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董氏奇穴掌诊

董氏奇穴掌诊

董氏奇穴掌诊
董氏奇穴掌诊

董氏奇穴掌诊

编辑 | 删除 | 权限设置 | 更多▼

设置置顶推荐日志转到私密记事本

转载自正气转载于2009年08月21日 17:52 阅读(3) 评论(0) 分类:个

人日记权限: 公开

摘自名医网重繪陳渡人師掌診圖,再加上三合局,如下圖:

巽宫:肝胆功能及疾病:胆为主:三高(胆固醇/血脂/血压)离宫:心脑功能及疾病:气血运行

前坤宫(无名指下):视神经功能及疾病

后坤宫(小指下):肾(泌尿),生殖系统功能及疾病

兑宫:呼吸系统功能及疾病:肺疾不明显,腹部大小肠为主乾宫:肺,神经系统及疾病:元气,肾气和气血运行。

坎宫:生殖,肾的功能及疾病

艮宫:脾功能及疾病

震宫:胃功能及疾病:植物神经功能

明堂:心血循环系统及疾病

董氏特有针法—放血疗法

董氏特有针法—放血疗法 一、董氏放血疗法的意义 董氏放血疗法,不单只在病灶上放血,有时亦可在脏腑相关相对应之点、线、面反应处放血,这时大都选择膝后腘窝、肘窝、背部、小腿外侧等处点刺放血,即可调理脏腑阴阳之平衡、疏通气血通道,改善病势,此为董氏放血疗法之要点。例如:“后背、心、肺区”点刺放血,可治重感冒、发烧、胸痛、背痛、冠心病、心肌梗塞等;“肩胛手足区”可治手足痛、手足麻痹、膝盖痛等;“膝后太阳区”可治头痛、项紧、腰背酸痛、胆固醇过高等;至于牙痛、舌下腺发炎、肝病、各种急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等,皆可在六六部位之“足跗阳明区”放血;七七部位之“小腿阳明区”放血,将恶血秽气排出,往往久年沉疴常能立即减轻。 二、董氏放血疗法的医疗功能 《素问调经论》:“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千金方》亦说:“诸病皆因血气壅滞,不得宣通”。董公在临床上常说“久病必瘀”、“怪病必瘀”、“痛病必瘀”、“重病必瘀”,因此董公非常重用三棱针放血,三棱针放血可说是董氏针灸最重要的部份,在董氏针灸中堪称一绝。三棱针放血可疏通经络上的瘀塞气血、调整虚实、调整脏腑功能的失调和紊乱、扶正除邪、疏通气血,使疾病改善以恢复正常,《灵枢小针解》:“宛陈则除之者,去血脉也”。《素问针解》亦说:“菀陈则除之者,出恶血也”。放血疗法自古以来就为医者所重视的,董氏三棱针放血疗法经过多年的临床验证,有退热、止痛、镇静、消肿、开窍救急、清血排毒、消除肿瘤等医疗作用。 三、董氏放血疗法的取配穴原则 董氏针灸放血疗法经长期临床的累积经验,其取陪穴方法,形成一些指导原则,在进行放血疗法前,亦先透过董氏独门之掌诊,才能准确地知道该用哪个取穴原则,唯有如此,才能确定疗效,取得结果。董氏放血疗法的取穴原则,有病区穴位直接取穴法、脏腑反应背区取穴法、脏腑肢体反应取穴法、人体全息对应取穴法、脏腑归经穴位取穴法等方法。 四、董氏放血疗法的特点

董景昌先生祖传针灸绝技(董氏奇穴)

董景昌先生祖传针灸绝技(董氏奇穴) 2016年4月22日—4月27日(22日全天报到)广州2016年4月09日—4月14日(09日全天报到)北京一、课题介绍“董氏奇穴针灸疗法”传承于台湾、盛行于海外,近年来风行于世界。“董氏奇穴”是董景昌先生祖传针灸绝技,嫡传弟子杨维杰先生将“董氏奇穴”发扬光大,在海外针灸界影响深远,业界盛誉“董氏奇穴独步世界专治大病”。近几年“董氏奇穴针灸疗法”盛传于大陆,它以穴法、针法、诊法、心法、疗法为独门之功,其疗效迅速、易懂、易学,对治疗重症、急症、痛症有极佳效果,引起了针灸界的广泛重视,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继续教育和新技术推广项目。“董氏奇穴针灸疗法”与普通针灸不同之处在于:1、临床效果惊人,取穴灵活机动,虽有定穴并无定点,常就病变反应取穴。2、用针精要,一穴多病,临床从不超过六针,然每针之所至,立起沉疴,令人叹服。3、诊疗操作手法、思路、治疗模式清晰,不受时间及条件限制。4、经济、安全,见效快,学习掌握董氏奇穴疗法增强了医生诊疗水平和经济效益。为此中国针灸推拿协会及中推联合医学研究院在全国范围举办“董氏奇穴特色疗法临床应用研修班”,以满足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学习要求。二、董氏奇穴“五特”概要(一)穴法特色:董氏奇穴分布在手指、手掌、前臂、上

臂、足趾、足背、小腿、大腿、双耳、头面以及前胸、后背等十二个部位,脉络清晰,有章可循。(二)针法特色:董氏针法别具一格,自成一家,与十四正经传统针法迥然不同。董氏针法内容有:倒马针法、动气针法、牵引针法、不定穴针法。倒马、动气、牵引针法、不定穴针法又体现了董氏针法的灵活性,乃董公高深绝学之一,此针法讲究治病无定穴,取穴无定处,注重疾病的外在感应,正所谓“睹其应,而知五脏之害”。最为精妙处,乃董氏刺血针法,其特点:1、刺血以远处施针为主,甚合'泻络远针'之古义。2、刺血部位遍及全身,划分许多特效刺血区,如心肺区、肝胆区、肾区等等。3、治疗范围广泛,特效速效,简单安全。(三)诊法特色:正确的诊断及对穴性的了解,是应用董氏奇穴的关键所在。董公诊病,首看掌诊,次看面诊。董氏掌诊秘诀乃董门弟子习用的独门诊法,此中真诀需经口授心传,方可了然于胸。董氏掌诊之诊断结果是一种病机辨证,按照人体肝、心、脾、肺、肾五大系统,依据掌诊分区的形色异常,将其辨证结果归类,然后据此选穴施治,此乃最为关键处。如患者掌上肺区出现气色反应,即可诊为肺虚,而灵骨、大白又有肺神经通过,故针此二穴必有显著效果。依法取穴,疗效奇特。(四)心法特色:1、全息通应:董氏奇穴针灸,属于多层次的全息针灸学,认为整体中任何一个独立部分,都影缩着整体的信息。诸多特效奇穴的创立,均与此原理有关。

董氏奇穴——治疗学杨维杰

第二篇治疗学 董氏奇穴原书,原仅有穴位部份,而无治疗学。本编之治疗学,系笔者追随董师学习多年,并综合个人临床七余万人次之经验整理编写而成。其临床效果,多经验证。值得广泛发挥应用。 第一章头面颈项 一、头部 (一)头痛: 1.针侧三里、侧下三里,并针肾关,留针四十五分钟;轻症二三次,重症四五次,即可不发。2.补灵骨,立可缓和疼痛。 3.背部五岭穴点刺,亦可立止头痛。 (二)偏头痛: 1.针侧三里、侧下三里,效果甚佳。 2.针中九里(风市),效果亦佳。 3.三重、四花外穴,用三棱针点刺放血,亦可立止疼痛。 4.太阳穴部位疼痛,针门金效果甚佳。 (三)后头痛: 1.冲霄放血,立止疼痛。 2.针正筋、正宗效果亦佳。 (四)前头痛: 1.针火菊立止疼痛。2.四花中点刺,效果亦佳。 3.五虎四。 (五)头晕: 1.血压高的头晕,先在背部五岭穴点刺放血,再针火硬,立降血压,并止晕眩。 2.脑贫血的头晕,针通关、通山、通天。(六)脑神经不清: 1.针正会,镇静,再在三重穴放血。 2.针下三皇效果亦佳。 (七)脑膜炎: 1.三重、用倒马针法。 2.四花外点刺,再针正筋。 (八)脑瘤: 1.先针州昆、州仑、火光,再在三重穴用倒马针法。 2.配上瘤穴,效果更佳。 (九)脑骨肿大: 1.针正筋,配上溜穴,效果更佳。 (十)脑积水: 1.针正筋,上瘤,有良好效果。 二、眼疾病 (一)视力模糊:(视物不清) 1.高血压引起的眼花,五岭穴放血。再针下三皇。 (二)偷针眼: 1.针灵骨,左右交刺,一二次即愈。 2.脾俞,胃俞点刺出血少许,效果亦佳。(三)目赤(角膜炎): 1.耳尖放血,效果甚佳。 2.背后肝俞点刺出血少许,效果亦佳。 3.加针上白穴。效果更佳。 4.背部五岭穴点刺。 5.驷马穴。(四)目干涩: 1.针明黄有效。 2.配复溜(光明)效更佳。 (五)两眼睁不开: 1.针叉三、火菊,即可睁开。 2.针光明、人皇。 (六)沙眼: 1.脸骨皮上的红点,用针点刺出血,效果很好。(七)视线模糊(视四指如五指): 1.针明黄,留针,捻转即愈。加针复溜,效更佳。 (八)散光: 1.针中白有效。 (九)眼球歪斜: 1.针下三皇,极有效。

庄育民秘穴 董氏奇穴 治疗篇

秘穴(董氏奇穴)及新穴治疗学(庄育民編著《鍼灸别传奇穴集》) 头脑疾病 头痛 1.针泽田合谷(灵骨),立即可以止痛。 2.针后三里,后下三里((侧三里,侧下三里),留针半小时,轻症二次,重症三 四次,可以不发。 3.飞马(驷马)、明黄、曲陵、足千金,可作配穴,单取一穴刺针,亦能生效。 4.阳明经头痛,在厥阴俞上点刺放血亦可。 编者按:在治验上,一妇人患头痛甚剧,经刺泽田合谷(灵骨),后三里(侧三里),下针痛止。 又有一妇人患习惯性头痛有年,针明黄、六完,亦立愈。 厥阴俞在膀胱经上。 偏头痛 1.三钟、外花(三重,四花外),用三棱针点刺放血,立即止痛。 编者按:后三里、后下三里(侧三里,侧下三里),针法与效果,同正头痛一样很好。 头晕 1.血压高的头晕,先针火硬,再在背部胸椎两侧放血,血压就降低,晕眩亦愈。 2.脑贫血的头晕,针统关、统山、统天(通关,通山,通天)。 编者按:一军人头晕,诊系血压高,在委中至承山直线上放血,再在胸椎两侧线上放血,立即不晕。 头部开刀 1.针两手外关,两完骨,通电一小时,然后动手术。 编者按:完骨是列入麻醉穴中。 脑神经不清 1.针正会上印堂(正会镇静),再在三钟穴(三重穴)放血。脑清功效相同。 编者按:某医生在治验上,有一位五岁小儿,他只会叫一声妈妈,其他话都不会说,代针上列穴位,他什么话都能讲出来了。 脑膜炎 1.三钟(三重),用回马针法。 脑瘤 1.先针州昆、州仑、火光(火菊),再在三钟穴用回马针法。 脑骨肿大1.针下承筋(正筋)。 编者按:本穴治疗脑骨肿大,效果很好。 脑后右侧生瘤肿痛 1.在右侧丘墟静脉管上大放血,随即消散。

脑积水 1.针下承筋(正筋),化瘤(上瘤),有良好效果。 眼疾病 视力模糊(视物不清)1.高血压引起的眼花,胸椎两旁放血。再针统肾(通肾)、地皇、 人皇。 编者按:在治验上对患高血压,视物模糊,在胸椎旁放血后即清爽。 一妇人患高血压视力不清,针地皇、人皇、统肾(通肾),血压下降,视 物清楚。 近视 1.针中指的十奇、十绝、配上太(光明),效果很好。 2.一般可以取臂臑为主穴。 3.至明四、透明二,作为配穴。 眼丹 1.针泽田合谷(灵骨),左右交刺,一二次即愈。 编者按:一位小姐,左生眼丹,医生要开刀,她不肯,以借钱为由,潜至编者诊所,代针上穴,一次即愈。后遇该医生说,为何不来开刀,小姐说,经针刺治 愈的。医生骇怪地说,眼睛不会针瞎么。小姐说,针在手上的,不是你们 西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医生哑然。 目赤(角膜炎) 1.肩胛骨部上红点放血,耳尖放血。 2.再针上白穴,有奇效。 编者按:肩胛上的取穴法,载在庄着中国针灸学319页 目乾濇 1.针明黄有效。 两眼睁不开 1.至阴下针,即可睁开。 视线模糊(视四指如五指)1.针明黄,留针,捻转即愈。 编者按:一老年人,患糖尿病多年,忽然视四指如五指,在明黄针后,立即正常。散光 1.针中白有效。 眼痛眼花 1.针头光明(上里),外光明(四腑一)。 2.再针统关、统山、统天、三黄,效果甚好。 眼球歪斜1.先针肾关,再针至阴。

董氏针灸(整理版)教学教材

董氏针灸(整理版) 董氏奇穴,乃董门祖传数十代之针灸绝学,历来口授心传,不着文字,不传外姓,其独门之秘穴心法,对外隐而不发,秘而不宣,几成千古疑案,素有'江湖秘术'之称。董氏先祖以其灵性智慧,妙造独悟,创立了独具特色的针灸体系。正如《医贯》有云:'夫有医术,有医道,术可暂行一时,道则流芳千古。'董氏奇穴非一方一法,一穴一术,乃自成体系的针灸流派,堪称针道。其医理学术深如渊壑,浩若瀚海。择其要者举述如下:一、穴法特色董氏奇穴号称七百四十穴,真正公开的尚不足二百。分布在手指(一一部位)、手掌(二二部位)、前臂(三三部位)、

上臂(四四部位)、足趾(五五部位)、足背(六六部位)、小腿(七七部位)、大腿(八八部位)、双耳(九九部位)、头面(十十部位)以及前胸、后背等十二个部位,脉络清晰,有章可循。1、骨缘分布董氏奇穴多近骨缘分布,讲究贴骨进针。如妇科、还巢、灵骨、足三重等,均贴骨缘。现代研究表明,针刺效应与骨膜传导有关,董氏奇穴多贴骨缘分布,故疗效显着。2、穴位组合董氏奇穴多以组合穴应用。如胸腹及后背穴位,均以组合穴出现,多用刺血针法,取穴灵活,安全有效。他如驷马穴、上三黄、下三皇、外三关等,均为三穴并列,跨越身体某一区段。此乃董氏奇穴一大特色,其临床效应之快捷,非传统经穴可比。3、命名朴素董氏奇穴之命名,朴素直观,容易掌握。如正筋、正会、肩中(以部位命名);木火、水金、土昌(以五行命名);明黄、天黄、肺心(以五脏命名);妇科、眼黄、肝门(以主治命名)。4、正经奇穴董公历来提倡董氏奇穴乃'正经奇穴',正因为对十四经穴有深入的研究,才会独创数百奇穴,董氏奇穴与十四经穴有很深的渊源。杨师在十四经穴方面也有极高的造诣,尤其是对五输穴的应用发挥,更是出神入化,妙趣横生。恩师常常告诫:'要想精于董氏奇穴,必须读通《灵枢经》,董氏门生不可不知。' 尤值一提的是,董氏奇穴之最精华处,乃董氏七十二绝针(对某种疾病有特

常见疾病董氏奇穴治疗处方(2)

常见疾病董氏奇穴治疗处方 目录 (根据《董氏奇穴针灸学》一书和视频资料整理) 一、头部疾病 (一)头痛: 1、针侧三里、侧下三里配肾关,留针45分钟,轻症二三次,重症四五次即可不发。(书) 2、针灵骨,立可缓和头痛。 3、太阳两穴配灵骨立止(太阳两穴分别在小指掌面第一、二节正中,灵骨穴在 拇指与食指的掌骨间)[巳经验证] (二)偏头痛: 1、针侧三里、侧下三里效甚佳。 2、针中九里(风市)、效果亦佳。 3、点刺三重、四花立可止痛。 4、太阳部位疼痛针金门效果甚佳。 5、指三重(手背,无名指第二节外侧四分法取穴三穴) 6侧三里(足三里后1寸)、侧下三里(侧三里2寸) (三)前头痛: 1、针火菊立止头痛。(己验证) 2、眉棱骨痛:针火菊立效。(己验证) 3、点刺四花中效果亦佳。 (四)后头痛: 1、冲霄放血立止头痛。 2、针正筋、正宗效果亦佳。 (五)头痛、头胀、久年头痛: 脚背六溪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解溪穴下1寸为上溪穴,其下1寸为下溪穴,上下溪左右旁开各1寸分别为内溪、外溪、前溪、水溪穴,共6穴) (六)眉棱骨痛: 火连(第一跖骨内侧,距趾跖关节2寸处)火菊(第一跖骨内侧,距趾跖关节3 寸处)(视频) (七)感冒头痛: 1、三叉三穴(握拳取穴,在无名指与小指叉口之中央点取穴) 2、二角明(手背,中指第一节中央线上三分法取两穴、向下斜刺) 3、头晕:感冒头痛:三叉三穴(握拳取穴,在无名指与小指叉口之中央点进针) 配灵骨大白 1、高血压头晕,先在背部五岭点刺放血,再针火硬可立降血压,并止眩晕。(书) 2、脑贫血头晕,针通关、通山、通天。 (八)正脑三穴:主治:脑鸣、脑神经痛,咳嗽不止(立即见效) 取穴:(77-1 )足后跟筋正中央,正脑一穴距足后跟4.5寸,也就是距正筋穴上1寸,正脑二穴、三穴相距各2寸。 二、眼部疾病

董氏奇穴针灸

董氏奇穴针灸渊源与学术特色简介 ---- 董氏奇穴再传入室弟子左常波 引言 孔子云:礼失求诸野。 我们必须正视这样一个事实:两千年的岁月苍桑,传统针灸有许多精华的东西湮没佚散了,但是在民间,中国针灸之真传命脉却延绵不绝,一脉相承,生生不息。 月印万川,风流千古。面对董氏先祖的大智慧,我的心灵一次次被强烈震撼…… 历史渊源 董氏奇穴,乃董门祖传数十代之针灸绝学,历来口授心传,不著文字,不传外姓,其独门之秘穴心法,对外隐而不发,秘而不宣,几成千古疑案,素有"江湖秘术"之称。 董公景昌先生(1916-1975),祖籍山东省平度县。其父董森公,身怀绝技,以针术名噪乡里。董公幼承庭训,绍衍祖学,18岁即独立行医,曾悬壶青岛数载,怀救世之心,挟济人之术,未几,医名鹊起。1949年,董公举家迁往台湾,1953年,蛰居台北。数十年来,董公临诊40万人次,活人无算。其医术日见精进,造诣更为深厚。董门独派针灸绝学,在其手中运用如神,功至臻境。1971年,董公以奇穴针灸治愈高棉总统龙诺之半身不遂,其针术之神奇震撼台湾朝野,时人盛誉其为"当代针圣"。为弘扬董门绝学,董公摒弃门户之见,打破先祖不传外姓之常规,开门授徒,一时虔诚求师者日众,可谓桃李满天下,董公择其德才俱佳者七十又三人,收为入门弟子,悉心传授。1972年,从师学艺者某公(某大学教授),盗用董氏奇穴之部分,出版《江湖奇穴秘集》,董公深恶而痛绝之。为免众人受愚,以正视听,遂取其祖学之精华,于1973年辑成《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在台湾出版。至此,董氏祖传数十代之绝学秘技流传于世。董公厥功伟矣! 董公入门弟子七十三人,得其衣钵者乃嫡传弟子杨维杰先生。杨氏祖籍山东省高密县,家学渊源,自幼学习医药、伤科、针灸,后师从董公潜心研究董氏独门奇穴针法。因杨父与董公素有世交,且杨氏天资聪颖,用功精专,为人厚道,深得董公期许,遂将家传绝学倾囊相授。杨氏克绍箕裘,尽得其传。28岁即出版第一部由张大千先生亲笔题名的著作:《针灸经纬》,以后陆续推出《针灸经穴学》、《针灸五输穴应用》,尤可称道者,杨著《董氏奇穴针灸学》,乃董公原著之后第一部深入阐释董氏奇穴针灸心法的巨著,畅销台湾、日本、韩国、东南亚及美国等地区国家,引起轰动。 杨氏临证数十载,潜心于董门绝学的研究之中,苦心孤诣,兀兀穷年,将董氏奇穴针灸发扬光大,形成蔚为大观之董杨大成针灸体系。公元1997岁末,常波从青岛千里迢迢慕名前往台湾,拜谒董氏嫡传弟子、美国针灸学会学术组长、台湾中医针灸泰斗--杨维杰先生为师,学习董氏奇穴针灸心法。承蒙恩师不弃,拜在杨师门下,并登堂入室,成为董氏奇穴大陆再传入室弟子。徜徉董杨大成针灸之殿堂,神游心印,搜奇揽胜,真可谓玄机妙趣,异彩纷呈。 学术特色 董氏先祖以其灵性智慧,妙造独悟,创立了独具特色的针灸体系。正如《医贯》有云:"夫有医术,有医道,术可暂行一时,道则流芳千古。"董氏奇穴非一方一法,一穴一术,乃自成体系的针灸流派,堪称针道。其医理学术深如渊壑,浩若瀚海。择其要者举述如下: 一、穴法特色 董氏奇穴号称七百四十穴,真正公开的尚不足二百。分布在手指(一一部位)、手掌(二二部位)、前臂(三三部位)、上臂(四四部位)、足趾(五五部位)、足背(六六部位)、小腿(七七部位)、大腿(八八部位)、双耳(九九部位)、头面(十十部位)以及前胸、后背等十二个部位,脉络清晰,有章可循。 1、骨缘分布 董氏奇穴多近骨缘分布,讲究贴骨进针。如妇科、还巢、灵骨、足三重等,均贴骨缘。现代研究表明,针刺效应与骨膜传导有关,董氏奇穴多贴骨缘分布,故疗效显著。 2、穴位组合 董氏奇穴多以组合穴应用。如胸腹及后背穴位,均以组合穴出现,多用刺血针法,取穴灵活,安全有效。他如驷马穴、上三黄、下三皇、外三关等,均为三穴并列,跨越身体某一区段。此乃董氏奇穴一大

董氏奇穴治疗学 一

董氏奇穴治疗学一 第一章脑神经外科、颜面神经疾   (一)头痛 1、血虚头痛:针心灵一穴、心灵二穴、心灵三穴,配通关穴、通天穴效果甚佳。 2、气血两虚、身体赢弱之头痛:针神耳上穴、外耳穴,特效。 3、神经衰弱之头痛:针正会穴、前会穴、镇静穴,效果佳。 4、脑部疾病所引起之头痛:(1)针火菊穴、火散穴,有效。 (2)针土顶穴、水顶穴,有卓效。 (3)针正筋穴,正宗穴,有奇效。 (4)针正脑一穴、正脑二穴,,效果卓著。 5、高血压之头痛:针三圣穴特效。 6、发高烧头痛:在五岭穴点刺出血,再针重魁穴,有卓效。 7、肾亏头痛:针通肾穴配水通穴、水金穴,有卓效。 8、头顶痛:针正筋穴、正脑一穴、正脑二穴,有奇效。 9、舒压过高头痛:在十八星穴点刺出血,效果甚佳。 10、心脏病头痛:先点刺镇静穴、再针心灵一穴、心灵二穴,特效

11、久年头痛、习惯性头痛、脑神经衰弱头痛:在三重穴、四花穴、火羚穴、火通穴、金羚穴、金通穴、木通穴、木羚穴、上溪穴、下溪穴、溪穴、水溪穴、外溪穴、水溪穴、解溪穴点刺出血,特效。 12、久年头痛、高血压头痛:在上俞、下俞穴、双奇穴、委中穴、三灵穴、三权穴、三弼穴、一、二、三穴、火山穴、木棱穴、木陵穴、水生穴、火灵穴、火陵穴点刺出血,有奇效。 13、重感冒头痛:在金口穴、金北穴、金曲穴、金斗穴、火球穴、金吉穴点刺出血,效果甚佳。 14、脏腑引起之头痛:可针火主穴、火硬穴配灵骨穴、大白穴。或针水曲穴、门金穴、火主穴。 15、外感引起之头痛:在总枢穴、耳上穴、耳中穴、耳下穴放血、针神耳穴配灵骨穴。 16、临时性头痛:针四腑一穴、四腑二穴,配合上星穴放血或五岭穴放血。 17、感冒头痛:先于十八星穴放血,再针灵骨穴、大白穴。 18、头痛:针侧三里、侧下三里,并针肾关,留针四十五分钟,轻症二~三次,重症四~五次,即可不发。 19、头痛:(1)针灵骨穴,立可缓和疼痛。 (2)背部五岭穴点刺,可立止头痛。 20、感冒头痛:三商穴点刺放血、十八星穴点刺放血

杨维杰如何学好董氏奇穴

《董氏奇穴讲座-治疗学》 董氏奇穴最新著作2006年版《董氏奇穴讲座-治疗学》 杨维杰在美国最新出版的《董氏奇穴讲座-治疗学》。 子宫肌瘤子宫肌瘤又称子宫平滑肌瘤,是由增生的子宫平滑肌细胞与纤维缔组织掺杂而成,故又有纤维肌瘤、肌纤维瘤及纤维样瘤等不同名称。按肌瘤生长的部位可分为壁间肌瘤、粘膜下肌瘤、浆膜下肌瘤三类。本病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可单发或多发。好发于30岁以上的育龄妇女。临床所见部分妇女绝经后不再生新的肿瘤,原有肿瘤亦可自然缩小。子宫肌瘤在中医学中属“胞宫瘀结”范畴。 (一)临床表现 (1)月经增多,经期延长,周期缩短,有不规则的子宫出血,这是典型症状。 (2)出现贫血,尿频,尿急,便秘等一系列继发症状。 (3)下腹部疼痛,坠胀感,腰酸背痛,出现痛经。 (4)白带增多,粘膜下肌瘤尤其悬吊在阴道内的有蒂肌瘤,于感染、坏死、溃疡、出血时可产生血性白带或脓臭性白带。 (5)盆腔肿块,双合诊检查可扪及与子宫相连的实质性肿瘤。此外,因子宫肌瘤的压迫可以引起输卵管位置改变或造成扭曲,常成为不孕症的重要因素。 2.实验室检查 B超、宫腔碘油造影术对子宫肌瘤的诊断可确定位置及肿瘤大小。 (二)病因病机 本病系由气滞,血瘀,湿热瘀结,痰积所致。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外因寒气客于子宫,与内湿相合,瘀血凝结,蕴蓄化热,胞宫日渐增大。日久则出现崩漏淋漓,面色白光白等气血两虚现象。 (三)中医辨证 (1)气滞型:小腹胀满,积块不坚,推之可移,或上或下,痛无定处,经前乳房胀痛,易怒,舌苔薄白,脉沉弦。 (2)血瘀型:积块坚硬,固定不移,疼痛拒按,面色晦黯,口干不欲饮,舌

董氏奇穴治疗学(二十三)-妇科疾病

董氏奇穴治疗学(二十三) 妇科疾病 第二十三章妇科疾病 (一)治疗妇科疾病常用穴道 1、妇科五穴。 2、上三黄穴(天黄穴、明黄穴、其黄穴) 3、凤巢穴。 4、还巢穴。 5、通肾穴。 6、云白穴、李白穴 7、其门穴、其角穴、其正穴。 8、姐妹三穴、木妇穴 9、门金穴 10、三阴交穴、中极穴、关元穴 (二)赤白带 1、针妇科穴,上三黄穴,有卓效。 2、针下三皇穴,配通肾穴,奇效。 3、针还巢穴,配水金穴、水通穴,特效。 4、针姐妹穴,配上三黄穴,效果卓著。 5、针还巢穴,配水金穴、水通穴。 6、针姐妹穴,配上三黄穴。 7、其门穴、其角穴、其正穴。

8、天宗穴,配凤巢穴、还巢穴 9、云白穴、妇科穴,配上三黄穴。 10、火包穴、妇灵穴放血,针木妇穴、妇科穴。 11、姐妹穴,配妇科穴,分枝穴。 12、针还巢穴。 13、针妇科穴。 14、针姐妹三穴、木妇穴。 15、针通肾穴、通背穴、通胃穴,有效。 16、三江穴点刺放血 17、十七椎下、八髎穴点刺放血。 (三)阴道炎 1、针李白穴、云白穴、海豹穴,特效。 2、针妇科穴,具有卓效。 3、针云白穴、海豹穴。 (四)阴道痒痛 1、针天宗穴,配妇科穴、驷马穴。 2、针云白穴、李白穴、海豹穴、妇科穴。(五)阴门肿、阴肿 1、针还巢穴、凤巢穴、妇科穴。 2、针还巢穴。 3、针妇科穴。 (六)子宫瘤(子宫癌、子宫炎)

1、针妇科穴,配妇灵一穴、妇灵二穴,特效。 2、针凤巢穴、还巢穴,有卓效。 3、针姐妹穴,配木妇穴,效果卓著。 4、针门金穴、其门穴、其角穴、其正穴、三重穴,特效。 5、针妇科穴,配还巢穴、妇灵一穴、妇灵二穴。 6、三江穴、腑巢二十三穴放血,针火主穴,火硬穴、木妇穴。 7、水晶穴、水仙穴一带青筋放血,针妇科穴、三重穴、灵骨穴。 8、子宫肌瘤:(1)妇科穴、三重穴,再配不定穴针法。(2)姐妹穴配妇科穴。 9、子宫颈癌:针外三关穴,配妇科穴。配合膝下外侧肺区寻找怒张的血络或皮肤暗紫处,点刺放血 10、子宫胀:水晶穴放血,针妇科穴、灵骨穴、三重穴。 11、子宫不正:针凤巢穴、妇科穴、还巢穴。 12、子宫诸疾:针妇科穴、凤巢穴、还巢穴、配门金穴、水曲穴、火主穴。 13、子宫瘤:(1)还巢穴,姐妹三穴。 (2)重子穴至重仙穴直线上点刺出血,再针还巢穴。 (3)妇科穴特效。 14、子宫炎:三江穴点刺放血。 (七)子宫痛

董氏奇穴扎刺经验交流

董氏奇穴扎刺经验交流 篇一:董氏奇穴针法临床应用验案 董氏第一奇穴———灵骨,大白 (明医网摘录自《董氏针灸奇穴经验录》赖金雄编著) 灵骨,大白为吾恩师董公之第一大奇穴,现就个人临床二十年心得,不揣愚陋,作一简介,以飨读者。要用董氏奇穴,第一个步骤,当然须先明位置,第二明穴性,第三须有正确的诊断。如能将前三点了然于心,那么用起来就可得心应手了。 一,位置(略) 二,运用 以上就吾师原著录述,今就个人临床所得,简述如下: (1)用于坐骨神经痛:灵骨,大白常两两合用。所谓肺机能不够之坐骨神经痛,医者请特别注意这“肺机能不够”五字,我们董派学生,从掌诊上可以很轻易的从董氏掌诊上看出来肺机能不够,但未入董氏门者,请将中医脉诊应用就可 1 以了。只要病人右寸虚而无力,这样的病人若有坐骨神经痛,一针下去,马上见效,不必拘泥于十四经之经络流注,将 病分分为胆经,膀胱经,或肝经,肾经...等等。记住,只要“肺机能不够”,这是董师临床之真决。 (2)各种头痛:主要运用于各种偏正头痛。但要注意,此处之头痛,必须是肺经或大肠经引起者,因为气虚,气逆, 皆足以治病,当然是右寸过于浮大或过虚,若掌握此要领,无不针到病除。

(3)应用于咳嗽:本病若风寒风热皆足以引起,临床上,只要不是急性扁桃腺炎引起者,皆能立刻奏效,尤其是脾胃气逆引起者,真是混如“汤泼雪”。记住,右关脉浮大,右关为脾胃之诊处,但脾胃之邪上逆,肺金受影响,能不咳那才是怪事,但是,只要针上那么两针,二十分钟后,就可以不咳。此外伤中气之咳,不必讲脉,针之即愈。 (4)心脏病:若脾胃胀气,则横膈膜受气之挤压必略上升;横隔膜上升,则胸腔之压力必增高;胸压增高则心脏受压迫,能不胸闷心跳心慌乎,如此之病,很多医学博士无法治之,但董师却谈笑间,病去人安。记住董师妙决:病人腹胀而右关脉浮大者,针之神效。 (5)耳鸣耳聋:本病我们的庄师兄,临床最多,只要诊断是肺或大肠之病,不论气逆或气虚,无不著手回春;但临床上, 2 以气逆的收效较快,而气虚的余用驷马而获安。记住若肾虚引起者,当酌配补肾穴位如肾关,复溜,太溪等,以收速效。 (6)四肢扭伤:不论伤手伤足,灵骨,大白与四肢穴加倒马(加三阴交),无不立刻收效。此处外伤,不必论脉,左治右,右治左;或四肢倒马用对侧,灵骨大白用同侧,皆可。 (7)肠胃胀气:本病在临床上常见,只要右关脉浮大,即可用之。针后肚中如响,此为欲矢气之故,请走远点,味道不太好。 除了董氏掌诊或赖金雄师兄介绍的肺机能不够的脉象外,也可以用骨科检查法,即问病人用力咳嗽,擤鼻涕,或用力大 便时,会不会产生从腰到腿的坐骨神经痛,若会,也是肺机能不够的坐骨神经痛的一个佐证。 是的,在西医的骨科检测里,称之为Dejerine's Sign

董氏奇穴治疗学2

董氏奇穴治疗学2 第二章脑中风、中风后遗症(一)中风急性发作 1、十二井穴点刺放血。(二)半身不遂(偏枯、偏瘫) 1、特效处方:(1)灵骨穴、大白穴特效(疗效优于十四经,健侧取穴,针刺深度要深,且需先针灵骨穴,再针大白穴) (2)针八关穴,配灵骨穴、大白穴,特效。 2、针木火穴,特效。 3、针神肩穴,配中白穴、下白穴,效佳。 4、针肾关穴、通肾穴、通关穴、上三黄穴,特效。 5、针正会穴、前会穴、后会穴、驷马穴,特效。 6、针三重穴,上营穴、下营穴,效佳。 7、五岭穴、总枢穴、膝后太阳区放血。 8、针肩中穴、建中穴、地宗穴、骨关穴、木关穴。 9、正会穴、前会穴、后会穴(斜刺透穴)加州圆穴、州昆穴、州仑穴透穴可加电针 10、州火穴、州金穴、州水穴,配镇静穴、肾关穴、天黄穴、其黄穴。 11、针肩中穴、建中穴、重子穴、重仙穴,配六完穴、木留穴。 12、针上九里穴、中九里穴、下九里穴配八关穴、三叉穴。 13、针肾关穴,特效(双侧取穴) 14、灵骨穴、大白穴,特效。 15、九里穴,使用倒马针法,特效。 16、对侧重子穴、重仙穴,效佳。 17、肾关穴、正会穴、后会穴。 18、治疗中风手脚不灵活、不能握拳伸张:针火连穴、火菊穴、火散穴,单脚取穴 19、治疗中风手脚不灵活:针三叉一穴、三叉二穴、三叉三穴 20、高血压中风之半身不遂:五岭穴点刺放血。(三)中风昏迷不醒 1、针其门穴、其角穴、其正穴,特效。 2、针李白穴,云白穴,有卓效。 3、针天宗穴、还巢穴,有效。 4、针妇灵一穴、妇灵二穴,特效。 5、正会穴、前会穴、后会穴、灵骨穴。(四)口眼喎斜、口眼歪斜(五)中风舌强不语、舌强难言 1、针地宗穴,特效。 2、针上三黄穴,疗效卓著。 3、针三风穴,配正会穴,有效。 4、针肩中穴,配商丘穴更佳。 5、商丘穴、正会穴。(六)舌僵硬不适 1、金津穴、玉液穴放血。(七)中风手足拘挛 1、针上三黄穴,配通关穴、肾关穴,有效。 2、针灵骨穴、大白穴深针有效(针刺深度要深,且需先针灵骨穴,再

论董氏奇穴的特点和理论基础

论董氏奇穴的特点和理论基础 董氏奇穴及针刺方法是盛行于台湾和海外的一种特殊的针刺疗法,该奇穴的分布及应用,既源于传统的经络系统和针灸方法,又有所创新而独具特色,是目前行之有效的众多针灸新法中的一个新的体系,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发展前途。现对其分布特点、针刺法及其理论基础作一简介。 1 董氏奇穴穴位分布特点 董氏奇穴共有740个穴位,临床常用者约200余穴,这些穴位广泛分布于人体头面、耳、手、臂、腿、足等部位,大体可分为12组:即手指部称“一一部位”,手掌部称“二二部位”,前臂部称“三三部位”,后臂部称“四四部位”,足底部称“五五部位”,足背部称“六六部位”,小腿部称“七七部位”,大腿部称“八八部位”,耳朵部称“九九部位”,头面部称“十十部位”,另有“后背部位”及“前胸部位”,共12个部位。(见1995年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杨维杰著《董氏奇穴针灸学》)。其分布特点如下。 1.1 骨缘分布 董氏奇穴多近骨缘分布,故进针时均紧贴骨缘。如“一一部位”及“二二部位”的穴位均贴骨,或进针抵骨。“三三部位”的心门穴、肝门穴、肠门穴,“五五部位”的海豹穴、木妇穴,“六六部位”的火主穴、门金穴,“七七部位”的四花上穴、足三重穴等,均贴骨缘。灵骨穴也是紧贴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结合处等等。现代研究表明,针刺效应与骨膜传导有关,董氏奇穴多近骨缘分布,故其治疗效应显著。 1.2 穴位组合 董氏奇穴组合穴位较多,即多个穴位为一组,多穴一名,针刺效应相同。如腑巢穴即包括23穴;后背的五岭穴包括大椎骨下连续10节10个穴位、旁开3寸连续8个穴位、再旁开3寸连续7个穴位,总共44个穴位:“七七部位”的下三皇穴包括天皇、地皇和人皇:“八八部位”的上三黄穴包括其黄、明黄和天黄等穴;其他如足三重穴、指三重穴、指肾穴、五虎穴、外三关、四马穴等,均为组合穴位。董氏奇穴的穴位组合特点与其刺法之“倒马针法”常两针、三针并刺有关。 1.3 背部七线

董景昌先生祖传针灸绝技董氏奇穴

董景昌先生祖传针灸绝 技董氏奇穴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董景昌先生祖传针灸绝技(董氏奇穴)2016年4月22日—4月27日(22日全天报到)广州2016年4月09日—4月14日(09日全天报到)北京一、课题介绍“董氏奇穴针灸疗法”传承于台湾、盛行于海外,近年来风行于世界。“董氏奇穴”是董景昌先生祖传针灸绝技,嫡传弟子杨维杰先生将“董氏奇穴”发扬光大,在海外针灸界影响深远,业界盛誉“董氏奇穴独步世界专治大病”。近几年“董氏奇穴针灸疗法”盛传于大陆,它以穴法、针法、诊法、心法、疗法为独门之功,其疗效迅速、易懂、易学,对治疗重症、急症、痛症有极佳效果,引起了针灸界的广泛重视,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继续教育和新技术推广项目。“董氏奇穴针灸疗法”与普通针灸不同之处在于:1、临床效果惊人,取穴灵活机动,虽有定穴并无定点,常就病变反应取穴。2、用针精要,一穴多病,临床从不超过六针,然每针之所至,立起沉疴,令人叹服。3、诊疗操作手法、思路、治疗模式清晰,不受时间及条件限制。4、经济、安全,见效快,学习掌握董氏奇穴疗法增强了医生诊疗水平和经济效益。为此中国针灸推拿协会及中推联合医学研究院在全国范围举办“董氏奇穴特色疗法临床应用研修班”,以满足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学习要求。二、董氏奇穴“五特”概要(一)穴法特色:董

氏奇穴分布在手指、手掌、前臂、上臂、足趾、足背、小腿、大腿、双耳、头面以及前胸、后背等十二个部位,脉络清晰,有章可循。(二)针法特色:董氏针法别具一格,自成一家,与十四正经传统针法迥然不同。董氏针法内容有:倒马针法、动气针法、牵引针法、不定穴针法。倒马、动气、牵引针法、不定穴针法又体现了董氏针法的灵活性,乃董公高深绝学之一,此针法讲究治病无定穴,取穴无定处,注重疾病的外在感应,正所谓“睹其应,而知五脏之害”。最为精妙处,乃董氏刺血针法,其特点:1、刺血以远处施针为主,甚合'泻络远针'之古义。2、刺血部位遍及全身,划分许多特效刺血区,如心肺区、肝胆区、肾区等等。3、治疗范围广泛,特效速效,简单安全。(三)诊法特色:正确的诊断及对穴性的了解,是应用董氏奇穴的关键所在。董公诊病,首看掌诊,次看面诊。董氏掌诊秘诀乃董门弟子习用的独门诊法,此中真诀需经口授心传,方可了然于胸。董氏掌诊之诊断结果是一种病机辨证,按照人体肝、心、脾、肺、肾五大系统,依据掌诊分区的形色异常,将其辨证结果归类,然后据此选穴施治,此乃最为关键处。如患者掌上肺区出现气色反应,即可诊为肺虚,而灵骨、大白又有肺神经通过,故针此二穴必有显着效果。依法取穴,疗效奇特。(四)心法特色:1、全息通应:董氏奇穴针灸,属于多层次的全息针灸学,

董氏奇穴治疗学

第一章 头面颈项 一、头 部  (一)头 痛 1.大白穴甚效,配中白或三叉穴更佳。 2.针侧三里、侧下三里,并针肾关,留针四十五分钟,轻症二、三次,重症四五次,即可不发。治慢性久年头痛甚好。 3.针灵骨、合谷,立可缓和疼痛。 4.背部五岭穴点刺放血,亦可立止头痛。 5.太阳穴刺血最特效,久年头痛轻则一、二次,重则三、四次痊愈。 ⑥脚面血管放血,立止头痛。 (二)偏头痛 1.针侧三里、侧下三里,效果佳。 2.针七里穴、九里穴、中九里(风后)、偏头穴,效果亦佳。 3.三重、四花外穴点刺出血,亦可立止疼痛。 4.太阳穴部位疼痛,针门金甚佳。 5.太阳穴点刺特效,久年偏头痛轻则一次,重则二、三次可愈。 6.水曲穴。 ⑦脚面偏头区血管放血,效果甚佳。 (三)后头痛 1.冲霄放血,立止疼痛。 2.针后头穴、正筋、正宗效果亦佳。 3.委中刺血甚效,治久年后头痛尤佳。 ④后头区点刺放血,立即止疼痛。 (四)前头痛〈眉棱骨痛、鼻骨高、阳明头痛〉 1.天皇穴或肾关穴皆甚效。 2.针通天、火菊、前头效果良好,立止疼痛。 3.四花中穴、印堂部位点刺放血,效果亦佳。 4.五虎一、五虎三亦效。 ⑤脚面前头区点刺放血,立即止疼痛。 ⑥四腑一、二穴配上里点刺放血,也可止疼痛。 (五)头 晕 1.灵骨治头晕甚效。 2.血压高的头晕,先在背部五岭穴点刺放血,再针火硬,立降血压,并止晕眩。血压低的头晕亦效。 3.脑贫血的头晕,针通关、通山、通天。 ④后头区点刺放血。

*针双合谷,涌泉后二寸半,立降血压,曲池丁字刺亦可。 *脑贫血、头晕、针列缺透太渊,配灵骨特效(水通、水金、配通山、通天效果亦佳)。 (六)脑神经不清〈神衰弱〉 1.针正会、前会、后会、镇静效果良好。镇静,再在三重穴放血。 2.针上三黄与下三皇效果亦佳。 ③心脏区、前头区、偏头区、三重穴,点刺放血,效果甚佳。 (七)脑膜炎 1.三重,用倒马针法。 2.四花外点刺,再针正筋。 ③针正筋、正宗、三重、效果佳。 ④脚面及膝以下点刺放血,效果良好。 ⑤后头区点刺放血,效果卓著。 (八)脑 瘤 1.先针州昆、州仑、火光,再在三重穴用倒马针法。 2.上瘤穴配正筋、正宗,效果良好。 ③先针上三黄,再针三重穴。 (九)脑骨肿大 1.针三黄、正筋、正宗配上瘤穴,效果更佳。 (十)脑积水 1.针正筋、正宗、上瘤,有良好效果。 (十一)外感针法 ①地宗、腑格三穴、合谷、灵骨。 ②背部感冒得放血特效。 (十二)内伤头痛 ①头区、偏头区、后脑区点刺放血。 ②背部五岭穴放血 ③如有肿胀受伤处可直接点刺放血。 (十三)脑震荡 ①要针后脑区、冲霄点刺放血,效果显而易见。 ②针脑干、脑点、正筋、正宗(强刺激)效果良好。 (十四)手针、头痛特效针法 ①灵骨、大白、重魁:治感冒、头痛、发高烧。 ②灵骨、反后:治头痛、背痛、颈酸痛。 前头痛:灵骨、合骨配前头穴。 项头痛:灵骨、大白炭项头穴。 偏头痛:灵骨、太白配偏头穴。

董氏奇穴掌诊和刺血

董氏奇穴掌诊和刺血 董氏掌诊 董氏掌诊之见于文字公开,首刊于 1978 年之《中医研究》第一期,系余根据董老师所授内容,经过验证修正后之实用资料,我近年来在几所大学博士班教课,也应学生要求,教授一些掌诊。 董氏掌诊与经络关系密切,了解手足同名经相通,及脏腑别通,就不难学习及理解董氏掌诊。可以参看 1999 年第一届董氏奇穴大会蔡明宗医师发表的《董氏掌诊探讨》(请点击),其中对经络与掌诊关系论述甚详)。董氏掌诊与其他掌诊之不同大致如下 : 1 、定位不同 :一般之定位有根据八卦者,有根据纹路者,有另定区域者,董氏掌诊之脏腑定位基本上与目前一般流行之掌诊不同,董氏除脏腑八卦定位外,更重视三焦定位,有综三焦及横三焦。董氏掌诊尤其重视经络订位,了解手足同名经相通,及脏腑别通,就不难理解董氏掌诊。 2 、诊法不同 : 一般掌诊较注重纹路,包括大纹如天纹(感情线) 、人纹(智慧线) … . 小纹如直纹、横纹、岛纹、障碍纹… 等。董师虽也兼看色泽变化及斑点,但最注重者为各区域之青筋与暗影,其次掌色及各区之温度厚薄凹凸亦极重视。例如艮位,金星丘所围之范围及其饱满低陷,可看体质魄力及肾气之强弱,后溪掌缘肌肉弹性不足或凹陷,亦断为肾气不足,小指太短亦为肾气不足… 等。 3 、作用不同 : 董师常以青筋暗影决定下针,例如在鱼际掌缘看青筋浮出,视其在上中下之位置,断为系肩痛或颈背之疼痛,而在该处下针治疗,由是而发现重子重仙穴。又如青筋甚多浮出于中下焦部位,掌温较低,可断为脾肾阳虚,即可针灵骨肾关。掌温高青筋多,断为肝肾阴虚火旺,则针肾关人黄火硬等穴。怎样掌握及学好董师之刺血董师之治疗最大特色是刺血针法,学生皆知。未学刺血不会刺血,不能算是董门弟子。所谓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只要看刺血手法,就知是否董门学生,是否得到真传。 一是手法之掌握 : 要点在于针具及刺血部位之掌握,针柄粗较易持针,较易使力,董师称放血为点刺,所谓点刺,即用三棱对准血管快速直刺,只要轻轻在血管上点压一下,就能出血。点刺最适于青筋外浮,触之亦觉突出于外者。刺小腿部位董师一般以卧位为主,有些腿部血管站立时浮现,躺着即不现,或较隐入,表示血管较深,站立刺血就较躺着刺血为佳,否则躺着刺血就要稍深一些。不然不出血反而較痛。不然不出血反而较痛。 刺血部位应先充血再刺血,这样不必挤血,刺之自然出血则血量亦较大。怎样先充血 ? 例如刺针井穴,可夹紧手指让指尖部分充血,如此既易出血亦不痛,在背部刺血易宜先按压 ( 背部看不见血管,用此法,有些出针即见血,但有些则需略加挤捏或拔罐辅助出血 ) ,太阳刺血可抓紧衣领,使头面部充血,三棱针稍稍刺入即血如泉涌;肘弯腿弯 ( 委中、尺泽、曲泽穴 ) 虽较易出血,若能于血管上稍施按压,然后施针,疼痛较少,又易出血。 二是穴位之掌握 :刺血取穴要能放能收,所谓「放」系指扩大,在小腿刺血既然刺血则常连四花中、下、外穴一起刺血,可以达到整体彻底治疗的目的;能「收」是指在许多穴位中找出最重要之一点,董氏背部刺血一般亦为多穴一组,有些人嫌穴位太多,应用时如能找出最重要的穴点,一则达到精简的作用,一则掌控治疗之真正主要穴位,治疗可以更有信心更准确。例如背部三金穴治疗膝痛,三金穴相当于膀胱经之魄户、膏肓、神堂穴。考察老师治疗膝痛最常用之穴位,为位于中指之心膝穴或胆穴,主要与心包经有关,此三穴亦以

董氏奇穴及单穴治疗学-董氏针灸培训门户

董氏奇穴及單穴治療學 頭痛:木火加肺心穴; 婦科; 富頂; 後枝; 火主(心臟病引起); 天皇; 火散; 針靈骨立可緩解; 五嶺點刺眉稜骨痛:二角明; 花骨一; 腎關; 公孫; 崑崙 前額痛:二角明加中白; 火菊加火連; 水相加中白; 五虎四; 公孫、內庭、陷谷 後頭痛:指三重; 火菊加火連; 水相加正筋、正宗; 束骨; 沖宵點刺 偏頭痛:指三重; 婦科; 六完; 三重(特效); 四花外點刺; 側三里加側下三里加腎關4至5次即愈; 九里; 三泉; 次白加木斗; 足解穴加耳背點刺 頭頂痛:火主; 門金; 沖宵點刺 鼻骨痛:二角明; 花骨一 太陽穴痛:門金 頭痛在耳上及耳後:足臨泣 顱內痛:束骨、湧泉 全頭痛:列缺透太淵; 腎關; 側三里、側下三里 頭上怕風:靈骨、大白

頭暈眼花:中間; 指四馬; 火腑海穴; 四花上; 三通(針對腦貧血) 頭暈腦脹:靈骨; 富頂; 後枝; 支通; 落通; 火菊; 火散 頭暈耳鳴因心經引起者:前谷、後谿 腦神經不清:正會、鎮靜、三重點刺 失眠:指針按壓雙風池穴; 大陵透外關(100%有效); 百勞(大椎上二寸旁開一寸) 目眩頭疼:灸腦空 血壓高;富頂; 後枝; 上曲; 下曲; 支通; 落通; 五嶺點刺加火硬 血壓高引起之頭暈眼昏、心跳、心衰:火連 血壓高肝陽亢進、中風後神志不清:火連 血管硬化:後枝; 肩中; 地宗; 支通; 落通; 火菊; 四花中副 瞼面神經麻痹:指三重; 靈骨; 富頂加後枝; 四花外點刺; 側三里、側下三里再加風市然後三重點刺; 四馬(面部神經緊張); 上中下三泉; 地機、漏谷、三陰交

面癢:迎香 風水頭面腫:水溝 下頷痛、口不能張:合谷、解谿; 火硬 顴骨痛:三重(點刺); 側下三里 唇痛、白口症:上下唇 頸骨正中央脹痛:沖宵點刺 頸部胸索乳突肌痛:心門 頸脖痛:肺心穴; 上白; 富頂加後枝; 火菊; 三皇; 四肢穴; 九里 脖子硬:中七里; 天皇(斜方肌頸項強) 脖子不能左右:後谿 脖子不能前後:束骨 脖子扭轉不靈:火菊; 正筋、正宗; 重子、重仙; 內關; 絕骨 脖子扭傷:液門深針 發音無力:背面穴 喉嚨生瘡、喉炎、扁桃腺炎:足千金、足五金; 外三關咽喉炎:曲陵點刺; 分金加鎮金

常见疾病董氏奇穴治疗处方

常见疾病董氏奇穴治疗处方 (根据《董氏奇穴针灸学》一书和视频资料整理) 一、头部疾病 (一)头痛: 1、针侧三里、侧下三里配肾关,留针45分钟,轻症二三次,重症四五次即可不发。(书) 2、针灵骨,立可缓和头痛。 3、太阳两穴配灵骨立止(太阳两穴分别在小指掌面第一、二节正中,灵骨穴在 拇指与食指的掌骨间)[巳经验证] (二)偏头痛: 1、针侧三里、侧下三里效甚佳。 2、针中九里(风市)、效果亦佳。 3、点刺三重、四花立可止痛。 4、太阳部位疼痛针金门效果甚佳。 5、指三重(手背,无名指第二节外侧四分法取穴三穴) 6、侧三里(足三里后1寸)、侧下三里(侧三里2寸) (三)前头痛:

1、针火菊立止头痛。(己验证) 2、眉棱骨痛:针火菊立效。(己验证) 3、点刺四花中效果亦佳。 (四)后头痛: 1、冲霄放血立止头痛。 2、针正筋、正宗效果亦佳。 (五)头痛、头胀、久年头痛: 脚背六溪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解溪穴下1寸为上溪穴,其下1寸为下溪穴,上下溪左右旁开各1寸分别为内溪、外溪、前溪、水溪穴,共6穴) (六)眉棱骨痛: 火连(第一跖骨内侧,距趾跖关节2寸处)火菊(第一跖骨内侧,距趾跖关节3寸处) (视频) (七)感冒头痛: 1、三叉三穴(握拳取穴,在无名指与小指叉口之中央点取穴) 2、二角明(手背,中指第一节中央线上三分法取两穴、向下斜刺) 3、头晕:感冒头痛:三叉三穴(握拳取穴,在无名指与小指叉口之中央点进针) 配灵骨大白

1、高血压头晕,先在背部五岭点刺放血,再针火硬可立降血压,并止眩晕。(书) 2、脑贫血头晕,针通关、通山、通天。 (八)正脑三穴:主治:脑鸣、脑神经痛,咳嗽不止(立即见效) 取穴:(77-1)足后跟筋正中央,正脑一穴距足后跟4.5寸,也就是距正筋穴上1寸,正脑二穴、三穴相距各2寸。 二、眼部疾病 (一)视力模糊: 1、高血压引起的眼花,先点刺五岭,再针下三皇。 2、针明黄,留针,捻转即愈。配复溜效更佳。 (二)麦粒肿: 1、针灵骨,左右交刺一次即愈。 2、脾俞、胃俞点刺出血亦佳。 (三)目赤: 1、耳尖放血,效果甚佳。 2、背后肝俞点刺出血少许效果亦佳。加针上白,效果更佳。 (四)目干涩: 针明黄有效。配复溜效更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