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04 循环结构设计

实验04 循环结构设计

实验04 循环结构设计
实验04 循环结构设计

实验四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 学时)

一、实验目的

1.学会使用while 、do-while 、for 语句实现循环的方法。

2.掌握break 与continue 语句的正确使用方法。

3.熟练掌握循环结构程序设计方法。

4.掌握选择结构与循环结构的嵌套。

5.掌握在程序设计中用循环实现的一些常用算法。

6.掌握应用循环嵌套时程序的执行过程。

7.进一步学习调试程序的方法。

二、实验重点

熟悉掌握用while 语句,do-while 语句和for 语句实现循环的方法。

三、实验难点

1.如何正确地设定循环条件,以及如何控制循环的执行次数。

2.熟悉应用循环嵌套,掌握其循环过程。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求∑=20

1

!i n ,即求!20!2!1+++

解题思路:

(1)首先要求出每一项的n !的值。

(2)然后把各项相加得到所求的值。

(3)存储求和运算结果的变量的初始值应为0。

(4)存储求积运算结果的变量的初始值应为1。

(5)注意数值的取值范围,20!已经超出了int 的表示范围,本题最好用float 或double 。 参考程序如下:

①使用while 循环

#include

void main( )

{

float sum=0;

float mid=1;

int i=1;

while( i!=21 )

{

mid=mid*i; i++;

sum=sum+mid;

}

printf("sum=%f\n",sum);

}

②使用for循环

#include

void main()

{

float sum=0;

float mid=1;

int i;

for( i=1;i<=20;i++ )

{

mid=mid*i;

sum=sum+mid;

}

printf("sum=%f\n",sum);

}

2.求出100到200以内最大的素数和最小的素数,求出两者的差值并输出,输出格式为:result:*(*代表差值)。

解题思路:

(1)素数的概念:只能被1和自身整除的正整数。

(2)分别求出最大的素数和最小的素数,并输出,输出格式为:

big one:*

small one:*

其中最小的素数正序找出,最大的素数倒序找出。

参考程序如下:

#include

void main( )

{

int big,small;

int result;

int i,j;

int flag;

for( i=100;i<200;i++ )

{

flag=0;

for( j=2;j

{

if( i%j==0 )

{

flag=1;

break;

}

}

if( flag==0 )

{

small=i;

break;

}

}

for( i=200;i>=100;i-- )

{

flag=0;

for( j=2;j

{

if( i%j==0 )

{

flag=1;

break;

}

}

if( flag==0 )

{

big=i;

break;

}

}

result=big-small;

printf("big:%d\n",big);

printf("small:%d\n",small);

printf("reslut:%d\n",result);

}

3.输入两个正整数m和n,求其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解题思路:

(1)最大公约数:能够被m和n同时整除的最大正整数。

(2)最小公倍数:m和n相乘的积除以最大公约数。

(3)使用for循环,将m和n同时除以m到1(m为m和n两者中较小者),直到找出最大的正整数即为最大公约数。

(4)输出格式如下:

The greatest common divisor is *!(*代表最大公约数)

The least common multiple is *! (*代表最小公倍数)

参考程序如下:

#include

void main( )

{

int m,n,temp;

int i;

int great,least;

printf("Please input m,n:");

scanf("%d,%d",&m,&n);

if( m>n ) /*若m大于n,则将m和n的值进行交换,确保m中存放较小的数*/

{

temp=m;

m=n;

n=temp;

}

for( i=1;i<=m;i++ )

{

if( n%i==0 && m%i==0 )

great=i;

}

least=m*n/great;

printf("The greatest common divisor is %d\n",great);

printf("The least common multiple is %d\n",least);

}

(5)思考,若将程序中的for( i=1;i<=m;i++ )更改为for( i=m;i>=1;i-- ),则循环体中应如何变化,分析二者的不同,哪种效率更高一些?

4.打印出所有的“水仙花数”,所谓“水仙花数”是指一个3位数,其各位数字立方和等于该数本身。例如,153是一水仙花数,因为13+53+33=153。

解题思路:

(1)“水仙花数”首先是三位数,所以范围是从100到999。

(2)由于确定了数的范围,就知道了循环次数,使用for循环更合适。

(3)循环中需要把数字的每一位都分离出来,然后求和,同原数字比较,进行判断。

参考程序如下:

#include

main()

{

int a,b,c;

int i;

int temp;

for( i=100;i<1000;i++ )

{

a=i/100; /*分离出百位*/

b=(i/10)%10 /*分离出十位*/

c=i%10; /*分离出个位*/

temp=a*a*a+b*b*b+c*c*c;

if( i==temp )

printf("%d\n",i);

}

}

注意:本题需要掌握数字每一位如何分离。

5.打印出以下图案(用循环控制实现),请完成下面的程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参考程序如下:

#include

void main( )

{

int i,j,k;

for(i=0;i<=3;i++) /*输出上半部分的图案*/

{

for(i=0;j<=2-i;j++)

printf(" ");

for(k=0;k<=2*i;k++)

printf("*");

printf("\n");

}

for(i=0;i<=2;i++) /*请根据上半部分的程序将下半部分的输出*/

{

}

}

五、课后作业

1.分别用while 语句、do …while 语句及for 语句求∑=100

1

n n ,编写完整程序并上机调试运行。

2.编写完整程序输出九九乘法表。

3.输入一行字符,分别统计出其中的英文字母、空格、数字和其它字符的个数。在得到正确结果后,请修改程序使之能分别统计大小写字母、空格、数字和其它字符的个数。

4.(选做题)读程序,完成下面几个问题。

#include

void main( )

{

int i ,j;

long sum=0;

for(i=1,i<=20,i++)

for(j=1;j<=3;j++)

sum=sum+(i+1)*(i+1)*(j+2)

printf("sum is :%d\n",sum);

}

(1)本题的题意是什么?

(2)将内循环与外循环的控制表达式进行对换,观察程序的执行结果有无变化,并且观察对换后的外循环与内循环控制表达式执行的总次数有无变化?

(3)将(1)的程序改写为

#include

void main( )

{

int i,j,k;

long sum=0;

for (j=1.j<=3.j++)

{

k=j+2;

for(i=1;i<=20;i++)

sum=sum+(i+1)*(i+1)**k;

}

printf("sum is :%d\n",sum);

}

观察程序的执行结果有无变化?

(4)将(1)中程序改写为

#include

void main( )

{

int i,j,m,n;

long sum=0;

for(j=1;j<=3;j++)

{

m=j+2;

for(i=1;j<=20;i++)

{

n=i+1;

sum=sum+m*m*k;

}

}

printf(“sum is :%d\n”,sum);

}

观察程序的执行结果有无变化?

(5)在(4)的程序中,若将外循环控制表达式分别做如下修改:

j=1;j<3;j++

j=1;j=3;j++

j=1;j>=3;j++

j=1;j>3;j++

j=1;j<=3;j--

j=1;j>3;j--

j=1;j<3;j++

j=0;j<=3;j+=

j=0;j<3;j++

j=1;j<=3;j++

j=1;j<3;++j

观察程序的执行结果有无变化?

六、总结

1.如何检查循环结构的控制表达式中的错误?

2.从实验中你得到了哪些提高嵌套循环程序效率的启示?3.总结在解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建筑结构设计

65 建筑结构设计分析 张亚超 魏强 西安骊山建筑规划设计院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建筑结构的基本内容,然后针对目前建筑结构设计当中墨守成规的现象,提倡采用概念设 计思想来促进结构工程师的创造性,推动结构设计的发展,对建筑结构设计常见问题做了分析,为以后的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方法;概念设计 而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方法的应用则既能满足建筑美观、造型优美的要求,又能使房屋结构安全、经济、合理,成为实质意义上的“经济适用”房。 1 结构设计的基本内容 1.1 屋顶(面)结构图 当建筑是坡屋面时,结构的处理方式有两种:梁板式及折板式。梁板式适用于建筑平面不规整,板跨度较大,屋面坡度及屋脊线转折复杂的坡屋面。反之,则适用折板式。两种形式的板均为偏心受拉构件。板配筋时应有部分或全部的板负筋拉通以抵抗拉力。板厚基于构造需要一般不宜小于 120 厚。此外梁板的折角处钢筋的布置应有大样示意图。至于坡屋面板的平面画法, 建议采用剖面示意图加大样详图的表示方法(实践证明此方法便于施工人员正确理解图纸)。1.2 结构平面图 在绘制结构平面布置图前有个问题需要说明一下, 就是要不要输入结构软件进行建模的问题。当建筑地处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区时,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是可以不用进行截面抗震验算的但应符合有关的抗震措施要求。那么对于砌体结构来讲如果时间不是很充足的话应该可以不用在软件中建模的,直接设计即可,但要注意受压和局部受压的问题。必要时进行人工复核。对于局部受压的防御措施是要按规定对梁下设梁垫以及设置构造柱等措施。如果时间不是很紧张的话建议还是输入建模较好, 有一个便利就是可以利用软件来进行荷载导算。另外,当建筑地处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及以上时我的观点是必须要输入软件建模计算的, 绘制结构平面图时如果没有建模的话就可以直接在建筑的条件图上来绘制结构图了, 这一步必不可少的是删除建筑图中对结构来讲没有用的部分,简单快捷的方法是利用软件的图层功能,直接冻结相关的层。然后再建立新的结构图层:圈梁层、构造柱层、梁层、文字层、板钢筋层等等。这样做的目的是提高绘图效率, 方便在不同结构平面图间的拷贝移动和删除。1.3 楼梯 楼梯梯板要注意挠度的控制, 梯梁要注意的是梁下净高要满足建筑的要求, 梯梁的位置尽量使上下楼层的位置统一。局部不合适处可以采用折板楼梯。折板楼梯钢筋在内折角处要断开分别锚固防止局部的应力集中。阁楼层处的楼梯由于有 分户墙的存在要设置抬墙梁。注意梁下的净空要求, 并要注意梯板宽度的问题。首段梯板的基础应注意基础的沉降问题, 必要时应设梯梁。1.4 基础 基础要注意混凝土的标号选择应符合结构耐久性的要求。基础的配筋应满足最小配筋率的要求(施工图审查中心重点审查部位)。条基交接部位的钢筋设置应有详图或选用标准图。条基交叉处的基底面积不可重复利用,应注意调整基础宽度。局部墙体中有局部的较大荷载时也要调整基础的宽度(因软件计算的是墙下的平均轴力)。基础图中的构造柱,当定位不明确时应给予准确定位。 2 概念设计 所谓的概念设计一般指不经数值计算, 尤其在一些难以做出精确理性分析或在规范中难以规定的问题中, 依据整体结构体系与分体系之间的力学关系、结构破坏机理、震害、试验现象和工程经验所获得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 从整体的角度来确定建筑结构的总体布置和抗震细部措施的宏观控制。运用概念性近似估算方法, 可以在建筑设计的方案阶段迅速、有效地对结构体系进行构思、比较与选择,易于手算。所得方案往往概念清晰、定性正确,避免后期设计阶段一些不必要的繁琐运算,具有较好的经济可靠性能,同时,也是判断计算机内力分析输出数据可靠与否的主要依据。 概念设计的重要性:概念设计是展现先进设计思想的关键,一个结构工程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在特定的建筑空间中用整体的概念来完成结构总体方案的设计,并能有意识地处理构件与结构、结构与结构的关系。一般认为,概念设计做得好的结构工程师,随着他的不懈追求,其结构概念将随他的年龄与实践的增长而越来越丰富,设计成果也越来越创新、完善。遗憾的是,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大部分结构工程师只会依赖规范、设计手册、计算机程序做习惯性传统设计,缺乏创新,更不愿(不敢)创新,有的甚至拒绝对新技术、新工艺的采纳(害怕承担创新的责任)。大部分工程师在一体化计算机结构程序设计全面应用的今天,对计算机结果的明显不合理、甚至错误不能及时发现。 3 建筑结构设计常见问题 (下转第67页)

数据结构课程实验指导书

数据结构实验指导书 一、实验目的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学科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计算机学科的一门核心课程。本课程较为系统地论述了软件设计中常用的数据结构以及相应的存储结构与实现算法,并做了相应的性能分析和比较,课程内容丰富,理论系统。本课程的学习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软件设计水平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由于以下原因,使得掌握这门课程具有较大的难度: 1)理论艰深,方法灵活,给学习带来困难; 2)内容丰富,涉及的知识较多,学习有一定的难度; 3)侧重于知识的实际应用,要求学生有较好的思维以及较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加大了学习的难度; 根据《数据结构》课程本身的特性,通过实验实践内容的训练,突出构造性思维训练的特征,目的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组织数据及设计大型软件的能力。 课程上机实验的目的,不仅仅是验证教材和讲课的内容,检查自己所编的程序是否正确,课程安排的上机实验的目的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1)加深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 实验是对学生的一种全面综合训练。是与课堂听讲、自学和练习相辅相成的必不可少的一个教学环节。通常,实验题中的问题比平时的习题复杂得多,也更接近实际。实验着眼于原理与应用的结合点,使学生学会如何把书上学到的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软件工作所需要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能使书上的知识变" 活" ,起到深化理解和灵活掌握教学内容的目的。 不少学生在解答习题尤其是算法设计时,觉得无从下手。实验中的内容和教科书的内容是密切相关的,解决题目要求所需的各种技术大多可从教科书中找到,只不过其出

现的形式呈多样化,因此需要仔细体会,在反复实践的过程中才能掌握。 (2) 培养学生软件设计的综合能力 平时的练习较偏重于如何编写功能单一的" 小" 算法,而实验题是软件设计的综合训练,包括问题分析、总体结构设计、用户界面设计、程序设计基本技能和技巧,多人合作,以至一整套软件工作规范的训练和科学作风的培养。 通过实验使学生不仅能够深化理解教学内容,进一步提高灵活运用数据结构、算法和程序设计技术的能力,而且可以在需求分析、总体结构设计、算法设计、程序设计、上机操作及程序调试等基本技能方面受到综合训练。实验着眼于原理与应用的结合点,使学生学会如何把书本上和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计算机软件工作所需要的动手能力。 (3) 熟悉程序开发环境,学习上机调试程序一个程序从编辑,编译,连接到运行,都要在一定的外部操作环境下才能进行。所谓" 环境" 就是所用的计算机系统硬件,软件条件,只有学会使用这些环境,才能进行 程序开发工作。通过上机实验,熟练地掌握程序的开发环境,为以后真正编写计算机程序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同时,在今后遇到其它开发环境时就会触类旁通,很快掌握新系统的使用。 完成程序的编写,决不意味着万事大吉。你认为万无一失的程序,实际上机运行时可能不断出现麻烦。如编译程序检测出一大堆语法错误。有时程序本身不存在语法错误,也能够顺利运行,但是运行结果显然是错误的。开发环境所提供的编译系统无法发现这种程序逻辑错误,只能靠自己的上机经验分析判断错误所在。程序的调试是一个技巧性很强的工作,尽快掌握程序调试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分析问题,选择算法,编好程序,只能说完成一半工作,另一半工作就是调试程序,运行程序并得到正确结果。 二、实验要求 常用的软件开发方法,是将软件开发过程划分为分析、设计、实现和维护四个阶段。虽然数据结构课程中的实验题目的远不如从实际问题中的复杂程度度高,但为了培养一个软件工作者所应具备的科学工作的方法和作风,也应遵循以下五个步骤来完成实验题目: 1) 问题分析和任务定义 在进行设计之前,首先应该充分地分析和理解问题,明确问题要求做什么?限制条件是什么。本步骤强调的是做什么?而不是怎么做。对问题的描述应避开算法和所涉及的数据类型,而是对所需完成的任务作出明确的回答。例如:输入数据的类型、值的范围以及输入的

建筑结构概念设计及案例

建筑结构概念设计及案例 书名:建筑结构概念设计及案例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作者:罗福午 出版日期:2003-12-01 简介: 本书提出建筑结构概念设计的概念、原则和思路,并介绍相关案例。“概念”部分说明结构概念设计的地位和作用、基本思路、基本做法以及设计中常用到的结构概念。“案例”部分则介绍了国内外的著名案例。 目录: 前言 第1章建筑结构概念设计概述 1.1 建筑结构的作用 1.2 结构概念设计的概念 1.3 概念设计在建设过程中的地位 1.4 建筑结构的基本构件类型 1.4.1 基本构件的类型 1.4.2 各种构件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1.5 建筑结构的几个基本概念 1.5.1 荷载和作用 1.5.2 结构失效和材料,结构受力和荷载

1.5.3 结构的可靠度和设计方法 1.5.4 结构的三个基本分体系 1.5.5 关于地基的基本概念 1.5.6 梁、板设计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1.5.7 梁、拱和索 1.5.8 梁柱框架 1.5.9 平面桁架(含空腹桁架)和空间架1.5.10 从对比中认识壳体结构 1.5.11 折板结构和幕结构 1.5.12 帐篷、索和充气结构 1.5.13 结构受力、变形的相对性 1.5.14 结构构件的弯曲变形示意图 1.5.15 预应力和预应力结构 1.5.16 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概念 1.5.17 从总体概念上考虑结构设计 1.5.18 对标准、规范、规程应有的知识1.6 结构概念设计的原则 第2章托罗哈结构概念设计作品案例2.1 关于E.托罗哈的评价 2.2 运动场旁有轨电车站 2.3 圆形手术教室 2.4 阿尔捷希拉集贸市场

(完整word版)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设计题目:一 单位员工通讯录管理系统 一、题目要求 为某个单位建立一个员工通讯录管理系统,可以方便查询每一个员工的办公室电话、手机号、及电子邮箱。其功能包括通讯录链表的建立、员工通讯信息的查询、修改、插入与删除、以及整个通讯录表的输出。二、概要设计 本程序通过建立通讯录链表,对员工信息进行记录,并建立一个系统的联系。 三、主要代码及分析 这里面关于链表的主要的操作有插入,查询,删除。则这里只列出这几项的主代码。 1、通过建立通讯录结构体,对信息进行存储,建立链表,建立信息之间 的联系。 typedef struct { }DataType;结构体来存储通讯录中的基本信息 typedef struct node { DataType data; /*结点的数据域*/ struct node *next; /*结点的指针域*/ }ListNode,*LinkList; 2、信息插入操作,将信息查到链表的后面。 void ListInsert(LinkList list){ //信息插入 ListNode *w; w=list->next; while(w->next!=NULL) { w=w->next; } ListNode *u=new ListNode; u->next=NULL; cout<<"员工编号:";cin>>u->data.num; cout<<"员工姓名:";cin>>u->https://www.doczj.com/doc/fe4205504.html,; cout<<"手机号码:";cin>>u->data.call; cout<<"员工邮箱:";cin>>u->data.email; cout<<"办公室电话号码:";cin>>u->data.phone; w->next=u;w=w->next; }

包装结构设计实验

《包装结构设计》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1、实验课程名称:包装结构设计 2、实验课程名称(英文):Packaging Structure Design 3、课程代码:120037 4、实验课程性质:非独立设课 5、学时:4 6、学分: 7、适用专业:包装工程 8、先修或同修课程:包装CAD、包装材料学、包装电脑装璜、包装工艺 9、开设单位:工程技术学院 10、制定实验教学大纲的依据: 东北林业大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11、本实验课在培养实验能力中的地位及作用: 该课程实验是设计性实验,通过实验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创新性,学生对自己设计的产品进行分析评价体验设计的合理性、表现性,为以后的课程学习及工作打下基础。符合增强“素质教育”的要求,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奠定了基础。 12、应达到的实验能力标准: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设计创新能力。要求学生掌握典型包装容器的设计步骤及方法,了解包装容器常见类型、使用材料及成型工艺,重点掌握纸包装容器设计的方法及制造过程。 13、实验内容: (1)折叠纸盒设计与制作 应用纸盒的设计理论和方法进行折叠纸盒的设计和制作实践,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包装纸盒结构设计方法的理解,熟练包装纸盒结构设计与制作方面的工艺方法。并通过纸盒的设计熟练掌握TULIC系列公式的应用方法及要点。 (2)瓦楞纸箱设计与制作 应用瓦楞纸箱的设计理论和方法进行纸箱的设计与制作实践,通过设计制作加深对瓦楞纸箱容器的设计及制造方法的理解,获得瓦楞纸箱结构设计与制造方面的知识。 14、实验成绩考核办法 根据学生预习情况、实验操作情况、实验报告的质量、考试成绩和设计研究性实验成绩综合评定,最终成绩分级为:优、良、中、及、不及格。 15、实验教材、参考资料: [1]宋宝峰,宋翼生主编.包装容器结构设计与制造.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2001 [2]孙诚,王德忠主编.包装结构设计.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3]萧多皆主编.纸盒包装设计指南.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3 [5]黄虹主编.塑料成型加工与模具.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实例探析

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实例探析 发表时间:2016-03-07T11:54:20.603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15年10供稿作者:金国祥 [导读] 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辽宁分公司)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是高层建筑楼房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辽宁分公司),辽宁,沈阳) 【摘要】随着住房数量的需求的不断增加,以及受到土地资源紧缺现象的控制,当前城市楼层建设主要表现为高层楼房的建设施工。而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是高层建筑楼房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笔者结合当前一些比较成功的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案例,对高层框架剪力墙的施工要求和注意事项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希望能够给有关的设计人员必要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结构设计;框架剪力墙;结构布置;计算分析 前言 剪力墙结构是目前高层建筑施工中普遍应用的一种建筑形式,该结构设计科学,建筑施工难度小,具有一定的稳固性,安全可靠,目前应用范围越来越广。笔者进行了大量的资料研究和案例分析,总结出剪力墙结构设计的几点主要注意事项,下面进行简单的分析和介绍: 1.框架剪力墙结构布置 (1)双向抗侧力体系和刚性连接。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是主要的抗侧力构件。结构在两个主轴方向均应市置剪力墙,并应设计为纵、横双向刚接框架体系,尽可能使两个方向抗侧力刚度接近,除个别节点外,不应采用铰接。如果仅在一个主轴方向布置剪力墙,会造成两个主轴方向的抗侧刚度悬殊,无剪力墙的一个方向刚度不足且带有纯框架的性质,与有剪力墙的另一方向不协调,也容易造成结构整体扭转。主体结构构件间的连接刚性,目的是为了保证整体结构的几何不变和刚度的发挥;同时,较多的赘余约束对始构在大震下的稳定性是有利的。 (2)框架—剪力墙结构是通过刚性楼、屋盖的连接,将地震作用传递到剪力墙,保证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整体工作的。所以,从理论上来说,剪力墙与剪力墙之间的距离不应该过大,需要严格控制在安全系数之内,否则,两者中间的重力没有承载的媒介,可能会发生坍塌事故。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节约经济成本,降低施工量,往往会在设计的基础上擅自扩大剪力墙之间的间隔,这些都是违规操作,必须杜绝。 (3)楼板开洞处理。通常来说,如果设计和施工实际情况允许,尽量不进行楼板开洞,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存在一些无法避免的客观因素,此时必须进行楼板开洞处理。一旦遇到这类问题,其核心原则就是,尽量缩小开洞的数量和开洞的面积。即使,在设计之初对于重力和承重能力都进行了科学的计算和预测,但是一旦进行了楼板开洞处理,实际的承重情况可能会发生改变,因此施工人员应该提高警惕。 2.结构计算分析要点 框架剪力墙结构的计算应考虑框架与剪力墙两种不同结构的不同受力特点,按两者变形协调工作特点进行结构分析。即使是很规则的结构,也不应将结构切榀,简单地按二维平面结构(平面框架和壁式框架)进行计算。不应将楼层剪力按某种比例在框架与剪力墙之间分配。框架剪力墙结构是复杂的三维空间受力体系,计算分析时应根据结构实际情况,选取较能反映结构中各构件的实际受力状况的力学模型。对于平面和立面布置简单规则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宜采用空间分析模型,可采用平面框架空间协同模型,对布置复杂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应采用空间分析模型。另外,对于框架—剪力墙结构由于填充墙数量较框架结构少,而比剪力墙结构多,因此其周期折减系数应选取介于两者之间。结合工程实践经验,对于一般情况下当填充墙较多时,周期折减系数可取0.7-0.8,填充墙较少时,周期折减系数可取0.8-0.9。 此外,当今楼房的建设施工过于追求外表形式的新颖,五花八门的楼房外形,给框架剪力墙的结构设计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例如,一些建筑在设计之初,出于某种特殊的需求,可能会减少框架柱的数量,此时单根框架柱的承重压力随之增加,这样显然是不合理的,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对于这一问题,国家相关的管理部门高度重视,并在法律文件中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即当某楼层段柱根数减少时,则以该段为调整单元,取该段最底一层的地震剪力为其该段的底部总剪力;该段内各层框架承担的地震总剪力中的最大值为该段的Vfmax。3.高层框架剪力墙实际施工案例分析 某市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在城郊附近施工建设了一栋办公楼。地下设有停车场等共三层。地面高度为18层,总计22层。地面建筑结构由左右两个呈扇形的区域构成。该建筑施工总占地面积约为12万平方米。根据本建筑结构的基本属性,以及对相应地质条件等因素的勘察,设计人员采用剪力墙作为其主体框架。综合分析其建筑形式和材料结构,本建筑办公楼的抗震等级为8级,安全等级为2级。由于办公楼内部要求使用高度不低于2.9米,所以施工建设的难度相对来说比较大,综合考量到楼层的建筑结构以及剪力墙的应用,通过不断的调整和反复的测试,目前高建筑办公楼基本上可以达到以下几个要求:(1)根据建筑物的自振周期、位移及地震效应判断结构方案的合理性;(2)得出各构件的内力以及配筋,以判断构件截面的合理性;(3)根据结构内力分析判定结构受力的德弱部位,并在设计中采取加强措施。 受到办公楼内部使用空间的限制和制约,原本应该设计在楼层中间的剪力墙核心筒,需要按照实际情况进行位置的偏移。同时,由于本栋楼的特殊需求,在其他位置不允许继续设计框架剪力墙,这就给施工建设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由于操作起来难度系数大,同时安全系数受到了影响,因此设计施工单位经过与投资方的研究分析,最终决定略微增加剪力墙的数量。在此基础上,稍微增加了剪力墙的厚度,以提高剪力墙的承重能力。可见,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由于不同建筑结构具有各自的独特性,因此剪力墙的实际设计都是存在差异性的,但是这种差异性需要建立在安全性之上。 本工程结构整体计算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编制的多层及高层建筑结构三维分析与设计软件SATWE,计算时考虑扭转藕联的影响。考虑模拟施工分层加载,振型数取18个,采用侧刚分析方法。计算结果表明,本结构整体刚度在X方向较好,Y方向稍差。两幢楼剪力墙在X方向承担了总倾覆力矩的80%以上,Y方向承担了60%以上;西楼在地震作用下Y方向顶点位移绝对值偏大,最大层间位移接近规范限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实验指导书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实验指导书 1.1 实验报告撰写的基本要求 1.1.1 问题描述 这一部分需要简单介绍题目内容,即该实验到底要做什么。 1.1.2 算法说明 这一部分需要详细描述解决问题需要用到算法和重要的数据结构,即该实验到底应该怎么做。 基本要求:处理问题中所用到的关键算法都要描述清楚,而不是仅描述主函数。算法和数据结构可用伪码和图示描述,不要只写源代码和注释。 1.1.3 测试结果 这一部分内容需要紧扣实习的题目类型和要求,涉及提供相应的测试方法和结果。 对于需要利用某算法解决某问题的题目,应设计并填写一张测试用例表。每个测试用例一般包括下列内容: (1)测试输入:设计一组输入数据; (2)测试目的:设计该输入的目的在于测试程序在哪方面可能存在漏洞; (3)正确输出:对应该输入,若程序正确,应该输出的内容; (4)实际输出:该数据输入后,实际测试得到的输出内容; (5)错误原因:如果实际输出与正确输出不符,需分析产生错误的可能原因; (6)当前状态:分为“通过”(实际输出与正确相符)、“已改正”(实际输出与正确输出不符,但现在已修改正确)、“待修改”(实际输出与正确输出不符,且尚未改正)三种状态; (7)测试结果分析:需要详细解释测试策略,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出算法的时空复杂度,得出自己对算法性能等方面分析的结论。 附录:源代码 源代码列在附录中,要求程序风格清晰易理解,有充分的注释,有意义的注释行少于代码的30%将不能得分。

1.2 实习作业的提交要求 每个实习项目结束后,学生按照实验报告格式和内容要求提交实验报告(打印稿)1份,与此同时提交压缩后的电子资料1份,电子资料要求按照如下方式打包: 文档夹:包括电子版的实验报告 学号姓名.rar 源代码文件 代码夹:源代码文件对应的可执行文件 readme.txt文件,告知如何编译源代码,生 成可执行文件

剪力墙结构设计计算要点和实例

剪力墙计算 第5章剪力墙结构设计 本章主要内容: 5.1概述 结构布置 剪力墙的分类 剪力墙的分析方法 5.2整体剪力墙和整体小开口剪力墙的计算 整体剪力墙的计算 整体小开口剪力墙的计算 5.3联肢剪力墙的计算 双肢剪力墙的计算 多肢墙的计算 5.4壁式框架的计算 计算简图 内力计算 位移的计算 5.5剪力墙结构的分类 按整体参数分类 按剪力墙墙肢惯性矩的比值 剪力墙类别的判定 5.6剪力墙截面的设计 墙肢正截面抗弯承载力 墙肢斜截面抗剪承载力 施工缝的抗滑移验算 5.7剪力墙轴压比限制及边缘构建配筋要求 5.8短肢剪力墙的设计要求 5.9剪力墙设计构造要求 5.10连梁截面设计及配筋构造 连梁的配筋计算 连梁的配筋构造 5.1概述 一、概述 1、利用建筑物的墙体作为竖向承重和抵抗侧力的结构,称为剪力墙结构体系。墙体同时也作为维护及房间分隔构件。 2、剪力墙的间距受楼板构件跨度的限制,一般为3~8m。因而剪力墙结构适用于要求小房间的住宅、旅馆等建筑,此时可省去大量砌筑填充墙的工序及材料,如果采用滑升模板及大模板等先进的施工方法,施工速度很快。 3、剪力墙沿竖向应贯通建筑物全高,墙厚在高度方向可以逐步减少,但要注意

避免突然减少很多。剪力墙厚度不应小于楼层高度的1/25及160mm。 4、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整体性好,刚度大,在水平力作用下侧向变形很小。墙体截面面积大,承载力要求也比较容易满足,剪力墙的抗震性能也较好。因此,它适宜于建造高层建筑,在10~50层范围内都适用,目前我国10~30 层的高层公寓式住宅大多采用这种体系。 5、剪力墙结构的缺点和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主要是剪力墙间距太小,平面布置不灵活,不适应于建造公共建筑,结构自重较大。 6、为了减轻自重和充分利用剪力墙的承载力和刚度,剪力墙的间距要尽可能做大些,如做成6m左右。 7、剪力墙上常因开门开窗、穿越管线而需要开有洞口,这时应尽量使洞口上下对齐、布置规则,洞与洞之间、洞到墙边的距离不能太小。 8、因为地震对建筑物的作用方向是任意的,因此,在建筑物的从纵横两个方向都应布置剪力墙,且各榀剪力墙应尽量拉通对直。 9、在竖向,剪力墙应伸至基础,直至地下室底板,避免在竖向出现结构刚度突变。但有时,这一点往往与建筑要求相矛盾。例如在沿街布置的高层建筑中,一般要求在建筑物的底层或底部若干层布置商店,这就要求在建筑物底部取消部分隔墙以形成大空间,这时也可将部分剪力墙落地、部分剪力墙在底部改为框架,即成为框支剪力墙结构,也称为底部大空间剪力墙结构。 10、当把墙的底层做成框架柱时,称为框支剪力墙,底层柱的刚度小,形成上下刚度突变,在地震作用下底层柱会产生很大的内力和塑性变形,致使结构破坏。因此,在地震区不允许单独采用这种框支剪力墙结构。 11、剪力墙的开洞:在剪力墙上往往需要开门窗或设备所需的孔洞,当洞口沿竖向成列布置时,根据洞口的分布和大小的不同,在结构上就有实体剪力墙、整体小开口剪力墙、联肢剪力墙、壁式框架等。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空间数据结构基础》 课程实习报告(测绘10级) 姓名 班级 学号 环境与测绘学院

1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基础 【实验简介】学会用算法语言C++描述抽象数据类型,使用模板建立数据结构。理解数据结构的组成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数据集(数据元素),第二部分是在此数据集上的操作。从面向对象的观点看,这两部分代表了对象的属性和方法。掌握用C++描述数据结构的基本方法,即通过建立类来描述抽象数据类型。类的数据成员提供对象属性,成员函数提供操作方法,方法是公共接口,用户通过调用方法实现对属性的访问。 【实验内容】 1.定义三维空间的坐标点TPoint 2.描述三维空间的球TBall,实现其主要操作(如计算体积和表面积,输出空间坐标 等)。 【主要代码】 头文件: TPoint.h: #ifndef TPOINT_H #define TPOINT_H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TPoint { public: TPoint(double xx,double yy,double zz):x(xx),y(yy),z(zz){} TPoint(TPoint &TP):x(TP.x),y(TP.y),z(TP.z){} double getX()const{return x;}//取x坐标值 double getY()const{return y;}//取y坐标值 double getZ()const{return z;}//取z坐标值 void DisplayTP() const {cout<<"("<

《包装结构设计》实验指导书

《包装结构设计》课程实验指导书 张新昌、王利强、孙昊 江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包装工程系 2016.3

“包装结构设计”课程是包装工程专业的主干和核心课程之一。按教学大纲要求,本课程主要围绕不同材料的包装容器结构进行讨论,包括纸包装容器(折叠纸盒、粘贴纸盒、瓦楞纸箱)、塑料包装容器(注射、压制容器、中空吹塑容器和其他)、玻璃包装容器、金属包装容器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典型包装容器的设计步骤和方法,了解包装容器常见结构类型、所使用材料、成型工艺,同时,结合本学期的相关教学与实践环节(产品包装创新实践及包装设计大赛等,在实践中有所创新。 根据“包装结构设计”卓越课程建设安排,本课程安排了 3 组课内外制作实践的内容,每次所需课时约 4学时(课内/课外各2学时),设计过程由学生在课外进行。 一、纸盒设计与制作 1. 实验目的 学习了各种纸盒的基本结构和基本设计方法后,还须进行纸盒的设计与制作实践。通过实际作业才能加深对包装纸盒结构的理解,获得包装纸盒设计制作方面的工艺知识。 要求设计者经过认真构思,设计和制作实样,并听取用户意见做进一步修改。 2. 实验要求 要求学生通过实践,制作出合格而有销售魅力的纸包装设计。应该做到: ①适合于内装物的形态和规格; ②其结构足以承受内装物品重量,确保在流通中不破裂,不散落; ③结构形式新颖别致,富有创新性;兼有制作方便打开方便的优点; ④符合对本包装的特别要求(指装箱、分组、流通、携带、销售和使用等)。 确认设计制作的实样符合以上基本要求后,进入生产过程(打样或制作)。 3. 设计选题 表1列出较常见的8种包装盒设计课题,题目的具体内容及要求说明均列于表中,学生可根据要求选择1-2种进行设计制作。 表1 包装纸盒设计选题

数据结构与算法设计实验

《数据结构与算法设计》 实验报告 ——实验二 学院:自动化学院 班级: 学号: : 一、实验目的

按照四则运算加、减、乘、除、幂(^)和括号的优先关系和惯例,编写计算器程序。 二、实验容 简单计算器。 请按照四则运算加、减、乘、除、幂(^)和括号的优先关系和惯例,编写计算器程序。要求: ①从键盘输入一个完整的表达式,以回车作为表达式输入结束的标志。 ②输入表达式中的数值均为大于等于零的整数。中间的计算过程如果出现小数也只取 整。 例如,输入:4+2*5= 输出:14 输入:(4+2)*(2-10)= 输出:-48 三、程序设计 概要设计 1、宏定义 #define TRUE 1 #define FALSE 0 #define OK 1 #define ERROR 0 2、基本函数: (1)void InitStack_char(SqStack *S) //char型栈初始化 (2)void InitStack_int(sqStack *S) //int型栈初始化 (3)void Push_char(SqStack *S,char ch) //char型元素进栈 (4)void Push_int(sqStack *S,int num) //int型元素进栈 (5)char GetTop_char(SqStack *S) //取char型栈顶元素 (6)int GetTop_int(sqStack *S) //取int型栈顶元素 (7)Status In(char c) //判断是否为运算符,若是运算符则返回,否则返回 (8)char Precede(char a,char b) //判断两运算符的先后次序 (9)Status Pop_char(SqStack *S,char &x) //char型栈出栈 (10)Status Pop_int(sqStack *S,int &x) //int型栈出栈 (11)int Operate(int a,char theta,int b) //计算a和b运算结果 3、流程图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全集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全集 实验一线性表基本操作和简单程序 1.实验目的 (1)掌握使用Visual C++ 6.0上机调试程序的基本方法; (2)掌握线性表的基本操作:初始化、插入、删除、取数据元素等运算在顺序存储结构和链表存储结构上的程序设计方法。 2.实验要求 (1)认真阅读和掌握和本实验相关的教材内容。 (2)认真阅读和掌握本章相关内容的程序。 (3)上机运行程序。 (4)保存和打印出程序的运行结果,并结合程序进行分析。 (5)按照你对线性表的操作需要,重新改写主程序并运行,打印出文件清单和运行结果 实验代码: 1)头文件模块 #include iostream.h>//头文件 #include//库头文件-----动态分配内存空间 typedef int elemtype;//定义数据域的类型 typedef struct linknode//定义结点类型 { elemtype data;//定义数据域 struct linknode *next;//定义结点指针 }nodetype; 2)创建单链表

nodetype *create()//建立单链表,由用户输入各结点data域之值,//以0表示输入结束 { elemtype d;//定义数据元素d nodetype *h=NULL,*s,*t;//定义结点指针 int i=1; cout<<"建立一个单链表"<> d; if(d==0) break;//以0表示输入结束 if(i==1)//建立第一个结点 { h=(nodetype*)malloc(sizeof(nodetype));//表示指针h h->data=d;h->next=NULL;t=h;//h是头指针 } else//建立其余结点 { s=(nodetype*) malloc(sizeof(nodetype)); s->data=d;s->next=NULL;t->next=s; t=s;//t始终指向生成的单链表的最后一个节点

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和设计方法

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和设计方法 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和设计方法 摘要:本文分析了几个建筑设计中结构设计方面存在的普遍问题,并提出了针对这些问题的防治方法,供大家参考借鉴。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存在问题 建筑设计是一项繁重而又责任重大的工作,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适用、经济和合理性。但在实际设计工作中,常常发生建筑结构设计的种种概念和方法上的差错,这些差错的产生,有的是由于设计人员没有对一般建筑尤其是多层建部设计引起高度重视,盲目参照或套用其他的设计的结果;有的则是由于设计对设计规范和设计方法缺乏理解;还有的是由于设计者的力学概念模糊,不能建立正确的计算模式,对结构验算结果也缺乏判断正确与否的经验,为了避免或减少类似的情况发生,确保建筑设计质量能上一个台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结构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加以改进: 1 剪力墙砌体结构挑梁裂缝问题 底层框架剪力墙砌体结构房屋是指底层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剪 力墙结构,上部为多层砌体结构的房屋。该类房屋多见于沿街的旅馆、住宅、办公楼,底层为商店,餐厅、邮局等空间房屋,上部为小开间的多层砌体结构。这类建筑是解决底层需要一种比较经济的空间房屋的结构形式。部分设计者为追求单一的建筑立面造型来增加使用面积,将二层以上的部分横墙且外层挑墙移至悬挑梁上,各层设计有挑梁,但实际结构的底层挑梁承载普遍出现裂缝,该类挑梁的设计与出现裂缝在临街砌体结构房屋中比较常见。 原因是原设计各层挑梁均按承受本层楼盖及其墙体的荷载进行 计算。但实际结构中,悬挑梁上部墙体均为整体砌筑,且下部墙体均兼上层挑梁的底摸,这样挑梁上部的墙体及楼盖的荷载实际上是由上往下传递。上述挑梁的设计计算与实际工程中受力及传力路线不符是导致底层挑梁承载力不足并出现受力裂缝的主要原因,解决的办法要么改变计算简图及受力路线,要么注意施工顺序和施工工序。

(完整)高层住宅剪力墙结构设计原则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高层住宅剪力墙结构设计原则 1 剪力墙布置原则 (1)剪力墙的位置: 1)遵循均匀、分散、对称和周边的原则。 2)剪力墙应沿房屋纵横两个方向布置。 3)剪力墙宜布置在房屋的端部附近、平面形状变化处、恒荷载较大处以及两端楼(电)梯处,在结构中部尽量减少剪力墙的布置量。 4)在平面布置上尽可能均匀、对称,以减小结构扭转。不能对称时,应使结构的刚度中心和质量中心接近。 5)沿高度均匀变化;在竖向布置上应贯通房屋全高,使结构上下刚度连续、均匀。 6)多均匀长墙(增加抗侧刚度和减少剪力墙数和混凝土用量),少短墙(抗震性差);可布置成单片形(不少于三道,长度不超过8m)、L形、T形、工字形、十字形或筒形最佳,H/L≥2, 少复杂形状转折。 7)洞口布置在截面中部,避免布置在剪力墙端部或柱边。 (2)剪力墙的间距: 为了保证楼(屋)盖的侧向刚度,避免水平荷载作用下楼盖平面内弯曲变形,应控制剪力墙的最大间距。 (3)剪力墙的厚度: 剪力墙厚度取值由以下因素确定: 1)通过结构分析,在满足最大层间位移、周期比、位移比的各项指标确定每层剪力墙的厚度; 2)不同抗震等级的轴压比的限制; 3)构造性及稳定性要求(而稳定性一般会满足); 对于普通的住宅建筑在7度或8度地区,墙厚大多情况下是按稳定性和构造要求所控制的; 首先剪力墙厚度应满足《高规》7.2.1条7.7.2条规定(其实是高厚比要求),当不能满足上面几条的时候应按《高规》附录D 计算墙体的稳定,从大量工程实例看, 按《高规》附录D 计算的墙厚比《高规》7.2.1条7.7.2条规定的小得多。故稳定性一般会满足;此时剪力墙墙厚主要由构造与施工要求控制。 建筑物高度在百米以下时剪力墙厚度一般取200~300mm (3)剪力墙的墙肢长度: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设计题目:一 单位员工通讯录管理系统 一、题目要求 为某个单位建立一个员工通讯录管理系统,可以方便查询每一个员工的办公室电话、手机号、及电子邮箱。其功能包括通讯录链表的建立、员工通讯信息的查询、修改、插入与删除、以及整个通讯录表的输出。 二、概要设计 本程序通过建立通讯录链表,对员工信息进行记录,并建立一个系统的联系。 三、主要代码及分析 这里面关于链表的主要的操作有插入,查询,删除。则这里只列出这几项的主代码。 1、通过建立通讯录结构体,对信息进行存储,建立链表,建立信息之间 的联系。 typedef struct { }DataType;结构体来存储通讯录中的基本信息 typedef struct node { DataType data; /*结点的数据域*/ struct node *next; /*结点的指针域*/ }ListNode,*LinkList; 2、信息插入操作,将信息查到链表的后面。 void ListInsert(LinkList list){ //信息插入 ListNode *w; w=list->next; while(w->next!=NULL) { w=w->next; } ListNode *u=new ListNode; u->next=NULL; cout<<"员工编号:";cin>>u->data.num; cout<<"员工姓名:";cin>>u->https://www.doczj.com/doc/fe4205504.html,; cout<<"手机号码:";cin>>u->data.call; cout<<"员工邮箱:";cin>>u->data.email; cout<<"办公室电话号码:";cin>>u->data.phone; w->next=u;w=w->next; }

包装结构设计课程设计

《包装结构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三星手机包装设计 学生姓名: 学号: 班级: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1 包装材料的选用原则 (1)对等性原则在选择包装材料时,首先应区分被包装物的品性,即把它们分为高、中、低三档。对于高档产品,如仪器、仪表等,本身价格较高,为确保安全流通,就应选用性能优良的包装材料。对于出口商品包装、化妆品包装,虽都不是高档商品,但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心理要求,往往也需要采用高档包装材料。对于中档产品,除考虑美观外,还要多考虑经济性,其包装材料应与之对等。对于低档产品,一般是指人们消费量最大的一类,则应实惠,着眼于降低包装成本、方便使用,以经济性为第一考虑原则,可选用低档包装规格和包装材料。 (2)适应性原则包装材料是用来包装产品的,产品必须通过流通才能到达消费者手中,而各种产品的流通条件并不相同,包装材料的选用应与流通条件相适应。流通条件包括气候、运输方式、流通对象与流通周期等。气候条件是指包装材料应适应流通区域的温度、湿度、温差等。对于气候条件恶劣的环境,包装材料的选用更需倍加注意。运输方式包括人力、汽车、火车、船舶、飞机等。它们对包装材料的性能要求不尽相同,如温湿度、振动条件大不相同,因此包装材料必须适应各种运输方式的不同要求。 (3)协调性原则包装材料应与该包装所承担的功能相协调。产品的包装一般分个包装、中包装和外包装,它们对产品在流通中的作用各不相同。个包装也称小包装,它直接与商品接触,主要是保护商品的质量,多用软包装材料,如塑料薄膜、纸张、铝箔等。中包装是指将单个商品或个包装组成一个小的整体,它需满足装潢与缓冲双重功能,主要采用纸板、加工纸等半硬性材料,并适应于印刷和装潢等。外包装也称大包装,是集中包装于一体的容器,主要是保护商品在流通中的安全,便于装卸、运输,其包装材料首先应具备足够的强度,并兼顾其他的功能,多采用瓦楞纸板、木板和胶合板等硬性包装材料。 (4)美学性原则产品的包装是否符合美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产品的命运。从包装材料的选用来说,主要是考虑材料的颜色、透明度、挺度、种类等。颜色不同,效果大不一样。当然所用颜色还要符合销售对象的传统习惯。材料透明度好,使人一目了然,心情舒畅。挺度好,给人以美观大方之感,陈列效果好。材料种类不同,其美感差异甚大,如用玻璃纸和蜡纸包装糖果,其效果就大不一样。 2 纸包装的适应性分析 纸类包装材料具有环保、再循环使用、节约成本等特点,随着整个国际市场对包装物环保性要求的日益提高,纸类包装材料是首选包装材料,纸类包装材料除了环保还有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可以快速通过商检关口达到快速物流节约成本的目的。现在就来了解纸包装材料的优点和用作食品包装的包装材料的性能。纸和纸板吸收和粘结油墨的能力较强,印刷性能好,因此,在包装上常用作印刷表面。纸和纸板的印刷性能主要决定于表面平滑度、施胶皮、弹性及粘结力等。在纸的加工过程中,尤其是化学法制浆,通常会残留一定的化学物质(如硫酸盐法制浆过程残留的碱液及盐类),因此必须根据包装内容物来正确合理选择各种纸和纸板。纸和纸板属于多孔性纤维材料,对水分、气体、光线、油脂等具有一定程度的渗透性,且其阻隔性受温湿度的影响较大。单一纸类包装材料一般不能用于包装水分、油脂含量较高及阻隔性要求高的食品,但可以通过适当的表面加工来满足其阻隔性能的要求。纸和纸板具有一定的强度、挺度和机械适应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