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按摩治痰多咳嗽的方法

按摩治痰多咳嗽的方法

按摩治痰多咳嗽的方法

提起痰,大家都不陌生,但在中医学里,痰的概念却宽泛得多。咳出来的“有形之痰”不难对付,停滞在经络中的“无形之痰”才难缠。所谓“百病皆由痰作祟”,很多现代病,如三高症、脂肪瘤、不孕不育、胃病、中风、心脏病、脑血栓等,都与痰邪有关。

痰湿的产生与脾胃运化能力下降有关,中医祛痰有一经典方剂———二陈汤,由法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生姜、乌梅六味药组成,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功。之所以称为“二陈”,是因为两味主药(法半夏和陈皮)都是年头越陈,效果越好。法半夏有燥湿作用,可以化痰湿;陈皮不仅理气化痰,还有燥湿和胃之功;配合乌梅敛肺止咳,生姜抑制半夏毒性,共同组成此化痰经验方。

与方剂类似,我们身体上也有自带的二陈汤———丰隆、阴陵泉两个穴位。丰隆穴是化痰祛湿的经验取穴,既能化有形之痰,又能化无形之痰。阴陵泉是足太阴脾经的穴位,具有健脾利湿的功效。两个穴位一起按揉,每天10分钟,力度均匀、柔和、渗透,就相当于服了身体自带的化痰汤。十分推荐给平时头重身困、咳嗽痰多、口中黏腻、胸腹胀满、形体肥胖的痰湿之人。

中医治疗咳嗽经典大全(精)

中医治疗咳嗽经典大全 咳嗽是独立的病症,又是肺系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是秋冬季常见病症。中医认为其病因病机较为复杂,临床必须详审病机分型辨治,才能尽快地治愈。用中成药时,必须证、药相符才能功效显著, 药到病除, 否则无效甚或加重病情。我们现在说说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相当于现代医学中急性或慢性支气管炎、部分支气管扩张症、慢性咽炎等。 一、一般中医通常将咳嗽分为外感咳嗽 (风寒袭肺、风热犯肺、风燥伤肺和内伤咳嗽 (痰湿蕴肺、痰热郁肺、肝火犯肺、肺阴亏耗 ,分七个证型。 1. 风寒袭肺。咳嗽,痰稀薄白,咽痒,常伴鼻塞、流清涕、喷嚏、恶寒头痛、肢节酸痛, 舌苔薄白,脉浮紧等。治宜疏风散寒、宣肺止咳。可选用通宣理肺丸 (由麻黄、苏叶、前胡、杏仁、桔梗、陈皮、半夏、茯苓、枳壳等组成 ,每次服 1丸,每日3次,用淡姜汤或温开水送服。其他功效相近的还有麻黄止嗽丸、解肌宁嗽丸、小青龙合剂 (冲剂等, 2. 风热犯肺。咳嗽,咳声粗亢,痰稠色黄,咯痰不爽,伴有发热恶风、头痛汗出、咽干口渴、鼻流黄涕, 舌红苔薄黄, 脉浮数等。治宜疏风清热、宣肺止咳。可选用羚羊清肺丸 (由羚羊角粉、浙贝母、大青叶、桑白皮、金银花、杏仁、枇杷叶、黄芩、前胡等中药组成 , 每次服 1丸,每日 3次,温开水送服。其他功效相近的还有桑菊感冒片、川贝止咳露、蛇胆川贝液 (散等,也可参考选用。寒咳、胃寒呕吐及糖尿病患者禁服。 3. 风燥伤肺。秋冬气候干燥伤肺,主要表现为干咳无痰,或痰黏稠难出、痰中带血丝、鼻燥咽干、身热口渴,舌尖红、苔薄黄而干,脉细数等。治宜清热润燥、生津止咳。可选用秋梨膏 (由秋梨、浙贝母、麦冬、青萝卜、鲜藕、蜂蜜等制成 ,每次服 15克,每日 2次, 温开水调服。其他功效相近的还有羊胆丸、莱阳梨膏等,也可参考选用。忌食辛辣香燥、肥腻及过于寒凉之品,宜戒烟。

经方治疗慢性咳嗽的思路与方法

经方治疗慢性咳嗽的思路与方法 经方治疗慢性咳嗽的思路与方法本文关键词:咳嗽,思路,治疗慢性,方法 经方治疗慢性咳嗽的思路与方法本文简介:摘要:慢性咳嗽临床常见且病因复杂,极易被误诊误治。现代医学擅长解剖学病因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指南,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慢性咳嗽的诊疗水平。目前认为慢性咳嗽常见病因有:咳嗽变异型哮喘、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感染后咳嗽等。中医中药治疗咳嗽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经验,传 经方治疗慢性咳嗽的思路与方法本文内容: 摘要:慢性咳嗽临床常见且病因复杂,极易被误诊误治。现代医学擅长解剖学病因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指南,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慢性咳嗽的诊疗水平。目前认为慢性咳嗽常见病因有:咳嗽变异型哮喘、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感染后咳嗽等。中医中药治疗咳嗽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经验,传统中医重视辨证论治,其病机要素不外乎风、痰、火、虚4端。经方在慢性咳嗽中广泛运用,其治疗重点在于方证对应。该文通过从辨病因、辨病机、辨方证3个角度探讨慢性咳嗽的治疗思路与方法,并附医案3则,以供同道指正。 关键词:慢性咳嗽;经方;思路;方法。 慢性咳嗽是指病程≥8周的咳嗽,通常根据胸部X线检查有无异常可分为

两类:一类为X线胸片有明确病变者,如肺炎、肺结核、支气管肺癌等;另一类为X线胸片无明显异常,以咳嗽为主要或唯一症状者[1-4].慢性咳嗽病因繁多且涉及面广,尤其是胸部影像学检查无明显异常的慢性咳嗽,极易被误诊误治,或因诊断不明重复接受各种检查,或者长期使用多种抗菌药物和镇咳药物,收效甚微并产生诸多不良反应,不仅不能及时解除患者痛苦,反而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1,5]. 中医学无慢性咳嗽之病名,根据其病程、发病特点,归属于“久咳”、“久嗽”、“顽咳”等疾病范畴。如隋·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久咳嗽候》记载:“久咳嗽,是连滞岁月,经久不瘥者也”.而在张仲景《金匮要略》中诸多章节条文述及了慢性咳嗽的辨证论治,如“痰饮咳嗽病脉证治”、“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等篇,其所用方药体现在各篇所论疾病的具体治法中,并自成一体,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 现代医学擅长解剖学分类,传统中医重视辨证论治,经方治疗重点在方证对应,本文试从辨病因、辨病机、辨方证3个角度探讨慢性咳嗽的治疗思路与方法。 1 辨病因。 慢性咳嗽病因繁多,清代名医徐灵胎谓“诸病之中,惟咳嗽之病因各殊而最难愈,治或稍误,即遗害无穷”.即便是现代医学,亦曾有70%以上的误诊率,慢性咳嗽患者在临床上常被笼统称为“慢性支气管炎”[6].自美国Irwin研究小组提出慢性咳嗽的解剖学诊断流程以来,慢性咳嗽的诊治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大多数患者的病因能够得到明确,针对病因的治疗也使患者的症状得到改善[7]. 我国自2020年颁布了《咳嗽的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分别于2020,

穴位贴敷治疗呼吸系统疾病

外敷止咳散(白芥于,甘谨,细辛,延胡索等药物)取适量,生姜汁调,适用于幔性支气管炎、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攫性咽炎、反复感冒、免疫力低下等辩证使用。舒肺贴外敷技术是我们在40多年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根据COPO稳定期主要表现为肺肾气虚、痰浊阻肺,或兼血脉瘀阻,其中尤以肺气不振,常兼痰浊或痰瘀互结阻塞肺系为关键的病机特点,按照中医传统整体观和脏腑经络理论、“内病外治”理论,并结合现代药物制备工艺技术开,成的-种治疗COPD的有效措施。 .成分:白芥子、延胡索、芫花等。 .性状:本品为黄色或褐色软膏 .功能主治:温振肺气、遂痰活血、止咳平喘 .适应症: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等长期咳嗽、咯痰、气喘患者。.规格:20g/支 .用法用量:外用,用于穴位贴敷,穴位局部常规消毒后,取药膏15g注入贴膜凹陷处敷于穴位上,于612h后取下即可每10天为一疗程。 .禁忌: 1贴敷部位有创伤、溃疡者禁用。 2皮肤为过敏体质者,对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禁用 不良反应及处理: 1贴后可能会出现较大水泡,如果有大水泡可先用消毒毫针将泡璧刺一针孔,放出泡液,再涂龙胆紫药水。要注意保持局部清洁,避免摩擦,防止感染。 2外敷治疗后皮肤可暂有色素沉着,一般会消退且不会留有疤痕。 .常用贴敷穴位 1肺俞:在背部,当第3胸推棘突下,旁开15寸。 2膏盲在背部,当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3大椎:在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4陶道:在背部_当后正中线上r第一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5肾俞:在腰部,旁开15寸。当第2腰椎棘突下 6命门+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7膪中: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洼线的中点。 8天突: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咳嗽的中医分类治疗方法【内容充实】

咳嗽的中医分类治疗方法 一般可分为风寒咳嗽,风热咳嗽,燥热咳嗽等三型,以风热咳嗽最为常见。 (1)风寒咳嗽: 证候:咳嗽频作,咳白稀痰,鼻塞流清涕,咽痒,头身酸痛,恶寒发热,无汗。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证候分析:风寒束肺,肺气不宣,故咳嗽频作;风寒上受,肺窍不利,故鼻塞流清涕,咽痒;风寒外束,郁于肌表,卫外之阳被遏,故头身酸痛,恶寒发热,无汗;寒邪郁肺,气不布津,故痰白而稀。脉浮或浮紧,舌苔白,皆风寒之征。 (2)风热咳嗽: 证候:咳嗽频剧,咳痰黄粘,咯痰不爽,咽痛口干,恶风发烧,出汗。苔薄黄,舌边尖红,脉数或浮滑。 证候分析:风热犯肺,肺失清肃,故咳嗽频剧;风热伤津,故痰黄粘,咯痰不爽,口干咽痛;风热犯表,卫表不和而出现恶风发烧,出汗;苔薄黄、脉浮数均为风热在表之征。(3)燥热咳嗽: 证候:干咳无痰,或咳少量稠粘痰,不易咯出,口干咽燥,咳甚胸痛,或痰中带血丝,或有微寒身热。舌红少津,苔薄黄,脉浮稍数。 证候分析:燥热伤肺灼津,肺失清润,故干咳无痰,或咳少量稠粘痰,不易咳出,口干咽燥;燥热袭肺,肺气不利,故胸痛;燥热伤肺络,故痰中带血丝;燥热犯表,卫气失和,故见微寒身热;舌红少津,苔薄黄,脉浮稍数皆为燥热之征。 中医治疗 (1)风寒咳嗽:

治法:祛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药:三拗汤或止嗽散加减。三拗汤重在宣肺散寒,主治外感风寒,咳嗽痰多,胸满气急。方中麻黄散寒平喘;杏仁宣肺止咳;甘草协调诸药。止嗽散止咳化痰兼解表邪。方中荆芥疏风解表;百部、紫苑润肺止咳;白前、桔梗、陈皮宣肺、止咳化痰;甘草调和诸药。 如恶寒无汗,全身酸痛明显,可加苏叶、防风以解表寒;如纳呆、胸闷、苔白腻,可为加半夏、厚朴以燥湿祛痰。 (2)风热咳嗽: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化痰。 方药:桑菊饮加减。本方疏风清热,宣肺止咳化痰。方中桑叶、菊花、薄荷、连翘辛凉解表清热;桔梗、芦根、杏仁、甘草宣肺止咳,清热生津;甘草兼有调和诸药之功。如肺热盛加黄芩、知母;咳重加百部、紫菀、浙贝;口渴甚者加花粉;咽痛重者加板蓝根、元参。 (3)燥热咳嗽: 治法:疏风清热,润燥止咳。 方药:桑杏汤加减。本方清宣润肺止咳。方中桑叶、豆豉辛凉解表;杏仁、贝母宣肺止咳化痰;沙参、梨衣、山栀清热润燥生津。 若燥热重者加麦冬、石膏、知母;口干重者加芦根、玉竹;痰有血丝加白茅根、白芨。另有凉燥咳嗽证,证候为干咳少痰或无痰,咽干鼻燥,恶寒发热,无汗。苔薄白而干,脉浮稍紧。方用杏苏散(杏仁、苏叶、橘皮、半夏、生姜、枳壳、桔梗、前胡、茯苓、甘草、大枣)酌加款冬、百部以温润止咳;如恶寒、无汗明显者可加防风、荆芥。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属中医外感咳嗽,以外邪为主因,故治法应以祛邪为主;又因病位于肺,便当宣肺为先。临诊时应注意外感咳嗽初起时大忌敛肺补涩,因它能使肺气不畅,外邪内留,痰浊不易清除,咳嗽加剧;另外宣肺不宜太过,以免损伤正气。

中药内服结合穴位敷贴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

中药内服结合穴位敷贴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 发表时间:2016-09-07T11:32:51.853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15期作者:曹涛向国典 [导读] 探究中药内服结合穴位敷贴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 株洲县中医院湖南株洲 412100 【摘要】目的探究中药内服结合穴位敷贴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药内服结合穴位敷贴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效果,日夜间的症状评分,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M、IgG、IgE水平。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都优于对照组,日夜间的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M、IgG、IgE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中药内服结合穴位敷贴对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具有较大的意义,为临床治疗提供较为有力的依据。 【关键词】中药内服;穴位敷贴;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疗效 咳嗽性哮喘以慢性咳嗽为主,夜间和凌晨多发,有关研究表明,引发慢性咳嗽的首要原因是哮喘,28%的哮喘患者的惟一临床症状是咳嗽[1]。现就选取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现将研究内容汇报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4~51岁,平均年龄(48.6±3.32)岁;病程4~10个月,平均(9.4±3.2)个月。治疗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3~50岁,平均年龄(48.3±2.3)岁;病程2~8个月,平均(6.8±2.3)个月。经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美普清,口服25ug/次,每天2次[2]。治疗组采用中药内服结合穴位敷贴进行治疗,内服,中药基本配方:黄芪8 g、白术7g、防风6g、炙麻黄5g、射干6g、炒莱菔子7g、苏子5g,水煎,每天一剂;穴位敷贴,药物组成延胡索和白芥子温水调制膏状敷帖穴位即可。两组均连用15天(1个疗程)[3]。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效果,日夜间的症状评分,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M、IgG、IgE水平疗效分为,痊愈:患者各项指标正常,无其他临床症状;有效:患者各项指标开始趋于正常,临床症状逐渐消失;无效:病情无好转,且加重;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软件SPSS11.0对两组的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P<0.05时表示数据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指数中日夜间的症状评分,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M、IgG、IgE水平为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结果数据的表示,数据结果对比采用t检验,结果指数中治疗效果为计数资料,采用x2进行检验。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效果 对照组患者有效22例,显效11例,无效7例,有效率是55%,总有效率为82.5%;治疗组患者有效32例,显效6例,2无效例,有效率是80%,总有效率是95%。两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比较两组患者日夜间的症状评分 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日间症状评分(0.92±0.33),夜间症状评分(0.94±0.34),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日间症状评分(0.22±0.13),夜间症状评分(0.24±0.14),两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2.3比较两组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M、IgG、IgE水平。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均有改善,详见表2。 注:观察组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M、IgG、IgE水平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3讨论 咳嗽变异性哮喘多发于50岁以上的中年妇女,在春秋季节多发,其临床症状表现在长期顽固性干咳,易发上呼吸道感染,顽固性干咳;该疾病会发展成较为典型的支气管哮喘。严重影响着中年妇女生命的健康[4]。 中药和穴位敷贴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可祛风宣肺、解痉止咳。黄芪可益气固表,补气养血,白术可泄泻,痰饮,防风可除湿热,通便,止汗,炙麻黄可治疗咳嗽、气喘、去湿疹,缓解水肿;射干可清热解毒,消痰,利咽喉;炒莱菔子可解毒、降压、促进肠胃运动;苏子可除痰降气,止咳定喘,润心肺,治胸闷气逆;延胡索可治热瓢心痛,或发或止,久不愈,身热足寒者,治咳喘;白芥子可散结消肿,豁痰利气。多种中药材共同作用于患者,发挥药物最佳疗效[5]。 这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有效率是80%,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日夜间的症状评分,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M、IgG、IgE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中西结合的方式对治疗甲亢突眼患者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眼球突出度,改善视力情况,稳定血清中的FT3、FT4、HTSH的水平,为临床治疗提供较为有力的依据。临床上应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吕桂凤.中药内服合并穴位敷贴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13,7(12):1700-1701.

再谈慢性咳嗽的中医治疗

再谈慢性咳嗽的中医治疗 发表时间:2015-10-20T15:29:12.423Z 来源:《中医学报》2015年9月第30卷供稿作者:陈莉 [导读] 广东省惠东县中医院慢性咳嗽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多指咳嗽时间持续在8周以上, X线胸片无明显异常, 以咳嗽为主要或惟一症状者。 陈莉 广东省惠东县中医院广东惠东 516300 【摘要】本文着重讲述慢性咳嗽的治疗:针对风、寒、湿、火、燥的杂合病机,治疗宜多管齐下、分解诸邪、综合治疗。临床上应用自拟祛风止嗽颗粒加减进行治疗,疗效显著。临床上还有其它常见证型:寒饮咳嗽、风寒久咳、肺肾不足、阴虚肺燥,应分型辨治、对症下药。 【关键词】慢性咳嗽;中医治疗 【中图分类号】R2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8999(2015)9-0520-01 慢性咳嗽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多指咳嗽时间持续在8周以上, X线胸片无明显异常, 以咳嗽为主要或惟一症状者。本病病因极为复杂, 包括咳嗽变异型哮喘(CVA)、鼻后滴流综合征( PNDs)、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 EB) 和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 等[1]。西医诊断程序繁杂, 多采用对因对症治疗, 效果并不令人满意[2]。我们结合多年临床体会, 遵循中医理论, 以辨证为主,针对杂合病机多管齐下、分解诸邪、综合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现将证治思路概述如下: 1 病机多为风邪伏肺,寒、湿、火、燥错杂 《内经?咳论》说:“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内外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可见,咳嗽是一个内外合邪的过程,治疗上既要发散外邪,同时亦应注重内因的治疗。慢性咳嗽多与风邪伤肺有关,风为百病之长,“盖六气之中,唯风能全兼五气”,常夹寒、湿、火(热)、燥等邪气伤肺,虽经发散,常因未能同时兼顾几种杂合外邪而导致解表不彻底,积久之外邪未除,最终导致病情迁延不愈[3]。这种风邪伏肺,寒、湿、火、燥错杂的慢性咳嗽具有以下特点:(1)具有风寒袭肺的典型表现:咽痒即咳,伴鼻塞、流涕, 吹风受凉易于加重病情。但患者舌质多偏红,对燥热辛辣之品敏感,提示火邪、燥邪的存在。亦有舌淡者,但仔细观察,可发现舌上有许多小红点(郁热),或舌苔黄腻(湿热)。(2)由于湿邪、燥邪、火邪的并存,往往咳嗽有痰,痰质粘稠,但咯痰不爽。亦有干咳无痰甚至痉挛性咳嗽者,但仔细观察,可发现舌苔腻或舌润多津液,仍提示湿邪犹存。此时的痉挛性咳嗽多为风邪挟燥邪、火邪之象外露、寒湿之邪内蕴、肺气郁闭之候,切不可因干咳无痰,便做阴虚论治。(3)咳嗽发作的时间表现不一,可以表现为经常性咳嗽、也表现为晨咳或为夜咳。咳嗽症状往往轻重不一。(4)部分患者有明显的鼻咽兼症,或有鼻咽疾病史。(5)诸邪相合,如油入面,难以分解,因此病程较长,且反复缠绵难愈,常迁延数周或数月甚至更长时间。 2 治疗宜针对杂合病机多管齐下、分解诸邪、综合治疗 此型咳嗽为风、寒、湿、火、燥邪杂合伤肺,治疗宜寒温并用,燥润相济,多管齐下以分解诸邪。处方符合清?陈士铎《辨证录》“必先散风寒, 而少佐散火之剂, 不可重用寒凉以抑其火, 亦不可多用燥热以助其邪”的原则。具体治疗可用自拟祛风止嗽颗粒进行加减。自拟祛风止嗽颗粒具有疏风散寒、温润肺气、清热润燥、止咳化痰除湿的功效,由单味中药配方颗粒(深圳市三九现代中药有限公司生产)调剂而成:荆芥1包(10g)、桔梗1包(10g)、前胡1包(10g)、紫菀1包(10g)、浙贝1包(10g)、百部1包(10g)、杏仁1包(10g)、款冬花1包(10g)、橘红1包(6g)、瓜蒌皮1包(10g)、白芍1包(10g)、甘草1包(3g)。方中荆芥、白芍合用,可祛风散寒、调营卫、利咽喉;桔梗、前胡、杏仁、橘红合用,可宣降肺气,祛湿化痰止咳;紫菀、冬花、百部温肺润肺、止咳化痰;浙贝母清热散结、降气化痰止咳;瓜蒌皮利气宽胸、清热化痰润燥;甘草调和诸药,缓急和中。全方寒温并用、燥润相济,能够紧扣病机,药物配伍合理,故临床疗效显著。 根据具体症状加减, 提高疗效 2.1咳嗽声深而细,病位在肺络,宜加豨莶草、仙鹤草、鹿衔草通络化痰止咳; 2.2发热恶寒、胃脘不适,痰黄白,舌苔黄腻,脉弦滑,为兼有少阳证,宜加柴胡、黄芩、半夏。 2.3干咳少痰,咽痒阵咳,或有咽痛,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为风邪燥化, 燥邪偏重,原方去白芍、瓜蒌皮,加桑叶、桑白皮、牛蒡子、薄荷、蝉蜕; 2.4 咳嗽声重浊、痰白,为寒湿之邪气偏重,宜加白前、防风。 2.5汗多,为肺气不敛,加五味子、党参、仙鹤草。 3 其它常见证型 3.1寒饮咳嗽畏寒,胸闷气促,咳嗽痰多、质清稀或夹泡沫,鼻流清涕,舌质淡而偏暗,舌苔水滑,或舌苔白腻,为寒饮咳嗽,宜用小青龙汤加减,中病即止,不可久服。疾病后期可选用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等以改善体质。寒饮轻症或体弱者宜去麻黄,并减少干姜、半夏、细辛用量,加杏仁、紫苑、款冬花等温润之品。寒饮咳嗽亦有化热者,可见痰质粘稠或色黄,为饮邪化热,可酌情加用瓜蒌皮、桑白皮、海蛤壳等以清热化痰。 3.2阴虚肺燥形体消瘦, 面红唇干, 舌红瘦之人多为阴虚( 内热) 体质, 临床多见咳痰量少,甚至干咳,咽喉发痒,痒则引咳,或痰中带血,口干舌燥,舌深红,苔薄少,脉细数。治疗时要注意顾护肺阴,滋阴润肺,止咳化痰为法[5]。方选沙参麦冬汤或养阴清肺汤加减,药用北沙参、玄参、麦冬、天花粉、乌梅、川贝母、海蛤壳、枇杷叶、杏仁、五味子等。热像明显者可加黄芩、银花等。参考文献: [1]苗青,朱娟娟,丛晓东等.中医药治疗慢性咳嗽的若干问题探讨[J].江苏中医药,2014,46(2):11 [2]刘坡.慢性咳嗽患者生活质量初步研究及临床价值的探讨[J].临床医药实践,2010,19(5B):618 [3]洪广祥.慢性咳嗽中医药治疗再探讨[J].中医药通报,2010,9(3):10 [4]罗泽民.锄云止咳汤治疗支气管炎120例疗效观察[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3,15(3):213 [5]张传名.中医辨治慢性咳嗽体会[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2,33(2):84

小儿穴位帖敷处方.

小儿穴位帖敷疗法小儿鉴于其生理特点,有些年龄偏小的患者不喜欢也不太适合内服汤药,有些患儿做针灸更是很害怕,见 到针就哇哇大哭,临床中发现,小孩对艾灸这种热熏的 方式也很恐惧,中医认为恐伤肾,所以治疗需要小孩的 配合,经过长时间摸索,和以前湖北民间老中医师承的 经验,可以使用外贴穴位,使用一定的介质调成粘状, 固定在穴位上,深受患儿的喜欢,而且疗效较之汤药和 艾灸等治疗方法可以比肩,根据脉象和舌象和指纹特点 选择不同的配方。让小儿生病远离哭声,父母省心。 小儿常见疾病四大分类 外感类 1 咳嗽痰多五子定咳粉(生金散) 2 感冒咳喘寒包火(玉叶和营散还魂散) 3 支气管哮喘(三仁椒米粉) 4 鼻炎 (小儿通窍散) 脾胃类 1 小儿腹泻 (小儿止泻散) 2 小儿食积(肥儿散) 3 小儿厌食 (小儿迎香贴) 肾阳肾气虚损类 1 小儿好动好哭闹 (止静散) 2 小儿口中口水多,易流涎 (控涎贴) 3 小儿遗尿 (缩泉粉) 4 五迟五软:斜颈等 (小儿护元散) 皮肤、皮损 1 风疹、荨麻疹、瘙痒(五官) 小儿消风散 2 鹅口疮手足口病口疮(小儿疮脚贴)

3 喉咙起泡舒喉散 4 脚气湿气小儿脚气贴 小儿散剂贴敷疗法验案之外感 王小朋友 3岁 2014年4月18日 am 8:40 其母抱来时诉其近几日小孩沉闷不欲食,之前喜玩家中小白兔,诊其脉两脉弦滑,右寸浮数,苔黄,指纹紫。口气重,口干不欲饮,气管里似有痰鸣,晨起流鼻涕,不打喷嚏,痰吐绿色,稍粘,纳差。余嘱其外贴护元散五天量,敷脚心涌泉穴及肺俞用醋调护元散药。三天后其母电诉,药用两天,效颇佳,上症几失。后其回漳州老家一趟,小儿感冒复发,呕吐,余嘱乌梅三豆饮加冰糖生姜煮包菜心喝,次日早晨诉呕吐止,感冒咳嗽亦止,食欲变好,又玩起了他心爱的小白兔。 小儿外感之 1 咳嗽痰多: 使用五子定咳粉,生金散(用醋调,贴肺俞丰隆)现值秋季,秋五行属金,与肺气相应,主燥肃杀之气重,小儿易外感咳嗽,很多一些陈年咳嗽也会在秋天容易复发,咳嗽有伴有痰,有白有黄,有浓有稀,有些伴有厌食、腹泻,脾胃虚弱,土不生金,导致肺气更加虚弱,咳嗽长久不愈,中药贴敷能补土生金,肺气旺则长久不愈的咳嗽可以停止,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患儿,脾胃一好,就很少咳嗽的原因

-中医巧治过敏性咳嗽

中医巧治过敏性咳嗽 春暖花开,季节更替,一些人出现了咳嗽的症状,这时该不该盲目地服用止咳药呢?如何判断是否患上了过敏 性咳嗽?如何预防和缓解过敏性咳嗽的症状呢?请听中医 专家为您解读。 日常生活中,咳嗽是一件很常见的疾病,遇到这种情况人们往往会服用一些抗生素类的药物,但治疗效果却不尽人意。殊不知,日本统计过一个数字,是说变异性咳嗽在慢性咳嗽当中比例很高,如果咳嗽总是不好,就需要找找原因了。来自北京中医药大学的王琦教授为您介绍如何利用中医治 疗过敏性咳嗽。 过敏性咳嗽的特点:季节性、反复、干咳、运动后加重由过敏引起的咳嗽又叫变异性咳嗽,在1972年由医学界专家提出。王教授说,判断是否患上了过敏性咳嗽需具备一些特征,比如遇到冷空气的刺激时会咳嗽。过敏和咳嗽之间到底存在什么样的关系?王教授介绍,过敏性咳嗽会由一些特殊的气味引起,这些特殊的气味包括冷空气、尾气和油烟,同时,患者会发现这种咳嗽呈现季度性加重的特点。一年四季,有些人会在春季和秋季加重,有的人会由于季节的变换加重,这类人不是由于吸入某种味道而咳嗽,是因为季

节的变化让他出现过敏症状,有时,天气的冷热变化也会让这部分人群出现过敏反应。 反复发作也是过敏性咳嗽的一个特点,也就是说,在一年当中,或者在不同的季节中,总是出现咳嗽的现象。另外,咳嗽的症状也会出现一些特殊性,以干咳为主,痰很少。过敏性咳嗽还有一个特点是运动后会加重,因为人运动以后,呼吸会变得急促,这个时候气道会有堵塞的感觉,所以这个时候也会引起咳嗽。除此之外,过敏性咳嗽还具有时间性,经常出现在某些特定的时间里,有些人在一早一晚也容易出现剧烈咳嗽的症状,这也是过敏性咳嗽发作的特点之一。 缓解过敏性咳嗽的食材:鱼腥草、麦冬 按照中医的理论,过敏引起的咳嗽是因为肺中有热,也就是说,肺里原本是干净的,当有异常的气体侵袭到人体的肺中时,就会引起肺的刺激,于是,肺部为了保持自身干净的状态,就产生了咳嗽。如何能够缓解过敏性咳嗽?王教授建议先从食疗人手。 在贵州,人们经常拿鱼腥草来做凉拌菜,在中医里,鱼腥草其实是一味清热解毒的药。但是在食疗的时候,我们可以用50-100克的鱼腥草切片或者连叶子吃,然后放一点主料,加一点酱油,或者滴几滴香油拌着吃。王教授解释,鱼腥草里面含有一种物质,对于过敏、以及对肺热有清热、止咳的作用。一些人在感冒、咳嗽的时候,也可以去药店买一

各类咳嗽的中医治疗

各类咳嗽地中医治疗 岁末特别推荐:各类咳嗽地中医治疗原创王东海罾事物语题图说明:小孩咳嗽初起,按住手上地“肺四穴”,往往能即时止咳——编者.导语:本文为好友王东海先生咳论专文.当下由于气候地关系,咳嗽患者众多,东海先生集前贤治咳之大成,总结了各种咳嗽地成因、发展变化和治疗方法,故当能给医者、患者以参考和指引.然为了安全起见,临床时尚请以医生意见为准.版权所有,可转载不可剽窃!各类咳嗽地中医治疗王东海一、总述咳嗽有外感与内伤地区别.外感咳嗽,虽是小病,然而患这种病地人很多,且常常症状缠绵,日久不愈.近代有“百日咳”地病名,古书上也有“久咳酿成痨”地训诫.初病外感咳嗽,治疗大方向宜散宜泻.内伤咳嗽,源于内部脏器功能失调:或脾胃久虚,土弱不能生金;或诸脏阴虚,心肝等火炎刑金;或外邪流连久而伤损肺脏,致肺大虚.内伤咳久,治疗大方向宜补宜敛.外感有六淫之不同,内伤有七情之各异,咳嗽表现地具体症状多种多样,须详细分别种种不同地细节信息,不能盲目笼统地用药.外感咳嗽万物外阴内阳,人身中亦如此,内生长而外收藏.风寒等邪袭人,多从表而入人身,尤其是兼寒之阴邪,性主收敛,侵人一层渐深一层,伤人身体,首先伤地就是肤表.而脏腑中肺主皮毛,开窍于鼻,秉行金地清肃下行功能.肤表受邪,人身体表卫外之阳已伤,故有畏寒、怕冷地自我感觉,鼻窍受影响而

鼻塞(微血管冷凝充血),呼吸重浊,肺地清降功能受阻碍而咳逆气冲于上,肺调水道地功能受碍而涕出(都是肺失降令而气机逆于上地缘故).若邪伤在足太阳经多一些则现:畏寒怕冷,头项强痛、鼻鸣等症状;甚或有口淡气冷、面青灰等情形.这些都是风寒初袭肤表地情况.稍久,人体机能奋起抗邪,即有发热表现了.(此时之治,撤外邪为第一要务.)外邪去,不止咳而咳自止,发热自退.宜麻黄、桂枝、淡豆豉、紫苏、陈皮、羌活、防风、葱白等辛温解表.若邪属风温、凉燥、温燥详见后面各条.内伤咳嗽“五脏六腑,皆令人咳”:胸疼(尤其是左胸)喉痛之咳为心咳,酌情用凉膈散去硝、黄,加黄连、竹叶;咳引痛两肋,甚则不可转侧为肝咳,宜枳壳煮散去川芎加青皮、肉桂、苏子、柴胡、香附、姜汁;右腹上痛引肩背为脾咳,宜六君子汤加枳壳、桔梗;喘急有声甚则咳血为肺咳,宜千金五味子汤去续断、地黄、赤小豆等,加麦冬、萎蕤、细辛;腰背相引而痛为肾咳,宜都气丸加麦冬、人参;小肠咳咳而矢气,酌情用桔梗汤加人参、茯苓、陈皮、五味子;胆咳咳吐苦水,酌情用小柴胡加芦根汁;胃咳咳而欲呕,酌情用异功散加蜀椒、黄连、乌梅;大肠咳咳而遗屎,宜用补中益气汤加桔梗;膀胱咳咳而遗溺,酌情用五苓散加人参;三焦咳腹满不食,酌情用二陈汤加杏仁、厚朴.又,“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治咳嗽,究不能离脾肺而施治,又因肾主五液,肾为生痰之本.中年人体虚者、

干咳的中医辨证论治

注意,干咳的中医辨证论治 干咳是临床肺系疾病常见症状之一,病因复杂,病情顽固,治疗颇为棘手。现就干咳因理证治探讨如下。一、燥邪犯肺肺失宣降此型常见于感染后咳嗽早期,每年多于秋季发病。盖肺为娇脏,喜润而恶燥,喜清肃而不耐寒热。秋季燥令,燥邪侵犯肺系,影响肺之宣发、肃降功能并灼伤肺津,遂发是证。临床表现: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伴咽干、喉痒、鼻燥、口渴,舌红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治宜解表清肺,润燥止咳。方选桑杏汤加减桑叶、桑白皮、杏仁、南沙参、炙杷叶、大贝母、山梔子、淡豆豉、薄荷、芦根若患者鼻塞、恶风、咽痒等症状突出者,可酌加苏叶、蝉衣、白僵蚕等疏风宣肺止咳。二、阴虚肺燥 清肃失司此类证候多 见于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变异型哮喘、肺结核或肺癌等病,临床当作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亦可见于长期服用清热解毒或抗生素治疗后的病人,肺阴亏耗,津液不足,阴虚火旺,虚热内生。临床表现:干咳无痰,昼轻夜重,持续不已;或痰 少而黏,不易咳出;或痰中挟血,伴有口干咽燥,手足心热,消瘦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法宜养阴润肺,清燥止咳。方选沙参麦冬汤合清燥救肺汤加减,沙参、玄参、麦冬、玉竹、百合、五味子、炙杷叶、浙贝母、桑叶、桑白皮若见手足心热,夜寐盗

汗者加知母、地骨皮;口干咽燥,痰中挟血者, 酌加芦根、白茅根。三、肝郁气滞津聚痰凝此类证候多见 于喉源性咳嗽,证属肝气郁结,津聚痰凝,气机不利,上逆作咳。临床表现:以干咳为主,或呛咳少痰,伴有咽痒如蚁行及异物痰黏喉梗之不适感,咽痒即咳,咳声连连,迁延不愈,口干舌燥,胸胁胀满甚或隐隐作痛,情志不畅易诱发或加剧,舌淡红,苔薄白(腻),脉弦。治以疏肝解郁,理气降逆。方选四逆散合泻白散加减柴胡、白芍、枳壳、厚朴、苏子、桑白皮、地骨皮、玉蝴蝶、浙贝母、桔梗若见胁肋隐痛明显者,酌加川楝子、元胡;咽干咽痛明显者,酌加黄苓、射干;抑郁不舒,烦躁不安者,酌加知母、丹皮、山梔子。四、肝胃不和气机上逆此类证候多与胃-食道反流有关,患者食道24小时pH监测阳性。析其病因病机,乃原发于胃,后传于肺,涉及肝气。证属肝胃不和,气机升降失调,肺气上逆。本病论治,当以肺为标,肝胃为本;止咳为标,降逆为本。临床表现:干咳少痰,呛咳不已,易于夜间发作,常伴烧心泛酸,进食后尤甚,两胁不舒,夜寐不安,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治以疏肝和胃,降逆止咳。方选旋复代赭汤合半夏厚朴汤加减旋复花、代赭石、清半夏、厚朴、苏子、郁金、炙杷叶、苦杏仁、黄连、吴茱萸、乌贼骨五、肝阴亏虚风摇钟鸣此型常见于咳嗽变异型哮喘,多于春季发病。辨证属于肝之

5第五章 按摩治疗穴位和部位的选择

5第五章按摩治疗穴位和部位的选择.txt生活,是用来经营的,而不是用来计较的。感情,是用来维系的,而不是用来考验的。爱人,是用来疼爱的,而不是用来伤害的。金钱,是用来享受的,而不是用来衡量的。谎言,是用来击破的,而不是用来装饰的。信任,是用来沉淀的,而不是用来挑战的。第五章按摩治疗穴位和部位的选择 (以下第五章按摩治疗穴痊和部位的选择包括第一节按摩治疗穴位的选择;第二节按摩治疗部位的选择。) 第一节按摩治疗穴位的选择 按摩治病,是用手法刺激腧穴,通过疏经通络,调和脏腑,平衡阴阳,而达到治疗目的。因此,按摩疗效除与按摩手法、疾病变化相关外,还与选择适当的穴位或治疗部位有关。同样的按摩手法作用于不同的穴位或部位,机体的反应会有差异,临床疗效也就不同。临床取穴配穴应根据中医基本理论,在辨证论治原则的指导下,结合腧穴的主治、功能、特性,有方有法,灵活多变。 (以下第一节按摩治疗穴位的选择包括一、选穴原则;二、配穴原则;三。特定穴的应用。) 一、选穴原则 按摩取穴是以经络学说为理论指导,以循经取穴为基本原则。根据不同病证,其中可分为近部取穴、远部取穴和对症取穴三个原则。近部取穴是指选取病痛的局部或邻近部位的腧穴;远部取穴是指选取距离病痛处较远部位的腧穴;对症取穴是指针对某些症状选取的腧穴。三者在临床运用时可随机配合使用。此外,尚有不少是属于前辈的经验取穴。 (1)近部取穴。每一腧穴都能治疗所在部位和邻近部位的病证。近部取穴就是根据这一规律提出的。这种取穴方法,是以痛为腧和经脉所过、主治所在的取穴方法。多用于治疗病变的脏腑、五官、肢体在体表部位明显和较局限的症状。具有祛除局部邪气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如胃痛用一指禅推或摩中脘、梁门;腰痛按揉肾俞、命门;鼻病按揉迎香、印堂;眼疾取睛明、风池;膝痛一指禅推或按揉膝眼、阳陵泉。 (2)远部取穴。是根据阴阳、脏腑经络学说的理论和腧穴的主治功能提出的。在具体运用时,有本经取穴和异经取穴之分。 本经取穴:即根据病变所在的脏腑、经络,取本经的穴位。如:胃痛按揉胃经上的足三里;心绞痛按揉心包经上的内关;腰痛拿按膀胱经上的委中穴。 异经取穴:即取与病症有关的表里经脉的穴位。如肝气郁结的胁痛,除取肝经的太冲外,还可配以与其相表里的胆经的阳陵泉穴。 远部取穴还包括“上病下取”和“下病上取”。如头顶痛拿太冲;脱肛按揉百会等。 (3)对症取穴。是根据中医理论和腧穴功能主治而提出的.一般属于治标的范围如点按大椎退热;掐人中苏厥;按揉天枢止泻;按压支沟通便;拿揉丰隆化痰等。 (4)经验取穴。根据临床实践的经验积累,选择穴位来治疗疾病。如手臂麻木按揉颈臂穴;急性腰扭伤按揉手背腰痛点;小儿疳积掐揉四缝穴。 二、配穴原则 配穴方法,是在经穴主治和选穴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各种不同病证的治疗需要,按一定

穴位贴敷疗法经验方大全

穴位贴敷疗法经验方大全感冒 处方:白芥子、薄荷各适量,鸡蛋两个; 穴位:神阙、大椎、涌泉; 方法:将白芥子、薄荷研细,取鸡蛋清调药,敷贴神阙、大椎及涌泉穴。此治风寒感冒。处方:淡豆豉30g,连翘15g,薄荷9g,葱白适量; 穴位:风池、大椎; 方法:将前三味药混合研细过筛,用药20g,加入葱白适量,捣融如膏,敷贴风池、大椎穴,再以冷水滴药膏上,覆以纱布。此治风热感冒。 咳嗽 处方:瓜蒌大者1枚,贝母50g,青黛15g,蜂蜜120g; 穴位:肺俞、大杼、后溪; 方法:先将贝母、青黛混合碾为细末,再放连籽、皮的瓜蒌捣融,放蜂蜜入锅内加热,炼去浮沫,入以上三味药,调和如膏状,分别摊贴在肺俞、大杼和后溪穴上,盖以纱布用胶布固定。每日或隔日换药1次。此用于干咳、久咳、热咳等证。 处方:白芥子18g,吴茱萸18g,麻黄6g,白凤仙花全草1株;

穴位:肺俞、膻中、涌泉; 方法:前三味药研细末,凤仙花捣融,用酒共调匀,敷贴在肺俞、膻中、涌泉穴处,外用纱布扎紧及胶布固定。此用于寒咳。 哮喘 处方:老姜9g,麻黄4.5g; 穴位:膏肓、大杼; 方法:二味煎取浓汁,再用浓汁熬膏,将药膏摊在狗皮膏上,敷贴背部膏肓、大杼穴。处方:白矾30g,面粉、醋各适量; 穴位:足心; 方法:将上三味和匀做成小饼状,敷贴患者两足心,布包一昼夜。 处方:白芥子45g,半夏9g,轻粉6g; 穴位:天突、肺俞; 方法:三味药共研细末,取少量,用蜂蜜调敷天突、肺俞穴。 中暑 处方:鹅不食草适量; 穴位:鼻孔;

方法:上一味,晒干,研为细末,装入磁瓶内,用蜡封口备用。每用时,取药末约0.5g,放入鼻孔中。此治感冒暑湿证。 处方:田螺3枚,青盐1g; 穴位:脐下; 方法:田螺捣烂,入青盐,摊成膏,敷于脐下1寸处。此治暑证二便不通。 呕吐 处方:白矾、面粉各适量; 穴位:涌泉; 方法:白矾研细末,加面粉适量,用醋或开水调成膏状,敷贴于涌泉穴。此治热性呕吐。处方:吴茱萸(炒)30g,生姜1块,香葱10余根; 穴位:脐腹; 方法:上三味,共捣成饼,蒸热敷贴在脐腹处。此治寒性呕吐。 呃逆 处方:皂角末10g; 穴位:鼻孔; 方法:上一味,用一纸筒取少许药末,放入鼻孔中,得嚏即止。此治突呃不止证。

各类咳嗽的中医治疗(修订版)精选

各类咳嗽的中医治疗 岁末特别推荐:各类咳嗽的中医治疗原创2017-01-27 王东海罾事物语题图说明:小孩咳嗽初起,按住手上的“肺四穴”,往往能即时止咳——编者。导语:本文为好友王东海先生咳论专文。当下由于气候的关系,咳嗽患者众多,东海先生集前贤治咳之大成,总结了各种咳嗽的成因、发展变化和治疗方法,故当能给医者、患者以参考和指引。然为了安全起见,临床时尚请以医生意见为准。版权所有,可转载不可剽窃!各类咳嗽的中医治疗王东海一、总述咳嗽有外感与内伤的区别。外感咳嗽,虽是小病,然而患这种病的人很多,且常常症状缠绵,日久不愈。近代有“百日咳”的病名,古书上也有“久咳酿成痨”的训诫。初病外感咳嗽,治疗大方向宜散宜泻。内伤咳嗽,源于内部脏器功能失调:或脾胃久虚,土弱不能生金;或诸脏阴虚,心肝等火炎刑金;或外邪流连久而伤损肺脏,致肺大虚。内伤咳久,治疗大方向宜补宜敛。外感有六淫之不同,内伤有七情之各异,咳嗽表现的具体症状多种多样,须详细分别种种不同的细节信息,不能盲目笼统地用药。外感咳嗽万物外阴内阳,人身中亦如此,内生长而外收藏。风寒等邪袭人,多从表而入人身,尤其是兼寒之阴邪,性主收敛,侵人一层渐深一层,伤人身体,首先伤的就是肤表。而脏腑中肺主皮毛,开窍于鼻,秉行金

的清肃下行功能。肤表受邪,人身体表卫外之阳已伤,故有畏寒、怕冷的自我感觉,鼻窍受影响而鼻塞(微血管冷凝充血),呼吸重浊,肺的清降功能受阻碍而咳逆气冲于上,肺调水道的功能受碍而涕出(都是肺失降令而气机逆于上的缘故)。若邪伤在足太阳经多一些则现:畏寒怕冷,头项强痛、鼻鸣等症状;甚或有口淡气冷、面青灰等情形。这些都是风寒初袭肤表的情况。稍久,人体机能奋起抗邪,即有发热表现了。(此时之治,撤外邪为第一要务。)外邪去,不止咳而咳自止,发热自退。宜麻黄、桂枝、淡豆豉、紫苏、陈皮、羌活、防风、葱白等辛温解表。若邪属风温、凉燥、温燥详见后面各条。内伤咳嗽“五脏六腑,皆令人咳”:胸疼(尤其是左胸)喉痛之咳为心咳,酌情用凉膈散去硝、黄,加黄连、竹叶;咳引痛两肋,甚则不可转侧为肝咳,宜枳壳煮散去川芎加青皮、肉桂、苏子、柴胡、香附、姜汁;右腹上痛引肩背为脾咳,宜六君子汤加枳壳、桔梗;喘急有声甚则咳血为肺咳,宜千金五味子汤去续断、地黄、赤小豆等,加麦冬、萎蕤、细辛;腰背相引而痛为肾咳,宜都气丸加麦冬、人参;小肠咳咳而矢气,酌情用桔梗汤加人参、茯苓、陈皮、五味子;胆咳咳吐苦水,酌情用小柴胡加芦根汁;胃咳咳而欲呕,酌情用异功散加蜀椒、黄连、乌梅;大肠咳咳而遗屎,宜用补中益气汤加桔梗;膀胱咳咳而遗溺,酌情用五苓散加人参;三焦咳腹满不食,酌情用二陈汤加杏仁、厚朴。又,

穴位贴敷中医治疗

穴位贴敷中医治疗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穴位贴敷疗法 1、定义:是指在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的指导下,选取一定的穴位贴敷某些药物,通过腧穴刺激疗法和药物外治法的共同作用,起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一种疗法,本项技术既可统治外症,也可内病外治,从针灸学角度看它属于灸法的延伸。该疗法属于中医外治法的典型代表,具有方便、效佳、价廉、不良反应小等特点。 2、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 ①穴位贴敷疗法具有方便、效佳、价廉、不良反应小等特点。适用于大部分患者。 ②但对于可引起皮肤发疱、溃疡的药物需注意。我科患者多为糖尿病患者,故应尽量选取药性温和、刺激性小的药物进行敷贴治疗,贴敷面积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贴敷期间注意病情变化和有无不良反应。若有不适立即停止适用。 ③孕妇禁用。 ④眼、口唇、会阴部、小儿脐部等部位禁用。 ⑤过敏体质者或对药物、敷料成分过敏者慎用。 ⑥贴敷部位皮肤有创伤、溃疡者禁用。 ⑦治疗期间禁食生冷、海鲜、辛辣刺激性食物。 ⑧敷药后尽量减少出汗、注意局部防水。 ⑨贴敷时间:根据疾病种类、药物特性及身体状况而确定贴敷时间。一般情况下老年、儿童、病轻、体质偏虚者贴敷时间宜短,约4-8小时取下即可。每隔3天贴治1次。敷脐疗法每次贴敷的时间可以在3-24小时,隔日1次。出现皮肤过敏如瘙痒、疼痛者应即刻取下。 3、适应症: 应用范围广泛,一般我科常见消渴病、眩晕、不寐、便秘、耳鸣、腰膝酸痛、感冒、咳嗽、喘证等患者均可应用。

4、取穴:根据疾病诊断,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通过辨证论治选取相应经络的腧穴或在病灶局部选择适当的阿是穴组方取穴贴敷,组方取穴宜少而精,一般不超过2-4穴,贴药范围勿大。 ①消渴病: 取穴:肺俞、脾俞、肾俞、胰俞、三阴交。 ②眩晕: 取穴:肝俞、胆俞、丰隆、三阴交。 ③不寐: 取穴:心俞、肝俞、肾俞、神门。 ④感冒、 取穴:太阳、合谷、肺俞、大椎穴。 ⑤咳喘: 取穴:心俞、肺俞、膈俞、脾俞、肾俞。 5、基本操作方法 ①准备物品:治疗盘、药物、%生理盐水棉球、药匙、无菌纱布、棉纸、胶布。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患者信息及医嘱。 ②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暴露敷药部位,注意保暖。 ③%生理盐水棉球擦洗皮肤上的药迹,观察局部皮肤情况。

咳嗽的中医诊疗方案

咳嗽的中医诊疗方案 咳嗽是因邪客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不清所致,以咳嗽、咯痰为主要症状的病症,多见于西医急慢性气管炎。 一、诊断依据 1、咳逆有声,或伴咽痒咳痰。 2、外感咳嗽,起病急,可伴有寒热等表证。 3、内伤咳嗽,每因外感反复发作,病程长,可咳儿伴喘。 4、急性期查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 5、两肺听诊可闻及呼吸音增粗,或伴散在干湿性啰音。 6、肺部X线摄片检查,正常或肺纹理增粗。 二、分证论治 1、风寒袭肺 证候:咳嗽声重,咯痰稀薄色白,恶寒,或有发热,无汗。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代表方剂:三拗汤合止嗽散。 常用药物:麻黄、荆芥、杏仁、紫苑、白前、百部,陈皮、桔梗、甘草等。 2、风热犯肺 证候:咳嗽气粗,咯痰粘白或黄,咽痛或咳声嘶哑,或有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舌尖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代表方剂:桑菊饮加减。 常用药物:桑叶、菊花、连翘、薄荷、桔梗、杏仁、芦根、甘草、前胡、浙贝母、牛蒡子、金银花等。 3、燥邪伤肺 证候:干咳少痰,咯痰不爽,鼻咽干燥,口干。舌尖红,苔薄黄

少津,脉细数。 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代表方剂:桑杏汤加减。 常用药物:桑叶、豆豉、杏仁、象贝母、南沙参、梨皮、山栀子、天花粉等。 4、痰热壅肺 证候:咳嗽气粗,痰多稠黄,烦热口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肃肺,豁痰止咳。 代表方剂:清金化痰汤加减。 常用药物:黄芩、山栀子、知母、桑白皮、川贝母、桔梗、栝篓、麦冬、甘草、陈皮等。 5、肝火犯肺 证候:咳呛气逆阵作,咳时胸胁引痛,甚则咯血。舌红,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治法:清肝泄肺,化痰止咳。 代表方剂:黛蛤散合黄芩泻白散加减。 常用药物:黄芩、青黛、海蛤壳、桑白皮、地骨皮,甘草,川贝母、郁金、桔梗等。 6、痰湿蕴肺 证候:咳嗽生重,痰多色白,晨起为甚,胸闷脘满,纳少。舌苔白腻,脉滑。 治法: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代表方剂:二陈汤和三子养亲汤加减。 常用药物:陈皮、半夏、茯苓、白芥子、紫苏子、莱菔子等。 7、肺阴亏虚 证候:咳久痰少,咯吐不爽,痰粘或夹血丝,咽干口燥,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润肺,化痰止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