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州市人教版(七年级)初一上册数学 压轴题 期末复习测试题及答案

苏州市人教版(七年级)初一上册数学 压轴题 期末复习测试题及答案

苏州市人教版(七年级)初一上册数学 压轴题 期末复习测试题及答案
苏州市人教版(七年级)初一上册数学 压轴题 期末复习测试题及答案

苏州市人教版(七年级)初一上册数学压轴题期末复习测试题及答案

一、压轴题

1.如图1,O为直线AB上一点,过点O作射线OC,∠AOC=30°,将一直角三角板(其中∠P=30°)的直角顶点放在点O处,一边OQ在射线OA上,另一边OP与OC都在直线AB的上方.将图1中的三角板绕点O以每秒3°的速度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周.

(1)如图2,经过t秒后,OP恰好平分∠BOC.

①求t的值;

②此时OQ是否平分∠AOC?请说明理由;

(2)若在三角板转动的同时,射线OC也绕O点以每秒6°的速度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周,如图3,那么经过多长时间OC平分∠POQ?请说明理由;

(3)在(2)问的基础上,经过多少秒OC平分∠POB?(直接写出结果).

>),2.阅读理解:如图①,若线段AB在数轴上,A、B两点表示的数分别为a和b(b a

-.

则线段AB的长(点A到点B的距离)可表示为AB=b a

请用上面材料中的知识解答下面的问题:如图②,一个点从数轴的原点开始,先向左移动

2cm到达P点,再向右移动7cm到达Q点,用1个单位长度表示1cm.

(1)请你在图②的数轴上表示出P,Q两点的位置;

(2)若将图②中的点P向左移动x cm,点Q向右移动3x cm,则移动后点P、点Q表示的数分别为多少?并求此时线段PQ的长.(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

(3)若P、Q两点分别从第⑴问标出的位置开始,分别以每秒2个单位和1个单位的速度同时向数轴的正方向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当t为多少时PQ=2cm?

3.借助一副三角板,可以得到一些平面图形

(1)如图1,∠AOC=度.由射线OA,OB,OC组成的所有小于平角的和是多少度?

(2)如图2,∠1的度数比∠2度数的3倍还多30°,求∠2的度数;

(3)利用图3,反向延长射线OA到M,OE平分∠BOM,OF平分∠COM,请按题意补全图(3),并求出∠EOF的度数.

4.东东在研究数学问题时遇到一个定义:将三个已经排好顺序数:x 1,x 2,x 3,称为数列x 1,x 2,x 3.计算|x 1|,

122

x x +,

123

3

x x x ++,将这三个数的最小值称为数列x 1,x 2,x 3的

最佳值.例如,对于数列2,-1,3,因为|2|=2,

()212

+-=

1

2,

()2133

+-+=43,所以数列2,-1,3的最佳值为

1

2

. 东东进一步发现:当改变这三个数的顺序时,所得到的数列都可以按照上述方法计算其相应的最佳值.如数列-1,2,3的最佳值为

1

2

;数列3,-1,2的最佳值为1;….经过研究,东东发现,对于“2,-1,3”这三个数,按照不同的排列顺序得到的不同数列中,最佳

值的最小值为

1

2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数列-4,-3,1的最佳值为

(2)将“-4,-3,2”这三个数按照不同的顺序排列,可得到若干个数列,这些数列的最佳值的最小值为 ,取得最佳值最小值的数列为 (写出一个即可);

(3)将2,-9,a (a >1)这三个数按照不同的顺序排列,可得到若干个数列.若这些数列的最佳值为1,求a 的值.

5.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 表示的数为8,B 是数轴上位于点A 左侧一点,且AB =22,动点P 从A 点出发,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t >0)秒.

(1)出数轴上点B 表示的数 ;点P 表示的数 (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 (2)动点Q 从点B 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若点P 、Q 同时出发,问多少秒时P 、Q 之间的距离恰好等于2?

(3)动点Q 从点B 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点P 、Q 同时出发,问点P 运动多少秒时追上点Q ?

(4)若M 为AP 的中点,N 为BP 的中点,在点P 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 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 的长.

6.已知:OC 平分AOB ∠,以O 为端点作射线OD ,OE 平分AOD ∠. (1)如图1,射线OD 在AOB ∠内部,BOD 82∠=?,求COE ∠的度数.

(2)若射线OD 绕点O 旋转,BOD α∠=,(α为大于AOB ∠的钝角),

COE β∠=,其他条件不变,在这个过程中,探究α与β之间的数量关系是否发生变化,

请补全图形并加以说明.

7.如图,数轴上点A 表示的数为4-,点B 表示的数为16,点P 从点A 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同时点Q 从点B 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t 0)>.

()1A ,B 两点间的距离等于______,线段AB 的中点表示的数为______;

()2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t 秒后,点P 表示的数为______,点Q 表示的数为______; ()3求当t 为何值时,1PQ AB 2

=?

()4若点M 为PA 的中点,点N 为PB 的中点,点P 在运动过程中,线段MN 的长度是否发

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直接写出线段MN 的长.

8.已知∠AOB 和∠AOC 是同一个平面内的两个角,OD 是∠BOC 的平分线. (1)若∠AOB=50°,∠AOC=70°,如图(1),图(2),求∠AOD 的度数;

(2)若∠AOB=m 度,∠AOC=n 度,其中090090180m n m n <<,<<,<+且m n <,求∠AOD 的度数(结果用含m n 、的代数式表示),请画出图形,直接写出答案.

9.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非.”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在数学中应用极为广泛.

观察下列按照一定规律堆砌的钢管的横截面图:

用含n的式子表示第n个图的钢管总数.

(分析思路)

图形规律中暗含数字规律,我们可以采用分步的方法,从图形排列中找规律;把图形看成几个部分的组合,并保持结构,找到每一部分对应的数字规律,进而找到整个图形对应的数字规律.

如:要解决上面问题,我们不妨先从特例入手: (统一用S表示钢管总数)

(解决问题)

(1)如图,如果把每个图形按照它的行来分割观察,你发现了这些钢管的堆砌规律了吗?像n=1、n=2的情形那样,在所给横线上,请用数学算式表达你发现的规律.

S=1+2 S=2+3+4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其实,对同一个图形,我们的分析眼光可以是不同的.请你像(1)那样保持结构的、对每一个所给图形添加分割线,提供与(1)不同的分割方式;并在所给横线上,请用数学算式表达你发现的规律:

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用含n的式子列式,并计算第n个图的钢管总数.

10.射线OA、OB、OC、OD、OE有公共端点O.

(1)若OA与OE在同一直线上(如图1),试写出图中小于平角的角;

(2)若∠AOC=108°,∠COE=n°(0<n<72),OB平分∠AOE,OD平分∠COE(如图2),求∠BOD的度数;

(3)如图3,若∠AOE=88°,∠BOD=30°,射OC绕点O在∠AOD内部旋转(不与OA、OD重合).探求:射线OC从OA转到OD的过程中,图中所有锐角的和的情况,并说明理由.

11.如图①,点C在线段AB上,图中共有三条线段AB、AC和BC,若其中有一条线段的长度是另外一条线段长度的2倍,则称点C是段AB的“2倍点”.

(1)线段的中点__________这条线段的“2倍点”;(填“是”或“不是”)

(2)若AB=15cm,点C是线段AB的“2倍点”.求AC的长;

(3)如图②,已知AB=20cm.动点P从点A出发,以2c m/s的速度沿AB向点B匀速移动.点Q从点B出发,以1c m/s的速度沿BA向点A匀速移动.点P、Q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运动停止,设移动的时间为t(s),当t=_____________s时,点Q 恰好是线段AP的“2倍点”.(请直接写出各案)

12.点A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3,点B对应的数为2.

(1)如图1点C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x,且x是方程2x+1=1

2

x﹣5的解,在数轴上是否存在

点P使PA+PB=1

2

BC+AB?若存在,求出点P对应的数;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2)如图2,若P点是B点右侧一点,PA的中点为M,N为PB的三等分点且靠近于P点,

当P在B的右侧运动时,有两个结论:①PM﹣3

4

BN的值不变;②

13

PM

24

BN的值不

变,其中只有一个结论正确,请判断正确的结论,并求出其值

13.(阅读理解)

若A,B,C为数轴上三点,若点C到A的距离是点C到B的距离的2倍,我们就称点C是(A,B)的优点.

例如,如图①,点A表示的数为﹣1,点B表示的数为2.表示1的点C到点A的距离是2,到点B的距离是1,那么点C是(A,B)的优点;又如,表示0的点D到点A的距离是1,到点B的距离是2,那么点D就不是(A,B)的优点,但点D是(B,A)的优点.(知识运用)

如图②,M、N为数轴上两点,点M所表示的数为﹣2,点N所表示的数为4.

(1)数所表示的点是(M,N)的优点;

(2)如图③,A、B为数轴上两点,点A所表示的数为﹣20,点B所表示的数为40.现有一只电子蚂蚁P从点B出发,以4个单位每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到达点A停止.当t为何值时,P、A和B中恰有一个点为其余两点的优点?

14.已知:如图,点A、B分别是∠MON的边OM、ON上两点,OC平分∠MON,在

∠CON的内部取一点P(点A、P、B三点不在同一直线上),连接PA、PB.

(1)探索∠APB与∠MON、∠PAO、∠PBO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2)设∠OAP=x°,∠OBP=y°,若∠APB的平分线PQ交OC于点Q,求∠OQP的度数(用含有x、y的代数式表示).

15.如图,已知线段AB=12cm,点C为AB上的一个动点,点D、E分别是AC和BC的中点.

(1)若AC=4cm,求DE的长;

(2)试利用“字母代替数”的方法,说明不论AC取何值(不超过12cm),DE的长不变;(3)知识迁移:如图②,已知∠AOB=α,过点O画射线OC,使∠AOB:∠BOC=3:1若OD、OE分别平分∠AOC和∠BOC,试探究∠DOE与∠AOB的数量关系.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压轴题

1.(1)①5;②OQ平分∠AOC,理由详见解析;(2)5秒或65秒时OC平分∠POQ;

(3)t=70

3

秒.

【解析】

【分析】

(1)①由∠AOC=30°得到∠BOC=150°,借助角平分线定义求出∠POC度数,根据角的和差关系求出∠COQ度数,再算出旋转角∠AOQ度数,最后除以旋转速度3即可求出t 值;②根据∠AOQ和∠COQ度数比较判断即可;

(2)根据旋转的速度和起始位置,可知∠AOQ=3t,∠AOC=30°+6t,根据角平分线定义可知∠COQ=45°,利用∠AOQ、∠AOC、∠COQ角之间的关系构造方程求出时间t;(3)先证明∠AOQ与∠POB互余,从而用t表示出∠POB=90°﹣3t,根据角平分线定义再用t表示∠BOC度数;同时旋转后∠AOC=30°+6t,则根据互补关系表示出∠BOC度数,同理再把∠BOC度数用新的式子表达出来.先后两个关于∠BOC的式子相等,构造方程求解.

【详解】

(1)①∵∠AOC=30°,

∴∠BOC=180°﹣30°=150°,

∵OP平分∠BOC,

∴∠COP=1

2

∠BOC=75°,

∴∠COQ=90°﹣75°=15°,

∴∠AOQ=∠AOC﹣∠COQ=30°﹣15°=15°, t=15÷3=5;

②是,理由如下:

∵∠COQ=15°,∠AOQ=15°,

∴OQ平分∠AOC;

(2)∵OC平分∠POQ,

∴∠COQ=1

2

∠POQ=45°.

设∠AOQ=3t,∠AOC=30°+6t,

由∠AOC﹣∠AOQ=45°,可得30+6t﹣3t=45,解得:t=5,

当30+6t﹣3t=225,也符合条件,

解得:t=65,

∴5秒或65秒时,OC平分∠POQ;

(3)设经过t 秒后OC 平分∠POB , ∵OC 平分∠POB , ∴∠BOC =

1

2

∠BOP , ∵∠AOQ +∠BOP =90°, ∴∠BOP =90°﹣3t ,

又∠BOC =180°﹣∠AOC =180°﹣30°﹣6t , ∴180﹣30﹣6t =

1

2

(90﹣3t ), 解得t =

703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根据角度的和差倍分关系,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2.(1)见详解;(2)2x --,53x +,47x +;(3)当运动时间为5秒或9秒时,PQ=2cm. 【解析】 【分析】

(1)根据数轴的特点,所以可以求出点P ,Q 的位置; (2)根据向左移动用减法,向右移动用加法,即可得到答案;

(3)根据题意,可分为两种情况进行分析:①点P 在点Q 的左边时;②点P 在点Q 的右边时;分别进行列式计算,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解:(1)如图所示:

.

(2)由(1)可知,点P 为2-,点Q 为5;

∴移动后的点P 为:2x --;移动后的点Q 为:53x +; ∴线段PQ 的长为:53(2)47x x x +---=+; (3)根据题意可知, 当PQ=2cm 时可分为两种情况: ①当点P 在点Q 的左边时,有

(21)72t -=-,

解得:5t =;

②点P 在点Q 的右边时,有

(21)72t -=+,

解得:9t =;

综上所述,当运动时间为5秒或9秒时,PQ=2cm.

本题要是把方程和数轴结合起来,既要根据条件列出方程,又要把握数轴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数轴上的动点运动问题,注意分类讨论进行解题.

3.(1)75°,150°;(2)15°;(3)15°.

【解析】

【分析】

(1)根据三角板的特殊性角的度数,求出∠AOC即可,把∠AOC、∠BOC、∠AOB相加即可求出射线OA,OB,OC组成的所有小于平角的和;

(2)依题意设∠2=x,列等式,解方程求出即可;

(3)依据题意求出∠BOM,∠COM,再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MOE,∠MOF,即可求出∠EOF.

【详解】

解:(1)∵∠BOC=30°,∠AOB=45°,

∴∠AOC=75°,

∴∠AOC+∠BOC+∠AOB=150°;

答:由射线OA,OB,OC组成的所有小于平角的和是150°;

故答案为:75;

(2)设∠2=x,则∠1=3x+30°,

∵∠1+∠2=90°,

∴x+3x+30°=90°,

∴x=15°,

∴∠2=15°,

答:∠2的度数是15°;

(3)如图所示,∵∠BOM=180°﹣45°=135°,∠COM=180°﹣15°=165°,

∵OE为∠BOM的平分线,OF为∠COM的平分线,

∴∠MOF=1

2

∠COM=82.5°,∠MOE=

1

2

∠MOB=67.5°,

∴∠EOF=∠MOF﹣∠MOE=15°.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板各角的度数、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列方程解方程在几何中的应用,熟记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4.(1)3;(2)1

2

;-3,2,-4或2,-3,-4.(3)a=11或4或10.

【解析】

(1)根据上述材料给出的方法计算其相应的最佳值为即可;

(2)按照三个数不同的顺序排列算出最佳值,由计算可以看出,要求得这些数列的最佳值的最小值;只有当前两个数的和的绝对值最小,最小只能为|?3+2|=1,由此得出答案即可;

(3)分情况算出对应的数值,建立方程求得a的数值即可.

【详解】

(1)因为|?4|=4,-4-3

2

=3.5,

-4-31

2

+

=3,

所以数列?4,?3,1的最佳值为3.故答案为:3;

(2)对于数列?4,?3,2,因为|?4|=4,

43

2

--

7

2

432

||

2

--+

5

2

所以数列?4,?3,2的最佳值为5

2

对于数列?4,2,?3,因为|?4|=4,||

4

2

2

-+

=1,

432

||

2

--+

5

2

所以数列?4,2,?3的最佳值为1;

对于数列2,?4,?3,因为|2|=2,2

2

4

-

=1,

432

||

2

--+

5

2

所以数列2,?4,?3的最佳值为1;

对于数列2,?3,?4,因为|2|=2,2

2

3

-

1

2

432

||

2

--+

5

2

所以数列2,?3,?4的最佳值为1 2

∴数列的最佳值的最小值为2

2

3

-

1

2

数列可以为:?3,2,?4或2,?3,?4.

故答案为:1

2

,?3,2,?4或2,?3,?4.

(3)当2

2

a

=1,则a=0或?4,不合题意;

9

2

a

-+

=1,则a=11或7;

当a=7时,数列为?9,7,2,因为|?9|=9,

97

2

-+

=1,

972

2

-+

=0,

所以数列2,?3,?4的最佳值为0,不符合题意;

97

2

a

-+

=1,则a=4或10.

∴a=11或4或10.

【点睛】

此题考查数字的变化规律,理解新定义运算的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5.(1)﹣14,8﹣5t;(2)2.5或3秒时P、Q之间的距离恰好等于2;(3)点P运动11秒时追上点Q;(4)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其值为11,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根据已知可得B点表示的数为8﹣22;点P表示的数为8﹣5t;(2)设t秒时P、Q 之间的距离恰好等于2.分①点P、Q相遇之前和②点P、Q相遇之后两种情况求t值即可;(3)设点P运动x秒时,在点C处追上点Q,则AC=5x,BC=3x,根据AC﹣BC=AB,列出方程求解即可;(3)分①当点P在点A、B两点之间运动时,②当点P运动到点B的左侧时,利用中点的定义和线段的和差求出MN的长即可.

【详解】

(1)∵点A表示的数为8,B在A点左边,AB=22,

∴点B表示的数是8﹣22=﹣14,

∵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t>0)秒,

∴点P表示的数是8﹣5t.

故答案为:﹣14,8﹣5t;

(2)若点P、Q同时出发,设t秒时P、Q之间的距离恰好等于2.分两种情况:

①点P、Q相遇之前,

由题意得3t+2+5t=22,解得t=2.5;

②点P、Q相遇之后,

由题意得3t﹣2+5t=22,解得t=3.

答:若点P、Q同时出发,2.5或3秒时P、Q之间的距离恰好等于2;

(3)设点P运动x秒时,在点C处追上点Q,

则AC=5x,BC=3x,

∵AC﹣BC=AB,

∴5x﹣3x=22,

解得:x=11,

∴点P运动11秒时追上点Q;

(4)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都等于11;理由如下:

①当点P在点A、B两点之间运动时:

MN =MP +NP =

12AP +12BP =12(AP +BP )=12AB =1

2

×22=11; ②当点P 运动到点B 的左侧时:

MN =MP ﹣NP =

12AP ﹣12BP =12(AP ﹣BP )=1

2

AB =11, ∴线段MN 的长度不发生变化,其值为11. 【点睛】

本题考查了数轴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用到的知识点是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关键是根据题意画出图形,注意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6.(1)41°;(2)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12AOC AOB ∠∠=,1

2

AOE AOD ∠∠=,进而可得∠COE=

()1

2

AOB AOD ∠∠-,即可得答案;(2)分别讨论OA 在∠BOD 内部和外部的情况,根据求得结果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

(1)∵射线OC 平分AOB ∠、射线OE 平分AOD ∠, ∴12AOC AOB ∠∠=

,1

2

AOE AOD ∠∠=, ∴COE AOC AOE ∠∠∠=-

=

11

22AOB AOD ∠∠- =()1

2AOB AOD ∠∠- =1

2

BOD ∠ =

01

822? =41°

(2)α与β之间的数量关系发生变化,

如图,当OA 在BOD ∠内部,

∵射线OC 平分AOB ∠、 射线OE 平分AOD ∠,

∴11

O ,22

AOC A B AOE AOD ∠∠∠∠=

=, ∴COE AOC AOE β∠∠∠==+

=11

22AOB AOD ∠∠+ =()1

2

AOB AOD ∠∠+ =

12

α

如图,当OA 在BOD ∠外部,

∵射线OC 平分AOB ∠、射线OE 平分AOD ∠,

∴11

,22

AOC AOB AOE AOD ∠∠∠∠==, ∴COE AOC AOE β∠∠∠==+

=11

22

AOB AOD ∠∠=+ =

()1

2AOB AOD ∠∠+ =()0

13602

BOD ∠- =

()

01

3602

α- =0

11802

α-

∴α与β之间的数量关系发生变化. 【点睛】

本题考查角平分线的定义,正确作图,熟记角的特点与角平分线的定义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7.(1)20,6;(2)43t -+,162t -;(3)t 2=或6时;(4)不变,10,理由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由数轴上两点距离先求得A ,B 两点间的距离,由中点公式可求线段AB 的中点表示的数;

(2)点P 从点A 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同时点Q 从点B 出发,向右为正,所以-4+3t ;

Q 从点B 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向左为负,16-2t.

(3)由题意,1

PQ AB 2

=表示出线段长度,可列方程求t 的值; (4)由线段中点的性质可求MN 的值不变. 【详解】

解:()

1点A 表示的数为4-,点B 表示的数为16,

A ∴,

B 两点间的距离等于41620--=,线段AB 的中点表示的数为

416

62

-+= 故答案为20,6

()

2点P 从点A 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

∴点P 表示的数为:43t -+,

点Q 从点B 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

∴点Q 表示的数为:162t -,

故答案为43t -+,162t -

()

13PQ AB 2

=

()43t 162t 10∴-+--=

t 2∴=或6

答:t 2=或6时,1

PQ AB 2

=

()4线段MN 的长度不会变化,

点M 为PA 的中点,点N 为PB 的中点,

1PM PA 2∴=

,1

PN PB 2

= ()1

MN PM PN PA PB 2

∴=-=- 1

MN AB 102

∴=

=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找到正确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是本题的关键.

8.(1)图1中∠AOD=60°;图2中∠AOD=10°; (2)图1中∠AOD=n m 2+;图2中∠AOD=n m

2

-. 【解析】 【分析】

(1)图1中∠BOC=∠AOC ﹣∠AOB=20°,则∠BOD=10°,根据∠AOD=∠AOB+∠BOD 即得解;图2中∠BOC=∠AOC+∠AOB=120°,则∠BOD=60°,根据∠AOD=∠BOD ﹣∠AOB 即可得解;

(2)图1中∠BOC=∠AOC ﹣∠AOB=n ﹣m ,则∠BOD=n m

2

﹣,故∠AOD=∠AOB+∠BOD=

n m 2+;图2中∠BOC=∠AOC+∠AOB=m+n ,则∠BOD=n m

2+,故∠AOD=∠BOD ﹣∠AOB=n m

2

-. 【详解】

解:(1)图1中∠BOC=∠AOC ﹣∠AOB=70°﹣50°=20°, ∵OD 是∠BOC 的平分线, ∴∠BOD=

1

2

∠BOC=10°, ∴∠AOD=∠AOB+∠BOD=50°+10°=60°; 图2中∠BOC=∠AOC+∠AOB=120°, ∵OD 是∠BOC 的平分线, ∴∠BOD=

1

2

∠BOC=60°, ∴∠AOD=∠BOD ﹣∠AOB=60°﹣50°=10°;

(2)根据题意可知∠AOB=m 度,∠AOC=n 度,其中090090180m n m n <<,<<,<+且m n <,

如图1中,

∠BOC=∠AOC ﹣∠AOB=n ﹣m , ∵OD 是∠BOC 的平分线,

∴∠BOD=

12∠BOC=n m 2

﹣, ∴∠AOD=∠AOB+∠BOD=n m

2

+;

如图2中,

∠BOC=∠AOC+∠AOB=m+n , ∵OD 是∠BOC 的平分线,

∴∠BOD=

12∠BOC=n m 2

+, ∴∠AOD=∠BOD ﹣∠AOB=n m

2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角平分线,解此题的关键在于根据题意进行分类讨论,所有情况都要考虑,切勿遗漏.

9.(1)3456;45678S S =+++=++++ ;(2) 方法不唯一,见解析;(3)方法不唯一,见解析 【解析】 【分析】

先找出前几项的钢管数,在推出第n 项的钢管数. 【详解】

(1)3456;45678S S =+++=++++ (2)方法不唯一,例如:

12S =+ 1233S =+++ 123444S =+++++ 12345555S =+++++++ (3)方法不唯一,例如:

()()12.....2S n n n n =++++++

()()

()()

=.....12.. (1)

112

n n n n n n n n +++++++=+++

()3

12

n n =

+ 【点睛】

此题主要考察代数式的规律探索及求和,需要仔细分析找到规律.

10.(1)图1中小于平角的角∠AOD,∠AOC,∠AOB,∠BOE,∠BOD,∠BOC,∠COE,∠COD,∠DOE;(2)∠BOD=54°;(3)

∠AOE+∠AOB+∠AOC+∠AOD+∠BOC+∠BOD+∠BOE+∠COD+∠COE+∠DOE=412°.理由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根据角的定义即可解决;

(2)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即可得出∠BOD=

12∠AOC+1

2

∠COE ,进而求出即可; (3)将图中所有锐角求和即可求得所有锐角的和与∠AOE 、∠BOD 和∠BOD 的关系,即可解题. 【详解】

(1)如图1中小于平角的角

∠AOD ,∠AOC ,∠AOB ,∠BOE ,∠BOD ,∠BOC ,∠COE ,∠COD ,∠DOE .

(2)如图2,

∵OB 平分∠AOE ,OD 平分∠COE ,∠AOC =108°,∠COE =n°(0<n <72),

∴∠BOD =

12∠AOD ﹣12∠COE+12∠COE =1

2

×108°=54°; (3)如图3,

∠AOE =88°,∠BOD =30°, 图中所有锐角和为

∠AOE+∠AOB+∠AOC+∠AOD+∠BOC+∠BOD+∠BOE+∠COD+∠COE+∠DOE =4∠AOB+4∠DOE =6∠BOC+6∠COD =4(∠AOE ﹣∠BOD )+6∠BOD =412°. 【点睛】

本题考查了角的平分线的定义和角的有关计算,本题中将所有锐角的和转化成与∠AOE 、∠BOD 和∠BOD 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1.(1)是;(2)5cm 或7.5cm 或10cm ;(3)10或607

. 【解析】 【分析】

(1)根据“2倍点”的定义即可求解;

(2)分点C 在中点的左边,点C 在中点,点C 在中点的右边三种情况,进行讨论求解即可;

(3)根据题意画出图形,P 应在Q 的右边,分别表示出AQ 、QP 、PB ,求出t 的范围.然后根据(2)分三种情况讨论即可. 【详解】

(1)∵整个线段的长是较短线段长度的2倍,∴线段的中点是这条线段的“2倍点”. 故答案为是;

(2)∵AB =15cm ,点C 是线段AB 的2倍点,∴AC =1513?=5cm 或AC =151

2

?=7.5cm 或AC =152

3

?

=10cm . (3)∵点Q 是线段AP 的“2倍点”,∴点Q 在线段AP 上.如图所示:

由题意得:AP =2t ,BQ =t ,∴AQ =20-t ,QP =2t -(20-t )=3t -20,PB =20-2t . ∵PB =20-2t ≥0,∴t ≤10. ∵QP =3t -20≥0,∴t ≥203,∴203

≤t ≤10. 分三种情况讨论: ①当AQ =13AP 时,20-t =1

3×2t ,解得:t =12>10,舍去; ②当AQ =12AP 时,20-t =1

2×2t ,解得:t =10; ③当AQ =

23AP 时,20-t =23×2t ,解得:t 607=; 答:t 为10或

60

7

时,点 Q 是线段AP 的“2倍点”.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线段的和差等知识点,题目需根据“2倍点”的定义分类讨论,理解“2倍点”的定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2.(1)存在满足条件的点P,对应的数为﹣9

2

7

2

;(2)正确的结论是:PM﹣

3

4

BN的值不

变,且值为2.5.

【解析】

【分析】

(1)先利用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确定出AB的长,然后求得方程的解,得到C表示的

点,由此求得1

2

BC+AB=8设点P在数轴上对应的数是a,分①当点P在点a的左侧时(a

<﹣3)、②当点P在线段AB上时(﹣3≤a≤2)和③当点P在点B的右侧时(a>2)三种情况求点P所表示的数即可;(2)设P点所表示的数为n,就有PA=n+3,PB=n﹣2,根

据已知条件表示出PM、BN的长,再分别代入①PM﹣3

4

BN和②

1

2

PM+

3

4

BN求出其值即

可解答.

【详解】

(1)∵点A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3,点B对应的数为2,∴AB=5.

解方程2x+1=1

2

x﹣5得x=﹣4.

所以BC=2﹣(﹣4)=6.

所以.

设存在点P满足条件,且点P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a,

①当点P在点a的左侧时,a<﹣3,

PA=﹣3﹣a,PB=2﹣a,所以AP+PB=﹣2a﹣1=8,

解得a=﹣,﹣<﹣3满足条件;

②当点P在线段AB上时,﹣3≤a≤2,PA=a﹣(﹣3)=a+3,PB=2﹣a,所以PA+PB=a+3+2﹣a=5≠8,不满足条件;

③当点P在点B的右侧时,a>2,PA=a﹣(﹣3)=a+3,PB=a﹣2.,所以PA+PB=a+3+a﹣2=2a+1=8,解得:a=,>2,

所以,存在满足条件的点P,对应的数为﹣和.

(2)设P点所表示的数为n,

∴PA=n+3,PB=n﹣2.

∵PA的中点为M,

∴PM=1

2

PA=.

N为PB的三等分点且靠近于P点,∴BN=PB=×(n﹣2).

∴PM﹣3

4

BN=﹣

3

4

××(n﹣2),

=(不变).

②1

2

PM+

3

4

BN=+

3

4

××(n﹣2)=

3

4

n﹣(随P点的变化而变化).

∴正确的结论是:PM﹣BN的值不变,且值为2.5.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数轴的运用,数轴上任意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的运用,去绝对值的运用,解答时了灵活运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解是关键.

13.(1)2或10;(2)当t为5秒、10秒或7.5秒时,P、A和B中恰有一个点为其余两点的优点.

【解析】

【分析】

(1)设所求数为x,根据优点的定义分优点在M、N之间和优点在点N右边,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2)根据优点的定义可知分三种情况:①P为(A,B)的优点;②P为(B,A)的优点;③B为(A,P)的优点.设点P表示的数为x,根据优点的定义列出方程,进而得出t的值.

【详解】

解:(1)设所求数为x,

当优点在M、N之间时,由题意得x﹣(﹣2)=2(4﹣x),解得x=2;

当优点在点N右边时,由题意得x﹣(﹣2)=2(x﹣4),解得:x=10;

故答案为:2或10;

(2)设点P表示的数为x,则PA=x+20,PB=40﹣x,AB=40﹣(﹣20)=60,

分三种情况:

①P为(A,B)的优点.

由题意,得PA=2PB,即x﹣(﹣20)=2(40﹣x),

解得x=20,

∴t=(40﹣20)÷4=5(秒);

②P为(B,A)的优点.

由题意,得PB=2PA,即40﹣x=2(x+20),

解得x=0,

∴t=(40﹣0)÷4=10(秒);

③B为(A,P)的优点.

由题意,得AB=2PA,即60=2(x+20)

解得x=1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