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常识
- 格式:pptx
- 大小:1.29 MB
- 文档页数:87
书法的基本常识【书法】中国传统艺术之一。
是以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来表达作者精神美的艺术。
它的基本要求有:一是使用柔软的毛笔,二是书写形象丰富的汉字。
因此,其有两义:一指毛笔字书写的法则,主要包括执笔、用笔、点划、结构、分布等方法;一指以书写汉字来表达作者精神美的艺术。
就是借助于精湛的技法、生动的造型来表达出作者的性格、趣味、学养、气质等精神因素,其为侧重于“心画”。
二者相融合,便构成了中国的书法艺术。
所以从书法构成的要素来说,包括了三个方面:一是笔法,要求熟练地执使毛笔,还握正确的指法、腕法、身法、用笔法、用墨法等技巧;二是笔势。
要求妥当地组织好点画与点画之间、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的承接呼应关系;三是笔意。
要求在书写过程中表现出书者的气质、情趣、学素和人品。
从书体、风格上说,更是多姿多态,美不胜收。
我国的书法艺术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之所以成为一门艺术,主要取决于中国人善于把实用的东西上升为美的艺术,同时与中国独特的文字和毛笔关系密切有关。
其文字以象构思、立象尽意的特点酝酿着书法艺术的灵魂,而方块构形,灿然于目的姿质又构成书法艺术的形式基础。
其工具,“惟笔软则奇怪生焉”,可生出方圆藏露、逆顺向背的韵味,轻重肥瘦、浓淡湿涩的情趣,抑扬顿挫、聚散疏密的笔调。
断连承接、刚柔雄秀的气势;再辅以专门制作的纸墨,使书法艺术更趋变幻莫测。
韵味无穷。
书法不仅成为表达最高意境与情操的民族艺术,而且居于所有艺术之首。
书法在中国不仅举世同好,千古一风,而且早已走出国门,成为传播友谊的媒介,在东方世界颇有影响,也倍受西方世界的瞩目。
【章法】指安排布置整幅作品中,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呼应、照顾等关系的方法。
亦即整幅作品的“布白”。
亦称“大章法”。
习惯上又称一字之中的点画布置,和一字与数字之间布置的关系为“小章法”。
明张绅《书法通释》云:“古人写字正如作文有字法。
章法、篇法,终篇结构首尾相应。
故云:‘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主’”。
书法常识百题?(2012年3月)一、书体类1.什么是甲骨文?甲骨文是指殷商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甲骨文多用刀刻成,有先书后刻和以刀代笔直接刻写两种形式。
从书法的角度分析,它已经具备了书法的用笔、结字、章法三要素。
传世的甲骨文中有朱书和墨书的痕迹,并且笔画有弹性,应当是由类似毛笔的工具书写而成?的。
2.什么是金文?金文是指殷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古称铜为金,因而把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称为金文。
因为这种文字在钟和鼎上出现最多,且乐器以钟为多,礼器以鼎为尊,故又称之为钟鼎文。
钟鼎铭文,字凹入的阴文叫做款;字凸出的阳文叫做识(音炽)。
钟鼎铭文一般记录当时人们纪典、田猎、征伐等活动的情况以及制造原因等,这些文字属于大篆。
在青铜器上铸刻铭文起于商代前期,中后期开始流行。
3.金文的代表作品及其风格有哪些?商代前期金文的代表作有《戌嗣子鼎》《宰甫卣》等,笔画丰满柔韧,结体端庄沉稳,体势恢弘。
西周金文比较盛行,主要有《毛公鼎》《散氏盘》等,风格多姿多彩,笔画遒劲峻拔,结体自然且变化多端,笔法圆润精严,行款疏密有致、朴茂雍容。
西周晚期的金文使大篆发展成熟。
4.什么是石鼓文?石鼓文是刻在十个鼓形石碣上的文字,内容是记叙游猎、行乐的四言诗,十鼓分刻十首诗,故又称“猎碣文”。
其笔画匀整,结体疏朗,朴厚雄浑,用笔遒劲圆润,具有春秋战国时期秦文字的典范性,归于大篆系统。
5.什么是大篆??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前的所有文字统称为大篆,包括甲骨文、金文(钟鼎文)、籀文、古文等。
6.什么是小篆?小篆是与大篆相对而言的。
秦始皇为统一中国的文字,令丞相李斯在秦国大篆的基础上结合六国文字加以修订、整理,统一为官体标准文字——秦篆。
后人为了区分秦以前的文字,把秦篆称为小篆。
7.秦代小篆的代表作品有哪些??《峄山刻石》《泰山刻石》《琅琊刻石》《芝罘刻石》《会稽刻石》等。
据传多为李斯所书,书风严谨匀称、端庄秀美。
8.什么是瓦当文?瓦当是古代建筑材料之一,起着保护椽头和房檐的作用。
书法等级考试理论知识秦及秦以前1、篆书主要可以分为甲骨文、金文、小篆三大类。
2、《石鼓文》就是现今发现最早的石刻文字之一。
两汉1、“八分书”的特征就是什么?(增加了波磔zhe俯仰,字形由长趋扁,体势展向左右两边)2、隶书的风格特点就是什么?(谨严规矩、典雅肃穆、雄浑粗拙、散逸纵横)3、文字学家把篆书向隶书的转换过程称作“隶变”,把隶书的定型称作“隶定”。
4、章草就是汉代草书的主流,张芝被称为“草圣”。
5、《礼器碑》就是汉代谨严规矩类隶书的代表作。
魏晋南北朝1、中国书法历史悠久,有篆、隶、真、行、草五种书体。
2、草书可以分为小草、大草、狂草。
3、今草书以王羲之、王献之为代表,世称“二王”。
4、“书圣”就是指王羲之,她的《兰亭序》被称作“天下第一行书”。
5、王献之的小楷代表作就是《洛神赋十三行》(又称《玉版十三行》)。
《鸭头丸帖》就是其行书代表。
6、《圣教序》就是唐代僧人怀仁集王字而成。
7、《真草千字文》就是智永的作品。
隋唐五代1、初唐四大家就是指虞世南、欧阳询、诸遂良、薛稷。
2、《九成宫醴泉铭》就是欧阳询晚年楷书的代表作。
3、《雁塔圣教序》就是褚遂良的作品。
4、颜真卿的代表做有《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颜勤礼碑》,而她的《祭侄秀明文稿》有“天下第二行书”之誉。
5、柳公权的代表作有《玄秘塔碑》、《神策军碑》。
6、唐代狂草以张旭的《古诗四帖》、怀素的《自叙帖》为代表。
7、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被称为唐代三大楷书家。
8、楷书、草书两极的高峰,使唐代书法足以雄视千古。
9、李北海即李邕,为唐代善行书者。
宋元时期1、宋代书法四大家就是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
2、《黄州寒食诗帖》就是宋代苏东坡的作品,有“天下第三行书”之称。
3、米芾,人称“米南宫”、“米襄阳”,有《笤溪诗帖》《蜀素帖》等名行书。
4、宋徽宗赵佶所创“瘦金体”在书法史上独树一帜。
<公元1100—1125年在位,靖康二年(1127)被金人俘虏北去,死于五国城。
书法小知识书法,又称“中国书法”,是中国独有的一种传统艺术。
从狭义讲,书法是指用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和规律。
包含执笔、运笔、点画、结构、布局(散布、行次、章法)等内容。
从广义讲,书法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例。
换言之,书法是指依据文字特色及其涵义,以其书体笔法、构造和章法写字,使之成为富裕美感的艺术作品。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
它不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珍宝,并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采。
西方艺术家称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艺术,因为它是用了线条表达情绪和创建气氛。
因此也是品位最高技巧最难的艺术。
汉字在漫长的演变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方面起着思想沟通、文化继承等重要的社会作用,另一方面它自己又形成了一种独到的造型艺术。
近代经过考据,对于中国文字发源,一般以为在距今约5000-6000年左右中国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期间”,已经创建了文字。
世界上各民族的文字,归纳起来有三大种类,即表形文字;表意文字;表音文字。
汉字则是典型的在表形文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表意文字。
象形的造字方法即是把实物画出来。
可是绘图更趋于简单化、抽象化,成为突出实物特色的一种符号,代表必定的意义,有必定的读音我们的汉字,从图画、符号到创建、定型,由古文大篆到小篆,由篆而隶、楷、行、草,各样形体渐渐形成。
在书写应用汉字的过程中,渐渐产生了世界各民族文字中独一的、能够独立门类的书法艺术。
2009年9月30日,中国书法经结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的审批,列入第四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其项目简介为:“中国书法是以笔、墨、纸等为主要工具资料,经过汉字书写,在达成信息沟通适用功能的同时,以独有的造型符号和笔墨韵律,融入人们对自然、社会、生命的思虑,进而表现出中国人独有的思想方式、人品精神与性情志趣的一种艺术实践。
中国书法陪伴着汉字的产生与演变而发展,历经3000多年,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性符号。
”中国古老的书法和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向来陪伴着中华民族的漫长历史,让我们沿着中国文字演变的过程,看看各样书法体写出的十二生肖。
书法作品格式、落款、尺寸简介1.条幅:以长宣纸全开及对开(半截或半折),直书之作品为条幅。
2.楹联:两张对开条幅,分别书写上下联语者,亦称对联、对子或楹帖。
3.中堂:将料纸全开或比全开稍小而单独或并挂于楹联间之条幅。
4.斗方:将宣纸裁成八开左右大小(约1尺见方) 之体裁,称之。
5.匾额:又称横披,条幅横书装框或刻于木板悬挂于壁上。
6.条屏:以中堂、条幅等尺幅相类之料纸,写成一组作品,依诗文长短。
7.扇面:尺寸如扇形,有纨扇与折扇,亦可装裱或轴成册。
8.册页:将小幅作品装裱以便翻阅,合之成册,展开成册故名册页,其内容或相互连贯,或单独成立。
9.手卷:亦成横轴,不便悬挂,只适合在书桌上舒展,观后卷置之横幅作品。
书法作品格式详解⒈斗方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
呈正方形。
通常用四尺宣纸对裁两份,二尺高二尺宽,也可把四尺宣纸裁为八份,称为“小品斗方”,或“斗方小品”。
斗方是竖行书写的正方形的作品。
书写内容一般是四行至六行。
因为行列多,篇章布局时应十分强调上下左右的大小、开合、呼应及节奏变化等。
在创作时,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款字一般小于正文,要自然生动。
落款可写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时应留出余地。
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齐,以避免形式的死板。
也可在正文后面另占一行或两行,上下均不能与正文平齐。
印章要小于款字,需离开一字以上位置。
⒉三开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
呈长方形,尺寸不等。
如用四尺宣纸分三份裁开,称四尺三开。
若用五尺宣纸分三份裁开,称五尺三开。
以此类推,同是三开,尺寸大小不同,四尺三开一般为三尺画面(实际是二尺七寸,八平方市尺的三分之一)。
五尺三开则是十二平方尺的三分之一,每开画面的面积为四尺。
⒊对幅中国书画装裱的一种式样。
通常两幅成对悬挂。
如书法对幅,称“字对”或 “对联”。
明清绘画有“画对”,是两幅大小相等的屏条,成对悬挂。
也有厅堂正中挂中堂立轴画,两边分挂“字对”,或中间悬挂中常立轴书法,两侧悬挂“画对”。
书法小常识书法,又称“中国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
从狭义讲,书法是指用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和规律。
包括执笔、运笔、点画、结构、布局(分布、行次、章法)等内容。
从广义讲,书法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
换言之,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涵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写字,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
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采。
西方艺术家称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艺术,因为它是用了线条表达情绪和营造氛围。
所以也是品位最高技巧最难的艺术。
汉字在漫长的演变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方面起着思想交流、文化继承等重要的社会作用,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
近代经过考证,关于中国文字起源,一般认为在距今约5000-6000年左右中国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时期”,已经创造了文字。
世界上各民族的文字,概括起来有三大类型,即表形文字;表意文字;表音文字。
汉字则是典型的在表形文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表意文字。
象形的造字方法即是把实物画出来。
不过画图更趋于简单化、抽象化,成为突出实物特点的一种符号,代表一定的意义,有一定的读音……我们的汉字,从图画、符号到创造、定型,由古文大篆到小篆,由篆而隶、楷、行、草,各种形体逐渐形成。
在书写应用汉字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世界各民族文字中独一的、可以独立门类的书法艺术。
2009年9月30日,中国书法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的审批,列入第四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其项目简介为:“中国书法是以笔、墨、纸等为主要工具材料,通过汉字书写,在完成信息交流实用功能的同时,以特有的造型符号和笔墨韵律,融入人们对自然、社会、生命的思考,从而表现出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人格精神与性情志趣的一种艺术实践。
中国书法伴随着汉字的产生与演变而发展,历经3000多年,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性符号。
”中国古老的书法和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一直伴随着中华民族的漫长历史,让我们沿着中国文字演变的过程,看看各种书法体写出的十二生肖。
对书法常识的认识一、书法的定义与起源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一种通过笔墨书写文字并追求艺术美感的艺术形式。
它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一项重要修养,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书法起源于古代的甲骨文和金文,经过演变发展,形成了不同的字体和风格,如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
二、常见的书法字体及特点1. 隶书:隶书是中国书法的一种字体,起源于汉代,被称为“文章之祖”。
隶书字形规整,笔画丰满,书写时要求力度均匀,线条清晰,具有古朴大气的美感。
2. 楷书:楷书是中国书法的主要字体,具有规范、端庄、工整的特点。
它是中国古代文人常用的书写字体,也是今天印刷字体的基础。
楷书字形直立,笔画平稳,注重结构和平衡,给人一种庄重稳重的感觉。
3. 行书:行书是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书写字体,字形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
行书笔画流畅,书写速度较快,注重笔画之间的连贯性和流动感。
行书字迹带有草书的随意和奔放,又保留了楷书的规范性和清晰度。
4. 草书:草书是书法中最自由、最潇洒的一种字体,也是最具艺术感的一种字体。
草书字形变化多样,笔画简化,书写时常常省略笔画,形成独特的笔画结构和形态。
草书字迹带有一种浑厚的韵味,给人以奔放不羁的感觉。
三、书法的基本要素1. 笔画:书法的基本单位是笔画,它是书写的基本元素。
笔画的粗细、长短、曲直等都会影响字体的形态和美感。
书法家在书写时要注重笔画的力度和节奏,以达到墨色浓淡均匀、线条优美流畅的效果。
2. 结构:书法的结构是指字体的整体形态和组织方式。
不同的字体有着不同的结构特点,如楷书注重字形的规范和对称,行书注重笔画之间的连贯和流动,草书则更加随意和变化多端。
良好的结构能使字体整体美感更加协调统一。
3. 书写技法:书法有许多独特的书写技法,如点画、横折、撇捺等。
这些技法是书法家在书写过程中运用的手法,可以使字体的线条更加生动、富有韵律感。
四、书法的价值与意义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意义。
书法水平等级考试理论题书法常识100题一、书体类1.什么是甲骨文?甲骨文是指殷商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甲骨文多用刀刻成,有先书后刻和以刀代笔直接刻写两种形式。
从书法的角度分析,它已经具备了书法的用笔、结字、章法三要素。
传世的甲骨文中有朱书和墨书的痕迹,并且笔画有弹性,应当是由类似毛笔的工具书写而成的。
2.什么是金文?金文是指殷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古称铜为金,因而把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称为金文。
因为这种文字在钟和鼎上出现最多,且乐器以钟为多,礼器以鼎为尊,故又称之为钟鼎文。
钟鼎铭文,字凹入的阴文叫做款;字凸出的阳文叫做识[chi]。
钟鼎铭文一般记录当时人们纪典、田猎、征伐等活动的情况以及制造原因等,这些文字属于大篆。
在青铜器上铸刻铭文起于商代前期,中后期开始流行。
3.金文的代表作品及其风格有哪些?商代前期金文的代表作有《戌[xū]嗣[si]子鼎》《宰甫卣[yǒu]》等,笔画丰满柔韧,结体端庄沉稳,体势恢弘。
西周金文比较盛行,主要有《毛公鼎》《散氏盘》等,风格多姿多彩,笔画遒劲峻拔,结体自然且变化多端,笔法圆润精严,行款疏密有致、朴茂雍容。
西周晚期的金文使大篆发展成熟。
4.什么是石鼓文?石鼓文是刻在十个鼓形石碣[jie]上的文字,内容是记叙游猎、行乐的四言诗,十鼓分刻十首诗,故又称“猎碣文”。
其笔画匀整,结体疏朗,朴厚雄浑,用笔遒[qiu]劲圆润,具有春秋战国时期秦文字的典范性,归于大篆系统。
5.什么是大篆?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前的所有文字统称为大篆,包括甲骨文、金文(钟鼎文)、籀[zhou]文、古文等。
6.什么是小篆?小篆是与大篆相对而言的。
秦始皇为统一中国的文字,令丞相李斯在秦国大篆的基础上结合六国文字加以修订、整理,统一为官体标准文字——秦篆。
后人为了区分秦以前的文字,把秦篆称为小篆。
7.秦代小篆的代表作品有哪些?《峄[yi]山刻石》《泰山刻石》《琅琊刻石》《芝罘[fu]刻石》《会稽刻石》等。
书法作品规格常识大全1.条幅:以长宣纸全开及对开(半截或半折),直书之作品为条幅。
2.楹联:两张对开条幅,分别书写上下联语者,亦称对联、对子或楹帖。
3.中堂:将料纸全开或比全开稍小而单独或并挂于楹联间之条幅。
4.斗方:将宣纸裁成八开左右大小(约1尺见方) 之体裁,称之。
5.匾额:又称横披,条幅横书装框或刻于木板悬挂于壁上。
6.条屏:以中堂、条幅等尺幅相类之料纸,写成一组作品,依诗文长短。
7.扇面:尺寸如扇形,有纨扇与折扇,亦可装裱或轴成册。
8.册页:将小幅作品装裱以便翻阅,合之成册,展开成册故名册页,其内容或相互连贯,或单独成立。
9.手卷:亦成横轴,不便悬挂,只适合在书桌上舒展,观后卷置之横幅作品。
书法作品格式详解⒈方: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
呈正方形。
通常用四尺宣纸对裁两份,二尺高二尺宽,也可把四尺宣纸裁为八份,称为“小品斗方”,或“斗方小品”。
斗方是竖行书写的正方形的作品。
书写内容一般是四行至六行。
因为行列多,篇章布局时应十分强调上下左右的大小、开合、呼应及节奏变化等。
在创作时,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款字一般小于正文,要自然生动。
落款可写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时应留出余地。
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齐,以避免形式的死板。
也可在正文后面另占一行或两行,上下均不能与正文平齐。
印章要小于款字,需离开一字以上位置。
⒉开: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
呈长方形,尺寸不等。
如用四尺宣纸分三份裁开,称四尺三开。
若用五尺宣纸分三份裁开,称五尺三开。
以此类推,同是三开,尺寸大小不同,四尺三开一般为三尺画面(实际是二尺七寸,八平方市尺的三分之一)。
五尺三开则是十二平方尺的三分之一,每开画面的面积为四尺。
⒊幅:中国书画装裱的一种式样。
通常两幅成对悬挂。
如书法对幅,称“字对”或“对联”。
明清绘画有“画对”,是两幅大小相等的屏条,成对悬挂。
也有厅堂正中挂中堂立轴画,两边分挂“字对”,或中间悬挂中常立轴书法,两侧悬挂“画对”。
⒋堂:中堂是竖行书写的长方形的作品。
书法水平等级考试常识一百题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书法水平等级考试理论题书法常识100题一、书体类1.什么是甲骨文?甲骨文是指殷商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甲骨文多用刀刻成,有先书后刻和以刀代笔直接刻写两种形式。
从书法的角度分析,它已经具备了书法的用笔、结字、章法三要素。
传世的甲骨文中有朱书和墨书的痕迹,并且笔画有弹性,应当是由类似毛笔的工具书写而成的。
2.什么是金文?金文是指殷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古称铜为金,因而把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称为金文。
因为这种文字在钟和鼎上出现最多,且乐器以钟为多,礼器以鼎为尊,故又称之为钟鼎文。
钟鼎铭文,字凹入的阴文叫做款;字凸出的阳文叫做识[chi]。
钟鼎铭文一般记录当时人们纪典、田猎、征伐等活动的情况以及制造原因等,这些文字属于大篆。
在青铜器上铸刻铭文起于商代前期,中后期开始流行。
3.金文的代表作品及其风格有哪些?商代前期金文的代表作有《戌[xū]嗣[si]子鼎》《宰甫卣[yǒu]》等,笔画丰满柔韧,结体端庄沉稳,体势恢弘。
西周金文比较盛行,主要有《毛公鼎》《散氏盘》等,风格多姿多彩,笔画遒劲峻拔,结体自然且变化多端,笔法圆润精严,行款疏密有致、朴茂雍容。
西周晚期的金文使大篆发展成熟。
4.什么是石鼓文?石鼓文是刻在十个鼓形石碣[jie]上的文字,内容是记叙游猎、行乐的四言诗,十鼓分刻十首诗,故又称“猎碣文”。
其笔画匀整,结体疏朗,朴厚雄浑,用笔遒[qiu]劲圆润,具有春秋战国时期秦文字的典范性,归于大篆系统。
5.什么是大篆?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前的所有文字统称为大篆,包括甲骨文、金文(钟鼎文)、籀[zhou]文、古文等。
6.什么是小篆?小篆是与大篆相对而言的。
秦始皇为统一中国的文字,令丞相李斯在秦国大篆的基础上结合六国文字加以修订、整理,统一为官体标准文字——秦篆。
后人为了区分秦以前的文字,把秦篆称为小篆。
书法常识和用语大全(上)1,书法我国传统造型艺术之一。
指用圆锥形毛笔书写汉字(篆、隶,正、行、草)的法则。
技法上讲究执笔、用笔、用墨、点画、结构、分布(行次、章法)、风格等。
一般要求如:执笔要*指实掌虚,五指齐力;用笔要*中锋铺毫;点画要圆满周到;结构要横直相安,意思呼应;分布要错综变化,疏密得宜,通篇贯气;并崇尚个性、风貌和意趣。
书画艺术同源于线条,各具有气(刚性)韵(柔性)生动的美感。
绘画有线条,有形象与色彩;书法则不代表物象,不用色彩,只有抽象的线条,故其线条的气质和韵致的表现更求强烈,因此晋唐间称书法为“书势”。
书法艺术要求有微妙叠见的变化,能达到“戈戟銛锐可畏,物象生动可奇”(转引沈尹默《书法论丛》)。
但字形非具象,要使其具有可畏可奇之技能,尤须讲究笔法、笔势、笔意,才能达到尽美。
书法艺术,有三千多年历史。
商周的金文已富于艺术性;秦篆、汉隶、魏碑、唐楷、宋行、明人小楷等更是丰采多姿。
著名书法家如东晋王羲之创妍美流便新体,又备精诸体,为历代书学者所崇尚;唐代有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四大家,而怀素、张旭之狂草亦别具艺术魅力;宋代有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一说蔡京)四大家;清代分为碑派(崇尚碑刻)与帖派(崇尚字帖);“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融合真、草、隶、篆,创有“板桥体”;现代有于右任、沈尹默等。
2,法书书法术语。
指有较高艺术水平的书法作品。
古代将书写于缣楮纸帛而有法度的书法作品均称“法书”,或称“书”。
《书法三昧》:“作字之要,下笔须沉着,虽一点一画之间,皆须三过其笔,方为法书。
”北宋王安石有“好事所传玩,空残法书帖”诗句。
今通称所作之书法作品为法书,还含有尊重作者之意。
3,翰墨义同”笔墨”。
原指文辞。
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
”后世亦泛指书法和中国画。
《宋史·米芾传》:“特妙于翰墨,沈著飞翥,得王献之笔意。
书法有哪些常识?书法有哪些常识?首先,书法分类的常识可以细分为两类:1。
汉字内功;2.讲解外功,汉字中的内功通常包含一些书法所必须的常识,而外功则包含一些我们学习书法时必须了解的知识素养。
二、分类讲解(1)字内功:这是一个人学习书法的核心。
当然,单词内功有很多分类,比如技能型,工具型,知识型。
一个技巧常识:书法技巧,即书法技法的重要知识,即笔画、结构、构图,每一个都有很深的知识和信息内容。
古人在这方面也倾注了很多心血,留下了大量的作品。
比如一笔一画,几百本书,几千字甚至几万字都可以写成特别的作品。
比如当代著名书法家孙晓云女士写的《书法有法》,主要讲。
其实说白了就是——在书法上的应用。
孙晓云女士阐述了与此有关的所有论述,以及她对这种笔法的思考及其在书法实践中的意义非常具体细致,可见书法博大精深。
所以我在这里就不详细讨论与技术层面相关的内容了,只简单说明一下大概在各个部分是什么。
笔法用笔的规则——包罗万象。
写作和写作的技巧都属于笔法的范畴。
常用名词有:冯路、臧风、居中、偏离、扭管、拨光、抬压、挫折、错误等。
结构——对于汉字的书写排列,常见的规则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长宁左,不短右,等等。
对于一部作品中所有文字的编排,要注意气、韵、韵、神韵等共性问题。
b工具知识:书法工具常识,包括知识、使用、维护等。
钢笔——有很多种毛笔。
选拔的秘诀是尖圈齐健四字战术。
楷书最好是毛笔和杨浩双笔并用,草书最好是狼毫和龙凤。
墨——分为两种:固体墨块和普通液体墨。
书写作品时最好磨墨块,一般练习可以用墨水。
纸——宣纸分为生宣传和熟宣传。
圣轩吸墨多,墨色层次大,适合写意草书,不适合工笔小楷,熟玄则相反。
一般来说,你可以用皱纹纸练习书法。
3354砚是广东肇庆最著名的砚台,安徽歙县的歙砚,甘肃卓尼的洮河砚,山西绛县的程妮砚,被称为“四大名墨”。
c .常识:包括书法的基本发展史、书法风格的划分、著名书法家、代表作品等。
书法的演变历史可以概括为:殷商时期甲骨文——枚;——西周时期的明(金)文;——东周石鼓文;秦朝——篆书;——汉隶;魏晋——真(楷)书、行书、草书;唐代楷书、行书、草书的发展。
书法常识有哪些?一、分类书法的常识其实细分可分为两大类:1、字内功2、字外功解释一下,字内功也就通常包含了一些书法所必备的一些常识,字外功包含了一些我们学习书法所必须了解的知识素养。
二、分类阐释(1)字内功:这是一个人学习书法的内核,当然字内功也有很多分类,比如技巧型、工具型、知识型等。
A技巧常识:书法技巧,也就是书法技法方面的重要知识,也就是笔画、结构、章法三部分,每一个部分学问和知识信息含量都非常深。
古人在这方面也是倾注了不少心血,留下了大量论著,比方说但就一个笔画、一个笔法技巧,就可以写成上百本、几千字甚至是上万字的专门论著。
比方说当代著名的书法家孙晓云女士,著有《书法有法》,主要讲的是什么呢,其实说白了就是一个笔法——捻管——在书法中的运用。
孙晓云女士将这一笔法有关的,历朝历代的所有论述以及她对这个笔法的思考和在实际书法实践中的意义阐述得非常具体、详细,由此可见,书法之博大精深。
所以,对于技法层面所相关的内容,在这里我就不详细探讨了,仅仅就每个部分大概有什么内容作一个简要的说明。
笔法——用笔的法则,包罗万象,执笔法、行笔法等都属于笔法范畴,常见名词有:露锋、藏锋、中锋、偏锋、捻管、拨灯、提按、顿挫、衄错等等。
结构——对于汉字的书写安排,常见的法则有:左让右,上让下,宁左长,勿右短等等。
章法——对于一幅作品中所有字的安排,所要注意的是,行气、气韵、韵致、神韵等常见问题。
B工具常识:书法用具常识,包括笔墨纸砚等方面的知识,使用,保养等方面。
笔——毛笔,种类繁多,挑选秘诀是尖圆齐健四字诀,楷书最好使用兼毫、羊毫笔,行草书多用狼毫、长锋。
墨——分为固体墨块和常见液体墨汁两种,写作品最好研墨块,一般练习用墨汁就可以。
纸——宣纸分为生宣、熟宣。
生宣吸墨多,墨色层次大,适合画写意画,写行草书,不适合工笔和小楷,熟宣与之相反。
一般而言,练习书法选用毛边纸即可。
砚——砚台广东肇庆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甘肃卓尼的洮河砚、山西绛县的澄泥砚最为突出,称“四大名砚”。
书法常识总结碑帖类什么是碑?碑,原来是指竖在地上的石头。
起初碑是没有文字的,后来刻了文字,才是书法艺术中所称的“碑”、“碑刻”。
什么是帖?帖的原义是指写在帛上的字,书法中的帖是指凡晋、唐、宋人用真、行、草书作字,表现在木刻、石刻的字,都称之为帖。
什么是碑派?碑派是清代出现的新兴的书法艺术流派。
什么是帖派?帖派是相对碑学的出现而提出的概念。
它是指魏晋以后,以法帖为学习研究对象,以钟繇、王羲之为宗的书派。
北宋刻帖之风兴起,对帖派盛行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什么是刻帖?把历代书法名作摹刻在木板或石板上谓之刻帖。
在古代,刻帖使历代书法名作得以广泛流传。
什么是《淳化阁帖》?北宋淳化三年(992年),宋太宗命侍书王著将历代帝王、历代名臣、历代著名书家作品,汇编成十卷,用枣木摹刻,以澄心堂纸、李廷硅墨拓出制帖。
什么是《三希堂法帖》?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乾隆命梁诗正将清宫内府所藏历代法书编次摹勒,历时三年刻成。
自魏晋至明末共三十二卷。
因乾隆收得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殉《白远帖》三种墨迹,这三种墨迹也包括在刻帖内,所以就将刻帖称为《三希堂法帖》。
什么是传拓?传拓也称椎拓。
把金石竹木器上的字画用纸墨捶拓下来,便于广泛流传,叫做椎拓。
什么是拓片?已经从碑碣上捶拓下来的字画称为拓片。
86.《兰亭序》是谁的书法作品?风格特征是什么?《兰亭序》又称们临河序》《禊帖》等。
序文描写了绍兴兰亭聚会时流觞曲水的盛况以及作者王羲之的感慨。
此帖书文并佳,充分体现了王羲之潇洒俊爽、飘逸遒美的书风,世称“天下第一行书”。
《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集于什么时代?《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为唐代行书刻碑。
《祭侄文稿》是谁的书法作品?风格特征是什么?《祭侄文稿》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为自己的侄子季明在“安史之乱”中惨遭杀害而写下的一篇祭文。
其用笔遒劲、浑厚,结字大小相间,变化无端。
用墨枯润相间,天真烂漫。
后世将《祭侄文稿》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书法考试书法常识百题1.书法是什么?2.中国书法起源于哪个时期?3.书法有几种基本字体?4.楷书是什么字体?5.行书是什么字体?6.草书是什么字体?7.隶书是什么字体?8.篆书是什么字体?9.什么是"临摹"?10.什么是"章草"?11.什么是"砚台"?12.著名的中国古代书法家有谁?13.什么是"气韵神韵"?14.什么是"墨香书法"?15.抄写和创作在书法中有何区别?16.书法中常用的纸张有哪些种类?17.什么是"潇洒飘逸"的书法风格?18.书法中的"骨法"是指什么?19.书法的五行指的是什么?20.什么是"水墨画"?21.书法作品常用的印章有哪些种类?22.仿古书法的作用是什么?23.书法艺术如何与传统文化相结合?24.中国传统书法对于现代人的意义是什么?25.书法的基本功包括哪些方面?26.初学者如何进行书法练习?27.书法家常用的工具有哪些?28.如何欣赏一幅书法作品?29.书法的发展与技术进步有何关系?30.书法在当代社会中的应用有哪些?31.什么是"练字"?32.什么是"硬笔书法"?有哪些代表性的书法字体?33.什么是"软笔书法"?有哪些代表性的书法字体?34.什么是"龙飞凤舞"的书法风格?35.什么是"逸致飘逸"的书法风格?36.什么是"随心所欲"的书法风格?37.什么是"接景点"的书法技法?38.什么是"点画结合"的书法技法?39.什么是"横平竖直"的书法技法?40.什么是"仿古"的书法风格?41.什么是"点画毫骨"的书法技法?42.书法中的"气势"如何体现?43.什么是"字体结构"?44.什么是"笔法"?45.书法中的"意境"如何表达?46.什么是"章法"?47.什么是"边笔"与"轴笔"?48.书法中的"书意"如何表达?49.什么是"龙飞虎跃"的书法风格?50.什么是"神韵生动"的书法特点?51.书法作品中的"白描"和"重描"有什么区别?52.书法中如何控制"浓淡"和"干湿"?53.什么是"笔力"?54.书法作品中常用的"托腕"和"悬腕"有何不同?55.什么是"分笔顾头"和"连笔顾尾"的技法?56.什么是书法的"构图"?57.书法作为艺术如何体现个人的情感和审美?58.书法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59.书法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是什么?60.如何通过书法培养专注力和修身养性?61.传统的中国书法与西方书法有何不同?62.书法如何反映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63.书法中的"书法四君子"是指哪四种字体?64.什么是"纵横结构"的书法技法?65.书法中如何表现"动"和"静"?66.什么是"韦驼书法"?67.书法中的"朝圆夜方"是什么概念?68.书法中的"得意结"是指什么?69.什么是"意法"?70.书法家常用的颜料有哪些?71.书法初学者如何选择合适的字帖?72.什么是"悬针"和"点针"的书法技法?73.什么是"追求神韵"的书法风格?74.书法中的"衬墨"和"镇墨"有何作用?75.书法作品中的"磨墨"和"丢墨"有何区别?76.什么是"文房四宝"?77.书法中如何表现"顿挫"和"连绵"?78.书法中的"方寸之间"是指什么?79.什么是"苍劲"的书法特点?80.书法中如何处理"虚实"关系?81.什么是"倩影法"的书法技法?82.书法中如何体现"气魄"和"雅致"?83.什么是"云韵"的书法特点?84.书法中如何运用"点画相生"的技法?85.什么是"法度"在书法中的意义?86.书法中的"点、横、撇、捺"分别指什么?87.什么是"万草一节"的书法风格?88.书法中如何表达"魂动"和"神采"?89.什么是"挥洒自如"的书法特点?90.书法中如何通过间架处理"有韵"和"无韵"?91.什么是"寓形于神"的书法理念?92.书法中如何处理"拓片"和"乾拓"?93.什么是"青石"和"赤绫"的书法用纸?94.书法中如何运用"传统"和"创新"的相互作用?95.什么是"纤秋瘦翰"的书法特点?96.书法中如何表现"清韵"和"浑厚"?97.什么是"倾斜"和"正立"的书写方式?98.书法中如何体现"意蕴"和"墨品"?99.什么是"舒畅达观"的书法风格?100.书法中如何利用"斜笔"和"正笔"营造不同的效果?【参考答案】1.书法是通过使用毛笔或其他写字工具,以特定的笔画和结构技法来书写汉字的艺术形式。
书法小楷基本常识
书法小楷是书法的一种,也是中国书法中最基础的字体之一。
它要求书写工整精细,使人感觉沉稳而不失优美。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书法小楷的基本常识。
1.笔画结构
书法小楷的笔画结构应该是简洁有力,要求横竖撇捺细而直。
每个字的笔画应该按照一定的次序和构造,有整体性和层次感。
要学会控制笔画的长度和粗细,达到匀称和谐的效果。
2.汉字的构成
书法小楷的汉字结构以方正为主,每个字都要为方圆调和。
要注意书写时,不能将字中的字形倾斜变形。
3.笔画的排布
书法小楷的笔画排布较为均匀,所以书写顺序要有先后次序,并注意掌握各级笔画的特点和用笔技巧。
在书写过程中,要根据笔画的程度和结构的不同,灵活运用各种书写技巧。
4.文化内涵
书法小楷是一种与中国文化息息相关的书体,它在历史上的发展与中国文化的发展密不可分。
因此,在书写小楷时,要注意与文化内涵相结合,让字体更具有中国文化的特色。
以上是我对书法小楷的基本常识的介绍。
小楷书法是一种比较基础的书法,培养它对于提高书法功底和观察能力都有一定的意义。
希望本文能够对想要学习小楷书法的人士有所帮助。
初中书法常识知识点汇总书法是中华民族的独特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初中阶段,学习书法的基础知识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历程、基本字体和技巧。
本篇文章将对初中书法常识知识点进行汇总,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学习书法。
1. 什么是书法?书法是以汉字为载体、以写为主要表现方式的艺术形式,其特点是注重笔墨纸砚的运用和技巧的发挥,通过书写汉字表达思想与情感。
2. 书法的起源和发展书法起源于先秦时期的甲骨文和金文,发展至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书法形式和风格也有所变化,如秦汉楷书、魏晋隶书、唐代草书等。
3. 书法主要字体书法的主要字体包括楷书、隶书、行书和草书。
楷书是现代书法的基础,具有端庄、工整的特点;隶书则是行书和楷书之间的过渡字体,笔画较为草率;行书则注重笔画的流畅和连贯;草书则注重笔墨的韵律和气势。
4. 书法的基本笔画和结构书法的基本笔画包括横、竖、撇、捺、点和折。
这些基本笔画的组合形成了汉字的结构,如“一”字是由一横组成,“人”字是由一竖和两横组成。
5. 书法的技法和要素书法的技法主要包括用笔、转折、点画、运笔和连笔等。
用笔要力求饱满有力,转折要准确明确,点画要有适当的厚薄和浓淡,运笔要有韵律和节奏感,连笔要注重流畅和连贯。
6. 书法的修养和态度学习书法不仅仅是学习笔画和技法,更重要的是培养修养和态度。
书法要求学生心无旁骛,专注致志,注重细节,保持良好的心境和姿态。
7. 书法的欣赏和鉴赏要欣赏和鉴赏好的书法作品,除了对字体的认识和了解,还需要了解作品的内容、意境和表现手法。
通过多欣赏名家的作品和参观书法展览,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品味。
8. 学习书法的方法和途径学习书法可以通过学校的课堂教学、培训班、个人自学等方式进行。
在初中阶段,学生可以从基础课程入手,如掌握基本笔画和字体。
同时,也可以通过模仿名家的作品和练习经典的篆刻碑帖来提高自己的水平。
9. 书法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诗、书、画、音乐等艺术形式相互交织,共同传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