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南工业大学 植物蛋白质复习题 及答案

河南工业大学 植物蛋白质复习题 及答案

河南工业大学 植物蛋白质复习题 及答案
河南工业大学 植物蛋白质复习题 及答案

3.蛋白质的平均含氮量是:16%

4.大豆含有蛋白质大约是:38%

3.氮-蛋白质换算系数是:6.25

10.维持蛋白质分子二级结构的力是:氢键

2.肽键不是蛋白质分子结构中的唯一共价键(对)

4.蛋白质变性就意味着蛋白质会沉淀(错)

10.大豆蛋白质的等电点是pH=4.5 ( 对)

15.大豆制品一般要进行热处理就是要钝化尿酶活性(错)

4.蛋白质沉淀就意味着蛋白质已变性(错)

5.维持蛋白质一级结构的力是氢键(错)

8.大豆蛋白质的抗营养成分是尿素酶(错)

6.蛋白质的物理变性因素主要有:加热、紫外线、超声波、电磁波、挤压及各种放射线

8.植物蛋白主要干燥方法有:喷雾干燥法、真空干燥法、冷冻升华干燥法、沸腾干燥法

9.蛋白质沉淀有哪些方法:有机溶剂、盐析作用、重金属盐类及生物碱试剂

11.等点电时,蛋白质哪些物理特性降为最低:溶解度,粘度,渗透压,导电能力,膨胀能力

12.蛋白质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有哪些重要功能特性:溶解性、乳化性、吸油性、组织形成性

14.大豆蛋白质有几种组份:2S、7S、11S、15S

15.植物蛋白制取工艺的主要工序有:破碎、浸取、分离、沉淀、浓缩、均质、灭菌、干燥;

名词解释

1. 蛋白质等电点:蛋白质是一个多价离子,调节溶液的pH值从小到大,蛋白质分子上的电荷便产生一个由量到质的变化,在这个电荷随pH值变化而变化的过程中,总能控制到某一pH值,使蛋白质分子上的正负电荷相等,净电荷数为零,整个蛋白质分子呈两性离子存在,在电场中即不向阳极移动,也不向阴极移动,此时的pH值称为蛋白质的等电点(pI)。

2.必需氨基酸: 人体不能自身合成或合成速度很慢的,只能从食物中摄取,满足机体所需要的AA,称人体必需氨基酸(EAA)。共有八种EAA它们是:Val、Leu、Ile、Phe、Met、Try、Lys、Thr

3. NSI : 即氮溶解指数,是指可溶性氮占总氮的百分比。

4.蛋白质变性作用:如果蛋白质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作用,使其构成空间结构的氢键等次级键遭受到破坏,则天然蛋白质的空间构型解体,分子从有序变为无序,使得蛋白质的理化性质改变并失去原来的功能,这种作用称为蛋白质的变性作用。

5.凝固作用:天然蛋白质变性后,有的变性蛋白质分子相互凝聚为固体或互相穿插缠结在一起的现象称为蛋白质的凝固.

6.喷雾干燥有哪些特点?

答:

①物料干燥比表面积大(增加五、六千倍),干燥速度快(十几秒~数十分钟)

②所得产品为球状颗粒、粒度均匀、流动性好,溶解性好

③操作简单,调节控制方便,容易实现自动化作业。

④使用范围广,特别适用于热敏性物料的干燥。

7..水剂法制油制蛋白的生产原理?

水剂法提取油脂和蛋白的基本原理, 就是借助机械的剪切力和压延力将花生的细胞壁破坏, 使蛋白质和油脂暴露出来, 利用蛋白质的亲水力和油脂的疏水作用, 使蛋白质溶解在水中, 同时把油脂从破碎的细胞裂缝中排挤出来。

8.写出大豆分离蛋白的工艺及适当的工艺参数

答:豆粕→浸取→固液分离→酸沉→分离→水洗→分离→中和→灭菌→干燥→产品

↓↓↓

饲料?干燥?残渣乳清废水

操作要点

(1)浸取

A.加水量1:10;

B.浸取温度55-60℃

C.pH值7.5-8.5;C.时间0.5-1小时;

(2)酸沉:

A.时间0.5小时:

B. pH值4.5

(3)水洗:

A.加水量1:4;

B. pH值4.5

(4)中和

A. pH值6.0-7.0;

B.浓度15-18%

(5)灭菌:

A.温度85℃;

B.时间15秒

(6)干燥

A.进风温度120-140℃;

B.出风温度75-85℃;

C.料温50-60℃。

8.写出花生浓缩和分离蛋白的工艺流程及主要工序的工艺参数

答:工艺流程

花生仁→清选→烘干→脱皮→碾磨→浸取→分离→蛋白浆→分离→乳化油→破乳→分离→水洗

↓↓↓

残渣蛋白液→灭菌→浓缩→干燥干燥

↓↓↓

分离蛋白←喷雾干燥←灭菌←均质←中和←分离←酸沉浓缩蛋白花生油主要工序的工艺参数

①浸取:pH=7.5-8.5;1;8加水量;温度55-60度;

②破乳:温度90-95度;pH=4.5;30-60r/min

③灭菌:温度85-90;15-20秒

④喷雾干燥:进风120-140度;出风75-85度

9试述分离蛋白生产原理

首先将脱脂粕用稀碱溶液浸提,用离心分离除去粕中的不溶性物质,然后用酸把浸出液的PH值调节至蛋白质的等电点,蛋白质由于处于等电点状态而凝集沉淀下来,经分离可得到蛋白质沉淀物,再经洗涤,中和,干燥即得分离蛋白。

9.均质机工作原理?

答:

物料在高压下进入调节间隙的阀件时,物料获得极高的流速(200~300m/s),从而形成一个巨大的压力下跌,在空穴效应(湍流和剪切)等多种作用力下把原先比较粗糙的乳浊液或悬浮液加工成极细的分散、均匀、稳定的乳化液或极细的液一固分散物。

6. 酒精浸提法(醇法)浓缩蛋白的生产原理是什么?

用一定浓度的乙醇溶液可使蛋白质变性,失去可溶性,利用含水乙醇对非蛋白质可溶性物质进行浸出,洗涤,剩下的不溶物经脱溶干燥即可得到浓缩蛋白。

4. 生产大豆分离蛋白时,为什么需要采用低温豆粕而不是高温豆粕?

高温豆粕中蛋白质大量变性,影响分离蛋白的工艺性能和得率。

13.影响菜籽蛋白质品质的成分有哪些?

主要是硫代葡萄糖苷,植酸芥子碱酚酸单宁水苏糖棉籽糖

8.振动过滤机有哪些特点?如何控制筛面上物料的停留时间?

结构紧凑精巧耐用筛分效率高换网容易操作简单清洗方便网眼永不堵塞全封闭卫生自动出料连续化操作出料方面可任意调整调节方便筛网可达到五层

调节偏重快角度

9.酸水解蛋白有哪些特点?

水解形成的多种氨基酸和肽以及其他成味物质和生理活性物质蛋白质含量在60%~90%不等,胰蛋白霉消化性在92%以上,人体极易消化吸收,其也是优良的蛋白质资源,将之添加于食品中,不仅风味和组织得以改善,而且蛋白质含量和效价也大为提高。

12. 某企业拟对花生进行加工,生产花生油和花生浓缩蛋白。请你设计生产工艺过程,并给出主要工艺参数。

详情见课本230页那张图

14.去毒制取棉籽蛋白有哪几种工艺?简述其原理和主要操作方法。

原理:棉酚与苯酚、萘酚类的性质相似,可溶解于NaoH碱性溶液中。当以一定量的盐加入蛋白质溶液中时,蛋白质即会形成海绵状的结晶从溶液中析出,而棉酚则留在溶液中。

1.蛋白质分子结构中存在哪些化学键?

蛋白质分子结构可分为四级。

一级结构是指蛋白质中氨基酸排列顺序,是平面结构,维持一级结构的化学键是肽键和二硫键。

二级结构是指蛋白质多肽主链有一定周期性的,有氢键维持的局部空间结构,如α螺旋、β折叠等,

维持的化学键是氢键、盐键等非共价键、以及疏水作用和范德华力。

三级结构是多肽链上包括主链和侧脸在内所用原子在三维空间内的分布,但只含有一条多肽链,维持

的化学键也是氢键、盐键等非共价键、以及疏水作用和范德华力。

四级结构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具有三级结构的亚单位组成,维持的化学键也是氢键、盐键

等非共价键、以及疏水作用和范德华力。

2.蛋白质变性与蛋白质沉淀有怎样的关系?

?变性的蛋白质不一定沉淀

如煮沸的牛奶,其中的酪蛋白已经变性,但并不沉淀。

?沉淀的蛋白质不一定变性

如盐析、低温下有机溶剂沉淀的蛋白质。

?凝固的蛋白质既沉淀又变性

酸牛奶的pH已接近有关蛋白质的pI,一旦煮沸便蛋白质

开始变性,蛋白质即结絮沉降下来。

3.大豆中的抗营养成分有哪些?

1、蛋白酶抑制剂(胰蛋白酶抑制剂为主)

2、植酸

3、植物红细胞凝集素

4、豆腥味

5、硫代葡萄糖苷、某些寡苷及酚糖苷

6、活性成分

7、皂甙及其他甙类

8、黄酮类和以黄酮类为配基的糖甙

川农远程继续教育《植物保护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植物保护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病理部分 一、名词解释 1.类病毒:只有核酸(小分子RNA)而无蛋白衣壳的植物感染因子,称为类病毒。 2.病状:是植物全身或局部受侵染后外表出现的异常状态,如变色、坏死、腐烂与畸形等。 3.病原物的寄生性:是指病原物在寄主植物活体内取得营养物质而生存的能力。 4.垂直抗性:是由单个或者几个主效基因控制控制,抗病性表现为质量性状,它决定了品 种的定性反应,抗病或者感病取决于所遇到的病原物小种。 5.病害三角关系:由感病的寄主植物,有毒力的病原物以及适宜发病的环境条件,这三者 之间相互配合才能引起植物病害的观点。 6.生理小种:种内形态上相同,但在培养性状、生理生化、致病力或其它特性上有差异的 生物型或生物型群称为生理小种。 7.活体营养生物:指只能从寄主的活细胞和组织中获取养分的生物,相当于过去所提的专 性寄生物和少数兼性腐生物。 8.侵染性病害:由真菌、细菌、病毒和线虫等生物病原物引起的植物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 9.病原物的致病性:是病原物所具有的破坏寄主并引起病害的特性。 10.毒素:指病原物产生的浓度很低便能毒害寄主细胞的代谢产物。 11.鉴别寄主:用于鉴别生理小种的寄主品种叫做鉴别寄主。 12.潜育期:指病原物从侵入完成到症状显露为止的一段时间。 13.子囊果:子囊大多产生在由菌丝形成的包被内,形成具有一定形状的子实体,称作子囊 果。 14.质粒:指独立于细菌核质之外的遗传因子,呈环状结构,由双链的DNA分子组成。 二简答题 1. 单循环病害和多循环病害的流行学特点是什么? 单循环病害只有初侵染,无再侵染,或虽有再侵染,但作用不大。在一个生长季节中,病害的发生程度无大的变化,当年病害发生的轻重主要取决于初侵染的菌量和初侵染的发病程度。多为土传或者种传病害。多循环病害有多次再侵染,在一个生长季节中病害就可以有轻到重达到流行的程度,一般引起地上部的局部性病害。

(完整版)植物保护技术试卷及参考答案.doc

植物保护技术考试试题 专业:农村家庭经营科目:植物保护技术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 得分 一、填空题( 15 个空,每空 2 分,共 30 分。) 1、昆虫各体段的主要生理机能,头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中 心,胸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中心,腹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中心。 2 、植物病害的病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五大类型。 3 、常用的农药施药方法有 ( 举出三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拌种浸种、熏蒸法等。 4、危害玉米的主要害虫有: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和东 亚飞蝗。 5、根据金龟子的生活习性,防治上应注意______________月份幼虫浅 土层的危害及 ______________月份成虫期的危害。 二、单项选择题(10 个小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把你认为正 确的选项代号填在括号里,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植物病虫害防治方法中()是物理机械防治法。

A、轮作换茬 B、以虫治虫 C、合理密植 D、灯光诱杀 2、下列农药的简易鉴别方法适用于可湿性粉剂农药的是() A、漂浮法 B、振荡法 C、烧灼法 D、热溶法 3、下列农药不按防治对象来分的是() A、杀线虫剂 B、杀菌剂 C、有机农药 D、除草剂 4、下列属于有机磷杀虫剂的是() A、天王星 B、敌敌畏 C、吡虫啉 D、扑虱灵 5、干旱缺水地区使用农药适用()方法。 A、喷粉 B 、喷雾 C、拌种 D 、熏蒸 6、小地老虎()后昼伏夜出,夜晚活动取食。 A、2 龄 B 、3 龄 C、4 龄 D 、5 龄 7、防治水稻纹枯病哪一种药剂防治效果较好?( ) A、多菌灵 B、井冈菌素 C、三唑酮 D、百菌清 8、小麦叶锈病在降雨少但田间湿度高的情况下病害发生() A、较轻 B、较重 C、不发生 D、不影响 9、在成虫期,可用黄盆进行诱集的蔬菜害虫是() A、黄守瓜 B、温室白粉虱

植物学复习试题与答案(1)

植物学复习思考题 植物细胞和组织 一、名词解释 1.细胞和细胞学说2.原生质3.原生质体 4.细胞器5.胞基质6.纹孔 7.胞间连丝8.染色质和染色体9.后含物 10.细胞周期11.细胞分化12.细胞全能性 13.组织14.维管束15.维管组织 16.维管系统17.质体18.侵填体 19.胼质体20.细胞骨架 三、填空 1.质膜具有选择透性,其主要功能是控制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 2.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和原生质体两大部分。后者又可分为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 3.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质体和液泡。4.成熟质体分为叶绿体、有色体和白色体。 5.核糖体是细胞中蛋白质合成的中心。 6.参与合成淀粉的白色体叫造粉体,参与合成脂肪和油的白色体叫造油体。 7.我们常看到的成熟细胞的核位于边缘,这是因为具中央大液泡之故。 8.纺锤体由纺锤丝构成。 9.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出现在前期1的偶线期,片断互换发生在粗线期。10.导管是由许多导管分子连接而成,其相连的横壁上形成穿孔,侧壁有环纹、螺纹、孔纹、梯纹和网纹五种加厚式样。 11.根据在植物体中所处的位置,可把分生组织区分为顶端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和居间分生组织等三类,按来源性质,可把分生组织区分为原分生组织、次生分生组织和初生分生组织等三类。 12.侧生分生组织包括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 13.保护组织因其来源及形态结构的不同,可分为表皮和周皮。 14.由一种类型细胞构成的组织称简单组织,由多种类型细胞构成的组织称复合组织。15.成熟组织(永久组织)按照功能分为保护组织、薄壁组织、机械组织、和输导组织分泌结构。 16.周皮是次生保护组织,来源于侧生分生组织,其组成包括木栓、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 17.管胞除具运输水分的功能外,还兼有支持的功能。 18.稻、麦等粮食作物为人类所利用的组织是薄壁组织,苎麻等纤维作物所利用的是机械组织。 19.填写下列植物细胞和组织属于哪种组织: 表皮毛保护组织;形成层分生;传递细胞薄壁;树脂道分泌;叶肉细胞同化;石细胞机械;纤维机械 20.筛管分子的筛板上有许多筛孔,上下相邻细胞通过丝状联络索彼此相连。 21.胞质常见的两种运动方式是运动,运动。 22.基本组织根据其生理功能的不同,分为、、、、五种类型。23.原生质是以和为生命活动基础的生命物质。 24.细胞壁的主要变化包括、、和。 25.根据机械组织的形态及细胞壁加厚的方式,可分为和两大类。 四、选择 1.光镜下可看到的细胞器是。 A.微丝B.核糖体C.叶绿体D.内质网 2.光学显微镜下呈现出的细胞结构称。 A.显微结构B.亚显微结构C.超显微结构D.亚细胞结构 3.下列细胞结构中,具单层膜结构的有,具双层膜结构的有,非膜结构的有。 A.叶绿体B.线粒体C.溶酶体D.细胞壁E.液泡F.质膜G.微管H.染色体 I.高尔基体J.内质网K.核膜L.核仁 4.植物细胞初生壁的主要成分是。 A.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B.木质、纤维素和半纤维素C.果胶D.角质和纤维素

植物组织培养试题与答案(集合版)

植物组织培养练习题 1.植物组织培养:指要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将植物体的任何部分,或器官、或组织、或细胞, 进行离体培养,使之发育形成完整植物体。所谓人工控制的条件,即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 植物体的任何一部分是指根、茎、叶、花、果、实以及它们的组织切片和细胞。 2.愈伤组织培养:将外植体接种在人工培养基上,由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存在,而使其细胞 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然后通过再分化形成再生植株。 3.外植体:植物组织培养中的各种接种材料,包括植物体的各种器官、组织、细胞和原生质 体等。 4.脱分化:一个已停止分裂的成熟细胞转变为分生状态,并形成未分化的愈伤组织的现象。 5、接种:把经过表面灭菌后的外植体切碎或分离出器官、组织、细胞,转放到无菌培养基上的 全部操作过程。 6、褐变:外植体在培养过程中体内的多酚氧化酶被激活,使细胞里的酚类物质氧化成棕褐色的醌类 物质,这种致死性的褐化物不但向外扩散使培养基逐渐变成褐色,而且还会抑制其他酶的活性,严重影响外植体的脱分化和器官分化,最后变褐而死亡的现象。 二填空 植物组织培养根据培养方式分为固体培养和液体培养。 2、植物组织培养类型分为愈伤组织培养、器官培养、胚培养、细胞和原生质体培养。 3、组织培养的主要应用领域有快速繁殖、脱毒、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和新品种培育、单倍体育种、种质保存、遗传转化、次生代谢物的生产等几个方面。 4、茎尖培养根据培养目的和取材大小可分为快速繁殖和脱毒培养两种类型。 5、一般组织培养的几道工序如下:培养器皿的清洗、培养基的配制、分装和高压灭菌;无菌操作——材料的表面灭菌和接种,培养;试管苗的驯化、移栽与初期管理。 6、在进行植物组织培养室设计时,其设计应包括洗涤室、准备室、灭菌室、无菌操作室、培养室、细胞学实验室、摄影室等分室,另加驯化室、温室和大棚。 7、培养基的成分主要包括无机营养、氨基酸、有机附加物、维生素、糖、琼脂、激素、活性炭、PH。 8、植物器官培养主要是指植物的根、茎、叶、花器和幼小果实的无菌培养。 9、细胞全能性是指植物的每一个细胞都携带有一完整的基因组,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 10、玻璃化现象是指试管苗的一种生长失调症状,当植物材料进行离体繁殖时,有些培养物的嫩茎、叶片往往会出现半透明状和水渍状,这种现象称为玻璃化。其苗称为玻璃化苗。

植物学练习题及解答

1.试述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包括表皮,皮层和维管柱。 2. 各种不同传粉方式的花的形态结构特征如何? 一,自花传粉:(1)两性花,花的雄蕊常围绕雌蕊而生,而且挨得很近,所以花粉易于落在本花的柱头上。(2)雄蕊的花粉囊和雌蕊的胚囊必须是同时成熟的。(3)雌蕊的柱头对 于本花的花粉萌发和花粉管中雄配子的发育没有任何生理阻碍。 二,异花传粉:(1)花单性,而且是雌雄异株植物;(2)两性花,但雄蕊和雌蕊不同时成熟,在雄、雌蕊异熟现象中,有雄蕊先熟的。(3)雄、雌蕊异长或异位的,也不能自花 传粉。(4)花粉落在本柱头上不能萌发的,或不能完全发育以达到受精的结果。 3. 简述孢原细胞到形成成熟胚囊的过程。 大多数被子植物的大孢子经过三次有丝分裂,形成了8个核,8个核进一步形成7 个细胞的胚囊,即1个卵细胞、2个助细胞、3个反足细胞和一个中央细胞,中央细胞内有两个极核。有的植物种类;中央细胞的两个极核在受精前,仍保持分离状态,有 的植物种类,二极核在受精前融合为一,称为次生核。 4. 简述双子叶植物花和禾本科植物小穗的组成。 双子叶植物花分为五部分:花柄、花托、花被、雄蕊群和雌蕊群。其中花被又分为花萼和花冠,雌蕊分为柱头、花柱、子房。乔本科植物 小穗分为浆片、外稃、雄蕊、子房、内稃、柱头、花丝、花药、颖片。 5.请叙述小枝与复叶的区别 一个叶柄上只生一张叶片,称为单叶;一个叶柄上生许多小叶,称为 复叶。 6.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结构是怎样产生的? 双子叶植物的茎在初生结构形成后,由于束中形成层和束间形成层, 木桩形成层的活动,接着进行次生生长,从而形成次生结构,和根的 次生生长相同,使茎不断加粗。

植物组织复习题及答案

植物组织复习题及答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组织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分生组织; 2.组织; 3. 维管束 二、判断与改错(对的填:"√",错的填"×") 1. 皮孔是表皮上的通气组织。() 2. 水生植物储水组织很发达。() 3. 成熟的导管分子和筛管分子都是死细胞。() 4. "棉花纤维"不属于纤维。() 5.从系统发育学角度来认识,植物组织是植物复杂化和完善化的产物,所以,低等植物没有组织分化。 6.花生入土结实是由于顶端分生组织活动的结果。 7.植物根表皮上有根毛,根毛属于保护组织—表皮的一部分。 8. 维管植物的主要组织可归纳为皮系统、维管系统和基本系统。 () 9. 在个体发育中来源相同,形态结构相似执行一定生理功能的细胞群策群力,称为组织。 ( ) 10. 分生组织按来源泉可分为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和侧生分生组织。 ( ) 11. 厚角组织细胞一般为细胞壁在角隅处增厚的死细胞。 ( ) 三、填空: 1. 导管是由许多( )分子连接而成,其相连的横壁上形成( )孔,侧壁有( )、( )、( )、( )和( )五种加厚式样。 2. 根据在植物体中所处的位置,可把分生组织区分为( )、( )和( )等三类,按来源性质,可把分生组织区分为( )、( )和( )等三类。 3. 侧生分生组织包括( )和( )。 4. 保护组织因其来源及形态结构的不同,可分为( )和( )。 5. 由一种类型细胞构成的组织称( )由多种类型细胞构成的组织称( )组织。 6. 成熟组织(永久组织)按照功能分为( )、( )、( )、( )和( )。 7. 周皮是( )生保护组织,来源于( )分生组织,其组织包括( )、( )和( )。

植物保护通论重点复习题

第一章 1、植物保护:是综合利用多学科知识,以经济、科学的方法,保护人类目标植物免受生物危害, 提高植物生产投入回报,维护人类的物质利益和环境利益的实用科学。广义的植物保护是保护人类的目标植物;在农业上所说的植物保护一般是指狭义的栽培作物保护。 2、农业有害生物:危害人类目标植物,并能造成显着损失的生物。包括植物病原微生物、寄生性 植物、植物线虫、植食性昆虫、杂草、鼠类及鸟兽等(病、虫、草、鼠)。 3、化学农药在环境中释放所造成的3R问题:农药残留(residue)、有害生物再猖獗(resurgence)、 有害生物抗药性(resistance)。 4、植物保护的对象:广义保护对象:在特定时间和地域范围内人类认定有价值的不同目标植物。 狭义保护对象:人类的栽培作物。 5、有害生物(pests):是指危害人类及其财产利益的生物。 6、生物灾害:是指有害生物大量危害人类目标植物或森林植被等,给人类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7、致病性:是指一种生物具有的引起植物发病的能力,这种生物称为病原物。 8、寄生性:一种生物从其他活的生物中获取养分的能力。这种生物称为寄生物,而被寄生的生物 成为寄主。 9、植物保护的方针: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第二章 1、植物病害:植物由于致病因素(生物、非生物因素)的作用,其正常的生理和生化功能受到干 扰,生长和发育受到影响,因而在生理或组织结构上出现各种病理变化,呈病态,甚至死亡。 病害三角:寄主植物、病原物、环境条件 病害四角:寄主植物、病原物、环境条件、人类干扰 2、植物病害症状:植物受病原物侵染或不良环境因素影响后,在组织内部或外表显露出来的异常 状态。 3、病状有哪些: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 病征有哪些:霉状物、粉状物、锈状物、粒状物、索状物、脓状物 4、 5、植物病原物主要包括哪五大类群:真菌、原核生物、病毒、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 6、真菌(fungus):是一类通常为丝状的营养体,具细胞壁,异养型,以吸收的方式从外界获取营 养,通过产生孢子进行繁殖的真核生物。 真菌的主要类群: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半知菌亚门 鞭毛菌亚门真菌的主要特征: ①菌丝体无隔多核,细胞壁为纤维素组成 ②无性繁殖产生有鞭毛的游动孢子 ③有性繁殖产生卵孢子 接合菌的主要特征: ①菌丝体发达,无隔多核,细胞壁由几丁质组成 ②无性繁殖产生孢囊孢子

植物学复习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植物学复习思考题 植物细胞和组织 、名词解释 1.细胞和细胞学说 2.原生质 4.细胞器 5.胞基质 7.胞间连丝 10.细胞周期 13.组织 16.维管系统 19.胼质体 二、判断与改错 ( 对的填 8.染色质和染色体 11.细胞分化 14.维管束 17.质体 20.细胞骨架 ,错的填“ -” ) 1.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组织。 2.生物膜的特性之一是其具有选择透性。 3.电镜下质膜呈现三层结构。 4.细胞是由细胞分裂或细胞融合而来的。 5.有丝分裂间期的细胞核可分为核膜、核仁和核质三部分。 6.线粒体是细胞内主要的供能细胞器。 7.原生质的各种化学成分中,蛋白质所占比例最大。 8.质体是植物特有的细胞器,一切植物都具有质体。 9.所有植物细胞的细胞壁都具有胞间层、初生壁和次生壁三部分。 10.质体是一类与碳水化合物合成及贮藏相关的细胞器。 11.胞质运动是胞基质沿一个方向作循环流动。 12.只有多细胞生物才有细胞分化现象。 13.有丝分裂过程中,每一纺锤丝都与染色体的着丝粒相连。 14.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无核膜。 15.有丝分裂中 DNA 复制在 G 1 期进行。 16.细胞分裂可分为核分裂,胞质分裂和减数分裂三种。 17.细胞分裂时,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分裂后期。 18.减数分裂的结果总是使子细胞染色质只有母细胞的一半。 19.借助光学显微镜,可详细观察生活细胞有丝分裂的全过程。 20.纺锤丝由微丝组成。 21.皮孔是表皮上的通气组织。 22.水生植物储水组织很发达。 23.成熟的导管分子和筛管分子都是死细胞。 24.活的植物体并非每一个细胞都是有生命的。 25.输导组织是植物体内运输养料的管状结构。 26.筛域即筛管分子的侧壁上特化的初生纹孔场。 27.成熟的筛管分子是无核、无液泡、管状的生活细胞。 28.分泌道和分泌腔均由细胞中层溶解而形成。 29.维管植物的主要组织可归纳为皮系统、维管系统和基本系统 30.细胞生命活动的调控中心是线粒体。 31 ?糊粉粒贮藏的物质是淀粉。 32?厚角组织和厚壁组织都是死细胞。 33. 红海椒表现岀红色是因为其果肉细胞中含有花青素。 34. 维管束是指由木质部、韧皮部和形成层组成的束状分布的维管组织。 3.原生质体 6.纹孔 9.后含物 12.细胞全能性 15.维管组织 18.侵填体

《植物保护学》复习资料、试题及答案(精)

《植物保护学》复习资料、试题及答案(精) 题记:资料比较多,比较详细,强烈推荐!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5分) 1..细菌性病害的典型病征是在发病部位常出现。 2..真菌产生孢子的结构,不论简单或复杂,有性生殖或无性繁殖统称为。 3..某真菌的具有水生或土生习性,营养体为单细胞或无隔菌丝体,细胞壁由纤维素组成, 无性生殖产生游动孢子,有性生殖产生卵孢子,则该真菌属于 _ 门。 4..病原物主要的越冬、越夏方式有寄生、腐生和。 5..通常把病毒病组织的榨出液用水稀释超过一定的限度时,便失去传染力,这个最大稀 释度称为该病毒的。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什么是植物病害的侵染循环?其有那几个环节? 2..简述水稻稻瘟病的侵染循环。 3..导致植物病害流行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4..侵染性植物病原物的致病性的主要表现有那些? 四、论述题(共15分) 简述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发展特点及其防治策略。

昆虫部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寡足型幼虫2.羽化3.有效积温法则4.滞育5.天敌昆虫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6分) 在划短线的位置填写相应的昆虫翅脉的中文名称或简写字母。 三、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什么是IPM?2.农业防治法包括哪些途径? .作物的抗虫性包括哪些方面? .什么是熏蒸性杀虫剂?如何应用? 四、论述题(共18分) 简述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 Gehin)的发生过程与小麦生育期的关系及对其实施综合治理的措施。 模拟试题答案1 病理学部分

1. 植物病害:长期异常的环境胁迫和病原生物的侵染,超过了植物的耐受限度,植物的生长发育受阻,新陈代谢异常,导致植物出现病态表现,甚至死亡,影响植物的产量和品质。(2分) 2. 植物病害的症状:植物发病后,发病部位出现的病态表现。(2分) 3. 侵染过程:植物病害侵染过程是指病原物接种体从越冬、越夏场所通过传播和寄主植物接触到寄主植物发病直至死亡的过程,包括接触期、侵入期、潜育期和发病期四个环节。(2分) 4. 积年流行病害:病害循环过程中没有再侵染,或再侵染对病害发病程度影响不大的病害。病害的发生程度取决于初始菌原量。(2分) 5. 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由于环境条件不适宜而形成的植物病害,不具有传染性,一般在田间具没有发病中心。(2分) 二、填空(每空1分,共5分) 1..脓状物(菌脓) 2..子实体 3..壶菌门 4..休眠 5..稀释限点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什么是植物病害的侵染循环?其有那几个环节?(5分)

植物学总复习题附答案

绪论 一、填空题 1、植物界几大类群中, 哪几类属高等植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苔藓、蕨类、裸子、被子植物。 2、维管植物包括哪几个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蕨类(2) 裸子(3) 裸子植物门。 3、各大类群植物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植物具有维管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植物具有颈卵器; ________植物具有花粉管; ________植物具有果实。 (1) 蕨类、裸子、被子。(2) 苔藓、蕨类、被子。(3) 裸子。(4) 被子。 4、植物界各大类群中, 称为孢子植物的有________植物、________植物、 ________植物、________植物、________植物; 称为种子植物的有________植物、________植物; 称为颈卵器植物的有________植物、________植物、________ 植物。 (1) 藻类、菌类、地衣、苔藓、蕨类 (2) 裸子、被子 (3) 苔藓、蕨类、裸子。 5、苔藓、蕨类与裸子植物三者都有_________, 所以三者合称_________植物; 而裸子与被子植物二者都有_________, 所以二者合称_________植物, 上述四类 植物又可合称为_________植物。 、颈卵器; 颈卵器; 种子; 种子; 高等(有胚)。 6、从形态构造发育的程度瞧, 藻类、菌类、地衣在形态上_________分化, 构造上一般也无组织分化, 因此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其生殖器官_________, _________发育时离开母体, 不形成胚, 故称无胚植物。 ⑴无根茎叶⑵原植体⑶单细胞⑷合子。 7、维德克(Whitaker)把生物划分为五界系统。即_________界、__________界、________界、__________界与____________界。 原核生物、原生动物、植物、动物、菌物。 8、藻类与真菌的相似点, 表现在植物体都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分化; 生殖器官都就是________的结构; 有性生殖只产生合子而不形成 ________, 但就是, 藻类因为有________, 所以营养方式通常就是________, 而真菌因为无________, 所以营养方式就是________。 (1) 根、茎、叶 (2) 单细胞 (3) 胚 (4) 光合作用色素或叶绿体(载色体) (5) 自养 (6) 光合作用色素或叶绿体 (7) 异养。 9、分类学上常用的各级单位依次就是__________。 门、纲、目、科、属、种。 10、一个完整的学名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三部分。用_______________文书写。 属名;种加词;定名人;拉丁。 11、为避免同物异名或异物同名的混乱与便于国际交流, 规定给予每一物种制定一个统一使用的科学名称, 称为学名(Scientific name), 国际植物命名法规定,

植物组织培养试题及答案总结

《绪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 ★1、根据培养的材料,植物组织培养分:愈伤组织培养、器官培养、细胞培养、原生质体培养、悬浮培养等类型。 2、植物组织培养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萌芽阶段、奠基阶段和快速发展和应用阶段。 3、1902年,Haberlandt提出了植物细胞“全能性”学说,1934年,White出版了《植物组织培养手册》从而使植物组织 培养为一门新兴学科。 二、名词解释: ★1、植物组织培养(plant tissue culture):是指通过无菌和人工控制的环境条件下,利用适当的培养基,对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及原生质体进行培养,使其再生细胞或完整植株的技术。由于培养材料已脱离了母体,又称为植物离体培养(Plant culture in vitro)。 2、脱分化(dedifferentiation):由高度分化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产生愈伤组织的过程,称为植物细胞的脱分化。 3、再分化(redifferentiation):脱分化产生的愈伤组织继续进行培养又可以重新分化成根或芽等器官,这一过程称为植物细胞的再分化。 ★4、外植体(explant):由活体(in vivo)植物体上切取下来的,用于组织培养的各种接种材料。包括各种器官、组织、细胞或原生质体等 ★5、愈伤组织(callus):原指植物在受伤之后于伤口表面形成的一团薄壁细胞,在组培中则指在离体培养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分生能力的一团不规则的薄壁细胞,多在植物体切面上产生。 三、问答题: 1、简述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依据? 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依据是细胞全能性学说,即植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携带有一套完整的基因组,并具有发育成为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 ★2、植物组织培养有哪些特点? (1)培养条件可以人为控制 (2)生长周期短,繁殖率高: (3)管理方便,利于工厂化生产和自动化控制: ★3、植物组织培养的分类? (1)根据培养对象不同:组织培养、器官培养、胚胎培养、细胞培养、原生质体培养等; (2)根据培养物培养过程:初代培养、继代培养; (3)根据培养基的物理状态:固体培养、液体培养。 ★4、植物组织培养主要应用于哪些方面? (1)快速繁殖运用组织培养的途径,一个单株一年可以繁殖几万到几百万个植株; (2)种苗脱毒针对病毒对农作物造成的严重危害,通过组织培养可以有效地培育出大量的无病毒种苗; (3)培育和创制新品种利用组织培养可以使难度很大的远缘杂交取得成功,从而育成一些罕见的新物种; (4)大量生产次生代谢物质通过植物细胞培养获得的生物碱、维生素、色素、抗生素以及抗肿瘤药物不下50多个大类,其中已有30多种次生物质的含量在人工培养时已达到或超过亲本植物的水平。植物细胞次生物质的研制与生产硕果累累,后来居上。 (5)植物种质资源的离体保存植物组织培养结合超低温保存技术,可以给植物种质保存带来一次大的飞跃。因为保存一个细胞就相当于保存一粒种子,但所占的空间仅为原来的几万分之一,而且在-193度的液氮中可以长时间保存,不像种子那样需要年年更新或经常更新。 (6)人工种子人工种子便于贮藏和运输,适合机械化播种;繁殖速度快,不受季节和环境限制,利于工厂化生产;体细胞胚由无性繁殖体系产生,可以固定杂种优势。 第1章《实验室及基本操作》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 1、组织培养实验室必要的设备有超净工作台、高压灭菌器、空调机、天平、显微镜、蒸馏水发生器、酸度计等。 ★2、培养基成分主要包括①无机营养成分、②有机营养成分)、③植物生长调节物质、④碳水化合物、⑤其它物质。

植物保护第一章复习题(系列1).

植物保护第一章复习题 一、填空 1、昆虫的体躯分为、、三个部分。 2、昆虫头部位于昆虫体躯的最前面,由六个体节愈合而成,形成一个坚硬的半球头壳,表面的沟缝将头壳分成、、、、五个小区。 3、根据昆虫头部口器着生位置可以分为、、三种头式。 4、昆虫的触角位于的两侧,是昆虫的器官,主要有、 、的功能。 5、昆虫触角由、、三部分构成。 6、昆虫口器的基本结构由、、、、部分组成。 7、昆虫的胸部由三节组成,依次为前胸、中胸、后胸。每个胸节下方各有一对,中胸和后胸两侧各有一对翅,分别称为 和,足和翅是昆虫的主要运动器官,所以胸部是昆虫的 8、昆虫胸部每一个胸节都由4块骨板组成,背面的称,左右侧称,腹面称。 9、昆虫胸足着生胸部左右两侧下方由6节组成,依次是、、、、及。 10、昆虫足的主要类型由、、、、及。 11、人们将昆虫翅分为四个区域,即、、和。翅脉可分为和。 12、昆虫腹部前端紧接胸部,近末端有和;腹部内部有大部 分。因此,腹部是昆虫的和中心。 13、昆虫的腹部一般有9—11节组成,第2—8节的两侧常具有一对,节与节间有相连。因此,腹部可以伸缩弯曲,有利于、 和等。 14、昆虫的繁殖方式有、、、。 15、昆虫的个体发育过程可分和两个阶段。 16、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变态类型有全变态和不全变态,全变态昆虫具 有、、和,四个虫态。不全变态昆虫具 有、、三个虫态。 17、全变态的幼虫有不同类型,大体上可以分为、、 、四类。 18、各种昆虫蛹形态不同可分为、、三个类型。 19、根据食物的来源不同,昆虫的食性可分为、、 、和五大类。 20、按照外界刺激的性质不同,趋型可分为、、。 21、昆虫的习性主要有、、、和。 22、环境中的因子错综复杂,并综合作用于昆虫种群的兴衰,其中以、 、影响最大。 23、土壤是昆虫的一种特殊生态环境,对昆虫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农作物植保员中级理论知识试卷带答案

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 农作物植保员中级理论知识试卷 注 意 事 项 1、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标封处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和所在单位的名称。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规定的位置填写您的答案。 4、不要在试卷上乱写乱画,不要在标封区填写无关的内容。 一、单选题(第1题~第80题,每题1分,满分80分。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请在正确的答案字母填在括号( )内。 .植物检疫实施细则,属于( )范围。 、规定 B 、制度 C 、规章 D 、规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规定,以此种农药冒他种农药的定为( )。 、劣质农药 B 、假农药 C 、报废农药 D 、禁用农药 3.凡是局部地区发生的,危害性大的,能随( )的病、虫、杂草应定为植物检疫对象。 、气流传播 B 、昆虫传播 、人为农事操作传播 D 、植物及其产品传播 4.农药使用者,使用剧毒( )农药后,应及时设置警告标志。 考 生 答 题 不 准 超 过 此

A、低毒 B、微毒 C、高毒 D、中毒 5.昆虫自卵或幼体离开( )到性成熟能产生后代为止的个体发育周期,称为一个世代。 A、寄住 B、越冬场所 C、母体 D、越夏场所 6.昆虫从当年越冬虫态开始活动起,到第二年越冬结束止的( )称为年生活史。 A、个体发育周期 B、发育过程 C、发育阶段 D、发育成熟 7.玉米螟的成虫体长10—13mm,体黄褐色,前翅中部有2条褐色波状纹两横纹之间有( )褐色斑。 A、1个 B、3个 C、2对 D、2个 8.防治玉米螟常用的颗粒剂是( )。 A、%辛硫磷颗粒剂 B、50%1605颗粒剂 C、25%敌杀死颗粒剂 D、40%氧化乐果颗粒剂 9.成虫前翅黄褐色,中央近前缘有两个浅黄色圆斑,自前翅顶角向后内斜一条黑色纹的是( )。 A、粘虫 B、棉铃虫 C、玉米螟 D、地老虎 10.植物的病理变化过程是指生理变化、组织变化、( )。 A、器官变化 B、质量变化 C、产量变化 D、形态变化 11.真菌经过两性细胞或性器官结合,而产生有性孢子的繁殖方式称为( )。 A、有性繁殖 B、无性繁殖 C、增殖或复制 D、分裂繁殖 12.侵染循环,是指病害从植物的前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 )的过程。 A、开始发病 B、再度发病 C、侵入寄主 D、接触开始 13.病害流行,是指病害在一个时期或一个地区内,病害发生面积广、( )、损

植物学复习题及答案(下册)概述

第三部分孢子植物学 一、“藻类植物”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外生孢子内生孢子2.孢子配子3.载色体蛋白核4;茸鞭型鞭毛尾鞭型鞭毛5,世代交替核相交替6.同形世代交替异形世代交替7.无性世代有性世代8.孢子体配子体9.无性生殖有性生殖10.同配生殖异配生殖卵式生殖11.单室孢子囊多室孢子囊12.孢子囊配子囊13.果孢子体四分孢子体 (二)判断与改错(对者打“+”,错者打“-”) 1.蓝藻是最原始最古老的光合自养的原植体植物。( ) 2.蓝藻的色素体中,光合片层不集聚成束,而是单条的有规律的排列,( ) 3.蓝藻的光合色素分布于载色体上。( ) 4.蓝藻细胞没有分化成载色体等细胞器。( ) 5.蓝藻生活史中没有具鞭毛的游动细胞。( ) 6.蓝藻除了营养繁殖之外,还可拟产生孢子进行有性生殖。( ) 7.蓝藻细胞都无蛋白核。( ) 8.蓝藻的细胞壁主要由粘肽组成,且壁外多有明显的胶质鞘。( ) 9.蓝藻的光合作用产物分散在中心质中。( ) 10.在一些蓝藻的藻丝上常有异形胞,它的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和营养繁殖。( ) 11.裸藻门植物的细胞均无细胞壁,故名裸藻。( ) 12.裸藻的藻体从形态上一般可分.为单细胞、群体和丝状体三种类型。( ) 13.裸藻门绿色种类的细胞内有许多载色体,其上有时有蛋白核。( ) 14.裸藻的绿色种类和无色种类均营自养生活。( ) 15.甲藻门植物都具由纤维素的板片嵌合成的细胞壁。( ) 16.甲藻的细胞均有横沟和纵沟。( ) 17.甲藻的运动细胞有两条顶生或侧生的茸鞭型鞭毛。( ) 18.金藻门植物都具含纤维素和果胶质的细胞壁。( ) 19.金藻门植物细胞的载色体中,叶绿素a和b的含量较少,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含量较

植物组织培养习题及答案

0.填空 1.根据培养的材料,植物组织培养分:愈伤组织培养、(器官培养、细胞格养、原生质体培养(悬浮培养 2.植物组织培养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萌芽阶段、奠基阶段,快速发展和快速发展和应用阶段 3,1902年,Haberlandt提出了植物细胞“全能性”学说,1934年, White出版了《植物组织培养手册》培养等类型从而使植物组织培养为一门新兴学科。 一.填空、 1,组织培养实验室必要的设备有超净工作台、高压灭菌器、调机、_天平、显微镜、_蒸馏水,发生器,酸度计 养基成分主要包括①无机营养成分、②有机营养成分)、_③植物生长调节物质、_④碳水化合物、⑤其它物质 3、培养基最常用的碳源是_蔗糖,使用浓度在1%-5%常用3% 4、糖在植物组织培养中是不可缺少的,它不但作为离体组织棱以生长的碳源而且还能维持培养基渗透压 5、在固体培养时琼脂是使用最方便、最好的凝固剂和支持物般用量6-10g/L之间 6.驯化的目的:在于于提高试管苗对外界环境条件的适应性,提高其光合作用的能力,促使试健壮,提高苗的移裁成活 7、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的高低决定着外植体的发育方向,其比值高:有利于根的形成和愈伤组织的形成:低:有利于芽的形成 8、培养基灭菌一般在108kPa的压力下,锅内温度达_121℃C,维持_20-30min、 9.选择外植体时应选择①选择优良的种质、②选健壮的植株、③选最适的时期和④选取适宜的大小。 10、诱导胚状体比诱导芽的优点:(1)数量多、(2)速度快、_(3)结构完整 11、试管苗的生态环境:高温且恒温、高湿、弱光、无菌 12、培养基中加入活性炭的目的:利用其吸附能力,减少一些有害物质的影响大 13、筛选培养基的方法:单因子试验法、多因子试验法、广谱实验法 14、植物培养技术:灭菌、接种种、培养、驯化四个环节 15、试管苗的驯化注意:基质、温、光、水、肥、气的综合管理 二.填空 1.绝大多数培养植物再生植株时都先经过愈伤组织阶段 2.愈伤伤组织形成大致经历诱导期、分裂期一和分化期三个时期 3、愈用植物生长调节物质时要注意:种类和浓度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值4.愈伤组织的形态发生方式主要有不定芽方式和胚状体方式 5.组织培养细胞再分化包括四个水平:细胞水平的再分化、组织水平的再分化、器官水平的再分化(器宣发生)和植株水平的分化 三.填空: 1.植物器官培养主要是指植物的根、茎、叶、花器和幼小果实的无菌培养。 2、茎尖培养根据培养目的和取材大小分为茎尖分生组织培养和普通茎尖培养两种类型。前者主要是对茎尖长度不超过,最小只有几十微米的茎尖进行培养,目的是获得无病毒植株:后者是对几毫米乃至几十毫米长的茎尖、芽尖及侧芽的培养,目的是离体快繁 3.不定芽产生的途径一是从外植体上直接产生二是从由外植体诱导产生的愈伤组织上产生 4.离体叶培养是指包括叶原基、叶栖、叶鞘、叶片、子吐等叶组织的无菌培养 5.在离体叶培养中,6-BA和KT利于芽的形成;24D利于愈伤组织的形成 四.填空 1、胚胎培养包括幼胚培养、成熟胚培养、胚乳培养、胚珠培养以及子房培养 2、离体胚的培养分为二种类型:。成熟胚培养和_幼胚培养六

湖南农业大学840植物保护概论15-18年真题

2015年湖南农业大学硕士招生自命题科目试题 科目名称及代码:植物保护概论 840 适用专业(领域):农业推广硕士植物保护领域 考生需带的工具: 考生注意事项:①所有答案必须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题纸上一律无效; ②按试题顺序答题,在答题纸上标明题目序号。 一、名词解释(共计20分,每小题2分) 1.植物检疫 2.抗药性 3.滞育 4.有效积温法则 5.趋化性 6.植物病理学 7.隐症现象 8.初侵染 9.鉴别寄主 10.稀释限点 二、填空题(共计20分,每空1分) 1.昆虫的口器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等类型; 2.昆虫的排泄作用主要是由______和后肠的______共同完成; 3.影响昆虫的生长、发育、生存、繁殖和种群数量动态的生物因子主要是______和______; 4.水稻常见的螟虫有______、______、______等; 5.根据对寄主植物的依赖程度,寄生性植物分为______ 和______ 两类;6.雌雄异形的线虫,雌成虫为______形,雄成虫为______形; 7.病原菌的拉丁学名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________、_______和定名人;8.烟草花叶病毒粒子的形态为______ ,黄瓜花叶病毒粒子的形态为______ ; 9.植物病理学中常使用______和______等术语来表示致病性的差异。

三、单选题(共计2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不属于昆虫的动物是()。 A.地老虎 B.柑橘红蜘蛛 C. 螽斯 D.甘薯天蛾2.下列昆虫中,()是捕食性天敌。 A. 赤眼蜂 B.蚜茧蜂 C.七星瓢虫 D. 蜜蜂 3.属于咀嚼式口器的昆虫是()。 A.斜纹夜蛾 B.蚧壳虫 C.绿盲蝽 D.叶蝉 4.南方黑条矮缩病的传毒昆虫是()。 A.褐飞虱 B.灰飞虱 C.白背飞虱 D.稻水象甲5.以下属于生物农药的是()。 A.溴氰菊酯 B.吡蚜酮 C.马拉硫磷 D.Bt 6.植物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是()。 A.空气 B.雨水 C.鸟类 D.昆虫7.锈菌生活史中,可能出现多种类型孢子的现象称为()。A.多态现象B.转主寄生现象C.双游现象 D.层出现象8.菌丝体相互平行组成绳索状结构,称为()。 A.子座 B.菌索 C.菌核 D.孢梗束9.植物病斑上出现小黑点,它们可能是病原物的()。 A.菌脓 B.菌核 C.闭囊壳 D.担子果10.影响病原菌潜育期的长短最大因素是()。 A.温度 B.湿度 C.pH值 D.光照 四、简答题(共计50分,每小题10分) 1.简述农业防治的主要内容。 2. 简述昆虫围食膜的主要功能。 3.植物病原物的致病作用有哪些? 4.什么是柯赫氏法则? 5. 如何区别水稻白叶枯病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五、论述题(共计40分,每小题20分) 1.试述二化螟对水稻的危害症状及防治方法。 2.怎样理解人在农田植物病害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植物学复习考试题答案

植物学复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球果 球果由大孢子叶球发育而来球状结构,由多数种鳞和苞鳞及种子组成,是裸子植物松柏纲(球果纲)特有的结构。 2. 珠鳞与种鳞 在松柏纲植物中,大孢子叶常宽厚,称珠鳞,经传粉受精后,珠鳞发育成种鳞。球果成熟后,种鳞木质化或成肉质,展开或不展开。 3. 孑遗植物 曾繁盛于某一地质时期,种类很多,分布很广,但到较新时代或现代,则大为衰退,只一、二种孤独的生存于个别地区,并有日趋灭绝之势的植物,被称为孑遗植物,如我国的银杏、水杉和产于美国的北美红杉。 4. 原叶体 原叶体蕨类植物的配子体特称为原叶体。原叶体多为心形叶状体。在其腹面有假根,并产生颈卵器和精子器。颈卵器中的卵受精后发育成胚,再进而发育成孢子体,不久原叶体即枯萎死亡。 5.聚合果与聚花果 聚合果是由一花雌蕊中所有离生心皮形成的果实群。 聚花果是由整个花序形成的果实,故又称花序裹或复果,如桑、无花果及凤梨(菠萝)等植物的果实。 6. 柔荑花序

柔荑花序为无性花序的一种,有多数无柄或短柄的单性花着生于花轴上,花被有或无,花序下垂或直立,开花后一般整个花序一起脱落。如杨柳科、壶斗科、胡桃科、荨麻科植物的雄花序。这类具柔荑花序的植物称为柔荑花序植物。 7. 单体雄蕊与聚药雄蕊 单体雄蕊雄花多数,花药分离。花丝连合成一束或管状。这样的雄蕊群称单体雄蕊。单体雄蕊是锦葵科的主要特征之一。 聚药雄蕊为雄蕊连合的方式之一。雄蕊的花丝分离而花药连合,称为聚药雄蕊。聚药雄蕊是菊科的一大进化特征,是菊科植物对虫媒传粉的一种适应。 8.侧膜胎座与中轴胎座 侧膜胎座雌蕊由多心皮构成,各心皮边缘合生,子房1室,胚珠着生在腹缝线上,如油菜、三色堇和瓜类植物的胎座式。 中轴胎座雌蕊由多心皮构成,各心皮互相连合,在子房中形成中轴和隔膜,子房室数与心皮数相同,胚珠着生在中轴上,如绵、柑橘等的胎座式。 9. 蔷薇果 蔷薇属植物的果由多数分离的小瘦果聚生于壶状的肉质花筒内所形成的聚合果,如金撄子的果。 10. 柑果 外果皮革质,有许多挥发油囊;中果皮疏松髓质,有的与外果皮结合不易分离;内果皮呈囊瓣状,其壁上长有许多肉质的汁囊,是食用部

7第七章 植物的生长生理复习题参考答案

第七章植物的生长生理复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植物生长(plant growth):是指植物在体积和重量(干重)上的不可逆增加,是由细胞分裂、细胞伸长以及原生质体、细胞壁的增长而引起。例如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体积扩大或干重增加都是典型的生长现象。 2、分化(differentiation):指从一种同质的细胞类型转变为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不同的异质细胞类型的过程。如植物分生组织细胞可分化为不同的组织:薄壁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保护组织和分泌组织等。 3、脱分化(dedifferentiation):植物已经分化的细胞在切割损伤或在适宜的培养基上诱导形成失去分化状态的,结构均一的愈伤组织或细胞团的过程。 4、再分化(redifferentiation):指离体培养中形成的处于脱分化状态的细胞团再度分化形成另一种或几种类型的细胞、组织、器官、甚至最终再形成完整植株的过程。 5、发育(development):在植物生命周期过程中,植物发生大小、形态、结构、功能上的变化,称为发育。发育包括生长与分化两个方面,即生长与分化贯穿在整个发育过程中。 6、极性(polarity):细胞、器官和植株内的一端与另一端在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存在差异的现象。如扦插的枝条,无论正插还是倒插,通常是形态学的下端长根,形态学的上端长枝叶。 7、种子寿命(seed longevity):种子从发育成熟到丧失生活力所经历的时间称为种子寿命。 8、种子生活力(seed viability):是指种子能够萌发的潜在能力或种胚具有的生命力。 9、种子活力(seed vigor):种子在田间条件(非理想条件)下萌发的速度、整齐度及幼苗健壮生长的潜在能力,它包括种子萌发成苗和对不良环境的忍受力两个方面。种子活力与种子的大小、成熟度有关,也与贮藏条件和贮藏时间有关。 10、顽拗性种子(recalcitrant seed):一些植物的种子既不耐脱水干燥,也不耐零上低温,往往寿命很短(只有几天或及几周)称为顽拗性种子。如热带的可可、芒果等的种子。 11、需光种子(light seed):需要光照才能萌发的种子称为需光种子,如莴苣、烟草和许多杂草种子。 12、细胞全能性(cell totipotency):指植物体的每一个生活细胞携带着一套完整的基因组,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 13、植物组织培养(plant tissue culture):是指在无菌条件下,将外植体(用于离体培养进行无性繁殖的各种植物材料,包括植物器官、组织、花药、花粉、体细胞甚至原生质体)接种到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中培育离体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以及培育成植株的技术。根据外植体的种类,又可将植物组织培养分为:器官培养,组织培养、胚胎培养、细胞培养以及原生质体培养等。 14、胚状体(embryoid):在特定条件下,由植物体细胞分化形成的类似于合子胚的结构。胚状体又称体细胞胚(somatic embryo)或体胚。胚状体由于具有根、茎两个极性结构,因此可一次性再生出完整植株。 15、人工种子(artificial seed):将植物组织培养产生的胚状体、芽体及小鳞茎等包裹在含有养分的胶囊内,这种具有种子的功能,并可直接播种于大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