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解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内涵

解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内涵

解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内涵
解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内涵

解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内涵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论文关键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内涵

[论文摘要]党的十七大报告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这是我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对全面小康社会认识的不断深化,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框架体系?目标要求的充实?完善和提高。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党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新要求是基于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新阶段提出来的,新要求赋予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新的内涵,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思想。新要求提出发展新理念,理清发展新思路,指明发展新路径,绘制发展新蓝图。

一?在发展中不断深化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认识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25年前,在党的十二大(1982)报告中,“小康”这个词第一次出现在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里,这让人们看到了民族复兴征程上一个

里程碑式的显着标志。5年前,党的十六大报告(2002)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对小康社会作出比较全面的描述,初步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目标体系。

小康,是一个有着浓郁中国韵味的词汇。从最初的“小康水平”到“总体水平的小康”,再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它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的现代化道路,从形式到内容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

然而,具有中国特色的全面小康社会,所要达到的经济社会指标?生产力进步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模式?社会保障体系?区域协调以及人民生活状态?政治民主和文化建设等,其体系框架的具体内容以及标准是需要在发展中不断完善的,这不仅需要对全面小康社会的基本内涵有更深刻的认识?更全面的把握,也需要根据国内外新形势?新变化进行动态的调整。党的十七大报告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新要求,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是对原有的全面小康社会的基本框架进行不断充实?丰富?完善和提高。

改革开放近30年,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城镇化等都发生变化,我国已从生存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过渡,在这个阶段,“生存性问题”压力减弱,“发展性问题”压力增大,已经到了突

破发展瓶颈的关键时期。

从人类发展的角度讲,我国面临着两大矛盾和两大任务。两大矛盾:一是经济快速增长同发展不平衡?资源环境约束的突出矛盾;二是公共需求的全面快速增长与公共服务不到位?基本公共产品短缺的突出矛盾。两大任务:一是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二是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基本有保障的公共服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社会,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于促进公平?可持续的人类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党的十七大在认识和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的基础上,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作出及时?科学的调整和完善,这将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建设更高标准的全面小康社会

党的十六大提出用20年时间,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然而仅仅过去五年,我党又站在新的历史高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重新审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之路,对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提出更高标准。

第一,指标值由“总量”调整为“人均”,即人均国

内生产总值翻两番。总量反映国力,人均反映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共同富裕程度,它构成了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的公平表征。指标变化表明从追求经济增长?强调产出能力的绝对量,转向追求经济发展?强调生产力水平提高的相对量,人均考虑了人口增长因素,突出了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我国经济总量突破21万亿元大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2002年的1000多美元增加到2006年的2000多美元,提前实现了本世纪头一个10年翻一番的预期。我国经济位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国民总收入排名第129位(2004年数据排名)。根据世界银行的《2003年世界发展数据手册》,世界人均国民总收入是5120美元。无论从排位还是从绝对量比较,我国人均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差很大。当初GDP翻两番,考虑人口增长因素,到2020年预期达到人均GDP3000美元(这是20世纪工业化的重要衡量指标)。如今,我们有条件也有能力尽快提高人均水平,按人均GDP翻两番,考虑汇率和人口因素,届时将可以实现人均4000美元左右。这意味着我们将根据21世纪初的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状态,与时俱进,提高了实现工业化的标准。对于人均GDP翻两番的理解,也不能仅限于数值的概念,这个总体水平的平均,是有最低底线的,即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这一点

正是党的十七大着重突出的“人本理念”,也是对小康社会之“全面小康”含义的补充,即“全民达到小康水平以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标准提高,难度增大,要求发展的进程也要加快。

第二,目标值由“基本实现工业化”调整为“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党的十七大报告谈到全面认识新形势新任务时,在党的十六大强调的“四化”基础上增加了信息化,即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已经出现了两次现代化进程,第一次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第二次则是指从工业文明向知识文明的转变。第一次现代化是以实现工业化为主要标志,我国已进入工业化的冲刺期,但面对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竞争格局,中国必须在完成工业化的同时,开始向第二次现代化,即以信息化为主要标志的知识经济时代迈进,肩负起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双重历史任务。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特征,自主创新能力的高低,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进步的快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保证。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就是要在完成工业化?发展信息化的进程中,走科技进步?自主创新之路,努力向更高的经济社会层次发展,为中国国际竞争力和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奠定坚实基

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经济支撑。

第三,体制目标由“建成完善”调整为“更加完善”。党的十四大确定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党的十六大提出到2020年“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七大提出到2020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市场化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这就要求我们为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相互协调,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创造更为良好?有利的制度环境和社会条件。

第四,城市化进程由“城镇人口比重较大幅度?三大差别逐步扭转”调整为“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镇人口比重明显增加”。城市化是第一次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集约程度”和生活质量,是现代化的质量表征。按照国际工业化的一般标准,城市化(非农业人口)比重在60%以上,我国

2006年城镇人口比重为44%。尽管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年,城镇化建设突飞猛进,但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压力很大,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提高城镇人口比重是一项综合性?社会性任务,不仅要着重解决“三农”问题,加强新农村建设,还要考虑农村劳动力人口转移的空间,城镇化建设,城市规模扩展,以及相关的户籍制度?用工制度?教育及社会保障等一系列制度的改革配套。

三?走“又好又快”的经济发展之路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到“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好”字排在了“快”字之前,这一顺序的变化深刻地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好”讲的是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快”讲的是发展的速度,但速度之“快”,基于质量之“好”,“好”是“快”之前提,在“好”的基础上的“快”才是真正意义的?长久不衰的“快”,能够行稳致远。

第一,翻两番必须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党的十七大报告的一个新意是,在谈到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时,把“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放在了第一位。据有关数据显示,尽管2006年中国贡献了占全世界%的GDP,但中国

为此消耗了占全世界15%左右的能源?30%的钢材和54%的水泥。资源和环境压力是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最为严峻的挑战,而改变这种压力的根本途径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生态文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指标的提高,绝不仅仅是一个数量问题,这一指标的实现是以产业结构优化?创新能力和经济效益提高?节能环保为前提条件。经济增长必须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同步提高,逐渐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外生发展向内生发展转变,由量的积累向质的提升发展,由效益优先向公平优先发展。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替代“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虽然仅一词变更,但是内涵却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增长不等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是经济社会发展量的概念,着重于经济总量,经济增长方式则是就经济增长本身的投入产出而言。而经济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质的概念,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更丰富?更全面,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而且包括产业结构?劳动力生产率?科技水平?教育程度?资源利用?生态环境?社会转型和国际收支等多方面社会经济的内容。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发展动因讲,就是由政府

主导转向市场内在(企业?消费)主导;从发展拉动讲,由单纯投资型转向更多地依靠改革?自主创新型;从发展状态讲,由高耗低效污染型转向低耗高效环保型;从发展协调性讲,由产业?分配?区域?资源?生态的失衡转向相对均衡。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要快速发展经济以扭转落后局面,因此重点强调经济量的快速增长。如今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必须在保持一定增长速度的同时,更注重社会生产力水平?经济社会发展质量的全面提高。用“发展”取代“增长”,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规律,也更好地体现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特征。因此,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一条是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重大进展。

第三,突出消费拉动,普遍提高人民的富裕程度和生活质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是由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同时拉动的,三者之间存在相互消长的关系,尤其是消费与投资的这种相互消长关系更为直接和明显。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几乎形成了一种定势,即投资和外贸成为强势推动力量,而消费则不时处于疲势或弱势的状态。高投资?多出口,使我国经济保持了一个相当长时期的高速增长,同时也面临投资过热?出口带动经济增长的巨大压力等问题。在经济

发展初期,一个短时期或者某个特定时期内出现这种状态,倒也未有大碍。但是,从长期的经济发展来看,特别是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就是一个值得特别注意的问题了。这个问题由于国内外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在近几年来显得尤其突出和迫切。投资?出口?消费最好是均衡发展,才能够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国际经验表明,消费率低于60%就必须调整。当前,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消费率已达70%~80%。数据显示,我国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消费率)已从1978年的62%下降到2006年的50%,居民消费率也从1978年的%下降到2006年的%,均为历史最低水平。内需不振,是这几年中国经济中存在的一个深层次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越发突出。中国经济增长立足点应更加重视扩大消费,扩大就业,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和最低工资标准,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实现居民消费率稳步提高。扩大消费能够直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有最直接的意义。同时,消费也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持久的动力源泉,从国内外的经验来看,都证实了这一点。

第四,保障社会公平,均等共享基本公共服务。当前中国经济社会中表现出的不公平的形式多种多

样,原因也很复杂,既有历史?自然?制度和政策的原因,也有市场不完善?经济转型和经济发展过程带来的负面影响。这些不公平问题之间的相互联系,也决定了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从多个方面进行持续的努力。从基础性?广泛性?迫切性?可行性角度出发,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基本社会保障?公共就业服务是中国建设社会安全网,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基本生存权?发展权必须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它们构成当前基本公共服务的主要内容。经济持续增长为促进社会公平提供必需的物质基础,但还需要政府增强提供公共服务能力,以及完善相应的配套制度。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就是要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均等化不等于平均化,而是全体公民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机会均等,结果大体相同,尊重社会成员自由选择权。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上要建立全国统一的制度,要将基本公共服务的差距控制在社会可承受的范围,要特别关注弱势群体,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现阶段重点应努力推进城乡区域间?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详解

第二课立足国情强国富民 第三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B)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了解本世纪头二十年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在此基础上认识到经过改革开放,到20世纪末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了小康,但我们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的和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我们要建设更高水平、更加全面、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必须弘扬艰苦奋斗精神。 2.过程和方法:通过调查、比较研究,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及人民生活取得的一些成就和我们还存在的一些不足,思考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我国已进入小康社会,从而坚定对社会主义、对改革开放的信心;了解我们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的和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培养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 二、课前准备 1.查找现在我们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变化的文字资料和录像资料。 2.查找抗震救灾和举办奥运会中发生的不怕艰难困苦的感人故事。 3.老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8月8日至22日我国成功地举办了29届奥运会,请问有多少同学亲自光临了比赛现场?有多少同学坐在家里,开着空调,很舒服地看了奥运会? 【学生活动】回答(略)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大家都经历的一件事,重新勾起美好的记忆,同时导入新课)师:通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国家的综合实力增强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逐渐进入了一种“不愁温饱、较为宽裕的生活状态”。这种小康状态正是自古以来中国人对自己所追求的一种较为理想的社会状态,它既包括物质生活的较为宽裕,也包含社会的平等有序。 历史上的“小康”是什么状态?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35“知识窗”。 师:我们的小康社会与历史上的“小康”理想有一定的区别,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

和谐社会的内涵

和谐社会的内涵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 首先,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质就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确保人民安居乐业,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努力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 其次,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基础。 第三,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这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要以诚实守信为重点。这是对多年来我国思想道德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对建立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体系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诚信是人类社会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做人成事及经济生活中的一个基本道德规范。诚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前提和基础,市场经济本身就是一种信用经济。如果破坏了信用关系,就会动摇市场经济的基础,带来经济和社会秩序的混乱。因此,市场经济越发达,就越要诚实守信。 第四,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我们党提出要最广泛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课文知识讲解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课 文

$课文1 对不起! 1. Excuse me! 对不起 2. Yes? 什么事? 3. Is this your handbag? 这是您的手提包吗? 4. Pardon? 对不起,请再说一遍。 5. Is this your handbag? 这是您的手提包吗? 6. Yes, it is. 是的,是我的。 7. Thank you very much. 非常感谢! $课文3 对不起,先生。 8. My coat and my umbrella please. 请把我的大衣和伞拿给我。 9. Here is my ticket. 这是我(寄存东西)的牌子。 10. Thank you, sir. 谢谢,先生。 11. Number five. 是5号。 12. Here's your umbrella and your coat. 这是您的伞和大衣 13. This is not my umbrella. 这不是我的伞。 14. Sorry sir. 对不起,先生。 15. Is this your umbrella?

这把伞是您的吗? 16. No, it isn't. 不,不是! 17. Is this it? 这把是吗? 18. Yes, it is. 是,是这把 19. Thank you very much. 非常感谢。 $课文5 很高兴见到你。 20. Good morning. 早上好。 21. Good morning, Mr. Blake. 早上好,布莱克先生。 22. This is Miss Sophie Dupont. 这位是索菲娅.杜邦小姐。23. Sophie is a new student. 索菲娅是个新学生。 24. She is French. 她是法国人。 25. Sophie, this is Hans. 索菲娅,这位是汉斯。 26. He is German. 他是德国人。 27. Nice to meet you. 很高兴见到你。 28. And this is Naoko. 这位是直子。 29. She's Japanese. 她是日本人。 30. Nice to meet you.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 中国网 | 时间: 2007-09-26 | 文章来源:中国网 什么是和谐?和谐是指配合匀称、适当,是事物内部因素的多样性、差异性、矛盾性达到协调、均衡、适当的状态,也是社会主体的一种价值取向。古往今来,和谐美、和谐社会一直是进步人类追求的美好理想。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一直向往和追求事和、物和、人和、家和、国和、天地人和。但是,和谐是相对的、有条件的,绝对的和谐是不存在的。因此,和谐的美好状态成为人类永恒的追求。 什么是社会?根据马克思主义,社会就是社会关系。马克思指出:“各个人借以进行生产的社会关系,即社会生产关系,是随着物质生产资料、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而变化和改变的。生产关系总和起来就构成所谓社会关系,构成所谓社会,并且构成一个处于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社会,具有独特特征的社会。”[1] 什么是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是指社会关系中的各种要素处于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方面是人、社会、自然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三者之间的和谐状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尺度。因此,社会和谐主要表现为人、社会、自然及其相互关系的协调上。 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要构建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不同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同社会、小康社会,又不是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那些国泰民安的盛世。胡锦涛同志2005年2月19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把这六个方面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根据这六个方面的总要求,我们可以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解为: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人、社会、自然及其相互关系和谐的现代社会。这个界定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一是体现社会主义本

新概念英语第三册课后练习题答案

新概念英语第三册课后题答案Lesson 1 1-5 d a c c d 6-10 b d d c b 11-12 b a Lesson 2 1-5 d b c b d 6-10 b c a b a 11-12 a c Lesson 3 1-5 d d a d b 6-10 c b b a d 11-12 b b | Lesson 4 1-5 a c d b d 6-10 c b c d b 11 -12 c a Lesson 5 1-5 c b a b c 6-10 d b c c b

11-12 d d Lesson 6 1-5 b a c d b 6-10 a a d a a 11-12 b c Lesson 7 ) 1-5 b d b a c 6-10 b c a a d 11-12 b b Lesson 8 1-5 c c d d a 6-10 a c c b a 11-15 d c Lesson 9 1-5 a d a c b 6-10 d b a b c 11-12 c a Lesson 10 1-5 d c a b d 6-10 d b d a c

~ 11-12 b a Lesson 11 1c 2c 3a 4d 5c 6b 7a 8a 9c 10a 11d 12b Lesson 12 1c 2d 3a 4b 5d 6c 7b 8c 9b 10d 11d 12a Lesson 13 1d 2c 3c 4b 5d 6b 7b 8c 9a 10d 11a 12b Lesson 14 1b 2b 3a 4a 5c 6b 7a 8c 9b 10d 11d 12c Lesson 15 1c 2d 3a 4b 5b 6d 7a 8c 9a 10c 11b 12b Lesson 16 1c 2b 3b 4d 5d 6c 7d 8b 9a 10b 11c 12a Lesson 17 1d 2a 3a 4a 5a 6b 7d 8d 9a 10c 11c 12d Lesson 18 1a 2c 3d 4c 5c 6b 7a 8d 9d 10a 11b 12c Lesson 19 1a 2b 3a 4b 5d 6a 7b 8d 9d 10b 11c 12a * Lesson 20 1c 2b 3b 4c 5a 6c 7d 8a 9c 10d 11a 12d Lesson 21 1b 2d 3c 4a 5a 6b 7b 8a 9c 10a 11a 12d Lesson 22 1a 2c 3c 4c 5a 6c 7c 8a 9d 10d 11b 12c Lesson 23 1d 2a 3d 4a 5b 6c 7a 8c 9d 10d 11b 12b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内涵和本质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内涵和本质 和谐是指系统中各要素、各部分之间配合得匀称和得当。一个生态系统,尤论是在全球、地区,还是局部区域,都是复杂的牛物群落与所处的环境(包括水、大气、土、岩石等)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对稳定又有自组织功能的一个系统,水是其中最活跃、最重要的控制性要素。在润泽万物的同时,水又以其自身的丰枯规律、动力特性,影响着整个自然界的演进和变化。生态系统所有生命要素因水而生,依水而存,对水的量变和质变十分敏感。兴水利、除水害,人类社会在与水的相依相伴中,在与水的抗争中,得到了繁衍和发展。在治水中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已经成为人类持续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任务。 所谓治水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指以人为本,坚持人与自然关系的平衡与协调。在整个流域生态系统的框架下,处理好人类活动与水利水害的关系,合理地趋利避害,正确对待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降低水污染等人为灾害,在将水对人类造成危害的程度降低到可以承受的同时,尽可能降低人类活动对水体循环的干扰,减少人对水的侵害;处理好人类取用水与自然界其他用水的关系,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控制在能够保持水体基本功能、水资源可以持续利用的状态,使水在为人类造福的同时,能够为整个自然界造福。 在治水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反映出价值取向的变化。由“以人为中心”和人控制自然、统治自然的价值理念,转变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共同进步。在治水中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体现了思维方式的变化。由孤立的、单目标的思维模式,转变为系统的、全面的、辩证的思维模式,由以往的经济增长为唯一目标,转变为经济增长与生态系统保护相协调,统筹考虑各种利弊得失,在改造自然满足人类需要的同时,约束人类自身的行为,兼顾自然界的和谐与稳定。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涉及治水的方方面面,从思路、对策、措施,到规划、设计、管理,都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创新。 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一定阶段的必由之路,是人类总结经验教训后的必然选择 在工业革命之前的漫长历史中,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较小,人与自然保持着相对和谐的状态。在哲学上,强调“天道”和“人道”、“自然”和“人为”的相通、相类和统一的观点。庄子认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人与天本来合一;孔子提倡“天命论”,把“天命”奉为万物的主宰,要人们“尊天命”“畏天命”;老子主张“自然无为”,认为人在自然和社会面前是无能为力的。这种朴素的“天人合一”的观点,造成了中国占代一种人与自然亲近和谐的关系。在对待洪水方面,“择丘陵而处之”“顺水所向,迁城邑以避之”进行避洪,“疏九河”进行分洪,在大河两旁留出足够空间使水“有所休息,左右游波,宽缓而不迫”进行行蓄洪,这些都足这种思想的反映。在水土资源开发上,先秦时期,强调“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不树者无椁”,对于保护植被、植树育林等起到很好的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的急剧增加,人类经验和知识的积累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工业革命以后,人类改造自然、影响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人定胜天”“人是自然界的主宰”的思想日益增强,把自然界逐步看作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肆无忌惮地掠夺式开发利用,同时把自然界看成是一个无底的垃圾箱,毫无顾忌地向其中排放废水、废渣、废气。

新概念二册课文赏析

《新概念》英语二册第25课 课文赏析 李正宏 Lesson25 Do the English speak English? I arrived in London at last. The railway station was big, black and dark. I did not know the way to my hotel, so I asked a porter. I not only spoke English very carefully, but very clearly as well. The porter, however, could not understand me. I repeated my question several times and at last he understood. He answered me, but he spoke neither slow ly nor clearly. ‘I am a foreigner,’ I said. Then he spoke slowly, but I could not understand him. My teacher never spoke English like that! The porter and I looked at each other and smiled. Then he said something and I understood it. ‘You’ll soon learn Eng lish!’ he said. I wonder. In England, each man speaks a different language. The English understand each other, but I don’t understand them ! Do they speak English ? 《新概念》英语二册第25课标题是 Do English speak English? 讲述一个外国人第一次坐火车 去伦敦的感受和经历。 一般情况下,我们会把这一课的重点放在并列句连词:Not only……,but……as well以及neither……nor的使用上。而我在给学生上这一课时,在单词语法讲解之后,则从作者描写一个外国 人第一次来到遥远陌生的大城市时的惶恐、懵懂,甚至有所委屈厌烦的心情入手,讲解文章的修辞手 法和写作用意,带领学生体会这篇英语故事的美妙。 第一句:I arrived in London at last . 一个at last 道出主人公(也就是作者本人)经过 长途颠簸终于到达目的地的旅途艰辛。At last 的使用既可以表达成功的喜悦,也可以表达艰辛之后 的无奈。在本文中到底是哪一种呢?作者留下伏笔,让读者带着疑问和好奇继续阅读。 第二句:The railway station was big, black and dark. 我不知道别人在读到这句是想到了什么,反正我是想到了《红楼梦》里刘姥姥进大观园的场景。Big 、black and dark 三个普通的形容词,看似用来描述大车站,却精准、深刻的描述了主人公此时此刻的心情。Big:面向一个你认为大的场景,自然感到自己的渺小、自卑和惶恐。Black:黑色代表沮丧。Dark:更是暗示主人公心情的黯淡。有前文的铺垫,后面一句就顺理成章了。 接下来,I did not know the way to my hotel, so I asked a porter. 问路引出一个车站搬 运工。搬运工,社会最底层人士,但是因为其生活在这个大都市,天生一种优越感。外地人与本地人相见,会是一种什么场景呢?I not only spoke English very carefully, but very clearly as well .形象地描写了外地人谨小慎微。The porter, however, could not understand me. I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总体小康成就的微观与宏观表现; (2)知道总体小康存在的不足; (3)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美好远景; (4)知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方面的新要求。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总体小康成就与不足的分析培养学生辩证分析我国发展现状的能力,在对数据材料的分析中,提高学生的理解、归纳能力,增强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小康社会历史性跨越的感受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通过经济发展、生活水平差距的对比,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结合全面小康宏伟目标的描绘,激励学生为创造更加幸福生活而努力奋斗。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教学难点: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区别; 三、教学方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歌曲〈好日子〉 教师:这首歌大家一定都很熟悉吧?那大家知道它的创作背景和反映的主题是什么吗? 学生:从1978年到1996年,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进行了十几年,对于中国的老百姓来说,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收入越来越多了,日子越过越舒心了。过上好日子的人们需要有一首歌来表达他们喜悦的心情。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好日子》这首欢快喜庆的歌曲诞生了。它反映的主题就是——小康社会。 教师:要全面的认识小康社会得先从小康一词的提出开始。 【授受新课】 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1.小康社会的提出及“三步走”战略目标。 材料1:小康概念的历史由来和现实涵义:“小康”一词最早源于《诗经》“民 亦劳止,岂可小康”。在西汉《礼记·礼运》中,得到系统阐述,成为仅次于“大 同”的理想社会模式,是指比较富裕的、中等的、温饱有余的居民生活状况和社 会发展状态。 我国现阶段的小康生活,是指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生活状况,是在解决温饱后进一步提高和发展,按照国际惯例来划分,小康生活大体相当于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 材料2::1978年4月30日,邓小平在会见西班牙副首相格拉时,全面、系统地

新概念课文解析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9-10课文详解 课文详注 Further notes on the text 1.How are you today?你今天好吗? 这是朋友或相识的人之间见面时问对方身体情况的寒暄话,一般回答语为: Fine, thank you. 很好,谢谢。 I'm fine, thank you. 很好,谢谢。 I'm very well, thank you. 很好,谢谢。 如问及对方的先生或太太的情况,可以说 How is Tony?或How's Emma?等。 相应的回答可为 He's fine,thanks 或 She's very well,thankyou等。 2.And you?你好吗? 是And how are you?的简略说法。在回答对方问候健康的话之后反问时用。 3.数字21与22的英文写法 21—twenty-one 22—twenty-two 语法 Grammar in use 1.How…?的一些社交上的用法 how 是一个表示“如何”的疑问词,可以用来引导一些用于社交场合的套话:(1)用于询问健康状况或一般生活情况: How are you? 你好吗? How is Helen today? 海伦今天好吗? How have you been? 你一向可好? (2)How do you do?(你好吗?)是正式介绍中的一句套话,从不用来询问健康:(3)how 经常用在询问目前状况的疑问句里,如: How's life? 生活如何? How are things? 情况怎样? How's work? 工作怎么样? 2.形容词的意义与作用 (1)形容词修饰名词所指的人、物等。我们用形容词说明人、物等是什么样或看上去是什么样的。例如,形容词可以表示质量、大小、新旧、温度、外形、颜色、产地。 (2)许多形容词可用以回答 What…like?这样的问题,并可根据上下文给出笼统的或确切的信息。 (3)英语中形容词作定语时一般置于名词之前,如: a young nurse 一位年轻的护士; an old mechanic 一位老机械师 a lazy housewife 一个懒惰的家庭主妇; a thin woman 一个瘦瘦的女人 词汇学习 Word study 1.look v. (1)看,瞧,观,望: Look at that man. Is he thin? 瞧那个男人。他瘦吗? Look carefully before you cross the street. 过马路前要仔细看清来往车辆。 (2)面向,朝向: The room looks on the sea. 房间面向大海。 Two windows look to the south. 两扇窗子朝南。 2.fine adj. (1)健康的;舒适的: How is Steven today? 史蒂文今天怎么样?

和谐社会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

和谐社会-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 和谐社会一言蔽之就是社会中的人都讲社会道德的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 指我国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具体的目标和任务是指: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创造活力

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亦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即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谐社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概括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总要求”。和谐社会xx年2月19日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作了精辟的阐述:“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

新概念英语三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新概念英语第三册课后题答案 答案具体的解释可以参考外研社的《新概念英语练习详解3》(注:外研社的参考答案个别有误,请以这里的答案为准。)答案错误的个别题我会在课上讲解。 Lesson 1 1d 2a 3c 4c 5d 6b 7d 8d 9c 10b 11b 12a Lesson 2 1d 2b 3c 4b 5d 6b 7c 8a 9b 10a 11a 12c Lesson 3 1d 2d 3a 4d 5b 6c 7b 8b 9a 10d 11b 12b Lesson 4 1a 2c 3d 4b 5d 6c 7b 8c 9d 10b 11c 12a Lesson 5 1c 2b 3a 4b 5c 6d 7b 8c 9c 10b 11d 12d Lesson 6 1b 2a 3c 4d 5b 6a 7a 8d 9a 10a 11b 12c Lesson 7 1b 2d 3b 4a 5c 6b 7c 8a 9a 10d 11b 12b Lesson 8 1c 2c 3d 4d 5a 6a 7c 8c 9b 10a 11d 12c Lesson 9 1a 2d 3a 4c 5b 6d 7b 8a 9b 10c 11c 12a Lesson 10 1d 2c 3a 4b 5d 6d 7b 8d 9a 10c 11b 12a Lesson 11 1c 2c 3a 4d 5c 6b 7a 8a 9c 10a 11d 12b Lesson 12 1c 2d 3a 4b 5d 6c 7b 8c 9b 10d 11d 12a Lesson 13 1d 2c 3c 4b 5d 6b 7b 8c 9a 10d 11a 12b Lesson 14 1b 2b 3a 4a 5c 6b 7a 8c 9b 10d 11d 12c Lesson 15 1c 2d 3a 4b 5b 6d 7a 8c 9a 10c 11b 12b Lesson 16 1c 2b 3b 4d 5d 6c 7d 8b 9a 10b 11c 12a Lesson 17 1d 2a 3a 4a 5a 6b 7d 8d 9a 10c 11c 12d Lesson 18 1a 2c 3d 4c 5c 6b 7a 8d 9d 10a 11b 12c Lesson 19 1a 2b 3a 4b 5d 6a 7b 8d 9d 10b 11c 12a Lesson 20 1c 2b 3b 4c 5a 6c 7d 8a 9c 10d 11a 12d Lesson 21 1b 2d 3c 4a 5a 6b 7b 8a 9c 10a 11a 12d Lesson 22 1a 2c 3c 4c 5a 6c 7c 8a 9d 10d 11b 12c Lesson 23 1d 2a 3d 4a 5b 6c 7a 8c 9d 10d 11b 12b Lesson 24 1a 2c 3a 4a 5d 6b 7c 8b 9d 10a 11d 12a Lesson 25 1c 2a 3d 4c 5b 6d 7a 8d 9b 10a 11a 12c Lesson 26 1d 2a 3c 4c 5b 6a 7c 8d 9c 10d 11b 12a Lesson 27 1a 2d 3b 4b 5b 6b 7d 8c 9c 10a 11b 12c Lesson 28 1b 2c 3b 4d 5c 6a 7d 8c 9c 10b 11b 12a Lesson 29 1c 2b 3a 4a 5a 6a 7b 8c 9d 10d 11c 12b Lesson 30 1d 2a 3d 4b 5c 6b 7a 8a 9c 10b 11d 12a Lesson 31 1b 2b 3d 4b 5b 6a 7a 8a 9d 10d 11c 12d Lesson 32 1a 2b 3a 4c 5b 6d 7c 8c 9d 10b 11c 12a Lesson 33 1c 2b 3a 4b 5d 6a 7a 8c 9c 10b 11a 12d Lesson 34 1b 2b 3c 4b 5d 6c 7a 8d 9c 10b 11a 12c Lesson 35 1c 2b 3b 4d 5c 6d 7c 8c 9a 10d 11b 12d Lesson 36 1d 2c 3c 4b 5d 6a 7b 8b 9d 10c 11a 12d Lesson 37 1b 2c 3a 4b 5c 6a 7d 8c 9d 10d 11b 12a Lesson 38 1b 2d 3a 4d 5c 6b 7c 8b 9a 10a 11c 12a Lesson 39 1c 2a 3a 4d 5a 6d 7b 8c 9a 10c 11b 12c Lesson 40 1a 2c 3c 4d 5a 6d 7c 8c 9b 10a 11d 12a Lesson 41 1d 2b 3a 4c 5a 6c 7b 8b 9a 10b 11b 12a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 摘要:“小康”首先意味着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得到了基本的满足,摆脱贫穷与困苦,并走向富裕,这就需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发展的第一要务不能动摇。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起,在邓小平的倡导下,建设小康社会就已经成为中国人民跨世纪的理想和行动目标。进过30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增长,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文化建设,实现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深远的意义,全球化的发展日新月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正是为了适应世界的发展提出来的。 关键字:小康社会转变发展方式文化建设意义 一、小康社会的含义和特质 (一)小康社会的含义 小康,是中国人民的一个古老的社会思想,所谓小康就是衣食丰足、生活平安的意思。邓小平根据我国的国情和时代的新特点,赋予了“小康”,“小康社会”新的内涵。他所说的“小康”,“小康社会”不仅仅是指人们过上衣食无忧的安定生活,而是把小康社会与时代的发展和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结合起来。他也明确的指出,小康社会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他所说的现代化不同于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它是低水平但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经过30年的发展,小康社会的含义也越来越丰富了,水准也越来越高了。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到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标志着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后关键阶段。[1] (二)小康社会的主要特质 第一,小康社会是生产力发展、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的社会。经济是基础,发展生产力是小康社会的经济特质。为了使小康社会具有强固的经济基础,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党的十八大提出了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等重大措施。 第二,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取得新进展的社会。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地保障人民的权益和社会公平公正,这是小康社会的政治特质。小康社会要想使得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就不能照抄照搬西方发达的资本民主,而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一个更真实、更广泛、更文明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三,小康社会是精神文明和文化繁荣高度发展的社会。小康社会不是一个精神文明缺乏的社会,而是一个文化生活丰富、精神文明高度繁荣的社会。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高精神文明水平,是小康社会不可缺少的内涵,是小康社会的精神和文化特质。[2] 第四,小康社会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小康社会是不断发展的,这种发展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这是小康社会发展的特质。 二、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转变发展方式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推动发展模式的转型,正是因为我们对传统发展模式

系统和谐的内涵分析

系统和谐的内涵分析 ① 李 军(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摘要】从系统的观点看,和谐问题可归结为系统的和谐性问题。和谐是一种 系统的状态,它是一种有效率的“和”,而无效率的“和”不是和谐。系统和谐的状态需要从系统的协调性、均衡性、稳定性与优化性四个方面来认识。协调、均衡、稳定及优化是系统和谐的必要条件,同时优化也是系统和谐的目标所在。 关键词 和谐 和谐社会 系统和谐 中图分类号 C 94 文献标识码 A An Analysis on the Connotation of System H armony Abstract :Harmonious issues can be boiled down to t he issues of system har 2mony 1Harmony is a kind of system state which is efficient ‘summation ’,and inef 2ficient ‘summation ’is not harmonious 1The state of a system harmony can be un 2derstood by four aspact s :coordination ,equilibrium ,stability ,and optimization ,which are t he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a system harmony ,and meantime t he optimi 2zation is t he goal of a system harmony 1 K ey w ords :Harmony ;Harmonious society ;System harmony 一、概 述 构建和谐社会是现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自1978年中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实现了快速而持续地增长。统计数据显示,1978~2008年三十年中国的GDP 年均增长率达到918%,是同期世界上经济增长率最高的国家。到目前,中国GDP 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三位,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然而,从系统的观点看,人类社会是由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与自然生态等多方面构成的复杂巨系统。因此,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是系统性问题,而不是单一的经济增长问题。从系统的角度看,经济社会发展不是某单一方面的单独发展,而是多方面及不同层面的协调而均衡的全面发展。 目前,虽然中国经济总量增长很快,但各种不协调、不均衡发展的问题日益突出。一些? 351?系统和谐的内涵分析①本文受到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和谐社会系统分析理论与实证研究》(项目编号:0600000330)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批准号07&ZD007)资助。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总体特征是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总体特征: 1、民主法治,就是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2、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3、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4、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5、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一是人自身的和谐。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前提。人要有健全的人格,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正确地处理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真正融入自然、融入集体、融入社会。 二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必备前提和条件。生态环境的破坏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影响了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是人们重新审视与自然关系后作出的理性抉择。 三是人与人及人与社会的和谐。这既包括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关系,也包括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同时,人与人之间关系是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具体体现。“利之所在,天下趋之。”妥善协调和正确处理人们之间的各种利益关系,是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的关键。 四是国家内部系统诸要素的和谐。比如,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协调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进步;各地区、各行业、各阶层之间的发展协调、关系和谐等。

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

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 在新的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更全面的、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 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涵义,可以从时间、空间和质量这三个方面加以理解和把握。 从时间上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从一个起点开始不断向终点趋进的过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起点是从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目标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开始,即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800美元、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为起点;终点是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即到本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4000美元,基本实现现代化。从空间上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可以分作空间结构和空间布局两个层次。 在空间结构上,它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环境等全面发展的目标,其基本要求是: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接受良好教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人与自然更加和谐;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足、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在空间布局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发展比较均衡,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缩小,城镇人口比重超过50%,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家庭财产普遍增加,广大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的过程。 从质量上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由低水平向更高水平趋进的过程。就是用大约20年的时间,使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人均超过3000美元,相当于当时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使我国进入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我们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牢牢把握先

新概念英语第二册:第26课课文详解及语法解析

新概念英语第二册:第26课课文详解及语法解析课文详注 Further notes on the text 1.They always tell you what a picture is‘about’.(他们)总是告诉你一张画的“意思”是什么。 This is a book about Australia. 这是一本关于澳大利亚的书。 They are talking about modern art. 他们在谈论现代艺术。 课文中这句话能够直译为:他们总是告诉你某一幅画是“关于”什么的,也就是一幅画的“意思”是什么。about放在引号里,一是指这些人谈论画的时候经常用到这个词,二是表示一种讽刺,因为有些画没有任何“意思”。 2.They are just pretty patterns.它们就是些好看的图案。 just在此处指“仅仅”、“仅仅(是)”,而不是指“刚才”、“正好”、“正是: It was just a wrong number. 这仅仅一个错误的号码。(即只不过是拨错了号码) It's just six o'clock. 正好6点。 I've just heard the news. 我刚刚听到这个消息。

3.We like them in the same way that we like pretty curtain material. 我们喜爱它们就像我们喜爱漂亮的窗帘布一样。 in the same way that/as是个连接短语,用于表示比较,可译 为“像/和……一样”: She walks in the same way that/as her sister did. 她的走路姿势和她姐姐以前走路的姿势一模一样。 4.I think that young children often appreciate modern pictures better than anyone else. 我觉得小孩子们往往比任何人 都更能欣赏现代绘画。 else经常与不定代词连用(如everyone else,someone else,anything else等),表示“另外/加”、“其它/他的”或“不同的”: Can you find anyone else? 你还能够找到其他人吗? I can find nothing else here except an old dictionary. 除了一本旧字典,我在这儿再也找不到别的东西了。 课文中的这句话表示小孩子们比其他任何人都更能欣赏现代绘画。 5.…she always tells me whether my pictures are good or not. ……她总能说出我的画是好还是坏。 连接词whether…or not能够表示选择: I don't know whether you are interested (in it) or not.

新概念英语第三册课后题答案大全

新概念英语第三册课后题答案大全Lesson 1 1d 2a 3c 4c 5d 6b 7d 8d 9c 10b 11b 12a Lesson 2 1d 2b 3c 4b 5d 6b 7c 8a 9b 10a 11a 12c Lesson 3 1d 2d 3a 4d 5b 6c 7b 8b 9a 10d 11b 12b Lesson 4 1a 2c 3d 4b 5d 6c 7b 8c 9d 10b 11c 12a Lesson 5 1c 2b 3a 4b 5c 6d 7b 8c 9c 10b 11d 12d Lesson 6 1b 2a 3c 4d 5b 6a 7a 8d 9a 10a 11b 12c Lesson 7 1b 2d 3b 4a 5c 6b 7c 8a 9a 10d 11b 12b Lesson 8 1c 2c 3d 4d 5a 6a 7c 8c 9b 10a 11d 12c Lesson 9 1a 2d 3a 4c 5b 6d 7b 8a 9b 10c 11c 12a Lesson 10 1d 2c 3a 4b 5d 6d 7b 8d 9a 10c 11b 12a Lesson 11 1c 2c 3a 4d 5c 6b 7a 8a 9c 10a 11d 12b

Lesson 12 1c 2d 3a 4b 5d 6c 7b 8c 9b 10d 11d 12a Lesson 13 1d 2c 3c 4b 5d 6b 7b 8c 9a 10d 11a 12b Lesson 14 1b 2b 3a 4a 5c 6b 7a 8c 9b 10d 11d 12c Lesson 15 1c 2d 3a 4b 5b 6d 7a 8c 9a 10c 11b 12b Lesson 16 1c 2b 3b 4d 5d 6c 7d 8b 9a 10b 11c 12a Lesson 17 1d 2a 3a 4a 5a 6b 7d 8d 9a 10c 11c 12d Lesson 18 1a 2c 3d 4c 5c 6b 7a 8d 9d 10a 11b 12c Lesson 19 1a 2b 3a 4b 5d 6a 7b 8d 9d 10b 11c 12a Lesson 20 1c 2b 3b 4c 5a 6c 7d 8a 9c 10d 11a 12d Lesson 21 1b 2d 3c 4a 5a 6b 7b 8a 9c 10a 11a 12d Lesson 22 1a 2c 3c 4c 5a 6c 7c 8a 9d 10d 11b 12c Lesson 23 1d 2a 3d 4a 5b 6c 7a 8c 9d 10d 11b 12b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