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4
浅谈新时期农村信用社的创新和发展
摘要: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出路在于创新,以创新形成有鲜明特色的核心竞争力。农村商业银行的创新必须明确重点,找准突破口,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关键词:农村金融;农村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突破口
在传统的农村金融模式中,农业银行和农信社分家以后,农村信用社成为当地垄断性的金融机构,农信社的发展几乎不受外部市场的冲击。但是在进入新世纪后的农村地区,城市化的发展引发了传统农村金融的整体蜕变,农村地区的蜕变又带来了农村金融环境的变化,给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当前农村商业银行创新的任务十分繁重,必须明确重点、找准突破口,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一、加速崛起过程中的农村金融环境新特点
改革开放以后,东部沿海地区在工业化浪潮下开启了城市化的大门,外资经济、民营经济、乡镇经济的崛起在增加人民收入、发展地区经济的同时,也彻底改变了农村的金融结构。
(一) 金融服务的对象发生了变化。
在传统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当地农民,一方面通过信贷手段为当地农民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通过存款手段吸存当地农民手中的剩余资金,整个金融服务围绕着农民、农业生产活动展开。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及工业化,乡镇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乡村经济体、当地政府开始成为金融服务的主体。
(二) 金融服务的主体发生了变化。
传统农村社区,农村信用社基本上是当地唯一的金融服务主体,在支持当地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城市化的发展,农村经济实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当地经济体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大幅度增长,农信社不再是当地唯一的金融服务主体,四大国有银行、有股份制银行甚至外资银行在市场需求的刺激下纷纷在当地建立起分支机构。以佛山市南海区为例,目前南海区银行类金融机构总共有9家,包括农村信用合作社、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曰银行、兴业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
(三) 金融服务的内容发生了变化。
传统农村社区,农信社的存贷业务是当地的主要金融服务内容,基本上不存在其他类型的金融服务。经过蜕变的发达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决定了金融需求的变化,经济结构的多层次性决定了金融需求的多样性,其他只有在城市里面才能享受的金融服务也开始进入农村。以南海区农信社为例,除了传统的信贷业务以外,还开办了网上银行业务,自动柜员机业务,外币业务,银行卡业务,代收代缴税费业务,结算业务,保管箱业务,电话银行业务,自助银行业务,短信银行服务等一系列金融服务。
(四) 金融市场环境发生了变化。
在传统农村社区,农村信用合作社作为当地唯一的金融机构,其经营活动基
本上不受外部市场的冲击。在发达的农村地区,其他银行机构纷纷建立起分支机构,为争夺优质客户资源,农信社与其他银行机构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在短期内,农信社可以利用硬件优势抵抗其他银行的冲击,但是从长期来看,如果自身竞争力得不到有效提高的话,其生存和发展将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二、金融环境变化带给农信社的机遇与挑战
金融模式的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置身于经济发展浪潮中的农信社,难免会受到一系列的冲击。这种冲击,给农信社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一) 金融需求量的增长为农信社的传统业务增长带来了良好的机遇。
伴随着工业化浪潮改变了农村的产业结构,农业生产占GDP的比重已经大幅度下降,以工业和建筑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开始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劳动密集型、生产周期长、产品附加值低、抵抗自然风险能力弱是农业的主要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农业对资金的需求比较少,对资金的安全保障比较弱,金融需求、金融市场的潜力有限。以工业和建筑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则不然,他们对资金的需求比较大,一定的固定资产存量保证了贷款的安全性,有利于银行控制信贷风险。
(二) 金融需求结构的变化为农信社拓展其他金融服务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在工业化发达的农村地区,经济主体对金融需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存款、贷款业务,汇兑结算业务、代收代付业务、外币业务、证券交易业务和保险业务等中间业务已经成为现代农村面临的新的现实需求。这就要求农信社在抓好传统存贷业务的同时,必须积极拓展新的金融业务,以满足当地经济主体新的金融需求。
(三) 竞争环境的变化为农信社的生存发展带来了挑战。
传统农村社区时代,农信社基本上是农村唯一的金融机构,不存在外部市场的冲击,企业的经营活动,经营目标和经营策略比较简单。农村经济的崛起使得其他银行纷纷将触角伸到不断崛起的农村市场,农信社的经营活动受到了来自其他银行的竞争和挑战。特别是其他金融机构所带来的城市金融文化观念不断影响和渗透着新一代年轻人对金融服务的理念,加上农信社在城市化浪潮中没有及时清除传统农村金融文化,金融形象的残留,逐渐使农信社丧失了在新一代年轻人中的吸引力。
(四) 金融业务的发展为农信社的管理带来了挑战。
首先是金融业务量的增加和金融服务内容的多样化给农信社的管理带来了挑战。贷款方面,企业的贷款数量远远大于农户的贷款数量,特别是一些大额贷款,如何进行有效管理是摆在农信社面前的一道难题,处理得不好,整个企业的经营效益甚至生存都会受到影响;中间业务方面,农信社如何管理中间业务,如何营销新的中间业务,如何让客户认识和接受推出的中间业务,都考验着农信社的经营管理人员。其次是社会诚信的缺失给农信社的业务管理增加了难度。
三、新时期农村信用社发展战略选择
农信社的经营管理人员应该充分认识到新时期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争取
做到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将农信社这杆旗帜传承下来。
(一) 深化产权制度改革,降低不良资产比率。
农信社的产权不清加大了企业的交易费用,引发了员工的道德风险,造成了经营行为的逆向选择,与市场经济格格不入。我国农信的不良贷款问题绝大部分都是计划经济思维下的历史遗留问题,对此,中央和地方政府都高度重视,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帮助农信社消化不良资产,这是一个十分难得的良好契机,农信社应该抓住这个契机,在各方面的帮助下努力将不良贷款比率降到比较低的水平。
(二) 认真抓好传统业务,积极开辟新生业务。
信贷业务是银行业的传统业务,也是我国银行业的主要盈利点。证券市场的直接融资业务是银行业信贷业务的最大威胁,纵观我国证券市场,正式与非正式制度的缺失导致我国证券市场发展一直徘徊不前。因此,积极开辟新生业务才是农信社的发展之路。
(三) 引进优秀人才。
农村与城市的差距不仅仅是经济的差距,更重要的是教育的差距,人才的差距。农信社植根于农村,与城市中的商业银行相比,人才结构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金融高等专业人才数目太少。商业银行对农信社的冲击,首先表现出来的是基础设施的冲击,其次则是人才的冲击、软环境的冲击,如果农信社的人才结构不能够跟随经济的步伐不断提高的话,将难以和其他商业银行进行竞争。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现代金融业是一个技术含量非常高的行业,金融企业的竞争实力归根结底来自于金融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本存量,农信社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大力引进金融行业的专业技术人才,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本存量。
(四) 加强社会资本结构建设,转变企业经营理念。
农信社成立之初,其自身的乡土文化以及背后的地缘关系、亲缘关系和血缘关系为农信社业务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保证,这种存在于当地社会网络中丰富的社会资本帮助农信社几十年来一步步发展壮大。调整农信社的社会资本结构,建立以城市金融文化为载体的社会资本占主导地位的社会资本结构必须提上议事日程。因此,农信社的经营管理人员应该转变企业经营理念,伴随着城市化的步伐重塑农信社在当地文化中的社会形象,调整自身的社会资本结构,适应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
(五)管理和技术创新
一是针对农村信用社管理粗放、管而不理和漏洞较多的问题,推行以精细化管理为核心的管理创新。理清管理流程,实施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明确职责,实施网格化管理;健全制度、制定手册,建立长效机制。
二是针对农村信用社治理不健全,内控体系薄弱的问题,创新决策体制,建立健全透明、公开、民主的决策机制,形成对权力的有效制约。
三是创新管理方式和技术,提高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提高管理效率,增强管理的有效性。
四是建立严密有序的管理控制系统,确保组织的各项活动有效地趋于统一的目标。
在我国,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信贷模式,对农村经济的腾飞有质关重要的作用。发展农村经济,搞好农村信贷业务,农信社责无旁贷,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