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美丽的南沙群岛(第1第2课时)

2美丽的南沙群岛(第1第2课时)

2美丽的南沙群岛(第1第2课时)
2美丽的南沙群岛(第1第2课时)

2美丽的南沙群岛

本课共2课时第1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初步理解“总——分”的构段方式,初步了解南沙群岛物产丰富、景色优美的特点,激发学生爱国爱岛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学习生字,理解生词。初步理解“总——分”的构段方式,初步了解南沙群岛物产丰富、景色优美的特点。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认识这个字吗?(岛)知道岛是什么样的地方吗?老师告诉你,那些被水围绕的陆地和山叫作岛,那么群岛呢?是啊,我国有四大群岛,南沙群岛就是其中之一。

2(课件)看,这就是南沙群岛,你觉得这里怎么样,对,这就是美丽的南沙群岛,谁能带着你的感受来读一读。那么课文是怎么描绘南沙群岛的美的呢,现在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去书中领略一下。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⑴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⑵读通句子,难度的句子多读几遍,做到正确流利。

⑶思考:南沙群岛在哪?

2老师这有一组词语要考考你,你会读吗?

3现在谁能回答我南沙群岛在哪?

4是的南沙群岛位于我国的最南端,周围围绕的就是南中国海,瞧,这片海水连着天,天连着水,让人觉得……这就叫做辽阔,浩瀚,谁来读好这两个词。5在这辽阔的南中国海上大大小小分布了二百多座岛屿,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罗列着,就像棋盘上的棋子那样分布着,这就叫星罗棋布。

6聪明的同学们会发现,老师的这些词语都在文章的第一段,谁能来把第一段读一读?请其他同学们做小评委。指名读,交流。

7数数看这一小节一共几句话,谁来读第一句,其他同学们思考这句话说了什么?谁来读读第二句,这句又讲了什么?第三句又讲了什么,谁来读?

8那么把这三句话连起来概括一下,就是第一段的段意,请先和自己的同桌说一说。

9自古以来美丽的南沙群岛就是我国的领土。相信同学们一定会为之骄傲,让我们一起带着这种情感再为读一读第1自然段。

2、过渡:美丽的南沙群岛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游客,请同学们自由轻声朗读课文二、三自然段,你是被南沙群岛的丰富物产吸引了呢,还是被迷人的景色所吸引?哪儿吸引你,就在哪儿多看看,多读读。

三、朗读第2自然段

1、同学们,有谁被丰富的物产吸引了,不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让我们先征服第二小节的词语吧?

2、你把这个词语读得非常好,数是一个多音字,当他读数的时候表示数字,当他读数的时候是一个动词,表示计算,难以计数是说没有办法数的清,所以读

3、把他们藏到句子中,你还会读吗?指名读

4、南沙有难以计数的海洋生物,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用之不竭的海洋动力这些都说明什么?物产丰富。所以文中称南沙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那这这一句是这一自然短的---中心句。这一小节是总分结构。你能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南沙群岛是巨大的蓝色宝库”吗?

四、朗读第3自然段

1、南沙不仅物产丰富,景色也十分迷人,是个迷人的世界。在这迷人的世界里藏了许多四字词语,老师想请你来读一读。

2、同学们刚才找得很认真,谁来读一读你认为南沙群岛美丽的句子。

谁找的和她一样,一起读。

3、师:看同学们读得这么入神,让老师也体会到了南沙群岛的美丽了。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4.同学们刚才说的这些句子,都说明南沙怎样?用本小节的一句话来概括。这句话是这一自然段的中心句。这种构段方式你在以前所学的课文中学到过?这叫什么结构?(总分)

5、课文二、三小节都是总分结构,这样会使你的文章主题突出,层次分明同学们在写作时可以尝试一下。

6、分组朗读第2、3自然段。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搜集阅读有关南沙群岛的资料。

板书:

2美丽的南沙群岛

地理位置

物产丰富

景色优美

2美丽的南沙群岛

本课共2课时第2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

2、3自然段。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深入了解南沙群岛,感悟南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激发学生的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深入了解南沙群岛,感悟南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激发学生的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感悟“总分”结构的写法,并知道练习仿写。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让我们先来回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指名读词。(课件)

2.这节课请同学们放慢脚步,边读边想象,细细欣赏那美丽的海岛。二、品读感悟

1.南沙群岛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指名读

2.品读第1自然段。

(1)“晶莹的珍珠”指什么?“一串串晶莹的珍珠”说明什么?

(2)说明岛多的还有哪一句?南沙群岛有多少岛屿?重点理解“星罗棋布”。

(3)师小结:南沙群岛的岛屿星罗棋布、美如珍珠,让我们读好这两句。

(4)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是怎样在南沙群岛上生活的?

3.出示中国地图,解决课后第五题。

师: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南沙群岛上,说明自古以来美丽的南沙群岛就是我国的领土。(结合时事)

4.了解南沙群岛的悠久历史后,让我们一起踏上寻宝之路吧。

(1)学生自学第2自然段。默读思考:本段是围绕那一句话展开?在“宝库”里你发现了什么?

(2)化身鉴宝专家检查自学成果。结合句子理解“难以计数”和“用之不竭”的意思。

(3)为什么说南沙群岛是一座宝库?请你通过朗读告诉我们。

(4)小结:本段采用总分的结构形式向我们介绍了南沙的各种丰富资源,她真不愧是一座巨大的蓝色宝库。

5.想不想把这宝库真正地拥有呢?尝试背诵第二自然段。

6.同学们顺利地打开了南沙群岛的宝库,现在一起去欣赏她那美丽的景色吧,自由读课文第3自然段,画出表现“南沙也是个迷人的世界”句子。

(1)(学生交流)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了“迷人的世界”。

(2)根据学生的回答,投影出相应的句子。

天是一片蓝玉,海是一块翡翠。远望水天相连,翡翠和蓝玉合璧,蔚为壮观。这是一句比喻句,作者把天比作——蓝玉,把海比作——翡翠,非常美。谁来读一读。(出示图片)是啊,真美,远远望去水天相连,蓝玉和翡翠都合璧了,天美水也美,让我们美美地读出来。

俯看清澈明亮的海水,龙虾、燕鱼、海龟五彩缤纷,令人心旷神怡。老师找了些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课件:海洋动物)生谈感受,能把你的这种感觉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

碧波浩渺的南沙海域,连浪涛都是美的,每一个浪头都托起洁白的浪花,一团团,一簇簇,仿佛是欢迎的人群在挥舞花束。(课件)喜欢吗?能把你对浪花的喜爱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

(3)老师从同学们的眼神中看出很多同学都迫不及待地想去南沙旅游了,因为大家从文字中已经感受到她美若仙境,让人心旷神怡了,对吗?

(过渡句)那让我们再读文字,让这迷人的世界,美丽的画面永远留在脑海中吧。(齐读课文最后一段,师板书:景色迷人)

三、仿写练习

1、课文的第

2、3自然都是围绕中心句,从不同角度写出了南沙群岛的富饶和美丽。学习第2、3自然的写法以“公园真是鲜花的海洋”或“菜市场真热闹呀”为中心句写几句话。

2、写后朗读交流

四、作业

1、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的好词句。

2、推荐阅读《富饶的西沙群岛》。

3、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

2美丽的南沙群岛

地理位置

物产丰富

景色优美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美丽的南沙群岛》同步练习(I)卷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美丽的南沙群岛》同步练习(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23题;共104分) 1. (3分)看拼音写汉字。 qǐng zuòshì qíng qīng tíng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 (8分) (2017一下·温州期末) 我会拼一拼,写一写yīn wèi jiě jie yǐ jīng xīng xi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àn fǎgù xiāng fēi cháng huǒ bà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2分)查字典填空。 (1)“谓”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组词________ (2)“琴”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组词________ 4. (3分)写出近义词 俯看—________ 仿佛—________ 将来—________ 5. (2分)写出反义词 俯看—________ 将来—________

6. (3分)加偏旁变成课文《小池》学过的字: 也________ 木________ 青________ 7. (6分)填入适当的词 茂密的________ 低陷的________ 高耸的________ 庞大的________ 美丽的________ 丰富的________ 8. (6分)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奇异________ 强烈________ 美丽________ 反义词:寒冷________ 幸福________ 温和________ 9. (5分)填空 远望________,翡翠和蓝玉合壁,蔚为________。“翡翠”是指________,“蓝玉”是指________。“合壁”有两种解释:①把不同的东西放在一起而配合得宜。②指两种东西摆在一起对比参照。本文中“合壁”的意思是________。(填序号)。 10. (3分)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颜色繁多,色彩绚丽,十分好看的样子。________ ②心境开阔,精神愉快。________ ③大片水域壮观景象,通常修饰相对平静的江河湖泊。________ 11. (4分)把下列的词语补充完整 星罗________布难以________数 用之不________ 水天相________ 12. (3分)根据课文《海滨小镇》内容填空。 ①“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热闹”的意思是________。

11认识三角形(第2课时)

1.1认识三角形(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与高线的定义,并能熟练地画出这两种线段 2、能应用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与高线的性质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形成观察辨别、全面分析、归纳概括等数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和良好的思维品质。 情感目标:通过提问、讨论等多种教学活动,树立自信、自强、自主感,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的定义及画图是本节课的重点,利用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和中线的性质解决有关的计算问题是本节难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引出概念:在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 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二、合作交流,探讨结论 请同学回答下面的问题 在一个三角形中有几条角平分线?请每位同学在不同类型的三角形中画一画,与同伴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几何画板制作的动画演示,在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

角三角形中三条角平分线的特点。(三条线都在三角形的内部,三条线相交于一点) 任意画一个?ABC,用刻度尺画BC的中点D,连结A D 引出概念:在三角形中,连结一个顶点与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中线。 (让学的中线的形状也是线段生理解三角形)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用几何语言表达方式:如图在?ABC中,∠BAD=∠ CAD,AD是?ABC的角平分线;在?ABC中,D是BC ?ABC中BC边上的中线。 三、应用概念,解决问题 范例1 如图AE是?ABC的角平分线,已知∠B=450∠C=600 求下列角的大小∠BAE ; ∠AEB 首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形,分析已知条件,教师作好引导 四、巩固练习 请学生课内练习1、2教师分析总结 五、作业布置 课后请同学做好书本中的作业。

认识三角形(2)教案

认识三角形(2)教案 5.2 认识三角形(2)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能力; 2、能证明出“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ordm;”,能发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3、按角将三角形分成三类. 教学重难点: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推理和应用. 教学方法: 演示、实验法,尝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填空: (1)当0ordm;lt;alt;90ordm;时,a是______角; (2)当a=______ordm;时,a是直角; (3)当90ordm;lt;alt;180ordm;时,a是______角; (4)当a=______ordm;时,a是平角. 2、如右图,

∵AB∥CE,(已知) there4;ang;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here4;ang;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探索活动: 根据自己手中的一副特殊的三角板,知道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等于180ordm;,那么是否对其他的三角形也有这样的一个结论呢?(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用自己剪好的一个三角形,把三个角撕下来,拼在一块.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交流. 结论: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ordm;(几何表示) 举例(略) 练习1: 1、判断: (1)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可以都小于60ordm;. ( ) (2)一个三角形最多只能有一个内角是钝角或直角. ( ) 2、在△ABC中, (1)ang;C=70ordm;,ang;A=50ordm;,则ang;B=_______度; (2)ang;B=100ordm;,ang;A=ang;C,则ang;C=_______度; (3)2ang;A=ang;B+ang;C,则ang;A=_______度.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 美丽的南沙群岛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美丽的南沙群岛 一,给下列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难以计数选第2个,其余选第一个。 二,找错别字。 1,座布 2,仅计 三,选词填空。 1辽阔广阔宽阔 2蕴藏蕴含 3胜地圣地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航行捕鱼,开垦种植,搏击风浪的汗水;生息繁衍的烟灰。 2,难以计数珍贵,极为丰富矿产资源,用之不竭。第二波斯湾。 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海洋生物矿产资源海洋动力。 五,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1,画第一句。 2,标点有逗号 2个顿号逗号句号 3.好像未来舞动 4,蓝玉,翡翠,水天相连,五彩缤纷。南沙群岛是一个充满魅力的旅游胜地。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庐山的云雾 一,先组词,再填空。 反向写字暴风 返回一泻千里瀑布 方访火伙包泡 二,填上合适的词。 神秘顶 茫茫座 舒服座 秀丽条 三,写成语。 1,一泻千里 2,腾云驾雾 3,千姿百态 四,填空。 1,雄伟 2,美丽的南沙群岛真令人流连往返。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千姿百态瞬息万变。变幻无常一泻千里。 2,千姿百态。随风飘荡,一泻千里;四蹄生风,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六,阅读片段,完成练习。 1,千姿百态 2,笼罩山头,缠绕半山,弥漫山谷,阻挡山峰。绒帽,玉带,大海,天幕。3,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4,那些云彩不知从哪里飘过来的,一朵朵散落在天空,仿佛茫茫草原上欢快的羊群。不一会儿,调皮的羊儿们开始玩耍起来,一只只首尾相连,就像一条夕阳下飞舞的巨龙。不知为何巨龙又盘旋起来,慢慢地聚拢成一座巨大的山峰,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大约是风姑娘不愿意这座大山吓坏了孩子们,轻轻地吹了一口气,大山就碎成了无数小块,像极了一群顽皮可爱的小白兔。孩子们高兴地笑了……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微笑着承受一切 一,选择正确读音, 输赢选第二个,其余选第一个。 二,照样子,写写。 清风习习 秋雨绵绵 威风凛凛 白发苍苍 银光闪闪 北风呼呼 生机勃勃 三,造句。 1,他用询问的目光望想大家。 2,病人在送往医院的途中发生了意外。 四,选择关联词语。 1,因为所以 2,虽然但是 3,不仅还 五,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1,躺在床上不能动弹。 2,失声痛哭,没有掉一滴眼泪,桑兰很坚强。 1,桑兰总是一边忍着剧痛配合医生,一边轻轻哼着自由体操的乐曲。 2,桑兰非常喜欢体操。 3,桑兰你真坚强! 4,不屈不挠百折不挠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雪儿 一,查字典,填空。 1,A 点哀伤 2,S 直刀旁 10 二,填空。 道明媚轻轻 只蓝蓝咕咕 双漂浮喃喃 三,选词填空。 1,顽强坚强 2,连续陆续继续 四,仔细观察课本上的雪儿插图,用几句话描写出雪儿的样子,尽量用到下面的词语。 雪儿的羽毛雪白雪白的,长着一双金黄的眼珠,一见到我就咕咕只叫。 五,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认识三角形》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四章三角形 3.1.1 认识三角形 〖教学目标〗 1.了解三角形的概念。 2.掌握一类图形中的三角形计数方法,渗透分类思想。 3.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规律及其应用。 4.培养分析、归纳问题和逻辑推理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探索精神。〖教材重点和难点〗三角形的定义和三角形三角关系 〖教学设计〗 三角形是生活中常见的几何图形,学生都认识,但是对定义的理解不够准确。为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学中让学生从自己的认识出发,教师给予引导、明晰,再得到定义。 “三角形的计数”是本节难点,为让每个学生都得到经历数学思考的体验,采用小组活动的方式,使每个学生都得到训练,发展个性化的学习。同时,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制作课件,生动、形象地帮助学生学习,降低学习难度。(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屏幕显示自拍照片:学校篮球架,建筑工地塔式吊车,加油站大跨度屋顶等。) 这些例子说明了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为什么三角形具有这么多应用呢?等我们学完这一章后,同学们就会有更深的理解。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三角形。 (二)得出三角形定义 屏幕显示三角形: 图1 (教师首先用三角板演示把三角板摆在空间任一位置,三角

形始终在同一平面内,渗透:不共线的三点确定一平面。然后,让学生操作,感受“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顺次首尾相接”后组成的图形一定在同一平面上,因而不必增加“在同一平面内”的条件。) (三)三角形的表示方法及有关概念 (四)主动建构 1.探索活动 请同学们动手做做,同桌也可以合作,互相讨论并说说你推出结论的过程(师巡)。 2.展示探索结果 哪位同学拼得了?请把你的拼法展示给全班同学看看,并说说你的推理。 (展示图1)其推理是:由内错角相等得两直线a∥b,再由同旁内角互补得三内角和为180°。 图1 图2 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多媒体显示)。 按角的大小把三角形分成三类的方法(显示分类表)。

1.认识三角形(一)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三章三角形 1认识三角形(第1课时) 深圳坂田立培学校陈开阳 教学设计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情境引入;第二环节:概念讲解;第三环节:合作学习;第四环节:猜角游戏;第五环节:练习提高;第六环节:课堂小结;第七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情境引入 活动内容:让学生收集生活中有关三角形的图片,课上让学生举例,并观察图片. 活动目的:使学生能从生活中抽象出几何图形 ,感受到我们生活在几何图形的世界之中.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乐于探索研究的学习品质,在课堂上用源于学生收集的图片展开教学,从而更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实际教学效果:学生能很好的找出生活中的三角形的实例,如教师用的三角板、人字架房屋、自行车的大梁、埃及金字塔等,这些充分体现了学生走进生活、感受数学的高涨热情. 第二环节概念讲解 活动内容:参照教材提供的屋顶框架图,提出问题 (1)你能从中找出四个不同的三角形吗? (2)这些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斜 梁斜梁 横梁

活动目的: 通过上题的分析引导学生归纳三角形的概念、基本要素(边、角、顶点),体会用符号表示三角形的必要性,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实际教学效果:学生对三角形的概念已牢固掌握并能熟练应用,能在图中找出三角形的个数. 第三环节合作学习 活动内容:以4人合作小组为单位,充分利用课前准备的任意三角形纸片,探索验证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的方法.然后各小组选派代表展示设计的方案并陈述理由. 活动目的: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到各小组巡回指导,参与他们的讨论,鼓励他们提出疑问,但是并不急于评判他们的答案,而是有针对性的启发和指导,引导学生在操作中自觉思考:能否利用平行线的有关事实说明理由,让学生们主动思考,团结协作的释疑. 在这一环节中一方面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另一方面使学生通过多角度思考、分析、说理、操作加深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的理解,从而突出和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同时在教学中注重在直观操作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推理,使学生学会用一定的方式有条理地表达推理过程,为今后的几何证明打下基础. 实际教学效果:通过小组讨论、直观教具演示等手段,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师生间民主、互动的学习氛围,为每一个学生创设了平等参与学习的机会.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在横向交流中各尽所能,取长补短,各有所获,在交往互动中共同发展. 附学生设计验证方法: 第四环节猜角游戏 活动内容:

小学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教案

小学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教案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经历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本课以学生基础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究为主线,以成长为宗旨,运用设疑激趣、直观演示、实际操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主探究,使学生主动地获得数学知识的技能,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中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22、23页。 学情与教材分析 《认识三角形》是苏教版国标本四下的内容,是学生在已接触并初步认识三角形基础上学习的。本课教材提供了2个例题,通过例1让学生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通过例2让学生感悟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是最简单、最基本的

几何图形,一切多边形都可以分成若干个三角形,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它不仅是研究其他图形的基础,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学生通过第一学段以及四年级上册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和经验,形成了一定程度的空间感,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而且学生对图形的认识是在活动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回忆生活经验、观察实物、动手操作、推理想像等都是学习理解抽象的几何概念的重要手段,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途径。因此,本课对三角形认识的教学目标与第一学段“获得对简单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有所不同,应使学生经历从现实世 1 界中抽象出几何模型和运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丰富的例子力求使学生能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通过给予学生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有条理的思考和推理、交流等活动逐步获得对三角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操作、画图等学习活动中,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2课《美丽的南沙群岛》课文及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2课《美丽的南沙群岛》课文及 教案 传说仙女下凡时,在辽阔的南中国海上撒下了一串串晶莹的珍珠,这就是美丽的南沙群岛。南沙群岛位于祖国的最南端,二百多座岛屿、礁盘星罗棋布。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片浩瀚的大海上 航行、捕鱼,在小岛上开垦、种植。茫茫南沙,汇入了祖先搏击风浪 的汗水;片片岛屿,留下了祖先生息繁衍的烟火。 南沙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她拥有难以计数的珍贵的海洋生物,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贮存了用之不竭的海洋动力。仅曾母暗沙,就以丰富的石油储量而享有“第二波斯湾”的美誉。 南沙也是个迷人的世界。天是一片蓝玉,海是一块翡翠。远望水 天相连,翡翠和蓝玉合璧,蔚为壮观。俯看清澈明亮的海水,龙虾、 燕鱼、海龟五彩缤纷,令人心旷神怡。碧波浩淼的南沙海域,连浪涛 都是美的,每一个浪头都托起洁白的浪花,一团团,一簇簇,仿佛是 欢迎的人群在挥舞着花束。能够肯定,将来的南沙群岛会是一个充满 魅力的旅游胜地。 【教案】 教学要求】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7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边默读边思考,初步理解一个自然段中的几层意思。 4、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南沙、热爱祖国辽阔海疆的思 想感情。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在中国的最南端,那里有金色的海滩,黝黑的礁石,雪白的浪花清澈的海水,五彩的海龟……真是一幅美丽动人的热带风光图。这就是祖国的南大门,美丽富饶的南沙群岛。今天,我们大伙儿,就去走一走,瞧一瞧。 二、出示课题。(“美丽”用红粉笔写)齐读,读了课题,你觉得课文会写些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三、初读课文。 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读准字音。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结合学生朗读纠正字音。 四、指导生词。 1、出示生字词。 Liaokuoyujiaoluohaohan 辽阔岛屿礁石星罗棋布浩瀚 kujinanguikuangyu 宝库仅仅黑暗海龟心旷神怡海域 a、读准生字的音。 重点:阔、屿、仅、旷 b、想办法记字形。 礁阔域 c、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2、美丽的南沙群岛

《美丽的南沙群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二、三自然段。。 3.初步理解“总——分”的构段方式,学习这一写作方式。: 4.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爱国爱岛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语言优美,如“星罗棋布”“碧波浩渺”等,注重对学生语言的积累。 难点:初步理解课文“总——分”的构段方式,学习这一写作方式。 二、教学过程 课时1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上一篇课文让我们了解了中国的两大奇迹——雄伟的长城和运河,今天我们一起再去祖国的最南端欣赏那些美丽的岛屿。(ppt出示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美丽的南沙群岛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课文三个自然段分别介绍了南沙群岛的什么?(ppt) 板书:(地理位置,物产,景色) 3、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你们知道了哪些关于南沙群岛的知识? (二)精读课文 过渡:美丽的南沙群岛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游客,请同学们自由轻声朗读课文二、三自然段,你是被南沙群岛的丰富物产吸引了呢,还是

被迷人的景色所吸引?哪儿吸引你,就在哪儿多看看,多读读。 【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数数有几句,你喜欢哪一句? Ppt :南沙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她拥有····动力。 2、出示第二句。如果老师把这一句改成这样,你觉得怎样?【她有很多很多的海洋生物,有很多很多的矿产资源,有很多很多的海洋动力。】ppt A.自己读一读,体会有什么不同?【生读句子】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点拨:多到什么程度?】 B.你从这句话里的哪些词可以看出南沙群岛是“巨大的蓝色宝库”? 指答,理解“蕴藏”“用之不竭”ppt 3、过渡:为了进一步说明南沙群岛的物产丰富,作者还举了一个例子具体说明。齐读第三句。 师介绍“波斯湾”:简称海湾,阿拉伯海西北海湾。长970多千米,宽56-338千米,面积24.1万平方千米。沿岸有许多珊瑚礁环绕的岛屿,海底有著名的世界油田。 从“仅”这个你能体会到什么?。去掉怎么样 生用“仅”练习说话。 4、什么结构?“总分” 课下老师让同学们查阅了资料,那你能结合自己的资料用这样的总分句式来说一说吗?ppt 【南沙群岛拥有难以计数的珍贵的海洋生物,有(章鱼),有(海星),有(乌贼)。南沙群岛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有(石油),有(锌),有(天燃气)。南沙群岛贮存了用之不竭的海洋动力,有(风力),有(潮汐)】

1.1 认识三角形(2课时) 教案

1.1 认识三角形(1)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理解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o 2、理解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3、合适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的性质简单的几何问题 4、了解三角形的分类 【教学重点、难点】 1.本节教学的重点是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o的性质是本节重点。 2.例3是立体图形,涉及的角之间的关系不易辨认,是本节难点。 【教学过程】 1,合作学习: ①请每个学生利用手中的三角形(已备),把三角形的三个角撕(或剪)下来,然后把这三个角拼起来,然后观察这三个角拼成了一个什么角? ②请学生归纳这一结论,教师板书: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O 2、三角形内角和性质的应用 ①口答:△ABC中,∠A=45O,∠B=60O,求∠C ②△ABC中,∠A=57O18,,∠B=46O49,。求∠C ③△ABC中,∠A=∠B,∠C=110O,求∠A,∠B ④△ABC中,∠A:∠B:∠C=1:2:3,求这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 3、由上题得出图中三角形的形状 ①②得出的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锐角,这样的三角形称之为锐角三角形 ③得出的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这样的三角形称之为钝角三角形 ④得出的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这样的三角形称之为直角的三角形 若一个三角形为Rt△,那么它的其余两个锐角互余。 4、三角形的外角:①定义:三角形的一边和另一边相邻边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由图得:∠ BCE+∠ACB=180O而∠A+∠B+∠ACB=180O∴∠BCE=∠A+∠B 从而得到定理: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②外角也并不一定绝对,要会看一个角之是内角还是外角。 5、练习:1)△ABC中,∠ACD=120O∠A=50O ,求∠B、∠ACD

4.1 认识三角形 第1课时 教案

一、情境导入 (三兄弟之争)在一个直角三角形村庄里,住着三个内角,平时他们非常团结,有一天,老三不高兴了,对老大说“凭什么你的度数最大,我也要和你一样大!”老大说:“这是不可能的,否则我们这个家就要被拆散,围不起来了!”“为什么呢?”老二、老三纳闷起来…… 同学们,你们知道其中的道理吗?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三角形的内角和 【类型一】求三角形内角的度数 已知,如图,D是△ABC中BC边延长线上一点,F为AB上一点,直线FD交AC于E,∠DFB=90°,∠A=46°,∠D=50°.求∠ACB的度数. 解析:在△DFB中,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得∠B的度数,再在△ABC中求∠ACB的度数即可. 解:在△DFB中,∵∠DFB=90°,∠D=50°,∠DFB+∠D+∠B=180°,∴∠B=40°.在△ABC 中,∵∠A=46°,∠B=40°,∴∠ACB=180°-∠A-∠B=94°. 方法总结:求三角形的内角,必然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有关,解决问题时要根据图形特点,在不同的三角形中,灵活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解. 【类型二】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1∶2∶3,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A.直角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D.无法判定 解析:设这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分别是x,2x,3x,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得x+2x +3x=180°,解得x=30°,∴这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分别是30°,60°,90°,即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故选A. 方法总结: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可从角的大小来判断,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及角之间的关系列出相关方程式求解即可. 探究点二: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如图,CE⊥AF,垂足为E,CE与BF相交于点D,∠F=40°,∠C=30°,求∠EDF、∠DBC 的度数. 解析: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列式计算即可求出∠EDF,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C +∠DBC=∠F+∠DEF,然后求解即可. 解:∵CE⊥AF,∴∠DEF=90°,∴∠EDF=90°-∠F=90°-40°=50°.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C+∠DBC+∠CDB=∠F+∠DEF+∠EDF,又∵∠CDB=∠EDF,∴30°+∠DBC=40°+90°,∴∠DBC=100°. 方法总结:本题主要利用了“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熟记性质并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 三、板书设计 1.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2.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

七年级认识三角形(2)教学设计

七年级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 内容认识三角形(二)学校乌江复旦学校教师向军 教学目标 教学知识点 a、通过试验活动的过程,得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b、能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中探索出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的性质; c、能应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来解决一些简单的求三角形内角和问题; d、会按角的大小关系对三角形分类;能从所给出的已经角中,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地表 达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要求培养学生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信息、感受生活中的数据,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 重点了解三形的内角;会用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角的定义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o;按角将三角形分成三类;能发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难点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o。应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与设计 问题与情境师生行为设计意图知识回顾: (1)三角形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三角形的三条边的关系。 活动1:探索活动 做一做1: 利用自己手中的一副特殊的三角板,计算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等于180°。 问:对其他的三角形也有这样的一个结论吗? 做一做2:学生自己做一个三角形纸片,重复书上的过程,你得到了同样的结论了吗?与同伴进行交流。 用撕、拼的方法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 结论: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o。 师生共同回顾 学生计算 学生动手操作 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利用平行线的有关事实说明这个结 论 活动2:猜一猜 (1)课本139页猜一猜(1)(2)课本139页猜一猜(2)学生猜测,并分组讨 论后尝试说明理由 鼓励学生说明自己的理由,体会反证 法的思想 活动3: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将三角形进行分类并定义直角三角形的表示。学生观察三角形并用语言进行分类 活动4:认一认 阅读课本140页材料,回答问题。 活动5:议一议 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之间有什么关系? 得出结论: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学生分组交流 活动6:练习 课本140页随堂练习2、3。 学生练习对本节知识加以巩固

2019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三角形1.1认识三角形第2课时导学案鲁教版五四制

2019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三角形1.1认识三角形第2 课时导学案鲁教版五四制 学习目标: 1.了解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概念 2.掌握并能运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的性质.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交流相结合. 学习重难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理解及运用 学习过程: 模块一预习反馈 一、学习准备 1.按三角形内角的大小把三角形分为:三个角都是锐角的是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是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事三角形。 2.图3-11中有几个三角形?将找到的三角形按角来分类。 解: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二、教材精读 1.观察图3-11中的三角形,你能发现他们各自的边上之间有什么关 系? 解:三角形的三边有的各不相等,有的两边相等,有的三边相等。 有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 有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式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 总结:三角形按边分 2.(1)任意画一个三角形,量出它的三边长度,并填空: a=______;b=_______;c=______ (2)计算并比较: a+b____c; b+c____a; c+a____b a-b____c; b-c____a; c-a____b (3)通过以上的计算你认为三角形的三边存在怎样的关系? 解:三角形两边之和第三边, : : ? ? ? ? ? ? ? ? 不等边三角形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 三角形普通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三角形两边之差 第三边, 3.(1)元宵节的晚上,房梁上亮起了彩灯,装有黄色彩灯的电线与装有红色彩灯的电线哪根长呢?说明你的理由。 利用你发现的规律填空 AB+AC BC AB+BC AC AC+BC AB (2)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你知道为什么吗? 归纳: 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第三边大于两边之 ,小于两边之 。 模块二 合作探究 1.有两根长度分别为4cm 和9cm 的木棒,用长度为3cm 的木棒与它们首尾相连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用长度为13cm 的木棒呢?如要找根木棒与与已知的两根木棒首尾相连成一个三角形,那么那根木棒的长度范围是多少? 解:取长度为3cm 的木棒时,由于 + =7<9,出现了两边之和 第三边的情况,所以它们不能摆成三角形。 取长度为13c m 的木棒时,由于 + =13,出现了两边之和 第三边的情况,所以它们也不能摆成三角形。 模块三 形成提升 1.⊿ABC 三边分别为4,6,x ,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A 、93<b>c 且b=7,c=5,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4.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cm 和2cm ,第三边为奇数,求第三边长. 5.已知一个三角形两边相等,周长为56cm ,两边之比为3:2,求这个三角形各边的长. 模块四 小结反思 一、本课知识 1.有 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 有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式 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 2. 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第三边大于两边之 ,小于两边之 。 二、我的困惑是: 课外思维拓展训练 1.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5和12,则第三边长为 。

认识三角形第1课时教案

7.4 认识三角形(一) 课题7.4 认识三角形(一)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一些情境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并能正确地进行 分类,掌握构成三角形的条件。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识图能力。提高学生的分 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会,建立自信心,提高学习 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及构成三角形的条件 教学难点构成三角形的条件及其应用 教学形式教学互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讨 教具准备投影仪辅助教学、选取长度不等的纸条 教学过程 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 设境引入同学们,你能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实物里含有三角 形? 1 结合这些图形,你能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三角形的 定义吗? 2 在小学,我们已经学过三角形的分类,你还记得 分类方法吗? 思考 交流 通过身边 的事物及学生 小学所掌握的 知识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的求 知欲 二、 概念教学1 三角形的定义: 2 三角形的表示: (1)顶点是A、B、C的三角形可记作“△ABC” (2)∠A所对的边BC也可用a表示 3 三角形的分类: (1)按角分类 (2)按边分类 练习:教材P24 议一议 观察思考 合作探究 在学生以往 对三角形的了 解的基础上,让 学生进一步理 解三角形的概 念及其分类A B C c a b

P26 练习1 三、探索研究1动手操作: 准备5张纸条,长度分别为3cm、4cm、5cm、 6cm、9cm,任意取出3张纸条首尾相接搭三角形, 并填写下表: 选择的长度 能否搭出三角形 示意图 能不能 步骤一:学生小组讨论纸条长度的选择有哪些情 况? 步骤二:学生动手操作,试一试自己找出的几种情 况是否都能搭成三角形 步骤三:各小组总结本组观察、讨论后的结果: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 学会应用; (1)下列线段中,不能构成三角形的是() (A)2,4,5(B)18,9,8 (C)6,8,8(D)7,10,15 (2)以下列各组数据为边长,可以构成等腰三角 形的是() (A)1cm、2cm、3cm (B)2cm、 2cm、 1cm (C)1cm、3cm、1cm(D)2cm、 2cm、 5cm (3)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4,10, 则三角形的周长是___________ (4)有长度分别为2cm、 3cm、 4cm和5cm 的4根小木棒,任取其中3根,你可以搭出几种 不同的三角形? 动手操作 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 完成表格 通过学生自己 动手操作找出 构成三角形的 几种情况,发现 规律,加深对结 论的理解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二单元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教案

图形分类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认识图形第一课时图形分类。 教学目标: 1、通过分类对学过的一些图形进行整理归类,了解图形的类别特征。 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稳定性,认识这些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分析: 通过分类对已学过的一些图形进行整理归类,了解图形的类别特征。体会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稳定性,认识这些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课件、各种图形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你们的老朋友,你们想见见吗?展示各种图形。 学生认一认,说一说。 二、自主探究,认知图形的特点 1、小组合作,分一分学具 师:你把他们分成两类吗?试试看。(学生动手分并汇报分的情况) 生:分成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师小结:这是按照是否由平面图形分。哪吗平面图形还可以怎样分?(生动手再分平面图形,交流为什么这样分?) 汇报:把圆分成一类,其他的平面图形分为一类。 师小结:这是按照是否由线段围成来分。你还能再接着来分吗?(学生动手分一分,交流分法) 汇报:三角形单独分为一类。 师小结:这是按照围成图形的边数来分。 2、找一找。 展示图形,这些美丽的图形中就有许多基本图形组成,你能找出来吗? 学生相互说一说。

三、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特性。 看,老师带来了几根小棒,可以作为图形的边,请你挑选合适的小棒,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1、认知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师:用螺丝固定后:拉拉看,你发现了什么? (平行四边形的框架容易变形;变来变去还是平行四边形。) 师:再来拉拉看,指令:变小,变大,变得最大——原来就是长方形。 师:看来随便玩一玩都能发现好多数学的问题。生活中你见过运用平行四边形的这个特性的情况吗?如果是其它图形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特性呢? 2、认知三角形的稳定性 试一试三角形。拉一拉,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师:生活中见过运用这样的特性的情况吗? 学生回忆并汇报生活中见到应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特性的例子,如:大桥,电线杆,电动伸缩门等。 四、总结。 你对所学图形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五、作业安排 观察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利用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板书设计:图形分类 按照图形是否是平面图形来分。 按照图形是否由线段围成来分。 按照围成图形的边数来分。 平行四边形不稳固 三角形具有稳固性 课后反思:

第2课《美丽的南沙群岛》同步练习2

《美丽的南沙群岛》同步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Liáo kuòdǎo yǔkuàng chǎn bǎo kùzhuàng guān ()()()()() Xīng luóqíbùshuǐtiān xiāng lián hǎi guī ()()()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的南沙群岛()的海水()胜地 ()的海洋生物()的浪花()南沙 ()的矿产资源()的胜地()岛屿 三、选择,在括号里合适的词语下加横线。 1、这是(一片一块)(富饶富裕丰富)的土地,风景优美,物产(富饶富裕丰富),人们辛勤劳动,生活(富饶富裕丰富)。 2、南沙群岛留下了我们祖先(繁衍生息生息繁衍)的烟火。 四、阅读训练。 《美丽的南沙群岛》片段 南沙也是一个迷人的世界。天是一片蓝玉,海是一块翡翠。远望天水相连,翡翠和蓝玉合璧,蔚为壮观。俯看清澈明亮的海水龙虾燕鱼海龟五彩缤纷令人心旷神怡碧波浩渺的南沙海域,连浪涛都是美的。每一个浪头都托起洁白的浪花,一团团,一簇簇,仿佛是欢迎的人群在挥舞着花束。可以肯定,将来的南沙群岛会是一个充满魅力的旅游胜地。 1.用波浪线画出这段话的中心句。 2.给划波浪线的句子加上标点。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俯看()仿佛()将来()挥舞()

4.照样子再写几个词。 一簇簇、一团团、()()() 5.用横线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参考答案 一、辽阔岛屿矿产宝库壮观星罗棋布水天相连海龟 二、美丽清澈明亮充满魅力珍贵洁白碧波浩渺丰富星罗棋布 三、一片丰富富裕生息繁衍 四、1、南沙也是一个迷人的世界。 3、俯视好像未来挥动 4、一朵朵一串串一株株 5、每一个浪头都托起洁白的浪花,一团团,一簇簇,仿佛是欢迎的人群在挥舞着花束。

认识三角形第一课时教案

四、三角形 1、认识三角形 第1课时认识三角形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下册35~36页的例1、例2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比较,认识三角形的特征和含义. 2. 在动手操作中理解三角形的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3. 通过观察和操作,培养比较、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4. 体验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角板、答题纸。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1分) 1、由谜语和情景引入课题 形状像座山,稳定性能坚,三竿首尾连,学问不简单。猜一种学过的平面图形。 今天老师带同学们到公园去玩,看,公园里有刚才猜的这种平面图形吗? 2、揭示课题:三角形的用处真大,今天我们就走进三角形的王国,去认识三角形(板书:认识三角形)。 [设计意图:由猜谜语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丰富学生的生活表象,让数学知识和生活充分结合起来。] 二、新知学习 1.三角形的含义。 (1)从实物中抽象出三角形。 ①同学们看见这么多的三角形,你能闭上眼睛想一想三角形是什么样吗?

②拿出题单画出你头脑中的三角形。温馨提示:画图用作图工具。(师画三角形) (2)比较归纳,揭示三角形含义 ①画三角形反馈: 同桌互相比较,看谁画得好,两人都画得好的互相击掌鼓励。 看看老师画得怎么样,老师画得好就给老师一点鼓励。 反馈:展示自己的作品,画得不好的请完善。 ②给三角形的各部分取名 老师看到你们画出了不同形状的三角形,我们一起来给这三角形的各部分取名。 板书:三角形的特征是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课件闪动出示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在你画的三角形上标注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然后同桌互相评价,请把掌声送给自己。 ③归纳三角形的含义: 我们知道了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顶点,三个角,那究竟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呢? 预设:有三条线段的图形三角形。 三条线段组成的封闭的图形是三角形。 由三条经线段组成的,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的图形是三角形。 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现在我们看三角形应该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板书,齐读) 你觉得哪些词重要? 预设:三条线段,围成(板书:打重点符号) (3)练习:判断:下面这些图形是三角形吗?说说理由(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想象三角形——画三角形——给三角形各部分命名等活动逐步感受三角形的本质属性,为归纳三角形的含义提供了充分的感性和理性的储备,结论水到渠成。最后判断练习,再次加深对含义的理解,突出重点。] 2.学习例2 ,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1)建立高的概念 ①生活中有很多三角形,陈老师这次到重庆来学习看到很多桥,老师带来了一座大桥的图片(课件出示大桥),你们从这座斜拉桥中看到了什么?

幼儿园小班认识三角形教案

幼儿园小班认识三角形教案 幼儿园小班认识三角形教案 设计思路: 根据幼儿活泼好动,喜欢摆弄物品的特点,我为幼儿提供了小棒、图形、彩纸等大量活动材料,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乐,乐中做,启发幼儿主动探索、发现三角形的特征,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使幼儿养成动手、动脑、动口的好习惯。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探索操作活动中,初步感知三角形,知道其名称和形状特征; 2、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3、初步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活动准备: 1、长短不同的小棒若干,总数是幼儿人数的'6倍; 2、三角形卡片若干; 3、红领巾、小房子、小旗子等三角形实物若干; 4、彩纸、铅笔、橡皮、剪刀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探索操作: 1、在正方形拼图的基础上,请幼儿任意拿3根小棒拼摆图形。幼儿探索活动,教师指导。

2、请个幼儿说一说,摆得什么样的图形,用了几根小棒,有几个角; 3、师生共同拼图,并点数图形的边、角; 小结:有3条边、3个角的图形叫三角形。丰富词汇:三角形。 二、探索感知: 1、请幼儿任意取出一个三角形卡片,点数它有几个条边、几个角? 2、出示各种不同的三角形,引导幼儿观察其不同点,相同点。 不同点:有的大、有的小、有的角尖、有的角大…… 相同点:都有3个角、3条边。 3、小结:不管图形大小,不管角尖,只要有3条边、3个角的图形都是三角形。 三、找一找、想一想、说一说 1、引导幼儿在环境中找出象三角形的物体(小彩旗、红领巾)。 2、请幼儿想一想、说一说,见过的象三角形的物体 四、做一做、试一试剪裁三角形并拼图 1、教师引导幼儿用各种方法剪裁出任意三角形(剪、撕、画等),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2、鼓励幼儿用剪出的三角形拼出自己喜爱的动物或物品的形象。 五、自我评价,展览幼儿作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