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开发指标定义

开发指标定义

开发指标定义
开发指标定义

一、 生产类指标

1、日产油水平:油田月产油量/当月日历天数

2、平均单井日产油:日产油水平/生产井数

3、单井日产油水平:油井月产油量/当月日历天数

4、单井日产油能力:油井月产油量/当月实际生产天数

5、综合含水:月产水量与月产液量重量的比值的百分数

6、综合生产油气比:指每采出1t 原油伴随产出的天然气的量

7、注采比:指注入剂所占地下体积与采出物所占地下体积之比

8、原油计量系统误差:指井口产油量减核实油量的差与井口油量的比值

二、 技术类指标

1、 采油速度:指年产油量与其相应的地质储量的百分比。分为两类

1) 折算采油指数:用于计算某月的采油速度,是衡量当月油田开发速度快慢的指

折算年采油速度=当月产油水平*365/可动用地质储量

2)年采油速度:用实际年产油量计算的采油速度

2、年采液速度:指年产液量与可动用的地质储量的百分比

3、采油强度:单位油层有效厚度(每米)的日产油量

4、采油指数:单位生产压差下的日产油量

5、采液指数:单位生产压差下的日产液量

6、采水指数:单位生产压差下的日产水量

7、比采液指数

8、比采水指数

9、采出程度:指累计产油量与可动用地质储量比值的百分数

计算某阶段采出程度用的采油量是某一阶段的采油量(如低、中、高含水期的采出程度) 无水采油期的采出程度叫无水采收率。

用目前累积采油量计算的采出程度叫目前采出程度。

三、 开发效果评价类指标

1、 含水上升率:每采出1%的地质储量的含水上升百分数

2、 含水上升速度:只与时间有关而与采油速度无关的含水上升数值,如月含水上升速

度、年含水上升速度、年平均月含水上升速度等

(月)

年含水上升值(%)=年平均月含水上升速度12 含水月综合含水-上月综合某月含水上升速度=当

月综合含水月综合含水-上年年含水上升速度=当年1212

3、 综合递减率:老油井的综合递减率反映的是老油井采取增产措施情况下的递减速

度,综合递减用递减符号D t

()%=100??--?T

A C

B T A D t

式中:

A —上年末(12月)标定日产油水平(吨);

T —当年1~n 月的日历天数(d );

A ×T —老井当年1~n 月的累积产油量(吨),用标定日产油水平折算;

B —当年1~n 月的累积核实产油量(吨),计算年递减时用年核实产油量;

C —当年新井1~n 月的累积产油量,计算年递减时用新井年产油量;

Dt —综合递减率(%)

4、 年对年综合递减率:扣除上年投产井和本年新投产井后的同一批老井,上年同时间

段产油量与本年度产量的递减速度

%=100?-A

B A D t 式中:

A —老井上年同阶段产油量(吨);

B —老井当年1~n 月的累积核实产油量(吨) ;

5、 自然递减率:反映的是老井在未采取增产措施情况下的产量递减速度,自然递减率

大,说明产量下降越快,稳产难度大。

()100%T

A D C

B T A =D t 自??---? 式中:

Dt 自—自然递减率(%);

D —老井当年1~n 月的累积措施增产量,计算年递减时,用老井年措施增产量; 其他符号的解释同综合递减率,老井指去年12月末已投产的油井,新井是指当年投产的油井。

6、 水驱储量控制程度:指现有的井网条件下与注水井连通的采油井射开的有效厚度与

井组内采油井射开的总厚度之比。

7、 水驱储量动用程度:按年度所有测试水井吸水剖面和全部测试油井的产液剖面计

算,指总吸水厚度与注水井总射开连通厚度之比值,或者总产液厚度与油井总射开连通厚度之比值。

8、 水驱指数:指地层水侵体积占总采出液体积的百分数

9、 存水率:指未采出的累计注水量与累计注水量之比

10、耗水率:指注水开发油田每采出1t 原油所伴随采出的水量

11、水驱油效率:指水淹层体积内采出的油量与原始含油量的比值

12、累计亏空体积:指累计注入量所占的地下体积与采出所占地下体积之差

如何确定关键绩效指标(精)

如何确定关键绩效指标 KPI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是衡量企业战略实施效果的关键指标, 其目的是将企业战略转化为内部过程和活动, 以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取得高效益。建立关键绩效指标一方面避免了因战略性目标本身的整体性和沟通风险造成的传递困难, 给各级管理者以客观的标准和角度, 帮助管理者制定基于战略、支持战略的各级目标; 另一方面使各级管理者意识到自身、本部门在组织战略实现中的位置和职责,提高部门和组织绩效。那么,应该如何设计企业层和部门层 KPI 呢?确立 KPI 时应把握好哪些关键要点呢? 设计关键绩效指标体系的程序: (1详细描述部门和岗位的职责 根据组织的战略目标与部门设置情况,根据部门间工作业务流程的关系,确定每一部门的基本职责。 (2提取工作要项 工作要项指各部门和岗位的工作中所包含的重要职责。由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通过商讨共同确定哪些工作作为工作要项。 (3建立关键绩效指标 每一个工作要项就是一个关键绩效指标, 关键绩效指标必须符合数量化和行为化的标准。关键绩效指标的基本类型为数量、质量、成本和时限四种,绩效评价时,常从这四个方面进行评价。 (4确定不同指标的权重 即确定不同方面的绩效指标在总体绩效中所占的比重。 (5确定绩效标准

关键绩效指标体现了每一个部门或岗位对组织目标有增值作用产出。指标规定了从哪些方面进行评价, 而标准则表明了在各个指标上分别应达到什么样的水平。绩效标准通常是一个范围, 其下限为基本标准,上限为卓越标准。 确立 KPI 时应把握的关键要点: (1把部门和个人目标与公司的整体战略目标联系起来,以全局的观念来思考问题; (2指标一般应当比较稳定,即如果业务流程基本未变,则关键指标的项目也不应有较大的变动; (3指标应当可控制。可以达到; (4关键绩效指标应当简单明了,容易被执行; (5对关键绩效指标要进行规范定义,可以对每一 KPI 指标建立“KPI 定义表”。 关键绩效指标确定方法 一.头脑风暴法 1. 确立企业战略、目标; 2. 综合考虑市场环境、技术变化、人力资源特点、部门特点等,在此基础上采用头脑风暴法确立公司层和部门层关键绩效指标; 3. 董事会成员、总经理、副总经理、部门经理等,不论成员的职称或级别的高低, 自由发言, 考虑战略、市场、技术、人力资源等因素, 创造一种自由的气氛,欢迎各抒己见,自由鸣放,提出尽可能多的绩效指标;追求数量,意见越多,产生好意见的可能性越大;认真对待任何一种设想,而不管其是否适当和可行;对各种意见、方案的评判必须放到最后阶段,此前不能对别人的意见提出批评和评价。

VoLTE的指标定义

VoLTE DT指标定义 1.语音MOS质量 语音MOS质量=(MOS>=2.5个数)/(MOS个数)×100%; 语音MOS质量=(MOS>=3.0个数)/(MOS个数)×100%; 语音MOS质量=(MOS>=3.5个数)/(MOS个数)×100%; 语音MOS质量取主、被叫手机的统计结果,按照分段出具采样点统计。 2.呼叫建立成功率 接通率=主叫建立次数/试呼次数×100%; 试呼次数为主叫发起的SIP_INVITE消息的次数 接通次数为主叫收到的SIP_180 RINGING消息的次数 3.接通率 接通率=主叫接通次数/试呼次数×100%; 试呼次数为主叫发起的SIP_INVITE消息的次数 接通次数为主叫收到的SIP_INVITE 200 OK消息的次数 注:接通率分两类,上述指标为V oLTE呼叫接通率。另需统计测试中主叫在CS域的呼叫接通率(长短呼分开统计)。 4.掉话率 掉话率=掉话次数/主叫接通次数×100%; 注:掉话率分两类,即VoLTE呼叫掉话率和CS域呼叫掉话率(长短呼分开统计)。 掉话率分别统计时间掉话率及里程掉话率(长短呼合并统计)。 时间掉话率=通话状态测试时间/掉话次数(分钟/次) 里程掉话率=通话状态测试里程/掉话次数(公里/次)

5.呼叫建立时延 呼叫建立时延= 主叫发起SIP_INVITE至网络侧下发SIP_180 RINGING 间时间差求和/起呼SIP_INVITE到网络侧下发 SIP_180 RINGING消息时间差计数×100%; 注:空闲态及连接态分开计算,并记录统计次数占比。另需整理呼叫建立时延详情,包括每次呼叫时延情况呈现。 6.RTP丢包率 RTP丢包率=(发送RTP数-接收到RTP数)/发送RTP数×100%; 7.RTP抖动 RTP抖动=相邻两个包的发送时间和接收时间的时间差的绝对值求和/相邻两个包的发送时间和接收时间的时间差的绝对值计数; 8.IMS注册时延 MS注册时延=终端上发SIP REGISTER消息到网络侧下发200 OK消息的时间差求和/终端上发SIP REGISTER消息到网络侧下发200 OK消息的时间差计数; 9.IMS注册成功率 IMS注册成功率= IMS注册成功次数/(IMS注册失败次数+IMS注册成功次数) ×100%; IMS注册成功指终端发送SIP_REGISTER,并收到SIP_REGISTER 200 OK; 10.eSRVCC切换成功率 eSRVCC切换成功率=eSRVCC切换成功次数(UE收到MobiltyFromEUTRACommand-指向WCDMA,随后上发Handover complete消息)/eSRVCC切换尝试次数(UE收到MobiltyFromEUTRACommand-指向WCDMA)×100%; 11.LTE切换成功率 LTE HO成功率=LTE HO成功次数(UE收到包含mobilitycontrol的RRC重配消息后,上发RRC重配完成且没有发生RRC连接重建的次数)/LTE HO尝试次数(UE收到包含mobilitycontrol的RRC重配次数)×100%;(同频/异频)

volte指标定义

V oLTE指标 语音业务 V oLTE始呼接通率(语音/视频) a)指标名称:VoLTE始呼接通率(语音/视频) b)英文名称:Service.VOLTE.MocConnectedSuccRate c)业务需求:VoLTE主叫业务用户感知的呼叫接通(振铃)成功率。 d)指标定义:VoLTE始呼接通率指从主叫网络侧看,收到VoLTE语音或视频的Invite 始呼请求后,向主叫用户成功转发180响应消息的比率。(注:指标可以区分为语 音呼叫和视频呼叫。但由于IMS允许语音和视频在一次通话过程中可以来回切换, 比如在呼叫发起时的视频通话,可能接通时是语音通话,或者先发起语音通话,再 切成视频,再切回语音。由于切换在同一次通话中发生,较难(也无必要)将语音 和视频通话严格区分开来,因此本指标及后续指标不对语音和视频切换进行识别,只按第一次协商的业务类型决定是语音还是视频)。 。 e)指标算法:语音始呼接通率语音始呼接通次数 语音始呼总次数 ?VoLTE语音始呼接通次数:主叫侧VoLTE SBC收到VoLTE语音的Invite始呼请求(下图消息1)后,向主叫用户成功转发180响应消息(下图消息12)的次数。 (参见3GPP TS .24.229)。 ?VoLTE语音始呼总次数:主叫侧VoLTE SBC收到VoLTE语音的Invite始呼请求(下图消息1)的次数。 视频始呼接通率视频始呼接通次数 。 视频始呼总次数 ?VoLTE视频始呼接通次数:主叫侧VoLTE SBC收到VoLTE视频的Invite始呼请求(下图消息1)后,向主叫用户成功转发180响应消息(下图消息12)的次数。 (参见3GPP TS .24.229)。 ?VoLTE视频始呼总次数:主叫侧VoLTE SBC收到VoLTE视频的Invite始呼请求(下图消息1)的次数。

VoLTE接通率分析

许昌VoLTE接通率分析 1.概述 通过VoLTE性能平台和网优平台对许昌的VoLTE接通率在全省排名,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定位网络真实指标情况,通过小区级指标分析网络中高频次、高接通失败的小区分析初步定位原因并提出优化建议。 分析结果: 通过两个不同的平台统计出的VoLTE接通率指标和排名情况看,许昌的接通率指标 在全省的排名一直靠后,总体较差,趋势一致 从全省关联指标对比可以看出,许昌下行弱覆盖小区占比指标排名靠前,但是PHR 异常小区占比靠后,上行受限严重,这也是导致接通率指标差的主要因素 从6月1日至8月1日,许昌VoLTE接通率指标基本保持在99.43%左右,7月30、 31日由于大面积上行干扰导致指标劣化,8月13日后指标开始回升,截止8月23 日已经恢复至99.49%。 造成无线接通率指标差的主要因素是集中在RRC建立阶段,许昌的RRC连接成功率 低于ERAB建立成功率0.04个百分点 导致许昌RRC建立失败占比最高的counter是SIGN_EST_F_RRCCOMPL_MISSING,占 99.16%,这是由于基站发出RRC connection setup后没有收到RRC Setup completions 消息所致,主要反映了基站和UE之间的无线环境问题,体现在覆盖 和干扰方面 低接通小区主要分布在许昌县和许昌市区,这两个区域占比为52% 低接通小区主要分布在平原农村和室内覆盖场景下,共计占比为54.67%,这说深 度覆盖不足时导致许昌接通低的主要原因 低接通小区主要分布在F频段,占比为82.67% 通过关联指标对高频次低接通小区逐个按照下行弱覆盖、上行弱覆盖、上下行均弱 覆盖、高用户、故障、下行干扰及其它等7种原因进行分析,导致VOLTE接通差的 主要原因是覆盖不足,这和低接通小区主要分布在农村场景和F频段是相吻合的。问题分析方法及建议: 对高频次低接通小区(一周内连续2日接通率低于95%的小区),通过MR覆盖率,上行

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

《统计学》 单元教学设计任课教师:张俊霞

单元教学设计基本框架 第一部分:组织教学和复习上次课主要内容 统计分组的概念、原则(穷尽原则和互斥原则)、意义(划分类型、研究结构、分析)、方法(品质分组、数量分组) 数量分组: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式分组(组数、组限、组距、组中值) 分布数列的编制 统计图的绘制 第二部分:学习新内容 第四章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 第一节总量指标 一、总量指标的意义 (一)总量指标的概念 总量指标是指统计汇总后得到的具有计算单位的总和指标,反映被研究对象在一定时期或时点的规模、水平或性质相同总体规模的数量差异。一般用绝对数表示,又称绝对数指标。 (二)计量单位 1.实物单位 实物指标表明现象总体的使用价值总量。它根据现象的自然属性和特点采用实物单位计量。实物单位有自然单位,度量衡单位,标准实物量单位,复合单位。 2.价值单位 价值指标表明现象总体的价值总量,它以货币单位计量。 3.劳动量单位 以劳动过程中消耗的劳动时间为计量单位,如工时、工日、人工数等,为成本核算和计算劳动生产率提供依据。 (三)作用 1.从总体上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起点。 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基本情况,从其基本状况和基本实力入手。 2.计算其它统计指标的基础。 统计综合指标中的相对指标,平均指标的计算都是以绝对数指标为基础计算的。 二、总量指标的种类 1.按指标反映的具体内容划分为总体单位总量指标和总体标志总量指标 总体单位总量指标:是用来反映总体中单位数的多少,说明总体本身规模大小的总量指标。如:对某地区居民粮食消费情况进行研究,该地区的居民人口数便是总体单位总量指标。 总体标志总量指标:是用来反映总体中标志值总和的总量指标。如:上例中粮食消费总量便是总体标志总量指标。 总体单位总量指标和总体标志总量指标的地位随统计研究的目的而变化。如:研究该地区粮食消费价格,粮食消费总量变为总体单位总量指标了。 2.按指标反映的时间状况划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时期指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发展变化过程总量的指标,如:商品销售额、总产值、基本建设投资额等。

ADC参数解释和关键指标

第五章ADC 静态电参数测试(一) 翻译整理:李雷 本文要点: ADC 的电参数定义 ADC 电参数测试特有的难点以及解决这些难题的技术 ADC 线性度测试的各类方法 ADC 数据规范(Data Sheet)样例 快速测试ADC 的条件和技巧 用于ADC 静态电参数测试的典型系统硬件配置 关键词解释 失调误差 Eo(Offset Error):转换特性曲线的实际起始值与理想起始值(零值)的偏差。 增益误差E G(Gain Error):转换特性曲线的实际斜率与理想斜率的偏差。(在有些资料上增益误差又称为满刻度误差) 线性误差Er(Linearity Error):转换特性曲线与最佳拟合直线间的最大偏差。(NS 公司定义)或者用:准确度E A(Accuracy):转换特性曲线与理想转换特性曲线的最大偏差(AD 公司定义)。 信噪比(SNR): 基频能量和噪声频谱能量的比值。 一、ADC 静态电参数定义及测试简介 模拟/数字转换器(ADC)是最为常见的混合信号架构器件。ADC是一种连接现实模拟世界和快速信号处理数字世界的接口。电压型ADC(本文讨论)输入电压量并通过其特有的功能输出与之相对应的数字代码。ADC的输出代码可以有多种编码技术(如:二进制补码,自然二进制码等)。 测试ADC 器件的关键是要认识到模/数转换器“多对一”的本质。也就是说,ADC 的多个不同的输入电压对应一个固定的输出数字代码,因此测试ADC 有别于测试其它传统的模拟或数字器件(施加输入激励,测试输出响应)。对于 ADC,我们必须找到引起输出改变的特定的输入值,并且利用这些特殊的输入值计算出ADC 的静态电参数(如:失调误差、增益误差,积分非线性等)。 本章主要介绍ADC 静态电参数的定义以及如何测试它们。 Figure5.1:Analog-to-Digital Conversion Process. An ADC receives an analog input and outputs the digital codes that most closely represents then input magnitude relative to full scale. 1.ADC 的静态电参数规范

VoLTEKPI指标定义

语音质量类终端在源小区收到RRC重配消息指示切换,到终端在网内控制面,12, LI标小区收到RRC重配消息指示切换完成的时间差 源小区最后一个PDCP层数据包到LI标小区接收到的网内用户面第一个PDCP 层数据包的时间差 空从eNodeB下发Handover Command到终端向BSS切换中断网间口发送H0 Complete的时间差时延控制核MME向eMSC发送PS to CS Request,到收到PS to面心CS Complete/Ack的时间差网 源小区最后一个PDCP层数据包到訂标小区建立专有网间用户面信道恢复话音的时间差 主叫端发起BYE Message到收到网络侧下发的SIP 200话音挂机时延0K消息差 从终端发生RLF, Radio Link Failure,无线链路失败, RRC重建时延的时刻,大盘终端发出RRC 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 Complete 的时刻 IMS注册成功率IMS注册成功次数/终端开机次数*100% 话音接通成功率成功完成呼叫次数/终端发起呼叫总数*100% 掉话率掉话次数/成功建立呼叫次数*100% 网内切换成功率切换成功次数/切换请求次数*100% KPI指标类eSRVCC切换成功率eSRVCC切换成功次数/eSRVCC切换尝试次数*100% ,9,寻呼成功率寻呼成功次数/EPC发起寻呼请求总次数*100% 平均长保时间用户保持通话状态时间的平均值 紧急呼叫建立成功率拨打紧急呼叫成功接通次数/总拨打次数*100% 里程掉话比掉话次数/呼叫行驶的里程数,km, *100% 2资源占用类

2.1上行RB数(新指标) 1,定义 ,每秒上行调度RB数/每秒上行实际调度次数。 2,统计方法 ,每秒上行调度RB数:指该用户在过去1秒内被实际调度的上行RB数; ,每秒上行实际调用次数:指该用户在过去1秒内被系统实际上行调度的次数,而非 过去1秒内的所有调度机会(例如过去一秒内所有的上行时隙数U); ,例如,在过去1秒内如果系统调度了 4次,调度的RB数分别为34、81、57、 70, 则该数据应为(34+81+57+70)/4,而不是简单得将总调度RB数平摊到过去1秒内 所有的调度机会上:(34+81+57+70)/600。 2.2下行RB数(新指标) 1,定义 ,每秒下行调度RB数/每秒下行实际调度次数。 2,统计方法 ,每秒下行调度RB数:指该用户在过去1秒内被实际调度的下行RB数; ,每秒下行实际调用次数:指该用户在过去1秒内被系统实际下行调度的次数,而非 过去1秒内的所有调度机会(例如过去一秒内所有的下行时隙数U); ,例如,在过去1秒内如果系统调度了 4次,调度的RB数分别为34、81、57、 70,

volte指标定义

VoLTE指标 语音业务 VoLTE始呼接通率(语音/视频) a)指标名称:VoLTE始呼接通率(语音/视频) b)英文名称:业务需求:VoLTE主叫业务用户感知的呼叫接通(振铃)成功率。 c)指标定义:VoLTE始呼接通率指从主叫网络侧看,收到VoLTE语音或视频的Invite始 呼请求后,向主叫用户成功转发180响应消息的比率。(注:指标可以区分为语音 呼叫和视频呼叫。但由于IMS允许语音和视频在一次通话过程中可以来回切换,比 如在呼叫发起时的视频通话,可能接通时是语音通话,或者先发起语音通话,再切 成视频,再切回语音。由于切换在同一次通话中发生,较难(也无必要)将语音和 视频通话严格区分开来,因此本指标及后续指标不对语音和视频切换进行识别,只 按第一次协商的业务类型决定是语音还是视频)。 d)指标算法:。 ?VoLTE语音始呼接通次数:主叫侧VoLTE SBC收到VoLTE语音的Invite始呼请求(下图消息1)后,向主叫用户成功转发180响应消息(下图消息12)的次数。(参 见3GPP TS .)。 ?VoLTE语音始呼总次数:主叫侧VoLTE SBC收到VoLTE语音的Invite始呼请求(下图消息1)的次数。 。 ?VoLTE视频始呼接通次数:主叫侧VoLTE SBC收到VoLTE视频的Invite始呼请求(下图消息1)后,向主叫用户成功转发180响应消息(下图消息12)的次数。(参 见3GPP TS .)。 ?VoLTE视频始呼总次数:主叫侧VoLTE SBC收到VoLTE视频的Invite始呼请求(下图消息1)的次数。

注:图中虚线表示响应消息。 e)测量数据映射关系:Mw xDR, ?VoLTE语音始呼接通次数:xDR中字段“Interface”=Mw,且“Service Type”=0,且“Procedure Type”=5,且“CALL_SIDE”=0,且“ALERTING_TIME”≠全F的xDR 个数。 ?VoLTE语音始呼总次数:xDR中字段“Interface”=Mw,且“Service Type”=0,且“Procedure Type”=5,且“CALL_SIDE”=0的xDR个数。 ?VoLTE视频始呼接通次数:xDR中字段“Interface”=Mw,且“Service Type”=1,且“Procedure Type”=5,且“CALL_SIDE”=0,且“ALERTING_TIME”≠全F的xDR 个数。 ?VoLTE视频始呼总次数:xDR中字段“Interface”=Mw,且“Service Type”=1,且“Procedure Type”=5,且“CALL_SIDE”=0的xDR个数。 f)数据类型: 实型 g)数据单位:无 h)空间粒度:UE

总量关键指标平均发展水平

学习领域:统计 学习情境:时间序列分析 学习任务:总量指标时间序列平均发展水平的计算 执行班级:组别: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执行日期:学时:2 知识目标: 1.了解发展水平的概念 2.理解平均发展水平的概念 3.掌握总量指标时间序列平均发展水平的计算方法 能力目标: 1.熟练掌握时期序列和时点序列计算平均发展水平的计算公式 2.学会时期序列和时点序列计算平均发展水平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发展水平、平均发展水平的概念 难点:时点序列平均发展水平的计算方法 工作前,请学习7S规定如下: 工作现场是一个职业人职业素养的集中体现,请务必注意7S的职业习惯。 1.整理(S EIRI)工作环境的整理 2.整顿(S EITON)工作现场的整顿 3.清扫(S EISO)工作现场环境的清扫点检 4.清洁(S EIKETSU)工作环境的清洁 5.素养(S HITSUKE)列出你在上课时要注意的文明作为细节 6.安全(S AFETY)现场安全分析 7.节约(S PARE)工作过程中请注意节俭的习惯培养 任务实施: 根据学生数量把全班分成小组,每组选一名组长,负责组织小组的活动,成绩的统计工作。

小组名称:工作理念: 序号姓名职务岗位职责 1 组长全面组织协调、分配任务 2 成员积极参与讨论、完成学习任务 3 成员积极参与讨论、完成学习任务 4 成员积极参与讨论、完成学习任务 5 成员积极参与讨论、完成学习任务 6 成员积极参与讨论、完成学习任务 7 成员积极参与讨论、完成学习任务 8 成员积极参与讨论、完成学习任务 备注:各组所得分数为本组各成员得分,对组内表现优秀者再适当加分奖励(优秀者由老师根据课堂表现直接认定) 问题引导1: 1.发展水平的概念 2.时间序列的作用 成果展示: 1时间序列中()称为发展水平或称发展量,它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各个时期(或时点)发展所达到的()。 问题推广:明确新知 发展水平一般是指总量指标,如工业总产值、工人人数等;发展水平也可以表现为相对指标,如产品计划完成程度、产品合格率等;发展水平也可以表现为平均指标,如平均工资、平均单位成本等。 根据发展水平在时间序列中的位置不同,发展水平有最初水平、中间水平和最末水平三种。在同一个时间序列中,第一个指标数值称为最初水平,用符号a0表示;最后一个指标数值称为最末水平,用符号an 表示;其余各个指标数值称为中间水平,用符号a1、a2 、a3……an-1表示。 问题引导2: 1.平均发展水平的概念 2.平均发展水平和平均数的区别

PMC关键业绩考核指标分类

PMC关键业绩考核指标分类 关键业绩考核指标体系包括过程指标和结果指标两大类,过程指标用于评估被考核者的过程行为,结果指标用于评估被考核者的工作结果。结果指标分为定量指标、定性指标和非权重指标三类。 (一)定量指标 定量指标是可以准确数量定义、精确衡量并能设定绩效目标的考核指标。定量指标分为绝对量指标和相对量指标两种,绝对量指标如销售收入,相对量指标如销售收入增长率。 定量指标的五要素是:指标定义、评价标准、信息来源、绩效考核者和绩效目标。指标定义就是对指标的详细解释及如何计算的说明。评价标准是如何计算绩效考核指标得分的详细条款。信息来源指绩效考核信息来自何处。绩效考核者指由谁负责制定绩效目标并实施考核。绩效目标是在考核期间应该达到的指标数值。 定量指标是比较客观、有效的考核指标,其中绝对量指标可以是长度、质量、时间以及其他数量,相对量指标可以是任何同单位数量的比值。一个数量结果指标是否合理、有效,指标的五个要素都是非常关键的,尤其是评价标准和绩效目标是相互关联的,设计指标时要尤其注意。此外,选择绩效考核标准的评分方法也很关键,要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以使考核结果公正、公平,实现有效激励。 定量指标有两种制定评价标准的方法:一种是加减分法,另一种是规定范围法。(二)定性指标

有些指标虽然可以明确定义,也是某些行为的结果,但这些指标却不能精确衡量也无法设定数量化的绩效目标,比如工作疏忽错误、工作完成及时性等。这时,就需要采用定性指标了。 定性指标的五个要素同样是指标定义、评价标准、信息来源、绩效目标和绩效考核者。与定量指标的差别在于,其绩效目标是定性的描述而不是定量的精确数字。制定定性指标评价标准有加减分法和综合评分法。 (三)非权重指标 非权重指标所考核的是重要事项,但一般不是常规工作,如果将其作为权重指标考核,会给绩效考核战略导向带来影响,但事项的发生对组织和部门战略目标的实现又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对这类指标的考核采取不占有权重的形式。非权重指标包括否决指标、奖励指标和奖惩指标。 (四)过程指标 绩效考核的重要意义在于过程控制,结果指标是工作的结果,也是滞后指标,如果全部采用结果指标进行考核,那么绩效考核就失去了控制的意义。因此,如何加强过程控制,如何对行为过程进行考核,成为很多公司正在研究的课题。 过程指标具有四个方面的要素,分别是指标说明、评价标准、信息来源和绩效考核者。过程指标根据主要工作流程控制点行为特征来进行描述,以评估表的形式得出评价标准。 需要说明的是,过程考核指标的引入不仅在于重视评价标准的有效性,实现了公平、公正,其更大的意义在于,过程指标的评价标准提出了此项工作的较高要求,对工作方法和

总量控制指标解释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简介 水环境 一、水污染指标 1理化指标:水温、色度、臭、浊度、透明度、PH值、残渣、矿化度、电导率、酸度、碱度和二氧化碳。 2、无机阴离子:硫化物、氰化物、硫酸盐、硼、游离氯和总氯、氯化物、氟化物、碘化物。 3、营养盐及有机污染综合指标:溶解氧、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总有机碳、磷、凯 氏氮、总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和氨氮。 4、金属及其化合物:银、铝、砷、钡、铍、铋、镉、钴、铬、铜、汞、铁、锰、镍、钼、 铅、锑、硒、锌、钒、钾和钠及钙、镁。 5、有机污染物:挥发性酚、苯胺、可吸附有机卤素、总有机卤素、石油类、有机质和特定有 机物(笨系物、甲醛、有机磷农药和阴离子洗涤剂等、。 二、水污染总量指标 1、现已实施的:COD 2、十二五期间:COD 氨氮 三、COD 1 COD勺意思 ⑴字面意思:即Chemical Oxygen Dema nd 化学需氧量 ⑵广义的:是指水体中易被强氧化剂氧化的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结果折 算成氧勺量(以mg/L 计、。 COD勺测定方法主要以氧化剂的类型来分类,最常见的是重铬酸钾法(Dichromate Method)和高锰酸钾法(Dermanganate Method),前者在欧美国家多为采用,后者在日本广为采用。国外也有用高锰酸钾、臭氧、羟基作为氧化剂的方法体系。 COD的定量方法因氧化剂的种类和浓度、氧化酸度、反应温度及时间等条件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结果。另一方面,在同样条件下也会因水体中还原性物质的种类与浓度不同而呈现不同的氧化程度。因此,对于COD来说,它并不是单一含义的指标,随着测定方法的不同,测定值也不同,它是水体中受还原性物质污染的综合性指标,主要是水体 受有机物污染的综合性指标。

什么是KPI(关键业绩指标)

什么是KPI(关键业绩指标) 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ion)即关键业绩指标,是通过对组织内部某一流程的输入端、输出端的关键参数进行设置、取样、计算、分析,衡量流程绩效的一种目标式量化管理指标,是把企业的战略目标分解为可运作的远景目标的工具,是企业绩效管理系统的基础。KPI 是现代企业中受到普遍重视的业绩考评方法。KPI可以使部门主管明确部门的主要责任,并以此为基础,明确部门人员的业绩衡量指标,使业绩考评建立在量化的基础之上。建立明确的切实可行的KPI指标体系是做好绩效管理的关键。 KPI法符合一个重要的管理原理--“二八原理”。在一个企业的价值创造过程中,在在着“20/80”的规律,即20%的骨干人员创造企业80%的价值;而且在每一位员工身上“二八原理”同样适用,即80%的工作任务是由20%的关键行为完成的。因此,必须抓住20%的关键行为,对之进行分析和衡量,这样就能抓住业绩评价的重心。

一、建立关键业绩指标体系遵循的原则 1、目标导向。即KPI必须依据企业目标、部门目标、职务目标等来进行确定。 2、注重工作质量。因工作质量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但又难以衡量,因此,对工作质量建立指标进行控制特别重要。 3、可操作性。关键业绩指标必须从技术上保证指标的可操作性,对每一指标都必须给予明确的定义,建立完善的信息收集渠道。 4、强调输入和输出过程的控制。设立KPI指标,要优先考虑流程的输入和输出状况,将两者之间的过程视为一个整体,进行端点控制。 二、确立KPI指标应把握的要点

1、把个人和部门的目标与公司的整体战略目标联系起来。以全局的观念来思考问题。 2、指标一般应当比较稳定,即如果业务流程基本未变,则关键指标的项目也不应有较大的变动。 3、指标应该可控制,可以达到。 4、关键指标应当简单明了,容易被执行这所接受和理解。 5、对关键业绩指标要进行规范定义,可以对每一KPI指标建立“KPI定义指标表”。 三、KPI的抽取与分解示例:

VoLTE指标定义

一、V oLTE概述(一)网络构架 (二)

二、指标定义 (一)IMS注册成功率 1、计算公式: IMS注册成功次数/终端开机次数*100% 2、相关说明: 终端开机后,将先后完成EPC附着,IMS信令承载建立和IMS注册流程,以上3 个流程均正常完成,则定义为一次IMS注册成功。 (1)EPC附着:终端开机→广播消息读取→随机接入→RRC连接建立→默认承载建立(CMNET,QCI=9)→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 Complete。 (2)IMS信令承载建立:终端发起PDN Connectivity Service到默认承载建立(IMS,QCI=5)→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 Complete。 (3)IMS注册:终端发起SIP Register→SIP401→SIP Register→SIP 200 OK 3、步骤流程: (1)MS用户发出注册请求消息; (2)P-CSCF通过DNS得到用户归属网的I-CSCF; (3)P-CSCF把注册消息转到I-CSCF; (4)I-CSCF查询HSS,为用户选择一个S-CSCF; (5)I-CSCF将消息转到S-CSCF; (6)S-CSCF从HSS得到用户的认证信息; (7)S-CSCF通知用户重新认证; (8)用户重新发起注册(1-5步); (9)认证通过,S-CSCF通知HSS; (10)S-CSCF从HSS下载用户数据和iFC; (11)S-CSCF通知AS进行第三方注册; (12)AS从HSS得到用户数据(可选); (13)P-CSCF向S-CSCF订阅注册事件通知; (14)用户向S-CSCF订阅注册事件通知。

统计学基础知识及其概念

一、概念篇 总体:总体是指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务的整体,亦称统计总体。 总体单位:总体单位是指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的总称。 指标: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 标志: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统计调查:是按照预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科学的统计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客观实际搜集统计资料的过程。 调查对象:是根据调查目的、任务确定的调查的范围,即所要调查的总体,它是由某些性质上相同的许多调查单位所组成的。 调查单位:是所要调查的现象总体中的个体,即调查对象中的一个一个具体单位,它是调查中要调查登记的各个调查项目的承担者。 报告单位:是负责向统计调查机关提交调查资料的单位。 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或时期内的现象的总量。 抽样调查:是从研究的总体中按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观察研究,并根据这部分单位的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以达到认识总体的一种统计调查方法。抽样调查又称为概率抽样或称为随机抽样。 抽样调查是抽取总体重的部分单位,收集这些单位的信息,用来对总体进行推断的调查方法。这里的总体是指抽样推断所要认识的研究对象的整体,它是由所要研究的范围内具同一性质的全体单位所组成的整体。被抽中的部分单位构成样本。一般的,将总体记作N,将样本记作n。 面谈访问法:是由访问员与被调查者见面,通过直接访问来填写调查问卷的方法。 统计整理:是统计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根据统计研究的任务与要求,对调查所取得的各种原始资料,进行审核、分组、汇总,使之系统化、条理化,从而得到反映总体特征的综合资料的过程。 复合分组:对同一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重叠起来进行分组。 复合分组体系:多个复合分组组成的分组体系。 频数:是指分配数列中各组的单位数,也称次数。 频率:是将跟组的单位数(频数)与总体单位数相比,求得的用百分比表示的相对数,也称比率或比重。 统计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基本概念及其具体数值的总称。 总量指标:是反映总体规模的统计指标,表明现象总体发展的结果。 平均指标:是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一般水平的统计指标。 是将一个总体内各个单位在某个数量标志上的差异抽象化,以反映总体的一般水平的综合指标。 标志变异指标:是表明总体各个单位标志值的差异程度(离散程度)的指标。 强度相对指标:是不属于同一总体的两个性质不同但相互间有联系的总量指标对比的比值,是用来反映现象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利用程度的综合指标。 加权算数平均数:是在总体经过分组形成变量数列(包括单项数列和组距数列),有变量值和次数的情况下,将各组变量值分别与其次数相乘后加总求得标志总量,再除以总体单位数(即次数总和)而求得的数值。 标准差:是总体各单位变量值与其平均数的离差平方的算术平均数的平方根。 发展速度:是表明社会经济现象发展程度的相对指标,它是根据两个不同时期发展水平对比求得,说明报告期水平是基期水平的几倍或百分之几,常用倍数或百分数来表示。由于所采用的基期不同,发展速度又可分为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 概率抽样:概率抽样在抽取样本时不带有任何倾向性,它通过从总体中随机抽选单位来避免这种偏差,因而对总体的推断更具代表性。 比例分析法:比例分析法又名“比率分析法”,是用倍数或百分比表示的分数式,即通过计算相关指标之间的相对比值,来揭示和对比不同规模、不同性质事物的水平和效益的好坏,或分析部分和整体之间比例关系的分析方法。 国家统计报表制度:国家统计报表制度是各级政府统计部门实施国家统计调查项目的业务工作方案,由国家统计局制定,或者由国家统计局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制定。 现行国家统计报表制度分为周期性普查制度、经常调查制度和非经常性调查制度三大类。 周期性普查制度:是国家统计报表制度的一个类型,是就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由国务院组织,每隔一段时

总 量 指 标

总量指标 一、总量指标的概念和种类 (一)总量指标的概念 总量指标是反映现象在一定时空下的总体规模和水平的统计指标。例如:200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117251.9亿元,普通学校专任教师72.5万人,就业人员74432万人,2003年底全国总人口达129227万人。上述指标都是总量指标。总量指标是由总体各单位资料汇总得到的,说明现象客观存在的绝对数量,通常以绝对数形式表示,它的数值往往会随着统计范围的大小而变化;由于总量指标是反映总体规模和水平的,所以只能对有限总体计算总量指标。 总量指标是经济统计中最常用最基本的综合指标,它在统计分析中具有重要意义:(1)总量指标是认识客观现象的起点。由于客观现象的基本情况首先都表现为一定的总量,如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人口总数、土地面积、固定资产投资总量、财政收入与支出、外贸进出口总额等等,要想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民经济、科技文化和社会发展等基本状况,必须从认识这些总量指标开始。 (2)总量指标是实行经济管理的基本依据。一方面总量指标能反映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运行条件、成果等数量状况,另一方面宏观和微观经济管理中的许多计划指标与考核指标也常常以总量指标的形式规定,所以总量指标是宏观和微观经济管理的基本指标。 (3)总量指标是计算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基础。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一般由两个有联系的总量指标对比计算出来的,因此,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都是总量指标的派生形式。 (二)总量指标的种类 按照不同的标志,可将总量指标区分为不同类型。 1. 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 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内容不同可分为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总体单位总量表明总体中单位数的多少,说明总体的规模大小,通常简称为总体总量;总体标志总量是总体中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值的总和,说明总体在某一数量方面的总规模,通常简称为标志总量。例如,要研究某地区工业企业的产品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完成情况,该地区的工业企业总数是总体总量,全部工业企业的产品销售收入、利润总额是标志总量。在区分总体总量和标志总量时,应注意两个问题: (1)总体总量和标志总量的区分是相对于统计研究目的而言的,一个总量指标究竟是总体总量还是标志总量,要根据研究目的来确定。例如,要研究某地区工业企业的企业规模情况,则该地区工业企业数是总体总量,全部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产品销售收入、固定资产原值等是标志总量;如果研究目的变化为研究该地区工业企业职工素质,可以该地区所有工业企业职工为总体,此时,全部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转化为总体总量。 (2)对一个特定研究总体而言,总体单位总量只有一个,而总体标志总量可以有若干个。如上例中研究某地区工业企业的规模问题,特定总体是该地区全部工业企业,这个地区的工业企业数是唯一的总体单位总量,而职工人数、产品销售收入、固定资产原值是总体标志总量。 2. 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总量指标按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区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时期指标是表明现象在某一时期内发展过程所形成的总数量,如企业的销售额、产值、利润总额均属于时期指标。

最新华为SEQ VoLTE指标规范资料

华为SEQ VoLTE指标规范 1VoLTE简介 VoLTE即Voice over LTE,它是一种IP数据传输技术,VoLTE是基于IMS的语音业务,可实现数据与语音业务在同一网络下的统一。4G网络下不仅仅提供高速率的数据业务,同时还提供高质量的音视频通话,后者便需要VoLTE技术来实现。VoLTE技术带给4G用户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接通等待时间更短,以及更高质量、更自然的音视频通话效果。VoLTE与2G、3G语音通话有着本质的不同。VoLTE是架构在4G网络上全IP条件下的端到端语音方案。VoLTE相较2G、3G语音通话,语音质量能提高40%左右,因为它采用高分辨率编解码技术。VoLTE为用户带来更低的接入时延(拨号后的等待时间),比3G降50%,大概在2秒左右,而2G时代在6~7秒。此外,2G、3G下的掉话时有发生,但VoLTE的掉话接近于零。 对运营商而言,部署VoLTE意味着开启了向移动宽带语音演进之路。从长远来看,这将给运营商带来两方面的价值,一是提升无线频谱利用率、降低网络成本。因为对于语音业务,LTE的频谱利用效率远远优于传统制式,达到GSM的4倍以上。 另一个价值就是提升用户体验,VoLTE的体验明显优于传统CS语音。首先,高清语音和视频编解码的引入显著提高了通信质量;其次,VoLTE的呼叫接续时长大幅缩短,测试表明VoLTE比CS呼叫缩短一半以上;第三,与RCS的无缝集成可以带来丰富的业务 2VoLTE涉及的接口 图中红色标记的的探针采集接口是VoLTE涉及的关键接口。 外置探针

S-CSCF/I-CSCF 关键网元: 接口简介:

3VoLTE KQI指标说明 图1: VoLTE KQI信令面流程图

总量指标教案

总量指标 【教学目标】(一)能力目标掌握总量指标的概念、特点、意义和 种类 (二)德育目标让学生会用总量数据去进行语言描述【教学重点】总量指标的概念、特点、意义和种类 【教学难点】总量指标种类的区分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时间】11月3日 【教学过程】 回忆: 1、统计的研究方法 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 综合指标法统计推断法 2、综合指标法中的综合指标有哪几种? 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 引入: 首先要学习综合指标的基础指标----总量指标 新授: 第三章综合指标 第一节总量指标 一、总量指标的概念和意义

1、概念 是反映统计总体在一定时间、空间条件下的 总规模或总水平的综合数据,又称统计绝对数。 例如:2001年某地区国内生产总值752亿元,年末人口数320万人2、特点 总量指标数值随总体外延范围大小而呈同方向变化,即数值随总体外延范围的大小而增减。 例如:土地面积蠡县650平方公里 保定 2.21万平方公里 3、意义 是统计描述的基础数据,是从数量上认识客观事物的起点数据,是计算统计相对数和平均数的基础数据 例如:2008年蠡县人口数是51万人,国民生产总值是50.1亿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9823.53元/人 二、总量指标的种类 (一)按总量指标反映的总体内容划分 总体单位总量总体所包含的总体单位总个数 总体标志总量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的总和 例如:某生产组10名工人日产量资料如表

(二)按总量指标反映的时间状况分 时期总量指标 是指能够反映总体在一段时期内发展变化结果的总数量, 它属于流量 例如:工资总额、货物流通量 时点总量指标 是指反映总体在某一时刻上呈现、存在或达到的总数量 的指标,它属于存量。 例如:人口数、商品库存量 时期总量指标和时点总量指标的区别: 时期总量指标 (1)在不同时间内的数值可以相加。 (2)数值的大小与时间长短有着直接的联系,它具有时间长度。 (3)数值通过连续登记取得。 时点总量指标 (1)在不同时刻上的数值则不能相加。 (2)数值的大小与时间长短没有直接关系,它不具时间长度。 (3)数值通过间断登记取得。 课堂练习:

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及答案

第四章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 一、本章重点 1.总量指标。总量指标是最基本的统计指标,它是计算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基础,要注意它的两个分类:一是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的划分;二是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的划分。上述分类的含义和作用都不相同,而且关系到以后各章的学习,应该搞清楚。 2.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有实物单位、劳动单位和货币单位。要注意双重单位和复合单位的区别。 3.相对指标。要了解几种相对指标的概念、作用、计算方法和应用条件,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是难点。 4.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的应用。掌握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应用的三个基本原则。 二、难点释疑 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的关系既是本章重点又是本章难点,如果对此不能很好的理解,以后学时间序列的序时平均数时会遇到更大的困难,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区分它们:一是时期指标可以相加,以反映更长时期的总量,而时点指标各指标值不能相加,或相加没有实际意义;二是时期指标数值大小和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如年GDP肯定要大于月GDP,而时点指标数值与时间间隔长短没有直接关系,如年末职工人数不一定大于某一个月的职工人数;三是时期指标是通过连续计数的方式取得的,以反映社会现象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总量,而时点指标是通过间断取值的方法取得的,以反映社会现象在某一瞬间的状态。 三、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总量指标是计算(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基础。总量指标按反映现象总体的内容不同可分为(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2.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有(实物单位)、(货币单位)和(劳动单位)三种形式。 3.相对指标数值有(有名数)和(无名数)两种形式。(无名数)是一种抽象化的数值,多以(系数)、(倍数)、(成数)、(百分数)或(千分数)表示。 4.积累额与消费额的比例为1/3,则积累额占国民经济收入使用额的25%,前者为(比例)相对指标,后者为(结构)相对指标。 5.强度相对指标数值大小有正指标和逆指标之分,如果与现象发展程度或密度成正比例,则称之为(正指标),反之则称之为(逆指标)。 6.某产品单位成本水平计划降低%,实际降低%,则计划完成程度为(%)。 7.相对指标中分子分母不能互换的有(结构)、(动态)和(计划完成)。 8.实物单位有(自然单位)、(度量衡单位)和(双重单位或复合单位)。 9.按水平法计算计划完成程度的公式为(计划期末实际达到的水平/计划规定期末应达到的水平);按累计法计算计划完成程度的公式为(五年计划期间累计完成数/五年计划规定的累计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