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调查
- 格式:ppt
- 大小:5.92 MB
- 文档页数:41
2023年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历和实施方案2023年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历和实施方案的制定对于科学管理林业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防控有害生物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2023年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的历程和实施方案。
一、背景和目标2023年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旨在全面了解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情况和趋势,并为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其具体目标如下:1. 全面监测林业有害生物的分布和数量,并及时预警和预报潜在的有害生物灾害;2. 建立健全的有害生物数据管理系统,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3. 提高林业从业人员对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的认识和参与度;4. 优化监测预报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二、工作计划和流程2023年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分为以下几个重要环节:1. 监测点的确定根据先前调研和已知有害生物分布情况,确定监测点位,并确保点位的代表性和充分性。
监测点位应覆盖不同类型的森林生态系统,包括人工林、天然林和特定保护区域。
2. 采样和数据收集在指定的监测点位,采集有害生物样本,并详细记录样本的地理位置、生境特征和数量。
同时,结合现代技术手段,如无人机和遥感技术,收集和整理有关有害生物的相关数据。
3. 数据分析和预报通过对收集到的有害生物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了解有害生物的分布规律和趋势。
进一步结合气象因素、生态环境和林业经营措施等信息,利用数学模型和预测算法进行有害生物的预报工作。
4. 预警与应对措施根据预测结果和实际情况,及时发布有害生物的预警信息,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重点关注高风险区域和易受影响的森林生态系统,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避免有害生物造成较大的经济和生态损失。
三、实施方案为确保2023年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的顺利实施,以下为具体的实施方案:1. 加强监测网络建设通过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加强与各级森林资源管理部门、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合作,共同推动监测网络的建设和完善。
总结范本:_________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总结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第1 页共6 页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总结根据国家林业局《关于在全国开展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的通知》(林造发〔2-〕号)、省林业厅《关于印发〈全省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实施方案〉的通知》(-林发〔2-〕号)及市林业局《关于印发〈市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实施方案的通知〉》(-市林函〔2-〕号)等文件的要求和安排,我县于2-年-月至2-年-月分-个阶段在全县开展了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目前普查工作已全面结束。
现将我县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情况总结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为了顺利完成我县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我县成立了以县林业局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总工程师为副组长,各直属单位负责人、各中心林业站站长、局机关相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林业有害生物普查领导小组。
并从全县林业系统抽调名森林病虫害方面的业务骨干组成了专业普查队,为了更好、更方便的开展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将全县分为片区、片区、直属单位3个专业调查组,分片实施。
在经费困难的情况下挤出资金万元用于购置设备、差旅费、人员补助等。
同时印发了《县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实施方案》,为普查工作的规范进行提供了技术依据并于2-年-月底,对抽调的普查人员进行了为期-天的技术培训,通过培训,普查人员基本上掌握了调查所需的技术和方法,为全县顺利开展普查工作打下了基矗二、严格按普查内容、方法及技术要点精心操作(一)普查内容详实1、寄主植物普查:普查对象危害的森林植物种类(包括乔木、灌第 2 页共 6 页木、花卉、草本等)做到了查到种,对不能确定的种类,采取采集完整的标本送专家鉴定,对同种有害生物危害的种类超过20种时,按照不同科、属列出主要的种。
2、普查对象分布地点统计:以乡镇(尝所)为单位统计。
对新发现的或发生区域小的,记录到县、乡、镇、村、社以及小地名。
植物检疫的意义(1)、开展植物检疫工作能有效阻止危险性有害生物的人为传播(2)植物检疫是贸易交往中双方应尽的义务,同时亦是维护自身利益、树立形象、建立信誉的重要工作我国植物检疫的沿革1、孕育时期(1914-1930年)2、初建时期(1931——1948年)3、发展时期(1949——1965年)(1)机构和队伍建设(2)国内植物检疫的开展 (3)口岸植物检疫业务管理体制的改革4、停滞时期(1966——1976年)5、昌盛时期(1977年)林业有害生物检疫机构有2400多个,专职检疫人员有11000余人植物检疫:是通过法律、行政和技术的手段,防止危险性植物病、虫、杂草和其他有害生物的人为传播,保障农林业生产安全,促进贸易发展的措施。
林业有害生物检疫:林业有害生物检疫就是以法律、法规为依据,用科学的方法对森林植物及其产品进行检测,判断其是否带有危险性有害生物,并对有害生物的人为传播扩散进行隔离和处置的保护资源和生态安全的措施。
植物检疫学:是一门为保护植物的健康,阻止某些对植物及产品有严重为害的有害生物随植物或其他应检物调运而传播,对有害生物进行风险分析,提出检疫决策,制定与执行检疫法律、法规的科学。
检疫法规(quarantine regulations):是国家各级各类权力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制定的有关动植物检疫的各种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危险性有害生物: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尚未发生,或虽发生,但正在进行官方防治的、有潜在经济重要性的有害生物。
简单地说就是危害严重、防治困难、发生后对农林业生产能造成巨大损失有害生物。
检疫性有害生物:是指对某一国家或地区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但在该国或地区尚未存在或虽存在但分布不广并由官方控制的有害生物。
在我国它们包括国家和各省(市、区)颁布的植检法规中规定应该实施检疫的危险性有害生物,以及对外鉴订的有关协定、协议、贸易合同中规定应当检疫的危险性有害生物。
植物:系指活的栽培植物、野生植物及其种子、种苗及其他繁殖材料等植物产品:指来源于植物而未经加工制作,或者虽经加工,但仍可能传播有害生物的产品,如林业上的干果、生药村、木材等。
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总结_经济普查工作总结根据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与发展情况,为了及时掌握和监测林业有害生物的种类、数量、分布以及危害程度,我们组织了一次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
通过这次普查,我们对林业有害生物的情况有了进一步了解,并制定了相关的防治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工作目标明确在开展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之前,我们制定了明确的工作目标,即明确普查的范围、内容、时间和任务分工,以及要达到的结果。
这为我们开展后续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在普查工作开始之前,我们组织了培训会议,对普查的目的、方法和操作流程进行了详细说明。
我们还准备了必要的工具和设备,保证了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加强组织协调在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期间,我们充分发挥了组织协调的作用。
通过与相关部门的密切合作,我们获取了大量的信息和数据,确保了普查工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我们还加强了与各省市的联系,及时交流工作进展和遇到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方案,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科学管理数据在林业有害生物普查过程中,我们加强了对数据的科学管理。
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据录入和管理系统,我们对普查数据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归类,确保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我们还对数据进行了分析和综合,提取了有关的指标和关键信息,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六、总结经验教训在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结束后,我们及时总结了工作经验和教训。
通过总结经验,我们发现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改进的措施和建议。
我们也总结了成功的经验,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通过这次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我们进一步加强了对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和防控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也要看到,在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我们将继续努力,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的普查和防控工作,为保护和发展我国的林业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青川县重点林业产业有害生物现状调查一、产业发展概况青川县地处龙门山北部边缘,山地占全县幅员面积的98.5%,林业用地面积410.7万亩、占85.1%,非林业用地71.8万亩,占14.9%。
有林地324.6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79%,其中有工业原料林、森林蔬菜林、特色干果林、木本油料林、生物质能源林等林业特色产业,森林覆盖率68.73%,活立木蓄积1500万立方米,人均林地15亩,为全国人均林地的8倍,是典型的山区林业县。
(一)木质原料林及公路绿化到2009年全县发展木质原料林117.5万亩,主要树种为马尾松、杉树、桤木、枫香、杨树等,在全县各乡镇均有分布。
其中木质工业原料林(杨树)示范基地3.4万亩。
主要分布在:沙洲镇、木鱼镇、骑马乡、板桥、蒿溪乡、三锅乡、桥楼乡、乐安、前进、红光、关庄、凉水、七佛、马鹿、竹园、金子山、黄坪、大院、青溪。
公路绿化0.2万亩。
绿化线路为“金(子山)唐(家河)”旅游沿线的10万余株杨树、转咀子-----乔庄县城旅游沿线的9万余株杨、沙州-----姚渡公路沿线5万余株杨树。
(二)特色干果林(核桃)核桃是青川县特色农业主导产业之一,36个乡镇均有栽培,2007年以前种植面积5.63万亩,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到2009年已达到14.5万亩。
2008年,从陕西购进了核桃嫁接苗,在三锅乡建核桃采穗圃基地470亩。
2009年从河北赞皇县购进了核桃嫁接树,在凉水、红光、三锅苗圃又发展核桃采穗圃基地150亩。
栽植当年可采穗条,以后逐年增加。
(三)生物质能源林(山桐子)山桐子是分布在我县低山、低中山部的乡土油材兼用树种。
据四川省林业调查规划院2007年广元市山桐子资源现状专项调查,青川县现有山桐子6.17万株,占广元市的45%,主要分布在36个乡镇,重点分布在茶坝、白家、马公、曲河、竹园、凉水、七佛、关庄、骑马、房石等乡镇,多呈稀疏单株分布,有呈小丛状分布,在曲河乡银洞村发现千亩以上成片山桐子与落叶阔叶树混交林。
陕西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预防和治理林业有害生物,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国务院《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植物检疫条例》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林业有害生物的预防、检疫、治理及其监督管理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坚持预防为主、强化检疫、科学治理、依法监管的原则,实行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联防联控的机制。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负总责,加强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防控工作机制,协调解决防治检疫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纳入森林资源保护和林业发展规划,并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列入政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按照职责,组织开展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防治及宣传工作,协助做好林业植物检疫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其所属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机构(以下简称林检机构)承担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任务。
发展和改革、工业和信息化、公安、财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农业农村、应急管理、市场监管、气象、海关、军民融合等部门以及电力、电信、邮政、铁路等有关单位,依法履行各自职责,协同做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相关工作。
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国有林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机构和乡(镇)有关工作机构按照各自职责,开展林业有害生物调查、监测、防治工作,协助做好林业植物检疫工作。
第六条林业生产经营者和其他有关生产经营者应当依法做好其所属或者经营管理、使用的森林、林木、林业植物及其产品的有害生物防治工作。
第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新闻媒体应当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预防、治理和检疫知识的宣传普及,鼓励、支持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和社会公众参与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
林业有害生物检疫检验及检疫处理技术第一节:我国林业植物检疫现状及发展趋势第二节:我国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现状及其分析第三节:林业植物检疫技术法规与检疫技术规范第四节:植物检疫的生物学基础第五节:林业植物检疫抽样调查技术第六节:林业有害生物检疫检验技术第七节:林业有害生物检疫处理技术第八节:我国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检疫检验与检疫处理第一节我国林业植物检疫现状及发展趋势随着全球贸易一体化和商品流通的加快,危险性有害生物传播的机率加大。
一方面要加快商品、货物的流通,取消贸易壁垒,另一方面要保护人类的健康,保护本地农林业生产和生态的安全,这本身就是一对矛盾,而我们的检疫工作就是解决这一矛盾。
一、当前我国林业植物检疫现状我国仍然属于一个缺林少林的国家,人均森林面积和蓄积量仅为0.12公顷和8.6立方米,是世界人均水平的21%和12%,而且森林的质量和生产率相对较低,主要表现在人工林面积较大,健康程度不高,生物灾害发生频繁。
在已有分布的8000余种林业有害生物当中,其中虫害5020种,病害2918种,鼠类160种,林业有害植物150种,造成灾害的有100多种,近年来我国林业有害生物每年发生面积超过1亿亩,影响林木生长量达1700万m3,经济损失达880亿元,其中直接经济损失达120亿元,间接经济损失达760亿元。
目前在我们重点治理的林业有害生物当中,外来有害生物占了一半左右,椐统计,我国每年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达4200万亩,经济损失达560亿元。
一些危险性的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的传入主要因为引种不慎而带入的,由于贸易的发展,有害生物入境的频率在增加,国家检验检疫部门2002年截获各类有害生物1310种,涉及货物22448批次,2003年截获各类有害生物1900种,涉及货物48139批次,一些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境定居后,进一步传播的主要途径仍然是人为传播,从松材线虫病的传播情况看,多数是通过带疫的木材及其制品(包括木质包装箱、电缆盘等)进行传播的。
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总结_经济普查工作总结
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是我单位的一项重要工作,该项工作主要是为了保护森林资源,防止有害生物的侵害,维护生态平衡。
经过多方努力,今年的普查工作圆满完成,特总结如下:
一、组织领导及工作安排
针对本次普查工作,我单位提前召开会议筹划,明确了普查的目标和任务,并分工合作。
在普查过程中,各部门积极配合,工作分工明确,各项任务有序进行。
二、普查工作流程
(一)前期准备工作
工作人员依据任务计划,做好人员调配、装备备货、车辆保养等准备工作,同时制定工作计划、绘制普查路线图、标准化填写普查表格。
(二)实地调查
在实地调查过程中,工作人员按照预定路线逐户进行实地调查,重点调查森林有害生物的类型、分布、危害程度等情况,并做好记录和相应处理工作。
(三)数据处理
工作人员及时将采集的数据整理、核对和汇总,做好数据的管理和保存工作。
三、取得的成果
通过本次普查工作,在全市范围内成功调查了大量的有害生物分布和种类情况,及时发现了部分新出现的有害生物,为我市生态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四、不足与建议
(一)在普查过程中,由于部分地区交通不便,导致普查工作受到一定干扰,需要完善交通设施,提高普查效率。
(二)部分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应对困难的经验,需要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工作素质。
(三)今后的工作中,应针对一些长期存在的问题,如生态环境恶化、森林资源遭到破坏等,加强监管,加大力度保护生态环境和森林资源。
综上所述,此次普查工作圆满完成,但工作中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和问题,我们将持续深入推进普查工作,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为我市生态保护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效果评估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是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举措。
而对防治效果进行科学、准确的评估,不仅能够检验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还能为后续的防治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有助于不断优化和改进防治策略,提高防治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一、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效果评估的重要性林业有害生物的爆发会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影响树木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导致木材质量下降、森林覆盖率减少,甚至威胁到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
因此,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至关重要。
而防治效果评估则是对这些措施的“检验”,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为决策提供依据通过评估,可以了解防治措施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从而为林业部门制定后续的防治计划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如果防治效果不佳,就需要及时调整策略,加大防治力度或采用新的防治方法。
2、提高防治效率评估能够发现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避免资源的浪费,提高防治工作的效率和效益。
3、保障生态安全有效的防治效果评估有助于及时控制林业有害生物的蔓延,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维护生态平衡,保障生态安全。
4、促进科学研究评估过程中积累的数据和经验,可以为林业有害生物的科学研究提供素材,推动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发展。
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效果评估的指标1、有害生物种群密度这是评估防治效果的最直接指标之一。
通过监测防治前后有害生物的数量变化,可以直观地反映出防治措施对其种群规模的控制作用。
2、危害程度观察树木受损害的程度,如叶片受损面积、枝干枯萎程度、果实受害率等,来评估防治对减轻有害生物危害的效果。
3、树木生长状况包括树木的高度、胸径、树冠形态等生长指标的变化。
如果防治措施有效,树木的生长应趋于正常,生长指标有所改善。
4、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估森林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以及土壤质量、水分涵养等生态功能的变化,判断防治措施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影响。
林业有害生物测报情况汇报近年来,林业有害生物对林木造成的危害日益严重,给林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为了及时有效地控制和防治林业有害生物,我单位积极开展了相关工作,并进行了有害生物的测报情况汇报。
首先,针对林业有害生物的种类和分布情况,我们对全区范围内的林木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监测。
通过对各类有害生物的数量、分布范围和危害程度进行科学统计和分析,全面掌握了有害生物的发展态势和趋势变化。
同时,我们还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有害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习性进行了深入研究,为有效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其次,针对不同类型的有害生物,我们制定了相应的防治方案和措施。
针对常见的松毛虫、松材线虫、松墨天牛等有害生物,我们采取了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策略,有效地控制了有害生物的数量和危害范围,保护了林木的生长和发育。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对进口木材和木质包装材料的检疫和监管,严格防止有害生物的传入和扩散。
此外,我们还积极开展了有害生物的监测和预警工作。
通过建立健全的监测网络和监测体系,及时发现有害生物的踪迹和迹象,提前预警和预防有害生物的危害,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林业损失,保障了林业生产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我单位在林业有害生物的测报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林业生产的健康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做出了积极贡献。
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任重道远,需要进一步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不断完善防治措施和方法,提高防治效果和水平,为林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大对有害生物的监测和防治力度,提高防治工作的科学性和针对性,确保林业有害生物的测报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绩,为林业生产的绿色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贡献更大的力量。
**县2011年林业有害生物越冬基数调查情况针对我县林木有害生物发生的实际情况,本着“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以“严格控制,积极除治,确保有虫不成灾”为原则,**县林业局早做准备,认真做好监测调查,及时组织广大群众开展防治。
现将林业有害生物越冬基数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近年来,危害我县林业生产的有害生物以美国白蛾、春尺蠖、杨扇舟蛾和天牛等为主。
从12月12日开始,**县林业局森防站进行了实地调查,认真做好记录。
(1)美国白蛾
对**乡南连送村东林地进行实地调查,共调查树木50株,挖取面积700平方米,挖取活蛹0个,死蛹0个。
(2)春尺蠖
对**乡吴村村西林地进行越冬基数调查,共调查树木100株,挖取面积1300平方米,挖取活蛹4个,死蛹0个,与去年越冬基数持平。
(3)杨扇舟蛾
对**镇**村、**乡林地进行越冬基数调查,共挖树200株,挖取面积1300平方米,共挖取越冬蛹8个,其中活蛹7个,死蛹1个,与去年越冬数略低。
(4)天牛
对**乡***村柳树进行调查,共查找树木200株,发现天牛活蛹0个。
与去年越冬数持平。
喀什地区林果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调研报告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自治区林业厅及喀什地委、行署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喀什地区林果业发展迅猛,喀什地区已成为目前疆内林果规模最大的地区.然而当前喀什地区林果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与迅猛发展的林果业不相适应,突出表现在林果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不健全,防控能力相当薄弱,综合防控基础设施建设、监测预报网络建设、防灾减灾技术研究与推广、专业技术队伍建设与技术服务等方面一直滞后于快速发展的林果业,无法科学有效地抵御林果有害生物造成的危害和损失,灾害频发.因此加快我区林果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有效控制林果有害生物的危害程度,不断提高林果有害生物防治的综合能力已显得十分迫切.在此情况下,我们对林果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现将调查研究情况做以下汇报:一、林果有害生物防治机构、队伍、人员现状喀什地区有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专门机构13个,其中喀什地区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1个,全地区12个县市林业局均设有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全地区森防站设置编制数57人,现实有森防专职人员48人,其中森保、植保专业毕业人员15人,10个森防站参照公务员管理,3个森防站属事业单位,森防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远远不能适应当前林果业发展.二、林果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开展基本情况㈠林果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情况1、林果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资金到位及仪器设备配置采购与使用情况.2008年自治区财政厅、林业厅共拨付给喀什地区林果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专项资金867万元,主要用于县级林果有害生物应急防治队、乡级林果有害生物防治服务队、县级林业有害生物测报站点防治器械、车辆、测报仪器等的购置,此次设备购置涉及全地区11个平原县市的17个乡镇,根据财政厅资金拨付文件及自治区林果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资金管理办法的要求,设备由地区统一政府采购,今年3月23日地区林业局与地区采购中心对这批仪器设备进行了公开招标,共采购森防车辆、森防器械、测报设备等共23项949套产品,仪器设备已交付相关县市使用.2009年自治区下拔我区林果业发展财政专项资金万元,用于林果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其中为我区购置12辆林果有害生物防治检疫专用交通车辆,按自治区要求,购车资金216万元已汇至林业厅进行集中采购.特色林果有害生物防治专项资金230万元,主要用于我区1个地州级测报点建设、29个自治区级监测点建设,下半年我区将对各监测点所需仪器设备进行政府采购.2、林果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配置仪器设备的权属及管理办法、维护保养措施的制定情况.根据自治区林果会议上出台的自治区林果减灾防灾防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要求,我区各级政府加大了对林果业建设的投入,为县、乡、村三级配备了大量的林果业大型生产机具尤其是林果有害生物防治机械,大大提高了林果业管理的机械化水平,为加强对我区林果生产机具的管理,提高完好率、使用率和服务水平,我区制定了喀什地区林果生产机具管理暂行办法,在产权方面明确规定,除分配或投资时有文件明确规定产权归属的外,原则上林果生产机械产权归属县林业局,分配到乡政府的机具,所在乡人民政府有管理权和使用权,但必须服从县林业局在特殊情况下的统一调配.在管理和维修方面,要求各县市林业主管部门、乡政府都要将林果业生产机具分类登记造册、建档并逐级上报备案.乡政府每年至少应对林果生产机具进行一次全面检修,确保机具完好,积极鼓励各县走“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路子,凡县、乡、村建立的林业专业技术服务队,应逐步建成经济实体,开展有偿服务,林果业生产机具在使用中均可收取一定数额的费用,用于机具的维修、保养和正常运行,力争做到以机养机.目前,每个县管理林果机具的方式各异,有的县由乡镇农机部门管理,有的县由乡镇林业站管理,管理的费用大多由乡镇府解决,也有部分由果农分摊,但所属权均归县林业局.3、防控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⑴喀什地区林果有害生物发生面积大,危害程度严重,有效防治率较低.现有的森防队伍专业技术人员少、大多为非专业学科毕业、技术薄弱,难得接受专业的、系统化的培训,与防控体系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⑵林果有害生物防控体系资金财政下拨到县市,又收回转到地区林业局进行统一采购,导致仪器设备采购的较晚,影响了当年防治工作的正常使用.林果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资金的计划是以2007年底林果业的面积进行安排的,截止目前喀什地区林果业的面积与2007年底相比已翻了一番,防控体系建设资金覆盖的范围显得有限.⑶林果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涉及到大量的仪器设备,这些仪器设备的所属权,管理办法不健全,仪器设备的管理维护持续利用存在较大难题.4、意见和建议⑴建议能否从政府层面出台加强森防队伍建设的办法和措施,加强森防机构建设,增加森防站编制,加大森防队伍技术人员培训专项资金的投入,尽快建立完善林果有害生物防控体系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防控仪器设备的作用.⑵希望加大政府对果农购买林果有害生物防治机械资金的补贴,增加林果有害生物防治机械补贴的种类,进一步加快林果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⑶为保证林果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项目的落实,建议自治区财政厅及林业厅下拨资金能尽快到位,下达资金分配文件时,明确仪器设备由地区政府采购,便于地区根据各县市的防治情况,提早进行仪器设备的采购,满足生产防治需要.同时有针对性集中安排一些防治技术推广示范项目,由地县森防部门、科研院校技术支持建立主要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的示范点,提高喀什地区林果有害生物防控的技术水平.⑷林果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资金庞大,涉及面广,为避免造成资金的浪费和流失,建议自治区人民政府尽快出台林果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仪器设备的管理办法,由各地县乡政府统一协调管理才能保证仪器设备的可持续利用.㈡林果业植物检疫工作开展情况:1、加强森林植物检疫,防止人为传播蔓延为避免林业有害生物的传入和扩散蔓延,今年我们按照地区及自治区森防总站的要求,严格疆外调入苗木的审批制度,从疆外调入苗木一律不予办理调苗审批的手续,如确需调入的必需经地区领导审批后才能办理,上半年共办理调苗手续16份,批准从疆外调入苗木万株,其中经济林苗木5万株,接穗万株,绿化苗木万株;复检苗木万株,实施种苗产地检疫44346亩.同时加大了对非法调入苗木的打击力度,地区森防站协同地区林业公安局在喀什市、叶城、巴楚三县市联合开展了查处非法调运苗木专项行动,在主要路口进行24小时巡逻检查,先后检查进入喀什的调苗车辆53辆,检查苗木50余万株,依法查处非法调运苗木行为7起,依法处理5起,行政处罚2000元.继续规范和开展林业植物的调出检疫,上半年共完成木材调运检疫万方,苗木调运检疫万株,果品调运检疫2万公斤,收取检疫费万元.2、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林果业有害生物检疫漏洞较大,特别是省外调入的林产品数量每年增加,而复检率很低,主要是农林、兵地、运输通道等的不协调,造成漏检严重,给有害生物的入侵带来隐患.计划今后与联合工商、税务部门增强沟通建立对调运苗木及林产品公司进行联合执法,对不遵守复检或逃避复检的给予处置、吊销营业执照.㈢林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开展情况1、预测预报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基础性工作,为切实贯彻“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方针,今年我们结合林果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在测报方面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突出重点,加大监测力度;各县市积极利用近年来配备的虫情监测台,设立固定监测点,以我区林果上主要发生的“三虫一病”为重点,全面开展调查监测,同时加强近年来发生呈上升趋势的枣瘿蚊、小蠹虫、缀黄毒蛾、腐烂病、沙枣跳甲等林业有害生物的调查和监测,及时发布测报,科学指导防治,上半年全地区共发布预测测报85期,有效指导了基层适时开展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二是全面开展自治区级测报点及监测点的建设和自查工作,组织各县市认真学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果业有害生物测报站点建设标准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果业有害生物测报点管理办法,要求各县市高度重视,认真担负起领导责任,严格认真的开展各级测报网点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尤其是要求2008年自治区在我区投资新建的英吉沙县和疏附县两个自治区级测报点以及补充建设的岳普湖县、叶城县、莎车县和喀什市4个国家级中心测报点,要按自治区的要求严格开展自查工作,力争全面达标.三是结合我区正在开展的经济林详查工作,全面开展林果有害生物普查和检疫性害虫调查监测工作,目前这项工作正在进行中.在全地区各级森防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截止6月底全地区实施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面积总计万亩,监测覆盖率91%.2、存在的问题及建议⑴林果有害生物监测的覆盖率仍很低,监测网络体系不健全,监测数据难以及时科学的处理与应用.建议建立健全的监测网络体系,提高监测数据的客观准确性.⑵县乡两级测报机构尚未成立,测报人员也未落实到位,尤其乡级测报站点的系统观测人员等还没有具体落实到位.测报工作全部由县森防站工作人员完成,测报工作量很大且测报数据存在局限性,建议尽快增加县级测报员编制,建立乡村级测报监测,定人定点进行测报.⑶各测报点缺少必要的运转经费和常用设备,信息传递不够及时.建议自治区能够给予测报设备的专项资金,保证测报信息的传递及时.⑷测报人员培训力度不够.目前各测报点人员素质不一,对病虫害的识别、诊断及调查方法、标准有较大的差别,需要进一步提高人员的整体素质.目前缺乏针对县乡两级测报站点测报人员对病虫害预测预报具体工作的培训,且技术培训资料也不够丰富.建议自治区加大对县乡村测报员进行定期培训.三、开展了主要林果业病虫害综合治理工作㈠林果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受暖冬及干旱气候影响,今年我区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期提前,发生危害严重.为此,喀什地区各县市加大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力度,去年冬季全地区有203万亩的果树全部进行了涂白,各县市积极筹措资金购置石硫合剂2560吨,对164万亩的果树进行了清园,提前预防蚧类、螨类及腐烂病.各县市针对去年冬季暖冬,林业有害生物呈严重危害的趋势,积极按照在岳普湖县召开的地区林业春季现场会安排,及早动手,提前做好了春季防治药剂药械的减灾防灾准备工作,对去年春尺蠖危害严重及果园周围的防护林开展了捆扎塑料薄膜防治春尺蠖成虫上树产卵的防治措施,预防面积达万亩,特别是叶城县就对56万亩的核桃及防护林高标准地采取了捆扎塑料薄膜预防春尺蠖危害的措施,上半年各县市先后对去年冬季未进行清园的果树喷施了石硫合剂、融杀蚧螨和其他防治药剂进行春季补防,根据县市森防部门发布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预报适时对各阶段发生的林业有害生物开展了防治工作,根据各县市林业和森防部门的调查统计,上半年喀什地区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为万亩,全地区共完成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面积达万亩,其中,生物防治万亩,化学防治万亩,人工防治万亩,最大限度减小了春尺蠖、蚧类等林业有害生物对喀什地区林果产业的危害.㈡天然胡杨林春尺蠖飞机防治工作情况2008年自治区拨付640万元专项防治经费用于2009年喀什地区巴楚县两个天然胡杨林场实施50万亩胡杨林春尺蠖飞机防治项目.在地委、行署的高度重视下,通过自治区、地、县林业主管部门的支持、指导,经过县林业局与两个胡杨林场的积极组织实施,地县森防技术人员至始至终按照作业设计和实施方案,积极提供虫情监测、药剂使用指导、药效调查等技术支持,完成项目技术材料的分析建档,技术报告的编撰,确保了2009年喀什地区巴楚县胡杨林场春尺蠖飞机防治项目的实施组织有序,技术保障,安全实施,防效显着,该项目被自治区林业厅检查组确定为优秀工程.四、社会防治服务队建设现状、管理模式、今后发展思路与运行机制㈠社会防治服务队建设现状为加速推进我区特色林果业发展,近年来我区11个平原县陆续建立了规模不等的乡级林果技术服务队,每个乡级林果技术服务队有100—200人,服务队人员主要由乡村党员、民兵、林果大户及农民技术员组成,主要是在乡政府的组织下,由乡林管站带领为农民提供果树修剪、嫁接、病虫害防治、施肥等技术服务,乡政府通过减免义务工,在农业生产大忙季节组织乡村其它农民帮助技术服务队人员的家开展一些农业生产,优先安排低保或一些补贴,林果技术服务队为农民提供的林果病虫害防治均为无偿的,农药及机械由县政府或乡政府购置,在个别林果效益好的村收取一定的农药及机械维修费用,林果技术服务队正成为林业技术推广和应用的主要力量,明显提高了林果业的综合生产水平和效益.㈡存在的问题和1、技术服务队人员待遇无保障,各县市只是免除了一些义务工,林果技术服务队工作量大,劳动强度大,因此造成人员不稳定,工作积极性不高.2、由于技术服务队人员相对不固定,技术培训难度大,加上无专项的技术培训费,技术服务队总体技术服务水平低.3、由于目前林果业效益还未充分显现,林果技术服务队难以开展有偿服务,药剂、喷雾机械大多由乡政府或各县市林业部门购置,防治药械严重不足,加之操作人员操作不当和使用频繁,损坏严重,服务设备不全.3、林果服务队还未完成体系建设.服务队人员在田间的预测预报是我们防灾、控灾的工作基础,可减少防治工作的盲目性,他们的服务模式对促进全地区各县市特色林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果园增效,加快现代林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种种原因造成服务体系建设不能稳固的建立.林果业生产劳动力投入大、费用高的根本现状还依然存在,希望自治区对喀什地区林果生产机械化服务队的建设多给予设备、资金等方面的扶持和关心,以保证服务队能长期稳定为林果业生产服务.㈢建议1、由各县市林业工作站为技术基础,在原有林果科技服务组织的基础上,组建林果生产机械化作业服务队.加快对操作简便、经济适用林果机械的推广,提高林果业的机械化作业水平,探索林果生产机械化服务模式,逐步尝试开展有偿服务.2、相关职能部门利用科技之冬和专题培训班的形式,对服务队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了他们的服务水平.各县市县林业站、森防站针对果树剪枝、病虫害防治等为服务队制定技术操作规程,并长期不定期的进行技术跟踪指导.3、根据我区各县市林果业发展布局,在果树较集中连片,由林果业协会组织或农机协会,组建林果生产机械化作业服务队.4、结合农机购买补贴,对服务队购买果树病虫害防治等机具优先给予补贴.新疆喀什地区林业局森防站二〇〇九年九月三日。
缘乞科枚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21年5月第23卷第9期甘州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及防治探讨----以光肩星天牛为例超程挥(张掖市甘州区滨河新区林业局,甘肃张掖734000)摘要:为尽量减少光肩星■天牛成虫羽化后自然飞翔传播蔓延现象,逐步控制此类虫害,以甘州区为例,参考监测现状,结合光肩星天牛的生活习性,探究提出了通过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营林措施、舆论宣传措施等防治光肩星天牛的有效措施。
经多年防治后,成虫密度降低,虫害发生面积得到控制,防治效果明显。
经过科学监测、多样化综合防治,可有效控制光肩星天牛虫害。
关键词: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光肩星天牛中图分类号:Q1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21)09-0181-021•光肩星天牛概述林业有害生物危害被称为“不冒烟的火灾”,其中天牛是我国林业发展史上防治难度最大,破坏性最强,造成损失最大,构成林业生态安全隐患最大的蛀干害虫。
对甘州区而言,光肩星天牛是当地常见的林业有害生物。
光肩星天牛作为杂食性蛀干害虫,通常以杨树、柳树、榆树、械树等作为寄主树种。
阳光充足且具有较低郁闭度的疏林,呈现出衰弱树势的林木以及宽阔地势上的林带林缘部极易发生光肩星天牛虫害。
光肩星天牛成虫缺乏良好的飞行能力,喜光,白天多在树冠上栖息,哨食鲜嫩枝叶,幼虫多对树干木质部和韧皮部进行钻食,会对寄主树木产生严重危害。
通常成虫对树皮进行刻槽并产卵,卵孵化成幼虫后,会先对韧皮部进行啃食,再钻入木质部,并最终将树干蛀空,导致树木衰亡⑴。
2甘州区光肩星天牛监测现状2.1监测现状据监测调查,截至2020年12月,甘州区光肩星天牛发生范围涉及14个乡镇、138个村、22个国有单位农林场,林地折合面积3.9万亩。
对已发生区域的碱滩、上秦、党寨、乌江、靖安、三闸、沙井等14个乡镇138个村22个国有单位农林场进行2次化学喷雾防治;对未发生区域的安阳、花寨、平山湖等4个乡镇,采取预防为主的方式,在主干道路和有隐患的地段加强监测调查,并进行化学喷药预防,防止形成边治理边扩散的态势。
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外业调查补助标准导读: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外业调查补助标准的相关信息,以下是中国分享的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外业调查补助标准,......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外业调查补助标准的相关信息,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 分享的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外业调查补助标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外业调查补助标准为规范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补助专项资金申报程序,加强防治资金的使用管理,进一步做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根据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林业厅《关于印发福建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补助资金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闽财农〔2007〕51号)精神,特制定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专项补助经费申报指南。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森林资源和生态安全保护,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防治方针,以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为基础,以防灾减灾为重点,以检疫执法为保障,全面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特别是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不断提高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预报和防灾水平,实现可持续控灾,促进森林健康,推进绿色海峡西岸建设健康发展。
二、建设内容(一)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
按照十一五防治规划,科学区划调查区域,明确监测范围,设立监测网点,落实调查任务,通过一般调查与重点调查相结合、标准地调查与线路踏查相结合、常年监测与定期普查相结合,尤其是落实松材线虫病秋(春)季普查和松树枯死木季度调查制度,逐步在全省范围内建立健全以国家级中心测报点为骨干、省级测报中心为纽带的省、市、县、乡(镇、场)四级测报网络,准确掌握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发展和危险性有害生物扩散蔓延动态,及时发布灾害信息,为防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松材线虫病疫情(包括疑似疫情)除治。
按照《松材线虫病防治目标责任书》要求,强化政府行为,落实防治责任,通过采取除治性皆伐与预防性择伐相结合、枯死木焚烧与活立木安全利用相结合、人工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挂设诱捕器与设置诱木相结合等多种措施,全力以赴抓好松材线虫病的除治与预防,及时皆伐疫木、择伐病死木和清理松枯死木,逐步压缩发生范围,坚决遏制松材线虫病疫情向外扩散传播。
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方案1. 简介林业有害生物是指对林木生长和林业经济效益产生危害的昆虫、病菌、杂草等。
为了及时掌握林业有害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必须进行监测预报工作。
本文档旨在制定一套可行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方案,以提高林业经济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2. 目标和任务2.1 目标•及时发现林业有害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预测林业有害生物的趋势,提前采取防控措施;•减少林业损失,提高林业经济效益。
2.2 任务•建立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网络,包括传感器、数据收集系统和分析平台;•发布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信息,供相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参考;•组织培训和宣传,提高林业从业人员的监测预报技能。
3. 工作流程3.1 数据收集•安装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在林木周围建立监测点;•定期收集和记录林木和土壤的生长状况、病虫害情况等数据;•利用无人机、遥感技术等手段获取林地的高分辨率图像。
3.2 数据分析•使用专门的软件和算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针对不同的有害生物种类,建立相应的模型和指标体系;•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评估有害生物的威胁程度和发生概率。
3.3 预警发布•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预警标准;•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包括有害生物的种类、分布范围、发生趋势等;•向相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提供预警信息,协助他们采取防控措施。
3.4 防控措施•根据预警信息,制定相应的防控方案;•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技术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防控能力;•组织防控工作的协调和指导,确保防控措施的有效实施。
4. 工作机制4.1 职责分工•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中心负责监测预报工作的组织和协调;•相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负责在监测预报中发挥作用;•林业从业人员负责监测和防控工作的实施。
4.2 协作机制•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中心与相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建立联络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和交流,提高工作效率;•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