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种改性三元乙丙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改性三元乙丙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改性三元乙丙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聚合物表面改性方法

聚合物表面改性方法 摘要:本文综述了聚合物表面改性的多种方法,主要包括有溶液处理法、等离子体处理法、表面接枝法、辐照处理法和新兴的原子力显微探针震荡法,并结合具体聚合物材料有重点的详细介绍了改性方法及其改性机理。 关键词:聚合物;表面改性;应用 聚合物在日常生活及化工领域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这些聚合物表面的亲水性和耐磨损性较差,限制了聚合物材料的进一步应用。为了改善这些表面性质,需要对聚合物的表面进行改性。聚合物表面改性是指在不影响材料本体性能的前提下,在材料表面纳米量级范围内进行一定的操作,赋予材料表面某些全新的性质,如亲水性、抗刮伤性等。 聚合物的表面改性方法很多,本文综述了溶液处理方法、等离子体处理法、表面接枝法、辐照处理方法和新兴的原子力显微探针震荡法。下面将结合具体聚合物材料详细介绍各种改性方法。 1溶液处理方法 1.1含氟聚合物 PTFE或Teflon具有优良的耐热性、化学稳定性、电性能以及抗水气的穿透性,所以在化学和电子工业上广泛地应用,但由于难粘结,所以应用上受到局限。为了提高粘结性能,需对表面进行改性,化学改性的方法通常用钠萘四氢呋哺液溶处理它。此处理液的配制是由1mol 的金属钠(23g)一次加到1mol萘(128g)的四氢呋喃(1L工业纯)中去,在装有搅拌及干燥管的三口瓶中反应2h,直至溶液完全变为暗棕色即成[1]。 将氟聚合物在处理液中浸泡几分钟,取出用丙酮洗涤,除去过量的有机物。然后用蒸馏水洗。除去表面上微量的金属。氟聚合物在处理液中浸泡时,要求体系要密封,否则空气中氧和水能与处理液中络合物反应而大大降低处理液的使用寿命。正常情况处理液贮存有效期为2个月。处理后的Teflon与环氧粘结剂粘结,拉剪强度可达1100~2000PSi。处理过的表面为黑色,处理层厚低于4×10-5mm 时,电子衍射实验表明处理过的材料本体结构没有变化,材料的体电阻、面电阻和介电损耗也没有变化,此方法有三个缺点:一、处理件表面发黑,影响有色导线的着色;二、处理件面电阻在高湿条件下略有下降,三、处理过的黑色表面在阳光下长时间照射,粘结性能降低,因此目前都采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来处理。 1.2聚烷烯烃 聚乙烯和聚丙烯是这类材料中的大品种,它们表面能低。如聚乙烯表面能只有31×10-7J/cm2。为了提高它们表面活性,有利于粘接,通常需对它们的表面进行改性,其中化学改性方法有用铬酸氧化液处理,此处理液的配方[2]重铬酸钠(或钾)5份,蒸馏水8份,浓硫酸100份,将聚乙烯或聚丙烯室温条件下在处理液中浸泡1~1.5h,66~71℃条件下浸泡1~5min,80~85℃处理几秒钟,此外还有过硫酸铵的氧化处理液[3]。其配方为硫酸铵60~120g,硫酸银(促进剂)0.6g,蒸馏水1000ml,将聚乙烯室温条件下处理20min,70℃处理5min,当用来处理聚丙烯时,处理温度和时间都需增加一些,70℃lh,90℃10min,其中促进剂硫酸银效果不明显,可以去掉,但此处理液有效期短,通常只有lh。这两种处理方法,效果都不错。 1.3聚醚型聚氨酯 Wrobleski D. A.等[4]对聚醚型聚氨酯Tecoflex以化学浸渍和接枝聚合进行表面改性。且用Wilhelmy平衡技术测定接触角,结果表明,经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和PEG化学浸渍修饰表面,以及用VPHEMA对2-丙烯酰胺基-2-甲基-1-丙磺酸及其钠盐(AMPS和NaAMPS)光引发表面接枝。其表面能增大,表面更加亲水。化学浸溃使前进和后退接触角降低20和30~40

稳定性橡胶改性沥青碎石封层在养护中修工程中的应用

稳定性橡胶改性沥青碎石封层在养护中修工程中的应用 摘要:对稳定性橡胶改性沥青碎石封层的作用机理进行阐述,介绍了橡胶沥青层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探讨了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在养护中修罩面工程中的应用实践,为其推广应用积累经验。 关键词:橡胶沥青封层;养护中修;应用 abstract: to explain the mechanism of stability of rubber modified asphalt macadam seal coat of asphalt rubber layer, introduces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quality control, discusses the rubber asphalt stress absorbing layer to application of surface engineering in the maintenance, for its application experience. key words: rubber asphalt; maintenance and repair;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u21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省道210烟凤线k31+600-k41+762段,2005年进行了大修,经过多年的运营,路面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龟裂、网裂等病害,影响了路面的使用功能及行车的舒适性。因此该路段列入养护中修计划,实施方案为:原路面病害处治后,根据路况撒布不同厚度的橡胶沥青封层,然后进行3cm沥青混凝土罩面。 一、橡胶沥青封层优点 橡胶沥青同步碎石封层是利用橡胶沥青作为粘结剂,在路面或桥面喷洒橡胶沥青和撒布碎石,再由轮胎压路机碾压,使粘结料与集

橡胶沥青与SBS改性沥青混凝土技术经济比较

橡胶沥青、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技术经济比较 橡胶沥青是基质沥青与废胎胶粉按照一定比例拌和而得到的满足相关技术指标要求的沥青胶结材料。废胎胶粉和沥青在高温下共混时,二者之间会发生化学反应,同时胶粉又在沥青中天然存在,这使得橡胶沥青既具有了沥青介质的部分性能也具有了废胎胶粉的一些性能。在这种双重作用下,使得橡胶沥青混合料表现出与一般沥青混合料不同的路用性能,使其受力特性发生了变化,赋予了橡胶沥青混合料良好的抗高温和重载性能、抗疲劳性能、延缓反射裂缝能力、优良的冬季柔性以及明显的降噪效果,但废胎胶粉是由各类废旧轮胎加工而成,其天然橡胶含量各异,橡胶沥青的稳定性及性能有较大影响。 (1)从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能来看,在相同的级配条件下: 对于高温性能:橡胶沥青混凝土与SBS改性沥青混凝土的高温稳定性均较好,且都能够达到4000~5000次/mm。 从水稳定性角度看:橡胶沥青混凝土与SBS改性沥青混凝土的水稳定性均较好,但前者的残留稳定度或者冻融劈裂强度比要比后者低2-3%左右。 从抗裂角度看:由于橡胶沥青高黏度、高弹性的特点,其抗裂性能要比一般SBS改性沥青提高很多。 可见,从技术角度来讲,橡胶沥青混合料的性能与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各有所长。 (2)从生产工艺上看,橡胶沥青与SBS改性沥青相比,需要增加一套橡胶沥青现场加工设备,现有的拌和设备并不需进行调整和改造。再者,橡

胶沥青混合料在生产时需要增加5-10s的拌和时间,其生产能力与SBS改性沥青SMA混合料相同。因此,总体来看橡胶沥青混合料的成本要高于SBS 改性沥青混合料。 (3)从材料成本看,橡胶沥青混合料的油石比要高于SBS改性沥青,但由于橡胶沥青中含有20%左右的废胎胶粉,除去这部分胶粉后,混合料中总沥青用量与SBS改性沥青十分接近。当前SBS改性沥青的价格一般比普通沥青价格增加1000~1200元/吨,也就是当普通沥青为4000元/吨时,SBS 改性沥青一般为5000~5200元/吨;湿拌法橡胶沥青采用普通沥青掺入废胎胶粉的方式生产,目前废胎胶粉为3500元/吨,按照废胎胶粉掺量20%计算,并考虑到投入的现场加工设备和生产运营费900~1100元/吨,则橡胶沥青的价格一般为4900~5100元/吨左右。橡胶沥青的材料成本稍低于SBS改性沥青。 总体来说,SBS与橡胶沥青比,价格相差不大,高温稳定、水稳定性SBS 要优于橡胶沥青,防裂较橡胶沥青差点,但橡胶沥青稳定性较SBS差,工效低于SBS.

硅橡胶表面改性对Ag涂层结合力及抗菌性的影响

目录 摘要 ........................................................................................................................................... I ABSTRACT ............................................................................................................................. I II 第一章绪论 (1) 1.1引言 (1) 1.2抗菌 (1) 1.3抗菌材料的发展现状 (1) 1.3.1 抗菌纤维 (2) 1.3.2 抗菌陶瓷 (2) 1.3.3 抗菌金属 (2) 1.3.4 抗菌塑料 (2) 1.3.5 抗菌医用高分子材料 (3) 1.4抗菌剂的种类及其抗菌机理 (3) 1.4.1 天然有机抗菌剂 (4) 1.4.3 合成有机抗菌剂 (4) 1.4.4 无机抗菌剂 (5) 1.5缓释型无机抗菌材料 (7) 1.5.1 缓释型载体材料 (7) 1.5.2 抗菌剂载体的发展 (9) 1.6无电镀制备金属基抗菌涂层 (9) 1.6.1 无电镀的定义 (10) 1.6.2 无电镀镀银的种类 (10) 1.6.3 无电镀的特点 (10) 1.6.4 提高涂层与基体间结合力的方法 (11) 1.7抗菌材料的缓释性能 (12) 1.7.1 共混法制备抗菌材料的缓释性能 (12) 1.7.2 化学接枝法制备抗菌材料的缓释性能 (13) VII

聚合物表面改性方法综述

聚合物表面改性方法综述 连建伟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摘要:本文综述了聚合物表面改性的多种方法,主要包括有溶液处理法、等离子体处理法、表面接枝法、辐照处理法和新兴的原子力显微探针震荡法,并结合具体聚合物材料有重点的详细介绍了改性方法及其改性机理。 关键词:聚合物;表面改性;应用 聚合物在日常生活及化工领域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这些聚合物表面的亲水性和耐磨损性较差,限制了聚合物材料的进一步应用。为了改善这些表面性质,需要对聚合物的表面进行改性。聚合物表面改性是指在不影响材料本体性能的前提下,在材料表面纳米量级范围内进行一定的操作,赋予材料表面某些全新的性质,如亲水性、抗刮伤性等。 聚合物的表面改性方法很多,本文综述了溶液处理方法、等离子体处理法、表面接枝法、辐照处理方法和新兴的原子力显微探针震荡法。下面将结合具体聚合物材料详细介绍各种改性方法。 1溶液处理方法 1.1含氟聚合物 PTFE或Teflon具有优良的耐热性、化学稳定性、电性能以及抗水气的穿透性,所以在化学和电子工业上广泛地应用,但由于难粘结,所以应用上受到局限。为了提高粘结性能,需对表面进行改性,化学改性的方法通常用钠萘四氢呋哺液溶处理它。此处理液的配制是由 1mol的金属钠(23g)一次加到1mol萘(128g)的四氢呋喃(1L工业纯)中去,在装有搅拌及干燥管的三口瓶中反应2h,直至溶液完全变为暗棕色即成[1]。 将氟聚合物在处理液中浸泡几分钟,取出用丙酮洗涤,除去过量的有机物。然后用蒸馏水洗。除去表面上微量的金属。氟聚合物在处理液中浸泡时,要求体系要密封,否则空气中氧和水能与处理液中络合物反应而大大降低处理液的使用寿命。正常情况处理液贮存有效期为2个月。处理后的Teflon与环氧粘结剂粘结,拉剪强度可达1100~2000PSi。处理过的表面为黑色,处理层厚低于4×10-5mm 时,电子衍射实验表明处理过的材料本体结构没有变化,材料的体电阻、面电阻和介电损耗也没有变化,此方法有三个缺点:一、处理件表面发黑,影响有色导线的着色;二、处理件面电阻在高湿条件下略有下降,三、处理过的黑色表面在阳光下长时间照射,粘结性能降低,因此目前都采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来处理。 1.2聚烷烯烃 聚乙烯和聚丙烯是这类材料中的大品种,它们表面能低。如聚乙烯表面能只有 31×10-7J/cm2。为了提高它们表面活性,有利于粘接,通常需对它们的表面进行改性,其中化学改性方法有用铬酸氧化液处理,此处理液的配方[2]重铬酸钠(或钾)5份,蒸馏水8份,浓

(完整版)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与改性沥青卷材防水施工方案

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与改性沥青卷材防水施工方案 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与改性沥青水施工方案 1. 施工准备 1.1 作业条件:材料、人员按要求进场,工地满足防水施工、及安全防护条件, 1.2 施工机具、机器设备 1.2.1 清理基层的施工工:平铲、钢丝刷、铁锨、扫帚、吹风机、吹尘器等。 1.2.2 裁剪工具:裁刀、剪刀、美工刀。 1.2.3 定位工具:卷尺、钢板尺、弹线盒、粉笔等。 1.2.4 涂料加热设备:燃油加热设备(喷涂机用于面积较大)、普通加热设备及手提搅拌器(用于小面积施工)。有条件基层可用基层抛丸机清理基层浮桨。 1.2.5 卷材铺贴工具:热熔加热器、抹子等。 1.2.6 压实工具:压辊等。 1.2.7 运输设备:汽车、手推车等。 1.2.8 消防器材:干粉灭火器等。 1.2.9 其它工具:维修用品。 (以上工具应根据工程现场的实际需要进行选用) 1.3 材料准备 1.3.1 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 1.3.2 4mm 聚合物改性沥青耐根穿刺防水材料 1.3.3 3mm 厚SBS 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2、上人屋面、车库顶板、种植屋面工工艺流程及施工方法防水涂料可采用机械喷涂或人工刮涂,卷材采用热熔法作业施工方法。 2.1 施工流程清理基面→卷材定位、弹线→试铺卷材→卷起卷材→细部结构加强层施工、非固化涂料施 工→铺贴卷材→卷材搭接热熔施工→细部结构收头处理→检查验收→蓄水试验 2.2 基层要求 2.2.1 防水基层应平整、坚硬、不空鼓、不起灰砂、无蜂窝现象等缺陷,如存在缺陷应用砂浆修补完成后 方可施工。阴阳角处按规范要做成圆弧。 2.2.2 施工时基面不得有明水,如有积水部位,则需进行排水后才可施工; 2.2.3 各种出屋面管道、孔口、设备基础、排气通道、烟道等等施工安装完毕,固定牢固。 2.3 施工方法 2.3.1 清理基层:基层表面杂物、垃圾清理、强力吹尘器顺风吹净基层浮灰、(基层浮浆严重的用抛丸机

浅论室温硫化硅橡胶胶粘剂粘接增强改性研究进展

浅论室温硫化硅橡胶胶粘剂粘接增强改性研究进展 室温硫化硅橡胶胶粘剂很多优异性能使其在电子电器、汽车、机械、建筑、医疗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其对各种基材的粘接性较差,对其粘接改性研究很多,主要包括交联剂,聚硅氧烷物理化学增强改性和粘接面表面改性等。本人主要从交联剂的选择、树脂的增强改性、粘接面的表面处理三个方面综叙了增强改性机理和国内外研究进展,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室温硫化硅橡胶(RTV)是六十年代问世的一种新型的有机硅弹性体,这种橡胶的最显著特点是在室温下无须加热、加压即可就地固化,使用极其方便。因此,一问世就迅速成为整个有机硅产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室温硫化硅橡胶已广泛用作胶粘剂。硅橡胶胶粘剂是以硅橡胶为基础原料经过配合而制成的胶粘剂。由于RTV硅橡胶分子量较低,因此素有液体硅橡胶之称,其物理形态通常为可流动的流体或粘稠的膏状物,其粘度在100~1000000厘斯之间。RTV硅橡胶是以羟基封端的聚硅氧烷为主体材料,分为单组分和双组分两种。单组分室温硫化硅橡胶对大多数基材的粘接性优良,能在-60~200℃温度范围长期使用,具有优良的电气绝缘性能和化学稳定性,对多种金属和非金属材料有良好的粘接性。主要用作各种电子元器件及电气设备的涂覆,包封材料起绝缘,防潮,防震作用;也可作为密封填隙料及弹性粘接剂等。双组分的室温硫化硅橡胶的组分比例富于变化,一个品种可以得到多种规格性能的硫化制品,而且还能深度硫化,但由于对于基材的粘接性能较差,主要用于电子电器、汽车、机械、建筑等行业作绝缘、封装、嵌缝、密封、防潮及制作辊筒的材料。硅橡胶自身的强度和对各种材料的粘附强度都比较低,限制了其应用范围。目前,对于RTV硅橡胶胶粘剂的增强改性研究,主要包括:交联剂,聚硅氧烷物理化学增强改性和粘接面表面改性等,以提高胶粘剂的粘接性能。 1、交联剂的选择 使用含Si-N键数目3个以上的硅氮低聚物作为硫化剂,Si-N键在低浓度的有机锡盐催化作用下,与107胶的硅羟基发生缩合交联反应,其配制的双组分有机硅胶粘剂在粘接金属(不锈钢、铝、钛合金、铜等)、硅橡胶,粘接表面时不需要底胶进行处理,对以上材料的室温粘接强度超过2.0MPa,胶粘剂在粘接金属

无机分体表面改性方法综述

无机粉体表面改性方法综述 唐亚峰 (南华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系湖南衡阳) 摘要:表面改性是无机粉体的主要加工技术之一,表面改性对提高无机粉体的应用性能起着关键的作用。改性后的无机粉体分散性提高,同时也改善了粉体和有机高聚物的相容性。本文介绍了无机粉体表面改性的机理、传统的几类改性方法以及两种新型改性方法,并对无机粉体表面改性方法进行展望。 关键词:无机粉体;表面改性;改性方法;新型方法; 前言 无机粉体具有很高的应用性能和应用价值,添加到聚合物材料当中不仅能降低其生产成本,还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综合性能,甚至赋予其绝缘、阻燃等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 无机粉体一般为微米或纳米级颗粒,由于其粒径小、比表面积大、表面能高,容易发生团聚,难以在复合材料中均匀分散,影响添加效果。无机粉体的表面性质和聚合物有机体系相差甚远,这也使得无机粉体不能很好的分散到材料中。因此,当无机粉体添加到高聚物复合材料时,首先要对无机粉体进行表面改性,使其粒子表面有机化,改善其亲油性和与基体的相容性,增强界面结合能力,从而发挥无机粉体的功能[1]。 本文介绍了无机粉体表面改性的机理、传统的几类改性方法以及两种新型的改性的方法,并分析了这些方法各自的优缺点。最后对无机粉体表面改性方法进行了展望。 1 无机粉体表面改性的机理 由于无机矿物材料是极性或强极性的亲水矿物,而有机高聚物基质具有非极性的疏水表面,彼此相容性差,通常无机矿物材料难以在有机基体中均匀分散,因此如果过多地或者直接将无机矿物材料填充到有机基体中,容易导致复合材料的某些力学性能下降甚至出现脆化等问题。无机粉体表面改性是利用粉体表面的活性基团或电性与某些带有两性基团的小分子或高分子化合物( 表面改性剂) 进行复合改性,使其表面性质由疏水性变为亲水性或由亲水性变为疏水性,从而改善粉体粒子表面的浸润性,增强粉体粒子在介质中的界面相容性,使粒子容易分散在水中或有机化合物中。粉体表面改性是材料制备工程的重要手段,也是新材

橡胶改性沥青在市政道路中的应用

橡胶改性沥青在市政道路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9-05-14T15:33:57.64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5期作者:顿鹏 [导读] 摘要: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市政工程设施的建设不断地发展,因此促进市政工程建设的质量水平,积极进行技术方法层面的分析,不断地引入新的技术工艺十分关键。 身份证号码:13010319871001xxxx 摘要: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市政工程设施的建设不断地发展,因此促进市政工程建设的质量水平,积极进行技术方法层面的分析,不断地引入新的技术工艺十分关键。在市政道路建设的过程中,路面材料的使用十分关键,随着技术的发展,橡胶改性沥青出现,在路面工程中应用广泛,大大提升了市政道路的通行质量,积极意义十分突出,因此结合实际分析橡胶改性沥青在市政道路中的应用,尤为关键。本文结合实际,首先,分析橡胶改性沥青的特点,其次,分析橡胶改性沥青在市政道路中的应用技术要点,为今后市政道路建设作出相应的依据。 关键词:橡胶改性沥青;道路;应用;特点 引言: 理念体现了我们对于发展的认识,新发展理念以下我们意识到了不断地进行技术层面的优化发展,是促进实际工作进步的关键。在市政道路工程建设中,创新路面材料的使用,提升工程质量十分必要的。尤其是引入橡胶改性沥青,提升道路通行质量,也是发展理念层面的要求。其次,从当前市政道路通行实际的层面分析,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材料的应用也是越来越严。而橡胶改性沥青能够很好地满足实际需求,因此在路面工程中,引入橡胶改性沥青,是实际工作开展层面的需要。 一、橡胶改性沥青的特点分析 橡胶改性沥青是以废旧轮胎粉为原料在高温下通过与基质沥青融胀反应制得的沥青胶结料,在当前的道路工程中,主要有着以下层面的特点体现。首先,橡胶改性沥青中,加入了橡胶粉,改变了原有沥青基的性质,因此橡胶改性沥青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变形能力、抗水损害性能及耐老化性能力大大提升,可见在市政道路工程中,应用橡胶改性沥青,在技术层面有着先进性的特点[1]。其次,橡胶改性沥青生产加工的过程中,工艺较为简单,主要引入大量地废弃材料,因此具有成本低的特点,在工程中应用还具有经济性的特点。此外,橡胶改性沥青在市政道路中应用,施工工艺与原有模式差别不大,在实际中尽心推广应用,优势十分明显。 二、橡胶改性沥青在市政道路中的应用技术要点分析 1、橡胶改性沥青生产拌合控制 橡胶改性沥青在市政道路中应用,生产拌合是重要的技术要点。首先,生产拌合的过程中,要按照技术规程进行沥青生产,保证路面材料的质量。例如,橡胶改性沥青,一般是由普通沥青和橡胶粉在现场加工而成,因此对于普通沥青的技术检测以及对于橡胶粉的技术检测十分关键,保证原材料质量。其次,在拌合的过程中,要对于整个拌合过程中形成可控的管理模式。例如,橡胶改性沥青的制作通过高速搅拌罐,在温度、时间、机械三者的综合作用与协调下,将原材料按比例混合,经过吸收、湿润、膨胀等物理和化学变化,使其粘度增加,软化点提高,从而获得高质量的改性沥青材料。结合实际上述过程中,很大程度上均是依据经验开展,不能够有效地保证橡胶改性沥青生产的质量。因此结合市政道路施工实际,将整个过程中进行定量化自动化的管理[2],是十分关键的,能够大大提升橡胶改性沥青生产的质量和效率。值得注意的是,现场加工期间,要及时检测控制橡胶改性沥青的190℃旋转粘度符合15―40dPa.s的技术要求。总的来说,橡胶改性沥青在市政道路中应用,做好生产拌合层面的工作,是提升工程建设质量的前提。 2、橡胶改性沥青的检测与运输 橡胶改性沥青在生产之后,沥青材料还应当与其他骨料以及外加剂进行拌合,形成沥青混合料,然后在施工中使用,因此在这一过程中,重视对于沥青混合料的各项技术性能检测,保证混合料的质量,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因此应当加强检验,完善整个试验与检测过程中。例如,试验室主要通过马歇尔试验进行控制,严格控制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沥青饱和度、稳定度和流值等各项技术性能指标。其次,当沥青混合料达到要求之后,施工过程中使用,需要进行混合料的运输,重视运输过程也是关键。例如,应当采用大容量自卸式的汽车运输,提升运输要求,保证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完整性[3]。再例如,为防止运输过程中沥青混和料温度损失,以及防止沥青混合料洒落在路面上,在运输过程中,运输车上覆盖防雨篷布和棉被保温。并做到摊铺现场与拌合站的密切沟通和配合协调。总的来说,橡胶沥青混合料应当满足相应的技术指标,运输过程应当结合施工实际,进行合理的规划,保证施工过程中有序开展,提升工程建设开展的有效性。 3、橡胶改性沥青的摊铺与压实 市政道路路面施工过程中,路面材料即沥青混合料在使用时,首先应当进行摊铺,主要是由于沥青混合料有着很强的粘性,因此摊铺工作需要一定的工艺配合。例如,在摊铺过程中,摊铺机的熨平板调整必须准确,避免出现拖痕现象。其次,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摊铺宜缓慢、均匀、连续不问断地进行,其速度控制在3m/min左右,摊铺过程中基本不变换速度或中途停顿。避免摊铺机停机施工发生。在摊铺的过程中,应当注重连续性,要保证整个摊铺过程中连续完成。此外,在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摊铺之后,还要进行压实,压实施工过程中,技术工艺的合理应用同样十分关键。其一,摊铺橡胶改性沥青砼后压实采用双钢轮压路机进行碾压,在碾压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压路机钢轮的润湿度[4],避免橡胶改性沥青的高粘性使压路机在碾压期间出现大面积的粘轮现象,进而使压实路面上出现油斑。因此应当动态监测碾压设备的状态,密切关注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技术特征,保证压实质量。在压实过程中,还应当注重技术细节,以及结合实践总结出的经验要点。例如,120℃时不再振动碾压。以免对已经成型的路面造成破坏。 三、结语: 本文探究橡胶改性沥青在市政道路中的应用,在分析橡胶改性沥青特点的基础上,总结了其在市政道路中应用的技术要点,能够对于今后的工程建设开展做出一定的依据。总的来说,重视在市政道路建设中,积极引入新技术,新材料,利用技术与材料层面的先进性,促进实际工程质量的发展,积极意义十分突出。 参考文献: [1] 李冬梅. 废旧橡胶粉改性沥青材料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J]. 住宅与房地产, 2017(29):119. [2] 黄江. 浅谈橡胶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中的应用[J].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8(4): 169-170.

橡胶与各指标的关系

浅谈橡胶的各种物性与密度的关系 前言: 在橡胶制品过程中,一般必须测试的物性实验不外乎有: 拉伸强度 2、撕裂强度 3、定伸应力与硬度 4、耐磨性 5、疲劳与疲劳破坏 6、弹性 7、扯断伸长率。 各种橡胶制品都有它特定的使用性能和工艺配方要求。为了满足它的物性要求需选择最适合的聚合物和配合剂进行合理的配方设计。首先要了解配方设计与硫化橡胶物理性能的关系。硫化橡胶的物理性能与配方的设计有密切关系,配方中所选用的材料品种、用量不同都会产生性能上的差异。 1、拉伸强度:是制品能够抵抗拉伸破坏的根限能力。 它是橡胶制品一个重要指标之一。许多橡胶制品的寿命都直接与拉伸强度有关。如输送带的盖胶、橡胶减震器的持久性都是随着拉伸强度的增加而提高的。 A:拉伸强度与橡胶的结构有关: 分了量较小时,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次价健就较小。所以在外力大于分子间作用时、就会产生分子间的滑动而使材料破坏。反之分子量大、分子间的作用力增大,胶料的内聚力提高,拉伸时链段不易滑动,那么材料的破坏程度就小。凡影响分子间作用力的其它因素均对拉伸强度有影响。如NR/CR/CSM这些橡胶主链上有结晶性取代基,分子间的价力大大提高,拉伸强度也随着提高。也就是这些橡胶自补强性能好的主要原因之一。一般橡胶随着结晶度提高,拉伸强度增大。 B:拉伸强度还跟温度有关: 高温下拉伸强度远远低于室温下的拉伸强度。 C:拉伸强度跟交联密度有关: 随着交联密度的增加,拉伸强度增加,出现最大值后继续增加交联密度,拉伸强度会大幅下降。硫化橡胶的拉伸强度随着交联键能增加而减小。能产生拉伸结晶的天然橡胶,弱键早期断裂,有利于主健的取向结晶,因此会出现较高的拉伸强度。通过硫化体系,采用硫黄硫化,选择并用促进剂,DM/M/D也可以提高拉伸强度,(碳黑补强除外,因为碳黑生热作用)。 D:拉伸强度与填充剂的关系: 补强剂是影响拉伸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填料的料径越小,比表面积越大、表面活性越大补强性能越好。结晶橡胶的硫化胶,出现单调下降因为是自补强性非结晶橡胶如丁苯随着用量增加补强性能增加、过度使用会有下降趣向。低不和橡胶随着用量的增加达到最在值可保持不变。 E:拉伸强度与软化剂的关系:

橡胶改性沥青指标要求、生产及混合料施工工艺

橡胶粉改性沥青及混合料施工 技术手册 吉林省交通科学研究所 鹤大高速公路雁大段技术服务 2015年7月

1原材料性能指标要求 (1) 1.1橡胶粉性能指标及掺量要求 (1) 1.2沥青性能指标要求 (1) 2工厂化橡胶粉改性沥青生产工艺 (3) 2.1橡胶粉改性沥青生产设备及场地配置要求 (3) 2.2橡胶粉改性沥青加工 (3) 2.3橡胶粉改性沥青性能检测 (4) 3橡胶粉改性沥青同步碎石封层施工工艺 (5) 3.1原材料指标要求 (5) 3.2施工工艺 (5) 3.3施工质量控制管理 (6) 4橡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7) 4.1橡胶粉改性GAR-AC吉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7) 4.2橡胶粉改性GAR-SM结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8) 5橡胶粉改性沥青路面施工工艺 (10) 5.1一般要求 (10) 5.2橡胶粉改性沥青现场储存工艺 (11) 5.3橡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拌合工艺要求 (12) 5.4橡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运输 (12) 5.5橡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摊铺工艺 (13) 5.6橡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碾压工艺 (13) 5.7开放交通及其它的要求 (15) 6橡胶粉改性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管理及检查验收 (16) 6.1一般规定 (16) 6.2施工前检查 (16)

6.3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与检测 (16) 1原材料性能指标要求 1.1橡胶粉性能指标及掺量要求 1.1.1橡胶粉宜选择斜交胎胶粉或天然胶含量较高的废轮胎加工而成的橡胶 粉。 1.1.2橡胶粉细度宜控制在40目~60目范围内,其性能指标应满足表1.1.2中相关要求。 1.1.3橡胶粉应存储在通风、干燥的仓库中,并应采取有效的防淋、防潮措施及消防措施,储存时间不宜超过180d。 1.1.4橡胶粉改性沥青中胶粉的掺量应根据实际使用的技术要求确定,推荐为基质沥青质量的18%~20% (内掺)。 1.2沥青性能指标要求 1.2.1为保证橡胶粉改性沥青的稳定性,需采用工厂化生产的橡胶粉改性沥青。 1.2.2基质沥青应采用A级90#沥青,性能指标应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 F40-2004)中相关要求,同时考虑橡胶粉与沥青反应中对轻质油分的吸附特性,推荐选用饱和分、芳香分等轻质油分含量较高的基质沥青。

医用硅橡胶

医用硅橡胶 前言: 医用高分子材料除了从原料到成品都必须进行严格控制外,还必须满足以下要求:化学惰性、不受组织液侵蚀;与周围组织相适应,不引发炎症,不与生物体反应,异物反应尽可能少;不致癌;不引起过敏反应、表面凝血;植入体内,长期使用不丧失拉伸强度、弹性等机械性能;不变形,能经受必要的消毒措施;易于加工成复杂的形状等…[1]。 硅橡胶具有耐热、耐寒、无毒、耐生物老化、生理惰性、对人体组织反应极小、植入人体组织后不引起异物反应、对周围组织不引发炎症及较好的物理机械性能等优点,符合医用高分子材料的要求;在医疗卫生、医学方面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2,3]。 一、医用硅橡胶的历史 硅橡胶的医用特性大约是在1945年发现的。即当在玻璃表面上涂一层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那样薄的硅橡胶液体膜时,水在其上面不粘附,这一结果就表明了青霉素和血液完全可以从贮存瓶中倒出来。而且还发现当将血液分别贮存在用硅橡胶处理和未处理的两个瓶中时,其血液的凝固速度前者比后者要慢,显示出了良好的抗凝血性。1954年,Mc Douglall 报道了“对外界影响极为敏感的热血动物的各种细胞组织与液态、半液态和类似橡胶态的硅酮制品接触时,其细胞

组织的发育状态未发现异常现象”的研究结果,表明硅橡胶不会对 细胞生长产生不良的影响[4]。 二、我国对医用硅橡胶制品的研发和应用 我国对医用硅橡胶制品的研发和应用是始于20世纪年60代,但大量的基础研究及产品试制工作还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进行的。特别是近十几年来,硅橡胶作为生物适应材料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并且有许多功能化、系列化的医用硅橡胶制品投入了临床应用。这些制品根据其用途,大致可分为:(1)脑外科用人工颅骨[5]、脑积水引流管、人工脑膜;(2)耳鼻喉科用人工鼻梁、鼻孔支架、鼻腔止血带气囊分道导管、人工耳廓、人工下颌、“T”型中耳炎通气管、人工鼓膜、人工喉、喉罩、“T”型气管插管、泪道栓、吸氧机波纹管;(3)胸外科用体外循环机泵管、胸腔引流管、人工肺薄膜、胸腔隔离膜、人工心瓣;(4)内科用胃管、十二指肠管、胃造瘘管;(5)腹外科用腹膜透析管、腹腔引流管、“T”型或“Y”型管,毛细引流管、人工腹膜;(6)泌尿科和生殖系统用单腔导尿管、梅花型导尿管、双腔或三腔带气囊分道导管、膀胱造瘘管、肾盂造瘘管、阴茎假体、子宫造影导管、人工节育器、皮下植入型避孕药物缓释胶棒、胎儿吸引器;(7)骨科用人工指关节、人工月骨、人工肌腱、人工膝盖膜、减振足垫;(8)皮肤科用人工皮肤、软组织扩张器、疮疤帖;() 整形用人工乳房、修补材料等几大类[6]。 三、医用硅橡胶的发展方向

材料表面改性方法

材料表面改性方法 材料表面改性是指不改变材料整体(基体)特性,仅改变材料近表面层的物理、化学特性的表面处理手段,材料表面改性也可以称为材料表面强化处理。 现代材料表面改性目的:是把材料表面与基体看作为一个统一的系统进行设计与改性,以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改变材料近表面层的形态、化学成份和组织结构,赋予新的复合性能,以新型的功能,实现新的工程应用。现代材料表面改性技术就是应用物理、化学、电子学、机械学、材料学的知识,对产品或材料进行处理,赋予材料表面减磨、耐磨、耐蚀、耐热、隔热、抗氧化、防辐射以及声光电磁热等特殊功能的技术。 分类: 1、传统的表面改性技术: 表面热处理:通过对钢件表面的加热、冷却而改变表层力学性能的金属热处理工艺。表面淬火是表面热处理的主要内容,其目的是获得高硬度的表面层和有利的内应力分布,以提高工件的耐磨性能和抗疲劳性能。 表面渗碳:面渗碳处理:将含碳(0.1~0.25)的钢放到碳势高的环境介质中,通过让活性高的碳原子扩散到钢的内部,形成一定厚度的碳含量较高的渗碳层,再经过淬火\回火,使工件的表面层得到碳含量高的M,而心部因碳含量保持原始浓度而得到碳含量低的M,M的硬度主要与其碳含量有关,故经渗碳处理和后续热处理可使工件获得外硬内韧的性能. 2、60年代以来:传统的淬火已由火焰加热发展为高频加热 高频加热设备是采用磁场感应涡流加热原理,利用电流通过线圈产生磁场,当磁场内磁力线通过金属材质时,使锅炉体本身自行高速发热,然后再加热物质,并且能在短时间内达到令人满意的温度。 3、70年代以来: 化学镀:是指在不用外加电流的情况下,在同一溶液中使用还原剂使金属离子在具有催化活性的表面上沉积出金属镀层的方法。 4、近30年来: 热喷涂:热喷涂是指一系列过程,在这些过程中,细微而分散的金属或非金属的涂层材料,以一种熔化或半熔化状态,沉积到一种经过制备

氟碳橡胶改性涂层材料赋予橡胶表面的耐磨防粘等-中国聚合物网

氟碳橡胶改性涂层材料赋予橡胶表面的耐磨、防粘等特性V1.0 在航空航天工业、汽车工业、机械制造、石油开采、炼油及其他工业生产中,需要大量在燃油、润滑油、液压油等油类中使用的橡胶制品,然而按标准工艺生产的橡胶制品均存在耐磨性、耐油等方面的不足,人们通过采用各种化学粘结、等离子喷涂、离子注入等方法,对橡胶进行处理,皆因过程复杂、设备昂贵、性能不理想, 而得不到广泛应用;即使是二氟化氙(XeF2)表面氟化的表面处理也因需要特殊设备而无法进入寻常生产厂而同样得不到广泛的应用。 因此操作简单,处理效果好的表面处理是工业界急需要找寻的工艺方法。氟碳表面改性涂层材料赋予普通橡胶的表面耐磨、防粘、耐腐等特性来解决这类问题。 一、普通橡胶普遍存在的问题: 1、耐油问题:橡胶制品在使用过程如果和油类介质长期接触,油类能渗透到橡胶内部使其产生溶胀,致使橡胶的强度和其他力学性能降低。油类能使橡胶发生溶胀,是因为油类渗入橡胶后,产生了分子相互扩散,使硫化胶的网状结构发生变化。橡胶的耐油性,取决于橡胶和油类的极性,橡胶分子中含有极性基团,如氰基、酯基、羟基、氯原子等,会使橡胶表现出极性。极性大的橡胶和非极性的石油系油类接触时,两者的极性相差较大,此时橡胶不易溶胀。如丁腈橡胶、氢化丁腈橡胶、丙烯酸酯橡胶、氯醇橡胶、氯磺化聚乙烯橡胶、氟橡胶、氟硅胶等对非极性的油类有良好的耐油性。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开发综合性能优良的耐油橡胶,主要是利用合成阶段的改性、多元共聚,加工阶段的不同橡胶共混、橡塑并用、添加有用的填充剂等方法来改善耐油橡胶的综合性能,已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2、耐磨性问题橡胶的主要用途之一是用作活动密封件。由于旋转轴的转速较高,密封制品要承受很大的摩擦扭矩,尤其是在润滑效果不良的情况下,密封区域的生热较大,会导致胶料发粘或与金属粘合性能提高,使密封件破坏,进而导致密封失效。降低摩擦区域温度比较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在橡胶中加入润滑填料,以降低胶料的摩擦因数。如二硫化钼及石墨加入橡胶生产配方中。另外,使用聚四氟乙烯(PTFE),聚四氟乙烯具有优良的耐介质和耐大气老化性能,使用范围广,有良好的自润滑性能,摩擦因数很小,将其包覆在橡胶表面可大大减小橡胶制品的表面摩擦因数,提高耐磨性能和耐介质性能。但是,聚四氟乙烯的表面能较低,很难与其它材料复合,目前研究的聚四氟乙烯包覆方法有如下几种:辐照接枝法、等离子体活化法、化学腐蚀法、静电喷涂法、媒介法。而经氟碳橡胶表面改性性处理的过的橡胶能达到比聚四氟乙烯更小的表面能。 二、一般橡胶表面化学改性的方法及应用局限性:表面改性可在不影响橡胶胶基材性能的性况下减小其表面的微观结构、致密封性、耐磨性。表面改性的方法分为表面化学改性和物理包覆。表面化学改性方法有氟化、溴化、碘化和磺化,其中氟化的方法有:XeF2氟化,等离子体活化氟化及离子注入法。用二氟化氙晶体对橡胶制品进行表面氟化已实现了工业化应用;物理包覆方法主要有聚对亚苯基二甲基薄膜包覆、润滑膜表面涂覆、聚四氟乙烯包覆和其它氟化物包覆。 1、各种表面化学改性性方法只是对橡胶表面进行改进,处理后表面改性层易磨损,使用时间有限; 2、各种改性方法只能做为表面处理剂,不能作为配方综合的提高橡胶综

橡胶改性沥青重点

橡胶改性沥青 一、填空题(写出化学构造或化学式或分子结构式) 1.天然橡胶: 2.丁苯橡胶: 3.丁腈橡胶: 4.氯丁橡胶: 5.丁基橡胶: 6.乙丙橡胶:(二元乙丙橡胶结构)

7.硅橡胶:(二甲基类) 8.氟橡胶:(四丙氟橡胶) 二、简答题 1.简述丁苯橡胶SBR基本技术性能及用途; 1)性能:是一种不饱和的烃类高聚物,能溶于大部分溶解度参数相近的烃类溶剂中,其胶料不易烧焦和过硫,高温耐磨性好;能进行多种聚烯烃型反应,如氧化、臭氧破坏、卤化和氢化等;在光、热、氧和臭氧的作用下,SBR会发生物理化学反应;SBR的低温性能稍差; 2)用途:可用于制造电线和电缆包皮、胶管和胶鞋、汽车零件以及用于轮胎行业。 2.简述丁腈橡胶NBR基本技术性能及用途以及优缺点; 1)性能及优缺点:具有良好的耐油性、耐热性、耐磨性、气密性以及耐腐蚀性;但其绝缘性差,耐臭氧性能差,耐寒性差、生热大,无自补强性且加工性能差; 2)用途:可用于各种耐油制品,如邮箱、油封等;防静电制品,如皮圈等;用于改性,既与其他橡胶或塑料并用以改善各方面的性能。 3.简述氯丁橡胶CR基本技术性能及用途; 1)性能:是一种浅黄色乃至褐色的弹性体,密度大;有较强的结晶性和自补强性,耐热性、耐候性(耐臭氧)好;耐化学腐蚀性、耐水性优于NR,对氧化性物质的抗耐性差;耐油、耐非极性溶剂、阻燃、气密性等性能好;耐寒性、绝缘性及贮存稳定性均较差; 2)用途:轮胎胎侧、耐热运输带、耐油及化学腐蚀的胶管、垫圈、电线,橡胶水坝,公路填缝材料、建筑密封胶条,某些阻燃橡胶制品及胶粘剂等。 4.简述丁基橡胶IIR基本技术性能及用途; 1)性能:气密性好,耐热、耐氧化性能均优于其他通用橡胶,耐侯性特别好,对阳光及臭氧抵抗性好,耐酸碱及极性溶剂能力强;吸水性和耐寒性较好;但内

表面改性医用橡胶的光谱研究

第19卷,第4期 光 谱 学 与 光 谱 分 析V ol.19,No.4,pp553-555 1999年8月 Spectroscopy and Spect ral Analysis Aug ust,1999  表面改性医用橡胶的光谱研究* 罗传秋 刘 泳 杨继萍 翁 健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100871 北京 摘 要 本文用衰减全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A T R-F T 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 P S)对两种表面改性的耐 药性能优良的医用橡胶样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样品表面层和体相组成完全不同,其表面层为氟化聚 合物,体相为丁基橡胶。样品Ⅱ表面层氟的相对含量高于样品Ⅰ表面,且以CF2为主;在相同条件下进行氩离 子刻蚀,样品Ⅱ表面层较样品Ⅰ表面层不同深度的F/C原子比的变化相对小。 主题词 医用橡胶, 表面改性, 红外光谱, 光电子能谱   1999-04-20收,1999-05-28接受;*本课题获得分子动态与稳态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资助 引 言 丁基橡胶不仅具有优良的气密性,其耐热耐水耐油性耐摩擦性亦佳,并且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常用做药品瓶塞,但是其耐药性即化学惰性有限,在接触某些药品时会使药品变色,甚至使液体药品产生浑浊变质。为此采用多种方法对其表面进行改性,使其表面具有化学惰性。国际上现多采用赋予橡胶塞表面氟化聚合物层,此法既经济又实用。本文用表面光谱分析的有力手段(A T R-F T IR和X P S方法),对两种耐药性能甚佳的橡胶塞进行了分析,并对这两种样品的表面层与体相的组成进行了比较。 1 实验部分 1.1 样品与仪器设备 样品三种:代号Ⅰ,Ⅱ,Ⅲ,Ⅰ和Ⅱ为表面具有改性层的医用胶塞,Ⅲ为已知组成的丁基胶塞。 每种胶塞用刀片分别取表面层薄片(代号1),内部薄片(代号2);厚度为0.5~ 1.0mm。刀片用乙醇清洗,样品要求平整。 仪器:[美]Bio-RA D F T S-65A衰减全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英]V G公司ESC A L AB-5型多功能电子能谱仪; O ly mpus BH2型显微镜(带照相设备)。 1.2 实验条件 (1)A T R-F T IR分辨率为4cm-1,扫描次数32; (2)X P S用A1靶,管压10kV,管流18.5m A。样品表面刻蚀用氩离子束,实验采取两种条件,离子束加速电压3kV,样品电流50μA,12min;4kV,90μA,5min;每隔1min将样品盘转动90°,以保证对样品膜表面溅射的均匀性。 (3)显微照相放大倍数为4,10,20,40。2 结果与讨论 1.目测未改性丁基胶塞Ⅲ与改性的胶塞Ⅰ和Ⅱ表面有明显的差别,Ⅰ和Ⅱ表面光亮,用显微镜分别观察两类样品的纵剖面薄片,可见经表面改性的样品Ⅰ和Ⅱ表面具有一层一定透明度的聚合物膜,它与本体之间界面无空隙;样品Ⅲ无分层现象。经放大拍照,测量样品Ⅰ和Ⅱ的表面层平均厚度分别为0.24和0.22mm。 2.A T R-F T IR可以测试样品浅表面分子中基团的振动转动,其探测深度一般小于500nm,A T R-F T IR的实验结果见图1、图2、图3和表1。图1、图2分别是样品Ⅰ、Ⅱ的表面和内部薄片的A T R-F T IR图,图3是已知丁基胶塞的A T R-F T I R图。由图1、2可见Ⅰ和Ⅱ两种样品表面层和内部的特征基团有明显的差别,其内部Ⅰ-2和Ⅱ-2的特征谱带与样品Ⅲ(见图3)的特征谱带一致。 Fig.1 ATR-FTIR spectra of sampleⅠ

稳定型橡胶改性沥青技术简介

橡胶改性沥青技术简介 1.方案背景 我国大规模路网建设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彼时的交通运输在经济增长带动下总量快速增长,且货运超载重载化愈演愈烈。普通石油沥青因其平均分子量小且分布宽、温度敏感性大、高温流动大、水稳性不足等,出现大量的高温失稳和雨季水害类的严重路面问题。首都机场高速采用现场改性的PE改性沥青,揭开了规模使用改性沥青的序幕。但是,由于PE改性沥青离析很快、必须现场供应的问题无法解决,人们开始寻求其他技术路径。随后,交通部公路科研所沈金安研究员研究确认SBS改性沥青是兼顾沥青混合料的高低温性能最好的改性类型,同时,上海交通大学张隐西教授的研究根本性解决了SBS改性沥青的稳定储存问题。经过10余年的发展,我国SBS 改性沥青被普遍采用,应用总量全球领先。 现场改性橡胶沥青(湿法)技术从2004年首次全套引入国内,产业化推广也已经满9年,资源再生利用的社会意义和突出的抗裂和低噪声等技术意义,已经得到了行业的认可。但是,现场对接的橡胶沥青并未如预期走进持续规模发展的通道。总的来说,现场改性工艺不为国内接受的原因有三:一、设备门槛高、项目门槛高,适合对接商品化大规模拌站(间歇式拌和楼产量相对低,国内商品化大型沥青拌站极少),如果对接小型/临时性项目或拌站,实际成本偏高。二是,硬件与供应方式与传统沥青供应商不兼容,得不到传统渠道的参与支持。三是,成品存储不稳定、性质不稳定,依赖严格的过程控制,质量监管难度大,严重影响大规模应用的决心。 另一方面,发展了干法直投的技术路线。在局部地区或项目,干法改性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但是,与湿法一样,干法技术路线也遇到了严重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主要有:一、与沥青的混合时间过短,改性效能和效力有限,效能和效力缺乏直接的监控手段,可能造成性能缺陷或隐患。二、添加剂一般另建销售渠道,比沥青供应的渠道要复杂得多,中间环节要多得多,加之体量很小,造成销售成本畸高,折算总成本明显超过SBS改性沥青。三、采用干法工艺,质量控制环节增加了添加剂的验收和添加环节监管的工作,以次充好,加量不足问题严重。 稳定型橡胶改性沥青的发展前景,即在于无缝对接现有的沥青供应和混合料生产体系,借助集中规模化生产和物流体系,保证橡胶沥青及其混合料性能的规模化稳定性,推动橡胶改性沥青进入产业化通道。除此以外,在真正解决橡胶沥青的稳定性问题后,稳定型橡胶沥青还有现场供应模式无法进入的市场,即全面替代SBS 改性沥青。 2.技术路线与优势 以往橡胶改性沥青难以实现稳定的共性问题有两个: 1、单独的硫化橡胶的活性官能团极少,均不会在沥青内聚合成网,与沥青分子也不会发生化学 链接,分散后的粒子无法形成协同效应。 2、橡胶的密度,均与沥青的密度存在明显差异,在储存过程中发生改性剂离析只是时间问题。 3、除此以外,橡胶改性沥青在高温储存时不断脱硫和降解,还存在化学稳定性的问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