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股骨粗隆间骨折护理常规

股骨粗隆间骨折护理常规

股骨粗隆间骨折护理常规
股骨粗隆间骨折护理常规

股骨粗隆间骨折护理常规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指自股骨颈基底部关节囊外,向下至小转子下5cm之间的骨折,属祖国医学“骨折病”范畴。

一、护理评估

1、受伤史,暴力性质。

2、其他脏器有无损伤。

3、患肢疼痛的性质、程度,肿胀、瘀斑的范围。

4、生活自理能力及心理社会状况。

5、X线摄片、CT、血常规和生化检查结果。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维持有效牵引,嘱患者做踝关节曲伸运动与股四头肌舒缩锻炼,并鼓励患者早期在床上进行全身锻炼。

(2)日常生活加强基础护理,保持床单位的卫生;为了方便病人在床上大小便及避免暴露隐私,可给病人穿方便短裤;指导病人用健足及双手撑床,悬空臀部,便于放置便盆;女病人可用女式便壶或自制的小便壶。

(3)骨牵引病人的护理

①保持牵引的效能,患肢外展中立位。

②密切观察患肢末梢血运、感觉及运动情况。

③牵引针眼的护理:保持牵引针眼处清洁干燥,每日在针孔处滴75%酒精2次,无菌敷料覆盖。

④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长时间卧床的病人应预防坠积性肺炎、压疮、泌尿系感染、便秘等并发症,指导病人经常做深呼吸有效咳嗽,每2小时协助病人改变一次体位,并按摩受压部位,鼓励病人多饮水,多吃粗纤维食物,指导病人每日沿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

⑤功能锻炼:牵引后即行股四头肌的收缩运动,行踝关节的主动背伸及足趾的伸屈运动,防止足下垂,每日被动活动髌骨,防止关节僵硬。

2、病情观察

(1)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特征、患肢局部疼痛、皮肤颜色、温度等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2)注意伤口出血及引流情况;敷料如有渗湿,报告医生及时更换。

3、给药护理

(1)疼痛时遵医嘱使用止痛剂或针刺止痛。

(2)遵医嘱局部贴敷时,注意局部皮肤过敏者应及时揭去,并注意观察药后反应。

(3)中药汤剂宜温服。

4、饮食护理

(1)宜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钙、粗纤维及果胶成分丰富的食物。

(2)早期饮食宜活血祛瘀之品,如田七田鸡汤、田七瘦肉汤、鱼汤,忌辛辣刺激湿热食物。(3)中期宜接骨续筋之品,如猪脚筋、牛脚筋、鸡汤等。

(4)后期滋补肝肾、强壮筋骨之品,如杜仲猪骨汤、水鱼汤、冬虫草炖鸡,饮食配以粗纤维食物,多吃蔬菜、水果,注意饮食卫生,提供丰富营养易消化饮食,多饮水防止便秘及泌尿系感染。

5、情志护理

加强与病人的交流,生活上给予关心和照顾,解除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关心安慰病人,使之安心养病,并介绍相关成功病例,增强治疗的信心。

6、临证(症)施护

(1)壮热者,遵医嘱予温水或酒精擦浴,发热恶寒、头痛无汗者,予背部刮痧,以助退热。(2)尿潴留者,可遵医嘱予按摩关元、气海、中极等穴,以助排尿。

(3)失眠者,可遵医嘱予耳穴埋豆:神门、心、肝、肾、皮质下等穴。

7、疼痛的护理

骨折病人疼痛原因很多,针对不同原因和时间进行护理。

(1)骨折断端移动刺激周围软组织可引起疼痛:要轻搬少动。

(2)由于肿胀压迫引起疼痛:抬高患肢,早期冷敷减少血液循环,减轻水肿,止痛,并防止出血;晚期热敷促进血液循环,消除水肿,止痛。

8、手术治疗的护理:

(1)术前护理

①心理护理

②完善各项术前准备

(2)术后护理(病情观察)

①观察生命体征至平稳。

②密切观察患肢末梢血运及感觉运动情况。

③术后卧床3天,2周后可在床上进行下肢伸屈活动,4-6周后患者不负重扶双拐下地,8-12周逐渐开始负重锻炼。

(3)功能锻炼

①复位后即可行股四头肌舒缩及踝关节伸屈活动。

②若骨折稳定,1周后可扶双拐下床不负重,并保持下肢外展位活动,4周后轻负重活动,6-8周扶双拐逐渐负重;行牵引治疗者待骨折愈合,钢针拔除后扶双拐轻负重活动。

③半年后始可扶单拐逐步负重。

9、并发症的护理

(1)预防便秘的发生:

调理饮食,少量多餐,食清淡、易消化之品,多吃蔬菜、水果,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若出现便秘可用番泻叶代茶饮缓解症状。

(2)预防压疮的发生:

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平整无皱,对受压部位皮肤定时按摩,同时指导病人保持皮肤的清洁,经常更换内衣。

(3)预防肺部感染:

①保持病室空气流通、洁净,减少探视;鼓励病人有效咳嗽和咳痰。

②翻身按摩叩背每2小时1次,痰液粘稠不易咯出时行雾化吸入,每日2次,以稀释痰液,利于引流。

(4)预防泌尿道感染:

鼓励病人多饮水,保持会阴部的清洁;留置导尿者遵循留置导尿的相关注意事项。

(5)预防下肢静脉血栓:

鼓励病人早期活动,卧床病人至少每2-3小时翻身一次,被动锻炼每4小时一次。术后抬高患肢20-30cm,促进静脉回流;鼓励病人进行股四头肌收缩、小腿肌肉静态收缩和踝关节的活动,以促进腿部静脉窦内的血液回流;观察患肢有无疼痛、肿胀、静脉扩张和压痛等

症状,警惕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同时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

另外,可采用穿弹力长袜、间歇外部加压等方法增加血流速度。

(6)预防发生髋内翻畸形:

①向病人及其家属解释:保持正确体位是防止发生髋内翻畸形的最根本措施。

②指导与协助维持患肢于外展中立位,患足穿丁字鞋,忌盘腿、侧卧及负重。6周后,在夹板和双拐的保护下,可下地练习行走。骨折愈合后,患肢才能负重。

三、健康指导

1、注意安全,防止发生意外骨折。

2、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能和身体的协调性,防止骨质疏松,减少骨折发生。

3、指导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

4、指导患者定时更换体位,定时排便习惯,预防便秘。

5、去除牵引和外固定后,鼓励患者尽量使用拐杖,防止负重再跌仆。

股骨粗隆间骨折护理查房.

时间:2014年1月23日 地点:医生办公室 护理查房内容:《股骨粗隆间骨折》 参加人员:外二科护理人员 各位同事姐妹们,下午好!今天我们就查12床,徐明松,右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护理查房。 基本资料:12床,徐明松,男性,84岁,已婚,工人,文盲,患者因右髋部外伤后疼痛,活动受限1小时,X线检查示:右股骨粗隆间骨折,初步诊断为右股骨粗隆间骨折,既往史:有肺结核病、COPD、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及高血压病史、患者十年前行阑尾切除术;于2014年1月14日19:00入院,平车推入病房,查体:T:36.7℃,P:100次/分,R:20次/分,BP:180/90mmHg。患者神志清楚,入院后处理:给予骨科二级护理,进入右股骨粗隆间骨 折临床路径,气垫床,软食(低盐饮食),测血压日三,给予:抗炎、化痰、活血、等相关检查。 辅助检查: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左心室肥大。B超:主动脉瓣,三尖瓣轻度返流。血型:B型。生化单示:D-二聚体:63.63ng/ml,纤维蛋白降解产物:129.78ng/ml,钙:2.0mmol/L,球蛋白:30.09g/L,钾:3.4mmol/L,尿素:17.2mmol/L,肌酐:122.0umol/L。 手术:患者于2014年1月7日8:30在腰硬联合麻下行右股骨粗隆间骨折闭合复位PFNA 术,于12:00术毕,返回病房,术中给予,同型红细胞悬液2单位,术后给予,抗炎、化 痰、营养、活血、补液等治疗。 下面我就介绍患者住院期间出现的护理问题、采取的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评价,并请大家补充。 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一、疼痛:与骨折,手术切口有关 护理目标:疼痛的刺激因素被消除或减弱,痛感减轻或消失。给予精神上的安慰。 护理措施:1、评估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及持续时间,鼓励其说出自己的感受,给予精神上的安慰。 2、嘱病人听音乐或看电视,分散注意,减轻焦虑与不适。 3、必要时使用镇痛药,注意观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 效果评价:病人在应用护理措施后疼痛减轻。 二、知识缺乏:与不了解手术和术后的康复相关知识及预后效果有关。 护理目标:患者及家属了解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和相关知识,忧虑感减轻。 护理措施1、稳定患者情绪,对骨折后的症状、注意事项做好解释,向病人及家属介

股骨粗隆间骨折__护理问题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护理问题 一:术前存在的护理问题及措施和评价 日期护理诊断/问题护理措施效果评价 1、疼痛:与骨折有关。1. 评估患者疼痛部位、性质、程度及持续时 间,鼓励其说出自己的感受,并给予精神 上的安慰。 2.给予患者正确体位,<外展中立位> 3.提高安静舒适的环境减少外界刺激。 患者主诉疼痛较前 缓解。 2、焦虑:与陌生环境、担心疾病愈后以及手术效果有关。1. 热情接待患者向其介绍住院环境,同室病 友,消除陌生感与恐惧感。 2.主动与患者交谈了解其心理状态、焦虑 原因,有针对的进行心理疏导。 3.介绍主治医师的技术水平及成功病例,介 绍手术的相关事宜,鼓励其树立战胜疾病 的信心。 患者能适应住院环 境,对手术充满期 待,积极配合治疗。 3、自理缺陷:与骨折后活动受限有关。1. 备床头铃在床边,常用物品放置在患者容 易拿取的地方。 2.协助患者做好生活护理,洗漱、更衣、床 上擦浴等。 3. 鼓励患者做力所能及的自理活动。 患者对日常护理表 示满意。 4、知识缺乏:与不了解术前呼吸功能训练、体位训练、床上大小便训练要领有关。1. 向患者介绍呼吸功能训练,体位训练、床 上大小便训练的意义,使其从心理上接受 以配合。 2.向其讲解深呼吸有效咳痰的方法及技巧。 3.指导患者及家属如何使用便器,练习床上 大小便并能熟练掌握。 患者及家属已能掌 握呼吸功能训练、 体位训练的要领, 及床上大小便。 5、知识缺乏:与不了解术前准备的知识有关1. 向其讲解术前准备的目的及意义。 2指导禁食10小时禁饮6小时。 3.指导患者术前晚擦浴更衣,保证睡眠,术 前排空大小便。 4.指导其取下金属饰品如手链、手表、戒指 以及活动假牙,隐型眼镜等。 患者术前准备充 分,等待手术。 二术后存在的护理问题及措施和评价 6、知识缺乏:缺乏术后注意事项。1. 告知患者及家属术后:6小时内禁食水去 枕平卧。 2.给予正确的体位,并告知家属正确的体位: 平卧,患肢膝下垫软枕,抬高患肢20~30°, 两膝间垫软枕,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 3.各类导管妥善固定,交待患者身上的各种 导管,以及防脱管事项。 患者及家属了解了 注意事项。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护理

股骨粗隆间骨折护理常规 一、非手术治疗的护理: ⒈心理护理加强与病人的交流,解除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关心安慰病人,增强治疗的信心。 ⒉一般护理加强基础护理,保持床单位的卫生。注意饮食卫生,提供丰富营养易消化饮食,多吃水果蔬菜,适量纤维及及多饮水防止便秘及泌尿系感染。 ⒊疼痛的护理骨折病人疼痛原因很多,针对不同原因和时间进行护理。 ⑴骨折断端移动刺激周围软组织可引起疼痛:要轻搬少动。 ⑵由于肿胀压迫引起疼痛:抬高患肢,早期冷敷减少血液循环,减轻水肿,止痛,并防止出血;晚期热敷促进血液循环,消除水肿,止痛。 ⒋骨牵引病人的护理 ⑴保持牵引的效能,患肢外展中立位。 ⑵密切观察患肢末梢血运、感觉及运动情况。 ⑶牵引针眼的护理:保持牵引针眼处清洁干燥,每日在针孔处滴75%酒精2次,无菌敷料覆盖。 ⑷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长时间卧床的病人应预防坠积性肺炎、压疮、泌尿系感染、便秘等并发症,指导病人经常做深呼吸有效咳嗽,每2小时协助病人改变一次体位,并按摩受压部位,鼓励病人多饮水,多吃粗纤维食物,指导病人每日沿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 ⑸功能锻炼:牵引后即行股四头肌的收缩运动,行踝关节的主动背伸及足趾的伸屈运动,防止足下垂,每日被动活动髌骨,防止关节僵硬。 二、手术治疗的护理: ㈠术前护理 ⒈心理护理 ⒉完善各项术前准备 ㈡术后护理 ⒈病情观察: ⑴观察生命体征至平稳。

⑵密切观察患肢末梢血运及感觉运动情况。 ⑶术后卧床3天,2周后可在床上进行下肢伸屈活动,4-6周后患者不负重扶双拐下地,8-12周逐渐开始负重锻炼。 3、功能锻炼 ⑴复位后即可行股四头肌舒缩及踝关节伸屈活动。 ⑵若骨折稳定,1周后可扶双拐下床不负重,并保持下肢外展位活动,4周后轻负重活动,6-8周扶双拐逐渐负重;行牵引治疗者待骨折愈合,钢针拔除后扶双拐轻负重活动。 ⑶半年后始可扶单拐逐步负重。

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护理方案

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护理方案(2019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血瘀气滞型:伤后2周内(骨折早期),患髋疼痛肿胀,关节功能丧失,患肢外旋及短缩畸形,舌质淡,苔薄白。 (二)瘀血凝滞型:伤后2-4周(骨折中期),肿胀逐渐消退,疼痛减轻,动则有疼痛感,断骨已正,骨折未愈,功能丧失未恢复,舌红或有瘀点,苔白。 (三)肝肾不足型: 伤后4周以上(骨折后期),疼痛已消,断骨未坚,筋脉疲软,头晕目眩,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舌淡胖。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疼痛 1.评估疼痛的程度、性质、诱发因素、伴随症状,并做好疼痛评分记录。 2.遵医嘱外敷消定膏。 3.遵医嘱给予腕踝针治疗。 4.遵医嘱使用(行)耳穴埋豆,减轻疼痛。常用穴位:神门、交感、皮质下、肝、肾等。 (二)肿胀 1.评估肿胀的程度、范围、伴随症状。 2.观察肢体血运及颜色。 3.抬高患肢,以减轻肿胀。 4.早期局部给予冷敷。

(三)畸形、活动受限 1.评估患肢活动度、畸形程度、肌力、感觉。 2.保持病室环境安全,物品放置有序,协助患者生活护理。 3.做好健康教育,教会患者在床上活动的注意事项。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详见附录1)。损伤散胶囊,消肿止痛合计口服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七叶皂甙钠、低分子肝素钙 3.外用中药(详见附录1)。消定膏 (二)特色技术 1.中药外敷(详见附录2)。消定膏 2.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神门、交感、皮质下、肝、肾等穴。 3.腕踝针治疗 4.冷疗(详见附录2)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病室宜温暖、干燥,光线充足,生活起居有规律,防外感,尤其是加强骨折部位的保护。 2.指导患者正确使用拐杖。 3.下床活动时防跌倒。 (二)饮食指导 1.血瘀气滞证:宜食行气止痛、活血化瘀的食品,如白萝卜、红糖、山楂、生姜等,少食甜食、土豆等胀气食物,尤其不可过早食以

股骨粗隆间骨折诊疗方案

股骨粗隆间骨折诊疗方案 一、概述:股骨粗隆间骨折,又称股骨转子间骨折,系指由股骨颈基底至小粗隆水平以上部位的骨折,是中老年人常见骨折之一,股骨粗隆部是老年骨质疏松的主要部位,骨折强度降低,很容易发生骨折。 二、诊断 (一)诊断依据 1、病史:有明显外伤史。 2、临床表现: (1)、伤后患部疼痛、活动时加重,疼痛可放射至大腿内侧或膝部,髋关节功能障碍,患者不能站立或坐起。 (2)、患髋疼痛及轻度肿胀,患肢呈内收、外旋和短缩畸形,大粗隆向上移位,股骨大转子处压痛,纵轴冲击痛 (+) 。 3、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入院后常规检查血、尿、大便检查、生化全套、心电图及胸片,需手术病人查丙肝、乙肝表面抗原、凝血系统、梅毒血清、爱滋病抗体等。 (2)、患肢X线片及CT三维重建检查,了解骨折类型及损伤程度。 ( 3)、高龄患者,需增加检查双下肢动、静脉彩超、心脏彩超。 (二)证候分类 1、 Eva ns根据骨折线方向分为2种主要类型。其中I型又进一步分4个亚型。 I 型: 骨折线从小粗隆向外、向上延伸。 la 型:骨折无移位,小粗隆无骨折,骨折稳定 ;Ib 型: 骨折有移位,小粗隆有骨折,复位后内存皮质能附着,骨折稳定;Ic型:骨折有移位,小粗隆有骨折,复位后内存骨皮质不能附着,骨折不稳定;Id 型:粉碎骨折,至少包括大小粗隆4部分骨折块,骨折不稳定。U型:骨折线自小粗隆斜向外下方,骨折不稳定。 2、按骨折线部位分类: (1)、顺粗隆间骨折:骨折线从大粗隆上方斜向小粗隆。 (2)、逆粗隆间骨折:骨折线从大粗隆下方斜向小粗隆。 ( 3)、粗隆下骨折:骨折线经过大小粗隆的下方,成横形,斜形骨折。 3、中医辨证分型: (1) 早期:气血瘀阻型 临床证候:伤后 1~2周内,患髋疼痛明显,局部肿胀,瘀血斑,不能站立,患

股骨粗隆间骨折分类标准

股骨粗隆间骨折又名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随着社会的老龄化,人均寿命的延长,骨质疏松人数的增加,老年人发生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概率呈上升趋势。仔细研究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分型有利于对骨折程度作出更准确的评价,以选择更加适合的治疗方法和判断预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分型加以综述。股骨粗隆间骨折由间接暴力和直接暴力损伤产生。老年患者的股骨粗隆间骨折,多为直接外力如跌倒所致。因常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故易造成严重的粉碎性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分型很多,目前公认并得以应用的有以下十种:Evans分型(1949),Boyd Griffin分型(1949),Ramadier分型(1956),DecoulxLavarde 分型(1969),Ender分型(1970),Tronzo分型(1973),Jensen分型(1975),Deburge分型(1976),Briot分型(1980),AO分型(1981)。所有分型可归为两类:a)解剖学描述(Evans;Ramadier;Decoulx Lavarde);b)提示预后(Tronzo;Ender;Jensen改良的Evans分型)。任何骨折分型必须应用简便,并能指导治疗,同时提示预后才能具有临床意义。就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型而言,能够对于骨折的稳定性及复位、固定之后骨折部位能否耐受生理应力做出判断尤为重要。AO分型,Evans分型,Jensen分型和Boyd Griffin分型为大家熟知并得以广泛应用。现介绍如下。 1AO分型 AO将股骨粗隆间骨折纳入其整体骨折分型系统中归为A类骨折。A1型:经转子的简单骨折(两部分),内侧骨皮质仍有良好的支撑,外侧骨皮质保持完好。1、沿转子间线;2、通过大转子;3、通过小转子。A2型:经转子的粉碎骨折,内侧和后方骨皮质在数个平面上破裂,但外侧骨皮质保持完好。1、有一内侧骨折块;2、有数块内侧骨折块;3、在小转子下延伸超过1cm。A3型:反转子间骨折,外侧骨皮质也有破裂。1、斜形;2、横形;3、粉碎。AO分型便于进行统计学分析。既对于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形态学描述,又可对于预后作出判断。同时在内固定物的选择方面也可出建议。 2Evans分型 Evans根据骨折线方向分为两种主要类型。Ⅰ型中,骨折线从小粗隆向上外延伸;Ⅱ型中,骨折线是反斜形。其中Ⅰ型1度和Ⅰ型2度属于稳定型占72%,Ⅰ型3度、Ⅰ型4度和Ⅱ型属于不稳定型占28%。Evans观察到稳定复位的关键是修复股骨转子区后内侧皮质的连续性,简单而实用,并有助于理解稳定性复位的特点,准确的预见股骨转子间骨折解剖复位和穿钉后继发骨折移位的可能性。 3Jensen分型 Jensen对于Evans分型进行了改进,基于大小粗隆是否受累及复位后骨折是否稳定而分为五型。Ⅰ型:2骨折片段,骨折无移位。Ⅱ型:2骨折片段,骨折有移位。Ⅲ型:3骨折片段,因为移位的大粗隆片段而缺乏后外侧支持。Ⅳ型:3骨折片段,由于小粗隆或股骨矩骨折缺乏内侧支持。Ⅴ型:3骨折片段,缺乏内侧和外侧的支持,为Ⅲ型和Ⅳ型的结合。Jensen 研究发现Ⅰ、Ⅱ型骨折94%复位后稳定;Ⅲ型骨折33%复位后稳定;Ⅳ型骨折21%复位后稳定;Ⅴ型骨折8%复位后稳定。Jensen指出大小粗隆的粉碎程度与复位后骨折的稳定性成反比。Jensen等在Evans分型的基础上改良,应用更广,研究表明,Jensen等改良的Evans 分型为判断复位后的稳定性和骨折再次移位的风险提供了最为可靠的预测。

股骨粗隆间骨折护理常规

股骨粗隆间骨折护理常规股骨粗隆间骨折:就是指自股骨颈基底部关节囊外,向下至小转子下5cm之间得骨折,属祖国医学“骨折病"范畴。 一、护理评估 1、受伤史,暴力性质。 2、其她脏器有无损伤、 3、患肢疼痛得性质、程度,肿胀、瘀斑得范围、 4、生活自理能力及心理社会状况。 5、X线摄片、CT、血常规与生化检查结果。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维持有效牵引,嘱患者做踝关节曲伸运动与股四头肌舒缩锻炼,并鼓励患者早期在床上进行全身锻炼。 (2)日常生活加强基础护理,保持床单位得卫生;为了方便病人在床上大小便及避免暴露隐私,可给病人穿方便短裤;指导病人用健足及双手撑床,悬空臀部,便于放置便盆;女病人可用女式便壶或自制得小便壶、 (3)骨牵引病人得护理 ①保持牵引得效能,患肢外展中立位。 ②密切观察患肢末梢血运、感觉及运动情况。 ③牵引针眼得护理:保持牵引针眼处清洁干燥,每日在针孔处滴75%酒精2次,无菌敷料覆盖、

④预防并发症得发生,长时间卧床得病人应预防坠积性肺炎、压疮、泌尿系感染、便秘等并发症,指导病人经常做深呼吸有效咳嗽, 每2小时协助病人改变一次体位,并按摩受压部位,鼓励病人多饮水,多吃粗纤维食物,指导病人每日沿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 ⑤功能锻炼:牵引后即行股四头肌得收缩运动,行踝关节得主动 背伸及足趾得伸屈运动,防止足下垂,每日被动活动髌骨,防止关节僵硬、 2、病情观察 (1)严密观察患者得生命特征、患肢局部疼痛、皮肤颜色、温度等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2)注意伤口出血及引流情况;敷料如有渗湿,报告医生及时更换。 3、给药护理 (1)疼痛时遵医嘱使用止痛剂或针刺止痛。 (2)遵医嘱局部贴敷时,注意局部皮肤过敏者应及时揭去,并注意观察药后反应、 (3)中药汤剂宜温服、 4、饮食护理 (1)宜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钙、粗纤维及果胶成分丰富得食物。 (2)早期饮食宜活血祛瘀之品,如田七田鸡汤、田七瘦肉汤、鱼汤,忌辛辣刺激湿热食物。 (3)中期宜接骨续筋之品,如猪脚筋、牛脚筋、鸡汤等。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第一诊断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住院患者。 一、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1.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股骨粗隆间骨折(TCD编码为:BGG040)。 2.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股骨粗隆间骨折(ICD-1O编码为:S72.1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l)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O01. 9-94)及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教材《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朱云龙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年)。 (2)西医诊断:参照《实用骨科学》第三版(胥少汀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年)和《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孙传兴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1987年)。 2.分型 (1)根据骨折线的走向和骨折端的位置分型: 顺粗隆间型 反粗隆间型 粗隆间粉碎型 (2)根据《实用骨科学》第三版(胥少汀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年),采用Evans分型系统分型: I型:顺粗隆间骨折,无骨折移位,为稳定型骨折。 II型:骨折线至小粗隆上缘,该处骨皮质可压陷或否,骨折移位呈内翻畸形。 IIIA型:粗隆间骨折+小粗隆骨折,内翻畸形。 IIIB型:粗隆间骨折+大粗隆骨折,成为单独骨折块。 IV型:粗隆间骨折+大小粗隆骨折,亦可粉碎骨折。 V型:反粗隆骨折,即骨折线自小粗隆至大粗隆下。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常见证候:

(1)早期:血瘀气滞证,伤后2周以内,经络受损,血溢脉外,瘀于皮下筋膜、阻塞气血、气滞血瘀、局部压痛,舌质淡,苔薄白,脉弦。 (2)中期:为营血不调证,伤后2周~4周,其仍有瘀凝气滞,肿痛尚未尽除,断骨已正,骨折未愈,伤处疼痛拒按,动则加剧,功能活动障碍,舌红或有瘀点,苔白,脉弦。 (3)后期:肝肾亏虚证,伤后4周以上,断骨未坚,筋脉疲软,可出现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两目干涩,视物模糊,五心烦热,遗精盗汗,舌红苔薄,脉细数。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股骨粗隆间骨折。 2.患者适合,同意接受手术治疗同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股骨粗隆间骨折诊断标准(TCD编码:BGG040骨折病;ICD-10编码:S72.101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新鲜骨折患者。 2.手术治疗的适应证:不稳定性骨折;因年龄较高不宜长期卧床的稳定性骨折,可作手术治疗(附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临床诊疗路径表单)。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除外以下情况 (1)病理性骨折。 (2)患处严重皮肤疾病者。 (3)合并其他无法耐受治疗的疾病(如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癫痫、帕金森病)等。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顼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粪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感染性疾病筛查、血糖、血脂; (3)凝血功能;

股骨粗隆间骨折护理常规

股骨粗隆间骨折护理常规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指自股骨颈基底部关节囊外,向下至小转子 下5cm之间的骨折,属祖国医学“骨折病”范畴。 一、护理评估 1、受伤史,暴力性质。 2、其他脏器有无损伤。 3、患肢疼痛的性质、程度,肿胀、瘀斑的范围。 4、生活自理能力及心理社会状况。 5、X线摄片、CT血常规和生化检查结果。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维持有效牵引,嘱患者做踝关节曲伸运动与股四头肌舒缩锻炼,并鼓励患者早期在床上进行全身锻炼。 (2)日常生活加强基础护理,保持床单位的卫生;为了方便 病人在床上大小便及避免暴露隐私,可给病人穿方便短裤;指导病人用健足及双手撑床,悬空臀部,便于放置便盆;女病人可用女式便壶或自制的小便壶。 (3)骨牵引病人的护理 ①保持牵引的效能,患肢外展中立位。 ②密切观察患肢末梢血运、感觉及运动情况。

③牵引针眼的护理:保持牵引针眼处清洁干燥,每日在针孔处滴75%酉精2次,无菌敷料覆盖。 ④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长时间卧床的病人应预防坠积性肺炎、压疮、泌尿系感染、便秘等并发症,指导病人经常做深呼吸有效咳嗽, 每2小时协助病人改变一次体位,并按摩受压部位,鼓励病人多饮水, 多吃粗纤维食物,指导病人每日沿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 ⑤功能锻炼:牵引后即行股四头肌的收缩运动,行踝关节的主动背伸及足趾的伸屈运动,防止足下垂,每日被动活动髌骨,防止关节僵硬。 2、病情观察 (1)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特征、患肢局部疼痛、皮肤颜色、温度等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2)注意伤口出血及引流情况;敷料如有渗湿,报告医生及时更换。 3、给药护理 (1)疼痛时遵医嘱使用止痛剂或针刺止痛。 (2)遵医嘱局部贴敷时,注意局部皮肤过敏者应及时揭去,并注意观察药后反应。 (3)中药汤剂宜温服。 4、饮食护理 (1)宜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钙、粗纤维及果胶成分丰富的食物。 (2)早期饮食宜活血祛瘀之品,如田七田鸡汤、田七瘦肉汤、鱼

股骨粗隆间骨折护理查房

护理查房:股骨颈骨折的护理 时间:年月 地点:四病区骨科 主持人:胡静波护士长 主讲人:李晓玲 胡静波护士长:今天有幸把大家请到我们四病区骨科,进行本季度的护理查房。内容是: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护理,希望通过这次护理查房,我们能从中学习到新知识,掌握相关护理知识和技巧,提高年轻同志的专科知识,增长大家的护理经验。下面请责任护士介绍一下有关该疾病的相关知识。 李晓玲:股骨粗隆间骨折系指股骨颈基底至小粗隆下缘之间的骨折,多见于老年人,因老年人骨质疏松,跌倒时下肢突然扭转或急剧过度外展或内收,或外力直接冲击大粗隆即可发生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表现: 外伤后局部疼痛、肿胀、压痛和功能障碍均较明显,有时髋外侧可 见皮下瘀血斑,远侧骨折段处于极度外旋位,严重者可达°外 旋。 治疗: 1.非手术治疗:牵引疗法。 2.手术治疗:()钉板类。 ()髓内钉固定系统、 胡静波护士长:李晓玲同志就疾病的相关知识进行了详细阐述,下面请责任护士介绍一下病史。 基本资料: 床,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患者主诉三小时前不慎跌倒致左髋部疼痛、活动明显受限,不能站立行走,来我院就诊,急诊摄片示:左股骨粗隆间骨折,为进一步治疗,于收入病房。入院时患者神志清楚,呼吸平稳,平车入病房,测:℃,:次分,:。 入院后查体示:左髋部肿胀,压痛明显,左下肢缩短,外旋畸形,足趾血运正常。既往史:平时健康状况一般。 入院后给予补液消肿、活血、促骨生长治疗,年月日患者主诉患肢疼痛,遵医嘱给予吗啡针肌注止痛治疗,半小时后患者主诉疼痛较前好转。完善各项检查。于年月日在硬要联合麻醉下行左股骨粗隆间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术后顺利,于安返病房,测血压,术后患者神志清,呼吸平稳,切口敷料外观干燥,切口引流管一根接负压球,引流出红色血性液体,患肢予以抬高位,末梢血供正常。留置导尿畅,尿色清;镇痛泵使用中。予以气垫床护理,定时协助患者翻身。 于月日复查血常规,结果回报:白细胞、中性细胞、血红蛋白在正常范围内。。 截止于月日负压引流管共引流出红色血性液体,予以拔除负压引流管,未出现活动性出血。 于月日拔除尿管,患者自行排尿,留置尿管期间患者未出现尿路感染。 下面我就患者住院期间出现的护理问题,采取的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评价做简单的介绍,请大家补充。 一、术前存在的护理问题及措施和评价。

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年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多见于老年人,女性稍多 2.病史:多有外伤史 3.症状:髋部疼痛,肿胀明显,大粗隆处压痛,典型外旋、短缩畸形,可触及骨擦音,功能障碍 4.X线摄片、CT检查可明确诊断及类型 (二)疾病分期 根据病程,可分为早期、中期、后期三期。 1. 早期:伤后2周内。症见髋部疼痛,肿胀不显,活动受限,动则痛甚,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涩。症属血瘀气滞。 2. 中期:伤后2—4周。症见痛减肿消,新血渐生,筋骨虽续而未坚,活动仍有受限,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症属营血不调。 3. 后期:伤后4周以上。髋部疼痛基本消失或时有隐痛,肿胀不显,可轻微活动,但尚未能负重行走,因病久必虚,舌质淡,胖墩,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症属肝肾气血亏虚。 (三)分型 1.按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症候分类标准 (1).顺粗隆间型:伤肢有短缩,内收,外旋畸形,骨折线自大粗隆顶点开始,斜向内下方行走,大小粗隆部。 (2).反粗隆间型:伤肢有短缩,外展,外旋畸形,骨折线子大粗隆下方斜向内上方,大小粗隆的上方。 (3).粗隆下型:骨折线经过大小粗隆的下方。 2.按骨折移位程度分型(Evans分型法) Ⅰ型:顺粗隆间骨折,无骨折移位,为稳定性骨折 Ⅱ型:骨折线至小粗隆上缘,该处骨皮质可压陷或否,骨折移位呈内翻畸形。 ⅢA型:粗隆间骨折+小粗隆骨折,内翻畸形。 ⅢB型:粗隆间骨折+大粗隆骨折,成为单独骨折块。 Ⅳ型:粗隆间骨折+大小粗隆骨折,亦可粉碎骨折。 Ⅴ型:反粗隆骨折,即骨折线自小粗隆至大粗隆下。 二、围手术期中医治疗方案 (一)整复和固定 1.整复 1.1对于无移位的骨折无须整复 1.2对于有移位的骨折可先行牵引,待3—4天肿胀消减、缩短畸形矫正后,再运用手法进行整复。 1.2.1牵引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皮肤牵引、踝套牵引、股骨髁上或胫骨结节牵引;一般高龄患者皮肤条件较差,应以骨牵引为主。骨折近端受髂腰肌牵引而出现近端先前,远端向后移位者,应在维持屈髋、屈膝的体位下给予足够大的牵引重量。对于髋内翻同时合并有明显成角,股骨颈前倾角消失或变为负角者,可将患肢置于布朗氏架上行骨牵引予以纠正。

如何进行股骨粗隆间骨折护理常规

股骨粗隆间骨折护理常规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指自股骨颈基底部关节囊外,向下至小转子下5cm之间的骨折,属祖国医学“骨折病”范畴。 1.护理评估 1.1 受伤史,暴力性质。 1.2 其他脏器有无损伤。 1.3 患肢疼痛的性质、程度,肿胀、瘀斑的范围。 1.4 生活自理能力及心理社会状况。 1.5 X线摄片、CT、血常规和生化检查结果。 2.护理要点 2.1.一般护理 2.1.1.维持有效牵引,嘱患者做踝关节曲伸运动与股四头肌舒缩锻炼,并鼓励患者早期在床上进行全身锻炼。 2.1.2.日常生活为了方便病人在床上大小便及避免暴露隐私,可给病人穿方便短裤。指导病人用健足及双手撑床,悬空臀部,便于放置便盆。女病人可用女式便壶或自制的小便壶。 2.2.病情观察 2.2.1.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特征、患肢局部疼痛、皮肤颜色、温度等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2.2.2.注意伤口出血及引流情况。敷料如有渗湿,报告医生及时更换。 2.3.给药护理 2.3.1.疼痛时遵医嘱使用止痛剂或针刺止痛。 2.3.2.遵医嘱局部贴敷时,注意局部皮肤过敏者应及时揭去,并注意观察药后反应。 2.3.3.中药汤剂宜温服。 2.4.饮食护理 2.4.1.宜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钙、粗纤维及果胶成分丰富的食物。 2.4.2.早期饮食宜活血祛瘀之品,如田七田鸡汤、田七瘦肉汤、鱼汤,忌辛辣刺激湿热食物。 2.4. 3.中期宜接骨续筋之品,如猪脚筋、牛脚筋、鸡汤等。 2.4.4.后期滋补肝肾、强壮筋骨之品,如杜仲猪骨汤、水鱼汤、冬虫草炖鸡,饮食配以粗纤维食物,多吃蔬菜、水果,防止便秘。 2.5.情志护理 生活上给予关心和照顾,使之安心养病,并介绍相关成功病例,以增强治疗的信心。 2.6.临证(症)施护

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住院患者。 一、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1.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股骨粗隆间骨折(TCD编码为:BGG040)。 2.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股骨粗隆间骨折(ICD-10编码为:S72·1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教材《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朱云龙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年)。 (2)西医诊断:参照《实用骨科学》第三版(胥少汀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年)和《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孙传兴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1987年)。 2.疾病分期 (1)早期:伤后2周内。 (2)中期:伤后2周~4周。 (3)后期:伤后4周以上。 3.分型 (1)根据骨折线的走向和骨折端的位置分型: 顺粗隆间型 反粗隆间型 粗隆间粉碎型 (2)根据《实用骨科学》第三版(胥少汀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年),采用Evans分型系统分型: I型:顺粗隆间骨折,无骨折移位,为稳定型骨折。 II型:骨折线至小粗隆上缘,该处骨皮质可压陷或否,骨折移位呈内翻畸形。 IIIA型:粗隆间骨折+小粗隆骨折,内翻畸形。 IIIB型:粗隆间骨折+大粗隆骨折,成为单独骨折块。 IV型:粗隆间骨折+大小粗隆骨折,亦可粉碎骨折。 V型:反粗隆骨折,即骨折线自小粗隆至大粗隆下。 4.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常见证候: 早期:血瘀气滞证; 中期:营血不调证; 后期:肝肾亏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股骨粗隆间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股骨粗隆间骨折诊断标准(TCD编码:BGG040骨折病;ICD-10编码:S72·101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新鲜骨折患者。 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闭合性新鲜股骨粗隆间骨折属EvansⅠ、Ⅱ、ⅢA型,有闭合复位支架外固定适应症者。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除外以下情况 (1)病理性骨折。 (2)患处严重皮肤疾病者。 (3)合并其他无法耐受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的疾病(如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癫痫、帕金森病)等。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Rh、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3)凝血功能; (4)心电图;

股骨粗隆间骨折护理常规

股骨粗隆间骨折护理常规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指自股骨颈基底部关节囊外,向下至小转子下5cm之间的骨折,属祖国医学“骨折病”范畴。 一、护理评估 1、受伤史,暴力性质。 2、其他脏器有无损伤。 3、患肢疼痛的性质、程度,肿胀、瘀斑的范围。 4、生活自理能力及心理社会状况。 5、X线摄片、CT、血常规和生化检查结果。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维持有效牵引,嘱患者做踝关节曲伸运动和股四头肌舒缩锻炼,并鼓励患者早期在床上进行全身锻炼。 (2)日常生活加强基础护理,保持床单位的卫生;为了方便病人在床上大小便及避免暴露隐私,可给病人穿方便短裤;指导病人用健足及双手撑床,悬空臀部,便于放置便盆;女病人可用女式便壶或自制的小便壶。 (3)骨牵引病人的护理 ①保持牵引的效能,患肢外展中立位。 ②密切观察患肢末梢血运、感觉及运动情况。 ③牵引针眼的护理:保持牵引针眼处清洁干燥,每日在针孔处滴75%酒精2次,无菌敷料覆盖。

④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长时间卧床的病人应预防坠积性肺炎、压疮、泌尿系感染、便秘等并发症,指导病人经常做深呼吸有效咳嗽,每2小时协助病人改变一次体位,并按摩受压部位,鼓励病人多饮水,多吃粗纤维食物,指导病人每日沿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 ⑤功能锻炼:牵引后即行股四头肌的收缩运动,行踝关节的主动背伸及足趾的伸屈运动,防止足下垂,每日被动活动髌骨,防止关节僵硬。 2、病情观察 (1)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特征、患肢局部疼痛、皮肤颜色、温度等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2)注意伤口出血及引流情况;敷料如有渗湿,报告医生及时更换。 3、给药护理 (1)疼痛时遵医嘱使用止痛剂或针刺止痛。 (2)遵医嘱局部贴敷时,注意局部皮肤过敏者应及时揭去,并注意观察药后反应。 (3)中药汤剂宜温服。 4、饮食护理 (1)宜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钙、粗纤维及果胶成分丰富的食物。 (2)早期饮食宜活血祛瘀之品,如田七田鸡汤、田七瘦肉汤、鱼汤,忌辛辣刺激湿热食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