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一数学湘教版工作计划

初一数学湘教版工作计划

初一数学湘教版工作计划
初一数学湘教版工作计划

初一数学湘教版工作计划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习观。以发展为主题,质量为主线,创新为动力,素质教育,教学质量两手一起抓。力争改变旧的教育观念,确立课改的新理念和策略,下面是整理的《初一数学湘教版工作计划》,供您阅读,参考。希望您能有所收获!

初一数学湘教版工作计划1

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第1教案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实例,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相关概念。

2.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体会化陌生为熟悉,化复杂为简单的“转化”思想方法。

3.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体会数学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

1..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概念。

2.根据实际问题列不等式组。

教学方法

探索方法,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估计自己的体重不低于多少千克?不超过多少千克?若没体重为x千克,列出两个不等式。

2.由许多问题受到多种条件的限制引入本章。

二、探索新知:

自主探索、解决第2页“动脑筋”中的问题,完成书中填空。

分别解出两个不等式。

把两个不等式解集在同一数轴上表示出来。

找出本题的答案。

三、抽象:

教师举例说出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渗透交集思想)

四、拓展:

合作解决第4页“动脑筋”

1.分组合作:每人先自己读题填空,然后与同组内同学交流。

2.讨论交流,求出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五、练习:

P5练习题。

六、小结:

通过体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七、作业:

第5页习题1.1A组。

选作B组题。

后记:

1.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第2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解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会用数轴确定解决。

2.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形结合的作用,逐步熟悉和掌握这一重要思想方法。

3.培养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

解决由两个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

教学难点

学生归纳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步骤。

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自己探究。

教学过程

一、做一做。

1.分别解不等式x+4>3。。

2.将1中各不等式解集在同一数轴上表示出来。

3.说一说不等式组的解集是什么?

4.讨论交流,怎样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二、新课

1.解不等式组的概念。

2.例1:解不等式组:

教师讲解,提醒学生注意防止出现符号错误和运算错误。注意“<”和“”在数轴表示时的差别。

3.例2:解不等式组:

学生解出不等式(1)、(2)。并把解集表示在同一数轴上。讨论:本不等式组的解集是什么?

4.例3:解不等式组:

解出不等式(1)、(2)。并把解集表示在同一数轴上。

讨论:本不等式组的解集是什么?(空集)

说明:本题可说“这个不等式组无解”或“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是空集”。简单介绍“空集”。

5.思考:

(1)说出下列不等式组的解集:

①②③④

(2)讨论(1)中有什么规律?

三、练习

1.P8练习题。

2.如果a>b,说说下列不等式组的解集。

①②③

3.如果不等式组的解集是x>a。

那么a____3(填“>”“<”“≤”或“≥”)

四、小结。

说一说怎样解不等式组?

五、作业。

习题1.2A组题

选作B组题。后记:

1.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1)

第3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问题。

2.渗透“数学建模”思想。化理论。

3.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重点

分析实际问题列不等式组。

教学难点

1.找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列不等式组。

2.有条理的表达思考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出示问题:

某公园售出一次性使用门票,每张10元。为吸引更多游客,新近推出购买“个人年票”的售票方法。年票分A、B两类。A类年票每张100元,持票者每次进入公园无需再购买门票。B类年票每张50元,持票者进入公园时需再购买每次2元的门票。你能知道某游客一年中进入该公园至少超过多少次,购买A 类年票最合算吗?

二、建立模形。

1.分析题意回答:

①游客购买门票,有几种选取择方式?

②设某游客选取择了某种门票,一年进入该公园x次,门票支出是多少?

③买A类年票最合算,应满足什么关系?

2.讨论交流,列出不等式组。

3.解不等式组,说出问题的答案。

三、应用。

学生讨论、交流。

1.什么情况下,购买每次10元的门票最合算。

2.什么情况下,购买B类年票最合算?

学生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且考虑问题要全面。

四、练习。

某校安排寄宿时,如果每项间宿舍住7人,那么有1间虽有人住,但没住满。如果每间宿舍住4人,那么有100名学生住不下。问该校有多少寄宿生?有多少间宿舍?

(提示学生找到本题中的两个不等关系。学生人数,宿舍间数都为整数。解本题时,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五、小结

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是什么?(讨论、交流,指名回答)

初一数学湘教版工作计划2

5.1相交线

[教学目标]

1. 通过动手、操作、推断、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识图能力,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

2. 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邻补角、对顶角,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邻补角与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

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好奇观察剪刀剪布的过程,引入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在我们的生活的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相交线和平行线,本章要研究相交线所成的角和它的特征。

观察剪刀剪布的过程,引入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出示一块布和一把剪刀,表演剪布过程,提出问题:剪布时,用力握紧把手,两个把手之间的的角发生了什么变化?剪刀张开的口又怎么变化?

教师点评:如果把剪刀的构造看作是两条相交的直线,以上就关系到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的问题,

二.认识邻补角和对顶角,探索对顶角性质

1.学生画直线AB、CD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

共能组成几对角?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学生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当学生直观地感知角有“相邻”、“对顶”关系时,教师引导学生用

几何语言准确表达

;

有公共的顶点O,而且的两边分别是两边的反向延长线

2.学生用量角器分别量一量各角的度数,发现各类角的度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得出结论:相邻关系的两个角互补,对顶的两个角相等)

3学生根据观察和度量完成下表:

两条直线相交所形成的角分类位置关系数量关系

教师提问:如果改变的大小,会改变它与其它角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吗?

4.概括形成邻补角、对顶角概念和对顶角的性质

三.初步应用

练习:

下列说法对不对

(1) 邻补角可以看成是平角被过它顶点的一条射线分成的两个角

(2) 邻补角是互补的两个角,互补的两个角是邻补角

(3) 对顶角相等,相等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学生利用对顶角相等的性质解释剪刀剪布过程中所看到的现象

四.巩固运用例题:如图,直线a,b相交,,求的度数。

[巩固练习](教科书5页练习)已知,如图,,求:的度数

[小结]

邻补角、对顶角.

[作业]课本P9-1,2P10-7,8

[备选题]

一判断题:

如果两个角有公共顶点和一条公共过,而且这两个角互为补角,那么它们互为邻补角( )

两条直线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邻补角相等,那么一对对顶角就互补( ) 二填空题

1如图,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的对顶角是,的邻补角是若: =2:3,,则 =

2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

5.1.2 垂线

[教学目标]

1. 理解垂线、垂线段的概念,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

线。

2. 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并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3. 掌握垂线的性质,并会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推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垂线的定义及性质。

2.教学难点:垂线的画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 复习提问:

1、叙述邻补角及对顶角的定义。

2、对顶角有怎样的性质。

二.新课:

引言:

前面我们复习了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特殊角直角时,这两条直线有怎样特殊的位置关系呢?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这方面的实例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一)垂线的定义

当两条直线相交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是互相垂直的,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如图,直线AB、CD互相垂直,记作,垂足为O。

请同学举出日常生活中,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实例。

注意:

1、如遇到线段与线段、线段与射线、射线与射线、线段或射线与直线垂直,特指它们所在的直线互相垂直。

2、掌握如下的推理过程:(如上图)

反之,

(二)垂线的画法

探究:

1、用三角尺或量角器画已知直线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2、经过直线l上一点A画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3、经过直线l外一点B画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画法:

让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沿直线左右移动三角板,使其另一条直角边经过已知点,沿此直角边画直线,则这条直线就是已知直线的垂线。

注意:如过一点画射线或线段的垂线,是指画它们所在直线的垂线,垂足有时在延长线上。

(三)垂线的性质

经过一点(已知直线上或直线外),能画出已知直线的一条垂线,并且只能画出一条垂线,即:

性质1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练习:教材第7页

探究:

如图,连接直线l外一点P与直线l上各点O,

A,B,C,……,其中 (我们称PO为点P到直线

l的垂线段)。比较线段PO、PA、PB、PC……的长短,这些线段中,哪一条最短?

性质2 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

(四)点到直线的距离

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如上图,PO的长度叫做点 P到直线l的距离。

例1

(1)AB与AC互相垂直;

(2)AD与AC互相垂直;

(3)点C到AB的垂线段是线段AB;

(4)点A到BC的距离是线段AD;

(5)线段AB的长度是点B到AC的距离;

(6)线段AB是点B到AC的距离。

其中正确的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解:A

例2 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

解:略

例3 如图,一辆汽车在直线形公路AB上由A

向B行驶,M,N分别是位于公路两侧的村庄,

设汽车行驶到点P位置时,距离村庄M最近,

行驶到点Q位置时,距离村庄N最近,请在图中公路AB上分别画出P,Q两点位置。

练习:

1.

2.教材第9页3、4

教材第10页9、10、11、12

小结:

1. 要掌握好垂线、垂线段、点到直线的距离这几个概念;

2. 要清楚垂线是相交线的特殊情况,与上节知识联系好,并能正确利用工具画出标准图形;

3. 垂线的性质为今后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应该熟练掌握。

作业:教材第9页5、6.

初一数学湘教版工作计划3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深化教学改革,不断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以新课程理念指导教研工作,加强教学常规建设和课题研究,积极开展校本研究,进一步提高我校数学整体的教学水平。

二、基本情况

我们教研组共4位教师,其中七年级2,八年级1,九年级1位;每位教师早出晚归,任劳任怨,兢兢业业。为了教育教学工作默默奉献着。

三、工作要点

(一)加强理论学习

1.进一步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特点,认真分析教学内容、目标、重难点,严格执行新标准的指导思想,提出具体可行的教学方法。

2.继续开展教科研活动,各位教师要加强学习,努力实践,积极参与校本教材的研发工作,提高教科研能力。

(二)强化教学常规的落实,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抓好“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批改”“课后辅导”等主要环节。

1.备课:实行集体备课制,把好本组的教学质量关,每位教师应明确树立集体质量意识,切实做好备课过程中的各个细节,充分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智慧,备出优质课,特色课,全力打造实用课。共同探讨“新课程、新标准、新教法”的教学模式;同时注重发挥每位教师各自的教学特色和风格。

2.上课: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在教学中要注重现代化手段的运用,课中要明确目标,讲透知识点,训练要扎实有效,同时要注意师生活动时间的分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3.作业的布置、批改:作业设计既要在量上有所控制,更要注意“质”的精当。批改要正确、及时,字迹要端正,符号要规范,点评要到位。

4.辅导:继续做好提优补差工作,各位教师要定期的、有计划的、组织好学习上有困难的个别学生的辅导工作,尽力做到措施得力,效果显著。做到:备课要“深”、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教法要“活”、手段要“新”、活动要“勤”,考核要“严”、辅导要“细”、负担要“轻”、质量要“高”。(教学常规落实的十字方针)

(三)加强质量监测,及时反馈,提高教学质量。

1.单元检测:抓好单元知识达标检测,严格考核,及时做好检测分析、查漏补缺工作;单元知识梳理、试卷命题要做好分工。

2.期中、期末检测:对于学校安排的常规考试,要严把教学质量关,认真地做好试卷分析,为下一步教学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四)教师间互帮互学,共同提高每位教师的教学水平。

1.本学期各备课组之间教师互相听课不少于4节,每学期参加听课总节数不少于10节,要边听边思,做好记录,及时评注;7级进行同课异构活动,通过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形成更为浓厚的教研风气,来不断地提高我们学校整体的教学水平。

2.本学期上好两节教学研究课,充分展示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风格及掌握和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水平。

(五)积累和完善教学资源,

1.各备课组要搞好自编资料的积累和整理,(各个单元知识梳理,试卷等)做到分工协作,共同收益,逐步完善本组的教学资源库。

2.各备课组任课教师要依据自己的教学对象,要求学生准备一本错题集,把平时作业及考试中容易出错的题和典型习题收录整理到错题集中,整理的同时认真分析,寻找问题的结症:是概念不清还是因为题目灵活缺乏综合分析的能力,是理解不透还是知识应用失误。错题集是学生积累学习经验和学习资料的宝库,是学生走向成功的铺路石。

四.工作内容及时间安排

9月份主要工作

1.通过教研组计划。

2.制定备课组个人教学计划

3.作业、教案检查。

10月份主要工作

1.月考

2.作业、教案检查。

3.8年级教研活动

11月份主要工作

1.七、八,九年级期中考试总结会。

2.作业、教案检查。

5.读书活动

12月份主要工作

1.第二次月考,总结得失

2.作业、教案检查

1月份主要工作

1.各项期末检查

2.做好期末复习,迎接期末考试

3.配合学校教导处做好学期期末工作。

4.上交教研组、备课组及个人工作总结。

初一数学湘教版工作计划4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教育局和学校的关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精神,紧紧围绕新课程改革,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益。在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的指导下,以深化初中课堂变革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继续探索开展初中数学“以学定教”为核心,开展“‘学、做、教”学习型课堂”模式(“自分教学”)的教学实践和研究,全

面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立足课堂、以实施课程改革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提高师资整体素质为核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全面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结合本校学生学情,教研活动继续以细化分解课程标准,重构教学目标,重组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适切性和有效性,实现国家课程的校本化落实。认真搞好教学研究、教学指导和教学服务,扎实有效开展教研活动,让教师更加明确对课程标准要求的把握程度,保证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强化教师课堂教学的方向感,提升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促进教师、学生共同发展,努力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二、主要工作思路:

1、本学期依据课改的需求,以研究课堂教学变革为核心,加强课堂教学——“自分教学”课堂模式研讨,促进教师“逢学教学”课堂把控能力的提升,“自学教学”常态化。

2、课堂变革目标:教师深刻解读文本,建构深度教学,通过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加强“自分”教学课堂建设、抓教学落实,使课堂教学更灵动,引导学生从知识的学习中提炼出数学方法,在方法的基础上凝聚出数学思想,使数学课堂充满思想与智慧。

3、教研目标:组织进行校内外的教学研究活动,在专家引领下,组织老师进行听课交流,通过研讨、评课等形式,做好课后反思,使本组教师理论与实践水平共同提高。组织全体教师积极参加市级、学校的教科研活动,并积极开展各项活动,本学期有效落实课后问题跟踪指导操作。

三、主要工作与措施:

扎实开展教研活动,努力提高教研效率。

1、根据学校教学计划,制定切实有效的教研计划,落实教学常规和教研组工作。

2、每次教研活动要求全体教研组成员准时参加,不无故缺席,并做好详细记录。

3、根据学校的要求定期组织教学研究活动,以“问题跟踪”为主题,设计有效方案,结合备课、听课、评课研修环节,要求教师认真准备、积极发言,切实提高教学效率,继续深化我校数学教研之风。

4、根据学校教学计划,安排好听课、评课活动(每位老师一学期听课、评课达到20节以上)。及时更新教研组校本博客。

5、加强各备课组集体备课。落实地点,内容,中心发言人,做好记录,做到教学四统一:教学进度、教学要求、基本作业和练习考核,活动记录按时上传校本博客。集体备课群策群力,提高备课质量以落实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6、及时落实教育局的研修培训活动矣,鼓励本组教师多参加校内外的教学教研活动、和教师间的学习,做好学习笔记和听课笔记。积极参加学校、市级组织的各项比赛。通过教研活动促进教师的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四.具体工作:

三月份:青年教师集论文上交;课题申报;九年级毕业生数学学业考试复习会议;市直七年级教学研讨会

四月份:初中各学科老师命题竞赛;初中数学课改联盟活动;八年级市直备课会。

五月份:期中考考前复习工作安排;七年级学生数学素养大赛;初中数学命题研究班第三次活动;听课本、备课资料检查;各备课组期中考后集体备课活动六月份:九年级中考,七、八年级期末考前磨题活动

初一数学湘教版工作计划5

一、指导思想:

以金坛区教育局教师发展中心有关精神为指导,按照区教研室和《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要求,以“轻负担、高质量,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精神”为工作目标,以校本课程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为抓手,以教学规范制度建设为保障,强化课堂教学管理,丰富课堂教学的内涵,努力实现有效教学。坚持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提优补差,努力实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二、工作思路:

(一)构建一个团结、和谐的工作团队

营造一个相互理解、团结互助、和睦友爱、协调沟通、宽容谦让、取长补短的和谐人际氛围。以情凝聚人心,用一个诚挚的微笑、一个风趣的幽默、一句温暖的问候、一份应有的尊重、一声发自内心的感谢使全组团结起来,为完成学校的教学工作而努力。

(二)建立一种有序、高效的工作次序

要保证教学工作有序、高效的开展,用制度来约束是关键。要加强教研组制度建设,保证教育教学工作有序、高效、科学的顺利开展。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教研组、备课组活动制度,坚持教研“双四”常规制度等。

(三)、树立一种把常规工作做细、做实的意识

要细化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以质量求生存,以科学促发展,树立“四个意识”:树立责任意识——数学教师是数学教学的主体,做好数学教学工作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一定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

树立效率意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尽量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树立科学意识——严格按照教育规律及学生的年龄特征做好教学工作,认真落实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积极参与教研教改,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树立质量意识——要增强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树立以质量求生存的思想,以成就学生,完善自我为目标,努力提高我校数学教学成绩。

三、主要工作: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升教师素质。

本学期我们的所有工作将围绕校长室的中心工作来开展,具体按学校教导处统一部署,组织本组教师认真学习数学教学的新课程标准和数学教学理论,围绕

新教材认真讨论,制定出新学期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计划,将所学的理念用以指导教学工作。坚持学以致用,根据各年级教材、学生年龄特点,制定教材的教法,相互交流经验,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二)加强教研组的常规管理。

1、向常态工作要质量,以课堂教学和作业规范为抓手,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强化常态工作的质量意识。

(1)要求做到:

1、教学目标明确

2、精心选择例题

3、要精选与分层,要有针对性

(2)继续加强课外补缺补差,要体现有效性:

1、辅导的目标要明确

2、要研究考题,针对考题进行辅导

3、要认真分析考试的成绩,及时改进教学

2、加强备课组教研活动,备课组要在学期初制定出本学期备课组工作计划,内容要根据各组的实际(学科的实际、年级的实际等),细化教导处、教研组工作计划的各项要求,以求有效的落实。对所制定的计划,要有执行、检查、评价的过程和机制,备课组活动记录齐全。备课组的活动要强化教研功能,要以研究和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作为活动的主要内容,通过以校为本的有针对性的教研活动达到轻负担高质量的目标。

3、教研组长要加强得组内教学工作的管理,经常深入课堂,了解、检查本组教师的教学工作情况。每月要对各教师的备课、听课、批改作业的情况进行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加强毕业班教学研究,

(1)要研究考题,把握考试方向;

(2)加强分层教学和练习,强化双基,确保合格率、优秀率;

(3)考试分析要以自查为主,落实基础知识点。

(三)加强教研教改,开展校本教研。

(1)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积极参加学校的“课题研究”,初步形成我校数学组的校本教材,形成我校教学配套资料。

(2)切实组织好常规教研,讲究实效,积极参加市里的教研活动,坚持每两周一次校内教研活动,提倡集体备课,强化个人备课,充分发挥教师的群体智慧,逐步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数学教学课件,资源共享。

(3)加强相互听课,相互学习,相互帮助。达到以老带新,以能带新,共同提高的目的。听课节数按学校要求每位教师听课8节以上。

(4)鼓励和帮助教师总结经验,积极创新,使改善教学方法成为每个教师的的自觉意识,逐步形成教师个人和教研组的教学特色和教学风格。

(5)组织好学生参加“数学提高班”、“__杯”数学竞赛,做好辅导,力争取得好成绩。各备课组教师要上一至二堂主题公开课,听课后全组认真评议,就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使用及教学思想的渗透提出反思。

(6)、利用数学兴趣小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初一、初二年级建立数学兴趣小组,由专人负责。活动时间为每周二、四的第八节,活动做到有计划、有准备、有记录,利用数学兴趣小组辅助数学课堂教学。

(四)完善初中数学组博客建设,促进教学研讨

(1)各备课组要编写或选用符合我校实际、适应课堂教学特点的上课资料和训练检测资料,挂在数学组的博客网页上,以利于教师们交流学习。

(2)在研究和教学的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收集资料,整理成文,形成教研成果。要求每学期、每位任课教师围绕课堂教学和教研课题,写一份课堂教学体会或教改论文。

(3)继续充实初中数学组博客内容,把有利于教学工作的资料、信息、教案上网公布,电脑备份,以便选用,资源共享。

希望通过我们教研组全体教师的努力,让学生对数学学科多一分兴趣,多一分热爱,与教师形成教学相长的合力,为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学水平而努力。

(完整版)2017湘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2017年湘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 本学期担任七年级两个班数学教学工作。通过上学期的教学学生的计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实践探究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对图形及图形间数量关系有初步的认识,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抽象思维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部分学生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学生课外自主拓展知识的能力几乎没有,没有形成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通过教育与训练培养,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对待每次作业并及时纠正作业中的错误,课堂上能专心致志的进行学习与思考,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和进一步的发展,课堂整体表现较为活跃,积极开动脑筋,乐于合作学习和善于分享交流在学习中的发现与体会,喜欢动手实践。 本学期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亲身参与活动,进行探索与发现,以自身的体验获取知识与技能;努力实现基础性与现代性的统一,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现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操作运算,扩展思路。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是湘教版七年级下数学教材,其主要内容有: 第一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二章整式的乘法 第三章因式分解 第四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第五章轴对称与旋转 第六章数据的分析 三、教材分析: 1 本书的第一章“二元一次方程组”,是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与上学期学习的一元一次方程具有许多共同的特征,相互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实际情境出发,基于学生现有的认知准备,引入并展开有关知识,使学生了解方程,方程组都是反映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的数学模型,并学会寻找所给问题中隐含的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掌握其基本的解决方法。本章的最后设置了一个选学内容“三元一次方程组”与阅读内容“数学与文化高斯消元法”,目的在于通过实例,与学生一起解剖分析,尝试解决实际问题,逐步提高对方程组的应用能力,提升学生对方程组的探索与全面认识。 2 本书的第二章“整式的乘法”是在七年级上册“整式的加法和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深化,将整式的加减法过渡到整式的乘法,并通过乘法公式进行系统化与公式化,为后续的因式分解方面的知识作好铺垫,从同底数的幂的乘法与幂的乘方、积的乘方,再过渡到单项式的乘法、多项式的乘法、乘法公式等,既是对上册知识的补充,同时也是知识的升华与深化,在实际中应用很广,应着重掌握。 3 本书的第三章“因式分解”是本学期的重点与难点,虽然只介绍了“提公因法”与“公式法”两种方法进行因式分解,但对初一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式分解”知识历来是初中数学成绩的“分界点”,将它提前到七年级下册进行教学,实际上也就是将学生的知识水平提前了,对于因式分解的其他方法,如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有理数总复习 一、有理数的基本概念 1.正数: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负数:小于0的数叫做负数。 备注:在正数前面加“-”的数是负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3.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 性质:(1)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2)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3)所有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4.相反数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 性质:(1)数a 的相反数是-a (a 是任意一个有理数);(2)0的相反数是0;(3)若a 、b 互为相反数,则a+b=0;若a 、b 互为相反数且a 、b 都不等于零,则1-=b a ; 5.倒数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 性质:(1)a 的倒数是(a ≠0); (2)0没有倒数 ;(3)若a 与b 互为倒数,则ab=1;若a 与b 互为负倒数,则ab=-1。 倒数与相反数的区别和联系: (1)a 与-a 互为相反数; a 与a 1(a ≠ 0)互为倒数;(2)符号上:互为相反数(除0外)的两数的符号相反;互为倒数的两数符号相同;(3)a 、b 互为相反数 →→ a+b=0;a 、b 互为倒数 →→ ab=1;(4)相反数是本身的数是0,倒数是本身的数是±1 。 6.绝对值:一个数a 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与原点的距离。 性质:(1)数a 的绝对值记作︱a ︱;(2)若a >0,则︱a ︱= a ;若a <0,则︱a ︱= -a ;若a =0,则︱a ︱=0;(3) 对任何有理数a,总有︱a ︱≥0. 7.有理数大小的比较:(1)可通过数轴比较:在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2)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即:若a <0,b <0,且︱a ︱>︱b ︱,则a < b. 8.科学记数法:把一个绝对值大于10的数记成a ×10n 的形式,其中a 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 的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其中1≤|a|<10,n 为正整数, n=原数的整数位数-1。 二、有理数的运算 1、运算法则: (1)有理数加法法则:①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② 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得0; ③ 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最新最新湘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有理数 1.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负数大于0,正数小于0。 3.正整数、零和负整数统称为整数 4.正分数、负分数统称为分数; 5.分数和整数统称为有理数。 6.任何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唯一的一个点表示。 7.数轴的三要素: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 8.0的相反数是0。 9.正数的绝对值等于本身;负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等于0;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 1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11.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2.在以向右为正方向的数轴上的两点,右边的点表示的数比左边的点表示的数大。 13.加法法则: ①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且把它们的绝对值相加。 ②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不相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且用绝对值大的减去绝对值小的。 ③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④一个数与0相加,任得这个数。 14.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15.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16.乘法法则: ①同号两数相乘得正数,并且把绝对值相乘。 ②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 ③异号两数相乘得负数,并且把绝对值相乘。 17.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对于加法的分配律:a×(b±c)=a×b±a×c 18.同号两数相除得正数,异号两数相除得负数,并且把它们的绝对值相除。 19.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20.除以一个非零数等于乘上这个数的倒数。 21.n个相同的因式的乘积运算,叫做乘方,乘方运算的结果叫做幂。 22.在n a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 23.把一个绝对值大于10的数记作a×n 10,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24.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第二章代数式 1.单项式:在代数式中,若只含有乘法(包括乘方)运算。或虽含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字母的一类代数式叫单项式. 2.单项式的系数与次数:单项式中不为零的数字因数,叫单项式的数字系数,简称单项式的系数;系数不为零时,单项式中所有字母指数的和,叫单项式的次数. 3.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 4.多项式的项数与次数:多项式中所含单项式的个数就是多项式的项数,每个单项式叫多项式的项;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多项式的次数; 5.整式:凡不含有除法运算,或虽含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字母的代数式叫整式. 整式分包括:单项式与多项式 . 6.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单项式是同类项. 7.合并同类项法则:系数相加,字母与字母的指数不变. 8.去(添)括号法则:去(添)括号时,若括号前边是“+”号,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号;若括号前边是“-”号,括号里的各项都要变号. 9.整式的加减:整式的加减,实际上是在去括号的基础上,把多项式的同类项合并.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1.等式:用“=”号连接而成的式子叫等式. 2.等式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3.等式性质2: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 精品文档

新湘教版初中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总结-

新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有理数总复习 一、有理数的基本概念 1.正数: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例如:3, 32 ,0.32 负数:小于0的数叫做负数。例如:51 ,04.0,2--- 备注:在正数前面加“-”的数是负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我们把正数和0统称为非负数) 2.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有理数是指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切记:不是有理数π) 3.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 性质:(1)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2)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3)所有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4.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例如:5与-5 。 性质:(1)数a 的相反数是-a (a 是任意一个有理数) 。例如: )1()1+-+x x 的相反数是( (2)0的相反数是0; (3)若a 、b 互为相反数,则a+b=0; 5.倒数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 性质:(1)a 的倒数是 (a ≠0); (2)0没有倒数 ; (3)若a 与b 互为倒数,则ab=1; 6、倒数与相反数的区别和联系: (1)a 与-a 互为相反数; a 与a 1(a ≠ 0)互为倒数; (2)符号上:互为相反数(除0外)的两数的符号相反;互为倒数的两数符号相同; (3)a 、b 互为相反数,则 a+b=0;a 、b 互为倒数则 ab=1;

(4)相反数是本身的数是0,倒数是本身的数是±1 。 7.绝对值:一个数a 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与原点的距离。 性质:(1)数a 的绝对值记作︱a ︱。例如:1212-的绝对值表示为- (2)若a >0,则︱a ︱= a ;即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若a <0,则︱a ︱= -a ;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若a =0,则︱a ︱=0;0的绝对值是0. (3) 对任何有理数a,总有︱a ︱≥0. 8.有理数大小的比较: (1)可通过数轴比较:在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2)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例如:9 5,95,99;55->-<=-=-所以--因为 9.科学记数法:把一个绝对值大于10的数记成a ×10n 的形式,其中a 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 的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其中1≤|a|<10,n 为正整数, n 等于原数的整数位数减去1。例如:7102.332000000?-=- 二、有理数的运算 1、运算法则: (1)有理数加法法则:①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② 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得0; ③ 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即:任意两个数相加,符号看大数字的。符号相同,数字相加;符号不同,数字相减。) (2)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3)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两个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规律:① 几个不等于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② 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数为0,积就为0。 (4)有理数除法法则:①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上这个数的倒数;即b a b a 1?=÷ (b ≠0); ② 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5)有理数的乘方 ①求n 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即a ·a ·a · ··· ·a= a n (注意:)0(1;01≠==a a a a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 有理数 1、 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零上与零下;存入与支出;运进与运出。(用正负号表示) 2、 有理数大小比较方法:正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负得越多,反而越小)。数轴上的点,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 3、 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分数可以写成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 4、 正整数、零和负整数统称为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为分数;整数的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5、 任何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唯一的一个点一表示。数轴上的点不一定是有理数。 6、 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 7、 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8、 相反数的表示方法:在一个数前加“-”号,表示这个数的相反数。 9、 绝对值:数轴上表示一个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 10、一个正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本身; 一个负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 0的绝对值等于0; 互为相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 11、有理数的加法: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不相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 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一个数与0 相加,仍得这个数。 12、如果两个数的和等于0 ,那么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13、加法交换律: a + b = b + a 加法结合律:(a + b ) + c = a + ( b+ c ) 分配律:a (b +c ) = ab+ac 14、有理数的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15、代数和书写要注意:式子的第一个数前的“+”号可省略;式子中有连续两个符号在一起,后面一个符号及数要添括 号;连续两个符号中有“+”号,可省略一个“+”;代数和中任何一个数前可添括号和“+”号。 16、有理数的乘法:○ 1同号两数相乘得正,并把绝对值相乘;异号两数相乘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2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 3几个不等于0的数相乘,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4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数为0时,积为0。 17、有理数的除法:同号两数相除得正,异号两数相除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除 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18、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0没有倒数;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1。 19、乘除运算要注意:○1先定符号,再把绝对值乘除(奇负得负,偶负得正)。○ 2把小数化分数,带分数化假分数;○3同级运算,从左到右(可用运算律);○ 4除法化乘法,然后才约分。 20、有理数的乘方:○ 1幂 a n 中,n 叫指数,a 叫底数。○2负数、分数的乘方要注意是否管得住负号。 ○3积的乘方公式 (a ·b )n = a n ·b n ○4 分数的乘方公式(a b ) n = a b ○50的正整数次幂是0 21、科学记数法:○ 1把一个绝对值大的数记作± a × 10 n 的形式。○2 1≤a <10;○3n 是用原整数位减1的数。 22、有理数混合运算方法:○ 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求括号里面的。○2简便运算方法:互为相反数相加得0;倒数相乘得1;同分母分数相加;得较整的数相加(或相乘);适当用分配律。 第二章 代数式 1、代数式:○ 1用运算符号把数和字母连接而成和式子叫代数式;○2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代数式;○3含有等号或不等号的式子,不是代数式。 2、代数式书写:○ 1有字母相乘时常省略乘号;○2数字相乘时仍用乘号;○3数与字母相乘时,数字写左边;○4字母与字母相乘时,按26个英文字母的顺序写;○ 5字母前的分数要化为假分数;○6后面接单位的式子,要用括号;○7除法要写成分数形式。 3、单项式:数与字母的积叫单项式;(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单项式的次数) 注:○ 1 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2单项式不含加减运算;○3不含等号或不等号。○4分母不含字母。 4、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每个单项式叫多项式的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常数项) 注:○ 1必须有加减运算;○2不含等号或不等号;○3分母不含字母。 ○4多项式里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多项式的次数 5、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6、同类项:○ 1含有字母相同,○2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这样的两个单项式称为同类项。 n n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 1、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零上与零下;存入与支出;运进与运出。(用正负号表示) 2、有理数大小比较方法:正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负得越多,反而越小)。数轴上的点,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 3、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分数可以写成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 4、正整数、零和负整数统称为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为分数;整数的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5、任何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唯一的一个点一表示。数轴上的点不一定是有理数。 6、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 7、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8、相反数的表示方法:在一个数前加“-”号,表示这个数的相反数。 9、绝对值:数轴上表示一个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 10、一个正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 0的绝对值等于0;互为相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

11、有理数的加法: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不相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一个数与0 相加,仍得这个数。 12、如果两个数的和等于0 ,那么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13、加法交换律: a + b = b + a 加法结合律:(a + b ) + c = a + ( b+ c ) 分配律:a (b +c ) = ab+ac 14、有理数的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15、代数和书写要注意:式子的第一个数前的“+”号可省略;式子中有连续两个符号在一起,后面一个符号及数要添括号;连续两个符号中有“+”号,可省略一个“+”;代数和中任何一个数前可添括号和“+”号。 16、有理数的乘法: 同号两数相乘得正,并把绝对值相乘;异号两数相乘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 几个不等于0的数相乘,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 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数为0时,积为0。 17、有理数的除法:同号两数相除得正,异号两数相除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18、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0没有倒数;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1。 19、乘除运算要注意:

新湘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新湘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一章有理数 一、全章概况: 本章主要分两部分:有理数的认识,有理数的运算。 二、本章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及其分类。 (2)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 (3)理解有理数运算的意义和有理数运算律,经历探索有理数运算法则和运算律的过程,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4)能运用有理数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的引入,认识到数学的发展来源于生产和生活,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并自学地学习数学的习惯。 (2)通过对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认真作业的态度,提高运算能力,逐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有理数有关概念的理解,使学生了解正与负、加与减、乘与除的辩证关系,初步感受数学的分类思想。 (2)通过师生互动,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抽象、归纳的数学思想品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本章重点难点: 1、重点:有理数的运算。 2、难点:对有理数运算法则的理解(特别是混合运算中符号的确定)。 四、本章教学要求 认识有理数,首先是引入负数,必须从学生熟知的现实生活中,挖掘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资源,让学生有真切的感受,然后才引出用正负数表示这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在理解有理数的意义时,注意运算数轴这个直观模型。 无论是有理数的认识,还是有理数运算的教学,都应设法让学生参与到“观察、探索、归纳、猜测、分析、论证、应用”等数学活动中来,并适时搭建“合作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动脑想、动手做、动口说,力求让学生自己建立个性化的认识结构。 在有理数的运算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自己探索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并通过适量的练习巩固,提倡算法多样化,反对做繁难的笔算,遇到较为复杂的计算应指导使用计算器。 注意教学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调整教学,促进师生共同改进。

(完整版)2017湘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2017年上学期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继续担任的七年级45班数学教学工作。本学期将继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亲身参与活动,进行探索与发现,以自身的体验获取知识与技能;努力实现基础性与现代性的统一,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现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操作运算,扩展思路。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是湘教版七年级下数学教材,其主要内容有: 第一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二章整式的乘法 第三章因式分解 第四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第五章轴对称与旋转 第六章数据的分析 三、教材分析: 1.本书的第一章“二元一次方程组”,是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与上学期学习的一元一次方程具有许多共同的特征,相互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实际情境出发,基于学生现有的认知准备,引入并展开有关知识,使学生了解方程,方程组都是反映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的数学模型,并学会寻找所给问题中隐含的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掌握其基本的解决方法。本章的最后设置了一个选学内容“三元一次方程组”与阅读内容“数学与文化高斯消元法”,目的在于通过实例,与学生一起解剖分析,尝试解决实际问题,逐步提高对方程组的应用能力,提升学生对方程组的探索与全面认识。 2.本书的第二章“整式的乘法”是在七年级上册“整式的加法和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深化,将整式的加减法过渡到整式的乘法,并通过乘法公式进行系统化与公式化,为后续的因式分解方面的知识作好铺垫,从同底数的幂的乘法与幂的乘方、积的乘方,再过渡到单项式的乘法、多项式的乘法、乘法公式等,既是对上册知识的补充,同时也是知识的升华与深化,在实际中应用很广,应着重掌握。 3.本书的第三章“因式分解”是本学期的重点与难点,虽然只介绍了“提公因法”与“公式法”两种方法进行因式分解,但对初一学生来说,

初一数学湘教版下知识点

第一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一、二元一次方程组 1.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二元),并且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称这样的方程为二元一次方程。 2.二元一次方程组:把两个含相同未知数的二元一次方程联立起来,组成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3.方程的解: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二元一次方程有无数组解。 4.方程组的解:使二元一次方程组两边的值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求方程组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组。 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1.基本思想:消元。通过把二元一次方程组变成一个一元一次方程,再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得等其中一个未知数的值,再把这个值带入原二元一次方程组得到另一个未知数的值,从而得到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2.代入消元法:把方程组中的一个方程的某一个未知数用含有另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然后把它带入另一个方程中,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 3.加减消元法:两个二元一次方程中同一未知数的系数相同或相反时,把这两个方程相减或相加,就能消去这个未知数,从而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 三、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一般步骤) ○1审题:弄清题中已知的和未知的,求什么,各数量间的关系。 ○2设未知数:一般可以直接设未知数,即最后问题问什么就直接设其为未知数,也可以间接设未知数。 ○3列出方程组:根据题目中表示全部含义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并组成方程组。 ○4解方程组:解所列方程组,检测方程组解的合理性 ○5答:回答题目的提问。 第二章整式的乘法 一、整式的乘法 1.同底数幂的乘法:a m ·a n = a m+n 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 2.幂的乘方:(a m) n= a m n

初中数学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

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湘教版) 第一章二元一次方程 1.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2.把两个含有相同未知数的二元一次方程(或者一个二元一次方程,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联立起来组成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3.在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中,使每一个方程左、右两边的值都相等的一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4.由二元一次方程组中的一个方程的某一个未知数用含有另一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再代入另一方程,便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这种解方程组的方法叫做代入消元法,简称代入法。 5.两个二元一次方程中同一未知数的系数相同或相反时,把这两个方程相减或相加,就能消去这个未知数,从而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这种解方程组的方法叫做加减消元法,简称加减法。 6.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寻找等量关系。 第二章整式的乘法 7.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a n.a m=a m+n(m,n是正整数) 8.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a n)m=a mn(m,n是正整数)9.积的乘方,等于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ab)n=a n b n(n是正整数)10.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乘。 11.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单项式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a(m+n)=am+an 12.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a+b)(m+n)=am+an+bm+bn 13.平方差公式,即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a+b)(a-b)=a2-b2 14.完全平方公式,即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或减)它们的积的2倍。 (a+b)2=a2+2ab+b2,(a-b)2=a2-2ab+b2 15.公式的灵活变形:(a+b)2+(a-b)2=2a2+2b2,(a+b)2-(a-b)2=4ab,a2+b2=(a+b)2-2ab, a2+b2=(a-b)2+2ab,(a+b)2=(a-b)2+4ab,(a-b)2=(a+b)2-4ab 第三章因式分解 16.把一个多项式表示成若干个多项式的乘积的形式,称为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因式分解三注意:1.乘积形式; 2.恒等变形; 3.分解彻底。) 17.几个多项式的公共的因式称为它们的公因式。 18.如果一个多项式的各项有公因式,可以把这个公因式提到括号外面,这种把多项式因式分解的方法叫做提公因式法。am+an=a(m+n) 19.找公因式的方法: 找公因式的系数:取各项系数绝对值的最大公因数。 确定公因式的字母:取各项中的相同字母,相同字母的次数取最低的。 20.把乘法公式从右到左的使用,把某些形式的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的方法叫做公式法。 a2-b2=(a+b)(a-b),a2+2ab+b2=(a+b)2,a2-2ab+b2=(a-b)2 第四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21.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有相交、重合、既不相交也不重合(或平行)三种位置关系。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有理数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负数大于0,正数小于0。 3.正整数、零和负整数统称为整数 4.正分数、负分数统称为分数; 5.分数和整数统称为有理数。 6.任何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唯一的一个点表示。 7.数轴的三要素: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 的相反数是0。 9.正数的绝对值等于本身;负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等于0;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 1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11.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2.在以向右为正方向的数轴上的两点,右边的点表示的数比左边的点表示的数大。 13.加法法则: ①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且把它们的绝对值相加。 ②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不相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且用绝对值大的减去绝对值小的。 ③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④一个数与0相加,任得这个数。 14.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15.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16.乘法法则: ①同号两数相乘得正数,并且把绝对值相乘。 ②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 ③异号两数相乘得负数,并且把绝对值相乘。 17.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对于加法的分配律:a×(b±c)=a×b±a×c 18.同号两数相除得正数,异号两数相除得负数,并且把它们的绝对值相除。 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20.除以一个非零数等于乘上这个数的倒数。 个相同的因式的乘积运算,叫做乘方,乘方运算的结果叫做幂。 22.在n a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 23.把一个绝对值大于10的数记作a×n 10,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24.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第二章代数式 1.单项式:在代数式中,若只含有乘法(包括乘方)运算。或虽含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字母的一类代数式叫单项式. 2.单项式的系数与次数:单项式中不为零的数字因数,叫单项式的数字系数,简称单项式的系数;系数不为零时,单项式中所有字母指数的和,叫单项式的次数. 3.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 4.多项式的项数与次数:多项式中所含单项式的个数就是多项式的项数,每个单项式叫多项式的项;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多项式的次数; 5.整式:凡不含有除法运算,或虽含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字母的代数式叫整式. 整式分包括:单项式与多项式 . 6.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单项式是同类项. 7.合并同类项法则:系数相加,字母与字母的指数不变. 8.去(添)括号法则:去(添)括号时,若括号前边是“+”号,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号;若括号前边是“-”号,括号里的各项都要变号. 9.整式的加减:整式的加减,实际上是在去括号的基础上,把多项式的同类项合并.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1.等式:用“=”号连接而成的式子叫等式. 2.等式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3.等式性质2: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4.方程:含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5.方程的解:使等式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1.1 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第1章有理数 1.1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例,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体会有理数应用的广泛性.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例的引入,认识到负数的产生是来源于生产和生活,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能按要求对有理数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 强化用数学的意识,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正数、负数的意义,有理数的意义,能正确对有理数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对负数的理解以及正确地对有理数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 今天你们已经是七年级的学生了,我是你们的数学老师.下面我先向你们做一下自我介绍,我的名字是XXX,身高1.69米,体重74.5千克,今年43岁.我们的班级是七(2)班,有50个同学,其中男同学有27个,占全班总人数的54%. 问题1:老师刚才的介绍中出现了几个数?分别是什么?你能将这些数按以前学过的数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吗? 问题2:这些数够用吗?你还见过其它的数吗? 【教学说明】以上的情境和实例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实例,使学生获取大量的感性材料,为正确建立相反意义的量奠定基础.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1.说一说:如下图所示的温度计上是如何区分零上的度数和零下的度数的? 2.观察: (1)在预报北京市某天的天气时,播音员说“北京,晴,局部多云,零下6摄氏度到5摄氏度.”这时,屏幕上是如何显示这天的温度的? (2)元”的? 日期摘要币种存入/支出

3.思考:上面例子出现的各对量,虽然内容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这个共同点是什么?在数学里怎么表示这样的一对数? 【归纳结论】 像3、125、10.5、 2 3等大于0的自然数和分数就是正数;在正数前面加 上“-”(读作负)号,例如-3、-1、-0.618、-2 3 等就是负数. 有时在正数前面加上“+”(读作正)号,以强调它是正数.例如,“正数5”写作“+5”,但通常把“+”号省略不写. 4.零是正数还是负数呢? 【归纳结论】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我们把正数和零称为非负数;把负数和零称为非正数. 【教学说明】 强调:①如果正数表示某种意义,那么负数表示它的相反的意义,反之亦然.譬如:用正数表示向南,那么向北3 km 可以用负数表示为-3 km. ②“相反意义的量”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相反意义;二是在相反意义的基础上要有量.如:向东走10米,和运进20吨就不是意义相反的量. 5.请举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分别表示它们. 【教学说明】 能否举出例子是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体现,也能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引入负数的必要性. 6.议一议:从小学到现在,我们学过的数有哪些?你能给它们分类吗? 【归纳结论】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有理数?????整数?????正整数:如1,2,3,… 零负整数:如-1,-2,-3,…分数???正分数:如12,2 3,5.2,… 负分数:如-13,-3.5,-3 7 ,… 有理数???? ?正有理数零负有理数 【教学说明】 通过对有理数的分类,使学生更系统地了解有理数.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下列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是( B ) A .前进与后退 B .胜3局与负2局 C .气温升高3 ℃与气温为-3 ℃ D .盈利3万元与支出2万元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七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一、情况分析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整体而言,从小学进入初中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够,分析能力不强。对于学困生要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因此,在教学中要多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产生的过程,并让他们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必用于生活,让他们感到学到的是有用的数学。 二、目标要求 1、掌握好本期的基础知识; 2、提高各种数学基本能力; 3、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培养严谨治学,自觉主动的学习精神; 5、使学生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并鼓励学生把它们用于生活,使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习数学的信心; 三、教材分析 第一章有理数本章的重点是有理数的相关概念及其运算,难点是有理数运算法则的理解,关键是有理数的加法和乘法中符号的确定。 第二章代数式本章的重点是用字母表示数和列代数式。关键是要明确基本数量关系的语言表达与代数式之间的联系。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本章重点是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它的应用,等式的性质,难点是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关键在于正确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已知量、未知量,并能找出能表示实际问题全部含义的相等关系。 第四章图形的认识本章主要学习几何图形、线段、射线、直线、角,重在培养学生图形观察能力、动手能力。 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统计图本章主要内容是数据的收集与描述,数据的收集是了解情况的基础,说明问题的证据来源,各种统计图表是描述数据全貌的直观形式。 课本每一节配有A、B两组习题,每一章配有A、B、C三组复习题。C组习题一般为探究题。全书配有两个课题学习和两则数学与文化知识。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整个教材体现了如下特点: 1.现代性——更新知识载体,渗透现代数学思想方法,引入信息技术。 2.实践性——联系社会实际,贴近生活实际。 3.探究性——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自主活动、自主探索的机会,获取知识技能。 4.发展性——面向全体学生,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要。 5.趣味性——文字通俗,形式活泼,图文并茂,趣味直观。 四、具体措施 1、教学中尽量采取从生活到数学的教学过程,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从 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2、让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发挥他们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从而培 养与发展他们的能力。 3、引导学生把数学用到生活中去,提高他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数学的交流能力。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下册) .zhj.

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1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第1教案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实例,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相关概念。 2.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体会化陌生为熟悉,化复杂为简单的“转化”思想方法。 3.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体会数学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 1..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概念。 2.根据实际问题列不等式组。 教学方法 探索方法,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估计自己的体重不低于多少千克?不超过多少千克?若没体重为x 千克,列出两个不等式。 2.由许多问题受到多种条件的限制引入本章。 二、探索新知: 自主探索、解决第2页“动脑筋”中的问题,完成书中填空。 分别解出两个不等式。 把两个不等式解集在同一数轴上表示出来。 找出本题的答案。 三、抽象: 教师举例说出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渗透交集思想) 四、拓展: 合作解决第4页“动脑筋”

1.分组合作:每人先自己读题填空,然后与同组内同学交流。 2.讨论交流,求出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五、练习: P5练习题。 六、小结: 通过体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七、作业: 第5页习题1.1A组。 选作B组题。 后记:

1.2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第2教案 教学目标 1. 会解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会用数轴确定解决。 2. 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形结合的作用,逐步熟悉和掌握这一重要思想方法。 3. 培养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 解决由两个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 教学难点 学生归纳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步骤。 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自己探究。 教学过程 一、做一做。 1.分别解不等式x+4>3。022 1>-x 。 2.将1中各不等式解集在同一数轴上表示出来。 3.说一说不等式组?????>->+022 134x x 的解集是什么? 4.讨论交流,怎样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二、新课 1.解不等式组的概念。 2.例1:解不等式组: ???≤-<-0 123105x x 教师讲解,提醒学生注意防止出现符号错误和运算错误。注意“<” 和“≤”在数轴表示时的差别。 3. 例2:解不等式组:

新湘教版初一数学下册教材上复习题

复习题1 A 组 1.分别用代入法和加减法解方程组:???=+=+1737 y x y x . 2.解下列二元一次方程组: (1)???--=+=.123,132n m n m (2)???=+-=+.353, 102y x y x (3)???=-=+.1232,1537y x y x (4)?? ? ??+==+.221 ,623x y y x 3.解下列二元一次方程组: (1)???-=-=+.1843,134y x y x (2)???=-+=+-.0275, 02353n m n m 4.已知等式b kx y +=,当x =20,30时,y 的值分别是68,86,求k ,b 的值. 5.晓玲想通过饮用牛奶和橙汁来提高身体中钙和维生素A 的含量.一盎司牛奶含38毫克钙和56微克维生素A ,一盎司橙汁含5毫克钙和60微克维生素A ,她每天应喝牛奶和橙汁各多少盎司,才能保证身体

6.小刚从今年2月初起刻苦练习跳高,每个月的跳高成绩都比上一个月有提高,而且提高的高度相同.3月份,7月份他的跳高成绩分别为1.42m ,1.53m.你能算出他2月份的跳高成绩以及每个月提高的高度吗? 7.大伟购买了一套经济适用房,户型图如图所示,他打算将地面铺上地砖,请根据图中的数据(单位:m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用含y x ,的代数式表示的地面总面积. (2)已知客、餐厅面积之和比卫生间面积多22平方米,且地面总面积是卫生间面积的9.5倍,铺1平方米地砖的平均费用为85元,求铺地砖的总费用为多少元? 8.小亮所在年级到某地参加志愿者活动.车上准备了5箱矿泉水,每箱的瓶数相同.到达目的地后,先从车上搬下2箱,分发给每位志愿者1瓶矿泉水,有8位未领到.接着又从车上搬下3箱,继续分发,最后每位志愿者都有2瓶矿泉水,还剩下8瓶.问:有多少人参加志愿者活动?每箱有多少瓶矿泉水? 9.解下列三元一次方程组: (1)?????=+-=+-=;1332,22,2z y x z y x y x (2)?? ? ??-=++=+--=++.324,0,4z y x z y x z y x B 组 10.解下列二元一次方程组: ?? ???=+--=-+;223,3)3(3)1(2y x y y x (2)?? ???=+=-.03)155(,4632y x y x

初一数学湘教版(下)知识点

初一数学湘教版(下) 知识点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一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一、二元一次方程组 1.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二元),并且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称这样的方程为二元一次方程。 2.二元一次方程组:把两个含相同未知数的二元一次方程联立起来,组成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3.方程的解: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二元一次方程有无数组解。 4.方程组的解:使二元一次方程组两边的值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求方程组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组。 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1.基本思想:消元。通过把二元一次方程组变成一个一元一次方程,再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得等其中一个未知数的值,再把这个值带入原二元一次方程组得到另一个未知数的值,从而得到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2.代入消元法:把方程组中的一个方程的某一个未知数用含有另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然后把它带入另一个方程中,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 3.加减消元法:两个二元一次方程中同一未知数的系数相同或相反时,把这两个方程相减或相加,就能消去这个未知数,从而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 三、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一般步骤) ○1审题:弄清题中已知的和未知的,求什么,各数量间的关系。 ○2设未知数:一般可以直接设未知数,即最后问题问什么就直接设其为未知数,也可以间接设未知数。 ○3列出方程组:根据题目中表示全部含义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并组成方程组。 ○4解方程组:解所列方程组,检测方程组解的合理性 ○5答:回答题目的提问。 第二章整式的乘法 一、整式的乘法 1.同底数幂的乘法:a m ·a n = a m+n 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 2.幂的乘方:(a m) n = a m n 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3.积的乘方:(ab) n = a n b n 积的乘方,等于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4.单项式的乘法:一般地,对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中出现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一起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