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备课组长发言稿

历史备课组长发言稿

历史备课组长发言稿

【篇一:历史备课组发言稿第9课】

2014-2015学年下学期厦门一中集美分校初二历史

备课组中心发言稿记录

研讨主题:八年级下册第9课

研讨内容:课标解读、重难点分析

中心发言人:王冰

时间:第1周星期一:2015年4月27日

地点:历史教研组活动室

第9课改革开放

一、课标研讨: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党的十一届三中

全会的重大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深圳

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国有企业的改革。

通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目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生产关系一定

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通过指

导学生利用《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说明经济特区、沿海对

外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的地理位置,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引导学生以深圳等经济特区所取得的成就说明实行改革开放的总方

针是完全正确的,使学生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

能力。

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

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

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通过了解自己身边的国

企改革情况,收集过去的一些购物票证,如布票、粮票、油票、副

食本等活动,使学生感受市场经济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好处,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

的能力;通过对我国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体制的

讲解,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

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学会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

二、教材分析与处理

本课主要讲述的是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

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后,我

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逐步形成。

三、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好奇心强,教师教学中要注重活跃课堂

气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如果

一开始就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可以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知识梳理

五、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

建立。农村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

制改革的攻坚战,对外开放是时代的潮流,是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现

代化的必要条件。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农村经济体

制改革在于冲破阻碍农业生产力发展的人民公社体制,说明要保持

社会主义制度旺盛的生命力,必须对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的部

分进行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集

体所有的土地长期包给各农户使用,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

起来,克服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等弊病,纠正了管理过分集中、经营方式单一等缺点,农民有了生产的自主权,大大地提高了生产

积极性,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建立经济特区,是为了打开对外开

放的突破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成功,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积累了经验,引发了第一次沿海城市开放的高潮,并进而促进了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

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大

跨越。深圳等经济特区所取得的成就充分证明,实行改革开放的总

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它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上丰富了我们对建设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这两个知识点理论性较强,因而具有一

定难度。

六、中考命题分析

七、教学预案(教学措施与手段)

农村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先从

农村开始,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这种责任制

是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包产到户,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到1983年

初,全国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生产队已达93%,其中绝

大多数实行的是包干到户。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以后,受

到农民的普遍欢迎,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热情,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改革出现了一

个人们未曾预料的大收获,那就是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1987年,

全国乡镇企业人数达到8 805万人,产值达到4 764亿元,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50.4%,第一次超过了农业总产值。这是农村经济的一

个历史性变化。农村的经济改革,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及

时总结农民的创造,因势利导,加以推动,是党指导社会改革的一

个成功的范例。

八、课外活动预案:

你以一个改革开放者的身份收集身边农村或城市改革开放的资料,

提出你认为哪些还可以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建议。

九、专题研究跟踪、异动及处置情况

【篇二:高一历史备课组发言稿】

高一历史备课组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下午好!

上学期期末考试中,我们历史组取得了一点点成绩。领导让我们组

来谈经验,其实也谈不上什么经验,我就上学期的工作向领导作以

汇报。

上学期,按照找赵校长的教学模式,我们历史组在李主任的带领下,积极利用教研教改的时间,探讨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制定

符合自己学生的导学案,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导学案,向40分钟要效率,从而提高课堂质量。历史是文科,我们注重了背诵和理解。同

时精讲精练,少讲多练。其实我们历史备课组所做的这些工作,其

他老师也都在做,都在加倍努力,都付出了辛勤的汗水。

我们在进步的同时还有很多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本学期,我们

历史组要在上学期的基础上严格按照校领导的要求,集体备课,提

前确定每周教研活动时的中心发言人及教研课题。深钻教材,吃透

教材,抓基础,提前写好教案。多听课,认真吸取其他老师在教学

方面的长处,给自己充电。

成绩终归属于昨天,明天的辉煌,只有靠今天的奋斗。我们决不辜

负领导和老师们的厚望,将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谢谢大家!

【篇三:历史组备课发言稿第1课】

2014-2015学年下学期厦门一中集美分校初二历史

备课组中心发言稿记录

研讨主题:八年级下册第1课

研讨内容:课标解读、重难点分析

中心发言人:王冰

时间:第1周星期一:2015年3月2日

地点:历史教研组活动室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一、课标研讨:

1、学习“开国大典”,首先要把握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明确它为新中国成立作的准备工作、能够归纳这次政协会议的

具体决议;理解“共同纲领”的临时宪法地位和作用;对于“开国大典”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法,通过影视资料、历史图片等了解那个

难忘的时刻。结合课文内容,讲述开国大典的盛况,用理解记忆法

把握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从国内和国际两方面分析)。

2、学习“西藏和平解放”,结合课文认识到它是以向西藏进军为先导,以政治谈判为途径达到和平解放这个结果的,在此基础上记住西藏

和平解放的时间并理解其意义。学习本课要充分借助图片资料,感

受当时的情景,加深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并且要搜集时事热点来联

系当前的西藏问题,使学生认识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歌谣记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9月在北京,首届

政协此举行;共同纲领施方针,国旗国歌此确定,首都定名为北京,建立英雄纪念碑,革命先烈人人敬,选举主席毛泽东,“十一”登上

天安门,五星红旗升起来,盛大阅兵和游行,中国人民站起来,从

此当家做主人。

二、教材分析与处理

1、本课主题是“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材通过开国大典与西藏和平

解放两个子目来体现本主体。开国大典一目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的筹备情况、庆典盛况和伟大历史意义。西藏和平解放一目介

绍了和平解放西藏的主要过程及其重要性。

2、处理:采用的教法是识图分析法、阅读讲解法、史料讲解法,

相对应学生的学法是合作探究法、情景再现法、联系对比法。

三、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好奇心强,教师教学中要注重活跃课堂

气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如果

一开始就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可以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知识梳理

五、教学重难点

1.本课重点是开国大典。讲解时建议有条件的学校让学生首先观看《开国大典》或其他资料中关于开国大典的历史画面。了解开国大

典的议程,感受当时的场景、氛围,体验举国上下热烈欢庆新中国

诞生的喜悦豪迈情感。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结合课文中关于开国大

典的四幅图片,开展“接力讲述开国大典盛况”的活动,并作出评价。接着教师可提出问题,再过渡到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教

师简要介绍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背景、参加会议代表的

广泛性,便于学生理解会议的重要作用,也为学生进一步“理解当家

作主”的含义打下基础。

2.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是本课的难点。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

史意义,一是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二是极大地影响了世界。

但是从开国大典这一历史史实的本身很难得出这一认识。其国内影

响要从中国近代以来的革命历程,从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的变化发展,从人民的政治地位、经济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等多角度的对比

分析中得出结论,新中国成立的国际影响简单了解即可。

3.西藏和平解放是重要考点。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的统一,各民族大团结的实现。要重点掌握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和重要意义。

六、中考命题分析

开国大典主要考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共同纲领”的作用,开国大典的时间,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等。考查的题型

有选择题、材料分析题、综合简答题等。西藏的和平解放,涉及统

一大业问题,联系当前的时政新闻,考查的机率较大,主要考查西

藏和平解放的时间、意义。考查的题型有选择题、简答题等。

七、教学预案(教学措施与手段)

八、课外活动预案:

时事热点链接

1.2007年西藏生产总值突破300亿元大关,预计达到342亿元,人均gdp超过12000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均比2002年翻了近一番。经济连续七年保持12%以上的增长速度,五年年均增长12.7%,投

资消费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局面开始显现,进入了跨越式发展的黄

金时期。

九、专题研究跟踪、异动及处置情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