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与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 格式:ppt
  • 大小:2.84 MB
  • 文档页数:9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9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结果: 1858年《天津条约》 1.增开通商口岸 2.公使进京: 3.外国军舰自由航行: 4.外国人可在内地游历、经商、传教: 5.赔款:
1.公使进京: 利于列强影响和操纵清朝统治核心,干涉内政; 利于清廷了解世界大势,加强与外部世界联系, 促进外交近代化 2.增开通商口岸: 列强侵略势力进一步扩张到北方沿海、长江流 域及腹地;
运动(自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 强运动) 国宪法;——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确立
资本主义现代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完善
英国1867、1884年议会改革,工业无产阶级和农
业工人获得选举权;英国确立文官制度改革;法
国、美国公务员考试制度 ——自由竞争被引入政治领域 列强开始掀起瓜分非洲;1884年中法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时间 中国 鸦片战争后签 中英《南京条 约》及附件 三元里人民抗 英(1841) 新思潮的萌发 (林则徐、魏 源) 1851年太平天 国运动
世界 《拿破仑法典》(1804)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1840) 《共产党宣言》发表(1848)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19 世纪中期);1852年英国正式将 自由贸易国策化 达尔文进化论1859 1871年巴黎公社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9世纪六七年代,第二次工业革 命:电气时代(电力、内燃机的 广泛应用)
清廷将外国公使团逮捕下大狱折磨致死 六不总督叶名琛 不战、不和、不守; 不死、不降、不走
自信变成虚骄—贬抑、 折辱; 强硬变成懵懂—悲怆 和滑稽; 镇静变成自欺; 晚清文化的悲剧
(1)英法联合: 首次攻入北京,火 烧圆明园;十一口 开埠等
(2)俄国趁火打 劫:侵占中国东北 和西北一百五十多 万平方公里土地。 1858年《天津条约 》1860《北京条约 》共侵占一百多万 平方公里
3.外国军舰自由航行: —内河航行自由权,便于外国商品向内地倾销。 4.外国人可在内地游历、经商、传教: 为传教士进行不法活动和侵略提供附身符。 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承载着,促进西学东渐 进程,促进中国社会进步; 加剧了两大文明的冲突
1860年《北京条约》 成为外国侵略势力在北方的主要活 1.天津开埠: 动基地,威胁北京的安全。 进一步破坏领土主权,扩大英国 2.割九龙司: 在香港地区的侵略势力 3.准许华工出国:变相奴隶贸易,掠夺劳动力
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时间 1858 条约 《瑷珲条约》 割占领土 面积 60多万 平方公里 约40多万 平方公里 44多万 平方公里 7万多 平方公里
1860 1860 1864
《北京条约》
中国东北外 兴安岭以南 黑龙江以北 中国乌苏里 江以东包括 库页岛在内
《北京条约》 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 《勘分西北界 以南 约记》 中国西北部
“菊”本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征。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现代化浪潮 1859—1871:意大利统一 1861—1871:德意志统一 1861: 俄国农奴制改革 1861—1865:美国南北战争 1868: 日本明治维新
一.原因:
1.根本: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1)自然经济对外国商品的抵制。
2)外国商品很多不适应中国人的习惯和要求。
长5倍,生产量提高9倍,成本大幅下降,比印度棉丝
有价格的竞争力。但是,由于西方与中国有一系列不
平等条约,如固定关税等,日本棉丝在上海市场上反
而处于不利的地位。
——走出经济困境
一.背景:
1.明治维新,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但市场狭小 ,
资源有限
——摆脱生存危机,走出经济困境;
明治时期,日本确立了 “和魂洋才”的教育原则, 既要培养学生具有日本旧 的忠君爱国思想,同时又 要掌握西方先进的科学技 术知识。
19世纪8 《改订条约》 0年代
四.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1.使中国社会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2.统治集团结构改变 ——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地方汉族官僚崛起
3.中国近代化实践艰难起步
第3讲 中日甲午战争 ——强国梦的破灭
时间
中国
世界
19世纪60 19世纪六七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
年代开始, 资本主义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 资本主义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工业化、市场化 进一步发展,扩张性急剧增强 中国洋务 ——新兴的产业促进了生产力发Baidu Nhomakorabea;
3)鸦片大量输入和沉重赋役,无力购买英国工业品。 修约要求; 2、直接原因: 英:亚罗号事件;法:马神甫事件
二.经过:
1858年,英法联军攻陷大沽炮台,占领天津; 1858年,清与英法俄美分别签订《天津条约》;
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北京; 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并焚毁圆明园; 1860年,清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
——植村正久(1896年)
——摆脱生存危机
从中国的棉花输入,从1887年82万元增长到600万
元,急剧增长了7.5倍。为了节约棉花的输入费,1887
年,第一银行的涉泽荣一,计划在上海设立加工厂, 但被清朝官员拒绝。后来三井物产只能与英美系商会 合资在上海设厂,没有支配权。 从1887年开始的5年间日本的纺织业,生产规模增
中国
世界
俄国农奴制改革 19世纪60年代开始,1861: 中国洋务运动(自 1861—1865:美国南北战争 1868: 日本明治维新 强运动)
改革,实现资本主义现代化成为历史发展趋势
一.背景:
明治维新,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但市场狭小 ,
资源有限;
让我们看看东亚地图。日本不过是一个稍离欧亚 大陆,浮于海面上的一个岛国而已。朝鲜半岛像是一
肢胳膊,从欧亚大陆伸向日本。当时中国认为,只要
把朝鲜半岛揽在自己的翅膀之下,朝鲜半岛随时可以 成为攻击日本的绝好基地。同时,可以使没有腹地的 岛国——日本的防卫变得困难起来,为生存而战。 ——日本扶桑社《新编历史教科书》(02年版)
——摆脱生存危机
日清战争的真正动机,是新旧两种精神的冲 突。为了迈入新文明,日本即使在流血,也要扬 眉吐气地向天地神明告白我们的国策。这次战争 是大日本帝国自我意识到进取的天职,并将这一 天职向全世界披露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