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技工学校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浅谈技工学校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浅谈技工学校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浅谈技工学校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浅谈技工学校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技工学校是直接为社会输送高素质、实用型人才的基地。职业教育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就是要培养适应竞争、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为此职业教育要特别重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粗浅的谈了些体会和看法。

标签:创新精神

0 引言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处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我们最需要的就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近二、三十年来,世界发达国家已意识到创新能力开发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在教育界、科学界、经济界、甚至政界开展了创新教育活动,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的强弱越来越体现在国民素质的高低和优秀创新人才的多寡上,越来越体现在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大小上,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国家是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作为职业技术学校担负着培养一线中、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直接为经济建设和劳动就业服务,责无旁贷地要肩负起培育创新精神和培养有创新能力的创造型劳动者的使命,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深思的问题,笔者从事技工学校创新教育课程的教学已有多年,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下面笔者就这个问题粗浅地谈一些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所谓创新精神就是指要具有能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信息、技能和方法提出新方法、新观念的思维能力和进行发明创造、改革、革新的意志、信心、勇气和智慧。要培养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教师首先要有创新精神。只有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对学生进行启发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教师了解当今高新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才能站在高科技革命的高度,鼓励学生勇敢探索;只有教师具备不断学习提高的能力,才能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只有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和优良道德品质的教师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格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和运用多种方式把自己的创新精神和理念渗透、传达给学生,鼓励学生在学习和继承人类已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勇于突破成规,挑战旧的知识体系,在发现和创新知识方面敢于独辟蹊径,要达到这个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师要时时更新教学观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教师有不同的岗位和专业,但都必须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传导者,教师的创新素质必须是成体系、全景式的,必须是有再生与辐射能力的,这种创新应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等诸多方面的协调一致,为此教师必须通过学习、学习、再学习,接受新知识。特别是作为一线教师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更要时时更新教学观念,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圈子跳出来,具备明晰而深刻的创新教学

技工院校中工匠精神教育现状研究报告

技工院校中工匠精神教育现状研究报告 1工匠精神的理论综述 “工匠精神”的实质内涵大体包括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执着专注、创新进取等方面的内容。工匠精神是一种态度,它包含着对工艺事业的执着与坚守,更是对信念的坚定不移;工匠精神也是一种信仰,它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心中,需要我们不断地去认知、去感悟、去发掘、去践行。当前学术界对工匠精神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 一是对工匠精神的内涵界定。当前,对于工匠精神的解读,学者们大都以“工匠”为着力点,对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不同行业、不同层次的中外工匠进行分析,将对“工匠精神是什么”的本质探索转化为“什么是工匠精神”的具体体悟。如王小茉、王卫平《论工化化背景下的工匠精神》、姚先国《德国人的“工匠精神”是怎样炼成的》、汪中求《看日本工匠,悟“工匠精神”》、王佳《论“互联网+”时代学术期刊编辑的工匠精神》等。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是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董志勇教授的看法:工匠精神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精益求精、持之以恒、爱岗敬业、守正创新。 二是论述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一些学者从行业和专业角度探讨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如杜桂枝《重视培养翻译人才的工匠精神》从分析中国俄语教学及翻译人

才培养的现场实困境入手,认为对翻译人才的培养,语言能力、百科知识和工匠精神三者缺一不可。一些企业家和有识之士从实践角度探讨各行业对工匠精神的需求,如重莲《中联重科:唤起“工匠精神”强健中国制造业》一文指出,中联重科引入美国质量大师克劳士比“零缺陷”质量管理的理念,并通过举办“创建零缺陷文化高层研讨会”和全员零缺陷质量文化培训,使得“零缺陷”质量理念在全公司得到了广泛传播,改变和提升了员工的质量观念和质量责任感。 三是分析当前中国社会缺乏工匠精神的原因。一些学者从史与现代、物质与精神、教育与社会等概念的张力中进行分析,试图寻找工匠精神缺失的主要原因。邓成在《当代职业教育如何塑造“工匠精神”》中认为,历史文化和现存制度是其原因:“主流的儒家观念注重人文教育,轻视专业教育,认为匠人们营营役役都是些奇技淫巧,君子应该修齐治平,不为物役”,“没有理想的教育环境与氛围,现行的教育体制却错误地引导全民争当大学生,裹挟青年人去实现经济白领化”。李宏伟《工匠精神的历史传承与当代培育》认为,近代工业的兴起造成了工匠精神的没落,“随着西学东渐近代工业兴起,工厂化机器化等近代工业制度削弱了传统工匠伦理,某些传统工匠技艺走向衰落乃至失传”。张博在《重塑“工匠精神”》指出,企业家快速盈利、追求速度的价值观,使得工匠精神难以在我国制造业中形成,“出于快速挣

大学生应如何践行“工匠精神”

大学生应如何践行“工匠精神”? 首先,我理解的工匠精神是将事物做到极致,对待所做事物有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态度和精神。今年的“两会”上李克强总理说到了“工匠精神”这一代表着耐心,专注,坚持,专业,敬业,严谨,一丝不苟,追求完美,极致等内涵的词汇!于是“工匠精神”也随之火了起来。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如何践行“工匠精神”呢? 总理为何要提工匠精神?因为这是我们的差距。我觉得现阶段的中国的确很是缺少这种精神。今年1月4日,李克强总理在参加一个有关钢铁煤炭行业产能过剩的座谈会时,举例说中国至今不能生产模具钢,比如圆珠笔的“圆珠”都需要进口。1895年圆珠笔就已经被发明了,高铁、飞机、大炮都造得出来,圆珠笔的圆珠竟然还不能生产!这实在是令人心寒啊。为什么需要工匠精神?就是因为缺少!据统计,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为全球最多,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这些长寿的企业扎堆出现在这些国家是因为他们都在传承着一种精神——工匠 精神! 而要改变现状,先要改变的是人们的思想,要将工匠精神这种思想深入的贯彻人心。作为大学生,我们能为此做些什么呢? “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神,一种品质,一种态度。我们大学生可以做到“工匠精神”的,我们只需要将事物做到极致,精益求精,不苟且对待自己该做好的所有事情,并且能一直坚持下去!2016年5月,北大古生物专业毕业生薛逸凡于2014年拍摄的毕业照走红了网络,原来在这张“北大2010级古生物专业合影”里,只有她一个人。这一略显“奇葩”的合照,在网上引

发了热烈讨论。古生物学,这是一个连北大人都不一定知晓的专业。而若问曾不被看好出路的薛逸凡如今在做什么,答案是振奋人心的:她已经修完了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计算生物学硕士课程,目前被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的医学信息学博士专业录取,从下半年开始带薪攻读博士学位。而她最初选择古生物的原因也很简单——“我来元培学院不为别的,就是为了圆儿时对古生物喜爱的梦。”薛逸凡将自己的爱好变成专业,比起大多数的大学生,近乎是学到了极致、爱到了极致,这就是“工匠精神”在当代大学生身上的一种体现。 我认为现在的中国对工匠精神的缺失有一部分原因是大学生对工匠精 神的缺失!少年强则国强,大学生是未来高尖端行业的中流砥柱,是祖国的未来,大学生所以必须得践行那些应有的品质!大学里既然选择了自己喜爱的专业,那就将它学到极致。在日本人的概念里,将60%提升到99%和从99%提升到99.99%是一个概念!如果你的成绩从及格提升到了第一名,还不够好,那不叫极致,要做到极致,不是跟别人较劲,是跟自己较劲!大学生时期将这种思想贯彻到内心里去,以后一定能在所在的行业成就一番事业的!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所以大学生要把工匠精神体现在学习上。第一,学习必须有正确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对待学习的事物要有将不懂得内容先学懂再学精的态度,要勇敢地攻坚克难,并且学习中注重方法,尽全力学好所学事物。第二,学习必须要专注。一天的认真学习很简单,一个月,一年也不难,但是能在整个求学生涯都保持这样的态度就不是一间简单的事情了,但是我们是可以做到的,并且做到了那就是一辈子的财富!把每一个平凡的事做好就不平凡,坚持下去才是“工匠精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高等教育中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南昌教育学院祝伟倩 在高等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即创新思维能力是非常必要的。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已经把创新教育纳入高等教育的重要日程。教育过程中创造性思维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有价值的求新探索获得独创结果的思维过程,是人们运用新颖、独特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它是思维的高级形式。 方案一: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和途径 1.优化课程体系设置 研究表明,人的创新能力来源于创新思维,而创新思维是建立在合理的知识结构之上的。因此,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必须通过优化课程体系,使大学生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目前,优化课程体系的核心是实行课程综合化。一是加强基础课程的授课,基础课程又称核心课程,主要是根据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必须具备的素质标准,制定旨在使学生获得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的课程。二是注重文理渗透,要求理工科学生在人文科学领域有一定的基础知识,文科类学生也应在计算机应用等自然科学领域有一定的了解,以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质和创新素质。另外,高校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还应该多渠道优化课程体系,如缩减课内总学时,增加选修课程比例,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宽松的环境;实行弹性学分制、主辅修制,跨系、校选课等,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由单一型向交叉型转变;积极进行教材改革,更新课程内容,尽可能地吸收现代科学技术的新内容、新成果、新思想和新信息。 2.改革课堂教学方法 应该说,课堂教学仍是目前我国高等教学的主要形式,而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

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从改革教学方法切入。首先,要改革课堂讲授方法。积极提倡启发式、讨论式、问题式和研究式教育教学方法,让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提问,并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点拨以及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大学生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为优化课堂教学,可采用四种做法:一是“三个讲”的方法,即在教学内容上强调一个“用”字,在教学方法上体现一个“活”字,在教学手段上追求一个“新”字;三是“三个运用”的方法,即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运用讨论式教学法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提高综合素质,运用自学式教学法伸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所有这些措施,会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在学习内容上主动深入下去,培养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以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 3.改革实践教学方法 针对当前高校实践教学时间和空间不足且多强调理论性、结构化的现状,实验教学应减少验证性、演示性实验,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紧密结合实际,组织学生进行“真刀真枪”的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同时,还应鼓励学生通过参观访问、社会考察、咨询服务、科技开发、勤工助学等多种形式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提高自身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建立科技导师制,把大学生科技创新纳入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为了使学生的创新活动能常年开展下去,可以制定鼓励学生创新的若干规定,实行学生科研项目立项,选拔理论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的学生组织课题小组,并配备指导教师。课题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好选题和立项申请工作,对正式批准立项课题,拨给一定课题启动经费,为学生科研活动的开展提供资金保证。同时规定每位教师每年必须指导一定数量的学生参加各种创新活动,给予教师一定的指导津贴,同时将其与教师的职称晋升等挂钩。这样一方面会调动大学生在校期间参与科

浅谈大学生创新思维

浅谈大学生创新思维 姓名:陈子言 学号:1408114098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浅谈大学生创新思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对于大学生来说拥有创新的思维应该是首当其冲的问题。 创新思维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是相对于常规的思维而言的一种思维方式。一般认为,创新思维是指在创新过程中发挥作用的一切形式的思维活动的总称。创新思维,作为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除了具有一般思维所具有的特点外,还具有自己的特点。 从大学生自身方面来说,在当今的大学生中,很大一部分人都是按部就班的生活,缺乏创新思维的培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缺乏创新的观念和创新欲望。创新能力的发展与创新行为的做出,都是建立在创新观念和创新欲望的基础之上的。没有创新观念和创新欲望,一个人就不会去开发自己的创新潜能,也无意进行创新探索。大多大学生虽然表现出不满足于现状,但往往只是牢骚满腹、唉声叹气,但对于自己缺乏行动的信心,缺乏强烈的创新精神。2、缺乏创新性思维能力。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总体评价为“较差”,表现在:缺乏深层次思考、另辟蹊径的自我总结和学习能力。考虑问题和处理问

题的方法常常千篇一律,没有新意和突破。最明显的表现在缺乏新意的发言、作业、试卷、论文比比皆是。3、缺乏创新的兴趣。兴趣是人对事物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认知活动倾向。现在很多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女生追剧、逛街,男生打游戏等充斥,对于新奇的事物提不起那么多兴趣。4、缺乏创新的毅力。毅力是人类自觉确定目标,并根据目标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坚持实现自己目标的心理过程,是一是能动性和个体积极性的集中体现。虽然很多大学生都能意识到毅力在创新活动中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工作中总是被思维局限性所牵绊从而导致半途而废。5、缺乏创新所需的观察力。观察是个体预定目的主动了解事物的感知过程,是感知活动的高级形式。一切创新都是建立在观察基础之上的。由于信息化时代的急速发展,快生活的节奏下大致大学生对于周围一切事物的观察漫不经心,缺乏耐心导致对事物的洞察力严重下降。 从我们的教育体制方面来说,一方面,我们的教育对于大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没有做到量入为出。从小学到高中一直都是填鸭式教育,老师与学生都是按部就班的讲课、听课,到了大学之后依旧如此,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都是极少的。我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了解到这种授课方式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个获得咨询与倾听的过程,这个过程对于阅读一本书来说其中的思考比起主动阅读来说相对少很多,那么对于教育对学生产生的效果也是如此。另一方面大学里的确有许多的关于大学生创新的活动,但很多都存在华而不实的特点,当你真正参加之后却发现创新的方面微乎其微,更多人注重的是获得的荣誉,

浅谈关于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

科学家素养 浅谈关于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思考 论文摘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个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直接面对并且已经直接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和灵魂,创新能力的培养从根本上讲就是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本文从创新思维的含义和特征、创新思维的社会需求、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与训练等方面进行了粗浅的阐述。

一、认识创新思维 认识创新思维,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创新。创新这个词是我们国家乃至当今世界出现频率最高的几个词汇之一,同时,“创新”又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词汇,在英文中,创新(innovation)来源于拉丁语。“innovation”的拉丁词根“nova”表示“新的”的意思,加上前缀“in”导致动词化,具有更新的含义,意味着对原来已有的东西加以更新和创造。 创新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核心,俗话说“思路决定出路”,没有创新的思维,便想不出创新的方法,没有创新的方法,就不能有创新的活动,也就没有创新的成果。 创新思维是相对于传统思想而言的,没有受到现成思路的约束,寻求对问题全新的独特的解决方法的思维过程,创新思维的过程是开发大脑的一种发散思维的过程。创新思维是指在探索未知时,积极地以独特新颖的方式和多向的角度,促使思维转化去寻获成果的一种思维。就本质而言,创新思维就是综合运用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并在过程或成果上突破常规有所创新的思维。创新思维的精髓是非逻辑思维。创新思维是需要经过有意识地培养和专门训练并能在培养和训练中优化的思维。创新思维是创造力的灵魂和核心。 二、创新思维的社会需求 近几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数量上讲,各校的招生规模都在不断扩大,但是同时也出现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问题,难道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已经饱和了吗?造成这种现象,其中的缘由固然是复杂的,从表面上看,这主要是因为大学所培养的人才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变迁和满足社会长远的需要,造成人才的相对过剩和就业困难。但是如果我们深究其根,从大学教育的角度分析,不难得出,这主要是由于过弱的文化陶冶、过窄的专业教育、过重的功利导向和过强的共性制约所造成的,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缺乏恰恰是它的突出表现。随着社会知识化进程的加快,职业变更频繁,单纯满足于学校的书本知识所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已很难适应社会的变革。因此,人才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低,而这正是我们高等教育

践行工匠精神-做有匠心的好教师

践行工匠精神,做有匠心的好教师 唐小华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简而言之,就是一种认真精神、敬业精神,曾经我们认为工匠每天做着机器重复的劳动,没有技术含量。今天我们却不得不承认它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坚定、踏实、精益求精。 敬业:首先我们应该爱自己的工作,这样才能享受我们工作,才能像工匠一样做出高品质的艺术品。教师是一个“平凡”的工作,如果确定做这个职业,就必须放平心态,拒绝浮躁,我们必须要有一定的信念和信仰。 专业:工匠首先是专业的,他必须有精湛的技艺,而作为老师的我们也同样应该如此:我们必须具备专业的教学技能和精湛的专业知识。 教学技能: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理论和方式都不断发生着改变,因此我们也必须创新我们的教学模式,丰富我们的教学技能,多让学生参与课堂当中,可以多以活动式、任务式、团体式的模式来分配我们的课堂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专业知识:当我们具备良好的教学技能时,我们必须要使我们传授的知识是用的,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意义的。工匠精神是李克强总理在产能过剩的市场环境下提出的,也就是说以前生产出的差品是低级的,粗糙的,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了。我们必须创造是精华的产品,那同样对于我们教育而言,我们要是使我们培养出的学生是满足社会需要的,那么作为老师的我们就必须不断保持学习、进步,跟上时代的需求,多与社会和企业保持联系,知道社会和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品质和什么样能力人,采取目标教学和管理。

“精益求精”学生管理态度:我们所面对的是一帮特殊的学生,他们在初中是不被重视的,在学习和生活习惯上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在管理上做到细致和高要求,这样才能帮助他们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和社会价值观。作为班主任,学生管理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做好每个学生的信息档案,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家庭情况,做到真切、暖心的关怀到每一个学生。班主任每天进教室的的第一项工作,就是“数人、查仪容仪表、查卫生”,向班委了解班级问题,做到当日问题,当日解决,不过夜;学校领导、学生处安排的工作在系领导的管理和任务分配布置下能第一时间有效落实到位,做到不拖沓,不模糊,学生工作做到无死角,从根本上遏制了很多问题的发生。德育教育上,随时观察注意学生思想行为举动,做到及时沟通和思想教育,每天下午班会,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每天晚上准时观看新闻联播,并组织讨论,让学生每天学习国家政策,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利用晚自习时间进行国学经典教育,培养学生的国学素养,真正全面的做到了精细化管理, 坚持:工匠精神的另一个体现就是坚持,坚持把一件事做完,坚持把一件事做到极致。工匠做一件艺术品也许要几十年才获得成功,尤其在这种“快经济”时代,有时候人们只注重眼前的东西而忽略了一些根本,对于教师这个特殊职业而言,我们更需要求真务实工作态度,坚持自己内心的那份纯真。做这份职业我们要坚持,培养学生我们也要坚持和耐心,因为这是一个长远的事业。坚持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坚持对学生期望,坚持用自己的工匠精神去感染学生,那么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优秀的学生。 而今“商人精神”横行,快速获取利益是根本,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无论是社会还是个人,都需要那么一点实实在在的工匠精神,这是立足之根本。

(完整word版)聊城市技师学院工匠精神教育教学大纲

聊城市技师学院工匠精神教育教学大纲 总学时:10 一、课程性质:本课程的教学是中央精神的体现,是我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现实要求,是新时期技工教育不断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长久需要。 二、学时分配:本课程一共10个课时,分5次授课,每次2课时 三、教材:(《工匠精神读本》,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出版社,2016年。) 四、教学目的及要求 1、目的:本课程以“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强国”为宗旨,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重点通过对以当代“大国工匠”为代表的各条战线上普通劳动者故事的解读,培养学生自主认知、正确感悟工匠精神的能力,使之具有理解、践行、弘扬工匠精神的积极情感和自觉意识,进而为全面提升职业素质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自己所学专业领域内能工巧匠的工作内容、真实生活乃至内心世界;引导学生立志成为一名对国家、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优秀工匠、杰出工匠,乃至“大国工匠”。 2、要求:本课程的整个教学实施过程,要求教师从备课到教学,

学生从听课到实践,都应以工匠精神为指导,在教与学的各项活动中学习工匠精神、体会工匠精神、实践工匠精神。 五、教学内容:本课程的内容载体《工匠精神读本》(以下简称《读本》)分为三个模块,采用“总-分-总”结构,各模块相互关系如下图所示: 第一模块,也就是《读本》的第一讲,具有课程概论的意义。通过本讲,主要让学生了解工匠这一庞大社会群体的历史渊源、发展历程及群体特征,使学生对工匠及工匠精神的概念形成初步的认识。 第二模块,也就是《读本》的第二、三、四讲,从三个方面阐述工匠精神的内涵构成,是课程的主体内容。没有“执着专注”的品质,就不可能做好任何事情;“精益求精”就是将事情做到最好的追求;“创新进取”是在不断提升自己的同时,推动所在领域、行业相关技术技能和产品质量的水平不断提升。上述三个方面的内涵要素相互联系、相互融通,共同构成工匠精神的内核。

大学生怎样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大学生怎样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摘要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促进中国未来建设事业有着重要的长足意义,也是为 提升中国当今竞争水平的必走之路。另外,从中国大学生创新水平现状考虑也是势在必行重要 举措,即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高其创新能力存在重要性和必要性。本文主要是化工专业 的学生如何来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的。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能力 引言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动力,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果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创新也是富国强民的必由之路。 那么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我们高等教育面临和必须解决实际的问题。 创新概念,是一个经济学概念。广义理解的创新概念是指力求将科学、技术、教育等与经济融汇起来,即创新表现为不同参与者和机构(包括企业、政府、大学、科研机构等)之间交互作用的网络。在这个网络中,任何一个节点都可能成为创新性为实现的特定空间。创新行为因而表现在技术、体制或知识等不同的侧面。当代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很多成果都是在大学中进行研究并在实际运用中得到转化的,可以看出,大学拥有着良好的创新氛围,而大学生作为大学主体的一部分具备着良好的条件和优势从事创新活动,因此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存在实现中的可能性。 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培养年轻一代的知识水平和创造性能力,是继承中国先进知识成果的首要条件,也是不断创造新发现并赶超世界先进生产力的不竭动力。唯有不断发扬创新精神才能保持民族事业的顺利开展,因此,大学生积极思考并主动参与创新活动,有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一、当代大学生的创新现状 根据研究,大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一,缺乏创新的观念和创新欲望;二,缺乏创新性思维能力;三,缺乏创新的兴趣和毅力;四,缺乏创新所必需的毅力。另外,随着网络的盛行、西方思想的传入和现在中国社会所面临的种种压力等问题的日益呈现,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活动也出现了很大的分离,譬如各种心理问题和道德修养缺陷等,这些无疑都给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设置了障碍。从中国大学生的创新现状分析,不断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提高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重大工程,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并“紧急治疗”大学生在创新问题上犯下的疾病有着迫切的必要性。 二、大学生如何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是项艰巨的历史任务,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内就能解决,同时,这项历史任务更是赋予了众多的艰辛和曲折,因此在大学生里面建造起浓郁的创新氛围更不可能是一个人或组织的事情,除了国家和政府能审时度势制定出规范的创新方面的政策和必要的物质投资外,作为这项工程的主体,大学生更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其中来,并与国家的创新体系相配合,形成呼应,拉近互动,最终为创新工程的建构共谱胜利之曲。 1、要主动营造活跃的创新氛围。 创新氛围的营造能为创新行为提供环境支持,积极热烈的创新场景可以使大学生本身产生创新的意识和灵感。一方面,在大学里面我们大学生应该主动配合营建自己的创新团体,如宿舍文化、班级文化、社团组织文化等;另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利用好大学里的各

培养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与学生职业道德培养浅谈 日前,“工匠精神”一词成为了高频词,那么何为“工匠精神”呢?下面让我们一同来学习一下“工匠精神”的概念吧!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要做到精雕细琢,精益求精、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使产品更加完美的精神理念。当今社会人们对利益的过分追求,对生产的产品一味要求“短、平、快”(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带来的即时利益,从而忽略了产品的品质灵魂。因此企业更需要工匠精神,精湛的工艺才能在长期的竞争中获得成功。当其他企业热衷于“圈钱、做死某款产品、再出新品、再圈钱”的循环时,坚持“工匠精神”的企业,首先他们先把心塌下来,依靠稳固的信念、信仰,用耐心细致的心态看着产品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最终,通过高标准要求历练之后,成为众多用户的骄傲,无论成功与否,这个过程,他们的精神是完完全全的享受,是脱俗的、也是正面积极的。 企业的“工匠精神”得以传承,离不开企业里的每一代员工。我院是天津市机电工艺学院,是为各大企业输送员工的一所职业类院校,我院一直秉承“责任、良心、品质、服务”的学院文化与理念。对培养新一代蓝领接班人始终做好研究。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具有“工匠精神”的职业道德素养谈谈几个方面。 第一,学生在校期间职业素质的培养。 职业类学校的学生在校期间是进入社会的磨合期,也就是说技术院校是这类学生进入社会的跳板,看谁会利用这个跳板,在进入社会后走的更远,那就要看他在校期间做些什么了。有句话说:“未雨绸缪,高瞻远瞩。”胜利总是属于那些准备最多的人的。孙子兵法有云:“多算者胜,少算者不胜,而况于无算乎?”所以,我说学生在校期间应当积极培养自己各种能力。如:人际交往能

工匠精神指导意见

技工院校工匠精神教育课教学实施指导建议为贯彻落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技工院校工匠精神教育课教学大纲(试行)》(以下简称《大纲(试行)》),用好部编通用教材《工匠精神读本》,保障课程顺利实施、取得实效,特提出工匠精神教育课教学实施指导建议。 一、领会课程理念 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所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是“工匠精神”这一概念第一次正式出现在政府文件中,必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制造”未来走向和人才培养模式产生深远的影响。本课程的开发是中央精神的体现,是我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现实要求,是新时期技工教育不断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长久需要。 2.本课程以“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强国”为宗旨,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重点通过对以当代“大国工匠”为代表的各条战线上普通劳动者故事的解读,培养学生自主认知、正确感悟工匠精神的能力,使之具有理解、践行、弘扬工匠精神的积极情感和自觉意识,进而为全面提升职业素质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3.本课程的最终目标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自己所学专业领域内能工巧匠的工作内容、真实生活乃至内心世界;引导学生立志成为一名对国家、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优秀工匠、杰出工匠,乃至“大国工匠”。因此,本课程的整个教学实施过程,要求教师从备课到教学,学生从听课到实践,都应以工匠精神为指导,在教与学的各项活动中学习工匠精神、体会工匠精神、实践工匠精神。 二、理解课程内容 (一)课程结构及相互关系

本课程的内容载体《工匠精神读本》(以下简称《读本》)分为三个模块,采用“总-分-总”结构,各模块相互关系如下图所示: 第一模块,也就是《读本》的第一讲,具有课程概论的意义。通过本讲,主要让学生了解工匠这一庞大社会群体的历史渊源、发展历程及群体特征,使学生对工匠及工匠精神的概念形成初步的认识。 第二模块,也就是《读本》的第二、三、四讲,从三个方面阐述工匠精神的内涵构成,是课程的主体内容。没有“执着专注”的品质,就不可能做好任何事情;“精益求精”就是将事情做到最好的追求;“创新进取”是在不断提升自己的同时,推动所在领域、行业相关技术技能和产品质量的水平不断提升。上述三个方面的内涵要素相互联系、相互融通,共同构成工匠精神的内核。 第三模块,也就是《读本》的第五讲,具有课程结论的意义。其要义是基于“知行合一”理论,通过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将工匠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进而培养学生将个人的工匠之梦融于中国梦的职业理想和家国情怀。 (二)课程模块内容的选择 本课程分三个模块共五讲内容,各讲下列三个并列的专题,但三个专题之间又不是完全的并列关系,或为递进,或为主次。教学过程中,教师须以各讲为单位进行备课、授课,同时突出各专题内容对各讲主题的诠释作用。 案例、故事是各讲内容的主要构成,其间用简要的议论、说明连接、过渡,并体现出一定的层次关系。需要注意的是,每个正面案例或故事都具有工匠精神的完整内涵,这是由杰出工匠的基本素质所决定的。但《读本》需要突出每讲主题,需要体现各专题基本观点,这决定了各讲所选案例都具有一定的侧重点,对案例的分析和阐述也都依案例在各讲中的作用进行。教学中,教师应以

心得体会:新时代的工匠精神

心得体会:新时代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乃现代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体现为产品的生产者或服务的提供者对与其工作相关的某一方面专业品质的不懈追求与顽强坚守,是工业文明高度发展的精神成果。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大学三年是高职院校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关键时期,也是伦理和职业素养形成的关键时期。如何在立徳树人根本教育任务的指引下,完善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体系,是新时代工匠精神培育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立徳树人为新时代工匠精神培育奠定了价值理性。立德涵盖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四位一体的道德体系,德之要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在个人层面表现出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不仅是工匠精神的内在价值要求,也必将提升工匠精神的人文价值。 新时代工匠精神培育离不开立德树人的德性范畴。立业树人必先立德,离开德性,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就无从谈起,没有以德性为“要件”的工匠精神也是不可持续的。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培育要始终坚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价值引

领,以树立敬业、诚信、理想主义的人文主义价值德性为着力点,引导学生寻求自我创新,建立起从立德到立业再到立人的、止于至善的工匠精神培育过程。 新时代工匠精神培育要坚持育人为本。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培育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将工匠精神的培育同学生的人生幸福、价值、尊严、发展有机统一起来。真正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规律,尊重大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充分激发大学生的主动创造性。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培育要以大学生的自由平等发展为立校和育人之本,摒弃传统匠人学徒制培养模式中不平等的人身依附关系,在自由平等的教育主体关系中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和创新精神的大写的人。 新时代工匠精神培育要坚持人的全面发展。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培育要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着力培育学生的专业品位和审美情趣。只有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坚持做到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将学生培养成为一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的、具有较高专业要求和审美品位的人,才能促进学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成为一个精益求精、追求至美至善的大国工匠。同时,新时代的工匠精神的培育要赋予学生追求自身全面发展的广阔空间,并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培养对某一领域业余爱好的钻研精神,以正谊明道的、非功利的理想主义态度涵养出新时代的工匠精神。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战略部署下,大学生培养创新能力既是实施科教兴国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在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战略部署下,大学生自我主动培养创新能力势在必行。 创新意识是善于独立思考、敢于标新立异,提出新观点、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和创造新事物的意识。它是创新思维和创新活动的基本前提和条件。它直接决定创新活动的产生和创新能力的发挥。创新意识,就是求佳意识。马斯洛说:“创造性首先强调的是人格,而不是成就……自我实现的创造性强调的是性格上的品质,如大胆、勇敢、自由、自主性、明晰、整合、自我认可,即一切能够造成这种普遍化的东西,或者说是强调创造性的态度、创造性的人。” 创新能力一般是指人根据一定的目标任务,提出新理论、新构想或发明新技术、新产品,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包含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创新精神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现状 大学生的年龄一般在二十岁左右,正处于人思维创造活动发展的重要阶段。我们思维敏捷、精力旺盛、思想活跃,然而,我国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还是比较低的,具体体现以下四个方面。 (一)好奇心强,但创新意识贫乏 大学生对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掌握非常快捷,已不满足于现成的结论,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并对事物的因果关系的规律性探索越来越感兴趣,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开始逐步地发展。另一方面,我们往往只是在单纯的好奇上停滞不前,不愿意或者不敢于标新立异,提出新观点、新方法,为解决新问题和创造新事物而努力。 (二)思维敏捷,但缺少创新思维方法 大学生随着知识和经验的不断积累,想象力逐渐丰富起来,思维能力,尤其是逻辑思维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思维也较敏捷。但由于知识面窄,学科之间缺乏合理的整合,思维方式往往是单一的和直线式的,致使我们思考问题时缺乏灵活性和全面性。 (三)具有一定的创新想法,但缺乏创新技能 大学生对创新已有一定的认识,希望在学习中产生新思想与新理论,积极寻

当前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当前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发展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其核心在于创新,包括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而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否实现的核心问题取决于人,取决于人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而在新世纪新型人才的培养变成了时代向教育事业提出的课题。只有不断的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才能使我们有能力参与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并且保证我们在竞争中于不败之地。这就要求我们高校必须重视并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和培养! 一:什么是创新思维 加强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我们必须先准确的定位“创新思维”。只有选正确了方向,才可能有事业的成功。 认识创新思维,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创新。创新这个词是我们国家乃至当今世界出现频率最高的几个词汇之一,我们每个人平时提到他都念念有词。同时,“创新”又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词汇,在英文中,这个创新invation,它这个词来源于拉丁语。“ invation”的拉丁词根“ nova”表示“新的”的意思,加上前缀“in”导致动词化,具有更新的含义,意味着对原来已有的东西加以更新和创造!

创新是科学精神的精髓,创新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把握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打破思想禁锢,打破习惯势力和传统偏见的束缚,勇于探索,勇于开拓!创新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而言,就是要学会辩证的继承,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大胆 的去喊出自己的声音! “创新思维”是相对于传统思想而言的,没有受到现成思路的约束,寻求对问题全新的独特的解决方法的思维过程.创新思维的过程是开发大脑的一种发散思维的过程. 二:大学生创新思维存在的问题 1.对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重视不够。高校对大学生创新活动的重视程度,涉及到教育者的学习观、知识观、人才观和教育观。不同的思想认识导致教育的立足点不同,组织教学的思路和遵循的原则就不同。我同高等教育受传统的“教学三中心”的影响还很深,这主要表现为教师的主导地位强调有余,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不足。因而,在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上,较重视教师的作用,而忽视学生主动学习的作用;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习惯于教师牵着学生走;在学习管理上,习惯于发号施令和严格的监督和惩罚,而不注黄学生的参与和自我管理。 2.高校创新教育机制滞后。由于教育观念和教育体制的制约,高校教学在课程设置、评价体系、人才选拔等方面都没有形成以培养创新人才为中心的合理有效的机制。教材滞后、课程设置不合理,人文和科学脱离在某种程度上仍然存在。教育方法不适宜,教师往往将知识的传授放在第一位,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试教育色彩浓厚,分数至上,学生考核评价体系不合理。 3.缺乏有利于创新的校园环境。我国高校普遍存在创新氛围不浓的现象,有的学生宁愿花时间去对付各种外语考试,也不愿花时间参加有助于创新能力培养

践行工匠精神感悟学生

践行工匠精神感悟学生 下面是整理的学生关于践行工匠精神的心得感悟,供大家参考!学生践行工匠精神的感悟篇1我们身边有许多1987年进厂的老员工,他们十几年如一日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为更好地做好工作,不辞辛苦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他们中有保全队长,多年来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细心呵护每一台设备。 每当设备出现故障,他们总能快速地找到问题点,熟练地解决。 设备更新换代后,他们总能以最快的速度掌握新设备的性能、使用方法等,他们还悉心把自己总结的经验传授给新员工。 二十多年来,经过他们修理的设备不计其数,解决的各类故障数不胜数。 她们中有质检员,每天检验衬衣数千件,严格把好质量关。 她们说:“我如果漏掉一件不合格品,漏验率可能只有0.01%,但那件产品到了客户手中就是100%的疵品,要坚决杜绝这样的情况发生。 质检工作每天需要大量重复的劳作,她们认为只要用心,平凡的工作也会出彩。 她们常常告诉我们,“技多不压身,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持续进步。 从这些同事身上,我看到了对工作的热爱以及把工作做到极致的“工匠之心。 我想,正是因为有这样持之以恒、兢兢业业、精益求精的员工队

伍,才使棉花纺成结实的纱线、织成美丽的面料、染上漂亮的颜色、制作成精美的衬衣。 一丝、一缕、一针、一线,弘扬和践行“工匠精神打造出了公司高品质的产品。 老员工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要想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不平凡,就要有励志成为工匠的心,热爱本职,潜心钻研,把工作做得出色,做到极致。 工匠精神,就是追求极致的精神,并且专业、专注。 在这个“商人精神横行的年代。 个人和企业都面临巨大的生存挑战。 比如一些以山寨产品为主的企业,在外部环境好的时候,企业可以生存,一但外部环境变的恶劣,企业很容易马上倒闭。 企业的核心因素是人,而脱离了这种困境的途径是培养企业的“工匠精神。 工匠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他们在享受产品在手里升华的过程。 其他企业热衷于“圈钱—做死某款产品—出新品—圈钱。 而打造“工匠精神的企业却在从另一方面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看着自己的产品在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最终以一种符合自己严格要求的形式存在。 工匠用的工作获得金钱,但工匠不为钱工作。

-“工匠精神”主题班会教案67862

“工匠精神”主题班会教案 开课班级14机电2班开课教师建德工业技术学校李云涛开课时间2017年5 月 18日开课地点14机电2班 班会主题弘扬工匠精神,追求卓越人生 主题背景 当前,中国正在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这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不仅仅需要大批技术过硬的工匠和技术工人,更需要努力培育工人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2016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所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这之后受到广泛关注和热议,引发很多人的思考。而技工院校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所以在技工院校的学生中普及工匠精神势在必行。 主题分析 本次工匠精神主题班会响应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结合我校“求真、崇技、和谐、创新”的校训以及校十一届崇技文化节,开展一次有关工匠精神的主题班会,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教学目标1.理解“工匠精神”的涵义 2.结合日常的专业实训课,使学生对“工匠精神”有所感悟3.通过交流心得,希望学生在以后学习工作中将“工匠精神”作为一种信念,付诸实际行动 教学重点工匠精神在实际学习生活中的体现教学难点认可并弘扬工匠精神 教学准备1.班级团委提前完成以“工匠精神”为主题的黑板报。2.学生自己阅读《工匠精神读本》。3.教师收集有关工匠精神的资料,并制作PPT课件,积极动员全班同学重视并认真参与本次主题班会,形成良好的主题班会召开前的氛围。 教学形式小组讨论式、问答式、游戏互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 开场游戏:“我的核桃”,将全班分成4组,每组9人,每人发一个核桃,让学生认真观察自己核桃的特点,然后把核桃混在一起,看是否能找出自己的核桃。找到和找不到的都说出原因,并说出自己核桃的特点及活动给你的启发。 设计说明:通过这个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并同时考察学生专注力,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

大学生应如何践行工匠精神

大学生应如何践行工匠 精神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大学生应如何践行“工匠精神” 首先,我理解的工匠精神是将事物做到极致,对待所做事物有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态度和精神。今年的“两会”上李克强总理说到了“工匠精神”这一代表着耐心,专注,坚持,专业,敬业,严谨,一丝不苟,追求完美,极致等内涵的词汇!于是“工匠精神”也随之火了起来。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如何践行“工匠精神”呢 总理为何要提工匠精神因为这是我们的差距。我觉得现阶段的中国的确很是缺少这种精神。今年1月4日,李克强总理在参加一个有关钢铁煤炭行业产能过剩的座谈会时,举例说中国至今不能生产模具钢,比如圆珠笔的“圆珠”都需要进口。1895年圆珠笔就已经被发明了,高铁、飞机、大炮都造得出来,圆珠笔的圆珠竟然还不能生产!这实在是令人心寒啊。为什么需要工匠精神就是因为缺少!据统计,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为全球最多,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这些长寿的企业扎堆出现在这些国家是因为他们都在传承着一种精神——工匠精神! 而要改变现状,先要改变的是人们的思想,要将工匠精神这种思想深入的贯彻人心。作为大学生,我们能为此做些什么呢 “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神,一种品质,一种态度。我们大学生可以做到“工匠精神”的,我们只需要将事物做到极致,精益求精,不苟且对待自己该做好的所有事情,并且能一直坚持下去!2016年5月,北大古生物专业毕业生薛逸凡于2014年拍摄的毕业照走红了网络,原来在这张“北大2010级古生物专业合影”里,只有她一个人。这一略显“奇葩”的合照,在网上引发了热烈讨论。古生物学,这是一个连北大人都不一定知晓的专业。而若问曾不被看好出路的薛逸凡如今在做什么,答案是振奋人心的:她已经修完了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计算生物学硕士课程,目前被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的医学信息学博士专业录取,从下半年开始带薪攻读博士学位。而她最初选择古生物的原因也很

大学生的创新思维

大学生的创新思维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包括各个方面的创新,例如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经营创新、技术创新、教育创新、分配创新等等,创新就是发展。要做到在各个方面的创新,关键还是人的思维能力的创新,没有人的思维能力的创新提高,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只能是空谈。 关键词:创新思维;大学生;高校现状 一、创新思维的概念与特殊性 那么什么才是创新思维呢?要想理解创新思维就要先知道什么是创新。创新是指主体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在已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思维或实施行为,从而获得有价值的新成果(精神成果、社会成果、物质成果)的活动。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那什么又是创新思维呢?创新思维就是为解决实践问题而进行的具有社会价值的新颖而独特的思维活动。或者说,创新思维是以新颖独特的方式对已有信息进行加工、改造、重组从而获得有效创意的思维活动和方法。 创新思维之所以有别于一般思维而成为一种新的思维形式的主要特点是,思维形式的反常性,思维过程的辩证性,思维空间的开放性,思维成果的独创性和思维主体的能动性。 1、思维形式的反常性——又经常体现为思维发展的突变性、跨越性或逻辑的中断,这是因为创新思维主要不是对现有概念、知识的循环渐进的逻辑推理的结果和过程,而是依靠灵感、直觉或顿悟等非逻辑思维形式。 2、思维过程的辩证性——主要是指它既包含有抽象思维,又包含有非逻辑思维;既包含有发散思维,又包含有收敛思维;既有求同思维,又有求异思维等等。由此形成创新思维的矛盾运动,从而推动创新思维的发展。创新思维实际上是各种思维的形式的综合体。 3、思维空间的开放性——主要是指创新思维需要从多角度、全方位、宽领域地考察问题,而不再局限于逻辑的、单一的、线性的思维,形成开放式思维。 4、思维成果的独创性——是创新思维的直接体现或标志,常常具体表现为创新成果的新颖性及唯一性。 5、思维主体的能动性——表明了创新思维是创新主体的一种有目的的活动,而不是客观世界在人脑内简单、被动的直映,充分显示了人类活动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二、我国高校创新思维培养现状 面对我国逐渐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的高新科学技术的挑战,高等学校必须由过去培养市场人才的传统模式向培养创新思维人才的创新型教育模式转变。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人才已远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将大学生培养成为拥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是当今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诉求,也是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 1.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上开始重视创新思维人才的培养 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已经开始转变教育发展方式,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培养创新思维人才的基础扎实稳妥地推进。此外,还把转变教育方式与教学体制作为创新思维人才培养的突破口,把过去单纯的知识传授教育转变为理论学习与实践技能并重的教育,并培养大学生的双向思维,逐步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育教学的重点。总之,当前我国高等院校已经不断地将实践教学与创新教育融入课堂,进行了必要的改革,以适应创新思维人才的培养。 2.高校创新思维人才培养体系的框架已基本形成 目前,我国高校在创新思维人才培养的建设方面稳步推进,已基本形成了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框架。首先是大力加强了重点学科的建设,并以教学带动科研,加强了科技创新基地的建设;其次是加大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的力度,突出创新人才及教育队伍的建设;第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