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生物课本实验题拓展人教版整理

高中生物课本实验题拓展人教版整理

高中生物课本实验题拓展人教版整理
高中生物课本实验题拓展人教版整理

高中生物课本实验题拓展

1、(2004江苏.35)根据生物组织中的有机物与某些化学试剂相互作用能产生颜色反应的原理,可以鉴定生物组织中某些有机物的存在。

(1)填写下表中的空格。

(2)鉴定DNA时,一般先将被鉴定物加入物质的量浓度为0.015mol/L NaCl 溶液的试管中搅拌后,再加入试剂,混合后将其置于沸水中加热5min。待试管冷却后,若其中溶液颜色为,而对照组试管中溶液为无色,则可确定被鉴定物为DNA。

2、据药理研究,一种茅草的根内含有降血糖的因子及多种有益于健康的成分,某公司将它开发成一种保健饮料。该产品是否适用于糖尿病患者,生物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以此作为研究课题。请你完成下面的实验鉴定报告。

(1)实验目的:鉴定一种茅草的根是否含有还原性糖和淀粉。

(2)实验原理:还原性糖可用试剂、淀粉可用试剂来检测。(3)实验器材:一种茅草的根、所需试剂、刀片、载玻片、酒精灯、试管夹、火柴、滴管。(4)实验步骤:

①鉴定还原性糖:

②鉴定淀粉:

(5)实验现象:

(6)结果分析:

(7)在鉴定还原性糖的实验操作中应注意:

3、(2000广东.3)用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4个不同倍数的物镜组合来观察血细胞涂片。当成像清晰时,每一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如图所示。如果载玻片位置不变,用哪一物镜在一个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最多的是()

4、(2002粤豫桂.2)下列细胞结构中,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分辩不出的是()

A.染色体

B.液泡

C.叶绿体

D.核糖体

5、(2001粤桂.27)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切片,当用低倍物镜看清楚后,转换成高倍物镜却看不到或看不清原来观察到的物体。可能的原因是(多选)()A.物体不在视野中央 B.切片放反,盖玻片在下面

C.低倍物镜和高倍物镜的焦点不在同一个平面

D.未换目镜

6、(19995上海.33)将制作的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时,发现细胞的透明度较大,为便于观察,应采取下列何种措施()A.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B.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C.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D.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7、(1996上海.7)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在低倍镜视野中发现有一异物,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转换高倍镜后,异物仍可观察到,则此异物可能存在于()

A.物镜上

B.目镜上

C.实验材料中

D.反光镜上

8、(2001上海.26)某学生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见视野中有甲、乙、丙三异物。

为判断异物的位置,他先转动目镜,见甲异物动,然后转换物镜,三异物仍存在。据此,三异物可能在(多选)()A 目镜 B 物镜 C 反光镜 D 装片

9、(1997上海.47)生物学实验中常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试回答:

(1)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该细小物体的()

A. 体积

B. 表面积

C. 像的面积

D. 长度或宽度

(2)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

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这行细胞中的()

A.2个

B.4个

C.16个

D.32个

(3)在光照明亮的实验室里,用白色洋葱表皮细胞做质壁分离实验。在显微镜

视野中能清晰看到细胞壁,但看不清楚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为便于判明,

此时应()

A.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B.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C.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D.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4)某学生在实验时,先用一块洁净纱布揩拭镜头,再在一干净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放入一小块植物组织切片,小心展平后,放在显微镜载物台正中央,

并用弹簧夹片压住。然后在双眼侧视下,将物镜降至距玻片标本约1cm~2cm 处停止。用左眼朝目镜里观察,同时转动粗调节器,缓缓上升镜筒。请指出该

生操作中不正确的地方。

10、(1998上海.7)某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落花生子叶的切片,当转动细准焦螺旋时,有一部分细胞看得清晰,另一部分细胞较模糊,这是由于()

A.反光镜未调节好

B.标本切得厚薄不均

C.细准焦螺旋未调节好

D.显微镜物镜损坏

11、(2001粤豫.35)用显微镜观察小白鼠脊髓横切面制片,请回答:

(1)如果要同时观察到灰质和白质,用_______倍物镜。

(2)如果欲观察神经元细胞体,应将视野对准脊髓的____________部位。

(3)在脊髓横切面上能否在一个视野中观察到一个完整的运动神经元?为什么?

(4)在脊髓中除运动神经元外,还能观察到哪种神经元的细胞体?

12、取生长健壮的小麦根尖,经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过程,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欲观察到细胞有丝分裂的前、中、后、末几个时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应该选一个处于间期的细胞,持续观察它从间期到末期的全过程

B.如果在低倍镜下看不到细胞,可改用高倍物镜继续观察

C. 如果在一个视野中不能看全各个时期,可移动装片从周围细胞中寻找

D. 如果视野过暗,可以转动细准焦螺旋增加视野的亮度

13、以下是几位同学在进行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操作的情况,请分析:

甲同学:从解离液中取出材料,立即染色,实验效果很差;

乙同学:将已染色的材料立即盖上盖玻片观察,看不清细胞;

丙同学:将制好的玻片直接用高倍镜观察,花了很多时间,找不到细胞;

丁同学:在正确进行了一系列操作后,镜检时在呈长方形的细胞中无法找到分裂期的细胞;

戊同学:找到了分裂期细胞,换高倍镜后该分裂期细胞不见了,而且视野很暗,很难观察。

(1)甲操作上的错误是,实验效果差的原因是。(2)乙操作上的错误是,实验看不清细胞的原因是。(3)丙操作上的错误是。(4)丁找不到分裂期细胞的原因是。(5)戊高倍镜下找不到分裂期细胞的原因是,

视野太暗的原因 。

14、用A 、B 、C 三只烧杯培养同样大小的洋葱头,分别给予下表中的培养条

件。四天后,取A 、B 、C 三只烧杯中同样大小的洋葱根尖,制成装片,在显微

镜下观察,处于细胞分裂期的细胞分别为最多、较少、最少。试回答:

,原因 ;

(2)B 培养制成的根尖装片中,处于细胞分裂期的细胞 ,原因 ;

(3)C 培养制成的根尖装片中,处于细胞分裂期的细胞 ,原因 ;

15、铁在生物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若植株缺铁,首先变黄的部位是 叶;若人体摄入铁的量过少,会引

起 的合成量减少,进而引起红细胞运输氧的能力降低。

(2)Fe3+可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无机催化剂,新鲜的肝脏研磨液中含有过氧

化氢酶。某同学做了两种催化剂的比较实验,实验记载如下:

请判断该实验记载是否正确? 说明理由: 。

16、(1996上海.二3)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1)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将叶绿体色素进行分离的方法名称是_____;

(2)某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将划有滤液细线的滤纸条(已重复几次划线)插入层析液,几

分钟后取出观察,发现在滤纸条上无色素分带现象,而其他用同一滤液作实验的同学的

滤纸条上却色素分带明显。其实验失败的原因最可能是 ;

(3)观察叶绿体色素的荧光现象,可将盛有叶绿体色素溶液的试管,让光线照射。如果

置叶绿体色素溶液于_______ 光下,则呈绿色;如置于_________ 光下,

则溶液呈现红

过 氧

2mL 实验一 液

2mL 实验二

色。

17、下图表示的是洋葱表皮细胞在不同溶液中,细胞吸水力和原生质

相对体积(正常状态为1.0)的相互关系图解,据图回答问题。

(注:试题中涉及到要用的试剂应从所给的试剂中选择)

材料和用具:紫色洋葱,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滴管等;

供选择试剂:清水、质量浓度为0.1 g/mL的KNO3溶液、

质量浓度为0.3 g/mL的蔗糖溶液、质量浓度为0.5 g/mL蔗糖溶液:(1)由B→C的过程中,细胞应处于哪种试剂中?___,细胞液的浓度变化是_______。

(2) 若B→A过程发生后可自动发生A→B过程,应怎样完成实验操作?

第一步:将一小块紫色洋葱表皮平展在载玻片中央的清水中,盖上盖玻片,

在显微镜下观察,可看到原生质层紧紧地贴着细胞壁。

第二步:。

说明选择该试剂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选择一种试剂在完成B→A过程后,无论再用哪种试剂,A→B过程都不

能发生,则所选择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

18、实验室有2瓶质量分数均是30%的葡萄糖溶液和蔗糖溶液。由于不慎丢失了瓶上粘贴的标签。请你用活细胞作材料设计一个鉴别的方案。

材料:2瓶质量分数均是30%的葡萄糖溶液和蔗糖溶液、色洋葱鳞片叶、清水用具:刀片、滴管、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显微镜等

方法步骤:

①;②。

结果预测:(表示在坐标内)

19、植物根尖成熟区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矿

质元素离子。下图表示刚施肥后的根尖成熟区表

皮细胞在土壤溶液中的状态。请据图回答:

(1)该部位的表皮细胞与功能相适应的

(2)结构特点是和。

(3)图B细胞此时所处的生理状态是。

此时,还能吸收水分和矿质元素离吗?。

(4)现提供0.3g/mL的蔗糖溶液、1mol/L的硝酸钾

溶液、1mol/L的醋酸溶液三种药品(以上溶液的浓度

均比细胞液浓度大),紫色洋葱、显微镜。

请你选择一种正确的药品及其他必要的仪器用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实你对第(2)题第二问的判断。

实验原理:

20、根据下列二个实验,请你完成有关实

验的设计方案,并预测实验结果和实验原理。

实验一:把一盆栽的植物幼苗横放于密闭的

硬纸盒内,几天后去掉硬纸盒,结果见图实验一。

实验二:把两盆长势相同的植物幼苗,分别扣入硬纸盒内,其中一盒穿一小孔,让光线射入,结果见图实验二。

请根据实验一、实验二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说明植物的向性生长可以是重力和单侧光共同作用的结果。

(1)(1)实验方案(用文字或图示都可以):

(2)实验结果:

(3)实验原理:

21、有人对促进植物开花是否与生长素萘乙酸(NAA)有关进行了实验研究,过程如下:方法:取水仙鳞茎24个分成两组。操作见下表:

结果:实验组除个别瓶污染失败外,其余均在一周时破苞开花,而对照组则比实验组晚开花一个半月。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什么?

(2)从科学性角度出发,本实验在分组时是否有不妥之处?应如何改进?

(3)请仿照题干中的实验操作表格,进一步完善该实验操作表格:

22、同学甲从一本《植物生理学》中查到“幼嫩叶

于是他设计了一个实验,想证实该结论。他设计的

实验步骤为:第一步:取一盆生长状况良好的植物,

去掉幼叶的叶片(如图所示);

第二步:观察幼叶叶柄的脱落情况。

同学乙在仔细研究了甲的实验设计方案后,向他

提出了两点意见。请你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把

同学乙提出的意见补充完整:

(1)在去掉幼叶的同时,还必须,因为。(2)应增加一个对照实验,对照设置为:取同一品种、生长状况相同的植物;然后,观察幼叶叶柄的脱落情况。以此对照实验来说明。

23、苍耳是短日照植物,短日照可诱导短日植物开,花,用3株苍耳(每株均有两个分

枝A和B),A枝持续光照,B枝给于短日照并改变叶的数目,下面图表为实验处理及

其结果。

(1)

(2)再设计一个实验,用植物嫁接的方法,进一步论证上述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你的实验结果中得出了何种推论?____________________。

24、生物实验室里,有下列试剂供实验时选用:

A、10-8mol/L吲哚乙酸

B、10-4mol/L秋水仙素菜

C、0.14g/mL龙胆紫溶液

D、15%HCl溶液

E、0.5g/mL蔗糖溶液

F、冷酒精

G、0.14mol/LnaCl溶液

(1)分别用上述7种试剂处理小麦幼苗30min观察,经哪些试剂处理后仍有生活力?(2)欲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应选用试剂

(3)能促使插条生根的试剂是

(4)欲使单倍体水稻结实,应选用试剂

(5)用于提纯DNA的试剂

25、下面是4组实验材料:①无色洋葱头,紫色洋葱头

②白萝卜,胡萝卜③鲤鱼的卵巢,精巢

④黄瓜叶,黄瓜(果实部分)⑤拟南芥(植株小,十字花科植物)桃树,请回答:(1)用①代质壁分离实验材料,最好用,因为。(2)用②作可溶性糖的鉴定,最好用因为

(3)用③作DNA的粗提取实验材料,最好用因为

(4)用④作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最好用,因为

(5)用⑤作遗传实验材料,最好用因为

26、下图中胚芽鞘Y的弯曲情况将是()

.向左B.向右C.向下D.不弯曲

27、以下是有关DNA粗提取实验的阅读材料:

A.核酸极不稳定,在较为剧烈的化学、物理因素和酶的作用下很容易降解。在制备DNA时要加入DNA酶(水解DNA的酶)的抑制剂柠檬酸钠,以除去Mg,防止DNA酶的激活。

B.核酸中的DNA和RNA在生物体内均以核蛋白(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形式存在,DNA核蛋白在1mol·L-1 NaCl溶液中溶解度很大,但在0.14mol·L-1 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很低;而RNA核蛋白溶于0.14mol·L-1NaCl溶液。

C.用苯酚处理,可使蛋白质变性,且留在苯酚层内;在DNA溶液中加入2.5倍体积,浓度为95%的酒精,可将DNA分离出来。此时DNA十分粘稠,可用玻棒搅成团取出。

D.DNA在强酸环境下,水解产生脱氧核糖等小分子物质,它与二苯胺酸性溶液反应,能生成蓝色化合物。

E.实验材料与器械:柠檬酸钠溶液、石英砂、0.14mol·L-1 NaCl溶液、1mol·L-1

NaCl溶液、蒸馏水、苯酚、95%酒精、二苯胺试剂、浓硫酸、花椰菜、研钵、烧杯、漏斗、玻棒、量筒、石棉网、酒精灯、吸管、试管等。

F.实验步骤:研磨得匀浆→过滤得滤液→滤液稀释6倍→离心处理得沉淀物→沉淀物再溶解→加苯酚静置后去上清液→提取出DNA→DNA鉴定

请阅读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研磨时,取10g花椰菜,加适量的石英砂和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将滤液稀释6倍,其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取沉淀物,置于2mL 1mol·L-1NaCl溶液中,使DNA核蛋白再次溶解,再加2mL苯酚充分震荡后静止,待其分层后弃其上层的苯酚。该步骤的目的是除去__________。

(4)如何将剩余溶液中的DNA提取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何证明提取物确实是DNA分子? ________________ 28、在人群中有耳垂和无耳垂是一对相对性状,已知无耳垂是隐性性状,有耳垂是显性性状。某小组计划调查上海市50个家庭的父母与子女间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假

设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作为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

(1)如果你是该小组中的一员,请你确定本次研究活动的主要目的:_______。

(2)请设计一张表格(写在下面),用于调查时统计数据,并给表格起一个标题。

(3)该实验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

29、在微生物实验中,一般用琼脂培养基来培养细菌等微生物,它在加热后呈液化的溶胶状态,在室温下又呈半透明的凝胶状态。在凝胶状态下其表面及内部的不同部位可生长大量的不同代谢类型的肉眼可见的细菌菌落。请用下列材料和用具,设计一个实验来判定某种细菌的异化作用类型。

一、材料用具:

某细菌菌种,琼脂试管培养基2支,无菌接种设备,恒温箱,水浴锅

二、操作步骤:

三、实验可能会出现哪些结果?并对每一结果作出相应的鉴定。

30、(1999上海.53)空气中的含菌量是衡量空气质量的指标之一,为了检测学校生物实验室、教室、校长室、小树林四个地方空气中的含菌情况,请利用所提供条件设计一个简单实验。

(1)请用100毫升量筒、四副培养皿、煮沸过的洗碗水,设计取样的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4只试管、滴管、0.01%亚甲基蓝溶液,设计检测的实验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果的预测及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所设计的实验检测到的是_______细菌的相对数量。

31、炭疽热是由炭疽芽孢杆菌引起的,它可引起动物组织水肿,粘膜出血,造成动物死亡。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在研究牲畜炭疽病时进行了如下实验:把实验绵羊用毒性已削弱的炭疽芽杆菌制剂注射,这些绵羊感染后没有发病。四天后,对实验绵羊用毒性极强的炭疽芽孢杆菌制剂注射,经过一段时间后,实验绵羊全部正常生活。请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绵羊在第二次注射炭疽芽孢杆菌制剂后没有发病,其原理是体内产生了________,该物质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它是由________细胞分泌产生的。与之合成和分泌相关的细胞器有________。这种免疫属于________免疫。

(2)炭疽杆菌的细胞类型是________细胞,它与酵母菌细胞的差别表现在___ _____。

(3)炭疽杆菌的同化作用类型是________。

(4)我们认为该实验过程不足以严密论证以上结论,请在上述试验的基础上补充相应的实验设计原则、步骤、预测结果。

①实验设计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操作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预测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根据实验原理和材料用具,设计实验选择运载体质粒,明确质粒的抗菌素基因所抗的抗菌素类别。

①实验原理:作为运载体的质粒,须有标记基因,这一标记基因是抗菌素抗

性基因。故凡有抗菌素抗性的细菌,其质粒才可用作运载体。

②材料用具:青霉素、四环素的10万单位溶液、菌种试管、灭菌的含细菌培养基的培养皿、酒精灯、接种环、一次性注射器、蒸馏水、恒温箱。

③方法步骤:⑤⑥

第一步:取三个含细菌培养基的培养皿并标为1、2、3号,在酒精灯旁,用三支注射器,分别注入1mL蒸馏水、青霉素液、四环素液,并使之分布在整个培养基表面。

第二步:。

第三步:。

④预期结果:A、。

B、。

C、。

33、有人送来一支芽孢杆菌,其中一部分芽孢杆菌有抗青霉素能力,另一部分没有抗性。请你把对青霉素有抗性的芽孢杆菌分离出来。

(1)现有条件:无菌牛肉膏培养基两个,无菌接种台,接种工具齐备,医用青霉素两支

(2)实验过程:

①取两个培养基,分别标号A、B,A、B培养基分别加入___________,加入过程一定要______________操作。

②向A培养基中接种__________________。

③接种后,将A培养基放入恒温箱培养两天。

④从____________挑取生长良好的芽孢杆菌,接到B培养基中。

⑤接种后,将B培养基放入恒温箱内培养两天,即可获得较多抗青霉素芽孢杆菌。第④⑤两个步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4、某同学在做微生物实验时,不小心把圆褐固氮菌和酵母菌混在一起。该同学设计下面的实验,分离得到纯度较高的圆褐固氮菌和酵母菌。

(1)实验原理:圆褐固氮菌是自生固氮菌,能在无氮培养条件下生长繁殖而酵母菌则不能;青霉素不影响酵母菌等真菌的生长繁殖,而会抑制圆褐固氮菌的生长繁殖。

(2)材料用具:(略)

(3)主要步骤:

①制备两种培养基,一种是无氮培养基,另一种是含青霉素的培养基,将两种培养基各自分成两份,依次标上A、a和B、b。

②分别向A、B培养基中接种混合菌,适宜条件培养了3~4天。

③分别从A、B培养基的菌落中挑取生长良好的菌并分别接种到a、b 培养基中,适宜条件下培养3~4天。

请回答:

①本实验中,根据上述原理配制的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_____培养基。

②根据所需目的配制上述培养基时除营养要协调外,还应注意______________。

③实验步骤中第③步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圆褐固氮菌与酵母菌在结构上的主要差异为_______________。

⑤青霉素抑制圆褐固氮菌的生长繁殖,其作用机理是破坏或抑制其细胞壁的形成。请据此推测不影响酵母菌与真菌生长繁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5、把大量可降解的有机垃圾放在一起,经过一段时间处理,转变成植物可吸收的肥料,称作堆肥。堆肥不仅仅是一堆垃圾,它就像花园一样需要供给和照管。下面是进行小规模堆肥的一些步骤:

①准备一只3m×l.5m的箱子,把从厨房和花园等处搜集来的有机垃圾堆放在其中,堆放时要保持疏松和透气;

②堆肥时要添加些富含氮的材料;

③要保持—定的湿度,可适当浇水;

④当垃圾堆满后,盖上盖子,保持热量;

⑤一堆肥分解腐烂需要4-6个月的时间,当堆肥处理好后,可直接施入土壤。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堆肥的生物学依据是。

(2)操作中保持疏松和透气、浇水、保温等的目的是。

(3)如果用堆好的肥料直接用在花卉的培植上,这些花卉能正常生长吗?为什么? 36、实验:鲜牛奶是营养丰富的饮品,其主要成分是水、蛋白质、脂肪、糖类、无机盐等.请根据所提供的材料用具设计—个简易的方法,用于在家庭制作酸牛奶。

材料和用具:(1)鲜牛奶,市售酸牛奶(2)洁净的奶瓶若干个

(3)盛水器皿(如盆)(4)温度计

制备方法:。

高三生物参考答案(课本实验题拓展)

(2)二苯胺蓝色

2、(2)斐林试剂碘液

(4)①将一种茅草的根切成薄片(或压碎),放于载波片上,滴加1-2滴斐林试剂,将载波片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颜色变化。

②将一种茅草的根切成薄片(或压碎),放于载波片上,滴加1-2滴碘液,将载波片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颜色变化。

(5)(6)学生可以有几种不同的回答,但一定要求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与结果分析相一致(如:观察到有砖红色,说明有还原性糖存在;如果没有砖红色,说明没有还原性糖存在。如有蓝色或蓝紫色出现,说明有淀粉存在;如果没有蓝色或蓝紫色出现,说明没有淀粉存在。)(7)载波片在火焰上加热时要来回移动,以免加热不匀而爆裂

3、D

4、D

5、A B C

6、A

7、B

8、A D

9、(1)D (2)A (3)D

(4)用纱布擦镜头,未加盖玻片,物镜降至距标本1-2cm处停止

10、B

11、(1)低(2)灰质(3)不能,因为脊髓中的运动神经元的轴突伸出脊髓外

(4)中间神经元(联络神经元)

12、C

13、(1)没有经过漂洗盐酸继续解离,染色效果差(2)没有经过压片细胞重叠

(3)应先操作低倍镜(4)观察的不是生长点细胞(或观察的是伸长区细胞)(5)低倍镜观察时并未把分裂期细胞移到视野正中央,对光不足或光圈过小

14、(1)最少,温度低,不利于细胞分裂的进行,细胞分裂慢。

(2)较少,不常换水,水中积累的物质不利于细胞的分裂和生长,细胞分裂较慢。

(3)最多,常换水和温度适宜,有利于细胞的分裂和生长,细胞分裂最快。

15、(1)嫩血红蛋白

(2)不正确过氧化氢酶具有高效性,实验一和实验二中的实验结果应调换一下

16、(1)纸层析法(2)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3)透射反射

17、(1)清水逐渐变小

(2)在盖玻片一侧滴入质量浓度为0.1 g/mL的KNO3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这样重复几次,使洋葱表皮浸入到KNO3溶液中。用显微镜观察质壁分离发生,一段时间后会自动复原。K+和NO3-会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内,使细胞液浓度逐渐升高后,外界的水会自动进入细胞内,质壁分离会自动复原。 (3)0.5 g/mL的蔗糖溶液

18、方法步骤:①做2个紫色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并用低倍显微镜观察紫色液泡的大

小②将30%的葡萄糖溶液和蔗糖溶液分别滴在2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吸引,反复几次,并用显微镜观察液泡的变化。

结果预测:

①当葡萄糖很快被洋葱表皮细胞吸收时结果为图a

②当葡萄糖缓慢被洋葱表皮细胞吸收时结果为图b

③蔗糖滴上后,液泡的变化结果为图c

19、(1)细胞表面有突起的根毛;有大液泡

(2)细胞失水,出现质壁分离不能吸收水分,仍能吸收矿质离子

(3)实验原理:开始时,1mol/L的硝酸钾溶液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因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由于细胞不断吸收硝酸钾溶液中的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细胞液浓度逐渐大于外界溶

液浓度,细胞出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由此证明了细胞失水处于质壁分离状态时,仍能吸收矿质离子

实验方法及实验现象:取一干净的载玻片,在中央加入1滴1mol/L的硝酸钾溶液;撕取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平展于液滴中,盖上盖玻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先出现质壁分离后慢慢自动复原

20、(1)实验方案:①取两盆长势相同的植物幼苗②横放于两个形状大小相同的硬纸盒内,

其中一个硬纸盒上方穿一个小孔(与幼苗茎尖端齐平),让其光线射入:③把两个横放有植物幼苗的硬纸盒放到光照处,几大后去掉硬纸盒。(2)实验结果;两盆植物幼苗的茎均背地生长,且穿有小孔的硬纸盒内的幼苗的茎背地生长较快。(3)实验原理:植物具有背地生长和向光性生长的特性。

实验方案(图示参见下图)

21、(1)从实验结果看,不难得出生长素萘乙酸(NAA)有促进水仙开花的作用。

(2)从对照组实验的要求看,两组的差异在于是否加NAA,分组时对水仙鳞茎随机均分。

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可到幼叶叶柄处,阻止叶柄脱落

(2)去掉顶芽和幼叶,在叶柄横断面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

叶柄脱落是缺乏幼叶产生的生长素所致

23、(1)短日照诱导短日照植物开花的作用部位是叶 (2)实验过程:对苍耳的一个枝条进行

短日照处理,其它枝条持续照光处理,再剪下这株苍耳的任何一枝持续照光的枝条,并嫁接到另一株持续照光但一直未开花的苍耳植株上。实验结果:这株苍耳的非嫁接枝条有开花反应 (3)短日照植物开花可能是短日照诱导植物的叶产生了某种促进开花的物质(如激素)

24、(1)ABG (2)C (3)A (4)B (5)F

25、(1)紫色洋葱细胞液呈紫色,易于观察。(2)白萝卜可溶性糖的鉴定,要用斐

林试剂最后形成砖红色沉淀,而胡萝卜有色互接近砖红,干扰效果,说服力不强。(3)精巢卵巢的卵中含有丰富的卵等营养物质,增加DNA提取的难度(4)黄瓜叶,黄瓜叶色素含量比黄瓜果实高。(5)拟南芥拟南芥植株占地少,繁殖时间短,而桃树占地大需用时长(多年生植物)

26、D

27、(1)1mol·L-1 溶液NaCl 柠檬酸钠

(2)使DNA核蛋白的溶解度逐渐降低 (3)蛋白质

(4)向下层DNA溶液中加2.5倍体积,浓度为95%的酒精,此时用玻棒搅动,在玻棒上

的成团物即是DNA

(5)用适量的浓硫酸处理提取物,再滴加二苯胺试剂数滴,如有蓝色物质出现即可证明提取物是DNA

28、(1)确定这一性状是否为伴性遗传(或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调查基因频率等)

(2)上海市部分家庭耳垂性状遗传的调查统计表

(3

29、二、(1)将2支琼脂培养基试管置于水浴锅中加热溶化。

(2)待培养基冷却至凝固前,用无菌接种设备将某细菌接种于一试管培养基中,搓动试管,使细菌均匀混合于培养基,另一试管不接种作对照。

(3)等琼脂凝固后,将两支试管置于恒温箱(适宜温度)内培养,每天观察培养基的菌落并记录,连续观察几天,直至结果清晰为止。

三、(1)若细菌菌落只生长在培养基表面,则其为好氧型细菌。

(2)若某细菌菌落只生长在培养基底部,则其为厌氧型细菌。

(3)若表面及内部培养基都有菌落生长,则其为兼性厌氧型细菌。

(4)对照管若无菌落出现,说明培养基灭菌和无菌操作合乎要求;若对照管有菌

落出现,则说明培养基灭菌和无菌操作不合乎要求,整个实验应该重做。

30、(1)①用量筒量取等量的煮沸过的洗碗水分别倒入四只培养皿中;

②分别将以上四只培养皿暴露放置于四个场所;

③静置1-3天后,同时加盖取回。

(2)①分别取等量放置过的洗碗水放入4支试管中;

②在每只试管内滴加5-10滴0.01%的亚甲基蓝溶液置于温暖处;

(3)根据4支试管内洗碗水在相同时间内退色的程度,来判定空气中含菌量,退色程度最大的,空气中含菌量相对最高,退色程度最小的,空气中含菌量最低。

(4)好氧性

31、(1)抗体球蛋白效应B 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体液

(2)原核有无核膜 (3)异养型

(4)①对照原则②将未经免疫的绵羊同时注射感染性极强的炭疽芽孢杆菌③全部死亡

32、实验步骤:

第二步:将接种环在酒精灯上灼烧,并在酒精灯火旁取菌种,对三个培养皿分别接种第三步:将接种后的三个培养皿放入37℃恒温箱培养24h预期结果:

①1号培养皿细菌正常生长;

②2、3号培养皿中,仅2中细菌能存活,说明细菌有青霉素抗性基因,而没有四环素抗性基因。

③2、3号培养皿中,仅3中细菌能存活,说明细菌有四环素抗性基因,而没有青霉素抗性基因。

④2、3号培养皿中都有存活,说明该菌质粒上有两种抗菌素的抗性基因。

⑤2、3号培养皿中都不存活,说明该菌质粒上没有这两种抗菌素的抗性基因。

33、①青霉素无菌②选来的菌种④A培养基的菌落⑤获得纯度高的抗青霉素芽孢杆

菌(分离出对青霉素有抗性的芽孢杆菌)

34、①选择②pH要适宜③分离得到纯度较高的圆褐固氮菌和酵母菌④圆褐固氮菌

无成形的细胞核⑤圆褐固氮菌为原核生物,其细胞壁主要为糖类和蛋白质,而酵母菌则不同

35、(1)利用微生物(分解者)把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2)为分解者提供适合的生存环境

(3)不能,无机盐浓度过高,会使花卉出现“烧苗”现象。

36、制备方法:

1、将市售鲜牛奶分装于洁净并消毒的奶瓶里厂

2、再把酸牛奶按一定比例(3%—5%)分装到奶瓶里,使乳酸菌接种到鲜奶中;

3、将分装接种后的奶瓶密封好,放到装有350C~450C温水的盆中浸泡(注意保持水温稳

定),让瓶中乳酸发酵一段时间(5小时—8小时)即可。

高中生物教材实验归纳

高中生物教材实验归纳

蛋白质鉴定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豆浆、稀蛋清 先加A液,后加 B液,摇匀使用 尿糖检测葡萄糖葡萄糖试纸有色水、葡萄糖溶液、三份模拟“尿样” 无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四种色素 提取液:无水 乙醇;分离 液:层析液 画滤液细线 细、直、干燥 后重复画 胡萝卜素: 橙黄色;叶 黄素:黄色; 叶绿素a: 蓝绿色;叶 绿素b:黄 绿色 新鲜的绿叶 (如菠菜叶) 层析液不能 没及滤液细 线(防止色素 溶解) 加入二氧化硅: 研磨充分;碳酸 钙:防止研磨中 色素被破坏 酒精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橙色)灰绿色 CO2澄清石灰水石灰水混浊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学习、研究性课题调查对象统计方法计算公式 调查人群中遗传病人类某种 遗传病 汇总法发病率= 患病人数 被调查人数 ×100% 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 的单基因遗传病 发病率广大人群进行调查 遗传方式患者家系 种群密度调查要随机取样活动强动 物 标志重捕法 初次捕获个体数 总数N = 重捕中标志个体数 重捕个体数 植物、活 动弱动物 样方法 所取各样方的种群密度和所 取样方数(取平均值)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土壤中的 小动物 取样器取样法记名计算法、目测估计法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酵母菌抽样检测法血球计数板显微计数

(1) 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模型—构建物理模型法。血糖调节的模型—构建概念模型和物理模型法;种群数量增长模型—构建数学模型。 (2) 分离各种细胞器——差速离心法。证明DNA半保留复制——密度梯度离心法。 (3)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纸层析法。观察线粒体——活体染色法;观察叶绿体——活体观察法(无需染色)。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死体染色法。 (4)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对比实验法(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进行相互对照)和产物检测法。 (5) 制备细胞膜的方法——(渗透作用)吸水涨破法。取材:人和其他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核膜和各种细胞器膜),不能用禽类和两栖类动物的红细胞,有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 (6) 恩格尔曼水绵实验——通过好氧细菌确定释放氧气的部位在叶绿体(自变量:光照和黑暗;因变量:好氧菌聚集部位) (7) 假说—演绎法:①孟德尔发现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②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③证明DNA的复制方法是半保留复制 (8) 萨顿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类比推理法 (9) 同位素标记法:①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②鲁宾和卡门证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中的O全部来自于H2O(自变量:标记物H218O和C18O2,因变量:O2的反射性) ③卡尔文追踪CO2中的C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卡尔文循环)④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⑤DNA半保留复制 (10)提纯,鉴定—艾弗里的实验;离心技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DNA半保留复制。 (11)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材料——淀粉和淀粉酶,不能使用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稳定,受温度影响易分解)。检测试剂不能用斐林试剂宜用碘液。

高中生物实验专题方法总结

[系统图示] [19个教材实验分类汇总]

第1讲扎牢实验基础——4大类教材实验汇总让你“以不变应万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考点一 显微观察类实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抓牢主干知识——学什么 列表比较六个显微观察类实验(填表) 三、掌握方法技巧——怎么办 1.观察类实验操作流程 直接观察类应选有颜色的材料;染色观察类应选取无色的材料 ①滴水或染液→取材→盖片

②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细胞分裂) ①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 ②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始终用低倍镜 依据原理和所观察到的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 2.盐酸在实验中的应用 - 一、抓牢主干知识——学什么 1.列表比较五个鉴定类实验(填表) 2.熟记常用化学药品及作用(填表)

三、掌握方法技巧——怎么办 1.鉴定类实验的操作流程 | 应选取无色且富含被鉴定物质的材料 | 制备组织样液或制片 ? ? 根据实验原理和要求,准确添加所需的鉴定试剂 ? ? 对应实验目的进行准确描述,并做出肯定结论 2.关于颜色反应的实验归纳总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考点三模拟调查类实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抓牢主干知识——学什么 1.列表比较几种调查类实验(填表) 2.模拟尿糖检测实验的原理(填空) (1)葡萄糖试纸是一种酶试纸,由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某种无色的化合物固定于滤纸上制成的。 (2)当尿液滴加到酶试纸上时,尿液中的葡萄糖在葡萄糖氧化酶的催化作用下生成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在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作用下形成水和氧,氧可以将滤纸上无色的化合物氧化成有色的化合物,使试纸呈现特定的颜色,再与标准比色卡相比对,即可知道尿液中葡萄糖的含量。 三、掌握方法技巧——怎么办 1.调查类实验一般操作流程

高中生物教材实验知识点梳理 新人教版

第二部分高中生物教材实验知识点梳理 高中考纲规定教材的19个实验可分为: (1)显微镜观察类实验:一、三、四、六、十、十二; (2)探究性实验:七、九、十三、十五、十七、十九; (3)验证性实验:二、八; (4)模拟实验:五、十一、十六; (5)调查类实验:十四、十八。 实验一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必修一P26) 1、原理、步骤、结论 2、实验注意事项 (1)选材:口腔上皮细胞或洋葱内表皮细胞(无色)【不能用紫色洋葱表皮细胞或叶肉细胞,防止颜色的干扰】 (2)缓水流冲洗目的:防止玻片上的细胞被冲走。 (3)几种试剂在实验中的作用 ①0.9%NaCl溶液(生理盐水):保持口腔上皮细胞正常形态。 ②8%盐酸:a.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b.使染色体中DNA与蛋白质分开,有利于染色。 ③甲基绿吡罗红染液:混合使用且需现配现用。 实验二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必修一P18) 1、实验原理及步骤

2、实验注意事项 (1)还原糖鉴定实验材料要求:需为白色或浅色,且还原糖含量高。 【不能用绿色叶片、西瓜、血液等材料,防止颜色的干扰;不能用马铃薯(含淀粉)、甘蔗、甜菜(含蔗糖)。】 (2)唯一需要加热:还原糖鉴定,且必需水浴加热,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若不加热则无砖红色沉淀出现。 (3)非还原糖(如蔗糖)+斐林试剂(水浴加热),现象不是无色而是浅蓝色[Cu(OH)2的颜色]。 (4)唯一需要显微镜——脂肪鉴定,实验用50%酒精的作用——洗掉浮色。 (5)斐林试剂:需混合加入,且现配现用;双缩脲试剂:需分别加入(先加A液,后加B液)。 实验三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必修一P7) 1、显微镜的使用 2、显微镜使用的注意事项: 先低后高:先低倍镜后高倍镜。 放大倍数:指的是“长度”的放大倍数。 镜头与放大倍数的关系:目镜越短,物镜越长,物镜距离玻片越近,放大倍数越大。 3 实验四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必修一P47) 1、实验原理 ①叶绿体呈绿色,不需染色,制片后直接观察。 ②线粒体需用健那绿(专一性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染成蓝绿色后制片观察。 2、实验材料:①观察叶绿体用藓类或菠菜叶片;②观察线粒体用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3、注意问题 ①实验过程中的临时装片要始终保持有水状态。 ②选鲜类、黑藻类叶:因为叶子薄而小,叶绿体清楚,可取小叶直接制片; 实验五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必修一P60) 1.渗透系统的组成(如图)及条件 (1)半透膜:可以是具选择透过性膜的生物膜,也可以是物理性的过滤膜。 (2)膜两侧的溶液具浓度差:是指物质的量浓度,而非质量浓度。 2、注意事项 ①水分子的移动方向:可双向移动,但整体上水分子是从低浓度→高浓度。

(完整版)高中生物学习方法(不下真后悔)

高中生物学习方法 复习计划,应对策略 一、指导思想 (一)全面系统、注重双基;吃透教材、落到实处;培养能力、循环上升。 (二)立足教材、夯实基础,扎实搞好高三选修教材的教学和第一轮复习工作 1.夯实基础离不开课本,引导学生看书就是一种很好的手段 2.夯实基础也体现在重视教材中复习题的处理上 3.夯实基础还体现在初中相关知识的复习上. 4.最后,夯实基础还必须注意作好2个规范. (三).把握主干知识,构建知识网络,提升综合运用能力. (四)加强实验与探究能力的培养. 二、复习目标 1、用恰当的专业术语,阐述已学过的生物学概念和原理,用适当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一些生物现象和事实。 2、能对生物的结构和功能、部分和整体、生物与环境的一些关系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 3、能选用恰当的方法验证简单的生物学事实、探究简单的生物学问题,并对实验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 4、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较高的科学素质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在高考备战中,培养学生“容易题不失分、中档题少丢分、难度题多得分”的信心和实力,显著提升高考成绩。 三、方法措施 1、搞好集体备课,发挥集体优势 2、重视教学研究,培养科研精神 ①首轮复习中学生心理准备指导技巧。②首轮复习中如何指导学生优化学习方法。③近五年的高考理综试题和考纲。④复习教学方法。⑤复习课中教师讲和学生练的时间分配。⑥复习课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和挖掘学生潜能。 3、加强基础复习,提高复习效率 (1)“精讲” 变化结果变化原因变化所在时期 加倍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变成染色体①有丝分裂后期②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减半细胞一分为二①有丝分裂末期②减数第一、二次分裂末期 加倍DNA复制细胞分裂间期 减半细胞一分为二①有丝分裂末期②减数第一、二次分裂末期 出现DNA复制细胞分裂间期 消失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变成染色体①有丝分裂后期②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加倍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变成染色体①有丝分裂后期②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减半细胞一分为二①有丝分裂末期②减数第一、二次分裂末期 (2)“精练” (3)“精评” 生物讲评课应遵循五个原则:

高中生物实验颜色变化汇总

生物:高中生物实验颜色变化汇总 1斐林试剂检测可溶性还原糖 原理:还原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注意: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要等量混合均匀后方可使用,而且是现用现配,条件需要水浴加热。 应用:检验和检测某糖是否为还原糖;不同生物组织中含糖量高低的测定;在医学上进行疾病的诊断,如糖尿病、肾炎。 2苏丹Ⅲ、苏丹Ⅳ检测脂肪 原理:苏丹Ⅲ+脂肪→橘黄色;苏丹Ⅳ+脂肪→红色 注意:脂肪的鉴定需要用显微镜观察。 应用:检测食品中营养成分是否含有脂肪。 3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 原理: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 注意:双缩脲试剂在使用时,先加A液再加B液,反应条件为常温(不需要加热)。 应用:鉴定某些消化液中含有蛋白质;用于劣质奶粉的鉴定。 4碘液检测淀粉 原理:淀粉+碘液→蓝色 注意:这里的碘是单质碘,而不是离子碘。 应用:检测食品中营养成分是否含有淀粉 5DNA的染色与鉴定 染色原理:DNA+甲基绿→绿色 应用:可以显示DNA在细胞中的分布。 鉴定原理:DNA+二苯胺→蓝色 应用:用于DNA粗提取实验的鉴定试剂。 6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 原理:RNA+吡罗红→红色 应用:可以显示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注意: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时用的是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而不是单独染色。

7台盼蓝使死细胞染成蓝色 原理:正常的活细胞,细胞膜结构完整具有选择透过性能够排斥台盼蓝,使之不能够进入胞内;死细胞或细胞膜不完整的细胞,胞膜的通透性增加,可被台盼蓝染成蓝色。 应用:区分活细胞和死细胞;检测细胞膜的完整性。 8线粒体的染色 原理: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 应用:可以用高倍镜观察细胞中线粒体的存在。 9酒精的检测 原理: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应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制作果酒时检验是否产生了酒精;检查司机是否酒后驾驶。 10CO2的检测 原理:CO2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在变黄。 应用:根据石灰水混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黄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CO2的产生情况。 11染色体(或染色质)的染色 原理: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如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染成深色。 应用:用高倍镜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12亚硝酸盐的检测出现玫瑰红 原理: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 应用: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液进行目测比较,可以大致估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13脲酶的检测 原理:细菌合成的脲酶可以将尿素分解成氨,氨会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使PH升高,从而使酚红指示剂变红。 应用: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加入酚红指示剂,培养某种细菌后,看指示剂变红与否可以鉴定这种细菌能否分解尿素。 14伊红美蓝检测大肠杆菌

高中生物实验专题-实验汇总--复习

[系统图示] [19个教材实验分类汇总] 分类 教 材 实 验 考 纲 要 求 显微观察类 (1)观察DNA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 (2)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3)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4)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5)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6)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1.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熟练掌握显微镜 的基本操作,特别是高倍镜的使用 2.掌握临时装片制作等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了解这些实验所需材料的特点、试剂的作用 3.能对相关实验的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以及对相关实验进行恰当评价并设计完善实验方案 验证鉴定类 (1)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2)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理解实验原理,明确相关试剂的作用 2.学会对实验结果进行正确的分析和评价 调查模拟类 (1)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 系 (2)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 (3)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4)模拟尿糖的检测 (5)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1.掌握模拟实验和调查实验的实验目的,开 展实验的步骤及方案,并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和判断 2.掌握调查、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的研究方法 3.掌握对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发病率和种群丰富度等实验结果和数据的分析、处理的技能 探究设计 (1)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2)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学会从实验目的中寻找相关的实验变量 2.学会依据原理来制定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

类(3)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4)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 生根的作用 (5)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 变化 (6)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的方案设计 3.学会分析实验中设置的对照实验,以及设置的目的和要求 4.学会分析每个实验中的单一变量以及无关变量 5.学会预测相应的实验结果和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第1讲扎牢实验基础——4大类教材实验汇总让你“以不变应万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考点一显微观察类实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抓牢主干知识——学什么 列表比较六个显微观察类实验(填表) 实验名称观察方式观察对象细胞状态染色剂常用实验材料 观察DNA和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 染色观察核酸死 甲基绿、 吡罗红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观察线粒体线粒体活健那绿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染色体死 龙胆紫溶 液(或醋酸 洋红液) 洋葱根尖 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染色体死 改良苯酚 品红染液 洋葱根尖 观察叶绿体 原色观察叶绿体活 无 菠菜叶(稍带叶肉的下 表皮)、藓类的叶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紫色大液 泡 活 成熟植物细胞,如紫 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 三、掌握方法技巧——怎么办

2018高考生物:高中生物实验归纳(全面)

2018高考生物:高中生物实验归纳(全面) 一、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1.实验原理 (1)放大倍数的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2)放大倍数的实质:放大倍数是指放大的长度或宽度,不是指面积或体积。 (3)高倍显微镜的作用:可以将细胞放大,更清晰地观察到细胞的形态、结构,有利于区别不同的细胞。 2.操作步骤 [深度思考] (1)如何区分目镜与物镜,其长短与放大倍数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提示目镜无螺纹,物镜有螺纹。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2)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再换高倍物镜观察? 提示低倍镜下视野范围大,而高倍镜下视野范围小,如果直接用高倍物镜观察,往往由于观察的物像不在视野范围内而找不到。因此,需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并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再换高倍物镜观察。 (3)如何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 提示物像在视野中偏向哪个方向,装片就向哪个方向移动,简称“偏哪移哪”。 (4)若视野中出现一半亮一半暗;观察花生切片标本材料一半清晰一半模糊不清,出现上述两种情况的可能原因分别是什么? 提示前者可能是反光镜的调节角度不对;后者可能是由花生切片厚薄不均匀造成的。 (5)若所观察视野中有“污物”,应如何判断“污物”位置? 提示 [方法技巧] 1.关注显微镜使用的“4”个易错点 (1)必须先用低倍物镜观察,找到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然后再换用高倍物镜。 (2)换用高倍物镜后,不能再转动粗准焦螺旋,只能用细准焦螺旋来调节。 (3)换用高倍物镜后,若视野太暗,应先调节遮光器(换大光圈)或反光镜(用凹面反光镜)使视野明亮,再调节细准焦螺旋。

高中生物实验(必考)超详细

实验一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必修一P26) 一.实验目的:初步掌握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1.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2.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休中的DNA和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操作步骤注意问题解释 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载玻片要洁净,滴一滴质量分数为 0.9%的NaCl溶液 用消毒牙签在自己漱净的口腔内侧壁 上轻刮几下取细胞 将载玻片在酒精灯下烘干 防止污迹干扰观察效果 保持细胞原有形态 消毒为防止感染,漱口避免取材失败 固定装片(细胞已死亡) 水解将烘干的载玻片放入质量分数为8% 的盐酸溶液中,用300C水浴保温5min 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促进染色体的DNA与蛋白质分离而被染色 冲冼涂片用蒸馏水的缓水流冲洗载玻片10S 洗去残留在外的盐酸 染色滴2滴吡罗红甲绿染色剂于载玻片上 染色5min 两种溶液混合,现配现用 观察先低倍镜观察,选择染色均匀、色泽 浅的区域,移至视野中央,调节清晰 后才换用高倍物镜观察 使观察效果最佳 实验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必修一P18) 一.实验目的: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二.实验原理:某些化学试剂能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1.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生成砖红色的Cu 2O 沉淀。如: 葡萄糖+ Cu ( OH ) 2葡萄糖酸+ Cu 2O↓(砖红色)+ H 2O,即Cu ( OH ) 2被还原成Cu 2O,葡萄糖被氧化成葡萄糖酸。 2.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淀粉遇碘变蓝色。3.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肽键,在碱性NaOH溶液中能与双缩脲试剂中的Cu2+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三.实验材料 1.做可溶性还原性糖鉴定实验,应选含糖高,颜色为白色的植物组织,如苹果、梨。(因为组织的颜色较浅,易于观察。) 2.做脂肪的鉴定实验。应选富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种子为最好,实验前一般要浸泡3~4小时(也可用蓖麻种子)。 3.做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可用富含蛋白质的黄豆或鸡蛋清。 四、实验试剂 斐林试剂(包括甲液:质量浓度为0.1g/ mL NaOH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 mL CuSO4溶液)、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双缩脲试剂(包括A液:质量浓度为0.1g/ mL NaOH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0.01g/ mL CuSO4溶液)、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碘液、蒸馏水。 五、方法步骤:

高中生物所有实验试剂作用归纳

高中生物实验试剂归纳 1、斐林试剂: 成分:0.1g/ml NaOH(甲液)和0.05g/ml CuSO4(乙液)。 用法:将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体积混合,再将混合后的斐林试剂倒入待测液,水浴加热或直接加热,如待测液中存在还原糖,则呈砖红色。 2、班氏糖定性试剂:为蓝色溶液。 和葡萄糖混合后沸水浴会出现砖红色沉淀。用于尿糖的测定。 3、双缩脲试剂: 成分:0.1g/ml NaOH(甲液)和0.01g/ml CuSO4(乙液)。 用法:向待测液中先加入2ml甲液,摇匀,再向其中加入3~4滴乙液,摇匀。如待测中存在蛋白质,则呈现紫色。 4、苏丹Ⅲ: 用法:取苏丹Ⅲ颗粒溶于95%的酒精中,摇匀。 用于检测脂肪。可将脂肪染成橘黄色(被苏丹Ⅳ染成红色)。 5、二苯胺: 用于鉴定DNA。DNA遇二苯胺(沸水浴)会被染成蓝色。 6、甲基绿: 用于鉴定DNA。 DNA遇甲基绿(常温)会被染成蓝绿色。 7、50%的酒精溶液:

在脂肪鉴定中,用苏丹Ⅲ染液染色,再用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 8、75%的酒精溶液: 用于杀菌消毒,75%的酒精能渗入细胞内,使蛋白质凝固变性。低于这个浓度,酒精的渗透脱水作用减弱,杀菌力不强;而高于这个浓度,则会使细菌表面蛋白质迅速脱水,凝固成膜,妨碍酒精透入,削弱杀菌能力。 75%的酒精溶液常用于手术前、打针、换药、针灸前皮肤脱碘消毒以及机械消毒等。 9、95%的酒精溶液: 冷却的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可用于凝集DNA。 10、15%的盐酸: 和95%的酒精溶液等体积混合可用于解离根尖。 11、龙胆紫溶液:(浓度为0.01g/ml或0.02g/ml) 用于染色体着色,可将染色体染成紫色,通常染色3~5分钟。(也可以用醋酸洋红染色) 12、20%的肝脏、3%的过氧化氢、3.5%的氯化铁: 用于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新鲜的肝脏中含有过氧化氢酶)13、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3%的蔗糖溶液、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用于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实验。 14、碘液: 用于鉴定淀粉的存在。遇淀粉变蓝。

(新)高中生物实验专题汇总

高中生物实验专题汇总 一、选择题 1.(2010·福建省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很多实验中必须先制作玻片标本,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下 面的实验步骤错误 ..的是(A ) A.有丝分裂观察:解离根尖→染色→漂洗→制片→观察 B.脂肪鉴定:切取花生子叶薄片→染片→洗去浮色→制片→观察 C.质壁分离观察:撕取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制片→观察→滴加蔗糖溶液→观察 D.叶绿体观察:取黑藻小叶→制片→观察 2.(2010·天津市南开大学附属中学高三第二次月考)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细胞膜的通透性,将小鼠肝细 胞在体外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培养液中的氨基酸、葡萄糖和尿素含量,发现它们的含量发生了明显 变化,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B A.物质C是尿素,其含量增加的原因是细胞代谢产生并排放到环境中 B.转氨酶是肝细胞代谢所需的酶,若在细胞培养液中被检测到原因是细胞膜胞吐所致 C.小鼠肝细胞体外培养可分为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 D.培养小鼠肝细胞时,需要使用胰蛋白酶对细胞进行分散 3.(2010·天津市南开大学附属中学高三第二次月考)下列对相关实验原理的叙述,不合理 ...的是 C A.用苏丹III染液可检测生物组织中脂肪的存在 B.用高浓度的蔗糖溶液可使植物细胞的中央液泡变小 C.用健那绿染液可使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D.用动物细胞制备细胞膜比用植物细胞更容易 4.(2010·天津市南开大学附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下列对相关实验原理的叙述,不合理 ...的是 C A.用苏丹III染液可检测生物组织中脂肪的存在 B.用高浓度的蔗糖溶液可使植物细胞的中央液泡变小 C.用健那绿染液可使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D.用动物细胞制备细胞膜比用植物细胞更容易 5.(2010·海南省嘉积中学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下列对有关实验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D A.将双缩脲试剂加入到过氧化氢酶的溶液中,溶液呈紫色 B.将斐林试剂加入到蔗糖溶液中,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 C.细胞中的DNA可被甲基绿染成绿色,从而可以观察到其在细胞中的分布

高中生物教材实验知识总结

高中生物教材实验知识总结 一、常用仪器、试剂或药品的用途 1、NaOH:用于吸收CO2或改变溶液的pH 2、Ca(OH)2:鉴定CO2 3、CaCl2:提高细菌细胞壁的通透性 4、HCl:解离(15%)或改变溶液的pH 5、NaHCO3:提供CO2、作为酸碱缓冲剂 6、酸碱缓冲剂(Na2CO3/NaHCO3,Na2HPO4/NaH2PO4):用于调节溶液pH 7、NaCl:配制生理盐水(0.9%)或用于提取DNA(0.14M或2M) 8、琼脂:激素或其他物质的载体或培养基,用于激素的转移或培养基 9、酒精:用于消毒(75%)、提纯DNA(95%)、叶片脱色、配制解离液(95%的冷酒精)及洗去浮色(50%) 10、蔗糖:配制蔗糖溶液,测定植物细胞液浓度或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

11、二苯胺:用于DNA的鉴定(沸水浴,蓝色) 12、甲基绿:检测DNA,呈绿色 13、吡罗红:检测RNA,呈红色 14、 15、斐林试剂(甲液0.1g/mL NaOH、乙液0.05g/mLCuSO4)/班氏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性糖(沸水浴,砖红色沉淀) 16、双缩脲试剂:用于蛋白质的鉴定(紫色) 17、苏丹Ⅲ染液(橘黄色)和苏丹Ⅳ染液(红色):用于脂肪鉴定 18、碘液:用于鉴定淀粉(变蓝色) 19、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碱性染料,用于染色体染色时,前者呈深蓝色,后者呈红色 20、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检测染色体,红色 21、健那绿B:检测线粒体,专一性让线粒体染色呈蓝绿色 22、重铬酸钾溶液:检测酒精,呈灰绿色 23、溴麝香酚蓝水溶液:检测CO2,由蓝变绿再变黄 24、吲哚酚试剂:用于维生素C的鉴定

2018高考生物:高中生物实验归纳(全面)

2018高考生物:高中生物实验归纳(全面)

2018高考生物:高中生物实验归纳(全面) 一、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1.实验原理 (1)放大倍数的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2)放大倍数的实质:放大倍数是指放大的长度或宽度,不是指面积或体积。 (3)高倍显微镜的作用:可以将细胞放大,更清晰地观察到细胞的形态、结构,有利于区别不同的细胞。 2.操作步骤 [深度思考] (1)如何区分目镜与物镜,其长短与放大倍数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提示目镜无螺纹,物镜有螺纹。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2)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再换高倍物镜观察? 提示低倍镜下视野范围大,而高倍镜下视野范围小,如果直接用高倍物镜观察,往往由于观察的物像不在视野范围内而找不到。因此,需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并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再换高倍物镜观察。 (3)如何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 提示物像在视野中偏向哪个方向,装片就向哪个方向移动,简称“偏哪移哪”。 (4)若视野中出现一半亮一半暗;观察花生切片标本材料一半清晰一半模糊不清,出现上述两种情况的可能原因分别是什么? 提示前者可能是反光镜的调节角度不对;后者可能是由花生切片厚薄不均匀造成的。 (5)若所观察视野中有“污物”,应如何判断“污物”位置? 提示 [方法技巧]

1.关注显微镜使用的“4”个易错点 (1)必须先用低倍物镜观察,找到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然后再换用高倍物镜。 (2)换用高倍物镜后,不能再转动粗准焦螺旋,只能用细准焦螺旋来调节。 (3)换用高倍物镜后,若视野太暗,应先调节遮光器(换大光圈)或反光镜(用凹面反光镜)使视野明亮,再调节细准焦螺旋。 (4)观察颜色深的材料,视野应适当调亮,反之则应适当调暗。 2.显微镜下细胞数目的两种计算方法 若视野中的细胞为单行,计算时只考虑长度和宽度;若视野中充满细胞,计算时则要考虑面积的变化。 (1)若视野中为一行细胞,高倍镜下细胞数量与低倍镜下细胞数量之比等于其放大倍数之比的倒数。 (2)若视野中充满细胞,则高倍镜下细胞数量与低倍镜下细胞数量之比等于其放大倍数之比的倒数的平方。 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1.实验原理 2.实验步骤 [深度思考] (1)上述实验选材的标准是什么? 提示①被检测物质含量丰富;②材料接近无色;③易取材,易操作等。 (2)实验中,在加相应试剂之前为何要留出部分组织样液? 提示作为对照,以便与鉴定后的样液颜色作对比,增强实验的说服力。 (3)鉴定还原糖时使用的斐林试剂为何要现配现用? 提示因为斐林试剂很不稳定,容易产生蓝色的Cu(OH)2沉淀,所以应将甲液和乙液分别保存,使用时现配现用。 (4)蔗糖溶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后呈现什么颜色? 提示蔗糖属于非还原糖,不与斐林试剂发生颜色反应。观察到的现象不是无色,而是蓝色 [Cu(OH)2的颜色]。 (5)在使用双缩脲试剂时,为什么要先加入试剂A,后加入试剂B? 提示先加入试剂A,造成碱性环境,只有在碱性环境中,蛋白质才容易与Cu2+发生颜色反应。 (6)鉴定蛋白质时,加入试剂B后,如果没有产生紫色反应,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可能加入的双缩脲试剂B过量,CuSO4在碱性溶液中生成大量的蓝色Cu(OH)2絮状沉淀,会遮蔽实验中所产生的紫色,影响观察结果。 (7)脂肪鉴定实验中为什么用50%的酒精洗去浮色,而不用清水? 提示因为苏丹Ⅲ或苏丹Ⅳ易溶于有机溶剂酒精中,而不溶于清水中。

高中生物教材实验总结

教材实验总结 1、生物科学实验的一般程序为: 观察并提出问题→提出假说→设计并完成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2、实验操作步骤应遵循四大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符合实验的原理和程序; (2)可重复性原则——使其他人能按照该步骤完成实验并能不断重复而得到相同的结果;(3)简便性原则——能以最简单的步骤、材料(经济易得)完成实验; (4)单一变量原则——排除干扰、控制变量(强调变量的惟一性)。 3、设计实验步骤常用“四步法”。 第1步:共性处理实验材料,均等分组并编号。选择实验材料时要注意应用一些表示等量的描述性语言,如:“生长一致的”,“日龄相同的,体重一致的”等等。分成多少组要视题目中所给的信息而定,(一般情况分两组)。编号最好用A、B、C或甲、乙、丙,而不用1、2、3 避免与实验步骤相混淆。 第2步:遵循单因子变量原则,对照处理各组材料。方法为一组为对照组(往往为处于正常生理状态的),其余为实验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只能有一个实验条件不同(单因子变量),其他条件要注意强调出相同来,这是重要的得分点或失分点。至于变量是什么要根据具体题目来确定。 第3步:相同条件培养(饲养、保温)相同时间。 第4步: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的预测(预期);首先要根据题目判断该题是验证性实验还是探究性实验,如果是验证性实验,则结果只有一个,即题目中要证明的内容。如果是探究性实验,则结果一般有三种:①实验组等于对照组,说明研究的条件对实验无影响。②实验组大于对照组,说明研究的条件对实验有影响,且影响是正相关。③实验组小于对照组,说明研究的条件对实验有影响,且影响是负相关。 实验一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1、原理、步骤、结论 2、实验注意事项 (1)选材:口腔上皮细胞、无色的洋葱表皮细胞,不能用紫色洋葱表皮细胞或叶肉细胞, 防止颜色干扰。 (2)缓水流冲洗目的:防止玻片上的细胞被冲走。

高中生物课本经典实验.doc

高中生物课本经典实验 高中生物课本经典实验一: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1、实验原理 ①叶绿体呈绿色的椭球形或球形,不需染色,制片后直接观察。②线粒体呈无色棒状、圆球状等,用健那绿染成蓝绿色后制片观察。 2、实验步骤 ①观察叶绿体:制作藓类叶片的临时装片先低倍镜后高倍镜观察叶绿体②观察线粒体: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健那绿染液染色) 先低倍镜后高倍镜观察观察线粒体 3、注意问题 ①实验过程中的临时装片要始终保持有水状态。 ②要漱净口腔,防止杂质对观察物像的干扰。 ③用菠菜叶带叶肉的下表皮的原因:靠近下表皮的叶为海绵组织,叶绿体大而排列疏松,便于观察;带叶肉是因为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 ④叶绿体在弱光下以椭球形的正面朝向光源,便于接受较多的光照;在强光下则以侧面朝向光源以避免被灼伤。 高中生物课本经典实验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提取色素原理:色素能溶解在酒精或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酒精等提取色素。 2、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 3、各物质作用:

无水乙醇或丙酮:提取色素;层析液:分离色素;二氧化硅:使研磨得充分;碳酸钙: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 4、结果: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2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 5、注意事项: (1)画滤液细线:均匀,直,细,重复若干次(2)分离色素: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 高中生物课本经典实验三: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原理: 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C6H12O6 + 6O2 + 6H2O6 CO2 + 12H2O + 能量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少量二氧化碳:C6H12O6 2C2H5OH + 2CO2 + 少量能量 2、检测: (1)检测CO2的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2)检测酒精的产生: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 高中生物课本经典实验四: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1、材料:洋葱根尖(葱,蒜) 2、步骤:(1)洋葱根尖的培养(2)装片的制作流程: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3、观察: (1)先在低倍镜下找到根尖分生区细胞: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 实验一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实验原理:DNA 绿色(甲基绿试剂),RNA 红色(吡罗红试剂) 分布:真核生物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实验结果: 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 实验二物质鉴定 还原糖 + 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脂肪 + 苏丹III ~橘黄色 脂肪 + 苏丹IV~红色 蛋白质 + 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 1、还原糖的检测 (1)材料的选取:还原糖含量高,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萝卜。 (2)试剂:斐林试剂(甲液:0.1g/mL的NaOH溶液,乙液:0.05g/mL的CuSO4溶液),现配现用。(3)步骤:取样液2mL于试管中→加入刚配的斐林试剂1mL(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水浴加热2min左右→观察颜色变化(白色→浅蓝色→砖红色) ★模拟尿糖的检测 1、取样:正常人的尿液和糖尿病患者的尿液 2、检测方法:斐林试剂(水浴加热)或班氏试剂或尿糖试纸 3、结果:(用斐林试剂检测)试管内发生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糖尿病患者的尿液,未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正常人的尿液。 4、分析:因为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有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而正常人尿液中无还原糖,所以没有发生反应。 2、脂肪的检测 (1)材料的选取:含脂肪量越高的组织越好,如花生的子叶。 (2)步骤:制作切片(切片越薄越好)将最薄的花生切片放在载玻片中央 ↓ 染色(滴苏丹Ⅲ染液2~3滴切片上→2~3min后吸去染液→滴体积分数50%的酒精洗去浮色→吸去多余的酒精) ↓ 制作装片(滴1~2滴清水于材料切片上→盖上盖玻片) ↓ 镜检鉴定(显微镜对光→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高中生物实验试题总汇

高中生物实验试题总汇 姓名:总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显微镜目镜为10X,物镜为10X视野中被相连的64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若物镜转换为40X后,在视野中可检测到的分生组织细胞数为( B ) A.2个 B.4个 C.8个 D.16个2.在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关于实验材料选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 A.甘蔗茎的薄壁组织、甜菜的块根等都含有较多的糖且近于白色,因此可以用于进行还原糖的实验 B.花生种子含脂肪多且子叶肥厚,是用于脂肪鉴定的理想材料 C.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高,是进行蛋白质实验鉴定的理想植物组织材料 D.鸡蛋清含蛋白质多,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理想材料 3.判定从植物体榨出的液体是否含有脂肪,酵母菌洒精发酵是否彻底,酪蛋白是否充分水解成氨基酸,最好依次选择的试剂(A ) ①苏丹Ⅲ②Ca(OH)2 ③斐林试剂④双缩脲试剂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4. 取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和人口腔上皮细胞为实验材料,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染 色剂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A.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B.吡罗红能促进染色体中DNA和蛋白质的分离,有利于甲基绿与DNA结合 C.染色时间越长,观察效果越好 D.该实验的结论是DNA分布在细胞核中,RNA分布在细胞质中 5. 下列可以作为制备纯净的细胞膜的材料的是( D ) A.神经细胞 B.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 C.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D.人的成熟红细胞 6. 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过程中,某同学在视野中看到生活着的洋葱 表皮细胞正处于如图所示状态,a、b表示该部位溶液的浓度,由此可以推测( D ) A.a>b,细胞渗透吸水 B.a=b,渗透系统保持动态平衡 C.a<b,细胞渗透失水 D.上述三种情况都可能存在 7.若要除去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在不伤害细胞内部结构的 条件 下,利用哪一组酶除去细胞壁效果最好( B ) A.果胶酶和蛋白酶 B.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最新几个常见的高中生物实验的改进

几个常见的高中生物实验的改进 高中生物新教材中增添了许多实验内容,意在通过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科技创新能力以及探索科学知识的方法技巧:这非常好,也非常必要。但在学生具体操作过程中,发现教材中有些实验在操作过程中不能较好的达到预期效果。作为一名一线教师,笔者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认真探究,不断摸索,并聆听过很多优秀教师的指导和建议,所以对教材中的有关实验大胆改革,不断创新,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并优化了课堂结构,为原来在课堂45 min难以完成的实验节省了时间,并提高了效果。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反复实验验证,发现教材中一些实验操作不太合理,需加以改进和创新。现就选取几个常见的教学实验作以简单的改进探讨。 在“渗透作用与水分流动的演示实验”中,教材选用的是一种半透膜一玻璃纸即羊皮纸,这种羊皮纸目前很难找到,备选的替代材料很多,如花生种皮、猪肠衣、鱼鳔及鸡卵的卵表膜,而花生种皮小,易破;不透明,直观性差;猪肠衣要将猪小肠的浆膜剥离才能得到,操作麻烦,不干净;鱼鳔虽好,但很滑,不易与玻璃管捆绑;替代材料鸡卵的卵壳膜效果较好,剥取一个完整的卵壳膜的方法是,将生鸡蛋

放在稀盐酸浸泡3~4h,取出后,将鸡蛋的钝端打开一个小洞,去掉蛋清和蛋黄,很容易就剥取到一个又大又有韧性的卵壳膜,实验操作非常方便。 在“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的实验中,脂肪的鉴定需要做切片,要求刀口向内,与花生断面平行以均匀的动作,自左前方向右后方快速拉刀,滑行切片,如此连续动作,切下一些薄片(最薄处最好只有1~2层细胞)。这种操作技术对学生要求很高,即使有些学生动作符合要求,切下来的薄片也很厚。有些学生怕切到手,干脆像切菜一样,切出的薄片就更厚了,实验基本失败。有两个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一还是做切片,选用的是双片刀片,把两片刀片合并在一起进行切片,这样在两片刀片之间很容易得到薄片,但还是有些学生怕切到手,不敢做。第二个方法改做涂片,学生只需要用刀片在花生断面上轻轻刮取一些粉末,做成涂片,经过染色后,在显微镜下很容易找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使得实验能够顺利的。进行。 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这个实验中,所采用的试验材料是紫色洋葱,选用紫色洋葱作为实验材料的目的是因为紫色洋葱的细胞液中含有的色素使其呈现为紫色,这样便于学生观察实验结果。但在实验过程中存在着这样两个问题影响到实验的效果:(1)每个洋葱的最外一层鳞片叶紫色深,越往里颜色越浅,最里面近似白色。如果想获得

高中生物教材科学史

必修一 一、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涉及几个重要科学家 1、虎克:英国人,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他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由许多规则的小室组成,并把“小室”称为cell——细胞。 2、列文虎克:荷兰人,他用自制的显微镜进行观察,观察到了不同形态的细菌、红细胞和精子等,但没用“细胞”来描述其发现。 3、施莱登和施旺:19世纪30年代,提出了细胞学说,揭示细胞统一性和生物结构统一性。 4、魏尔肖:德国人,他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二、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涉及的科学家 5、欧文顿:1895年他曾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地上万次的试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一样: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了膜由脂质组成的假说。 6、20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析出来,化学分析其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7、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出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为红细胞表面积的两倍。得出结论: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8、罗伯特森:1959年他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结合其他科学家的工作,提出了生物膜的模型:所有的生物膜都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 9、桑格和尼克森:提出“流动镶嵌模型”,为多数人所接受。 三、与酶的发现有关的科学家 10、斯帕兰札尼:意大利生理学家。1783年他通过实验证实胃液具有化学性消化作用。 11、巴斯德: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提出酿酒中的发酵是由于酵母菌的存在,没有活细胞的参与,糖类是不可能变成酒精。 12、李比希:德国化学家。认为引起发酵时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 13、毕希纳:德国化学家。他从酵母细胞中获得了含有酶的提取液,并用这种提取液成功地进行了酒精发酵。 14、萨姆纳:美国化学家。1926年,他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到脲酶的结晶,并用多种方法证明脲酶是蛋白质。荣获1946年诺贝尔化学奖。 15、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四、光合作用的发现涉及的科学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