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古都地名 感受南京文化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是一个内容太过丰富与复杂的题目。所谓丰富,南京地名举不胜举,说不胜说,这容易理解;所谓复杂,南京的概念、文化的概念都难以说清。以南京来说,有11区2县的南京,有11区的南京,有玄武、白下、秦淮、建邺、鼓楼、下关6城区的南京,还有明城墙内的南京。日常生活中,新闻报道中,乃至政府文件与各种统计中,南京的概念使用得很乱。其实不仅南京的概念,比如新街口、大行宫,到底指的是什么范围,也是说不清楚的。这在地名学上,叫做模糊地名。文化也是不容易说清的概念,现在什么都成了文化,前些时候,盐水鸭文化就很是热闹了一阵子,当然南京还有大萝卜文化,民国时讨论首都南京的城徽,久议不决之下,有位国民党元老提议:水波之上画只鸭子,鸭子嘴里含枝萝卜花,便可。南京人既爱吃鸭子,又淳朴实在得仿佛大萝卜。而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文化一般包含五个层面,即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比如南京人的口头禅“多大事”、“烦不了”,就是南京人洒脱心态的写照。

如此丰富、复杂的南京地名、南京文化,当然不可能一一说到。我们下面的讨论,将围绕古都意义上的、城市意义上的南京来展开,而且主要关注的是南京老地名。

南京,2470多年的建城史,440多年的建都史,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第四大古都,南方第一的大古都,山水城林交融密合的现代都市——在这样一座城市中行走,真的仿佛漫游在地名的海洋里,穿行在地名的蛛网中。

现代生活离不开地名,没有地名,城市乃至乡村的生活将是一片混沌;然而地名又不仅具有实用价值,它也映射着人类社会的过去与现在。地名是人们赋予各个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自古至今,那些曾经使用或正在使用的地名,都是人们约定俗成的、命名的、公认的;反过来,地名又成为人类社会各种信息的载体。从这层意义上说,地名是真实而且珍贵的文献资料,是鲜活而且广泛的文化符号。

作为文献资料与文化符号,老地名往往特别值得品味;对于有着悠久历史、复杂变迁、丰富文化的城市,老地名更是蕴涵着可以回味无穷的各样信息。南京老地名正是这样!那些形成于不同时代而当今还在使用的南京老地名,数量上既成千上万,类别上也是丰富多彩;如果我们把南京的地理、历史、文化、风俗等等比作一部厚重的百科全书的话,那南京老地名就是构成这部百科全书的长短不一、层次各别的辞条。

下面就让我们浏览一下南京这部百科全书,而把目光稍久停留在那些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南京老地名辞条上……

何谓“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南京老地名辞条”?我们不妨回望2004年的头几个月。那几个月里,南京社会上掀起了一轮轮的地名评选热潮。

先是1月16日,历时半个月的“2002-2003年度南京十佳新地名评选”结果揭晓,充满现代气息、义美音响的十条地名当选:爱涛丽舍、翠岛花城、百里香舍、枫桥雅筑、会贤居、儒林雅居、桃花源居、西城映象花园、云锦美地花园、宏图大厦。

有意思的是,由南京市地名办公室与南京市行政区划地名学会主办、《南京日报》与南京市公证处协办、市民参与的这次“南京十佳新地名”评选活动,引发出的却是众多南京市民的老地名情结。随着南京城市面貌的日新月异,在新地名大量涌现的同时,是越来越多老地名的并合以至废弃。这些并合以至废弃的老地名,是那样地让人怀念!于是1月30日,南京主流媒体之一的《金陵晚报》顺应民意,发起了评选“南京十大遗憾消失老地名”活动。较之“南京十佳新地名”的评选,“南京十大遗憾消失老地名”评选活动,反响异乎寻常地热烈,讨论异乎寻常地深入。及2月11日,评选出了得票最多的“南京十大遗憾消失老地名”:唱经楼、安乐寺、邀笛步、百猫坊、杏花村、子午路、凤凰台、仁孝里、吉祥街、赤石矶。

然而事情并未到此结束,南京人被勾起的“老地名情结”愈发浓厚了起来。不少市民反映:“消失的老地名已经成了永远的遗憾,但南京还有更多没有消失的老地名,它们的故事、典故更多!”在广大市民的强烈要求下,《金陵晚报》与南京市行政区划地名学会联合,3月9日再度推出了“南京十佳老地名”评选活动。及4月17日,八位资深地名专家(侯学全、王军、胡阿祥、宋开芝、胡传胜、吴野、鲍昭恺、薛光)在众多市民投票的基础上,从得票最多的前20条地名中,以无记名投票方式,最终决出了“南京十佳老地名”:乌衣巷、朝天宫、桃叶渡、成贤街、龙蟠里、夫子庙、长干里、孝陵卫、莫愁路、虎踞关。

这“南京十佳老地名”,的确是“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南京老地名”,具有着广泛、形象、到位的象征意义与指示作用。所谓一叶知秋,窥斑见豹,我觉得,这十佳老地名至少从七个方面透露了南京的诸多消息,并能引起我们对南京地名以及老地名文化、新地名命名的诸多思考。以下我们就来逐一地进行分析。

一、历史沧桑的南京——乌衣巷

乌衣巷位居南京十佳老地名之首,这是意料之中、情理之中的事。

乌衣巷得名于孙吴时代。孙吴驻扎在这里的军队穿黑色制服,因称乌衣营;巷由此得名。今天的乌衣巷很短,在夫子庙文德桥附近;至于古代尤其是六朝隋唐时代的乌衣巷,则具体位置与规模大小,迄今都没有确切的说法。然而就是这样一条名称算不上优美、位置与规模一直存有争议的乌衣巷,却得到了市民和专家如此一致的认可,原因何在呢?我们可以从比较的角度来理解这一有趣的现象。

一座城市总有一座城市的味道,这种味道,往往凝聚在一些千古传颂的诗句中。以江苏三大历史文化名城为例,提到扬州,人们立刻想到的诗句就是“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是“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是“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提到苏州,总会浮现“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意象;而提到南京,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则是唐朝刘禹锡那首著名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由此可见,乌衣巷无论是在本地人还是外地人的心目中,都已经成为南京这座城市的代名词,《乌衣巷》诗,更是南京历史的画龙点睛之笔。

南京历史的最大特点,就是起伏兴衰十分明显。一般来说,统一时代南京地位下落,分裂时代南京地位上升。中国历史上多南北对峙,而南京为南方的首善之区,是南方最重要的都城。又中国历史长期以来,北胜过南,这就决定了南京的悲惨命运:建都南京者,多是最终灭亡的偏安王朝;南京是辉煌总遭遇北方毁抹的一个地位尴尬的都城。然则南京历史的这种沧桑感,在《乌衣巷》诗中得到了具象的体现:昔日居住着琅琊王氏、陈郡谢氏等世家大族的乌衣巷,昔日都城建康的交通要津朱雀桥,如今却别是一番情景:野草开花,点染出曾经的繁华之地朱雀桥畔的荒芜;夕阳斜晖,映衬着过去的富贵之乡乌衣巷里的寂寥。那正在就巢的无知飞燕,怎能晓得华堂易为民居的人世变迁!此诗之妙,在乎句句是景,而又借眼于燕,故托兴玄远,用笔极曲,感慨无穷!

要之,《乌衣巷》诗及其标志性地名乌衣巷,典型地折射出了南京历史的沧桑巨变,因而得到了身在古都、心总怀旧的南京市民与专家的强烈共鸣与特别认同。

二、地理形胜的南京——龙蟠里、虎踞关

龙蟠里,北起广州路,南至虎踞路;虎踞关,南起广州路,北接西康路。这两条地名的专名,都来源于相传是诸葛亮说过的一句话:“钟阜龙蟠,石头虎踞,真帝王之宅。”钟阜即今紫金山,紫金山逶迤似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