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740]《钢筋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

[0740]《钢筋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

[0740]《钢筋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
[0740]《钢筋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

课程代码: 0740 学年学季:20192

单项选择题

1、单向板肋梁楼盖上荷载的传递途径是()。

.板→主梁→次梁→柱或墙

.板→次梁→柱或墙

.板→次梁→主梁→柱或墙

.板→主梁→柱或墙

2、在混合结构房屋中,影响墙体厚度的主要因素是()。

.承载力及耐久性

.适用性及高厚比

.承载力及高厚比

.适用性及耐久性

3、剪扭构件计算时()。

.混凝土受扭承载力为纯扭时的一半

.混凝土受剪承载力不

.混凝土受剪承载力为纯剪时的一半

.混凝土承载力不变

4、钢筋混凝土梁进行斜截面抗剪设计时,应满足V≤0.25βc fcbh0,目的是()

.防止发生斜拉破坏

.防止发生剪压破坏

.防止发生斜压破坏

.防止发生剪切破坏

5、下列关于钢筋混凝土受拉构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当拉力的作用点在受压钢筋和受拉钢筋合力作用点之外时为大偏心受拉.轴心受拉构件破坏时混凝土已被拉裂,全部外力由钢筋来承担

.小偏心受拉时,不考虑混凝土的受拉工作

.偏心受拉构件的截面上还有受压区存在

6、提高受弯构件抗弯刚度(减小挠度)最有效的措施是()。

.加大截面的有效高度

.加大截面宽度

.增加受拉钢筋截面面积

.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

7、计算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时,必须作为计算截面的是()

.集中力作用点截面

.支座边缘截面

.跨中截面

.弯起钢筋弯终点截面

8、梁的剪跨比减小时,受剪承载力()

. E. 不一定

.增加

.减小

.无影响

9、设计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时,用折算荷载代替计算荷载是考虑()

.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有利影响

.支座抵抗转动的有利影响

.支座抵抗转动的不利影响

.塑性内力重分布的不利影响

10、确定混凝土强度等级的依据是混凝土()

.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

.轴心抗压强度平均值

.立方体抗压强度平均值

.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

11、以下使结构进入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是()。

.梁出现裂缝

.钢筋生锈

.结构的一部分丧失稳定

.梁出现过大的挠度

12、为减少混凝土构件的裂缝宽度,当配筋率为一定时,宜选用()。

.变形钢筋

.大直径钢筋

.光面钢筋

.供应充足的钢筋

1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配筋砌体构件的主要分类( )。

.空心砖砌体构件

.配筋砌块砌体

.网状配筋砌体构件

.砖砌体与钢筋砼构造柱组合砖墙

14、钢筋的屈服强度是指()。

.屈服下限

.屈服上限

.比例极限

.弹性极限

15、混合结构房屋的空间刚度与( )有关。

.有无山墙、施工质量

.横墙间距、有无山墙

.屋盖(楼盖)类别、施工质量

.屋盖(楼盖)类别、横墙间距

16、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应按规定采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当其效应对结构不利时取1.2

.当其效应对结构不利时取1.0

.当其效应对结构有利时取1.1

.当其效应对结构有利时取1.2

17、砌体处于局部受压时,其抗压强度()

.降低

.不提高也不降低

.不可定

.提高

18、梁中不起抗剪作用的是()。

.弯起钢筋

.以上都不是

.吊筋

.箍筋

19、在水平风荷载作用下,多层刚性方案房屋纵墙内力计算与()相同。

.横向简支梁

.竖向简支梁

.横向连续梁

.竖向连续梁

20、应力-应变曲线有明显流幅的钢筋,其屈服强度的标准值取()。

.屈服上限

.极限抗拉强度

.屈服下限

.比例极限

21、在进行厂房围护结构的布置时,应尽可能的将圈梁、连系梁和过梁结合起来,使三梁合一,其目的是

.没有意义

.保证整体,加强刚度

.节约材料,简化施工

.减轻重量,有利抗震

22、在确定框架的计算简图时,底层的层高应取(),其余各层层高取层高。

. F. 一层地面到二层楼板底之间的距离

.基础顶面到二层楼板顶之间的距离

.室外地面到二层楼板底之间的距离

.建筑层高

23、不能在工程中使用超筋梁的主要原因是:()

.混凝土在钢筋屈服前已被压碎

.配筋率大不经济

.减少截面尺寸使构件刚度不够

.裂缝宽度太大,无法满足正常使用要求

24、当过梁上砖砌墙体高度大于过梁净跨时,过梁上的墙体荷载应如何选取()

.按高度为过梁净跨的墙体均布自重采用

.不考虑墙体荷载

.按高度为过梁净跨1/3的墙体均布自重采用

.按过梁上墙体的全部高度的均布自重采用

25、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短柱,由于混凝土的徐变变形,将在截面上产生应力重分布,从而使得()

.混凝土应力增加,钢筋应力降低

.混凝土应力降低,钢筋应力增加

.混凝土和钢筋应力均增加

.混凝土和钢筋应力均降低

26、块体和砂浆的强度等级划分是由()确定

.轴心抗拉强度

.弯曲抗拉强度

.抗剪强度

.抗压强度

27、在框架柱的配筋计算中,对现浇楼盖底层框架柱的计算长度取为()。

. 1.2H

. 1.0H

. 2.0H

. 1.5H

28、建筑结构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计算式中采用的材料强度值应是()。

.材料强度的平均值

.材料强度的设计值

.材料强度的极限变形值

.材料强度的标准值

29、钢筋混凝土受扭构件的受扭纵向钢筋应()

.沿截面周边均匀对称布置

.集中对称布置在截面四角

.对称布置在截面上部和下部

.对称布置在截面左侧和右侧

30、在混合结构房屋中,影响墙体厚度的主要因素是()

.适用性及耐久性

.承载力及高厚比

.适用性及高厚比

.承载力及耐久性

多项选择题

31、在一根普通钢筋混凝土梁中,以下哪些选项是决定其斜截面抗剪承载力的因素?()

.截面尺寸

.箍筋肢数

.架力钢筋

.混凝土和钢筋强度等级

32、下列有关轴心受压构件纵筋的作用,正确的是()。

.增强构件的延性

.帮助混凝土承受压力

.纵筋能减小混凝土的徐变变形

.纵筋强度越高,越能增加构件承载力

33、下列关于墙体开裂的原因中,哪些论述是正确的?

.顶层外墙门窗洞口上出现的斜裂缝是由于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的

.内隔墙洞口上角出现的斜裂缝是由于材料收缩引起的

.钢筋混凝土过梁支承处出现的竖向裂缝是由于砌体局部受压不足引起的

.屋盖出现的包角水平裂缝是由于温度和材料的因素引起的

34、下列关于钢筋混凝土受拉构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轴心受拉构件破坏时混凝土已被拉裂,全部外力由钢筋来承担

.小偏心受拉时,不考虑混凝土的受拉工作

.偏心受拉构件的截面上还有受压区存在

.当拉力的作用点在受压钢筋和受拉钢筋合力作用点之外时为大偏心受拉

35、梁中起抗剪作用的是()。

.吊筋

.箍筋

.弯起钢筋

.以上都不是

判断题

36、受弯构件斜截面破坏的主要形态中:斜拉破坏和斜压破坏为脆性破坏,剪压破坏为塑性破坏,因此受

. A.√

. B.×

37、工程设计时,一般先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结构构件,再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验算。

. A.√

. B.×

38、梁的剪跨比减小时,受剪承载力减小。

. A.√

. B.×

39、粘结应力作用时间越长,会使裂缝宽度减小。

. A.√

. B.×

40、偶然作用发生的概率很小,持续的时间很短,但一旦发生,其量值可能很大。

. A.√

. B.×

41、结构的可靠度是指: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值。

. A.√

. B.×

42、在适筋梁中,提高混凝土等级对提高受弯承载力的作用很大。

. A.√

. B.×

43、横向平面排架是由屋架(屋面梁)、横向柱列和基础组成。

. A.√

. B.×

44、平均裂缝间距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荷载的大小

. A.√

. B.×

45、我国规定的设计基准期是50年。

. A.√

. B.×

46、冷拔不可以提高钢筋的抗拉强度。

. A.√

. B.×

47、承受局部受压时,砌体直接受压的局部范围其抗压强度有较大的提高。

. A.√

. B.×

48、同一强度等级的混合砂浆砌筑的砌体强度比水泥砂浆砌筑的砌体强度高,其原因是混合砂浆的合易性

. A.√

. B.×

49、在钢筋混凝土单向板中,分布钢筋的面积和间距应满足截面面积不小于受力钢筋面积的10%,且间距不

. A.√

. B.×

50、有檩体系屋盖结构是把大型屋面板直接支承(焊牢)在屋架或屋面梁上,刚度和整体性好。

. A.√

. B.×

51、砖砌体的抗压强度高于它所用砖的抗压强度。

. A.√

. B.×

52、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是指纵向受力钢筋外表面到截面边缘的垂直距离。

. A.√

. B.×

53、在框架柱的配筋计算中,对现浇楼盖底层框架柱的计算长度取为1.0H。

. A.√

. B.×

54、双向偏心受压构件可分为大偏心受压和小偏心受压两种

. A.√

. B.×

55、混凝土保护钢筋免于锈蚀,降低了结构的耐久性。

. A.√

. B.×

56、在实际结构中采用横向封闭箍筋与纵向受力钢筋组成的空间骨架来抵抗扭矩。

. A.√

. B.×

57、钢材的拉压性能基本上是相同的,但是考虑到受压时钢筋易压屈,所以钢筋的抗压设计强度最多取40

. A.√

. B.×

58、可变荷载准永久值:是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按长期效应组合设计时采用的可变荷载代表值。

. A.√

. B.×

59、钢筋强度标准值的保证率为97.73%。HPB235级钢筋设计强度210N/mm2,意味着尚有2.27%的钢筋强度

. A.√

. B.×

60、建筑工程中,受弯构件斜截面的抗剪通过计算加以控制,斜截面的抗弯一般不用计算而是通过构造措

. A.√

. B.×

61、应力-应变曲线有明显流幅的钢筋,其屈服强度的标准值取屈服下限。

. A.√

. B.×

62、承重的独立砖柱截面尺寸不应小于240mmx370mm

. A.√

. B.×

63、混凝土强度不会影响构件的斜截面抗剪承载力。

. A.√

. B.×

64、在次梁的集中力作用下,在主梁与次梁交接处设置附加的横向钢筋,包括箍筋和吊筋两种。

. A.√

. B.×

65、混凝土保护钢筋免于锈蚀,增加了结构的耐久性。

. A.√

. B.×

主观题

66、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由哪几部分组成?

参考答案:

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力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1)胶结力:混凝土中水泥胶体与钢筋表面的胶结作用。这种作用力比较小,当钢筋与混凝土(2)摩擦力:混凝土因收缩将钢筋握紧而产生的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摩擦力。这种力随着接触

增加它与混凝土的粘结作用。

(3)机械咬合力:由于钢筋表面凹凸不平与混凝土之间产生的机械咬合作用而产生。

光面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主要由粘结力和摩擦力来决定。对于变形钢筋来说,虽然存在着胶结

67、悬挑构件的受力特点和破坏形态如何?应计算或验算那些内容?

参考答案:

悬挑构件本身受到弯矩和剪力作用,由于其嵌固在墙体里,它要给与墙体压力和倾覆力,所以其破因此,对于悬挑构件应进行本省的抗弯和抗剪计算,还要进行抗倾覆验算及下部砌体局部受压验算

68、简述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概念设计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

① 严格限制房屋高度、层高、高宽比

② 优先选用配筋砌体结构

③ 优先采用横墙或纵横墙承重方案

④ 严格限制抗震横墙最大间距

⑤ 限制无筋砌体局部尺寸

⑥ 设置现浇圈梁和构造柱

69、混合结构房屋的静力计算方案有哪几种?主要根据哪三个因素确定?

参考答案:

混合结构房屋的静力计算方案有:刚性方案、弹性方案、刚弹性方案三种。

依据:房屋的横墙间距、楼(屋)盖的刚度和房屋的空间刚度。

70、结构可靠性的定义是什么?它包含哪些功能要求?

参考答案:

设计任何建筑物和构筑物时,必须满足下列功能要求:

(1)安全性。安全性是指结构在规定的使用期限内,能够承受正常施工、正常使用时可能出现偶然事件(如受地震及强风作用)发生后,结构仍能保持整体稳定性,不发生倒塌或连续破坏。(2)适用性。适用性是指结构在正常使用荷载作用下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如不发生影响正常(3)耐久性。结构在正常使用和正常维护条件下,在规定的使用期限内应有足够的耐久性。如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是结构可靠的标志,总称为结构的可靠性。所以,结构的可靠性即指:下,完成预定功能的能力。

去括号与添括号法则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有括号产生的实际背景和引入的必要性. 2.能掌握去括号与添括号法则;并能说出现由. (二)能力训练目标: 1.让学生从实际背景的活动,感受去括号与添括号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培养学生感受数学来自生活。 2.通过学生进出教室这一实例,能正确地进行推理和判断去括号与添括号法则,训练他们的思维判断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大家学习数学的热情. 2.引导学生充分进行交流,讨论与探索等教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与钻研精神. 3.了解去括号与添括号法则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为真理而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点 1.让学生经历学生进出教室这一事例.感知生活中确实存在着没有括号与有括号的重要性. 2.掌握去括号与添括号法则,并能熟练应用 教学难点 1.从学生走出教室的实例,让学生理解括号前是个“-”的理由。 2.添上“-”与括号,括到括号里各项都要变号。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主要由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果.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由于你们上体育课后,教室里原有a个学生,走进来了第一批学生是b个学生,又走进来第二批学生是c个学生,现在教室里有几个学生?相反呢? [生]表示:a+b+c;或者a+(b+c), a_b_c或者a_(b+c)。[生]发现:a+b+c=a+(b+c),a_(b+c)=a_b_c. [师]对,我们在小学里用过括号,但没有进一步探究,今天我们来一起探究有括号与没有括号的区别在于什么,下面我们就来共同研究这个问题. 二、讲授新课 1.问题的提出 [师]请大家四个人为一组,探究下列四个等式:a+(b+c)= a+b+c,a_(b+c)= a_b_c 或者:a+b+c= a+(b+c),a_b_c= a_(b+c)。有什么规律,下面开始探究。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感受去括号与添括号实际背景和引入的必要性. 2.能判断去括号与添括号的正确性。并能说出现由. (二)能力训练目标: 1.让学生亲自动探究活动,感受去括号与添括号的规律,培养大家的合作精神. 2.通过学习去括号与添括号的法则后,能正确地进行推理和判断,识别某些去括号与添括号是否正确,训练他们的思维判断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大家学习数学的热情. 2.引导学生充分进行交流,讨论与探索等教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与钻研精神.

初中数学专题复习去括号与添括号(含答案)

去括号与添括号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去括号、添括号的法则; 2.会运用去括号法则,会按照法则,并根据要求添括号; 3.通过去括号与添括号的学习,渗透对立统一的思想. 知识讲解 一、重点、难点分析 去括号、添括号法则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难点,突破的关键是无论去括号,还是添括号,认真把握法则要点,注意形成技能. ①关于去括号:去括号时,连同括号前的符号同时去掉,要特别注意括号前是“-”号时,去括号后括号里的各项的符号都改变. 如a2-(2a-b+c)=a2-2a-b+c是错误的; ②关于添括号:一般要明确把哪些项放在括号内,以及括号前用什么样的符号,要特别注意把某些项括到前面带“-”号的括号内时,各项符号都改变; ③关于去添括号,都改变了原来式子的形式,但不改变式子的值. 二、去括号法则 为什么要学习“去括号法则”?我们也看一个例子:计算(a-3b)+(2a+b),这里a与2a,-3b与b是同类项,但括号把它们隔开了,“可望而不可并”,只有设法把括号去掉才能计算化简.这就是学习去括号法则的一个道理.怎样才能正确地应用去括号法则? 由于乘法分配律a(b+c)=ab+ac具有去括号的功能,所以去括号法则a+(b+c)=a+b+c,a-(b+c)=a-b-c,也可以理解为把括号前的“+”号 或“-”号看成是“+1”或“-1”,然后再应用乘法分配律推导得到的.这样理解、记忆去括号法则有助于减少应用去括号法则的错误. 比如,计算3(x-2y)-5(3x-y)时,应该想到:3×x,3×(-2y),(-5)×3x,(-5)(-y),即可正确地得到:原式=3x-6y-15x+5y=-12x-y. 去括号的法则应注意两个方面;括号前为正号时,去掉括号后,不影响括号内“去”出来的各项的符号,即把括号连同前面的“+”号去掉以后,括号内的各项原原本本的“拿”出来,就算完成了去括号;而括号前如果是负号,就说明“要减去整个括号内的各项”,

七年级上去括号和添括号法则

七年级上去括号和添括 号法则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2.3去括号与添括号 一、教材分析 “添括号”与“去括号”是整式加减运算的必不可少的步骤,它的导出,本质上是运算律的运用。 运算律是代数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这节课就是灵活运用这一数学通性,推导出“去括号”和“添括号”法则的实践课。在“去括号”法则探究过程中,始终注意引导学生运用运算律进行推导,启发学生将推导的过程用语言归纳出“去括号”法则,“添括号”法则的得出通过“等式的反身性”和“乘法分配律”两种途径得出。 二、教学目标 1、掌握去括号、添括号法则,并能熟练的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2、在去括号、添括号法则的教学中,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练习,培养他们的观察、推理和归纳思维能力等,并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去括号、添括号法则。 四、教学难点 括号前面是负号时,去括号、添括号法则的应用。 五、教学流程 (一)复习引入提问学生: (1)做过习题1.4第4题后,有什么体会? (2)做过习题2.2第10后,能得出什么结论? 问题:在甲、乙两面墙壁上,各挖去一个圆形空洞安装窗花,其余部分油漆,请根据图中尺寸(教材图2—6),算出:较大一面墙比较小一面墙的油漆面积大多少? 为生讨论后,就学生得出的(2ab—πr2)-(ab (甲) (2ab—πr2)-(ab—πr2)如何计算要计算上式,先要去括号,如何去括号呢 再提问:这样式子如何化简(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小组代表回答。)

由此引入本节课题,教师板书课题“去括号、添括号”。 (教学说明:在复习旧知中,学生在合并同类项时遇到新问题,如何解决呢?学生急于知道,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体会过程,探索规律 上式中 (2ab—πr2)=(+1)×(2ab—πr2) =(+1)×2ab-(+1) ×πr2 (分配律) =2ab—πr2 -(ab—πr2)=(-1)×(ab—πr2) =(-1)×ab—(-1) ×πr2 (分配律) = -ab +πr2 通过上面去括号后,我们有 (2ab—πr2)-(ab—πr2)=2 ab—πr2- ab+πr2 = (去括号) = (交换律) = (结合律) = (分配律)(教学说明:这一过程由学生完成,并注意请学生搞清楚,计算中每一步的根据是什么?——培养推理有据的习惯。) 问:由上面的运算可以看出,去括号运算的根据是什么?(分配律) 请你模仿上面的做法,完成下面的去括号: a b c ++-= ,() -+-=。 a b c () 引导学生观察左右两边的变化规律,教师问:你能得出什么规律?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将上面的练习过程及结果用语言概括出,从而归纳出去括号的法则,教师板书去括号法则。 (1)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连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内各项不变符号。 (2)括号前面是“一”号,把括号连同它前面的“一”号去掉,括号内各项都要改变符号。 我们将上面两式反过来看可以得到以下两个等式:

去括号与添括号教学设计

去括号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去括号法则,并能运用去括号法则进行计算; 2. 经历去括号法则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初步发展观察和归纳能力,体会类比的思想方法. 重点 运用去括号法则进行计算. 难点 探究去括号法则并归纳法则.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问题一 操场上原有名同学在跑步,后来第一批来了名同学,第二批又来了名同学,则操场上共有多少名同学在跑步? 学生口答出两种表示,即得到等式①变式:若把“来了”都改为“走了”,则操场上还有多少名同学在跑步? 学生口答出两种表示,即得到等式②二、知识探究 请大家观察两个等式,去掉括号和括号前的符号后,括号内每一项的符号是怎样变化的?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活动:1.讨论上述问题;2.展示讨论结果。 老师追问:本身的符号是什么?和前面的符号如何变化?什么决定了它们符号不同的变化?在板书上添上隐形的加号,并演示他们符号的变化。 归纳去括号法则: 当括号前是“+”时,去掉括号和括号前的符号后,括号内每一项的符号都不变;当括号前是“-”时,去掉括号和括号前的符号后,括号内每一项的符号都改变;归纳口诀:去括号,看符号;是加号,不变号;是减号,全变号. 三、巩固提升 请大家学以致用,完成学习反馈1. 学习反馈1:填空(去括号) (1) ; (2) ; (3) ; (4) . 请学生口答,老师追问:括号前的符号是什么?符号要变吗?最后请出错的学生分享错a b c c b a c b a ++=++)(c b a c b a --=+-)(b b c b =-+)(c b a =--)(c b a =+-+)(c b a =---)(c b a

去括号和添括号的法则G

一.在加减混合运算中 如果括号前面是“+”号,则不论去掉括号或添上括号,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都不变;如果括号前面是“-”号,则不论去掉括号或添上括号,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都要改变,“+”变“-”,“-”变“+”,即: a+(b+c+d)=a+b+c+d a-(b+a+d)=a-b-c-d a-(b-c)=a-b+c 例1 ①100+(10+20+30)=100+10+20+30=160 ②100-(10+20+30)=100-10-20-30=40 ③100-(30-10)=100-30+10=80 例2 计算下面各题: ①100+10+20+30=100+(10+20+30)=100+60=160 ②100-10-20-30=100-(10+20+30)=100-60=40 ③100-30+10=100-(30-10)=100-20=80 注意:带符号“搬家” 例3 计算325+46-125+54=325-125+46+54 =(325-125)+(46+54)=200+100=300 注意:每个数前面的运算符号是这个数的符号.如+46,-125,+54.而325前面虽然没有符号,应看作是+325。 二.在乘除混合运算中 “去括号”或添“括号”的方法:如果“括号”前面是乘号,去掉“括号”后,原“括号”内的符号不变;如果“括号”前面是除号,去掉“括号”后,原“括号”内的乘号变成除号,原除号就要变成乘号,添括号的方法与去括号类似。 即a×(b÷c)=a×b÷c 从左往右看是去括号, a÷(b×c)=a÷b÷c 从右往左看是添括号。 a÷(b÷c)=a÷b×c 例4 ①1320×500÷250=1320×(500÷250)=1320×2=2640

(完整word版)去括号与添括号教案

去括号与添括号(一)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去括号法则”并能灵活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猜想、验证等教学活动过程,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能有条理、清晰的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让学生领会从一般到特殊和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情感与态度目标: 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充满自信心,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教学重点: 去括号法则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括号前是“-“号时的去括号法则。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方法:活动、问题、探索、交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通过一组连环画面,第一个画面:两个学生在思考问题“图书阅览室里有a 人正在看书,b人看完后出去了,又有c人回教室上课了,此时阅览室中还有多少人?”第二个画面:小刚得出的答案是a-(b+c),小芳得到的答案是a-b-c,两人觉得这两个答案都有道理,可为什么形式不一样呢?”第三个画面:“聪明的小刚灵机一动,把我的答案中的括号扔去不要,两个答案就一样了。可细心的小芳马上发现还是不一样。”第四个画面:“究竟该怎么办呢?两个学生免露难色。同学们,你们能帮他俩解决这个难题吗?” 二活动实践 1 发现探究: 填空:7+(+3)=7_____;8a+(+a)=8a_____; 7+(-3)=——;8a+(-a)=8a__; 7-(+3)=7——;8a-(+a)=8a____; 7-(-3)=7———;8a-(-a)=8a____. 2 研讨探究: 根据上面填空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 1: 上面各小题的左边与右边有何不同? (左边有括号,右边没有) 问题 2: 括号前是“+”号或是“-”号时,对去掉括号有无影响? (有影响。因为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而加号可以省略)问题 3 你能用准确的语言叙述一下你发现的去括号的规律吗? (括号前是“+”号时,把“+”号和括号去掉后,括号里的数与字母都不变号;括号前是“-”号时,把“-”号和括号去掉后,括号里的数与字母都要变号。)问题 4 如果括号里不是单项式,而是多项式,你所发现的规律还适用吗?请用下列狮子进行验证: 13+(7-5) 13-(7-5) 9a+(12a-3a) 9a-(12a-3a) 问题 5 你能用语言叙述去括号的规律吗? (括号前是“+”号时,把“+”号和括号去掉后,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号;括号前是“-”号时,把“-”号和括号去掉后,括号里的各项都要变号。) 三自由展示 1 说一说: 下面的去括号,有没有错误?若有错,请你改正。 ⑴a2 - (a – b + c) = a2 - a - b + c ⑵-(a – b + c) = - a + b - c ⑶c + 2( a - b) = c + 2a – b 2 做一做: 3 去括号,合并同类项。 ⑴a +(b-c) ;⑵ a - (b-c) ; ⑶8a+2b+(5a-b) ⑷ 6a + 2(a-c) ; ⑸(5a-3b)- 3(a2-2b); ⑹3(2x2-y2) - (3y2-2x2) 。 3 议一议

去括号和添加括号法则及练习(精排版)

去括号添括号法则及练习 一、去括号法则: 1、括号前面有"+"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的符号不改变; 字母表示:a +(b + c)= a + b + c例如:23 +(77 + 56)= 23 + 77 + 56 a +( b - c)= a + b - c例如:38 +(62 - 48)= 38 + 62 - 48 2、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要改变为相反的符号; 字母表示:a -(b + c)= a - b - c例如:159-(59 + 26)= 159-59-26 a -( b - c)= a - b + c例如:378-(78 - 39)=378-78+39 3、去括号时,应将括号前的符号连同括号一起去掉. 要注意,括号前面是"-"时,去掉括号后,括号内的各项均要改变符号,不能只改变括号内第一项或前几项的符号,而忘记改变其余的符号. x+(y-z)-(-y-z-x) = 4、若括号前是数字因数时,应利用乘法分配律先将数与括号内的各项分别相乘再去括号,以免发生错误. a+3(2b+c-d)= 5、遇到多层括号一般由里到外,逐层去括号,也可由外到里,数"-"的个数. 24-(176+24)+[276-72-(134-72)+234]

例题:4+(5+2) 4-(5+2) = = a+(b+c) a-(b+c) = = 去括号练习: (1)a+(-b+c-d)= (2)a-(-b+c-d) = (3)-(p+q)+(m-n)= (4)(r+s)-(p-q) = (5)x+(y-z)-(-y-z-x) = (6)(2x-3y)-3(4x-2y)= 下列去括号有没有错误?若有错,请改正: (1)a2-(2a-b+c) (2)-(x-y)+(xy-1) =a2-2a-b+c =-x-y+xy-1 二、添括号法则: 添上“+”号和括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号;添上“-”号和括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符号。 例1、按要求,将多项式3a-2b+c添上括号: (1)把它放在前面带有“+”号的括号里; (2)把它放在前面带有“-”号的括号里。, 在解题时,先写出3a-2b+c=+()=-()的形式,再往里填空,特别注意,添“-”号和括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全变号。

数学教案 去括号与添括号

数学教案-去括号与添括号 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 1.掌握:去括号法则. 2.应用:应用去括号法则,能按要求去括号.(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去括号法则的应用,培养学生全方位考虑问题的能力;不要只考虑括号内的部分项,而要考虑括号内的每一项. 2.通过去括号法则的推导,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归纳知识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渗透从特殊到一般和从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四)美育渗透点 去括号使代数式中符号简化,也便于合并同类项,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发现尝试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民主意识的体现. 2.学生学法:练习→去括号法则→练习巩固.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去括号法则及其应用. 2.难点:括号前是“-”号的去括号法则.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或电脑、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出示探索性练习,学生讨论、解答、归纳去括号法则,教师出示巩固性练习,学生以多种方式完成. 七、教学步骤 (一)复习引入,创设情境 师:前边我们学习了同类项的一些知识,下面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提出问题(出示投影1) 1.下面各题中的两项是不是同类项 ①与;②与;③与. 2.同类项具有哪两个特征? 3.合并下列各式中的同类项: (1);(2);(3). 学生活动:1、2题学生口答,分别叫优、中、差的学生回答,3题(1)(2)小题学生抢答,(3)小题学生解决有了困难.

师提出问题:多项式中有同类项吗?怎样把多项式合并同类项呢?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然后小组选代表回答,从而引出本课课题,并板书: [板书] 【教法说明】在复习中,学生合并中的同类项遇到了困难,要解决这个问题需先去括号,怎样去括号呢?学生急于想知道,这样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师:如何去括号呢?请同学们计算下列各式,并观察所得结果. (出示投影2) 计算下列各式(或合并同类项) ; ; 学生活动:先运算,然后由学生回答结果. 师:(用复合胶片把结果出示投影3)提出问题:通过上面的计算你发现了什么?两种运算有什么区别? 学生活动:同桌讨论后,指定一名学生回答(两种运算的结果相同,而两种运算的顺序不同,如是先求7与-5的和再与13相加,而是先求13与+7的和再与-5相加).

一对一八年级去括号与添括号法则

一对一个性化教案 学生姓名:教案编号:10

日期:年月日教研组长签字: 教导主任签字:

金榜教育一对一个性化学案 学生姓名:学案编号:10 -、课程链接 完全平方公式:(a+ b) 2= , (a—b) 1、(1) (2a+ 1) 2=( ) 2+ 2 ()()+ ( (2) (2x-y ) 2=( ) 2- ()()+ ( (3) ( 3x+ 2y) 2=( ) 2+(、> ( )- (4) (2m-n) 2=( ) 2- (:)()+ () (5) (3x + Z y) 2=( ) 2+ 2 ()( ) 2 2 2、982=( 100—)=( )2-2 ()()+ ( 4、(1) A-lb) 2 3 (2 ) (-2m + n ) 2 (-2m - n ⑷(2a + 1) (- 2a- 1) 2 ) 2 +

去括号法则: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如:3a b 3a b,3a b 3a b。 注意:(1)括号外有数字因数时,应利用乘法分配律把数字因数与括号内的各项分别相乘后再去括号, 如3 a b 3a 3b 3a 3b。 (2)括号前是“-”号,去掉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后,括号里的各项都要改变符号,不能只改变第一项或某几项的符号。其原则是变则全变,不变则全不变。 (3)去括号的顺序一般是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 例1、(1)下列去括号正确的是() A. a bed a b e d B. a b e d a b e d C. a bed a b e d D. a b e d a b e d (2)下列运算正 确 i的 是 () A. 3 x 1 3x 1 B. 3 x 1 3x 1 C. 3 x 1 3x 3 D. 3 x 1 3x 3 知识点二添括号法则 添括号法则:添括号时,如果括号前面是正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 负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___________________ 。 例2.在等号右边的括号内填上适当的项 (1) a+b_c=a+( ) (2) a-b+e=a-() (3) a-b-e=a- () (4) a+b+e=a-( ) (乘法公式与添括号)例3、计算 (1)( x+y+z)( x-y-z )(2)( 2x-y-3) 2 三、课堂讲练 练习一 ________________ ;如果括号前面是

七年级数学上册难点突破12整式的加减_去括号与添括号试题含解析新版北师大版

专题12 整式的加减-去括号与添括号 【专题说明】 1.掌握去括号与添括号法则,充分注意变号法则的应用; 2. 会用整式的加减运算法则,熟练进行整式的化简及求值. 【知识点总结】 一、去括号法则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要点诠释: (1)去括号法则实际上是根据乘法分配律推出的:当括号前为“+”号时,可以看作+1与括号内的各项相乘;当括号前为“-”号时,可以看作-1与括号内的各项相乘. (2)去括号时,首先要弄清括号前面是“+”号,还是“-”号,然后再根据法则去掉括号及前面的符号. (3)对于多重括号,去括号时可以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也可以先去中括号.再去小括号.但是一定要注意括号前的符号. (4)去括号只是改变式子形式,但不改变式子的值,它属于多项式的恒等变形. 二、添括号法则 添括号后,括号前面是“+”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符号; 添括号后,括号前面是“-”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要改变符号. 要点诠释: (1)添括号是添上括号和括号前面的符号,也就是说,添括号时,括号前面的“+”号或“-”号也是新添的,不是原多项式某一项的符号“移”出来得到的. (2)去括号和添括号是两种相反的变形,因此可以相互检验正误: 如:()a b c a b c +-+-添括号 去括号, ()a b c a b c -+--添括号 去括号 三、整式的加减运算法则 一般地,几个整式相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去括号,然后再合并同类项. 要点诠释: (1)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是:①先去括号;②再合并同类项. (2)两个整式相加减时,减数一定先要用括号括起来.

添括号去括号容易出错的计算题

容易出错的计算题: 一、脱式计算 25+75-25+75 763-(163+230)359-(259-68)392-145+45 354-123-77 438-262+62 66+56+44 88×25×4 78+59-19 693-293-89-111 2400÷(12×8) 2000÷125÷16 672-(272-129) 333- 167+67 3600÷15÷6 567×99+567 1200-624-76 2100-728-772

273-73-27 847-527-273 453-(46+53) 342+(34-42)-(28+34)+28 24-(176+24)+276-72-(134-72)+234 二、解决问题(排水法举一反三) 1、一个长方体容器,底面长2分米,宽1.5分米,放入一个土豆后,水面升高了0.2分米,这个土豆的体积是多少? 2、一个长方体鱼缸,长80厘米,宽60厘米,深40厘米,把一块长30厘米,宽24厘米,高16厘米的铁块浸入在水中,水面将上升多少厘米? 3、在一个长60厘米,宽54厘米,深45厘米的长方体鱼缸里放入一些水,并在水中浸入一块长12厘米,宽18厘米,高15厘米的铁块,把铁块从水中取出,水面将下降多少厘米? 4、在一个长120厘米、宽60厘米的长方体水箱里,放入一块长方体的铁块后,水面就比原来上升2厘米。已知铁块的长和宽都是20厘米,求铁块的高。

三、灵活计算关于长方体正方体的题目 1、一个棱长是3厘米的正方体木块,各面中心凿穿一孔面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柱孔,它余下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2、两块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木块拼成一个长方体,已知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48厘米,那么,每块正方体的木块体积是多少? 3、有一个长方体,它的底面是一个正方形,它的表面积是190平方厘米,如果用一个平行于底面的平面将它截成两个长方体,则两个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和为240平方厘米,求原来长方体的体积。 4、一个长12厘米,宽10厘米,高5厘米的长方体钢块,在上面中心处挖一个深是3厘米的正方体方槽。那么这个长方体挖槽后的表面积是多少? 5、一根铁丝,可以做成长8厘米,宽6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框架,如果用它来做一个正方体框架,做成的正方体框架棱长是多少厘米?

整式的加减(二)—去括号与添括号(基础)知识讲解

整式的加减(二)—去括号与添括号(基础) 责编:康红梅 【学习目标】 1.掌握去括号与添括号法则,充分注意变号法则的应用; 2. 会用整式的加减运算法则,熟练进行整式的化简及求值. 【要点梳理】 【高清课堂:整式的加减(二)--去括号与添括号388394 去括号法则】 要点一、去括号法则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要点诠释: (1)去括号法则实际上是根据乘法分配律推出的:当括号前为“+”号时,可以看作+1与括号内的各项相乘;当括号前为“-”号时,可以看作-1与括号内的各项相乘. (2)去括号时,首先要弄清括号前面是“+”号,还是“-”号,然后再根据法则去掉括号及前面的符号. (3)对于多重括号,去括号时可以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也可以先去中括号.再去小括号.但是一定要注意括号前的符号. (4)去括号只是改变式子形式,但不改变式子的值,它属于多项式的恒等变形. 要点二、添括号法则 添括号后,括号前面是“+”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符号; 添括号后,括号前面是“-”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要改变符号. 要点诠释: (1)添括号是添上括号和括号前面的符号,也就是说,添括号时,括号前面的“+”号或“-”号也是新添的,不是原多项式某一项的符号“移”出来得到的. (2)去括号和添括号是两种相反的变形,因此可以相互检验正误: 如:()a b c a b c +-+- 添括号去括号, ()a b c a b c -+-- 添括号去括号 要点三、整式的加减运算法则 一般地,几个整式相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去括号,然后再合并同类项. 要点诠释: (1)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是:①先去括号;②再合并同类项. (2)两个整式相加减时,减数一定先要用括号括起来. (3)整式加减的最后结果中:①不能含有同类项,即要合并到不能再合并为止;②一般按照某一字母的 降幂或升幂排列;③不能出现带分数,带分数要化成假分数. 【典型例题】 类型一、去括号 1.去括号:(1)d -2(3a -2b+3c );(2)-(-xy -1)+(-x+y ). 【答案与解析】(1)d -2(3a -2b+3c )=d -(6a -4b+6c )=d -6a+4b -6c ; (2)-(-xy -1)+(-x+y )=xy+1-x+y . 【总结升华】去括号时.若括号前有数字因数,应先把它与括号内各项相乘,再去括号. 举一反三 【变式1】去掉下列各式中的括号: (1). 8m -(3n+5); (2). n -4(3-2m );(3). 2(a -2b )-3(2m -n ).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整式加减(二)去括号与添括号

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 第三节 整式的加减(二)去括号与添括号 北京四中 李岩 一、 基本概念 1、去括号法则 去括号法则1.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符号。 即:().a b c a b c ++=++ 去括号法则2.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符号. 即: 练习:去括号 练习: (1)()a b c +-= (2)()a b c --= (3)()a b c +-+= (4)()a b c --+= 把上面四个式子反过来,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1)()a b c a b c +-=+- (2)()a b c a b c -+=-- (3)()a b c a b c -+=+-+ (4)()a b c a b c +-=--+ 2、添括号法则: 1、添括号后,括号前面是“+”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 . 2、添括号后,括号前面是“-”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 . 练习:下列各式,等号右边添的括号正确吗?若不正确,可怎样改正? ().a b c a b c -+=--

(l)2x 2-3x +6= +(2x 2+3x -6); (2)4x 2-3x +6= - (4x 2+3x -6); (3)a -2b -3c = a - (2b -3c ); (4)m -n +a -b = m + (n +a +b ). 注:我们添括号时,一定要细心,括号内的各项“变”还是“不变”取决 于括号前添“+”号还是“-”号,“变”是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变,“不变” 是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 二、典型例题 例1、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15433a b a a b +---+ ()()()()22222532241a a a -+---- ()()222213844x y xy x y xy ??--- ??? 例2、化简求值 ()()()222222133222, 1 1,. 3 x y xy x y xy x y xy x y -++--==其中 ()()()2222255223,2a a a a a a a ??++---=??其中 例3、请说明代数式 (){} 168936m m m m +-----???? 的值与m 无关.

初一数学 去括号与添括号法则

初一数学 去括号与添括号法则 (一)课堂学习检测 一、填空题 (1)a-(b-a )=_______,a+1-(-b-c )=_______。 (2)-(2x-y )+(y-x )=_______,3x-2(2+x )=_______。 (3)化简2x-(5a-7x-2a )=_______,2(x-3)-(-x+4)=_______。 (4)-3p+3q-1=+(_______)=3q-(_______)。 (5)(a-b+c-d )(a+b-c+d )=[a-(_______)][a+(_______)] 二、选择题 (1)a-(5a-3b )+3(2a-b )=()。 (A )2a-5b (B )2b (C )-6b (D )0 (2)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A )c b a a c b a a ---=++-3)(22 2 (B )a-b-c-d=a-(b+c-d ) (C )a+b-(c-d )=a+b+b+c (D )3a-5b+(2c-1)=3a-5b+2c-1 (3)9a-{3a-[4a-(7a-3)]}=()。 (A )7a+3 (B )9a-3 (C )3a-3 (D )3a+3 (4)下列各式中错误的是()。 (A )a-b=b-a (B )22)()(a b b a -=- (C )|a-b|=|b-a| (D )a-b=-b+a (5)下列式子中去括号错误的是()。 (A )5x-(x-2y+5z )=5x-x+2y-5z (B )d c b a a d c b a a 2332)23()3(222+---=----+ (C )633)6(3322--=+-x x x x (D )22222)()2(y x y x y x y x -++-=+---- (6)下列添括号中,错误的是()。 (A ))()()(2222b a b a a b b a -+-=--- (B )(a+b+c )(a-b-c )=[a+(b+c )][a-(b+c )] (C )a-b+c-d=(a-d )-(c-d ) (D )a-b=-(b-a )

去括号和添括号的法则

去括号和添括号的法则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一. 在加减混合运算中 如果括号前面是“+”号,则不论去掉括号或添上括号,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都不变;如果括号前面是“-”号,则不论去掉括号或添上括号,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都要改变,“+”变“-”,“-”变“+”,即: a+(b+c+d)=a+b+c+d a-(b+a+d)=a-b-c-d a-(b-c)=a-b+c 例1 ①100+(10+20+30)=100+10+20+30=160 ②100-(10+20+30)=100-10-20-30=40 ③100-(30-10)=100-30+10=80 例2 计算下面各题: ① 100+10+20+30=100+(10+20+30)=100+60=160 ② 100-10-20-30=100-(10+20+30)=100-60=40 ③ 100-30+10=100-(30-10)=100-20=80 注意:带符号“搬家” 例3 计算 325+46-125+54=325-125+46+54 =(325-125)+(46+54)=200+100=300 注意:每个数前面的运算符号是这个数的符号.如+46,-125,+54.而325前面虽然没有符号,应看作是+325。

二. 在乘除混合运算中 “去括号”或添“括号”的方法:如果“括号”前面是乘号,去掉“括号”后,原“括号”内的符号不变;如果“括号”前面是除号,去掉“括号”后,原“括号”内的乘号变成除号,原除号就要变成乘号,添括号的方法与去括号类似。 即a×(b÷c)=a×b÷c 从左往右看是去括号, a÷(b×c)=a÷b÷c 从右往左看是添括号。 a÷(b÷c)=a÷b×c 例4 ①1320×500÷250=1320×(500÷250)=1320×2=2640 ②4000÷125÷8=4000÷(125×8)=4000÷1000=4 ③5600÷(28÷6)=5600÷28×6=200×6=1200 ④372÷162×54=372÷(162÷54)=372÷3=124 ⑤2997×729÷(81×81)=2997×729÷81÷81 =(2997÷81)×(729÷81)=37×9=333 注意:.在乘除混合运算中,乘数和除数都可以带符号“搬家”。 例5 864×27÷54=864÷54×27=16×27=432 练习 29×125×8 5600÷25÷4 250÷8×4

添括号和去括号

第四讲去括号与添括号 【知识要点】 一、去括号法:如果括号前面是加号或乘号,去括号后,原来括号里的符号都不变;如果括号前面是减号或除号,去括号后,原来括号里的加号变为减号。减号变为加号,乘号变为除号,除号变为乘号。 二、添括号法:如果需要改变运算顺序,就要添加括号;如果括号前面是加号或乘号,括到里面的各个数都不用改变符号;如果括号前面的是减号或除号,括到括号里面的数原来是加号要变成减号,原来是减号要变为加号,乘号变为除号,除号变为乘号。 【典型例题】 例1 78+(29+122) 134+(82-34) 例2 185-(36-15) 127-(27+50) 例3 540÷(18×6) 180×(2÷60) 例4 875-29-371 492-193+93 例5 7200÷25÷4 210÷42×6 13×81÷9

课后作业 1.75+(25+8) 187-39-61 145+(67-45) 2.175-57-43 116-(48-84) 723+(82-23) 3.3×25×4 23×63÷7 270×(15÷90)4.10÷5÷2 186÷(3÷2) 27×8÷9 5.195×81+19×195 25÷4+75÷4 187÷12-63÷12-52÷12 6、(99+88)÷11 (230-46) ÷23 (125-10) ×8 7、47×25-17×25 7676×54-5454×76 ☆8、计算下面各题。(30秒内完成) (1000-100-10)÷5 777+777-777×777÷777

随堂小测 姓名成绩1.75+(129+25) 156+(82-156) 1320-63-37 2.278-(41-22) 329-(29+78) 527-114+14 3.24×25×4 26×180÷60 120×(3÷60) 4.1600÷25÷4 240÷72×9 450÷(25×9) 5. 86×123-86×23 28×9÷7 6.1300÷25÷4 8÷7+9÷7+11÷7

七年级数学:去括号与添括号(教案)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初中数学 / 七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去括号与添括号(教案)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七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掌握:去括号法则. 2.应用:应用去括号法则,能按要求去括号.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去括号法则的应用,培养学生全方位考虑问题的能力;不要只考虑括号内的部分项,而要考虑括号内的每一项. 2.通过去括号法则的推导,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归纳知识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渗透从特殊到一般和从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四)美育渗透点

去括号使代数式中符号简化,也便于合并同类项,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发现尝试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民主意识的体现. 2.学生学法:练习→去括号法则→练习巩固.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去括号法则及其应用. 2.难点:括号前是“-”号的去括号法则.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或电脑、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出示探索性练习,学生讨论、解答、归纳去括号法则,教师出示巩固性练习,学生以多种方式完成. 七、教学步骤 (一)复习引入,创设情境

初一去括号、添括号练习题

初一去括号、添括号练习题 去括号: 一. 观察以下两题的两种解法: (1)13+(7-5); (2)13-(7-5) 解:(1)13+(7-5) (2)13-(7-5) =13+2 =13-2 =15; =11; 或者原式=13+7-5 或者原式=13-7+5 =15. =11 你能归纳出去括号的法则吗? 法则:括号前面有"+"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的符号不改变;.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要改变为相反的符号去括号时应将括号前的符号连同括号一起去掉. 要注意,括号前面是"-"时,去掉括号后,括号内的各项均要改变符号,不能只改变括号内第一项或前几项的符号,而忘记改变其余的符号. 若括号前是数字因数时,应利用乘法分配律先将数与括号内的各项分别相乘再去括号,以免发生错误. 遇到多层括号一般由里到外,逐层去括号,也可由外到里.数"-"的个数. 二. 去括号: (1)a+(-b+c-d); (2)a-(-b+c-d) ; (3)-(p+q)+(m-n); (4)(r+s)-(p-q);(5)x+(y-z)-(-y-z-x); (6) a+3(2b+c-d); (7)2x-3y)-3(4x-2y).

三.下列去括号有没有错误?若有错,请改正: (1)a2-(2a-b+c) (2)-(x-y)+(xy-1) =a2-2a-b+c =-x-y+xy-1 四.填空 1.根据去括号法则,在___上填上“+”号或“-”号: (1) a___(-b+c)=a-b+c; (2)a___(b-c-d)=a-b+c+d; (3)___(a-b)___(c+d)=c+d-a+b 2.已知x+y=2,则x+y+3= ,5-x-y= . 3. 化简2-[2(x+3y)-3(x-2y)]的结果是. 五.化简 (1)(2x-3y)+(5x+4y);(2)(8a-7b)-(4a-5b);(3)a-(2a+b)+2(a-2b); (4)3(5x+4)-(3x-5); (5)(8x-3y)-(4x+3y-z)+2z; (6)-5x2+(5x-8x2)-(-12x2+4x)+2; (7)2-(1+x)+(1+x+x2-x2); (8)3a2+a2-(2a2-2a)+(3a-a2); (9)2a-3b+[4a-(3a-b)];(10)3b-2c-[-4a+(c+3b)]+c;(11)a-(a-3b+4c)+3(-c+2b) (12)2x2-{-3x+6+[4x2-(2x2-3x+2)]}

整式的加减(二)—去括号与添括号(提高)知识点讲解

整式的加减(二)—去括号与添括号(提高)知识讲解 【学习目标】 1.掌握去括号与添括号法则,注意变号法则的应用; 2. 熟练运用整式的加减运算法则,并进行整式的化简与求值. 【要点梳理】 要点一、去括号法则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要点诠释: (1)去括号法则实际上是根据乘法分配律得到的结论:当括号前为“+”号时,可以看作+1与括号内的各项相乘;当括号前为“-”号时,可以看作-1与括号内的各项相乘. (2)去括号时,首先要弄清括号前面是“+”号,还是“-”号,然后再根据法则去掉括号及前面的符号. (3)对于多重括号,去括号时可以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也可以先去中括号.再去小括号.但是一定要注意括号前的符号. (4)去括号只是改变式子形式,不改变式子的值,它属于多项式的恒等变形. 要点二、添括号法则 添括号后,括号前面是“+”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符号; 添括号后,括号前面是“-”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要改变符号. 要点诠释: (1)添括号是添上括号和括号前面的符号,也就是说,添括号时,括号前面的“+”号或“-”号也是新添的,不是原多项式某一项的符号“移”出来得到的. (2)去括号和添括号的关系如下: 如:()a b c a b c +-+-添括号 去括号, ()a b c a b c -+--添括号 去括号 要点三、整式的加减运算法则 一般地,几个整式相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去括号,然后再合并同类项. 要点诠释: (1)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是:①先去括号;②再合并同类项. (2)两个整式相减时,减数一定先要用括号括起来. (3)整式加减的最后结果的要求:①不能含有同类项,即要合并到不能再合并为止;②一般按照某一字母的降幂或升幂排列;③不能出现带分数,带分数要化成假分数. 【典型例题】 类型一、去括号 1.(2015?泰安模拟)化简m ﹣n ﹣(m+n )的结果是( ) A . 0 B . 2m C . ﹣2n D . 2m ﹣2n 【答案】C 【解析】 解:原式=m ﹣n ﹣m ﹣n=﹣2n .故选C . 【总结升华】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去括号法则,及熟练运用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其是各地中考的常考点.注意去括号法则为:﹣﹣得+,﹣+得﹣,++得+,+﹣得﹣. 类型二、添括号 2.按要求把多项式321a b c -+-添上括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