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与朱元思书》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与朱元思书》

• 作者描写景物时流露出怎样的情感和志趣?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享受自由、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惬意,流 露了作者恬静的心境,展现了作者旷达的情怀。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负势竞上,互相轩邈”——表现作者对自然、自由的热爱,对生命

2024-02-07
11-与朱元思书
11-与朱元思书

11 与朱元思书 课题与朱元思书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 课时 分配 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文意梳理、整体感知。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分析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 调节。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

2019-12-25
第十一课《与朱元思书》课下注释(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十一课《与朱元思书》课下注释(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十一课《与朱元思书》课下注释(部编版八年级上 册) 1、选自《吴均集校注》(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 2、【共色】同样的颜色。 3、【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

2020-04-13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1 与朱元思书(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1 与朱元思书(教案)

11与朱元思书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初步感知富春江之美和作者 的思想感情。(重点) 2.品读赏析,感受文章精练生动的语言特色。(难点) 3.品味文章中所描述的富春江的“奇山异水”。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加深理解和体会,享受审

2024-02-07
第3单元 11 与朱元思书
第3单元 11 与朱元思书

11* 与朱元思书 【导学目标】 1.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方法和培养学生利用想象“望”“文”“生”“景 ”的能力。 2.品味语言、描绘画面,体会作者笔下富春江景色之美。 3.领略自然美景给人带来的情感体验和领会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 洁志

2024-02-07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与朱元思书》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与朱元思书》教案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方法指导: 怎样解释文言实词 [解题技法] 解答词语解释题,要注意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意义以及古今词语意义的联系和变化。对课本中的文言文语段,要逐词逐句理解透彻;对课外阅

2024-02-07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1与朱元思书第一课时课件优秀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1与朱元思书第一课时课件优秀课件

像鸢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 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 心就平息下来;哪些治理政 务的人,看到这些优美的山 谷,就会流连忘返。(3)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 也还像黄昏

2024-02-07
与朱元思书 (11)
与朱元思书 (11)

黄 果 树 瀑 布漓江黄山与朱元思书吴均课题解析“书”:指书信,本文是吴均写给好友的 书 指书信, 书信的一部分。 书信的一部分。 骈体文: 又称“ 骈文” 骈体文 : 又称 “ 骈文 ” , 是和散文相对 的一种文体, 起源于汉末, 形成

2024-02-07
11  《与朱元思书》
11 《与朱元思书》

11 《与朱元思书》【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2.品味赏析文章的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重点难点】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的主旨。【学习方法】讲授法【

2024-02-07
11与朱元思书
11与朱元思书

第三单元11 与朱元思书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作品常识,初步感受富春江美景。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背诵课文,整体把握文意。3.逐层解析课文,初步感受作者情感。学习过程【整体理解】1.反复诵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要求:先用铅笔在文中自行断

2024-02-07
11、与朱元思书
11、与朱元思书

11.与朱元思书教学过程教学反思

2024-02-07
11与朱元思书
11与朱元思书

Biblioteka Baidu

2024-02-07
11 与朱元思书
11 与朱元思书

Fra Baidu bibliotek

2024-02-07
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11 与朱元思书
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11 与朱元思书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3 分) A.任意东.西.(向东或向西) B.皆生寒.树.(寒冷的树) C.互相轩.邈.(向高处、远处伸展) D.经.纶.世务(

2024-02-07
11、与朱元思书PPT课件
11、与朱元思书PPT课件

-2知新背景资料:吴均生活的南北朝时期,政治黑暗,社会紊乱。一些仕途失意或受佛教、道教影响的士人便遁迹山林,避世隐居。吴均一生的仕途也不如意。梁武帝时,他因私撰《齐春秋》,武帝恶其实录,免其职。此后,他便到石门山中去隐居。这篇文章不单纯是写

2024-02-07
2017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与朱元思书
2017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与朱元思书

横柯疏条 山之色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中心句)听觉)遮天蔽日(视觉)天 下 独 绝作者的情感:• 鄙弃功名利禄,流连山水, 向往归隐山水生活。妙点揣摩1、采用“山水之美,美在 ” 的

2024-02-07
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11与朱元思书
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11与朱元思书

11与朱元思书知识与能力1.了解课文中的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2.感受文中所描写的富春江独特的自然美景。过程与方法1.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2.理解作者创设的意境,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的主旨。情感态

2024-02-07
11.与朱元思书
11.与朱元思书

相同点: • 都主要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突出 了山水的景色,表现了作者的对大自 然的热爱之情。 • 写水都提到了水大浪急。 • 都侧重写是山,突出了山势高峻。其 中也都提到了密林,泉水,猿啼……1、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元· 吴桓赞)

2024-02-07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与朱元思书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与朱元思书

5、文章中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天共长天一 色意境相同的句子是什么?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6、文章突出水清的句子是什么?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7、文章突出表现水急的

2024-02-07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1 与朱元思书-优质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1 与朱元思书-优质课件

比箭还快 这里指飞奔的马译文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见底。 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毫无 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 腾的骏马。水皆缥碧,

2020-02-24