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连墙接缝处理措施的研究 杨旭东

  • 格式:docx
  • 大小:28.86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连墙接缝处理措施的研究杨旭东

摘要:地下连续墙在施工阶段兼有挡土、止水、基坑开挖免放坡等围护作用;

形成结构体后具有承重、防水等功能。在建筑物密集的地段进行开发建设,采用

这种结构体而带来的经济效益是十分显著的。地下连续墙结构形式是独立的单片

钢筋混凝土墙体。因相邻两片连续墙缝之间无贯通钢筋连接,基坑开挖时会使某

片墙体产生变形,除了圈梁支撑发挥作用外,单片墙之间的稳定性主要靠两片墙

之间的榫型结构来保证。因而,墙体接缝处易产生变形,发生漏水现象,增加基

坑降水难度与基坑开挖难度。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地连墙接缝处理措施进行分析

探讨。

关键词:地连墙;接缝处理措施

1、工程概况

1.1地铁车站概况

该车站全长158m,标准段宽24m,车站共设2组风亭,4个出入口,采用明

挖顺做法施工,基坑开挖平均深度25m,支护形式为“地下连续墙+四道钢筋混凝

土支撑+一道钢换撑”。地下连续墙厚1000mm,墙深52m,接头形式为十字钢板。

1.2地质概况

车站范围内工程地质以杂填土、粘土、粉质粘土、粉土、粉砂等软土为主,

含水量丰富。该车站影响范围内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ml)、

第四系全新统上组陆相冲积层(Q43al)、第四系全新统中组海相沉积层(Q42m)及第四系全新统下组陆相冲积层(Q41al),岩性主要为粉质粘土、粉土。

2、地连墙接缝质量问题分析

地连墙接缝质量问题的产生是多方面造成的,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相邻地连墙成槽过程中垂直度的偏差造成接缝处墙体错牙。主要是由于操作人员不熟练或施工机械故障造成。

2)墙缝夹泥。墙缝夹泥是地连墙接缝质量通病,形成的原因较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墙壁的泥砂未清理干净,造成墙缝夹泥砂;施工过程中淤积物过大或

浇筑时间过长,混凝土流动性变差而使混凝土面的泥砂被挤入墙缝,造成墙缝夹泥;混凝土流动性较差或浇注导管与墙缝距离较大,墙缝形成夹泥。

3)锁喉管上拔时间过早,造成混凝土少量坍塌而形成斜面,由于钢筋笼而难以清理,形成夹泥。

4)施工过程中塌方造成接缝处夹有大量泥砂,形成较大的缝隙,造成很大的质量隐患。

3、地连墙接缝施工质量控制

1)合理安排抓斗施工顺序,尽量使抓斗两侧受力均匀,避免液压抓斗斗体因受力不均而造成墙壁接缝倾斜。

2)加强地连墙成槽质量控制。

地连墙成槽质量直接影响墙体和墙缝的垂直度,液压抓斗施工前检查机械设

备完好性,抓斗就位后应对中检查,成槽过程中要随时根据仪器检查槽壁垂直度,如果有偏差要及时纠偏,控制施工速度,在锁喉管位置抓槽时要精心,施工完毕

后用超声波检测仪检查墙壁的垂直度,不合格处要进行处理。

3)控制成槽泥浆性能指标和含砂量

性能指标合格的泥浆有很好的护壁携渣能力,能够有效的防止塌方的产生,

减少槽底或混凝土面淤积物的形成,从而减少了对混凝土流动的滞阻力和墙缝夹

泥现象的产生。施工成槽中的碎土颗粒一般由黏土、粉土、砂性土以及大颗粒的

石子组成。黏土颗粒最小,能提高泥浆工作性能;粉土、砂性土颗粒较小,悬浮

在泥浆中不易很快沉淀,容易在浇注时沉淀而被挤入墙缝,因而在泥浆中需要严

格控制这两类土的含量;石子沉淀很快,能及时的被成槽机清走。施工中要控制

好槽壁内和泥浆池中的泥浆质量,并每天检测。泥浆的性能指标如表1所示。

控制槽内泥浆质量:改进施工工艺保证槽内泥浆质量,通过气举反循环和黑

旋风除砂器组成的新型泥浆循环系统就地将槽内所有泥浆进行除砂处理,有效的

降低了槽内泥浆的含砂率,处理后的泥浆含砂率低于4%。同时,要严格控制槽

内泥浆的密度和粘度,使泥浆中残留的少量砂能够长时间悬浮在泥浆中。以往的

施工只是把底部泥浆抽走,上部泥浆中的粉土、砂土经过较长时间依然能沉淀成

淤积物,在浇灌混凝土过程中大量沉淀在接缝处。泥浆池新鲜泥浆制备:回收后

的泥浆经过泥浆循环系统处理检测合格后才可以重新使用,回收后的泥浆补充膨

润土、纯碱、纤维素等成分,并经充分搅拌、静置。对于回收泥浆,当泥浆指标

超过以下任何一指标时,泥浆应予以废弃:粘度大于40s,pH值大于10,密度大于1.3。

4)改进刷壁工艺,提高刷壁效果

刷壁器做成圆弧形,工作时能够伸入墙缝内部。以往刷壁器都是钢丝刷型,

虽能把大块附着泥块清除,但对泥皮的清理效果不佳。而新型刷壁器是由钢丝刷

和高压水枪组合而成,其工作原理是钢丝刷依靠重力把泥块刮掉,皮松动,高压

水枪在依靠高压水的冲击力清除附着泥皮。工作时刷壁器靠紧墙壁,高压水枪工

作压力0.4~0.6MPa,刷壁次数2~3次,静置时间过长的槽段要增加刷壁次数。

5)合理布置导管位置和混凝土浇注方式

地连墙水下混凝土浇注多采用“导管法”施工,不同导管间距浇注的连续墙,

墙间夹泥面积会随着导管间距的加大而变大。统计数据表明,当导管间距不大于

3m时,墙间夹泥最少;间距在3~3.5时,夹泥略有增加;间距大于3.5m时,夹

泥会迅速增加,因此混凝土导管间距不应大于3m。施工中要保持混凝土连续均

匀下料,导管下口在混凝土内的埋置深度宜为2~4m,混凝土面上升速度4~5m/h,两根导管间混凝土面高差不大于50cm,混凝土因故中断时间不能超过1h,导管

距墙缝距离不宜大于1.5m。

6)锁口管顶拔控制

在钢筋笼吊放完毕,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根据现场开始浇注时留置的试块

到混凝土终凝所经历的时间作为锁口管顶拔的依据,混凝土试块要同条件养护,

以保证时间的准确性。锁口管应在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开始起拔,开始时应控制上

拔高度,根据液压千斤顶上的读数作为上拔高度的依据,在混凝土终凝前应以压

力表读数不在变化时所上拔的高度为准,下部混凝土终凝后可增加上拔高度,使

锁口管“脱膜”。混凝土浇注过程中控制混凝土绕管,避免增加锁口管上拔力,增

加施工难度。在顶拔过程中,还要根据混凝土浇注记录表来计算锁口管允许上拔

高度,严禁早拔、多拔。此外,还要根据季节,天气温度变化,混凝土的入模温

度等条件调整锁口管的顶拔时间。锁口管的顶拔由液压千斤顶和履带吊车协同作业,分段拆卸。

7)提高混凝土工作性能

水下混凝土的的浇筑需要高性能的混凝土,在保证混凝土强度的情况下,应

尽可能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流动性。由于需要混凝土的高流动性,容易造成混

凝土的离析,混凝土离析后造成混凝土不均,流动性变差,泥砂更容易掺入混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