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及构建的基本原则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6
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及构建的基本原则
一、概述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培养更多更好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各方面的广泛共识。技师学院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教学体系主要包括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应用型的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互相渗透、相辅相成,其中实践教学体系在这种人才类型的培养中将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
实践教学环节是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实现技师学院教育培养目标的主体教学之一,它的成功与否是技师学院教育能否真正办出成效、办出特色的关键。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
1、实践教学
是指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才能完成的教学环节。诸如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社会实践等等
2、实践教学体系
是实践教学各个环节所构成的系统,包括实践教学的内容、实践教学的形式以及实践教学师资、基地、教材等构成的教学系统。
3、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应由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的考核体系、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师资保障体系、实训教材体系等组成。
三、构建的基本原则
1、相对独立的原则
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应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应占较大的比重。
传统教学体系实际上就是理论教育的主体体系,实践教学的有关内容是附属于理论教学的,是为理论教学服务的。理论教育主体体系的培养目标是学术性人才,其强调体系的完整性。尽管社会也需要这样的人才,但显然千篇一律的学术性模式培养的人才是难以满足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的,特别是在工业工程、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主要是技术应用型人才。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必须将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放在第一位,显然,技术应用能力的获得仅仅靠书本和课堂是远远不够的,且主要不是靠书本和课堂来获得,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在实践中完成。因此,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十分必要的。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内容上可以分为实验、实习、设计三个子体系:在方式上可以区分为校内实践、企业实习、顶岗工作以及专业社会实践四种形式。三个子体系中,实验体系主要在校内完成,并设立专门的实验技术能力培养目标,验证性的内容应大为减少,许多实验可以从课程中脱离出来,加大认识性的、操作性的、设计性的、应用型的、综合性的实验比例,按照从初级到高级的认识和实践过程构成一种能力体系。实习训练是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结合我国学生在入学前基本没有一般工艺操作基础的实际,实习训练应包括主要在校内进行的基本工艺操作训练、在校内和校外结合的专业技术训练和主要在校外企业单位实际岗位顶岗工作的实际技能训练,要设立技能标准,按照标准进行能力分解,通过各类环节的
有目的实施来保证明确的技术应用能力的获得;专业社会实践是一种更为灵活的实践方式,以学生自己寻找实践岗位为主,多方位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主动沟通、应对挫折等的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设计能力因专业或职业岗位需要而异,应用型人才不应将设计能力培养作为主要方面,而实际岗位需要的设计能力事实上也是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一种。
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具有相对性。实践教学体系必须与理论教学体系紧密相连,相辅相成,互相渗透,共同为一致的培养目标服务。从我国目前有关技师学院的情况来看,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还不够明确,实践教学的比重还不够大。当然这都是事情的表象,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围绕技术应用能力来构建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方法,简单的增加实践并不能解决真正的现场岗位技能的要求。因此,建立相对独立的、目标明确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十分必要的,并应在此基础上探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问题。
2、注重应用的原则
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强调满足社会需求,学以致用,强化应用,抓住培养学生社会急需的技术应用能力是关键。
应用首先反映在社会的需求上。没有社会的岗位需求,应用无疑是句空话,有人说,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主要是订单培养,这是有道理的,应用并非是泛指的,应用有明确的专业岗位的指向性,只有这样的应用才是学以致用,才是应需要而用。
应用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如前所述,应用并不等于实践,
实践也不等于应用。应用要反映职业岗位的要求,职业岗位的要求通过职业技能标准逐一显现出来,因此,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实践教学体系首先要进行职业岗位分析,紧紧围绕职业岗位需要的各项技术能力——关键能力、辅助能力、综合能力、扩展能力等来分析实践教学体系的环节、内容和要求。在此基础上要通过实践教学的基地建设、师资建设、教材建设等构筑实践教学体系的保证体系,通过模拟考核、现场考核、工作考核等多种形式建立实践教学的考核体系与评价体系。
3、产学结合的原则
实践教学体系教学目标的实现必须走产学结合的道路。产学结合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需,更是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必需。通过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共同研究培养方案、制定培养目标、实施培养过程,达到用人单位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
相对独立、注重应用的实践教学体系必然要通过校企互动才能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关起门来的理论教学主体体系与关起门来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体系都不可能达到这样的要求。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必须以满足当前以及可以预见的将来社会与经济的发展需求、用人单位的职业岗位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产学结合首先必须深入了解“产”——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需求什么样的人才?多少这样的人才?必须从以“产”为主提出的人才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出发来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培养目标与具体教学计划,产学结合要使学校和专业紧密依托产业与企业,紧密贴近产业与企业,并且通过多种形式使产业、企业介入整个培养过程之中。这些形式包括:利用企业捐赠或符合企业要求的设备
或系统在校内进行有针对性的技术训练;将企业相关技术问题拿到学校由有关学生小组在校企教师的指导下解决;到企业进行专门实习;到企业实际职业技术岗位顶岗等等。当然持久的产学结合必须通过政府的法规与政策制定、行业产业的主导、企业的利益优先条件下的积极参与等得到切实的保证,对技师学院而言,首先要做的是转变办学和人才培养观念,通过自身的努力走出一条产学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
4、跟踪发展的原则
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实践教学体系必须具有先进性。要及时跟踪、吸收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和未来需要,在内容、方法、条件等方面予以保障。
技术的发展史告诉我们,建立在每个时代的技术发明基础上的高级技术应用是时代发展的助推器。18世纪,瓦特在他人基础上发明了普遍使用的蒸汽机,技术由量的积累实现了质的飞跃,它不仅大大提高了纺织业的生产效率,而且也促进了机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等的发展,并且引发了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19世纪,电动机、发电机、内燃机等的先后问世与广泛应用,促进了一系列新兴工业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生产的社会化程度:20世纪由于原子能、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发展,特别是70年代后的微电子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能源、新材料技术的突破引发的新技术革命更是内容丰富、发展迅猛、影响广泛,其对推动社会生产力快速增长的作用更大。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必须跟踪技术的最新发展,并且通过这些了解、掌握了新技术的人才来实现产业、企业效益的最大化和发展的持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