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识字五》教学教案

《识字五》教学教案

《识字五》教学教案
《识字五》教学教案

《识字五》教学教案Teaching plan of literacy 5

《识字五》教学教案

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教学目标:

1、认识“团、量”等12个生字。会写“谁、怕”等6

个字。

2、朗读谜语,边读边想,能说出自已是怎样猜出来的。

3、有收集谜语和自编谜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字。

教学难点:能说出自已是怎样猜出谜语的,有收集谜语和自

编谜语的兴趣。

导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都爱猜谜语,也爱读谜语,小朋友们还喜欢编谜语。这节课我们就先来猜一猜谜语,它既开动脑筋,还能在猜谜语的同时认识很多汉字。大家有兴趣吗?有信心吗?

2、先听教师说说猜谜的窍门:“猜谜语,动脑筋,会观察,抓特征,跳出谜面想一想,谜底就在话里藏。”听后说说,猜谜语有哪些窍门?

二、猜、读谜语,在活动中识字。

1、学生自由朗读,提示学生遇到生字要看清拼音读正确,指导学生猜出谜底。

2、进一步朗读,想一想是怎样猜出来的。必要时教师可

示范读。接着,指导学生读完一句想想读懂了什么,再读一句想想又读懂了什么,连起来想想自已是怎样猜出谜语的。最后再读读谜语,欣赏谜面优美的语言。要让学生通过读,猜出谜语,感悟语言,积累词语,巩固识字。

3、表演读:请小朋友上台表演,先分说,再齐说。分说

前两句之后,三人齐说“团结起来力量大,人多谁也不离群”,并做手拉手往上举的动作,然后全班一齐重复一遍。

4、教师在黑板上写下“团结、力量、谁。”认记他们,

并给“量”编个字谜:元旦到,家里真热闹;日下一横长,里字下边藏。

5、读第二首谜语,读一句说说自已知道了什么,想一想:什么是绿色的,什么是红色的?什么时候起“凉风”呢?教师

引读:读到这里一下子可能想不起来,再看看谜面里还怎么说?想想什么喜欢及时雨,什么最怕水来攻。连起来想想,谜底会是什么字?当学生猜出来时,老师出示“秋”字

6、组织学生回想一下,你们是怎么猜出来的?猜谜有什

么窍门?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7、检查学生对生字的认读情况,并组织学生自学,并讨论。

8、尝试背诵谜语。

三、指导写字。

出示生字:“跟”字,让学生观察,说说这个字需要注

意什么?让学生练写,小组互相评价、互相纠正。

四、实践活动:

1、自编谜语:教师可提供示范。“一只狗,打个哈欠摔

跟头,又张口,眼流泪,主人心痛抱着走”小朋友们猜一猜是个什么字?向学生介绍编谜语的方法:抓住“哭”字特点,由三个部分组成,上面有两个口,下面的“犬”是狗的意思,编成顺口溜,好玩、好记,还能让我们开动脑筋。

2、读学习伙伴的话。说说自已打算从什么地方收集谜语。

3、希望小朋友们像书上的两位小朋友们一样,在课外积

极收集谜语,或自编谜语,看谁编得多,然后小朋友可以把自已找的或编的谜语制成一本谜书,这本书的名字呢你可以自已起,当然也可以以你自已的`名字命名。

第二课时:

导学流程:

一、导入:

1、复习昨天所学生字,出示生字,比赛读,看谁读得又

快又准。

2、今天我们继续进行:猜、读、编谜语的活动。

二、猜、读、编谜语,并在活动中认字。

1、教师读一则谜语(第三首),学生猜。

2、由于这则谜语较难,所以先和学生一起复习汉字:“请、清、睛、精、晴”,让学生发现这几个字的异同。

3、生表演:生表演互用礼貌用语的情景,其他同学观察,发现他们俩彼此友好、互相尊重的特点。然后师生创设情境,教师当妈妈,学生扮生病的孩子,“妈妈”问寒问暖,“孩子”

深情地望着妈妈。提示学生:看了这两则表演,用谜语里的话怎么说?读读谜语里的句子,或发表自已的见解。

4、再读谜语,说说体会到了什么。再说说谜底,并说说自已是怎能么猜出来的。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背一背谜面。

5、出示谜语中的生字“互相、尊重、令人、纯净”组织学生自已记忆生字.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怕、谁、凉、量、最”五个生字,学生观察,汇报这五个字写时需注意什么,左右结构的字写时要左窄右宽,“量、最”两个字写时注意:中间的一横要长,横与横之间挨紧一点,各横之间的距离大致相等,所有横都朝右上方适当倾斜。

2、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写完后小组互相评价,纠正。

四、实践活动:

全班进行猜谜大赛,展示和交流自已从不同地方收集的谜语,及自已编的谜语。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

优质课一等奖一年级下册《识字五》教学设计

优质课一等奖一年级下册《识字五》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猜谜语是深受学生喜爱的一种学习方式。《识字5》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五组的第一课,有三则谜语组成,内容生动、有趣,语言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本课时重点学习第一、第三则谜语。两则谜语中共有9个二类生字,“谁、跟、量“三个一类生字。第一则谜语的谜底是“众”,会意字的字谜特点及“品”字形结构的特点可以让学生尝试编字谜,在拓展中识字。第三则谜语是由“请、情、晴、清”4个形声字特点编写的字谜,发现它们的共同点就能猜出谜底“青”字。从而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形声字由声旁和形旁组成的特点,能较熟练掌握识记形声字的方法。猜谜语寓知识性、趣味性、哲理性于一体,本课中采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智慧姐姐送智慧”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读读,想想,猜猜,做做”的活动中主动识字,在朗读中总结猜谜方法,在字谜中巩固生字新词,从而启发学生在生活、学习中,遇到困难要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已有一定的识字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识字方法,但用猜字谜的方式识记生字还是第一次,为此要引导学生了解猜字谜的基本方法。一年级的学生虽然都喜欢猜谜语,但往往只知谜底而不知其所以然,让学生能清楚明白地说出思考的过程,对形象思维占主导的一年级学生有一定的难度,需在读读说说加强思维的引导,发展语言。因观察、思维、概括能力较弱,编字谜还有一定难度,应多提供语例,在模仿中引导学生在举一反三中,尝试编字谜,积累语言,激发学生对字谜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识记“跟、团、量”等9个生字,会写“谁、跟、量“三个生字。 2、能正确朗读、背诵谜语,边读边想,能说出猜出谜底的理由,初步了解猜谜方法。 【教学难点】

案例教学法在课堂中的应用

课堂教学:案例分析教学法 姓名:张静 学号:40815017 班级:08级教育学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它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主要包括教师讲解,学生问答,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所有教具,也称“班级上课制”。它是按各门学科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组织教材和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并根据固定的时间表,向全班学生进行授课的教学组织形式。 课堂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如: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等。不同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中起着不同的作用。教师一定要主动的掌握不同的教学方法,摆脱传统教学的死板与枯燥,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今天,就主要探讨一下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案例分析教学法。 一、案例分析教学法的起源于含义 案例分析教学法起源于1920年,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当时是采取一种很独特的案例型式的教学,这些案例都是来自于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或事件,透过此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实施之后,颇具绩效。这种案例教学法到了1980年,才受到师资培育的重视,尤其是1986年美国卡内基小组提出《准备就绪的国家:二十一世纪的教师》的报告书中,特别推荐案例教学法在师资培育课程的价值,并将其视为一种相当有效的教学模式,而国内教育界开始探究案例教学法,则是1990年以后之事。 所谓案例分析教学法是指教师利用以真实的事件为基础所撰写的案例,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而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针对案例来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以达到高层次认知学习目标的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简言之,案例教学法就是利用案例作为教学媒介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如何在课堂中运用案例分析教学法 在案例分析教学法中,学生作为主体参与其中,而教师则只是作为一名引导者,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案例分析教学法在课堂中的应用与实施主要分为五个阶段(如下图) 1、展示案例──阅读感知阶段

《识字五》教学设计

《识字五》教学设计 《识字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谁、怕、跟、凉、量、最”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体会遇到困难动脑筋想办法解决。 教学流程: 一、联系旧知,导入新课 1、回忆《该怎么办》的内容,引导学生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遇到的困难。 2、过渡:助人为乐的小明在学习上又遇到了三个难题,我们一起想办法来解决好吗?(出示课题“识字5”) 二、朗读课文,自主识字 1、初读全文,不认识的字,请拼音(或同学)帮忙解决,看谁读得又块又好。 2、同桌互读,互相学习对方的优点,纠正对方的不足。 3、指名逐节读,学生提议请几个同学来读比较合适。 要求:边听边想句子表达的内容。 4、对学生的朗读给予及时的'鼓励,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夸夸自己。 5、老师也想这有趣的谜语(范读第一节),你想到了什么?

三、随意境自主识字 (一)谜语1 1、同学们,你们想到了什么?看看和老师想的一样不一样? 出示多媒体课件:逐句出示(人—————从—————众) 2、认识2个生字“团、量”。 “团结、力量”带拼音的认读—————去掉拼音读词语———————————去掉“结、力”认读生字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住这两个字并组词,在小组内交流。(师巡回指导) 4、指导朗读。 男女赛读—————同桌赛读等,及时给予评价 (二)谜语2、3 1、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解决了第一个困难,我们不但猜出了谜底,还学到了一种学习的方法: 读——————把这一小节认真读会; 想——————展开想象,体会句子表达的内容,想办法猜出谜底; 认——————认识生字朋友。 2、用刚才我们共同的学习方法,分小组选择学习你们喜欢的谜语。(剩下的两个谜语任选其一) 3、师巡回指导,及时表扬合作出色的小组。 4、全班交流、讨论。随机处理重要的知识点。

奥尔夫教学法基本内容

①说白。内容取自本民族、本地区的儿歌、童谣等。在实际教学中常把所学歌词以说白的形式教给学生,并配以音韵、节奏、速度、力度和情绪等。 ②唱歌。对于初学音乐的孩子,奥尔夫教学法并不要求他们必须学会读谱。它选择的歌曲多为五声调式,并采用听唱法教学,从感知入手使学生摆脱纯理论的识谱、视唱、乐理知识等的学习。这种方法对于从幼儿园刚走进小学校门的低年级学生更为合适。 ③声势。是以人体为天然乐器通过拍、打,跺、捻、捶、搓等发出不同力度的声响所具有的姿势。声势通常是和节奏连在一起的。它通过拍手、拍腿、跺脚、捻指等学生易学易做的方法做一些单声部或多声部的节奏训练,并多以“卡农”形式出现。 ④打击乐器。这里所指打击乐器包括两种。即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如沙球、三角铁、双响筒、手鼓、西斯特等和有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如音条乐器(钟琴、钢板琴、木琴等)、定音鼓等。奥尔夫乐器具有简单易奏的特点,以五声音阶为主,通常是为主旋律伴奏。以一个低音或一个五度“波尔动”(通常为调式的主音与属音)或将几个音按固定节奏型组成“固定音型”反复使用于全曲,是奥尔夫乐器伴奏中常用的方式。 ⑤舞蹈。这里指的舞蹈包括律动、表演等。同时,又都不能等同于有关艺术门类的专业概念,而具有“元素性”的含义。奥尔夫教学法所设计的舞蹈对于任何没有学过舞蹈的人也能学会。它所要求的是按音乐的节奏跳、按音乐的形象去想象,最重要的是即兴,学生们可以自由设计,自由编排自己理想的动作。 ⑥音乐与美术。奥尔夫教学法经常把一首乐曲用美术图形表示。根据乐曲的旋律、力度、速度、重复等设计几种不同的符号把乐曲的结构明确地显示出来,形成一个极易看懂的图形谱。根据这个图形谱或说白或运用打击乐就能极方便而有效地为所学乐曲伴奏了。此方法多用于欣赏音乐。 ⑦游戏。奥尔夫教学法要求每一节课都是游戏。当然这种游戏不是单纯地玩,而是通过游戏学习音乐知识。它所设计的游戏都是具有音乐性的,都和音乐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⑧创作。奥尔夫教学法让每个儿童把机器开动起来,积极参与创作。这里指的是“元素性”的创作,如一个节奏型、一个舞蹈动作、一个简单的固定音型,虽然总是比较简单、粗糙,但在孩子们眼里却是“我们自己的”。 ⑨戏剧。奥尔夫教学法把本民族的民谣、童话、民间故事等编成音乐舞蹈剧。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小歌舞剧。当然,这里一切都是孩子们自己设计的,他们的创造精神在欢乐和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得到发展。 ⑩欣赏。奥尔夫教学法欣赏音乐的原则是让孩子通过自身的活动直接去感受音乐。它有时用不同的节奏乐或不同的声势表现音乐中某一特定乐句,有时则采用图形谱分析出乐曲的结构,让学生在读图形谱的过程中欣赏音乐。它提倡的欣赏是主动地欣赏,而不是被动地听,然后逐一地分析。

基于内容教学法的英语国家概况教学

2011年10月 科教纵横 基于内容教学法的英语国家概况教学研究 文/赵永梅 摘 要:本文以认知学习理论和二语习得理论为依据,通过对内容教学法和英语国家概况课程的研究,分析了将内容教学法引入英语国家概况选修课教学的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内容教学法的两种常见模式在英语国家概括课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内容教学法;英语国家概况;选修课;主题模式;专题模式 中图分类号:G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10-0239-01 随着我国教育条件的改善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大学英语教学为我们培养了无以计数的外语人才。但是经济文化全球化发展以及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对人们英语语言的综合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部于2004年颁布了新的《大学英语课程要求》,要求规定,“课程设置要充分体现个性化,考虑不同起点的学生,既要照顾起点较低的学生,又要给基础好的学生有发展空间;既要保证在整个大学期间的英语语言水平稳步提高,又要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以满足他们各自不同的专业发展要求”。因此,全国各高校都加大了在高年级学生中开设英语选修课的比重。本文拟以内容教学法为依托,将其常见的两种教学模式引入英语国家概括课程进行探讨研究。 一、内容教学法的概念 内容教学法即content based instruction(CBI)。内容教学理念于20世纪下半叶兴起并引起教育界和语言界的广泛关注。顾名思义,内容教学指的是将目的语的教学和特定的学科或者是主题内容结合起来进行的一种模式。这种将学科知识的学习与语言教学相融合的教学理念可以让学生在通过目标语言获取信息的过程中提高其语言运用能力。这种观点的提出建立在语言教学的一定认知上。因为只有给予语言系统和学科内容同等的重视,才能有效促进两方面的齐步发展。运用目的语教授学科内容不仅可以较理想的达到这两个方面的整合,也为二语教学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二、内容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内容教学的主要理论依据是认知心理学理论和二语习得理论。这两种理论的共同点在于其一都强调为二语/外语学习者提供多种机会在交际的、有语境的环境中进行真实的交互;其二都把二语习得视为一种综合认知行为。但是前者强调语言教学的内容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自身背景知识的联系,以便他们在语言学习中激发兴趣,主动建构知识意义;而后者的核心思想是语言学习应注重有意义的内容学习,Krashen提出的有意义的语言输入是这一思想的代表。内容教学理念主张将语言能力的提高沉浸在某种主题或者某个学科来进行,这正是一种以认知学习理论和语言学理论为基础的教学实践。 教育及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认知包含双重性。换句话说,所有人类的智慧行为,比如学习、思考、交流等,既需要知识又要有实践过程。如果把技能培训与语言知识分离的话,学习者要将这些语言知识转化为其内在的知识是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反复练习的。但是如果把语言知识放在一定的专题中来学习的话,情况就大相径庭了,在这种学习里,主题内容的出现会创造语境,而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学生就有了兴趣和积极性,其课堂参与程度就会提高,从而也能更好的掌握要学习的知识和语言技能。 从二语习得的视野来看,自然语言的习得是在内容环境中产生的。复杂的语言只有在以真实的、复杂的内容为中心的框架之下,才能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也就是说自然语言从来都离不开其内容和意义。 三、内容教学理念在英语国家概括课程中的应用 内容教学是一种教学理念而不是教学方法,也就没有固定单一的模式。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教学理念最常见的教学模式包括以下四种,即:课程模式、主题模式、专题模式和辅助模式。其中主题模式和专题模式从理论上讲均适用于英语国家概况课程的教学实践。 (一)主题模式 主题模式的材料来源于目标语的各类话题和主题。而材料中的主题和话题应根据学生的需求选取并应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具体到英语国家概况中,我们可以选择横向的主题,比如主要英语国家的历史、经济、文化的对比,或者从纵向方面就某个国家的概述作为一个主题。主题模式旨在以语言为媒介来获取新信息,在获取新信息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在此,我们可以将选修课程的学生按照自主意愿和老师分配的原则,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都围绕自己选定的话题和主题,将听、说、读、写各项语言技能结合起来展开综合训练。 (二)专题模式 专题模式的授课内容某行业或专业有着密切的关联。专题模式的教学既可以由专业教师主持,也可以由语言教师负责。英语选修课设置本身就是以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语言技能的提高为目标的,因此,任课老师要兼顾专业教师和外语教师。在英语国家概况课程中,教师可以就学生关注的出国留学和旅游问题做相关的教育政策和旅游热点的专题。任课教师可以借助各种语言教学手段来提升学生在专业和语言方面的能力。 综上所述,“英语国家概况”选修课跨度大,涉及面广,有横断面,也有纵深轴线。该课程以培养学生的“英语技能+英语国家历史与文化知识”为目标,所以教学应该既重视语言和技能的培养,又重视文化知识与内容的介绍,两个元素缺一不可。运用内容教学理念中的主题模式和专题模式的方式,让学生既学习了专业内容,又学习了语言知识。 新时期的发展和国际交流与合作对英语应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将课堂教学模式的改进与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有效结合起来已然成为当前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内容教学理念将语言教学沉浸于特定的主题或者学科来进行,是将语言学习同内容学习有效结合起来的一种途径。该理念的实践也将对我们大学英语选修课的教学起到促进作用。 作者单位:西安工业大学作者简介:赵永梅,西安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英语语言文化和教学法方向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戴庆宁,吕哗.CBI教学理念及其教学模式.国外外语教学,2004(4). [2]顾飞荣,嵇胜美.近15年国内C B I外语教学研究述评[J].韶关学院学报2009,(11). [3]雷春林.内容教学法(CBI)与复合型外语专业教学——以商务英语教学模式为例[J].外语电化教学,2006(6). [4]李丽.基于内容教学理念的商务英语教学模式研究[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5]袁平华.依托课程内容进行外语教学之理据及教学元模式探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3). 项目基金:本研究获西安工业大学“基于CBI理念的‘英语国家概况’选修课教学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1JGY23)资助。 2011.10 239

二年级上《识字5》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识字5》教学设计 课文内容: 识字5 寒流大雪北风 蜡梅翠竹苍松 蟒蛇蚂蚁刺猬 滑雪溜冰跳绳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8个生字,认识一个新偏旁“羽字头”。 2.通过看图、识字认字、诵读词串来认识有关冬天的事物,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冬天气候的一些特征,让学生感受到冬天虽冷,但仍充满着勃勃生机和生活的情趣。培养学生不畏严寒的顽强意志。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理解词义。 教学难点:体会“岁寒三友”不畏严寒的品质,感受冬天特有的情趣。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详案) 要求:通过看图、识字认字、诵读词串,结合生活经验认识有关冬天的事物,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初步了解冬天气候的一些特征,让学生感受到冬天虽冷,但仍充满着勃勃生机和生活的情趣。 一、情境导入。 今天是11月8日,请你看看今天的日历上写的是什么节气?(指导学生看投影日历)(是立冬)。这就意味着,冬天已经来了。在你记忆中,冬天是怎样的?你怕冬天吗?(有的可能怕,因为天气实在太冷了,也有的学生不怕,因为冬天可以开展很多的活动,还可以玩只有冬天才有的游戏——溜冰、滑雪等)其实冬天也与其他季节一样,有自己的独特之处。那今天老师就与你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冬天。 二、看图说话学词串。 出示投影,看图指导:

1.冬天到了,天气怎么样?(通过看图,让学生感受:冬天到了,天气变得很冷,都下起了大雪。指导学生说一说“鹅毛大雪”。) (1)引导学生看图练习说话:冬天到了,寒流来了,…… (2)相机板书,让学生认读:寒流、大雪、北风。 (3)指导理解“寒流”:冬天到了,有时气温会突然下降,让人感到特别冷,那是因为北方来了强冷空气,这强冷空气就叫“寒流”。前几天,苏州就来了一股较强的寒流,天气怎样?(一下子冷了很多,大家都及时加衣服,以免感冒了)(设计意图:通过联系生活经验,帮助学生很快领悟词语的意思,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再读这个词语:寒流 2.这么冷的天,很多植物都发生了变化,还记得以前学习过的《北风和小鱼》吗?北风一吹,什么发生了变化呀?(树叶落了,小草黄了,小鸟躲进了窝……),北风可真厉害,吹在你的脸上有什么感觉?(很冷,像刀割一样)不过有一些植物一点也不怕,哪些植物不怕冷?它们分别是什么样子的呢? (这样设计,能唤起学生对已知的回忆,让学生感受到冬天来临后的变化,为下一步的学习体会“岁寒三友”的品格做好参照。) (1)引导学生看图,用自己的话表达。 (2)相机板书词语:蜡梅、翠竹、苍松(老师介绍:这三种植物因为不怕冷,被称作“岁寒三友”。) (3)指名读这一组词,齐读。 (4)看图,这么冷的天气里,这岁寒三友生长得如何呢? 蜡梅开花了,黄黄的,散发出阵阵清香,多么诱人啊! 翠竹还是那样的绿,充满着生机与活力。 青松挺得直直的,丝毫也不怕冷…… (5)教师补充《青松》,你瞧,这青松在大雪中依然挺拔苍翠,一点儿也不怕冷,听听陈毅元帅对它的赞赏: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你听明白了什么呢?(学生能大概知道:青松不怕大雪压,更不怕寒冷……) (6)让我们一起来夸夸这几位不怕严寒的好朋友吧!齐读。 3.天这样冷,动物们怎么过冬呢?(指名书说说)(有的迁徙,有的躲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这是一个独创的音乐教育体系。它赋予音乐教育以全新的反传统的观念和方法,它赋予音乐教育以全新的反传统的观念和方法,已经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音乐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奥尔夫认为:表达思想和情绪,是人类的本能欲望,并通过语言、歌唱(含乐器演奏)、舞蹈等形式自然地流露,自古如此。这是人原本固有的能力。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不断地启发和提升这种本能的表现力,而表现得好不好则不是追求的最终目标。而我们传统的音乐教育认识却不是这样,我们的课程一直是把通过学习歌唱和乐理以及相关的音乐技巧和能力作为美育的手段和目标,目光集中在如何学得好上。 其实,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本能的唱、奏、舞蹈并不是很难的,甚至可以表现出一定的水平。因为出于本能的唱、奏、舞蹈是符合人的天性的,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没有担心“学不会”而挨训或丢面子的精神负担,因而都会得到各种不同程度的满足感。这种自然流露的形式还有助于促进学生即兴发挥的创造力的萌发。由于这种创造力的萌发和得到激励,所以造就了学生学习各种音乐技巧和能力的最佳状态,教师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必然成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诱导者和参与者。愉悦身心、学习艺术,二者相得益彰。这正是奥尔夫教学法的重要特点之一。 奥尔夫音乐教育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着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即原本性的音乐教育。原本性音乐不只是音乐本身,它是以节奏为纽带,把动作、舞蹈、语言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是一种由人们自己参与、创造的音乐,也就是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合奏者参与到音乐中去。原本性的音乐是接近自然的、源于生活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非常适合于儿童的。原本性音乐形式简洁,不用什么大型的形式和结构,是小型的序列形式、固定音型和小型的回旋曲形式。 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的理念,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综合性音乐是综合的艺术,音乐不是以单一形式存在的,不仅仅是用嘴唱或用耳朵听,它是结合动作、舞蹈、语言的有机整体;这恰恰又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是源于生命开端的,是接近土壤的,是心灵最自然的表露。 2、创造性(或称即兴性)即兴创造是每个人具有的本性,是散发心灵的本能反应。当6岁以前儿童听到音乐时能随乐而舞,边舞边哼唱;当看到一幅画时,他们可以按自己的理解用语言表达出来,并可通过简单的打击乐器,即兴演奏、即兴表演;没有乐器时,他们主动地去创造、发挥想像,用手、脚等或用其它物品代替进行表演。 3、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人本人类认知是感性到理性,奥尔夫音乐教育就是通过感觉(即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去协调、发动各个方面的能力,让儿童主动参与到游戏活动中,去体验、去唱、去跳、去抒发与宣泄。因此获得这个经验过程是人类学习的最主要途径,是培养情商最重要的手段,是奠定智力的基石。 4、从本土文化出发奥尔夫教学法不是一种固定的、封闭性的“条条框框”,他的整体内容和方法都鼓励和启发人们自己去创造和安排,他自身也在不断地吸收新的东西,不断地发展、前进。因而奥尔夫教育思想和教学法是充满开放性的、充满活力的。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内容及原理

奥尔夫教学法是当代世界着名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其培养全人格发展和创造性能力的宗旨,及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得到世界各国同行的高度赞誉和喜爱,更深得儿童的欢迎,因而在世界广泛流传。自八十年代初,卡尔·奥尔夫学校音乐教育体系被介绍进我国,使我们在音乐教育改革之初,就迅速与世界音乐教育的发展接轨,起点高、发展迅速,对促进我过音乐教育改革起了巨大的作用。 一、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基本内容 1、听力训练。 2、节奏训练:打击乐器奏法及应用。 3、律动训练:声势、形体、游戏等训练及应用。 4、语言学习:作为音乐语言教学训练及应用。 5、创造性能力培养。 6、奥尔夫器乐的练习:节奏、音条乐器、竖笛、键盘训练。 二、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原理 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综合性;2、即兴性;3、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人本;4、从本土文化出发;5、适于开端;6、为所有人。其中即兴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最核心、最吸引人的构成部分。 三、奥尔夫音乐教学的方法与成果 通过说、唱、跳、奏、戏剧表演、绘画等音乐舞蹈艺术形式;专心于音乐或戏剧,表演的进程,正确地担当自已的角色,养成专心致志的良好品格;以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快乐教学形式;让学生发现自我,培养人的创造力、自信心、专注性、合作精神、反应能力及全人格发展。通过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学习,内向的宝宝开朗了;胆怯的宝宝勇敢了;孤僻的宝宝合群了;腼腆的宝宝大方了; 当他们听到音乐时,那怕是在陌生人面前,也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而且是那样地合拍; 当他们听完歌曲前奏时,会准确无误地唱起这首学过的儿歌,并且伴有即兴歌表演; 当他们听到不同节奏的鼓点时,会合着从来没有听过的音乐进行演奏,并且是那么的和谐; 当他们听到不同风格的音乐时,会随着音乐的节奏扭秧歌或跳迪斯科; 他们能很顺利地融合到集体生活中,而且是班上学习进步最快的孩子; 有些宝宝开始学习钢琴和电子琴等乐器,专业老师对他们良好的节奏感、音乐感和接受能力表示惊奇; 有些宝宝加入了各级幼儿艺术团,其音乐感受能力、情感表现能力、集体协作能力、完成排演能力都比较突出。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奥尔夫不满于当时的音乐创作,受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和现代舞表演的影 响和启示,产生了将音乐和舞蹈结合在一起,创造一种具有原始风格、富于表 现力和主动精神的新型音乐的想法。随后,他又设计“奥尔夫乐器”和“元素 性音乐教育体系”,对其教学法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基本内容 1、说白。内容取自本民族、本地区的儿歌、童谣等。在实际教学中常把所学歌词以说白的形式教给学生,并配以音韵、节奏、速度、力度和情绪等。 2、唱歌。对于初学音乐的孩子,奥尔夫教学法并不要求他们必须学会读谱。它选择的歌曲多为五声调式,并采用听唱法教学,从感知入手使学生摆脱纯理 论的识谱、视唱、乐理知识等的学习。这种方法对于从幼儿园刚走进小学校门 的低年级学生更为合适。

3、声势。是以人体为天然乐器通过拍、打,跺、捻、捶、搓等发出不同力度的声响所具有的姿势。声势通常是和节奏连在一起的。它通过拍手、拍腿、跺脚、捻指等学生易学易做的方法做一些单声部或多声部的节奏训练,并多以“卡农”形式出现。 4、打击乐器。这里所指打击乐器包括两种。即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如沙球、三角铁、双响筒、手鼓、西斯特等和有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如音条乐器(钟琴、钢板琴、木琴等)、定音鼓等。奥尔夫乐器具有简单易奏的特点,以五声音阶为主,通常是为主旋律伴奏。以一个低音或一个五度“波尔动”(通常为调式的主音与属音)或将几个音按固定节奏型组成“固定音型”反复使用于全曲,是奥尔夫乐器伴奏中常用的方式。 5、舞蹈。这里指的舞蹈包括律动、表演等。同时,又都不能等同于有关艺术门类的专业概念,而具有“元素性”的含义。奥尔夫教学法所设计的舞蹈对于任何没有学过舞蹈的人也能学会。它所要求的是按音乐的节奏跳、按音乐的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教案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教案]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教案 教学课题:拉丁美洲音乐之巴西音乐 教学班级:高一年级三班 教学课时:45分钟 教学目标:1、通过拉美音乐中最具有拉丁节奏及风格的代表—— “桑巴”的学习,了解拉美音乐对节奏的重视,同时丰富同学们对节奏的了解和把握,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教案。 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合作,让学生亲身参与到音乐表演活动当中,在“玩”的过程中享受音乐表现的乐趣,陶冶情操。同时开发学生的创作能力,培养学生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教材分析:拉丁音乐是一种以节奏为中心的流行音乐,它的节奏所具有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强弱规律,而是作为一种音乐的灵魂使其上升到主导地位。因此,在了解拉丁音乐的过程中,首先需要了解的就是它的节奏。今天我们着重介绍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拉丁节奏及风格——桑巴。桑巴是拉丁美洲最具代表性的舞蹈之一。它源于巴西,是以黑人所具有的美洲节奏为基础,大量的融进欧洲旋律二产生的舞蹈音乐形式。其音乐特征是2/4拍,音符短促地滚动节奏,节奏感很强。 教学重点:1、利用拉丁美洲最具代表性的舞蹈之一----桑巴,使学生把握拉美音乐的节奏特点,教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教案》。 2、在教学过程中,切实体现“学生亲身参与”的理念。 教学难点:1、通过对拉丁美洲最具代表性的舞蹈之一——桑巴的认识,分析它的音乐特点,把握拉美音乐的节奏特点。 2、注意学生的参与性,创造性。 教学媒体:多媒体,小鼓(或者其他可用于击打的物品),身体乐器 教学过程: 1、 导入: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文根英《舞者的纯情》) 2、这段视频中的音乐是“桑巴”舞蹈中一段常常会听到的音乐,是很著名的一段“桑巴”配乐。(桑巴源于巴西,它是以黑人所具有的美洲节奏为基础,大量地溶进欧洲旋律而产生的舞蹈音乐形式。传统桑巴可分为农村桑巴和城市桑巴两种。现代欧美所流行的桑巴,于1920年左右形成于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其特征就是2/4拍,音符短促地滚动节奏,可以说是拉美音乐的代表之一。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桑巴”的典型节奏型。 2、带领同学们一起做几个简单的节奏练习。(小鼓) (1)(2)(3) 3、通过刚才的练习,使同学们发现有大量的切分音出现。 再通过另一段反应“桑巴”节奏的视频(九拍小鼓手演奏的桑巴节奏),归纳出该视频最突出的节奏型:切分。 从而了解到桑巴中最常见的节奏型就是切分节奏,它能很好的融入桑巴的舞步当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4、让同学们四人一组进行节奏的创编,使它既能突出2/4的特点,有能让每个人都用不同的节奏型来敲击,重点是突出切分的节奏感,体验桑巴的节奏特点。 5、在经过了同学们的分组讨论和练习,请几组同学来表演一下他们的成果。并且请其他同学来说明一下他们的节奏特点。

游戏教学法

英语课堂游戏教学法 的策略研究 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学的基本课型有下列四种:单词、句型、语篇和语音。今天我主要结合这四种基本课型,跟各位老师分享一下如何利用游戏教学法来提高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一、游戏教学法的概念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最好的学习动力莫过于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内在兴趣,而最能激发学生这种内在兴趣的莫过于游戏。现在教育倡导寓教于乐。而游戏性教学法无疑就是对这项教育准则的最好解读。 对于任何年龄段的学生来说,游戏都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让他们感到学习是一个有趣而且对自身发展有益的过程。游戏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也就是说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在欢乐愉快的活动中甚至在激烈的竞赛中不知不觉地就掌握了教材中的内容,或者学到了必须掌握的课外科学知识的教学方法。简单地说,“游戏教学法”是将“游戏”和“教学”两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 二、游戏教学法产生的背景 1、哈特利和戴维斯的著名的信息存留测试研究证明: 一堂课结束后,学生所能回忆起的70%的内容是在整堂课 的前10分钟里获得的,20%的内容是在最后10分钟里获得 的。教师应该发挥自己的奇思妙想,构思出如何在一整堂 课的时间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大限度 地挖掘学生的潜力。 2、我们的教学现状:相对于发达国家学校的那种宽松活泼的课堂气氛,我们的课堂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缺陷,比如刻板枯燥,因循守旧,即便是最有趣的课堂,15-20分钟以后也会渐渐让学生失去注意力。学生觉得课堂内容枯燥乏味,感到拘束紧张,提不起精神,甚至产生了一种无法抗拒的厌学情绪,但他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5《 动物儿歌》教案

识字5 动物儿歌

的方法来识记,“食”和“粮”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它们有共同的部件“良”加上不同的偏旁组成不同的字。 字义教学,应与字形教学相结合。如,通过看图认识6个虫字旁的字,即3种小动物 的名字;通过观察汉字演变过程图,了解象形字“网”等。 一些生字可以与熟字组成常用词,让学生在新的语境中巩固识记。词语举例:(课件出示4) 迷:迷人、人迷、迷路 藏:捉迷藏、冷藏、藏书 造:造句、打造、造就 食:食品、食用、伙食 粮:干粮、口粮、鱼粮 网:上网、网球、电网 6.检查朗读课文。 (1)朗读。结合插图,采用多种形式读儿歌。 (2)本文主要写了哪些小动物,在做什么? (课件出示5)填空:本文提到了( )种小动物,( ) 在空中飞,( )在花丛中飞舞,( )在土里造宫殿, ( )在地上忙着搬家,( )在池中游,( )在房 前结网。 三、指导写字,规范书写。 1.(课件出示6、7)出示:间 迷 造 运 池 欢 网 (1)自己观察生字的特点。 本课有5个生字是半包围结构的,其中3个偏旁是走之。 (2)教师范写指导: “间”先外后内,门字框要大,写正,竖、橫折钩要 写直,不能歪,里面的日要写小一些,放在田字格中心位 置。 “迷”先内后外,注意里面的“米”在中心偏右上一 些,走之的笔顺是:点、横折折撇、平捺,横折折撇从橫 中线起笔。 “网”先外后内,同字框要大而正,里面的两个“撇、 点”要分布均匀。 这三个字都是半包围结构,“迷”是走之旁,要先内后外, 【设计意图:指导书写 时要引导学生注意生 字的结构及书写规 则,培养学生爱写字的 兴趣,教会学生正确的 写字方法。为养成良好 的书写习惯打下基 础。】

奥尔夫教学法

奥尔夫教学法 卡尔·奥尔夫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为联邦德国著名音乐家卡尔·奥尔夫(carl · orff1895 — 1982 )所创建。这是一个独创的音乐教育体系。它赋予音乐教育以全新的反传统的观念和方法,已经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音乐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反思我国音乐教育的现状,仍长期使用着以歌唱、教学乐理知识为主体的陈旧模式,忽视学生对音乐的情感激发和体验,忽视学生在音乐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个性和创造性。认真研究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思想和体系,我们会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 理念 从音乐产生的本源和本质出发,即“诉诸感性,回归人本”—这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这与我们原先对音乐教育本质和目的的认识,有着根本的不同。 奥尔夫认为:表达思想和情绪,是人类的本能欲望,并通过语言、歌唱(含乐器演奏)、舞蹈等形式自然地流露,自古如此。这是人原本固有的能力。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不断地启发和提升这种本能的表现力,而表现得好不好则不是追求的最终目标。而我们传统的音乐教育认识却不是这样,我们的课程一直是把通过学习歌唱和乐理以及相关的音乐技巧和能力作为美育的手段和目标,目光集中在如何学得好上。 其实,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本能的唱、奏、舞蹈并不是很难的,甚至可以表现出一定的水平。因为出于本能的唱、奏、舞蹈是符合人的天性的,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没有担心“学不会”而挨训或丢面子的精神负担,因而都会得到各种不同程度的满足感。这种自然流露的形式还有助于促进学生即兴发挥的创造力的萌发。由于这种创造力的萌发和得到激励,所以造就了学生学习各种音乐技巧和能力的最佳状态,教师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必然成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诱导者和参与者。愉悦身心、学习艺术,二者相得益彰。这正是奥尔夫教学法的重要特点之一。 我国音乐教育原先的模式是单纯地教唱歌——教材也主要是以一首一首的歌曲出 现的,后来有了少量变化,少数学校也学一点器乐技巧。学生主要是模仿着现成的音乐艺术作品,很被动。教师呢,也是认真地追求着“出成果”,严厉地对待学生,学生自然会感到一股莫名的压力。由于在音乐方面人的先天素质客观上有着很大差异,就我国原有的课程要求来说,总会有一部分学生离教学要求甚远,于是他们自然对音乐“敬而远之”,教师也束手无策。对此,奥尔夫的教学理念和体系应该能使我们从中得到很多启示。

基于学情的教学内容确定和方法选择

基于学情的教学内容确定和方法选择 基于学情的教学内容确定和方法选择——以《定风波》小、初,高同课异构为例褚树荣等【引子】语文教学内容的随意性已久被语文教坛所诟病,教学方法的形式化追求也已成为课堂通病。我们都知道教学要基于学情、本乎文体、关注目标等道理,但涉及一篇具体课文,怎样确定内容、选择教法才算是基于学情呢?为了探讨问题,宁波市北仑区教研室和宁波泰河中学共同策划了“小、初、高同课异构”活动,华山小学王梁贤老师、泰河中学张倩老师、明港高级中学吕紫绡老师分别展示了课例。策划时考虑到三个因素:首先是学生。不同学段的学生比同一学段的学生学情差别更明显,小学、初中、高中进行“同课异构”,更能考察教学内容和学习对象的相关性。其次是教师。不同学段的教师,平时教育对象不同,教学时应该更能够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这就保证了观察学情的区分度。第三是教学文本。必须是一节课就能完成,必须是三个学段的学生都能理解接受,必须有一定的阐释弹性,深者见深,浅者见浅,所以,课文最终选择了苏东坡的经典词作《定风波》。同一篇课文由小学、初中和高中的教师分别在自己的学生中施教,对比的效果最为明显。课堂展示后,部分小学、初中和高中语文教师围绕主题进行研讨,主持入围绕主题对听课的教研员进行专题访谈。【访谈】褚树荣:这次活动的主题是基于学情,贺老师事先做了很好的策划。先请贺老师谈谈,你所理解的学情是指什么?包括学生的知识起点、学习特点、学习任务吗?三堂课“基于学情”主要体现在哪里?贺飞君:我认为学情是与学生生活、学习相关的一切因素,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等各种因素的综合,基于学情就是因材施教。总体上看,三位教师均能根据学生的学情,调整学生学习内容的深度、广度和难度,控制教学的起点、梯度和速度,呈现了较好的课堂面貌。小学的课以朗读和积累为主要教学目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到了苏轼的乐观、豁达,并教给孩子们朗读、注释、想象和猜想、印证等诗歌解读方法。初中的课抓住关键词,以深入解读为要务。词前小序有关键句“余独不觉”,以此为起点展开课堂教学,并将苏轼面对风雨这种“余独不觉”的乐观豁达、特立独行的做法扩展到一群人,挖掘古代文人的“士”的情怀,在解读词义、感受意境和诗情的同时兼顾诵读辅导。高中的课注重文本对话和文化渗透。以苏轼所云“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中“反常合道”为教学切入点,以圣严法师”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为教学勾连点,揭示抒情主人公由“凡夫”到“圣贤”的心路历程,引用米兰·昆德拉的名言:“轻是对生活中无法躲避的沉重表现出来的一种苦涩的认可。”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感受到抒情主人公思想感

识字5 动物儿歌(最新教案)

《识字5、动物儿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课文彩图和生活经验,认识“蜻、蜓”等12个字;会写“迷、造、运”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儿歌。 3、通过朗读、表演,了解小动物的部分生活习性。 4、产生观察小动物,了解小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1、引导学生运用形声字的识字规律自主识字。 2、有节奏地朗读儿歌。 难点:通过表演,了解小动物的一些生活习性。 教学准备课件、词语卡片。 教学课时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1、播放儿歌视频《动物动物动物》,引出课题。 孩子们,你们喜欢听儿歌吗?(喜欢)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听一首儿歌吧。儿歌里有哪些小动物呢?(师生交流)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首关于动物的儿歌。(课件出示课题) 2、板书课题,指导读题。 请孩子们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谁来读一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 导入:儿歌里藏着哪些小动物呢?孩子们想不想和它们交朋友?(想) 1、请孩子们读一读这首儿歌。要求: (1)自由朗读儿歌,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思考:儿歌里有哪些小动物呢?把它们的名字圈出来。 2、学习字词。 (1)学习形声字。 孩子们,你们找到那些可爱的小动物了吗?谁来说一说它们的名字。(生说)①课件出示动物图片。老师把这些小动物请到了大屏幕上,谁来说一说它们的名字。 ②课件一一出示带拼音的动物名字,教师指导正音。 指导读准翘舌音“蜘、蛛”,注意“蜻蜓”都是后鼻音,“蚓”是后鼻音。③孩子们你们发现了吗?这些小动物的名字都有共同的特点。 (生说师总结。)是啊!它们都有共同的偏旁“虫子旁”,它们都是左右结构,每个字右半部分的读音与这个字的读音相同或相似。这样的字就叫形声字。同一偏旁的字我们可以把它们放在一起识记。(课件出示:归类识字)

奥尔夫教学法的借鉴意义

奥尔夫教学法的借鉴意义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为联邦德国著名音乐家卡尔?奥尔夫所创建。这是一个独创的音乐教育体系。它赋予音乐教育以全新的反传统的观念和方法,已经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音乐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方法有三个内涵思想,即三大原则,包括一切从儿童出发是奥尔夫教学法的首要原则;通过亲身实践,主动学习音乐是奥尔夫教学法的又一个基本原则;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奥尔夫教学法的第三个基本原则,也是奥尔夫教学法的归结点。思考和借鉴奥尔夫教学法对当前的小学阅读是有积极意义的。 当前小学阅读教学总体上还处于比较传统的模式,比如疑难生词学习,中心思想概括,段落大意总结等几个重要部分的分析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基本上不能脱离教学大纲的要求,尤其是受制于教师参考用书的固有提示和参考。长期以来学生已经形成了一种很固定的思考模式,不论什么样的文章,粗略阅读后习惯性地就想要找到文章的段落划分与中心思想,总是忽略了阅读真正的快乐和体验。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发现小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很少或者是意识不到洋溢在文章字里行间的美感。很多学生对于大纲要求的背诵课文可以背得滚瓜烂熟,但要是问他们课文好在哪里,

他们大多不知所措,大部分学生会知道文章的思想,但也是基本雷同的,大都逃不出参考用书中概括的内容。长期以来已经形成了这样一种定向思维模式。 奥尔夫这一独创的教学法是针对音乐课堂教学所独创,在音乐课的教学中对全世界的音乐课堂,从小学到大学甚至到更高层次以及各种音乐培训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奥尔夫完全打破了传统音乐教学中以学习目标和学习结果为重的教学方法,他强调学习的过程,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有天生的音乐舞蹈的天赋,只不过高低不同,都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去激发出来,教师要做的工作就是想办法激发学生的这种热情和天性。让他们真正体会学习中的快乐并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小学阅读中同样也存在上述类似的问题,由于长期以来考试要求和上课方式的影响,学生在阅读中总是抱着一种寻找答案的心态和思路对待阅读,基本上忽略了阅读本身的快乐感,所以他们的阅读兴趣和热情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再加上现代科技的影响,小学生对于电子产品的热衷,对于纸质文章的阅读兴趣更加淡化。面对这样的现状,笔者认为对于小学阅读的传统教学模式亟待转变和改善。那么具体如何将音乐教学中的奥尔夫教学法借鉴和引入阅读中呢,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和思考: 首先,传统的阅读教学总是在学生阅读前提出几个问

奥尔夫教案

《奥尔夫教学法在农村中学音乐课的实践》教案 课题:奥尔夫教学法在农村中学音乐课的实践 课型:集体课 教学对象:农村中学音乐教师 教学目标: 1、了解奥尔夫教学理念及其原则。 2、通过奥尔夫教学实践练习了解奥尔夫体系的一些教学方法。教学重点: 1 、奥尔夫音乐理论体系 2、奥尔夫教学的实践练习和运用 教学难点:奥尔夫教学的运用 教学方法:练习法、讲授法、示范法 授课时间:150分钟 教具:多媒体、音响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了解学员对奥尔夫教学体系的掌握程度。 一、介绍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5) 1、奥尔夫简介: 德国当代杰出的作曲家、指挥家和音乐教育家(1895——1982),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

体系之一。 2、世界三大音乐教学体系: 瑞士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态律动) 德国奥尔夫音乐教育(原本性音乐) 匈牙利柯达伊音乐教育(歌唱教学、本土化音乐及五声调式、柯尔文手势) 3、奥尔夫教学目的:通过音乐培养人的素质,培养一个健全的人格。 4、奥尔夫音乐教育六大原则 (1)、综合性原则 (2)、以节奏为基础 (3)、以身体的动作感受音乐 (4)、即兴性 (5)、本土化 (6)、面向全体学生 ——其中即兴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最核心、最吸引人的构成部分。 二、声势律动 1、声势:是以人体为天然乐器通过拍、打、跺、捻等发出不同力度的声响所具有的姿势。 2、声势特点:声势通常是和节奏连在一起的。声势练习以节奏为基础,奥尔夫认为音乐中节奏是比旋律更为基础的元素,不同的歌不可能是同一个旋律,却可以是同一种节奏。 3、声势形式:它通过拍手、拍腿、跺脚、捻指等学生易学易做的方

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实例(优秀教学片段)

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实例 以有关《京都议定书》和《哥本哈根会议》出现的几幕情景作为案例来说明以《大气环境保护》为内容的学习。 第一步提出案例——引导,确定研究主题。 幻灯片1:《京都议定书》是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大会通过的。这一议定书规定,在2008年至2012年间,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削减5.2%,其中美国削减7%,欧盟8%,日本6%。今年3月,美国政府决定不履行《京都议定书》,并借口称,如果发展中国家不作出削减排放量的具体承诺,美国绝不会在议定书上签字。 幻灯片2:2009年12月7日,哥本哈根会议在丹麦召开,此时,具有讽刺意义的一幕出现了:欧盟和美国的谈判代表轮番登上同一个舞台,瑞典环境部长安德里亚斯.卡尔格林强调,“如果没有看到美国和中国拿出更多的行动和更雄心勃勃的减排目标,欧盟不会将自己的目标提高到30%。”而美国首席代表乔纳森则回应说。“全球碳排放有五分之四来至其他归家,如果其他国家不做行动,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美国目前做的努力。”(南方周末1347期A2版)。 幻灯片3:12月7日,贝拉中心上演了会场最感人的一幕。来至斐济---一个因为海平面上升而面临沉没的太平洋岛国的拉维塔述说自己的故事时,不由掩面而泣。“我有一个希望,15年后我可以有自己的孩子,他们会有一个家。而那个时候我们还会有一个美丽的岛屿。”拉维塔哽咽地诉说,“我们什么也没有做,可是气候变化对我们的影响却最大。我们需要一份对穷人和穷国都公平的协议。”(南方周末1347期A2版)。 幻灯片4:而我说:不同的措辞,无外乎表达了同一个立场---“敌不动我不动,敌欲动我先动”。 启发学生思考:材料涉及哪些地理知识?有哪些问题值得探讨?学生思考、讨论后,确定探究主题。 (1)论通过《京都议定书》的环境背景?为何二氧化碳增多使全球气温升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