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吉诃德与哈姆雷特的人物形象比较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堂吉诃德与哈姆雷特的人物形象比较

14世纪至17世纪初,欧洲出现了文艺复兴运动。这一时期的文学是继希腊文学以后欧洲文学的又一次高峰。一大批优秀作家都在他们的创作中高举人文主义的旗帜,将人文主义思想融入自己的创作当中。而西班牙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和英国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正是文艺复兴时期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之作。分别作为两部作品中的主人公的堂吉诃德和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期两个典型的人文主义形象,他们的性格里面有着许多丰富的元素。

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自堂吉诃德诞生以来,不同时代不同社会的读者都从各自的认识角度看到不同的堂吉诃德,他们俩在读者心中都是千变万化的。

有人说堂吉诃德是滑稽可笑的疯骑士,是既可爱又可笑的老好人,是令人敬佩和同情的落难英雄,是代表着信仰的理想主义者,是坚定的人文主义战士,是患有游侠狂的学者,是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者,等等。有人说哈姆雷特是快乐的王子,他高贵、优雅、勇敢、有学识,他追求纯洁的爱情,是接受人文主义思想教育的上流社会统治阶级;是忧郁的王子,残酷的现实击碎了他昔日的梦幻,导致了人文主义信念的破灭和世界观、人生观的彻底改变;是延宕的王子,面对杀父夺母的仇人,迟迟没有采取果断的行动复仇,甚至想到放弃。其实,这些都是他们性格的一个或多个方面而已,作为人文主义形象的典型,他们具有着超越时空的普遍性,适应于任何一个时代。正如鲁迅笔下的阿Q一般,每个人都可以在他们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屠格涅夫曾说过,“这两个人代表了人类立场的两个相反的极端”,也有人曾说:堂吉诃德是现实主义的典型,行动大于思想;哈姆雷特则是浪漫主义的典型,思想大于行动。其实在我看来,两者形象有很大差别,但也不乏相似之处。

作为一个年近50岁的没落乡村绅士,堂吉诃德沉迷于骑士文学,他不仅心中向往骑士生活,而且把这一愿望付诸行动,三次离家出游冒险,立志要锄强扶弱,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以名垂史册。他是一个脱离现实,沉迷于幻想的人,把骑士小说中的描写当做现实生活,以至于丧失了基本的理性,行动盲目、荒诞、滑稽,受尽嘲弄和伤害。但他始终坚信自己的理想最美、最好,是真理,是正义。他怀着锄强扶弱、济世救人的宏图大志,去和他认为是恶的东西斗争。例如,他攻打风车,是因为他把风车当恶魔;大战羊群,是因为把两大羊群当作两支混战的军队;砸烂木偶戏台,是想要解救正在受难的骑士。他一路行侠,不在乎条件艰苦恶劣,不怕挫折失败,干了很多荒唐事,也充分体现了他大胆卤莽,敢做敢为的特点。他有一套理论来为自己辩护:“我知道卤莽和懦弱都是过失,勇敢的美德是这两个极端的中折。不过宁可勇敢过头而卤莽,也不要勇敢不足而懦弱。挥霍比吝啬更接近慷慨的美德,鲁莽也比懦弱更接近与真正的勇敢。”他的行为甚至比他的理论还要进一步,没有什么“巨人”、“魔怪”使他裹足不前,也没有什么自然力量使他害怕后退,他像个初生婴儿似的,无所畏惧。然而,由于不估计自己的力量而以为盲干,堂吉诃德勇敢过头的行动,往往只能以失败告终。可以说,堂吉诃德是个纯粹的理想主义者。

而哈姆雷特则不同与堂吉诃德耽于幻想,他是一个富有责任心、冷静理智、善于思考、行为谨慎却又不乏勇气的人文主义者,是个聪明、坦率、善良、正派的人。作为丹麦年轻王子的哈姆雷特,他曾经有过很幸福的生活。在威登堡大学念书,接受人文主义思想的熏陶,有幸福的家庭,有美丽的爱情和友谊。可是这

一切幸福都在他结束求学生涯回国时消失殆尽。叔父不仅害死了他的父亲,还娶了他的母亲,篡夺他的王位,使他的祖国变成了黑暗的牢狱。为了成功复仇,他做了诸多的努力。他装疯来迷惑克劳狄斯,等待时机;在确认仇人之后,又演一出戏故意打草惊蛇,同时将克劳狄斯的丑恶行径展现在众人面前等等。这些都体现了哈姆雷特的聪明、勇敢。但是勇敢的复仇的过程中,哈姆雷特也有其优柔寡断、延宕矛盾、鲁莽冲动的一面。如,原本有很多机会可以直接杀死克劳狄斯,却犹豫不决而错失良机;面对困难挫折,他想到要放弃,提出“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究竟哪样更高贵,去忍受那狂暴的命运无情的摧残,还是挺身去反抗那无边的烦恼,把它扫一个干净”;看到窗帘背后的身影,明知道不可能是克劳狄斯,却还拔剑刺去,以至于错杀波洛涅斯。哈姆雷特最终还是悲剧收场,他以他那“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与仇人同归于尽,这样的勇气让人为之震撼,这样的悲剧让人为之肃穆。

堂吉诃德身上,愚蠢和聪明博学,荒唐和正真善良,无能和勇敢顽强融合在一起,使他成为一个可笑但并不可恶,甚至是相当可爱的幻想家。而哈姆雷特的谨慎与冲动,犹豫彷徨与冷静理智,懦弱与勇敢融合在一起,使他成为一个性格复杂,忧郁延宕,机智勇敢的王子。一个愚蠢荒唐而又无所畏惧,一个聪明理智而又忧郁延宕,两个截然不同的性格形象却有着相同的悲剧结局,可见他们身上还是会有很多相似之处的。

首先,他们都是人文主义理想者,他们的行为都深受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堂吉诃德同情被压迫的劳动人民,痛恨专制残暴,向往自由,尊敬妇女,主张个性解放、男女平等、恋爱自由,把维护人的正当权利与尊严,锄强扶弱,消除人世间的不平作为自己的理想。他诅咒他的时代是“万恶的时代”,“世风日下,邪恶横行”,他主张“一切东西都平等”,认为人的社会地位的尊卑是暂时的,只有“美德”才是真正的高贵,并用自己的行动、甚至生命来捍卫道德、正义和信仰。同样的,哈姆雷特认为“人是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理性的!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他拥有一颗善良的心,主张平等对人待物,身为王子的他并没有自认为身份高贵,他对仆人霍拉旭说:“不,你是我的好朋友。我愿意和你以朋友相称。”此外,哈姆雷特矛盾复杂的性格特征亦是人文主义思想的体现。

其次,二者都是追求理想的孤独者。没有人能理解堂吉诃德的行为,就算是那些被他“救助”的穷苦百姓也无法赞同他的行为,身边唯一的同伴兼仆人桑丘也是因为利益关系而与之一起;哈姆雷特的身边除了霍拉旭外,再没有其他人了能理解和帮助他了,母亲背叛父亲嫁给了仇人,心爱的奥菲利亚无法理解他的行为,并单纯无知成为试探他的棋子,大臣们全都向着克拉狄斯。他们都是孤独的奋战着,追求着。

再者,他们都是勇敢的,为了追求理想不惜一切代价。堂吉诃德怀着理想,坚定不移的勇敢朝目标迈去;哈姆雷特在彷徨中选择了“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不归路。他们都是为理想、为目标而拼搏的不朽的勇士。

总之,作为文艺复兴时期两个典型的人文主义形象,无疑他们是成功的,是那个时代的先驱。他们有着相同的命运,却拥有不同的性格,但无论如何,他们都是值得人敬佩的勇士,是伟大的理想追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