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南财大01-05年管理学答案

西南财大01-05年管理学答案

05管理学答案
200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管理学试题
一、 判断改错(请对下列问题进行判断,如果你认为该题是正确的,请在该题后的括号内打上√;如果你认为该题是错误的,请在该题后的括号内打上×,并将正确的表述写在答题卷上。每小题5分,共50分)
1、领导可以越级指挥下级,也可以越级检查下级的工作;下级可以越级反映情况,也可以越级请示。(×)
领导不可以越级指导下级,但可以越级检查下级的工作;下级可以越级反映情况,但不可以越级请示。见《管理学基础》p300
2、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呈正比关系。(×)
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呈反比关系。见《管理学基础》p236
3、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最大贡献是进行劳动效率的研究。(√)
4、不易实现的目标如果被职工接受,它所带来的成果比易于实现的目标所带来的成果还要小。(×)
不易实现的目标如果被职工接受,它所带来的成果比易于实现的目标所带来的成果还要大。见《现代管理学》p287
5、决策的最终目标是要选出一个最佳的、最满意的、最合理的方案。(×)
见《管理学基础》p151决策的满意原则
二、 简答:
1、简述目标管理的优缺点
见《现代管理学》p184~p185
2、简述直线-职能制组织形式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见《管理学基础》p238~p239
3、论述:试述特殊的激励手段的作用
见《现代管理学》第六章,需自己理解后总结
三、 案例分析
某大学管理学教授在讲授古典管理理论时,竭力推崇科学管理的创始人泰罗的历史功勋,鼓吹泰罗所主张的“有必要用严密的科学知识代替老的单凭经验或个人知识行事”的观点,并且宣扬法约尔的14条管理原则。
后来,在介绍经验主义学派的理论时,这位老教授又强调企业管理学要从实际经验出发,而不应该从一般原则出发来进行管理和研究。他还说,E黛尔(Ernest Dale)在其著作中故意不用“原则”一词,断然反对任何关于组织和管理“普遍原则”。
在介绍权变理论学派的观点时,这位教授又鼓吹在企业管理中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没有什么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
不少学生却认为这位教授的讲课前后矛盾、胸无定见,要求教授予以解答。教授却笑而不答,反到要求学生自己去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
1、你是否认为教授的上述观点是前后矛盾的?为什么?
2、在企业管理中,有无可能将管理原则与实践正确结合

2002年西南财大研究生入学管理学考试试题
一、 简述题(每题10分,共40分)
1、 简述环境不确定性发生的原因 《现代管理学》P112
2、

简述组织文化在组织中的功能 《现代管理学》p61
3、 简述过度集权的弊端
1) 降低决策的质量
2) 降低组织的适应能力
3) 降低组织成员的工作热情
4、 简述追踪决策的特征〈〈管理学基础〉〉p137
二、 论述题(20分)
试述组织工作的原则《现代管理学》p197
三、 案例分析(40分)
某大学管理学教授在讲授古典管理理论时,竭力推崇科学管理的创始人泰罗的历史功勋,鼓吹泰罗所主张的“有必要用严密的科学知识代替老的单凭经验或个人知识行事”的观点,并且宣扬法约尔的14条管理原则。
后来,在介绍经验主义学派的理论时,这位老教授又强调企业管理学要从实际经验出发,而不应该从一般原则出发来进行管理和研究。他还说,E黛尔(Ernest Dale)在其著作中故意不用“原则”一词,断然反对任何关于组织和管理“普遍原则”。
在介绍权变理论学派的观点时,这位教授又鼓吹在企业管理中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没有什么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
不少学生却认为这位教授的讲课前后矛盾、胸无定见,要求教授予以解答。教授却笑而不答,反到要求学生自己去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
1、你是否认为教授的上述观点是前后矛盾的?为什么?
当然不矛盾,从管理的“丛林现象”答《现代管理学》p11~p13
2、 在企业管理中,有无可能将管理原则与实践正确结合起来?
当然可以。具体也没有标准答案,要看自己怎样理解,答题必须思路清晰,能自圆其说。
3、 管理学究竟是一门科学,还是一门艺术?
见2003年答案

2003年西南财经大学研究生考试管理学试题
一、 判断改错(请对下列问题进行判断,如果你认为该题是正确的,请在该题后的括号内打上√;如果你认为该题是错误的,请在该题后的括号内打上×,并将正确的表述写在答题卷上。每题5分,共50分)
1、一般来说,管理学更多地是研究营利性企业组织的管理问题。(√)
虽然,管理学包括了对企业组织和非营利组织的研究,但一般来说,管理学更多地是研究营利性企业组织的管理问题。见《现代管理学》p2
2、管理学的焦点问题是组织如何有效地运作问题,这方面的研究可以统称为企业理论。(×)
企业理论应改为“组织理论”,见《现代管理学》p24
3、以“人”为本的研究包括了个人行为法和群体行为法两个方面。(×)
应该是包括组织行为学和人力资源管理学,见《现代管理学》p25
4、管理学者都认为企业家与大机构的管理人员是有区别的,他们有独特的思想和决策方法,创业时所面对的管理问题

也有所不同,因此应单独进行研究。(√)见《现代管理学》p26
5、领导可以越级指导下级,也可以越级检查下级的工作;下级可以越级反映情况,也可以越级请示。(×)
领导不可以越级指导下级,但可以越级检查下级的工作;下级可以越级反映情况,但不可以越级请示。见《管理学基础》p300
6、组织的职能机构一般是按管理的职能来分设的。(×)
注意两个“职能”的区别:1)管理职能是指管理中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它是对管理在组织中发挥的作用进行分解。2)组织职能是指把管理的具体化工作通过专业化进行地分类。
7、随着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每单位产出的费用会一直不断地下降。(×)
当把工作分得更细时,可获得更多的产出,但必须投入更多的人力和资本来完成这些细小任务。在达到某一点时,专业化分工的开支(资本和劳力)开始超过专业化所提高的效率(产量),而每一个单位产出的成本也开始增加。另外,在计算专业化的最优程度时,除了考虑经济成本和效益之外,同时也应该考虑员工心理上的成本和效益。过分专业化的代价将是员工感到极度的单调、厌烦和疲劳,这些现象又进而导致旷工、转厂和低劣的技能。见《现代管理学》p198~p201
8、 迪尔和肯尼迪提出的四类文化是eww文化、硬汉文化、过程文化、持续性文化。(×)
持续性文化改为“尽心工作,尽心游戏的文化“,见《现代管理学》p77
9、 资源依赖理论试图“将公司的内部分析与产业和竞争环境的外部分析结合起来“,从而在上述两种迥然不同的研究方法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10、 管理学的实证研究方法往往被称为研究设计法(research design).广义地说,管理学家主要使用的研究设计法有:试验、抽样调查。(×)
管理学家主要使用的研究设计法有:试验、抽样调查和案例研究。见《现代管理学》p20
二、 简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
1、 z型文化是谁提出的,其主要内容是什么?《现代管理学》p75~p76
2、 怎样理解组织的再造工程?《现代管理学》p37
3、 管理是科学还是艺术?
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
1) 管理学是一门科学,是大量学者和实业家在总结管理工作的客观规律基础上形成的,它包括了有关管理工作的理论、原理、方法以及系统化的管理知识,它已为实践所证明,并用以知道人们从事管理的实践。
2) 管理学是一门不断发展中的科学,因此实践中形成的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不能为管理者提供解决一切问题的标准答案,它只能探索管理的一般规律,它要求管理者以管理理论和基本方法为基础,结合实际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充分发挥各自的创造性,以求得问题的解决,从而实现组织的目标。从这个角度看,管理又是一种艺术,即利用了系统化的知识并根据实际情况发挥创造性的艺术。
3) 此外,管理不仅涉及物,还涉及人,而人按其本性看,决非纯理性的,感情因素不容忽视,理性主义者把管理看作纯粹的科学,其实它还是一门艺术,它不但要靠逻辑和推理,也要靠直觉和感情。
4) 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并不排斥,而是相互补充的。所以,管理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中国的管理存在的问题是,科学性不足,而艺术性绰绰有余。
三、 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 试述资源依赖理论。
1) 因为环境的不确定性和缺乏足够的资源,组织可能会追求更多的资源,以保障自己的利益,减少和避免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
2) 可持续的竞争优势来源于审慎的理性管理、选择性资源的积累和配置、战略性的产业要素和要素市场的不完善。
3) 该理论认为应将组织的目标集中在资源的特性和战略要素市场上,并以此来解释企业的可持续的优势和相互间的差异。企业关于资源选择和积累的决策被认为是一种经济理性,受制于有限信息、认知偏差和不确定。
4) 正是那些有价值的、稀缺的、难以复制的不可替代的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理性识别,导致了企业的超额利润及其相互间的差异。 因为环境的资源有限,不足供所有人和组织消耗,所以那些能够获得较多资源的组织便可以有较大的自主性,并能够影响其他缺乏资源的组织。
5) 资源的选择和积累是企业内部决策和外部战略因素的函数。资源的选择和配置能否导致企业间的差异依赖于要素市场的不完善性。这种不完善性指关键资源的获取、模仿以及替代的障碍。这些障碍阻止了竞争者获得或复制关键资源的能力,导致了企业间赢利能力和长期差异。
2、 试述科技条件对组织结构的影响。
有两个代表人物,参见《现代管理学》p230~p234
四、 案例分析题。(30分)
1、 答案不唯一。
可从1)领导者在这个实施过程中是否起到很好地支持、指导作用来答;2)在每个工作小组中,员工之间能否很好地沟通;3)当把工作分得更细时,可获得更多的产出,但必须投入更多的人力和资本来完成这些细小任务。在达到某一点时,专业化分工的开支(资本和劳力)开始超过专业化所提高的效率(产量),而每一个单位产出的成本也开始增加。另外,在计算专业化的最优程度时,除了考虑经济成本和效益之外,同时也应该考虑员工心理上的成本和效益。过分专业化的代价将是员工感到

极度的单调、厌烦和疲劳,这些现象又进而导致旷工、转厂和低劣的技能。
2、参见几中激励理论,自圆其说。(激励理论为历年考试重点)

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研究生考试管理学(所有试题)
考试科目:管理学 适用专业:管理类各专业 考试时间:2004年1月11日下午
一、判断并简述理由(每小题5分,共50分)
1、组织文化是指组织的管理制度,它使组织独具特色,以区别于其它组织。如果仔细考察的话,这种管理制度实际上是组织所重视的一系列关键所在。
答:(X)《现代管理学》p102 。组织文化是指组织成员的共同价值观体系,它使组织独具特色,以区别于其他组织。如果仔细考察的话,这种共同的价值观体系实际上是组织所重视的一系列关键特征。
2、一般来说,管理学更多的是研究营利性企业组织的管理问题。
答:(√)《现代管理学》p1
3、管理学的焦点问题是组织如何有效地运作问题,这方面的研究可以统称为企业理论。
答:(X)《现代管理学》p15。管理学的焦点问题是组织如何有效地运作问题,这方面的研究可以统称为组织理论。
4、以“人”为本的研究包括了个人行为法和群体行为法两个方面。
答:(X)《现代管理学》p17。以“人”为本的研究包括了组织行为学和人力资源管理学两个方面。
5、战略管理学是受人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战略管理学所研究的内容是组织应当如何掌握环境的变化,制定一套长远的行动方针,来保持组织的竞争力。
答:(√)
6、管理学者都认为企业家与大机构的管理人员是有区别的,他们有独特的思想和决策方法,创业时所面对的管理问题也有所不同,因此应单独进行研究。
答、(√)
7、比较管理所探讨的可能包括组织理论、组织文化、组织行为、人力资源管理以及战略管理的课题。
答:(√)
8、丹尼尔提出的文化种类是适应性文化、使命性文化、投入性文化、持续性文化。
答:(√)
9、组织原则虽然是来自于古典组织理论,但它已经是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答:(√)
10、随着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每单位产出的费用会一直不断地下降。
答:(X)《现代管理学》p17.在达到某一点时,专业化分工的开支超过专业化所提高的效率,每单位产出的成本也开始增加。
二、简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
1、试述组织文化在组织中的功能。
答:见2002年试题答案。
2、怎样理解组织的再造工程?
答:见2003年试题答案。
3、试述组织目标体系的重要作用。
答:《现代管理学》p147页。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试述战略规划的焦点。
答:见《现代管理学》p158页。
2、试

述领导情景理论。
答:见《现代管理学》p272页。
四、案例分析题。(30分)
某厂专门生产妇女时装及饰件,经济效益好。某人事科长张雯刚从某大学企业管理研修班回来,这个研修班主要研究人员的激励理论。张雯对马斯洛和赫茨伯格二人的管理理论有深刻的印象,决心立即在自己的工厂加以运用。她认为这个工厂的工资已经居于同行业的前列,现在应当强化赫茨伯格管理理论所说的“激励因素”。
人事科长张雯说服了工厂的领导班子,制定了一个激励计划,强调领导赏识、加大个人责任、重视成就、增强工作的挑战性等,要求职工经常开会互相评议、记录优缺点,对表现突出者及时提升或表扬。这些计划实行了几个月后,她困惑地发现事情并非如她所料。
服装设计师们对计划的反应最不积极,有些人认为他们的工作已经具有挑战性,他们的成就感是考超过各自的销售定额去实现,他们的工作成绩明显可见,而这些计划不过是厂领导要求他们更加卖力工作,却不多给工资。工会的领导人也赞成后一部分人的观点,对计划提出公开批评。
职工的反应如此分歧,厂领导对张雯很不满意,打算停止执行新激励计划。张雯去请教工厂的管理顾问,顾问说她把激励理论过于简单化了,理论的运用要从实际出发。
分析问题:
1、你认为,这些计划何以遇到这样多的困难?管理顾问说张雯把激励理论简单化,这是什么意思?(15分)
答:因为张雯把激励理论简单化,运用激励理论没有从中国企业的实际出发。管理顾问说张雯把激励理论简单化,这是因为张雯片面地理解了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所说的“激励因素”。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所说的“激励因素”是针对西方企业实际的,并不一定适合我国的企业。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所说的“保健因素”中的工资、奖金和工作的安全性,在中国的企业,恰恰是“激励因素”。因此,张雯把激励理论简单化,就是没有考虑这些因素。激励理论的运用要从中国企业的实际出发。
2、如果你是人事科长,你将怎样行事?是否应停止执行新计划?(15分)
答:厂领导对张雯很不满意,打算停止执行新激励计划,主要原因是职工对张雯的激励计划的反应出现了分歧。最好的办法是先停止执行张雯的激励计划。对张文的激励计划进行修改,修改的重点是要加强物质奖励,把按劳分配加入到激励计划中。



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研究生管理学试题答案
注意:本答案根据考研辅导班老师提供的部分参考答案,以及自己的知识归纳整理而成的,并非官方提供的标准答案,仅供大家参考!
本答案L160代表罗 珉的

《现代管理学》(第二版)第160页,依此类推
本答案W160代表王德中的《管理学》(第三版)第160页,依此类推。

一、判断改错(判断正误,并将正确的表述写出。每小题5分,共50分)
1、强有力的组织文化是制度化、形式化。制度化、形式化的规章制度是可以规范员工行为的。
答(×):强有力的组织文化是制度化、形式化的合理的替代物。制度化、形式化的规章制度是可以规范员工行为的。L108
2、激励因素是以职工个人的生理需求为中心的,既激励因素与职工个人的生理特征有直接关系;保健因素则是个人的生理需求以外的,而且是更多地与工作有关联。
答(×)激励因素是以工作为中心的,既激励因素与工作本身、个人的工作成就、工作责任感、通过工作获得晋升和承认都有直接关系;保健因素则是工作本身以外的,而且是更多地与工作的外部环境有关联。L221
3、一般而言,组织结构先行变化,组织战略随之而变。
答(×)组织战略先行变化,组织结构随之而变。L187
4、公平理论指出,人不会单单将自己的成果或报酬与别人的做出比较,而是会同时比较双方得到的报酬与支付的贡献的比例,即员工把自己的投入和产出与其他人的投入产出进行比较。
答(√)L228
5、按照弗兰奇和雷文的观点,领导权力分为职位权力和专家权力两大类。
答(×)领导权力分为职位权力和个人权力两大类。L248
6、预算是组织对未来一定时期内预期取得的收入和计划花费的支出的清单。
答(√)L301
7、一个领导者是否有成效,取决于他的领导艺术和领导方法,领导者的知识水平和学识是体现领导者成就的标志。
答(×)一个领导者是否有成效,取决于他的领导活动所取得的结果,集体活动的结果是体现领导者成就的标志。L242
8、领导可以越级指挥下级,也可以越级检查下级的工作;下级可以越级反映情况,也可以越级请示。
答(×)领导不可以越级指挥下级,但可以越级检查下级的工作;下级可以越级反映情况,但不可以越级请示。L244
9、计划工作的第一任务是分配资源。
答(×)计划工作的第一任务是确定目标。L145
10、菲德勒认为,确定领导有效性的关键要素是任务结构和职位权力。
答(×)确定领导有效性的关键要素是领导者—成员关系、任务结构和职位权力。L269
二、简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x理论和y理论的基本观点。
见L58—59 或W213--213
2、简述计划职能在管理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见L140

3、简述集权与分权的关系。
见W173--175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试述组织的战略与组织结构的关系。
L187—18

8
战略与结构并不总是协调的,在公司员工认可的战略与结构之间常常存在着紧张和不协调的关系。一般来说,组织战略变化先行,由此导致了组织结构的变化,如企业通常起始于单一产品或产品线生产。简单的战略只要求一种简单、松散的结构形式来配合,这样,决策就可以集中在一个高层管理人员手中,组织的复杂化和形式化程度很低。当企业发展壮大以后,他的战略变化了,在既定的产业范围内扩大了活动内容,向纵向一体化方向发展,因而使组织之间相互依赖性增强,从而产生了对协调手段的要求,就需要重新设计组织结构,按职能来建立专业化的组织单位。……

2、试述目标管理的特点与作用。
L154--157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