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调查
- 格式:ppt
- 大小:5.92 MB
- 文档页数:41
2023年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历和实施方案2023年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历和实施方案的制定对于科学管理林业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防控有害生物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2023年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的历程和实施方案。
一、背景和目标2023年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旨在全面了解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情况和趋势,并为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其具体目标如下:1. 全面监测林业有害生物的分布和数量,并及时预警和预报潜在的有害生物灾害;2. 建立健全的有害生物数据管理系统,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3. 提高林业从业人员对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的认识和参与度;4. 优化监测预报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二、工作计划和流程2023年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分为以下几个重要环节:1. 监测点的确定根据先前调研和已知有害生物分布情况,确定监测点位,并确保点位的代表性和充分性。
监测点位应覆盖不同类型的森林生态系统,包括人工林、天然林和特定保护区域。
2. 采样和数据收集在指定的监测点位,采集有害生物样本,并详细记录样本的地理位置、生境特征和数量。
同时,结合现代技术手段,如无人机和遥感技术,收集和整理有关有害生物的相关数据。
3. 数据分析和预报通过对收集到的有害生物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了解有害生物的分布规律和趋势。
进一步结合气象因素、生态环境和林业经营措施等信息,利用数学模型和预测算法进行有害生物的预报工作。
4. 预警与应对措施根据预测结果和实际情况,及时发布有害生物的预警信息,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重点关注高风险区域和易受影响的森林生态系统,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避免有害生物造成较大的经济和生态损失。
三、实施方案为确保2023年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的顺利实施,以下为具体的实施方案:1. 加强监测网络建设通过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加强与各级森林资源管理部门、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合作,共同推动监测网络的建设和完善。
总结范本:_________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总结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第1 页共6 页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总结根据国家林业局《关于在全国开展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的通知》(林造发〔2-〕号)、省林业厅《关于印发〈全省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实施方案〉的通知》(-林发〔2-〕号)及市林业局《关于印发〈市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实施方案的通知〉》(-市林函〔2-〕号)等文件的要求和安排,我县于2-年-月至2-年-月分-个阶段在全县开展了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目前普查工作已全面结束。
现将我县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情况总结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为了顺利完成我县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我县成立了以县林业局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总工程师为副组长,各直属单位负责人、各中心林业站站长、局机关相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林业有害生物普查领导小组。
并从全县林业系统抽调名森林病虫害方面的业务骨干组成了专业普查队,为了更好、更方便的开展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将全县分为片区、片区、直属单位3个专业调查组,分片实施。
在经费困难的情况下挤出资金万元用于购置设备、差旅费、人员补助等。
同时印发了《县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实施方案》,为普查工作的规范进行提供了技术依据并于2-年-月底,对抽调的普查人员进行了为期-天的技术培训,通过培训,普查人员基本上掌握了调查所需的技术和方法,为全县顺利开展普查工作打下了基矗二、严格按普查内容、方法及技术要点精心操作(一)普查内容详实1、寄主植物普查:普查对象危害的森林植物种类(包括乔木、灌第 2 页共 6 页木、花卉、草本等)做到了查到种,对不能确定的种类,采取采集完整的标本送专家鉴定,对同种有害生物危害的种类超过20种时,按照不同科、属列出主要的种。
2、普查对象分布地点统计:以乡镇(尝所)为单位统计。
对新发现的或发生区域小的,记录到县、乡、镇、村、社以及小地名。
植物检疫的意义(1)、开展植物检疫工作能有效阻止危险性有害生物的人为传播(2)植物检疫是贸易交往中双方应尽的义务,同时亦是维护自身利益、树立形象、建立信誉的重要工作我国植物检疫的沿革1、孕育时期(1914-1930年)2、初建时期(1931——1948年)3、发展时期(1949——1965年)(1)机构和队伍建设(2)国内植物检疫的开展 (3)口岸植物检疫业务管理体制的改革4、停滞时期(1966——1976年)5、昌盛时期(1977年)林业有害生物检疫机构有2400多个,专职检疫人员有11000余人植物检疫:是通过法律、行政和技术的手段,防止危险性植物病、虫、杂草和其他有害生物的人为传播,保障农林业生产安全,促进贸易发展的措施。
林业有害生物检疫:林业有害生物检疫就是以法律、法规为依据,用科学的方法对森林植物及其产品进行检测,判断其是否带有危险性有害生物,并对有害生物的人为传播扩散进行隔离和处置的保护资源和生态安全的措施。
植物检疫学:是一门为保护植物的健康,阻止某些对植物及产品有严重为害的有害生物随植物或其他应检物调运而传播,对有害生物进行风险分析,提出检疫决策,制定与执行检疫法律、法规的科学。
检疫法规(quarantine regulations):是国家各级各类权力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制定的有关动植物检疫的各种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危险性有害生物: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尚未发生,或虽发生,但正在进行官方防治的、有潜在经济重要性的有害生物。
简单地说就是危害严重、防治困难、发生后对农林业生产能造成巨大损失有害生物。
检疫性有害生物:是指对某一国家或地区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但在该国或地区尚未存在或虽存在但分布不广并由官方控制的有害生物。
在我国它们包括国家和各省(市、区)颁布的植检法规中规定应该实施检疫的危险性有害生物,以及对外鉴订的有关协定、协议、贸易合同中规定应当检疫的危险性有害生物。
植物:系指活的栽培植物、野生植物及其种子、种苗及其他繁殖材料等植物产品:指来源于植物而未经加工制作,或者虽经加工,但仍可能传播有害生物的产品,如林业上的干果、生药村、木材等。
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总结_经济普查工作总结根据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与发展情况,为了及时掌握和监测林业有害生物的种类、数量、分布以及危害程度,我们组织了一次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
通过这次普查,我们对林业有害生物的情况有了进一步了解,并制定了相关的防治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工作目标明确在开展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之前,我们制定了明确的工作目标,即明确普查的范围、内容、时间和任务分工,以及要达到的结果。
这为我们开展后续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在普查工作开始之前,我们组织了培训会议,对普查的目的、方法和操作流程进行了详细说明。
我们还准备了必要的工具和设备,保证了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加强组织协调在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期间,我们充分发挥了组织协调的作用。
通过与相关部门的密切合作,我们获取了大量的信息和数据,确保了普查工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我们还加强了与各省市的联系,及时交流工作进展和遇到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方案,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科学管理数据在林业有害生物普查过程中,我们加强了对数据的科学管理。
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据录入和管理系统,我们对普查数据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归类,确保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我们还对数据进行了分析和综合,提取了有关的指标和关键信息,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六、总结经验教训在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结束后,我们及时总结了工作经验和教训。
通过总结经验,我们发现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改进的措施和建议。
我们也总结了成功的经验,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通过这次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我们进一步加强了对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和防控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也要看到,在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我们将继续努力,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的普查和防控工作,为保护和发展我国的林业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青川县重点林业产业有害生物现状调查一、产业发展概况青川县地处龙门山北部边缘,山地占全县幅员面积的98.5%,林业用地面积410.7万亩、占85.1%,非林业用地71.8万亩,占14.9%。
有林地324.6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79%,其中有工业原料林、森林蔬菜林、特色干果林、木本油料林、生物质能源林等林业特色产业,森林覆盖率68.73%,活立木蓄积1500万立方米,人均林地15亩,为全国人均林地的8倍,是典型的山区林业县。
(一)木质原料林及公路绿化到2009年全县发展木质原料林117.5万亩,主要树种为马尾松、杉树、桤木、枫香、杨树等,在全县各乡镇均有分布。
其中木质工业原料林(杨树)示范基地3.4万亩。
主要分布在:沙洲镇、木鱼镇、骑马乡、板桥、蒿溪乡、三锅乡、桥楼乡、乐安、前进、红光、关庄、凉水、七佛、马鹿、竹园、金子山、黄坪、大院、青溪。
公路绿化0.2万亩。
绿化线路为“金(子山)唐(家河)”旅游沿线的10万余株杨树、转咀子-----乔庄县城旅游沿线的9万余株杨、沙州-----姚渡公路沿线5万余株杨树。
(二)特色干果林(核桃)核桃是青川县特色农业主导产业之一,36个乡镇均有栽培,2007年以前种植面积5.63万亩,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到2009年已达到14.5万亩。
2008年,从陕西购进了核桃嫁接苗,在三锅乡建核桃采穗圃基地470亩。
2009年从河北赞皇县购进了核桃嫁接树,在凉水、红光、三锅苗圃又发展核桃采穗圃基地150亩。
栽植当年可采穗条,以后逐年增加。
(三)生物质能源林(山桐子)山桐子是分布在我县低山、低中山部的乡土油材兼用树种。
据四川省林业调查规划院2007年广元市山桐子资源现状专项调查,青川县现有山桐子6.17万株,占广元市的45%,主要分布在36个乡镇,重点分布在茶坝、白家、马公、曲河、竹园、凉水、七佛、关庄、骑马、房石等乡镇,多呈稀疏单株分布,有呈小丛状分布,在曲河乡银洞村发现千亩以上成片山桐子与落叶阔叶树混交林。
陕西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预防和治理林业有害生物,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国务院《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植物检疫条例》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林业有害生物的预防、检疫、治理及其监督管理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坚持预防为主、强化检疫、科学治理、依法监管的原则,实行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联防联控的机制。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负总责,加强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防控工作机制,协调解决防治检疫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纳入森林资源保护和林业发展规划,并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列入政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按照职责,组织开展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防治及宣传工作,协助做好林业植物检疫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其所属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机构(以下简称林检机构)承担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任务。
发展和改革、工业和信息化、公安、财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农业农村、应急管理、市场监管、气象、海关、军民融合等部门以及电力、电信、邮政、铁路等有关单位,依法履行各自职责,协同做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相关工作。
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国有林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机构和乡(镇)有关工作机构按照各自职责,开展林业有害生物调查、监测、防治工作,协助做好林业植物检疫工作。
第六条林业生产经营者和其他有关生产经营者应当依法做好其所属或者经营管理、使用的森林、林木、林业植物及其产品的有害生物防治工作。
第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新闻媒体应当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预防、治理和检疫知识的宣传普及,鼓励、支持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和社会公众参与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
林业有害生物检疫检验及检疫处理技术第一节:我国林业植物检疫现状及发展趋势第二节:我国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现状及其分析第三节:林业植物检疫技术法规与检疫技术规范第四节:植物检疫的生物学基础第五节:林业植物检疫抽样调查技术第六节:林业有害生物检疫检验技术第七节:林业有害生物检疫处理技术第八节:我国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检疫检验与检疫处理第一节我国林业植物检疫现状及发展趋势随着全球贸易一体化和商品流通的加快,危险性有害生物传播的机率加大。
一方面要加快商品、货物的流通,取消贸易壁垒,另一方面要保护人类的健康,保护本地农林业生产和生态的安全,这本身就是一对矛盾,而我们的检疫工作就是解决这一矛盾。
一、当前我国林业植物检疫现状我国仍然属于一个缺林少林的国家,人均森林面积和蓄积量仅为0.12公顷和8.6立方米,是世界人均水平的21%和12%,而且森林的质量和生产率相对较低,主要表现在人工林面积较大,健康程度不高,生物灾害发生频繁。
在已有分布的8000余种林业有害生物当中,其中虫害5020种,病害2918种,鼠类160种,林业有害植物150种,造成灾害的有100多种,近年来我国林业有害生物每年发生面积超过1亿亩,影响林木生长量达1700万m3,经济损失达880亿元,其中直接经济损失达120亿元,间接经济损失达760亿元。
目前在我们重点治理的林业有害生物当中,外来有害生物占了一半左右,椐统计,我国每年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达4200万亩,经济损失达560亿元。
一些危险性的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的传入主要因为引种不慎而带入的,由于贸易的发展,有害生物入境的频率在增加,国家检验检疫部门2002年截获各类有害生物1310种,涉及货物22448批次,2003年截获各类有害生物1900种,涉及货物48139批次,一些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境定居后,进一步传播的主要途径仍然是人为传播,从松材线虫病的传播情况看,多数是通过带疫的木材及其制品(包括木质包装箱、电缆盘等)进行传播的。
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总结_经济普查工作总结
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是我单位的一项重要工作,该项工作主要是为了保护森林资源,防止有害生物的侵害,维护生态平衡。
经过多方努力,今年的普查工作圆满完成,特总结如下:
一、组织领导及工作安排
针对本次普查工作,我单位提前召开会议筹划,明确了普查的目标和任务,并分工合作。
在普查过程中,各部门积极配合,工作分工明确,各项任务有序进行。
二、普查工作流程
(一)前期准备工作
工作人员依据任务计划,做好人员调配、装备备货、车辆保养等准备工作,同时制定工作计划、绘制普查路线图、标准化填写普查表格。
(二)实地调查
在实地调查过程中,工作人员按照预定路线逐户进行实地调查,重点调查森林有害生物的类型、分布、危害程度等情况,并做好记录和相应处理工作。
(三)数据处理
工作人员及时将采集的数据整理、核对和汇总,做好数据的管理和保存工作。
三、取得的成果
通过本次普查工作,在全市范围内成功调查了大量的有害生物分布和种类情况,及时发现了部分新出现的有害生物,为我市生态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四、不足与建议
(一)在普查过程中,由于部分地区交通不便,导致普查工作受到一定干扰,需要完善交通设施,提高普查效率。
(二)部分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应对困难的经验,需要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工作素质。
(三)今后的工作中,应针对一些长期存在的问题,如生态环境恶化、森林资源遭到破坏等,加强监管,加大力度保护生态环境和森林资源。
综上所述,此次普查工作圆满完成,但工作中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和问题,我们将持续深入推进普查工作,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为我市生态保护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