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效数字运算及分析方法偏差汇总2010版

有效数字运算及分析方法偏差汇总2010版

有效数字运算及分析方法偏差汇总2010版
有效数字运算及分析方法偏差汇总2010版

有效数字和数值的修约及其运算

本规程系根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凡例”和国家标准GB8170—87《数值修约规程》制订,适用于药检工作中除生物检定统计法以外的各种测量或计算而得的数值。

1 有效数字的基本概念

1.1 有效数字系指在检验工作中所能得到有实际意义的数值。其最后一位数字欠准是允许的,这种由可靠数字和最后一位不确定数字组成的数值,即为有效数字。

最后一位数字的欠准程度通常只能是上下差1单位。

1.2 有效数字的定位(数位),是指确定欠准数字的位置。这个位置确定后,其后面的数字均为无效数字。欠准数字的位置可以是十进位的任何数位,用10n来表示:n可以是正整数,如n=1、101=10(十数位),n=2、102=100(百数位),……;n也可以是负数,如n=-1、10-l=0.1(十分位),n=-2、10-2=0.01(百分位),……。

1.3 有效位数

1.3.1 在没有小数位且以若干个零结尾的数值中,有效位数系指从非零数字最左一位向右数得到的位数减去无效零(即仅为定位用的零)的个数。例如35000中若有两个无效零,则为三位有效位数,应写作350×102或3.50×104;若有三个无效零,则为两位有效数,应写作35×103或3.5×104。

1.3.2 在其它十进位数中,有效数字系指从非零数字最左一

位向右数而得到的位数。例如3.2、0.32、0.032和0.0032均为两位有效位数,0.320为三位有效位数、10.00为四位有效位数,12.490为五位有效位数。

1.3.3 非连续型数值(如个数、分数、倍数)是没有欠准数字的,其有效位数可视为无限多位;例如分子式“H2S04”中的“2”和“4”是个数。常数π、e和系数√2了等数值的有效位数也可视为是无限多位;含量测定项下“每lml的XXXX滴定液(0.1mol/L)……”中的“0.1”为名义浓度,规格项下的“0.3g”或“lml;25mg”中的“0.3”、“l”和“25”为标示量,其有效位数也均为无限多位;即在计算中,其有效位数应根据其他数值的最少有效位数而定。

1.3.4 pH值等对数值,其有效位数是由其小数点后的位数决定的,其整数部分只表明其真数的乘方次数。如pH=11.26([H+]=5.5×10-12mol/L),其有效位数只有两位。

1.3.5 有效数字的首位数字为8或9时,其有效位数可以多计一位。例如:85%与115%,都可以看成是三位有效位数;99.0%与101.0%都可以看成是四位有效数字。

2 数值修约及其进舍规则

2.1 数值修约是指对拟修约数值中超出需要保留位数时的舍弃,根据舍弃数来保留最后一位数或最后几位数。

2.2 修约间隔是确定修约保留位数的一种方式,修约间隔的数值一经确定,修约值即应为该数值的整数倍。例如:指定修约间隔为0.1,修约值即应在0.1的整数倍中选取,也就是说,

将数值修约到小数点后一位。

2.3 确定修约位数的表达方式

2.3.1 指定数位

2.3.1.1 指定修约间隔为10-n(n为正整数),或指明将数值修约到小数点后n位。

2.3.1.2 指定修约间隔为l,或指明将数值修约到个数位。

2.3.1.3 指定修约间隔为10n(n为正整数),或指明将数值修约到10n数位,或指明将数值修约到“十”、“百”、“千”.....数位。

2.3.2 指定将数值修约成n位有效位数(n为正整数)。

2.3.3 在相对标准偏差(RSD)的求算中,其有效数位应为其1/3值的首位(非零数字),故通常为百分位或千分位。

2.4 进舍规则

2.4.1 拟舍弃数字的最左一位数字小于5时,则舍去,即保留的各位数字不变。

例1 将12.1498修约到一位小数(十分位),得12.1。

例2 将12.1498修约成两位有效位数,得12。

2.4.2 拟舍弃数字的最左一位数字大于5,或者是5,而其后跟有并非全部为0的数字时,则进一,即在保留的末位数字加1。

例1 将1268修约到百数位,得13×102。

例2 将1268修约到三位有效位数,得127×10。

例3 将10.502修约到个数位,得11。

2.4.3 拟舍弃数字的最左一位数字为5,而右面无数字或皆

为0时,若所保留末位数为奇数(1,3,5,7,9)则进一,为偶数(2,4,6,8,0)则舍弃。

例1 修约间隔为0.1(10-1)

拟修约数值修约值

1.050 1.0

0.350 0.4

例2 修约间隔为1000(或103)

拟修约数值修约值

2500 2×103

3500 4×103

例3 将下列数字修约成两位有效位

拟修约数值修约值

0.0325 0.032

32500 32×103

2.4.4 在相对标准偏差(RSD)中,采用“只进不舍”的原则,如0.163%、0.52%宜修约为0.17%、0.6%。

2.4.5 不许连续修约拟修约数字应在确定修约位数后一次修约获得结果,而不得多次

按前面规则(2.4.1~2.4.3)连续修约。

例修约15.4546,修约间隔为1

正确的做法为:15.4546→15; .

不正确的做法为:15.4546→15.455→15.46→15.5→16。

2.4.6 为便于记忆,上述进舍规则可归纳成下列口诀:四舍六人五考虑,五后非零则进一,五后全零看五前,五前偶舍奇进一,不论数字多少位,都要一次修约成。但在按英、美、日药典方法修约时,按四舍五人进舍即可。

3 运算规则

在进行数学运算时,对加减法和乘除法中有效数字的处理是不同的:

3.1 许多数值相加减时,所得和或差的绝对误差必较任何一个数值的绝对误差大,因此相加减时应以诸数值中绝对误差最大(即欠准数字的数位最大)的数值为准,以确定其它数值在运算中保留的数位和决定计算结果的有效数位。

3.2 许多数值相乘除时,所得积或商的相对误差必较任何一个数值的相对误差大。因此相乘除时应以诸数值中相对误差最大(即有效位数最少)的数值为准,确定其它数值在运算中保留的数位和决定计算结果的有效数位。

3.3 在运算过程中,为减少舍人误差,其它数值的修约可以暂时多保留一位,等运算得到结果时,再根据有效位数弃去多余的数字。

例1 13.65+0.00823+1.633=?

本例是数值相加减,在三个数值中13.65的绝对误差最大,其最末一位数为百分位(小数点后二位),因此将其它各数均暂先保留至千分位,即把0.00823修约成0.008,1.633不变,进行

运算:

13.65+0.008+1.633=15.291

最后对计算结果进行修约,15.291应只保留至百分位,而修约成15.29。

例2 14.131×0.07654÷0.78=?

本例是数值相乘除,在三个数值中,0.78的有效位数最少,仅为两位有效位数,因此各数值均应暂保留三位有效位数进行运算,最后结果再修约为两位有效位数。

14.131×0.07654÷0.78

=14.1×0.0765÷0.78

=1.08÷0.78

=1.38

=1.4

例3 计算氧氟沙星(C18H20FN304)的分子量。

在诸元素的乘积中,原子数的有效位数可视作无限多位,因此可根据各原子量的有效位数对乘积进行定位;而在各乘积的相加中,由于中国药典规定分子量的数值保留到小数点后二位(百分位),因此应将各元素的乘积修约到千分位(小数点后三位)后进行相加;再将计算结果修约到百分位,即得。

12.011×18+1.00794×20+18.9984032+14.006747×3+15.99 94×4

=216.20+20.1588+18.9984032+42.020241+63.9976

=216.20+20.159+18.998+42.020+63.998

=361.375

=361.38

4 注意事项

4.1 正确记录检测所得的数值应根据取样量、量具的精度、检测方法的允许误差和标准中的限度规定,确定数字的有效位数(或数位),检测值必须与测量的准确度相符合,记录全部准确数字和一位欠准数字。

4.2 正确掌握和运用规则进行计算时,应执行进舍规则和运算规则,如用计算器进行计算,也应将计算结果经修约后再记录下来。如由工作站出的数据,可按有效数字修约原则修约后判定。

4.3 要根据取样的要求,选择相应的量具。

4.3.1 “精密称定”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到所取重量的0.1%,可根据称量选用分析天平或半微量分析天平;“精密量取”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移液管;必要时应加校正值。

4.3.2 “称定”(或“量取”)系指称取的重量(或量取的容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或容量)的百分之一。

4.3.3 取用量为“约XX”时,系指取用量不得超过规定量的100±10%。

4.3.4 取用量的精度未作特殊规定时,应根据其数值的有效数位选用与之相应的量具;如规定量取5ml、

5.0ml或5.00ml时,

则应分别选用5~10ml的量筒、5~10ml的刻度吸管或5ml的移液管进行量取。

4.4 在判定药品质量是否符合规定之前,应将全部数据根据有效数字和数值修约规则进行运算,并根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凡例”第十四条及国家标准GBl250—89《极限数值的表示方法和判定方法》中规定的“修约值比较法”,将计算结果修约到标准中所规定的有效位,而后进行判定。

例异戊巴比妥钠的干燥失重,规定不得过4.0%,今取样1.0042g,干燥后减失重量0.0408g,请判定是否符合规定?

本例为3个数值相乘除,其中0.0408的有效位数最少,为三位有效数字,以此为准(在运算过程中暂时多保留一位)。

0.0408÷1.004×100.0%=4.064%

因药典规定的限度为不得过4.0%,故将计算结果4.064%修约到千分位为4.1%,大于4.0%,应判为不符合规定(不得大于4.0%)。

如将上述规定的限度改为“不得大于4%”,而其原始数据不变,则将计算结果修约至百分位,得4%,未超过4%的限度,应判为符合规定(不得大于4%)

分析方法偏差汇总(2010版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

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P58):含量测定时供试品应称取2份,如为对照品比较法,对照品一般也应称取2份。吸收系数检查也应称取供试品2份,平行操作,每份结果对平均值的偏差应在±0.5%以内。作鉴别或检查可取样品1份。

吸收系数测定法样品应同时测定2份,同一台仪器测定的2份结果,对平均值的偏差应不超过±0.3%,否则应重新测定。

2.高效液相色谱法(P81):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每份至少进样2次,由全部注样平均值(n≥4)求得平均值,相对标准偏差一般应不大于1.5%。(此规定为05版药品操作规程上描述,10版无此规定)

3.气相色谱法(P102):每份校正因子测定溶液(或对照品溶液)各进样2次,2份共4个校正因子相应值的平均标准偏差不得大于2.0%。多份供试品测定时,每隔5批应再进对照品2次,供试品测定完毕,最后再进行对照品2次,核对下仪器有无改变。

4.旋光度测定法(P165):

4.1比旋度测定时,供试液与空白溶剂用同一测定管,每次测定应保持测定管方向、位置不变。旋光度读数应重复3次,取其平均值,按规定公式计算结果。以干燥品或无水物计算。

4.2含量测定时,取2份供试品测定读数结果其极差应在0.020以内,否则应重做。

5.折光率测定法(P167):取3次读数平均值。

6.非水溶液滴定法(P176):

6.1酸碱滴定液的标定:同一操作者标定不得少于3份。酸、碱滴定液标定和复标的相对平均偏差均分别不得超过0.1%、0.2%,不同操作者标定的平均值的相对偏差不得超过0.1%、0.2%;

6.2供试品每次测定应不少于2份。

6.3原料药用高氯酸滴定液直接滴定者,相对偏差不得过0.2%;用碱滴定液直接滴定者,不得过0.3%。

6.4制剂需提取或蒸干后用高氯酸滴定液滴定者,相对偏差不得过0.5%,如提取洗涤等操作步骤繁复者,相对偏差不得过1.0%。

7.氮测定法(P181):供试品测定2份,常量法相对偏差不得过0.5%、半微量法不得过1.0%;空白2份,极差不得大于0.05ml。

8.乙醇量测定法(气相色谱法P185):2份供试品溶液,测定结果的相对平均偏差不得大于2.0%,否则应重新测定。根据测定结果的平均值来判定是否符合规定,若不符合规定则应复测。

9.甲氧基、乙氧基和羟丙基测定法(P187-189):

气相色谱法:供试品应测定2份,相对偏差不得过2.0%;

容量法:供试品应测定2份,相对偏差不得过0.5%;

10.脂肪与脂肪油测定法(P195):

羟值、皂化值与碘值三项,属定量性质的限度试验,应平行测定2份,相对偏差不得过0.3%;

酸值与过氧化值按数字修约规则修约,有效位数应与标准规定相一致,等于或低于规定数值,即可判为符合规定。

11.干燥失重测定法(二部P221):

供试品称取:干燥失重在1.0%以下的品种可只做一份,1.0%以上的品种应同时做平行实验两份。

干燥至恒重,除另有规定外,系指在规定条件下连续两次干燥后称重的差异在0.3mg以下。

12.费休氏水分测定法(P225):

费休氏试液的标定应取3份以上,3次连续标定结果应在±1%以内,以平均值作为费休氏试液的强度;

13.炽灼残渣检查法:计算结果其数值小于或等于限值时,判为符合规定(当限度规定为≤0.1%,而实验结果符合规定时,报告数据应为“小于0.1%”或“为0.1%”);其数值大于限度值时,则判为不符合规定。

15.维生素A测定法:P198

第一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前处理不经皂化相对偏差≤1.5%,经皂化处理相对偏差≤3%;

第二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相对偏差≤2.0%。

16.滴定液(P502):标定工作应由初标者(配制者)和复标者在相同条件下各作平行试验3份,除另有规定外,其相对平均偏差应不得大于0.1%;初标平均值与复标平均值的相对偏差也不得大于0.1%;标定结果按初、复标的平均值计算,取4位有效数字。

3份平行试验结果的相对平均偏差应不得大于0.2%的滴定液有:氢氧化钠四丁基铵滴定液(0.1mol/L)、烃铵盐滴定液(0.01mol/L)

17.薄层色谱扫描法(P567):

重复性(系统适用性试验):如薄层板展开后直接扫描,同一薄层板上平行点样的待测成分斑点(不少于4个点)的峰面积测量值的相对标准偏差应不大于3.0%;如需显色后扫描,其相对标准偏差应不大于5.0%。

含量测定时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应交叉点于同一薄层板上,每份供试品溶液点样不得少于2个,对照品每一浓度不得少于2个。其计算结果的相对平均标准

偏差应不大于5.0%。

18.浸出物测定法(P589):供试品应测定2份,其相对平均偏差应小于5%。

19.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P70):供试品要求制备2份样品溶液,各测定3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应不大于3%,石墨炉法可适当放宽

20.荧光分析法(P73):2份样品溶液,每份结果对平均值的偏差应在±1.5%以内,否则应重做。

21.火焰光度法(P75):要求制备2份供试品溶液,各测定3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应不大于5%。

22.毛细管电泳法(P111):标准品(对照品)溶液每份至少进样2次,由全部进样结果(n>4),求得平均值,相对标准偏差一般应不大于3.0%。

23.甲醇量测定法(P588):两次测定的平均相对偏差应小于10%,否则应重新测定。根据测定的平均值计算,除另有规定外,酒剂或酊剂的甲醇量不得过0.05%(ml/ml)。

24.水分测定法(一部中药部分P574)

烘干法规定:

称量瓶恒重:连续两次干燥后称重的差异在0.3mg以下为止;

称量瓶+供试品干燥至连续两次称重的差异不超过5mg为止。

25.容量分析法:不大于0.3%。(此规定未找到依据)

注:

相对标准偏差: (RSD)也被称为变异系数CV

相对平均偏差:平均偏差除以平均数

标准偏差:

平均偏差:

相对偏差: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法则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法则 物理实验中经常要记录很多测量数据,这些数据应当是能反映出被测量实际大小的全部数字,即有效数字。但是在实验观测、读数、运算与最后得出的结果中。哪些是能反映被测量实际大小的数字应予以保留,哪些不应当保留,这就与有效数字及其运算法则有关。前面已经指出,测量不可能得到被测量的真实值,只能是近似值。实验数据的记录反映了近似值的大小,并且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了误差。因此,有效数字是对测量结果的一种准确表示,它应当是有意义的数码,而不允许无意义的数字存在。如果把测量结果写成54.2817±0.05(cm)是错误的,由不确定度0.05(cm)可以得知,数据的第二位小数0.08 已不可靠,把它后面的数字也写出来没有多大意义,正确的写法应当是:54.28±0.05(cm)。测量结果的正确表示,对初学者来说是一个难点,必须加以重视,多次强调,才能逐步形成正确表示测量结果的良好习惯。 一、有效数字的概念 任何一个物理量,其测量的结果既然都或多或少的有误差,那么一个物理量的数值就不应当无止境的写下去,写多了没有实际意义,写少了有不能比较真实的表达物理量。因此,一个物理量的数值和数学上的某一个数就有着不同的意义,这就引入了一个有效数字的概念。若用最小分度值为1mm的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值为5.63cm。其中5和6这两个数字是从米尺的刻度上准确读出的,可以认为是准确的,叫做可靠数字。末尾数字3是在米尺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上估计出来的,是不准确的,叫做欠准数。虽然是欠准可疑,但不是无中生有,而是有根有据有意义的,显然有一位欠准数字,就使测量值更接近真实值,更能反映客观实际。因此,测量值应当保留到这一位是合理的,即使估计数是0,也不能舍去。测量结果应当而且也只能保留一位欠准数字,故测量数据的有效数字定义为几位可靠数字加上一位欠准数字称为有效数字,有效数字数字的个数叫做有效数字的位数,如上述的5.63cm称为三位有效数字。 有效数字的位数与十进制单位的变换无关,即与小数点的位置无关。因此,用以表示小数点位置的0不是有效数字。当0不是用作表示小数点位置时,0和其它数字具有同等地位,都是有效数字。显然,在有效数字的位数确定时,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左面的零不能算有效数字的位数,而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右面的零一定要算做有效数字的位数。如0.0135m是三位有效数字,0.0135m和1.35cm及13.5mm三者是等效的,只不过是分别采用了米、厘米和毫米作为长度的表示单位;1.030m是四位有效数字。从有效数字的另一面也可以看出测量用具的最小刻度值,如0.0135m是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尺子测量的,而1.030m是用最小刻度为厘米的尺子测量的。因此,正确掌握有效数字的概念对物理实验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二、直接测量的有效数字记录 物理实验中通常仪器上显示的数字均为有效数字(包括最后一位估计读数)都应读出,并记录下来。仪器上显示的最后一位数字是0时,此0也要读出并记录。对于有分度式的仪表,读数要根据人眼的分辨能力读到最小分度的十分之几。在记录直接测量的

第2节 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

第二章 定量分析中的误差与数据评价 第二节 有效数字及其 运算规则一、有效数字 二有效数字的修约规则三、有效数字运算规则 2010-9-8

2010-9-8一、有效数字 1.实际上能测量到的数字;末位数欠准(±1)。如:分析天平 1.0912 g 1.0911 -1.0913 g 移液管:23.00ml 2 2.99 -2 3.01 ml 量筒: 20 ml 19 -21 ml 有效数字不仅表示数量的大小,而且要正确地反映测量的精确程度。 结果(ml) 绝对误差(ml) 相对误差(%) 有效数字位数23.00 0.01 0.04 423.0 0.1 0.4323 1 42

2010-9-8 2.数据中零的作用 数字零在数据中具有双重作用: (1)位于其他数字之后,是有效数字,如0.5180 4位有效数字 5.180×10-1 (2)位于其他数字之前,作定位用:如0.0518 3位有效数字 5.18×10-2

2010-9-8 3.注意点 (1)实验记录数据:只保留一位欠准数字 ☆容量器皿;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有效数字记录至小数点后2位 ☆分析天平(万分之一)有效数字记录至小数点后4位☆标准溶液的浓度,用4位有效数字表示: 0.1000 mol/L (2)pH值,对数小数点后的数字位数为有效数字位数 如:pH=11.02 [H +] = 9.6 ×10-12 (3)改变单位,不改变有效数字的位数 如:24.01mL 24.01 ×10-3L

2010-9-8 二、运算规则 1. 加减运算 结果的位数取决于绝对误差最大(小数点后位数最少)的数据的位数为准 例:0.0121 绝对误差:0.0001 + 25.64 0.01 +1.057 0.001 =26.71

分析化学中的有效数字及其运算

2.2 分析化学中的有效数字及其运算 一、分析结果的有效数字及其处理 1. 有效数字的概念 既然真值表示分析对象客观存在的数量特征,那么分析结果作为真值的估计值,就应正确反映分析对象的量的多少。由于随机误差不可避免,测定值都是些近似值,都有一定的不确定度,因此测定值包含确定的数字(重复测定时不会发生变化的准确数字)和它后面的不定数字(重复测定时会发生变化的数字),但是只有确定的数字和它后面第一位具有一定不确定度的不定数字才能正确反映分析对象的量的多少..........................................。 能够正确反映分析对象的量的多少的数字称为有效数字 ...................,由确定的数字和它后面第 ....................................(significant figure) 一位具有一定不确定度的不定数字构成,决定于单位的数字和多余的不定数字不能正确反映分析对象的量.............................................. 的多少因而不是有效数字。 ............如用示值变动性为±0.0001 g的分析天平称得样品0.203 16g,则末位数字6是多余的不定数字而首位数字0是决定于单位大小的数字,都不是有效数字;但数字2、中间的0、3和1能够正确反映对象的量的多少,都是有效数字,因此该数据只有四位有效数字。可见,实际能够测量到的数字就是有效数字的观点是错误的,但可以说准确测定的数字都是有效数字。 有效数字最后一位的不确定度常写在它后面的括号里,最后一位的不确定度为±0.02,最末一位不定数字9的不确定度为2。再如标称值为100mL的A级容量瓶量取溶液的体积为100.0 mL,其不确定度为±0.1 mL,最末一位不定数字0的不确定度为1,省略不写。 2. 有效数字的确定 有效数字不但表明了分析对象的量的多少,还反映了分析结果的准确度或不确定度 ....................................。例如,称得样品的质量为(0.200 0±0.000 2)g,可见其不确定度为±0.0002 g,相对不确定度±1‰。又如,氯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2 7(9),可见其不确定度为±0.000 9,相对不确定度为±0.03‰。 所以,根据分析结果的准确度或不确定度可确定分析结果的有效数字 ...........).,或 .............................(.准确数字和末位不定数字 者说分析结果的有效数字可根据分析结果的准确度或不确定度来确定,有效数字最后一位数字必须是不定.............................................. 数字并且只有最后一位数字是不定数字 .................。 [例2-8] 有效数字的确定举例如下: ①(0.305 0±0.000 2)g(样品质量),78.96(3)(Se的相对原子质量)和20.43 mL(标准溶 液体积)均为四位有效数字;31.05%(百分含量,计算结果)也为四位有效敷字。 ②0.095 7(3)mol/L(标准溶液浓度,其中0为与单位有关的数字即不是有效数字), 20.0 mL(试剂体积)和1.75×10-5 g/mol(HAc的酸度常数),均为三位有效数字。 ③0.50 g(试剂质量),7.8 mL(试剂体积),2.0 mol/L(试剂浓度)和pH=8.35(溶液酸度,其中8是与单位有关的数字;即8不是有效数字,[H+]=0.45×10-8 mol/L),均为两位有效数字。 ④0.000 3 mol/L(标准偏差)和一0.3%(相对误差),±2‰。(相对不确定度),都只有一位有效数字。 由于误差、偏差、标准偏差和不确定度等衡量的是分析结果的最后—位不定数字的差异程度,因而分. 析结果的误差、偏差、标准偏差和不确定度等参数都只有一位有效数字,允许保留一位参考数字的做法是.............................................. 错误的 ...。 3. 数字修约规则 舍弃多余数字的过程称为数字修约,它所遵循的规则称为数字修约规则。过去人们习惯采用“四舍五

误差与有效数字练习答案

误差与有效数字练习题答案 1.有甲、乙、丙、丁四人,用螺旋测微计测量一个铜球的直径,各人所得的结果表达如下:d 甲 =(±)cm ,d 乙 =(±)cm ,d 丙 =(±)cm ,d 丁 =(±)cm ,问哪个人表达得正确其他人错在哪里 答:甲对。其他人测量结果的最后位未与不确定度所在位对齐。 仪 =0.0002g 请计算这一测量的算术平均值,测量标准误差及相对误差,写出结果表达式。 3.61232i m m g n ∑= = A 类分量: (0.6831 1.110.0001080.000120S t n g =-=?= B 类分量: 0.6830.6830.00020.000137u g =?=?=仪 合成不确定度:0.000182U g == 取 ,测量结果为: (3.612320.00018)m U g ±=± ( P= ) 相对误差: 0.000180.005%3.61232 U E m = == 试求其算术平均值,A 类不确定度、B 类不确定度、合成不确定度及相对误差,写出结果表达式。 cm n L L i 965.98=∑= , A 类分量: (0.6831S t n =-=?0.0064cm 类分量: 0.6830.6830.050.034u cm =?=?=仪 合成不确定度: 0.035U cm ==== 相对误差: %04.096 .9804.0=== L U E ( P= ) 结果: cm U L )04.096.98(±=±

4.在测量固体比热实验中,放入量热器的固体的起始温度为t 1 ±S t 1= ± 0.3℃,固体放入水中后,温度逐渐下降,当达到平衡时,t 2 ±S t 2= ± 0.3℃,试求温度降低值t =t 2 – t 1的表示式及相对误差。 处理:t =t 2 – t 1= U ==+=+2 222t 21t 3.03.0S S ℃ , %7.03 .735 .0=== t U E ( 或 ℅) t =( ± ℃ ( P= ) 5.一个铅质圆柱体,测得其直径为d ±U d =(±) cm ,高度为 h ±U h =( ± )cm , 质量为m ±U m =( ± )g 。试求:(1)计算铅的密度ρ;(2)计算铅的密度ρ的相对误差和不确定度;(3)表示ρ的测量结果。 处理:(1)072.11120 .4040.214159.310 .149442 2=???=== h d m V m πρg/㎝3 (2)%3.00030.0120.4003.0040.2003.0410.14905.02 22==?? ? ??+??? ??+??? ??==ρρ U E 3cm g 04.0033.0003.0072.11U ==?=?=E ρρ (3) )04.007.11(±=±ρρU g/㎝3 ( P= ) 6.按照误差理论和有效数字运算规则改正以下错误: (1)N =± 正:N =(±)cm ,测量误差决定测量值的位数(测量结果存疑数所在位与误差对齐) (2)有人说有五位有效数字,有人说只有三位,请纠正,并说明其原因。 答:有效数字的位数应从该数左侧第一个非零数开始计算,应有四位有效数字。其左端的“0”为定位用,不是有效数字。右端的“0”为有效数字。 (3)L =28cm =280mm 正:L =×102mm ,改变单位时,其有效数字位数不变。 (4)L =(28000±8000)mm 正:L =(±)×104mm ,误差约定取一位有效数字。 7.试计算下列各式(在书写计算过程中须逐步写出每步的计算结果): (1)已知y = lg x ,x ±σx =1220 ± 4 ,求y : 处理: y = lg x = lg 1220 = 10 ln 12204 10ln = =x Ux Uy = 0014.00864.3±=±Uy y ( P= ) (2)已知y = sin θ ,θ±S θ=45°30′±0°04′ ,求y : 处理: y = sin45°30′= U y =∣cos θ∣U θ =∣cos 45°30′∣60 1804 ???π= , 0008.07133.0±=±Y U y ( P= )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 1.4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有效数字的一般概念 1. 有效数字 任何一个物理量,其测量结果必然存在误差。因此,表示一个物理量测量结果的数字取值是有限的。 我们把测量结果中可靠的几位数字,加上可疑的一位数字,统称为测量结果的有效数字。例如,2.78的有效数字是三位,2.7是可靠数字,尾位“ 8”是可疑数字。这一位数字虽然是可疑的,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客观实际,因此它也是有效的。 2. 确定测量结果有效数字的基本方法 (1) 仪器的正确测读 仪器正确测读的原则是:读出有效数字中可靠数部分是由被测量的大小与所用仪器的最小分度来决定。可疑数字由介于两个最小分度之间的数值进行估读,估读取数一位(这一位是有误差的)。 例如,用分度值为1mm的米尺测量一物体的长度,物体的一端正好与米尺零刻度线对齐,另一端如图1-1。 此时物体长度的测量值应记为L=83.87cm。其中,83.8是可靠数,尾数“ 7” 是可疑数,有效数字为四位。 (2) 对于标明误差的仪器,应根据仪器的误差来确定测量值中可疑数 的位置。例如,一级电压表的最大指示俣差二舟X%. %为最大量程,若0 = 157,则 所以用该电压表测量时,其电压值只需读到小数点后第一位。如某测量值为 12.3V,若读出:12.32V,贝U尾数“ 2”无意义,因为它前面一位“ 3”本身就是可疑数字。 (3) 测量结果的有效数字由误差确定。不论是直接测量还是间接测量,其结果的误差一般只取一位。测量结果有效数字的最后一位与误差所在的一位对齐。 如L=(83.87 ± 0.02)cm 是正确的,而L=(83.868 ± 0.02)cm 和L=(83.9 ± 0.02)cm

有效数字和误差

误差与有效数字 武汉市第六中学物理教研组 朱克生 物理实验离不开误差分析和测量值与计算值的有效数问题。本文主要目的是了解误差的有关概念,并对测量值与计算值的有数数字的保留个数做一个定量的描述。 一、误差 1、误差的定义 测量值与被测物体的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是绝对不能避免的,但是可以减小。 2、误差的分类 (1)、从误差来源上分为偶然误差与系统误差。 ①偶然误差是由于实验人和读数的不准确等偶然因素造成的。它的特点是:当多次重复同一测量时,偏大和偏小的机会比较接近,可以用取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偶然误差。 比如长度的测量,多次测量同一个物体的长度,估计值就会或大或小,为了减小误差可以取平均值。 ②系统误差是由仪器结构缺陷、实验方法不完善造成的。系统误差的特点:多次重复同一测量的结果总是大于(或小于)被测量的真实值,呈现单一倾向。比如采用打点计时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由于空气阻力和计时器与纸带的摩擦,造成物体增加的动能总比..物体减小的重力势能小。 (2)、从误差分析上分为绝对误差与相对误差。 ①绝对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差。注意:绝对误差有正负之分的。比如长度的测量,要估计到最小分度的下一位,估读总是不准确的,测量值有时比真实值大,有时比真实值小,所以绝对误差有正有负,但绝对误差的大小一般不大于最小分度值(天平指感量)。 ②绝对误差的绝对值与测量值的百分比称为相对误差。如果绝对误差用Δx 表示,测量值用x 表示,则相对误差就是η=%100??x x 。严格讲,式中分母应为真实值。实验估算时则用测量值代替。(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P99) 绝对误差由于仪器本身的原因造成,一般很难减小,所以在相同的条件下为了提高测量的准确程度,应该考虑尽量减小相对误差。 比如用逐差法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如果所给的长度有五段,此时应该舍去一段,我们就舍弃长度小的哪一段,因为在绝对误差相同的情况下,长度小的相对误差要大一些。 二、有效数字 1、定义:具体地说,是指在实验中实际能够测量到的数字。比如某一物体的长度测量值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1.4?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 一、有效数字的一般概念 ? 1.有效数字 任何一个物理量,其测量结果必然存在误差。因此,表示一个物理量测量结果的数字取值是有限的。 我们把测量结果中可靠的几位数字,加上可疑的一位数字,统称为测量结果的有效数字。例如,2.78的有效数字是三位,2.7是可靠数字,尾位“8”是可疑数字。这一位数字虽然是可疑的,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客观实际,因此它也是有效的。 2.确定测量结果有效数字的基本方法 (1)仪器的正确测读 仪器正确测读的原则是:读出有效数字中可靠数部分是由被测量的大小与所用仪器的最小分度来决定。可疑数字由介于两个最小分度之间的数值进行估读,估读取数一位(这一位是有误差的)。 例如,用分度值为1mm的米尺测量一物体的长度,物体的一端正好与米尺零刻度线对齐,另一端如图1-1。 此时物体长度的测量值应记为L=83.87cm。其中,83.8是可靠数,尾数“7”是可疑数,有效数字为四位。 (2)对于标明误差的仪器,应根据仪器的误差来确定测量值中可疑数 所以用该电压表测量时,其电压值只需读到小数点后第一位。如某测量值为12.3V,若读出:12.32V,则尾数“2”无意义,因为它前面一位“3”本身就是可疑数字。 (3)测量结果的有效数字由误差确定。不论是直接测量还是间接测量,其结果的误差一般只取一位。测量结果有效数字的最后一位与误差所在的一位对齐。如L=(83.87±0.02)cm是正确的,而L=(83.868±0.02)cm和L=(83.9±0.02)cm 都是错误的。 3.关于“0”的问题

有效数字的位数与十进制的单位变换无关。末位“0”和数字中间的“0”均属于有效数字。如23. 20cm;10.2V等,其中出现的“0”都是有效数字。 小数点前面出现的“0”和它之后紧接着的“0”都不是有效数字。如 0.25cm或0.045kg中的“0”都不是有效数字,这两个数值都只有两位有效数字。 4.数值表示的标准形式 数值表示的标准形式是用10的方幂来表示其数量级。前面的数字是测得的有效数字,并只保留一位数在小数点的前面。如3.3×105m? 8.25×10-3kg等。 ? 二、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 ? 在有效数字的运算过程中,为了不致因运算而引进误差或损失有效数字,影响测量结果的精确度,并尽可能地简化运算过程,因此,规定有效数字运算规则如下(例中加横线的数字代表可疑数字): 1.有效数字的加减 的必要。 在上面两例中,我们按数值的大小对齐后相加或相减,并以其中可疑位数最靠前的为基准,先进行取舍,取齐诸数的可疑位数,然后加、减,则运算简便,结果相同。 2.有效数字的乘除 点后面是可疑数字,允许有所不同。 从以上两例中可得如下结论:诸量相乘或相除,以有效数字最少的数为标准,将有效数字多的其它数字,删至与文相同,然后进行运算。最后结果中的有效数字位数与运算前诸量中有效数字位数最少的一个相同。 3.有效数字的乘方和开方 有效数字在乘方和开方时,运算结果的有效数字位数与其底的有效数字的位数相同。 4.对数函数、指数函数和三角函数的有效数字 对数函数运算后,结果中尾数的有效数字位数与真数有效数字位数相同。

第7章 定量分析中的误差及有效数字答案

思考题 1. 指出在下列情况下,各会引起哪种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应该用什么方法减免 (1) 砝码被腐蚀; 答:引起系统误差(仪器误差),采用校准砝码、更换砝码。 (2) 天平的两臂不等长; 答:引起系统误差(仪器误差),采用校正仪器(天平两臂等长)或更换仪器。 (3) 容量瓶和移液管不配套; 答:引起系统误差(仪器误差),采用校正仪器(相对校正也可)或更换仪器。 (4) 试剂中含有微量的被测组分; 答:引起系统误差(试剂误差),采用空白试验,减去空白值。 # (5) 天平的零点有微小变动; 答:随机(偶然)误差。 (6) 读取滴定管体积时最后一位数字估计不准; 答:随机(偶然)误差。采用读数卡和多练习,提高读数的准确度。 (7) 滴定时不慎从锥形瓶中溅出一滴溶液; 答:过失,弃去该数据,重做实验。 (8) 标定HCl 溶液用的NaOH 标准溶液中吸入CO2。 答:系统误差(试剂误差)。终点时加热,除去CO2,再滴至稳定的终点(半分钟不褪色)。 2.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 要求分析结果达到%的准确度,即指分析结果的相对误差为%。 | (2) 分析结果的精密度高就说明准确度高。 (3) 由试剂不纯造成的误差属于偶然误差。 (4) 偏差越大,说明精密度越高。 (5) 准确度高,要求精密度高。 (6) 系统误差呈正态分布。 (7) 精密度高,准确度一定高。 (8) 分析工作中,要求分析误差为零。 (9) 偏差是指测定值与真实值之差。 (10) 随机误差影响测定结果的精密度。 (11) 在分析数据中,所有的“0”均为有效数字。 … (12) 方法误差属于系统误差。 (13) 有效数字中每一位数字都是准确的。 (14) 有效数字中的末位数字是估计值,不是测定结果。

误差与有效数字

分享 ?丁铖 ? ?丁铖的分享 ? ?当前分享 返回分享首页? 分享 大物实验 - 误差与有效数字练习来源:姚晨炜的日志 误差与有效数字练习题答案 1.有甲、乙、丙、丁四人,用螺旋测微计测量一个铜球的直径,各人所得的结果表达如下:d甲 =(1.2832±0.0003)cm ,d乙 =(1.283±0.0003)cm ,d丙 =(1.28±0.0003)cm ,d丁 =(1.3±0.0003)cm ,问哪个人表达得正确?其他人错在哪里? 答:甲对。其他人测量结果的最后位未与不确定度所在位对齐。 2.一学生用精密天平称一物体的质量m,数据如下表所示:Δ仪 =0.0002g 请计算这一测量的算术平均值,测量标准误差及相对误差,写出结果表达式。 A类分量: B类分量: 合成不确定度:=0.00018g 取0.00018g ,测量结果为: ( P=0.683 ) 相对误差: 3.用米尺测量一物体的长度,测得的数值为

试求其算术平均值,A类不确定度、B类不确定度、合成不确定度及相对误差,写出结果表达式。 , A类分量: =1.060.006=0.0064cm B类分量: 合成不确定度: =0.04cm 相对误差: ( P=0.683 ) 结果: 4.在测量固体比热实验中,放入量热器的固体的起始温度为t1±S t1= 99.5 ± 0.3℃,固体放入水中后,温度逐渐下降,当达到平衡时,t2±S t2= 26.2 ± 0.3℃,试求温度降低值t =t2–t1的表示式及相对误差。 处理:t =t2–t1=26.2-99.5=-73.3℃, U =0.5℃ , (或 -0.7℅) t =( -73.3 ± 0.5)℃ ( P=0.683 ) 5.一个铅质圆柱体,测得其直径为d ±U d=(2.040±0.003) cm ,高度为h±U h=(4.120 ± 0.003)cm, 质量为m±U m =(149.10 ± 0.05)g。试求:(1)计算铅的密度ρ;(2)计算铅的密度ρ的相对误差和不确定度;(3)表示ρ的测量结果。 处理:(1)g/㎝3 (2) (3) g/㎝3 ( P=0.683 ) 6.按照误差理论和有效数字运算规则改正以下错误: (1)N=10.8000±0.3cm 正:N =(10.8±0.3)cm ,测量误差决定测量值的位数(测量结果存疑数所在位与误差对齐)

误差有效数字和数据处理

第一章 误差、有效数字和数据处理 第一节 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 一、测量误差 进行物理实验,不仅要观察物理现象、定性地研究物体变化规律,而且要定量地测量所观察物体的量值(量值是指用数和适当的单位表示的量,如2.30 m 、15.5 kg 等)。通过测量可以认识物理现象的内在关系,揭示物理过程的本质。所谓测量,就是把待测的物理量与一个被选做标准的同类物理量进行比较,以确定它是标准量的多少倍。这个标准量称为物理量的单位,这个倍数称为待测物理量的数值。一个物理量必须由数值和单位组成。本书使用国际单位制。 1. 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 测量可以分为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两类。凡是能以量具、仪器的刻度直接测得待测量的大小的测量,叫做直接测量。但是大多数物理量都没有直接测量的仪器,需要进行间接测量。所谓间接测量,就是先经过直接测量得到一些量值,然后再通过一定的数学公式计算,才能得出所求结果的测量。 2. 测量误差 任何物理量在一定条件下都客观地存在一个唯一确定的值,这个值称为真值。但是,由于实验条件、测量方法、测量仪器和测量者自身判断等原因,任何测量都不是绝对准确的,所以测得数值与真值之间总存在着差异。我们把所得测量值与真值之差定义为测量值的误差,用下式表示 i i x x x (1) 式中:x 为真值;i x 为第i 次测量值;i x 为第i 次测量误差。 产生误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据误差的性质及其产生原因,可将误差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两大类。 (1)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的特点是测量的结果总向某一定方向偏离,或按照一定的规律变化。产生系统误差有以下几个原因:仪器本身的缺陷、理论公式或测量方法的近似性、环境的改变(如测量过程中温度、压强的变化)、个人存在的不良测量习惯等。 由于系统误差的数值和符号(+、-)是定值或按某种规律变化,因此系统误差不能通过多次测量来消除或减小。但是,如果能找出产生系统误差的原因,就能采取适当的方法来消除或减小它的影响,或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因此,实验中一定要注意消除系统误差。 (2)偶然误差。 即使在测量过程中已减小或消除了系统误差,但在同一条件下对某一物理量进行多次测量,总存在差异,误差时大时小、时正时负。这种现象的产生是由于观察者受到感官的限制,或由于实验过程中受到周围条件无规则变化的影响,或由于测量对象自身的涨落,或由于其他不可预测的偶然因素所引起的。这样的误差称为偶然误差。对某一次测量来说,偶然误差的大小、符号都无法预先知道,完全出于偶然。但是当测量次数足够多时,偶然误差就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即偶然误差遵循统计规律。理论和实验都表明,大量的偶然误差均服从“正态分布”。偶然误差有如下特点: ① 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几率相等。 ② 绝对值小的误差出现的几率比绝对值大的误差出现的几率大。 ③ 偶然误差的算术平均值随测量次数的增加而减小,当测量次数趋于无穷时,它趋于零。 ④ 偶然误差存在一个“最大误差”,即误差的绝对值不超过某一限度。 由于偶然误差存在上述性质,我们可以用增加测量次数的方法来减小它。当测量次数足够多时,测量列的偶然误差趋于零,测量列的算术平均值就趋近于真值。 故在有限次测量中,我们应取测量列的算术平均值作为真值的估计值,或称之为最佳值。 二、直接测量的误差估算和测量结果的表示 1. 多次直接测量的误差及其表示 上面我们讲过,为了减小偶然误差,可以在同一条件下对同一物理量进行多次重复测量,用多次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被测量的最佳估计值。 设我们对某一物理量进行了n 次测量,测量值分别为12, , , n x x x 。其算术平均值为 121 11()n n i i x x x x x n n (2) 由上所述,x 为该物理量的最佳值。那么,各次测量值与x 的偏差,就近似为各测量值与真值的误差。在一般的讨论中,我们不去严格区分“偏差”和“误差”。 在物理实验中,多次测量的误差常用算术平均绝对偏差和标准偏差来表示。 (1)算术平均绝对偏差。

高中物理实验误差和有效数字

高中物理实验误差和有效数字 一、考试大纲中实验能力的要求 能独立的完成知识列表中的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二、考试大纲对实验的说明 1.要求会正确使用的仪器主要有: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天平、秒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弹簧秤、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等. 2.要求认识误差问题在实验中的重要性,了解误差的概念,知道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知道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减少偶然误差;能在某些实验中分析误差的主要来源;不要求计算误差.3.要求知道有效数字的概念,会用有效数字表达直接测量的结果.间接测量的有效数字运算不做要求. 三、有效数字

1.带有一位不可靠数字的近似数字叫做有效数字. 2.有效数字的位数:从左侧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起到最末一位数字止,共有几个数字,就是几位有效数字. 例:0.092 3、0.092 30、2.014 0有效数字的位数依次为3位、4位和5位. 3.科学记数法:大的数字,如36 500,如果第3位数5已不可靠时,应记作3.65×104;如果是在第4位数不可靠时,应记作 3.650×104. 四、误差 1.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及特点 (1)来源:一是实验原理不够完善;二是实验仪器不够精确;三是实验方法粗略.例如,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零点未校准;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用砂和砂桶的重力代替对小车的拉力等. (2)基本特点:实验结果与真实值的偏差总是偏大或偏小. (3)减小方法:改善实验原理;提高实验仪器的测量精确度;设计更精巧的实验方法. 2.偶然误差产生的原因及特点

分析化学中的有效数字及其运算

精心整理 2.2分析化学中的有效数字及其运算 一、分析结果的有效数字及其处理 1.有效数字的概念 既然真值表示分析对象客观存在的数量特征,那么分析结果作为真值的估计值, 数字 、3和1 有效数字最后一位的不确定度常写在它后面的括号里,最后一位的不确定度为±0.02,最末一位不定数字9的不确定度为2。再如标称值为100mL的A级容量瓶量取溶液的体积为100.0mL,其不确定度为±0.1mL,最末一位不定数字0的不确定度为1,省略不写。 2.有效数字的确定

有效数字不但表明了分析对象的量的多少,还反映了分析结果的准确度或不确.................................. 定度 ..。例如,称得样品的质量为(0.2000±0.0002)g,可见其不确定度为±0.0002 g,相对不确定度±1‰。又如,氯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27(9),可见其不确定度为±0.0009,相对不确定度为±0.03‰。 所以,根据分析结果的准确度或不确定度可确定分析结果的有效数字 ...............................(.准确数字 。 ),其中 字的差异程度,因而分析结果的误差、偏差、标准偏差和不确定度等参数都只有一 ........................... 位有效数字,允许保留一位参考数字的做法是错误的.......................。 3.数字修约规则 舍弃多余数字的过程称为数字修约,它所遵循的规则称为数字修约规则。过去人们习惯采用“四舍五入”规则,其缺点是见五就进,必然会导致修约后的测量值

系统偏高;现在则通行“大五入小五舍五成双一次修约”规则,逢五时有舍有入,由五的舍入所引起的误差本身可自相抵消。 “大五入小五舍五成双一次修约”规则规定,把多余的不定数字看成一个整体(一次修约),与5(添零补齐位数)比较,前者大于后者就入(大5入),前者小于后者就舍(小5舍),前者等于后者就使修约后其前一位为偶数即前一位为奇数时进、为偶数时舍(5 =22222)0003.0(3)001.0()00006.0(2±?+±+±?±g/mol =±0.002 g/mol 这表明Na 2CO 3的摩尔质量的千分位(小数点后的第三位数字)有±2的不确定度,因此其有效数字应保留到千分位(小数点后第三位),即 =[2×2298968(6)+12.011(1)+3×159994(3)]g/mol =(105.989±0.002)g/mol

实验中的误差和有效数字-教学设计

实验中的误差和有效数字 【教材分析】 本节选自鲁科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是在学习了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规律、位移变化规律的内容之后,本节课的学习为高中物理实验探究的误差和数据分析打下基础,为下节课“科学测量:做直线运动物体的瞬时速度”做好铺垫。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物理观念:能理解相对误差与绝对误差的概念;掌握有效数字的表示和其位数的表达。 科学思维: 1.能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器材判断实验操作中存在的误差。 2.掌握减小误差的方法。 科学探究:能发现并提出物理问题;能分析纸带数据并找出实验中的误差,并制定解决方案。 科学态度与责任:知道实验器材的改进能促进人们认知的发展;知道物理实验的探究需要实事求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有效数字的概念;科学测量中所存在的误差。 教学难点: 1.能在实验中分析误差的主要来源。 2.会用有效数字表达直接测量的结果。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问题:1.能否确定在光滑斜面上下滑的小球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学生:需要测得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信息 问题:2.实验探究时,如何获得有效的、可信的数据? 引发学生对实验误差的思考,引出本节内容 新课讲授: 一、科学测量中的误差 (一)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待测体

待测体在客观上存在着准确的数值,称为真实值(a) 实际测量得到的结果称为测量值(x) 思考:测量总存在误差。 1.绝对误差:测量值(x)与真实值(a)之差称为绝对误差(?x) ?x=x?a 问题:如何判断多个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引出相对误差的概念。 2.绝对误差(?x)与真实值(a)的比值称为绝对误差(δ) 问题:如何获得真实数据? 结论:科学测量中常用多次测量的平均值代替真实值。 思考:绝对误差相同时,相对误差也一定相同么? 甲乙 真实值3.46cm真实值1.45cm 测量值3.47cm测量值1.44cm 绝对误差0.01cm绝对误差0.01cm 请同学计算甲、乙两种情况下的相对误差。 相对误差0.29%相对误差0.69%对比两种情况,得出结论:在绝对误差相同的情况下,被测量的数值越大,测量结果的相对误差就越小,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就越大。 (二)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1.系统误差 定义:由于测量原理不完善或仪器本身缺陷等造成的误差。 举例加深理解。 例:表盘刻度不准确所造成的误差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一、目的:建立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程,规范药品生产时记录数据的运算规范、准确。 二、范围:适用于所有相关数据的计算。 三、责任者:生产部、质量管理部。 四、内容 1.有效数字 1.1定义 有效数字就是实际能测到的数字。有效数字的位数和分析过程所用的分析方法、测量方法、测量仪器的准确度有关。我们可以把有效数字这样表示。 有效数字=所有的可靠的数字+ 一位可疑数字 1.2有效数字位数 从一个数的左边第一个非0数字起,到末位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例:A.0.0109,前面两个0不是有效数字,后面的109均为有效数字(注意,中间的0也算)。 B.3.109*10^5(3.109乘以10的5次方)中,3 1 0 9均为有效数字,后面的10的5次方不是有效数字。 C.5200000000,全部都是有效数字。 D.0.0230,前面的两个0不是有效数字,后面的230均为有效数字(后面的0也算)。 E.1.20 有3个有效数字。 F.1100.120 有7位有效数字。 G.2.998*104(2.998乘以10的4次方)中,保留3个有效数字为3.00*104。 H.对数的有效数字为小数点后的全部数字,如lg x=1.23有效数字为2.3,lg a=2.045有效数字为0、4.5,pH=2.35有效数字为3.5。 1.3“0”的双重意义 1.3.1作为定位的标志。 例:滴定管读数为20.30毫升。两个0都是测量出的值,算做普通数字,都是有效数字,这个数据有效数字位数是四位。 1.3.2作为普通数字使用 例:改用“升”为单位,数据表示为0.02030升,前两个0是起定位作用的,不是有效数字,此数据是四位有效数字。 2.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 2.1数字修约规则

有效数字及差计算

有效数字及误差计算 一、测量 所谓测量,就是被测量的物理量和选为标准的同类量(即,单位)进行 比较,确定出它是标准量的多少倍。如:测量一本书的长度,将书与米尺进行比较,书的长度是米尺的18.85%,则书的长度为0.1885m 。 测量结果的数值大小和选择的单位密切相关。同样一个量,测量时选择 的单位越小,测量结果数值就越大,所以任何测量结果都必须标明单位.如 273.15K ,3.0×108m/s 等等。 二、测量分类 根据获得数据的方法不同,测量可分为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两类。 1.直接测量 直接测量:使用量具或仪表等标准量具经过比较可直接读数获取数据。 相应测得量称为直接测量量。如:米尺测量长度、温度计测量温度、天平测量质量等等。 2.间接测量 间接测量:不能直接测量出结果,而必须先直接测量与它有关的一些物 理量,然后利用函数关系而获取被测量数据的测量.相应的测得量就是间接测量量。如:物质的密度3 /a m =ρ、物体运动的速度t S v /=、物体的体积等等。 三、有效数字 测量的结果因所用单位不同而不同,但在某一单位(量具)下,表示该 测量值的数值位数不应随意取位,而是要用有确定意义的表示法。 图1用毫米尺测量工件的长度

如图1是用毫米尺测量一段工件长度的示意图。此工件的长度介于13mm 和 14mm 之间,其右端点超过13mm 刻度线处,估计为6/10格,即工件的长度为 13.6mm 。从获得结果看,前两位13是直接读出,称为可靠数字,而最末一位 0.6mm 则是从尺上最小刻度间估计出来的,称为可疑数字(尽管可疑,但还是 有一定根据,是有意义的)。 定义: 由几位可靠数字加上一位可疑数字在内的读数,称为有效数字。 如上读数13.6mm 共有三位有效数字,这里的第三位数“6”已是估计出 来的,因此,用这种规格的尺子不可能测量到以毫米为单位小数点后第2位。 注: 1、有效数字的多少,表示了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这与所用的测量 工具有关。 2、当被测物理量和测量仪器选定后,测量值的有效数字位数就可以确定 了。 3、仪器的读数规则 测量就要从仪器上读数,读数包括仪器指示的全部有意义的数字 和能够估读出来的数字。在测量中,有一些仪器读数是需要估读的, 如米尺、螺旋测微计、指针式电表等等。估读时,首先根据最小分格 大小、指针的粗细等具体情况确定把最小分格分成几分来估读,通常 读到格值的1/10,1/5或1/2。 4、有效位数的认定 (1)数字中无零的情况和数字间有零的情况:全部给出的数均为有效 数。如:56.14mm ,50.007mm 有效位数分别为四位、五位。 (2)对于小数末尾的零:有小数点时,小数点后面的零全部为有效数 字。如:50.140mm ,2.204500的有效位数分别为五位、七位。 (3)对于第一位非零数字左边的零:第一位非零数字左边的零称为无 效位零。如:0.05mm ,0.00155m 有效位数分别为一位、三位。 (4)科学计数法:计量单位的不同选择可改变量值的数值,但决不应 改变数值的有效位。因此,在变换单位时,为了正确表达出有效位 数,实验中常采用科学计数法(10的幂次方)。如: km 1030.4m 1030.4m 1030.4cm 30.4542--?=μ?=?= 注:大单位转换小单位或小单位转换大单位时,原数的有效位不变。 四、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 0.数值的舍入修约规则 (1)确定需要保留的有效数字和位数。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题目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编码: 页码:1/3 修订审核批准 修订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 颁发部门质量管理部颁发数量份生效日期 分发单位生产部、质量管理部 一、目的:建立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程,规范药品生产时记录数据的运算规范、准确。 二、范围:适用于所有相关数据的计算。 三、责任者:生产部、质量管理部。 四、内容 1.有效数字 1.1定义 有效数字就是实际能测到的数字。有效数字的位数和分析过程所用的分析方法、测量方法、测量仪器的准确度有关。我们可以把有效数字这样表示。 有效数字=所有的可靠的数字+ 一位可疑数字 1.2有效数字位数 从一个数的左边第一个非0数字起,到末位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例:A.0.0109,前面两个0不是有效数字,后面的109均为有效数字(注意,中间的0也算)。 B.3.109*10^5(3.109乘以10的5次方)中,3 1 0 9均为有效数字,后面的10的5次方不是有效数字。 C.5200000000,全部都是有效数字。 D.0.0230,前面的两个0不是有效数字,后面的230均为有效数字(后面的0也算)。 E.1.20 有3个有效数字。 F.1100.120 有7位有效数字。 G.2.998*104(2.998乘以10的4次方)中,保留3个有效数字为3.00*104。 H.对数的有效数字为小数点后的全部数字,如lg x=1.23有效数字为2.3,lg a=2.045有效数字为0、4.5,pH=2.35有效数字为3.5。 1.3“0”的双重意义 1.3.1作为定位的标志。 例:滴定管读数为20.30毫升。两个0都是测量出的值,算做普通数字,都是有效数字,这个数据有效数字位数是四位。 1.3.2作为普通数字使用 例:改用“升”为单位,数据表示为0.02030升,前两个0是起定位作用的,不是有效数字,此数据是四位有效数字。 2.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

实验数据处理中有效数字运算规则

有效数字运算规则 间接测量的计算过程即为有效数字的运算过程,存在不确定度的传递问题。严格说来,应根据间接测量的不确定度合成结果来确定运算结果的有效数字。但是在没有进行不确定度估算时,可根据下列的有效数字运算法则粗略地算出结果。 有效数字运算总的原则是:运算结果只保留一位(最多两位)欠准确数字。 1.加减运算 根据不确定度合成理论,加减运算结果的不确定度,等于参与运算的各量不确定度平方和的开方,其结果大于参与运算各量中的最大不确定度。如: y x N += x y x N U U U U >+=22(或y U ) 因此,加减运算结果的有效数字的末位应与参与运算的各数据中不确定度最大的末位对齐,或根据有效数字与不确定度的关系,计算结果的欠准确数字与参与运算的各数值中最先出现的欠准确数字对齐。下面例题中在数字上加一短线的为欠准确数字。 【例3】235.31.32+和652.19.116-的计算结果各应保留几位数字? 【解】先观察一下具体计算过程: 533.355 23.31 .32+ 842.115265.19.116- 可见,一个数字与一个欠准确数字相加或相减,其结果必然是欠准确数字。例3中各数值最先出现欠准确数字的位置在小数点后第一位,按照运算结果保留一位欠准确数字的原则 3.35235.31.32=+ 2.115652.19.116=- 分别为三位有效数字和四位有效数字, 2.乘除运算 乘除运算结果的相对不确定度,等于参与运算各量的相对不确定度平方和的开方,因此运算结果的相对不确定度大于参与运算各量中的最大相对不确定度。我们知道,有效数字位数越少,其相对不确定度越大。所以,乘除运算结果的有效数字位数,与参与运算各量中有效数字位数最少的相同。 【例4】11.11111.1?的计算结果应保留几位数字? 【解】计算过程如下: 因为一个数字与一个欠准确数字相乘,其结果必然是欠准确数字。所以,由上面的运算过程可见,小数点后面第二位的“3”及其后的数字都是欠准确数字。按照保留一位欠准确数字 的原则 23.111.11111.1=? 为三位有效数字。这与上面叙述的乘除运算法则是一致的。即在该例中,五位有效数字与三1111.1 11.1? 1111111111 11111 123332.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