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化13复习题

物化13复习题

物化13复习题
物化13复习题

物化13复习题

一选择题

1、一单相体系, 如果有3种物质混合组成, 它们

不发生化学反应, 则描述该系统状态的独立变量数应为( B )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2、下列物理量中属于过程函数的是(A )。

A.Q

B.U

C.G

D.T

3、理想气体等温膨胀,环境将热传给系统,则系统的( D )。

A.△H<0 △U>0

B.△H>0 △U<0

C.△H<0 △U<0

D.△H=0 △U=0

4、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 只适用于( D )。

A.单纯状态变化

B.相变化

C.化学变化

D.封闭物系的任何变化

5、逆循环过程中,体系的熵变值(C )。

A.大于零 B.小于零 C.等于零D.不能确定

6、理想气体模型的基本特征是( D )。

A.分子不断地作无规则运动、它们均匀分布在整个容器中。

B.各种分子间的作用相等,各种分子的体积大小相等。

C.所有分子都可看作一个质点, 并且它们具有相等的能量。

D.分子间无作用力, 分子本身无体积。

7、将非挥发性溶质溶于溶剂中形成稀溶液时,将引起( A )。

A.沸点升高

B.熔点升高

C.蒸气压升高

D. 都不对

8、H 2O(s)与H 2O(l)呈平衡时,按照相律( A )。

A.K=1,Φ=2,f=1

B.K=1,Φ=2,f=2

C.K=2,Φ=2,f=1

D.K=2,Φ=2,f=2

9、基元反应A+2B→Y ,若其速率方程为dt dc A

-=k A c A c B 2或dt dc B

-

=k B c A c B 2,则k A 与k B 的关系为( C )。

A.k A =k B

B.k A =2k B

C.2k A =k B

D.k A =3k B

10、表面活性剂的作用(D )。

A.增加表面张力

B.吸附水中颗粒

C.使胶体溶液成为真溶液

D.增加不溶性物质的溶解度

11、若将人作为一个体系,则该体系为( C )。

A.孤立体系

B.封闭体系

C.敞开体系

D.无法确定

12、想理气体在等温可逆膨胀过程中( B )。

A.内能增加

B.熵不变

C.熵增加

D.内能减少

13、应A+B→C+D的速率方程式为k[A][B],则该反应是( B )。

A.二分子反应

B.是二级反应,但不一定是二分子反应

C.不是二分子反应

D.是A和B 均为一级反应的二分子反应

14、对于热力学中U,H,S,F,G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D )。

A.均为状态函数

B.在数学上有全微分的形式

C.其循环积分等于零

D.与过程有关,与始终态无关

15、对于实际气体, 下面的陈述中正确的是( B )。

A. 不是任何实际气体都能在一定条件下液化

B. 处于相同对比状态的各种气体,不一定有相同的压缩因子

C. 对于实际气体, 范德华方程应用最广, 并不是因为它比其它状态方程更精确

D. 临界温度越高的实际气体越不易液化

16、在标准压力下,80℃的液态水气化为80℃的水蒸汽,体系的熵变为( B )。

A.ΔS体>0

B.ΔS体<0

C.ΔS体=0

D.难以确定

17、表面张力是物质的表面性质,与下列那个因素无关(B )。

A. 温度

B. 压力

C.组成

D.表面积

18、液体表面张力的方向是(C )。

A.与液面垂直指向液体内部

B.指向液面的边界

C.在与液面相切的方向上

D.指向四面八方

19、三相点是(D )。

A.某一温度,超过此温度,液相就不能存在

B.通常发现在很靠近正常沸点的某一温度

C.液体的蒸气压等于25℃时的蒸气压三倍

数值时的温度

D.固体、液体和气体可以平衡共存时的温度

和压力

20、反应A→Y的速率常数k=6.93min-1,则该反

应物A的浓度从2mol/dm3变到1 mol/dm3

所需时间是( B )。

A.0.2min

B.0.1min

C.1min

D.0.01min

21.盖斯定律包含了两个重要问题, 即( D )

(A) 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三定律

(B) 热力学第一定律及热的基本性质

(C) 热力学第三定律及热的基本性质

(D) 热力学第一定律及状态函数的基本特

22、与物质的燃烧热有关的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

是 ( B )

(A) 可燃性物质的燃烧热都不为零

(B) 物质的燃烧热都可测定,所以物质的标

准摩尔燃烧焓不是相对值

(C) 同一可燃性物质处于不同状态时,其燃烧热不同

(D) 同一可燃性物质处于不同温度下,其燃烧热之值不同

23. 关于热力学基本方程dU=TdS-pdV, 下面的说法中准确的是( D )

(A) TdS是过程热 (B)pdV是体积功

(C) TdS是可逆热

(D)在可逆过程中, pdV等于体积功, TdS即为过程热

24.理想气体绝热向真空膨胀,则 ( B )

(A) dS = 0,dW = 0 (B) dH = 0,dU = 0

(C) dG = 0,dH = 0 (D) dU =0,dG =0

25. 在标准压力下,90℃的液态水气化为90℃的水蒸汽,体系的熵变为:( B )

(A)ΔS体>0 (B)ΔS体<0 (C)ΔS 体=0 (D)难以确定

26.对临界点性质的下列描述中,哪一个是错误的( D )

(A)液相摩尔体积与气相摩尔体积相等

(B)液相与气相的界面消失

(C)气化热为零 (D)固,液,气三相共存

27. 关于热平衡,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 系统处于热平衡时, 系统的温度一定等于环境的温度

(B) 并不是所有热力学平衡系统都必须满足热平衡的条件

(C) 若系统A与B成热平衡, B与C成热平衡, 则A与C直接接触时也一定成热平衡

(D) 在等温过程中系统始终处于热平衡

28.将非挥发性溶质溶于溶剂中形成稀溶液时,将引起( A )

(A) 沸点升高 (B) 熔点升高 (C) 蒸气压升高 (D) 都不对

29. 液体的内压力和表面张力的联系与区别在于( D )

(A) 产生的原因相同而作用点不同 (B) 产生的原因相同,而作用的方向不同 (C) 作用点相同而方向不同 (D) 点相同而产生的原因不同

3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的适用条件为

( A )

A.压力越低,温度越高

B.压力越低,温度越低

C.压力越高,温度越高

D.压力越高,温度越低

32、关于状态函数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 )

A.状态一定,值一定

B.

在数学上有全微分的形式

C.其循环积分等于零

D.

所有状态函数的值都无法确定

33、理想气体在等温可逆膨胀过程中( B )

A.内能增加

B.熵不变

C.熵增加

D.内能减少

34、同温度,同种气体的等压摩尔热容C

p,m

与等

容摩尔热容C

v,m

的关系为( B )

A.C

p,m

v,m

B.C

p,m

>C

v,m

C.C

p,m =C

v,m

D.难以比较

35、I

2(s)与I

2

(g)呈平衡时,按照相律( A )

A.K=1,Φ=2,f=1

B.K=1,Φ=2,f=2

C.K=2,Φ=2,f=1

D.K=2,

Φ=2,f=2

36、下列对热力学第三定律的表述中,哪种是错误的( D )

A.在0K时,任何纯物质的排列整齐的完美

晶体,其熵值为零

B.在0K时,任何纯物质的完美晶体其熵值

为零

C.不能用有限的手续使一个物体冷却到绝对零度

D.在0K时,任何晶体的熵等于零

37、测量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过程中,下面哪个因素与电导率的大小无关( B )

A.电解质的本性

B.温度的高低

C.电解质的浓度

D.所用的电导池的常数

38、与物质的生成热有关的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 )

A.标准状态下单质的生成热都规定为零

B.化合物的生成热一定不为零

C.很多物质的生成热都不能用实验直接测量

D.通常所使用的物质的标准生成热数据实际上都是相对值

39、功的计算公式W=nC

v,m (T

2

-T

1

),下列过程中不

能用此公式的是( D )。

A.理想气体的可逆绝热过程

B.

理想气体的绝热恒外压过程

C.凝聚系统的绝热过程

D.

实际气体的绝热过程

40、理想气体模型的基本特征是( D )。

A.分子不断地作无规则运动、它们均匀分

布在整个容器中

B.各种分子间的作用相等,各种分子的体

积大小相等

C.所有分子都可看作一个质点,并且它们

具有相等的能量

D.分子间无作用力,分子本身无体积

41、关于焓的性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焓是系统内含的热能,所以常称它为热

B.焓是能量,它遵守热力学第一定律

C.系统的焓值等于内能加体积功

D.焓的增量只与系统的始末态有关

42、HLB值越大,表面活性剂的亲水性( C )。

A.越不稳定

B.越小

C.越大

D.为零

43、下列过程中系统的熵减少的是( B )。

A.在900℃时CaCO

3(s)→CaO(s)+CO

2

(g)

B.在0℃、常压下水结成冰

C.理想气体的恒温膨胀

D.水在其正常沸点气化

44、溶胶一般都有明显的丁达尔效应, 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C )。

A.分散相粒子对光强烈吸收

B.分散相粒子对光强烈反射

C.分散相粒子对光产生散射

D.分散相粒子对光产生折射

45、关于反应级数的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只有基元反应的级数是正整数

B.反应级数不会小于零

C.反应总级数一定大于对任一反应物级数

D.反应级数都可通过实验来确定

46、法拉弟于1834年根据大量实验事实总结出了著名的法拉弟电解定律,它说明的问题( D )。

A.电解时电极上析出物质的量与电极面积

的关系

B.通过电解池的电流与电势之间的关系

C.通过电解池的电流与超电势之间的关系

D.通过电解池的电量与发生电极反应的物

质的量之间的关系

47、对于热力学中U,H,S,F,G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A.与过程有关,与始终态无关

B.在数学上有全微分的形式

C.其循环积分等于零

D.均为状态函数

二填空题

1、物理化学主要包含三个方面:____化学动力学_______,___化学热力学________和__物质结构与性能_________。

2、1mol的H

2

气体,其体积为500m3,温度为300K 时,其压力为___4.9884pa____。

3、任意量的N

2,H

2

,NH

3

混合后达到化学平衡,则

体系中S=___3___,K=___2___。

4、对于理想气体卡诺循环,其中△H,△S, △F, △G为零的是______。

5、热力学平衡态包括力平衡、___热平衡

________、____相平衡_____和化学平

衡。

6、据体系与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与能力传递情况,将体系分为三种__开放系统___ 、___封闭系统____和孤立系统。

7、物质达气—液平衡时蒸气的压力称为此液体在该温度下的___饱和蒸汽压____。

气体,其体积为100m3,温度为330K 8、10mol的N

2

时,其压力为___274.3pa____。

9、克拉贝龙方程为____________,其适用条件为__任何纯物质的任何相平衡__________。10、热力学中焓、亥氏自由能和吉氏自由能的定义式分别为 H=U+PV 、

F=U-TS 、 G=H-TS 。

11. 理想溶液中,任意一组分B的化学势为

____________。

12..克拉贝龙方程为____________,其适用条件为____________。

13.离子独立运动定律____________。

14.电导率与摩尔电导率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

16.阿累尼乌斯公式___________。

17. I2 (s )与I2 (g)呈化学平衡,则体系中f =_________ ,Φ =______

= 。

18、化学势的定义式为μ

B

19、已知稀溶液中溶质的摩尔分数为0.03,纯溶剂的饱和蒸汽压为91.3kPa,则该溶液中溶剂的蒸汽压为 kPa。

20、物理化学的主要内容包括____化学热力学______、____化学动力学___和物质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三简答题

1、简述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及说明其各自具有什么现实意义?

2、简述热力学四个基本关系式?

3、简述杨氏方程及θ角与润湿的关系?

4、简述零级反应的特征?

5、简述物理化学的研究任务、内容及其学习方法?

6、简述相律内容并举例说明单组分体系中

φ、

m ax

、f max、f min?

m in

7、胶体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为什么会相对长期稳定存在?

8、决定溶液导电能力大小的三个本质因素是什么?

9、简述水的冰点和三相点的区别?

10、简述一级反应的特征?

11、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并举例说明?

12、写出熵判据、吉氏自由能判据亥氏自由能判据?

13 可逆过程与循环过程的区别与联系。

四计算题

温度为273K,压力为100kpa下1mol的某单原子理想气体气体的摩尔熵为100J/K.moL,求这个可逆过程的ΔU、ΔH、ΔS、ΔG、ΔF。(1)经过恒容下压力加倍,

(2)绝热可逆膨胀至压力减少一半时

(3)经过恒压下体积加倍

16. 1mol单原子理想气体,从始态273K、100kPa,分别经下列可逆变化到达各自的终态,试计算各过程的Q、W、ΔU、ΔH、ΔS、ΔA和ΔG。已知该气体在273K、100kPa的摩尔熵

S m=100 J·K-1·mol-1。

(1)恒温下压力加倍;

(2)恒压下体积加倍;

(3)恒容下压力加倍;

(4)绝热可逆膨胀至压力减少一半;

(5)绝热不可逆反抗50kPa恒外压膨胀至平衡。

解(1) 理想气体恒温ΔU1=ΔH1=0

W1=-Q1=-nRTln(p1/p2)=-[1×8.315×273×ln(1 /2)]J

=1573J

ΔS1= nRln(p1/ p2)= [1×8.315×ln(1/2)]=-5.763J·K-1。

ΔA1=ΔU1-TΔS1=-TΔS1= W1=1573J

ΔG1=ΔH1-TΔS1=-TΔS1=1573J

(2) 恒压下体积加倍V1/T1=V2/T2=2V1/T2,则T2=2T1,

ΔU2=nC V,m(T2-T1)=n(3/2)RT1=(1×1.5×8.314 5×273)J

=3405J

ΔH2=nC p,m(T2-T1)=n(5/2)RT1=(1×2.5×8.314 5×273)J

=5675J

恒压Q2=ΔH2=5675J,W2=ΔU2-Q2=3405J-5675J=-2270J

ΔS2= nC V,m ln(T2/T1)+nRln(V2/V1)=(C V,m+R)nln2

=nC p,m ln2

=[(5/2)×8.3145×1×ln2] J·K-1=14.41 J·K-1ΔA2=ΔU2-(S1ΔT+T2ΔS2)

= 3405J-(100 J·K-1×273K+2×273K×14.41 J·K-1)

=-31.763kJ

ΔG2=ΔH2-(S1ΔT+T2ΔS2)

= 5675J-(100 J·K-1×273K+2×273K×14.41 J·K-1)

=-29.493kJ

(3) 恒容W3=0,压力加倍,温度也加倍。

ΔU3=nC V,m(T2-T1)=n(3/2)RT1=(1×1.5×8.314 5×273)J

=3405J

ΔH3=nC p,m(T2-T1)=n(5/2)RT1=(1×2.5×8.314 5×273)J

=5675J

Q 3=ΔU 3=3405J

ΔS 3= nC V ,m ln(T 2/T 1)

=[1×(3/2)×8.3145×ln2] J·K -1=8.644 J·K -1 ΔA 3=ΔU 3-(S 1ΔT+T 2ΔS 3)

=

3405J-(100 J·K -1×273K+2×273K×8.644J·K -1)

=-28.615kJ

ΔG 3=ΔH 3-(S 1ΔT+T 2ΔS 3)

=

5675J-(100 J·K -1×273K+2×273K×8.644 J·K -1)

=-26.345kJ

(4)绝热可逆膨胀至压力减少一半

γ= C p,m /C V ,m =5/3,

1(5/3)12(5/3)5221111273K 273K 206.9K 22p T T p γγ--??????=?=?=?= ? ? ?????

??

ΔU 4=nC V ,m (T 2-T 1)=n(3/2)R(T 2-T 1)

=(1×1.5×8.3145×(206.9-273)J

=-824J

ΔH 4=nC p,m (T 2-T 1)=

(1×2.5×8.3145×(206.9-273)J

=-1374J

ΔS4=0,Q4=0,W4=ΔU4=-824J

ΔA4=ΔU4-[S1(T2-T1)+T2ΔS4]

= -824J-[100 J·K-1×(206.9 K -273K)]

=5786J

ΔG4=ΔH4-(S1ΔT+T2ΔS4)

= -1374J -[100 J·K-1×(206.9 K -273K)]

=5236J

(5)绝热不可逆反抗50kPa恒外压膨胀至平衡

Q5=0,ΔU5=W5

nC V,m(T2-T1)=-p2(V2-V1)=-nR[T2-(p2/p1)T1]

T2=218.4K

ΔU5=W5=nC V,m(T2-T1)= n(3/2)R(T2-T1)

=(1×1.5×8.3145×(218.4-273)J

=-681J

ΔH5= nC p,m(T2-T1)= n(5/2)R(T2-T1)

=(1×2.5×8.3145×(218.4-273)J

=-1135J

ΔS5= nC p,m ln(T2/T1)-nRln(p2/p1)

=(1×2.5×8.3145×ln(218.4/273)-1×8.3145×ln (50/100)

=1.125 J·K-1

物理实验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测试题 一、改正下列错误,写出正确结果。(本题20分,每小题4分) (1)0.01082的有效数字为5位; (2)1.80?104 g=0.18?105 g ; (3)用最小分度值为1'的测角仪,测得某角度刚好为60?整,则测量结果表示为:60?±1'; (4)P =3169±200 kg ; (5)h =27.3?104±2000 km 。 二、试用有效数字运算法则计算出下列结果,式中有效数字下面加横线表示为估读值。(本题10分,每小题2分) (1)=2)532.7( (2)=8.32 (3)=?9.235.834 (4)=+246.32.478 (5)=???=-21053.2142.32L 三、指出测量下列各物理量时,所选用的仪器与其最小分度值是多少?(本题10分,每小题2分) (1)63.74 cm; (2)0.302 cm; (3)0.0100 cm ; (4)12.6 s ; (5)0.2030 s; 四、用仪器误差限为±0.004 mm 的螺旋测微器测量小钢球的直径,在不同方向测得以下数据,请进行数据处理并写出测量结果。(本题20分)

五、求出下列函数的标准不确定度表达式,已知x ,y ,z 的不确定度分别为?x ,?y ,?z ,k 、m 、n 为常数。(每小题5分,共20分) (1)W =x -y ; (2)W =y x ; (3)W =n m k z y x ? (4)w =sin x 六、经测量,金属环的内径D 1=2.880±0.004 cm ,外径D 2=3.600±0.004 cm ,厚度为2.575±0.004 cm ,求金属环体积V 的不确定度及相对不确定度。(本题20分)

物理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 问答题 气体的 PVT 性质 1. 什么在真实气体的恒温 PV -P 曲线中当温度足够低时会出现 PV 值先随 P 的增加而降低,然后随 P 的增加而上升,即图中 T1 线,当温度足够高时,PV 值总随 P 的增加而增加,即图中 T2 线? 10 8 6 4 2 T2 T1 RT2 RT1 0 2 4 6 8 10 P 答:理想气体分子本身无体积,分子间无作用力。恒温时 pV=RT ,所以 pV- p 线为一直线。真实气体由于分子有体积且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此两因素在 不同条件下的影响大小不同时,其 pV-p 曲线就会出现极小值。真实气体分子间 存在的吸引力使分子更靠近,因此在一定压力下比理想气体的体积要小,使得 pV <RT 。另外随着压力的增加真实气体中分子体积所点气体总体积的比例越来 越大,不可压缩性越来越显著,使气体的体积比理想气体的体积要大,结果 pV >RT 。 当温度足够低时,因同样压力下,气体体积较小,分子间距较近,分子间 相互吸引力的影响较显著,而当压力较低时分子的不可压缩性起得作用较小。 所以真实气体都会出现 pV 值先随 p 的增加而降低,当压力增至较高时,不可压 缩性所起的作用显著增长,故 pV 值随压力增高而增大,最终使 pV >RT 。如图 中曲线 T1 所示。 当温度足够高时,由于分子动能增加,同样压力下体积较大,分子间距也 较大,分子间的引力大大减弱。而不可压缩性相对说来起主要作用。所以 pV 值 总是大于 RT 。如图中曲线 T2 所示。 2.为什么温度升高时气体的粘度升高而液体的粘度下降? 答:根据分子运动理论,气体的定向运动可以看成是一层层的,分子本身 无规则的热运动,会使分子在两层之间相互碰撞交换能量。温度升高时,分子 p V m

物化实验思考题

实验一液体饱和蒸汽压的测定 思考题 1.克-克方程在哪三个条件下才适用? 答:气-液平衡或气-固平衡;气体当作理想气体且液固体的体积可以忽略;温度 变化范围不大,Δ vap H m 当作常数。 2.怎样确定气—液达到平衡?温度计读数为什么要进行校正?如何校正? 答:在一定压强下,每隔2~3分钟读数一次,两次读数基本没有变化时,表示水银球外部已建立了气—液平衡。使用温度计测温时,除了要对零点和刻度误差进行校正外,还应作露茎校正。这主要是由于水银温度计是全浸式的,即水银柱须是完全臵于被测体系中,但在实际测量温度时,总有一段观察读数的水银柱要露出在较低的室温环境中,使得水银柱的膨胀量较全浸状态时低,即测定值比全浸状态时略小。 本实验中以测定常压下水的沸点(看是否为100℃)进行粗略的刻度校正。 温度计读数露茎校正的方法是,在测温的温度计旁再固定一支温度计7(见图8-8),用以读取露茎的环境温度,温度计7的水银球应臵于测量温度计露出刻度至读数刻度那一段水银柱的中部;在读观测温度时同时读取温度计7上的读数,得到温度t(观)和t (环);根据玻璃与水银膨胀系数的差异,露茎校正值为:?t(露)/℃=1.6?10-4〃n〃(t 观 -t环)。 式中1.6?10-4是水银对玻璃的相对膨胀系数,n为露出部分水银柱的长。 则实际温度t(真)= t(观)+ ?t(露)。 3.压差仪中的示数就是饱和蒸汽压吗? 答:不是,饱和蒸汽压p = p0-Δp,Δp为压差仪中的示数. 4.温度计水银球包滤纸有何作用?为何电热套温度更高的多却不会影响气-液平衡温度? 答:包裹滤纸条的作用是:一者,滤纸条增大了液体蒸发的面积和速率,当液体受热时,能在滤纸上快速的蒸发,迅速建立气—液平衡;二者,水银球处在滤纸所包围的气氛中,可以避免由于过热而使沸点读数偏高。 5.在体系中安臵缓冲瓶有何目的?如何检查漏气? 安臵缓冲瓶可以避免系统内的压强在抽真空或吸入空气时由于系统内体积太小而变化幅度大,难以控制——“缓冲”之意义。 答:在液体尚未开始加热前,启动真空泵,系统减压400~500 mmHg后关闭真空泵,系统能保持5分钟压力不发生变化,则属正常。这时可以加热液体样品进行实验了。 注意加热后再检漏就不适宜了,因为液体的蒸发和冷凝本身都会使系统压强波动。6.汽化热与温度的关系如何? 答:参看教材,汽化热与温度有关,dΔ vap H m = (C p,m, 气 - C p,m,液 )dT,只有当C p,m, 气 与 C p,m, 液 近似相等或温度变化范围不大时,汽化热才可以近似当作常数。 7.测量仪器的精确度是多少?估计最后气化热的有效数字。 答:精密温度计精确度到小数点后两位,共四位有效数字。压差仪的精度为1Pa,有五位有效数字。最后气化热的有效数字应有四位有效数字。 实验二二元液系相图

试验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试验员习题集第一部分 (一)水泥一、单选题 1. 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的代号为( B )。 ·P ·F ·S ·C 2.普通硅酸盐水泥的代号为( B )。 ·P ·O ·S ·C 3. 粒化高炉矿渣掺加量大于50%且小于等于70%的矿渣硅酸盐水泥的代号为( D )。 ·P ·S·A ·S ·S·B 4.粒化高炉矿渣掺加量大于20%且小于等于50%的矿渣硅酸盐水泥的代号为( B )。 ·P ·S·A ·S ·S·B 5.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的代号为( A )。 ·P ·F ·S ·C 6. 复合硅酸盐水泥的代号为( D )。 ·P ·F ·S ·C 7. 硅酸盐水泥是由硅酸盐水泥熟料、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矿渣、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硅酸盐水泥中不掺混合材料的代号为( C )。 ·S·A ·S·B ·Ⅰ·Ⅱ 8. 通用硅酸盐水泥中不包括( C )。 A粉煤灰水泥 B.火山灰水泥 C.高铝水泥 D.普通水泥 9.以下( A )不属于气硬性胶凝材料。 A.水泥 B.石灰 C.石膏 D.水玻璃 10.下列( B )不属于通用硅酸盐水泥的物理指标。 A.安定性 B.烧失量 C.强度 D.凝结时间 11.下列( C )不属于通用硅酸盐水泥的化学指标。 A.不溶物 B.氧化镁 C.细度 D.氯离子

12.国标规定:硅酸盐水泥的初凝时间( D ),终凝( )。 A.不大于45,不小于390 B.不大于45,不小于600 C.不小于45,不大于600 D.不小于45,不大于390 13.175-2007中强度规定:硅酸盐水泥中没有( A )等级。 A.32.5 B.42.5 C.52.5 D.62.5 14.175-2007中强度规定:普通硅酸盐水泥中没有( B )等级。 A.42.5 B.32.5 R C.42.5 R D.52.5R 15.下列( A )不属于早强型水泥。 A.32.5 B.42.5R C.52.5R D.62.5R 16.以下( C )属于水泥的选择性指标。 A.安定性 B.凝结时间 C.细度 D.强度 17.以下( B )的细度不用筛余表示。 A.复合水泥 B.普通水泥 C.粉煤灰水泥 D.火山灰水泥 18. 水泥取样充分混合后应通过( B )方孔筛,均分为试验样和封存样。 A.1.25 B.0.9 C.2.5 D.80 19. 水泥胶砂试体龄期是从( A )算起。 A.水泥加水搅拌时 B.胶砂搅拌结束时 C.装模并抹面结束时 D.试体放入湿气养护箱时 20. 水泥细度试验筛每使用( C )后,应进行标定。 A.200次 B.一个月后 C.100次 D.三个月后 21.当水泥跳桌在( A )内未使用,在用于试验前,应空跳一个周期。 A.24h B.48h C.24h D.48h 22. 水泥凝结时间的待测试件应放置的养护箱的温度和湿度要求为( C )。 A.20±2℃,≥90% B.20±1℃,≥95% C.20±1℃,≥90% D.20±2℃,≥95% 23. 水泥细度的筛余值小于或等于 5.0%,而两次筛余结果绝对误差大于( D )时,应再做一次试验。

最新物理化学模拟试卷1

《物理化学》(本)模拟试卷1 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0小题,每小题 3分,共 30分) 1、一封闭系统从A态出发,经一循环过程后回到A态,则下列何者为0() A.Q B.W C.Q+W D.Q-W 2、一定温度和压力的乙醇溶液中,若使乙醇的偏摩尔体积的变化dV>0,此时水的偏摩尔体积的变化() A.>0 B.=0 C.<0 D.不能确定 3、在1000K时,反应Fe(s)+CO2(g)=FeO(s)+CO(g)的Kp=1.84,若气相中CO2含量大于65%,则() A.铁将不被氧化 B.铁将不被氧化 C.反应是可逆平衡 D.无法判断 4、下面何者的运动属电解质的导电机制() A.电子 B.离子 C.原子 D.电子和离子 5、电解质溶液在稀释过程中() A.电导率增加 B.摩尔导电率减少 C.摩尔电导率增加 D.电导率减少 6、产生浓差极化的原因() A.电极附近和溶液内部电解质浓度的改变 B.两个半电池中溶液浓度不同 C.电池的可逆性 D.测量时温度的变化 7、溶胶与大分子溶液的相同点() A.热力学稳定系统 B.热力学不稳定系 C.动力学稳定系统 D.动力学不稳定系统 8、电渗现象表明() A.胶体粒子是电中性 B.分散介质是电中性 C.胶体粒子是带电的 D.分散介质也是带电的

9、下列性质中大分子溶液不具备的是() A.系统具有很大的相界面 B.扩散慢 C.不能透过半透膜 D.具有丁达尔效应 10、与大分子化合物的黏均分子量有定量关系的是() A.相对粘度 B.增比粘度 C.比浓粘度 D.特性粘度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 20分) 1、对有纯态凝聚相参加的理想气体反应,平衡压力商中只出现(),而与()无关。但对有固熔体或溶液参加的反应,压力商中则不仅出现气体相组分的压力,还出现()。 2、影响离子平均活度系数的主要因素是()、(),而不是()。 3、反应C(S)+H2O(g)=CO(g)+H2(g),在673K、pθ下达到平衡,已知△Hm=133.5Kj/mol,问下列条件变化时,对平衡有何影响? (1)增加温度() (2)增加水蒸气的分压() (3)增加总压() (4)通入氮气()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 20分) 1、实际气体在恒温膨胀时所做的功等于所吸收的热() 2、从同一始态经不同的过程到达同一终态,则Q和W的值一般不同,Q+W的值一般也不同。() 3、自然界发生的过程一定是不可逆过程。() 4、吉布斯能减小的过程一定是自发过程。() 5、对于纯组分,化学势等于其摩尔吉布斯能。() 6、标准平衡常数的数值不仅与方程式的写法有关,而且还与标准态的选择有关。() 7、对于二元互溶体系,通过精馏方法总可以得到两个纯组分。() 8、二元体系中,若A组分对拉乌尔定律产生正偏差,那么B组分必定对拉乌尔定律产生负偏差。() 9、在简单低共熔物的相图中,三相线上的任何一个体系点的液相组成都相同。

物理化学模拟题及答案

模拟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20分) 1.封闭系统 2. 内能 3. 标准摩尔生成焓 4. 电解池 5. 表面张力 6. 零级反应 7. 催化剂 8. 乳状液 9. 熵判据 10. 拉乌尔定律 二. 选择题(在A,B,C,D中选择最正确的答案,10分) 1.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 只适用于 (A) 单纯状态变化 (B) 相变化 (C) 化学变化 (D) 封闭物系的任何变化 2. 关于热力学第二定律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热不能自动从低温流向高温 (B)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热作功而无其它变化 (C)第二类永动机是造不成的 (D)热不可能全部转化为功 3.关于克劳修斯-克拉佩龙方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方程仅适用于液-气平衡 (B)该方程既适用于液-气平衡又适用于固-气平衡 (C)该方程假定气体的体积远大于液体或固体的体积 (D)该方程假定与固相或液相平衡的气体为理想气体 4.二元恒沸混合物的组成 (A)固定 (B) 随温度而变 (C) 随压力而变 (D) 无法判断 5. 采用对消法(或称补偿法)测定电池电动势时,需要选用一个标准电池。这种标准

电池所具备的最基本条件是 (A) 电极反应的交换电流密度很大,可逆性大 (B) 高度可逆,电动势温度系数小,稳定 (C) 电池可逆,电势具有热力学意义 (D) 电动势精确已知,与测量温度无关 6. 法拉弟于1834年根据大量实验事实总结出了著名的法拉弟电解定律。它说明的问题是 (A) 通过电解池的电流与电势之间的关系 (B) 通过电解池的电流与超电势之间的关系 (C) 通过电解池的电量与发生电极反应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 (D) 电解时电极上析出物质的量与电极面积的关系 7. 对于理想的水平液面,其值为零的表面物理量是 (A) 表面能 (B) 比表面吉布斯函数 (C) 表面张力 (D) 附加压力 8. 表面活性剂是 (A) 能降低溶液表面张力的物质 (B) 能增加溶液表面张力的物质 (C) 溶入少量就能显著降低溶液表面张力的物质 (D) 溶入少量就能显著增加溶液表面张力的物质 9. 用物理方法测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优点在于 (A) 不要控制反应温度 (B) 不要准确记录时间 (C) 不需要很多玻璃仪器和药品

物理化学下思考题解答题答案简版 (1)

一、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 1、理想气体分子之间无相互作用力,分子本身不占有体积。(√ ) 2、催化剂能改变一反应的平衡常数。(× ) 3、只有基元反应的级数才是正整数。( × ) 4、阿累尼乌斯活化能与温度有关。(× ) 5、标准氢电极的电极电势为零是人为规定的。( √ ) 6、r ±值仅取决于离子强度的大小。 (× ) 7、质量作用定律只适用于基元反应。 (√ ) 8、测量出来的电池电动势E 有可能是负的。(× ) 9、催化剂能缩短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 √ ) 10、E θ是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活度都等于1时的电池电动势,称为标准电动势.(√) 11、符合质量作用定律的反应方程均为基元反应.( × ) 12、反应级数n 可以是简单的级数0,1,2,3级,也可以是分数或负数(√) 13、一级反应,半衰期是一个与反应物起始浓度无关的常数(√ ) 14、E 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活度、温度、E θ有关系(√ ) 15、E 是强度量( √ ) 16、对峙反应的特点:正、逆速率系数之比等于平衡常数K =k 1/k -1( √ ) 17、几个平行反应的活化能往往不同,温度升高有利于活化能大的反应;温度降低则有利于活化能小的反应。(√ ) 18、电导测定用高频交流电源( √ ) 19、D-H 公式只适用于强电解质的稀溶液;(√ ) 20、不同价型电解质, γ± (低价型) > γ± (高价型) (√ ) 二、选择填空 1、有关催化剂不正确的概念是( CD ) A 催化剂能缩短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 B 催化剂参与了化学反应; C 催化剂能改变一反应的平衡常数; D 催化剂只能使反应速度加快。 2、在一定T 、P 下,任何气体在固体表面上吸附过程的△H 必然是( C ) A ﹥0, B =0,C <0, D 无法确定。 3、H +和OH –的迁移率比其它离子都大的多,其原因是( D ) A 是由电离而产生的;B H +的体积特别小; C 以水化离子存在; D 氢键作用造成链传递方式。 4、以下是标准氢电极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 只能作负极; B 标准氢电极的电极电势为零是人为规定的; C Pt|(H 2/ H +)是标准氢电极; D Pt|(H 2/OH –)是标准氢电极; 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D ) A 反应级数是微观量; B 写出反应方程式就可以知道反应总级数; 装 订 线

试验考试试题(一)

姓名: 一、单选题(每题1分) 1、钢筋拉伸试验一般应为(D )温度条件下进行,有争议或对温度要求严格的试验条件,试验温度应为23±5℃温度条件下进行 A、20±2℃ B、23±2℃ C、0~35℃ D、10~35℃ 2、钢材力学性能试验,比例试样是原始标距与钢筋横截面积有(A )关系的试样。 A、5.65√S0 B、5√S0 C、10√S0 D、5d 3、金属材料拉力试验一般经历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强化阶段和(A)阶段。屈服强度又分上屈服强度和下屈服强度,屈服强度取值按(E) A、颈缩阶段 B、断裂阶段 C、脆性断裂 D、上屈服 E、下屈服 F、延性断裂 G、比例极限 4、钢筋试验机的测力系统按照GB/T16825.1进行检定,检定周期为( A )年,其不确定度应为1级或优于1级 A、1 B、0.5 C、2 D、长期 5、钢筋试验按GB228.1-2010标准试验,强度性能数值修约至(C ) A、5MPa B、10MPa C、1MPa D、0.1MPa 6、测量钢筋重量偏差时,试样应从不同根钢筋截取,数量不少于5支,每支试样长度不小于500mm,试样称量重量精确至(B ) A、10g B、1% C、1G D、1g 7、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结构,其受力钢筋实测屈服强度与屈服

强度特征值的比值不大于( A ),实抗拉强度与实测屈服强度值的比值不小于(C ) A、1.30 B、1.20 C、1.25 D、1.10 8、依据《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HRB400E 6mm搭接单面焊,其中有两根延性断裂抗拉强度620MPa,,一根脆性断裂抗拉强度540MPa,结果判定( D ) A、合格 B、不合格,需双倍复检 C、不合格 D、无法判定 9、钢筋经冷拉后,屈服强度( A )、塑性和韧性() A、升高、降低 B、降低、降低升高、升高D、降低、降低 10、钢筋机械连接HRB400E 20mm,抗拉强度和断裂性质为1、595MPa,断裂位置距接头25mm;2、540MPa,断裂位置距接头125mm;3、500MPa,断裂位置距接头0mm,其性能等级评为(C ) A、Ⅰ级 B、Ⅱ级 C、Ⅲ级 D、Ⅳ级 11、最能揭示钢材内在质量的性能是( C ) A、拉伸性能 B、抗冲击性能 C、冷弯性能 12、钢筋力学性能检测时,钢筋原始横截面面积S0的有效数字最少保留( D )位有效数字。 A、5 B、2 C、3 D、4 13、冷轧带肋钢筋CRB550力学性能试验,拉伸数量(C)根,冷弯数量()根。 A、1,1 B、2,1 C、1,2 D、2,2 14、Q235δ=6钢板取样,试样宽度最大为(D )mm。

中考物理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中考理化模拟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K -39 Mn-5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计30分) 1.在透明玻璃杯的杯底放一枚硬币,然后倒入一些水.把杯子端到眼睛的高度,再慢慢下移.当杯子下移到某一位置时,如图所示,可以看到大、小两枚硬币.以下对这一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 A .“大、小硬币”都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B .“小硬币”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大硬币”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C .人眼看到的“大、小硬币”均为硬币所成的虚像 D .人眼看到“大硬币”的原理类似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 2.2016猴年央视春晚成功举办,分会场西安的古典和现代、秀丽和壮观,都通过来自天空中的“眼睛”,展现得淋漓尽致,如图所示关于作为“眼睛”的航拍无人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航拍无人机是利用超声波和GPS 定位系统传递信息. B .当无人机升空远景拍摄时,为使得成像清晰,其镜头应自动前伸 C .当无人机在空中悬停时,空气对机翼没有作用力 D .航拍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利用这一类型的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3.中国料理最重要的烹调就是炒,那么颠勺这个技能就是很重要的了,但我们平时烹调水平不够好,颠勺技能自然很差,经常会把菜弄到锅外,这款超大弧度炒锅,锅沿很宽,弧度很大,任意翻炒也不会把食材弄到外面,还可以防止热量散失,节约燃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制造锅体的材料和手柄都应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 B .炒菜时我们能闻到食物的香味,说明只有高温时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C .食物沿超大弧形边沿翻炒最终掉在锅的过程,其运动状态不断改变 D .炒菜时不断翻动食物是利用做功的方式增大物体内能 4.两杯没有标签的水和浓盐水,利用下列哪组器材不能.. 加以区分【 】 5.在如图所示的四种用具中,正常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 .修树剪子 B .拔钉子 C .核桃夹子 D .取碗夹子 6.电阻触摸屏在笔记本电脑及手机等设备上已普遍使用,当手指在触摸屏表面施以一定的压力时,触摸屏通过分别识别触摸点的水平与竖直位置,从而确定触摸的位置.以竖直方向为例,触摸屏相当于一根电阻丝,触 摸时,触摸点P 将 第1题图 B . C . D . A . 第3题图 第2题图

有机化学实验考试试题(含答案)

有机化学实验考试试题(含答案) 一、填空(1’×50) 1. 蒸馏时,如果馏出液易受潮分解,可以在接受器上连接一个干燥管,以防止空气中的水分的侵入。 2.减压过滤的优点有:(1) 过滤和洗涤速度快;(2) 固体和液体分离的比较完全;;(3)滤出的固体容易干燥。。 3. 液体有机物干燥前,应将被干燥液体中的水份尽可能分离净,不应见到有水层。 4.减压蒸馏装置通常由克氏蒸馏烧瓶;冷凝管;两尾或多尾真空接引管;接受器;水银压力计;温度计;毛细管(副弹簧夹);干燥塔;缓冲瓶;减压泵。等组成。 5. 减压蒸馏时,往往使用一毛细管插入蒸馏烧瓶底部,它能冒出气泡,成为液体的沸腾中心,同时又起到搅拌作用,防止液体暴沸。 6.减压蒸馏操作中使用磨口仪器,应该将磨口部位仔细涂油;操作时必须先调好压力后才能进行加热蒸馏,不允许边调整压力边加热;在蒸馏结束以后应该先停止加热,再使系统与大气相同,然后才能停泵。 7.在减压蒸馏装置中,氢氧化钠塔用来吸收酸性气体和水,活性炭塔和块状石蜡用来吸收有机气体,氯化钙塔用来吸收水。 8.减压蒸馏操作前,需估计在一定压力下蒸馏物的沸点,或在一定温度下蒸馏所需要的真空度。 9.减压蒸馏前,应该将混合物中的低沸点的物质在常压下首先蒸馏除去,防止大量有机蒸汽进入吸收塔,甚至进入泵油,降低油泵的效率。 10.蒸馏烧瓶的选择以液体体积占烧瓶容积的1/3-2/3 为标准,当被蒸馏物的沸点低于80℃时,用水浴加热,沸点在80-200℃时用油浴加热,不能用电热套直接加热。 11.安装减压蒸馏装置仪器顺序一般都是从下到上,从左到右。要准确端正,横看成面,竖看成线。 12.写四种破乳化的方法长时间静置、水平旋转摇动分液漏斗、用滤纸过滤、加乙醚、补加水或溶剂,再水平摇动、加乙醇、离心分离、超声波、加无机盐及减压(任意四个就可以了) 二、单选(1’×10) 1. 当混合物中含有大量的固体或焦油状物质,通常的蒸馏、过滤、萃取等方法都不适用时,可以采用(C)将难溶于水的液体有机物进行分离。 A.回流 B.分馏 C.水蒸气蒸馏 D.减压蒸馏 2.在使用分液漏斗进行分液时,下列操作中正确的做法是(C)。 A分离液体时,分液漏斗上的小孔未于大气相通就打开旋塞。 B分离液体时,将漏斗拿在手中进行分离。 C上层液体经漏斗的上口放出。 D没有将两层间存在的絮状物放出。 3. 使用和保养分液漏斗做法错误的是(D)。 A分液漏斗的磨口是非标准磨口,部件不能互换使用。 B使用前,旋塞应涂少量凡士林或油脂,并检查各磨口是否严密。

物理化学模拟试卷(6)答案

物理化学模拟试卷(6)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6分) 1、功:当体系发生过程时,在体系与环境间除热以外其它各种形式的传递的能量。 2、第三类电极:又叫氧化还原电极,将惰性电极插入含有同一种元素的不同价态离子的溶液中。 3、半衰期:反应物消耗初始浓度的一半是所需要的时间 4、拉乌尔定律:在等温下的稀溶液中,溶剂的蒸气压等于纯溶剂蒸气压* A p 乘以溶液中 溶剂的物质的量分数x A 。 5、理论分解电压:使某电解质溶液能连续不断发生电解反应时所必须外加的最小电压称为理论分解电压。 6、赫斯定律:保持温度、压力反应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不管反应是一步完成的,还是分几步完成的,其热效应相同。 7、稳态近似处理: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体系基本上处于稳态,这时,各中间产物的浓度可认为保持不变。 8、自由度:确定平衡体系的状态所必须的压力、温度和浓度等独立强度性质的数目称为自由度。 二、判断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1、对于纯组分,化学势等于其摩尔吉布斯函数。 (×)2、表示化学反应速率,用参与反应的任一物质B 的浓度对时间的变化率dc B /dt 表示都是一样的,只要注意对反应物加以负号就行了。 (×)3、凡是温度升高的过程体系一定吸热;而恒温过程体系不吸热也不放热。 (×)4、在同一稀溶液中组分B 的浓度可用x B 、m B 、c B 表示,因而标准态的选择是不相同的,所以相应的化学势也不同。 (√)5、在标准电极电势表上,凡电极电势为正数的电极不一定作原电池的正极,电极电势为负数的电极不一定作负极。 (×)6、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下,某反应的m r G >0,所以要选用合适的催化剂,使反应得以顺利进行。

师大物化实验思考题答案

实验一、恒温槽的安装与调试 一. 1,恒温槽的工作原理:恒温槽之所以能维持恒温,主要是依靠恒温控制器来控制恒温槽的热平衡。当恒温槽介质因对外散热而使发生变化时,恒温控制器就使恒温槽的加热器工作,使介质加热到所需温度时,它又停止加热,这样就保持介质有恒定的温度。 2,恒温槽的组成以及应用: 槽体:用于盛装恒温介质 介质: 搅拌器:搅动恒温介质,以保证恒温槽的温度均匀 温度计:测量恒温槽的温度 加热器:用于加热介质 电子继电器:用于控制加热器的通与断 感温元件:当恒温槽的温度达到设定值时,发出信号,命令执行机构停止加热; 低于设定温度时,则又发出信号,命令执行机构继续加热。 3,几种典型的控温曲线 ⑴.表示加热器的功率适中,并且介质热惰性小。因此温度波动较小,控温精度高 ⑵.表示加热器功率适中,但介质的热惰性较大,因此温度波动较大,控温精度低 ⑶.加热器的功率过大 ⑷.加热器的功率过小或散热过快 4,为提高恒温槽精度,在设计和安装恒温槽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⑴.恒温槽的热容量要尽可能大,加热器的热容量要尽可能小 ⑵.加热器导热良好且功率适中 ⑶.感温元件和电子继电器的灵敏度要高 ⑷.合理安排各个仪器部件在恒温槽中的位置:如搅拌器和贝克曼温度计应该放在加热 器附近 ⑸.提高恒温槽的绝热保温状态 二.思考题 1,对于指定的恒温槽,加热器的功率适中是指:加热器通与断的时间大致相同 降低恒温槽的热惰性: A.恒温槽的热容量要大些, B.介质传热要好 C.搅拌速率要适中 D.要合理安排各个仪器部件在恒温槽中的位置 E.加热器导热良好且功率适中 2,为达到3中(1)的曲线。应采取什么措施: ⑴.恒温槽的热容量要大一些,加热器的热容量要小一些 ⑵.加热器导热良好且功率适中 ⑶.提高感温元件和电子继电器的灵敏度 ⑷.合理安排各个仪器部件在恒温槽中的位置,如搅拌器和贝克曼温度计 应该放在加热器附近 ⑸.要提高恒温槽的绝热保温状态 3,3中(3),(4)不能用控温精度公式来计算。因为(3)中加热器功率过大,所测温度偏高,加热时间和停止时间一样,正误差大于负误差;(4)中加热器功率过小或散热过快,加热时间和停止时间不会一样。所测温度偏低,负误差大于正误差

分析化学实验考试试题及答案

分析化学实验试题及答案 (一) 一、填空题:(24分 2分/空) 1、如果基准物未烘干,将使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结果偏高。 2、移液管移取溶液时,当液面上升至标线以上,应用_右__手食指堵住管口。 4、标定EDTA溶液时,若控制pH=5,常选用___XO 为金属离子指示剂;若控制pH=10,常选用_EBT 为金属离子指示剂。 5. 在滴定操作中左手控制滴定管,右手握锥形瓶;滴定接近终点时,应控制半滴加入, 加入半滴溶液的方法是轻轻转动旋塞,使溶液悬挂在出口管嘴上,形成半滴,用锥瓶内壁将其沾落,再用洗瓶吹洗。;滴定完毕进行读数时,应将滴定管取下视线应与__欲读刻度线平行。 __。 6.测定水的总硬度时用三乙醇胺掩蔽Fe3+、Al3+等少量共存离子。 7.NaOH 标准溶液因保存不当吸收了CO 2,若以此 NaOH 溶液滴定H 3 PO 4 至第二个计量点 , 则H 3 PO 4 的分析结果将偏高。 二、判断题:(8分 2分/题) 1.测定水的硬度时,需要对Ca、Mg进行分别定量。(×) 2.对某项测定来说,它的系统误差大小是不可测量的。(×) 3.金属离子指示剂与金属离子生成的络合物过于稳定称为指示剂的封闭现象。(√) 4.以HCl标准溶液滴定碱液中的总碱量时,滴定管的内壁挂液珠,会使分析结果偏低。(√) 三、简答:(68分) 1、络合滴定中为什么加入缓冲溶液?(14分) 答:各种金属离子与滴定剂生成络合物时都应有允许最低pH值,否则就不能被准确滴。而且还可能影响指示剂的变色点和自身的颜色,导致终点误差变大,甚至不能准确滴定。因此酸度对络合滴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需要加入缓冲溶液予以控制。 2.铝合金中铝含量的测定,用锌标准溶液滴定过量的EDTA,为什么不计滴定体积?能否用不知道准确浓度的Zn2+溶液滴定?实验中使用的EDTA需不需要标定?(15分) 答:铝合金中铝含量的测定,用的是置换滴定法,只要计量从AlY-中置换出的EDTA,而不需要对与Al3+反应后过量的EDTA计量,滴定过量的EDTA可以,滴定置换出的EDTA不行。 实验中使用的EDTA不需要标定。 3.为下列操作选用一种合适的实验室中常用的仪器,说出名称和规格:(14分) 1) 准确称取0.6克待测定样品,溶解,定溶到100.0ml; 2) 移取25.00mlHCl溶液,用0.1mol·L_1标准溶液滴定。

2017武汉中考物理化学模拟试卷

2016年武汉市初中模拟考试 物理、化学试卷 亲爱的同学,在你答题前,请认真阅读下面以及“答题卡”上面的注意事项: 1.本试卷由第I 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组成,满分为120分。考试用时为12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用2B 铅笔把对应的位置涂黑。 3.答第I 卷(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得答在“试题卷”上。 4. 答第Ⅱ卷(非选择题)时,答案用0.5毫米的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书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5.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时,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预祝你取得优异成绩!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l C -12 O -16 S -32 Cu -64 可能用到的物理量:g = 10N/kg ,ρ水= 1.0× 103kg/m 3,c 水= 4.2×103J/(kg?℃) 第I 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火药爆炸 B .铁锅生锈 C .冰雪融化 D .森林火灾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B .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都是纯净物 C .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微粒 D .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3.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 A .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B .增加烟囱高度,减少废气污染 C .加碘食盐用于调味 D .用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奶茶中加入塑化剂使其口感更香醇 B .氢气、酒精、天然气都属于可再生能源 C .用水扑灭电器着火引发的火灾 D .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 5.某物质R 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R+5O 2 点燃 4CO 2 + 2H 2O . 有关该反应,有下列说法: ①R 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②R 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是12︰1 ③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改变 ④R 的相对分子质量等于26 则正确的一组是 A .① ② B .① ③ C .② ③ D .② ④ 6.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甲是稀盐酸,则乙可能是四种不同类别的物质 B . 若甲是澄清的石灰水,则生成物中一定有沉淀 C . 若丁为水,则反应物中一定有酸或碱 D . 若丁为铜,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7. 为了制取CO 2并验证它的性质,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关于该实验有以下说法: ① a 是分液漏斗 ②酒精灯加上铁丝网罩的作用是集中火焰、提高温度 ③若D 中石蕊溶液始终没有变红,则C 装置中M 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 ④尾气的处理方法是在D 装置右端的导管口放一盏酒精灯 ⑤A 中的稀盐酸可以用稀硫酸代替 以上说法中错误..的是 A .① ② ⑤ B .① ④ ⑤ C .② ③ ⑤ D .① ③ ④ 8.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甲、丁是红色固体,单质乙是一种常见且用途 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 .. 的是 A .转化①有多种途径,其中一种常用于冶金工业 B .完成转化④,物质丙的实际用量要大于理论用量

大学物理化学模拟试卷(2)及答案

物理化学模拟试卷(2)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6分) 1、可逆过程:体系经过某一过程从初态变到终态后,体系和环境都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而未留下任何永久性的变化,称为热力学可逆过程。 2、第二类电极:将一种金属及其相应的难溶性盐浸入含有该难溶性盐的负离子的溶液中,达成平衡后,所构成的电极。 3、标准摩尔生成自由能:在标准压力下,由稳定单质生成1 mol化合物时吉布斯自由能的变化值,称为该化合物的标准生成吉布斯自由能。 4、自由度:确定平衡体系的状态所必须的压力、温度和浓度等独立强度性质的数目称为自由度。 5、电导率:相距为1m, 面积为1m2的两个平行板电极之间充满电介质溶液时的电导,即相当于单位体积电解质溶液所表现出来的电导。 6、理论分解电压:使某电解质溶液能连续不断发生电解反应时所必须外加的最小电压称为理论分解电压。 7、理想溶液:任一组分在全部浓度范围内都符合拉乌尔定律和亨利定律的溶液叫做理想溶液。 8、反应的速率系数:速率方程中的比例系数k称为反应的速率常数。它的物理意义是各反应物的浓度等于1时的反应速率,其值大小与浓度无关,而与反应温度、反应本性、催化剂、溶剂等因素有关。 二、判断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1、升高温度,使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减小。 (√)2、电流密度越大超电势越大,阴极电势越小 (√)3、电池反应中,ΔG > 0的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4、液体在等温蒸发过程中的内能变化为零。 (×)5、熵增加的过程一定是自发过程 (×)6、根据相律,单组分体系相图只能有唯一的一个三相共存点。 (√)7、在等温、等压、W’ = 0的条件下,系统总是向着吉布斯函数减小的 方向进行。 (√)8、非缔合电解质一定是强电解质。

物理化学实验思考题解答

思考题 实验一 燃烧热的测定 1. 在本实验中,哪些是系统?哪些是环境?系统和环境间有无热交换?这些热交换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如何校正? 提示:盛水桶内部物质及空间为系统,除盛水桶内部物质及空间的热量计其余部分为环境,系统和环境之间有热交换,热交换的存在会影响燃烧热测定的准确值,可通过雷诺校正曲线校正来减小其影响。 2. 固体样品为什么要压成片状?萘和苯甲酸的用量是如何确定的? 提示:压成片状有利于样品充分燃烧;萘和苯甲酸的用量太少测定误差较大,量太多不能充分燃烧,可根据氧弹的体积和内部氧的压力确定来样品的最大用量。 3. 试分析样品燃不着、燃不尽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压片太紧、燃烧丝陷入药片内会造成燃不着;压片太松、氧气不足会造成燃不尽。 4. 试分析测量中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本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提示:能否保证样品充分燃烧、系统和环境间的热交换是影响本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本实验成功的关键:药品的量合适,压片松紧合适,雷诺温度校正。 5. 使用氧气钢瓶和氧气减压器时要注意哪些事项? 提示:阅读《物理化学实验》教材P217-220 实验二 凝固点降低法测定相对分子质量 1. 什么原因可能造成过冷太甚?若过冷太甚,所测溶液凝固点偏低还是偏高?由此所得萘的相对分子质量偏低还是偏高?说明原因。 答:寒剂温度过低会造成过冷太甚。若过冷太甚,则所测溶液凝固点偏低。根据公式*f f f f B T T T K m ?=-=和310B B f f A W M K T W -=?? 可知由于溶液凝固点偏低, ?T f 偏大, 由此所得萘的相对分子质量偏低。 2. 寒剂温度过高或过低有什么不好? 答:寒剂温度过高一方面不会出现过冷现象,也就不能产生大量细小晶体析出的这个实验现象,会导致实验失败,另一方面会使实验的整个时间延长,不利于实验的顺利完成;而寒剂温度过低则会造成过冷太甚,影响萘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具体见思考题1答案。 3. 加入溶剂中的溶质量应如何确定?加入量过多或过少将会有何影响?

2018年物理实验操作考试试题

2018年物理实验操作考试试题 试题1 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实验器材:激光笔1支铁架台1个(带铁夹) 平面镜1块(10cm×10cm)玻璃板1块(30cm ×20cm)白纸1张(B5打印纸) 直尺(20cm)纸夹2个量角器1个直角三角板1块操作程序: 顺序操作内容 1 把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 2 在白纸上画出中线(法线),并在白纸上任意画三条射向入射点的线作为入射光线,把白纸夹在玻璃板上,并用铁架台固定玻璃板,竖放在平面镜上。 3 用激光笔沿第一条线射到入射点,经反射标出反射光的位置。 4 改变光束入射方向,按步骤3再做两次。 5 取下白纸,画出反射光线,用量角器分别测出入射角α和反射角γ,记入表格。 实验记录: 实验次数入射角α反射角γ 1 2 3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 1.考生只需在表格中填写相关数据,不要求书写完整的实验报告。 2.要真实记录实验数据,捏造数据相应扣分。 实验总得分__________ 监考教师签字__________ 试题2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实验器材:玻璃板1块(20cm×25cm×3mm) 火柴或火机白纸1张(8开)纸夹2个或铁架台1个(带铁夹) 完全相同的蜡烛2支刻度尺1把(30cm) 直角三角板1块小烧杯1个 操作程序: 顺序操作内容 1 将8开白纸对折成两个16开平放在实验台上,将固定好的玻璃板竖立在对折线上。 2 把一段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观察玻璃板后蜡烛的像,拿另一段完全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移动,直至玻璃板后的蜡烛与点燃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在对应位置画出标记。 3 改变点燃蜡烛在玻璃板前的位置,重复步骤2。 4 熄灭蜡烛,量出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及蜡烛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

物理化学(上)模拟试卷一

物理化学(上)模拟试卷一 一、选择题(共10题20分) 1、一恒压反应体系,若产物与反应物的C p>0,则此反应: (A)吸热;(B)放热;(C)无热效应;(D)吸放热不能肯定。 2、将某理想气体从温度T1加热到T2。若此变化为非恒压过程,则其焓变ΔH应为何值?: (A) ΔH=0;(B) ΔH=C p(T2-T1); (C) ΔH不存在;(D) ΔH等于其它值。 3、恒温恒压条件下,某化学反应若在电池中可逆进行时吸热,据此可以判断下列热力学量中何者一定大于零? (A) ΔU;(B) ΔH;(C) ΔS;(D) ΔG。 4、已知在373K时液体A的饱和蒸气压为66 662 Pa,液体B的饱和蒸气压为1.01 325×105 Pa,设A和B构成理想液体混合物,则当A在溶液中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5 时,气相中A的物质的量分数应为: (A) 0.200;(B) 0.300;(C) 0.397;(D) 0.603。 5、非理想气体进行绝热自由膨胀时,下述答案中哪一个错误? (A) Q=0;(B) W=0;(C) ΔU=0;(D) ΔH=0。 6、对于下列的四种表述中正确的是: (A) 因为ΔH=Q p,所以只有等压过程才有ΔH; (B) 因为ΔH=Q p,所以Q p也具有状态焓数的性质; (C) 公式ΔH=Q p只适用于封闭体系; (D)对于封闭体系经历一个不作其它功的等压过程,其热量只决定于体系的始态和终态。 7、今有298 K、p 的N2气[Ⅰ]和323 K、p 的N2气[Ⅱ]各一瓶,问哪瓶N2气的化学势大? (A)μ(Ⅰ)>μ(Ⅱ);(B) μ(Ⅰ)<μ(Ⅱ);(C)μ(Ⅰ)=μ(Ⅱ);(D) 不可比较。 8、对实际气体的节流膨胀过程,有 (A) ΔH = 0;(B) ΔS = 0;(C) ΔG = 0;(D) ΔU = 0。 9、在某温度下,当B溶解于A中形成溶液时,若纯B的摩尔体

物化实验 思考题答案

实验室十三点击制备及电动式的测定 1、在测量电动势的过程中,若检计光电总是往一个方向偏转,可能是哪些原因 造成的。 1、被测电动势高于电动势电位计的量限 2、工作电池无电动势输出,或者工作电池输出的电动势低于规定值 3、工作电流回路有断路 4、被测电池、标准电池或过做电池的极性反应 2、为何测电池电动势要用对消法?对消法的原理是什么?、为何测电池电动势 要用对消法?对消法的原理是什么?答案:可逆电池要求电路中无电流通过,用对消法可满足这个条件。用一个方向相反,数值相等的外答案:电势来抵消原电池的电动势,使连接两电极的导线上 I→0,这时所测出的 E 就等于被测电池的电动势 E。 实验二十一旋光法测定蔗糖水解反应的速率常数 1、蔗糖水解反应速率常数和哪些因素有关?、蔗糖水解反应速率常数和哪 些因素有关?答案:答案:对指定的反应,速率常数和反应温度、催化 剂有关 2、记录反应开始的时间迟点或早点是否影响 k 值的测定?、值的测定?答 案:答案:不影响。因 k 值与温度和催化剂的浓度有关,与时间无关。 3、在旋光度的测量中为什么要对零点进行校正?它对旋光度的精确测量有 什么影响?在本实验中若不进在旋光度的测量中为什么要对零点进行校 正?它对旋光度的精确测量有什么影响?行零点校正对结果是否有影 响?行零点校正对结果是否有影响?答案:(1)旋光仪由于长时间使 用,精度和灵敏度变差,故需要对零点进行校正。答案:(2)若不进行 零点校正,则各个时间所的的溶液的旋光度存在偏差,若不校正会使测量 值的精确度变差,甚至产生较大的误差。本实验数据处理时,用旋光度 的差值进行作图和计算,以 ln(α t ? α∞ ) 对 t 作图,故若不进行零点 较正,只是α值不准确,但并不影响其差值,对 k 的结果无影响。 实验二十二乙酸乙酯之花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 1、为何本实验要在恒温条件下进行,而且CH3COOC2H5和NaOH溶液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