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领海基点经纬度

领海基点经纬度

领海基点经纬度
领海基点经纬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根据1992年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领海的部分基线和西沙群岛的领海基线。

一、大陆领海的部分基线为下列各相邻基点之间的直线连线:

1.山东高角(1)北纬37°24.0’ 东经122°42.3’

2.山东高角(1)北纬37°23.7’ 东经122°42.3’

3.镆耶岛(1)北纬36°57.8’ 东经122°34.2’

4.镆耶岛(2)北纬36°55.1’东经122°32.7’

5.镆耶岛(3)北纬36°53.7’ 东经122°31.1’

6.苏山岛北纬36°44.8’ 东经122°15.8’

7.朝连岛北纬35°53.6’ 东经120°53.1’

8.达山岛北纬35°00.2’ 东经119°54.2’

9.麻菜珩北纬33°21.8’东经121°20.8’

10.外磕脚北纬33°00.9’ 东经121°38.4’

11.佘山岛北纬31°25.3’ 东经122°14.6’

12.海礁北纬30°44.1’ 东经123°09.4’

13.东南礁北纬30°43.5’ 东经123°09.7’

14.两兄弟屿北纬30°10.1’ 东经122°56.7’

15.渔山列岛北纬28°53.3’ 东经122°16.5’

16.台州列岛(1)北纬28°23.9’东经121°55.0’

17.台州列岛(2)北纬28°23.5’ 东经121°54.7’

18.稻挑山北纬27°27.9’ 东经121°07.8’

19.东引岛北纬26°22.6’ 东经120°30.4’

20.东沙岛北纬26°09.4’ 东经120°24.3’

21.牛山岛北纬25°25.8’ 东经119°56.3’

22.乌丘屿北纬24°58.6’ 东经119°28.7’

23.东碇岛北纬24°09.7’东经118°14.2’

24.大柑山北纬23°31.9’ 东经117°41.3’

25.南澎列岛(1)北纬23°12.9’ 东经117°14.9’

26.南澎列岛(2)北纬23°12.3’ 东经117°13.9’

27.石碑山角北纬22°56.1’东经116°29.7’

28.针头岩北纬22°18.9’ 东经115°07.5’

29.佳蓬列岛北纬21°48.5’ 东经113°58.0’

30.围夹岛北纬21°34.1’东经112°47.9’

31.大帆石北纬21°27.7’ 东经112°21.5’

32.七洲列岛北纬19°58.5’ 东经111°16.4’

33.观帆北纬19°53.0’ 东经111°12.8’

34.大洲岛(1)北纬18°39.7’ 东经110°29.6’

35.大洲岛(2)北纬18°39.4’ 东经110°29.1’

36.双帆石北纬18°26.1’ 东经110°08.4’

37.陵水角北纬18°23.0’东经110°03.0’

38.东洲(1)北纬18°11.0’ 东经109°42.1’

39.东洲(2)北纬18°11.0’ 东经109°41.8’

40.锦母角北纬18°09.5’ 东经109°34.4’

41.深石礁北纬18°14.6’ 东经109°07.6’

42.西鼓岛北纬18°19.3’ 东经108°57.1’

43.莺歌嘴(1)北纬18°30.2’ 东经108°41.3’

44.莺歌嘴(2)北纬18°30.4’ 东经108°41.1’

45.莺歌嘴(3)北纬18°31.0’ 东经108°40.6’

46.莺歌嘴(4)北纬18°31.1’ 东经108°40.5’

47.感恩角北纬18°50.5’ 东经108°37.3’

48.四更沙角北纬19°11.6’ 东经108°36.0’

49.峻壁角北纬19°21.1’ 东经108°38.6’

二、西沙群岛领海基线为下列各相邻基点之间的直线连线:

1.东岛(1)北纬16°40.5’ 东经112°44.2’

2.东岛(2)北纬16°40.1’ 东经112°44.5’

3.东岛(3)北纬16°39.8’ 东经112°44.7’

4.浪花礁(1)北纬16°04.4’ 东经112°35.8’

5.浪花礁(2)北纬16°01.9’ 东经112°32.7’

6.浪花礁(3)北纬16。01.5’ 东经112°31.8’

7.浪花礁(4)北纬16°01.0’ 东经112°29.8’

8.中建岛(1)北纬15°46.5’ 东经111°12.6’

9.中建岛(2)北纬15°46.4’ 东经111°12.1’

10.中建岛(3)北纬15°46.4’东经111°11.8’

11.中建岛(4)北纬15°46.5’ 东经111°11.6’

12.中建岛(5)北纬15°46.7’东经111°11.4’

13.中建岛(6)北纬15°46.9’ 东经111°11.3’

14.中建岛(7)北纬15°47.2’ 东经111°11.4’

15.北礁(1)北纬17°04.9’ 东经111°26.9’

16.北礁(2)北纬17°05.4’ 东经111°26.9’

17.北礁(3)北纬17°05.7’ 东经111°27.2’

18.北礁(4)北纬17°06.0’ 东经111°27.8’

19.北礁(5)北纬17°06.5’ 东经111°29.2’

20.北礁(6)北纬17°07.0’ 东经111°31.0’

21.北礁(7)北纬17°07.1’ 东经111°31.6’

22.北礁(8)北纬17°06.9’ 东经111°32.0’

23.赵述岛(1)北纬16°59.9’ 东经112°14.7’

24.赵述岛(3)北纬16°59.7’ 东经112°15.6’

25.赵述岛(3)北纬16°59.4’ 东经112°16.6’

26.北岛北纬16°58.4’ 东经112°18.3’

27.中岛北纬16°57.6’ 东经112°19.6’

28.南岛北纬16°56.9’ 东经112°20.5’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再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余领海基线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经纬线与经纬度

经纬线与经纬度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球仪说出地球仪上五条特殊纬线的名称、纬度两条经线圈的名称、经度2.经纬线的意义以及特点;经纬度的划分;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3.运用经纬度的排列规律判断南纬、北纬、东经、西经、;运用经纬度的相关知识准确判断某点所在的半球位置。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析图掌握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划分,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2.通过演示地球仪,掌握经纬线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描述家乡所在地的经度、纬度、所处的半球的位置和纬度带。增进对家乡的了解,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经纬度的划分,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五条特殊纬线圈和两条特殊圈。 2、运用经度的排列规律判断东经、西经;运用经纬度的相关知识准确判断某点所在的半球。 三、教学铺助工具 1、多媒体、地球仪等 四、教学方法 1、问题教学法 2、观察法:“充分利用地球仪,结合多媒体课件,反复进行立体图与平面图的转化,将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分解难点,层层递进来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1.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能告诉我,你在教室里的准确吗?

2.启发:玉树地震发生以后,电视上是怎么描述镇中的具体位置呢? 讲授新课 (板书)一、认识地球仪上的线:纬线和经线的划分 再认地球 教师:下面是分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仔细观察手中的地球结合课本第5页图1.7中有关定义,和你的同桌合作完成以下任务:(1)“找出地球仪上的北极点和南极点;找出北回归线、南回归线、赤道和0度经线,并观察它们有何特点?” (2)“看看经线和纬线的形状有何不同?” 学生展示:各组同学在自己的地球仪上面向同学们指认经线和纬线 1、画地球仪: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画出地球仪的平面图,看看经线与纬线的形状有何变化?(学生画完后,用多媒体进行讲评,学生回答经纬线形状的变化) 2、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地球仪到地球仪平面图这一变化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在从实物到平面图的转化中经纬线的变化,进一步认识经线与纬线) 3、观察经纬线模型,认识经纬线:用多媒体展示经纬线模型,让学生在模型上指认经线和纬线。 4、用多媒体再将模型转化成立体图,再认经纬线:多媒体展示经纬线模型图。(此过程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缓慢绘制红色经线与绿色纬线,形象直观地让学生认识经纬线) 小结:同学们,我们经过实物到图的反复转化练习,你能区分并总结出经线与纬线的基本特点吗?请独立完成下表:用多媒体展示课件制作好的练习题 纬线经线形状特征 长度变化 指示方向 排列方向 (教师纠偏和小结)

初一地理经纬度知识点(一)

初一地理经纬度知识点(一) 初一地理经纬度知识点(一) 一、纬线和纬度 读图方法:观察图完成: (1)找出纬线的特征:所有纬线自成一个圆圈,被称为纬线圈,纬线圈的长度不等,最长的是赤道,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到两极缩成一个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所有的纬线都平行,赤道把地球平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2)看清纬度的标注方法和纬度的分布排列的规律:纬度从赤道算起,把赤道定为0度,由赤道到北极和南极各分作90度,赤道以北是北纬,代号是n;以南是南纬,代号是s,北纬90度是北极,南纬90度是南极。南纬和北纬的分界线是赤道。 (3)特殊的纬线: 0度纬线:即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30度纬线:低、中纬度的分界线。 60度纬线:中、高纬度的分界线。 90度纬线:即南北极点,北纬90度是北极点,南纬90度是南极点。 23.5度纬线: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有无太阳直射现象的分界线。北纬23.5度是北回归线,南纬 23.5度是南回归线。 66.5度纬线:极圈,是温带和寒带的分界线,有无极昼和极

夜现象的分界线。北纬66.5度是北极圈,南纬66.5度是南极圈。 (4)看清地球自转的方向:地球是自西向东转的,箭头的方向是东,相反的方向是西。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二、经线和经度 读图方法,观察图完成:(1)找出经线的特征:所有经线都是半圆形,经线长度都相等,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的经线都在南北两极点处相交,两条正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它们的度数和是180度,任何一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平分为两个半球。 (2)看清经度的标注方法和经度分布排列的规律:国际上规定,把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一条经线定为0度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度,以东的180度属于东经,以西的180度属于西经,经度最大是180度,180度经线只有一条。东西经的分界线是0度经线和180度经线。 (3)特殊的经线: 0度经线:即本初子午线,是东西经的分界线,以东是东经,以西是西经。 180度经线:是东西经的分界线,以东是西经,以西为东经。 西经20度经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 东经160度经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三、六条分界线: (1)北纬、南纬的分界线:赤道,赤道以北为北纬,赤道以南

地球与地图——经纬度与经纬网

地球与地图——经纬度与经纬网 1、关于经线和纬线的正确叙述有( ) ①在地球仪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②每条经线的长度都相等,每条纬线的长度相等 ③在地球仪上,每条纬线都是圆 ④从某地出发,沿着同一条经线朝同一方向走,最终能回到出发地点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2、甲地(0°,90°E )、乙地(60°N ,90°E )、丙地(0°,40°E )、丁地(60°S ,40°W )与本初子午线的距离最近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3、甲(30°N ,160°E ),乙(30°S ,160°W )两点,甲点在乙点的( ) A 、东北 B 、西南 C 、西北 D 、东南 4、某地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则该地的经纬度是( ) A 、0°,180° B 、0°,20°W C 、0°,0° D 、0°,20°E 若不考虑地形起伏,某人从赤道出发,依次朝正东、正南、正西、正北走100千米。据此回答5—6题: 5、最后此人位于:( ) A 、出发点 B 、出发点以西 C 、出发点西北 D 、出发点以东 6、此人所经过的路线,经度、纬度的跨度正确的表述是:( ) A 、至少跨过一个经度和一个纬度 B 、没有跨过一个经度和一个纬度 C 、跨过一个经度,但没有跨过一个纬度 D 、跨过一个经度和纬度 读图“四幅经纬网示意图”,完成7——8题。 7.①~⑤各地,地理坐标相同的是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⑤ 8.关于图中各地的判断,正确的是 A .①地位于世界最大的大洋 B .②地所在海区盛行季风洋流 C .③地常年受赤道低压控制 D .⑤地位于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 9、在下面的ABCD 四幅图中,哪一幅的p 点位置同时符合在东半球,在北半球,属于低纬地区,在我国境内四个条件( ) 10°20°30°120°130°140° 10°20°30° 110°100°90°10° 20°30° 20°10° 30°30°20°10° 100°110°120° A B C D P P P P

经纬度到平面坐标的计算

Excel公式法: 经纬度BL到平面直角坐标XY的换算。在EXCEL中,选择输入公式的起始单元格,例如:第2行第1列(A2格)为起始单元格,各单元格的格式如下: 单元格;单元格内容;说明 A2;输入中央子午线,以度.分秒形式输入,如115度30分则输入115.30;起算数据L0 B2;=INT(A2)+(INT(A2*100)-INT(A2)*100)/60+(A2*10000-INT(A2*100)*100)/3600;把L0 化成度 C2;以度小数形式输入纬度值,如38°14′20″则输入38.1420;起算数据B D2;以度小数形式输入经度值;起算数据L E2;=INT(C2)+(INT(C2*100)-INT(C2)*100)/60+(C2*10000-INT(C2*100)*100)/3600;把B 化成度 F2;=INT(D2)+(INT(D2*100)-INT(D2)*100)/60+(D2*10000-INT(D2*100)*100)/3600;把L 化成度 G2;=F2-B2;L-L0 H2;=G2/57.2957795130823;化作弧度 I2;=TAN(RADIANS(E2));Tan(B) J2;=COS(RADIANS(E2));COS(B) K2;=0.006738525415*J2*J2 L2;=I2*I2 M2;=1+K2 N2;=6399698.9018/SQRT(M2) O2;=H2*H2*J2*J2

P2;=I2*J2 Q2;=P2*P2 R2;=(32005.78006+Q2*(133.92133+Q2*0.7031)) S2;=6367558.49686*E2/57.29577951308-P2*J2*R2+((((L2-58)*L2+61)* O2/30+(4*K2+5)*M2-L2)*O2/12+1)*N2*I2*O2/2 计算结果X T2;=((((L2-18)*L2-(58*L2-14)*K2+5)*O2/20+M2-L2)*O2/6+1)*N2*(H2*J2) 计算结果Y

平面直角坐标变换

平面直角坐标变换 【摘要】对利用EXCEL电子表格进行高斯投影换算的方法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对如何进行GPS坐标系转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简单实用的坐标改正转换方法,介绍了用EXCEL完成转换的思路。 [关键字] 电子表格;GPS;坐标转换 作为尖端技术GPS,能方便快捷性地测定出点位坐标,无论是操作上还是精度上,比全站仪等其他常规测量设备有明显的优越性。随着我国各地GPS差分台站的不断建立以及美国SA政策的取消,使得单机定位的精度大大提高,有的已经达到了亚米级精度,能够满足国土资源调查、土地利用更新、遥感监测、海域使用权清查等工作的应用。在一般情况下,我们使用的是1954年北京坐标系或1980年西安坐标系(以下分别简称54系和80系),而GPS测定的坐标是WGS-84坐标系坐标,需要进行坐标系转换。对于非测量专业的工作人员来说,虽然GPS定位操作非常容易,但坐标转换则难以掌握,EXCEL是比较普及的电子表格软件,能够处理较复杂的数学运算,用它来进行GPS坐标转换、面积计算会非常轻松自如。要进行坐标系转换,离不开高斯投影换算,下面分别介绍用EXCEL进行换算的方法和GPS 坐标转换方法。 一、用EXCEL进行高斯投影换算 从经纬度BL换算到高斯平面直角坐标XY(高斯投影正算),或从XY换算成BL(高斯投影反算),一般需要专用计算机软件完成,在目前流行的换算软件中,存在一个共同的不足之处,就是灵活性较差,大都需要一个点一个点地进行,不能成批量地完成,给实际工作带来许多不便。笔者发现,用EXCEL可以很直观、方便地完成坐标换算工作,不需要编制任何软件,只需要在EX CEL的相应单元格中输入相应的公式即可。下面以54系为例,介绍具体的计算方法。 完成经纬度BL到平面直角坐标XY的换算,在EXCEL中大约需要占用21列,当然读者可以通过简化计算公式或考虑直观性,适当增加或减少所占列数。在EXCEL中,输入公式的起始单元格不同,则反映出来的公式不同,以公式从第2行第1列(A2格)为起始单元格为例,各单元格的公式如下: 单元格 单元格内容 说明A2 输入中央子午线,以度.分秒形式输入,如115度30分则输入1 15.30 起算数据L0 B2 =INT(A2)+(INT(A2*100)-INT(A2)*100)/60+(A2*10000-INT(A2* 100)*100)/3600 把L0化成度 C2 以度小数形式输入纬度值,如38°14′20″则输入38.1420 起算数据B D2 以度小数形式输入经度值 起算数据L E2 =INT(C2)+(INT(C2*100)-INT(C2)*100)/60+(C2*10000-INT(C2* 100)*100)/3600 把B化成度 F2 =INT(D2)+(INT(D2*100)-INT(D2)*100)/60+(D2*10000-INT(D2* 100)*100)/3600 把L化成度 G2 =F2-B2 L-L0 H2 =G2/57.2957795130823 化作弧度 I2 =TAN(RADIANS(E2)) Tan(B) J2 =COS(RADIANS(E2)) COS(B)

经纬度转换公式

经纬度转换公式 一、用EXCEL进行高斯投影换算 从经纬度BL换算到高斯平面直角坐标XY(高斯投影正算),或从XY换算成BL(高斯投影反算),一般需要专用计算机软件完成,在目前流行的换算软件中,存在一个共同的不足之处,就是灵活性较差,大都需要一个点一个点地进行,不能成批量地完成,给实际工作带来许多不便。笔者发现,用EXCEL可以很直观、方便地完成坐标换算工作,不需要编制任何软件,只需要在EXCEL的相应单元格中输入相应的公式即可。下面以54系为例,介绍具体的计算方法。 完成经纬度BL到平面直角坐标XY的换算,在EXCEL中大约需要占用21列,当然读者可以通过简化计算公式或考虑直观性,适当增加或减少所占列数。在EXCEL中,输入公式的起始单元格不同,则反映出来的公式不同,以公式从第2行第1列(A2格)为起始单元格为例,各单元格的公式如下: 单元格 单元格内容 说明 A2 输入中央子午线,以度.分秒形式输入,如115度30分则输入115.30 起算数据L0 B2 =INT(A2)+(INT(A2*100)-INT(A2)*100)/60+(A2*10000-INT(A2*100)*100)/3600 把L0化成度 C2 以度小数形式输入纬度值,如38°14′20〃则输入38.1420 起算数据B D2 以度小数形式输入经度值 起算数据L E2 =INT(C2)+(INT(C2*100)-INT(C2)*100)/60+(C2*10000-INT(C2*100)*100)/3600 把B化成度 F2 =INT(D2)+(INT(D2*100)-INT(D2)*100)/60+(D2*10000-INT(D2*100)*100)/3600 把L化成度 G2 =F2-B2 L-L0

GPS经纬度的表示方法及换算

想要认识GPS中的经纬度,就必须先了解GPS,知道经纬度的来源:1. GPS系统组成GPS是Gloabal Positioning System 的简称,意为全球定位系统,主要由地面的控制站、天上飞的卫星、咱们手里拿的接收机三大块组成,我们所使用的GPS包括手持机和车载导航机本质上都是GPS接受机。2. GPS接收机接收机大大小小,千姿百态,有袖珍式、背负式、车载、船载、机载什么的。一般常见的手持机接收L1信号,还有双频的接收机,做精密定位用的。3. 坐标系地形图坐标系:我国的地形图采用高斯-克吕格平面直角坐标系。在该坐标系中,横轴:赤道,用Y表示;纵轴:中央经线,用X表示;坐标原点:中央经线与赤道的交点,用O表示。赤道以南为负,以北为正;中央经线以东为正,以西为负。我国位于北半球,故纵坐标均为正值,但为避免中央经度线以西为负值的情况,将坐标纵轴西移500公里。北京54坐标系:1954年我国在北京设立了大地坐标原点,采用克拉索夫斯基椭球体,依此计算出来的各大地控制点的坐标,称为北京54坐标系。GS84坐标系:即世界通用的经纬度坐标系。6度带、3度带、中央经线。我国采用6度分带和3度分带:1∶2.5万及1∶5万的地形图采用6度分带投影,即经差为6度,从零度子午线开始,自西向东每个经差6度为一投影带,全球共分60个带,用1,2,3,4,5,……表示。1∶1万的地形图采用3度分带,从东经1.5度的经线开始,每隔3度为一带,用1,2,3,……表示,全球共划分120个投影带4. 经纬度的来源为了精确地表明各地在地球上的位置,人们给地球表面假设了一个坐标系,这就是经纬度线。那么,最初的经纬度线是怎么产生又是如何测定的呢公元344年,亚历山大渡海南侵,继而东征,随军地理学家尼尔库斯沿途搜索资料,准备绘一幅“世界地图”。他发现沿着亚历山大东征的路线,由西向东,无论季节变换与日照长短都很相仿。于是做出了一个重要贡献——第一次在地球上划出了一条纬线,这条线从直布罗陀海峡起,沿着托鲁斯和喜马拉雅山脉一直到太平洋。亚历山大帝国昙花一现,不久就瓦解了。但以亚历山大为名的那座埃及城里,出现了一个著名图书馆,多年担任馆长的埃拉托斯特尼博学多才,精通数学、天文、地理。他计算出地球的圆周是46 250千米,画了一张有7条经线和6条纬线的世界地图。 5. 经纬度的表示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规定,以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威治天文台子午仪中心的经线为0°经线。从0°经线往东叫东经,往西叫西经,东、西各分180°。习惯上以西经20°和东经160°为分界把地球分为东西两个半球。假如从地轴的正中间将地球切成南北两半,上边的一半叫北半球,下边的一半叫南半球。被切的这个平面,叫赤道面。赤道面与地球表面相交的线叫赤道。纬线从赤道往两极越来越短,到了两极就缩小成一个点了。科学家们把赤道定为0°纬线,从赤道向两极各分为90°,赤道以南叫南纬,赤道以北叫北纬。在计算机或GPS上经纬度经常用度、分、秒和度.度、分.分、秒.秒的混合方式进行表示,度、分、秒间的进制是60进制,度.度、分.分、秒.秒的进制是100进制,换算时一定要注意。可以近似地认为每个纬度之间的距离是不变的111KM,每分间1.85KM,每秒间31.8M。经度间的距离随纬度增高逐渐减小,可按一下公式计算:经度1°长度=111.413cosφ一0.094cos3φ公里(纬度φ处)。一般从GPS得到的数据是经纬度。经纬度有多种表示方法。1.)ddd.ddddd,度 . 度的十进制小数部分(5位)例如:31.12035o2.)ddd.mm.mmm,度 . 分 . 分的十进制小数部分(3位)例如31o10.335'3.)ddd.mm.ss, 度 . 分 . 秒例如31o12'42"地球上任何一个固定的点都可以用确定的经纬度表示出来。关于经纬度坐标转换的方法一、十进制转换成经纬度把经纬度转换成十进制的方法很简单如下就可以了Decimal Degrees = Degrees + minutes/60 + seconds/3600例:57°55'56.6" =57+55/60+56.6/3600=57.9323888888888114°65'24.6"=114+65/60+24.6/3600=结果自己算! 如把经纬度(longitude,latitude) (205.395583333332,57.9323888888888)转换据成坐标(Degrees,minutes,seconds)(205°23'44.1",57°55'56.6")。步骤如下:1,直接读取"度":2052,(205.395583333332-205)*60=23.734999999920 得到"分":233,(23.734999999920-23)*60=44.0999******** 得到"秒":44.1采用同样的方法可以得到纬度坐标:57°55'56.6" 如果需要转换的经纬度数据很多,可以借助Sql查询分析器或Excel来进行转换。这里介绍用Sql实现。假如我的数据库里的表tableName有以下数据CREATE TABLE [dbo].[tableName]( [ID] [int] IDENTITY(1,1) NOT NULL, [address] [varchar](20) COLLATE Chinese_PRC_CI_AS NULL, [longitude] [float] NULL, [latitude] [float] NULL) ON [PRIMARY]GO表中的数据ID address longitude latitude 0

经纬线和经纬度(第2课时 )

第2课时经纬线和经纬度 班级姓名小组 学习目标 1.运用地球仪和地图,说出纬线的定义及特点,归纳经度的划分规律。 2.观察地球仪,说出经线的定义及特点,归纳经度的划分规律。 3.学会判断地球仪上某一点的纬度及划分南北半球、经度及划分东西半球。 学习过程 【基础链接】 地球仪是学习地理的好帮手,我们今天的学习,要利用地球仪和经纬仪来完成。请观察地球仪、经纬仪,结合课本完成下列活动。 【新课学习】 学习主题一:纬线和经线的定义、特点 一、阅读课本P6、P7,认识下列概念。 赤道:在地球仪上,与距离相等的。 纬线:与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 地球仪上最大的纬线圈是。 经线:在地球仪上,连接并垂直于的线,也叫线。 二、认真观察地球仪和课本图1.6和1.9,结合P6、P8页活动题,填写下表。 学习主题二:纬度和经度的划分 一、观察地球仪,阅读课本P6、P7,完成下表。 二、纬度带的划分 低纬度范围: 中纬度范围:高纬度范围: 学习主题三:半球的划分 请写出你自主学习后发现的问题: 【拓展深化】 1.赤道是一条重要的纬线,请说出它的重要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2.0°和180°经线是两条特殊的经线,它们有什么特殊意义? 3.任意一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划分成两个半球,为什么还要选定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呢? 【当堂检测】 1.关于经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相邻的经线都是相互平行的 B.本初子午线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 C.从某地出发,沿着同一条经线朝前走,最后能回到出发的地点 D.每条经线的长度都相等,任何一条经线都能把地球分为两个半球

图 1-5 2.下列关于纬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所有的纬线都是圆 B.地球仪上有无数条纬线 C.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D.所有的纬线长度都相等 3.关于经纬线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地图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B.经纬线都各自形成圆圈 C.经纬线的长度都相等 D.经线和纬线相互平行 4.与120°E 经线构成经线圈的是( ) A.60°W B.60°E C.120°W D.180° 5.本初子午线的经度是( ) A.180° B.0° C.160°E D.20°W 6.习惯上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是( ) A.0°经线和180°经线 B.20°E 、160°W C.0°经线和0°纬线 D.20°W 、160°E 7.中纬度是指( ) A.0°~30 ° B.23.5°~66.5° C.30°~60° D.60°~90° 8.下列关于赤道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赤道是划分纬度的起点线,是90°纬线②赤道是划分经度的起点线,是0°经线 ③赤道是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分界线④赤道是南、北纬度的分界线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二、综合题 9.图1-4是“纬线和纬度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有几条纬线没标度数,请在空白处标出来。 (2)写出图上四点的纬度: A , B , C , D 。 (3)图中四点,位于北半球的是,位于南半球的是,在南北半球分界线上的是。 (4)图中四点,位于低纬度的是,位于中纬度的是,位于高纬度的是。 10.读图1-5,完成下列要求。 (1)标出图中A 、B 两点的经度: A___________B__________ (2)两点中位于东半球的是_______________,位于西半球的是_______________。 (3)与A 点所在经线相对的经线的度数是 _________,与B 点所在经线相对的经线的度数是_________。 拓展探究 11.学习完纬线和纬度后,有位同学画了下面的知识结构图,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把括 号中空缺的字补上。 反思总结 学习评价 自评组评师评

经纬度坐标下的球面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经纬度坐标下的球面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前段时间,想做一个根据地球经纬度坐标计算地球表面面积的软件,查阅大量资料,找到如下方法,仅供参考。 一般说来,经纬度坐标多边形面积指的是球面多边形面积。我曾经在作ArcIMS项目时写了一个Javascript函数,特贴出来,大家需要时可以参考。为方便大家直接调用,我做了简单修改,如果有问题,请批评指正。还需要注意的是,该函数不适用于自交叉多边形。 不太好注释,具体原理请参考前人的定理: 球面多边形计算面积的关键在于计算多边形所有角的度数.对于球面n边形,所有角的和为S,球的半径为R,那么其面积就是 --------------------------------------------------------------------------------------------------------------------------------- CODE: // calculate Area function calcArea(PointX,PointY,MapUnits) { var Count = if (Count>3) {//至少3个点 var mtotalArea = 0; if((PointX[0]!=PointX[Count-1])||(PointY[0]!=PointY[Count-1])) //第1个点与最后1个点不重合 { return; } if (MapUnits=="DEGREES") //经纬度坐标下的球面多边形 //////////////////degrees度数 {

var LowY=; var MiddleX=; var MiddleY=; var HighX=; var HighY=; var AM = ; var BM = ; var CM = ; var AL = ; var BL = ; var CL = ; var AH = ; var BH = ; var CH = ; var CoefficientL = ;//Coefficient系数 var CoefficientH = ; var ALtangent = ; //tangent切线 var BLtangent = ; var CLtangent = ; var AHtangent = ; var BHtangent = ; var CHtangent = ; var ANormalLine = ; //NormalLine法线 var BNormalLine = ; var CNormalLine = ; var OrientationValue = ; //Orientation Value方向值 var AngleCos = ;//余弦角 var Sum1 = ; var Sum2 = ; var Count2 = 0; var Count1 = 0;

大地坐标和经纬度之间的换算完整版

大地坐标和经纬度之间 的换算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大地坐标和经纬度之间的换算 地质工作中常要对进行大地坐标转经纬度和经纬度换大地坐标,我写一下一般的过程,希望对大家有点帮助. 大地座标-----→经纬度(地理坐标) 1,输入大地坐标数据,格式为 Y空格X,输入到文本就行 如下,原始的大地坐标由一8位的Y和一个7位的X组成, 这组坐标数据中的Y的前两位为31,是分带号,一般使用的分带有三分带,六分带,这里的坐标是三分带的,记下Y前的这两位数,在原始数据中去除掉,现在数据变为,Y,6位,X,7位 保存这个TXT的文本文件。 2,打开MAPGIS,启动坐标投影变形程序 接下来选择投影转换>>>>用户文件投影转换 点打开文件,打开刚才的大地坐标的文本文件, 设置输入数据的格式,点击用户投影参数,并完成设置。 这里我们的大地座标为3度带的第31带,注意填好,坐标单位为米 好了以为设置输出的格式,我们要求输出的是经纬度,点结果转换参数,完成以下设置 我们输出的经纬度的单位应该是DDDMMMSS。SS注意 点写到文件,保存就大功告成了,注意保存的文件要写上.TXT的后缀 下面是计算出的结果文件 XP为经度,1234234。357就是123度42分34。357秒, YP为纬度,403950。225就是40度39分50。255秒(纬度没有最多90,所以没有三位数) ~~~~~~~~~~~~~~~~~~~~~~~~~~~~~~~~~~~~~~~~~~~~~~~~~~~~~~~~~~~~~~~ 经纬度——→大地座标 输入文件格式如下, 这里面的数据前面的为经度,格式为DDDMMSS,后面的为纬度,格式为DDMMSS 接下来的转换过程和大地坐标转换一样,只要将刚才的用户转换参数和结果转换参数交换即可, 要注意分带号的确定,如果你不知道分带号,就应该先计算分带号,算法是 经度/3得到的整数为三度带的分带号 经度/6得到的整数为六度带的分带号 其中的XP为地图上的Y坐标,记得在前面加上带号,其中的YP为地图上的X坐标

第二讲经纬线与经纬度教案

第2讲 经纬线与经纬度 开场白: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你们好!这里是“应对新高考,突破重难点”地理专题节目,本讲的主题是“经纬线与经纬度”,核心问题是“运用经纬网解题的思维过程是什么?” [教师导言] “经纬线与经纬度”的有关知识是学习地球运动、进行区域定位的必备基础。更为重要的是这部分知识的应用在高考中出现频率极高,几乎“光顾”了每一份试卷。根据历年高考复习经验,这部分知识也会成为许多同学的拦路虎,并影响到地球自转和公转意义的学习,所以我们应将其作为攻克的重点和难点。 [考试要点] 经线。本初子午线。经度。纬线。赤道。纬度。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 [要点剖析] 在本讲的考试要点中,大家一定已经掌握了“经线与本初子午线,以及纬线与赤道”的基本概念,这里主要讲解两方面的问题,首先分析的是难点知识:经度与纬度的含义是什么?如何进行经度差的计算?其次探讨经纬网知识的综合应用问题,以便掌握正确的解题思路。 一、经纬度的划分与差值计算――核心知识 经度与纬度的划分曾经是学习中的难点,但对于高三学生已不是障碍,只是需要深刻理解经度与纬度的概念,这是应用经纬网解题的核心知识。 读图1,经度实际上是指各经线和地轴所在平面与本初子午线(或0°经线)和地轴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AOB ),是一个二面角,因此经度 最大值为180°,为与本初子午线正相对的经线的度数。 从0°经线向东到180°经线之间度数依次增大为东经 度数;相反,从0°经线向西到180°经线之间度数依次 增大为西经度数。这说明度数值相同的东经线与西经线 以0°经线和180°经线为对称。关于两地经度差值的计 算是一个易错点,两条经线的经度差实际上也是这两个 经线平面的夹角,如图2中L 1与L 2的经度差为∠BOF 的度数,这个数值≤180°。 读图1,纬度是指当地纬线上的点至地心的连线与 赤道平面的夹角(∠DOB ),这是一个线面角,夹角的最 大值为90°。所以赤道为0°,极点为90°。 二、经纬网的综合运用――应用能力 由经线、纬线组成的经纬网图在考试中出现的频率很高,主要涉及区域的判断、与经纬度有关的地理计算,对综合应用的能力要求往往很高,是高考复习中一块难啃的“硬骨头”。下面我们用高考题例证几种常见的应用类型,并分别进行阐释。 1.利用经纬网判断地理区域 区域是系统地理研究的载体,所以地理空间定位往往成为解题的第一步骤,而根据经度和纬度判断所属区域,是最常见的一种方法。 图 1

GPS经纬度及小数点如何换算

GPS经纬度及小数点如何换算 经度最大是180度,纬度最大是90度.一度等于60分,一分等于60秒.这个关系有了什么都能算.。 例: 如果测量出120度18分30秒 秒换算成分用30秒/60=0.5分 就换算成120度18.5分 想要熟悉GPS中的经纬度,就必须先了解GPS,知道经纬度的来源: 1. GPS系统组成 GPS是Gloabal Positioning System 的简称,意为全球定位系统,主要由地面的控制站、天上飞的卫星、咱们手里拿的接收机三大块组成,我们所使用的GPS 包括手持机和车载导航机本质上都是GPS接受机。 2. GPS接收机 接收机大大小小,千姿百态,有袖珍式、背负式、车载、船载、机载什么的。一般常见的手持机接收L1信号,还有双频的接收机,做精密定位用的。 3. 坐标系 地形图坐标系:我国的地形图采用高斯-克吕格平面直角坐标系。在该坐标系中,横轴:赤道,用Y表示;纵轴:中心经线,用X表示;坐标原点:中心经线与赤 道的交点,用O表示。赤道以南为负,以北为正;中心经线以东为正,以西为

负。我国位于北半球,故纵坐标均为正值,但为避免中心经度线以西为负值的情况,将 坐标纵轴西移500公里。 北京54坐标系:1954年我国在北京设立了大地坐标原点,采用克拉索夫斯基椭球体,依此计算出来的各大地控制点的坐标,称为北京54坐标系。 GS84坐标系:即世界通用的经纬度坐标系。 6度带、3度带、中心经线。 https://www.doczj.com/doc/f916082769.html, 我国采用6度分带和3度分带: 1∶2.5万及1∶5万的地形图采用6度分带投影,即经差为6度,从零度子午线开始,自西向东每个经差6度为一投影带,全球共分60个带,用1,2,3,4,5,……表示。 1∶1万的地形图采用3度分带,从东经1.5度的经线开始,每隔3度为一带,用1,2,3,……表示,全球共划分120个投影带 4. 经纬度的来源 为了精确地表明各地在地球上的位置,人们给地球表面假设了一个坐标系,这就是经纬度线。那么,最初的经纬度线是怎么产生?又是如何测定的呢?公元344年, 亚历山大渡海南侵,继而东征,随军地理学家尼尔库斯沿途搜索资料,预备绘一幅“世界地图”。他发现沿着亚历山大东征的路线,由西向东,无论季节变换与日照 长短都很相仿。于是做出了一个重要贡献——第一次在地球上划出了一条纬线,

地球上两点的经纬度计算他们距离的公式

假设地球是一个标准球体,半径为R,并且假设东经为正,西经为负, 北纬为正,南纬为负,则A(x,y) 的坐标可表示为( R*cosy*cosx, R*cosy*sinx,R*siny ) B(a,b)可表示为(R*cosb*cosa ,R*cosb*sina,R*sinb) 于是,AB 对于球心所张的角的余弦大小为 cosb*cosy*(cosa*cosx+sina*sinx)+sinb*siny=cosb*cosy*cos(a -x)+s inb*siny 因此AB 两点的球面距离为 R*{arccos[cosb*cosy*cos(a-x)+sinb*siny]} 注:1.x,y,a,b都是角度,最后结果中给出的arccos因为弧度形式。 2.所谓的“东经为正,西经为负,北纬为正,南纬为负”是为了计算的方便。 比如某点为西京145°,南纬36°,那么计算时可用(-145 °,- 36 °) 3.AB对球心所张角的球法实际上是求<0A>和<0B>两向量的夹角 K。 用公式*=|OA|*|OB|*cosK 可以得到其中地球平均半径为6371.004 km

假设地球是个标准的球体:半径可以查出来,假设是 如图: 关于用经纬度计算距离: 地球赤道上环绕地球一周走一圈共 40075.04公里,而@一圈分成360°而每1°度)有60,每 一度一秒在赤道上的长度计算如下: 40075.04km/360 ° =111.31955km 111.31955km/60=1.8553258km=1855.3m 而每一分又有 60秒,每一秒就代表1855.3m/60=30.92m 任意两点距离计算公式为 d = 111.12cos{1/[sin ① Asin ①十 cos ① Acos ① Bcos (入 B —入 A )]} 其中A 点经度,纬度分别为 入A 和①A, B 点的经度、纬度分别为 入B 和①B, d 为距离。 至于比例尺计算就不废话了 R: 7\ 0 - / / / / / ■ / / / / P 要算出A 到B 的球面距离,先要求出 A 跟B 的夹角,即角 AOB , 求角AOB 可以先求AOB 的最大边AB 的长度。在根据余弦定律可以求夹角。 AB 在三角形AQB 中,AQ 的长度可以根据 BQ 在三角形BPQ 中,BP 和PQ 可求,角 度也可以求出来, 所以AB 的长度是可以求出来的。因为三角形 知道了角AOB 后,AB 的弧长是可以求的。 这样推出其公式就不难了 AB 的纬度之差计算。 BPQ 可以根据两者的经度求出,这样 ABQ 是直角三角形,已经得到两个边 BQ 的长

经纬度转换XYZ

我们用经纬度来表示地球上的点,用三维体系来表示空间中的点,那么在地球上构造一个三维体系,是否会对我们有很大的帮助?我们要想让三维体系使我们最方便,那应该把三维体系构造在地球上的哪个位置?三维体系坐标与地球经纬度又有什么关系?本文将会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索。 【关键字】:经纬线三维体系坐标关系 1 前言 由于地球的极半径与赤道半径长度相差不多,所以我们通常地把地球看成是一个规则球体,本文将会把三维体系建立在地球地心处,让z轴与地轴重合,y轴与0—180度经线圈于0度纬线的直径重合,则x轴与90E—90W经线圈于0度纬线的直径重合。如图① 图① 然后通过一定的计算,让地球的点(纬度,经度,海拔)表示为三维体系中的点(x,y,z)。 2 地球经纬度与三维体系坐标的关系是什么 设纬度α,经度为β,海拔为h(米)。 若地球上任意一点为(α,β,h)表示为三维体系中的点(x,y,z),则: 东经:x≈(6372.8+h/1000)(cos α)(sin β)西经:x=(6372.8+h/1000)(cos α)sin (180+β) y≈(6372.8+h/1000)(cos α)(cos β) 北纬:z≈(6372.8+h/1000)(sin α)南纬:z=(6372.8+h/1000)sin (90+α) 海拔计算时单位是米,x,y,z单位是千米。 3 如何证明“地球经纬度与三维体系坐标的关系” 切换仰视视角:

点A是南半球的一点,作与A同一海拔,同一经度,纬度为0度的点B,如图③ 海拔=h米=h/1000千米 ∴B到地心的距离BO=地球平均半径+h/1000 ≈6372.8+h/1000千米 切换回立体的视角 图④ 作AC⊥BO,C为垂直,r为平均半径

高一地理经纬度练习题(含答案)

专题一经纬网及其应用练习题 1、有关经度和纬度的正确说法是() ①在地球仪上,0°经线就是本初子午线 ②180°经线把地球分为东、西两半球 ③赤道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它把地球分为南、北两半球 ④纬度越高,纬线越长;纬度越低,纬线越短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读右图,图中符合下列条件的点为() ①该点以东为西半球,以西为东半球 ②该点以北为高纬度,以南为中纬度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读下面南半球某区域经纬网图。回答3~4题。 3、④地的地理坐标是() A.60°S,60°E B.60°S,60°W C.40°S,40°E D.60°N,60°E 4、关于图中各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⑤位于①的西北方向 B.⑤位于④的东北方向 C.①②两点间的距离等于②③两点间的距离 D.①②③④⑤均位于西半球 5、右图中G点位于H点的() A、东北方向 B、正西方 C、西北方向 D、东南方向 读地球表面某区域的经纬网图,据右下图回答6~9题。 6、若某人从M点出发,依次向正东、正南、正西和正北方向分别前进200千米,则其最终位置() A.回到M点B.在M点的正东方 C.在M点正西方D.在M点东南方 7、M和N两点的实地距离约是() A.4 444 km B.3 333 km C.2 222 km D.1 823 km 8、若一架飞机飞机从M点出发,以1110km/h的速度向北飞越北极点后继续沿经线圈飞行,8小时后到达的地理位置为() A 、40oN,60oE B、50oN,120oE C、40oN,100oE D、50oN,120oW 9、若一架飞机从M点起飞,沿最短的航线到达N点,则飞机飞行的方向为() A.一直向东B.先东北再东南C.一直向西D.先东南再东北 读下列四幅经纬网图,完成10~11题。

经纬线与经纬度

第2讲 经纬线与经纬度 [教师导言] “经纬线与经纬度”的有关知识是学习地球运动、进行区域定位的必备基础。更为重要的是这部分知识的应用在高考中出现频率极高。根据历年高考复习经验,这部分知识也会成为许多同学的拦路虎,并影响到地球自转和公转意义的学习,所以我们应将其作为攻克的重点和难点。 [考试要点] 经线。本初子午线。经度。纬线。赤道。纬度。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 [要点剖析] 一、经纬度的划分与差值计算 关于经度与纬度的划分这一学习难点,其基础是需要深刻理解经度与纬度的概念,这是应用经纬网解题的核心知识。 如图1,经度实际上是指各经线和地轴所在平面与 本初子午线(或0°经线)和地轴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 (∠AOB ),是一个二面角,因此经度最大值为180°, 为与本初子午线正相对的经线的度数。从0°经线向东 到180°经线之间度数依次增大为东经度数;相反,从 0°经线向西到180°经线之间度数依次增大为西经度 数。这说明度数值相同的东经线与西经线以0°经线和 180°经线为对称。关于两地经度差值的计算是一个易错 点,两条经线的经度差实际上也是这两个经线平面的夹 角,图1中L 1与L 2的经度差为∠BOF 的度数,这个数 值≤180°。 读图1,纬度是指当地纬线上的点至地心的连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DOB ),这是一个线面角,夹角的 最大值为90°。所以赤道为0°,极点为90°。 二、经纬网的综合运用――应用能力 由经线、纬线组成的经纬网图在考试中出现的频率很高,主要涉及区域的判断和与经纬度有关的地理计算,对综合应用的能力要求往往很高,是高考复习中一块难啃的“硬骨头”。我们可以将经纬网的应用归纳为四种类型。 1.利用经纬网判断地理区域 区域是系统地理研究的载体,所以地理空间定位往往成为解题的第一步骤,而根据经度和纬度判断所属区域,是最常见的一种方法。判断区域的基本思路如下: ①熟练掌握重要的经线、纬线所经过的主要行政区和地形区; ②大致勾画出与图中已知的经线、纬线相邻近的重要经线和纬线; ③结合海陆分布特征进一步判断该经纬网图所表示的地理区域。 2.利用经纬网计算距离及判断所示范围大小 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371km ,如果地球看似一个正球体,就可以根据两地的经、纬度差值计算球面距离、判断范围大小了,其基本规律如下: 图 1

经纬度和平面坐标的相互转换

经纬度和平面坐标的相互转换 首先,RTK中测量的坐标,想要再转换成经纬度,很简单,其实不用转。直接打开所测量的工程,在坐标管理库中有数据导出的功能,可以直接导出来你所测的每一个点的经纬度或者是把工程文件中的.RTK文件复制出来,用EXCEL表格打开,直接提取经纬度即可。 如果是别人提供的平面坐标,或者以前测量的原始文件删除了,那就需要通过软件进行转换来获得大地坐标。 GPStool GPS工具箱是常用的坐标转换软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 第一步,打开软件 新建作业——起名,保存

第二步,设置转换参数 源椭球,肯定选择WGS84。 目标椭球,以西安80为例

投影参数设置,中心经度,也就是中央子午线,输入进去,在这里中央子午线的输入格式是“度.分秒”格式,(举例126度02分03.55秒就输126.020355 注意千万不要输成126.2355 中间的0不能少),其他一般不用。 四参数,校正参数,拟合参数,七参数这四个参数,有哪些,输哪些。一般都是四参数+高程拟合参数+校正参数或者七参数+校正参数。 这里以校正参数为例,记得使用校正参数一定打勾!

转换前坐标设置为大地坐标,格式有多种选择,一般选度或者无格式。 度就是度的格式,举个例子,125度30分,度的格式下,就应该输125.5。无格式的情况下,就输入125.30或者125.3(末位的0可以不用输) 说到这,告诉大家怎么区分“度”和“度.分秒”的区别,当你拿到一些经纬度时,出现43.6579 125.7484这种情况,肯定就是“度”的格式了,因为度分秒中,分秒不会大于60的。如果所有的经纬度中,小数点后第一位和第三位都小于6,那么基本就可以判断,这是“度.分秒”的格式。 转换后类型,根据需要,自己选择。 经纬度转平面,转换前椭球选择WGS84,类型选择大地坐标,转换后椭球选择80,类型选择平面坐标。 平面转经纬度,转换前椭球选择80,类型选择平面坐标,转换后椭球选择WGS84,类型选择大地坐标。 这是单点转换的例子,很简单,输入经纬度点箭头,就出平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