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 格式:doc
- 大小:84.00 KB
- 文档页数:5
韩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韩国) REPUBLIC OF KOREA
■石窟庵和佛国寺Seokguram Grotto and Bulguksa Temple 1995
■海印寺及八万大藏经藏经处Haeinsa Temple, Janggyeong Pangeon, the Depositories for the Tripitaka Koreana Woodblocks 1995
■宗庙Jongmyo Shrine 1995
■昌德宫建筑群Changdeokgung Palace Complex 1997
■华城Hwaseong Fortress 1997
■庆州历史区Gyeongju Historic Areas 2000
■高敞、和顺和江华的史前墓遗址Gochang, Hwasun, and Ganghwa Dolmen Sites 2000
■济州火山岛及熔岩洞窟
1. 世界文化遗产
宗庙宗庙为供奉朝鲜时期历代王和王妃以及被推崇的王和王妃神位的祠堂。宗庙为朝鲜时期的寺庙建筑,由正殿和永宁殿组成。宗庙以韩国儒家传统的表现、流传至今的礼仪遗产以及建筑的价值等,1995年12月被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宗庙为举行祭礼的地方,所以其建筑不能奢华。正因为如此,建筑高度节制而简炼,装饰、色彩和花纹也尽量单纯而简洁,以突出必要的空间。布局、结构、装饰、色彩的简洁和单纯把宗庙建筑升华为象征的高度。目前,在正殿的19个龛室里供奉着19位王和30位王后的神位,在正殿西边永宁殿的16个龛室里供奉着从正殿移来的15位王和17位王后,以及英王和王妃的神位。宗庙的祭礼每年定期举行5次,如国家有特殊的变化可随时举行,以告知神灵。祭礼伊始,大王亲自到各神室前行大礼四次、敬酒,对所有神位一视同仁,不敢有所疏漏。在举行祭礼时,演奏的音乐为"保太平"和"正大业"。当时的音乐用编钟、编磬等一般雅乐器,配以唐笛、长鼓、牙筝等唐乐器和大芩等乡乐器,编成独特的旋律,突出了节奏的庄重和曲调的典雅。如今的宗庙祭礼每年5月的第一个周日,由继承朝鲜王朝血统的全州李氏子孙举行。
宗庙于1394年朝鲜王朝从开城迁都汉阳时建于现在的位置,16世纪末因壬辰倭乱烧毁,在宣祖37年(1604年)商议重建,宣祖41年施工,光海君即位的1608年5月落成。宗庙祭礼,与宗庙这个空间、礼仪顺序、礼仪食饮和祭器、乐器、仪仗品、礼仪音乐和舞蹈等相谐调,而且在1462年定型以后几乎原封不动地传承了500多年,这样的综合性礼仪文化在全世界都罕见。宗庙是供奉李朝历代国王牌位、举行祭祀的地方。1394年太祖(1335-1408)李成桂在创立李氏王朝后,在新的都城即汉阳修建了景福宫,同时也在这里修建了宗庙。由于这里很好地保留了庄严的祭礼、祭礼乐等古老的传统及习俗,因而被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进入宗庙正门后,有三条路,中央稍高一些的路是为去世的国王所设,东边的一条是国王,西边的一条是太子行走的。中间的路直连正殿。两边的路则连接到沐浴、斋戒及准备祭祀的房间。国五和太子在洁身净心后进入曲祀厅。这里是准备祭祀用食物的地方,中间有院落,整个建筑呈“口”字形。宗庙的中心是正殿,这里是供奉历代国王的牌位及举行祭祀的地方。祭祀已故国王的做法是从中国传来,但将这一传统保持至今的却只有此处。正殿内有19间房间,每个房间供奉着一个国王的牌位。正殿墙壁内还有忠于国王的有功之臣传。
提起宗庙必然想到的就是宗庙祭祀乐,它由器乐、歌曲、舞蹈组成,500年前的旋律至今仍在传唱。这可谓是当今世界上最古老绵综合性仪祀文化,每年5月的第一个周日都可在此看到祭祀典礼。这是一个可以看到规模盛大的传统仪式的绝佳机会。
昌德宫昌德宫为朝鲜朝的王宫,始建时为离宫,因壬辰倭乱时正宫景福宫被烧毁,昌德宫就被用作正宫,大王就在昌德宫执政,直至修复景德宫约300年之久。因此宫位于景福宫东边,常叫"东宫"。昌德宫落成于太宗5年(1415年),当时在都城已建有正宫景福宫和宗庙、社稷等,所以把它建为离宫。壬辰倭乱时昌德宫也与景福宫、昌庆宫一起烧毁,但光海君元年(1609年)得到重建,于是在壬辰倭乱以后它就成了总管朝鲜王朝国政的主要历史舞台。在现存建筑中最古老的是正门敦化门,与昌庆宫正门弘化门一起作为王宫正门有很高的建筑价值。此后院叫秘苑,也叫禁苑,此院完好地保存着朝鲜时期宫殿的造景艺术,备受关注。朝鲜后期历代王都在昌德宫执政,他们经常在秘园散步或休息。秘苑至今原封不动地留存着当时的状态,有100多种树木,有的树龄达300多年。这里还有溪水、莲池和亭榭,这些与自然谐调如一,充分地展现古时宫殿的造苑技巧。
昌德宫自1405年建造以来,多次因战争和火灾被烧毁,但经重建后其布局和结构与始建时非常接近,而且其布局独具特色,与同类宫庭建筑如中国的紫禁城或日本的御所有区别。昌德宫不是一般的对称或直线布局,而根据自然地形条件自由地加以安排,利用后方不高的岗地和左右的地形特点巧妙地安排了正门、正殿、内殿等各种建筑。
昌德宫于1997年12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登记为世界文化遗产。
佛国寺佛国寺为新罗时期的寺庙,位于庆州吐含山脚下,据传在新罗景德王10年(751年)由金大成修建。佛国寺是新罗人把想像中的佛国,理想的彼岸世界搬到地上的产物,把根据"法华经"的释加牟尼的娑婆世界和根据"无量寿经"的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及根据"华严经"的毗卢遮那佛的莲华藏世界加以形象化。佛国寺的建筑布局分为两大区,一区以大雄殿为中心,有青云桥、白云桥、紫霞门、泛影楼、自经楼、多宝塔、释迦塔、无说殿等,一区以极乐殿为中心,有七宝桥、莲华桥、安阳门等。其中、释迦塔和多宝塔堪称佛国寺追求的思想和艺术的精华。这两个塔象征多宝如来佛和释迦牟尼佛常住此地,充分说明新罗人把佛教理念现实化的努力。在吐含山东边有佛国寺附属庵石窟庵,据传石窟庵同佛国寺一样由金大成所建。修建时叫石佛寺,是在世界宗教艺术史上最卓越的文化遗产之一。尤其石窟庵本尊佛像达到了宗教艺术的最高峰。本尊佛安坐于石窟深处,美丽的莲花头冠显示着本尊佛的无上荣光,古朴而庄重的整体形象更体现本尊佛神圣造化。除本尊佛外,在石窟石壁还刻有11面观音菩萨、大梵天、帝释天、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十大弟子、四天王等群像,炫耀着超凡的雕刻艺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佛国寺和石窟庵看价东北亚佛教艺术的杰作,并评价为该地区宗教建筑和佛教信仰形象化方面的突出事例,于1995年12月登记为世界遗产。
海印寺海印寺位于庆尚南道陕川郡伽倻山西南山麓,新罗哀庄王3年(802年)由顺应和利贞所建。海印寺与通度寺、松广寺一起被称为韩国三大领主寺。海印寺以保存高丽八万大藏经闻名。高丽末因蒙古的入侵国土沦丧,1230年高宗在江华岛开始制作大藏经板,旨在收复国土。制作八万大藏经板,自高宗23年(1236年)至38年(1251年)用了16年时间,后来太祖7年(1398年)把保存在江华岛禅源寺的八万大藏经板迁至汉阳的知天寺,第二年又转移于此地,这样,海印寺就成了护国信仰的摇篮。八万大藏经集佛教之经、律、论三章之大成,被认为世界佛教研究的宝贵文献,以至日本在制作神守大藏经时以它为标准,中国也反从韩国进口,英、美、法、德等欧美发达国家地纷纷引进,对世界佛教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现在海印寺有附属寺75座,附属庵14座,具备禅院、讲院、律院等,形成韩国佛教之大派。在境内还以大寂光殿为中心,设有应真殿、独圣阁等,形成了完整的拜佛环境。说海印寺不能不提藏经板殿。此殿以封存高丽大藏经闻名,而且为便于保存藏经,除了保存功能外未做任何装饰,形状如一的两个殿一南一北并排而立,独具特色,南边的叫修多罗庄,北边的叫法宝殿。藏经板殿有正殿15间,侧殿2间,具有保证在任何气候条件下都不会被腐饰和损毁的科学而有效的结构,可谓15世纪的一大创造。因此在此封存的大藏经板经几百年至今保存完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度评价海印寺藏经板殿为宗教、科学、造型全盛期的伟大杰作,1995年12月登记为世界文化遗产。
华城华城位于京畿道水原,是朝鲜朝后期的代表性城廓。华城西顺八达山、东沿平坦的丘陵而修建,长5520米,有苍龙门、华西门、八达门、长安门等四门,备有暗门、水门、敌台、攻心墩、封墩、炮楼、将台、角楼、炮舍等防守设施。 1789年,朝鲜王朝第22代王正祖把其父思悼世子之墓从杨州移至水原管辖华山下,又把那里的居民移至八达山下,建成新城,称为华山,从而此地便成为当地的新中心。 1794年1月由领中枢府事蔡济恭主管修筑城廓,约2年后的1796年终于落成。
支石墓支石墓是史前时期石墓的一种,英语叫Dolmen。支石墓是巨石文物之一,金字塔、方尖塔(obelisk)等埃及和非洲的各种石造建筑,以及英国的巨石阵、法国卡尔纳克的列石等都是巨石文化的产物。支石墓是韩国青铜器时期的代表性石墓。支石墓分布于世界各地,因地区和时期不同其形态也有所区别。在支石墓分布地区中,东北亚最为集中,而其中心地区就是韩国。韩国已发现的支石墓近3万座,其中被指定为世界遗产的高敞、和顺、江华支石墓遗址,分布密集,形式多样,是研究支石墓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