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生儿脐血管插管操作手册

新生儿脐血管插管操作手册

新生儿脐血管导管操作程序

由于新生儿外部输液通道不完善,在新生儿纤细的血管上采血或放置静脉导管非常困难,尤其是对于有转运要求以及需要特殊护理的新生儿,安全的静脉通道显得格外重要,例如低血糖治疗或输送液体以及静脉抗生素治疗。而利用新生儿特有的脐动、静脉恰好可以为药物注射或抽血提供一条方便有效的路径。

一、解剖结构

正常脐带一般包括两条动脉和一条静脉。可能有的新生儿仅仅有一条动脉。脐静脉是单一的、大腔隙、壁薄的卵圆形管道,而脐动脉是两个厚壁的小圆形腔。脐静脉连接左门静脉、腔静脉、肝静脉、下腔静脉和右心房。脐动脉连接于髂内动脉、髂总动脉和主动脉。(见图A、B、C、D)

自1947年以来,脐静脉插入术已经成为一个通用的治疗手段,而脐动脉插入术开始于1962年1月。

二、适应症

1.脐动脉导管的适应症:(1)需要经常抽血,尤其是抽动脉血时;(2)需要监视血压时;(3)需要换血时。

2.脐静脉导管的适应症:

(1)需要快速、大量或高浓度输液注射,而周边静脉导管放置失败或无法承受时;

(2)需要换血时

三、禁忌症

脐动、静脉导管可以用在一周以内的新生儿,大于一周的新生儿则因脐带根部(脐带残端)多半已经干掉,不能再放置导管。脐动脉导管的留置时间越短越好,原则上以不超过一周为宜。脐静脉导管可放置较久,但应密切注意并发症。

四、操作程序

操作前,应首先与新生儿科医师沟通,由主治医师评估其可行性,从而决定施行时间,向患儿家属说明操作流程及告知进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疼痛或相应的并发症。

操作程序:

1.器材准备

准备脐动、静脉导管,洞巾,治疗巾,小弯曲镊子,弯曲止血

钳,10cc空针,刀片,持针器及针3-0丝线,3-通接头,纱布, 肝素

盐水。(见图1)

2.导管放置深度图 1

(1)脐动脉

有高位及低位两种位置,所谓高位即导管尖端位相当于第6至第9胸椎的高度,约在横隔膜之上;低位则相当于第3至5腰椎的高度,约在肾动脉及肠系膜动脉之间。(见图2)

可按下列三种方法计算导管放置的长度。

图2

①肩膀至肚脐距离法

测量新生儿肩膀顶端至肚脐的两条平行直线之间的距离,确定所需要的长度。高位的导管尖端应在横隔膜之上,低位则恰好超过主动脉的分枝。

②总身长法

测量新生儿的身长,按表1计算出导管插入的长度。③公式法

高位:[ 3 X体重(kg)] + 9

低位:体重+ 7

表1

年龄 (月) 体重 (kg) Ga Fr 长度(cm)

<1, 新生儿4-8 24 3.0 5-12

<1 5-10 22 3.0-3.5 5-12

1-3 10-15 20 4.0 5-15

3-8 15-30 18-20 4.0-5.0 5-25

>8 30-70 16-20 5.0-8.0 5-30

上述任一方法计算出的长度均应再加上脐带根部的长度

(2)脐静脉

脐静脉的尖端应位于静脉导管(腔静脉)以及肝静脉以上的下腔静脉之中,可用以下两种方法估算导管放置的深度。

①肩膀至肚脐距离法

测量通过新生儿肩膀顶端至肚脐的两条平行直线之间的距离。脐静脉导管的尖端应位于左心房与横隔膜之间(从X光-线片上看,应在横隔膜以上0.5-1cm处)。

②公式法

首先,用公式法算出脐动脉导管的长度(如前述),脐静脉导管的长度=脐动脉导管的长度X1/2 + 1 。

在ICU长期使用的导管需要小心放置,理想的位置是下腔静脉和右心房的连接处,对应的导管位置是在胸T8-T9胸椎。可以通过一系列解剖方法测量,紧急抢救常用的方法是脐带残端到剑突的距离,不需要参考其它的信息。

a b

图 3

图 4

五、步骤

1.将新生儿置于婴儿保温箱上,确保新生儿的体温。

2.全程监视其生命征象,若不稳定应立即中止此程序,待生命征象稳定后再重新开始。

3.手、脚应予约束,可用透气纸胶或纱布束缚以防干扰程序进行。

4.估算导管插入的深度,可以按前述方法计算。

5.用常规方法对脐带根部及其周围区域进行消毒(对体重<1000gm的新生儿,最好用不含酒精的碘酒消毒,以免皮肤灼伤),用镊子清理脐带的血枷。

图 5

6.戴上口罩及手术帽。7.刷手至手肘以上并穿戴上手术衣、手套。8.铺上洞巾。9.选择适当大小的导管。脐动脉导管:出生体重1200kg以上适用5Fr;出生体重1200kg 以下适用3.5Fr;

脐静脉导管:原则用5Fr为宜,新生儿体重极低可考虑用3.5Fr)。10.将导管接上3通接头,并充满含有肝素生理食盐水。11.将脐带断面切齐,留下1.0至1.5cm长。在此之前可用线将脐带根部打一活结或用手指掐住脐带根部以防出血。

12.用小镊子及小止血钳固定并扩张血管。(脐动脉有二条,较细;脐静脉有一条,较

粗。在脐带截面上恰如两个眼睛一个嘴巴,在脐带内呈螺旋状排列。)

图 6 图 7

13.轻轻将导管插入,有时可将导管稍微旋转或施以稳定的压力,不可强用力。改变脐带的角度可以帮助导管放入。用拇指和食指或镊子握住导管,插入扩大的动脉腔隙内。一旦导管插入,可能遇到来至腹壁或膀胱的阻力,适当加压将有利于导管的插入。但应避免来回插管以及过渡加压。成功后,等2~3分钟直到血管痉挛停止或采用其它的动脉。若脐动脉开口太细小,也可用小镊子逐步将脐动脉开口撑大,再轻轻插入导管。使用预充盐水的3ml注射器轻轻回抽,由于导管周围的静脉被压瘪使得正确置管也可能有很少的血液回流,此时可再次用少量盐水冲管,轻轻回抽。若仍不成功,可以尝试将导管充满2% 利多卡因,并在插入导管的同时注入0.1~0.2ml,这样可以让收缩的血管扩张。

图 8 图 9

14.将导管放到预先测量的深度,检查回血及注射是否畅通,以确定位置是否合适。如果脐动脉导管插入太深,可能经门静脉而进入右心房,此时看到回血颜色鲜红,应考虑外移一段距离。

图 10 图 11

15.检查臀部及下肢,查看是否有发绀或发白的现象,若有,则应拔除导管。16.首先用丝线在脐带根部缝成口袋结,再缠绕导管数圈后打结固定。并以胶带纸贴成交叉桥状,避免脱落。(缝线应缝在脐带根部,而不是周围的皮肤上)

a b

C d

图 12

17.照X光以确定导管的位置。若太深,可将导管小心外移到恰当位置。如果太浅,则应将导管拔除,重复以上步骤重新放置。18.放置步骤完成后,脐静脉可接上静脉输液,脐动脉则应以含有肝素的生理食盐水(1ml生理食盐水含0.5u 肝素)连续输注以保持畅通。经脐静脉导管注射输液时,针筒应维持垂直方向,避免针筒内的气体进入脐导管内。

图 13

图 14

六、并发症

1.脐动脉(1)感染

导管放置时间越久,感染发生的机会越大。严格要求无菌技术;且不可将太浅或外滑的导管再往内送。放置超过24小时的导管在拔除时应将尖端剪下送细菌培养,适当配备预防性抗生素。(2)血管收缩或栓塞

血管收缩可以导致下肢冰冷、缺血甚至坏死。栓塞则可发生在肠系膜动脉、肾动脉、骨盆或骨动脉以及主动脉,并可分别导致坏死性肠炎、肾衰竭或肾血管性高血压、下肢缺血、坏死等。

(3)血管破裂

放置导管时,禁止使用蛮力。在极少的情况下,有可能造成脐动脉或其他大血管裂,从而造成出血性休克

(4)其它

闭塞导管断裂或片段漂移,门静脉血栓。位置不正确可引起肺部或心脏的并发症,

然而,并发症比较罕见,发生后概率大约在1.3~3%。

2.脐静脉

上述脐动脉导管的并发症均有可能在脐静脉导管上发生。此外,还可能造成肝细胞坏死及门脉高血压,这与脐静脉导管滞留于门脉中有关。此外,放置脐静脉导管的新生儿发生坏死性肠炎的机会也比较大。

应保持导管密闭。腹壁静脉是负压状态,由于深呼吸可能造成空气进入导管引起空气栓塞。

七、放置时间

1.脐动脉

(1)最好一周内拔除。

(2)高位:拔除后24小时开始肠道喂饲。(3)低位:进食不受限制。

2.脐静脉

(1)若找不到其他静脉通道,可放一周以上。

(2)若导管尖端未达隔膜,仍可给TPN,但勿给葡萄糖、钙、脂肪、乳剂。当治疗完成后,缓慢拔出脐血管导管。请注意,在治疗期间导管不需要更换。

脐静脉插管术

脐静脉插管术 【适应证】 (1)产房复苏或急症患儿,如周围静脉刺失败,可利用此途径给药和输液。 (2)严重休克需监测中心静脉压者。 (3)交换输血。 【器具】脐血管插管(体重<1500g用3 5Fr,≥1500g用5 0Fr),钝头针(连接脐血管插管与三通开关用),三通开关,5ml注制器,眼科镊,弯头镊,有齿钳2,细绳(结扎脐带用),剪刀,外科刀,无菌巾,缝合针,丝线,肝素生理盐水(1u/m1),输液泵,消毒用品,压舌板,胶布,绷带。如日龄超过5目,作脐动脉切开时, 需备外科切开包。 【操作步骤】 1、准备工作、局部消毒、切断脐带, 2、认脐静脉:脐静脉位于脐带切面的“11点钟”~“1点钟”处,为3条脐血管中最大者,蓝色、扁形、壁 薄、腔大。插管前应将腔内小血块除净。 3、将插管与钝头针、三通开关、注射器连接后,使肝素生理盐水充满整个管道系统,不得有任何气泡。 4、将插管插入脐静脉,一进腹壁,与水平面呈60度向头侧推进。助手将脐带向尾侧牵拉有助插人。当管前 端进到门静脉窦时可遇到阻力,可将插管退出1~2cm 再行推 进,一般即可通过静脉导管进人下腔静脉。 5、如作交换输血,插管推进到有血顺利回抽即可;如作中心静脉压监测或给药输液,应蒋管前端插到膈肌上1cm处。可根据体重确定插入深度(图示) 不同体重导管插入深度 体重插入深度体重插入深度 (g) (cm) (g) (cm) <1000g 6 ~2500g 9 ~1500g 7 >2500g 10~12 ~2000g 8 6、X线定位:在插管位置未明确前,只能输人等渗液,如已进入下腔静脉,可输人高渗液。 7、固定及保持插管通畅方法同脐动脉插管。 8、如患儿日龄大于4~5日,插管有困难时,可作脐静脉切开。在脐窝上方1cm处作一弧形切口,操作方法可参照脐动脉切开术。 9、如患儿病情好转,不再需要保副插管,或出现与插管有关的并发症对,应尽早拨管。拨管时应细心,防止出 血,可加压包扎,必要时作荷包缝合。 10、插管过程中和插管后,应密切观察以下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误插在门静脉沟 处、穿破肝实质、门静脉高压、肝细胞坏死(多由注入药物引起)、呼吸暂停、心室纤颤、心跳停搏(此二并发症多由于插管过深进人心腔所致)、食管充血、血栓形成及栓塞、空气栓塞、感染、败血症等。

新生儿气管插管的处理

新生儿气管插管的处理

2 我们医院危重产妇多,剖出的,遇到几个窥喉声门暴露良好,插管声门下有阻力,又不敢暴力插入,换管,但2.0的管都不能通过。正常来说,2.0的管用于800~900克的小新生儿声门下是能通过的。(我们最小插过700克的,2.0很顺利)。,面罩通气胸廓无起伏,颈部渐粗,怀疑完全梗阻或解剖异常。但我们没做过这种危重新生儿有创气道,说实话,也不敢轻易尝试。关于这种危重新生儿复苏的呼吸道管理方面,如何处理为好? 一、新生儿气管插管的处理 1.气管导管的选择气管插管是新生儿心肺复苏的重要措施,选择气管导管的原则是插入后的气管导管远端应距气管隆突0.5~1cm。这样即可以吸取气管深部和两侧主支气管开口处的分泌物,又不会把气管导管插入一侧主支气管而导致另一侧支气管阻塞和肺不张。如果新生儿体重在 1.0kg以下,选用管径为2.0mm的气管导管;体重在1~1.5kg,选用管径为2.5mm的气管导管;体重1.5~2.5kg,选用管径为3mm的气管导管;体重2.5kg以上,选用管径为3.5mm 的气管导管。 一般来讲,F2.0的气管导管在正常新生儿应用是没有问题的,但对于您提到的低体重新生儿,出现F2.0气管导管插入困难是十分可能的,出现这种问题可能是与以下因素有关:小儿气管的发育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并且环状软骨为其呼吸道的最为狭窄处。气管导管的标准编号是以其内径(mm)进行的,F2.0气管导管的外径可因生产厂商不同而有显著的差别(即气管导管管壁的厚度不同,尽管其内径相同),尽管管壁厚度的差别对成年人的气管导管选择不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但对小儿,尤其是新生儿造成显著影响。 由于贵院是妇产医院,经常需要参加新生儿复苏,为了预防这种情况,您可自制一根紧急通气导管芯,即准备一根外径为2.0mm、长度为12-15cm的薄壁中等硬质的PVC管,内放一细金属丝作为管芯,必要时可在明视下将此PVC 导管插入新生儿气管内,然后通过以下方法即可进行紧急通气管理:①将一个18号粗针头连接在PVC导管远端,然后将给氧管连接在将粗针头的尾部即可气管内给氧。②直接将适用于内径为2mm气管导管的接头连接于PVC导管远端。③将18号粗针头连接在PVC导管远端,将无活塞的1ml注射器连接到粗针头的尾部,将内径分别为5mm的气管导管接头插入在注射器的空针筒上。 2.气管插管的方法备好气管导管和喉镜,用38℃温水预温气管导管,以减轻其对喉部的刺激。常用Portex气管导管,其配有专用金属插管芯,供插入气管导管内来支持气管导管的弯度和韧度。 进行气管插管操作时,新生儿的体位极重要,要使患儿仰卧,头颈伸直。使口、咽、喉、气管弯度减少。由于新生儿头大颈短,头呈前屈位。所以,寰枕关节只要充分伸展即可。用环形枕头或头圈垫在枕部下作固定用即可。切忌使新生儿的头极度后仰,因为这样可使口轴和咽喉轴不成直线,反而不利于气管插管操作。

脐血管置管步骤详解(UACUVC)

脐血管置管步骤详解(UACUVC) 脐血管置管步骤详解(UAC/UVC) 本文的受众是具有死磕精神的儿科医生。本文的目标是看完后,你就是小专家。 导读:上一次写过一次脐动静脉置管,当 时以为挺详细的,但是又看了下,觉得能补充 的地方还是很多,于是重新把过程详细的总结 了一下。即使以前没有看过如何操作的,也可 以看着步骤一步步来进行,已经把每一步要注 意的地方都标出啦。 PS:精通置管的,可以看下最下面各种 错误的置管位置的胸腹联合片,挺好的。 PS:总结过程真的很繁琐,很多知识点 很难理清,但解决掉一个问题的愉悦感也是非 常强的。网上国外很多信息都是错的,即使是 很专业的网站,更不用提咱们的大百度啦。虽 然我已经是参考了各种资料、书籍,自认没有 错误了,但难免还有不足,所以大家也不要盲 从哦,希望看完后提出自己的想法,也请反馈 给我,共同进步哦。 一、准备器具 这是按照我们医院来的,东西都是一样的,以自己医院为准啊。

按照步骤来记忆哦 1.约束带:固定孩子的四肢用。 2.无菌设备:手术衣,手术帽,无菌手套:无菌啊,不用解释。 3.碘伏:消毒用。 4.刀片:11号的,切脐带用的。 5.脐血管置管包:内有托盘1个(放脐导管、冲管用),放棉球的药杯2个(一个放碘伏,一个放盐水/肝素盐水),直蚊式止血钳1个(消毒时,助手用来夹着脐带夹),无菌铺巾3块(孔巾1块,治疗巾2块),巾钳4把(可用来固定治疗巾) 。脐带结扎丝带,10ml注射器,纱布6块,弯蚊式止血钳2个(助手牵拉脐带),眼科弯镊2把(术者用,扩血管和送导管用的),探针1枚(扩大血管的),持针器(打开口以后可以看到竖着的槽和凸起的小点)1把,有齿镊子1把(拔针用的),剪刀1把(剪线)。 6.脐导管:常用的就是3.5F的和5.0F的。 脐动脉导管:小于1.5kg的新生儿,用3.5Fr(1.1mm)的,大于1.5kg的用5.0Fr的。如果有2.5F的管,可用于小于1.0kg新生儿。推荐使用单腔的管,胃管不推荐使用。推荐使用顶端开口的导管,不建议侧面开口的导管(凝血的可能性大)。 脐静脉导管:脐静脉比动脉粗好多,所以,不用太在意,都用5F 的也没问题,如果要分的细点:早产儿使用3.5F的,足月儿使用5F 的。或者:体重<3.5>5F的;体重>3.5 kg的,使用5F或者8F的。关于单腔或者多腔没有区别,目前没有证据推荐多腔的。 7.冲管液:生理盐水(脐静脉用)和肝素生理盐水(1U/ML,脐动脉用)。 8.三通。 9.结扎针线:3个0的,缝合固定导管时用。10.胶布:最后搭桥用。 以上物品准备齐全后,可以打开置管包的外包装,护士妹妹会把准备好的东西放到包装内。 二、计算长度

PICC在新生儿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PICC在新生儿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引言 PICC(穿刺置管)是一种在体表经静脉穿刺进入血管并经过导管插入到心脏末梢部位的一种取代静脉输液途径的方法,常用于长期静脉输液治疗中。在婴幼儿、特别是新生儿中,PICC插管治疗的优势更为明显,下面将简要介绍PICC在新生儿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1、PICC在治疗静脉炎和化疗中的应用 比起其他静脉通路,PICC没有破坏中心静脉的风险和不定时拔管的疼痛风险,因此它已成为了新生儿输液治疗的首选方式。在治疗中,PICC一般会插在手臂、锁骨下或颈部,固定在肱二头肌的侧上缘,这将使PICC更加稳定并减少对婴儿的不适。 在新生儿手术中,PICC可供给中心静脉其它支架压迫占位的化疗或输液,轻松获得血液数据,包括心律、血压和部分血气。同时,PICC的固定和护理对新生儿手术中的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二、PICC插管的Nursing 1、PICC医护人员的培训 设备员必须具备技能培训证书,同时必须按照院方的护理流程和程序操作。所有医护人员必须清楚PICC的原则和操作流程,严格管理PICC的插管、维护及去留。 2、PICC的插管维护 插管时,一定要消毒双手且戴好护目镜和手套,要严格遵守无菌原则和操作流程,插管前要进行皮肤消毒,避免感染。同时,PICC插管后应该固定在患者身上,避免插管松动。 在使用PICC神学中,肯定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感染和并发症,因此在护理方面要尤其重视。所谓由于组织损伤、外源性污染和内源性感染引起的PICC合并症较多,因此在使用PICC时,应注意每日对插管部位进行清洁消毒,同时注意防止感染。另外,还应注意:PICC端口是否有漏液,PICC存在的时间及患者对insertion解决疼痛的反应情况等。 结论 在新生儿的长期静脉输液治疗中,PICC是替代静脉输液另一种常用的途径。在临床应用中,医护人员应该清楚PICC的原则、操作流程和日常护理,掌握好PICC插管和维护等

新生儿脐血管插管操作手册

新生儿脐血管导管操作程序 由于新生儿外部输液通道不完善,在新生儿纤细的血管上采血或放置静脉导管非常困难,尤其是对于有转运要求以及需要特殊护理的新生儿,安全的静脉通道显得格外重要,例如低血糖治疗或输送液体以及静脉抗生素治疗。而利用新生儿特有的脐动、静脉恰好可以为药物注射或抽血提供一条方便有效的路径。 一、解剖结构 正常脐带一般包括两条动脉和一条静脉。可能有的新生儿仅仅有一条动脉。脐静脉是单一的、大腔隙、壁薄的卵圆形管道,而脐动脉是两个厚壁的小圆形腔。脐静脉连接左门静脉、腔静脉、肝静脉、下腔静脉和右心房。脐动脉连接于髂内动脉、髂总动脉和主动脉。(见图A、B、C、D) 自1947年以来,脐静脉插入术已经成为一个通用的治疗手段,而脐动脉插入术开始于1962年1月。

二、适应症 1.脐动脉导管的适应症: (1)需要经常抽血,尤其是抽动脉血时; (2)需要监视血压时; (3)需要换血时。 2.脐静脉导管的适应症: (1)需要快速、大量或高浓度输液注射,而周边静脉导管放置失败或无法承受时; (2)需要换血时 三、禁忌症 脐动、静脉导管可以用在一周以内的新生儿,大于一周的新生儿则因脐带根部(脐带残端)多半已经干掉,不能再放置导管。脐动脉导管的留置时间越短越好, 原则上以不超过一周为宜。脐静脉导管可放置较久,但应密切注意并发症。 四、操作程序 操作前,应首先与新生儿科医师沟通,由主治医师评估其可行性,从而决定施行时 间,向患儿家属说明操作流程及告知进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疼痛或相应的并发症。 操作程序: 1.器材准备 准备脐动、静脉导管,洞巾,治疗巾,小弯曲镊子,弯曲止血钳, 10cc空针,刀片,持针器及针3-0丝线, 3-通接头,纱布, 肝素盐 水。(见图1) 2.导管放置深度图 1 (1)脐动脉 有高位及低位两种位置,所谓高位即导管尖端位相当于第6至第9胸椎的高度,约 在横隔膜之上;低位则相当于第3至5腰椎的高度,约在肾动脉及肠系膜动脉之间。(见 图2) 可按下列三种方法计算导管放置的长度。 图2 ①肩膀至肚脐距离法

新生儿胃管插管护理常规

新生儿胃管插管护理常规 摘要 新生儿胃管插管是一项关键的医疗操作,目的是为不能进食的新生儿提供合适的营养支持。本文档旨在介绍新生儿胃管插管的护理常规,包括前期准备、操作步骤和后期护理等内容,以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1. 前期准备 在进行新生儿胃管插管之前,护理人员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仔细阅读医嘱,并与医生确认插管的目的和原因; - 准备好所需器材,包括胃管、舒适剂、手套、无菌碘伏、注射器、垫巾等; - 与家属进行交流,解释插管的必要性和操作过程,得到家属的同意。 2. 操作步骤 2.1 预备 - 洗手并戴好手套; - 将所需器材准备在操作台上,保证器材洁净。

2.2 测量胃管长度 - 进行测量前,先将胃管插入鼻腔中,通过标记染料判断胃用管位置; - 从胃管开端到鼻腔开端的长度即为胃管的长度,将该长度标记在胃管上。 2.3 插管 - 将胃管沾上舒适剂,以减轻婴儿的不适感; - 轻轻将胃管插入鼻孔中,嘴巴保持开放,以促进顺利插入; - 胃管插入到预定长度时,用夹子固定胃管和鼻部。 2.4 确认位置 - 用注射器向胃管内注入空气,倾听腹部是否有明显的胃肠气流声,以确认胃管位置; - 用X光或床旁胃肠造影进一步确认胃管是否在正确位置。 3. 后期护理 - 确认插管后,将胃管固定在新生儿脸部的合适位置,用透明胶带固定;

- 每4小时检查一次胃管的位置,注意胃管是否移位或脱出; - 每次喂奶前,用注射器将适量生理盐水注入胃管,以保持通畅; - 随时观察新生儿的症状和反应,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 护理人员应与医生进行密切配合,定期更换胃管。 结论 新生儿胃管插管是一项复杂而关键的操作,需要专业护理人员 进行。本文档介绍了新生儿胃管插管的护理常规,包括前期准备、 操作步骤和后期护理等内容。通过遵循正确的操作流程和护理原则,能够确保插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高新生儿的肠道营养支持。

脐动脉插管

脐动脉插管 【适应证】 1(需要频繁监测动脉血气者。 2(需要持续监测持续监测中心动脉血压者。 3(外周静脉输液有困难时作为维持输液用。 4(快速换血用。 5(血管造影用。 【禁忌症】 1. 下肢或臀部有局部血供障碍时。 2. 腹膜炎。 3.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4. 脐炎。 5. 脐膨出。 【器械】 1. 脐动脉导管1根(体重小于1.5kg用3.5Fr,大于1.5kg,用5 Fr),蚊氏钳2把, 直血管钳2把,有齿镊2把,直眼科镊、弯眼科镊各1把,手术刀及刀柄1把, 外科剪及虹膜剪各1把,三通开关(或T字形接管)1个,缝针,持针器,0-2 号缝线,扎脐绳(用以止血),消毒布巾,消毒皮肤用品,输液泵、肝素生理盐水夜。 【操作步骤】

1. 测量脐至肩距离以估计插管深度(图30-5),将测得之长度再加1.5-2cm,以免 插管太浅。 2. 按外科手术要求洗手、戴面罩,穿手术衣,常规消毒脐及周围皮肤,尤其脐凹 皱褶处,铺巾。 3. 脐插管准备脐血管导管之尾端开口处接三通开关(或T字形接管)再接充满 肝素生理盐水(5单位/ml)之注射器,将肝素生理盐水注入并充满导管,确保管内无气泡后关闭三通开关。 4. 将扎脐绳松扎于脐根部,以便出血时拉紧止血,于离脐根部1-1.5cm处切断脐 残端,显露2根脐动脉(位于“4”及“8”点钟位处)和1根脐静脉(位于“12” 点钟位处,管壁薄、腔大)。 5. 助手用二把血管钳将脐带边缘夹住,术者选择一根脐动脉,用直眼科镊的1支 插入脐动脉内,另1支夹住脐带边缘,将弯眼科钳的两支并拢一起插入脐动脉内,另1支夹住脐带边缘,将弯眼科钳的两支并拢一起插入脐动脉口内,然后分开钳的两支扩大脐动脉管腔,助手即将脐插管插入动脉内,插管送入时应与腹壁垂直,略向下方,在通过2cm(腹壁处)及5-7cm(膀胱水平处)常有阻 力,但轻轻用力即能顺利进入。 6. 插入预定深度后,开放三通开关,如立即有血回流测证实导管已插入脐动脉, 可将血注回冲净后关上三通开关,如无回血导管可能插入血管壁假窦道中,如

脐静脉置管在基层医院极低、超体体重儿的应用

脐静脉置管在基层医院极低、超体体重儿的应用 摘要】本文通过对116例患儿行脐静脉置管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导管维护 及并发症处理,大大减少患儿的痛苦,提高护士工作效率,避免高渗药液外渗, 大大提高了危重患儿、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抢救成功率及成活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极低、超体重儿;脐静脉;置管术;基层医院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6-0217-02 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术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应用于临床的一项新措施, 常用于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以便输注高浓度葡萄糖、氨基酸和脂肪乳等营养物质[1]。脐静脉置管成为治疗高危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的重要方式之一[2]。我科自2012年7月起开展此项技术的临床应用与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值得在基层县级医院推广应用,现将其应用及护理要点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7月—2016年7月,在我院产科出生后转到新生儿科住院的极低、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共116例,其中男婴72例,女婴44例,胎龄为27+5~32周,平均31+4周,体重860~1500克,平均体重1400克。116例脐静脉留置 时间最长14天,最短3天,平均10天。患儿生后24小时内即在新生儿重症监 护室(NICU)进行脐静脉插管术(UVC)。 1.2 患儿置管指征 本院产科出生的新生儿,经评估需要进行静脉输液7天以上,家属签字同意,患儿体重<1500克的早产儿,并无插管禁忌症。脐静脉插管禁忌:脐炎、坏死性 小肠结肠炎、腹膜炎、脐膨出、下肢或臀部有血运障碍的患儿。患儿在产科断脐 时留脐带残端6~8cm,入院后24小时内行脐静脉插管,如不能及时插管可用无 菌生理盐水方纱湿覆脐带,以免脐带脱水干瘪影响插管。 2.插管方法 2.1 物品准备 本院使用美国UTAH-脐血管导管,根据患儿体重给予患儿3.5 Fr型号导管、 脐静脉插管包、一次性无菌治疗巾、注射器、肝素帽、三通接头、肝素生理盐水(5U/ml)、无菌无粉手套。 2.2 操作流程 (1)患儿置于事先打扫消毒的无菌操作间,将患儿置于辐射保温台上,取 仰卧位,手脚固定,予心电监护,监测患儿心率、呼吸及血氧饱和度。 (2)根据患儿出生体重(kg)确定插管长度,脐静脉导管置入长度=体重(kg)×3+9÷2+1,实际插入长度还应加上脐带残端的长度。用碘伏消毒脐部及其 周围皮肤,消毒范围大于10cm×10cm,脐周铺上无菌洞巾。在脐根部皮肤上缘系 一小绳(防止出血用)。用剪刀或刀片在距脐根部约1cm处整齐地切断脐带,识 别脐静脉、脐动脉。插管前应将腔内小血块除净。 (3)将插管与钝头针头、三通开关,以及盛有肝素生理盐水的注射器相连,将肝素生理盐水充满插管系统,不得有任何气泡。将插管插入脐静脉,一进腹壁,与水平面呈60°向头侧推进。助手将脐带向尾侧牵拉有助插入。当管前端进到门 静脉窦时可遇到阻力,可将插管退出1~2cm再行推进,一般即可通过静脉导管

脐部疾病

脐茸即卵黄管完全闭塞,仅在脐部残留黏膜组织。出生后可在脐部见到红色黏膜组织,分泌无色黏液,甚至形成溃疡。一般新生儿多见! 治疗为: (1)黏膜搔刮. (2)1%硝酸银烧灼或高频电凝器烧灼破坏黏膜。 由卵黄管发育异常引起的其他疾病: 1.脐茸(脐息肉)肠黏膜残留脐部。 2.脐窦卵黄管脐端残留较短的未闭盲管。 3.卵黄管瘘(脐肠瘘)卵黄管全部未闭合。 4.卵黄管囊肿卵黄管两端闭合,仅中间部分乃保留原有的内腔,其黏膜分泌物聚集而形成囊肿。 5.美克耳憩室卵黄管肠端未闭合,在末端回肠壁上留有憩室。 脐茸的治疗非常简单,关键是诊断,(脐部B超十分必要) 常见的脐部流水的疾病如下: 1、脐茸 脐茸实际上是脐部粘膜的残留物,这是肚脐流水比较常见的原因之一。 脐茸的外观很像一块粉红肉,位于肚脐中央,分泌物较多,护理时不注意碰之会有少量血性分泌物。因此,对于新生儿的脐茸应去医院处理。 治疗: 需带孩子去医院,由医生用硝酸银烧灼或搔刮局部或电灼,通过这种治疗方式,新生儿脐茸一般都能治愈,但如果灼疗无效需手术切除。 2、脐肉芽肿 由于断脐后未愈合的伤口受异物的刺激形成的息肉样小肉芽肿。表现为脐部有樱桃红色肿物,似米粒至黄豆大小的组织,有脓、血性分泌物,污染衣裤。 治疗: 这种治疗手段和治疗脐茸的一样。 3、脐湿疹 肚脐内或周围常有小的红丘疹或皮肤糜烂,分泌物时多时少。由于痒常引起脐周围抓痕。 治疗: 一般可先用呋喃西林溶液清洗湿疹处,然后再用1-4%硼酸液外洗局部患处,并涂氧化锌油等,疗效显著。 4、脐出血 脐带脱落后的1周-1个月内,新生儿若用力咳嗽、哭闹使腹内压升高时,脐残留端内血管会有少许开放,出现少量渗血。其原因是,断脐后脐带内的血管仅为功能上的关闭,从解剖上讲仍未关闭,是一个潜在的通道。一旦孩子腹压升高,脐部就会有少量出血,表现为新生儿的衣服上有少许咖啡色或鲜红色的血迹。 治疗: 发现到新生儿脐部出血,父母首先应镇定,这时先用75%酒精轻轻地擦去脐部的血迹,再用消毒纱布包扎。 5、脐炎 新生儿脐部流水,最常见的情况是脐炎。 断脐后的脐残端还未完全闭合,且凹陷的脐部极易积水积污,不易干燥,是细菌良好的培养基。如果护理不当,细菌就可以在脐部大量地生长繁殖,从而引起脐炎。 脐炎的临床初期表现为:脐带根部或脐带脱落后的创面发红,有白色脓性分泌物,进一

脐静脉插管的护理

脐静脉置管的护理 1. 插管过程中护士应严密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并注意心电监护的各项指标,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给予处理。避免操作中患儿病情变化而发生意外。 2. 置管期间护士密切观察,精心护理,保证脐静脉置管的有效使用。在护理操作过程中,要认真、细致,动作要轻柔,做完每项操作后,均要认真检查置管的位置确保插管通畅。 3. 每日用2%安尔碘消毒脐带两次。 4. 护理操作时,应能够严格无菌操作,每12小时用生理盐水和10U/ml 肝素冲管一次,防止静脉栓塞的发生。与导管连接的输液管路每24 小时更换一次。 5. 每日观察脐部周围皮肤,注意有无红肿、渗液、有异味等感染征象。 6. 对实施置管患儿,哭闹严重难安抚的情况下,适当进行肢体固定,防止将导管脱出。 7. 静脉输液前,要认真检查并排出注射器,三通及导管衔接处的气体,确保导管内无空气及小血凝块。输液时严密观察,采用微量泵根据患儿病情、药物性之调整输液速度,防止肺水肿的发生。治疗后输液系统各接头要拧紧。 8. 发现导管有脱落征象时,应及时通知医生,经严格消毒后,重新缝合固定。切不可将脱出导管再行插入。 9.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1) 预防脐炎、败血症①保持脐部周围皮肤清洁

干燥,置管期间 不洗澡,勤换尿布以防因尿裤潮湿而浸湿或污染敷料;②每日用2% 安尔碘消毒脐带两次;③治疗护理操作时,应严格无菌操作,与导管连 接的输液管路每24h更换1次。保持环境的清洁,避免交叉感染;④每 日遵医嘱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⑤每日观察脐部,注意有无红肿、渗液、有异味等感染征象,以便及时通知医生。 (2) 预防空气栓塞,静脉栓塞①置 有脐静脉插管的患儿,应 在监护室内专人护理,静脉输液前,要认真检查并排出注射器,输液器,三通及导管衔接处的气体,确保导管内无空气及小血凝块。治疗后注意 输液系统各接头要接紧;②观察患儿在输液过程中,有无呼吸困难,青紫,一旦出现,立即给予氧气吸入,左侧卧位,并通知医生;③为防止 血栓形成,在脐静脉插管期间禁止从该处取血。 (3) 预防急性肺水肿脐静脉管腔大,输液速度快,必须严密观察,采用微量泵根据患儿的病情、药物性质按医嘱调整输液速度,防止肺水肿的发生。 10. 导管脱落的护理导管脱落的原因主要由于导管固定不牢或插入深度不够所致。移动新生儿时,动作轻柔,不要用力牵拉输液管。发现导管松脱征象,应及时严格消毒,重新缝合固定。 11. 拔管的护理

新生儿经气管插管吸痰术操作流程

英文回答: The process of endotracheal suctioning in a newborn is a critical medical intervention that demands meticulous preparation and precise execution by trained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The initial step entails the gathering and preparation of essential equipment, including a suction catheter, sterile gloves, and a suctioning machine. Prior tomencing the procedure, the healthcare provider must verify the secure positioning of the endotracheal tube and ensure the appropriate alignment of the newborn for the suctioning process. Effectivemunication with the healthcare team and the parents or guardians of the newborn is imperative in order to establish a coordinated and supportive environment for the procedure. 在新生儿体内进行内分泌吸附是一种关键的医疗干预,需要经过培训 的保健专业人员精心准备和精确执行。第一步是收集和准备基本设备,包括吸管、无菌手套和吸管。在对程序进行补救之前,保健提供者必 须核实内分泌管的安全定位,并确保新生儿对吸积过程进行适当的调整。必须向保健队和新生儿的父母或监护人提供有效的免疫接种,以 便为这一程序创造一个协调和支持性的环境。 Once all the prep work is done, the doctor or nurse can start the

新生儿picc的维护和使用的注意事项

新生儿PICC的维护和使用的注意事项 一、什么是新生儿PICC 二、新生儿PICC的适应症 三、新生儿PICC的插管操作 1. 术前准备 2. 术中操作 3. 术后处理 四、新生儿PICC的维护和使用注意事项 1. 定期观察 2. 注意感染预防 3. 特殊情况处理 4. 相关护理措施 五、新生儿PICC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1. 血管穿刺相关并发症 2. 感染相关并发症 3. 其他并发症 六、新生儿PICC的拔管 七、新生儿PICC的评估和记录 八、新生儿PICC的教育与指导 1. 家庭护理指导 2. 家长的注意事项 九、新生儿PICC的总结

一、什么是新生儿PICC 新生儿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是一种通过周围静脉 插入的中心导管,用于给予新生儿长期的静脉输液、营养支持和药物治疗。它的插管部位位于手臂或大腿的周围静脉,导管的末端则达到上腔静脉或右心房,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保证药物的快速输注和有效循环。 二、新生儿PICC的适应症 新生儿PICC适用于以下情况: 1. 长期静脉输液:如静脉营养支持、长期抗生素 治疗等。 2. 预防性治疗:如预防感染、预防血栓形成等。 3. 重症监护:如心脏手术后、早产儿、危重病儿等。 三、新生儿PICC的插管操作 1. 术前准备 在进行新生儿PICC插管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 - 准备所需器材:包括导管、消毒液、导丝、注射器、贴敷材料等。 - 确认操作者的资质:需要经过专业培训 并具备相关操作经验。 - 准备好相应的麻醉和止血药物。 2. 术中操作 新生儿PICC的插管操作步骤如下: - 选择插管部位:通常选择手臂或大腿的周围静脉。 - 局部麻醉:使用适量的局部麻醉药物,麻醉插管部位。 - 穿刺静脉:使用穿刺针穿刺周围静脉,插入导丝。 - 插入导管:将导丝插入静脉,通过导丝插 入PICC导管。 - 固定导管:使用贴敷材料将导管固定在插管部位。 - X线定位:通过X线检查确认导管的位置是否正确。 3. 术后处理 插管后需要进行相应的术后处理: - 检查导管位置:通过X线检查确认导管位置 是否正确。 - 固定导管:使用贴敷材料将导管固定在插管部位,避免导管脱落。 - 检查血流:观察导管周围是否有血流,确保导管通畅。 四、新生儿PICC的维护和使用注意事项 1. 定期观察 在使用新生儿PICC期间,需要定期观察以下情况: - 导管位置:通过X线检查确认导管位置是否正确。 - 导管通畅性:观察导管周围是否有血流,确保导管通畅。- 皮肤情况:观察插管部位的皮肤是否有红肿、渗液等异常情况。 - 感染症状: 观察是否出现发热、寒战、呕吐等感染症状。

新生儿气管插管术

新生儿气管插管术 【目的】 快速有效地建立人工气道。是窒息、心肺复苏、呼吸衰竭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其目的是开放气道,确保通气;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以维持气道通畅及减少气道阻力;为正压人工呼吸、气管内给药、机械通气提供条件。 【适应证】 1.功能性气道梗阻,如喉痉挛;异物致气道梗阻。 2.呼吸道痰堵或误吸,须行气管、支气管冲洗。 3.任何原因导致自主呼吸不能维持正常气体交换,须使用机械通气时。如窒息、心脏停搏和(或)呼吸停止、神经肌肉麻痹、严重胸廓损伤或开胸手术、呼吸衰竭等。 【禁忌证】 1.颈椎损伤,颅底骨折。 2.颌面、鼻咽部、上呼吸道畸形或损伤。 3.口咽部灼烧伤,吞食腐蚀性物质。 4.说明:作为抢救生命的呼吸支持措施,上述禁忌证有时仅为相对禁忌证。 【插管前准备】

1.器械准备直接喉镜(包括0号及1号镜片);不带球囊的直径 2.5~4.0mm气管导管。 2.除窒息、心肺复苏须立即插管外,插管前应尽力下胃管排空胃内容物。以利安全插管,减少并发症。 【操作方法与程序】 经口气管插管: 1.患儿仰卧,头略后仰,颈部平直。用复苏器(口罩法)加压给氧,改善全身缺氧状态。 2.早产儿使用0号镜片,足月儿使用1号镜片;左手持喉镜由舌面右侧滑入,镜片前端达会厌谷,暴露声门,助手可轻压环状软骨,以利声门暴露。 3.右手持装有导引芯的导管(弯曲部向上)沿声门插入2~3cm,标尺线与声门平齐,插管成功。 4.立即用复苏器加压给氧,以改善缺氧状态,并借此检查插管位置是否正确。插管位置正确时双肺呼吸音对称。如双肺无呼吸音,腹部逐渐膨隆,仍能发声,示导管误入胃,须拔出重插。如左侧呼吸音明显减弱或消失,则导管插入过深,须在听诊呼吸音的同时略向外拔出。 5.确定插管位置无误后,拔出管芯,用胶布缠绕固定。并记录导管留在鼻外的长度。

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技术之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护理

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技术之经外周插管的 中心静脉导管(PICC)护理 (一)目的 1 .为患者提供中、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 2.静脉输注高渗性、有刺激性的药物,如化疗、胃肠外营养(PN)等。 (二)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病情、年龄、血管条件、意识状态、治疗需求、心理反应及合作程度。 2.了解既往静脉穿刺史、有无相应静脉的损伤及穿刺侧肢体功能状况。 3.评估是否需要借助影像技术帮助辨认和选择血管。 4.了解过敏史、用药史、凝血功能及是否安装起搏器。 5.置管期间,定期评估穿刺点局部情况、导管位置、导管内回血情况,测量双侧上臂臂围。 (三)操作要点 1.PICC置入 (1)确认已签知情同意书。 (2)摆放体位,充分暴露穿刺部位,手臂外展与躯干呈90° 角。 (3)测量预置导管长度及上臂臂围,并记录。

(4)按照无菌操作原则,使用无菌隔离衣、无菌的无粉手套、帽子、口罩、无菌大单。 (5)消毒范围以穿刺点为中心直径20cm,两侧至臂缘;先用乙醇清洁脱脂,待干后,再用碘伏消毒3遍,或选择取得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许可批件的消毒剂进行消毒。 (6)置管前检查导管的完整性,导管及连接管内注入生理盐水,并用生理盐水湿润导管。 (7)扎止血带,15。-30°实施穿刺,确定回血后,降低角度进0.5cm再送导入鞘,确保导入鞘进入静脉内;放松止血带,拔出穿刺针芯,再送入导管;到相当深度后拔出导入鞘;固定导管,移去导丝,并安装输液接头。 (8)将体外导管放置呈“S”状或“L”型弯曲,用免缝胶带及透明敷料固定。 (9)透明敷料上注明导管的种类、规格、置管深度,日期和时间,操作者姓名。 (10)X线确定导管尖端位置,做好记录。 2.成人PICC维护 (1)记录导管刻度、贴膜更换时间、置管时间,测量双侧上臂臂围并与置管前对照。 (2)输液接头每周更换1次,如输注血液或胃肠外营养液,需24h更换1次。 (3)冲、封管遵循SASH原则:S-生理盐水;A-药物注射;

新生儿诊疗常规

新生儿诊疗常规

新生儿败血症 【病史采集】 1. 入院24小时内完成病历。 2. 孕母有发热及感染史。 3. 胎膜早破、产程延长、羊水混浊或发臭。 4. 接生时消毒不严或过多产程操作。 5. 早产、小于胎龄儿、有免疫缺陷病者易感染。 6. 皮肤粘膜损伤史,脐部感染史。 7. 气管插管、脐血管或外周静脉插管史,抢救器械消毒不严,医疗用品被 污染。 8. 患儿常表现吃奶少、吸吮无力,少哭,哭声低微,精神萎糜,嗜睡,面色发黄、发青、发白、发灰,发热或体温不升。重症者拒奶、不哭、不动、神志不清、面色不佳、体温不升。 【检查】 1. 全身检查:黄疸迅速加重、肝脾肿大、出血倾向、贫血、休克、血压下降、面色苍白、皮肤大理石花纹、脉细而速、肌张力低下、尿少、尿闭、腹胀。 2. 出现化脓性病灶。 3. 血培养:有条件者可作厌氧菌培养,L型细菌培养。 4.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 5. C反应蛋白(CRP)增高。 6. 疑宫内感染查脐血IgM,胃液涂片查细菌,脐带及胎盘病理学检查有绒毛膜炎,血管炎等改变。 7. 其他培养:从尿液、脑脊液、浆膜腔液或非暴露病灶分离或涂片找到 同一细菌。 8. 有条件作对流免疫电泳:以了解新生儿体液(血液、脑脊液)存在的细菌抗原,作败血症的病因诊断。 【诊断】 根据以上病史、症状、体征分析及通过血液方面的特殊化验检查及其他病灶、体液的有关检查即能准确作出对本病的诊断。 【治疗原则】 1. 一般治疗:安静,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暖,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酸中毒和缺氧,输血、血浆支持疗法。局部病灶处理。 2. 控制感染:选用杀菌性抗生素。常选用氨苄青霉素、头胞派酮钠治疗,严重感染患者可选用头胞曲松钠、头胞呋辛钠治疗。 3. 对症治疗:抗休克,控制心衰,同时治疗并发症。 4. 免疫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者可输注白细胞,或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