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利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报告

水利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报告

目 录

第一节 实习目的、地点及内容..................................3

第二节 水利工程的作用、我国水利建设成就及发展................4

第三节 实习工程情况介绍......................................7

第四节 实习的收获和体会......................................12

一、实习目的、实习地点及内容:

实习目的:

通过对水利工程的现场参观和技术人员的讲解,了解我国及山东省治水的历史;了解水利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了解传统水利与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含义;了解已建和在建的著名的水利工程;了解水利工程的运用情况和除险加固情况;熟悉土石坝、水闸、渡槽、渠道、倒虹吸、堤防等水工建筑物工程的作用、布置、组成及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了解工程施工及组织管理情况和招、投标的情况。使同学们增加水利工程的感性认识,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让学生领会专业的培养目标,为下一步学习专业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实习,还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水利事业、乐于从事水利工程建设的决心和信心。

实习地点:

日照水库、学院水轴工程、陡崖子水库

实习内容:

(1) 听有关水利形势的报告。

(2) 观看录像,了解我国及山东治水的历史及水利发展的情况,以及我国著名的水利工程情况。

(3) 参观世纪工程:工程有:

①日照水库:枢纽工程的建设背景、工程的作用、水工建筑物的组成情况,工程存在的问题及除险加固情况和工程的综合运用管理情况,了解该工程对日照当地经济的影响,了解工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了解工程对技术人员的业务要求和综合能力要求。

②学院水轴工程:工程建设的意义;工程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③陡崖子水库:溢洪坝;防浪墙。


二、水利工程的作用、我国水利建设成就及发展

水利工程的作用:

天然水的地区分布很不均匀,每年来水的数量不同,在年内又往往集中在少数月份,因此与人类用水多有矛盾。为了解决这些矛盾,人们做了一系列水利工程。其中:“水库”可以把江河流动的淡水储存起来,供工农业和城市生活之用,控制洪水,除害兴利,改善环境。
我国是世界上水库最多的国家,有大大小小的水库8万多座,总库容4800亿立方米。“渠道”把清洁的水引来,输送到缺水的城市、农田“水闸”是河流或渠道上的控制门户,调度水流。“堤防”是河道防洪的屏障,水上长城。“水井”是抽取地下水的重要通道。

我国水利建设成就及发展历史:

从人类发展历史的角度来看,水利建设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即工程型水利、资源型水利和环境型水利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但这三个阶段并不是相互排斥和对立的,而应当是相辅相成的。人类从原始社会开始就是靠天吃饭,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必须备水防旱、止水防洪,各项水利工程才应运而生。可以说,中国几千年来经济社会的发展都是以工程水利作为物质基础的。因此,经济社会发展的今天和未来,我们走向资源型水利与环境型水利发展的不同的时期仍必须依托于工程型水利作为其基础,脱离了工程也就谈不上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但就资源型水利的内涵来讲,它应当包括两个层次,即广义的和狭义的两个方面,从广义上讲,水与各种资源(包括人口、耕地和矿产等各种资源)都有一个优化配置的问题:从狭义上讲,主要是水资源自身(包括雨水、地表水和地下水)三水的有效利用和优化配置、水的多功能与综合利用和水资源区域性的优化配置等问题。因此,从工程型水利转变为资源型水利应当把它看成是不同发展阶段的产如果说,新中国水利建设50年是“第一次革命”,兴修了数以万计的水利基础设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那么,迈向21世纪水利可能进入“第二次革命”,战略的重点是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以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利用为目标,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措施的优化组合,以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好象我国农业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温饱型转变为营养型等等,农业要保持可持续发展也面临一次“新的革命”。同样,我国在工业化的进程中,形成的资源型城市,过去主要是依托资源发展起来的工矿城市,现在,由于资源渐趋枯竭,或资开采的收益下降等种种原因,不仅己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发展,而且可能导致城市的衰退。因此,资源型城市如何走振兴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面临着选择和确定新的和符合实际的发展模式,有关人士认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应当由资源型向技术型转变,走一条良性循环整体发展的道路。目前许多国家在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途径上,大体有三种选择,一是对现有的可利用水量进行重新分配,以适应新的需求;二是通过节约用水和水的再利用以提高用水效率;三是通过传统的工程措施来增加可用淡水量的供应。在这三种途选择上,多数国家己倾向于前两种途径。我国过去的50年水利建设主要是靠传统的工程措施为主,这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但是,长期以来,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水利一直存在着“重建轻管,重大轻小,重骨干轻配套,重工程

轻实效”的四重四轻问题,但还有一重一轻,就是重兴修工程轻资源配置、管理和保护,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由于历原因造成的“五轻五重”,这种状况导致了水利工程越修越多,水资源却越来越短缺和水环境的不断恶化,更谈不上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走一条良性循环整体发展的道路。因此,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在水利发展战略上,从工程型水利转变为资源型水利,主要是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措施的优化组合,最终目标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化,以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国内外的经济发展实践已经表明,水资源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是不可缺少的、或者说是最重要的支撑条件,没有水,任何国家、地区的经济社会都谈不上高速和高效的发展,更谈不上可持续发展。实践已经证明,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水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我们强调资源型水利,正是基于此目的,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资源型水利与工程型水利,从性质上讲主要是区别于以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是以水利工程数量为主体,资源型水利则是在依托水利工程数量的同时,要依托资源的优势,重视资源的优化配置;重视工程的数量,更重视工程的质量;重视工程建设,更重视工程的管理;重视工程措施,更重视非工程措施,建立以资源优化配置为础的节约型的经济社会发展体系和措施优化组合的防洪减灾体系。因为,过去防洪。灌溉和供水量的增长,主要靠传统措施,即水利工程数量的增加来解决,而未来的防洪、灌溉和用水量的增长,已不可能全靠兴修工程来解决,而依靠科技创新将成为战略的重点,要走效益型、科技型、优化型、集约型经济发展的模式,这是世界上发展的趋势,也是中国走出水资源短缺困惑的根本途径。
水是生命之源,水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水是生存资源、是经济资源、是发展资源、是战略资源。环境与发展的核心在水,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水,中国水利发展的关键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在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节水。因此,21世纪水利发展战略必须从观念上、思维上、战略上、方法上进行一次重大的变革,迎接未来的挑战,才能为21世纪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三、实习工程情况介绍:

学院水轴:

蓄水池为圆柱形,位于校内广场中央。水池的内壁和底部用混凝土浇筑而成,外表面铺拉一层瓷砖,提高拉防渗能力而且显得的美观。水池东侧的内壁上有5个溢水孔,在水位到达一定高度时多余的水便

从溢流孔流出,在通过地下的管道流入都江堰。蓄水池既可以提供水流,又能建成喷泉,属于一池多用的水池。
江三峡工程五年建设取得辉煌成就。到目前为止,三峡工程已完成土石方开挖填筑1亿立方米,混凝土浇筑312万立方米,一期工程所有主要建设项目都已达到既定目标,工程质量满足了设计要求,静态投资和动态投资都控制在批准的初步设计总概算的预测范围内。三峡工程施工从1992年年底全面展开。按平也迅速发展和提高。照设计,一期工程5 年的主要建设项目包括:施工准备及对外交通、一期土石围堰、导流明渠及混凝土纵向围堰、三期上游碾压混凝土围堰基础、临时船闸、升船机坝段及上下游航道、永久船闸开挖、左岸1--6 号电站厂坝开挖、茅坪溪防护、大江截流和二期围堰等。在五年的建设过程中,三峡工程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办法,进行施工组织和工程管理,逐步建立起以项目法人负责制为中心,招标投标制、合同管理制、施工监理制相配套的现代化经营管理模式,将竞争机制全面引入工程建设,使工程第一阶段五年间成功地实现了质量、进度、成本三控制,其中工程投资完成270亿元,比预算减少40亿元。五年建设,方圆15.28平方公里的三峡工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包括总长28公里的准高速公路在内的对外交通已全面完成,导流明渠正式通航,临时船闸、下游引航不久将按期投入运行,永久船闸已形成大开挖格局,三峡工程主要项目都达到进度要求,正朝着第一个阶段性目标大江截流顺利迈进。

日照水库:

1、简介

日照水库位于滨海水系傅疃河中上游,日照市驻地以西15km处,坝址位于东经119°20′,北纬35°26′,控制流域面积548 km2,总库容3.2092亿m3,兴利库容1.8232亿m3,死库容834万m3。该水库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结合发电、生活、工业供水、养殖、旅游开发等综合利用的大〈二〉型水库。

2、工程情况

日照水库1958年10月开工,至1959年6月建成蓄水。水库自建成后经续建、加固达到现有规模。其中较大规模的续建、加固工程有:1960年至1962年兴建水电站,装机容量640kw;1960年至1963年开挖溢洪道子槽;1964年翻修36.00m高程以上石护坡;1968年扩建水电站800kw机组一台;1970年翻修32.50m至36.00m之间的砌石护坡:1971年初建溢洪闸三孔;1976年和1977年两次厚土坝;1995年建成新放水 洞;2002年1月开始进行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日照水库除险加固后防洪标准为:百年一遇洪水设计,五千年一遇洪水校核。

日照水库有老、新两个放水洞。老放水洞为内径φ1.6m的钢筋险圆管,进口底高程27.0m,出口底高程26.18

m,水位42.50m时放水流量为20.5m3/s;

3、灌区基本情况

日照水库灌区位于水库东南部,北起335国道,南至锈针河,东临黄海,西靠甲子山、邓山为主的山丘区。该灌区1960年建设并投入运行,几经扩建配套,已建成总干渠1条,长4.8 km;支干渠4条,总长101.3km;支渠28条,总长85.5 km。

灌区内土壤主要有褐黄土、浅黄色粘土、亚粘土及亚砂土。农作物主要有小麦、水稻、玉米、花生等。灌区总设计灌溉面积为32.0万亩,设计有效灌溉面积19.5万亩,现状多年平均实灌面积13.3万亩,历年最大实际 灌溉面积22.0万亩(1978年〉,最小实际灌溉面积8.2万亩(1970年)。 1998~2003年对日照水库灌区进行了节水改造,衬砌渠道33恼,维修 改造桥、涵、闸及斗门等建筑物96座。节水效果良好,经济及社会效益显著。

目前水库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己提高到0.65,使得农业用水量减少, 增加了其它工业项目的可供水量。

4、工程情况

日照水库1958年10月开工,至1959年6月建成蓄水。2002年1月水库除险加固前,“三查三定”核定水库千年一遇洪水位为45.2m,百年一遇设计洪水位43.8m,兴利水位42.5m,死水位28.9m,总库容27181万m3,兴利库容18232万m3,死库容834万m3

水库自建成后经续建、加固达到现有规模。其中较大规模的续建、加固工程有:1960年至1962年兴建水电站,装机容量640kw;1960年至1963年开挖溢洪道子槽;1964年翻修36.00m高程以上石护坡;1968年扩建水 电站800kw机组一台;1970年翻修32.50m至36.00m之间的砌石护坡:1971年初建溢洪闸三孔;1976年和1977年两次培厚土坝;1995年建成新放水洞;2002年1月开始进行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日照水库除险加固后防洪标准为:百年一遇洪水设计,五千年一遇洪水校核。

陡崖子水库

陡崖子水库位于胶南藏南乡东陡崖子村北横河上游。水库总库容5640万立米,兴利库容3435万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71平方公里。设计灌溉面积6.6万亩有效灌溉面积3.17万亩,年均发电量4.2万千瓦小时。大坝是粘土心墙砂壳坝,长780米,最大坝高20米;副坝为均质坝,长150米,坝高4.3米。溢洪道为无控开敞式,最大泄量834立方米/秒。放水洞为廊道式钢筋混凝土压力放水洞,洞径1.5米,设计流量15.9立方米/秒。防洪能力可达千年一遇洪水削减洪峰64.3%。

陡崖子水库位于胶南市西南约30km处,建成于1960年,大坝属粘土心墙坝.水库总库容5640万m3,兴利库容3560万m3,兴利水位37.25m.

四、实习的收获和体会:

通过本次实习我的收获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通过直接参与实习的过程,学到了实践知识,同时进一步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使理论与实践知识都有所提高,圆满地完成了实践任

务。二是提高了实际工作能力,为就业和将来的工作取得了一些宝贵的实践经验。最后是更加深切的体会到了团体合作的重要性,并在这次的实习过程中更加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