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练习(有答案)

20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练习(有答案)

20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练习(有答案)
20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练习(有答案)

教学课件

第二十二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限时:______分钟

一、选择题

1.(2018?东营垦利模拟)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重新分割世界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敌对的

帝国主义侵略集团。下列示意图中属于三国同盟的是( )

2.(2018?大庆中考)此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是一场典型的阵地战和消耗战,双方共伤亡70多万人,有“绞肉机”之称。此战役是( )

A.雅克萨之战B.萨拉托加战役

C.凡尔登战役D.太平洋战争

3.(2018?江西中考)“一个极端残暴腐败透顶的帝国(奥匈帝国)为了在欧洲争夺霸权,就凭借武力奴役

另一个弱小但倔强的民族,并驱使其成员参加一场由于分赃不均而引起的大屠杀。”材料中的“大屠

杀”是指( )

A.亚历山大东征B.美国独立战争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第二次世界大战

4.(2018?东营区模拟)“大战历时4年多,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亿人口卷入,飞机、坦克、毒气首次用于战争,双方死伤达 3 000余万人,经济损失 3 400多亿美元。”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①这场“大战”的性质是反法西斯战争②这场“大战”以协约国的失败而告终③科技的不当应用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④战争危害巨大,我们要珍爱和平,反对战争

A.②③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④

5.(2018?东营河口模拟)列宁说:“俄国革命之所以如此容易发生,只是因为俄国受到沙皇政府及其野

蛮的压榨,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列宁所说的革命和战争分

别是( )

A.二月革命和克里米亚战争

B.二月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C.十月革命和克里米亚战争

D.十月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6.(2018?陕西中考)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中认为:“如果说法国大革命追寻的理想,传之后世

的生命比布尔什维克为长;1917年革命事件产生的实际后果,却比1789年更为深远。”“1917年革命事件”产生的重大影响是( )

A.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的国家行列

B.使苏俄退出协约国宣告一战结束

C.使俄国走上实现现代化独特道路

D.结束封建统治传播民主共和思想

7.(2018?东营一模)苏联早期的领导人布哈林说:“我们过去认为,我们可以一举消灭市场关系,而实

际情况表明,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苏俄“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的政策是

( )

A.开展赫鲁晓夫改革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进行戈尔巴乔夫改革

D.形成斯大林模式

8.(2018?聊城中考)下边是某次辩论中辩论双方的观点。双方辩论的是哪国经济体制的影响?( )

A.列宁领导下的苏俄

B.斯大林执政时的苏联

C.罗斯福执政时的美国

D.卡达尔领导下的匈牙利

9.(2018?荆州中考)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例由1913年的42%上升到77%,工业生产水平由1913年的世界第5位、欧洲第4位上升为世界第2位、欧洲第1位。苏联取得这一成就的原因是( )

A.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B.赫鲁晓夫的改革

C.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10.(2018?泰安中考)“如果说十月革命后出现了‘一球两制’的新格局的话,那么,半个多世纪的比

较和竞赛,没有显示出苏式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这种体制未能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

要,因而失去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和拥护。”“这种体制”是指(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斯大林模式

C.新经济政策D.市场经济体制

11.(2018?福建中考改编)1919年,战胜国在巴黎召开会议,安排战后和解,却留下了痛苦的遗产。

“痛苦的遗产”是指( )

A.《凡尔赛条约》B.《九国公约》

C.《联合国家宣言》D.《北大西洋公约》

12.(2018?南充中考)近年来,中美摩擦一直不断,美国狼子野心与上世纪初的行为如出一辙。上世纪20 年代,美国为争夺亚太地区的霸权,倡议召开了( )

A.巴黎和会B.华盛顿会议

C.慕尼黑会议D.雅尔塔会议

13.(2018?东营胜利一中模拟)历史课上,两位同学就某一问题进行辩论。他们辩论的主题是( )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两极对峙格局

C.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D.世界多极化趋势

14.(2019?原创题)一位20世纪的历史人物,在从事民族解放运动的过程中,通过身体力行展现了“只

有完全实现非暴力的人,才能完全看到真理”,而他的宿愿就是“要使动摇的人皈依真理和非暴力”。

该历史人物最有可能是( )

A.玻利瓦尔B.甘地

C.扎格鲁尔D.章西女王

二、非选择题

15.(2018?河北中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但是,交战双方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蒙受了巨大的

损失。面对战争的惨痛后果,战胜国的胜利失去了意义。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没有胜利者的战争。

——摘编自《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二一战与过去战争每天死亡人数的比较表

名称数量(人)

拿破仑战争(1790-1815) 233

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 1 075

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 518

普法战争(1870-1871) 876

日俄战争(1904-1905) 292

巴尔干战争(1912-1913) 1 941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 5 509

——摘编自《世界文明史(15)第一次世界大战》材料三在美国参战的影响下,中国、巴西、利比里亚等一批国家对德宣战,壮大了协约国集团的阵

营,也使第一次世界大战真正进入全球规模阶段。

交战双方把研制的新式武器投入战场。飞机、坦克、毒气首次用于战争,远程大炮杀伤力巨大,造成了

重大的物资破坏和人员伤亡。

——摘编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1)材料一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没有胜利者的战争”,其依据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一战每天死亡人数与过去战争相比有何特点。试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探究其成因。

16.(2019?改编题)大国兴衰是历史研究的一个经久不衰的课题。20世纪苏俄(苏联)一直是历史舞台的主角。它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启迪着我们的今天,也影响着我们的未来。

材料一

(1)材料一的两幅图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它的领导者是谁?这一事件之后,在俄国建立了一个什么性质

的政权?

材料二1920年,战火平息后,农民开始不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暴动时有发生。因此,苏俄实行了更

灵活的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包括:

①废除余粮收集政策,实施粮食税。

②停止配给制度,允许商品买卖。

③放松贸易限制。

④在一定范围内允许个体私营经济的存在。

(2)材料二中“更灵活的政策”指的是什么?该政策取得了什么效果?

材料三1928-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所占的地位

1928年1932年1937年

工业总产值 5 3 2 2 1

机器制造业 4 2 1 2 1

电力10 7 4 3 2

煤 6 4 3 4 3

钢 5 5 4 3 3

(3)观察上表,结合所学,说明1928-1937年苏联取得工业化成就的主要原因。

材料四当苏联政府每年国民收入的三分之一用作再投资时,这也就意味着低工资和消费品短缺。一个

苏联工人的反应很典型:“他们假装给我们工资,于是我们也假装在工作。”

——《全球通史》(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在取得工业化成就的同时,存在哪些问题。

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2019?改编题)“十月革命后的苏维埃俄国,曾试图‘直接过渡到纯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和纯社会主

义的分配’,几年以后感到这是‘力所不能及的’。”为解决该问题,列宁所推行的政策特点是( ) A.有计划地开展经济建设

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发展商品经济

D.优先发展重工业

2.(2018?扬州中考)1940年与1913年相比,苏联重工业增长14.5倍,轻工业只增长 3.9倍,农业总产值仅增长41%,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这种状况与下列哪一政策或模式有关?(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罗斯福新政D.斯大林模式

3.(2019?原创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法、美、日等战胜国通过巴黎和会及

华盛顿会议建立的帝国主义和平体系。有学者评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能长久维护世界和平,主要是

因为该体系( )

A.出于反共反苏的目的订立

B.依据各国现有实力而确立

C.建立在对殖民地的掠夺之上

D.实质是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世界

1.2019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5周年

2.2019年是巴黎和会召开100周年

4.(2019?改编题)19世纪末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说:“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这里,德国针对的最主要的“别的国家”是

( )

A.法国B.英国

C.俄国D.意大利

5.(2018?连云港中考改编)如图为参加某次会议的主要人物,他们在这次会议上制定了一项影响深远的

条约,该条约中最能体现这次会议实质的是( )

A.德国取消义务兵役制

B.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

C.德国须支付大量赔款

D.“委任统治”德国海外殖民地

参考答案

【真题精选】

1.C 2.C 3.C 4.B 5.D 6.C 7.B 8.B 9.A 10.B 11.A 12.B 13.A 14.B

15.(1)交战双方遭受了惨重损失。(意思相近即可)

(2)每天死亡人数最多。战争规模大;杀伤力大的远程大炮等新式武器的使用;两大军事侵略集团长期扩

军备战;凡尔登等惨烈战役的进行等。(意思相近即可)

16.(1)十月革命。列宁。社会主义。

(2)新经济政策。效果: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国家经济恢复,社会稳定,人民生活改善。(任写两条即可)

(3)两个五年计划或优先发展重工业或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或斯大林模式。(写出两条即可)

(4)农、轻、重比例不平衡;无视工人生活水平或工人积极性下降;忽视经济发展规律;高度集中的计划

经济体制。(写出两条即可)

【加练预测】

1.C 2.D 3.D 4.B 5.D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课堂训练题(附答案)

2020年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8课课堂训练题 一.选择题.(16分) 1.在历史叙述中,有的是对历史事件的客观描述,有的是对历史事件的评述。下列属于历史评述的是() A.德军和法军在凡尔登交战B.意大利参加协约国集团作战 C.英国首先使用新式武器坦克D.凡尔登战役具有转折性意义 2.观察1913年英、德、美、法的实力对比表,分析表格所反映的史实导致的直接后果是() A.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 B.轴心国集团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C.美、德取代英、法掌握了世界霸权 D.美英矛盾成为帝国主义的主要矛盾 3.第一次世界大战使30多个国家和15亿人口卷进了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是() A.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B.凡尔登战役 C.萨拉热窝事件D.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4.有史学家认为,一战爆发的最重要的背景因素有四个:经济上的竞争、殖民地的争夺、相冲突的联盟体系和势不两立的民族愿望。其中一战前对殖民地的争夺最激烈的国家是() 5.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其实质是() A.奥匈帝国的皇储夫妇被打死B.德奥借机发动战争 C.塞尔维亚民族解放斗争高涨D.英法制止俄国扩张 6.19世纪末,德国声称:我们过去把土地让给一个邻国,把海上让给另一个邻国的时期已经一去不复返……我们也要为自己要求在日光下的地盘。为与邻国争夺“曝光下的地盘”,德国缔造的军事集团是() A.三国协约B.法兰西同盟C.三国同盟D.反法西斯同盟 7.2018年很不平静:才见“朝核问题初显缓和曙光”,又担忧“美英法又向叙利亚发动精准打击”。人们担心突发事件会威胁世界和平,因为历史上有“一把枪挑起一场战争”的先例。这“一把抢”挑起的战争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美国南北战争 C.第二次世界大战 D.抗美援朝战争 8.1916年11月,罗曼罗兰在《战时日记》中写道:“欧洲正在奔向奴役和毁灭。两年以来,它一直疯狂地沿着这条灾难的道路越走越远。”此时,一场被后人称为“绞肉机”的战役渐近尾声,这场战役发生在() A.凡尔登 B.凡尔赛 C.萨拉热窝 D.慕尼黑 9.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意大利加入同盟国集团;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意大利加入到协约国集团一方作战。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意大利反复无常,不讲信誉 B.协约国方面进行的是正义的战争 C.协约国集团一开始就稳操胜券 D.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一切以利益为前提 10.一名德国士兵在留给父母的信中写道:“凡尔登,令人胆战的单词。无数怀抱希望的年轻人就在这里牺牲——他们的尸首腐烂在战壕、乱葬岗、墓地……”历史上称凡尔登战役为“绞肉机”,主要是用以形容() A.战争武器的先进性B.作战范围的广泛性 C.战争过程的残酷性D.战争进展的快速性 11.2010年11月11号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92周年纪念日,人们将这一天称为“休战日”。

关于一站到底题目及答案大全

关于一站到底题目及答案大全 13. .吴带当风是形容我国唐代哪个画家的笔法:吴道子 14. .人体含水量百分比最高的器官是::眼球 15. .《在那遥远的地方》是哪里的民歌: 16. .玛雅文明是古代什么文明的代表:印第安 17. .我国《合同法》规定,合作技术开发合同中,合作开发的当事人一方不同意申请专利的,其他各方::不得申请专利 18. .飞机票头等舱的票价一般为普通舱票价的::% 19. .智力的核心是::抽象思维能力 20. .中国面积最大的省份是哪一个:新疆 21. #楼回目录 22. 一站到底题库,一站到底题目大全 23. 着墨| -- : 24. .《天方夜谭》用谭字而不用谈字,原因是::古代写文章的避讳 25. .古诗的体制称为风雅颂,其中雅指::王朝正声 26. .传说中的巫山神女名叫:瑶姬 27.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28. .燕窝中最珍贵的是::血燕 29. .被公认为体育运动和健美体魄象征的雕像是::掷铁饼者 30. .在逻辑上鲸鱼不是鱼这句话中的系词是:不是 31. .人类最早使用的工具,是什么材料的:石 32. .陕西乾陵武则天墓碑上有几个字:无一字

33. .徐霞客曾经盛赞一座山为四海名山皆过目,就中此景难图录。这座山指的是:雁荡山 34. .稀土是:金属 35. .UNESCO是什么国际组织的简称:联合国科教文组织 36. .九宫格的创始人是:欧阳洵 37. .用子弹打玻璃,是什么首先打碎了玻璃:空气 38. .中国无声影片的最高峰《神女》是谁的代表作:阮玲玉 39. .昼夜更替是由什么引起的:地球自转 40. .知天命代指什么年纪:五十岁 一站到底节目定位这档节目打破以往答题类节目的固定模式,每档节目中有各种年龄层次,不同身份,各异性格的10位守擂者和1位攻擂者参加,以PK的方式获得别人手中的奖品,一旦失败,就掉下擂台,能否一站到底,成为节目中最大悬念。 《一站到底》打破了《开心辞典》那种平民与主持人对抗的模式,而是采用了攻擂的形式让平民与平民进行激烈对抗。《一站到底》中答题错误的选手马上掉进脚下的陷阱,接受惩罚。此外,新节目也大胆地起用了新鲜的主持阵容李好、郭晓敏夫妻,他们将组成国内首个主持夫妻档。 据介绍,《一站到底》的问答题目讲求的是娱乐性。在2021年2月28日的看片会上可以看到,题目确实并不难,包括孟非主持的哪档节目和冯小刚电影同名、股票交易里的一手代表多少股、东方之珠指的是哪座城市、《喜羊羊与灰太狼》里灰太狼的老婆叫什么等问题多数选手都能马上回答出来。制片人介绍说:《一站到底》注重题目的娱乐性,不是为难选手,不管学历高低,都有可能击败

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及结果doc资料

第?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及结果 闫r.,探求新知 (对应学生用书第16页) 一、三条战线 1. 一战主战场: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在欧洲进行。 2. 战线:欧洲战场主要有西、东、南三条战线,其中最关键、最有决定意义的是西线战场。3?作战方式:除陆地作战外,双方还展开了海战和空战。 二、凡尔登战役 1. 背景:1915年,西线战局呈现胶着状态。德军为打破僵局,发动凡尔登战役。 2. 时间:1916年2月开始,历时10个月。 3. 特点:典型的阵地战和消耗战,凡尔登战场被称为“绞肉机”“屠宰场”和“地狱”。 4. 影响:战略主动权开始转移到协约国一方。 三、战争的结束和影响 1.1917年战略态势的转变 (1)1917年4月,美国对德宣战,协约国的力量由此大增。 ⑵1917年11月,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退出大战。 ⑶同盟国集团反战运动风起云涌。 2. 结束:1918年11月,奥匈帝国无条件投降;11月11日,德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一战以同盟国失败而告终。 3. 性质:总体上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4. 影响:战争给人类造成深重的灾难和破坏,但从客观上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 住俺鮎跻快乐学月 (对应学生用书第16~17页) 探究一战争与科学技术、和平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 【问题导学】 1. 一战中最残酷的战役是什么?在战役中列强使用了哪些新式武器?答案:略。 2.1917年哪三件大事加速了一战的结束?一战的结局如何? 答案:略。 【记忆方法】利用口诀记忆这段历史一一一战主战在西线,凡尔登是转折点,美弃中立来参战,俄国革命链条断,同盟反战大爆发,协约大胜战争完。 【小贴士】大战是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发展的产物,是帝国主义争夺霸权的结果。因此大战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同时,还要注意到塞尔维亚抗击奥匈帝国侵略是民族自卫战争,是正义的战争,但从整个战 争看,它只有从属意义,不能改变战争的总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的性质。 【备课札记】

一站到底题库与答案

一站到底题库及答案 《一站到底》题库及答案(20130124期) 第一轮:彭禹繁PK刘巧琴 1、在我国遇到失火要拨打什么电话号码报警?119 2、我国统一的医疗专用急救中心电话号码是哪三个数字?120 3、与“白领”相对应,我们把从事体力劳动工作的人称呼为什么?蓝领 4、我们常说的“白衣天使”一般形容的是哪类职业的人?护士 5、新婚吉庆时,通常会在新房贴上哪个字来讨好彩头?喜/囍 6、“福禄寿”三星中的寿星手里通常拿的水果是什么?桃子 7、《仙剑奇侠传三》中,外号叫“白豆腐”的徐长卿是由哪位男演员饰演的?霍建华 8、港剧《雷霆扫毒》的主题曲《幼稚完》是由哪位香港当红歌手演唱?林峰 9、姚明在一次内线投篮时被犯规而未能进球,请问他应该获得几次罚球机会?2 10、一位NBA球员在中长线后把球意外投进,请问这个球应该得几分?3分 11、“小薇啊,你可知道我多爱你,我要带你飞到天上去”

是哪位台湾男歌手的歌曲?黄品源 12、KTV点唱率极高的串烧歌曲《情歌王》《劲歌金曲》都是哪位著名香港歌手的代表作?古巨基 13、壁虎在遇到敌人攻击,很危险的情况下会舍弃身体的什么部分逃走?尾巴 14、遇到强敌时会以“喷墨”作为逃生方法的是什么海洋动物?乌贼/墨斗鱼 15、疟疾是由哪种动物传播的疾病?蚊子 16、黑死病重要的传染源是哪种动物?老鼠 第二轮:彭禹繁PK仁青拉姆 1、“全聚德”是北京一家什么食品店的字号?烤鸭店 2、“狗不理”是天津什么食品的品牌?包子 3、人们常用什么鸟类代表和平?鸽子 4、有“沙漠之舟”之称的动物是什么?骆驼 5、世界上通常用来导航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英文简称是什么?GPS 6、我们通常用来指代飞碟等不明飞行物的英文缩写是什么?UFO 7、《二泉映月》是用哪种传统乐器演奏的?二胡 8、舞剧“天鹅湖”中舞蹈形式是什么?芭蕾舞 9、电影《大话西游》中至尊宝对紫霞说,如果非要给这份爱加上一个期限,希望是多长时间?一万年

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及结果

第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及结果 (对应学生用书第16页) 一、三条战线 1.一战主战场: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在欧洲进行。 2.战线:欧洲战场主要有西、东、南三条战线,其中最关键、最有决定意义的是西线战场。 3.作战方式:除陆地作战外,双方还展开了海战和空战。 二、凡尔登战役 1.背景:1915年,西线战局呈现胶着状态。德军为打破僵局,发动凡尔登战役。 2.时间:1916年2月开始,历时10个月。 3.特点:典型的阵地战和消耗战,凡尔登战场被称为“绞肉机”“屠宰场”和“地狱”。 4.影响:战略主动权开始转移到协约国一方。 三、战争的结束和影响 年战略态势的转变 (1)1917年4月,美国对德宣战,协约国的力量由此大增。 (2)1917年11月,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退出大战。 (3)同盟国集团反战运动风起云涌。 2.结束:1918年11月,奥匈帝国无条件投降;11月11日,德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一战以同盟国失败而告终。 3.性质:总体上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4.影响:战争给人类造成深重的灾难和破坏,但从客观上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 (对应学生用书第16~17页) 探究一战争与科学技术、和平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 【问题导学】 1.一战中最残酷的战役是什么在战役中列强使用了哪些新式武器 答案:略。 年哪三件大事加速了一战的结束一战的结局如何 答案:略。 【记忆方法】利用口诀记忆这段历史——一战主战在西线,凡尔登是转折点,美弃中立来参战,俄国革命链条断,同盟反战大爆发,协约大胜战争完。 【小贴士】大战是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发展的产物,是帝国主义争夺霸权的结果。因此大战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同时,还要注意到塞尔维亚抗击奥匈帝国侵略是民族自卫战争,是正义的战争,但从整个战争看,它只有从属意义,不能改变战争的总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的性质。 【备课札记】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孙世国;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两大军事集团——三国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通过对凡尔登战役的学习,讨论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教学重难点:;1、本课重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2、本课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教具准备:《三国同盟和三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孙世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两大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间及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役——风尔登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及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史实,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经历了长时间的矛盾与冲实的酝酿,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事件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对萨拉热窝事件主要过程的学习,了解其“导火线”的作用,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凡尔登战役的学习,讨论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引导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得出结论,认识到热爱和平,远离战争是一种进步的现代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本课重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2、本课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与评价。 教具准备:《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图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巴尔干半岛》图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方式:讲解法,提问探究法,比较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如何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2、导入新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的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争夺霸权的斗争愈演愈烈,只需一粒火花就能点燃世界,萨拉热窝事件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历史】人教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练习题(含答案)

【历史】人教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练习题(含答案) 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 1.探究问题。 材料一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的,因为轻工业投资少,资本周转快,获利容易,但需要一个数十年之久的长期过程但我们不能走这条道路,因为战争日益迫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件事做迟了就要失败。 1927年12月联共(布)召开第十五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制订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指示,1928年10月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1934年1月召开的联共(布)第十七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1936年第二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1937年该计划超额完成。 材料二为了不让文化落后拖住工业化的脚步,1928年秋,苏联政府掀起了群众性扫盲运动,全党和全国人民积极投入文化和技术的学习热潮中。从1929年到1939年,熟练工人增加了9倍,工程师增加了5倍多。苏联人民文化、技术水平的提高为社会主义工业化装上了加速器。 材料三 1929年正当苏联轰轰烈烈的进行工业化的时候,经济危机的飓风席卷了资本主义国家。斯大林巧妙地利用了由于生产过剩、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竞争残酷和矛盾尖锐的时机,购买世界市场上先进设备,仅1932年,世界机器设备出口的一半被苏联买回家。同时,斯大林利用西方科技人员过剩的行情,招聘来了许多西方著名的技术专家。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苏联没有走西方工业化道路的原因。 (2)概括20世纪20~30年代苏联工业发展状况。根据上述材料探究其原因。 【答案】(1)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或者战争的威胁) (2)迅速发展。苏联制定并实施了两个五年计划;苏联人民文化、技术水平的提高;利用西方经济危机的时机,大量购买西方先进机器设备,招聘技术专家。 【解析】 【详解】 (1)原因:依据材料一“因为战争日益迫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可知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 (2)状况:依据材料二“从1929年到1939年,熟练工人增加了9倍,工程师增加了5倍多”和所学可知苏联的工业迅速发展。原因:依据材料一“1934年1月召开的联共(布)第十七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可知苏联制定并实施了两个五年计划;依据材料二“苏联人民文化、技术水平的提高为社会主义工业化装上了加速器。”可知苏联人民文化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依据材料三“斯大林巧妙地利用了由于生产过剩、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竞争残酷和矛盾尖锐的时机,购买世界市场上先进设备”可知苏联利用西方经济危机的时机,大量购买西方先进机器设备;依据材料三“斯大林利用西方科技人员过剩的行情,招聘来了许多西方著名的技术专家”可知招聘许多技术专家。 2.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场世界规模的战争,影响深远,引发人们对战争的深刻反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部编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 复习卷(含答案)

部编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复习卷(含答案) 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 1.阅读村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苏联模式)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起来,建设规模太大的重工业企业,尤其是国防工业企业,苏联仅用12年时间红完成了资本主又国家花了50年到100年时完成的工业化任务,凭借本国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打败了法西斯徳国……由此,有苏联学者认为计划经济体制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不容否定。 ——摘编自华师大点《中国历史》 (1)请写出“苏联模式”形成的标志。 (2)你同意材料的观点吗?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 (2)答案一判断:同意。理由: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短短的时间内就使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并凭借本国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打败了法西斯德国,维护了俄罗斯民族的独立和尊严。由此可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功不可没,不容否定。 答案二判断:不同意。理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虽然在当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固有的弊端也日益暴露出来,如党政不分、农轻重比例失调、生产力受阻等,并且这些弊端在这种体制内愈发变得不可调和,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解析】 【详解】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标志着“苏联模式”形成。 (2)此题答案不唯一,若是同意可围绕斯大林模式的成就及积极意义进行分析,若是不同意可围绕斯大林模式的消极影响进行分析即可。如可以判断同意。理由是: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短短的时间内就使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并凭借本国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打败了法西斯德国,维护了俄罗斯民族的独立和尊严。由此可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功不可没,不容否定。可以判断不同意,理由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虽然在当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固有的弊端也日益暴露出来,如党政不分、农轻重比例失调、生产力受阻等,并且这些弊端在这种体制内愈发变得不可调和,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苏联模式”形成的标志,结合材料正确评价苏联模式。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14年,西线的消耗战……是从兴高采烈的群众和开拔的士兵高唱《马赛曲》、《在故乡》或《蒂珀雷里》等歌曲开始的。交战双方的军列上都用粉笔写着“ 圣诞节回家” 的题词。但是,他们不久便发现自己卷入了一场持久的、残酷的战争折磨之中…… ——摘编自L·S·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中“战争”的名称。

一站到底题库及答案一站到底题库

一站到底题库及答案一站到底题库 一站到底题库 一站到底题库(一) 第一轮 1.“铁观音”茶的原产发源地在中国的哪个省份?福建 2.奢侈品牌 LV 路易威登是哪个国家的品牌?法国 3 欧洲的哪个城市被世界公认为“雾都”?伦敦 4.西藏布达拉宫最初是松赞干布为了迎接谁而兴建的?文成公主 4. 电影《碟中谍 4》中汤姆布鲁斯挑战的世界第一高的摩天大楼位于哪个城市?迪拜 5.电影《变形金刚》中,与擎天柱作对的反派首领叫什么?威震天 6.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第一次华山论剑的胜利者是哪一位?王重阳 7.美国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后,说了“个人的一小步” ,后一句是什么?人类的一大步 8.法国巴黎有名的凯旋门是为了纪念哪位名人建造的?拿破仑 9.世界上出现麦田怪圈最多的国家是?英国 10.意大利有一座被活火山活埋的城市,叫什么?庞贝

11.电影《泰坦尼克号》中,年老的 Rose 扔进海里的蓝色钻石叫什么名字?海洋之心 12.美国奥斯卡奖历史上只有一人连续两届获得最佳男演员奖,这个人是谁?汤姆汉克斯 13.世界上公认的第一架实用飞机的发明者是美国的什么人?莱特兄弟一站到底题库 14.二战过后,审判法西斯的德国法庭在哪一个城市?纽伦堡 第二轮 1.江苏卫视孟非主持的哪一档知名节目与冯小刚导演的电影同名?非诚勿扰 2.武术冠军出身,以出演黄飞鸿、方世玉等角色为国人所熟知的武打明星是谁?李连杰 3.与刘德华,张学友,郭富城合称为香港“四大天王”的人是谁?黎明 4.歌词“东方之珠,我的爱人”中,东方之珠指的是哪座城市?香港 5.一站到底的题库网站是多少? 6.我国的吉利汽车公司成功收购了外国哪家汽车公司 100%的股权?沃尔沃 7.在“小虎队”成员中,吴奇隆被称为什么虎?霹雳虎 8.在《三国演义》中,“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形容的是周瑜与哪位将领的故事?黄盖

第一次世界大战(1)

《第一次世界大战》简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源; ②讲述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③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 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历史影响。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充分发挥历史地图、图画、资料的作用,培养学生多动手查资料,勤用脑想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②坚持“论从史出”的科学历史观,运用史实分析评价第一次世界大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萨拉热窝事件主要过程的学习,了解其“导火线”的作用,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②通过对凡尔登战役的学习,讨论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引导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得出结论,认识帝国主义战争的罪恶,树立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进步的现代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及其影响; 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新授 1、简介萨拉热窝事件 有人认为没有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就不会发生。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说明理由?归纳大战爆发的原因。 评价普林西比的行动。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概况 ①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一方,对自己的盟友开战说明了什么?请同学们讨论。 ②简介三条战线,四大战役 ③(视频显示)凡尔登战役,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 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学生看书讨论:促使大战结束的因素有哪些? 4、大战的影响 ①]想一想,大战为什么会爆发?主要参战国家都是些怎样的国家?各国参战的目的是什么?以及大战产生怎样的后果?从这些方面出发,分析一下这次大战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 ②大战的影响:带来了巨大灾难;改变了国际格局 5、及时练习 三、小结 1

一站到底题库及答案

《一站到底》题库及答案(20120302期) 类别:节目题库日期:2012-5-20 0:08:09 来源:一站到底题库(https://www.doczj.com/doc/fe4515169.html,) 第一期第一轮 1.“铁观音”茶的原产发源地在中国的哪个省份?福建 2.奢侈品牌 LV 路易威登是哪个国家的品牌?法国 3 欧洲的哪个城市被世界公认为“雾都”.?伦敦 4.西藏布达拉宫最初是松赞干布为了迎接谁而兴建的?文成公主 4. 电影《碟中谍 4》中汤姆布鲁斯挑战的世界第一高的摩天大楼位于哪个城市?迪拜 5.电影《变形金刚》中,与擎天柱作对的反派首领叫什么?威震天 6.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第一次华山论剑的胜利者是哪一位?王重阳 7.美国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后,说了“个人的一小步” ,后一句是什么?人类的一大步 8.法国巴黎有名的凯旋门是为了纪念哪位名人建造的?拿破仑 9.世界上出现麦田怪圈最多的国家是?英国 10.意大利有一座被活火山活埋的城市,叫什么?庞贝 11.电影《泰坦尼克号》中,年老的 Rose 扔进海里的蓝色钻石叫什么名字?海洋之心 12.美国奥斯卡奖历史上只有一人连续两届获得最佳男演员奖,这个人是谁?汤姆汉克斯 13.世界上公认的第一架实用飞机的发明者是美国的什么人?莱特兄弟 14.二战过后,审判法西斯的德国法庭在哪一个城市?纽伦堡 第二轮 1.江苏卫视孟非主持的哪一档知名节目与冯小刚导演的电影同名?非诚勿扰 2.武术冠军出身,以出演黄飞鸿、方世玉等角色为国人所熟知的武打明星是谁?李连杰 3.与刘德华,张学友,郭富城合称为香港“四大天王”的人是谁?黎明 4.歌词“东方之珠,我的爱人”中,东方之珠指的是哪座城市?香港 5.一站到底的题库网站是多少? https://www.doczj.com/doc/fe4515169.html, 5.于 2012 年提出破产保护的原世界最大的照相机,胶卷生产供应商是哪家?柯达 6.我国的吉利汽车公司成功收购了外国哪家汽车公司 100%的股权?沃尔沃 7.在“小虎队”成员中,吴奇隆被称为什么虎?霹雳虎 8.在《三国演义》中,“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形容的是周瑜与哪位将领的故事?黄盖 9.小说《封神演义》中,哪位著名的的人物用直的鱼钩钓鱼?姜太公 10 在我国可兑换的国际通用外币中,最值钱的是哪个币种?英镑 11.我国明代“七下西洋”的航海家是谁?郑和 12.解放战争时期著名的“三大战役”中第一个打响的是哪个战役?辽沈战役 13.股票交易中经常提到的术语“一手” ,请问“一手”是指多少股?100 股 14.国际上用“K”表示含金量,18k 金表示含金量百分比为百分之多少?75% 15.2008 年的北京奥运会,中国代表队一共夺得了多少枚金牌?51 枚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教案

第八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历城中学顾利敏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A、知道“史里芬计划”、三条战线(西线决定性意义)、三大战役及影响。 B、了解凡尔登战役是一战转折点及战役的残酷性。 C、了解美国参战加速了同盟国的失败。 (2)过程与方法: A、通过讲述史里芬计划说明西线对战争的决定作用。 B、把电影《西线无战事》的故事穿插进课堂,通过主人公保尔在战场上的经历,让学生感受到战争的残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战争的残酷以及对全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使学生牢固树立避免战争、珍惜和平的观念。 二、教学难点重点: 重点:战争三个阶段主要的大事及通过保尔的经历感受战争的残酷。 难点:“如果你是保尔,你是否会参战?”的问题,学生的回答和教师的引导。 导入新课: 一九一四年的夏天,是令人难以忘怀的。夏天从来没有这么美过,一位种 葡萄的老农对我们说:“象今年这样好的夏天,我们已经好长时间没有过了。…… 人们将来还会想到今年的夏天!” ——茨威格回忆录《昨日的世界》 问:为什么说1914年的夏天是令人难以忘怀的? 问: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讲授新课 每位学生拿到一张地图,地图右上角有一战三个阶段的表格,请同学在上课时把重要战役标在地图上,并完成表格的填写。 一、第一阶段(1914) (出示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形势图) 问:德国的地理位置对其在军事上有何影响?(介绍三条战线,指出西线是战略重点。) 介绍史里芬计划。 分别展示德国、法国总动员图片,指出战前双方都认为战争是短暂的,没有预计到战争的残酷和持久。 (出示图片)介绍一位普通的德国青年保尔,他和全班同学在一位老年教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教案新部编本1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7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课程标准】: 简述“同盟国”“协约国”的成员国,了解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讲述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 课文介绍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后起的帝国主义列强(美、德)与老牌的帝国主义列强(英、法)争霸世界的矛盾日益尖锐,形成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并疯狂地扩军备战,最终导致大战爆发。这场帝国主义战争规模空前,给各国人民造成了深重灾难,还埋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祸根。第一次世界大战在世界近代历史上影响深远。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保持着旺盛的求知欲望,理解抽象的历史与社会问题心力与智力相对初一年级

学生有了提高;辨证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有所提高,在电影电视以及其他媒体已经了解一战的情况,九年级学生尤其是男孩子对战争历史比较感兴趣,能够比较容易地进入本课程,对于概念化与系统知识的认识比七年级学生也大有提高。 【设计思路】: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初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大事。本课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因后果的发展为线索展开,首先从2013年11月11日的一则纪念“一战”的新闻报道开始,引导学生追根溯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接着讲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最后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带给人类的影响。以此为主线,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并引导学生正确分析“一战”的原因和评价第一次世界大战带给人类的影响是上好本课的关键。教师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借助多媒体课件,采用动态图示法、谈话法、讨论法等手段,动静结合,寓教于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教学重点】: 1、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教学难点】: 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2、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首先我们观看一段2013年11月11日的新闻视频。 刚才我们观看了今年11月11日世界各国纪念一战95周年的新闻视频。世界各国都在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说明一战是重大的,是世界范围的。那么一战是怎样发生的?给世界历史造成了什么影响?今天,我们就乘坐时光列车回到95年前那个炮火纷飞的年代,去重温那段历史,去寻找我们的答案。 展示: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和本课的结构图。 学习新课: 1、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 展示:第二次科技革命成果和影响。 美国参议院漫画说明什么问题?垄断组织干预和控制国家政治,积极对外侵略扩张。 2、帝国主义国家争霸世界的矛盾十分尖锐: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美、德)要求重新分割

部编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练习题

部编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练习题 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学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围绕这场战争,小历和小史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小历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小史说:“不对。在战争中,塞尔维亚人是为了维护民族独立而战。这是正义的斗争,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霸权的性质完全不同。”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是什么? (2)你同意谁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萨拉热窝事件。 (2)同意小历的观点;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列强出于各自利益考虑,争霸世界,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虽然塞尔维亚人顺应普遍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维护民族独立,是“一战”中一股带有正义性的力量,但并不能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 【解析】 【详解】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在萨拉热窝刺杀了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这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因此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是萨拉热窝事件。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同意小历的观点;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列强出于各自利益考虑,争霸世界,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虽然塞尔维亚人顺应普遍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维护民族独立,是“一战”中一股带有正义性的力量,但并不能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 2.材料: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这一体系消除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为世界赢得了和平。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巴黎和会列强签订的主要条约。 (2)你是否同意材料中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凡尔赛条约》。 (2)不同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只是暂时缓解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没有从根本上消除矛盾,不可能长久的维护世界和平。 【解析】 【详解】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巴黎和会列强签订的主要条约是《凡尔赛条约》。(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不同意材料中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观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只是暂时缓解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没有从根本上消除矛盾,不可能长久的维护世界和平。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详细过程范文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详细过程范文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1914—1918年帝国主义国家两大集团——同盟国与协约国之间 为瓜分世界、争夺殖民地和霸权而进行的首次世界规模的战争。战争先在8个欧洲国家 (德国、奥匈帝国及其敌对国英国、法国、俄国、比利时、塞尔维亚和黑山)之间开始, 后来逐渐有38个国家15亿人卷入战争。战场遍及欧、亚、非三洲和大西洋、地中海、太 平洋等海域。欧洲特别是法国战场是决定战争全局的主战场。海上则以北海为主战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究其根源首先是帝国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性的加剧,导 致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强烈要求重新瓜分世界。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由自由竞

争阶段发展到以垄断为特征的帝国主义阶段,各国政府代表本国垄断资本集团为获取最 大限度的垄断利益,积极推行对外扩张和侵略政策,在世界各地以武力争夺殖民地。老 牌殖民帝国英、俄、法占据了世界绝大部分殖民地,而经济发展迅速、国家实力急剧膨 胀的德、日、美等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所拥有的殖民地却相对很少,这种经济发展和殖 民地分配的不均衡导致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尖锐起来,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强烈要 求瓜分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地。其次,资本主义国家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和国内阶 级矛盾的尖锐化也使帝国主义各国统治不稳,各国纷纷扩军备战、寻找同盟,企图通过 对外发动侵略战争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早在1882年5月,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在维也纳签订同盟条约,形成了侵略性 的军事政治集团——同盟国。 1892—1907年,俄、法、英三国先后签订协约,逐步形成了与同盟国相对立的协约 国。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加速了双方扩军备战和争夺战略要地的步伐。巴尔干半岛和 地中海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从1905—1913年,两大军事集团为争夺战略要地制造了一 系列国际危机,甚至引起局部战争。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的加深,各帝国 主义集团迫切希望从战争中寻求出路。 战争爆发前,两大军事集团都加紧扩充军备。交战双方总的经济军事力量对比,协

【易错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一次模拟试卷带答案

一、选择题 1.“……瓜分德国殖民地。条约规定剥夺德国全部海外殖民地,由主要战胜国以‘委托统治’形式予以瓜分……”此条约内容出自 A.《九国公约》 B.《国际联盟盟约》 C.《五国条约》 D.《凡尔赛和约》 2.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认为,德国不可能长期忍受条约的压制与束缚,一旦恢复过来,它必然会摆脱条约对它的种种束缚。“束缚”德国的条约是 A.《凡尔赛条约》 B.《国际联盟盟约》 C.《九国公约》 D.《北大西洋公约》 3.斯大林曾说:“工业化的中心,工业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这一思想给苏联发展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A.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B.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C.加速了农业的发展D.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4.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说:“1922年美国召集的华盛顿九国会议签订了一个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材料中的“一个公约”指什么? A.《凡尔登条约》B.《凡尔赛条约》 C.《九国公约》D.《联合国家宣言》 5.苏德战争初期,德国的闪击战使苏联陷入不利局面。但苏联每年制造出4万架飞机、3万辆坦克、12万门大炮和15万挺机枪,最终扭转劣势取得战争胜利。这表明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 B.苏联模式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C.苏联的政治经济体制日益僵化,工农业生产比例失调 D.苏联的改革解决了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 6.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美国人的关注。四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人《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等。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 A.新经济政策深得人心 B.农业集体化推进 C.工业化取得显著成效 D.文学和艺术空前繁荣 7.法国作家巴比斯的《战火》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战场上)到处散布着破碎弹片,折断了的武器以及成堆的尸体……其中有些人被抛到十五英尺高,断腿残肢挂在那些幸存的树枝上。”该场面应发生在100多年前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练习题(含解析)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练习题(含解析) 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 1.某班同学开展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研究,下面是他们搜集的材料,现邀请你参与共同探究。 材料一:如下图 ——《北师大版九年级历史》(1)地图中处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凯末尔革命爆发于图中的处。 材料二:但无论如何……纵然欧洲的外交家们能再次吹熄六月底的这一束火星,那也只可能是避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但20世纪初发生世界大战的概率几乎是百分之百的。 ——李可曼《寻常中的不平静:欧洲的1914》(2)材料二中“六月底的这一束火星”是哪一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百分之百”概率形成的原因。 (3)有历史学者指出,一战是一场没有真正意义上战胜国的战争,请结合一战前后的相关史实,论述该观点的合理性。(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答案】(1)A、D (2)萨拉热窝事件,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3)参考示例: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史上的浩劫,无论协约国或同盟国,都在这场战争中或战后的分赃体系中尝到苦果。对于德国等同盟国而言,割地赔款等处罚极大的削弱了他们的力量,同时也埋下了仇恨的种子。对于协约国来说,英法遭受重创,短时间内难以恢复,英国甚至从此失去世界霸主的地位。中国虽然是战胜国之一,但巴黎和会上诉求惨遭拒绝。日本在一战中所获得的既得利益,在《九国公约》中被西方大国剥夺。美国虽然获利甚丰,但在战后的仍未能达到领导世界的目的,同时在亚太地区埋下和日本的矛盾,成为后来二战的重要根源。因此,一战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战胜国。 【解析】 【分析】 【详解】 (1)依据课本所学,1917年11月,列宁亲自领导彼得格勒起义取得了胜利,建立了人民委员会.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

《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

第3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源,简述“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组成国,了解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谐的威胁,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历史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意识和能力。 通过发挥历史地图,图画,资料的作用,培养学生动手查资料,积极动脑的良好习惯。坚持论从史出的科学历史观,运用史实分析评价第一次世界大战。 三、情感培养目标: 通过对凡尔登战役的学习,讨论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引导学生认识具体历史事实得出结论,认识到热爱和平、远离战争是一种进步的现代意识。 【重点和难点】 重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教具】 课件、多媒体、展示板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情境导入: 播放:两伊战争科索沃战争美国入侵伊拉克国家的视频 师:刚才我们感受到了局部战争的激烈与残酷,也给当地居民带来了灾难,那么世界范围内的战争与局部战争相比,又会带来多大灾难呢?让我们共同走进第一世界大战! 【落实课标】【解读课标】 (屏幕展示内容标准)学生自读,明确本课学习任务。 【应用、落实课标】 1、探究一:帝国主义争霸世界

探究目标:(1)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局势发生的变化。 (2)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过程。 情景与问题:观看图片“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相关片段。 (1)英法美德经济实力对比 (2)各国殖民地占有量对比 请思考:(1)19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实力发生什么变化?(2)经济实力的变化,促使德国的对外扩张政策有什么新要求? (3)一战前,这些国家在对外政策上有何共同追求?在斗争与勾结中这些国家开成了哪两大军事集团?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看资料,使学生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背景过程,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铺垫。 老师要巡回指导学生如何分组合作、互动交流、引导、激发调动他们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小组内的合作交流,初步形成学习成果,然后各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展示得出的结论,最后通过师生合作,完善答案,形成以下结论: (1)美德两国实力强,后来居上;英法两国实力变弱;经济实力发生不平衡。 (2)强烈要求对外扩张,抢夺殖民地。 (3)共同追求;重新分割世界,抢夺更多的殖民地。两大集团,三国同盟,三国协约。2、探究二:大战的爆发 探究目标:导火线、爆发时间、标志、参战国。 情景与问题:播放“斐迪南大公被刺”的资料片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巴尔干半岛”地图。请思考:(1)素有“火药桶”之称的地方在哪里?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什么? (3)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间、标志是什么? (4)想一想:在哪些参战国家?望风使舵的国家是谁? 过程与方法: (1)老师通过展示“萨拉热窝事件”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巴尔干半岛”图片,结合学生阅读的教材知识,提取有效地历史信息,使学生置身于世界大战一触即发的最前沿,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人教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由于一系列战时的经济措施在战后没有得到调整,使苏俄国内矛盾迅速激化,经济生产也陷于停滞。1920年的粮食产量只及1913年的一半。农民不堪忍受愈来愈严厉的无偿征购,有意缩减生产。1921年的播种面积只及1913年的86%,1920年的工业产值只及战前的13.8%,人民生活困苦不堪,连最起码的物品都十分缺乏。1921年3月实行新经济政策后,苏联的国民经济逐渐恢复。1925年,人物总产量接近战前水平,达到7247万吨,工业生产总量为战前的73%,铁路运输业的货物总周围量为战前的80%,国内商品流转总额大约是战前的70%,劳动人民的物质生活逐步得到改善,1925—1926年,工人的实际工资水平达到战前的93.7% ——摘编自龚勋《世界通 史》(1)根据材料,指出决定实施新经济政策时苏俄的国家领导人。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主题提炼观点,结合材料和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答案】(1)列宁。 (2)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世界近代史上,1861年俄国的农奴制改革和1868年日本的明治维新,都使两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加快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俄日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而近代中国闭关锁国,思想保守,极力维护封建统治,最终导致列强入侵,被动挨打。由此可见,改革是一个国家或社会前进和发展的动力,只有不断在原有制度上加以改革,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才能使国家更加强大,否则就会落后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我国要坚持改革,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续开放,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和经验,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 【解析】 【详解】 (1)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时,国家最高领导人是列宁。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列宁的领导下,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2)观点: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世界近代史上,1861年俄国的农奴制改革和1868年日本的明治维新,都使两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加快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俄日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而近代中国闭关锁国,思想保守,极力维护封建统治,最终导致列强入侵,被动挨打。由此可见,改革是一个国家或社会前进和发展的动力,只有不断在原有制度上加以改革,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才能使国家更加强大,否则就会落后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我国要坚持改革,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续开放,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和经验,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 【点睛】 此题应识记与灵活掌握新经济政策的相关史实。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