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 脂肪烃的结构与命名2(命名)

第二章 脂肪烃的结构与命名2(命名)

第一节 脂肪烃

第一节脂肪烃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烷烃、烯烃、炔烃的物理性质的规律性变化。 2.了解烷烃、烯烃、炔烃的结构,理解主要化学性质。 3.了解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二)过程与方法 注意不同类型脂肪烃的结构和性质的对比; 应用形象生动的实物、模型、多媒体课件等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掌握概念、学会方法、形成能力; 要注意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根据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培养学习有机物的基本方法:“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思想。 教学重点 烯烃、炔烃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难点烯烃的顺反异构。 教学教程 一、烷烃和烯烃 1、物理性质递变规律(烯烃物理性质类似于烷烃) (1)熔沸点:①碳原子数越多,相对分子质量越,熔沸点越; (如:甲烷乙烷丙烷正丁烷) ②碳原子数相同时,支链数越多,熔沸点越。 (如:正丁烷异丁烷;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 ③常温常压下是气体的烷烃,其碳原子数,此外,新戊 烷常温常压下也是气体。 (2)密度:碳原子数越多,密度越大;液态烷烃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3)溶解性: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有的液态烷烃本身就是有机溶剂,如己烷。

[思考与交流] 完成教材图 结论:见课件 2、结构和化学性质 回忆甲烷、乙烯的结构和性质,引导学生讨论甲烷、乙烯的结构和性质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列表小结。 [思考与交流]化学反应类型小结 完成课本中的反应方程式。得出结论: 取代反应: 加成反应: 聚合反应: [思考与交流]进一步对比烷烃、烯烃的结构和性质:

[思考与交流]丙烯与氯化氢反应后,会生成什么产物呢?试着写出反应方程式: [学与问]烷烃和烯烃结构对比 完成课本中表格 [资料卡片]二烯烃的不完全加成特点:竞争加成 注意:当氯气足量时两个碳碳双键可以完全反应 二、烯烃的顺反异构体 观察下列两组有机物结构特点: 它们都是互为同分异构体吗? 归纳:什么是顺反异构? 思考:下列有机分子中,可形成顺反异构的是 A CH 2=CHCH 3 B CH 2=CHCH 2CH 3 C CH 3CH =C(CH 3)2 D CH 3CH =CHCl 三、炔烃 1)结构: 2)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原理:CaC 2+2H 2O —→ Ca(OH)2+C 2H 2↑ 实验装置:见教材 注意事项: a 、检查气密性; b 、怎样除去杂质气体?(将气体通过装有CuSO 4溶液的洗气瓶) —C —C —H H H H CH 3 CH 3 —C —C —H H H H CH 3 CH 3 第一组 C C = H H H 3C 3 C C = H H H 3C CH 3 第二组

脂环烃习题参考答案

3 脂环烃习题参考答案 1、用系统命名法命名或写出结构式 CH 3 (1) (2) 3 (1)反-1,3-二甲基环己烷 (2) 2-甲基-5-环丙基庚烷 (3) 2-甲基-8-氯二环[3.2.1]辛烷 3 (5) (4) (6) 3 (4)7,7-二甲基-2-氯二环[2.2.1]庚烷 (5)1,4-二甲基-7-溴螺[2.4]庚烷 (6)1,6-二甲基-8-乙基螺[3.5]壬烷 (7) (8) 2、写出符合C 5H 10的所有脂环烃的异构体(包括顺反异构体),并命名。 3 H 3H 3环戊烷 甲基环丁烷1,1-二甲基环丙烷 顺-1,2-二甲基环丙烷反-1,2-二甲基环丙烷 乙基环丙烷 3、试指出下列化合物哪些是顺式?哪些是反式?并指出构象的类型(ea 型、ee 型等)。 CH 3

(1) (2) (3) (4) 3 3 3 3 顺式 ea 型 反式 ee 型 顺式 ea 型 反式 ae 型 4、根据题意回答下列各题 (1)写出下列化合物的最稳定的构象式。 (CH 3)3 3)2 3 3 A B (CH 3)3 (2)下列化合物中最稳定的构象是( C )。 (CH 3)3C 3 25 (CH 3)3C (CH 3)3C (CH 3)3 A. B. C. D.3 33255 5 (3)分别写出顺 -1-甲基-3-异丙基环己烷和反-1-甲基-3-异丙基环己烷的稳定的构象式。 32 3 3 3 2 顺-1-甲基-3-异丙基环己烷反-1-甲基-3-异丙基环己烷 (4) 画出反-1-叔丁基-4-氯环己烷的优势构象。 3)3 (5) 下列脂环烃每摩尔CH 2的燃烧热值最高的是( D )最低的是( A )。 A. B. C. D.

第二章第一节脂肪烃综合练习

第二章第一节脂肪烃综合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烯、聚乙稀和苯分子中均含有碳碳双键 B.纤维素可以被人体消化吸收,因为它在人体内可以水解成葡萄糖 C.石油裂解、煤的干馏、玉米酿酒、紫外线消毒等过程都有化学变化发生 D.乙烯使溴水褪色与乙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的原理相同 2.有8种物质:①甲烷;②苯;③聚乙烯;④1,3-丁二烯;⑤2-丁炔;⑥环己烷;⑦邻二甲苯;⑧环己烯。既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又能与溴水因发生化学反应而使之褪色的是() A.④⑤⑧ B.④⑤⑦⑧ C.③④⑤⑧ D.③④⑤⑦⑧ 3.能说明某烃分子里含有碳碳不饱和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分子组成中含碳氢原子数比为1:2 B.完全燃烧生成等物质的量的CO2和H2O C.能与溴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还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D.空气中燃烧能产生黑烟 4.某烃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只能生成一种一氯化物,该烃的分子式可能是() A.C3H8 B.C4H10 C.C5H12 D.C6H14 5.下列物质中,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的是() ①乙烯②乙烷③乙苯④乙炔⑤二氧化硫⑥甲苯⑦苯⑧异戊二烯. A.②③⑥ B.②③⑤⑥⑦⑧ C.②⑤⑦ D.②⑦ 6.下列与有机物的结构、性质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烷和乙烯都可以与氯气反应,反应类型不同 B.蔗糖、油脂、蛋白质都可以水解 C.乙烯和氯乙烯都可以通过聚合反应得到高分子材料 D.乙醇和乙酸都存在碳氧双键,二者可以发生酯化反应 7.下列烯烃中存在顺反异构体的是() A.丙烯 B.1-丁烯 C.1-戊烯 D.2-甲基-2-丁烯 8.氯气(Cl2)和氧气(O2)都是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它们都能跟甲烷(CH4)反应。已知O2和CH4充分反应后的生成物是CO2和H2O,由此推断Cl2和CH4充分反应后的最终生成物是() https://www.doczj.com/doc/f815986236.html,l4和HCl https://www.doczj.com/doc/f815986236.html,l4和H2 C.CH2Cl2和H2 D.C和HCl 9.有8种物质: (1)乙烷; (2)乙烯; (3)乙炔; (4)苯; (5)甲苯; (6)环己烯; (7)聚丙烯,其中既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也不能与溴水反应使溴水褪色的是() A.(1) (4) (7) B.(1) (3) (5) C.(4) (6) (7) D.(2) (3) (5) 10.烷烃又叫饱和烃,其通式为C n H2n+2(n为正整数).下列有机物属于饱和烃的是() A.C6H12 B.C7H16 C.一氯甲烷 D.C2H6O 11.制取较纯的氯乙烷,用下列哪种方法()

有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5第五章脂环烃(第五轮)答案

40第五章脂环烃 一.目的要求 了解环烷烃通式、分类、命名和异构、环烷烃的物理性质。理解环的结构和稳定性,掌握环烷烃的化学性质。 二.本章内容小结 1.脂环烃的定义 由碳原子连接成环,性质与脂肪烃相似的烃类化合物总成为脂环烃。按照成环特点,一般可将脂环烃分为单环脂环烃和多环脂环烃。 2.脂环烃的命名 单环脂环烃命名与脂肪烃类似,只是在相应的脂肪烃前加一“环”字。如: 环戊烷,甲基环丁烷 桥环化合物的命名一般采用固定格式:双环[a.b.c]某烃(a ≥b ≥c )。 先找桥头碳(两环共用的碳原子),从桥头碳开始编号。沿大环编到另一个桥头碳,再从该桥头碳沿着次大环继续编号。分子中含有双键或取代基时,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其位次。 如: 7,7-二甲基二环[2,2,1]庚烷 螺环化合物命名的固定格式为:螺[a.b]某烃(a ≤b)。命名时先找螺原子,编号从与螺原子 相连的碳开始,沿小环编到大环。如: 螺[4.4]壬烷 3.环烷烃的结构与稳定性 环烷烃的成环碳原子均为sp 3型杂化。除环丙烷的成环碳原子在同一个平面上以外,其它环烷烃成环碳原子均不在同一个平面上。在环丙烷分子中由于成环碳原子间成键时sp 3型杂化轨道不能沿键轴方向重叠,而是以弯曲方向部分重叠成键,导致环丙烷张力较大,分子能量较高,很不稳定,容易发生开环反应。所以在环烷烃中三元环最不稳定,四元环比三元环稍稳定一点,五元环较稳定,六元环及六元以上的环都较稳定。注意桥头碳原子不稳定。 4.环己烷以及取代环己烷的稳定构象 环己烷在空间上可以形成多种构象,其中椅式和船式构象为两种极限构象,前者比后者更加稳定。一般说来,取代环己烷的取代基处于椅式构象的平伏键时较为稳定。因此多取代环己烷的最稳定的构象为平伏键取代基最多的构象。如果环上有不同取代基,较大的取代基在平伏键上的构象最稳定。 5.环烷烃的化学性质 环丙烷和环丁烷的化学性质和烯烃相似,能开环进行加成反应。并且与氢卤酸加成符合马氏规则。但小环环烷烃对氧化剂稳定,不与高锰酸钾或臭氧作用。

第二章 饱和烃(课后系题答案)

第二章饱和烃 2.1 卷心菜叶表面的蜡质中含有29个碳的直链烷烃,写出其分子式。 C 29H 60 2.2 用系统命名法(如果可能的话,同时用普通命名法)命名下列化合物,并指出(c)和(d)中各碳原子的级数。 a. CH 3(CH 2)3CH(CH 2)3CH 3 C(CH 3)2CH 2CH(CH 3)2 b. C H C H C H H C H H C H C H H c. CH 322CH 3)2CH 23 d. CH 3CH 2CH CH 2CH 3 CH CH CH 2CH 2CH 3 CH 3CH 3 e. C CH 3 H 3C 3 H f. (CH 3)4C g. CH 3CHCH 2CH 3 2H 5 h. (CH 3)2CHCH 2CH 2CH(C 2H 5)2 1。 答案:a.2,4,4-三甲基-5-正丁基壬烷5-butyl -2,4,4-trimethylnonaneb.正己烷 hexanec.3,3-二乙基戊烷3,3-diethylpentaned.3-甲基-5-异丙基辛烷5-isopropyl -3-methyloctanee.2-甲基丙烷(异丁烷)2-methylpropane(iso-butane)f.2,2-二甲基丙烷(新戊烷)2,2-dimethylpropane(neopentane)g.3-甲基戊烷3-methylpentaneh.2-甲基-5-乙基庚烷5-ethyl -2-methylheptane 2.3 下列各结构式共代表几种化合物?用系统命名法命名。 a. CH 3 CH CH 3 CH 2CH 3 CH CH 3 CH 3 b. CH 3CH 3 CH 2CH CH 3 CH CH 3 CH 3 c.CH 3CH CH 3CH CH 3CH 3CH CH 3 CH 3 d. CH 3CHCH 2CHCH 3 CH 3 CH H 3C CH 3 e. CH 3CH CH CH 2CH CH 3 CH 3 3 3 f. CH 3CH CH 3 CH CH 3CH 3 CH CH 3 3 答案:a=b=d=e 为2,3,5-三甲基己烷 c=f 为2,3,4,5-四甲基己烷 2.4 写出下列各化合物的结构式,假如某个名称违反系统命名原则,予以更正。 a. 3,3-二甲基丁烷 b. 2,4-二甲基-5-异丙基壬烷 c. 2,4,5,5-四甲基-4-乙基庚烷 d. 3,4-二甲

第一节脂肪烃教案

第二章烃和卤代烃 第一节脂肪烃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烷烃、烯烃、炔烃的物理性质的规律性变化。 2、了解烷烃、烯烃、炔烃的结构特点。 3、掌握烯烃、炔烃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乙炔的实验室制法【过程与方法】 注意不同类型脂肪烃的结构和性质的对比;善于运用形象生动的实物、模型、计算机课件等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掌握概念、学会方法、形成能力;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根据有机物的结果和性质,培养学习有机物的基本方法“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 烯烃、炔烃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三、教学难点 烯烃的顺反异构 四、课时安排 2 课时 五、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引入】师:同学们,从这节课开始我们来学习第二章的内容——烃和卤代烃。在高一的时候我们接触过几种烃,大家能否举出一些例子? 众生:能!甲烷、乙烯、苯。师:很好!甲烷、乙烯、苯这三种有机物都仅含碳和氢两种元素,它们都是碳氢化合物,又称烃。根据结构的不同,烃可分为烷烃、烯烃、炔烃和芳香烃等。而卤代烃则是从结构上可以看成是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原子取代的产物,是烃的衍生 物的一种。我们先来学习第一节一一脂肪烃。 【板书】第二章烃和卤代烃 第一节脂肪烃

师:什么样的烃是烷烃呢?请大家回忆一下。 (学生回答,教师给予评价) 【板书】一、烷烃 1、结构特点和通式:仅含C—C键和C —H键的饱和链烃,又叫烷烃。(若 C—C连成环状,称为环烷烃。) 烷烃的通式:C n H2n+2 (n > 1) 师:接下来大家通过下表中给出的数据,仔细观察、思考、总结,看自己能 得到什么信息?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上表总结出烷烃的物理性质的递变规律,并给予适当的评价) 【板书】2、物理性质 烷烃的物理性质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递增,呈规律性变化,沸点逐渐升高, 相对密度逐渐增大;常温下的存在状态,也由气态(n w 4)逐渐过渡到液态、固态 还有,烷烃的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师:我们知道同系物的结构相似,相似的结构决定了其他烷烃具有与甲烷相似的化学性质。 【板书】3、化学性质(与甲烷相似) (1)取代反应 光照 女口:CH3CH3 + Cl2 —CH3CH2CI + HCI

第二章脂肪烃化合物_有机化学及实验

第二章 脂肪烃 一 基本要求 掌握:脂肪烃的命名及其化学性质;掌握脂肪烃的制备、分离、提纯与鉴别。 熟悉:脂肪烃的物理常数及其光谱特征。 了解:脂肪烃的结构;了解对映体的相关概念及其命名。 二 基本概念 碳正离子(carbonium ions),碳负离子(carbanions),自由基(free radicals),E-Z 命名法(E-Z nomination ),亲电试剂,亲电加成,马氏规则,顺式加成,反式加成,双烯加成,协同反应(concerted reaction),亲核试剂(nucleophilic reagent),亲核加成(nucleophilic addition),加成反应(addition reation), 取代反应(substitution reaction),裂化反应,聚合反应,异构化反应,R-S 标记法。 三 重点与难点提示 1烯烃的顺反异构 两个相同基团处于双键同侧的叫顺式,处于异侧的叫反式。如果有一个 碳原子上连有两个相同的基团,该烯烃就不存在顺反异构体。 对连有四个不相同基团的烯烃,必须采用IUPAC 命名(E -Z 命名法)。 该命名法的要点是:根据各取代基的优先顺序来命名顺反异构。如果两个优先顺序在前的取代基在双键的 同一侧,称作Z-式,反之称作E-式。 (Z,Z)-2,4-己二烯 (Z,E)-2,4-己二烯 (2Z,4Z)-3-甲基-2,4-己二烯 2 脂肪烃的化学性质 A )酸性:脂肪烃化合物酸性强弱顺序为: B )氧化反应KMnO 4作为氧化剂 ;臭氧作为氧化剂;空气作为氧化剂;烯烃能被过氧羧酸氧 化 为环氧化合物:燃烧 C )不饱和烃的加成反应催化加氢反应;亲电加成反应(与溴,氢卤酸,次卤酸,烯烃,水, 硫酸,乙硼烷) 3 脂肪烃的立体化学 C b c a a 顺-2-丁烯 反-3-氯-3-己烯C C H CH 3H CH 3C C H CH 2CH 3Cl CH 3CH 2(Z)-1-氯-2-溴-丙烯 (E)-3-甲基-4-乙基-3-庚烯C C Cl H Br CH 3C C CH 2CH 2CH 3CH 2CH 3CH 3CH 3CH 2R H R H + 酸 共轭碱CH 2HC CH 2CH 3 H H H H >>

《有机化学第四版》答案 脂环烃

第五章脂环烃 一. 基本内容 1.定义和分类 脂环烃是碳架为环状的烃分子。根据分子中所含碳环的数目及碳、氢比例的不同,可分为单环脂环烃(环烷烃、环烯烃、环炔烃)和多环脂环烃(螺环脂环烃、稠环脂环烃、桥环脂环烃)。 (1)环烷烃:分子中碳原子以单键互相连接成闭合碳环的脂环烃,单环脂环烷烃的通式为C n H2n,如:环丁烷、环戊烷等。 (2)环烯烃:分子中碳原子之间有以双键互相连接成闭合碳环的脂环烃。如:环戊烯、环戊二烯等。 (3)螺环脂环烃:分子中两个碳环共用一个碳原子的脂环烃。例如: 5-甲基螺[3.4]辛烷 (4)桥环脂环烃:`两个环共用两个或以上碳原子的多环烃。例如: 7,7-二甲基二环[2.2.1]庚烷 (5)稠环脂环烃:两个碳环间共用两个碳原子的脂环烃,是桥环脂环烃的一种。如: 十氢化萘菲烷 2.反应 (1)环烷烃 环烷烃的反应与非环烷烃的性质相似。含三元环和四元环的小环化合物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它们容易开环生成开链化合物。 (ⅰ)加氢:环丙烷在较低的温度和镍催化下加氢开环生成丙烷;环丁烷在较高

温度下也可以加氢开环生成丁烷;环戊烷、环己烷等要用活性高的催化剂在更高温度下才能开环生成烷烃。 (ⅱ)加溴:溴在室温下即能使环丙烷开环,生成1,3 -二溴丙烷,而环丁烷、环戊烷等与溴的反应与烷烃相似,即起取代反应。 (ⅲ)加溴化氢:溴化氢也能使环丙烷开环,产物为1-溴丙烷,取代环丙烷与溴化氢的反应符合马尔科夫尼科夫规则,环的断裂在取代基最多和取代基最少的碳碳键 之间发生;环丁烷、环戊烷等不易与溴化氢反应。 (ⅳ)氧化反应:高锰酸钾溶液不能使环丙烷退色。 (2)环烯烃 环烯烃与烯烃一样主要起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 3.制备 脂环烃的合成方法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把链状化合物的两端连接成环;另一类是由环状化合物改变其官能团而得。 (1)分子内偶联 α、ω-二卤化合物的武慈型环合法: 此方法合成五元以上的环,产率很低。可用格氏试剂合成四到七元环: (2)狄尔斯-阿德耳反应 狄尔斯-阿德耳反应是顺式加成,加成产物仍保持共轭二烯和亲双烯体原来的构Br Br Na(Zn) THF 33 82% Br2Br Br O H2O/Zn CHO O Br HBr Br 2Br Br2 Br CH3CH2CH3

3 脂环烃问题参考答案

3 脂环烃问题参考答案 问题1. 命名下列化合物。 3(1) (2) 2H 5 3 3 讨论: (1) 4,4-二甲基螺[]己烷 (2) 反-1-甲基-4- 乙基环己烷 (3)2,5,5-三甲基双环[己 烷 问题2 写出1-甲基-2-乙基环丙烷与溴化氢作用的产物。 讨论: 3 25 3 + 3 问题3 用化学方法区别l-戊烯、1,2-二甲基环丙烷、环戊烷。 讨论: 加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不褪色的是环戊烷,剩下的加高锰酸钾溶液,不褪色的是1,2-二甲基环丙烷。 问题4 比较顺式1,2-二甲基环丙烷与反式1,2-二甲基环丙烷的稳定性,并说明理由。 讨论: 反式1,2-二甲基环丙烷更稳定,因为反式1,2-二甲基环丙烷分子中甲基之间的斥力小内能低,较稳定。 问题5 在烷烃和环戊烷或更大的环烷烃中,每一个―CH 2―单位的燃烧热约为·mol -1。对于环丙烷和环丁烷来说,这个值分别为和。试解释这些值的差别。 讨论: 由于环丙烷和环丁烷分子内存在较大的张力,尤以环丙烷的张力最大,因此它们分子中的CH 2基团的燃烧热较大,环丙烷最不稳定,燃烧热最大。 问题6 写出下列化合物稳定构象的透视式。 (1) 顺-l-甲基-2-异丙基环己烷 (2) 反-1-乙基-3-叔丁基环己烷 讨论:

2 H5 333 问题7 写出 1,1-二甲基-3-异丙基环己烷的两种椅式构象异构体。并指出其中稳定的构象和不稳定的构象。 讨论: 32 3 33 稳定不稳定 问题8 写出下列化合物的优势构象。 3 讨论: 3 问题9 比较下列两个化合物的稳定性。 CH3 CH3 (1)(2) 讨论: 稳定性:(2)>(1) 问题10 为什么顺、反十氢化萘不能通过碳碳键旋转而相互转化 讨论: 从构象上可以把十氢化萘视为环己烷的邻二取代物,其中一个环看作是另一环上的两个取代基,在反式异构体中两个取代基都在e键上,属ee 型;而顺式异构体中则一个取代基在e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 第二章第一节:脂肪烃A卷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第二章第一节:脂肪烃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0题;共20分) 1. (2分) (2016高一下·伊春期中) “可燃冰”又称“天然气水合物”,它是在海底的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外观像冰.1体积“可燃冰”可贮载100~200体积的天然气.下面关于“可燃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可燃冰”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重要能源 B . “可燃冰”是一种比较洁净的能源 C . “可燃冰”的主要可燃成分是甲烷 D . “可燃冰”提供了水可能变成油的例证 【考点】 2. (2分) (2018高三上·石家庄月考) 分子式为C5H10O2的有机物在酸性条件下可水解为酸和醇,若不考虑立体异构,这些醇和酸重新组合可形成的酯共有() A . 15种 B . 28种 C . 32种 D . 40种 【考点】 3. (2分) (2019高二上·黑龙江期末) 煤、石油、天然气是常见的化石燃料,关于它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石油分馏可获得石油气、汽油、煤油等石油产品。

B . 石油催化裂化是工业上获得乙烯的主要途径。 C . 天然气是一种清洁的化石燃料,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来制取甲醇和合成氨。 D . 煤的液化、气化、煤的干馏均属于化学变化 【考点】 4. (2分) (2018高三上·黑龙江月考) 有关化合物 (b) 、 (d)、 (p)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b的一氯代物有三种 B . b、d、p的化学式均为C8H10 ,均属于碳水化合物, C . b、d、p分子所有碳原子均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 D . 一分子d与两分子Br2发生加成反应的产物最多有4种 【考点】 5. (2分)乙炔在不同条件下可以转化成许多化合物,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 正四面体烷的二氯代物只有1种 B . 乙炔生成乙烯基乙炔是加成反应 C . 等质量的苯与乙烯基乙炔完全燃烧时的耗氧量不同

第二章 饱和烃-习题

一、选择题 [1] 与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D (A)对映异构体 (B)非对映异构体 (C)顺反异构体 (D)构象异构体 [2]有机化合物C8H18的不饱和度为: D (A) 4 (B)8 (C) 2 (D)0 [3]下面化合物的熔点高低次序是:C CH3CH2CH2CH2CH3(CH3)4C CH3CHCH2CH3 CH3 (1) (2)(3) (A) (1)>(2)>(3) (B) (3)>(2)>(1) (C) (3)>(1)>(2) (D) (1)>(3)>(2) [4]炼油厂是根据烃的什么性质来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的:D (A)比重 (B)溶解度 (C)化学性质 (D)沸点 [5]下列四种环烷烃中哪个的CH2平均燃烧热最大? A (A)(B)(C)(D) [6]烷烃分子中, 键之间的夹角一般最接近于:A (A) 109.5°(B) 105°(C) 120°(D) 180° [7]下面四个同分异构体中哪一种沸点最高? A (A) 己烷(B) 2-甲基戊烷 (C) 2,3-二甲基丁烷(D) 2,2-二甲基丁烷 [8]石油醚是实验室中常用的有机试剂,它的成分是什么?A (A) 一定沸程的烷烃混合物(B) 一定沸程的芳烃混合物 (C) 醚类混合物(D) 烷烃和醚的混合物 [9]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C (A) 甲烷(B) 甲烷和乙烷 (C) 丙烷和丁烷(D) 戊烷和己烷 [10]汽油馏分的主要组成是什么? B (A) C1~C4(B) C4~C8

(C) C 10~C 16 (D) C 15~C 20 [11]烷烃分子中C 原子的空间几何形状是:A (A) 四面体形 (B) 平面四边形 (C) 线形 (D) 金字塔形 [12]2,3-二甲基戊烷(I)、正庚烷(II)与2-甲基己烷(III)三种烃类化合物的沸点次序为:C (A) I > II > III (B) II > I > III (C) II > III > I (D) III > II > I [13] CH 3CH 2CH 2CH 3 CH CHCH 3 3 与H 3CH 23CHCH 3CH 3是什么异构体? A (A) 碳架异构 (B) 位置异构 (C) 官能团异构 (D) 互变异构 [14](CH 3)2CHCH 2C(CH 3)2CH 2CH 3的CCS 名称应是: D (A) 1,4,4-三甲基己烷 (B) 3,3,5-三甲基己烷 (C) 2-甲基辛烷 (D) 2,4,4-三甲基己烷 [15]下列四个化合物沸点最高的是: B (A) 正戊烷 (B) 正己烷 (C) 2-甲基戊烷 (D) 2,2-二甲基丁烷 [16]下列化合物的沸点顺序是: A (1)(CH 3)3CCH 2CH 3(CH 3)2CHCH 2CH 2CH 3CH 3(CH 2)4CH 3 (2) CH 3)3CCH 2CH 3(CH 3)2CHCH 2CH 2CH 3CH 3(CH 2)4CH 3 (3)CH 3)3CCH 2CH 3(CH 3)2CHCH 2CH 2CH 3CH 3(CH 2)4CH 3 (4) CH 3)3CCH 2CH 3(CH 3)2CHCH 2CH 2CH 3CH 3(CH 2)4CH 3 (A) ④ > ③ > ② > ① (B) ① > ② > ③ > ④ (C) ② > ③ > ④ > ① (D) ④ > ③ > ① > ② [17]光照下,烷烃卤代反应的机理是通过哪一种中间体进行的? B (A) 碳正离子 (B) 自由基 (C) 碳正离子 (D) 协同反应,无中间体 [18]在下列哪种条件下能发生甲烷氯化反应? B (A) 甲烷与氯气在室温下混合 (B) 先将氯气用光照射再迅速与甲烷混合 (C) 甲烷用光照射,在黑暗中与氯气混合 (D) 甲烷与氯气均在黑暗中混合 [19]二甲基环丙烷有几种异构体(包括顺/反异构)? B (A) 2种 (B) 3种 (C) 4种 (D) 5种 [20]1-甲基-4-异丙基环己烷有几种异构体(包括顺/反异构)? A (A) 2种 (B) 3种 (C) 4种 (D) 5种 [21]下图中的化合物 的CCS 名称是:A (A) 2,2-二甲基双环[1.2.2]庚烷 (B) 2,2-二甲基双环[2.2.1]壬烷

高中化学选修五第二章脂肪烃知识点

第一节脂肪烃 杭信一中何逸冬 一、烷烃 1、基本概念 ①通式:CnH2n+2 ②不饱和度:0(高中阶段主要研究链状烷烃) ③代表物质:甲烷CH4 2、甲烷 ①物理性质:无色,气体,无味,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无毒。烷烃中碳原子数大于等于4时,烷烃为液态或固态。 ②基本结构:结构式:电子式:空间构型:正四面体 ③制取方法:使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共热制取 CH3COONa+NaOH →CH4+Na2CO3 ④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与高锰酸钾、强酸、强碱等不反应 a、与氧气的反应(燃烧、氧化反应) CH4+2O2 →CO2+2H2O 现象:淡蓝色火焰,无烟 延伸: (1)烷烃燃烧通式 (2)氧化反应(有机范围) 使有机物得到氧原子或者失去氢原子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 b、与氯气的反应(取代反应,光照条件) 有机物中的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替换的反应称为取代反应,烷烃或烷基上的氢原子发生取代反应的条件一般为光照。 (第一步反应) (第二步反应)

(第三步反应) (第四步反应) 现象:无色气体逐渐形成油状液滴,由于溶有部分氯气,液滴略呈黄绿色 【习题一】 甲烷是最简单的烷烃,下列关于甲烷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甲烷是烷烃中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 B.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C.甲烷是一种易溶于水的气体 D.甲烷分子为正四面体结构 【分析】甲烷为最简单的有机物,为正四面体结构,性质较为稳定,可发生取代反应,为正四面体结构,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A.甲烷为最简单的烃,相对分子质量最小,故A正确; B.甲烷广泛存在于天然气、沼气中,故B正确; C.甲烷为非极性分子,而水为极性分子,甲烷不溶于水,故C错误; D.甲烷的C-H键相等,且键角为109°28′,为正四面体结构,故D正确。故选:C。 【习题二】 天然气是一种很重要的清洁能源,其主要成分为CH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CH4是液体 B.一氯甲烷分子式为CH4Cl C.CH4与Cl2可以发生加成反应 D.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 【分析】A.依据甲烷常温下为气体的物理性质解答; B.一氯甲烷中含有1个C,3个H,1个l;

脂环烃 答案

第五章脂环烃 一.目的要求 了解环烷烃通式、分类、命名和异构、环烷烃的物理性质。理解环的结构和稳定性,掌握环烷烃的化学性质。 二.本章内容小结 1. 脂环烃的定义 由碳原子连接成环,性质与脂肪烃相似的烃类化合物总成为脂环烃。按照成环特点,一般可将脂环烃分为单环脂环烃和多环脂环烃。 2. 脂环烃的命名 单环脂环烃命名与脂肪烃类似,只是在相应的脂肪烃前加一“环”字。如: 环戊烷,甲基环丁烷 桥环化合物的命名一般采用固定格式:双环[某烃(a≥b≥c)。 先找桥头碳(两环共用的碳原子),从桥头碳开始编号。沿大环编到另一个桥头碳,再从该桥头碳沿着次大环继续编号。分子中含有双键或取代基时,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其位次。如: 7, 7-二甲基二环[2, 2, 1]庚烷 螺环化合物命名的固定格式为:螺[]某烃(a≤b)。命名时先找螺原子,编号从与螺原子相连的碳开始,沿小环编到大环。如: 螺[]壬烷 3.环烷烃的结构与稳定性 环烷烃的成环碳原子均为sp3型杂化。除环丙烷的成环碳原子在同一个平面上以外,其它环烷烃成环碳原子均不在同一个平面上。在环丙烷分子中由于成环碳原子间成键时sp3型杂化轨道不能沿键轴方向重叠,而是以弯曲方向部分重叠成键,导致环丙烷张力较大,分子能量较高,很不稳定,容易发生开环反应。所以在环烷烃中三元环最不稳定,四元环比三元环稍稳定一点,五元环较稳定,六元环及六元以上的环都较稳定。注意桥头碳原子不稳定。 4. 环己烷以及取代环己烷的稳定构象 环己烷在空间上可以形成多种构象,其中椅式和船式构象为两种极限构象,前者比后者更加稳定。一般说来,取代环己烷的取代基处于椅式构象的平伏键时较为稳定。因此多取代环己烷的最稳定的构象为平伏键取代基最多的构象。如果环上有不同取代基,较大的取代基在平伏键上的构象最稳定。 5. 环烷烃的化学性质 环丙烷和环丁烷的化学性质和烯烃相似,能开环进行加成反应。并且与氢卤酸加成符合马氏规则。但小环环烷烃对氧化剂稳定,不与高锰酸钾或臭氧作用。 三.例题解析 【例题1】命名下列化合物 1. 2. 3. 1-甲基-2-乙基环己双环[2,2,2]辛反-1,3-二氯环丁烷

第一节 脂肪烃(第一课时)

第一节脂肪烃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烃类物质物理性质的递变规律 2、掌握烷烃和烯烃的化学性质 3、掌握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和加聚反应概念和反应实质 4、了解顺反异构并会书写简单烯烃的顺反异构体 【学习重点】烯烃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学习难点】烯烃的顺反异构 【复习回顾】 回忆甲烷、乙烯的结构和性质,引导学生讨论甲烷、乙烯的结构和性质的相似点和不同点, 一、烷烃: 1.烷烃概念: 2.烷烃的通式: (1)燃烧: 用通式表示烷烃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注意】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往往燃烧越来越不充分,火焰明亮,并伴有黑烟。 (2)取代反应(特征性质) 写出乙烷与氯气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烷烃取代反应的共同特征有:

二、烯烃 1.烯烃概念: 2.烯烃的通式及组成特点 (1)通式: (2)结构特点: 4.化学性质:【相似性】 (1)燃烧: 用通式表示烯烃的燃烧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氧化反应(双键的还原性,特征性质): 一个特征反应现象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成反应(特征性质) ①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乙烯通入溴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烯与水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烯与溴化氢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丙烯与氯化氢反应后,会生成什么产物呢?试着写出反应方程式: 【阅读】课本P30资料卡片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3-丁二烯与氯气的加成反应 (4)加聚反应――烯烃的自身无限加成反应 【归纳】:单烯烃加聚反应的通式是

第二章第一节脂肪烃教学设计

第二章第一节脂肪烃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本节教学要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加强知识前后的联系,挖掘结构和性质的内在规律,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以及横向比较、根据事实归纳总结的能力。教材把三类结构不同的脂肪烃放在一起,不是简单的重复代表物结构→性质→制法→用途→同系列物质的叙述方式,而是具有以旧带新、比较归纳、螺旋上升的特点,并且三类烃的学习各有侧重。首先,通过“思考与交流”的两个表格复习烷烃和烯烃的部分物理性质(主要是沸点和相对密度),第二个“思考与交流”则从分类的角度让学生复习烷烃和烯烃的化学反应(主要是取代、加成和加聚反应),再以“学与问”引导学生从分子结构特点、代表物和主要化学性质等方面对烷烃和烯烃进行比较,目的是巩固必修2的相关知识,有意识地强调了结构与性质的关系以及比较、归纳方法在有机物类别学习中的重要性。其次,突出烯烃的顺反异构现象,通过对比顺、反-2-丁烯的熔点、沸点和相对密度,使学生了解顺反异构体的化学性质相同,物理性质有差异,使学生对“结构决定性质”有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对于炔烃的介绍则比较全面,先是用类比迁移的方法引入炔烃的概念,然后提供代表物质乙炔的实验室制法(包括除杂)及性质实验的有关现象及化学反应方程式,最后通过学与问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炔烃的结构特点,并与烯烃作对比。对于三类脂肪烃的来源及用途则通过原油的分馏及裂化的产品和用途让学生自主阅读、巩固。建议:1、教师设计好教学流程,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每一环节学习前应明确学习任务,点拨学习方法,学习任务结束时要有知识技能以及方法的小结。2、结合球棍模型或计算机演示顺反异构体的空间结构,增强教学的直观效果。3、乙炔的学习可以从结构出发,围绕“实验证明乙炔的不饱和性”这一主题,对乙炔的实验室制法、性质实验进行整合教学。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课本p28“思考与交流”,提高学生分析、处理数据,并从数据中获取知识结论的能力,同时了解脂肪烃沸点和相对密度的变化规律。 2、通过由“甲烷、乙烯的结构差异到甲烷、乙烯的性质差异”的分析性质,“由烯烃与炔烃的结构相似到烯烃与炔烃的性质相似”的推论及验证,掌握“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有机化学的基本学习方法。 3、通过由“甲烷→烷烃”、“乙烯→烯烃”、“乙炔→炔烃”的学习,让学生掌握这三类脂肪烃的结构特征、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初步体会有机化学“代表物→同类别物质”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体会分类学习的优越性。 4、通过对“甲烷与乙烯”的对比学习,“乙烯与乙炔”的类比学习,让学生学会比较学习的方法,并明确掌握这三类脂肪烃之间在结构、性质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5、通过对乙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乙烯与溴的加成反应、乙烯的加聚反应的方程式书写及断键、成键过程的分析,让学生掌握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和加聚反应的实质,并让学生初步学习从观察有机物官能团的结构特点及其原子间的成键特点,根据键的断裂与新键的形成规律来掌握有机反应的方法。 6、通过让学生设计乙炔的制备及性质检验实验,提高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并了解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7、理解烯烃的顺反异构,并能书写简单烯烃的顺反异构体,理解二烯烃的加成方式1,2-加成和1,4-加成。 8、通过脂肪烃的来源和用途的学习,培养学生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第二章 烷烃

2.1、烷烃的通式、同系列和同分异构现象 通式:C n H 2n+2 同系列:具有同一通式、结构和性质相似、相互间相差一个或几个CH 2 的一系列化合物。同系列中的各个化合物互为同系物。相邻同系物之间的差CH 2叫做同系差。同系列是有机化学中的普遍现象,同系列中各个同系物(特别是高级同系物)具有相似的结构和性质 很明显,这两种丁烷结构上的差异是由于分子中碳原子连接方式不同而产生的,我们把分子式相同而构造式不同所产生的同分异构现象叫做构造异构;这种由于碳链的构造不同而产生的同分异构现象又称做碳链异构。同理,由丁烷的两种同分异构体可以衍生出三种戊烷: 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加,碳原子间就有更多的连接方式,异构体的数目明显增加,己烷有五个同分异构体,庚烷有9个,辛烷有18个,而癸烷有75个,二十烷有366319个。 分析下面烷烃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连接情况: ( b.p. -0.5℃) 异丁烷 (b.p. –10.2℃) CH 3CH 3CH 3 CH 3 CH 3CH 3CH 3 CH 3 CH 3 CH 2CH 2CH 2CH 2 CH C 正戊烷(b.p. 36.1℃) 异戊烷(b.p. 28℃) 新戊烷(b.p. 9.5℃) CH 3 CH 3 CH 2 CH 3 3CH 2CH 2CH 3 3CH 3 CH 1° 1° CH 3 CH 3CH 3 CH 3 CH 3 C CH CH 2 1° 2° 3° 4°

其中有的碳只与一个碳原子相连,我们把它叫做一级碳原子,或叫第一(伯)碳原子,可用1°表示;直接与两个碳原子相连的,叫做二级碳原子,或叫第二(仲)碳原子,可用 2°表示;直接与三个碳原子相连的,叫做三级碳原子,或叫第三碳(叔)原子,可用3°表示;直接与四个碳原子相连的,叫做第四(季)碳原子,用4°表示。 氢原子则按其与一级、二级或三级碳原子相连而分别称为第一、第二、第三氢原子或称为伯、仲、叔氢原子。不同类型的氢原子的活泼性不同。 2.2、烷烃的命名 烷烃常用的命名法有普通命名法和系统命名法两种。 2.2.1 普通命名法(习惯命名法) 一般只适用于简单、含碳较少的烷烃,基本原则是: (1)根据分子中碳原子的数目称“某烷”。碳原子数在十以内时,用天干字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表示;碳原子数在十个以上时,则以十一、十二、十三、……表示。例如: (2)为了区别异构体,直链烷烃称“正”某烷;在链端第二个碳原子上连有一个甲基且无其它支链的烷烃,称“异”某烷;在链端第二个碳原子上连有两个甲基且无其它支链的烷烃,称“新”某烷。例如:戊烷的三种异构体,分别称为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 2.2.2烷基的命名 烷烃分子中去掉一个氢原子形成的一价基团叫烷基。烷基的名称由相应的烷烃命名。常见烷基如下: CH 3— CH 3CH 2— CH 3CH 2CH 2— (CH 3)2CH — CH 3CH 2CH 2CH 2 甲基 乙基 丙基 异丙基 丁基 CH 3(CH 2)10CH 3 CH 3CH 2CH 2CH 2CH 3 戊烷 十二烷 戊烷 CH 3 CH 3 CH 3 C CH 3 CH 3 CH 3CHCH 2CH 3 CH 3CH 2CH 2CH 2CH 3 正异戊烷 新戊烷

第一节 脂肪烃

第2章第1节脂肪烃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共50分) 1.下列关于乙烯和乙烷相比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乙烯属于不饱和链烃,乙烷属于饱和链烃 B.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乙烷分子则为立体结构,原子不在同一平面上 C.乙烯分子中的双键和乙烷分子中的C—C单键相比较,双键的键能大,键长长D.乙烯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乙烷不能 2.由沸点数据:甲烷-161.7 ℃、乙烷-88.6 ℃、丁烷-0.5 ℃、戊烷36.1 ℃,可判断丙烷的沸点可能是() A.高于-0.5 ℃B.约是-5 ℃ C.约是-40 ℃D.低于-88.6 ℃ 3.分子式为C5H10的烯烃共有(要考虑顺反异构体)() A.5种B.6种 C.7种D.8种 4.下列有机物分子中可形成顺反异构的是() A.CH3—CH2Cl B.CH3CH===CHBr C.CH3CCCH3D.CH3CH===C(CH3)2 5.丙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聚反应的产物是() 6.(2011·四川雅安中学高二月考)不能直接用乙烯为原料制取的物质是() 7.已知乙烯分子是平面结构,乙炔分子是直线结构,由此推断:关于CH3—CHCH—CC—CF3分子结构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双选)() A.6个碳原子有可能都在一条直线上B.6个碳原子不可能在一条直线上

C .6个碳原子有可能在一平面上 D .6个碳原子不可能都在一平面上 8.某共价化合物含碳、氢、氮三种元素,分子内有四个氮原子,且四个氮原子排列成内空的四面体(如白磷结构),每两个氮原子间都有一个碳原子。已知分子内无碳碳单键,也没有碳碳双键,则该化合物的分子式为( ) A .CH 8N 4 B . C 6H 12N 4 C .C 6H 10N 4 D .C 4H 8N 4 9.某气态烃1体积只能与1体积氯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氯代烷烃,此氯代烷烃1 mol 可与4 mol 氯气发生完全的取代反应,则该烃的结构简式为( ) A .CH 2===CH 2 B .CH 3CH===CH 2 C .CH 3CH 3 D .CH 3CH 2CH===CH 2 10.下列各组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反应产物一定为纯净物的是( ) B .CH 2===CH —CH 2—CH 3+HCl ――→催化剂△ C .CH 3—CH===CH 2+H 2O ――→催化剂加热,加压 D .n CH 2===CH 2+n CH 2===CH —CH 3――→催化剂△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0分) 11.(12分)环丙烷可作为全身麻醉剂,环己烷是重要的有机溶剂。下表是部分环烷烃及烷烃衍生物的结构简式、键线式和某些有机化合物的反应式(其中Pt 、Ni 是催化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