大部分民众没有改变中秋吃月饼的习惯,月饼依然是中秋节最受欢迎的食品。由此可以看出在人们的心里中秋和月饼是一体的、密不可分的。中秋月饼传递了一种人们期望与家人团圆的情感。 2、买月饼的目的 76% 16% 63% 5%14%0% 16%32%48%64%80%自己吃 送礼给客户 礼给亲友 送给单位员工 其他 数据来源: 我要调查网https://www.doczj.com/doc/f415878625.html,

图:买月饼的目的 每到中秋节,大多数人都会去买月饼,其中有七成以上的人是自已吃,有六成以 每到中秋节,大多数人都会去买月饼,其中有七成以上的人是自已吃,有六成以上的人是送给亲友,还有一部分人借助中秋节送礼给客户或单位员工,以维护客户或单位员工的关系。 3、买月饼时最关心的因素 5%9%1%44% 40% 1% 0% 10%20%30%40%50%价格 品牌 包装 质量 口味 其他 数据来源:我要调查网 https://www.doczj.com/doc/f415878625.html, 图:买月饼时最关心的因素 消费者在做出购买某一种月饼的决策时,影响其选择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质量和口味在消费者中的关心度最高。这也不难理解,月饼作为一种食品,关系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问题,所以其质量问题是最多被调查者最关心的因素,这部分人占比达44%。其次有四成的被调查者最关心的是月饼口味因素。 4、喜欢的月饼口味 62%33% 29%38%12% 36% 21% 12% 0%14% 28% 42% 56% 蛋黄莲蓉 蛋黄豆沙水晶皮月饼冰皮月饼桃山皮月饼水果月饼五仁月饼其他-请注明 数据来源: 我要调查网https://www.doczj.com/doc/f415878625.html,

端午节风俗的调查报告

端午节风俗的调查报告 篇一: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 午亦称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 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 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 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事实也正是这 样的。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 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 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 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传说屈原投江以后, 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 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种 各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 1、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 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

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 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 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 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2、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 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 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 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 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 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 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3、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

最新中秋节月饼销售工作总结报告

中秋节月饼销售工作总结报告 在公司自8月初起进去了紧张的中秋大战状态,在40多天的销售工作中,了解公司中秋工作流程、熟悉了中秋业务,得到了锻炼,学到了东西,也基本完成了公司交给的任务,对于期间的销售工作中,也让我们了解很多工作中的好与不足之处,一、月饼销售总结: 1、散饼销售:广式月饼今年新增了新的品种,这个品种的上市突破了以往传统的不足,那就是无糖月饼。无糖月饼的上市让客人有了更多的选择,ue丰富了月饼的品种。上市以来它的销售量也是得到了肯定,但更多的老顾客还是最钟情于九度缘的伍仁月饼,它的销售量一直是名列前茅。冰皮月饼现在也是广大消费者的最爱,今年的冰皮月饼也新添了一个品种—-脆脆苹果冰皮月,但相对于其他口味的冰皮月饼,它的销售量不是很好,由于是与平常传统口味的不同,顾客并不是很容易接受,,但是总体来说今年中秋散饼的销售量还是不错的,以祥宾为首,其次国贸、桂春、新竹。 2、精美礼盒销售:与去年礼盒不同的是今年更换了两个礼盒,分别是星语星月和花之韵。代替了以往的尊秋华彩与和福,今年礼盒的团购量很少,大多都是顾客到店面直接进行购买。今年南宁的月饼市场很大,大街上销售摊点很多,同行之间的竞争很大,所以相对与往年,今年礼盒的销售量并不是很乐观,今年礼盒售卖量的是星语星月,由于它盒子的设计色彩搭配丰富,图案优美且看起来送礼适中又不失大气,所以它是顾客购买的首选,花之韵就是盒子太大了,所以购买它的客人就少了些,不过今年的大饼销售量很差,五斤大饼比三斤大

饼销售量要好,今年销售量最差的是缘聚锦秋,只有新竹店买了两盒,其他店有客人询问但却没有人购买,再来的话就是秋风印象,后期是卖得比较好的。 3、中秋礼饼销售:中秋期间有一项优惠活动,两盒礼饼捆绑式销售,前期的时候就黑芝麻和五谷好卖一些,但后期由于月饼的陆续上市,它的销售量就没有在持续上升,期中每个店的退货率很高,在下单方面也有在控制,顾客在礼饼的品种上还是比较喜欢绿豆,优惠活动没有得到顾客的注意,购买单盒的较多。 4、中秋月�档案庀郏航衲晖瞥龅闹星锏案饪钍浇隙啵 钍揭埠芎每矗还钔怀龅氖呛商猎律⒒ê迷略怠⒓媒鹎铮谥星锲诩涠┑案獾氖焙蛞不嵬萍鑫颐堑闹星锟钍剑赡苁枪丝偷南 压刍共皇呛艹墒欤院芏喙丝投际且孕郎偷奶壤纯矗谄诩涠┕郝式隙嗟氖羌媒鹎铩⒑商猎律⒎崾眨星锝诘碧煲仓皇窍致袅艘桓龌ê迷略担茨晡颐蔷⊥啤� 二、人员情况总结:, 1、今年中秋期间我们销售整体表现还是不错的,大家都很积极及时的配合公司的进度进行推荐销售,今年中秋购买月饼的气氛总体来说不比往年那么热闹,顾客消费都会比较理性。临近中秋节那几天客流量明显较多,伙伴在订蛋糕的时候有时还要顾及礼盒区的顾客,今年人手不比去年,但是每个人都能尽自己的职责,在伙伴需要帮忙的时候都能很及时的配合协助,合理分工,做好防盗工作,大家都处在一种愉快的团队合作氛围里。宣传方面在中秋期间,大家都很积极,

中秋节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说明

《快乐中秋》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中秋节的由来 (2)了解中秋节的习俗 (3)了解中秋节月饼的由来 (4)了解有关中秋节的诗歌 [能力目标] 1、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社会调查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 2、学会调查、收集、整理资料的方法,培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经常观察生活的习惯,提高审美能力和写作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获得丰富的经验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本次活动更激发学生热爱生活。 2、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体精神,分享合作与交往的快乐。 3、通过展示、演讲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活动过程: ●活动一:开题课确定研究主题 师生谈话 师: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对于中秋节的传说也是各种各样,你们想了解吗? 生:(大声:想)课件欣赏相关中秋节的图片 师:看了刚才的图片,大家有什么话想说? 生:自由讨论,交流。 师:对,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师:从今天起,老师和大家一起来研究有关中秋节的文化,关于中秋节,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自由发言。 师:总结学生发言之后确定研究主题 如:A、中秋节的由来 B、中秋节的习俗。 C、有关中秋节的诗词 D、中秋月饼的来源

…… ●活动二:分组,落实任务 根据学生的爱好,分成六组。每组选出一名责任心强的同学任组长。各组选择研究主题。分析讨论定下研究计划并完成表格。 ●活动三、开展调查研究 1.习俗调查 中秋赏月、吃月饼是全国各地普遍的风俗习惯,但由于中国地域广大,人口众多,风俗各异,中秋节的过法也是多种多样并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的。教师可引导学生向长辈了解自己家乡过中秋节还有哪些风俗习惯,把了解到的记录下来,回到班里进行交流。 2.月饼调查 教师可引导学生按居住地域或自由组合,组成若干调查小组,制订一份简单的调查计划,深入学校或家庭附近的超市、百货商店、食品厂等地,针对月饼的品牌、产地、生产厂家、价格等方面进行调查采访,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分别购买一些不同种类的月饼,品尝口味,比较优劣,做好调查情况的汇总。 3.巧手作坊 (1)写一写

端午节调查报告范文

端午节调查报告范文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下面有我整理的端午节调查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摘要:端午节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但近年来它的节日地位却正在被人们慢慢淡忘着,人们已开始忘了它的历史源流,民俗事项,今年国家不但恢复了端午节的节日地位,还实行了放假制度。本文通过对端午节一系列问题的调查得出了自己的一些结论,希望能为端午节的复兴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端午节、传统节日、调查报告 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某种程度上,它是一个民族身份的象征,端午节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一个重要组成因素,起着塑造中华民族精神品质的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端午节已成为一个正在被人们逐渐遗忘的节日,在城市中,它已经被简化为去超市买几个速冻粽子,很多人除了知道它和纪念一位名叫屈原的诗人有关外,对它所蕴含的其他文化意义知之甚少,还有许多

人表示不知道应该怎样过好端午节。2005年,韩国江陵端午祭申报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成功激起了我 们对端午节的重视,尤其是今年,国家把端午节作为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并实行了放假制度。那么今年的端午节和往年会有什么不一样呢?为此我做了一个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了解昆明市居民对端午节的了解和重视程度与以往 有什么不一样,找出复兴端午节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和难点,为昆明市居民过好端午节提供一个参考,同时也为国家复兴传统节日、弘扬民族精神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二、调查说明 调查时间: 20xx年5月27日至20xx年8月10日。 调查对象:本次调查的对象主要是昆明市居民,并把他们分为了四个群体:老年人、小孩、大学生、中年人(有工作的人和没有工作的人)。每个群体各取20人作为调查对象。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主要采取了问卷调查的形式,同时也兼用了访谈的形式,问卷调查的内容主要围绕:是否了解端午节的历史源流、是否喜欢过端午节、是否喜欢吃粽子、端午节有些什么活动、对端午节放假有些什么感想等展开。 三、调查结果 1、老年人

中秋月饼调查报告[工作范文]

中秋月饼调查报告 中秋月饼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当今社会人们都开始注重环保,来保护我们的地球。而中秋节又是我国的重大节日之一,月饼的制作量也就必然不会少。那么月饼到底有没有影响到我们的环保呢?在今年的中秋节,我便组织了一次在碧桂园社区内的月饼问卷调查。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调查过程: 首先,我先来讲讲我的灵感。在中秋节期间,我通过网络看到了一则新闻。此新闻讲的是香港对全港人民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调查,调查内容就是月饼的浪费。数据出来后,我们能惊奇地发现月饼浪费量的巨大,超出了人们的想象。而我们大陆也有这种现象吗?带着疑问,我开始策划这次问卷调查。 我认真地写好了计划,也成功地找到了xx同学来帮助我进行调查。另外,在进行调查之前,我还收集了一些资料以便我来设计问卷。我查找到当今网络上有一种“电子月饼”,是通过邮箱进行发送的。网友可在网上进行“和面”等一系列的“准备”并“制作”出月饼来。通过邮箱发送给对方。而对方则可用“刀”切开月饼,祝福便在切开后随之响起。这是一种既省钱又环保的月饼。但是否人人都喜欢呢?

所以我将这个方法编辑到了问题中,讯问一下人们的意见。 成功地设计完我的问卷后,我便写了一张申请,校领导批准后,我就在学校里打印了58张调查问卷。接着,我和同学就在碧桂园的社区里开始了调查。 刚开始进行调查时是极其不顺利的。我们到达了西苑叠翠庭——碧桂园社区内的其中一片居民区,我们鼓足勇气,向第一位住户开始调查。但在我们说出要对他们进行调查时,他们一口拒绝还让我们赶快出去。一开始就吃闭门关的我们极其沮丧,而不仅是第一户人家如此,连续四、五户都是以拒绝的形式来结束的。我们受到了沉重的打击,甚至后面都开始害怕调查了。 可是,放弃绝对不是问题解决的方法,坚持才是胜利。我们一路讯问过去,一直坚持着。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在半个小时后完成了第一份问卷。当时我们特别激动,当然,这张问卷的完成也鼓舞了我们的信心,所以在接下来的两个星期,我们努力地在碧桂园里调查,最后完美地完成了所有问卷的调查。我们发现,在肉菜市场和豪园的居民区中调查地比较顺利,而且收获也比较大,以后如果还要做调查,那这两个地方是个很好的选择。 调查数据分析:下面便是我在统计之后作出的分析: 1. 家庭的构成:( )位成年人 ( )位12岁以下的儿童 这个问题是很难统计的,因为几乎每个人的回答都是不

中秋节调查报告·月饼的变化

我明白了什么叫幸福。幸福就是每个中秋节能吃上两块月饼!这是一位老人三十年前的回忆。 今年的中秋佳节,又是吉祥和欢乐的气氛。早在9月初,各大食品店、超市已开始出售各类新品月饼。中秋节未到,我家也堆起了一摞礼盒月饼。 联想到过去几十年里,那些艰苦的年代,穷苦的人家哪知月饼的味道,稍稍富裕一点的,也是一个月饼掰成许多块 食用月饼时,我却发现这些礼盒的体积一个比一个大;礼盒材料也五花八门:塑料盒、铁盒、竹盒、锦盒等等;印制更是十分精美,外加一个拎袋,令人赏心悦目。可是剥开层层包装,里面不过区区几块月饼而已。 食用完后,家里一下子便多出了一大堆包装纸、塑料盒之类的垃圾。我不禁心生疑惑:月饼的包装是否过于豪华了?这些豪华的包装给我们带来的究竟是利还是弊? 月饼包装的现状: 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10种礼盒月饼,包装物材料就五花八门,且包装物重量均严重超过了国家有关规定。打开一盒月饼,大盒套小盒,铁盒内套纸盒,纸盒里还有真空包装,一只月饼往往用两三个盒子装着,有些月饼还用纯手工首饰袋、绣花布袋等做外套,还有的甚至用丝绒缎面衬底。所以用“两斤笋三斤壳”这句俗语来形容目前月饼的过度包装现象是再确切不过了。 今年,月饼包装更是演绎到了极致。包装上不但出现了昂贵的水晶盒、红木盒,礼盒内更多了一种“月饼伴侣”,即手表、钢笔、茶叶、洋酒等物品,也都

被用来作为月饼礼盒的组成部分。这样一来,礼盒月饼的价格自然更高了。调查中我们也看到有一些厂家在出售散装月饼。月饼净重为一百二十五克的按不同种类单价从2元多到5元多不等。以此推算一盒数量8个的礼盒月饼其价格最多也不过40元左右。 但调查结果显示市场上一些礼盒月饼的价格却惊人得高。一般产品包装费用应占成本10%左右,明显超者即为过度;包装占产品成本30%以上则为商业欺诈。 消费者消费调查: 在购买月饼时有37%的人注重的是月饼的质量,34%的人注重的是月饼的口味,只有5%的人关心的是月饼的包装是否精美。而在价格方面,无论是送礼还是自己食用,消费者都显得比较理性,60—100元的价位为大多数人所接受,高价月饼几乎无人问津。对于月饼包装物的处理,有43%的人表示会丢弃,31.5%的人表示会用其来储藏物品;而仅25%的人表示会送进废品回收站。与此同时消费者对过度包装也有一定的认识:有31.5%的人认为包装物的价格不应超过商品价格的15%;有71.5%的人认为月饼过度包装会造成资源浪费;有68.5%的人认为会增加城市垃圾的负荷。而许多消费者更是非常赞成商品采用简约的包装。他们认为,购买商品如果是自己或家里人使用,有没有漂亮的包装根本无所谓;如果是当作礼品送人,包装的确需要精美、气派,但也应适可而止。因为商品最重要的是内在质量,外部包装应该是“锦上添花”,而不是“喧宾夺主”。 结论:

端午节研究报告

端午节研究报告 一.研究的问题 端午节有哪些的习俗?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端午节的书籍,阅读报刊,上网浏览,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2,走访有关部门,了解端午节的历史。 3,通过各种途径,搜索端午节的习俗。 研究时间:5月1日—6月5日 三.研究过程与内容 端午节的简介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龙舟节、女儿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五、夏节、天中节、浴兰节、屈原日、诗人节等。。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后来楚国诗人屈原于端午节投江自尽,就变成纪念屈原的节日。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阅读报刊端午节的另称端午节共有六种称法,分别称为端阳节,重午节,浴兰节,解棕节,女儿节,菖蒲节,上网浏览端午节的习俗端午节的主要习俗有挂艾叶菖蒲榕枝,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挂钟馗像。家长的讲述端午节的佩饰画额,戴香袋,贴五毒图,挂艾草、菖蒲、榕枝自己的观察端午节最常见的事端午节有很多有趣的习俗,比如吃粽子,赛龙舟。 四.结论 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所以一些地方又将端午节称之为五月节、艾节、夏节。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西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1]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吃十二红。 五、感想 端午节,在一些人眼里,似乎可有可无。其实不然,端午在中国民俗文化中,是一个分量很重的节日,只不过近代新文化运动兴起,高举“科学”与“民主”两面大旗,把大量旧有的传统民俗文化都革除掉了。一代代人下来,到如今,有些人竟以为粽子只是一种地方小吃,其中的来历及文化内涵,已被丢失得非常久远了。 中国的传统节日五彩缤纷,文化内涵丰厚,留存着人类独特的文化记忆,对祖先创造的历史文化遗存,必须怀有敬畏之心,必须高度重视。我们是中华民族的栋梁之才,中华文明需要我们共同传承。同学们,不要冷落了中国自己的传统节日,让华夏文明在中国彻彻底底的红火起来吧!

走进中秋节

走进中秋节 篇一:走进中秋节 崇尚传统文化汲取千年精华 走进中秋节 ——语文“学科实践课”案例 一、活动背景 改革开放使中外文化交流空前活跃,大量外来文化快速涌入我国。在中外文化大交流、大碰撞过程中,我国的传统文化受到了一定的冲击,部分人,特别是青少学生在思想观念、民族节日等方面出现盲目崇拜西方的倾向。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许多传统的节日文化,积淀着厚重的民族文化的精华。春节,老老少少,团团圆圆,走亲访友,互致祝福;清明节,踏青、扫墓、缅怀先烈、寄托哀思;中秋节,赏菊花、吃月饼、孝敬长辈,其乐融融,喜不自胜!作为我们中学生更不能热热闹闹过洋节,忘却了弘扬民族节日文化传统,在盲目崇拜中迷失了自我。要让每个同学谨记:一个没有自己节日的民族,一个没有自己文化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祖国的未来,民族的明天需要靠我们共同来撑起。 二、活动名称: 《走进中秋节》 三、活动目标:

1.增强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了解,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热爱。 2.培养学生的探究历史、主动研讨的习惯。 3.让学生了解并吸收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 四、活动人员: 八(二)班全体学生 五、活动内容: 搜集资料,分析整理,完成作品,演示作品,总结交流。 六、活动时间: 用两周时间,学生课外分组搜集整理资料,课内小组交流并全班展示。 七、活动过程: (一)阐明活动的内容,布置任务,引导学生个个参与。同学们,每年的中秋节我们都将与亲人团聚一堂,吃月饼,赏桂花、叙亲情、享欢乐。可你知道我们中华民族为什么要重视这一天吗?想不想了解这一节日的来历?是否渴望知道关于这一节日的传说、故事?你们已经读了很多的书,掌握了很多的知识,现在我们就用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动脑筋想办法亲自去查一查、找一找、问一问,再把了解到的情况以自己最喜欢和最擅长的方式向同学和老师汇报。 1.了解中秋节的来历(最少搜集一个关于中秋节的故事); 2.中华民族为什么重视中秋节,历史渊源是什么? 3.调查人们用哪些方式庆祝中秋节? 4.搜集关于描写中秋佳节的文章或优美诗句? 5.写出自己的活动总结报告;

调查报告 端午节的调查报告范文

端午节的调查报告范文 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某种程度上,它是一个民族身份的象征,端午节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一个重要组成因素,起着塑造中华民族精神品质的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端午节已成为一个正在被人们逐渐遗忘的节日,在城市中,它已经被简化为去超市买几个速冻粽子,很多人除了知道它和纪念一位名叫屈原的诗人有关外,对它所蕴含的其他文化意义知之甚少,还有许多人表示不知道应该怎样过好端午节。xx年,韩国江陵端午祭申报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成功激起了我们对端午节的重视,尤其是今年,国家把端午节作为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并实行了放假制度。那么今年的端午节和往年会有什么不一样呢?为此我做了一个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了解昆明市居民对端午节的了解和重视程度与以往有什么不一样,找出复兴端午节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和难点,为昆明市居民过好端午节提供一个参考,同时也为国家复兴传统节日、弘扬民族精神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二、调查说明

调查时间: xx年5月27日至xx年8月10日。 调查对象:本次调查的对象主要是昆明市居民,并把他们分为了四个群体:老年人、小孩、大学生、中年人(有工作的人和没有工作的人)。每个群体各取20人作为调查对象。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主要采取了问卷调查的形式,同时也兼用了访谈的形式,问卷调查的内容主要围绕:是否了解端午节的历史源流、是否喜欢过端午节、是否喜欢吃粽子、端午节有些什么活动、对端午节放假有些什么感想等展开。 三、调查结果 1、老年人 在对20位老年人的调查中,只有一位退休老教师知道端午节的来源,但端午节到底是怎样一步一步慢慢转换过来他也不是很清楚,只是大体知道在屈原之前就已经有端午节,且知道端午节是由时令和季节变化所产生的,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个关于安全卫生的节日。 其它老人都认为端午节是为纪念屈原而产生的,至于屈原之前有

信阳市中秋节月饼市场调查报告

信阳市中秋节月饼市场调查报告 传统节日中秋节来临,又到了月饼销售旺季.今年,我市月饼的生产、销售情况如何,我局监测人员于9月1日至4日深入到市区最大的月饼销售企业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市场调查情况 与普通食品相比,月饼是中华民族具有传统文化内涵的特殊食品,销售季节性很强.从8月下旬开始,信阳市的月饼就已开始大批上市.我局市场调查人员近日走访了市内西亚、百家等生活必需品市场监测企业发现,各大卖场各种月饼已经张灯结彩摆在了显眼的位置,与往年一样,今年我市各大卖场的月饼主要分块装、散装和盒装三种,散装的种类和可供选择的样式更加多一点.今年的月饼口味相较于往年也没有很大的变化.在走访中我们发现,受“三公”消费限制及中纪委要求“坚决刹住中秋节、国庆节公款送月饼送节礼、公款吃喝和奢侈浪费等不正之风”的影响,今年月饼市场上高端、华丽的礼盒月饼少了,千元以上“天价月饼”难觅踪迹,价格在几十元到两三百元的月饼成为市场主流,尤其最受欢迎的是百元左右的盒装月饼、几十元的简装月饼及物美价廉每块售价为4元至10元的散装月饼,销售以零售为主.中低档价位月饼在卖场占了大部分的份额,这也说明大卖场月饼的销售也在走平民化路线,实惠、物美价廉化的中档月饼仍受市场欢迎,有部分知名品牌产销量还有增加,整体来说,月饼市场的产销量有增加,只是高端产品消费减少. 二、市场销售特点 (1)月饼低调上市,散装已成主流.走访时发现,各大超市里的显眼区域基本都已被月饼抢占.不过与往年相比,铺天盖地的月饼宣传海报被一些简单的宣传标识所替代.散装月饼及礼盒月饼不仅包装简约,价格也更加亲民.散装的月饼价格基本上都在15元/斤,价格较贵一些的礼盒月饼仅在200元至400元之间,千元级的天价月饼难觅其踪.尽管如此,礼盒月饼还是无人问津,散装月饼反而更加红火.西亚

研究性学习报告《中秋节》

中秋节研究性学习报告 说起中秋节,那在中国可是一个好节日,他和春节一样是个团圆节,家家户户老老小小都聚在一起过这个团圆节,吃月饼,赏月,也都是必不可少了娱乐项目,下面就来介绍一下这个让人温馨又快乐的中秋节吧。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此秋中第二月叫仲秋,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新唐书·卷十五志第五·礼乐五》载“其中春、中秋释奠于文宣王、武成王”,及“开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庙,以留侯张良配。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乐之制如文”。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为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中秋节”;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习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 中秋月饼 中秋节美食首推月饼,其起源说法多种。一说元代末年,江苏泰州的反元起义领袖张士诚(或说是朱元璋的谋士刘伯温)利用中秋民众互赠圆饼之际,在饼中夹带“八月十五夜杀鞑子”的字条,大家见了饼中字条,一传十,十传百,如约于这天夜里一起手刃无恶不作的“鞑子”(元兵),过后家家吃饼庆祝起义胜利,并正式称中秋节的圆饼为月饼。在后来很长历史时期,甚至在上世纪末,许多月饼上还贴有一方小纸片!只可惜,近年所产月饼已不见小纸片踪影,月饼所含代代相传的“文化密码”荡然无存。另有一说为,明洪武初年,大将徐达攻下元朝残余势力盘踞的元大都北京,捷报传到首都南京,正在下棋的明太祖朱元璋欣喜若狂,即传谕中秋节普天同庆,并将当初反元大起义时传递信息的月饼赏赐臣民。月饼从此成为中秋节“法定”的食品,非食不可了。

中秋月饼调查报告

物美价廉的月饼最受欢迎 ——广州中秋月饼市场调查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即将到来,月饼作为传统的中秋节食品,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时代的变化,现代人是否还沿袭着中秋节吃月饼的习惯呢?他们还喜欢吃月饼吗?近年来的月饼除了在品质、口味等方面上有了长足的发展外,市场上还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创新月饼,并且深受广大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者的喜爱。 本次调查主要采取填写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对象主要是广州市居民。其中以青年、中年受访者居多,男女毕节相当。从受访者的收入情况上看,本次调查以低收入的受访者为主,月收入3000元以下的受访者有67%。 被访者的收入情况 调查显示,有16%的受访者表示自己不喜欢吃月饼,说明大部分人还喜欢、会吃月饼的,大部分民众没有改变中秋吃月饼的习惯,月饼依然是中秋节最受欢迎的食品。

从购买用途上看,55%的受访者表示购买月饼主要是用作送礼,45%表示是自己品尝,说明购买用途相当。 从购买月饼的渠道来看,消费者一般会在大型超市、商场或者酒楼购买月饼,31%的受访者表示最常在超市购买月饼,其次是商场和酒楼,分别占25%和20%,反映大型大型超市、商场和酒楼在商品质量反面比较令消费者放心。 通过调查显示,消费者在选购月饼是最关注的前三个因素分别是口味、品牌、价格。对于月饼口味的选择,冰皮月饼、蛋黄莲蓉、水果馅是被访者最喜欢的口味。一些创新月饼以其独特的口味越来越受年轻消费者的喜爱。从购买月饼的价位来看,82%的受访者一般购买200元以下的月饼,

调查显示,人们购买何种包装的月饼是与购买月饼的用途相关的。51%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最常买月饼的包装形式是精制迷你装,这与有55%的受访者购买月饼拿来送礼是密切联系的。 当问到消费者乐于承受的促销方式时,有45%的受访者表示最喜欢特价销售,这还是因为大部分受访者是低收入人群 通过以上数据的统计,很明显,物美价廉的月饼是最受消费者青睐的,所以建议厂家生产月饼要考虑到价格因素,在礼品包装上应有所讲究,做到合理、适度,不要过度包装,尽量减少成本,把重点放在生产质量高的月饼上,保障食品安全,这样才会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关于端午节的调查报告

关于端午节的调查报告 篇一:端午节有哪些习俗的调查报告 端午节有哪些习俗的调查报告 关于端午节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眼看着马上就要过端午节了,家家户户都在包粽子,我们家也不例外,面对着端午节的各种各样的习俗,我不由得起了好奇心,于是我们对端午节展开了调查。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端午节的书籍,阅读报刊,,上网浏览,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2,走访有关部门,了解端午节的历史。 3,通过各种途径,搜索端午节的习俗。 三.人员分工 第一小组调查端午节的由来 第二小组调查端午节有哪些习俗 第三小组参与端午节的活动 第四小组寻找中国文人写下有关端午节的诗词 老师整理,汇编各种资料 第一小组调查端午节的由来 第二小组调查端午节有哪些习俗 第三小组参与端午节的活动

第四小组寻找中国文人写下有关端午节的诗词 老师整理,汇编各种资料 五.结论 1.端午节的介绍: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英文为Dragon Boat Festival 、Double Fifth Festival,又称端阳节、龙舟节、女儿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五、夏节、天中节、浴兰节、屈原日、诗人节等。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所以一些地方又将端午节称之为五月节、艾节、夏节。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西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1]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吃十二红。 2.端午节的规定:时至今日,端午节在中国人民中仍是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从XX年起为国家法定节假日放一天假。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XX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XX年九月三十日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召开的联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