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矿体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探讨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3
关于矿体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探讨
本文通过分析矿体地质特征与找矿标志,帮助读者了解更多的找矿技术方法信息,并通过相关的找矿勘查的例子加以说明,从现实角度分析矿体成因与矿产资源的分布状况。当然,根据实际的找矿工作发展,也要将其中的关键问题分析出来,以求帮助相关找矿人员获得更好的技术提升的突破口。
标签:矿体地质特征找矿标志矿产资源
0前言
矿体地质特征的认定一般从矿产资源分布区域的地层、岩浆岩、侵入体、矿化特征入手,进而认识其岩体、矿脉、矿体成因是什么,帮助我们更好的获得找矿信息。找矿标志则要从矿体区域岩体的变化入手,发现它们的蚀变、岩化状况,进而形成清晰准确的找矿思路。
1矿体地质特征研究
1.1岩体鉴别
矿产资源分布区的岩体一般来说比周围其他地域的岩体性质要特殊一些,所以通过研究这种特殊的岩体性质,能够发现矿体的真实地质特征。赣南各阶段花岗岩都是一些结晶较好,成分均匀的块状岩石,绝大部分掩体的岩相分带现象简单,岩体内部常见为中细粒或斑状中粒岩石,过渡相与边缘相极不发育。例如云南省景谷大箐金矿区内未发现岩浆岩类分布,变质作用较弱。由于区内地处兰坪—思茅盆地中的中轴断裂带上,构造活动及流体活动较强,围岩蚀变也较强。硅化:是区内最普遍的蚀变之一,除在铜、钴、金矿(化)体及含矿带中普遍见硅化外,在无矿化的长石石英类砂岩中也具强弱不等的硅化,尤其与金矿化最为密切。褐铁矿化:是勘查区内较普遍的蚀变现象,雷打坡金矿、大箐金矿本部含金构造破碎带及零星矿化点普遍具褐铁矿化。黄铁矿化:主要发育于大箐金矿山本部的铜矿、钴矿及金矿化带上,尤其是矿体或矿化体及构造裂隙带、构造角砾岩、石英脉中最为普遍,并与铜、钴、金的矿化强度呈正相关。重晶石化、碳酸盐化:主要发育于大箐金矿山本部的金矿化带上,其中碳酸盐化多以白云石晶粒集合体形式出现,少量为方解石细脉。高岭石化:是区内普遍存在且分布最广的一种蚀变,系长石类矿物在碎裂松散条件下由风化作用和热液活动过程中的酸淋漓作用所致。
1.2矿产资源构造分析
矿脉主要是指矿产资源分布区域的地势走向、形状、岩浆岩状态等特征,研究其矿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得分析矿体的整体特征,从而获得矿资源的形态数据。拿云南省景谷大箐金矿地质构造为例,其主要的矿脉特征如下:大箐金矿地质构造承接区域地质构造的特点,构造形迹以北西向断裂、褶皱构造为主,东西
向及北东向断裂构造次之。构造变形表现为不同机制下的脆性变形和浅表层次的直立开阔线状褶皱。区内褶皱样式总体为一背斜,即大水井—大箐背斜,在其两翼局部发育小型褶皱或褶曲。背斜轴面直立,枢纽近于水平,区内轴线长12.2km。该背斜在区内起着主要控矿作用,大箐金矿、铜矿、金钴矿及雷打坡金矿均分布在近背斜轴部,由于含矿层位被剥蚀并多受断层的破坏,矿化多出现在背斜周边的次级构造中。由于东西向断裂切错,该背斜被断裂右行剪切分割成北段、中段、南段三部分。北东向断裂组为区内主要的控矿和容矿构造。以上所说矿脉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了解这些内容,进而能够明晰云南省景谷大箐金矿的主要地质特征。
2矿体找矿标志探讨
2.1矿体露头标志
矿体的露头属于直接找矿标志,原生露头在地表为征地形,如果其露出地表的矿体没有经过风化作用,又表现出相对稳定的物化性质,则可以通过采集标本、绘制地质图的方法来研究露头矿体的矿石类型、矿产规模等特征。如果出现氧化现象,可以对其露头部分的氧化带进行研究分析,明白它的主要成分、构造、矿石类型等特征。
2.2围岩蚀变
围岩蚀变是汽水热液矿床最普遍、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所以,研究围岩蚀变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首先,蚀变围岩大多分布在矿体周围,期轮廓和矿体形态基本一致,有的蚀变围岩由于受岩性、构造等影响,形态比较复杂,但空间上也总是在矿体附近。蚀变围岩的范围一般都较矿体大,在找矿石时易于被发现。且离矿体愈近,围岩遭受的变化也愈为强烈,即蚀变强度愈大。因此通过蚀变分带的研究,可以帮助确定矿体的位置。所以,蚀变围岩可以作为热液矿床的重要找矿标志。第二,一定的围岩蚀变类型常和一定的矿床类型有关,因此可以通过确定围岩蚀变的类型来判别可能找到的某种类型的矿床。如云英岩化常伴生有脉状钨、锡、钼矿化。
2.3物探异常标志
不同的围岩岩石和矿石,它们具有不同的属性,也就是拥有不同的物理场。所以通过物探技术对相关区域的磁场、重力场、电场、放射性场进行研究分析,某片或点出现磁异常、重力异常的现象,就可以说此地有不同于大范围之内的矿产资源分布。
2.4矿产分散晕
矿床的形成过程是复杂的,它受到地质作用非常明显,我们可以讲有关元素散步在矿体周围岩石、土壤、地表大气、植物体重,矿体周围若出现矿元素含量异常的现象,就说明出现了矿产分散晕,依据相应的分散晕理论,可以找到附近的矿产资源。原生分散晕系成矿元素在成矿过程中,由于本身的活动性,通过渗
透、扩散、气相运移等方式,分散到围岩中而形成的。原生晕常常与矿体有密切关系。通过对原生晕形态、范围、强度、产状及分带性等的研究可找到盲矿体。次生分散晕是经过表生地质作用,成矿物质破坏分散而形成。可以有岩石化学分散晕,以及水化学的、生物化学的、气体化学的等次生分散晕。各种次生分散晕是寻找掩盖型、埋藏型盲矿体的找矿标志。在研究分散晕时。要注意区分致矿晕和非致矿晕。
3总结
从实际的工作内容出发,通过当下的矿体区域岩石变化、矿体形态来甄别矿产资源的类型与集中点,能够更好得发现矿产资源。提升鉴别岩体的能力,发挥对断裂带勘察的技术效果,利用高新技术突破重重难关,最终可以实现准确有效的找矿目的。而利用科学的找矿标志更是突破现实找矿关卡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李文渊,张韬;秦岭-祁连造山带印支-燕山期构造与大型-超大型矿床的形成关系[J];矿床地质;2003年01期.
[2]杨秀清;刘明军;中国铁矿成矿规律及重点矿集区资源潜力分析[J];中国地质;2012年03期.
[3]刘大文,向运川,严光生;地球化学块体--概念和方法学的发展[J];中国地质;2002年03期.
[4]陈素贞;韩仲文;郭天威;中国层控银矿床主要地质特征及分类[J];国土资源;1988年03期.
[5]陈锦荣;太行山北段土岭-石湖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J];黄金地质;1993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