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认识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1

认识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1

认识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1
认识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1

教学要求:

1、在“拔河”的情景感受数量之间的大小及相等关系能用一一对应的

方法通过学具操作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

2、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并知道它们的含义,用会这三种符

号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能正确描述数的大小。

3、参与观察、操作等实际活动,初步体验“数感”。

4、培养对数学学习的亲切感,乐于参加数学活动,愿意提出数学问题。教学重点: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并知道它们的含义用会这三种符号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能正确描述数的大小,是本课的难点。

师生双边活动:

活动一:

引入新课:小朋友们在幼儿园里玩过许多有趣的游戏吧,哪个小朋友玩过拔河的游戏,能说说这种游戏怎么玩吗?今天,有一个班的小朋友正在玩拔河的游戏,他们想请咱们班的同学一起去看看好吗?(出示课件)

你观察到什么?你想说什么?问些什么

[本课是在拔河的情景中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因此,要启发学生对拔河这种活动的认识,明白拔河时两边的人数要相等。鼓励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如果学生在数人数的时候是两个两个地数的应该鼓励。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拔河的认识,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能够看懂图意,用自己的话简单的描述图中的事物。]

活动二

你说我讲:为什么比赛还没有开始?

我们可以用不同颜色的图片来代表拔河的小朋友。怎样摆才能够让别人一下子看出哪边的人多?看着摆好的图片,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从两边的人数不一样来分析这个问题。

[此处引入“一一对应”的观念,但学生如果有别的摆法,只要正确就应该给予肯定。能认真听别人的发言。能够正确的进行操作,并能自己的话描述操作的过程和结果。]

活动三

今天,老师介绍数学王国的两位好朋友给大家认识,他们是一对孪生兄弟,长得可像啦!先请它们来和大家打个招呼吧。(课件演示:两个符号的自我介绍。)听了他们的自我介绍,你知道了什么?仔细观察两个式子,你有办法区分这两个孪生兄弟吗?

学习顺口溜:大于号、小于号,两个兄弟一起到,尖角在前是小于,开口在前是大于,两个数字中间站,谁大冲谁开口笑。

手指游戏:用中指和食指表示两种符号,表示四组数的大小。

[简单介绍符号的名字和作用,学生对符号有初步的了解即可。]

板书9<10,10>9(教学读法)

引导学生从尖角和开口的方向来区别大于号和小于号。区别这两个符号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这个顺口溜可以帮助学生区分。先教学生用手指表示符号的方法,再引导学生进行游戏。

[能够从课件中了解两种符号的名称。能够正确读出这两个关系式。能够认真观察,表达自己的想法。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正确的用手指表示符号。]

活动四

让我们再回到拔河的场地看一看,现在可以进行比赛吗?为什么?你能和同桌说说吗?

像刚才用圆片来摆一摆,怎样能让别人很容易地看出两边的人数同样多?

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另一个兄弟来了,他叫等号。等号放在两个数之间表示两边的数一样大。引导学生从两边人数相等来分析。引导学生与同桌交流。学生进行操作。板书“10=10”。引导学生观察等号的特点。

[能认真听别人的发言,补充时不重复别人说过的话。能够用自己的话描述操作的过程和结果。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等号的特点。]

活动五

小朋友们都非常爱自己的集体,不参加比赛的同学都当拉拉队员,哪边的人数多呢?你能用大于号或是小于号来表示哪边的人数多吗?还可以比什么?互

相说一下。学生独立尝试,教师随机指导。能标出其他比较的问题,能正确进行比较。

活动六

说一说,你这节课认识了谁?它是什么样的?你还想知道些什么?还想提出什么问题解决不了的,把它放进问题口袋里。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自己在本节中的收获。能用自己的话小结学习的主要内容。]

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大于小于等于号-计算练习

10-7○2+1010-3〇6+519-2○17+5 17-4○5+1219-5○10+514-2○13-1 12+6○18-014+6○8+1112+4○6+10 15+4○10+615-3○5+1215+2○6+12 18-12○7+616+ 4○9+1218-5○19-2 17+3○10+1510-8○3+617-5○16-6 15+5○13+615-2○2+1116-2○15-3 13+6○19-618-3○7+918+2○19+1 19-3○15-912+7○10+610-4○18-8 16+2○3+1217-2○7+919-7○16-6 14+4○18-210-2○9+814+5○16-0 10-6○6+515+3○6+1310-5○3+8 13+7○18-1219-6○3+1013+5○9+5 9 - 4 ○48 + 2 ○13 5 + 2 ○8

19 - 9 ○3+714 - 3 ○8+5 13 + 5 ○ 8 +12 10 - 9 ○0+617 - 3○ 3 +1215 + 1 ○ 4+16 16 + 2○19+013 - 2 ○17- 615 - 1 ○14+1 17 - 2 ○15+612 + 2 ○ 18-5 17 - 5 ○18 +5 18- 6○ 14+513 +7○10+1119 -7○13+3 15 +2○18-116 -4○2+1517 +3○9+11 16- 3○ 16+314+4○18-118- 5 ○2+12 16 +1○ 8+918- 5○ 3+1218 -4○4+12 10- 7 ○12-210+ 6 ○ 9+515+ 4 ○ 7+12 10 - 8 ○9 2 + 3 ○6 5 + 4 ○14 10 - 3○7 6 + 2○79 - 7 ○8 4 + 2 ○ 5 2 + 7 ○9 4 + 3 ○8 10 - 5 ○510 - 4 ○5 2 + 6 ○4 3 + 6○10 3 + 4○810 - 7 ○4

认识大于号、小于号、等号 教学设计

认识> 、< 、= 主备教师: 教学内容: 教材第第18—19页内容。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认识> 、< 、=会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2.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活动,喜爱学习数学。 教学重点: 会用> 、< 、=表示两个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会用> 、< 表示两数关系 教学用具: 课件动物头饰等 教学进程: 一、情境导入,诱发参与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喜欢哪些上动物?有一天森林里热闹起来了,原来呀,“森林运动会”开幕了。 瞧!都有哪些小动物参加了比赛?你能知道他们每队各有多少名队员吗? 请小朋友数一数再说给同学听。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 师:刚才有的小朋友说,小兔队和小猴队同样多是不是这样呢?我们将它们排一排就知道了。 随着小朋友们的回答分别贴出4只小兔和4只小猴。 一个对一个,你知道了什么?(小兔队和小猴队同样多) 提问:4和4相等,中间用什么符号连一连呢? 先让学生猜一猜,再看书上是怎么表示的? 说明:像“=”,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的朋友,它的名字叫“等号”,4=4读作4等于4(板书) 操作:用学具摆一摆,说一说几等于几。 观察“=”的法,教师示范写,学生练习写。 2.教学> 小兔队和小猴队同样多,现在我们来看看松鼠队和小熊队的情况。 指名一一对应地贴出松鼠队和小熊队的只数,让让学生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交流:松鼠比小熊多也就是几比几多? 4和4同样多,我们可以用“=”把它们连起来,那么5比3多,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先猜一猜,再看书上是怎么表示的? 小结:刚才我们又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它的名字叫“大于号”,5>3读作5大于3。 我们仔细瞧瞧,“>”什么样?怎么写? 教师示范写,学生书空,然后描红。 你能用手势做出“>”的样子吗?

【小学数学】一年级20以内填大于号小于号专项练习1000题(20200513145850)

20以内填大于小于等于号(1) 时间姓名 10 - 7 〇2+10 10 - 3 ○6+5 19 - 2 ○17+5 12 + 8 ○13+6 17 - 4○5+12 19 - 5○10+5 14 - 2 ○13-1 18 - 6○17-5 12 + 6 ○18-0 14 + 6 ○8+11 12 + 4○6+10 13 + 4 ○5+10 15 + 4 ○10+6 15 - 3○5+12 15 + 2 ○6+12 14 + 3 ○8+5 18 - 12 ○7+6 16 + 4 ○9+12 18 - 5 ○19-2 19 - 4 ○14+1 17 + 3 ○10+15 10 - 8 ○3+6 17 - 5 ○16-6 14 + 2 ○8+10 15 + 5 ○13+6 15 - 2 ○2+11 16 - 2○15-3 16 + 3 ○5+12 13 + 6 ○19-6 18 - 3○7+9 18 + 2 ○19+1 17 - 3○10+6 19 - 3 ○15-9 12 + 7○10+6 10 - 4○18-8 12 + 5 ○6+12 16 + 2 ○3+12 17 - 2 ○7+9 19 - 7 ○16-6 18 - 4○5+13 14 + 4○18-2 10 - 2 ○9+8 14 + 5 ○16-0 16 - 3 ○11+3 10 - 6 ○6+5 15 + 3 ○6+13 10 - 5 ○3+8 17 + 2 ○11+5 13 + 7 ○18-12 19 - 6○3+10 13 + 5 ○9+5 16 - 4 ○10-0 13 - 1 ○5+6 16 - 5 ○7 +5 11 + 8 ○ 6 +11 11 + 6 ○ 14 -5 19 - 9 ○3+7 14 - 3 ○8+5 13 + 5 ○ 8 +12 14 + 2 ○ 14+2 10 - 9 ○0+6 17 - 3○ 3 +12 15 + 1 ○ 4+16 12 + 2 ○14 +5 15 +3 ○6+9 10 - 1 ○7 +5 18 - 7 ○ 4 +15 19 - 3 ○ 5 +15 16 + 2○19+0 13 - 2 ○17- 6 15 - 1 ○14+1 13 + 2 ○4 +12 17 - 2 ○15+6 12 + 2 ○ 18-5 17 - 5 ○18 +5 16 - 6 ○3 +11 18- 6○ 14+5 13 +7○10+11 19 -7○13+3 13 +4○ 9+6

中班数学教案--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

中班数学教案——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 主教:黄瑶活动构思: 根据中班幼儿的特点,在感知10以内数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认识“>”和“<”。根据“>”和“<”比较形象的特点和幼儿一起探讨,一起编儿歌,通过儿歌、表演和身体感知,让幼儿记住这两个符号开口的方向,这样既能加深幼儿对内容的记忆,也能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一、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喜欢数学活动的情感。 2、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可逆性,锻炼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认识“>”和“<”,理解不等式的含义,理解大小的相对性。。 二、活动准备: 1、7只蜜蜂,5只蝴蝶的图片。 2、4朵红花、六朵黄花的图片。 3、数字卡片“7”、“5”、“4”、“6”以及“>”、“<”、卡片若干。 4、数字头饰两套,喜羊羊(7),美羊羊(9),沸羊羊(9),懒洋洋(7) 5、4只小鸟,翅膀上有3、4、5、8。 6、幼儿操作材料(每人一份大于号和小于号,画纸)。 三、活动过程:

1、问:“小朋友,今天老师请了了几位小客人来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游戏,你们想认识它们是谁吗?(想)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瞧瞧,是谁来啦?(蜜蜂和蝴蝶)大家看一下,飞来了几只蜜蜂?几只蝴蝶?”教师展示蜜蜂和蝴蝶的图片,幼儿说出数量,教师贴上相应的数字卡。 问:“蜜蜂和蝴蝶比,谁多?谁少?”“那么,7和5相比,哪个数字大?哪个数字小?” 师:“我们可以在7和5之间放一个符号,让人一看就知道哪边的数字大,哪边的数字小。启发引导幼儿,引出“>”,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大于号像张着嘴巴对着大数笑,大于号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大,初步理解大于号的含义,说出“7”大于“5”。 2、问:“蜜蜂和蝴蝶的家在哪里?”(花园里),展示红花和黄花的图片,让幼儿感知其数量的不同,引出“<”,重点观察小于号像是在向左弯腰,撅着屁股的样子,屁股撅给小数瞧,小于号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小,说出“4小于6。” 3、师:“大于号和小于号一个开口向左,一个开口向右,很不好玩,我们得找 规律记住它们。”启发幼儿找出内在规律:“小朋友可以看一下,无论是大于号还是小于号,它们开口得方向都对着哪一个数(大数),尖尖的小屁股对着哪一个数(小数)。” 学习儿歌:大于号,开口朝着大数笑,小于号屁股撅给小数瞧。

认识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

认识“=”、“>”、“<” 东台市实验小学鲁晓露 教学内容:一年级上册第18~19页例题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知道数是有大小的,理解符号“=”、“>”、“<”的含义,并能运用这些符号来描述数的大小。 2. 在比较的过程中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使学生初步知道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数的大小,初步建立“同样多”、“多”、“少”等概念。 3. 使学生初步养成认真观察、积极动脑的良好习惯,初步建立比较的意识,体会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重难点:会用“=”、“>”或“<”表示两个数的关系。 教学准备:动物头像、吸铁石、直尺、学具(5个○、3个□)。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谈话:小朋友们,森林运动会开始啦,你们想不想去看看?(出示情景图) 提问:瞧,运动员登场了,看一看有哪些队参加比赛? 你知道它们每队各有多少名队员吗?学生汇报。 2. 过渡:小朋友们观察地真仔细! 二、认识“=” 1. 谈话:拔河比赛马上开始了,如果你是裁判,你会选择哪两个队参加呢?指名说。 2. 为什么你们都选择小兔队和小猴队?(学生可能回答:小兔和小猴队员一样多) 3. 是这样吗?谁能想个办法让我们一眼能看出小兔和小猴同样多?让学生上黑板排一排。 4. 学生评价。排的怎么样?为什么好?(引导学生说:1只小兔对着1只猴或一个对一个)教师相机板书(在小兔和小猴的头像之间连线)这样就能一眼看出谁多,谁少。 5. 你能用一句话说一说比较的结果吗?指名说,然后同桌互说。 说明:1只小兔正好对着1只小猴,谁也没有多余。我们就说,小兔和小猴的只数同样多。(板书:同样多)。 6. 提问:小兔几只?小猴呢?(板书: 4 4) (1)说明:小兔和小猴只数同样多,我们可以用这个符号表示。(板书:=)(2)说明:这个新朋友叫等号。(板书:等号)读作4等于4。

《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号》教案

《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号》教案《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号》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13页,认识大于号、小于 号和等号。 教学目标:1.在“拔河”的情境中感受数量之间的 大小及相等关系,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通过学具操作理 解数量之间的关系; 2.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号,并知道它们的含义,会用这三种符号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能正确描述数的 大小;参与观察、操作等实际活动,初步体验“数感”;培养对数学学习的亲切感,乐于参加数学活动,愿意提 出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看图比出多少,并能够按要求画图。 教学难点:能够准确地使用“”、“”和“=”。 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学生动手操作法 教学用具:投影仪、投影片、小旗、绳子、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学导思 小朋友们在幼儿园里玩过许多游戏吧,哪位小朋友 玩过拔河的游戏,能说说这种游戏怎样玩吗?今天啊, 有一个班的小朋友正在玩拔河游戏,他们想请咱们班的 同学一起一起去看看,好吗?(教师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探求规律 1.学生观察图片,思考: (1)你观察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你想问些什么? 鼓励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如果学生在数人数时是 两个两个地数的应该鼓励。 (2)为什么比赛还没有开始呢? 引导学生从两边的人数不一样来分析这个问题。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指导: 我们可以用小棒来代表拔河的小朋友,怎样摆才 能够让别人一下子就看出哪边拔河的人多?看着摆好的 图片,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10人,二组9人,让学生观察有什么问题。然后用小棒摆一摆,摆出两组的人数。 (板书:1.数一数2.一个对一个) 现在两个小组的人数不一样多,不能进行比赛,要怎样才行呢?(学生讨论) 结果:将9人的一组又添上一人。 现在两边人数同样多,可以开始比赛了吧? 小结:两边人数同样多,可以简单地记作:10=10 两边人数不一样多,可以用“”“”表示:109或 者910.

正式认识大于小于号数学教案

数学教案------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 一、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喜欢数学活动的兴趣。 2.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可逆性,锻炼幼儿运用数学学知识,理解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认识“>”和“<”,理解不等式的含义,理解大小的相对性。 二、活动准备 1. 多媒体课件一份。 2.幼儿操作材料(每人一张画纸,笔一支。)。 三、活动过程 1.导入课题。 跟随音乐《秋天多么美》,做律动活动,引出主题。 2.通过点数蝴蝶和蜜蜂,比较两种动物的多少,引出“> ’’。 教师启发幼儿:“我们在6和3之间放一个什么样的符号,让人一看就知道哪边数字大,哪边的数字小。”重点让幼儿用肢体表示大于号,引导幼儿观察大于号像张着嘴巴对着大数笑,大于号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大,初步理解大于号的含义,说出“6”大于“3”。 课件出示黄花和红花,让幼儿再次认识和理解大于号。 课件出示蜗牛和青虫,使幼儿进一步巩固对大于号的认识和理解。小结:大于号大嘴朝左边,当前面的数字比后面数字大时,用大于号来表示。 3.课件出示果园,苹果树和桃子树,通过2个苹果和3个桃子,启发

幼儿用一个符号“< ”来表示它们的大小关系。重点让幼儿用肢体表示小于号,观察小于号像是在弯腰撅着屁股的样子,屁股撅给小数瞧。小于号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小,说出“2小于3”。 课件出示小松鼠和小刺猬,让幼儿再次理解和认识小于号。通过对大于号小于号的认识和理解,引导幼儿总结其中的规律。 师:“大于号和小于号一个开口向左,一个开口向右,很不好记住,我们得找规律。”启发幼儿找出内在规律:“小朋友可以看一下,无论大于号还是小于号,它们开口的方向总是对着哪一个数(大数),尖尖的小屁股对着哪一个数?(小数) 4.学习儿歌:大于号,开口朝着大数笑,小于号屁股撅给小数瞧。5游戏. A:表演游戏:学做>”“<” 全体幼儿看着课件上的数字和图片,用身体姿势表演>”<”,也可个别来做。 B:电子白板游戏。 叫个别幼儿尝试用书写的方法来填写“>”“<”号。 6.每位幼儿完成一张习题,检验学习效果,并结束课堂。

认识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

教学目标: 1、在“拔河”的情景感受数量之间的大小及相等关系能用一一对应的 方法通过学具操作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 2、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并知道它们的含义,用会这三种符 号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能正确描述数的大小。 3、参与观察、操作等实际活动,初步体验“数感”。 4、培养对数学学习的亲切感,乐于参加数学活动,愿意提出数学问题。教学重点: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并知道它们的含义用会这三种符号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能正确描述数的大小,是本课的难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实物展台、彩色圆片 师生双边活动: 活动一: 引入新课:小朋友们在幼儿园里玩过许多有趣的游戏吧,哪个小朋友玩过拔河的游戏,能说说这种游戏怎么玩吗?今天,有一个班的小朋友正在玩拔河的游戏,他们想请咱们班的同学一起去看看好吗?(出示课件) 你观察到什么?你想说什么?问些什么 [本课是在拔河的情景中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因此,要启发学生对拔河这种活动的认识,明白拔河时两边的人数要相等。鼓励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如果学生在数人数的时候是两个两个地数的应该鼓励。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拔河的认识,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能够看懂图意,用自己的话简单的描述图中的事物。] 活动二 你说我讲:为什么比赛还没有开始? 我们可以用不同颜色的图片来代表拔河的小朋友。怎样摆才能够让别人一下子看出哪边的人多?看着摆好的图片,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从两边的人数不一样来分析这个问题。

[此处引入“一一对应”的观念,但学生如果有别的摆法,只要正确就应该给予肯定。能认真听别人的发言。能够正确的进行操作,并能自己的话描述操作的过程和结果。] 活动三 今天,老师介绍数学王国的两位好朋友给大家认识,他们是一对孪生兄弟,长得可像啦!先请它们来和大家打个招呼吧。(课件演示:两个符号的自我介绍。)听了他们的自我介绍,你知道了什么?仔细观察两个式子,你有办法区分这两个孪生兄弟吗? 学习顺口溜:大于号、小于号,两个兄弟一起到,尖角在前是小于,开口在前是大于,两个数字中间站,谁大冲谁开口笑。 手指游戏:用中指和食指表示两种符号,表示四组数的大小。 [简单介绍符号的名字和作用,学生对符号有初步的了解即可。] 板书9<10,10>9(教学读法) 引导学生从尖角和开口的方向来区别大于号和小于号。区别这两个符号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这个顺口溜可以帮助学生区分。先教学生用手指表示符号的方法,再引导学生进行游戏。 [能够从课件中了解两种符号的名称。能够正确读出这两个关系式。能够认真观察,表达自己的想法。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正确的用手指表示符号。] 活动四 让我们再回到拔河的场地看一看,现在可以进行比赛吗?为什么?你能和同桌说说吗? 像刚才用圆片来摆一摆,怎样能让别人很容易地看出两边的人数同样多? 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另一个兄弟来了,他叫等号。等号放在两个数之间表示两边的数一样大。引导学生从两边人数相等来分析。引导学生与同桌交流。学生进行操作。板书“10=10”。引导学生观察等号的特点。 [能认真听别人的发言,补充时不重复别人说过的话。能够用自己的话描述操作的过程和结果。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等号的特点。] 活动五 小朋友们都非常爱自己的集体,不参加比赛的同学都当拉拉队员,哪边的人数多呢?你能用大于号或是小于号来表示哪边的人数多吗?还可以比什么?互

大班数学活动-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

大班数学活动-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 大班数学活动: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一:教学目标:认识〉和〈,理解不等式的含义,理解大小的相对性。 学习把不等式转变为等式。 二:教学准备加减符号等于号大于号小于号,数字卡片,运算卡片,幼儿每人两份操作材料,一幅画。 三:教学过程(一)巩固加减等于号,引出大于和小于说一说教师:你们知道这三个□里面写的是什么?想看看吗?教师一一出示减号加号等于号,并读一读。 再看看这里面是什么?出示一幅画:画上有哪些小动物?现在,我们用加号减号等于号来说说这幅画上的小动物的数量关系,老师说一个,你们说一个,我先说:树上有只猴子,树下有只猴子,树上的猴子和树下的猴子一样多,,我就用等于号来表示,=(大家念一遍)你们说啦,谁来试一试:请个别幼儿说:水里有条大鱼,和条小鱼,大鱼和小鱼是一样多,=(大家跟念一遍)刚才用了=号,现在,我们用+-=号来说一道算式题,我先来:树上本来有只小鸟,飞走了只,还剩几只?-=请个别幼儿:草地上原来有只小兔,又来了一只小兔,现在一共有几只小兔,+=(大家跟念一遍)做一做:刚才,我们说了说,现在我们来做一做,老师给你们每人准备了三道题目,你们在□里填上合适的符号(暗藏三张不等式,上面有三道算式题如果幼儿发现有问题就拿到黑板上),我知道你们挺聪明的,今天看看谁做得全对,好,

开始吧!幼儿操作做练习题,教师巡视。 幼儿相互检查,并纠正错误的答题。 (二)认识大于号和认识小于号:认识大于号:开口朝着大数笑;好!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三位小朋友发现的问题;哎呀,这三道确实不好用等于号呀,你们知道吗?其实,这些题目除了用等号表示外,我们还可以用其它符号来表示的,今天老师给你们介绍两位新朋友,出示>号:它像什么?谁来用身体的动作来表示它的样子,那它叫什么?(大于号)(大家跟念一遍)出示数卡□,哪边数大?哪边数小?和中间不能用=号,对吧,那我就写大于号,说明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大。 念>(大家跟念一遍),大于号像张着大嘴巴,朝着大数笑。 出示另一数卡□,(前面的难题)请一幼儿填写并念一遍,说明哪个数大哪个数小?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请个别幼儿用身体表示大于号,两个幼儿分别拿数字站在大于号的两边,大家念:几>几。 认识小于号:屁股撅给小数瞧。 还有一位朋友我们也把它请出来吧,看看它长得什么样子?出示号有什么不同?请一幼儿用身体学学它的样子,那么这个符号叫什么呢?(小于号)(大家念一遍)出示一道题:□(小于号它尖尖的屁股对着小数)请幼儿写上小于号,为什么?写好后大家念。 我们来看看这道题目,出示另一种形式:+□,(前面的难题)这道题又怎么做呢?是写大于号还是小于号呢?(大家念一遍)再次出示数卡+□,□,请两个小朋友来做。

认识大于号小于号等号

大班数学活动——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 活动设计意图: 根据大班幼儿的特点,我在幼儿已经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认识“>”和“<”。根据“>”和“<”比较形象的特点和幼儿一起探讨,一起编儿歌,通过儿歌、表演和身体感知,让幼儿记住这两个符号的开口方向,这样既能加深幼儿对内容的记忆,也能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目标: 1.认识“>”和“<”。 2.学习用“>”、“<”、“=”符号表示10以内数量的关系。 活动准备: 1. 动物图片(5只猴子、5只老虎、8只兔子、2只熊猫的图片)。 2. 数字卡片及“>”、“<”、“=”卡片。 3. 每个幼儿一张练习题。 活动过程: 一、以带幼儿到动物园参观为引子,导入课题。 教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参观动物园,好不好?” (利用幼儿对动物感兴趣的特点,引入课题,使幼儿的注意力和思维处于积极状态,激励幼儿去学习新知识。) 二、认识“>”和“<”。 1.认识“>”。 ①教师:“你们看,动物园里都有什么动物?”(猴子、老虎)“有几只猴子?几只老虎?”教师出示猴子和老虎的图片,幼儿说出数量,教师贴上相应的数字卡片。“猴子和老虎比,谁多?谁少?”(猴子和老虎一样多,都是5只)“怎样表示它们一样多呢?”(用“=”)(用幼儿喜欢的猴子、老虎、兔子和熊猫等动物图片,即便于操作,又形象直观,促使幼儿去体验、去发现。) ②教师:“咱们看看动物园还有什么动物?” 教师出示兔子的图片,让幼儿观察,有几只兔子,(8只)并贴上数字卡片。“兔子和老虎比,谁多?谁少?“还能用等号表示吗?”“为什么呢?”“怎样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启发引导幼儿,引出“>”,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大于号像张着嘴巴对着大数笑,大于号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大,初步理解大于号的含义,说出“8”大于“5”。 2.认识“<”。 教师:“还有什么动物呢?”教师出示熊猫的图片,与猴子比,认识方法同前相似,帮助幼儿明确小于号的含义,说出“2”小于“5”。 3.区分“>”与“<”。 ①教师:“大于号和小于号都有一个开口,长得也差不多,我们怎样记住它们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启发幼儿找出内在规律,“小朋友可以看一下,无论是大于号还是小于号,它们开口的方向都对着哪一个数(大数),尖尖的小屁股对着哪一个数(小数)。” ②学习儿歌:大于号,开口朝着大数笑;小于号,屁股撅给小数瞧。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 活动目标: 1.通过课件认识">""<",理解符号含义。 2.操作课件,学习用">""<"表示两个数量的关系。 3.积极参与活动,感受电教活动乐趣。 活动准备:PPT课件、图片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感知河马嘴巴的形象。 导入:小朋友,你们见过河马吗?它是什么样的? 教师:瞧,有一只小河马,它的嘴巴也是大大的,它呀还是一只贪吃的小河马,吃东西时,大嘴巴总是朝着多的方向张开。 (二)结合课件讲述,知道河马大嘴巴总是朝着数量多的方向张开。 1.河马爸爸妈妈送食物,小河马的嘴巴总是朝着数量多的方向张开教师:小河马,胃口大,河马妈妈来喂它。食物来啦,看是什么?(出示ppt课件)一个盘子里有 *个?一个盘子里有*个?小河马说:我要吃多的那盘,是哪个? 教师:小河马,胃口大,河马爸爸来喂它,食物来啦,看是什么?(出示课件)…… 小结:(小河马的嘴巴总是朝着数量多的方向张开) 教师:小河马,胃口大,爷爷奶奶来喂它,食物来啦,香蕉一样多,这下小河马不知道要朝哪边张嘴巴了?小河马闭起嘴巴。(出示已经学

过的=号) 2.小动物送果实,幼儿练习掌握小河马张嘴方向。 教师:"咚咚咚"谁来啦?(小马)小马给小河马送来了吃的?猜猜小河马的嘴巴会朝那边张开呢?(指导幼儿操作PPT)同样的方法引出小猫、小鸡。 教师:贪吃的小河马大大的嘴巴总是朝着多的方向张开。其实在这个大嘴巴里还藏着一些有趣的符号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三)根据河马嘴巴,认识理解">""<"符号。 1.观察河马不同张嘴的方向,认识理解">""<"符号。 教师:小河马的这张大嘴巴是朝哪边张开的? (大嘴朝前大于号,尖尖朝前小于号,嘴巴扁扁等于号。) 教师: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 2.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示符号,理解符号的正确运用。 教师:小河马家的食物真多呀,我们来看一看,比一比,应该用哪个符号。(出示ppt课件,选择正确的符号) (四)农场摘果子比赛,集体练习符号的运用。(游戏活动) 1.幼儿分组进行摘果子比赛。 教师:农场里的果子熟了,你们愿意帮助小动物们摘果子吗?我们来比赛,在一段音乐中,看看哪一队摘的多?(幼儿操作) 2.集体统计比赛结果,练习用数字记录,使用">""<"符号。 教师:用数字记录,读起来可真方便。刚才你们做的操作卡回到教室后也可以用数字记录一下,再读一读,好吗?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大于号、小于号、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 设计思路根据大班幼儿的特点,我在幼儿已经认识“+”、“一”和“=”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认识“>”和“<”。根据“>”和“<”比较形象的特点和幼儿一起探讨,一起编儿歌,通过儿歌、表演和身体感知,让幼儿记住这两个符号开口的方向,这样既能加深幼儿对内容的记忆,也能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目标1、认识“>”、“<”,初步理解不等式的含义。 2、根据“>”、“<”比较形象的特点,通过儿歌和身体感知,让幼儿记住这两个符号开口的方向。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可逆性。 活动准备1、7只蜜蜂,5只蝴蝶,两盘水果的图片2、4朵红花、六朵黄花的图片。 3、数字卡片7、5、 4、6、3、2以及“>”、“<”、“=”卡片若干。 4、数字头饰两套活动过程一、导入课题:认识“>”和“<” 1、问:小朋友,谁到我们幼儿园来做客了?蜜蜂蝴蝶飞呀飞,飞到我们幼儿园里来了,大家看一下,飞来了几只蜜蜂?几只蝴蝶?”展示蜜蜂和蝴蝶的图片,幼儿说出数量,贴上相应的数字卡。 问:蜜蜂和蝴蝶比,谁多?谁少?”“那么,7和5相比,哪个数字大?哪个数字小师:“我们可以在7和5之间放一个符号,让人一看就知道哪边的数字大,哪边的数字小。我们以前学过“=”号,能放“=”号吗?启发引导幼儿,引导幼儿认识“>”,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大于号像张着嘴巴对着大数笑,大于号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大,初步理解大于号的含义,说出“7”大于“5”。 2、出示两盘水果,让幼儿说出其数量,教师贴上相应的数字卡(3和2),启发、引导幼儿说出“3大于2”。 3、问:“蜜蜂和蝴蝶的家在哪里?”(花园里),展示红花和黄花的图片,让幼儿感知其数量的不同,引出“<”,重点观察小于号像是在向左弯腰,撅着屁股的样子,屁股撅给小数瞧,小于号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小,说出“4小于6。” 二、启发幼儿找出“>”和“<”的内在规律。 “>”和“<”都有一个开口,长的也差不多,我们怎样记住它们呢?你们有什么办法呢?小朋友们可以看一下,无论是“>”还是“<”,它们开口的方向都对着哪一个数,尖尖的小屁股对着哪一个数? 三、学习儿歌:大于号,开口朝着大数笑;小于号,屁股撅给小数瞧。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大于号小于号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大于号小于号Teaching plan of large class mathematics acti vity: greater than less than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大于号小于号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幼儿园是针对幼儿集中进行保育和教育的学前教育机构,幼儿不仅可以学到知识,从小接触集体生活,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度过童年时光。幼儿园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基础的基础,是对儿童进行预备教育,包括性格完整健康、行为习惯良好、初步的自然与社会常识。本教案是根据幼儿园大班儿童的学习特点、发展特点来设计并编辑成教学活动的内容。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目标:1、通过活动了解大于号小于号的意义。 2、能过在数学活动中正确运用大于号小于号。 3、体验比赛所带来的感受。 准备:动动板,棋子,大于号、小于号、等号的卡片,不等式的题卡若干 重点:了解大于号小于号的意义。 难点: 区分大于号小于号,并能在数学活动中正确运用。 过程: 一、复习符号:出示大于号、小于号、等号的题卡。 今天上课呢,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份礼物请小朋友看一看,出示箱子: 1、首先我们来看看箱子里有什么礼物? 老师从箱子里拿出等号请幼儿说说是什么,并说说等号代表什么意义。

2、现在老师找一名小朋友也从箱子里拿出一份礼物(大于号或小于号) 请幼儿说说是什么?代表什么意思? 幼儿回答:大于号表示左边数大,右边数小; 小于号表示左边数小,右边数大。 3、教师小结:张大嘴巴的那面朝着大数,尖尖的朝着小数。 二、数字比大小:老师今天还带来了好多的棋子,请小朋友们用刚才的符号来表示他们的关系。 1、出示4个红棋子和3个黄棋子,想想他们中间应该摆什么符号,为什么? 2、出示数字4和3请小朋友想想他们中间应摆什么符号? 3、出示数字8和9,5和8,请小朋友进行比较。 三、式子比大小:刚才我们小朋友表现特别好,这次呢,老师出个难一点的题,我们小朋友想象怎样做. 1.出示4+2()7 5+3()6,请幼儿向相这次我们应该怎样做。 幼儿回答,并为什么填“<>” 教师总结:这次我们是用算式和数字比,我们要先算出算式的答案,用算出的数字和另一个数字比。 2.教师说题,幼儿用动动板摆题,并填上符号。 四、活动延伸:这次呢,我们要来次比赛,看我们小朋友学

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 活动目标: 1、学习比较数量的多少。 2、初步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了解其含义。并学习用大于号和小于号表示两个数字的大小。 3、积极参与游戏,并能与同伴合作完成游戏。 活动准备: 1、10只蝴蝶、8只蜜蜂图片 2、1——10数字卡片若干张 3、不等式题卡若干张,大于号小于号卡片两个 4、数字头饰若干个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 1、师:老师今天带了了两个谜语,请小朋友猜一猜。 老师说谜底,幼儿依次猜出是蝴蝶和蜜蜂,老师引导幼儿用歌声欢迎蝴蝶和蜜蜂的到来。 展示蝴蝶和蜜蜂的图片,引导幼儿说出数量,贴上相应的数字卡。问:蜜蜂和蝴蝶相比,谁多?谁少?10和8相比,哪个数字大?哪个数字小? 师:我们可以在两个数字之间放一个符号,让人一眼就可以看出哪边数字大哪边数字小。

教师出示大于号,以大于号的口吻引导幼儿学习运用大于号。 师:小朋友们好,我叫大于号,朝着左边张开大嘴巴的就是我大于号,告诉小朋友们一个秘密:如果站在我前面的数字比后面的数字更大,我就要向更大的数字张开我大大的嘴巴! 师:我应该向谁张开大嘴巴?(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回答:向蝴蝶和数字10 张开大嘴巴。) 师:因为10比8大。所以应该向着10 张开大嘴巴。 2、问:蝴蝶和蜜蜂最喜欢在什么地方玩耍?(花园里)展示红花和黄花的图片,让幼儿感知其数量的不同。出示小于号,提问:小于号像什么?引导幼儿用身体表演加深印象,引导幼儿重点观察小于号朝右边张开大嘴巴小尾巴对着小数瞧,小于号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小,说出7小于9. 二、智力闯关游戏,巩固所学知识。 游戏1:学做大于号和小于号。 找4名幼儿做数字娃娃,戴上数字头饰,找两名幼儿分别站在两个数字中间,用身体姿势表演大于号和小于号,幼儿读出:“10大于8”“7小于9”。 2、把数字进行交换,再找两名幼儿表演,引导幼儿读出“8小于9”“9大于6”。加深印象,引导幼儿重点观察小于号朝右边张开大嘴巴小尾巴对着小数瞧,小于号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小,说出7小于9. 3、师:“大于号和小于号一个开口向左,一个开口向右,很不好记,

认识大于号、小于号的反思

教学反思: 一、动手导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本节课教学学内容是对于数学符号“=”“>”“<”的认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虽然在幼儿园已经认识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号,但这些知识是不够严密,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整理、深化,构建严密数学网络,所以引入新课时尽可能地发现学生的已有基础和认知不足,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为此设计让学生从身边的生活入手,为学生主动学习创设了良好的氛围。 二、科学规范的书写方法和有趣的儿歌,让学生轻松掌握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通过本课学习,要让学生知道谁比谁大,谁比谁少,知道等于号、大于号、小于号的表示方法,并且能用把几个数字正确地表达出来。教学中教师用田字格给出了书写的位置,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往往在读符号时会出现错误,如不清楚都应该从左往右读、只会写不会读等等。所以,用一首儿歌“大口朝前大于号,尖尖朝前小于号;大于号、小于号,开口对着大数笑”让学生加深了对“>”“<”记忆。 三、关注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了拔河比赛为什么还没开始,同时让学生自己动手摆小圆片,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自觉主动地接受新知识。 四、不足之处 1.在布置问题的时候问题意思表达不清楚,说的不够细致。因为是一年级的孩子,导致学生很茫然,不懂老师的问题。回答问题的时候要让孩子思考,给孩子一定的思考时间。这个时候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比如请同学们静静思考一分钟;同桌两个人互相说说看;同桌讨论;小组交流等等。 2.学生操作的环节有误,应该在一开始拔河比赛图片出现之后,引出问题,然后引导他们动手摆一摆,比一比,给学生留足思考的空间。 3.教孩子用学具。用学具的课很容易分散学生的精力,老师在让孩子动手的时候应该把问题描述的很清楚,告诉孩子们我们用一个圆片来表示一个小朋友,红色代表左边,绿色代表右边,比一比,看谁摆的最清楚。要学会组织孩子,在学具用完的时候及时要求把学具收起来,及时有效地组织好课堂。 一年级数学教学随笔 《9加几》是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七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第一课时,本

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

《认识“>”和“<”》 一、活动目标: 认识“>”和“<”,理解不等式的含义,理解大小的相对性。 二、活动准备: 1.小鸡图片7张,小鸭图片5张,虫子图片4张。 2.数字卡片“7”、“5”、“4”、“6”以及“>”“<” “=”卡片若干,幼儿操作材料。 三、活动过程: 1.认识“>”和“<”。 (1)“动物乐园真热闹,你们瞧都有谁?有多少?”教师出示小鸡和小鸭图。 问:“小鸡和小鸭比,谁多?谁少?”“那么,7和5,哪个数字大?哪个数字小?” 师:“我们可以在7和5之间放一个符号,让人一看就知道哪边的数字大,哪边的数字小。教师放“=”号,再问幼儿能放“=”号吗?启发引导幼儿,引 出“>”,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大于号像张着嘴巴对着大数笑,大于号表示前 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大,初步理解大于号的含义,说出“7”大于“5”。 (2)“小鸡和小鸭喜欢吃什么?”让幼儿感知其数量的不同,引出“<”,重点观察小于号像是在向左弯腰,撅着屁股的样子,屁股撅给小数瞧,小于号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小,说出“4小于6”。 (3)“大于号和小于号都有一个开口,长得也差不多,我们怎样记住它们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启发幼儿找出内在规律:“小朋友可以看一下,无论是大于号还是小于号,它们开口的方向都对着哪一个数(大数),尖尖的小屁股对着哪一个数(小数)。” 学习儿歌:大于号,开口朝着大数笑;小于号,屁股撅给小数瞧。 2.操作练习:教师为幼儿发放练习卡,请幼儿摆放大于号和小于号。 3.游戏:学做“>”和“<”。 请2名幼儿做数字娃娃,戴上数字头饰,一名幼儿站在两个数字中间,用身体姿势表演“>”和“<”,幼儿读出:“6大于4,4小于6。”

认识大于、小于、等于号

认识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 (2)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得开口方向,理解不等式的含义。 二、重难点 重点;认识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 难点;掌握大于号、小于号得开口方向总是对着大数,尖处都对着小数,区分大于号、小于号。 三、教学过程 1、复习 4和5是怎样来的? 2、1-----5的比较 1和2比,谁大谁小,谁比谁多几,谁比谁少几? 2和3比······ 3和4比······ 4和5比······ 通过1---5的数字比较引导幼儿知道1-----5是1个比1和多1; 5----1是1个比1个少1. 2、认识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 (1)导入 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小动物开始储藏过冬的食物了,小鸟飞呀飞,飞到我们幼儿园,小蚂蚁也爬出来找食物。请同学

们看飞来了几只小鸟?(与幼儿一起点数小鸟的数量)5只,爬来了几只蚂蚁?(与幼儿一起点数蚂蚁的数量)3只,幼儿说出数量,教师在动物旁边写上相应的数字,提问;小鸟和蚂蚁相比,谁多?谁少?(小鸟多,蚂蚁少)那么5和3比,那个数大?那个数小?(5大3小)我们可以在5和3之间放一个符号,让我们一眼就可以看出那边大,那边小,这个符号就是大于号。教师书写大于号,并在大于号边上表上汉字。带领幼儿认识大于号,并读5大于3,大于号表示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 ()认识小于号 同学们我们刚才读的是5大于3,如果把数字换一下位置,3在前面,5在后面,我们还能写大于号吗?读3大于5,这样对吗?(不对)3比5小,所以我们要填小于号,读3小于5。教师书写小于号,引导幼儿认识小于号,并在边上谢小于号,写上汉字。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大于号、小于号的开口方向有什么规律?(开口方向总是向着大数)。 (3)认识等于号 如果两个数字相同,应该用什么符号?等于号,等于号证明左右两边相等。教师书写等于号,并标上汉字。 (4)巩固幼儿对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的认识 利用数的比较,幼儿填符号,大于、小于、等于、再练习当中逐渐掌握大于、小于、等于的书写方法,和每个符号表示的意义。同时指导幼儿读题时,按着顺序从前向后读。

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认识“大于号 小于号 等于号”数学符号

《认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从儿童熟悉的、乐于从事的分发“吃的食物”的过程中,经历把“同样多、多些、少些”等概念用数学符号“>”“=”“<”表示的过程,渗透“一一对应”的教学思想。 学情分析: 在学生知道谁和谁同样多、谁比谁多、谁比谁少的基础上,认识“>”“=”“<”这几个数学符号。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比较活动,体验多少的比较方法。 2、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读法和作用,并能用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建立符号感。 3、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了解“>”“=”“<”等数学符号的含义,会用这些符号表示1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会用“>”“=”“<”表示1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1、出示课本教学情境图,了解数字信息。 今天是小熊猫的生日,他的一些好朋友都来祝贺了。小熊猫准备了一些丰盛的午餐来招待大家,小熊猫是怎样过生日的?是怎样招待大家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教师出示教学情境图,学生观察了解数学信息。 2、汇报交流。 教师随着学生的汇报,有选择的出示准备好的各种图片,(把个数相同的贴在一起,为下一步学习做准备。) 4只小兔图片可以用数字4表示 4个萝卜图片可以用数字4表示 3只小猴图片可以用数字3表示 4个桃子图片可以用数字4表示 3只小熊猫图片可以用数字3表示 4棵竹子图片可以用数字4表示 5个香蕉图片可以用数字4表示 …… 3、教师引导,提出问题 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数学方面的信息,如果让你帮小熊猫分食物?你准备怎样分?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认识等号 (1)学生汇报,把兔子和萝卜作比较,谁多?谁少?你是怎么知

认识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1

教学要求: 1、在“拔河”的情景感受数量之间的大小及相等关系能用一一对应的 方法通过学具操作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 2、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并知道它们的含义,用会这三种符 号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能正确描述数的大小。 3、参与观察、操作等实际活动,初步体验“数感”。 4、培养对数学学习的亲切感,乐于参加数学活动,愿意提出数学问题。教学重点: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并知道它们的含义用会这三种符号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能正确描述数的大小,是本课的难点。 师生双边活动: 活动一: 引入新课:小朋友们在幼儿园里玩过许多有趣的游戏吧,哪个小朋友玩过拔河的游戏,能说说这种游戏怎么玩吗?今天,有一个班的小朋友正在玩拔河的游戏,他们想请咱们班的同学一起去看看好吗?(出示课件) 你观察到什么?你想说什么?问些什么 [本课是在拔河的情景中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因此,要启发学生对拔河这种活动的认识,明白拔河时两边的人数要相等。鼓励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如果学生在数人数的时候是两个两个地数的应该鼓励。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拔河的认识,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能够看懂图意,用自己的话简单的描述图中的事物。] 活动二 你说我讲:为什么比赛还没有开始? 我们可以用不同颜色的图片来代表拔河的小朋友。怎样摆才能够让别人一下子看出哪边的人多?看着摆好的图片,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从两边的人数不一样来分析这个问题。

[此处引入“一一对应”的观念,但学生如果有别的摆法,只要正确就应该给予肯定。能认真听别人的发言。能够正确的进行操作,并能自己的话描述操作的过程和结果。] 活动三 今天,老师介绍数学王国的两位好朋友给大家认识,他们是一对孪生兄弟,长得可像啦!先请它们来和大家打个招呼吧。(课件演示:两个符号的自我介绍。)听了他们的自我介绍,你知道了什么?仔细观察两个式子,你有办法区分这两个孪生兄弟吗? 学习顺口溜:大于号、小于号,两个兄弟一起到,尖角在前是小于,开口在前是大于,两个数字中间站,谁大冲谁开口笑。 手指游戏:用中指和食指表示两种符号,表示四组数的大小。 [简单介绍符号的名字和作用,学生对符号有初步的了解即可。] 板书9<10,10>9(教学读法) 引导学生从尖角和开口的方向来区别大于号和小于号。区别这两个符号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这个顺口溜可以帮助学生区分。先教学生用手指表示符号的方法,再引导学生进行游戏。 [能够从课件中了解两种符号的名称。能够正确读出这两个关系式。能够认真观察,表达自己的想法。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正确的用手指表示符号。] 活动四 让我们再回到拔河的场地看一看,现在可以进行比赛吗?为什么?你能和同桌说说吗? 像刚才用圆片来摆一摆,怎样能让别人很容易地看出两边的人数同样多? 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另一个兄弟来了,他叫等号。等号放在两个数之间表示两边的数一样大。引导学生从两边人数相等来分析。引导学生与同桌交流。学生进行操作。板书“10=10”。引导学生观察等号的特点。 [能认真听别人的发言,补充时不重复别人说过的话。能够用自己的话描述操作的过程和结果。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等号的特点。] 活动五 小朋友们都非常爱自己的集体,不参加比赛的同学都当拉拉队员,哪边的人数多呢?你能用大于号或是小于号来表示哪边的人数多吗?还可以比什么?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