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母亲河

母亲河

母亲河
母亲河

《我们的“母亲河”》教学设计

何家堡小学党芳红

[教学内容]:未来出版社《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

[教材简析]:

《我们的“母亲河”》是义务教育课程教科书(未来出版社)《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个教学内容。本单元的主题是“壮丽的山河”,包括两个话题,分别是《我们的“母亲河”》、《祖国名山知多少》。教材以祖国的山和水为主线,将我国的疆域、领土面积、行政区划、有代表性的名山大川等方面的内容整合起来,内容生活化,易于学生接受。《我们的母亲河》是本单元第一课的内容,该内容在承接了《好大一个家》这一内容的基础上整合了地理、政治、品德等方面的教育内容。体现了课程的综合性,注意了将品德教育与知识的学习相融合,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与知识技能的掌握相结合;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社会生活现象,来认识和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秀美,并进一步认识祖国山水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走近、了解、热爱、赞美、保护母亲河的意识与情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自古以来炎黄子孙就懂得择水而居,知道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2)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懂得关爱自然,感激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热爱祖国壮丽山河。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根据学习内容收集、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分析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3、情感目标:关注母亲河、加强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母亲河的基本情况,明白“母亲河”的含义。

[教学难点]:

学生了解母亲河的基础之上,心理上能够形成对母亲河的感谢和赞美的愿望,从而自然迸发出保护母亲河的意愿,进一步通过具体活动来融入到保护母亲河行动之中,从而充分体现学科特点。

[教学准备]:

教师:1、查阅有关母亲河资料,了解有关母亲河历史,收集相关图片、文字资料。2、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母亲河有关图片、故事、歌曲、诗词、童谣等。

[设计总述]:

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索、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基于这一目标,在本节课的设计上我们着力体现本学科生活性、活动性、开放性的特点,把握品德教学源于生活、贴近生活、服务生活、高于生活的原则,注意突出德育课的价值,注重学生情感的升华。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设计了:欣赏母亲河、了解母亲河、关注母亲河、保护母亲河,四个活动让学生全过程充分参与教学活动。

[教学过程]:

活动一:欣赏母亲河

1、谈话引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优美的歌曲,请欣赏!播放课件一:《龙的传人》

2、从歌中你听出了什么?这优美的歌声和着雄壮的旋律,表达了远在他乡的中华儿女对祖国的思念之情。古老的中国有两条重要的河流,一条是“长江”,另一条是“黄河”。今天就让我们开始我们的寻根之旅,走近长江,走近黄河。

3、说说黄河、长江的典故、诗词、歌曲、景点等相关知识。

4、观看有关黄河、长江的图片。

谈话过渡:华夏大地上这两条大河就像两条巨龙,用它们甘甜的乳汁,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她们就是——我们的母亲河!

板书课题:我们的母亲河。

[设计意图:开课以说说黄河、长江的典故、诗词、歌曲、景点等相关知识为引子,目的是先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对黄河、长江这一具体事物的意念,拉近孩子们与黄河的、长江距离,顺势给学生一个明确的信息,黄河、长江就是养育我们的“母亲河”,使学生头脑中初步形成母亲河的印象,为下一步“了解母亲河”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活动二:了解母亲河

1、质疑:黄河、长江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这样二条汹涌澎湃的大河和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又有什么关系呢?

2、自主学习和小组交流: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P26至P30,快速浏览有关黄河、长江的介绍。

(2)小组内交流:

1)学生阅读课本中获得的关于黄河、长江与中华民族的关系的内容。

2)课前搜集到的相关资料。

3、交流学习:

(1)播放课件二:黄河、长江的流经省区。

1)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北侧的约古宗盆地,流经(青海)(甘肃)(四川)(宁夏)(内蒙)(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省,汇入渤海。

2)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谚喀拉山与唐古拉山脉之间,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 (上海) 十一省市,汇入东海。

3)为什么黄河、长江被称为母亲河?

教师出示相关的资料进行解说。

小结:在黄河之滨,矗立着这样一座石雕,这是专为黄河而设计的,这座石雕就被人们称作“黄河母亲”。长江、黄河流域幅员辽阔,各种资源应有尽有,像母亲一样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的子子孙孙。所以,人们把长江、黄河称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4、谈话过渡:

5、播放课件三,(沿途风光照片)

1)教师课件演示。

2)学生充分说一说。

6、看教材30页至31页插图和文字介绍。小组内说一说三峡工程。

关于三峡工程,它的大坝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大坝呢!你们想不想看看?(出示课件四)三峡,它可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最长的混凝土大坝,可以为我们创造出巨大的电能。这个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啊!

[设计意图:承接活动一,在学生对母亲河已有的印象基础之上,进一步组织学生开展“了解母亲河”活动,充分利用课本以及学生课前搜集信息这些渠道,通过交流,使资源共享,达到每一位学生都对母亲河有一定的了解。这样的目的,教师适时发挥课堂组织者的作用,利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拓宽有关母亲河知识,给每一位学生明确的传递母亲河信息。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学生心目中营造出美的视觉效果,进而使学生感悟到祖国山河的壮丽,教师顺势创设到母亲河沿岸去旅行这样一个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通过交流,加大学生对母亲河沿岸城市即风景名胜的了解力度。在此基础上,适时激发学生对母亲河的敬佩之情,从而为下一步赞美母亲河做好情感上的铺垫。]

活动三:关注母亲河

1、质疑:

黄河虽然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但是,黄河在历史上却是“十年九害”的黄河,为什么呢?播放课件五(参与式活动要求)

2、黄河自然灾害及原因及现存问题。

3、解决的办法:南水北调

4、学生开始组内活动

5、全班交流展示。谈话过渡:面对哺育我们的母亲河,古往今来,多少的炎黄子孙直抒胸臆,写下了不朽之作。老师课前安排同学们也收集了不少,谁来展示下?师:老师也收集了几句关于长江黄河的经典名句,我们一起来读读,感受华夏儿女对母亲河的情怀。(出示文字,播放课件六,齐读)

活动四:保护母亲河

1、近年来,黄河和长江的源头“三江源”生态日益恶化,引起了政府和人民的普遍关注。出示课件七:(被污染的母亲河)

现在,国家已经在长江、黄河流域建立“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封山育林,退牧还草,生态环境已有所好转,让我们共同关注、爱护母亲河的生态和建设)

2、谈话:通过前后美与丑的对比,孩子们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谈感受)

3、谈话过渡:你想说什么、做什么呢?

4、学生说一说。例如:以保护母亲河为主题,出一期手抄报,做一次义务宣传员,向周围的人们介绍母亲河,以增强保护母亲河的惠识。或编写一些提示语、警示语等保护母亲河。

5、谈话过渡:出示课件八:

(1)请在你心爱的福娃卡片上,写下自己保护母亲河想说的一句话或想做的一件事。

(2)请你离开座位,到同学或老师中寻找志愿者签名。

(3)听到音乐声响起回到座位,比一比看谁的志愿者最多。

7、部分学生汇报福娃卡片内容和签名情况。

8、教师评价活动情况。

[设计意图:承接上一活动,学生头脑中已经长时间对母亲河形成了美感,在此,教学设计一个转折,出示母亲河被污染的场景,在学生视觉与情感上形成一种巨大的落差,激发学生保护母亲河的愿望,顺势提出“和奥运同行、与绿色相伴”心手相牵保护母亲河行动。学生的心中已有了强烈的愿望,此时,让孩子们去书写保护母亲河最想说的一句话或者最想做的一件事,把情感转化为行动,以孩子们的小手去拉动大手,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保护母亲河行动中来,整个活动

既符合本单元教学主题,又把孩子们的情感推动到一个富有现实意义的高度。体现品德课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高于生活这样的理念。]

五、总结谈话、结束课程

1、总结谈话:母亲河养育了中华儿女,孕育了中华文明。今天,她依然以博大的胸怀与祖国一齐走向未来。我们要学习母亲河的伟大坚强,为使我们民族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让我们来宣誓——(出示课件九):保护母亲河行动图标。

(齐读:长江、黄河,愿你美丽长存!)

2、宣布下课。同学们,今天,我们的寻根之旅就要结束了。我们同是中国人,同饮长江水,我们心中共有同一个愿望:愿我们的母亲河,奔腾不息,活力永驻!

[设计意图:本单元的主题是《我爱祖国的山和水》,本课的话题又是《江山多娇》,祖国江山本来就充满了诗情画意,考虑到祖国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自古就有无数歌颂赞美母亲河的千古名篇,就设计以一个诗情画意的尾声来结束课程。]

六、布置作业。

写“保护母亲河”的倡议书。

板书设计

源远流长

幅员辽阔

我们的母亲河保护母亲河

宏伟博大

肥原沃土

【教学后记与反思】:

在组织《我们的“母亲河”》的教学的过程中,教学的内容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上课伊始,我由《龙的传人》导入,既注重与前一课的联系,又引出“长江、黄河”的话题。因为歌曲本身的通俗性,使得一开始就为学生的情感铺垫上一层自豪。接着我又出示一组长江、黄河的图片,让学生直面母亲河的壮美。在此基础上,通过“流过哪些省”这个知识点,让学生感受母亲河的“博大”。这一环节既是对学生知识的扩展,又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长江、黄河流线之长,流程之广。这为下面理解“为什么是母亲河”埋下伏笔。因为课文中解释为什么是母亲河的一段话很概括,在揭示这段话之前,我由长江整个面引到了荆州这个点,充分利用荆州的地理优势,引导学生在生生、师生的对话中,理解“长江、黄河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这句话,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母亲”。这样再读书上概括的话,不必多语,学生已经能明白一点。再通过一组诗文、歌曲喧染,使学生达到一个情感的“制高点”。在学生情绪高涨的时候,通过图片、数据,呈现给学生一个残酷的现实,让学生受到心灵的冲击,从而产生“保护母亲河”的强烈愿望。

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核心理念是:课程源于生活,生活是第一性的。虽然《母亲河》所呈现的内容随长江、黄河的历史,绵延千年;随长江、黄河的足迹,绵延千里,但落脚点还是归于学生的生活。从整体感受母亲河的壮美和博大到具体体验长江和我们生活的关系,由面及点,使得保护母亲河在回归生活的大课堂中,再不是一条抽象的规范,它在学生的生活中得到具体化,成为切实引导他们实践行动的一个导航标。整个教学环节设计,立足于学生的情感体验,自豪,欣赏,感激,热爱,也有心酸和难受,老师以充满温情的语言创设了和谐的课堂氛围,师生共奏了一曲绿色之歌。整个教学活动与学生生活交相辉映,使“知”的传授与“情”的提升融合在一起,构建了真情的课堂。

困惑:在“保护母亲河”这一环节,没有更好的处理方法。也想过让学生设计方案,想过环保承诺签名活动,想过调查汇报……但无一不陷入形式主义的怪圈,总觉得这一环节的设计有不尽人意之处。

保护母亲河事迹材料

保护母亲河事迹材料 红寺堡开发区自XX年启动实施“小渊基金”生态造林项目以来,累计完成人工造林230公顷。该项目的实施对扩大开发区森林植被面积,改善林分质量,增强防风固沙能力,减少风沙危害和自然灾害起到了积极作用。通过该项目的实施,进一步确保了农业生产生态安全,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生态系统由恶性循环的转变。现将具体工作汇报如下:平整土地230公顷。整地方式是采用人工水平梯田整地,同时为提高苗木成活率,我们提前对作业小班进行放线打点,整地规格为60×60×60cm,完成整地任务100%。 挖坑整地结束后,将统一招标采购的合格苗木由苗主在规定时间内及时运到现场,青年联合会组织青年志愿者参与造林,栽植时林业技术人员跟班作业,做好现场技术指导,做到苗正、杆直、根舒、不吊空,并且回填土时先填表土,后填回心土,同时施入适量基肥,要求“一填、二踏、三培土”,并及时浇定根水。完成栽植任务100%。 1、红寺堡开发区青联、林业局有关领导负责人及工程技术人员到红寺堡海子塘与镇领导一起深入项目区检查项目规划情况,协商平田整地事宜,组织当地志愿者平整田地,修引水渠,全部完成平田整地任务。 2、开发区管委会召开有关部门工作会议,审定“小渊基金”项目区植树造林方案,对植树工作进行了细化,青联

及林业局相关技术人员拟定“小渊基金”项目区植树造林方案,并在红寺堡开发区广场举行“保护母亲河—我与你同行”大型签名活动。 3、林业局技术人员完成林带定点划线工作,青联、林业局及财政局公开招标采购苗木并组织志愿者挖树坑。经林业技术人员对树坑验收后,苗木进入栽植,同时拉水对树木进行了浇灌。 1、明确现任:由开发区管委会协调,植林地的管理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和林业站共同负责实施,开发区青联、林业局负责技术指导和监管;同时每个小班地块确定思想觉悟高、品行端正的专职护林员,制定护林公约,签定护林协议。 2、抚育措施:除正常的除草、松土,施肥以外,对项目区林带进行了涂红刷白,重点加强管护和森林防护、病虫害防治。 我们不仅注重工程的生态环保效益,而且着力加强工程的宣传力度。宁夏电视台、《宁夏日报》、《新消息报》、《吴忠日报》相继报道了中日青年吴忠市红寺堡开发区生态示范林工程及揭碑仪式;自治区青联还将项目区命名为“吴忠市青少年环保实践教育基地”,在揭碑仪式当天,我们还组织了1000多名青少年志愿者在“生态绿化示范林”碑前进行了环保宣誓,进一步提高了开发区广大青少年的生态环保意识。

中国文化源于黄河流域

中国文化源于黄河流域 ——《中国文化教程》评鉴论文 1.绪论 中国文化以悠久、博大著称于世。勤劳、勇敢、智慧的先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人们通常说“中华文化五干年”,这是依据了传说中的黄帝年代,黄帝距今四千多年。实际上,中国文化远不止五千年,按科学考古材料,中国这块土地在8000年前已进入氏族社会,6000年前的氏族文化就很繁荣,说“中华文化八千年”是完全不过分的。中国自从有了文化,文化就具有连续性,没有出现世界其他地区发生的文化断层。关于中国文化起源专家学者有着各自的见解,但普遍认为中国文化源于黄河流域。本文试从农耕民族的人文思想、地理环境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方面分析中国文化的起源。 2. 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理环境一般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与人文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主要指地 形、地貌、气候、水文、植被等。人文地理环境主要指疆域、经济环境、民族、人口等。 2.1自然地理 地形的多样性,中国地形多种多样,既有广袤的平原,也有纵横的山脉,有蜿蜒的海岸。大陆框架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的形状。这三级阶梯是由东西两列山脉构成的。四列山脉有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等,由西南方向的青藏高原向东倾斜,构成第一级阶梯,海拔在4000米左右。东列山脉有大兴安岭、太行山等。东西两列山脉之间有内蒙古高原、黄士高原、云贵高原,海拔在1000米至2000米左右,构成第二级阶梯。东列山脉以东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海拔在500米以下,构成第三级阶梯。第三级阶梯与海洋之间是大陆架和岛屿带。沿海分布着5000多个岛屿,有18000多公里的海岸线。在全国总面积中,山地占1/3,高原占26%,盆地占19%,平原占12%,丘陵占10%。

黄河流域文化历史

黄河流域文化历史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我国古代的《山海经》《禹贡》和《水经注》等书皆称它为“河”。因它的中游流经广大的黄土高原地区,这里的无定河、沁河、渭河等支流挟带大量泥沙汇入,使河水呈黄色,故名黄河。它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个省区,注入渤海。主要支流有湟水、洮河、清水河、无定河、延河、北洛河、泾河、渭河、汾河、沁河、伊河、洛河、大汶河等三十四条。流域面积约为752 000平方千米,居住约1亿多人口。 黄河流域自古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也是世界古代文化发祥地之一。我国著名的“蓝田猿人”最晚在五六十万年前就生活在今陕西蓝田县的公王岭一带,还有二三十万年前的陕西“大荔人”、十万年前的山西“丁村人”和“许家窑人”,以及距今四五万年前内蒙古地区的“河套人”等,这些充分说明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从遥远的古代起,就已经开始在黄河流域从事生产和生活了。考古资料证明,那时的黄河流域,气候要比现在暖和湿润得多。山岭高原到处长满了森林,栖息着野牛、羚羊、犀牛和大象等各种动物。人们在原野中打猎、采集,在河湖中捕捞,在田野中用简陋的农具进行耕作。大约在距今七八千年,人类正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全盛时代,这时在黄河流域有著名的裴李岗文化、磁山文化和稍后的仰韶文化,以及西安附近的半坡、临潼的姜寨、宝鸡的北首岭、河南三门峡的庙底沟、洛阳的王湾、安阳的后岗等文化遗址,都是这一时期人类活动的重要标志。从上述古人类遗址的分布情况看,主要以黄河中游的关中平原、

晋西南盆地和豫西沿河地带为中心。东到河南东部和河北、山东等地,南达汉水中上游,北到河套地区,西至渭河上游和洮河流域。这正是我国古代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传说我们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就生于河南的新郑,主要活动于今河南、河北、陕西一带。我国历史从有文字记载以来,有六大古都,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和北京,其中的西安、洛阳、开封都在黄河流域。伟大的黄河确实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摇篮。 黄河流域为什么能成为我们民族文化发达最早的地区呢?这同黄河流域古代适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优越地理环境紧密相关。尤其在古代,生产工具极为简陋,人们同自然作斗争的能力很低,对自然界的依赖程度更强,因此环境条件十分重要。据考古学研究,远在3 000多年前的殷商时代,黄河中下游地区是很温暖的。当时的安阳人种水稻,是从阳历的三月开始,比现在大约早一个月。在一块武丁时代的甲骨文上记载着人们曾猎获一头大象。因此科学家们推断,3 000年前的黄河流域同今日的长江流域一样温暖湿润。 另外,据古地理学研究,这一地区属中纬度暖温带季风气候环境,第四纪以来没有受到大陆冰川的直接侵袭。中亚的干燥气候对本地影响也不深,因此保留了第三纪植物区系的许多植物,形成本区植物种属繁多的特点。这对古人类的生活也是极为有利的。 特别是黄河中下游地区为广大的黄土地带。这种土壤质地均一,结构疏松多孔,既利于简陋农具的耕耘,又利于作物根系的深入。土层毛细管发达,孔隙率达50%以上,持水性好,抗旱抗涝能力强。尤其是土壤中含有丰富的钙、磷、钾等矿物质,其中碳酸钙含量达8~19%,含其他矿物成分不下五十种。这些对原始的农业发展都是极为有利的。

黄河集团郑强辉出品《大闹天宫》 上映11天斩获近8亿票房

黄河集团郑强辉出品《大闹天宫》 映11天斩获近8亿票房的《西游记之大闹天宫》,宣布将拍续集,于2016年初一上映。虎门镇政府官方微博迫不及待“八”出这部大热影片“出品人之一正是虎门黄河集团董事长、东方实业集团的主要股东郑强辉,而其公子郑家星作为影坛新星,不仅在电影中有出色表现,还演唱了主题曲《爱在天地动摇时》。” 曾投资拍摄《叶问》、《十月围城》 《大闹天宫》在这个春节贺岁档赚足票房,细心的观众可以发现,职员表里出品人一栏的名字是郑强辉。这就是东莞人熟悉的虎门黄河时装城、大莹女装城、虎门东方索菲特酒店的老板。郑强辉的主要实业投资都在虎门,后来从事多种投资,涉及房地产、制造、贸易流通等实业领域。 几年前,郑强辉从东方实业创始人、香港著名电影人黄百鸣手中买下股份,成为东方实业的实际控股人。2008年后,该公司投资拍摄了《叶问》系列、《十月围城》、《浮城大亨》和当红的《大闹天宫》等电影,均获票房佳绩。 其子爱发照片但从不曝光家人 《大闹天宫》卖点之一就是甄子丹、周润发和郭富城“三巨头”组合,片子主题曲《爱在天地动摇时》是23岁新星郑家星演唱,他同时在剧中饰演哪吒。@虎门太平再度爆料,郑家星就是郑强辉的儿子。 郑家星现在的新浪微博认证是巨人娱乐旗下艺人,经常在微博上晒出工作照和生活照,与粉丝也有互动积极。粉丝“阿欣呀阿欣”留言收到郑家星的回复,还高兴地称“第一次被偶像男神回复,好开心呀。”不过郑家星很注意保护生活隐私,在晒出年夜饭和在家便餐照片时,都没有曝光家庭成员。 [“星”路历程] 郑家星17岁出道,在电影《叶问2》中饰演任达华的儿子周光耀,并主唱其电影主题曲《百折不挠》。2012年郑家星在电影《浮城大亨》中饰演少年布华泉,电影主题曲《浮城》也是由其主唱。2014年1月31日上映的电影《大闹天宫》中郑饰演哪吒,与饰演孙悟空的甄子丹有对打场面。(南都网)

保护母亲河事迹汇报(多篇范文)

保护母亲河事迹汇报 目录 第一篇:保护母亲河事迹汇报 第二篇:保护母亲河事迹材料 第三篇:保护母亲河我们在行动 第四篇:开展保护母亲河行动 第五篇:保护母亲河 正文 第一篇:保护母亲河事迹汇报 保护母亲河事迹汇报 —红寺堡开发区“小渊基金”项目 红寺堡开发区自XX年启动实施“小渊基金”生态造林项目以来,累计完成人工造林230公顷。该项目的实施对扩大开发区森林植被面积,改善林分质量,增强防风固沙能力,减少风沙危害和自然灾害起到了积极作用。通过该项目的实施,进一步确保了农业生产生态安全,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生态系统由恶性循环的转变。现将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整地:平整土地230公顷。整地方式是采用人工水平梯田整地,同时为提高苗木成活率,我们提前对作业小班进行放线打点,整地规格为60×60×60cm,完成整地任务100%。

二、栽植:挖坑整地结束后,将统一招标采购的合格苗木由苗主在规定时间内及时运到现场,青年联合会组织青年志愿者参与造林,栽植时林业技术人员跟班作业,做好现场技术指导,做到苗正、杆直、根舒、不吊空,并且回填土时先填表土,后填回心土,同时施入适量基肥,要求“一填、二踏、三培土”,并及时浇定根水。完成栽植任务100%。 三、具体操作 1、红寺堡开发区青联、林业局有关领导负责人及工程技术人员到红寺堡海子塘与镇领导一起深入项目区检查项目规划情况,协商平田整地事宜,组织当地志愿者平整田地,修引水渠,全部完成平田整地任务。 2、开发区管委会召开有关部门工作会议,审定“小渊基金”项目区植树造林方案,对植树工作进行了细化,青联及林业局相关技术人员拟定“小渊基金”项目区植树造林方案,并在红寺堡开发区广场举行“保护母亲河—我与你同行”大型签名活动。 3、林业局技术人员完成林带定点划线工作,青联、林业局及财政局公开招标采购苗木并组织志愿者挖树坑。经林业技术人员对树坑验收后,苗木进入栽植,同时拉水对树木进行了浇灌。 四、后期抚育管理 1、明确现任:由开发区管委会协调,植林地的管理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和林业站共同负责实施,开发区青联、林业局负责技术指导和

长江文化体系中的吴越文化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 1998年 第4期 长江文化体系中的吴越文化 丁家钟Ξ3 贺云翱 摘 要:长江文化是指长江流域地区文化特性和文化集结的总和与集聚,是一个时空交织的多层次、多维度的文化复合体。作为内涵广博的文化体系,它由巴蜀文化、荆楚—湖湘文 化、吴越文化三个亚系组成,其中吴越文化生存于长江下游地区。广义的吴越文化指有人类 产生以来存在于先秦时代吴、越立国地区的一切文化现象,它具有“饭稻羹鱼”的经济结构和 饮食习惯,以及善驾舟、鸟崇拜、干栏式建筑、 “文身断发”习俗、尚绿、灵动、情感细腻等文化特征。吴越文化在勇于开拓和善于开放的文化心态作用下,不断顺应时代发展要求,调整和更 新文化内涵与机制,同时始终保持特色与传统,其发达的玉文化、瓷文化、丝绸文化体现了“丽 质秀色”的品性,对中华文明特质的形成有着殊多贡献。 关键词:长江文化 吴越文化 在“多元一体”(费孝通先生语)的中华文明体系中,长江文化和黄河文化无疑是两支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主体文化。它们互相存在,互相撞击,互相融会,互相补充,从而造成了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刚柔互济、绚丽多姿、绵延不绝的特性。直到今天,“长江经济带”的建设仍在呼唤着“长江文化”的进一步创新与发展,以不断增进我们民族的活力和激情。 在传统学术研究中,“黄河文化”一直占有主要位置,但从80年代后期以来,“长江文化”逐渐受到学术界尤其是历史学界的普遍关注,它以新的资料和新的视角大大拓展了中国文化史研究的视野,使人们了解到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发生发展过程要比过去的认识复杂得多。应该说,长江文化课题的提出和起初的研究,与考古学发现有直接关联,从170多万年前的云南“元谋猿人”到8000多年前的湖南澧县彭头山文化水稻栽培技术,从7000多年前的浙江河姆渡的漆器、干栏式建筑工艺及牙雕、制陶、发达的原始农业到5000年前左右的良渚文化制玉体系的形成,从3000多年前浙、赣一带原始瓷器烧制工艺的广泛使用到江西新干大洋洲、四川三星堆、皖南沿江地带青铜铸造业的兴起,从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出现的5000多年前的古城群落到2000多年前富有特征的楚国礼仪重器的相继出土,这一系列的文物大发现刷新了以往的历史文献记录,修改着过去一个个已成的学术结论,迫使人们面对大量新的科研材料,不得不重新思考中国文明的渊源、初发地域、发生过程、结构与体系、后来演变的动力机制、发展规律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由此,“长江文化”作为一项涉及多学科的学术课题吸引了各方面学者的参与。 Ξ苏州大学管理学院讲师(苏州215006)

黄河流域发现的早期人类文化遗址

黄河流域发现的早期人类文化遗址 黄河流域发现的早期人类文化遗址、历代王朝建都位置等史实。说明黄河与中华民族姿势文化的深远关系? 一、世界第五长河 黄河,世界第五长河,一条5464公里长的大河,在中国北方蜿蜒流动。从高空俯瞰,它恰似一个巨大的"几"字,又隐隐就是我们民族那独一无二的图腾。 二、黄河的表征 它不仅仅是一条大河。黄河,黄土地,皇帝,黄皮肤,这一切黄色表征,把这条流经中华心脏地区的浊流升华为圣河。《汉书.沟洫志》就把黄河尊为百川之首:"中国川源以百数,莫著于四渎,而河为宗。" 三、黄土风成说 在久远的地质年代,在亚洲内陆的沙漠戈壁,遍地砂石在骤冷骤热的严酷环境中被支解粉碎,直至形成粉末。内陆盛行的西北气流,经年累月地把它们吹向东方,粗砂落于蒙古高原,最细腻的粉末随风飘落到今天甘肃、陕西、山西、青海、宁夏、河南6省。千百万年的搬运堆积,终于形成了一个北起长城,南至秦岭,西抵日月山,东达太行山的黄土高原。

四、深厚广阔的黄土层 这是一片无与伦比的黄土,它的面积广达41万平方公里,黄土覆盖厚度一般在100米以上。而陇东、陕西、晋西等地,黄土深达100到200米,兰州地区更厚达300米以上。 五、六千年前的伊甸园 植物学家们研究发现,虽然黄土高原的降水不如南方丰沛,但养分的淋溶损失也较少,非常适合杨树、桦树、栎树、油松、云杉和酸枣、黄荆条等生长。那时繁茂的植被,涵养着一个温暖多雨的伊甸园。今天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等省份,分布着大片原始森林。地处中原的河南省简称为"豫",显示在仓颉造字的时代,它仍是大象出没之地。 六、历史兴盛的基础 地质学家们发现,黄土具备优良的解理性,适合开掘窑洞居住;农学家们发现,黄土中各种矿物营养物质丰富,具有较高的天然肥力。先民们渐渐在这片黄土地上开凿窑洞居住,种植五谷为生。5000 多年前,皇帝、炎帝的部落兴盛起来,华夏先祖的足迹踏遍了黄土地。随后的日子里,中国第一个王朝夏兴盛于此,立国800年的周朝源起于此,而横扫六合,一统天下的秦帝国也勃兴于此。

山东省保护母亲河特色工作总结修订稿

山东省保护母亲河特色 工作总结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山东省保护母亲河特色工作总结 1、定期总结全省保护母亲河行动工作经验。省保护母亲河行动领导小组每年2-3次召开专题会议,就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保护母亲河行动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今年3月26日,全省保护母亲河行动实施五周年纪念大会召开,大会对山东保护母亲河行动实施五年来的情况进行了全面总结,就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保护母亲河行动作了详细部署,明确了保护母亲河行动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实现新突破的工作新思路。省政府副省长陈延明、省政协副主席周鸿兴出席会议并为第三届“山东省十大杰出青年农民”及全省保护母亲河行动先进集体、先进个人颁奖。团中央、全国保护母亲河行动领导小组为大会发来贺信。 2、全省各地开展特色宣传教育活动。团省委联合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了“情系母亲河,捐植纪念树”、“环保下乡”、“小事做起来,绿色助奥运”、“救助黄河百万人签名”等活动,济南市开展了“节水保泉”活动,威海市开展了“青春、绿色、家园”活动、临沂市开展了“青春染绿沂蒙山”活动,都有效提高了保护母亲河行动的知名度。与此同时,借助多种媒体和艺术手段,提升品牌形象。2001年,团省委联合省话剧院、省林业局、山东黄河河务局等单位共同排演了大型音乐剧《天鹅之歌》,在山东和全国陆续演出近200场,受到社会一致好评,并获得中宣部的“五个一工程奖”。 3、开展建设“山东省保护母亲河工程安利林”活动。积极争取团中央支持,与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济南分公司联合开展了建设“山东省保护母亲河工程安利林”活动,并于今年4月3日在山东省青少年绿化基地举行启动仪式,副省长陈延明为“保护母亲河安利林”揭碑。建成的“安利林”面积达80余亩,植树万棵,这也是山东团省委争取安利公司在山东建设的第一片“安利林”。 4、开展“保护母亲河--真情无限林”建设活动。今年4月份,团省委联系山东银座美术馆以60万元的价格竞买收藏由刘大为、欧阳中石等10位国内顶级书画家联袂创作的以黄河为主题的巨幅画作《雪原春色》,拍卖所得捐献给了山东保护母亲河行动,在山东黄河入海口处建成一处“保护母亲河真情无限林”。为此, 4月14日,团中央、中央电视台与山东团省委联合录制了《真情无限》节目,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周强、书记处书记尔肯江吐拉洪参加了节目录制活动。《真情无限》节目于4月24日在中央电视台三套节目中首播。

中国文化源于黄河流域复习过程

中国文化源于黄河流 域

中国文化源于黄河流域 ——《中国文化教程》评鉴论文 1.绪论 中国文化以悠久、博大著称于世。勤劳、勇敢、智慧的先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人们通常说“中华文化五干年”,这是依据了传说中的黄帝年代,黄帝距今四千多年。实际上,中国文化远不止五千年,按科学考古材料,中国这块土地在8000年前已进入氏族社会,6000年前的氏族文化就很繁荣,说“中华文化八千年”是完全不过分的。中国自从有了文化,文化就具有连续性,没有出现世界其他地区发生的文化断层。关于中国文化起源专家学者有着各自的见解,但普遍认为中国文化源于黄河流域。本文试从农耕民族的人文思想、地理环境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方面分析中国文化的起源。 2. 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理环境一般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与人文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主要指地形、地貌、气候、水文、植被等。人文地理环境主要指疆域、经济环境、民族、人口等。 2.1自然地理 地形的多样性,中国地形多种多样,既有广袤的平原,也有纵横的山脉,有蜿蜒的海岸。大陆框架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的形状。这三级阶梯是由东西两列山脉构成的。四列山脉有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等,由西南方向的青藏高原向东倾斜,构成第一级阶梯,海拔在4000米左右。东列山脉有大兴安岭、太行山

等。东西两列山脉之间有内蒙古高原、黄士高原、云贵高原,海拔在1000米至2000米左右,构成第二级阶梯。东列山脉以东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海拔在500米以下,构成第三级阶梯。第三级阶梯与海洋之间是大陆架和岛屿带。沿海分布着5000多个岛屿,有18000多公里的海岸线。在全国总面积中,山地占1/3,高原占26%,盆地占19%,平原占12%,丘陵占10%。 不同的地形构成了不同的经济区域,孕育了不同的人文,铸就了文化的多元性。中原文化受制于黄河,荆楚文化受制于长江和洞庭湖,内蒙古文化受制于草原,青藏文化受制于高原,千姿百态的山水造就了林林总总的文化。 2.2气候的特征及其变化 中国的大部分领土处于北温带,地势高低悬殊,幅员辽阔,使得气候形成三个大陆性气候强,其三是气候类型多样。复杂的气候影响着中国各地的民俗和人文,导致北方文化与南方文化有较大差异。气候方面,5000年前的中国气候普遍比现在温暖湿润。 2.3人文地理 古代中国文化的主体部分发生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这两条大川有众多的支流,构成了广大的空间。不仅如此,在中国的辽河、准河、珠江等流域都有文化发生。在河与河之间、河与湖之间、山与水之间都容易形成文化区域。山川绵延,文化交融,形成几个特点: 其一,大的自然环境构成了大的文化土壤,在中国本土,历史上形成了大的民族、大的国家。尽管在历史上有分分合合的局面,但中华民族一直保持大一统格局,统一是总趋势,代表了人们的愿望和心声。在大的时势运作中,产生了许多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

黄河(人教版)

1.读图:(1)发源地:A. .注入海B. (2)上中下游划分城市:C. D. (3)冲击成的平原E. F. (4)主要支流:①②③ (5)重要水利枢纽:㈠㈡㈢ 2.黄河发源于哪座山? 3.注入哪个海? 4.最大支流是哪条? 5.上中游划分城市是哪个? 6.中下游划分城市是哪个? 7.上游冲击成的平原有哪些?别称是什么?平原、平原。“” 8. 为什么下游流域面积狭小?,。 9. 流经的地形区有哪些?高原、高原、平原 10. 流经省级行政区有哪些?、、、、、、、、(9个) 11.凌汛产生的条件有哪些? 12.黄河凌汛产生时间、河段及对策是什么? 时间:。河段:、、境内对策:。 13.黄河上中下游忧患的表现、原因、对策各是什么? (1)上游。表现:。原因: 对策: (2)中游。表现:原因:①② ③ (④ ⑤ 对策:①②③ 。 (3)下游。表现:“”。原因:对策: 14.小浪底水利枢纽首要的作用是什么? 15.黄河下游“地上河”是怎样形成的?中游 下游 16.新中国成立后,治理黄河采取了哪些措施?(1)。 (2)。(3)。 17.为什么黄河流经宁夏、内蒙古河段水量减少?(1) (2)(3) 18.黄河为所流经的地区作出了哪些贡献? (1)(2)(3) 19.长江、黄河发源于哪个省?共同流经哪些省级行政区?

1.读图:(1)发源地:A.巴颜喀拉山.注入海B.渤海 (2)上中下游划分城市:C. 河口 D. 桃花峪。 (3)冲击成的平原E. 宁夏平原F. 河套平原(4)()主要支流:①渭河②汾河③湟水 (5)重要水利枢纽:㈠小浪底㈡三门峡㈢龙羊峡 2.黄河发源于哪座山?巴颜喀拉山 3.注入哪个海?渤海 4.最大支流是哪条?渭河 5.上中游划分城市是哪个?河口 6.中下游划分城市是哪个?桃花峪 7.上游冲击成的平原有哪些?别称是什么?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塞上江南” 8. 为什么下游流域面积狭小?泥沙淤积,形成了“地上河”。 9.流经的地形区有哪些?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10. 流经省级行政区有哪些?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9个) 11.凌汛产生的条件有哪些?(1)河流有结冰期;(2)河流的流向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3)流经平原地区。 12.黄河凌汛产生时间、河段及对策是什么? 时间:初冬、初春。河段:宁夏、内蒙古、山东境内对策:用飞机、大炮炸开冰坝。(炸冰) 13.黄河上中下游忧患的表现、原因、对策各是什么? (1)上游。表现:草地退化,荒漠化严重。原因:气候干旱、过度放牧、滥垦草地。 对策:禁止过度放牧,退耕还草,治理荒漠化土地。 (2)中游。表现:水土流失严重。原因:①黄土土质疏松,多孔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②地表缺少植被保护。③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④人多地少,开发历史悠久,长期过垦过牧,导致生态环境恶化。⑤修路、采矿等活动破坏地表。 对策:①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②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退耕还林、还草,禁止过度放牧等。 (3)下游。表现:“地上河”。原因:泥沙淤积。对策:加固堤坝,冲刷河道。 14.小浪底水利枢纽首要的作用是什么?防洪、减淤,冲刷河道。 15.黄河下游“地上河”是怎样形成的?中游流经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河水中含沙 量增大。下游流经华北平原,河道变宽,水流变缓,泥沙沉积,形成“地上河”。 16.新中国成立后,治理黄河采取了哪些措施?(1)在黄河上游加强生态环境建设,进行梯级开发。 (2)在中游黄土高原地区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修建大型水利枢纽。(3)在下游加固黄河大堤,冲刷河道。 17.为什么黄河流经宁夏、内蒙古河段水量减少?(1)气候干旱,河水补充少;蒸发量大,下渗严重。(2)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引水灌溉,需水量大。(3)人口稠密,工业用水、生活用水量大。 18.黄河为所流经的地区作出了哪些贡献? (1)提供了丰富的水源。(2)提供了丰富的水能资源。(3)冲击形成了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华北平原。 19.长江、黄河发源于哪个省?共同流经哪些省级行政区?青海。青海、四川。

黄河流域文化遗址

黄河流域文化遗址 黄河是我们民族的母亲河,经过亘古不息的流淌,孕育出世界最古老、最灿烂的文明。根据山西省芮城县境内黄河东岸西侯度遗址发现的180万年前远古人类用过的石器,可以相信,早在180万年以前,黄河流域已有人类在活动了。西侯度出土了30余件石制品,是迄今为止中国大陆上发现的人类文化遗存中最早的代表。 西侯度文化中用动物骨角制造工具和用火的资料,不仅在黄河流域是最早的代表,在国内其他地区和在世界上也是仅见的。 ——反映古猿人文化的有: 西侯度猿人文化 1961年于山西芮城西侯度发现的,距今150万年~180万年,为中国北方旧石器时代早期猿人文化。 蓝田猿人文化 1963年~1964年在陕西蓝田公王岭与陈家窝发现,其中公王岭猿人距今100万年~115万年,陈家窝猿人距今50万年~59万年。为旧石器时代晚期猿人文化。 大荔猿人文化 1978年于陕西大荔甜水沟发现,距近30万年~50万年,为晚期猿人文化。 ——反映古智人文化的有: 丁村古人文化 1954年~1976年于山西省襄汾县汾河东岸丁村发现,距今7万年~9万年,属于旧石器中期文化,为早期智人。 河套新人文化 1922年及1956年~1960年在内蒙古乌审旗大沟湾发现,距今3万年左右,为晚期智人。 ——现代人是由新人直接进化而来的,分为4个阶段: 细石器文化 距今10000年~7000年,黄土高原多处发现该时代文化遗址,如陕西大荔沙苑、山西沁水下川等地。 新石器文化 距今7000年~3700年,按最早发现地点及所代表的发展阶段划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称仰韶文化,

距今7000年~5000年,1921年发现于河南渑池县仰韶村;中期称龙山文化,距今5000年~4100年,1928年发现于山东省章丘县龙山镇;晚期称二里头文化,距今4100年~3700年,最早发现于河南偃师二里头,为夏代文化遗址。 半坡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部浐河东岸半坡村,是黄河流域一个典型的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属仰韶文化的一种早期类型,距今约6000年。遗址总面积约5万平方米,分为居住区、制陶区和墓葬区。1953年春,西安市在建设纺织城时发现,发掘面积1万平方米,获得了丰富的文化遗存。 青铜器文化 距今3700年~2700年,可划分为三期:早期为二里岗文化,即郑州商城文化,距今3620年,为商代早期文化;中期为殷墟文化,即河南安阳小屯村文化,大致为公元前14世纪~公元前11世纪,为商代晚期文化;晚期为岐山文化,即陕西岐山凤雏村西周都城文化遗址。 铁器文化 出现于公元前770年的春秋初期,如在河南新郑仓城发现的春秋铸铁遗址,在河南卫辉市固围村发现的战国墓葬遗址,在西安周围发现的西安隋唐都城文化遗址等。 中石器时代,是连结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之间的过渡阶段或中间环节。1956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为配合黄河三门峡水库的建设,在陕西大荔县的沙苑地区发现15处遗留有打制的石片和石器的地点,共采集到3000余件标本。根据这些石器的特点,认为它们是中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遗存,从而将其命名为我国的第一个中石器时代文化——沙苑文化。 从中石器时代起,黄河流域就成了我国远古文化发展的中心。中石器时代的特征是:社会经济生活以渔猎和采集为主,属于自然经济,还没有出现农业。在中石器时代,细石器的普遍使用促进了狩猎和采集经济的发展。数十年来,在黄河流域发现了大量以细石器为主的文化遗存,不仅有可能填补我国新旧两大石器时代之间的缺环,而且还显示出我国中石器时代细石器工艺最发达的地区就是黄河流域。有的考古学家认为,正是在华北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以细工艺传统为代表的中石器时代文化,其后,才在黄河流域发展成为以农业经济为主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此从中石器时代起,黄河流域就成了我国远古文化发展的中心。 黄河流域历代王朝建都史实为:夏朝定都阳城(今河南登封),商朝定都于亳(今河南商丘),后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周朝定都于镐京(今陕西西安),秦朝定都于咸阳,西汉定都于长安(今陕西西安),东汉定都于洛阳,魏晋均定都于洛阳,隋唐均定都于长安(今陕西西安),宋朝定都于东京(今河南开封)。

河长制爱河护河先进工作者(优秀河长)事迹材料

河长制爱河护河先进工作者(优秀河长)事迹材料 湖溪乡是一个因水而得名的乡镇,在面积134平方公里的版土上密布着10条河流,总长达14公里,流域面积达64.2平方公里。2021年以来,唐红梅调任湖溪乡乡长,任湖溪乡河长,她秉持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战斗在水环境保护的一线。一双红雨鞋,一身迷彩服,一本巡河志,是她的巡河标配; 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是她的治水常态,近五年来,唐红梅贯彻好、落实好、完成好河长制的各项工作,大力开展卫生长效管理、清淤疏浚、排污口清查、兴建污水处理厂等水环境综合治理攻坚行动。经过不懈努力,几条群众反响强烈的河流明显好转,河道水质显著改善,水环境质量达标率达100%,辖区内水质明显改善,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 构建工作体系,做“河长制”的落实者。 一是建立健全工作队伍。2021年,唐红梅结合湖溪乡实际,围绕省、市、县治水办的相关文件,制定出适合乡情的治水方案和制定《湖溪乡“河长制”实施方案》,全面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的“河长制”工作体系,开成河长抓全面,驻村干部、村支部书记负责辖区内的河道的工作格局,健乡、村、组三级河长体系,并延伸至沟、渠、塘等小微水体,全面落实“一沟一长、一渠一长、一池塘一长”。二是严格河长考核机制。作为湖溪乡“河长”,唐红梅多次在全体干部例会中安排布置“河长制”工作,结合实际,围绕省、市、县治水办的考核要求,制定出台湖溪乡的治水目标考核。推行交叉考核和巡查整改的考核机制,同时,考核结果与村干部的奖金报酬进行挂钩。三是坚持全程徒步巡河。她严格按照河长包河治水责任要求,切实履行全乡10条河道的治理监督工作,坚持每月全程徒步巡河,她每到一处都实地查看河道环境卫生、水质等情况,向河段长详细询问河道垃圾处理、排污情况和“河长制”工作履职情况,认真了解河道整治工作进度,并就治水工作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交流探讨。对巡河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巡查活动有力推动了湖溪乡的河道清理,长效保洁成效明显,有效杜绝了已治理河道的反弹情况。 二、坚持标本同治,做“河长制”的践行者。

黄河流域文化历史

黄河流域文化历史黄河流域文化2009-05-12 20:35:02 阅读439 评论1 字号:大中小订 阅 中国人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中华民族的老祖宗炎帝和黄帝部落 最开始都居住在黄河流域 慢慢向长江流域发展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我国古代的《山海经》《禹贡》和《水经注》等书皆称它为“河”。因它的中游流经广大的黄土高原地区,这里的无定河、沁河、渭河等支流挟带大量泥沙汇入,使河水呈黄色,故名黄河。它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个省区,注入渤海。主要支流有湟水、洮河、清水河、无定河、延河、北洛河、泾河、渭河、汾河、沁河、伊河、洛河、大汶河等三十四条。流域面积约为752 000平方千米,居住约1亿多人口。 黄河流域自古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也是世界古代文化发祥地之一。我国著名的“蓝田猿人”最晚在五六十万年前就生活在今陕西蓝田县的公王岭一带,还有二三十万年前的陕西“大荔人”、十万年前的山西“丁村人”和“许家窑人”,以及距今四五万年前内蒙古地区的“河套人”等,这些充分说明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从遥远的古代起,就已经开始在黄河流域从事生产和生活了。考古资料证明,那时的黄河流域,气候要比现在暖和湿润得多。山岭高原到处长满了森林,栖息着野牛、羚羊、犀牛和大象等各种动物。人们在原野中打猎、采集,在河湖中捕捞,在田野中用简陋的农具进行耕作。大约在距今七八千年,人类正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全盛时代,这时在黄河流域有著名的裴李岗文化、磁山文化和稍后的仰韶文化,以及西安附近的半坡、临潼的姜寨、宝鸡的北首岭、河南三门峡的庙底沟、洛阳的王湾、安阳的后岗等文化遗址,都是这一时期人类活动的重要标志。从上述古人类遗址的分布情况看,主要以黄河中游的关中平原、晋西南盆地和豫西沿河地带为中心。东到河南东部和河北、山东等地,南达汉水中上游,北到河套地区,西至渭河上游和洮河流域。这正是我国古代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传说我们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就生于河南的新郑,主要活动于今河南、河北、陕西一带。我国历史从有文字记载以来,有六大古都,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和北京,其中的西安、洛阳、开封都在黄河流域。伟大的黄河确实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摇篮。 黄河流域为什么能成为我们民族文化发达最早的地区呢?这同黄河流域古代适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优越地理环境紧密相关。尤其在古代,生产工具极为简陋,人们同自然作斗争的能力很低,对自然界的依赖程度更强,因此环境条件十分重要。据考古学研究,远在3 000多年前的殷商时代,黄河中下游地区是很温暖的。当时的安阳人种水稻,是从阳历的三月开始,比现在大约早一个月。在一块武丁时代的甲骨文上记载着人们曾猎获一头大象。因此科学家们推断,3 000年前的黄河流域同今日 的长江流域一样温暖湿润。 另外,据古地理学研究,这一地区属中纬度暖温带季风气候环境,第四纪以来没有受到大陆冰川的直接侵袭。中亚的干燥气候对本地影响也不深,因此保留了第三纪植物区系的许多植物,形成本区植物种属繁多的特点。这对古人类的生活也是极为有利的。 特别是黄河中下游地区为广大的黄土地带。这种土壤质地均一,结构疏松多孔,既利于简陋农具的耕耘,又利于作物根系的深入。土层毛细管发达,孔隙率达50%以上,持水性好,抗旱抗涝能力强。尤其是土壤中含有丰富的钙、磷、钾等矿物质,其中碳酸钙含量达8~19%,含其他矿物成分不下五十种。这些对原始的农业发展都是极为有利的。

二年级下册国学经典诵读(黄河出版集团版本)

第一单元 历史篇(一) zìxī nóng, zhìhuáng dì. hào sān huáng, jūshàng shì. 自羲农, 至黄帝,号三皇, 居上世。 táng yǒu yú, hào èr dì. xiāng yī xùn, chēng shèng shì. 唐有虞, 号二帝,相揖逊, 称盛世。 xiàyǒu yǔ, shāng yǒu tāng. zhōu wén wǔ,c hēng sān wáng. 夏有禹, 商有汤,周文武, 称三王。xià chuán zǐ, jiā tiān xià. sìbǎi zǎi, qiān xiàshè. 夏传子, 家天下,四百载, 迁夏社。 tāng fáxià, guóhào shāng. liùbǎi zǎi, zhìzhòu wáng. 汤伐夏, 国号商,六百载, 至纣亡。 历史篇(二) z hōu wǔwáng, shǐzhū zhòu. bā bǎi zǎi, zuìcháng jiǔ. 周武王, 始诛纣,八百载, 最长久。zhōu gòng hé, shǐjìnián. lìxuān yōu, suìdōng qiān. 周共和, 始纪年,历宣幽, 遂东迁。zhōu zhé, wáng gāng zhuì. chěng gān gē, shàng yóu shuì. 周辙东, 王纲坠,逞干戈, 尚游说。shǐchūn qiū, zhōng zhàn guó. wǔbàqiáng, qī xióng chū. 始春秋, 终战国,五霸强, 七雄出。yíng qín shì, shǐjiān bìng. chuán èr shì, chǔhàn zhēng.

保护母亲河总结

保护母亲河总结 建设绿色生态德州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德州市保护母亲河行动概 述近年来,团德州市委按照团省委工作部署,动员组织全市青少年及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大组织宣传力度,广泛开展青少年环保和植绿护绿实践活动,不断拓宽筹资渠道,大力建设保护母亲河重点工程,全市保护母亲河行动呈现良好发展态 势。一、主要工作(一)加强领导,大力宣传,构建上下联动、协调发展的工作格局一是争取政策,加强领导,加大“保护母亲河行动”推进力度。几年来,团市委联合市财政局、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局、科技局、环保局先后修订完善了《关于在全市广泛开展“保护母亲河行动”的实施意见》,联合印发了《关于以“小事做起来,保护母亲河”为重点深入开展“保护母亲河行动”的意见》,今年,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联合转发了团市委等八部门《关于在全市广泛开展保护母亲河——“啄木鸟”青少年护林活动的通知》,以上文件对保护母亲河行动的工作内容、资金来源、绿化工程用地、项目施工及责任等作了详细规定,为工作的深入持久开展奠定了扎实的政策基础。为加强领导,我们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团市委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全市保护母亲河行动领导小组,以联席会议的形式定期研究工作、完善措施、修正计划、解决问题。目前,各县市区也都根据实际制定了保护母亲河行动文件,成立了相应领导机构。几年来,市县两级已召开62次联席会议,解决问题246个,帮助协调和落实资金110万元。二是广造声势,大力宣传,营造保护母亲河行动的良好氛围。各级团组织充分利用“植树节”、“青年节”、“世界环境日”等节日,连年大张旗鼓地开展“从小事做起,保护母亲河行动月宣传月”活动,组织青少年为绿地、树木浇水、施肥。宣传月活动期间,全市共举办13次保护母亲河生态教育作品展,有8000余件作品参展;广大青少年植树面积近13万亩,护树30多万株,29万多名青少年观看了保护母亲河生态教育影片播映。为增强宣传教育效果,各级围绕“关爱大自然、保护母亲河”这一鲜明主题,与新闻媒体加强协作,不断丰富宣传教育内容,创新宣传教育方法,先后在《德州日报》、德州电视台和德州广播电台设立了专栏,定期播放专题节目,对各级保护母亲河行动进行系列报道和跟踪报道,在全社会营造了浓厚环保氛围。(二)丰富内容,创新方式,促进保护母亲河行动深入持久开展一是围绕建设绿色德州,广泛开展了青少年环保实践活动。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相适应,各级将保护母亲河行动作为团组织参与建设绿色德州的重要形式,坚持节日性活动与时令性活动相结合,因时因地制宜,创新创

二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黄河出版集团版本)

第一单元 学习篇 rén zhīchū,xìng běn shàn。xìng xiān g jìn,xíxiān g yuǎn。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gǒu bújiào,xìng nǎi qiān。jiào zhīdào,guìyǐzhuān。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xī mèng mǔ,zélín chǔ。zǐbùxué,duàn jī zhù。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dòu yān shān,yǒu yìfān g。jiāo wǔzǐ,míng jùyang。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yǎng bújiào,fùzhī guò。jiào bùyán,shīzhī duò。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zǐbùxué,fēi suǒyí。yòu bùxué,lǎo héwéi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yùbùzhuó,bù chéng qì。rén bùxué,bùzhīyì。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wéi rén zǐ,fān g shào shí。qīn shī yǒu,xílǐyí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道德篇 xiān g jiǔling,néng wēn xí。Xiào yúqīn,suǒdān g zhí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róng sìsuì,néng ràng lí。dìyúzhǎng,yíxiān zhī。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shǒu xiào tì,cìjiàn wén。zhī mǒu shù,shímǒu wén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yī ér shí,shíér bǎi。bǎi ér qiān,qiān ér wàn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sān cái zhě,tiān dìrén。sān g uān g zhě,rìyuèxīn g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sān gān g zhě,jūn chén yì。fùzǐqīn,fū fùshun。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黄河流域文明与文化

黄河流域的文明与文化对中华民族 的文化与文明的影响 一、黄河 黄河是大自然献给中华民族的厚礼,是我们伟大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脉北麓,从青海高原奔腾而下,流经五千多公里,在黄河的中下游地区形成宽广美丽而富饶的冲积大平原,为黄河文明和文化的诞生提供了优越的地理环境。大约一万七千多年以前,黄河流域就有人类生存了。华夏民族的祖先在这里勇敢顽强地劳动和开拓,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和文化。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二、黄河流域文明 1、文明 人类历史上的任何一种文明都是建立在一定的人员聚集、生产方式和物质基础上的,黄河文明也不例外。文明,是历史以来沉淀下来的,有益增强人类对客观世界的适应和认知、符合人类精神追求、能被绝大多数人认可和接受的人文精神、发明创造以及公序良俗的总和。黄河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黄河文明的形成期大体在公元前2000多年至公元前4000年。前后经历了两千年之久。从150万年前在现今山西省黄河岸边的芮城县境内出现西侯度猿人开始,到距今3700~2700年前的青铜器文化遗址和公元前770年的铁器文化遗址为止,中华民族的先人就一直生活在黄河流域。黄河文明如中流砥柱,朝气蓬勃,在吸纳各地区文明精华的基础上,发展成为中华文明的直根系。黄河文明历经五千年而不衰,一直绵延至今,这不仅与他本身所具有的旺盛生命力有关,还和它不断选择适宜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紧密相连。 2、发展特点 ①黄河文明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个文明中心。由于生态环境的变化,黄河文明的中心不断转移。每一个文明中心的形成,都与生态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态环境的变化是黄河文明中心不断转移的重要原因。 ②黄河文明中心是随着黄河转移的。当中游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时,黄河文明就将中心转移到中下游,当中下游黄河泛滥频繁时,黄河文明中心转移到中游,如此多次反复。 ③气候的冷暖是黄河文明中心转移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当气候寒冷时,文明中心转移到黄河中下游,当气温温暖时,文明中心转移到黄河中游。黄河文明中心转移与气候寒冷有着重要的联系。 三、黄河流域文化 1、文化 文化是人类与自然相处过程中形成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综合产物。文化因人而生,任何文化的主体都是人。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活动产品。我们的先人从泱泱大河中获取智慧和灵感,演绎了光辉灿烂的黄河文化。黄河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和主体文化。 黄河与中华民族的关系有两个层面。从自然层面来说,它作为一条河,给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